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的中点(课件)
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
的分点C的坐标
2
2 1 (5)
解
x 2 1 1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1 21 3
2
y
3 1
1 4 2 1
64 2 1
2 3
2
因此分点C的坐标为(-
1 , 3
2) 3
2、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x x1 x2 , y y1 y2 ( 1)
1
1
练习 1、 设点C分线段AB成定比 ,求分点C的坐标:
设D,E,F分别是边BC,AC,AB的中点,求点D,E,F的坐标
解 点D的坐标为 (2, 3) 2
点E的坐标为 (1 , 1) 2
点F的坐标为 ( 1 , 1 ) 22
1、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 x x1 x2 y y1 y2
2
2
例2 已知线段AB的中点M的坐标为(3, 1 ) ,端点A的坐标为(4,2)
使得 | AC |
1
y1) (x2
| CB |
,
y2 ) ,设C是线段AB上的一点,
试问:点C的坐标是多少?
2
y
.B
A.
C.
e2
o e1
x
思考:
如图,已知线段AB的两个端点A,B的坐标
分别为, (x1,
使得 | AC |
1
y1) (x2
| CB |
,
y2 ) ,设C是线段AB上的一点,
试问:点C的坐标是多少?
2
y
.B
C.
A.
e2
o e1
x
2、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1)定比分点 在直线AB上任取一点C,使得AC λ CB ,我们称
专训巧用线段中点的有关计算 优质 公开课精品课件
专训1
巧用线段中点的 有关计算
利用线段的中点可以得到线段相等或有倍 数关系的等式来辅助计算,由相等的线段去判
断中点时,点必须在线段上才能成立.
训练角度
类型1
1
线段中点问题
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
1.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 cm,CB=6 cm,
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1)求线段MN的长.
解: 因为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1 1 所以CM= AC= ×8=4(cm), 2 2 1 1 CN= BC= ×6=3(cm), 2 2 所以MN=CM+CN=4+3=7(cm);
(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 cm, 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
类型2
线段分点与方程的结合
4.A,B两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O为原点, 现A,B两点分别以1个单位长度/秒、4个单位长 度/秒的速度同时向左运动.
(1)几秒后,原点恰好在A,B两点正中间?
解:设x秒后,原点恰好在A,B两点正中间. 依题意得x+3=12-4x,解得x=1.8. 答:1.8秒后,原点恰好在A,B两点正中间.
明理 2 1 1 同(1)可得CM= AC,CN= BC, 2 2 1 1 所以MN=CM+CN= AC+ BC 2 2 1 1 = (AC+BC)= a cm. 2 2
(1)根据“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点拨:
先求出MC、CN的长度,再利用MN=CM+ CN即可求出MN的长度;(2)与(1)同理,先用 AC、BC表示出MC、CN,MN的长度就等于 AC与BC长度和的一半.
(2)几秒后,恰好有OA∶OB=1∶2? 解: 设t秒后,恰好有OA∶OB=1∶2. ①B与A相遇前:12-4t=2(t+3),即t=1; ②B与A相遇后:4t-12=2(t+3),即t=9. 答:1秒或9秒后,恰好有OA∶OB=1∶2.
两点间的距离和线段的中点坐标 说课课件
例3 已知 ABC 的三个顶点为 A(1,0)、B(2,1)、C(0,3) ,试求BC边上的
中线AD的长度.
设计意图:例题的设计,是对新知识巩固和熟练的过程。可 以让学生相互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老师则是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处理,集体指导。
4、运用知识
巩固练习
B(3, 两点之间的距离. 4)
5、反思总结
理论升华
设计意图:由学生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知识性内容
的小结能将传授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能让学 生从更高层次上思考问题.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 维的严谨性,又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8.1 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
多媒体投影
一、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二、线段中点的坐标公式
例题
学生板演
活用板书,将知识重点、学习任务、学习流程留在黑板上,使板书和课件合理、科学的衔接.
六、评价分析
1、评价教学过程:教学中注重数学课程和信息技术
的整合,利用ppt课件、实物投影等,画面丰富生动, 使学生的多种感官获得外部刺激,有利于完善认知结 构,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关注整个过 程和全体学生,利用小组竞赛,集体积分的比赛方式, 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提 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评价学习过程:通过问题引入,以尝试、提问、 讨论、练习等方式,在探究过程中,层层深入,充 分挖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关注整个过程和全体学 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3、评价情感教育:通过对学生的语言行为给予肯定 的评价,和对暴露问题的及时矫正,培养学生的理性 思维并陶冶情操。
8.1 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 点的坐标
七年级数学上册 2.4 线段的和与差课件
A
C
BD
第十九页,共二十四页。
2. 如图,B、C为线段(xiànduàn)AD上的 两点,点C为线段AD的中点,
AC=5cm,BD=6cm,求线段AB的长 度?
第十四页,共二十四页。
中点应用
(yìngyòng)
1. 在下图中,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如
果(rúguǒ)AB=4cm,那么AC=
,
BC=
。
AC=CB=2cm
A
C
B
AC+CB=AB=4cm
第十五页,共二十四页。
中点应用
(yìngyòng)
2. 如图,AB=6cm,点C是线段(xiànduàn)AB的 中点,点D是线段CB的中点,那么AD有多长
1.画法 : (huà fǎ)
1).画直线l,在直线l上确定(quèdìng)一点A;
2).在直线l,以点A为圆心(yuánxīn),线段 a的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于点B; 3).在直线l,以B点为圆心,线段 b的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于点C;
结论 不能
少
a
b
AB
l C
线段AC的长度是线段a,b的长度的和,
观察图形,请你试着用自己(zìjǐ)的语言描述 此几何图形的特点.
A
M
B
线段AB上的一点M,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 段AM与MB.如果线段AM与线段MB相等 (xiāngděng),那么点M就叫做线段AB的中点.
第八页,共二十四页。
线段 的中点 (xiànduàn)
文字语言
如图,点点MM为为线线段AB的中点,则线段AM、BM、
呢?
A
C DB
解:因为点C是线段(xiànduàn)AB的中点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线段的中点
∵点M、N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
∴AM=MN=NB= AB
(或AB =3AM=3MN=3NB)
类似地,还有四等分点,五等分点等等.
学生进行尺规作图.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并标出点M.
通过学案的设计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线段中点的定义.
教师完善线段中点的概念.
结合图形,教师引导学生得到线段中点的几何符号语言的表示方法.
∴CM= AC= ×8=4
∵N是线段BC的中点,CB=6
∴CN = BC= ×6=3
∴MN=CM+CN =4+3=7 cm
(2)若AB=14 cm,则线段MN=7cm.
解:(2)如图,
∵M是线段AC的中点∴CM= AC
∵N是线段BC的中点∴CN = BC
∴MN=CM+CN = AC+ BC= (AC+BC)= AB= ×14=7 cm
教师引导学生类比线段的中点总结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结论,并得到一般的结论.
学生完成学案相应内容.
复习旧知,培养学生动手作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对线段中点的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的探讨,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通过几何语言表达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过程,学会说理,渗透几何的推理过程.
②如图,当C点在线段AB上时,
则MN=BM-BN =4-3=1
综上所述,MN=7 cm或1 cm
4.综合延伸
如图,CD=2,D是线段AC的中点,点B在线段AC上,AB:BC =3:1,
(1)求线段BC的长.
解:(1)如图,∵D是线段AC的中点,DC=2
∴AC=2DC=2×2=4
∵BC:AB=1:3∴可设BC=x,AB=3x
人教版中考备战策略课件第16讲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三、解答题(共 4 3 分) 18.(8 分)如图,直线 a∥b,点 B 在直线 b 上, 且 AB⊥BC,∠1=55°,求∠2 的度数.
解:如图,∵AB⊥BC,∴∠1+∠3=90°. ∵∠1=55°,∴∠3=35°. ∵a∥b,∴∠2=∠3=35°.
19.(10 分)如图,已知直线 AB,CD 相交于点 O, OE,OF 为射线,∠AOE=90°,OF 平分∠AOC,∠AOF +∠BOD=51°,求∠EOD 的度数.
【答案】 B
考点二 余角、补角的定义 例 2 (2015·崇左)下列各图中,∠1与∠2互为余 角的是( )
【点拨】A 中,∠1 的对顶角与∠2 是同位角关系, 只能说明∠1=∠2;B 中,∠1 和∠2 是对顶角,∠1 =∠2;C 中,∠1+∠2=90°,∠1 与∠2 互余;D 中, ∠1+∠2=180°,∠1 与∠2 互补.综上所述,选 C.
3.平行线的判定 (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 平行线;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温馨提示: 除上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外,还有“在同一平面 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及“平行于同 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解析】∵∠ECA=α°,∴ ∠ECB=180°-∠ECA=
180°- α°.∵CD
平
分
∠ECB
,
∴∠DCB
=
1 2
∠ECB
=
12×(180°- α°)=90-α2 °.∵FG∥CD,∴∠GFB=∠DCB
=90-α2 °.
答案:90-α2
16.(2015·泰州)如图,直线 l1∥l2,∠α=∠β, ∠1 =40°,则∠2= .
各种四边形各边中点连线课件
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 数学竞赛中的中点连线问题:在数学竞赛中,中点 连线问题是一个常见的题型,通常涉及到几何、代 数和解析几何等多个知识点。这类问题需要参赛者 具备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扎实的数学基础,以找 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05
中点连线在数学中的发展 与前景
中点连线在数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点连线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它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 位和作用。通过中点连线,我们可以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 关系和变化,解决各种几何问题。
分类与特性
分类
根据四边形的对边关系,可分为平行 四边形、梯形、不规则四边形等。
特性
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且平行;梯形只 有一组对边平行;不规则四边形则无 特定特性。
面积与周长的计算
面积
根据四边形的不同类型,面积计算公式也不同。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梯 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不规则四边形面积需要通过分割或特殊性质来求 解。
各种四边形各边中点连线课件
目录
• 四边形的定义与性质 • 四边形各边中点连线 • 中点连线性质与定理 • 中点连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中点连线在数学中的发展与前景
01
四边形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与性质
定义
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首尾顺次连 接围成的平面图形。
性质
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即容易变 形;相对边相等且平行;相对角 相等或互补。
中点连线在数学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
中点连线是数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中点连 线,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几何知识和技能,培养逻辑思维 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点连线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 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及中点坐标公式.ppt
A 0 , 0 , B a , 0 , C b , c , D b a , c .
所以
AB a ,
2 2
2 2 2
y D (b-a, c)
C (b, c) x
AD b a c ,
AC b c,
2 2 2
O
A(0,0)
B(a,0)
2 BD b 2 a c 2 2
d(A,C)=
2 2
即|AC|=|BC|且三点不共线
所以,三角形ABC为等腰三角形。
【例3】已知 ABCD ,求证 2 2 2 2 AC BD 2 AB AD .
证明:取A为坐标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建 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依据平行四边形的 性质可设点A,B,C,D的坐标为
A
[题组冲关] 3.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
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
)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 C.通过互联网 D.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注意题干信 息“20世纪初”“最快捷的方式”,因此应选B,火车速度
”;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筹办航空事宜
处
三、从驿传到邮政 1.邮政
(1)初办邮政: 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
邮传部 邮传正式脱离海关。
,
(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万国邮联大会 。
2.电讯 (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 办电报的开端。 (2)特点:进程曲折,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 化。 3.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
优质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8.1《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ppt课件(两份)
8. 1
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
例3 已知 ABC 的三个顶点为 A(1,0)、B(2,1)、C (0,3) ,试
巩 固 知 识 典 型 例 题
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长度.
复习
A
数轴上两点的距离
B
A
o x1
x2
x1
o
B x2
所以A,B两点的距离为:
d(A,B) = |AB|=
X2– X1
一、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已知平面上两点P1(x1,y1), P2(x2,y2), 如何求P1 P2的距离| P1 P2 |呢? y y
P
1
P
2
y2
y1
P
2
P
1
o
x1
x2
x
o
x
|P 1P 2 || x2 x1 |
继 续 探 索 活 动 探 究
读书部分:阅读教材相关章节 书面作业:教材习题8.1 A(必做) 教材习题8.1 B(选做) 实践调查:编写一道关于求线段
中点坐标的问题并求解.
8. 1 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
第八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
8. 1
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
Y
创 设 情 境 兴 趣 导 入
练习
运 用 知 识 强 化 练 习
求A(−2,1)、B(3,4)两点间的距离 求A(−1,2)、B(5,3)两点间的距离
思考
,、 B(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描出点 A点坐标与A点C点 的关系? 8. 1 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巧用线段中点(或分点)的有关计算 (共20张PPT)
(2)几秒后,恰好有OA:OB=1:2? 设运动时间为t s. ①B与A相遇前:12-4t=2(t+3),即t=1; ②B与A相遇后:4t-12=2(t+3),即t=9. 答:1 s或9 s后,恰好有OA:OB=1:2.
解:(1)因为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所以MC= 1 AC= 1 ×8=4(cm),
NC= 1 BC=2 1 ×62=3(cm). 所以M2 N=MC2 +NC=4+3=7(cm).
(2)若C为线段AB上任意一点,满足AC+CB=a cm,其
他条件不变,你能猜想出MN的长度吗?说明理由.
所以BN= BC= ×8=4(cm).
所以MN=M1 B+BN1 =10+4=14(cm). 综上所述,2 线段MN2 的长为6 cm或14 cm.
(2)根据(1)中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B=a,BC=b, 且a>b,其他条件都不变,求MN的长度(直接写 出结果).
MN= 1 (a+b)或MN= 1 (a-b).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72021/9/72021/9/72021/9/79/7/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7日星期二2021/9/72021/9/72021/9/7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72021/9/72021/9/79/7/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72021/9/7September 7,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72021/9/72021/9/72021/9/7
《中点坐标公式》课件
中点坐标公式
REPORTING
目录
• 中点坐标公式的定义 • 中点坐标公式的应用 • 中点坐标公式的扩展 • 中点坐标公式的实际应用 • 中点坐标公式的注意事项
PART 01
中点坐标公式的定义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中点坐标公式
总结词
通过两点坐标求中点坐标
详细描述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定两个点的坐标$(x_1, y_1)$和$(x_2, y_2)$,中点M 的坐标为$(frac{x_1 + x_2}{2}, frac{y_1 + y_2}{2})$。
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中点坐标公式
总结词
通过两点坐标求中点坐标
详细描述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给定两个点的坐标$(x_1, y_1, z_1)$和$(x_2, y_2, z_2)$, 中点M的坐标为$(frac{x_1 + x_2}{2}, frac{y_1 + y_2}{2}, frac{z_1 + z_2}{2})$。
圆锥曲线中点弦的方程推导
总结词
基于中点坐标公式推导
详细描述
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圆锥曲 线中点弦的方程。设圆锥曲线$C: f(x,y)=0$ 上有点$M(x_0,y_0)$,过点$M$作直线$l$ 与曲线$C$交于另一点$N(x_1,y_1)$,则中 点$P(x,y)$的坐标为$left(frac{x_0+x_1}{2}, frac{y_0+y_1}{2}right)$。根据中点坐标公 式和圆锥曲线的性质,我们可以推导出中点 弦的方程为$fleft(frac{x_0+x_1}{2}, frac{y_0+y_1}{2}right)=0$。
1初中数学几何模型之线段(双中点)
分析:∵MN=a,BC=b
∴MB+CN=MN-BC=a-b
∵M是AB的中点,N是CD的中点
∴AB=2MB,CD=2CN
∴AB+CD=2(a-b)
∴AD=AB+BC+CD=2(a-b)+b=2a-b
针对训练
4cm
D
4cm
A
2cm
B
C
7、已知线段AB=4cm,延长AB至点C,使BC= AB,反向延长AB至
=t+5-t
∵C是BD中点
=5
你学到了什么?
1、线段双中点模型;
2、拓展到线段三中点;
3、分清线段、射线、直线;
4、双中点中的动点问题;
谢谢观看
BC的中点,MN=4,BC=10,则线段AB的长为( A )
A.18
B.10
C.8
D.5
分析:∵M,N分别是AB,BC的中点
∴MN=BM-BN= AB− BC= ( − ) = AC
∵MN=4
∴AC=8
∵BC=10
∴AB=AC+BC=18
针对训练
3、已知线段AB=4,在线段AB所在直线上作线段BC,使得BC=2,
A
M1 M3 C M2 B
已知点C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点M1,M2,M3分别是AC,
BC,AB的中点,则①M1M2= AB=AM3=M3B,
②M2M3= AC=AM1=M1C
证明方法①结论1的方法
②结论3的方法
针对训练
A
P1
B
P2
C
1、如图,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点P1,P2分别为线段AB,BC
第四节 线段中点的应用(含答案)...八年级数学 学而思
第四节 线段中点的应用线段的中点是几何图形中一个特殊的点,它关联着三角形中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中心对称图形、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等丰富的知识,恰当地利用中点,处理中点是解与中点有关问题的关键,由中点想到什么?常见的联想路径是:1. 倍长中线或类中线(与中点有关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与平行线,如图8-4-1①,②,③,④,所示2. 作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如图8-4-1⑤所示148--3. 构造中位线如图8-4-1⑥⑦⑧所示4. 构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如图8-4-⑨所示5. 三角形的中线可以等分三角形的面积。
如图8-4-1-⑩所示 若D 是BC 边上的中点,则ACD ABD S S ∆∆= 6.中点四边彩(1)定义: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做中点四边形. (2)常见的中点四边形:①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矩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④菱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⑤等腰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1.一个中点(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3)已知任意一边中点:普通中线平分面积倍长中线 (4)平行线间所截线段的中点:构造八字形全等三角形. 2.两个中点(1)三角形两边的中点:中位线定理 (2)梯形的中位线,例1.如图8-4-2所示,已知P AB ,10=是线段AB 上的动点,分别以AP ,PB 为边在线段AB 的同侧作等边△ACP 和等边△PDB,连接CD ,设CD 的中点为G ,当点P 从点A 运动到点B 时,则点G 移动路径的长是检测1.已知8-4-3所示,如图矩形ABCD 中,延长CB 到E ,使F AC CE ,=是AE 中点,求证:.DF BF ⊥ 例2.(四川宜宾中考)如图8-4-4所示,在△ABC 中,BD ABC ,90ο=∠为AC 的中线,过点C 作BD CE ⊥于点E ,过点A 作BD 的平行线,交CE 的延长线于点F ,在AF 的延长线上截取,BD FG =连接BG ,DF.若,6,13==CF AG 则四边形BDFG 的周长为248-- 348-- 448--检测2.如图8-4-5所示,等腰梯形ABCD 中,,,,//BC AD CD AB AB DC =>AC 和BD 交于0,且所夹的锐角为M F E ,,,60ο分别为BC OA OD ,,的中点.求证:三角形EFM 为等边三角形,例3.如图8-4-6所示,△ABC 中,M AC AB ,7,4==是BC 的中点,AD 平分,BAC ∠过M 作AD FM //交AC 于F ,则FC 的长为548-- 648-- 748-- 848--检测3.如图8-4-7所示,□ABCD 中,F AB AD ,2=是AD 的中点,作,AB CE ⊥垂足E 在线段AB 上,连接,,CF EF则下列结论;21BCD DCF ∠=∠①;CF EF =②③;2S CEF BEC S ∆∆=AEF DFE ∠=∠3④中一定成立的是( )①②.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④.D例4.如图8-4-8所示,边长为1的正方形EFGH 在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上移动,且始终保持.//AB EF设线段CF ,DH 的中点分别为M ,N ,则线段MN 的长为210.A 217.B 317.C 3102.D检测4.(灌云县模拟)如图8 -4 - 10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BD AC ⊥且F E BD AC ,,8,6==分别是边AB ,CD 的中点,则=EF第四节 线段中点的应用(建议用时30分钟)实战演练1.如图8-4-1所示,矩形ABCD 中,R 是CD 的中点,点M 在BC 边上运动,E ,F 分别是AM ,MR 的中点,则EF 的长随着M 点的运动( )A .变短B .变长 C.不变 D .无法确定2.(河北中考)如图8-4-2所示,点A ,B 为定点,定直线P AB l ,//是L 上一动点,点M ,N 分别为PA ,PB 的中点,对下列各值:①线段MN 的长;②△PAB 的周长;③△PMN 的面积;④直线MN ,AB 之间的距离,⑤∠APB 的大小,其中会随点P 的移动而变化的是( )②③.A ②⑤.B ①③④.C ④⑤.D148-- 248-- 348--3.如图8-4-3所示,M ,P 分别为△ABC 的AB ,AC 上的点,且,2,CP AP BM AM ==BP 与CM 相交于点N .已知,1=PN 则PB 的长为( )2.A3.B4.C5.D4.如图8-4-4所示,梯形ABCD 中,EF AB DC ,//是梯形的中位线,对角线BD 交EF 于G .若,8,10==EF AB 则GF 的长等于5.(辽宁鞍山中考)如图8-4-5所示,D 是△ABC 内一点,,6,=⊥AD CD BD ,4=BD H G F E CD ,,,,3=分别是BD CD AC AB ,,,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 的周长是448-- 548-- 648--6.一个等腰梯形的周长为100 cm ,如果它的中位线与腰长相等,它的高为20 cm ,那么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2cm 7.如图8-4-6所示,AD ,BE 为△ABC 的中线,交于点===∠OE OD AOE O ,23,60,ο,25求=AB8.如图8-4-7所示,梯形ABCD 中,,//BC AD 且,5:3:=BC AD 梯形ABCD 的面积是,82cm 点M .N 分别是AD 和BC 上一点,E ,F 分别是BM ,CM 的中点,则四边形MENF 的面积是 .2cm9.如图8-4-8所示,在△ABC 中,E ,F 分别为AB ,AC 上的点,且N M CF BE ,.=分别为BF ,CE 的中点,过M ,N 的直线交AB 于点P ,交AC 于点Q.已知,70ο=∠A 那么,APQ ∠的度数是10.如图8-4-9所示,在梯形ABCD 中,,//CD AB 并且N M CD AB ,,2=分别是对角线BD AC ,的中点,设梯形ABCD 的周长为,1L 四边形CDMN 的周长为,2L 求:1L =2L748-- 848-- 948--11.如图8 -4 - 10所示,已知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AC AB <在AC 上截取,AB CE =M .N 分别为BC ,AE的中点.求证:.//AD MN12.如图8-4-11所示,在△ABC 中,AD C ABC ,∠=∠2平分,BAC ∠过BC 的中点M 作,AD ME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21BD BE =1048-- 1148--13.(北京西城一模)在正方形ABCD 中,点P 是射线CB 上一个动点,连接PA ,PD ,点M ,N 分别为BC ,AP 的中点,连接MN 交PD 于点Q.(l)如图8-4 - 12所示,当点P 与点B 重合时,△QPM 的形状是(2)当点P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8-4 -13所示,①依题意补全图8-4—13;②判断△QPM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1248-- 1348-- 拓展创新14.如图8-4 - 14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F E CD AB ADC ,,,180=>∠ο分别为BC ,AD 中点.BA 交EF 延长线于点G ,CD 交EF 于点H.求证:.CHE BGE ∠=∠1448--拓展1.如图8 -4 -15所示,在△ABC 中,D AB AC ,>点在AC 上,F E CD AB ,,=分别是 BC ,AD 的中点,连接EF 并延长,与BA 的延长线交于点G ,若,60ο=∠EFC 连接GD ,判断△AGD 的形状并证明.1548--拓展2.如图8 -4 -16所示,P 是△ABC 内的一点,,PBC PAC ∠=∠过点P 分别作⊥PM AC 于点BC PL M ⊥,于点L ,D 为线段AB 的中点,求证:.DL DM =1648--极限挑战15.如图8-4 - 17所示,在△ABC 的两边AB ,AC 向形外作正方形ABDE 和ACFG ,取,BE CG BC ,的中点M ,Q ,N.判断△MNQ 的形状并证明,1748--答案11。
精品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8.1《两点间的距离与线段中点的坐标》ppt课件(两份)
解决途径: AM =(x0-x1,y0-y1)
MB =(x2-x0,y2-y0)
M ( x 0, y 0) A(x1,y1) x
由于M为线段AB的中点,则
AM
= MB
O
即
x0 x1 x2 x0 , x1 x2 y1 y2 即 x0 , y0 解得 2 2 y0 y1 y2 y0 ,
( x0 x1, y0 y1 ) ( x2 x0 , y2 y0 ),
探究二:线段中点的坐标公式
( ) P ( 结论2:一般地,设 P 、 为平面内任 1 x1 , y1 2 x2 , y2)
( 意两点,则线段 p1 p2中点 p 的坐标为 0 x0 , y0)
x1 x2 y1 y2 x0 , y0 2 2
3 5 同理,求出线段SQ 的中点P ( , ) 2 4 9 1 线段QT的中点 R ( , ). 2 4 1 9 1 3 5 Q ( 3, )、 R ( , ). 故所求的分点分别为P( , )、 2 2 4 2 4
应用二:巩固提高
y
例3.已知 ABC 的三个顶点 为 A(1,0)、B(-2,1)、 C(0,3),试求BC边上的中 线AD的长度.
2 2
y2
x2 x1
P2 ( x2 , y2 )
y2 y1
2
P 1 ( x1 , y1 )
P1P2 x2 x1 y2 y1
2
y1
x1 o
x2
X
方法二:利用向量的模求.
将平面向量 P P 1P 2的模叫做 1, P 2之间的距离
P1P2 P1P2 P1P2 P1P2 x2 x1 y2 y1
3.24课件《线段的中点2》
则OC= OB-BC =2.6-1.9=0.7 则OC= AC-OA =1.9-1.2=0.7
∴点C表示0.7
∴点C表示0.7
A,B是数轴上的两点,它们分别表示有理数-0.7, 3.5, O为原点,则线段AB的中点C表示的有理数是______
解:AB=3.5-(-0.7) =3.5+ 0.7=4.2 解:AB=3.5-(-0.7) =3.5+ 0.7=4.2
上课后,不看,说出
①
和
在画图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②延长线通常画成什么线? 怎么个不一样法?
有什么不同? 和
2 1 1 2
2×2=4
解:BC=2AB= 2×2=4(cm)
由D为AB中点,得
DB 1 AB 1 2 1(cm) 22
DC=DB+BC=4+1=5(cm)
已知线段AB=4cm,延长线段BA 到C,使AC= 3AB,若D为AB中点, 则线段DC的长为________
已知线段AB=4cm,延长线段BA到C,使AC= 3AB,若D为AB中点,
则线段DC的长为_____ 4×3=12
4
C 解:AC=3AB=3×4=12(cm)
由D为AB中点,得
AD 1 AB 1 4 2(cm) 22
DC=DA+AC=2+12=14(cm)
AD B
4 1 2 2
① ③②
22
由点D表示1.6,得OD=1.6
则OA= AD-OD =2-1.6=0.4 ∴点A表示-0.4
解:CD=1.6-(-2.4) =1.6+2.4=4 由点A是线段CD的中点,得 AC= 1 CD 1 4 2
22
由点C表示-2.4,得OC=2.4
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基本的几何图形6.3线段的比较与运算课件青岛版
知3-练
解题秘方:先由点M,N分别是AC,BC 的中点求出CM, CN的长度,再由MN=CM+CN求出线段MN的长度. 解:因为M,N分别是AC,BC的中点,AC=12,BC=8, 所以CM=12AC=6,CN=12BC=4 . 所以MN=CM+CN =6+4=10.
知3-练
4-1.[期末·日照东港区]已知线段AB=10 cm,C是直线AB 上一点,BC=4 cm,若M是AB的中点,N是BC的中 点,则线段MN的长度是_7__c_m_或__3__c_m_.
知1-讲
(2)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AB,CD的长短时,可把它们移 到同一条直线上,使点A和点C重合,点B和点D落在点 A(C)的同侧. 若点B和点D重合,则AB=CD;若点D落 在点A,B之间,则AB >CD;若点D落在线段AB的延长 线上,则AB< CD.
拓展:
知1-讲
(1)“ 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是一个
知2-练
(2)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c. 解题秘方:先画一条射线EF,再用圆规截取EH=a, HG=c(点G在线段EH上),则线段EG即为所求. 解:如图6.3-8,线段EG即为所求.
知2-练
3-1. 如图,已知线段a,b,c(a>b)(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1)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c;
解:如图(答案不唯一), 线段AC 即为所求.
(2)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 解:如图(答案不唯一), 线段EG即为所求.
知2-练
知识点 3 线段的中点和线段的倍分
知3-讲
1. 线段的中点 如果线段上一点将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那么这个 点叫作线段的中点. 如图6.3-9 ①,如果M是线段 AB的
2024年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 4.1 线段、射线、直线(课件)
感悟新知
知识点 2 直线的基本事实
知2-讲
1. 画直线画直线的常用工具是直尺,经过一点 A 可以画出无 数条直线, 如图 4.1-4所示 . 也就是说, 经过一点的直线 有无数条 .
感悟新知
知2-讲
2. 直线的基本事实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一事实可以简述为两点确 定一条直线),如图 4.1-5 所示 .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4.1 线段、射线、直线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2 课时流程
线段、射线、直线 直线的基本事实 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线段的中点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感悟新知
知识点 1 线段、射线、直线
1. 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
名称
线段
射线
绷紧的琴弦、 黑 将线段向一 个 概念 板的边沿都可以 方向无限延长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紧扣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画图 .
知1-练
解:如图 4.1-1所示.
感悟新知
知1-练
1-1. [ 中考·河北 ] 如图,已知四 条线段a, b, c, d 中的一条与挡板另一侧的线段m 在同一直线上, 请借助直尺判断该线段是( A )
A.a
B.b C.c D.d
感悟新知
例2 指出图 4.1-3 中的射线(以 O 为端点)和线段 .
射线
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表示端点的字母 在前,如射线 OA
直线
(1)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 l; (2)用表示直线上任意两点的两个大写字 母表示,如直线 AB(或 BA)
感悟新知
射线表示方法的注意事项:
知1-讲
(1) 表示射线时端点字母必须写在前面,如射线 OA 和射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五:课堂小结
文字 语言
C是线 段AB 的中 点
图形 语言
符号语言
A
C
∵C是线段 ∵C是线段 ∵C是线段 AB的中点, AB的中点, AB的中点, ∴ ∴ AB=2AC B ∴AC=BC.
或 或AB=2BC.
反过来 ∵AC=BC, ∴C是线段 AB的中点.
反过来 ∵ 或 , ∴C是线段 AB的中点.
4、已知:如图,D是线段AB中点, AB=6, E是线段BC中点,且BC=4,求线 段DE的长?
活动四:拓展提高 思考1:已知:线段AB=10,直线AB上 有一点C,且BC=4,M是线段AC中点, 求线段AM的长 .
思考2:已知一条直线上有A、B、C 三点,线段AB的中点为P,AB=10, 线段BC的中点为Q,BC=6,求线段 PQ的长。
反之推理,仍然成立. ① ∵点C在线段AB上,且 AC =BC ∴C是线段AB中点 ② ∵点C在线段AB上,且AB =2AC 或 AB=2BC ∴C是线段AB中点
③ ∵点C在线段AB上,且AC= AB,或BC = AB ∴C是线段AB中点
1 2 1 2
活动三:基础知识巩固 1、已知:如图,D是线段AB中点, AB=6, 求线段BD的长?
活动二:新知识学习 1、线段中点的定义:
线段上的一点将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 分,那么这 个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线段的中点也叫线段的二等分点
概念辨析: 下列不能判断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的是( )
A、AC=BC C、AC+BC=AB
B、AB=2AC 1 D、BC= 2 AB
2、线段中点的找法:
(1)在学案上画一条线段AB,以刻度尺为 工具,如何确定线段AB的中点?试试看
线段的中点
学习目标
1、会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 语言表示线段的中点;
2、用线段的中点进行简单的计算。
活动一:新知识引入
1:《庄子 天下篇》中“一尺之捶(杖),日取 其半,万世不竭”的含义
2:如果给你一根绳子、一根木杖(绳 子长于木杖),你如何取到它们的一 半?
3、如果我们将绳子看成一条线段, 把折痕看成一个点,那么这个点就叫 做这条线段的______.
解: ∵ D是线段AB的中点,AB=6,
1 AB 2 ∴ BD=____________
∴
1 2 BD=____
×6=3
2、已知:如图,E是线段BC中点,BC=8, 求线段BE的长?
3、如图,C是线段AB中点,D是线段BC中点, 若AC=4,则BC=___ ,CD=_____, BD=_____,AB=______, AD=______ .
(2)在准备好的薄纸片上画一条线段AB, 怎样以最快捷的方式找到线段AB的中点?
(3)在(2)题中,在折痕上任取一点C, 连接AC,BC,猜测线段AC、BC的大小关 系,并通过测量来验证你的猜测。
C
(4)在折痕上另取一点D(点C除外),连 接AD、BD,猜测AD、BD的大小关系, 并通过测量来验证你的猜测。
反过来 ∵AB=2AC 或 AB=2BC, ∴C是线段 AB的中点.
学习目标
1、会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 语言表示线段的中点;
2、会用线段的中点进行简单的计算。
(5) 画一条线段AB,以直尺(没有刻度 的尺子)和圆规为工具,你能准确找到线 段AB的中点吗?画一画,试试看
3、线段中点的符号语言表示:
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图中共有几条 线段?每两条线段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说 出来吗?试试看
① ② ③ ∵C是线段AB中点 ∴ AC =BC ∵C是线段AB中点 ∴AB =2AC 或 AB=2BC ∵C是线段AB中点 1 1 ∴ AC= 2 AB 或 BC= 2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