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使用说明PPT 人教版 (共16张PPT)
第6课《我看》课件(共16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 “让我的呼吸与自然河流”“飞奔”“坦荡地漫游”“歌 唱”“流盼”“摇曳”
11
(6)思考: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 有“忧戚”和“哀愁”呢?
这首诗写于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 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机,诗人心中充 满着对祖国的忧虑。
12
写作特点
(1)意象丰富,意境深远。 诗人描写春天傍晚的自然美景,视野开阔,从春
风、青草到飞鸟、流云、天空,远远近近,高高低低, 点面结合,意境扩大深渊。
(2)用词精练,生动形象。 诗人选用了拟人化的词语“揉”“低首”来表现
春风吹拂青草的动态美。“沉醉”运用了使动用法,写 出傍晚晚霞将大地染红的绚烂美景。就连“天风”都能 “挽”着生命“坦荡地漫游”,十分生动形象。
6我 看
穆旦
1
一.导入新课
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数春天,眼光明媚,万紫千红, 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 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 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 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由春景而生发感想的现代诗 歌《我看》。
2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诗人 抒发的情感。(重点)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 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难点)
9
(3)在作者笔下“大自然”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 表现出来的?
“欢乐和忧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大自然 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 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
10
(4)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 “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 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诗歌、绘画。15我看我看我思自然美景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7课《孤独之旅》课件(共16张PPT)
当堂检测
1.下列标蓝字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跌(diē)落
雍(yōng)
撩(liáo)逗
B.万重(chóng)山 蹲(dūn)
掺(cān)杂
C.扎(zā)成把
给予(jǐ yǔ) 稠(chóu)密
D.旋(xuàn)风
回应(yìng) 肥硕(shuò)
狗吠(fèi) 聚(jù)集 抠(kōu) 白嫩(nèn)
孤独之旅不仅指杜小康与父亲一起远离村庄,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 放鸭的这一旅程,更是指杜小康心灵成长的过程。
离家的孤独、离别母亲与伙伴的孤独、 空旷浩茫的环境的孤独、 单调乏味的生活的孤独、心灵寂寞的孤独都让杜小康感到恐惧和无助。 但最后他在孤独中长大了,坚强了。孤独之旅,正是杜小康从不成熟到 成熟的蜕变,是他获得心灵成长的成长之旅。
解析:B项“掺杂”的读音应为“chān zá”。
当堂检测
2.文章结尾写“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下蛋了”, 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这是写鸭群同主人一起经历风风雨雨成长起来,并承接了上文杜 小康所经受的磨炼、坚强和成熟,来暗示人物杜小康的成长、成熟。
自主学习
夯基础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眺望( tiào ) 纯粹( cuì ) 兴致( xìng )
嬉闹( xī ) 撅断( juē ) 旧茬( chá )
撩逗( liáo ) 犬吠( fèi ) 掺杂( chān)
mì食 ( 觅 ) 肥shuò( 硕 )
xiù觉( 嗅 ) 锤liàn( 炼 )
máng然( 茫 ) qū 除( 驱 )
自主学习
1.杜小康是怎样逐渐成长起来的?找到相关语句,概括他的心理变化。
时间
语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13 《诗词三首》(共42张PPT)
•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 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 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 •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 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人间有 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天隐藏、晴天出来,团圆残 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永久圆全。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 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
2019/7/17
1329138109@
18
课堂练习
4.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 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 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 实现的豪迈气概。
2019/7/17
19
课堂练习
名句积累
5.收集古诗词中表雄心壮志的句子。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酬乐答天谢 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被。抛弃的人 怀怀旧念空老吟朋闻友笛赋,到乡翻似烂反柯而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枯朽的树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增长、振作
诗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歌Biblioteka 我在巴山楚水这凄凉的地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8部编版)第16课-《孤独之旅》课件-(共33张PPT)
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的词语。
不同阶段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到达目的地—芦荡时 在芦荡安顿下来时 在芦荡时间一久
经历暴风雨后
不同心理感受
茫然和恐惧 害怕和胆怯
孤独 不再忽然地恐慌
坚强、长大
➢心理变化过程:
刚刚出发时:茫然恐惧
杜小康
不成熟
到达芦荡时:害怕胆怯
成
长
芦荡安顿后:孤独单调
之
旅
住段时间后:不再忽然地恐慌
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的词语。
不同阶段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到达目的地—芦荡时 在芦荡安顿下来时 在芦荡时间一久
经历暴风雨后
不同心理感受
茫然和恐惧 害怕和胆怯
孤独 不再忽然地恐慌
第48段: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 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 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 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的词语。
不同阶段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到达目的地—芦荡时 在芦荡安顿下来时 在芦荡时间一久
经历暴风雨后
不同心理感受
茫然和恐惧
害怕和胆怯
第21段: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 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 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 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不同阶段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 到达目的地—芦荡时 在芦荡安顿下来时 在芦荡时间一久
经历暴风雨后
不同心理感受
茫然和恐惧
害怕和胆怯 孤独
Hale Waihona Puke 不再恐慌第33段: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
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 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 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课件(共31张ppt)
重点探究
10.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1)小说中,当菲利普一家人出发到哲尔赛岛旅行时,轮船是“在一片平静得好 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此时的景色,明丽而轻快,烘托了人物“快 活而骄傲”的心情。于勒就要给他们带回来一大笔钱,他们可以很体面地生活了。 (2)在小说的结尾,菲利普夫妇害怕穷水手于勒来“吃”他们,大家都不再说话, 他们望见“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景色变得阴郁沉重 了。这反映了菲利普夫妇从希望的巅峰跌落到失望的深谷的心理变化过程。同 时,“我”对父母势利、冷酷的不满以及对叔叔的同情也隐含在其中。
自主学习
04 识文本 2.小说的线索是什么?主人公是谁? 明线: 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发财归来是叙事明线 暗线: 于勒离家到美洲冒险10年的经历为暗线 主人公: 菲利普夫妇。
重点探究
1.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姓名
于勒
籍贯
青年时期
主要经历
中年时期 老年时期
性别
男
年龄
50多岁
法国勒阿弗尔
没钱,行为不端,糟蹋钱
重点探究
9.这篇小说是怎样巧妙安排情节的?
这篇小说取材于19世纪法国的日常生活,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作者构思极为 精巧。他先以洗练的笔墨叙述了菲利普一家拮据的生活情况和他们对于勒衣锦荣 归的企盼,构成强烈的悬念;再插叙于勒在菲利普家中地位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于 勒衣锦荣归的气氛;然后出其不意地安排于勒落魄归来,与兄嫂游船巧遇的场面, 把故事一下子推向戏剧性的高潮。这种大起大落的巧妙的情节,不仅收到了出人 意料、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而且把菲利普夫妇由恐怖到希望、由希望到躲避的 内心世界和小市民“唯钱是亲”的丑恶灵魂暴露无遗,大大深化了主题。
有钱,正直,有良心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6 《我的叔叔于勒》课件(共22张PPT)
知识链接: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俄国的契诃夫,代表作为《变色龙》;
法国的莫泊桑,代表作为《羊脂球》;
美国的欧·亨利,代表作为《警察与赞美 诗》。
字音字形
jié jū
拮据
lì
牡蛎
zhàn
shù
栈桥 别墅
lán lǚ chuò
褴褛 阔绰
词语释义
【拮据】缺少钱,经济境况不好。 【褴褛】(衣服)破烂。 【恭维】为了讨好而赞扬。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本文指由于恐惧、愤怒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嘟囔】不断地、含混地自言自语。
——莫泊桑
课前导入
有一首歌中这样唱道:“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 亮,山也还是那个山也,梁也还是那个梁……爹是爹来娘是娘……” 我初听感觉很好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当今这个人心浮躁的社会里,似乎只有日月星辰才是亘古不变的, 当然,血浓于水的亲情也应该在金钱和地位面前岿然不动。但有时这 却只成了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很多时候,面对金钱和地位,亲情 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 叔于勒》,看他们的兄弟情意能否经得起时间和金钱的考验。
知识链接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 环境描写)。
2、小说的故事情节由:( 开端 )( 发展 )( 高潮 ) ( 结局 )等构成。
3、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课文研读
• 我叔叔于勒是一个怎样的人?
去美洲前
去美洲后
挥霍家中钱 财,是个败 家子
• 小说以“我”为的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以“我”回忆往事来讲述故事,利于拉开适当距离,为主题 的展开留下空间,同时利于安排情节的曲折变化,避免多余的解释 说明。
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6课 孤独之旅(共21张PPT)
3.下列句子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D ) A.班主任到小明家做客,小明父亲说:“欢迎光临,您 的到来令寒舍蓬荜生辉。” B.拜读您的大作后,பைடு நூலகம்斗胆修改了其中几处不大通畅的 文字,请您不要介意。 C.拙著《语文教学艺术初探》刚刚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特赠老友,敬请惠存。 D.黄老师对我说:“你在写作上有天分,平时要多写, 习作可以交给我雅正。”
《捅马蜂窝》 10. 根据选文,以陈叔为叙述对象,按要求填空。
段落 (1) ③
对应情节 发现马蜂窝
(2) ⑨ ⑰ ⑳
在树旁张贴告示 (3) 捅马峰窝 (4) 因为捅马蜂窝被马经理责怪
11. 简要分析第⑪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_结_构__上__:__承__接__上__文__陈__叔__的__担__心__,__为__下__文__陈__叔__与__马__经__ _理_周__旋__,__并__独__自__捅__马__蜂__窝__做__铺__垫__。________________ _内_容__上__:__交__代__了__马__蜂__窝__带__来__的__严__重__危__害__,__并__突__出__了__ _马_经__理__的__不__作__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 来…… 9.仿照课文佳句画线部分,另写两个句子,使之构 成排比。 ___闪__电__已__如__万__丈__利__剑__从__空__中__劈__闪__下__来___________; ___暴__风__已__如__万__匹__骏__马__从__远__处__奔__涌__而__来___________。
12. 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陈叔就觉得头皮麻麻的,像被马蜂狠狠地刺了 一针。 _“_麻__麻__”__描__写__陈__叔__的__触__觉__,__表__现__了__陈__叔__对__马__经__理__三__ _番_两__次__的__推__脱__的__意__外__与__失__望__,__为__陈__叔__心__独__自__捅__马__蜂__ _窝_做__铺__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25课《刘姥姥进大观园》课件(共16张PPT)
阅读提示
导演: 凤姐和鸳鸯 主角: 刘姥姥 配角兼观众: 贾母等人
深入文本
课文的标题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大观园成了她表 演的舞台。你能找出课文中对“舞台”的描写吗?
以刘姥姥乡野村妇的视角,巧妙衬 托和表现大观园的宏大奢华。
品析人物
说说人物身上体现着哪些性格特征,并说 明理由。
大智若愚,率真自然。 淳朴节俭,风趣幽默。
主旨 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1、作者用同情与悲悯的眼光来塑造刘姥姥这位农
村老妇的形象。
2、作者也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
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来自重的谴责。板书设计刘姥姥进大观园
开端: 凤姐、鸳鸯设局取笑 发展及高潮: 刘姥姥上演“笑剧” 结局:刘姥姥笑后的感慨,凤姐、
鸳鸯陪不是
课堂小结
本文人物语言表达精彩,人物行为描写精细, 人物形象刻画精微,这三点让文章具有独到的艺 术魅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当中,注意借 鉴,让自己的笔下多几个刘姥姥,多一片大观园。
学以致用
模仿众人笑貌一段,描写放学铃声响起 时班级同学和老师的不同神态,并以此呈现 不同的人物特点。
知人论世
这个故事,不简单——经典名著,经典片段
这个作者,不简单——生于繁华,终于沦落
创作经历,不简单——字字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 《红楼梦》是曹一雪部芹具(有约世17界15影—响约力17的63人),名 情巅小峰说之作作品,,中霑举国,世封字公建梦认社阮的会,中的号国百雪古科芹典全,小书又说,号芹 传统文化的集圃大、成芹者溪。,清代小说家。
曹雪芹
刘姥姥进大观园
曹雪芹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 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 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2.深入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课件(共25张PPT)
体味孤独之“效”
跟着杜小康一起长大的还 有什么呢? 于是,在“八月的一天早 晨”,他发现鸭子下蛋了, 杜小康惊喜地跑过去捡起, 然后朝窝棚大叫: “蛋!爸!鸭蛋!鸭下蛋 了!”
“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下无 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 孤独结伴而行。”---曹文轩《感动》
“命运”பைடு நூலகம்人抛到了路上,路
连接着家与远方。 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 而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曹文轩散文《前方》
品读:
2-27自然段。说说杜小康在去芦荡的 路上有着怎样的心理感受?请大家找出直 接表明他的心理状态的词语。
孤独之味:
迷茫、恐惧、害怕、胆怯、恐慌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 了,如果说之前困扰 杜小康的主要是恐慌 的话,那么后来,他 的前方出现了更大的 艰辛和危险,那时什 么?它就是孤独。
到达芦荡时:害怕胆怯
成
长
芦荡安顿后: 孤独单调
之
旅
住段时间后:不再忽然地恐慌
成熟
雨后天晴时: 坚强
孤独之旅走完了,而小康他还得借着不同 的路向前流浪,明天,他还有无数个未知的 前方在等着他。孤独,是杜小康在被命运抛 弃后所直面的第一道难题,后来,也正是孤 独,使他重新诞生了。而我们的人生之路, 同样漫长而艰辛,走在成长路上的你是否想 过,如果有一天,命运也把你抛出了原来的 生活轨道,你做好了在绝境中重新诞生的准 备了吗?
咀嚼孤独之“味”
精读第28—31自然段,你能从哪些字词句 中读出杜小康的孤独?
1、环境孤独 2、情感孤独 3、生活孤独 4、生命孤独(对未来的恐 惧、面对灾难的无助 )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共33张PPT)
阅多读样+ 性写,作以+现综代合文性为学主习,兼/口顾语古交代际诗/名文著,导词外读国/除古作诗品课词也诵占程读一定标比重准。 推荐的诵读篇目外,另增加若干经典名篇,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总体框架、体例结构与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标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 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时代(现代性)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
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民族(民族性)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 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 多样,避免模式化。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 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 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 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 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主要特点及创新设计
1.双线组织单元,创建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 现教材单元组织一般比较单一,或是以文体(记叙文等)或是以统一内容为 主(校园生活,革命生活等)新教材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力求做 到二者的协调统一,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同时新教材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细化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 各个单元,努力做到“一课一得”, 建构适合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但
三、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五)名著导读
◎注重阅读方法的引导,意在解决如何读好一本书或某一类书 的问题,更好地掌握读书的方法,并增加学生读书的兴趣;
◎在主要推荐的篇目以外,另外推荐2部自主阅读篇目,或与单元 阅读方法的主题相契合、或与主要推荐名著类型相似的,为学生提 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书是中国教育出版社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编写的一本教材。
在这本语文书中,学生将学习到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对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九年级上册语文书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主题和内容。
下面将对每个单元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单元是《篇章阅读与写作》,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这个单元中的作文题目涉及到自然、社会和个人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
第二单元是《古代诗歌》。
通过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古代文化和审美观念,并通过欣赏和朗诵古诗,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第三单元是《现代散文》。
学生将接触到一些现代文化背景下的散文作品,通过读懂散文,学会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第四单元是《小说与小说家》,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情节和主题等要素,培养对小说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作文训练,提升学生对小说的感悟,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五单元是《戏剧与戏剧家》。
学生将了解中国传统戏剧和西方戏剧的发展与表现形式,通过模仿表演,提高语言表达和感知能力。
第六单元是《文言文阅读》,学生将学习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包括唐诗、宋词、文言散文等,通过阅读理解和诗词赏析等方式,提升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除了以上六个单元,九年级上册语文书还设有课外阅读和语文知识的学习。
课外阅读部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阅读材料,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
语文知识学习部分则对语文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教材的编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通过阅读与欣赏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教材还融入了现代科技手段,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总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书是一本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材。
它通过多元化的内容和任务,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课件 (共53张PPT)
学习活动三 从两封信,看于勒社会关系
1、于勒是调查,然后给出你们小组的判 断,他是否如母亲所说是一个“法国老流氓”? 学习目标1:把握于勒人物形象
小贴士
青年在家乡 中年在美洲 老年游船上
于勒基本情况调查图
于勒行为 结果
表现概述
他人评判
菲利普夫妇眼 中的于勒
( lè)勒马
勒
( lēi)勒住
(chu)ò 阔绰
绰
(chāo)绰起
( jù)证据
据
( jū)拮据
褴(lán)褴褛 槛(kǎn)门槛
滥(làn)泛滥
(shà)煞白
煞
(shā)煞风景
拮(jié)拮据 诘(jié)诘问
洁(jié)皎洁
检查预习——理解词意
【拮据】缺少钱,经济境况不好。 【栈桥】码头上延伸到海面上的长桥, 供旅客上下船和装卸货物用。 【糟蹋】文中是浪费的意思。 【褴褛】(衣服)破烂。 【张皇】惊慌,慌张。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 长。 【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 【迟疑不决】拿不定主意。
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蚝( háo)
煞白(sh ) 别墅(àsh ) 诧异(cùhà)
阔绰(chuò)
拮据( ji)é 栈桥( zh)àn 糟蹋( tà) 牡蛎( mǔ)lì 撬开( qià)o 赔偿( chá)nɡ 赚钱(zhu)àn 褴褛( lán)lǚ 永不变更( ɡēn)ɡ
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插叙 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
每星期日到海边散步盼望于勒
于勒年轻时的败家行为
于勒海外来信 再次强调一家人盼望于勒回家
.......
莫泊桑为什么不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展开情节呢?
于勒年轻时的败家行为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课件(共21张ppt)
任务探究
任务三:通过分析“我”的叙述视角以及变换不同的叙述视角,理 解小说叙事艺术。
1.小说以“我”回忆往事的视角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把笔墨凝聚在“我”一家旅游哲尔赛岛,在 轮船上巧遇于勒这一件事上,集中表现了“我”的父母对于勒叔叔态度的骤然 变化,刻画出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主题思想—— 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是“纯粹的金钱关系”。
1.于勒在众人眼中是一个怎样的人,试依据小说内容和你自己的理解,与
同桌讨论。
品行不好,挥霍钱财,“败家子” ; 菲利普夫妇 “正直”“有良心的人”,可媲美救世主;
眼中 最后又老又穷被摒弃,成为母亲口中的“这个流氓”
“船长”眼中 沦为穷水手,不愿再成为家人负担
“我”眼中
“衣服褴褛”“又老又脏”“满脸皱纹”“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让人同情和怜悯
任务探究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 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 寻常不一样。
动作、神态的描写;“突然好像不安起来”,这是心里骤然紧张所致; “他向旁边走了几步”,是想躲开于勒的目光,怕他认出自己来;“瞪着眼” 看女儿、女婿,是怕他们察觉出这个秘密。这里一系列动作描写,加上神态 描写,层次分明地写出了人物紧张、恐慌以致失魂落魄的心理状态。
任务探究
任务一:根据小说三要素和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称呼,梳理小 说的基本脉络。
1.默读全文,根据小说三要素理清本文的行文脉络。
人物:菲利普夫妇、“我——若瑟夫” 、于勒、姐姐、姐夫、船长
情节
开端:(1—4)菲利普一家拮据的生活和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 发展:(5—19)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 高潮:(20—47)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 结局:(48—49)菲利普夫妇归来时改乘其它轮船避开于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合理交代记 叙要素 2 正确使用记 叙人称 3 掌握常用的 记叙方法 4学习写消息 5学习写通讯
1.恰当安排说 明的顺序 2.正确使用说 明方法 3.写总结 4.自传、小传 与自荐信
1.一事一议 2.学会写提纲 3.论点的提出 4.论据的运用 5论证的展开
写作中不易处理的几对关系: 实与活 / 趣与深 / 广与精 写作教学的策略: *整体规划与落实具体步骤统一。 *常规训练与专题性活动学习结合。 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 重视作文的修改。 *强调真情实感与表达技巧的统一。
阅读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现问题的敏捷性
积极探索的求异性
解决问题的创造性
结果表述的新颖性
写作能力的评价
应综合考察以下几个方面: 主旨:明确对象和目的,中心明确,观点前后一致。 内容:紧扣中心,能自圆其说,信息和细节与中心有 关。 语言:简洁得体,句子富有变化,运用想象和联想,表 达方式恰当。 结构:有头有尾,条理清晰,有逻辑顺序。 文面:书写整洁端正,行款合乎规范,标点符号正确。 创意:感情真实,有自己的体验和独立见解,有个性特 征,表达有创意。
单元一 1. 结 合 文 体 特 点 , 提 高搜集、筛选和整理 信息的能力。 2.养成读报习惯。 单元二 1. 选 材 、 详 略 、 组 织 材料顺序。 2. 结 合 上 下 文 把 握 语 句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 3 掌握记叙文的一些特 点。 单元三 1.理解象征含义。 2. 体 会 记 叙 文 的 描 写 、议论、抒情。 单元四() 1. 诵 读 背 诵 , 欣 赏 诗 歌 ; 2. 读 读 背 背 , 了 解大意。 单元五 (古诗文) 1. 了 解 古 人 写 景 记 事 的方法,体会语言妙 处,初步理解课文内 容。 2. 要 背 诵 的 诗 文 , 要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表 现的感情。 单元六 (古诗文) 在背诵的同时,对其 中的名句更要细加体 味。
提高教学科技含量 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关于新教材第5册的教学与学生学业评价
石真平
1. 建立教学目标体系。 (1)目标体系制定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教学要求。 (2)目标体系的三个纬度: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目标体系的三级目标: 直接目标——间接目标——潜在目标 2. 把握各版块学习原理,落实目标。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汉语知识) 3. 把握各版块技法的系统性,落实历练。 4. 弘扬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注重体验。 5.明晰学业评价方略。
单元一 1. 整 体 感 悟 全 文 , 提 炼主旨。 2 .比较阅读。 单元二 1.理清结构思路。 2.学习圈点批注。 单元三 1. 概 括 文 章 内 容 要 点 。 2.快速阅读。 单元四 1. 对 课 文 有 自 己 的 见 解。 2.写心得。 单元五 (古诗文) 1. 理 解 内 容 , 注 意 各 自写法。 2. 熟 读 背 诵 《 论 》《 扁》《诗》 单元六 (古诗文) 1. 整 体 感 知 课 文 内 容 大意 2. 熟 读 背 诵 《 桃 》《 口》《孙》《诗》
发
展过程,具有分层递进性。
写作教学的智能目标体系
第一册 养成写作好习 惯 第二册 掌握一般写 作 技能 1材料和主旨 2思路和结构 3文从字顺 4 学会记“实 ” 5 善于写“虚 ”。 第三册 学习记叙文 的写作: 第四册 学习说明文 的写作: 第五册 学习议论文的写 作:
写 作 要 求
1. 作 文 要 写 出 个性,有独创 性 2. 写 自 己 最 熟 悉、动情东西 3. 说 真 话 , 诉 真情 4. 多 读 多 写 勤 动笔 5. 养 成 良 好 的 写作习惯
对学生阅读质量的评价
(1)理解的情况 (2)记忆的情况 (3)评价,对读物的内容形式的优劣能否作出 正确评价和鉴别认读能力 (4)速度,完成阅读活动时间的长短 (5)是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理解能力 欣赏能力 背诵 创造性思维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
(1)是否拥有丰富、广泛、准确的词汇量。 (2)是否领会逐步扩大的意义单位。 (3)能否寻求特定问题的答案。 (4)能否筛选关键词句和理解主要意思。 (5)能否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 (6)能否回忆重要细节。 (7)能否把握文章的表达方式。 (8)能否用自己的话对读物准确、完整的概括。 (9)能否对阅读内容进行评价。 (10)能否记忆已读的主要文字材料。 随着学生阅读经验的积累和提高,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 重点应放在整体理解上,具体包括整体感知,理解思路, 把握主旨,领会写法等要点。
单元一 1. 说明事物要说明 事物的特征。 2. 逐层深入说明的 顺序。 3. 说明文准确、简 明的语言特点。 单元二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 方法。 单元三 1. 了解科技说明文 的特点。 2. 重点注意说明的 顺序。 单元四(传记) 体会传记文体取材 精当、语言平实的 特点。 单元五 (古诗文) .练习诵读,培养 文言语感。 单元六 (古诗文) 1. 了解文言文的多 种体裁。 2.熟读背诵。 3.摘抄精彩句段。
口 语交际的目标要求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1. 说 话 要讲究 方式。 2. 说 话 要看对 象。
第四册
1. 语 调 语态。 2. 注 意 语言美 。
第五册
交际:
有
1 说话要 口 1. 说 话 要 有 中 心 , 语 态度大方, 有 条 理 。 能 口齿清楚。 2 说话要 力 2. 说 话 要 连 贯 、 清楚简洁 严密。
说明文 1~3单元 传记 4单元 议论文 1~3单元 小说 4单元
阅 读 能 力 要 求
单元一 1.认读文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 朗读。 3.勾画、积累关键词语 。 单元二 1.从局部到整体把握课 文。 2.默读。 3.养成随时使用工具书 的习惯 单元三 1.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课 文内蕴 2.精读,作适当摘录。 单元四 1.学习阅读中的联想和 想象。 2.做卡片。 单元五 (古诗文)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 解内容 2.熟读背诵《论》《扁 》《诗》 单元六 (古诗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 意 2.熟读背诵《为》《木 》《诗词》
单元一 1.把握论点和论据。 2.体会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3.论据怎样才有说服力。 4.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5. 摘抄名言, 编写提纲,摘录要点等读书笔记 方法。 单元二 1.论证方法。 2.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论述语言。 3.编写提纲,做摘录和积累资料。 单元三 (驳论文) 1. 怎样抓批驳的”突破口”,学习批驳方式 。 2. 驳论文的语言特点, 体会设问反问等方法 的修辞效果。 单元四 学习欣赏小说。 1.学习小说三要素。 2. 通过感受分析对比推论 , 理解领悟小说的 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单元五 (古诗文) 1.熟读成诵,积累词汇. 2.了解文言语言表达习惯 3.联系背景,风格体会内容\特色. 单元六 (古诗文) 1.整体把握文章主要意思 2.了解古人写景叙事的方法 3.体会骈句或骈散结合的效果 4.了解一些古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5.背诵诗词.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
*把握阅读技法的系统性。 附:初中新教材(1~5)册知识能力系统表 *弘扬阅读教学的人文精神: 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激发阅读心理动力 注重情感体验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
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
记叙文 诗歌 1-3 单元 4 单 元
培养阅读各类文体的能力
阅读欣赏能力的评价
欣赏的特点: 是一种主观体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需 要驱谴想像,调动情感,运用形象思维。对文章 不仅“分析地研究”,而且“综合地感受”;不 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 初中学生的文学作品欣赏重点: 作品的形象、情境和语言,以引起感情的共鸣。 对学生是否具有初步欣赏能力的评价: 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搞“一刀切” ,而且评价方式以定性评价为主。
听话能力的评价
* 听话的能力是口语交际的基础。
目标要求:耐心专注地倾听,理解对方的观点 和
意图。
耐心专注:听话的学习品质;
理解:听话的能力。
*口语交际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口语交际在承担交际任务中才有实际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阅读教学的目标体系
直接目标:培养阅读能力 间接目标:发展思维能力 潜在目标:陶冶思想情操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阅读情志 动力结构
• • 阅读知识
阅读智能
主干结构
基础结构
阅读教学的科技含量
*应用阅读原理。 现代阅读观——因文得意的心智技能。
(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现代对话理论——缘文会友的对话,个性化行为。
中学生的接受能力结构
中学生的接受力结构是指中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感受、获取语言信息 ,加工并利用信息以阅读作品和表达思想的一种个性特征。 1. 构成要素: (1)前期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的基本方法、基本 态度。 (2)基本知识能力在基本方法态度的导向下化为相对的认知结构。 2. 组成部分: (1)语文知识的组织——学习接受能力的基础。 (2)语文学习的规则和习惯——中学生学习规则是教师教学规则对学生的内 化,因而有大致相同的状态;学生的学习习惯因学生个性的差异而千差 万别。 (3)语文知识的表征——语言文字信息进入学生头脑中的表示形式和外化的 表达方式。 3. 特点: (1)具有个性特征,具有年级差异和个体差异。 (2)具有持续发展性,构建过程是“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认知
开辩论会 或讲演会
有效倾听的能力要求: 听记——听辨——听析——听评
口语交际教学的科技含量
*把握听与说的能力层级。 有效倾听是基础; 得体表述是成效。
*口语交际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