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食用菌的不同栽培基质与培养方法技术

食用菌的不同栽培基质与培养方法技术

食用菌的不同栽培基质与培养方法技术食用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和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的食材,被广泛应用于烹饪和药用领域。

食用菌的栽培基质是其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不同种类的食用菌适合于不同的栽培基质和培养方法。

本文将从食用菌的不同栽培基质和培养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了解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食用菌的不同栽培基质:1. 木屑基质:适用于香菇、平菇等多种食用菌的栽培。

木屑基质通常由锯末、麦秸、菜秆等材料组成,需要进行堆积、蒸煮和消毒等处理。

它具有蓬松透气、保水性好的特点,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2. 玉米秸秆基质:适用于黑木耳、金针菇等食用菌的栽培。

玉米秸秆基质需要进行脱水、消毒等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酶活性物质。

它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水分含量,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蘑菇床基质:适用于蘑菇类食用菌的栽培,如草蘑菇、杨草蘑菇等。

蘑菇床基质主要由秸秆、蘑菇渣、中性化料等组成,需要进行充分的混合和发酵处理。

蘑菇床基质具有疏松、保水、透气的特点,有利于菌丝的扩展和子实体的生成。

食用菌的不同培养方法:1. 深层培养法:适用于黑木耳、平菇等食用菌的生长。

深层培养法通常在容器中放置一层湿润的栽培基质,然后撒上菌种并进行适当的培养条件控制,如温度、湿度等。

菌丝会向上下扩展,最终形成完整的菌体。

2. 面层培养法:适用于香菇、草蘑菇等食用菌的生长。

面层培养法将栽培基质直接铺在容器的底部,然后撒上菌种并进行相应的培养,如采用湿度控制、通风等方法。

菌丝会在基质表面生长,形成丰富的子实体。

3. 混合培养法:适用于草菇、金针菇等食用菌的生长。

混合培养法将不同种类的基质混合在一起,然后添加适量的菌种进行培养。

混合培养法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基质的优势,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总之,食用菌的栽培基质和培养方法是食用菌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适合于不同的栽培基质和培养方法,这需要根据菌种的需求和栽培负荷进行选择。

几种常见的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

几种常见的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

几种常见的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1.林下黑木耳地摆免设施栽培技术黑木耳非常适合林下栽培,可以采用地摆栽培。

免搭建设施,适当安装喷水装置即可。

林地可以选用板栗林、油松林、杨树林等。

①菌袋码袋南方长棒靠在立架上,短棒采用地摆模式在地上相距10cm打穴码放。

菌袋间距10cm,每平方米可摆20~25袋。

②开口每个16.2×35cm的菌袋刺孔120~180个为宜,孔径大则孔数少,孔径小则孔数多。

孔深在0.5cm之内最好。

③催芽利用草帘子、塑料膜及微喷等设备集中打造耳床出耳条件,促使耳芽快速形成。

将恢复好的菌袋,经过消毒处理、开口后,摆在床上,袋间距2~3cm,每平米45~50袋。

上覆盖塑料膜后盖上草帘子或遮阳网(75%),菌床两头及床边每隔4~5米设通风口。

耳床温度控制在15~24℃,湿度控制在80~90%。

大约经7~10天,原基可形成,15天左右形成耳芽,便可进行分床管理。

④育耳管理使用微喷喷水。

看温度浇水、看天气浇水;干干湿湿、干湿交替,干要干透,湿要湿透。

出耳芽后,可揭去草帘,每天早、晚喷雾状水,最好用微喷。

初期因耳片抗逆性差,要勤喷、轻喷、细喷。

当耳片长至扁平或圆盘状时,应适当加大喷水量,但要注意干湿交替管理。

⑤采收晾晒及时采收:耳片完全展开,边缘开始变薄。

及时干制:搭建晾晒床架,铺设专用晾晒网,顶上附有遮雨布,可提高晾晒效率,保证耳片的洁净度,利于控制耳型。

2.林下栗蘑简易设施栽培技术栗磨鲜嫩的子实体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口感极佳,干品形同佳丽舞裙,故名“舞茸”。

除了味美,栗磨同时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栗蘑与板栗林、苹果林等间套种,实现仿野生栽培。

除生产外,具有观赏价值,采摘趣味性强。

①栽培过程仿野生栽培栗蘑的适宜出菇期在5月上旬至10月上旬。

清明节前后覆土栽培较好。

栽培环节:挖畦、消毒、包帮、脱袋、摆棒、覆土、浇水、搭建小拱棚、出菇管理。

②出菇管理根据栗蘑生长特性,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出菇前阶段和出菇阶段。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食用菌是一种常见的食品,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产品。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对于农民来说非常重要,它关系到食用菌的质量和产量。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

一、选址规划食用菌的栽培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场地,通常来说,适宜种植食用菌的场地应该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和通风系统,同时也应该有一定的阴凉条件。

场地的土壤应该是疏松的,且富含有机质。

在选址规划时,还应该考虑到水源和电源供应的问题,以保障后期的灌溉和温度控制。

二、培育基质培育基质是食用菌生长的基础,它可以提供养分和水分供食用菌生长。

常见的培育基质有木屑、稻草、秸秆等。

在培育基质的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高温蒸煮、消毒处理,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病菌和虫卵。

三、种植方式食用菌的种植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根据不同的食用菌品种和场地条件选择相应的种植方式。

常见的种植方式有平菇栽培、叠菇栽培、袋菌栽培等。

在选择种植方式时,需要考虑到光照、通风和温度等因素,以保证食用菌的正常生长。

四、温度和湿度控制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食用菌生长的两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食用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在15~25摄氏度之间,湿度在70%~80%之间。

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以促进食用菌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五、病虫害防治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常见的病虫害有青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等。

为了防治病虫害,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定期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以保证食用菌的健康生长。

六、管理和维护食用菌的栽培管理和维护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需要定期检查培育基质的水分和养分情况,及时更换和添加培育基质。

还需要注意对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采摘和包装等工作。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栽培者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技术,灵活运用各种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才能够取得满意的产量和品质。

食用菌栽培方式

食用菌栽培方式

食用菌栽培方式
食用菌栽培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室内栽培:这是一种在室内环境下进行的菌栽培方式,通常使用培养箱或培养室进行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

常见的室内栽培方法有瓶培法、槽培法、袋培法等。

2. 室外栽培:在露天环境下进行的一种菌栽培方式,通常在栽培基质上种植菌种,利用自然光照和气候条件进行生长。

常见的室外栽培方法有堆栽法、堆肥圈法、床栽法等。

3. 栽培基质培养:栽培基质培养是利用适宜的培养基来培养食用菌,常用的基质有木屑、秸秆、锯末、稻草等。

这种方式主要用于木耳、香菇等菌种的栽培。

4. 磨菌法:将菌种培养于磨菌内,培养基质为脱氧琼脂,利用液态培养基进行栽培。

这种方法适用于栽培大部分无柄菇类,如蘑菇、鸡腿菇等。

总之,栽培食用菌的方式取决于不同的菌种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栽培方法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食用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材,不仅可以作为美食佳肴,还具有很多的营养价值。

如今,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包括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里,我们将主要讨论其中的几个方面:菌种选取、基质制备、培养环境和疾病防治等。

一、菌种选取食用菌栽培的第一步就是选取合适的菌种。

不同的菌种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生环境,因此,对于不同的食用菌,我们需要选择不同的菌种。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选择从野生食用菌中获得的菌种,也可以从培养基上获得的菌种。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需要仔细观察和筛选,确保选取到的菌种具有较高的生长能力和产量。

二、基质制备基质是食用菌生长的土壤,它对于菌种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食用菌在基质的选择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对于一些菌种,如香菇、金针菇、杏鲍菇等,常见的基质是木屑、秸秆等。

而对于黑木耳、银耳等菌种,则需要选择适合的海藻类材料作为基质。

制备基质需要注意卫生和质量。

制作过程中需要保证材料的干燥、无杂质、无异味,并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病菌污染。

三、培养环境食用菌的培养环境也是影响其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菌种需要不同的环境条件。

一般来说,合适的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等。

在温度方面,香菇、金针菇、杏鲍菇等菌种适合于在15℃~28℃之间生长,而黑木耳、银耳等菌种则适合在15℃~20℃之间生长。

湿度方面,食用菌需要保持一个适宜的湿度,通常在70%~90%之间。

光照强度方面,则需要根据不同的菌种和生长阶段适度调整。

四、疾病防治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疾病,如褐变、啮蚀等。

为了防止这些疾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预防疾病的发生可以从菌种选择、基质制备、培养环境等方面入手。

同时,在栽培过程中还需要定期检查和清洗,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当疾病已经发生时,我们可以采用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等进行治疗。

菌草栽培食用菌技术

菌草栽培食用菌技术

菌草栽培食用菌技术菌草栽培是一种基于菌蕈与植物共生的栽培技术,能够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常见的菌草栽培食用菌技术:1.木耳菌草栽培:将木耳菌种放入菌草中培育,管理要求较简单,只需注意适当控制湿度和氧气含量即可。

2.蘑菇菌草栽培:将蘑菇菌种与菌草混合后,放入室内清洁的环境中进行培育。

需要注意的是,土质和湿度要为蘑菇提供合适的环境,同时定期喷水并严密遮盖,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3.香菇菌草栽培:将香菇菌种与菌草混合后,放入室内清洁的环境中进行培育,可同蘑菇菌草栽培方式进行。

4.平菇菌草栽培:平菇与蘑菇的培育方式类似,差别在于平菇需要较高的氧气含量和更低的温度,一般在冬季进行培育。

5.金针菇菌草栽培:将金针菇菌种与菌草混合后,放置于高密度的盒子中进行培育,控制空气湿度和温度,可得到高品质的产物。

总之,菌草栽培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充分利用了废弃物资源,可用于生产多种食用菌,但也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管理要求。

6.榆钱菌菌草栽培:与其他食用菌类似,将榆钱菌菌种与菌草混合后,放置于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培育。

此种食用菌产量较高,但也比较耗水,需要注意控制湿度。

7.秀珍菇菌草栽培:将秀珍菇菌种与菌草混合后,放置于暗、温和、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培育,需注意氧气含量和湿度。

这种食用菌产量高且肉质鲜嫩,是很受欢迎的一种食用菌。

8.茶树菇菌草栽培:将茶树菇菌种与菌草混合后,放置于比较湿润的环境中,可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更好地发育,管理成本较低。

综上所述,菌草栽培技术适用于各种食用菌的培育,效果显著。

同时,菌草资源广泛,使用菌草进行食用菌栽培也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效益。

需要注意的是,菌草栽培也需要严格控制环境因素,以保证产量和品质。

此外,菌草栽培还有一些具体的应用技术:1. 菌草的制备:菌草是由废弃物和菌丝体混合而成的,通常用玉米棒、小麦秸秆、豆腐渣、玉米芯等作为基质,经加工后制成。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食用菌是一类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材,其栽培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包括蘑菇、香菇和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一、蘑菇的栽培技术1. 培养基准备:将秸秆、麦麸和蘑菇菌种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然后,将混合物加水拌匀,保持湿润后进行消毒处理。

2. 菌种接种:将消毒处理后的培养基装入培养袋中,然后加入蘑菇菌种。

密封袋口后,将培养袋放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

3. 培养条件:蘑菇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5℃,湿度要保持在80%左右。

同时,蘑菇需要充足的光照,可以使用灯光辅助提供。

4. 采收:当蘑菇菌丝完全覆盖培养基后,可以开始采收。

使用消毒的工具将蘑菇切下,注意避免破坏菌丝。

二、香菇的栽培技术1. 培养床准备:使用秸秆、麦麸和树皮等材料制作培养床。

将这些材料按比例混合后,堆积成一条条培养床。

2. 菌种接种:将香菇菌种按照一定的间距均匀撒布在培养床上。

然后轻轻将菌种埋入床表面。

3. 培养条件:香菇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2-25℃,湿度要保持在80%左右。

可以通过向培养床喷水来提高湿度。

4. 采收:当香菇的菌盖完全张开时,可以开始采收。

使用消毒的工具将菌盖切下。

三、金针菇的栽培技术1. 培养床准备:金针菇的培养床可以使用稻草、木屑和麦麸来制作。

将这些材料混合后,装入培养袋中。

2. 菌种接种:将金针菇菌种均匀撒布在培养床上。

然后轻轻将菌种埋入培养床中。

3. 培养条件:金针菇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湿度要保持在80-90%左右。

同样可以通过向培养床喷水来提高湿度。

4. 采收:当金针菇的菌蒂完全生长成熟时,可以开始采收。

使用消毒的工具将整根菌蒂切下。

总结:食用菌的栽培技术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

通过科学合理地掌握并应用栽培技术,可以保证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希望本文介绍的几种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对您有所帮助。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备受人们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们开始探索菌类的栽培技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技术。

一、穴栽法穴栽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技术,适用于栽培多种食用菌。

首先,选择适合的环境和土壤,一般选用沙质土壤或有机质丰富的土壤。

接下来,根据不同的菌类,将菌种和菌棒,或菌种和菌盖混合,插入预先挖好的地洞中。

然后,将菌菇的栽培基质覆盖在地面上,并保持适宜的湿度和光照条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菌菇便会长出,可以进行采摘和销售。

二、袋栽法袋栽法主要适用于栽培木耳、鹅膏菌等菌类。

首先,准备好菌种和菌种的培养基质,然后将其充分混合并装入耐热袋中。

接下来,对袋中的培养基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以消除外来微生物。

处理完成后,将菌种接种在培养基上,并将袋口封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约30-40天后,菌菇就会生长出来,可以进行采摘和销售。

三、堆肥栽培法堆肥栽培法主要适用于栽培蘑菇等菌类。

首先,准备好堆肥底层,一般选用农废、农杂、畜禽粪便等有机物质进行堆积。

接下来,将菌种均匀撒在堆肥层上,并覆盖一定厚度的泥土。

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保证堆肥的发酵过程。

约20-30天后,菌丝就会开始生长,可见白色菌丝在堆肥表面形成。

继续保持适宜的条件,大约30-40天后,菌菇即可成熟采摘。

四、棒菌栽培法棒菌栽培法适用于栽培茶树菇、秀珍菇等菌类。

首先,准备好菌种、纤维素饲料等材料。

接下来,将菌种在培养基上生长至一定程度后,将其切碎并与纤维素饲料充分混合。

然后,将混合物注入塑料管或棒菌袋中,并封好。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菌丝便会在管内或袋内生长。

约30-40天后,菌丝覆盖整个培养基,可以进行采摘和销售。

总之,食用菌栽培技术因不同的菌类而异,但都有其独特的栽培方法。

通过选择适宜的栽培环境、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并及时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是一类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食品,种类众多,包括蘑菇、松茸、牛肝菌、香菇等。

它们不仅可供人们食用,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为了满足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菌农们对食用菌进行了大量的栽培研究,发展出了各种栽培技术。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技术。

1.香菇栽培技术:香菇是我国常见的食用菌之一,也是栽培难度较低的菌种之一、香菇的栽培主要分为菌种培养、菌种播种、菌丝生长、菌包制作、菌包培养、菌包接种以及菌包的出菇等几个步骤。

在栽培过程中,主要依靠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等环境条件的调控。

通常情况下,香菇的栽培周期为4-6个月。

2.平菇栽培技术: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与香菇相似,但栽培的条件有一定的差异。

平菇的栽培主要分为蘑菇菌种培养、菌种播种、菌丝生长、菌包制作、菌包培养、菌包接种以及菌包的出菇等几个步骤。

平菇的栽培周期一般为3-4个月。

3.松茸栽培技术:松茸是一种高档食用菌,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因此价格较高。

松茸的栽培技术要求较高,涉及的环境条件也较为复杂。

松茸的栽培主要分为菌种培养、菌种播种、菌丝生长、菌包制作、菌包培养、菌包接种以及菌包的出菇等几个步骤。

松茸的栽培周期一般为6-12个月。

4.牛肝菌栽培技术:牛肝菌是一种味道鲜美、口感独特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较为简单。

牛肝菌的栽培主要分为菌种培养、菌种播种、菌丝生长、菌包制作、菌包培养、菌包接种以及菌包的出菇等几个步骤。

牛肝菌的栽培周期一般为6-8个月。

5.干贝菇栽培技术:干贝菇是一种味道鲜美,口感丰富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简单。

干贝菇的栽培主要分为菌种培养、菌种播种、菌丝生长、菌包制作、菌包培养、菌包接种以及菌包的出菇等几个步骤。

干贝菇的栽培周期一般为4-5个月。

这些仅仅是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之一,根据不同的菌种和环境条件,实际栽培技术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掌握。

通过运用这些栽培技术,菌农们不仅能够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还能满足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食用菌栽培技术大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大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大全1.蘑菇的栽培技术蘑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较为简单。

首先需要获得蘑菇种子或菇菇菌种,然后准备好栽培基质,可以是蘑菇菌包或者是废弃物质,如秸秆、麸皮等。

将栽培基质装入塑料袋或容器中,然后加入种子或菌种,将其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成熟的蘑菇。

2.干贝参茸的栽培技术干贝参茸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略微复杂。

首先,需要准备好适宜的培养基,可以是米糠、豆饼等。

将培养基装入培养袋中,添加适量的水分和保温材料,使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然后将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并用保鲜膜封口,放置在适宜的光照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成熟的干贝参茸。

3.香菇的栽培技术香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简单。

首先需要准备好秸秆、麸皮、花生壳等废弃物质作为栽培基质,将其装入塑料袋或容器中。

然后添加适量的水分使其湿润,加入适量的菌种,并将其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培养。

通常需要进行覆盖,避免光照过强或过弱。

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成熟的香菇。

4.茶树菇的栽培技术茶树菇是一种耐寒、适应性强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简单。

首先需要准备好废木材、稻草等作为栽培基质,将其装入塑料袋或容器中。

然后调节合适的湿度和温度,将菌种均匀地撒在基质上,并将其放置在适宜的光照环境下进行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成熟的茶树菇。

5.杏鲍菇的栽培技术杏鲍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相对简单。

首先需要准备好适宜的培养基,可以是秸秆、木屑等废弃物质。

将培养基装入塑料袋或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分和菌种,并将其放置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收获成熟的杏鲍菇。

总结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因各种菌种而有所不同,但一般都需要准备合适的栽培基质、调节合适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环境,并添加适量的水分和菌种。

从种植过程来看,食用菌的栽培相对简单,但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以保证菌种的生长和发育。

食用菌栽培技术大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大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大全一、选材与准备1. 选择适合菌种的基质:食用菌栽培的基质通常是木屑、麦秸、玉米秸等有机物,应选择无污染、质地好的原料。

2. 基质处理:将选好的基质进行切碎、水洗、烘干等处理,以减少杂质和杀灭有害微生物。

二、菌种选择与培养1. 选用适合的菌种:根据栽培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食用菌菌种,如平菇、香菇、草菇等。

2. 菌种培养:将菌种植入琼脂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室内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出菌丝。

三、接种与发酵1. 接种:将菌丝接种到预处理好的基质中,均匀撒播或者混合拌匀,将接种好的基质装入菌袋或者培养箱。

2. 发酵条件控制:确保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于发酵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如温度在20-30摄氏度,湿度在75-85%。

四、菌袋或培养箱的维护1. 温湿度控制:根据不同的食用菌,调整相应的温湿度,保持稳定。

2. 通风调控:保持菌袋或培养箱内的氧气供应,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五、光照与光周期控制光照条件对食用菌的生长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的食用菌对光周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有的需要完全暗期,有的需要短暗期。

六、病虫害防治1. 病害防治: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清理菌棒或菌袋周围杂物,加强通风换气,及时发现病害并进行防治。

2. 虫害防治:注意保持周围环境卫生,定期喷洒防虫药剂,及时清理虫害。

七、温度与湿度控制温度和湿度是食用菌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菌种对温湿度有不同的要求。

根据不同菌种的需求,合理控制温湿度,保持较稳定的环境条件。

八、采收与储存1. 采收时间:根据不同的食用菌,选择适当的采收时间。

一般来说,菌盖展开后,但菌片不翻卷时,是采收的最佳时机。

2. 储存条件:食用菌采摘后尽快进行处理,除去杂质,用透明塑料袋包装,并存放在低温、阴凉处。

九、市场销售与推广食用菌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选择良好的销售渠道,重视品牌宣传和质量保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推广,将食用菌产品推向市场。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是指可以作为人类食物的真菌类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食用菌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包括蘑菇、香菇和平菇的栽培方法。

一、蘑菇的栽培技术1. 基质选择:蘑菇的生长依赖于培养基质,一般选择麦秸、稻草、木屑等作为基质。

基质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2. 菌种接种:将蘑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基质上,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待菌丝生长。

3. 菌网培养: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将基质移到黑暗的环境中,稍加增温,促进菌网的生成。

4. 露天培养:菌网形成之后,将基质移到通风良好的露天环境中,进行光照养分的吸收和子实体的形成。

二、香菇的栽培技术1. 瓶装培养:香菇可以在玻璃瓶中进行培养。

首先将香菇菌种接种在培养基上,待菌丝长满整个瓶子后,倒扣在通风良好的地方,等待子实体的形成。

2. 刨床培养:在露天的地方,清理好地面,将香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再用稻草、麦秸覆盖上一层。

保持适宜的湿度,等待子实体的形成。

3. 窖穴培养:将香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将基质堆积成约50厘米高的堆坡,覆盖上一层保温材料,并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三、平菇的栽培技术1. 棚架培养:搭建适当的棚架结构,将预先培养好的平菇菌种放在培养基上,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每隔一段时间喷水保持湿润,待平菇菌丝生长完整后,开始移动菌棒,等待子实体的形成。

2. 菌棒培养:将平菇菌种接种在菌棒上,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黑暗环境中等待子实体的形成。

子实体成熟后,用清洁的工具将菌棒剪断,将平菇采摘。

综上所述,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基质和菌种接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以及光照条件等。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栽培技术有所不同,但都需要注意环境的卫生、消毒处理以及适宜的生长条件。

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不仅能满足市场需求,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的食物选择。

常见食用菌类栽培技术的对比分析

常见食用菌类栽培技术的对比分析

常见食用菌类栽培技术的对比分析随着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不断增加,菌类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本文将对常见的食用菌类栽培技术进行对比分析,以帮助读者了解不同技术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一、传统的培养基液体发酵法传统的液体发酵法是将菌种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生长和繁殖。

该技术简单易行,适用于初学者和小规模生产。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些缺点,如培养周期长、产量低、易受到污染等。

二、固体发酵法固体发酵法是将菌种培养在固体基质上进行生长繁殖。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耐污染的食用菌类,如香菇、秀珍菇等。

固体发酵法具有投资少、简单易行、周期短、产量较高等特点。

然而,该方法也有一些缺点,如对基质质量要求较高、操作技术要求高等。

三、木屑菌床栽培法木屑菌床栽培法是将菌种培养在木屑基质上进行栽培。

木屑菌床栽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的优点。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耐生理酸性的食用菌类,如平菇、金针菇等。

然而,该技术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产量不够稳定。

四、穴道栽培法穴道栽培法是将菌种种植在穴道中进行培养。

该技术适用于一些对通风要求较高的食用菌类,如竹荪、草菇等。

穴道栽培法具有节约资源、充分利用空间的优点。

但同时也存在着施工复杂、操作技术要求高等问题。

五、无土栽培法无土栽培法是将菌种培养在无土基质上进行栽培。

无土栽培法具有操作简单、栽培周期短、产量高、无环境污染等优点。

该技术适用于各种食用菌类,如蘑菇、香菇、金针菇等。

但是,无土栽培法对基质质量要求高,技术和设备投入较大。

综上所述,常见的食用菌类栽培技术各有特点,选择合适的技术应根据不同的菌种和实际栽培条件来确定。

在选择栽培技术时,应综合考虑投资成本、栽培周期、产量稳定性、操作难度等因素。

同时,合理控制生产环境,注重病虫害防治,加强菌种管理,都是保证栽培成功的重要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对比分析,读者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常见食用菌类栽培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为食用菌的栽培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

2.湿度 菌丝生长期要求的空气湿度是60%- 70%;子实体生长期需要的空气湿度是80%-95%。
三、酸碱度
种类 双孢菇 鸡腿菇 香菇 平菇 金针菇 灵芝
几种食用菌对酸碱度的要求
适宜生长pH
最适生长pH
6.0-8.0
6.8-7.2
6.0-8.0
6.8-7.2
4.0-7.5
4.0-6.5
5.0-6.5
食用菌在营养类型上属于异养型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中 的碳素营养。单糖、双糖、低分子醇类和有机酸可被直接吸 收,淀粉、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高分子碳源,经菌丝分 泌的胞外酶作用下,降解为简单碳化物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在食用菌生产中常利用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豆芽、 马铃薯等简单糖类;木屑、玉米芯、棉籽壳、麦秸、稻草等农 林产品下脚料。
少数食用菌属于子囊菌,分别属于6个科。 绝大多数食用菌和广泛栽培的食用菌都是担子菌
纲,在我国的40个科,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群,即 耳类、非褶菌类、伞菌类和腹菌类。
第四节 食用菌的营养生理
一、食用菌的营养 1.碳源
碳源:凡用于构成细胞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 质,统称为碳源。碳源的主要作用是构成细胞物质和提供生长 发育所需的能量。碳源是食用菌需求量最大的营养源。
野生菇 0.6吨
其它菇类 13.7吨
出口鲜品1.5万吨, 干品1500吨,
罐头和盐渍品1.2万吨。
生产现状
菌种优化、专业化生产 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 反季节栽培、周年生产 人工控制光、温、湿等因子 代用料栽培为主要形式
第二节 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一、为人类提供理想的健康食品 1.食用价值 2.药用价值 3.经济价值
初生菌丝(单核菌丝)生长时期短,纤细,

食用菌栽培的一般过程和技术要点

食用菌栽培的一般过程和技术要点

食用菌栽培的一般过程和技术要点一、食用菌栽培的一般过程1. 选择基材:食用菌的栽培基材通常选择有机物质,如木屑、稻草、麸皮等。

基材的选择要考虑其营养成分和适宜性。

2. 混合配比:将所选基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以获得适宜的生长环境。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基材的要求有所区别,所以混合配比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 煮沸消毒:将混合好的基材进行煮沸消毒,以杀灭其中的有害微生物。

煮沸时间和温度要根据基材的性质和种类进行控制,通常在80-100摄氏度下煮沸1-2小时。

4. 冷却降温:将消毒的基材取出,放置在通风处进行冷却降温。

降温后的基材应达到适宜的温度,通常在25-30摄氏度。

5. 接种菌种:将培养好的菌种加入到冷却后的基材中。

接种量要适量,以免造成竞争性菌株的过度繁殖。

接种时要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止污染。

6. 培养发酵:将接种好的基材放入培养环境中进行发酵。

发酵的环境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以促进菌丝的生长和繁殖。

7. 菌丝生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菌丝会逐渐覆盖整个基材表面,形成白色的菌丝床。

此时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以促进菌丝的生长。

8. 结实体形成:当菌丝床完全覆盖基材表面后,会开始形成结实体。

结实体的形成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可能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

9. 收获和储存:当结实体成熟后,可以进行收获。

收获时要注意采用无菌操作,以避免污染。

收获的食用菌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进行储存,延长其保鲜期。

二、食用菌栽培的技术要点1. 基材选择: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的要求,选择适宜的基材,保证其营养成分和适宜性。

2. 混合配比控制:混合配比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保证基材的营养均衡和适宜性。

3. 消毒控制:煮沸消毒的时间和温度要根据基材的性质和种类进行控制,以杀灭有害微生物,保证无菌环境。

4. 温湿度控制:菌丝生长和结实体形成的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促进菌丝的生长和结实体的发育。

5. 通风控制:菌丝生长和结实体形成的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通风条件,保证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食用菌一直被视为一种健康、富有营养的食品,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用菌的种植和采摘。

食用菌是仓小宇等的一类真菌,也被称为蘑菇。

随着人们对食用菌普及的需求增加,食用菌的种植技术也被不断改进和提高。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食用菌栽培技术。

一、选择适合种植的菌种首先,选择适合的食用菌菌种对于成功的栽培很重要。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仓小宇、松茸、平菇等各种菌种的特点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每种菌种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都有不同的要求。

在选择菌种时,还要考虑到本地气候和其他条件。

二、预备种植基质和菌种虽然市面上有现成的食用菌培养环境可以购买,但是自己制作培养基是更经济实惠的选择。

培养基一般由木屑、麦麸、草粉、大豆粉、玉米面等混合物制成。

基质要注意消毒,可用常见的方法如高温蒸汽消毒和化学消毒。

也可以选择将培养基与现成的培育材料混合使用。

此外,要选择高质量的菌种,例如用于种植的孢子、菌丝和母菌等。

一般来说,菌种可以在稻壳、玉米培养基、蛋白胨等中培养,培育的菌丝形成后可用来接种种植基质。

三、制作种植环境接下来,制作种植环境,显示出种植基质制成的菌丝。

种植环境需要注意环境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等要素。

在制作种植环境时,应注意环境的相对湿度和基质的温度。

在种植盒、棚屋或其他种植措施中播种前,一定要进行消毒处理。

四、种植除了正确地准备环境和材料之外,种植方法也至关重要。

在种植过程中,应确保环境稳定,防止杂菌、过度干燥和过度湿润等。

种植时要遵循严格的卫生标准,以防止污染。

五、管理和维护种植后,要定期对环境进行监测和维护。

为促进菌种的生长和产量,要在种植过程中掌握监测和控制基质水分、酸碱度和温度的相关技术。

同时,还要定期进行空气流通和干湿度调节等管理措施,以保证生长环境的适宜性和卫生清洁性。

六、收获和后处理食用菌的收获和后处理非常重要。

通常在适当的时候采摘食用菌,并立即对其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包括洗涤、烤干、腌制和炒制等,以确保蘑菇的质地、美味和营养成分的原汁原味。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要点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要点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管理要点一、栽培技术1. 准备原料:栽培食用菌需要准备充足的原料,包括农作物秸秆、木屑、麸皮、玉米粉等。

这些原料要经过适当的处理,如消毒、拌料、发酵等,以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2. 灭菌:原料处理完毕后,需要进行高温灭菌,以杀死其中的杂菌和虫卵,保证食用菌的健康生长。

3. 接种:灭菌后的原料需要在无菌环境下接种,一般采用固体接种法或液体接种法。

接种时要保证菌种的纯度和数量,以获得较高的出菇率。

4. 发菌:接种后的原料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发菌,一般需要2-3周时间。

发菌期间要注意通风、保湿、防虫等管理措施,以保证菌丝的健康生长。

5. 出菇:发菌后的原料需要进行出菇管理,通过调整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促使食用菌形成子实体。

出菇期间要注意及时采收和保持环境的卫生。

二、管理要点1. 温度控制:食用菌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温度,因此要合理控制温度。

一般来说,在发菌阶段温度要控制在20-30℃,出菇阶段温度要控制在15-25℃。

2. 湿度控制:湿度对食用菌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发菌阶段湿度要控制在60%-70%,在出菇阶段湿度要控制在80%-90%。

同时要注意防止湿度过大导致霉菌滋生。

3. 通风管理:在发菌和出菇期间都需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保持空气的新鲜和避免二氧化碳积累。

一般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

4. 光照控制:光照对食用菌的生长也有影响。

在发菌阶段需要保持黑暗环境,以避免光线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在出菇阶段需要适当的光照,以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

一般需要提供散射光或弱光环境。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

食用菌栽培技术(全).食用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食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而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发展,为大众提供了更加优质、安全、健康的食用菌产品。

本文将从食用菌的栽培方式、菌棒制作、培养基的制备、环境调节以及病虫害的预防等方面详细介绍食用菌栽培技术。

一、食用菌的栽培方式1. 菌种培养法菌种培养法是指将选好的食用菌菌种在试管或各种培养瓶中培养、增殖,然后通过接种固体或液体基质进行培养。

2. 菌粒种培养法菌粒种培养法是将菌种接种到菌粒中,使其在稻壳、麦麸等物质上生长,达到大量繁殖的目的。

3. 菌棒种植法菌棒种植法是将菌株培养好后,包裹在纸屑或木屑中,制成压缩成型的菌棒,再将菌棒悬挂在菌房内进行培养。

二、菌棒制作菌棒制作是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的重要环节。

以野生银耳为例,采取木芹皮、沙土、水洒、砖头、石灰等基质材料,经过高温蒸煮、喷水、冷却,制成菌棒。

其中,木芹皮以其不易被打垮、有机质适宜等特点被广泛应用。

在制作木芹皮菌棒时,首先将木芹皮手工粉碎成一定大小的茎节,在专用菌棒成型机上逐层压缩,制成直径为6cm,长度为65cm,重量为750g的木芹皮菌棒。

最后将菌棒用真菌接种液接种后,悬挂于菌房内进行培养。

三、培养基的制备菌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基质,基质的配比受到地区、季节、食用菌种类和诸多因素的影响。

精细、科学的配方是菌棒成长的重要保证。

一般采用玉米粉、黑豆粉、黄豆粉、大豆饼粉等碳源和硝酸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铵等氮、磷、钾肥来配制基质。

基质配比得当,可提高菌棒成长速度,并产生丰富的香味和口感。

四、环境调节环境调节是栽培食用菌的重要保障,主要包括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

1. 调节温度食用菌生长的温度范围因菌种不同而异。

以金针菇为例,其适宜温度为20-28℃,白灵菇适宜温度为5-20℃,香菇适宜温度为15-25℃。

在紫菇的栽培过程中,需要按照孟诚和张芳树所提出的温度调控法,将温度从最初的15-18℃逐步升至22-25℃,使菌棒在不同生长阶段得到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状态。

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可以分为传统栽培和现代栽培两种。

以下是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方法:
1. 木耳的栽培方法:选择适合的木材,将木材携带的杂质清除干净,然后进行消毒处理。

将已经消毒的木材与木耳菌种放入培养袋中,进行接种。

将接种好的培养袋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保持适当的温湿度进行培养。

2. 香菇的栽培方法:选择适合的基质,一般为秸秆、麦麸、玉米芯等,进行脱水处理。

然后加入菌种,将基质堆积成堆,并覆盖一定厚度的蒸汽消毒过的土壤。

培养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通风透气。

3. 平菇的栽培方法:选择适合的基质,一般为稻草、麦麸等,进行剁碎处理,并进行消毒。

将菌种与基质混合均匀,放入培养袋中,进行接种。

接种后的培养袋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培养,通风透气。

4. 口蘑的栽培方法:选择适合的基质,一般为秸秆等,进行消毒处理。

将口蘑菌种和基质混合均匀,堆积成堆,并覆盖一定厚度的蒸汽消毒过的土壤。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通风透气。

以上是一些常见食用菌的栽培方法,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可能有一些细微差异。

在实际栽培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浇水、通风、消毒等方面的管理。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食品,它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食用菌已成为市场上备受追捧的一种商品。

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低成本的生产方法,今天,我们将详细介绍食用菌栽培技术。

一、食用菌简介在众多食用菌品种中,鲜食菌、草菇、香菇、金针菇、灰树花、茶树菇等菌种是较为常见的品种,但是在栽培前,我们需要了解每个菌种的特点,为栽培提供指导。

1. 鲜食菌鲜食菌营养壮大,对人体非常有益。

当然,它的价格也相对较高。

2. 草菇草菇成熟期短,适合快速制造食品。

此外,草菇味道还非常美味可口。

3. 香菇香菇肉质饱满,富含营养。

它还可以通过人工切除侧生菇环促进新侧生菇环的成长,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食用菌。

4. 金针菇金针菇在中国属于比较新兴的食用菌品种。

它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营养物质,口感鲜美,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食用。

二、食用菌栽培技术1. 菌棒生产菌棒是菌种繁殖和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

当开始菌棒的生产时,首先要根据菌类品种选择不同的菌棒材料。

例如,草菇的菌棒需要用麦茬,负荷山质土和菜籽粕制成。

制作好的菌棒应均匀细密,自重应相对较轻。

2. 菌种培养一种成功的食用菌栽培需要建立在选择合适的菌种的基础上。

菌种培养是培养菌棒所需的前置条件,菌种一般获得于天然环境中,如草地、森林中,选择产菇量大且生长良好,中菇重量均匀且不老化的菌体为原生菌株,经过繁殖出足够的菌种用于培养菌棒。

3. 菌棒接种对于菌棒的接种,可以将培养好的菌种用地膜罩好,晾干后与菌棒混合均匀。

也可以用草圃等适当的接种方法,摆放新鲜的生菇或菜籽壳和菜籽粕制成的菌棒,埋在泥土下并浇水。

4. 菌棚建设最后,我们需要建立合适大小的菌棚来控制菌棒生长的环境。

菌棚内的环境应以保证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以及光照等为目的进行调整。

三、总结通过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学习和了解,我们可以了解到,食用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协同作用,并且不同的菌种其繁殖周期、适宜生长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食用菌栽培技术资料来源于江西贵溪象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高级农艺师江国志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常见食用菌的栽培及管理技术;了解食用菌的段木栽培技术。

重点与难点1、不同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2、不同食用菌的栽培、管理技术3、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生物学特性、常见种类、栽培方法、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加工技术食用菌品种多样,特性各异。

只有经过栽培管理,生产出各种食用菌产品,才能显示出它们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供人们享用,因此,食用菌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用菌依其生长习性可分为木腐型和草腐型。

木腐型食用菌是以木质材料为主要原料,分解木质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香菇、侧耳、黑木耳和金针菇等。

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方式分为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

草腐型食用菌是以秸杆类物质为主要栽培原料,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双孢蘑菇、草菇、鸡腿菇和竹荪等。

所谓“代料”,是指代替段木栽培木腐型食用菌的各种有机物。

代料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保护林木,而且具有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高、便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

生物学效率是指食用菌鲜重与所用的培养料干重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

如100kg干培养料生产了80kg 新鲜食用菌,则这种食用菌的生物学效率为80%,生物学效率也称为转化率。

利用农林业的秸杆、枝杈及酿造工业的副产品栽培食用菌,还可以消除环境污染,所以,人们说食用菌生产是一个“一箭三雕”的产业。

第一只雕是食用菌产品;第二只雕是减少了秸杆的剩余量,降低了焚烧秸杆对环境的污染;第三只雕是生产了大量的有机肥,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第一节平菇栽培一、概述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真菌。

侧耳属的子实体菌盖多偏生于菌柄的一侧,菌褶延生至菌柄,形似耳状而得名。

侧耳属是一个大家族,共有30多种,有很多名优品种,除平菇外,还有阿魏菇、鲍鱼菇、杏鲍菇、风尾菇、榆黄蘑、姬菇等。

人们通常所说的平菇泛指侧耳属中许多品种,俗名冻菇、北风菇等。

其中较著名的为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紫孢侧耳、金顶侧耳等,普遍栽培的大多为糙皮侧耳。

平菇是世界四大食用菌之一,总产量仅屈居蘑菇之后,列为第二。

人工栽培起源于德国,始于1900年。

我国始于20世纪40年代,在1972年由河南省刘纯业用棉籽壳生料栽培成功后,栽培生产迅速发展。

棉籽壳在平菇栽培中的成功利用,是食用菌栽培技术的重大突破和改进。

平菇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栽培技术简易、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已发展成为世界性栽培菇类。

平菇是我国目前食用菌生产中生产量最大、发展最快、产量最高、分布最广的一个菌类。

因为其栽培原料广泛(凡是含有木质素、纤维素的原料,如稻草、麦秆、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等皆可以用来作为栽培平菇的原料),生物效率高(每100kg干料,经50~60天的培养,可产近100kg~150kg的鲜菇),资金回收快(成本低、出菇快、产量高)等特点,是目前推广栽培最多的菌类。

平菇肉质肥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含蛋白质30.5%(其中粗蛋白19.5%,纯蛋白11.0%)是鸡蛋的2.6倍,避免了动物性食品的高脂肪、高胆固醇的副作用。

所含氨基酸达18种之多,谷氨酸含量最多。

此外,还含有大量维生素,其中VC的含量相当于西红柿的16倍,尖辣椒的1~3倍。

平菇能补脾健胃助消化,除湿邪,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

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列为解决世界营养源问题的最重要的食用菌品种。

五、平菇栽培技术平菇栽培有多种栽培方式。

1.依栽培原料处理方式不同,可分为①生料栽培:栽培原料不需灭菌直接装袋接种;②发酵料栽培:栽培原料不需灭菌,但经过建堆发酵后装袋接种;③熟料栽培:栽培原料经过灭菌后装袋接种。

2.依装料方式不同,主要有①袋料栽培:将料装入塑料袋内进行培养;②畦床栽培:将栽培料铺成畦床状进行接种培养。

3.依出菇方式不同,主要有①室内栽培:在室内将菌袋垛成菌墙进行出菇;②室外半地下土温室栽培:在室外大棚(外半地下土温室)将菌袋垛成菌墙进行出菇。

但以半地下土温室栽培方式效果最好,也比较简单易行。

这种方式,已被广大菇农普遍采用。

半地下土温室内,昼夜温差比较大,菌丝体生理成熟以后很快就会在袋口内产生菇蕾,容易出菇,并且在低温季节栽培平菇,病虫危害轻,杂菌污染率低,高产稳产性能好,菇体盖大、盖厚,柄短,色质好,质量高。

栽培季节为春、秋两季,一般多为秋季8~10月份进行栽培,因秋季栽培出菇时间较长,可延长到昱年春季。

管理措施:(五)发菌管理袋栽平菇在温室内具有保温性能好,发菌快等特点,但若管理不当,易造成杂菌感染和烧菌。

正如菇农们说的:“能否成功在发菌,产量高低在管理。

”因此搞好发菌期管理是取得稳产高产的重要基础。

必须把菌袋放在20~25℃,空气湿度在65%~75%的条件下发菌。

气温低时,菌袋可堆高5~7层;气温高时,可堆高2层或单个摆放。

菌袋总体积应掌握在有效空间的20%左右。

10天翻一次菌袋,翻袋时应注意把上下层翻到中间,中间的放到上下层,同时要将每个菌袋翻转180度。

如菌袋内温度上升到35℃,则要及时翻袋,并同时打开门窗通风散热,以防烧菌。

精心管理25~30天即可发好菌丝,其标准:一拍即响,菌丝浓白,手掰成块,大多出现菇蕾。

(六)出菇管理将菌袋两头松开,适量通风,以供给菇蕾新鲜空气,并每天向地面、墙壁、空间喷少量雾状水,温度应保持在85%~90%。

温度低时,子实体易干,损失料内水分,影响出菇产量。

湿度过大,子实体易腐烂,喷水时切记不要直接喷洒在子实体上面。

随着菇体的生长,要适当加大通风量。

采取以下措施可提高产量:1、温差刺激法在平菇子实体形成阶段,每天给予7~12℃的温差刺激,可促使出菇提早,子实体发良整齐。

方法是:白天盖膜保温,晴天傍晚或早晨揭膜露床,通过降温,加大温差,并结合高温浇水诱导出菇。

2、高温刺激法先将菌床(或菌袋)敝开干燥1~2天,然后连续进行重喷水,使菌面上有大量的积水存在,让菌床(或菌块)慢慢吸收,每天喷水2~3次,连续2~3天,在此期间,一般可敝膜通风。

菌床表层培养基含水量以手握有水滴下时为适宜,最后用棉布吸干料面上的积水,盖上地膜保温,几天后便可现蕾。

采取高湿刺激法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菌丝体必须吃透整个培养基,而且必须达到生理成熟,主要标志为吐黄水、结菌膜、菌丝体略呈黄褐色,甚至出现个别菇蕾,二是培养基结块要好,不能过于松散。

3、光照诱导法菇房种植平菇,子实体在形成时,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平菇播种后宜在黑暗条件下发菌,待菌丝发好后再曝光可诱导出菇。

在缺少光照时,可用电灯上光代替,也有很好的刺激作用。

4、覆土出菇采完头潮菇后,清除老菌皮,脱去塑料袋,把菌袋切成两段,截面朝上放入深40厘米、宽100厘米、长度不限的坑内。

菌块间的空隙用营养土填实,用1%的复合肥、1%的磷酸二氢钾、0.5%的尿素、97%的水配成营养液浇入菌块通气孔内,并浇透土壤,达到存水不渗为宜。

然后盖上薄膜和草帘,保温保湿。

菌丝恢复生长后,又可长出新菇蕾。

采完二潮菇后,补充营养液和水分,盖薄膜和草帘,还可收3~4潮菇。

玉米芯栽平菇生物转化率一般在180%以上。

六、病虫害防治随着食用菌专业化、规模化、周年化生产的发展,食用菌病虫也日趋严重。

危害平菇的杂菌主要有绿霉、毛霉、曲霉、根霉、细菌、病毒病、细菌性褐斑病、黄斑病等,主要以防治绿霉和黄斑病。

绿霉是侵害食用菌最严重的一种杂菌,凡是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培养基,均适宜绿霉菌丝的生长。

平菇在培养料中灭菌不严格、接种时消毒不严格、出菇期环境卫生差,均能产生绿霉。

绿霉侵入到培养料和菌丝及菇体内严重时即报废。

防治方法:1、培养基内水份控制在60~65%,过高水份极易引发木霉;2、保持环境清洁干燥,无废料和污染料堆积。

保持出菇场所的卫生,菇棚保持通风,适当降低空气湿度,减少浇水次数,防止菌棒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出菇,应干湿交替,菌棒应有较低的湿度环境养菌和转潮期;3、及时采菇、摘除残菇、断根和病菇,清除污染菌棒;4、用绿霉净注射绿霉处或用立信菌王或用菌绝杀注射。

其它病害的防治与防治绿霉的防治方法基本相似,只有用药有所选择。

另外,在操作过程中对工具和手要用酒精或高锰酸钾严格消毒。

主要虫害有:多菌蚊(又称菇蚊或菇蛆)、瘿蚊、粪蚊、蚤蝇、果蝇、家蝇、食丝谷蛾、夜蛾、螨虫、线虫。

它们主要在秋季的11~12月,春季3~6月是繁殖的高峰期,在温度适宜情况下,卵期5~7天,幼虫期10~15天,它们在料中取食、产卵、孵化,繁殖率极强,对平菇生产危害极大。

防治方法:1、清除周围杂草、垃圾,保持菇棚周围环境卫生;2、清除废料,远离菇棚;3、用菇虫净、阿维菌素、菇净、杀虫源、敌菇虫、高效氯氰菊酯喷洒或注射。

第二节双孢蘑菇栽培一、概述双孢蘑菇(Agaricus bitoquis)又叫白蘑菇,洋蘑菇等。

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

它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最悠久,栽培区域最广,总产量最多的食用菌。

目前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栽培,产量占食用菌总产量的60%以上。

蘑菇的人工栽培起源于法国,距今约有300多年历史。

20世纪初(1902年)用组织分离法成功获取菌种,从此蘑菇的人工栽培技术从法国传到英国、荷兰、德国、美国并扩大到世界各地。

20世纪50年代荷兰、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相继实现了双孢菇的机械化和工厂化生产。

1936年主要在西欧约有10个国家栽培,年产量约4.6万t;1976年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栽培,鲜菇年产量67.5万t;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在进行蘑菇生产,鲜菇年产量超过300多万t。

我国蘑菇栽培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主要在上海虹桥一带开始栽培,鲜菇专供租界、领事馆的洋人享用。

自1958年由牛粪代替马粪栽培成功后,栽培面积迅速扩大。

后来又随着培养料两次发酵技术及杂交菌株的选育,栽培面积迅速扩大。

至90年代中期,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实现了工厂化、立体化、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周年生产,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主要生产省是福建、山东、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四川等。

福建省是双孢蘑菇生产的大省,占全国生产量的50%以上。

我国栽培规模已超过起始国,仅次于美国,名列世界第二。

蘑菇是有名的植物肉,蛋白质含量是菠菜、白菜等蔬菜的2倍,与牛乳相当,但脂肪含量仅为牛乳的1/10,比一般蔬菜含量还低。

其热量比苹果、香蕉、大米、猪肉及啤酒还低,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74%~83%。

;含有人体必须的6种氨基酸,精氨酸、亮氨酸、VB1、VB2、V C及磷、钠、锌、钙、铁的含量较高,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保健营养食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