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带上她的眼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带上她的眼睛》创优一等奖教案

《带上她的眼睛》创优一等奖教案

23 带上她的眼睛【教材分析】《带上她的眼睛》是部编本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一篇科幻小说。

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浏览,学会扫视文段,从中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并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春节期间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让刘慈欣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本文很长,但学生对科幻小说都比较感兴趣。

本文之所以吸引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作者擅长埋伏笔,众多的伏笔让本文的结尾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教学目标】1.快速浏览课文,通过抓关键词理清小说脉络,把握小说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中人物的探险精神与牺牲精神。

3.体会文中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

【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2.思悟发现(1)文中的“她”是位怎样的小姑娘?(2)文章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3)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贵有疑(1)本文曾获1999年度第11届银河奖一等奖,你觉得它能获奖的原因是什么?(2)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眼睛”还能被人单独带走,跟着别人去旅行?没错!这个独特的想法来自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一)出示任务: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说说刘慈欣与科幻小说。

(二)预设:1.今年寒假很火的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就是根据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进行拍摄的。

2.刘慈欣有一部很著名的作品是《三体》。

(三)大屏幕显示关于刘慈欣与科幻小说的介绍。

1.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

代表作主要有长篇小说《三体》三部曲、《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魔鬼积木》等,中短篇《乡村教师》、《朝闻道》、《流浪地球》等。

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体会其作用。

2、分析小姑娘的形象,学习她的献身精神。

3、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重点:分析小姑娘的形象,学习她的献身精神。

难点:学习文中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体会其作用。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品读鉴赏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曾说科幻电影属于美国,未来属于美国,中国人只有历史,所以他们只会穿越到过去,但是今年过年档的贺岁片中有两部来自中国的科幻电影均在全球获得较高的票房,他们分别是《流浪地球》和《疯狂外星人》,尤其是《流浪地球》让西方人对我们中国人的科幻小说有了新的认识,这两部电影均是来自于同一个作家,那就是我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

今天让我们走进他的另一篇短片小说《带上她的眼睛》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

二、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1、学习文中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体会其作用。

2、分析小姑娘的形象,学习她的献身精神。

3、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三、资料链接:(一)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代表作《海底两万里》。

(二)刘慈欣,科幻作家,主要作品包括7部长篇小说,16篇中篇小说,18篇短篇小说,以及部分评论文章。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等。

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2015年《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2017年《三体Ⅲ·死神永生》获得轨迹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

2018年11月8日,他本人获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带上她的眼睛》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带上她的眼睛》教案
四、教学流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带上她的眼睛》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经通过别人的眼睛看到过不同的世界?”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通过文字感受他人的视角。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通过文字感受他人的视角,以及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情感表达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解释:
-在分析主人公性格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对“她的眼睛”的描述,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一角度,深入探讨其性格特点。
-在写作手法的学习中,通过对比分析原文中的排比句式,让学生尝试仿写,逐步掌握这种修辞方法。
-对于情感体验的内化,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从“她”的角度去感受故事,通过分享和讨论,引导学生反思并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共同探讨了《带上她的眼睛》这一章节。通过这个问题:“你们是否曾经通过别人的眼睛看到过不同的世界?”我发现同学们的积极性被很好地调动起来,大家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文字去感受和表达他人的视角。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同学们对文章中“她的眼睛”这一细节的描写兴趣浓厚。通过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分析,大家逐渐理解了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主人公的情感和性格。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同学们也积极参与,尝试仿写并分享了自己的成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

《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小说内容。

2.梳理文章情节。

3.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

4.懂得生活的美好在于发现。

教学重难点1.探究文章谋篇布局的巧妙。

2.懂得珍惜生活,发现美好。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交流、讲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很高兴和你们相逢在春天的课堂上。

看着你们像春天一样欣欣然张开的眼睛,老师好喜欢。

上天给了我们美丽的眼睛,让我们看世界的美好。

可是,我们眼里的世界美妙与否,却取决于我们心灵的眼睛。

这节课,让我们跟着文中的我,带上她的眼睛,去看看她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板书课题)设计这样的导语,一则为了紧扣课题,二则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尤其是这样一篇情味浓郁的文章,更要注重开始就激起学生美的情趣。

二、检查预习1.老师听写检查字词预习。

找学生上黑板听写“点缀”“凸现”“心有灵犀”,指学生批改后老师强调“缀”的翘舌音,“凸”的笔顺,“心有灵犀”的意思。

对于七年级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不能忽略。

2.老师提问学生读标题时产生的疑问,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昨天预习课文时,老师要求大家对标题提问,再带着疑问走进文本。

我整理了一下,集中在这几个问题。

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自己解决了没有。

“她是谁?为什么要带上她的眼睛?谁带上她的眼睛?到了哪里?眼睛怎么能带走呢?”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显示文章介绍传感眼镜的重点句。

设计意图:这样一篇长的文章,情节复杂,必须学生充分预习,整体感知内容要点。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作者设计标题的时候,往往与内容主旨相关。

学会对标题发问,带着标题读课文,不仅可以快速感知课文,还可以教会学生一种阅读的技巧,找到读懂一篇文章的快捷入口。

题目都是布置学生预习时,学生提出来后教师整理的。

从学生中来的问题,更容易检测出他们的自我阅读水平。

教师检查提问,帮助了学生再次感知小说的主要内容。

屏幕显示的介绍传感眼镜的文字,是这篇科学幻想小说的一个关键幻想点,需要强调一下。

初中语文七下24《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下24《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下24《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七下《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一、教材和学情分析本篇小说是一篇自读课文,《带上她的眼睛》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全文通过动人的故事将“科学"幻想”“小说"三大要素集合在一起。

本单元的总体目标是:理解并体验探险与科学幻想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中的伟大价值;尝试并逐步学会运用浏览的阅读方法,以利于不断培养自己的阅读范围与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并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那么在执教本课时必须将单元目标和课文本身有效地结合起来。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文体知识所知还比较单一,对于文章本身先关注其故事性、人物性、然后才是文章本身。

因此在本课执教时可以强化文体意识,引导他们认识悬念这一叙事手法。

二、教学目标1.快速浏览,把握小说主要情节。

2.了解本文的叙事手法:悬念3.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物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通过本文悬念,伏笔,体会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故事情节。

四、教学难点感悟文章主旨,珍惜日常平凡的生活。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出示作者介绍,请学生揭开谜底并补充。

他,是一位工程师兼作家,笔耕不辍,获奖无数。

他,在2015年,凭借《三体》获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震惊全世界。

他,粉丝无数,遍布海内外,包括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好莱坞著名导演卡梅隆。

他,创作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2019年被搬上银屏,票房突破46亿。

他,一个人单枪匹马,将中国的科幻作品推向了世界级的水平,被国人称为中国科幻第一人。

——刘慈欣(二)认识文体科幻小说将科学和幻想结合起来,以符合科学常识和科学原理为前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大胆想象,而非为所欲为地妄想。

一般认为优秀的科幻小说须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

(三)“她的眼睛"1.阅读前23段,说说你在初次阅读时产生的疑惑。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导入新课】2019年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热映,取得了中国影史票房排名第二位的佳绩。

故事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但面对绝境,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

人类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该片被推荐为中小学生观看的影片。

《流浪地球》的作者就是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的刘慈欣。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

【教学目标】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文本构思的妙处。

2.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进行写作实践。

3.理解小说中小女孩的人物形象,感受人性的崇高和伟大。

【教学重难点】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

2.理解文中人物的探险精神与牺牲精神,理解作者表达的主旨。

3.小说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师:他是一个理科生,他用旺盛的精力建成了一个光年尺度上的展览馆,他用科幻这个神奇的羽翼,在小说的王国里驾轻就熟、纵横驰骋。

他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水平。

2019年开春,根据他的同名作品改编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好评如潮。

他就是中国科幻小说之王刘慈欣。

师:他的《三体》《流浪地球》相信很多同学都听过,但这篇《带上她的眼睛》获得了科幻小说圈的盛誉,斩获多个大奖,但在知名度上却不高。

究竟是这篇小说被高估了呢?还是一颗沧海遗珠,等待更多读者的发扬和推荐?今天我们就共同开启这一趟探寻真相之旅。

二、解读标题,概括情节:师:首先我们要清楚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预设:①他是谁?②眼睛是什么?为什么可以带走?③带上她的眼睛去干嘛?为什么要带上她的眼睛呢?三、设置情景,深入探究:师:同学们的思维很活跃。

好的标题能够带给我们疑问和思考。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带上她的眼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带上她的眼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带上她的眼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本次教学的课文是《带上她的眼睛》,作者是中国著名科幻作家XXX。

这是一篇新课文,也是XXX的作品首次入选初中语文教材。

作为一篇新兴的科幻小说,几乎没有任何现成的教案可资借鉴。

因此,我们将在文本解读上下功夫,体会本文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将结合另一篇科幻小说《金星人之谜》,共同寻找作者精心设置的伏笔和照应之处,并学会作旁批。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感受两位作者奇特的想象与巧妙的构思,有效指导学生在课堂研究中一课一得,真正收获知识能力的“干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寻找文中的伏笔和照应之处,并学会作旁批。

同时,我们也要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为科学而献身的人性之伟大。

这是本次教学的难点,需要大家认真思考。

在课前的谈话导入中,我们询问了同学们对两篇小说的喜好,并明确了它们都是科幻小说,科幻小说的特点是科学与幻想完美结合交相辉映。

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理解两篇小说的文体和题材。

在活动一中,我们将进行个性批注,寻找“十面埋伏”。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构思和想象力,进一步感受小姑娘和外星人的崇高品质,体会为科学献身的人性之伟大。

带上她的眼睛》曾获得1999年度第11届银河奖一等奖,其构思巧妙是获奖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在第2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

初读时,我并没有在意,但在第43段时,有这样一句话:“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年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读到这里,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刚刚毕业的小姑娘,花季才刚刚开始啊,就被终身囚禁,太惨了。

心痛之余,我情不自禁地把刚才的感受作为旁批写了下来。

这时,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是为后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这种表现手法叫做伏笔。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伏笔的定义——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本文构思的巧妙。

2.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本文构思的巧妙。

2.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创意:带着“语文"的眼睛,让学生在文本的大草原上,遨游几个来回,感受科幻小说的魅力。

教学活动:活动一1.浏览标题《带上她的眼睛》,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预设:(1)“眼睛”是什么?(2)如何“带上她的眼睛"?(3)“带上她的眼睛”去干吗?(4)为什么要“带上她的眼睛"?2.浏览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要求:“我”的视角,突出“悬念"(悬念—解谜)。

预设:我去度假,主任让“我”带上另一名宇航员“她"的传感眼睛,“我”带着“她"的眼睛来到起航前的草原,“她”的表现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悬念)后来得知“她"是误入地核深处“落日六号”的领航员,因事故被困地心;我"带上“她”眼睛去旅行,是她最后一次看地球。

(解谜)活动二1.浏览课文,圈画为“解谜"做伏笔的语句。

预设:1.这个决定对她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我不由笑出声来。

2.“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3.我说:“可你现在并不封闭,同你周围的太空比起来,这草原太小了。

"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

4.“你那儿很热吧?”我想起了从屏幕上看到的她那窄小的控制舱和隔热系统异常发达的太空服。

“热,热得像……地狱。

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5.我伸了个懒腰,对着夜空说:“你在太空中不也一样能看到月亮?喂,告诉我你的飞船的大概方位,说不定我还能看到呢。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带上她的眼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带上她的眼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带上她的眼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XXX《带上她的眼睛》教案教材分析:《带上她的眼睛》是一篇科幻小说。

小说的视角独特,把充满创意的科学幻想以唯美的文学形式表现出来,用清新而充满诗意的语言,讲述了一个震撼心灵的故事。

在小说后半部分,大自然的严酷与人类的弱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在这种惨烈的极端环境中,突显出了人性的光辉和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崇高情怀。

这篇小说是中国当代科幻文学的优秀代表作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科幻小说的有关知识及科幻小说的创作特点。

3.理解文章设置悬念和伏笔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

【过程与方法】研究与运用浏览的阅读方法,提取文章主要信息,并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质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眼前的一切,关爱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内容。

(2)了解科幻小说的特性,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难点:赏析精彩语段,体会作者情感。

1教学过程:一、自主预,完成自测(一)预步调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3、大声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4、通顺、有豪情地朗诵课文;5、精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检查题。

(二)预检测1、给加线字注音。

点缀(zhuì)漫(màn)步迟钝(dùn)蒙眬(lóng)闲暇(xiá)凸(tū)现拍摄(shè)蔚(wèi)蓝合拢(lǒng)吟(yín)唱孤零(líng)零不期(qī)而至心有灵犀(xī)天涯(yá)天涯(二)据意写成语。

(1)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这里要特别注意,该词语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带上她的眼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带上她的眼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带上她的眼睛》教案【教学目标】1.浏览课文,梳理课文内容2.体会本文悬念和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

3.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性伟大【重点·难点】1.体会本文伏笔手法的运用。

2.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质,进而体会人性之伟大。

【课时计划】1课时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如果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你会带谁什么?自学互研生成新知1. 文体知识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2.走近作家刘慈欣,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

他连续数年获得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银河奖,2013年,更是以37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成为第一位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的科幻作家。

3. 给黑体字注音。

点缀()拍摄()蔚蓝()合拢()迟1钝()闲暇()吟唱()心有灵犀()天涯海角()4.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 )(2)、温度极高,极热。

( )(3)、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 ) (4)、反应迟缓;脑子不灵敏。

( )(5)、常用来表达视线或心理状态不清楚。

( ) (6)、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速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1)眼睛的主人是谁?(2)小姑娘的表现(3)给第一部分拟一个标题2. 浏览课文第二部分,思考(1)“眼睛”在文章中具体指代什么?( 2)我带上她的眼睛去了哪里?(3)看到了野花,小姑娘是什么表现?(4)看到小溪,小姑娘又有怎样的要求?(5)在月光下,姑娘做了一件什么事?(6)小姑娘的表现是不是有些奇怪?(7) 给第二部分拟一个标题23. 跳读课文第三部分,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并用笔进行勾画圈点。

(1)、小姑娘的具体身份是?(2)、小姑娘在什么地方?(3)、为什么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经丰富到了不正常的程度?(4)重点探究小说之所以引人入胜,在于悬念和伏笔的运用,理解这种写法的好处(5)给第三部分拟一个标题(6)品读小姑娘的话,分析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4. 速读课文最后一部分(1)感受小姑娘对我的影响(2)给课文最后一部分拟一个标题延伸拓展续写文目前来看,身陷绝境的小姑娘获救的希望是渺茫的。

七年级下册语文《带上她的眼睛》教案(优秀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带上她的眼睛》教案(优秀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带上她的眼睛》教案(优秀5篇)《带上她的眼睛》优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感知文本内容,学会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本文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

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人性伟大。

教学重点:找出文中的伏笔和照应之处,并借助电脑的便利,在Word文档中做旁批。

教学难点: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质,进而体会人性之伟大。

教法学法:复述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回眸20xx,中国科幻小说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这部《三体》。

说到《三体》,就一定要提到作者——谁啊?刘慈欣二、介绍作者请大家根据上网查阅到的资料,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刘慈欣。

刘慈欣是著名的科幻作家,他创作的主要作品有《地球往事三部曲》、《球状闪电》还有《超新星纪元》。

20xx年8月23日,《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有“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雨果奖。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评论称,刘慈欣“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至世界级水平” 。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来感受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交相辉映的无穷魅力。

三、检查预习读准字音可怜兮兮xī庞大páng辐射fú闪烁shuò人迹罕至hǎn吝啬lìn sè抽泣qì罐头guàn点缀zhuì一缕lǚ挑剔tī心有灵犀xī迄今为止qì镍niè四、解读标题,概括情节同学们已经认真预习过课文,现在请看标题——《带上她的眼睛》,你能设计几个怎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1、带上她的眼睛去干嘛?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2、为什么要带上她的眼睛?带上小女孩的眼睛最后一次领略地球表面的风光。

3、为什么是最后一次呢?因为她是“落日六号”的领航员,飞船在地心出了事故,所以她被困在了地心。

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因为“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失事,小姑娘被困地心。

24《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4《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4《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带上她的眼睛》是刘慈欣先生于1999 年发表于《科幻世界》杂志的作品,并获得该年度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一等奖。

统编版教材把《带上她的眼睛》这一科幻小说安排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并设置为自读课文。

在本文中,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制造了“出乎意料,情理之中"的效果。

全文通过对小姑娘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赞美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崇高精神。

刘慈欣的科幻是慈悲的,不仅满足于内容想象的恢弘、笔法写作的讲究,真正打动人心的更多的是小说透露出的作者的思考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科幻所构建起来的世界,不仅让我们有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人类的命运、地球的命运、宇宙的命运,也让我们在无数可能性里探索生命的意义、文明的本质、道德的诘问。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富于好奇心和想象力,有利于对科幻小说的阅读与理解。

但是,这篇文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的科幻小说,文章中的科学基础与大胆想象、小说悬念伏笔设置、人文精神展现需要进一步分析理解。

教学目标:1. 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2. 找出文中的悬念和伏笔,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

(难点)3.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质,引导学生珍惜生活,思考生命。

(重点)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激趣导入播放《三体》短片学生谈谈对科幻作品的认识。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刘慈欣的首部“银河奖”获奖作品《带上她的眼睛》,体会其科幻魅力。

二、作者、作品知识1.作者刘慈欣(1963—),著名的科幻作家。

2015年,他凭《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带上她的眼睛》,荣获1999年度“银河奖"一等奖。

本文由作者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写。

2.科幻小说科幻小说,全称科学幻想小说,其定义为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的小说。

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4.带上她的眼睛——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

2.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重点】小说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

【学习难点】理解文中人物的探险精神与牺牲精神,理解作者表达的主旨。

【学习课时】1课时【活动方案】“眼睛"还能被人单独带走,跟着别人去旅行?没错!这个独特的想法来自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活动一: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字词积累。

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闲暇"心有灵犀”“天涯海角"等重点字词。

2.作者简介刘慈欣,生于1963年,科幻作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三体》《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朝闻道》《乡村教师》等。

3.文体知识科幻小说科幻小说,又称科学幻想小说,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

科幻小说有“软"和“硬”之分。

硬科幻更具科学依据,软科幻则回避小说中的科技原理,更具人文关怀。

刘慈欣的小说,可谓兼两者之长,作品中既有依据科学原理的大胆猜想和假设,又有充盈丰沛的人文关怀精神。

活动二:浏览课文,理清情节。

1.小说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人公是谁?小说中的人物有:“我"、她(小姑娘)和主任;主要人物是“我”和她(小姑娘);主人公是她(小姑娘)——“落日六号"的领航员。

2.把握线索。

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小说讲述了“我”带上一位因“落日六号"地航飞船失事而被困在地心深处无法返回地面的女领航员的“传感眼镜”——相当于她的眼睛去旅行,带领她最后一次欣赏地表风光,而她则永远留在了地心的故事。

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24《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24《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24《带上她的眼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带上她的眼睛【教学目标】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

2.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

难点: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浏览法探究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双眼睛能够去旅行,这是一双什么样的眼睛?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今天,我们就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

新课教学预习反馈(一)作者简介刘慈欣,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至今发表多部中短篇科幻小说,2015年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

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

(二)科幻小说。

全称科学幻想小说,其定义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非妄想)而创作出的文艺作品。

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

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一般认为,优秀的科幻小说须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

(三)读读写写点缀隐没迟钝凝固孤零零天涯海角闲xiá( ) 心有灵xī( )1.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2.孤零零:形容孤单,无依无靠或没有陪衬。

3.心有灵犀:指彼此心意相通。

4.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二、学习课文活动一: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带上她的眼睛》发表于《科幻世界》杂志1999年10月刊,并荣获该年度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

小说的视角独特,把充满创意的科学幻想以唯美的文学形式表现出来,用清新而充满诗意的语言,讲述了一个震撼心灵的故事,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说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人公是谁?线索是什么?明确:小说中的人物:“我”、她(小姑娘)、主任。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带上她的眼睛(省一等奖)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带上她的眼睛(省一等奖)
教学设计方案
案例名称
带上她的眼睛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初一学生
提供者
尉增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篇幅较长,符合本单元注重训练学生的浏览速度的目标,让学生在能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加以概括。同时还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思考和质疑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学生做笔记,掌握伏笔这一表现手法。小组合作交流,找出文中其它四处伏笔和照应之处。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文中多处运用伏笔和照应,归根结底,是为了表现小姑娘怎样的处境小姑娘的心态是怎样的
学生阅读相关语段回答问题。
身现绝境,心态却如此平静,小姑娘强大的精神力量从何而来朗读44、45自然段,看看小姑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启发法、谈话法、直观教学法与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相结合。
2、通过学生的自学,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
2、多媒体课件
3、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引课明标
由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导入,引出科幻小说的概念。
学生平静的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1在游览草原时,“我”和小姑娘面对同样的景色各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
2教师点明主旨:珍惜眼前的一切就是幸福的道理。
3图画结合,以富含哲理的语句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1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各抒己见)
2在音乐和画面的感染下理解语句深刻的含义,懂得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带上她的眼睛》市优质课获奖课件

《带上她的眼睛》市优质课获奖课件

第23课《带上她的眼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

2、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2、找出文中的悬念和伏笔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从中汲取养分,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质,进而体会人性之伟大。

教学重点:1、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理解本文构思的妙处。

2、理解文中人物的探险精神与牺牲精神,理解作者表达的主旨。

教学难点:小说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介绍科幻小说:是一种起源于近代西方的文学体裁,是小说类别之一。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

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二、介绍作者:刘慈欣是著名的科幻作家,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

主要作品有《地球往事三部曲》《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

2015年8月23日,《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有“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雨果奖。

刘慈欣的代表作《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三体》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

三、学习字词:点缀 zhuì停泊bó吟唱 yín 凸现 tū拍摄 shè蔚蓝 wèi 漫步 màn 蒙胧 lóng 凝固 níng 闲暇xiá覆盖 fù高频pín 迟钝 dùn 铁镍 niè心有灵犀xī天涯yá合拢 lǒng 硅酸盐 guī蒙眬 lóng 草籽zǐ点缀:衬托;装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带上她的眼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概括内容,梳理故事情节;【过程与方法】1.体会本文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2.抓住文中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知人物形象,感悟人性的伟大。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放假吗?是啊!经过一段繁忙紧张的学习工作之后,我们都希望放假,休憩一下,最好呢,去度个假。

可是有一个人,要去度假,主任却要他带上一双眼睛。

眼睛能被带走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慈欣的小说《带上她的眼睛》。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点缀(zhuì) 漫步(màn) 迟钝(dùn) 闲暇(xiá) 凸现(tū) 拍摄(shè) 蔚蓝(wèi) 合拢(lǒnɡ)(2)词义迟钝:指反应迟缓;脑子不灵敏。

闲暇:泛指闲空没有事的时候。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

指意外碰见。

心有灵犀: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2.作者名片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至今发表中短篇科幻小说20余部,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

3.文体知识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

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三、初读课文:提示:抓住小说的特点,迅速把握基本内容,了解小说中提供的重要信息。

在阅读过程中,用波浪线标出表现“她”心理的文字,用着重号标出“我”对“她”的印象的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携得慧眼遨游科幻十面“埋伏”批注精彩——《带上她的眼睛》、《金星人之谜》整合
教学
【教学设想】本次我执教的课文——《带上她的眼睛》是人教版新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作者是中国当代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

这是一篇新课文,也是刘慈欣的作品首次入选初中语文教材。

作为一篇新兴的科幻小说,几乎没有任何现成的教案可资借鉴,要进行语文主题学习,我只能在文本解读上下功夫。

我仔细研读了课文,感觉确如编者所言,本文之所以吸引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作者擅长埋伏笔,众多的伏笔让本文的结尾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正是基于此,我才将本文的教学目标之一确定为“体会本文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于是,我选择了我国科幻小说为数不多的开拓者之一的肖建亨的科幻小说《金星人之谜》,将两文的学法共同确定为:在批注中寻找作者精心设置的伏笔,感受两位作者奇特的想象与巧妙的构思,并且结合两文共同的文体和内容加以指导学生作阅读批注,从“埋伏”入手,有效指导,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一课一得,真正收获知识能力的“干货”,在课外的阅读空间里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1、体会两篇科幻小说中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为科学而献身的人性之伟大
【教学重点】寻找文中的伏笔和照应之处,并学会作旁批。

【教学难点】感受小姑娘和外星人的崇高品质,进而体会为科学献身的人性之伟大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前大家预习了《带上她的眼睛》和《金星人之谜》两篇小说,能不能告诉老师,你更喜欢哪一篇呢?为什么?同学们对“小说”这种文体定然是不陌生的,这两篇小说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是什么小说?(科幻小说),科幻小说的特点是什么呢?(科学与幻想完美结合交相辉映)
【设计意图】:课前轻松的师生谈话导入新课,通过首次交谈来了解学生对于两篇文章预习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情况,迅速切入正题——两文都是科幻小说,科幻小说的特点是什么?明确两文题材,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活动一】个性批注,寻找“十面埋伏”(屏显)
《带上她的眼睛》曾获得1999年度第11届银河奖一等奖,其能够获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构思的巧妙。

举个例子,在第2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

初读时,我也没在意,但第43段时,有这样一句话:“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年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读到这里,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刚刚毕业的小姑娘,花季才刚刚开始啊,就被终身囚禁,太惨了。

心痛之余,情不自禁地把刚才的感受作为旁批写了下来。

此时,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是为后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这样的表现手法叫什么?那什么叫伏笔?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伏笔的定义——(屏显: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伏笔通常比较隐蔽,巧妙的伏笔,在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生齐读)
所以说,巧妙地运用伏笔与照应,可以收到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效果。

两文中像这样的伏笔还不少,它们究竟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运用旁批法来体会,两文的课本和资料中原有一些旁批,请同学们仿照这些的批注方式,找出两文中其它地方的伏笔和照应之处,说说这里的伏笔和照应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每个同学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独特的体会或疑惑。

(屏显:仿照课本与资料中的批注方式,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写出自己的独特体会或疑惑)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换欣赏各自所作的批注,然后推选出小组内的优秀批注进行全班交流,老师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部编本新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明确表示:新编教材中有一个突出的改进,就是干脆把“精读”改名为“教读”,“略读”改为“自读”。

“自读”课文设置导读或者旁批,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此,在教学本课中我特别注意课型的区分,力争上出自读课的特色。

我整合了肖建亨的《金星人之谜》,让学生自主寻找伏笔去进行批注,我以旁批为抓手引导学生进行自读。

【活动二】个性展示,品读人物精神
通过刚才的分析,小花和小姑娘的命运是同样的。

同命相怜,同样脆弱,同样悲惨。

小花的生命是脆弱的,小姑娘的生命同样是脆弱的。

所以说,文中这么多的伏笔和照应,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表现出小姑娘的处境。

纵观两文,小姑娘和金星人的处境是怎样的?(身陷绝境)她和他的心态如何?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寻找文本中相关话语)身陷绝境却如此平静,请问他们强大的精神力量从何而来?(生思考),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齐声朗读大屏上的这两个自然
段,看看小姑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屏显:我听到了她同地面最后通信的录音,这时来自地心的中微子波束已很弱,她的声音时断时续,但这声音很平静。

“……今后,我会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

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

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 (指导朗读)从这两段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小姑娘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呢?请同学们针对小姑娘的这段话加以解读。

你从哪些话语中,读出了什么?
用同样的方法说一说那位献出了生命的外星人,他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呢?
小结:同学们分析得很充分,小姑娘虽然外表柔弱,内心却有英雄般的崇高。

那位仰面牺牲的金星人,同样有着强烈的敬业精神。

我们小结如下:(屏显:1、强烈的敬业精神
2、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对生养了自己的这颗星球的无限热爱)
是这一切让这个小姑娘和那位献出生命的外星人心如止水,平静地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作为个体的人,他们很渺小,但作为精神的人,他们拥有挺立天地之间的伟岸。

正如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所言:人是一根脆弱的芦苇,但他是根会思想的芦苇。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精神铸就他们的崇高!下面,我请一位女同学读《带上她的眼睛》第45段,我来读46、47段,我们在
朗读中进一步来感悟为科学而献身的人性崇高。

【设计意图】在这个活动环节的教学中,我充分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时间的安排上,我把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都交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旁批,自己展示,老师只作简单的点评和引导,让学生充分展示,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通过朗读去感受人物的形象特点和精神品质。

【活动三】天马行空,慧眼遨游地球
读第46段的时候我特别感动,同学们想想看,地球在“我”的脑海中变得透明了,地球怎么能变得透明呢?是小姑娘精神的光芒穿透了6300公里厚的地层,将这颗蔚蓝的星球照耀得晶莹剔透,璀璨夺目!地球如此美丽,引无数外星人竞折腰!同学们,发挥你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若是其他的外星人乘坐飞船探索地球,带着那位牺牲了生命但意识仍在存在的外星人的眼睛,他想看到什么呢?他又想说什么呢?如果能照应《金星人之谜》里的伏笔来写,那就更好了!请大家快速构思,然后小组讨论,最后,我请同学口头展示。

(邀请同学互相评价)
结语:学完这两篇文章,相信同学们和老师一样,意犹未尽。

文中伏笔与照应,构思巧妙,引人入胜,让我们充分领略了科幻小说的无穷魅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为同学们打开一扇阅读科幻作品的大门,领略科幻的神奇。

科幻小说界有两项终极大奖,一是被称为“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雨果奖,二是美国的星云奖,如果一部作品同时拿到了这“双奖”,就标志着它已毋庸置疑地进入了科幻经典的殿堂。

获得过“双奖”的19部作品是:请看屏幕!
(屏显: 1.《沙丘》 2.《黑暗的左手》 3.《环形世界》 4.《众神自己》
5.《与拉玛相会》
6.《一无所有》
7.《千年战争》
8.《通向宇宙之门》
9.《梦蛇》 10.《天堂的喷泉》 11.《星潮汹涌》 12.《神经漫游者》
13.《安德的游戏》 14.《死者代言人》 15.《末日之书》16.《永远的和平》
17.《美国众神》 18.《灵魂骑士》 19.《犹太警察工会》)
今天通过对科幻小说伏笔的旁批与品味,我们不仅读出了构思的精妙,也读出了科学及献身的精神。

愿同学们课外读更多的佳作,在自己的作品中也能学上一招。

祝你成功!掌声送给你们!这节课,就到这里。

好,下课!
【设计思路】“伏笔”不是最后的落点,而是读小说的钥匙。

学生在体会跌宕起伏的故事同时,也深刻理解了人物,受到了精神的感染和启迪。

写作活动的设计,进一步强化了“伏笔”这个能力点,“伏笔”的运用,也许还会成为学生写作的一招妙棋。

推荐阅读我选择了在科幻小说领域获得过“星云奖”和“雨果奖”的19部大作,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孩子们的一生
打下坚实的语文功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