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化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 煤、石油 木柴燃烧 工业尘 垃圾焚烧 农业废弃物 其他 海盐 土壤 火山 山林火灾 总量
源 H2S→SO42SO2→SO42NOx→NO3NH3→NO3HC→POM
3.3.3 气 溶 胶 3.3.3.1 气溶胶的粒径






大气颗粒物的大小或称粒径是粒子的最重要的性质。它反映了粒 子来源的本质,并可影响光的散射性质和气候效应,许多重要的 性质如体积、质量和沉降速度都和粒子大小有关。 粒子的大小一般用诸如当量直径或有效直径来表示,最常用的就 是空气动力学直径(Dp)。Dp的定义是:与所研究粒子有相同终 端降落速率的、密度为 1 的球体直径。目前大气化学文献中所用 的粒径值,除特别说明外,都是空气动力学直径。
二次气溶胶
3.3.2.2 人为源
一次气溶胶 燃料机械粉碎,Dp> 2m 加热蒸发,Dp< 2m 燃料不完全燃烧黑烟,烟炱,含小碳粒、复杂有机物, Dp< 2m b. 工业排放 0.1~100m,石灰、水泥、肥渣、颜料 一次污染物经化学转化为 H2SO4、SO42-、NO3-、POM,<2m a. 燃烧源
Dp(m) 0.001 0.01 0.1 1.0 10 100
表 气溶胶传输距离与粒径关系 水平(km) 8 800 8000 8000 800 8 v = 8m/s
垂直(m) 20 2000 20000 20000 2000 20 v = 2m/s
3.3.4.3 化学组成 粗粒子:与土壤有关的元素,Si、Al、 Mg、Fe、Ti、Ca、Mn
元素 南极 中欧 北美
S 50 300 8000
几种代表性元素地区分布(g/m3) V Ti Zn 0.0015 0.1 0.03 30 485 1200 400 500 500
Mg 1.0 2300 3000
元素 城区 郊区 城/郊
Be 0.14 0.023 6.1
城市与郊区气溶胶元素及含量(g/m3) Mg Al Si Ca V 1080 2910 9020 3630 10.5 1000 1700 4970 2810 2.0 1.1 1.7 1.8 1.2 5.2



3.3.3.2 粒径分布函数表示方法 dN Cr b Junge于1963年首先提出数分布函数,是以“幂指数定律”来表 dr 示的,表达式为

百度文库
其中
b为幂指数;r为粒子半径;C是常数。
上式表明粒子的数目( 1cm 3 空气中的)随粒子半径的增加而急剧
后来Junge等人又发现,对r>0.1m 的粒子,相应于 lgr 的数分布可表 示为: dN C r 3 1 d lg r 粒子直径在 0.1 m ~10 m 范围内, 用对数形式作图时得到其中间的一 段与幂指数分布吻合得很好,直线 方程为 lg(dN / d lg Dp ) lg C2 3.06lg Dp

总悬浮颗粒物可分为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
一次颗粒物是由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释放到大气中直接造成污染的 物质,如:风扬起的灰尘、燃烧和工业烟尘。 二次颗粒物是通过某些大气化学过程所产生的微粒,如:二氧化硫转化 生成硫酸盐。

总悬浮颗粒物可按粒径大小和化学成分分类。
颗粒物沉积在呼吸道中的位置,取决于粒径大小;


(2)积聚模 主要来源于爱根核模的凝聚,燃烧过程产生的蒸气冷凝、凝聚, 以及由大气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各种气体分子转化成的二次气溶胶 等。硫酸盐粒子在积聚模中的量占总硫酸盐量的 95%,铵盐在积 聚模中的量占总铵盐量的 96.5%。积聚模粒子不易被干、湿沉降 去除,主要是扩散去除。


(3)粗粒子模

对于表面积分布和体积分布来说, 幂函数的模式不适用。

在Junge的工作基础上,Whitby及其同事根据粒子的来源、化学特 征和去除过程与粒径的关系进一步确立了气溶胶的多模结构。用 质量、表面积或体积分布表示时,典型城市气溶胶的重要特征显 得更加明显。图中各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与相应的粒子数、粒子表 面积和粒子体积成正比。这种方法使气溶胶粒子的多峰形模结构 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
主要来源于机械过程所造成的扬尘、海盐溅沫、火山灰和风沙等 一次气溶胶粒子。这种粒子的化学成分与地表土的化学成分近似, 各地区的平均值变化不大。主要靠干沉降和雨水冲刷去除。


细粒子和粗粒子之间很少相互作用,可以认为是相互独立的。核 模与积聚模之间的凝聚作用超过核模之间的凝聚作用,粗模与粗 模之间的凝聚作用以及积聚模与粗模之间的凝聚作用均可忽略。
二次气溶胶
3.3.2.3 源强
表 气溶胶全球排放量及来源分配(106t/y,美,EPA) 一次气溶胶 二次气溶胶 天然源 人为源 天然源 人为源 46.0 202.0 26.0 147.0 4.0 430.0 30.0 10.0 269.0 6.0 198.0 27.0 92.0 1000.00 200.00 4.00 200.00 1404.00 1099.0 204.0

降尘( dustfall )是指用降尘罐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在总悬浮 颗粒物中一般直径大于 30 m 的粒子,由于其自身的重力作用回很 快沉降下来,所以将这部分的微粒称为降尘。单位面积的降尘量 可作为评价大气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可吸入粒子( inhalable particles , IP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建议,将可吸入呼吸道的粒径范围内(Dp≤10m)的粒子 称为可吸入粒子。粒子附着在呼吸道上,甚至进入肺部沉积下来, 直接影响人的呼吸,危害人体健康。因此 IP 是最引人瞩目的一类 粒子。
拍卖预展http://www.artfoxlive.com 龙威



ln 0.02 视程:日光下水平方向上能区分黑色目标物与背景的最远距离 V be

对可见光

对城市大气 bsp bsp>>bsg be = bsp
V
be 3.9 = bs V=3.9/bs

====
光散射效率与粒径分布关系 图

从粒径大小来看,0.1~10m大小之间的粒子危害最大。10m以上的粒子 由于惯性作用,被鼻与呼吸道黏液排除;小于 0.1 m 的颗粒由于扩散作 用和布朗运动被黏附在呼吸道表面,随痰而排出;0.1~10m之间的粒子 可以直接到达肺细胞而沉积、积累,并能进入血液循环。
3.3.2 气溶胶的来源 3.3.2.1 天然源

飘尘(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SPM):可在大气中长 期漂浮的悬浮物称为飘尘,又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粒径主要是小 于 10 m 的微粒。由于飘尘粒径小,能被人直接吸入呼吸道造成危 害,同时可以在大气中长期漂浮,易被污染物带到很远的地方, 使污染范围扩大,还可以为化学反应提供反应床。因此,飘尘是 最引人注目的研究对象之一。
3.3.4.4 人体健康
细粒子:H2SO4、SO42-、NO3-、NH4+、 有机POM、强挥发性和中等挥发性金属、 非金属元素As、Pb、Zn、V、Cu、Br
积聚模:二次气溶胶成分
3.3.5 气溶胶的化学组成 3.3.5.1 元素组成
元素 南半球 北半球 Al 1.2 12.1 Cd 0.14 2 几种常见元素地区分布(g/m3) Cr Ca Fe Mn 0.23 1.2 7 0.24 7.2 12 180 7.4 Ni 0.35 2.9 Sn 0.27 3.5 Pb 1.0 4.4

(1)爱根核模 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产生的一次气溶胶粒子和通过化学反应均相 成核转换成的二次气溶胶粒子,又称为成核型。多在燃烧源附近 新产生的一次气溶胶和二次气溶胶的面积分布或体积分布图中发 现。粒径小、数量多、表面积(或体积)总量大,随着时间的推 移,易由小粒子的相互碰撞合并成为大粒子,当其进入积聚模时
Cr 19 3.4 5.6
Pb
5.0
3.3.5.2 化 合 ( 1 ) 无 机 SiO2、Fe2O3、Al2O3、TiO2、CaO、MgO
FeS CaCO3



物 物
D
Fe3O4 V2O5 CaO
(2)卤化物(尾气排放,在<1m高度分布)
Pb(C2H5)4 O2 卤 代净 化 剂 C2H4Cl2(Br2) PbCl2 PbBr2 PbClBr
降雨对粒径三模态分布影响图
3.3.4.2 去除和传输过程
表 沉降速率和沉降时间随粒径的变化(干沉降) 2 4 6 8 10 15 0.10 0.38 0.88 1.6 2.7 6.0 58 15 6.6 3.6 2.1 0.96
粒径/m v(cm/s) t(天)
1 0.026 222
20 10 0.58

3.3.4 粒 径 分 布 与 气 溶 胶 的 物 理 、 化 学 性 质 之 间 的 关 系 3.3.4.1 光学性质

dI be x I I:光强;x:光程;be:消光系数,由气体、气溶胶引起;
be = bs(光散射)+ ba(光吸收) = bsp(粒子) + bsg(气体) + bap + bag
+ CO2 +
H2O

(3)H2SO4、SO42-、NO3-、NH4+
(NH4)2SO 4(s) H2SO 4(l) + NH3(g) H2SO 4 + NH4NO3(s) NH4HSO 4 + HNO3(g) HNO3(g) + NH3(g) NH4NO3(s) HNO3(g) + NaCl(s) NaNO3(s) + HCl 3 NO + H O + 2 NaCl 2 NaNO (s) + 2 HCl(g) + NO 2 2 3 SO 2
3.3 气溶胶化学 3.3.1 定义与含义

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s,TSP):用标准 大容量颗粒采样器(流量在1.1~1.7m3/min)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 颗粒物的总质量,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
是目前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标。其粒径大小,绝大 多数在100 m以下,其中多数在10m以下。
一次气溶胶 a. 扬尘 风蚀尘、生物微粒;Dp> 2m,与土壤化学成分相近 b. 海盐 Dp> 2m,主要是 NaCl、MgCl2、SO42c. 火山尘 Dp> 2m,与土壤相近 d. 山林火灾尘 Dp< 2m,主要是有机物质 e. 宇宙尘 Dp> 2m,主要是金属微粒 a. 植物排放 Dp< 2m b. 与自然界 N、S 循环有关的化学转化 H2S→H2SO4、SO42-;NOx→NO3-

实验证明:气体分子一旦成核, 开始阶段生长速度较快,后来逐 渐变慢,甚至在几小时内仍属于 核模范围。由于核模与核模之间 的作用引起的体积增加并不明显, 粒子直径只增大2~3倍,最多也不 会超过积聚模的粒径大小范围。
一般情况下得到的气溶胶粒径谱 分布图都是单峰型(新鲜的,核 模为特征)或双峰型(老化的, 细粒子和粗粒子为特征)的。在 排放源附近的新鲜气溶胶粒子的 表面积分布和体积分布,有可能 看到三峰型,例如带催化装置的 汽车尾气中的硫酸气溶胶,但需 要用不同的仪器才能观测到 ( EAA- 电子气溶胶分析仪、光学 颗粒计数器Royco220和250等)。

DN,数密度,数目/cm3;DS,表面积密度,m2/cm3; DV(DM),体积密度,m3/cm3;

3.3.3.3 气溶胶粒径三模态分布

Whitby概括提出了气溶胶粒子的三模态模型。按照这种模型,气 溶胶粒子可以表示为三种模结构:粒径小于0.05m的粒子称为爱 根核模( Aitken nuclei mode ), 0.05~2 m 的粒子称为积聚模 (accumulation mode):粒径>2m的粒子称为粗粒子模 (coarse particle mode)。爱根核模和积聚模合起来称为细粒 子,主要靠冷凝和凝聚作用形成;粗粒子多数由表面解离和风化 作用形成。粗、细粒子间存在一些根本的差别,而且粗、细粒子 在化学组成上不同,来源也不同,分别产生、传输和去除。粗细 粒子的分界线也有定为2.5m或3.5m的。

根据气溶胶粒子的组成及来源随着粒径大小而明显不同的特点,也可将 气溶胶粒子分为细粒子(fine particle, Dp<2.5m或Dp<3.5m)和粗 粒子(coarse particle, Dp>2.5m 或Dp>3.5m)两大类。
细粒子主要来自人为源如燃烧过程的烟尘,也包括火山喷发和森林火灾产生的颗 粒物,重金属毒物和有机致癌物、二次污染物等都集中在细粒子中。 粗粒子主要来自天然源,如扬尘、海洋浪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