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解吸实验 刘玥 5号

合集下载

氧解吸实验报告

氧解吸实验报告
u(m/s) Δ p/z(Pa/m) 0.1815 75 0.3632 112.5 0.5455 487.5 0.7288 825 0.9137 1325 1.0251 1750 1.0995 1975 1.1370 2125 1.1774 3000 1.2056 5500
将表 2 和表 4 的数据用 oringin 软件绘制双对数坐标图,如下:
3.14 0.12 0.00785m 2 4 4 V 6.9897 u 0.3589 m / s 0.00785 3600 P / Z 70 / 0.8 87.5Pa/m 处理完后得到下表: 表 2:空塔时 u 与 P / Z 的关系
D 2
4
氧解析实验(金属θ环)
所以在 V2 20.044,Q 105L / h 条件下: 亨利系数计算式: E (-8.5694 10 -5 t 2 0.07714t 2.56) 10 6
6
氧解析实验(金属θ环)
∴ E (-8.5694 10 -5 10.8 2 0.07714 10.8 2.56) 10 6 3383117 KPa 相平衡常数: m
解吸液流量: L 105
1000 10 3 5.833kmol / h 18
单位时间内氧的解吸量:
G A L( x2 x1 ) 5.833 (6.908 10 5 1.259 10 5 ) 3.314 10 -5 Kmol / h
二、实验目的及任务
1、熟悉填料塔的构造与操作。 2、观察填料塔流体力学状况,测定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掌握液相体积总传质系数 Kxa 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影响因素。 4、学习气液连续接触式填料塔,利用传质速率方程处理传质问题的方法。

氧解吸实验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

氧解吸实验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氧解吸实验班级:化工姓名:学号:序号:同组人:设备型号:第套实验日期:2014-4-01一、实验摘要本实验测定不同气速下干塔和湿塔的压降,得到了填料层压降—空塔气速关系曲线,确定塔的处理能力及找到最佳操作点。

然后用吸收柱使水吸收纯氧形成富氧水,送入解析塔再用空气进行解吸,进而可计算出不同气液流量比下液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 x a ,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H OL ,液相总传质单元数N OL 。

关键词:氧气 解吸 液相体积总传质系数 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液相总传质单元数二、实验目的1、测量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2、测量填料塔的吸收-解吸传质性能;3、比较不同填料的差异。

三、实验原理1、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为保证填料塔的正常运行,通常需要控制操作气速处于液泛气速的0.5~0.8倍之间。

如图1,在双对数坐标系下,气体自下而上通过干填料层时,塔压降ΔP 与空塔气速u 复合关系式ΔP=u 1.8~2.0。

当有液体喷下,低气速操作时,ΔP ∝u 1.8~2.0,此时的ΔP 比无液体喷淋时要高。

气速增加到d 点,气液两相的流动开始相互影响,ΔP ∝u 0.2以上,此时的操作点成为载液2点。

气速再增加到e 点时,气液两相的交互影响恶性发展,导致塔内大量积液且严重返混,ΔP ∝u 10以上,此时的操作点称为液泛点,对应的气速就是液泛气速。

本实验直接测量填料塔性能参数,确定其液泛气速,还可用公式法、关联图法等确定。

全塔压降直接读仪表,空塔气速u 由孔板流量计测定:s P A V u /m 1.07854.025.110002(018.07854.061.025.02⨯÷⨯∆⨯⨯⨯⨯==)孔板。

2、填料塔传质性能——考察氧解吸过程的液相体积传质系数K x a 。

以氧气为溶质,解吸塔内空气、水的摩尔流率不变,水温恒定。

根据低含量气体吸收解吸全塔传质速率方程可知:⎰-⋅=⨯=21;x x ex OL O x x dx a K L N H H 。

吸收与解吸实验报告

吸收与解吸实验报告

吸收与解吸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采用静态吸收(SA)和动态解吸(DE)两种方法,对一种悬浮液进行实验研究,以观察两种方法之间的不同。

实验结果显示,静态吸收的吸附率高于动态解吸的吸附率。

此外,实验结果还显示,在实验条件下,在不影响吸附率的情况下,静态吸附的吸附量随着增加的分子量和比表面积(BET)值而下降。

关键词:静态吸附,动态解吸,悬浮液,分子量,比表面积(BET)1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比较基于静态吸附(SA)和动态解吸(DE)两种方法的悬浮液的吸附率,并为更好地了解吸附行为提供参数。

本实验中采用的悬浮液类型为HCl溶液,具体物理化学参数参见表1.2实验原理吸附是物理和(或)化学反应的一种形式,指的是气体或溶液分子被连接到固体表面或其他溶剂表面上凝聚物的表现。

通常情况下,吸附行为受到固体或溶剂表面类型以及吸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本实验使用HCl溶液,参照物理和化学反应原理,以研究其与SA和DE系统的吸附行为。

3实验装置实验装置采用的是常规的压力/温度控制实验室装置,可实现室温和压力的控制。

装置中运用了延迟开关,以对吸附与解吸实验时间做出控制,并可实现自动记录与存储过程数据。

4实验步骤(1)首先,将装置调节到设定好的参数,待稳定后启动装置;(2)然后,将HCl溶液以稀释供给装置回路,使装置模拟静态吸附(SA)过程;(3)程序控制装置设置参数,以完成模拟动态解吸(DE)过程;(4)最后通过观察装置读数,随时间的变化,记录两种方法的吸附量值;(5)根据读数,计算出SA和DE所得到的吸附率值并作出比较。

5结果与讨论6结论。

超氧阴离子清除实验

超氧阴离子清除实验

·O2ˉ自由基清除实验(1) 实验原理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H2O+O2尿酸+H2O2+·O2¯即黄嘌呤氧化酶在有氧条件下催化黄嘌呤转化为尿酸,同时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O2¯与NBT结合后呈蓝色,样品清除能力越大,与NBT结合的·O2¯越少,溶液的颜色越浅。

(2)试剂Xanthine(黄嘌呤): (C5H4N4O2 ), MW=152.1, 6.084mg/100mL(0.4mmol/l)实际配制:1.216mg/10mL,与NBT等体积混合使用Xanthine oxidase(黄嘌呤氧化酶)贮液: 1 unit/mL , (溶解酶的溶液要高压灭菌!防止蛋白酶对酶的降解!)0.05 unit/mL,每次取200uL稀释到4mL(PBS溶解)NBT: (Nitro blue tetrazolium chloride氯化硝基四氮唑蓝), MW=817.65,黄色19.6236mg/100mL(0.24mmol/l)实际配制3.925mg/10mL,与Xanthine等体积混合使用PBS(0.01mol/L,pH=8.0): NaCl 8g, KCl 0.2g, Na2HPO4(无水) 1.44g, KH2PO4 0.24g,800mL水,用NaOH(1M)调pH到8.0,定容到1000mL。

实际配制500mL。

高压灭菌,室温保存。

PBS(0.01mol/L,pH=7.4): 配制同上Ascorbic acid: MW=176.12 母液为1mg/mL 先两倍逐级稀释5个浓度实际配制见记录本!HCl(1M): MW=36.5 310ul/10ml.(36% HCl密度1.18g/ml)实际配制:800uL浓盐酸+9mL水,于塑料管中4℃保存。

NaOH(1M): MW=40 0.4g/10mL, 存于冰箱(3) 测定方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参照Bae等人的方法略加改进。

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及丝裂霉素对体外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毒性影响

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及丝裂霉素对体外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毒性影响

结粜并实验组和相廊阴性埘j!c【组吸光度值比较t★tP<0001125m∥m1和阴性剐照比¨‘P<0ool25mg/m和刚性划照比川P<00015mg/ml和阴性剥照比表2再实验州性对照组和空一对照组吸光度值比较(z±s)组别阴性对照啦光度空白对照0625mg/m1】25mg/m125mg/m15mg/ml0312±00500.305±00d10314±0041O.303±O.0490.333±0.0430.333±0.Od3O.333±O.0430.333±0.043P值0432O.2860469O273各实验刚性对照组和空F1埘照组之削尊片无统计学意义东南大学硕J:学位论文击氧肾r腺索xt角膜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各实验阴性对照组平u空白对照组吸光度值比较P>O.05表3备实验组之间细胞吸光度值比较(x±s)O.625mg/Ⅲl羽I125mg/ml实验组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25mg/ml、2.5mg/ml、5mg/ml3个实验组之问相互比较,P>0.05著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去槭肾上腺录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各实验组之间细胞吸光度值比较1.25m∥m1和O.625mg/ml实验组比”‘P<0.00l表4细胞毒活性的比较细胞存活率(%)=实验组A值/对照组A值×lOo%存活率%空白对照组0.625mg/ml对}!}i组0.625mg/ml实验组1.25mg/Ⅲl对照组1.25mg/ml实验组2.5Ⅲg/ml对照组2.5mg/m1实验组5mg/ml对照组5mg/ml实验组10093.6691.9191.3651.2794.1649.5890.8l58.069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占钮肾上腺素各纽细胞柞活卓击氧L腺素肾浓度O625mg/mI组和各阴’性对照组细胞存活率均在90%以上其余3个实验组细胞存活率明显F降2.2.3因病理上空泡变性具有可逆性,在不同时问更换实验组的培养液.进一步观察细胞的空泡变性有无好转加药后3h观察5mg/l、25mg/ml2组:各换液复孔胞浆颗粒略粗,和不抉液复孔无明显区5jlj1.25mg/ml组:各换液复孔和空白对照及不换液复孔比较无明显区别加药后5h观察5mg/ml组:5min、lOmin换液复孔,无明显变化30min换液复孔.胞浆颗粒粗,观察可见细小空泡lh换液复孔,可见胞浆周边较小空泡1h30min换液复孔,空泡较明显和不换液复孔比较无明显差别2,5mg/m1纽:5mln、lOmin换液复孔,无明显变化30min换液副孔,胞浆颗粒粗,略显空泡lh、lh30min换液复孔,部分细胞胞浆周边可见小空泡.和不换液复孔比较程度较轻不换液复孔,细胞空泡明显1.25mg/m1组:5mjn、10min换液复孔无明显变化,和空白对照比无明显著别30min、1h、1h30min换液复7L,胞浆颗粒粗加药后6h:第2次换液加药后24h观察5mg/ml组:5min、lOmin换液复孔和空白对照比无明显著别.其它已出现空泡变的细胞空泡均减轻不换液复孔细胞死亡2.5mg/ml组:5min、10min换液复孔和空白对照比无明显变化不换液复孔细胞空泡较翦明显,空泡较大,部分细胞死亡.20,东南大学硕.Ij学位论文’P<0.05与空白组比+’+P<O,001与空白组比”+P<O.00l与10~mg/ml组比‘‘‘P<0.00l与lO。

化工原理氧解吸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氧解吸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氧解吸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观察氧解吸的现象;
2.探究氧解吸速率与氧化剂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关系;
3.熟悉实验操作和实验仪器的使用。

实验原理:
氧解吸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将溶解在液体中的氧气以气泡的形式分离出来的现象。

氧解吸反应的速率与氧化剂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密切相关。

实验步骤:
1.将实验装置依次连接好,并将水槽中的水加热至80℃;
2.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含氧化剂的溶液,并加入催化剂;
3.将试管放入水槽中,注意控制试管的深度,以使试管中溶液面高于水槽水面;
4.打开气源,调节气流量,观察氧解吸的现象,并记录时间和气泡产生的数量;
5.改变实验条件(如氧化剂浓度、温度、催化剂种类或浓度等),重复步骤4,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氧解吸速率与不同因素的关系曲线。

实验讨论:
1.氧化剂浓度对氧解吸速率的影响:当氧化剂浓度增加时,氧解吸速
率也会增加;
2.温度对氧解吸速率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氧解吸速率也会增加;
3.催化剂对氧解吸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可以提高氧解吸速率,不同催
化剂的效果可能不同;
4.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试管放入水槽时,应使试管内的溶液高于水
槽水面,以防水被吸入试管;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了氧解吸的现象,并探究了氧解吸速率与氧化
剂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氧解吸速率随着氧
化剂浓度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催化剂可以提高氧解吸速率。

这些结果对
于理解氧解吸反应的机制,以及实际应用中的氧解吸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氧解吸实验报告

氧解吸实验报告

氧解吸实验报告1氧解吸实验报告一、实验简介氧解吸实验是一种用于研究材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吸氧性能的实验。

该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的吸氧量、吸氧速率等参数,评估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和使用寿命。

本报告所提供的实验数据仅为本实验室的实验结果,不代表其他实验室或实际使用环境下的结果。

二、实验原理氧解吸实验主要基于材料的氧化还原反应。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材料表面的氧化膜逐渐形成。

当材料表面存在还原性气体(如氢气)时,氧化膜与还原性气体发生还原反应,产生金属和氧化物。

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的还原速率、还原量等参数,可以评估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和使用寿命。

三、实验步骤1.样品准备选取待测试材料,制成标准样品。

将样品表面进行抛光处理,确保表面平整、光滑,无划痕、气孔等缺陷。

2.实验装置准备使用高压炉作为实验装置,确保炉内气氛可控,且能够保持高温、高压环境。

同时,需要配备气流量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温度传感器等辅助设备。

3.实验过程将样品放入高压炉中,通入一定量的氧气,使样品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

然后,通入一定量的还原性气体(如氢气),观察样品表面的氧化膜变化情况。

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记录样品的重量变化(即还原量),同时测量炉内气氛中的氧气和还原性气体的浓度变化。

四、实验数据分析1.还原速率分析通过测量不同时间间隔内的还原量,可以计算出还原速率。

还原速率越快,说明材料的抗氧化性能越差。

可以通过控制不同的实验条件(如温度、压力、气体浓度等),观察这些条件对还原速率的影响。

2.氧化膜厚度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测量氧化膜的厚度变化,评估氧化膜的生长情况。

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氧化膜厚度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材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氧化动力学行为。

3.形貌分析通过观察实验前后的样品表面形貌,可以了解材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氧化行为和还原反应过程。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设备对样品表面进行形貌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氧化膜的形貌特征和结构变化。

植物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的测定LT

植物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的测定LT

植物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技术二、实验原理超氧阴离子(O⎺∙2)能与羟胺反应生成NO3-,反应式为:NH2OH+2O⎺∙2+H+ = NO2-+H2O2+H2O其中NO2-进一步反应生成对氨基磺酸、反应后再生成α-苯胺,最后生成红色的偶氮化合物。

其中,偶氮化合物在520nm到560nm下有吸收峰,本次实验在530nm下进行比色。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植物材料小麦叶片,荠菜叶片试剂NaNO2- AR 100μl;蒸馏水;对氨基酸苯磺酸;α-苯酸;PBS;盐酸羟胺;对氨基苯磺酸;α-苯胺。

仪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型号V-1100D四、实验方法1.标准曲线1 2 3 4 5 6 7NO2-标准液(50μg/ml)0 0.2 0.4 0.8 1.2 1.6 2.0蒸馏水 2.0 1.8 1.6 1.2 0.8 0.4 0对氨基酸苯磺酸 2.0 2.0 2.0 2.0 2.0 2.0 2.0α-苯酸 2.0 2.0 2.0 2.0 2.0 2.0 2.0然后置于30o C培养箱中保温30min显色反应测定A530,以NO2-为横坐标,A530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O⎺∙2的提取小麦叶片称取1.0g。

加入少量PH7.8的PBS研磨。

之后定容到5ml。

10000rpm 45o C离心10min。

之后取上清液备用。

注:空白对照直接用上清液显色测本底值NO2-含量。

3.组织中O⎺∙2测定(1)NO2-的产生O⎺∙2PBS 盐酸羟胺标样 2.0 1.5 0.5调零 2.0 2.0 0之后置于25o C保温20min(2)NO2-显色,调标准线上述反应液对氨基苯磺酸α-苯胺标样 2.0 2.0 2.0调零 2.0 2.0 2.0 30o C恒温箱中保温30min4.O⎺∙2含量计算从标准曲线中计算出测定液相对应的NO2-浓度,并换算成超氧阴离子的浓度(X),再算出超氧阴离子的含量。

氧解吸实验报告1

氧解吸实验报告1

氧解吸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1、掌握氧解吸法气体吸附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测定微孔材料的比表面积。

3、通过本实验,了解气体吸附实验技术的基本特点和原理,并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当气体分子与固体表面接触时,分子势能发生变化,分子分散力弱化,发生与液体表面相同的吸引作用,这种作用叫做吸附作用。

气体吸附在固体表面上的化学、物理及其他性质的差异,可用不同的实验技术来检测和研究。

在常温常压下,氧气被准备好的样品吸收到孔内,被吸附到样品孔内。

此时氧气分子通过气态物理吸附作用,与表面发生偶极、磁偶极、色散等相互作用,根据吸附内能大小,实现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大类。

根据仪器所使用的吸附温度范围划分吸附分为低温吸附和高温吸附两大类。

低温吸附又称孔隙吸附,高温气相吸附。

孔隙吸附是指温度在77K以下时,在绝大多数低温吸附剂表面上的表现出的现象,常常用来研究吸附剂的孔结构。

孔隙吸附可分为毛细吸附和瞬间多分子层吸附。

而瞬间吸附比毛细吸附所需时间短,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实验上可用斯特瑞维尔方程来处理采用孔隙吸附法测气体和气体混合物吸附实验中所得的数据。

斯特瑞维尔方程式中,pi为相对饱和蒸气压,其值可由其他文献查得。

V为脱附柜体积的一半,即nitrogen gas纯氮体积,即可转换为具体的实验数据。

三、实验步骤:1、用微孔材料制备样品固体,称取0.10g±0.01g,摆于小特形脱附柜中,加热至50℃除去吸附在孔内的水分。

2、恢复脱附柜,根据实验计划记录实验条件,控制好实验过程中温度,时间等参数。

3、样品在液氮温下接触氮气使其充分吸收氮气,开动真空泵将孔内和柜内的氮气压降至一定值。

4、收集样品孔内气体脱附后的数据(在304kPa以上时收集脱附数据)。

5、依据实验条件计算氧气在样品中的比表面积。

4、实验结果:1、实验中计算得出氧气的比表面积为125.013m2/g。

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使用氧解吸法测定了Porous Materials的比表面积,我们掌握了氧剂吸附实验技术的基本特点和原理,并学会了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

过氧化氢溶液增湿CaOH2强化吸收SO2的实验研究

过氧化氢溶液增湿CaOH2强化吸收SO2的实验研究
第I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出了最佳的运行参数范围:近绝热饱和温度一般保持在 10℃左右, 钙硫摩尔比为 1.5~2.0。同时实验结果表明,作为添加剂的过氧化氢 溶液对脱硫效率影响较大。在 SO2 浓度为 1000ppm 和 500ppm 时, 采用 1%~2%浓度的过氧化氢水溶液增湿脱硫剂,其脱硫效率得到 了较大的提高,并且随着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的增加,其脱硫效率及 吸收剂的利用率提高。 本文还利用 X 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等仪器对典型工 况下脱硫产物进行了详细的物理化学特性分析。通过对比添加过氧 化氢溶液前后脱硫产物的不同微观形态和成份,了解它们的形成机 理,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半干法烟气脱硫反应机理以及添加剂过氧化 氢溶液对脱硫效果及产物的影响,讨论了脱硫产物的利用问题。 最后建立了小型液雾-气流脱硫反应简易数学模型,并对实验工 况进行预测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气流反应脱硫实验台上对caoh2cao两种脱硫剂增湿脱硫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并研究了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中各影响因素包括cas摩尔比近绝热饱和温度入口二氧化硫浓度等对脱硫效率的影响重点研究了不同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增湿caoh2脱硫效率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机理探讨找出了实验条件下的最佳运行工况参数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半干法烟气脱硫,喷水增湿,添加剂,过氧化氢溶液,脱 硫产物,微观分析
第 II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NHANCED ABSORPTION OF SO2 BY HUMIDIFING Ca(OH)2WITH AQUEOUS HYDROGEN PEROXIDE SOLUTION
上海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过氧化氢溶液增湿Ca(OH)<,2>强化吸收SO<,2>的实验研究 姓名:柳瑶斌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热能工程 指导教师:周月桂 20080201

氧吸收与解吸试验

氧吸收与解吸试验

氧吸收与解吸实验实验日期:2011/4/8班级:*****姓名:**学号:********同组人: *** *** **实验装置:1号陶瓷拉西环摘要:填料塔是化工过程重要的单元,本实验在室温、常压下,通过分别测定干、湿填料层压降与空塔气速的数据,并作图分析得到两种情况下塔压降与空塔气速关系,从而熟悉填料塔的构造与操作、确定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进而得知填料塔的处理能力及性能高低。

同时,本实验通过对富氧水进行解吸,测定了解吸液相体积的总传质系数K x a,进而确定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H OL。

一、实验名称:氧吸收与解吸实验二、目的及任务:1.熟悉填料塔的构造与操作;2.观察填料塔流体力学状况,测定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3.掌握总传质系数K x a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影响因素;4.学习气液连续接触式填料塔,利用传质速率方程处理传质问题的方法。

三、基本原理:本装置先用吸收柱将水吸收纯氧形成富氧水后(并流操作,该步实验中省略),送入解吸塔顶再用空气进行解吸,实验需测定不同液量和气量下的解吸总传质系数K x a,并进行关联,得到K x a=AL a·V b的关联式,同时对四种不同填料的传质效果及流体力学性能进行比较。

本实验手工采集数据,具有可操作性。

1.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气体通过干填料层时,流体流动引起的压降和湍流流动引起的压降规律相一致。

在双对数坐标系中,此压降对气速作图可得一斜率为1.8~2的直线(图中aa线)。

当有喷淋量时,在低气图1-1 填料层压降–空塔气速关系示意图速下(c 点以前)压降也正比于气速的1.8~2次幂,但大于同一气速下干填料的压降(图中bc 段)。

随气速的增加,出现截点(图中c 点),持液量开始增大,压降-气速线向上弯,斜率变陡(图中cd 段)。

到液泛点(图中d 点)后,在几乎不变的气速下,压降急剧上升。

2. 传质实验:填料塔与板式塔气液两相接触情况不同。

在填料塔中,两相传质主要是在填料有效湿表面上进行,需要计算完成一定吸收任务所需填料高度,其计算方法有:传质系数法、传质单元法和等板高度法。

妇宁康泡腾胶囊中二氧化碳释放量的测定

妇宁康泡腾胶囊中二氧化碳释放量的测定

妇宁康泡腾胶囊中二氧化碳释放量的测定HEILONGJ[ANGMEDICINEANDPHARMACYFeb.2000,V o1.23No.I1.{一3'妇宁康泡腾胶囊中二氧化碳释放量的测定7/,/V,口霍继明张志国崔友郑素勘苏成华陶秀梅于敏杨井云…—~,一(佳木斯大学)提要本文报道了采用失重法和增重法测定妇宁康泡腾胶囊中二氧化破的释放量.结果表明,二种方法剥得数据相近,其RSD分别为1.773%,1460%.关键词{主塞;墨壁壁叁云童!;雹垫重,f妇宁康泡播胶囊是由四味中药材组成,采用化学提取'遗出,用分折天平直接称量失重前后其重量变化,即可换法.提取其有效成分并榭成泡腾胶囊J,具有扶正固本,算出制剂中二氧化碳量.样品测定:精称加水后锥形瓶重调整阴道内菌群先调,用于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量,另精称样品细粉适量加人水中,减重法算出样品加人vaginosisBY).现已发现非特异性阴道病是一种茁群失调量.得出锥形瓶,水,试样量,在相同条件下振播症,是由于阴道内傲生态平衡先调,致病性废氧菌和20rain后精称,求出二氧化碳释放量.Crardcng:o2a菌过盛,兼性厌氧菌乳扦菌受抑制所引起的一1.2.2增重法种综合征闭.为此,我们从病因学人手,筛选大量抗菌作选择对二氧化碳具有较强吸收性能的碱石灰(氢氧化钠用温和,副作用小的中药,制备成泡腾胶囊新剂型,并对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作为吸收剂,报据二氧化碳逸出后吸收其稳定性用先重法和增重法测定制剂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剂增加的重量计算二氧化碳量.样品测定:取小扁塑料盘量,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装入碱石灰粉末2g,精称后,置于贮水称量瓶中.精称试I材料与方法样0.5g,快速置于贮水称量瓶中,迅速加盖,适度振摇1.1仪器30rain后,取出吸收剂盒.擦干盒外水分后精称,求出二分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电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氧化碳释放量.厂);药品与试剂,妇宁康泡砖胶囊(本实验组自嗣).2结果1.2方法2.I采用失重法测定妇宁康泡腾胶囊中二氧化碳释放量结泡腾胶囊中二氧化碳释放量的测定I]I.果1.2.I失重法见表I.困二氧化碳具有挥发性,试样与水接触后援易释赦面表I失重法测定二氯化碳释放量Z=34.48RS1.773%2.2采用增重法测定妇宁康泡腾胶囊中二氯化碡释放量的见表2.结果裹2增重法测定--Ig碳释放量=60.585RSD%=I.460%3讨论奉实验对妇宁康泡腾胶囊中二氧化碳释放量进行了研究,采用先重法.增重法两种方法所测样品结果数据相近,其RSD分别为l_773%.1_460%,精密度均较好.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均为样品在一定温度下,限定时目内二氧化碳逸出量的相对值,而不是泡腾制剂二氧化硪各量的绝对值.但做为泡腾制剂稳定性研究中,可控制指标之一的浏定方法是可行的.参考文献I于敏妇宁康泡腊胶囊的制备研究.中国傲生吝学杂l,l】(1):59--6o2邵长庚细茸性阴道病中国皮眭性病学杂志.1991jj43李锦几种袍蔚制卉町的二氧化睦涮定方法比较中成药.1998:2o【6)42--43(I999-09-16收稿)18⑨黑龙江医药科学2000年2月第23卷第1期Determinationofthereleasequantityofcarbondioxidecarbin intheFuningkangeffervescentcapsuleHuo~ming,eta/舳'蚺ldWereportedthedete~inationofthe~]eascquantityofcarbondioxideinFunin曲gefferveseemealx~leusingthel'~odsofweightlossandweightaddition.Theresultsshowedthatthedataobm.medbythetwo methodwmclose,withtheRSDof1.773%andl460%respectiveK∞Drd0runlnf~angeffervescentcapsule;carbondioxide;releaseq~tly血磁疗法治疗脑梗塞后遗症期6O例临床观察,J崔传芳赖昌h…(佳木薪两血站)(佳木斯互西疫站)华关键词壁茧I蓝;堕堡壅j奄垂垂塑碑P吖/我站采用虹宁省医疗器械工业公司制造的XC型血液35倒,女25倒,年龄374岁,平均病史I8.6个月.均磁化治疗机,临床治疗60例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取得了经CT确诊为不同部位的脑梗塞,并已过急性期.随机分明显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为血磁组.治疗组各30倒.血磁组男l7倒,女13例,治1病例来源疗组男18例.女12倒,两组年龄病期无明显差异.6o1998-0l~1999-06问共60倒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男例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主要临床表现见表1.表1两组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主要牺床表现2治疗方法血磁疗法,采用XC型血液硅极化治疗机.按体重采患者静脉血(1~2)mg(成人一般为150~200m1)人台有50mlACD抗凝剂的血袋中.在血磁机的百级净化操作间内,将血液缓缓倾人载血容器内,置于冶疗机上的固定托盘上,经同步8min室梯度磁场量磁化.充氧(流量5升/分)紫外线光辐照后,经静脉回输蛤病人,在血磁回输同时,用特室磁场量和磁阵给予朴磁导磁处理,每疗程5次,第1疗程隔日1次,自第2疗程每隔3日1次,本组病人均接受治疗最少5次.最多2O次,平均8.8次.药物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脑活素20ml,加人0.0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点,每日1次,胞二磷胆碱O.5g,加人0.穗【化钠注射液250ml静点,每日1次:复方抗栓II号20ml,加人300ml15%葡萄糖注射掖中静点,隔日1次及一定量的能量合剂和I矗一二磷酸果糖,上述药物交替使用.3疗效标准殛治疗结果基本治愈:意识,语言运动功能恢复正常,痊愈出院.显着进步:语言珈能恢复,发音清,缓幔,肢体活动较自如:进步:较治疗前各临床症状有些缓解.表260例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治疗效果统计根据上袭统i十分析,血薯蛆总有敢辜936%,药物塑息有效军535%4讨论血磁疗法使棱处理患者自体少量血液回输体内后.污导全身血液在磁光氧生物效应的系统综合作用下,发生光电磁厦氧台反应和化学变化,从而达到降低血液粘度,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力,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脂和增强纤维蛋白原的溶解性.降低纤维蛋白水平,使嗜碱粒细胞增加,提高血液内游离肝素浓度,促进组织对氧的利用.唤醒休眠的瞎细胞,修复受损神经组织t缩小脑两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lt;o01.组织被损暗区.进而改善或恢复功能.血液经磁光氧的物理因子作用.促进血液流变因素改变.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更为增强,可解赊脑梗塞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改善病区及周围组织对氧的利用,增加了葡萄糖和乳酸的氧化还原作用,减轻部分损伤较轻的神经细胞的损伤过程,将有利于恢复功能,从而促进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好转. (1999-10?08收稿)。

氧吸收解吸实验报告

氧吸收解吸实验报告

氧吸收解吸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和解吸过程,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讨氧气在水中溶解和解吸的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氧气是水生生物生存和呼吸必不可少的物质,其在水中的溶解和解吸过程是生物呼吸的重要环节。

水中的溶解氧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水的酸碱度、水流和生物代谢等。

在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控制这些因素来研究氧气的溶解和解吸规律。

实验材料和设备•氧气气瓶•氧气压力表•实验水槽•温度计•pH计•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设备:将实验水槽放置在实验台上,连接氧气气瓶和氧气压力表,确保氧气供应畅通。

2.调节水槽温度:使用温度计测量实验水槽的温度,并根据实验要求调节水槽温度。

记录下水槽的初始温度。

3.调节水槽酸碱度:使用pH计测量实验水槽中水的酸碱度,并根据实验要求调节水槽的酸碱度。

记录下水槽的初始酸碱度。

4.开始实验:打开氧气气瓶,将氧气注入实验水槽中,观察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记录下注氧气时的氧气压力和时间。

5.观察和记录:观察实验水槽中氧气的溶解情况,记录下水槽内溶解氧的浓度和溶解时间。

6.增加温度:根据实验要求,逐步增加水槽的温度,观察氧气的解吸现象。

记录下每次温度变化后的溶解氧浓度和解吸时间。

7.调节酸碱度:根据实验要求,逐步调节水槽的酸碱度,观察氧气的解吸现象。

记录下每次酸碱度变化后的溶解氧浓度和解吸时间。

8.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溶解氧浓度和解吸时间的曲线图,分析氧气在水中溶解和解吸的规律。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和解吸过程受到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首先,我们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增加,溶解氧浓度也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氧气分子的热运动速度,加快氧气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和能量,从而促进氧气的溶解过程。

其次,我们观察到在酸性环境下,氧气的解吸速度明显增加。

这是因为酸性环境下水分子会与氧气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使氧气从水中解吸出来。

氧解吸实验报告北京化工大学

氧解吸实验报告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化工实验名称:班级: 姓名: 学号:序号:同组人:氧解吸实验设备型号: 实验日期:一、实验摘要本实验测定不同气速下干塔和湿塔的压降 ,得到了填料层压降一空塔气速关系曲线,确定塔的处理能力及找到最佳操作点。

然后用吸收柱使水吸收纯氧形成富氧水,送入解析 塔再用空气进行解吸,进而可计算出不同气液流量比下液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 x a ,液相总传质单兀高度H OL ,液相总传质单元数 N OL 。

关键词:氧气解吸液相体积总传质系数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液相总传质单元数、实验目的1、 测量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2、 测量填料塔的吸收-解吸传质性能;3、比较不同填料的差异三、实验原理1、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为保证填料塔的正常运行,通常需要控制操作气速第套2014-4-01图1、塔压降一气速关系处于液泛气速的0.5~0.8倍之间。

如图1,在双对数坐标系下,气体自下而上通过干填料层 时,塔压降A P 与空塔气速u 复合关系式△PF 1"2.0。

当有液体喷下,低气速操作时,A P x u 1.8~2.0 ,此时的△P 比无液体喷淋时要高。

气速增加到d 点,气液两相的流动开始相互影 响,△P x u 0.2以上,此时的操作点成为载液 2点。

气速再增加到e 点时,气液两相的交互影 响恶性发展,导致塔内大量积液且严重返混 ‘△P ^u 10以上,此时的操作点称为液泛点,对 应的气速就是液泛气速。

本实验直接测量填料塔性能参数 ,确定其液泛气速,还可用公式法、关联图法等确 定。

全塔压降直接读仪表,空塔气速 u 由孔板流量计测定:v 0.61 0.7854 0.0182 (2 .P 孔板 1000-1.25)0.5 um / s 。

A -E —亨利系数,kPa ; t —水温度,C ; P 02 —吸收时取103kPa ,解吸时取20.9kPa 。

解吸 过程的平衡线和操作线都是直线,传质单元数可用对数平均推动力法计算N °L=x 2』x x 1:..lnx2~x2,e :-ln W2 ~W2e;为x —x ex1—x 1,e w ^ ~w 1,eL 0.0555 V 水0.7854 0.12 'H —填料高度,0.75m ; L —水摩尔流率,kmol m -2.h -1 ; V 水一水流量,L/h ; K x a —液相 体积传质系数,kmol .m -3.h -1; W 2 —富氧水质量浓度,mg/L ; W 1—贫氧水质量浓度,mg/L; W 2, e 、W 1, e —富氧水、贫氧水平衡含氧量,查表或实验测定,mg/L 。

利用氧解吸实验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利用氧解吸实验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化工原理是我院化工类及其相关专业 必修 的一门技术 基础 课 ,化 工 原 理 实 验 教 学 作 为 理 论 与 实 践 联 系 起 来 的 重 要 教 学 环 节 ,与 其 他 基 础 课 程 实 验 不 同 ,在 培 养 学 生 树 立 工 程 观 念 ,提 高学生综合素质 、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 面起着 至关重要 的作 用 ,属于工程实验范畴。化工原理实验 为以后 的专业实验 和毕 业论文做准备 ,为毕业后从事生产 、科 研打基 础。随着实 验室 建设的不断投入 ,实验装置中大量 引入 传感器 ,自控仪表 数据 在线采集计算机控制 。先进科学 的实 验装置 为教师 的科 研 ,实 验 教学 模式的改进提供了有力 的条件 。结合 多年 实验教学 和科 研 经 验 ,利 用 氧 解 吸 实 验 教 学 提 高 学 生 科 研 能 力 进 行 了大 量 的 T 作 ’ 一 。
Abs t r a c t : Pr in c i p l e s o f c h e m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e x p e ime r n t t e a c h i n g f o r c u l t i v a t i n g s t u d e n t s ’e n g i n e e r i n g i d e a s a nd s c i e n t i f i c r e s e a r c h a b i l i t y 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c o ns c i o u s ne s s p l a y e d a v e r y i mp o r t a n t r o l e . Us i n g d i g i t a l c o mpu t e r c o n t r o l o f o x y g e n d e s o r p t i o n e x p e ime r n t d e v i c e, t h r o u g h t h e c o ns ul t 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 s e l f— d e s i g n e d e x p e r i me n t s c h e me, d a t a p r o c e s s i n g a n d e x p e r i me nt a l r e s u l t s we r e d i s c us s e d s u c h a s t r a i n i n g,c ul t i v a t i n g t h e s t u d e n t s ’s c i e n t i f i c r e s e a r c h a bi l i t y,

索骨丹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索骨丹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Extraction Process and Anti - oxidation Activity of Rodgersia aesculifolia DENG Pei - ying ZHANG Yun* YANG Qian - qian ZHOU Dan WANG Xi - yu LIU Fei
揖关键词铱索 骨 丹 曰 提 取 工 艺 曰 抗 氧 化 活 性
中 图 分 类 号 院 TQ461
文献标识码院 A
DOI 院 10 . 19694 / j . cnki . issn2095 - 2457 . 2019 . 10 . 081
文 章 编 号 院 2095 - 2457 渊2019冤10-0188-002
2 索骨丹的提取工艺
2.1 岩白菜素的提取工艺 2.1.1 高效液相色谱法
胥道宝等[3]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索骨丹根中 岩白菜素的含量袁色谱柱院Kromasil ODS C18 柱渊250伊4 . 6 mm袁 5滋m冤袁流动相为甲醇院水渊20院80冤袁流速 1.0mL/min 袁 检 测 波 长 为 275nm 袁 柱 温 为 室 温 遥 在 此 色 谱 条 件 下 袁 岩 白 菜 素
1 索骨丹简介
索骨丹为虎耳草科鬼灯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袁又 名慕荷袁鬼灯檗袁黄药子渊陕西冤等袁现分布于陕西尧甘 肃尧宁夏尧四川等多省区遥 其根茎粗壮袁横生袁通常以其 根茎入药遥 性平袁味苦涩袁具有凉血止血袁消肿解毒以 及广谱抗病毒的功能遥 临床上在治疗甲状腺袁 咽喉肿 痛袁外伤出血袁子宫脱垂袁腹泻袁痢疾等病症均有较好 的疗效[1]遥 其化学成分有岩白菜素尧蒽醌尧脂肪酸尧酚 类 尧 黄 酮 尧 儿 茶 素 等 [2]袁 目 前 袁 现 研 究 报 道 多 是 针 对 索 骨丹的抗炎活性及其化学成分袁 而关于索骨丹的抗氧 化活性研究相对较少袁 故本文主要针对索骨丹的提取 纯化工艺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如下综述遥

稀释氧化亚氮对海洛因依赖者戒断期疼痛的影响

稀释氧化亚氮对海洛因依赖者戒断期疼痛的影响

稀释氧化亚氮对海洛因依赖者戒断期疼痛的影响金鑫;张婵;王钰;刘强;李玉香【摘要】目的探讨稀释氧化亚氮在海洛因依赖者戒断期疼痛的镇痛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宁夏某市两所强制隔离戒毒所收治的60例海洛因依赖者进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依赖者分为氧气组和稀释氧化亚氮组各30例.于干预前、后2min采用语言评价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VRS)评估依赖者疼痛程度,并采用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测量依赖者干预前、后2min心率和脉氧饱和度.结果干预前两组VRS、心率、Sa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98,t=0.315,t=1.299,P均>0.05).干预后2min与氧气组比较,稀释氧化亚氮组VRS分级明显降低(Z =6.554,P<0.01);两组间心率及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9,t=0.284,P>0.05).氧气组和稀释氧化亚氮组干预前、后2min心率、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7,t=1.795,t=1.627,t=0.576,P均>0.05).结论稀释氧化亚氮吸入可降低海洛因依赖者戒断期疼痛程度,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可用于海洛因依赖者戒断期疼痛的管理.【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8)005【总页数】4页(P538-541)【关键词】海洛因依赖;戒断期;疼痛;氧化亚氮【作者】金鑫;张婵;王钰;刘强;李玉香【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银川750004;宁夏人民医院,银川750001;宁夏人民医院,银川750001;宁夏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银川7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6海洛因依赖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长期反复滥用海洛因可形成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一旦减量或停止即可出现以难以忍受的全身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戒断症状和体征[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思考题
1、吸收填料塔的传质单元高度HOL. HOG和精馏填料塔的等板高度HETP有什么区别?
答:等板高度HETP是指理论级当量高度,HETP=H/N,N为理论级数,也就是说在进行设计型计算时得到的模型的理论板的高度。而HOL、HOG为完成一个传质单元所需的填料层高度,反映了设备效能的高低,是由实际测得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
1031
波纹丝网
CY型φ95×100
700
0.97
767
四、实验操作:
1、关闭阀门启动风机,从小到大改变气量,记录数据完成干填料实验;
2、启动水泵,增大水流量至液泛,即刻关空气阀门;
3、固定水流量,从小到大改变气量,每个点稳定后记录数据;
4、塔开始液泛时,记录最后一组数据,粗略确定泛点,完成湿填料实验;
0.88
0.20
5
1.80
0.20
29.99
1.06
0.27
6
2.45
0.26
34.98
1.24
0.35
7
3.20
0.33
39.98
1.41
0.44
8
4.05
0.41
44.98
1.59
0.55
计算举例:以第一组数据为例:
空气流量V=22.35*Δp^(0.5)=22.35*0.03^(0.5)=10.00m^3*h^(-1)
序号
孔板压降Δp/kPa
全塔压降Δp/kPa
空气流量V/(m^3*h^(-1))
空塔气速u/m*s^(-1)
单位填料高压降/kPa*m(-1)
全塔压降(修正)Δp’/kPa
1
0.20
0.07
10.00
0.35
0.04
0.03
2
0.40
0.12
14.14
0.50
0.11
0.08
3
0.60
0.14
17.31
空气流量V=22.35*Δp^(0.5)=22.35*0.03^(0.5)=10.00m^3*h^(-1)
空塔气速u=V/(0.7854*0.1*0.1*3600)=10/(0.7854*0.1*0.1*3600)=0.35m*s^(-1)
单位填料高压降=Δp/h=0.03/0.75=0.04kPa*m(-1)
北 京 化 工 大 学
化 工 原 理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氧解吸实验
班 级:化工1105
姓 名:刘玥
学 号:2011011130序 号:5
同 组 人:刘练申梦瑶
实验日期:2014-3-28
一、实验目的
l、测量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2、测量填料塔的吸收-解吸传质性能
3、比较不同填料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
平均富氧水浓度w2=0.5*(26.61+26.24)=26.425mg*L(-1)
平均贫氧水浓度w1=0.5*(9.35+9.41)=9.38mg*L(-1)
传质单元数Nol=LN((w2-8.25)/(w1-8.25)) =LN((26.425-8.25)/(9.38-8.25))=2.78
传质单元高度Hol=0.75/Nol=0.75/2.78=0.27 m
空塔气速u=V/(0.7854*0.1*0.1*3600)=10/(0.7854*0.1*0.1*3600)=0.35m*s^(-1)
单位填料高压降=Δp/h=0.03/0.75=0.04kPa*m(-1)
表2:湿填料数据
水流量L=100L/h
填料高度h=0.75m
塔径d=0.1m
零点Δp=0.04kPa
空气流量
V=0.5V泛=0.5*33.90=16.95m3/h
WL=0.1*998.2=99.82kg/h
WL/ WV*(ρV/ρL)^0.5=0.084
查埃克特试验曲线,从横坐标为0.084处引垂直线交乱堆填料(波纹丝网应属于规整填料,但此处没有规整填料的泛点线,故暂取乱堆填料数据)泛点线于一点,读的纵坐标为u^2*ψ*ϕ/g*ρV/ρL*μL0.2=0.147
体积传质系数Kxa=(0.0555*V/(0.7854*0.1*0.1))/Hol=2617.26(kmol*m^(-3)*h^(-1))
六、实验结果作图及分析
1、干填料与湿填料的流体力学性能曲线如下:
2、Kxa的影响因素:
在氧气~水系统中,液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xa与液量正相关,而与气量基本无关。这是由于氧气极难溶于水,因而本系统是液膜控制系统,Kxa近似等于kxa,而kxa∝L0.7~0.8,故液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xa仅与液量有关,与气量无关。
Hol/m
Nol
1
0.4
100
0.5*V泛
0.65
26.61
9.35
21.725
2617.26
0.27
2.78
26.24
9.41
平均
26.425
9.38
2
0.6
200
0.5*V泛
1.08
25.77
8.41
22
7900.86
0.18
4.19
25.82
8.62
平均
25.795
8.515
计算举例,以第一组数据为例:
Nol= = =2.74
与实验计算2.78大致相等。
4、本实验的最小气液比(V/L)min一和最小空气用量Vmin是多少?实际(V/L)是多少?
答:亨利系数:E=(-8.5694*10-5t2+0.07714t+2.56)*106=(-8.5694*10-5*21.7252+0.07714*21.725+2.56)*106=4195421.021kPa
本次实验直接测量填料塔性能参数,确定其液泛气速,另外还可用公式法、关联图法等确定。全塔压降直接读仪表,空塔气速u由孔板流量计测定:
或V=22.35△p0.5m3/h ---孔板压降,kPa
2.填料塔传质性能一一考察氧解吸过程的液相体积传质系数Kxa
以氧气为溶质,解吸塔内空气、水的摩尔流率不变,水温恒定。
表3:解吸传质实验
h=0.75m
d=0.1m
w平衡=8.25mg/L
序号
氧气流量V/(L*min^(-1))
水流量V/(L*h(-1))
空气流量V/(m^(3))
全塔压降Δp/kPa
富氧水浓度w2/mg*L(-1)
贫氧水浓度w1/mg*L(-1)
平均水温t/℃
体积传质系数Kxa/(kmol*m^(-3)*h^(-1))
H—填料高度,0.75m;
L—水摩尔流率,kmol•m-2•h-1,喷淋密度常大于7.3m3/m2h,;
V水—水流量,L/h;Kxa—液相体积传质系数,kmol•m-3•h-1;
w2—富氧水质量,e、w1,e—富氧水、贫氧水平衡含氧量,可根据亨利定律计算或由实验测定,mg/L;
20摄氏度时,水的粘度为1.005mPa/s,,水的ψ=1,查表,由于表中没有本组所用波纹丝网的填料因子,故暂取填料因子ϕ=140计算,由此可计算得泛点气速为2.90m/s.
.将实验中的实际气速1.2m/s代入u^2*ψ*ϕ/g*ρV/ρL*μL0.2得0.025,在图中找到纵坐标为0.025,横坐标为0.084的点,发现落在每米填料的压降为0.17kPa的等压线上,即此时每米填料层的压降为0.17kPa/m
0.61
0.13
0.10
4
0.80
0.18
19.99
0.71
0.19
0.14
5
1.00
0.21
22.35
0.79
0.23
0.17
6
1.20
0.24
24.48
0.87
0.27
0.20
7
1.40
0.28
26.44
0.94
0.32
0.24
8
1.60
0.32
28.27
1.00
0.37
0.28
9
1.80
0.38
2、根据埃克特泛点关联图,估计实验中的液泛气速和压降是多少?
答:查的埃克特泛点关联图如上
以湿填料的第11组数为例进行计算:
ρV=1.29*273/(273+20)*(101.325+1.54)/101.325=1.22021kg/m3
ρL=998.2kg/m3
WV=1.22021*33.90=41.365kg/h
注意事项:
1、每次取样品约400ml,转速一样,溶氧仪稳定后读数;
2、探头竖直放置,每次的位置最好一样,不能碰到转子;
3、排队测量富氧水浓度时,最好盖住上口,数值大于20mg/L
4、测量后的废水倒入循环水罐。
五、实验数据(第二组,填料类型:)
表1:干填料数据
水流量L=0L/h
填料高度h=0.75m
塔径d=0.1m
1.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
为保证填料塔的正常运行,通常需要控制操作气速处于液泛气速的0.5-0.8倍之间。如图4-1在双对数坐标系下,气体自下而上通过干填料层时,塔压降△P与空塔气速u符合关系式△p=ul.8-2.0。当有液体喷下,低气速操作时,△Po∝u1.8-2.0,此时的△P比无液体喷淋时要高。气速增加到d点,气液两相的流动开始相互影响,△P∝u2.0以上,此时的操作点称为载液点。气速再增加到e点时,气液两相的交互影响恶性发展,导致塔内大量积液且严重返混,△P∝u10以上,此时的操作点称为液泛点,对应的气速就是液泛气速。
3、常温常压下用水逆流(利用解吸塔)吸收空气中的乙醇(20%),K。,a取多少合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