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园林植物的空间分类
景观植物分类
1)陆地种植设计.园林景观陆地环境植物种植,内容极其丰富,一般园林景观中大部分的植物景观属于这一类.陆地生境地形有山地、坡地和平地三种.山地宜用乔木造林;坡地多种植灌木丛、树木地被或草坡地等;平地宜做花坛、草坪、花境、树丛、树林等各类植物造景.(2)水体种植设计.水体种植设计是对园林景观中的湖泊、溪流、河沼、池塘以及人工水池等水体环境进行植物造景设计.水生植物虽没有陆生植物种类丰富.但也颇具特色,历来被造园家所重视.水生植物造景可以打破水面的平静和单调.增添水面情趣,丰富景园水体景观内容.水生植物根据生活习性和生长特性不同,可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四类.(1)树木种植设计.是指对各种树木(包括乔木、灌木及木质藤本植物等)景观设计.具体按景观形态与组合方式又分为孤景树、对植树、树列、树丛、树群、树林、植篱及整形树等景观设计.(2)草花种植设计.是指对各种草本花卉进行造景设计,着重表现草花的群体色彩美、图案装饰美,并具有烘托园林气氛、创造花卉特色景观等作用.具体设计造景类型有花坛、花境、花台、花池、花箱、花丛、花群、花地、模纹花带、花柱、花箱、花钵、花球、花伞、吊盆以及其他装饰花卉景观等.(3)蓑类与苔藓植物设计.利用蕨类植物和苔藓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具有朴素、自然和幽深宁静的艺术境界,多用于林下或阴湿环境中,如贯众、凤尾蕨、肾蕨、波斯顿蕨、翠云草、铁线蕨等.喜阳植物松、杉、杨、柳、槐月季,石榴,菊花,水仙,荷花,向日葵,太阳花半枝莲三角梅向日葵牵牛花鸡冠花千日红万寿菊剑麻白兰花、茉莉花、米兰、扶桑、大多数仙人掌科、马齿苋科、茄科、大戟科、景天科植物、各种乔木和荒漠植物等。
喜阴植物观花类:剑兰蝴蝶兰一叶兰玉簪海棠一叶兰、文竹、鸭跖草、水竹、四季海棠、杜鹃花、龟背竹、万生青、栀枝、十大功劳、丝兰、迎春、海桐、麦门冬、吊兰、棕榈、兰花、倒挂金钟、君子兰、铁线蕨、玻璃翠、天冬草、海芋、花叶芋、喜林芋、斑马竹、棕竹、常青树、绿萝、孔雀木、白鹤芋、富贵竹、合果芋、八角金盘、袖珍椰子、龙血树、山茶花、玉簪、蒲葵、鹅掌柴、澳洲衫、蜘蛛抱蛋等。
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规范
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规范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选择与合理的配置可以使景观更加美观、生态更加平衡。
本文将介绍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的一些规范。
一、景观分区与植物选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功能和区域,可以将整个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分区,如庭院、花坛、绿化带等。
每个分区根据其特点和功能需求,需选择相应的植物。
1. 庭院区域庭院是园林空间中重要的休闲场所,宜选择观赏性强、造型美丽的植物,如花草、灌木等。
考虑到四季景致的变化,可以搭配选择具有不同季节花期的植物,确保整个庭院四季有花开不断。
2. 花坛区域花坛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常见的区域,应根据花坛的位置、大小和周边环境,选择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一般来说,花坛宜选择株型矮小、花期较长的植物,如草本植物、多年生花卉等。
3. 绿化带绿化带是园林空间中绿化效果的主要体现,宜选择具有较强耐寒、耐旱、抗逆性的植物,如乔木、灌木等。
同时,根据绿化带的功能,如隔音、遮挡等,选择高度适中、树冠茂盛的植物,可起到良好的绿化效果。
二、植物配置与景观组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与组合能够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配置与组合规范。
1. 色彩搭配在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中,要考虑不同植物的花色、叶色和整体装饰效果。
可以选择主色调相近的植物进行组合,形成整体协调的色彩搭配。
2. 层次感与对比合理的植物配置应该注重层次感和对比效果。
可以通过选择高矮错落的植物,形成立体感和景深感。
同时,对比不同形态和颜色的植物,可以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3. 季节变化根据不同季节的景致变化,选择具有不同花期和观赏特点的植物进行组合,使景观在四季都具有吸引力。
4. 微气候调节在植物的配置过程中,还应考虑其对微气候的调节作用。
例如,在南向立面选择攀援植物,可以降低夏季的气温,增加绿色空间的舒适度。
三、栽植与养护规范正确的栽植与养护是确保植物生长良好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栽植与养护的规范。
(精品)景观植物的空间营造和空间类型
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
制定植物类型及要求工作表,分析确定配置场地的气候耐寒区,和主要环 境限制因子,确定初选的植物品种。据景观功能和美学的要求,进一步筛
选植物品种,确定各植物类型的主要品种。
从个体到构建植物景观类型的群体组合,其实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在 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借用一些景观类型构成模块,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模块可以通过模拟自然、调查分析以前的设计或设计建模等方法获得。模 块在入库使用前必须是经过美学或生态检验论证过的。模块如同工业品中
02 覆盖面
大、中型树冠相互连接构成了覆盖的园林植物空间。植物空 间的覆盖面通常由分支点高度在人类身体高度以上的枝叶形 成,这限制了人类看向天空的视线。覆盖面的特征和树叶密 度、分支点高度和种植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夏天郁郁 葱葱的树叶形成的树荫遮天蔽日,带来的封闭感最为强烈, 冬天落叶植物仅以树枝覆盖,人向上看的时候视线通透,封 闭感最弱。
植物景观是由植物个体、植物群落、自然植被展现出来的,通过人的感官产生一 种真实体验的美丽感受。植物景观是使用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包括藤本植物,通 过艺术的表现手法,充分发挥植物形态、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感(也包括整形修剪 植物)来建立植物景观。
如何在遵循植物生态学原理、符合园林艺术构图和 环境保护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合理配植,创造出各种优 美、实用的园林空间环境,并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园林综 合功能和生态效益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 本次的专题,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该营造怎样的植物 空间,才能为改善人居环境做出贡献。
么样的植物景观类型。
其次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源于功能的需要,即通常上所说的功能 性景观布局。功能的需要,比如说某个地方需要遮荫,某个地方需要用 密林阻挡外部视线或隔离噪音,林荫道路,广场遮荫等等,是景观类型
园林植物景观的三种风格
园林植物景观的三种风格
园林植物景观是通过植物的布置和设计来营造美丽和宜人的户
外空间。
不同的园林植物景观风格可以带来不同的氛围和体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三种常见的园林植物景观风格,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和设计原则。
1. 自然风格:
自然风格的园林植物景观追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这种风格强调植物的自然生长和随机分布,创造出一种放松和宁静的氛围。
常见的自然风格植物包括草地、野花、灌木和乔木。
设计原则包括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利用自然材料和纹理、营造层次感和运用自然的色彩。
2. 现代风格:
现代风格的园林植物景观注重简约和几何形状,强调线条和对称感。
这种风格通常使用结实的植物,如草坪、低矮的灌木和竹子。
设计原则包括利用对比色和形状,创造出简洁而有力的景观效果;使用现代材料和家具,如金属、玻璃和石头;保持整洁的植物修剪和清晰的边界。
3. 亚热带风格:
亚热带风格的园林植物景观灵感来自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植物。
这
种风格追求热情和丰富的颜色,通常使用大型、浓密的植物,如棕榈树、蕨类植物和多彩的花卉。
设计原则包括创造热带气候的微环境,如遮阴和湿润的区域;运用强烈的对比色和纹理,创造视觉上的冲击力;结合水景和照明,增加夜间的魅力。
当设计园林植物景观时,了解不同风格的特点和设计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这将帮助您选择合适的植物、布置和材料,从而创造出理想的户外空间。
无论您选择哪种风格,都应该注重植物的健康和生长条件,并与周围的建筑和环境相协调,以实现最佳的园林植物景观效果。
景观园艺植物的识别与分类(景观园艺)
春季景观
代表景观:杭州太子湾公园
代表植物:迎春、丁香、牡丹、刺 槐、紫藤、油菜花、二月兰等
夏季景观
代表景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
代表植物:荷花、石榴、香蒲、萱 草、紫薇、合欢等
秋季景观
代表景观:北京香山公园
代表植物:元宝枫、山楂、菊 花、银杏、桂花、香橼等
冬季景观
代表景观:吉林雾淞岛
代表植物:红瑞木、腊梅、火 棘、山茶、金橘、大王椰子等
观赏植物识别与分类
分类 方式
一
一 根据形态特征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姿态各异。按园林植 物习性及形态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类:
02 灌木
03 藤本
01 乔木
04 花卉04
花卉
05 草坪及 地被植物
01 乔木
• 树体高大的木本植物, • 通常高度在5m以上 • 具有明显高大的主干
01 乔木的分类
01
依成熟期的高度: 大乔木(20m) 中乔木(11~20m) 小乔木(5~10m)
提供生态支持
乔木可以为其他植物生长提供 生态上的支持。如耐荫植物、 附生植物。
02 灌木
• 树体矮小 • 主干低矮或无明显主干 • 分枝点低的树木 • 通常高5m以下
02 灌木的功能
• 大灌木可构成闭合空间或屏蔽视线,也可用于构图 中心和视线焦点,作为主景或引导视线之用。
• 中灌木能围合空间或作为高大灌木与小乔木、矮小 灌木之间的视线过渡。同时,中灌木高度与视平线 平齐或更低,在空间设计上形成矮墙、篱笆及护栏 的功能。
鸢尾、芍药等
宿根花卉
2
球根花卉也是多年生,地 下茎或根膨大呈球状或块 状,如百合、郁金香、水
仙、大丽花等
球根花卉
【房地产景观设计 - 植物分类介绍及景观配置】
植物分类介绍及景观配置植物是园林景观营造的主要素材,园林绿化能否达到实用、经济、美观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植物的叶、花、果更是色彩丰富,绚丽多姿。
同时,园林植物作为活体材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季相特色和兴盛、衰亡的自然规律。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其它生物能像植物这样富有生机而又变化万千。
自然界的植物按各自的形态、习性分类:乔木、灌木、花卉、草坪和地被植物、藤本植物、水生植物一、乔木1、定义:乔木是指有明显单根主干,分枝点在2米以上,树高3米以上的植物。
(按自然生长算)乔木是植物景观营造的骨干材料,形体高大,枝叶繁茂,绿量大,生长年限长,景观效果突出,在植物造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乔木的主要类型及观赏特性园林景观中的树木是以观赏树木为主,以观赏特性为依据可把乔木分为常绿类、落叶类、观花类、观果类、观叶类、观枝干类、观树形类等。
3、乔木的配置方式“园林绿化,乔木当家”,乔木体量大,占据园林绿化的最大空间,因此,乔木树种的选择及其配置形式是植物景观营造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乔木的配置方式大体分为孤植、对植和列植、丛植、群植。
(1)孤植——在某一空间只种植一株乔木孤植树在园林中通常有两种功能,一是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展示树木的个体美;二是发挥遮荫功能。
从观赏功能来考虑,要求姿态优美,色彩鲜明,树体高大,寿命较长,特色显著;从遮荫角度来考虑孤植树应是树冠宽大,枝叶茂盛,叶大荫浓,病虫害少,无飞毛、飞絮污染环境孤植树是园林构图中的主景,因而要求栽植地点位置较高,四周空旷,便于树木向四周伸展,并有较适宜的鉴赏视距,中间不要有别的景物遮挡视线。
孤植树木的形体特色大体应从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体形特别高大,能给人以雄伟浑厚的感觉,如榕树、香樟等;二是树体轮廓优美,姿态富于变化,枝叶线条突出,给人以龙飞凤舞、神采飞扬的艺术感染力,如柳树、合欢等;三是开花繁多,色彩艳丽,景观宏伟,给人绚烂缤纷的感受,如木棉、玉兰等,四是具有香味的树种,如白兰、桂花等;五是变色叶树种,如枫香、银杏等。
园林植物分类
按照观赏特点的园林植物分类
花朵颜色
叶子质地
开花季节
根据花朵的颜色,如红色、蓝色、 紫色或多色。
根据叶子的质地,如光滑、粗糙、 丛生或多肉。
根据植物的开花季节,如春季、 夏季、秋季或冬季。
园林植物分类的实践应用
1
景观设计
根据不同的植物分类,创造出丰富多样
生态保护
2
的景观效果。
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分类,帮助保
护当地生态系统。
3
维护管理
根据植物分类的特性,合理安排养护和 管理任务。
结论和总结
园林植物分类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我们创建富有创意和独特魅力的园林空间。
草本
低矮而丰盛的植物,适合覆 盖地面和填充空间。
按照用途的园林植物分类
观赏
美丽的花朵和各种颜色的叶子, 用于增加视觉吸引力。
实用
供食材、药材或木材等实际用 途的植物。
生态
帮助维持生态平衡、提供栖息 地和吸纳有害物质的植物。
按照生长习性的园林植物分类
直立型 蔓生型
பைடு நூலகம்匍匐型 蓬松型
生长直立,适合给园林创造高度感。 具有攀援性的植物,可以用来覆盖墙壁或搭建茂 密的棚架。 地面爬行的植物,用于土坡保护和绿化空地。 呈丛状生长的植物,可以填充空间和增加层次感。
园林植物分类
园林植物分类对于园林设计和植物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了解不同的分类可以 帮助我们创造出独特而美丽的园林空间。
园林植物分类的重要性
园林植物分类有助于我们了解植物的特性和需求,以便在园林设计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安排。
常见的园林植物分类
乔木
高大而挺拔的植物,给园林 增加垂直层次和立体感。
风景园林植物的应用
风景园林植物的应用
风景园林植物是构建美丽、舒适、可持续的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范围广泛,从公园、广场、绿地到街道、小区、居民区等都离不开植物的装饰和点缀。
本文将从风景园林植物的分类、应用、养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分类
风景园林植物通常分为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几类。
其中,乔木高大挺拔,能够形成良好的绿化效果,如松、柏、榆等;灌木矮小丰满,适合作为园林景观的中间层次,如花卉、灌木等;草本矮小柔软,适合作为地被植物,如草坪、地被花卉等;藤本爬行茂盛,适合作为垂直绿化,如爬山虎、紫藤等。
二、应用
风景园林植物在城市空间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改善人居环境等多重作用。
公园、广场、绿地等公共场所通常使用大面积的绿化植物,如草坪、花卉、乔木等,使人们能够在自然的环境中放松身心。
而在街道、小区、居民区等私人场所,则更多地使用灌木、花卉等点缀,为城市增添生机和色彩。
三、养护
风景园林植物的养护是保证其良好生长、美观的前提。
首先,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
其次,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要定期浇水、施肥、修剪等,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
此外,还要注意防虫害、病害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风景园林植物的应用是城市绿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分类、应用和养护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希望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能够打造更加美丽、舒适、可持续的城市空间。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3篇)
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3篇)目录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 (1)1绿化工程中植物的配置方案 (1)1引言 (1)2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2)3植物配置方式 (5)2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 (7)1植物配置的含义和作用 (7)2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8)3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建议 (9)4结语 (10)3景观设计时如何进行植物配置 (11)1、植物的分类 (11)2、植物的美学功能 (11)3、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 (11)1、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的基本流程 (12)2、植物种植设计的一般原则 (12)3、乔灌木的种植设计 (12)1、乔木 (12)2、灌木及藤本植物 (12)3、地被植物和竹类 (13)4、水生植物 (13)1绿化工程中植物的配置方案摘要: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是主体,是绿化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对园林绿化工程中如何搞好植物配置,从生态性原则、艺术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等方面考虑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结合,使之既符合生物学特征又具有美学价值,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达到最佳综合效益以达到最佳自然生态效果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1引言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科学,它讲究创造美、环境美、自然美,同时用艺术手法体现出自然效果,达到鸟语花香的境界。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是主体,是绿化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环。
园林植物配置就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结合,使之既符合生物学特征又具有美学价值,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达到最佳综合效益。
园林植物配置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应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和季相以及园林意境。
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如山石、建筑小品等。
2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2.1生态性原则2.1.l注重适地适树首先强调植物分布的地带性,适地适树选择植物。
园林景观设计植物的解析与配置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园林植物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对比和衬托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色彩和季相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可运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实现园林景物色彩构图;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 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起伏和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将它们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创造出和谐、稳定、美观的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欣赏和游憩等方面的需要;★ 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植物配置; 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植物空间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和优美植物景观的空间环境;园林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心旷神怡的物境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审美心理,即意境;植物景观配置的最终结果是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1.选什么样的植物2.选多大植物3.选多少的植物4.如何搭配并布置到地面上5.构成什么样的植物景观1-4 涉及到以植物个体为元素来选择与布局的问题;5则涉及以植物配置后的群体为元素来选择与布局的问题;植物景观配置操作的基本流程就是如何有序地有规范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步骤过程;从结果来说,是按照上面1-5的顺序进行;但从设计的实施过程来说,确是倒着来,先解决第5个问题,然后解决1-4个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植物景观配置在设计阶段的基本流程大致包括以下三个环节:1.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2.各植物景观类型中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3.系统地检查审评,即质量保证过程;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三个步骤的顺序并非一成不变的, 在设计过程中,三个环节会互有穿插,有时还互为前提;二.植物景观类型选择与布局简单地说,植物景观类型就是植物群体配置在一起显现出来的外在表象类型;比如说:密林,线状的行道林,孤立的大树,灌木丛林,绿篱,地被,草坪,花镜等等;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设计就是把诸如密林,线状的行道林,孤立树,灌木丛林,绿篱,地被,草坪等等植物景观类型而不是植物个体作为设计元素进行空间配置,设计师需要从整体上考虑什么地方该布置什么样的植物景观类型;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首先是源于整体景观结构的布局,即通常上所说的结构性景观布局;结构性景观布局主要确定设计区域的总体景观框架;它主要基于顾客的总体景观意向需要和整体美学原则的需要来构筑景观框架;结构性景观布局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景观框架区划;其次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源于功能的需要,即通常上所说的功能性景观布局;功能的需要,比如说某个地方需要遮荫,某个地方需要用密林阻挡外部视线或隔离噪音,林荫道路,广场遮荫等等,是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的基本考究;再次源于景观美化设计上的需要,比如说整体上布局安排景观线,景观点,某个视角需要软化,某些地方需要增加色彩或层次的变化等等;有时也会源于其他特殊的或景观布局过渡需要;作为设计元素,植物景观类型同样具有诸如颜色、大小、质地、形状、空间尺度等要素特征,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工作即是基于植物景观类型的这些要素特征而不是构成植物景观类型的植物个体的要素特征,并遵循植物配置理论所述的设计原则与创作手法来设计创作的;植物景观类型是由多种植物组成的,他们的要素特征虽与个体的要素特征高度相关,但绝不等同于某个个体植物的要素特征或多个个体植物要素特征的简单叠加;有时会表现出与个体植物的要素特征完全不同的要素特征;需要注意的是:植物景观类型的要素特征不仅与植物景观类型内部的植物构成有关,而且与内部植物个体的结构排列方式有很大关系;另外,同一植物景观类型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植物结构组合;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是总体景观方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地带有美学创作的因素,相对来说,是一项习惯性,发挥性多于程序性的工作;该流程工作完成后一般会产生如下图表资料:1.植物景观类型规划布局图包括一些节点立面图;2.植物景观类型统计表;3.植物景观类型构成分析表;植物配置好比文章写作,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问题类似文章写作中的文章构思和文章纲要草拟阶段;文章写作的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写什么样的内容,什么风格,段落结构如何编排布局,中心主题如何展开表达等等问题,而不是首先考虑用什么字、词或语句等问题;同样在植物景观配置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植物景观类型选择与布局,而不是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三.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整体植物景观类型布局选择完成后,就要开始进行各个植物景观类型的构成设计,即解决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问题;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问题主要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植物品种的选择;2>植物大小的确定;3>植物数量的确定;4>植物个体在结构中的位置定位等;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性问题,除了在结构中的位置定位过程中需要较多关注美学设计知识外,其它更多的是趋向解决生态技术问题;因而解决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问题往往是一种程序化地工作;1.植物品种选择植物品种选择的一般程序如下:1>根据植物景观类型布局图、植物景观类型统计表和植物景观类型构成分析表等资料,综合分析各景观类型的结构,确定植物类型及要求,制定植物类型及要求工作表;2>分析确定配置场地的气候耐寒区,和主要环境限制因子;3>根据场地的气候耐寒区、主要环境限制因子、和植物类型及要求工作表来与植物库数据配对搜寻,确定粗选的植物品种;4>据景观功能和美学的要求,进一步筛选植物品种;5>确定各植物类型的主要品种主要品种是用于保持统一性的品种,是一种植物景观类型的主体构架品种;一般来说,主要品种品种数量要少比如说20%,相似程度高,但植株数量多比如说80%;主要植物品种的耐寒级别一定要比场地的气候耐寒区级别高一个级别,同时能够对场地主要限制因子有足够的耐性;主要品种分各景观类型的主要品种和设计区域的主要品种,设计区域的主要品种是指设计区域内占主导地位面积或空间景观类型的主要品种;6>确定各植物类型的次要品种次要品种是用于增加变化性的品种,品种数量要多80%,但植株数量要少20%;如特别需要,次要的植物品种的耐寒级别可以不高于场地的气候耐寒区级别;有条件或成本不高的情况小,可以选择一些对场地主要限制因子耐性不足的植物;主次要品种的比率按各景观类型分别计算分配;7>确定植物品种的数量原则上提倡多植物群落原则,但并非植物品种越多越好,杜绝拼凑;一般的小区来说,15-20个乔木品种,15-20灌木品种,15-20宿根或禾草花卉品种已足够满足生态方面的要求;当然,国家有特别规定的,按相关规定办理;2.植物初植大小的确定在国内,对种植植物的初植大小规格没有具体的标准规定;更多地是根据客户喜好和设计者的习惯来确定;有经验的设计者可以巧妙地利用一些美学的生态的手法来综合确定;以乔木为例,国外比较通行的乔木层尺寸一般也就在径阶6-8公分的完整植株;考虑到国内的习惯,建议乔木层尺寸径阶以10-12公分左右的完整植株较为适宜,一般不要超过14-15公分;为了满足及时效果的需要,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性的方法,如增加大灌木的数量高度100厘米-250厘米,增加覆盖对比等等;在树体比例尺度的处理方面,尽量缩短最大规格和最小规格植物的大小差距;3.植物数量的确定准确地说植物数量确定问题是一个跟栽植间距高度相关的问题;一般说来,植物种植间距由植株成熟大小确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植物生长速度的快慢适当调整,但决不能随意加大栽植密度;任何时候,采用加大栽植密度来获取及时效果的方法都是最愚蠢的方法;关于植物的初植大小规格和栽植间距,国外有一些习惯性的数据可供参考;4.在植物景观类型结构中的位置定位根据各景观类型的构成和各构成植物本身的特性将他们布置到适宜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会较多涉及到基于植物个体的美学设计问题;从个体到构建植物景观类型的群体组合,其实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借用一些景观类型构成模块,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模块可以通过模拟自然、调查分析以前的设计或设计建模等方法获得;模块在入库使用前必须是经过美学或生态检验论证过的;模块如同工业品中经过系统检验有质量保障的部件或半成品;四.植物景观配置结果审评由于交织着生态、美学乃至经济和其他等多种因素,植物景观配置工作是十分复杂和繁琐的,在设计过程中出现遗漏和纰漏是难免的;因此一件设计作品完全完成或阶段性完成后,进行系统的审评复检是很有必要的,它是设计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审评主要进行两大方面的审评:美学原则审评和生态原则审评;审评程序主要由审评内容,审评方法和结果评定标准三个方面组成;比如说平衡原则的审评程序大致如下:1.审评内容设计是否符合平衡原则;2.审评方法1>找出设计区域或分区的中心点;2>以中心点为交点绘出两条正交轴线;3>比较两条轴线两侧的配置的植物景观类型,植物个体类型,规格大小,分布和数量等;3.评定标准两条轴线两侧的植物景观类型,植物个体类型,规格大小,分布,数量基本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植物景观配置结果审评即可作为是设计者自检之用也可作为甲方和第三方对设计结果评审之用;并且不仅需要在整个设计完全结束后进行植物景观配置结果审评而且需要在植物景观类型选择与布局工作完成后就要进行阶段性审评;。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半开敞空间
特点:一年四季有景,但缺乏变化。
(二)不稳定植物群落
完全由落叶树种组成的植物群落。 特点:景观具有季节变化,但容易形 成“偏枯偏荣”现象。
(三)半稳定植物群落
由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共同组成的植 物群落。
特点:兼有稳定与不稳定群落的特点, 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园林植物可以加强半敞半合、半掩半映相邻空 间的连续和流通,从而突出空间整体的层次感 和深度感。
“一丛竹、半树柳、夹径芳林”---往往就能 够造就空间之间含蓄而灵活多变的相互掩映 与穿插、流通。
(三)突出空间的对比
利用园林植物可以突出空间的开与合、 收与放、明与暗、虚与实等对比,从而产 生多变而感人的艺术效果,使空间富有吸 引力。
相同点 ----改变群落个体数量与群落 结构
不同点: 种内竞争----不改变群落组成,不导致种
的消亡。
种间竞争----改变群落组成,可能导致种 的消亡。
高斯定律: 凡是生态位(某个种在群落中特有的时空位 置和机能地位)相近的两个种不能永久共存。
即同一生态位最终只能允许保存一个种群
-----竞争排斥原理
(一)概念 植物种群(Plant Population)
-----一定条件下,环境或群落中某 个种的全部个体群的总和(总称)。
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二)种群的数量及其变化
理论上,种群数量取决于,出生率、死 亡率和起始数量,即:
Nt=N0+(B-A)
其中:
Nt-----在某时刻T时的个体数量 N0 ------种群起始的个体数量; B------在时间T期间的出生量; A-------在时间T期间的死亡量
第二节 园林植物群落类型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被类型及造景特色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被类型及造景特色提纲:1. 园林设计中常用的植被类型及其特点2. 园林设计中植被的位置及其利用方式3. 园林设计中植被的颜色搭配及其效果4. 园林设计中植被的高度、形态和密度的运用技巧5. 园林设计中植被的保养和管理问题1. 园林设计中常用的植被类型及其特点植被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常用的植被类型包括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水生植物等。
每种植被类型都有其特点和优点。
乔木:乔木高大,形态优美,可作为园林景观中的主体。
常见的乔木有紫玉兰、银杏、红豆杉等。
这些树木高大且形态各异,可在园林中创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灌木:灌木是一种中等高度的植物,体态分枝矮小,枝干丰满。
常见的灌木有月季、花叶竹等。
灌木在园林中可作为景观的衬托和过渡。
草本:草本植物低矮,简单而自然,常用于绿化和景观中。
常见的草本植物有紫苏、牵牛花、百合等。
这些草本植物具有色彩丰富、形态各异的特点,可增强园林的视觉效果。
藤本:藤本植物可以爬上墙壁或树木形成形态多样的树丛,在设计上可以打破水平线、增加垂直线,提升景观的空间层次。
常见的藤本植物有紫藤、金银花、七叶树等。
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是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它们与池塘、溪流和湖泊形成了自然的生态环境。
常见的水生植物有荷花、菖蒲、芦苇等。
水生植物的运用可以丰富园林的生态环境,美化园林的水系。
2. 园林设计中植被的位置及其利用方式植被在园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用来衬托主体建筑、填补空白、绿化环境等等。
在园林设计中,植被的位置和利用方式要根据具体的场地情况、功能要求以及设计风格来考虑。
在大面积的庭院或公园中,可以将乔木和灌木作为主要的绿化植物,布置在园中的主轴线、重要视觉节点或边缘防护中,起到衬托和突出建筑体量、强化景观空间的目的。
草本植物可与景观水池搭配,形成一个水景庭院,增加视觉感受且绿化效果显著。
在小型的庭院设计中,可将灌木、草本植物和藤本等小型植物放入花园中,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和层次感。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构景手法分析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构景手法分析一、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特征每个植物都有其生长习性,展现出不同的姿态,在阳光照射下就会产生更多的优美特征,显示出生机盎然的活力。
不同树木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会展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呈现出不同的姿态,植物也会因为在不同时间段内展现的色彩和形态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特色,让人们体验到不同的观感。
树木有多样化色彩,在不同季节会展示不同的色彩,因此要错落有致地搭配植物。
园区内部植物是景观空间的主要构成材料,它们具有运动性,而且植物也是环境的展现。
植物生长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树木花草本身具有空间立体特性,具有更强的运动性,可以展示灵活性、延续性及复杂性。
植物硬质环境有明显的差别,色彩迹象性,植物色彩的丰富性。
此外,植物通过色彩明暗对比,不同项目能够有机搭配,给人们带来视觉美感,可塑性园林植物空间结构可大可小,对植物的限定不像建筑物那么僵硬,而且园林植物空间有丰富的层次感及功能的构图,巧妙的植物景观设计可以展现出不同的植物空间。
园林植物景观在时代的发展趋势下,会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它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植物景观能够在颜色、质地以及形象上具有突出的特色,人们在欣赏植物环境时,除了会分析描绘植物本身的外形特征,还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判断,加工空间环境特点,才能更好地感受植物环境的空间设计,并感受到一定的亲和力。
其次,评价的多元化。
在当今的园林植物景观中,评价群体较多,群体的素质和层次具有较大的差别,在对某一特征进行评价时,会从不同的出发点进行考虑。
评价者并不能进行科学评判。
最后,植物景观具有整体性的特征。
现阶段,园林植物景观不仅要注重基本的要素设计,还要协调全局,才能在每个角度看上去是协调的。
具体来讲,要结合植物景观的特点进行分析,确保组群之间的结构和谐,进而更好地表现其整体性。
二、植物在园林空间中的重要性对植物做不同的搭配设计,可创造不同的环境,展现出不同的效果。
不同植物搭配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景观效果,在一定区域内将一些植物作为背景,让其跟小品和山水形成优美的环境。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原则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原则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主要素材。
有了植物,城市规划艺术和建筑艺术才能得到充分表现。
由植物构成的空间,无论是空间变化、时间变化还是色彩变化,反映在景观变化上都极为丰富。
由植物构成的环境,其质量和美学价值都无与伦比。
01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包括颜色、大小、形态、线条、质地和比例尺度等。
根据这些基本要素的特征,植物被各自区分为个体或归并为类组。
这些要素从来就不会彼此独立,而是交互作用成为一个整体。
另外,要素特征的表述本身就与创作手法、创作原则密不可分。
从植物要素特征出发,利用一定的组织编排手法(重复、对比、对称、变化等),将其组合成与自然或人造硬质环境相融,具有一定美感,满足一定功能的整体植物景观画面,这幅画面是随时间与空间动态变换的。
在植物的四大要素特征中,颜色是植物十分重要的标识之一。
颜色可以改变真实物体的三维视觉大小,引导人们的视线,增加园林景观深度。
植物的色彩主要来源于植物的花、叶、果、枝、干皮,而植物的花、果、叶又有季节变化,持续时间短;干皮和枝条也有年龄变化,持续时间较长。
一般来说,植物的花、果、叶是植物配置和造景必须要考虑的,尤其是花果的瞬间季相变化一定要抓住。
植物大小植物大小即植物三维所占据的大小,是植物要素特征中最直接最现实的空间特征,它直接关系着园林景观空间的占据与划分,也关系到园林景观建造的时效与经济性问题。
植物大小是一个具有变化特性的要素。
植物形状与形态植物形状具有更多美化效果。
植物可以带给园林景观丰富自然的形态,植物间也存在形态协调问题,有些植物跟别的植物很难搭配,适宜单独配置,比如说垂柳,这与垂柳比较特殊的形态有关;有的植物很容易跟别的植物搭配,如大多数松树,草类等。
植物在形态要素上不仅要协调,还要有变化,但变化最好是采用渐变方式,剧烈的变化,除非有足够的空间间隔,否则会导致不协调。
线条关于几何线条的形状,与其作为一种植物要素特征来解释,还不如说是一种植物景观配置的组织手法。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手法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手法一、植物空间的营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不同种类、高度、质感的植物以不同的配置方式结合地形设计,对空间进行一定的围合与划分,营造出特定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根据植物不同的围合方式,所营造出来的植物空间主要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垂直空间和封闭空间。
1、开敞空间开敞空间的营造主要是利用低矮的灌木及地被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人们身在其中,视线开敞不受阻,心情较舒畅。
这种外向的开敞空间属于友好型集体活动场所,不需要私密性。
该类空间多用于公共活动空间,如公园大草坪、河边草坡等。
2、半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与开敞空间相比,视线一面开敞一面受阻,方向指向性强,障景效果好,给人一定的空间领域感,此类空间在公共绿地中受欢迎程度与利用率都较高。
封闭面植物配置宜采用"乔、灌、地被、草"复层搭配的方式,增加空间的围合感。
多用于公园、小区等半开敞空间的营造。
3、覆盖空间覆盖空间一般是指冠大荫浓的大乔木或攀援植物覆盖的花架、拱门等,构成顶部覆盖、四周开敞的下部活动空间。
这类空间比较凉爽,视线通透,下部只有树干,活动空间较大,遮荫效果好。
多用于林荫道、花架等绿化。
4、垂直空间利用植物封闭两侧垂直面,放开上部顶平面,具有"夹景"效果的空间即为垂直空间。
该类空间的遮蔽性较强,引导性也强,加深了植物的空间感,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景观氛围。
一般使用分支点较低、树冠紧凑的中小乔木形成树阵,或由修剪整齐的高篱围合。
多用于公路、河流两岸、陵园绿化等。
5、封闭空间封闭空间指四周、顶面都有植物围合、遮挡的空间,与覆盖空间相比,其垂直面用中小型植物进行封闭,围合感很强烈。
这类空间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隔离性,同时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空气清新,多建于风景游览区、森林公园、植物园等。
二、植物色彩的搭配在园林景观中,色彩是人们对景观的直接感受,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现代居住小区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构成
现代居住小区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构成分析【摘要】随着房地产开发业的蓬勃兴起,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选择住房的过程中,人们开始强调景观环境方面的条件。
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调研,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由现代小区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的目标入手,从两个角度介绍了园林植物景观的类型,简要扼要从五个方面重点分析了现代小区植物景观空间构成,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随着城市化的扩大和居住小区的增多,人民更加关注住宅小区的园林规划建设情况,现代居住小区中的园林景观,通常都是花草树木为主、结合构筑物、流水和山石等,加上附属的生活休闲设施。
规划建设人员通过在小区这个有限的空间合理布局,既能美化小区环境,优化小区资源配置,又便于居民休闲生活,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1、现代居住小区园林景观空间设计的目标小区景观设计要确定三个目标:第一,社会目标。
居住小区拥有良好的景观环境,方便居民生活和进行休闲活动,有利于小区的精神建设。
住宅小区民风良好、配套设施齐全,能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对于维持邻里之间的融洽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
第二,生态目标。
居住小区是人们主要的生活与活动区域,合理对景观进行空间布局,有利于降低污染,净化空气,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人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发展,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第三,经济目标。
现代居住小区建设植物景观,就要充分利用空间资源,降低建设成本,尽力提高水、植物、装修材料等资源的循环使用水平,构架一个成本低、效益好的和谐住区。
通过整体环境质量的提高,提升小区的软实力,促进小区物业租金和房价的提升,为业主创造更多的效益。
2、居住小区园林植物景观概论2.1居住小区园林植物空间的类型空间主要包括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由点、线、面三个要素单独或共同围合,构成的具有各种意义的范围,植物景观空间种类很多,下面介绍两种分类方法。
第一,按空间的构成要素分类。
空间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植物本身可以构成三维空间。
简述园林绿地分类
简述园林绿地分类
园林绿地可以根据其设计和功能特点进行分类。
1. 公园:公园是城市中的大型绿地空间,具有较大的面积和多样的景观,包括草坪、花坛、湖泊、儿童游乐设施等。
公园通常用于休闲、散步、体育运动和社交活动。
2. 休闲公园:休闲公园主要为市民提供休闲活动的场所。
它们通常设计有宽阔的草坪、树林、游乐设施、健身器材、跑步道等,供人们放松身心、进行户外活动。
3. 文化公园:文化公园是以展示文化遗产、艺术品和历史资料为主题的绿地空间。
这些公园通常建有博物馆、艺术展览馆、文化广场等,旨在提供文化教育和艺术活动的场所。
4. 生态公园:生态公园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为目的的绿地空间。
它们通常有大量的绿化植物、湖泊、湿地等,提供了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模拟环境。
5. 植物园:植物园是专门用于收集和展示各种植物品种的绿地空间。
它们通常有大量的花卉、树木、灌木等植物,为观赏和学习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6. 街头花园:街头花园是城市街头或广场上的小型绿地空间,用于美化城市环境。
它们通常有花坛、绿化带、雕塑等,给城市增添了一抹绿意。
以上仅为园林绿地的部分分类,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园林绿地,如城市花坛、社区绿地、校园绿地等,它们都有不同的设计和功能,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需求。
园林植物空间的营造方法
园林植物空间的营造方法园林植物空间的营造方法植物能依据地形起伏状况、水面与道路的曲直变化、空间组织、场地使用功能等因素营造出不一样的空间,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了园林植物空间的营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1、乔灌草相结合形成层次性景观空间模拟自然界植物的生长状态,充分利用立体空间,以地带性植物为主,构成以乔木为主体,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相结合的复合群落。
乔灌木与适量的空旷草坪结合,针叶与阔叶结合,季相景观与空间结构相协调,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大大增加绿地的绿量,以达到完善城市绿地结构的目的。
2、通过植物艺术化处理来划分、联系空间植物能依据地形起伏状况、水面与道路的曲直变化、空间组织、场地使用功能等因素,采用似连似分、多分少连、变化多样的配置方式,将空间其它构成要素围合成的`大空间再分隔、完善成一系列富有生命的次空间。
另外,用植物材料也能创造出相互联系的空间序列。
植物就像一扇扇门引导游人进出和穿越一个个空间,选择性地引导和阻止空间序列的视线。
植物能有效地"缩小"空间和"扩大"空间,形成欲扬先抑的空间序列。
3、表现空间深度"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说明幽深的园林空间常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曲折则往往是达到幽深的手段之一。
将园林植物的色彩、形体等合理搭配能够营造出园林空间的曲折与深度感。
如一条小路曲曲折折穿行于竹林之中,能使本来并没有很大的空间产生深度感。
4、把握植物与空间的尺度关系根据建筑物围合的场地大小及与人的观赏距离,综合考虑决定植物的大小以与该尺度空间相符。
在适当的空间选择尺度合适的植物是空间营造的成败点,如由野口勇设计的美国加州情景雕塑园,由于空间较封闭狭小,院内未种植高大植物,只是根据其设计思想种植了低矮的仙人掌和仙人球,以隐喻加州沙漠风光。
5、屏蔽视线研究植物屏障各种变化的最佳方案,是沿预定视线画出区域简图,然后将水平视线长度和被障物高度准确地标在视线区域范围内。
园林植物景观的类型及特点
园林植物景观的类型及特点园林植物景观是园林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美丽的视觉享受,还能改善环境质量,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空间。
园林植物景观的类型丰富多样,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自然式植物景观自然式植物景观追求的是模仿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状态和群落结构,营造出一种仿佛未经人工雕琢的自然之美。
在这种类型的景观中,植物的布局较为随意,没有明显的规则和对称性。
树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相互交错,形成层次丰富的群落。
比如,在一片自然式的林地中,高大的乔木如杨树、柳树等作为上层植被,为下面的灌木和草本植物提供遮荫;中层可能是一些开花灌木,如紫薇、连翘等,它们在不同的季节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底层则是一些耐阴的地被植物,如麦冬、鸢尾等,它们覆盖着地面,减少土壤裸露。
自然式植物景观的特点是充满生机和变化。
植物的生长不受严格的限制,能够根据自身的特性自由发展,因此景观会随着季节的更替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春天,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夏天,绿树成荫,清凉宜人;秋天,枫叶如火,金桂飘香;冬天,枝干苍劲,傲雪凌霜。
这种景观给人一种亲切、自然、放松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二、规则式植物景观与自然式相反,规则式植物景观强调的是秩序和对称,具有明显的几何形状和规整的布局。
常见的规则式植物景观有花坛、绿篱、行道树等。
花坛通常设计成圆形、方形或多边形,里面种植着色彩鲜艳、花期一致的花卉,形成整齐美观的图案。
绿篱则是由修剪整齐的灌木或小乔木组成,用于划分空间、引导视线或作为边界。
行道树沿着道路两侧整齐排列,形成一条绿色的走廊。
规则式植物景观的特点是严谨、规整、富有秩序感。
它能够营造出庄严、肃穆、大气的氛围,常用于城市广场、政府机关、纪念性场所等。
这种景观需要经常修剪和维护,以保持其规整的形状和良好的景观效果。
三、混合式植物景观混合式植物景观是将自然式和规则式相结合,取长补短,创造出既有自然之美又有秩序感的园林景观。
在混合式植物景观中,可以看到自然式的群落种植与规则式的花坛、绿篱相互呼应。
园林植物的类别
园林植物的类别
园林植物类别主要有以下几类:
1.乔木类:具有明显的主干、树干与枝条的区分明显,树干粗且高大,树干随着向上生长,会长出一枝枝新枝条,其生长后高度通常在3米以上。
乔木按其生长发育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2.灌木类:比树木矮小,通常高度在2米以下。
它们在园林中可以起到分隔空间、修剪造型等作用。
常见的园林灌木有丁香、紫薇、荆条、梅花、芍药等。
3.草本植物类:生长在地面上,没有树干的植物,例如花卉、草地等。
草本植物在园林中可以起到美化环境、装饰空间的作用。
常见的园林草本植物有玫瑰、月季、菊花、牵牛花、鸢尾等。
4.藤本植物类:生长在地面上,但可以攀附在其他物体上生长的植物,例如葡萄、紫藤、爬山虎等。
藤本植物在园林中可以起到覆盖、绿化、装饰等作用。
5.水生植物类: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植物,例如荷花、莲花、芦苇等。
水生植物在园林中可以起到美化水域、净化水质等作用。
以上是园林植物的主要类别,每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用途,选择适合的环境和位置种植合适的植物,能够为园林景观增添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园林植物的空间分类
园林植物的分类空间
在园林的构成要素中,建筑、山石、水体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缺少了植物,园林就不可能从宏观上作整体性的空间配置。
利用植物的各种天然特征,如色彩、形姿、大小、质地、季相变化等,本身就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自然空间,再根据园林中各种功能的需要,与小品、山石、地形等的结合,更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植物空间类型。
这里,就从形式和功能两个角度出发并结合实例对园林植物构成的空间作具体分类。
从形式上分:
(1 )开敞空间
园林植物形成的开敞空间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的视线高于四周景物的植物空间,一般用低矮的灌木、地被植物、草本花卉、草坪可以形成开敞空间。
在较大面积的开阔草坪上,除了低矮的植物以外,有几株高大乔木点植其中,并不阻碍人们的视线,也称得上开敞空间,但是,在庭园中,由于尺度较小,视距较短,四周的围墙和建筑高于视线,即使是疏林草地的配置形式也不能形成有效的开敞空间。
开敞空间在开放式绿地、城市公园等园林类型中非常多见,像草坪、开阔水面等,视线通透,视野辽阔,容易让人心胸开阔,心情舒畅,产生轻松自由的满足感。
(2) 半开敞空间
半开敞空间就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四周围不全开敞,而是有部分视角用植物阻挡了人的视线。
根据功能和设计需要,开敞的区域有大有小。
从一个开敞空间到封闭空间的过渡就是半开敞空间。
它也可以借助地形、山石、小品等园林要素与植物配置共同完成。
半开敞空间的封闭面能够抑制人们的视线,从而引导空间的方
向,达到“障景”的效果。
比如从公园的入口进入另一个区域,设计者常会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在开敞的入口某一朝向用植物小品来阻挡人们的视线,使人们一眼难以穷尽,待人们绕过障景物,进入另一个区域就会豁然开朗,心情愉悦。
(3) 覆盖空间
覆盖空间通常位于树冠下与地面之间,通过植物树干的分枝点高低,浓密的树冠来形成空间感。
高大的常绿乔木是形成覆盖空间的良好材料,此类植物不仅分枝点较高,树冠庞大,而且具有很好的遮荫效果,树干占据的空间较小,所以无论是一棵几丛还是一群成片,都能够为人们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和遮荫休息的区域,此外,攀援植物利用花架、拱门、木廊等攀附在其上生长,也能够构成有效的覆盖空间。
(4)封闭空间
封闭空间是指人处于的区域范围内,四周围用植物材料封闭,这时人的视距缩短,视线受到制约,近景的感染力加强,景物历历在目容易产生亲切感和宁静感。
小庭园的植物配置宜采用这种较封闭的空间造景手法,而在一般的绿地中,这样小尺度的空间私密性较强,适宜于年轻人私语或者人们独处和安静休憩。
(5)垂直空间
用植物封闭垂直面,开敞顶平面,就形成了垂直空间,分枝点较低、树冠紧凑的中小乔木形成的树列、修剪整齐的高树篱都可以构成垂直空间。
由于垂直空间两侧几乎完全封闭,视线的上部和前方较开敞,极易产生“夹景”效果,来突出轴线顶端的景观,狭长的垂直空间可以引导游人的行走路线,对空间端部的景物也起到了障丑显美、加深空间感的作用。
纪念性园林中,园路两边常栽植松柏类植物,人在垂直的空间中走向目的地瞻仰纪念碑,就会产生庄严、肃穆的崇敬感。
(6)天时空间
这里所说的天时空间包括随季相而变化的空间和植物年际动态变化空间。
一切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就是空间和时间,而时间通常被称为四维度空间。
因此植物的空间分类中,不可能离开时间这个概念,也就是说,它不可能离开年复一年的年际变化,也不可能离开春夏秋冬的季相变化。
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自身经历了生长、发育、成熟的生命周期,表现出了发芽、展叶、开花、结果、落叶及由大到小的生理变化过程,形成了叶容、花貌、色彩、
芳香、枝干、姿态等一系列色彩上和形象上的变化,并构成了“春花含笑”、“夏绿浓荫”、“秋叶硕果”、“冬枝傲雪”的四季景象变化。
植物时序景观的变化极大地丰富了园林景观的空间构成,也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可选择的空间类型。
落叶树在春夏季节是一个覆盖的绿荫空间,秋冬季来临,就变成了一个半开敞空间,更开敞的空间满足了人们在树下活动、晒阳的需要。
秋天的香山总有中外游客纷至沓来欣赏它的遍山红叶;“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是说春天在白堤的垂柳树下行走是怎么走也走不够的。
每种植物或是植物的组合都有与之对应的季相特征,在一个季节或几个季节里它总是特别突出,熠熠生辉,为人们带来了最美的空间感受。
不仅这样,园林植物处于变动不居的时间流之中,也在变化着自己的风貌,变化着似乎凝固了的形象。
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植物的形姿,从而影响了一系列的空间变化序列。
比如苏州留园中的“可亭”两边有两株银杏,原来矗立在土山包上形成的是垂直空间,但植物经过几百年的生长历史,树干越发高挺,树冠越发茂盛,渐渐转变成了一个覆盖空间,两棵银杏互相呼应地荫庇着娇小的可亭,与可亭在高度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