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1城市空间结构ppt课件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2.1城市空间结构(共33张ppt)

12
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②建筑物高大稠密;
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④内部分区明显: 随着中央商务区的发展出现了
水平分异和垂直分异
13
中央商务区 CBD内部垂直分区示意图
为什么在高层建筑物上零售店一般分布在较低层? 高楼底层交通通达度较好,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群
14
(3)工业区:
3
图中所示的地区分别以哪种 功能为主?
科技文教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4
3、功能区的特点:
(1)区域内呈现连片分布 (2)各功能区间无明确界线 (3)每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兼有 其他类型的用地
5
4、城市各功能区的主要特点:
(1)住宅区:
从占用城市土地面积、区位特点、功能区特点等分析。 城市中最广泛的利用方式,占40℅ —60℅ ; 地价较低,污染较少 阅读下图,思考下列问题: 随着城市的发展,住宅区会出现怎样的分化?不同等级的住宅区有什么差异?
20
地
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
力距市中心远近的变
租 水 平
化有何差异?
商业活动付租能力 受离市中心远近影 响最大,工业影响 最小。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 能力随距离递减示 意图
商业付租能力
住宅付租能力
工业付租能力
距市中心 工
住
的距离
商业区
宅
A区
业
B 区 距的市距中离C心
21
从图中可以看出: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 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商业、住宅和工业的付租能力随 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16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地域结构
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②建筑物高大稠密;
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④内部分区明显: 随着中央商务区的发展出现了
水平分异和垂直分异
13
中央商务区 CBD内部垂直分区示意图
为什么在高层建筑物上零售店一般分布在较低层? 高楼底层交通通达度较好,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群
14
(3)工业区:
3
图中所示的地区分别以哪种 功能为主?
科技文教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4
3、功能区的特点:
(1)区域内呈现连片分布 (2)各功能区间无明确界线 (3)每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兼有 其他类型的用地
5
4、城市各功能区的主要特点:
(1)住宅区:
从占用城市土地面积、区位特点、功能区特点等分析。 城市中最广泛的利用方式,占40℅ —60℅ ; 地价较低,污染较少 阅读下图,思考下列问题: 随着城市的发展,住宅区会出现怎样的分化?不同等级的住宅区有什么差异?
20
地
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
力距市中心远近的变
租 水 平
化有何差异?
商业活动付租能力 受离市中心远近影 响最大,工业影响 最小。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 能力随距离递减示 意图
商业付租能力
住宅付租能力
工业付租能力
距市中心 工
住
的距离
商业区
宅
A区
业
B 区 距的市距中离C心
21
从图中可以看出: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 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商业、住宅和工业的付租能力随 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16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地域结构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1 城市空间结构 课件 (共28张PPT)

发
济
城
商业区
分
生
活
市
布
城市经济活动 需占用土地
各地区交通
经 济 空 间 活
动 空 间 上
动
高
地 域 功 能 区
工业区 行政区
界 线 模
通达性
竞
度
糊
争
密
文化区
聚
二、城市功能分区
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市中最为 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一般位于交通干线旁的城市外缘
大团呈团状和条状,分布于市中心和街 道两侧
由此可以得出中心地有大有小形成一定的等级,高一级 别的服务区域一般较大,而低一级别的中心地服务区域 一般较小。据图2-10分析中心地等级体系:
中心地理论
又称“中心地学说”。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时,探索最优化城镇体 系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中心地体系包括:①中心地的数目;②互补区域(即中心地所服务的地区)的 数目;③互补区域的半径;④互补区域的面积;⑤提供中心财货种类及其数量; ⑥中心地的标准人口数;⑦互补区域的标准人口数等。 中心地理论模式将随人口数、生活习惯、技术等的改变而变化;同时也随人口 分布、人口密度的不同,或中心财货价格的差异而表现互补区域大小 的不同。 中心地体系可分别根据市场、交通和行政最优原则而形成。中心地有等级、层 次之分,一个较大的中心地市场区总是包含3个比它低一级的市场区,每个较高 级的中心地概括了低级中心地的所有职能,并将南德中心地分为七级。 1940年德国学者廖什(A.Lsch)论证并发展了中心地理论,提出生产区位经济 景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心地理论在美洲、西北欧各国得到承认,并在居 民点网和交通网规划中应用。1960年在国际地理代表大会和国际城市地理讨论 会上得到高度评价。该理论的局限性主要有:其性质是静止的,没有考虑城市 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它忽视了那些并非同一个小系统成分的 第二级或更低级中心地间,以及同一个小系统中同级居民点间横向职能(功能) 联系。另外,其假设的城镇空间分布及其他条件也都脱离现实。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 2.1城市的空间结构(共52张PPT)

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①地租因素:交通便捷程度和距市中心的远近
②城市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 (2)社会因素:➢ 收入;
➢ 种族或宗教; ➢ 知名度. (3)历史因素:原有的土地利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功 能区的现状。
(3)历史因素
北京是中国的古都,天安门广场、故宫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 古老建筑。如果在广场周围建筑起高楼大厦,必然会破坏这一 古老建筑的风格。 思考:天安门广场交通便捷,却没有高楼大厦,为什么?
5为了保证生活居住用地的卫生条件,各个功能分区的用地选择应同 时进行。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 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如何定义的?
含义: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分布与 组合,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不同的城市, 其内部空间结构是不同的。
2、经济因素:
地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
租 水
①距市中心远近:距市 平
中心越近。通达度好,
土地价格或租金越高。
②交通便捷程度:交通 越便捷,则土地价格或 租金越高。
商业付租能力 住宅付租能力
工业付租能力
距市中心 的距离
工
住
商业区
宅
区
区
距市中心 的距离
业
1、三条直线 反映:商业 用地的地租 从市中心到 边缘变化最 大,住宅次 之,工业最 小。说明商 业受距市中 心远近影响 最大,住宅 次之,工业 最小
5、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中不同功能要素在空间上的位 置及其组合状况,构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也称地 域结构)。
(1)中心商务区(CBD)
湘教版 必修二 2.1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共56张PPT)

②城市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 (2)社会因素:➢ 收入;
➢ 种族或宗教; ➢ 知名度. (3)历史因素:原有的土地利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功 能区的现状。 (4)行政因素(政策)
(5)环境因素
(5)环境因素
城市各项功 能区的分布也 受环境因素影 响,尤其是工 业区的分布。 考虑到风向、 河流流向、城 市绿化带等。
从历史文化保护来看,许多历史遗迹逐渐被空间结构的扩 展而吞噬。
从西安人口增长来看,人口过度膨胀,使西安市中心大规 模向外扩展,为保障西安可持续发展,空间布局必须做出 相应调整。
从经济发展来看,西安第三产业发展所占比例较低,不能 满足经济发展要求。
从西安城市空间发展来看,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到极限, 在行政区划范围内,已没有发展的空间。
• 2 .公共设施用地:是指城市中为社会服务的行政、经济、文化、教 育、卫生、体育、科研及设计等机构或设施的建设用地。公共设施用 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按用地性质,公共设施用地可进一步分为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 融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设计 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和其他公共设施用地(如宗教活动场所、社会福 利院等用地)。
• 1.居住用地:是指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 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按市政公用设施齐全程度和环境质量等,居住用地可进一步 分为 一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三类居住用地和四类居住用地。其中, 一类居住用地是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 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是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 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是指市政 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 混合交叉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是指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
➢ 种族或宗教; ➢ 知名度. (3)历史因素:原有的土地利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功 能区的现状。 (4)行政因素(政策)
(5)环境因素
(5)环境因素
城市各项功 能区的分布也 受环境因素影 响,尤其是工 业区的分布。 考虑到风向、 河流流向、城 市绿化带等。
从历史文化保护来看,许多历史遗迹逐渐被空间结构的扩 展而吞噬。
从西安人口增长来看,人口过度膨胀,使西安市中心大规 模向外扩展,为保障西安可持续发展,空间布局必须做出 相应调整。
从经济发展来看,西安第三产业发展所占比例较低,不能 满足经济发展要求。
从西安城市空间发展来看,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到极限, 在行政区划范围内,已没有发展的空间。
• 2 .公共设施用地:是指城市中为社会服务的行政、经济、文化、教 育、卫生、体育、科研及设计等机构或设施的建设用地。公共设施用 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按用地性质,公共设施用地可进一步分为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 融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设计 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和其他公共设施用地(如宗教活动场所、社会福 利院等用地)。
• 1.居住用地:是指在城市中包括住宅及相当于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 下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等设施的建设用地。
按市政公用设施齐全程度和环境质量等,居住用地可进一步 分为 一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三类居住用地和四类居住用地。其中, 一类居住用地是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 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是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 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是指市政 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 混合交叉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是指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
湘教版必修一2.1城市空间结构(共23张PPT)

• 邻近矿产地—利于形成工矿城市
煤矿——伯明翰(英)、匹兹堡(美)、大同
石油——阿伯丁(英)、休斯敦(美)、大庆
铁矿——鞍山、包头、攀枝花
金矿——约翰内斯堡(南非)、旧金山(美)、
②交通与城市区位
⑴帆船马车时代: 大道汇合处(北方:如邯郸)
⑵现代:
河流汇合处(南方:如武汉)
沿海、沿江、沿公路、铁路沿线及枢纽
⑶气候恶劣地区城市很少(人口很少)
河流与城市区位 ⑴河流上游通航起点:货物转运点 ⑵干、支流汇合处:人(物)流中转、集散地 ⑶河流入海口:河运与海运的中转站 ⑷过河点位置(如渡口)
嘉陵江 汉水 岷江
赣江
海洋、湖泊与城市区位
二、城市区位分析
小
1、城市区位的概念
结
①区位 ②城市区位
2、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因素
⑴平原—世界城市多分布在平原
地形 ⑵热带高原—热带地区城市的优良场所
⑶山区—城市多分布在河谷或低地
气候与城市区位
⑴中低纬度:(气温适中)城市多 ⑵临海近海地区:(降水适度)城市多
60˚N
欧洲地区
美国东北部 东亚
撒哈拉沙漠、澳大
⑶找世气出 界候世 城恶界市劣主(干要旱、寒冷、湿热)地利亚区中城西市部很、少亚(马人口很少)
课堂热身
攀枝因花铁城矿市开采兴而起发的展原起因来是的什城么市?
金 煤矿
石灰石矿 沙江
铁矿
雅 砻 江
成
攀枝花市 昆 线
因石油、 煤田开采
而发展起 来的城市
北 海
阿伯丁油田 曼彻斯特
伯明翰
主阿 要伯 是丁 什、 么伯 ?明
翰 、 发 展 的 原 因
影响城市区位的经济因素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2.1 城市空间结构课件.

18
(一)城市概况
1、概 念
人口: 人口达到一定规模 产业:非农业产业活动 职能: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人口和产业:密集 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 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2、特点
3、分类
各级中心城市、商业、工业、交通、 职能: 旅游、边境口岸
规模: 小 中 大 特大 超级大城市 20万 50万 100万 1000万
14
【学习重点】 1. 城市各种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的 特点及其区位选择。 2. 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因素。 【学习难点】 1.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经济因素。 2.认识城市外部形态和城市的空间结构的 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15
一、城市的区位因素
1.聚落有两种类型---城市和乡村,请你在阅读课本第 一段和阅读材料“城市、镇、乡村”后,对比写出两者 有哪些方面差异?并熟悉一下城市的不同分类法。 2.某一城市从形成到发展离不开周围地理事物的影响, 即区位分析。请你从课本中找出城市区位的定义。 3.在认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和活动材料后,请你归纳出 城市的三大区位因素。 4.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因素分别有哪些?请你利用教材 所给“海口地理位置示意图”试分析自然地理区位因素 对海口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7
5.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因素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 变化的,请你利用“武汉地理位置示意图”试从交通、 矿产、旅游等经济地理区位因素分析武汉市的发展。 6.大家熟知的深圳原来是边陲小镇,1980年成为我国经 济特区后,跨越式发展成为大城市,是什么因素促使它 发展的?举例说明政治地理区位因素还包括哪些? 7.通过城市区位因素分析,请你至少归纳出四点城市分 布特征(即空间布局特征)。
巴西大部分地 处热带,低地湿 热,居住不利; 而巴西高原气 候凉爽干燥,居 住条件好。
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2.1 城市空间结构4-湘教版

中国特大城市与气候分布的关系 北回归线
我国南方内河航运和主要的城市分布
海口市形成的自然 地理区位有哪些?
海口
1、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气候 温和湿润。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3、位于南渡江河口三角洲,水源充足。
相关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在扬州筑城开河,除了便利军事和运 输之外,还改善了农田水利,促进了江淮南北经济交流。 汉代:吴王刘濞建都于此,安民兴业,扬州成为“饭稻羹鱼” 之乡,冶炼和制盐两大“官工业”也相继出现,形成了经济发 展史上第一次繁荣。 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的开业疏浚,使之成为南北水运大动脉 的枢纽,也是著名的国际贸易港埠,由此出现第二次繁荣。 宋元时期:经济在战乱之中时兴时衰,但已不及唐时兴盛。 明清时期:经济又有发展,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成为商贾云 集和人文荟萃之地,特别是盐商的活动,使扬州经济出现又一 次繁荣。 清末民初:随着海运和铁路的兴起,加上运河的淤塞,扬州丧 失其潇洒运输之利,经济优势明显跌落。
3.导致清朝辽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 A)
A.政治 B.宗教 C.交通 D.军事
4.使辽宁成为我国现在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最多地
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A.资源开发 B.交通 C.自然要素 D.宗教
5.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A)
A.城市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 B.军事因素的衰弱是城市发展的条件 C.交通运输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D.人口迁移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御用。但新中国成立后,与其他城市相比,临清市发展缓慢,成为
山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随着京九线的开通,临清市又一次迎来大
发展的机遇。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临清市在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C )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共103张PPT)

心圆状自核心向外
扩展而成
城市各功能区呈 交通(各功能区沿 扇形向外扩展 交通线延伸)
城市并非依托单一 核心发展,而是围 绕几个核心形成多 种功能区,并由它 们共同组成城市地 域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 扩展,原有市中心 由于地价高、交通 和居住拥挤等,在 远离市中心的郊区 出现新核心
举例
成都 沈阳 淄博
补充知识点
别是怎样形成的?不同的功能区之间 的界线有何特点? 3、各个功能区有什么特点?
2、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 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
导致同一类活动在 城市空间上的聚集
城特点: (1)区域内呈现连片分布 (2)各功能区间无明确界线 (3)每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兼有其他功能
• 第一种观点是国外学者费利在20世纪60年 代提出来的。作为早期的研究学者,费利试 图建立起城市空间结构概念框架。他认为, 城市空间结构概念框架由以下四个层面组成:
• 1.城市结构包括文化价值、功能活动和物质 环境三种要素。
• 2.城市结构包括空间和非空间两种属性,其 中空间属性是指上述三要素的空间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②建筑物高大稠密; 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④内部分区明显;
风向与城市规划
(1)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
居 全年西风 民
区
工 厂
上风向 下风向
为什么英国的高级住宅区在西部,低级住宅区在
东部?
西部
西风
大气污染物 东
部
河流
中心商务区 高级住宅区
批发、轻工业区 低级住宅区
(2)季风区(风向随季节而变化)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 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 =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 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 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图4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 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2—3题。
扩展而成
城市各功能区呈 交通(各功能区沿 扇形向外扩展 交通线延伸)
城市并非依托单一 核心发展,而是围 绕几个核心形成多 种功能区,并由它 们共同组成城市地 域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 扩展,原有市中心 由于地价高、交通 和居住拥挤等,在 远离市中心的郊区 出现新核心
举例
成都 沈阳 淄博
补充知识点
别是怎样形成的?不同的功能区之间 的界线有何特点? 3、各个功能区有什么特点?
2、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 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
导致同一类活动在 城市空间上的聚集
城特点: (1)区域内呈现连片分布 (2)各功能区间无明确界线 (3)每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兼有其他功能
• 第一种观点是国外学者费利在20世纪60年 代提出来的。作为早期的研究学者,费利试 图建立起城市空间结构概念框架。他认为, 城市空间结构概念框架由以下四个层面组成:
• 1.城市结构包括文化价值、功能活动和物质 环境三种要素。
• 2.城市结构包括空间和非空间两种属性,其 中空间属性是指上述三要素的空间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②建筑物高大稠密; 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④内部分区明显;
风向与城市规划
(1)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
居 全年西风 民
区
工 厂
上风向 下风向
为什么英国的高级住宅区在西部,低级住宅区在
东部?
西部
西风
大气污染物 东
部
河流
中心商务区 高级住宅区
批发、轻工业区 低级住宅区
(2)季风区(风向随季节而变化)
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 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 =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费。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 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 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图4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 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2—3题。
湘教版必修二-2.1城市空间结构-(完整版)PPT课件

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例子
-
47
5.中心商务区(CBD)
上海陆家嘴
-
纽约曼哈顿 北京王府井
48
中心商务区
-
49
纽约曼哈顿的帝国大厦
东京新宿区
-
50
上 海 徐 家 汇
-
51
上 海 陆 家 嘴
-
52
5.中心商务区(CBD)
• 1.定义:
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 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 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
一.城市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 1.城市的定义: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产业 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和 文化中心。
• 2.城市的特点:
(1)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 (2)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 (3)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
2
• 3.城市的分类:
(1)按照城市的行政级别: 直辖市、地级市和县级市。
服务范围与门槛人口紧密相连, 服务范围可看作实际接受服务的人 口在空间上的分布。这个范围通常 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限。在人 口均匀分布的条件下,门槛人口大, 服务范围也大。
假设一个村庄有510人,而维持一个小店生存所需的最低服务人数 为50人,请问该村一般拥有几家-这样相同规模的小店?为什么?59
一 、
地形
城 自然地理区位 气候
市
水源(河流)
区
资源
位 分 析
经济地理区位
交通条件
政治(行政中心、政策) 军事、宗教
科技、旅游
-
19
武汉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地理区位:
湘教版2.1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化(共37张PPT)

同心圆结构
居住用地:布局在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之间
A、区内不设置工厂 B、不能有繁忙的的交通干线
通过 C、居住环境比较好
工业用地:布局在城市边缘区, 而且要考虑风向和水流
农业用地:最边远地区
城市发展初期和规模较小的城市
(1)城市中心区 (一个主中心,几个副中心)
(2)区域中心 (主要交通枢纽处 居住区)
越(低或高)
。
3.线段①、②、③中,距市中心越远,
土地利用效益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数码 ,
其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用地。一般
来说,图中AB范围内布局 用地,则
土地利用效益最高。
4. 图一甲、乙两处中,地价较高的是
处;从土地利用效益考虑,另一处最适
宜用作 ( )
A.工业用地 B.农业用地 C.商
业用地 D.居住用地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脆弱的系 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 响和改变最深刻的地方
• 2.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 (1)问题及表现形式
城市化过程中 产生的问题
环境质量下降
城市交通问题
城市住宅问题
表现形式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噪声污染;④固体垃 圾污染;⑤光污染;⑥辐射污染
①交通阻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②交通事故 频繁;③公共交通发展缓慢;④停车场紧张
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 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 的废气带到城区
水文
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 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 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 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 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 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 也容易因富营养化变黑发臭 以致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
生态
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 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 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
湘教版必修二城市空间结构完整版精品PPT课件

名称 占地面积 分布特点
原因
商业区 小
多位于市中心,1、接近消费市场
街道两侧
人口密集,
2、交通便利
住宅区 最大
在商业用地和 工业用地之间
方便人们工作 和购物、休闲
工业区 大
分布在城市外围, 1、减少污染;
并沿交通干线分 2、交通便利,
布
3 、土地租金低
3.城市功能区的成因
❖ ❖ ❖ ❖ ❖
历
经
一.城市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 1.城市的定义: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产业 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和 文化中心。
• 2.城市的特点:
(1)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 (2)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 (3)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按照城市的行政级别: 直辖市、地级市和县级市。
(一)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
3.水源与城市 (2)河流的入海口处易形成大 的城市。例如:天津(海河), 汉堡(易北河),布宜诺斯艾利 斯(拉普拉塔河)。
(一)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
3.水源与城市
(3)过河点位置易 形成大的城市。例如 南京浦口、英国伦敦 等。
(一)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
3.水源与城市
(4)河流水运的起点 或终点易形成大的城市。
(2)按照城市职能: 全国性中心城市、地区性中心城市、工业城市、 交通枢纽城市、旅游城市、边境口岸城市
(3)按照城市人口规模:
特大城市:100万以上 中等城市:20—50万
大城市:50—100万 小城市:20万以下
二.城市区位分析
(一)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
1.地形与城市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 口集中分布和城市发育最理想的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水源与城市
(1)较大的河流交汇处 易形成大的城市。
15
(一)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
3.水源与城市 (2)河流的入海口处易形成大 的城市。例如:天津(海河), 汉堡(易北河),布宜诺斯艾利 斯(拉普拉塔河)。
16
(一)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
3.水源与城市
(3)过河点位置易 形成大的城市。
17
(一)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
(2)按照城市职能: 全国性中心城市、地区性中心城市、工业城市、 交通枢纽城市、旅游城市、边境口岸城市
(3)按照城市人口规模:
特大城市:100万以上 中等城市:20—50万
大城市:50—100万 小城市:20万以下
4
城市区位分析
概念
——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 济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主要区位
21
(三)城市的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1)宗教城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 那、梵蒂冈等。
宗教圣地: 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
雪域圣城:拉萨
22
(三)城市的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2)新建的政治中心城市—巴西利亚、华盛顿 、堪培拉、伊斯兰堡等。
The White House
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
23
(三)城市的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12
结论: 世界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降水适度
的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带。 干旱、高寒、湿热地区,城市分布少。
13
(一)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
3.水源与城市 河流、湖泊和海洋对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演化有 哪些意义? 河流等能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水源、航运、 军事防卫、旅游等功能。
14
(一)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
是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选址在平原 地区呢?
7
(一)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
1:地形与城市
为什么巴西利亚不坐落在 亚马孙河平原上?
巴西地处热 带,低地湿热 ,居住条件不 利,而巴西高 原气候凉爽, 居住条件好
8
9
10Biblioteka 11(一)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
2.气候与城市
为什么巴西会迁都?
巴西原首都 位于里约热内 卢,属于热带 雨林气候,后 来却迁往气候 凉爽的的巴西 利亚。
居民点为城市,联合国规定的标准为2万人。
我国规定:
人口5000~2万:一般叫镇或城镇
20万以下:小城市
20万~50万:中等城市
50万~100万:大城市
大于100万:特大城市
国际上一般把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称
为“超级大城市”,如纽约、东京、墨西哥城、
北京、上海等。
3
• 3.城市的分类:
(1)按照城市的行政级别: 直辖市、地级市和县级市。
(3) 新的城市区位因素 科技:如日本的筑波、牛津、剑桥、硅谷等城市的 形成。 旅游:如黄山、张家界、桂林等。
UUninvievresristyityofoCf Oamxfborriddge
24
如何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
25
从城市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因素来分析评价武 汉市区位特点?
武汉
平均 气温
℃
临近矿产资源地有益于形成工矿城市。 19
(二)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
2.交通与城市
现代交通枢纽出现 了许多城市,如石家庄 、郑州、株洲等铁路枢 纽城市。
临近多条铁路尤其是铁路交汇处,有利
于形成铁路枢纽城市。
20
(二)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
2.交通与城市 临近港口或边境,有利于形成口岸城
市,如满洲里,二连浩特,大连,瑞丽 等。
1月 2 7月 29
平均降 1月 47 水量 (mm) 7月 150
26
• (1)自然因素 • 地形:武汉是位于江汉平原上,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利
于对外交通联系。
• 气候:武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降水丰富,雨 热同期。
• 河流:武汉地处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 武汉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河流交 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水运发达。
自然地理区位 经济地理区位 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5
自然地理区位
概念
——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 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主要因素
地形 气候 水源
6
二.城市区位分析
(一)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
1.地形与城市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 口集中分布和城市发育最理想的地区。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1
一.城市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 1.城市的定义: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 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心
• 2.城市的特点:
(1)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 (2)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 (3)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2
城市的划分标准
世界上不少国家以2000人或5000人以上的
• (2)社会经济因素 • 资源:武汉市靠近大冶铁矿,发展起钢铁工业,便利的交通运输
也是钢铁工业选址在武汉而不在大冶的主要原因。
• 交通:武汉市交通发达,位于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同时 京广铁路穿过,带动了武汉的发展。
• 政治:武汉市是湖北的行政中心。 • 科技:近年来,武汉市发展高科技,拟建成我国的“硅谷”之一; • 旅游:武汉的旅游业日趋发达,为武汉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27
分析城市D形成的主要经济区位条件(6分)
①铁矿资源丰富; ②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水力资源丰富; ③靠近(成昆)铁路,交通便利。(6分)
28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 B
城市(填代号),原因是 位于河流汇合处,地形平坦,水源 。 充足,交通便利
(2)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 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3.水源与城市
(4)河流水运的起点 或终点易形成大的城市 。
在干流和支流的交汇处,在大河的交汇
处,大河入海口处,在优良的海港和河
港附近有利于形成较大的城市。
18
(二)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
1.资源与城市
(1)煤炭—伯明翰、曼 彻斯特(英),匹兹堡 (美),大同、鹤岗、 抚顺、开滦等。 (2)石油—阿伯丁(英),大庆、玉门、 东营、克拉玛依等。 (3)铁矿—鞍山、包头、攀枝花等。 (4)金矿—约翰内斯堡等。(南非) (5)木材—伊春等。
29
二、城市的土地利用
30
1. 什么是城市土地利用?它主要包括
哪几 种类型? 2. 我国的土地是如何分类的?
3. 研究城市土地利用有何意义?
4. 结合图2-4,分析思考: (1)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市 政用地的分布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