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之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

合集下载

高考模拟作文“诺贝尔文学奖诗人获奖理由”导写及范文

高考模拟作文“诺贝尔文学奖诗人获奖理由”导写及范文

高考模拟作文“诺贝尔文学奖诗人获奖理由”导写及范文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1:北京时间10月8日19时,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来自美国的女诗人路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获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回顾近十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十位获奖者中有三位都是诗人,另外两位分别是2016年美国诗人、歌词作家鲍勃·迪伦,理由是“表彰其为美国歌曲传统带来的全新诗意表达”;2011年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理由是“经过他那简练、通透的意向,我们得以用崭新的方式体验现实世界”。

材料2: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仍旧需要诗歌,甚至比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诗歌的慰藉。

——中国诗歌网评论材料3:在某种意义上,诗歌的功效等于零——从来没有一首诗阻止过一辆坦克。

但在另一种意义上,它又是无限的,就像在沙中写字,在它面前原告和被告皆无话可说,并获得新生。

——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生活不是诗,但生活中有诗。

人生不是诗,但人生如诗。

诗意生活,诗意人生。

诗歌慰藉心灵,文人墨客在诗句里寻求精神归宿,“诗意地栖居”是一种生活境界,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和谐的生活,美好的生活,是诗意的,是充满温馨的,这样我们的人生才充满诗意。

材料1中强调的是三位诗人的获奖理由,理由分别是“因为她那无可辩驳的诗意般的声音,用朴素的美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 “表彰其为美国歌曲传统带来的全新诗意表达” “经过他那简练、通透的意向,我们得以用崭新的方式体验现实世界”。

材料2强调今天这个时代更需要诗歌的慰藉。

材料3说诗歌在武力、战争等面前的无奈,但在灵魂救赎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

典藏高考作文素材: 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经典语录

典藏高考作文素材: 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经典语录

典藏高考作文素材: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经典语录—01—萧伯纳萧伯纳(1856-1950年):爱尔兰剧作家。

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

01.人生有两出悲剧。

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02.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就维持单身,反正到最后你们都会后悔。

03.真正的闲暇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而是能够自由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04.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们不会从历史的经验中吸取教训。

05.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

但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

—02—泰戈尔泰戈尔(1861-1941年):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等。

01.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02.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03.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要再错过群星了。

04.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05.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03—罗素罗素(1872-1970年):伯特兰·罗素,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等。

01.战争不决定谁对了,只决定谁留下了。

02.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作文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作文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作文英文版Hermann Hesse, a German-Swiss writer,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n 1946. He is best known for his novels such as Siddhartha, Steppenwolf, and The Glass Bead Game. Hesse's works often explore themes of spirituality, self-discovery, and the search for meaning in life.Born in 1877 in Germany, Hesse grew up in a strict religious household. However, he rebelled against his upbringing and sought his own path to enlightenment. This journey is reflected in his writing, which often features characters who embark on spiritual quests and undergo profound transformations.Hesse's writing style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lyrical prose and philosophical depth. His works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numerous languages and continue to resonate with readers around the world. In awarding him the Nobel Prize, the Swedish Academy praised Hesse for his "insightful and profound exploration of the human spirit."In conclusion, Hermann Hesse's works have left a lasting impact on literature and have inspired countless readers to contemplate the deeper questions of existence. His legacy as a Nobel Prize-winning author will continue to be celebrated for generations to come.完整中文翻译赫尔曼·黑塞,一位德国-瑞士作家,于1946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文素材新读_作文素材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文素材新读_作文素材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文素材新读_作文素材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文素材新读作者/ 罗小军莫言: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消息一出,震撼全国。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在谈及莫言作品时称,他在作品中所构建出的世界,创造了一种世界性的怀旧。

他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官世界。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莫言是一位很好的作家,他的作品十分有想象力和幽默感。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对中国文学有里程碑的意义,更是圆了国人的一桩心愿。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1981年开始创作。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当有记者。

问及是否获奖后会迁居海外时,莫言直截了当地回答:“我离开了国家干吗,我连高密都不想离开,我就想待在高密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生我养我,我熟悉这个地方,这里的食物特别适合我,所以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

”话音未落,现场爆发出阵阵笑声。

他接着说,“作家跟故乡的关系,实际上跟很多人都是一样的。

你在这个土地上的时候,你感觉不到它跟你有多密切的联系。

一旦当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你就会产生一种魂牵梦绕的感觉,当然对于作家来讲,这种感觉更为强烈,尤其是像我这样以乡土为主要风格的作家。

”★多维解读1.百年梦想。

这个时代,天下大事总会疯狂地涌入我们的视野,可没有哪一件事会如此令国人欣喜和震撼。

诺贝尔文学奖,一个期待了百年的梦想,今天终于被一个叫莫言的作家实现了。

这是他的幸福,更是中国文坛的骄傲!2.感恩故土。

成功的理由,或许各有各的不同。

然而我们没想到,在莫言心中,最让他魂牵梦绕的竟然是生养自己的那片故土。

正是这种爱,让他不假思索地说出了“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这样温暖的话语。

诺贝尔奖获得者写作文素材

诺贝尔奖获得者写作文素材

诺贝尔奖获得者写作文素材莫言,山东高密人。

出身于农民家庭,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期间曾经到棉花加工厂做过临时工。

一九七六年二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土、班长、教员、干事、创作员等职。

一九九七年十月转业到报社工作。

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一九八○年开始创作。

著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国》《丰孔肥臀》《檀香刑》等八部,还有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爆炸》《野骡子》《欢乐》等二十四部,短篇小说《枯河》《白狗秋千架》《拇指铐》等六十余篇,另有剧本、散文等多部。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经典名言1、想让自己的桎梏的心解脱,不在于离开或留守,而是,调整自己的呼吸。

2、不要以为拿着爱的名义来做错事,就是可以被原谅的。

3、没有离不开的人,只有不够坚决的心。

4、换个人爱吧。

会真心对你好的人不会只有他一个--如果全世界只余一个人爱你,你活得也太惨了点。

5、问你自己,是改变体型容易,还是改变性格容易,或者是努力工作容易?如果三件事情你没有一件肯去做的,那么,就不要抱怨命运不公了.6、不要去想单纯与复杂这样的问题。

单纯与复杂本来就没有好与坏的标准。

7、安安份份学习。

读完该读的书。

想伤心时,痛快地伤心,想欢喜时也同样痛快地欢喜。

8.没有哪个人比你的生命重,没有哪场爱情会比你尊严重。

9.受到伤害,说明道行不够,看人不准。

好好修炼自己的眼光吧。

总着看伤口哭,是毫无意义的。

10.试着重新开始吧,要知道,多抱怨一天,就少幸福一天,多回头看一天,就少前进一天。

11.往事浮现,不是为了让我皱眉伤感的,而是,让我知道,不会总是阴霾.12.不要因为害怕不可知的伤痛,而不感知现有的幸福。

13.别人怎么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怎么看自己?14.爱情是很重要,但尊严也很重要,怎么样让自己过得快乐也很重要。

15.停止抱怨,为自己的付出设置底线;主动寻找主动忘记主动快乐。

诺贝尔得奖者作文素材

诺贝尔得奖者作文素材

诺贝尔得奖者作文素材《嘿,这些诺贝尔得奖者的故事超有趣》诺贝尔奖啊,那可真是大名鼎鼎!每次听到那些诺贝尔得奖者的名字,我就觉得他们仿佛站在知识和智慧的巅峰,闪闪发光。

咱今天就来聊聊这些厉害人物的作文素材,保证让你看得津津有味。

先来说说那个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

嘿,这家伙的大脑就像是一个无尽的知识宝藏,提出的相对论简直让人惊掉下巴!想象一下,如果把他的脑袋比作一个超级图书馆,那里面的书籍可能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每次想到他那些神奇的理论,我都忍不住想:他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呢?是不是脑袋里住着一个超级智慧小精灵,天天给他出谋划策啊!还有居里夫人,哇哦,她可是科学界的女神呢!她在艰苦的条件下专注于研究放射性物质,就像一个勇敢的探险家,不畏艰难险阻,在科学的海洋里畅游。

你知道吗?据说她为了做实验,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

我就想啊,如果我要是像她那么专注,估计我也能在我的小世界里搞出点大动静来,说不定也能得个什么“小区诺贝尔奖”呢!哈哈!再来看看莫言先生,他可是咱们中国的骄傲啊!他用文字构建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我有时候读他的书,就感觉自己像是偷偷钻进了那个世界,跟着里面的人物一起哭笑打闹。

他的笔下每个人物都那么鲜活,就像是我隔壁的邻居或者是街上碰到的路人。

要是我也能有他那样的文笔,那我写个作文还不是手到擒来啊!这些诺贝尔得奖者的故事真的是太有趣啦,他们就像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星,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从他们身上,咱能学到好多东西呢,像坚持啦、专注啦、创新啦。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梦想,敢去追,说不定哪天我们也能成为一颗闪亮的星星!所以啊,同学们,以后写作文的时候别再愁没素材啦,好好想想这些伟大的人物,他们的故事就是最好的灵感源泉。

让我们跟随着他们的脚步,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说不定哪天咱也能成为别人作文里的主角呢!哈哈!。

2023诺贝尔文学奖(新闻事件+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素材解读)-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写作热点

2023诺贝尔文学奖(新闻事件+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素材解读)-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写作热点

2024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干货包之2023诺贝尔文学奖【新闻事件+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素材解读】【新闻事件】2023年10月5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挪威剧作家约恩·福瑟,称“他的创新戏剧和散文为不可言喻的事物发出了声音”。

对绝大多数中国读者而言,约恩·福瑟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人——说熟悉,是因为在诺奖“赔率榜”上看到过他的名字;说陌生,是因为此前从未读过甚至见过他的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我上初中的时候,这个现象毫无预兆地出现了。

老师让我朗读课文。

莫名其妙地,我被一股突然到来的恐惧压倒了。

我仿佛在恐惧中消失,恐惧是我的全部。

我站起来跑出了教室。

我察觉到同学们和老师都瞪大眼睛看着我跑出教室。

后来,我试图以我要上厕所来解释自己的反常行为。

我能从那些听者的脸上看出他们不信。

也许他们觉得我已经疯了,是的,他们觉得我正走向疯狂。

这种对朗读的恐惧一直跟随着我。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我开始鼓起勇气跟老师说,请不要点我大声朗读,因为我非常害怕,有些人相信了我,不再要求我这么做,而有些人认为我在以某种方式恶作剧。

这种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些有关人的重要的东西。

我还明白了许多其他东西。

是的,非常接近于让我今天站在这里向在座观众大声宣读讲稿,而且几乎不再感到恐惧的某种东西。

那时我明白的是什么呢?某种意义上,仿佛恐惧夺走了我的语言,而我必须把它夺回来,大概是这样。

而如果我想完成这一点,就不能依靠他人,只能依靠自己。

我开始写我自己的文字,短诗、短篇小说。

我发现做这些事给了我一种安全感,给了我与恐惧相反的体验。

我在自己内部找到了一个只属于我自己的地方,我可以在这个地方,写出只属于我自己的东西。

现在,大约五十年后,我仍然长时间坐下来写作——我仍然在这个我内心的隐秘地方写作。

老实说,我对这个地方也不大了解——除了我知道这个地方的确存在。

挪威诗人奥拉夫·H. 豪格(Olav H. Hauge)写过一首诗,他把写作行为比喻成小孩子在森林里用树叶搭建小屋,然后爬进小屋、点燃蜡烛,坐在黑暗秋夜里并感到安全。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诺贝尔奖获奖者+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诺贝尔奖获奖者+

作文主题训练------诺贝尔奖获奖者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作家吉卜林在给他12岁的儿子的一封信中写道:“如果你跟村夫交谈不离谦卑之态,与王侯散步不露谄媚之颜,孩子,你就会在低眉与抬头之间,感受到人格的尊严和伟大。

2.作文。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说:“老鹰的翅膀拴上金块,就再也不能凌空飞翔了”。

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800字左右;(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3.作文2009年5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做客上海交通大学励志讲坛,发表了题为《以天之语解物之道》的演讲。

李政道的演讲围绕他“一生最喜欢的科学”展开。

“科学研究就像生活一样,不仅有意义,也很好玩。

”李政道回忆起自己在美国读研究生时,导师、著名物理学家费米每周都要花半天时间跟他讨论,目的是想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自己找到答案。

李政道还回忆了与爱因斯坦会面的情景。

李政道动情地说:“我至今仍记得爱因斯坦大、厚而温暖的手。

”李政道在上海交大演讲中细推物理,并坦言杜甫的诗句“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他说,“细推”是指要仔细考察,也就是说要重视学问本身的研究,至于像诺贝尔奖之类的功名,其实都算“浮云”罢了。

李政道的“心声”,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4.根据材料完成作文2009年10月6日,有“光纤之父”之称的著名华裔学者高锟获得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高锟表示,“我对于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深感荣幸,但我从来没有想过会获奖。

”巧合的是,2004年10月,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色列科学家阿夫拉姆·赫什科很平淡地对记者说:“不仅没有想到会得奖,甚至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作文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作文

赫尔曼·黑塞生于1877年,是德国—瑞士著名作家和诗人,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黑森的作品经常围绕自我发现,精神启蒙,以及寻找人生的意义等主题展开。

他的著名小说,如"Siddhartha","Steppenwolf","玻璃贝德游戏"等,对文学产生了持久的影响,今天继续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黑森持久受人欢迎的关键原因之一是他能够以深刻的,委婉的方式抓住人类的经验。

在"Siddhartha"中,黑森讲述了一个年轻人走向启蒙的精神旅程,从佛教和印度教的教义中汲取灵感。

小说因其自我实现和追求内心和平的普遍主题而与读者产生共鸣。

黑森自己的生活经历也严重影响了他的写作。

黑森诞辰于德国,后来成为瑞士公民,他与异化和寻找身份的感情纠缠在一起,这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他的岁月在印度度过,他对东方哲学的兴趣进一步塑造了他对精神和启蒙的文学探索。

除了他的小说外,黑森还是一名散文家和诗人。

他的散文经常触及存在主义和哲学主题,而他的诗歌则深入探讨自然,爱情和人类条件的主题。

这些多样的写作形式展示了黑森作为一个文学人物的多面性和深度。

尽管他的文学成就获得了批评性的赞誉,但黑森的作品并非没有争议。

他对非常规和有时是禁忌的话题,如性行为和人类心理的探索,引发了学者和读者的辩论。

然而,这种探索人性复杂性的意愿正是继续吸引人们阅读他著作的原因。

除了他的文学贡献之外,黑森的个人生活还充满了萧条和内在的动荡。

这些斗争,以及他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无疑在塑造他的作品的内在性和哲学性方面发挥了作用。

赫尔曼·黑森对文学和人类心理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

他对存在主义主题,精神追求以及人性复杂性的探索,不断与各个时代的读者产生共鸣。

通过他的小说,散文,诗歌,黑森邀请我们踏上一个内向的旅程,鼓励我们在周围的世界中寻求意义和理解。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 莫言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 莫言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4)莫言★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

莫言成为首个获此奖的中国人。

从1981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至今,莫言共发表了80多篇短篇小说、30部中篇小说、11部长篇小说,出版过5部散文集、一套散文全集、9部影视文学剧本,以及两部话剧作品。

他的作品还被广泛地翻译成英语。

★杂说莫言酷爱阅读。

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

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为了换取别人的书看,莫言给别人家推磨,只要能捧着书回来,他都是满脸春风§书架上只剩经典。

谈到阅读,莫言说,现在的书太多了,但是他基本只读经典。

“我这两年一直在书房里做减法,每年会清理出一批书来送给一些学校,现在把书架清理得就剩100多本书,都是经典。

比如说中国几部古典小说,比如说鲁迅、托尔斯泰的作品。

我觉得越是经典的书越耐得住重读。

”面向苍生背对文坛。

莫言曾说:“背对文坛是我对自己精神上的一种提醒。

不要被这些文坛上的名和利控制了自己、左右了自己。

应该知道作家最神圣的东西是什么?作家应该追求的是什么?这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醒,并不代表一种行为。

”也许正是背对文坛的“莫言姿态”,让他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和更自由的空间沉浸到自己的文学世界中去。

媒体上很少露面。

2011年茅盾文学奖的获奖名单出来,其他获奖者接受采访的时候,莫言正悄悄地待在山东高密老家的村子里,记者们几乎找不到他。

他说自己不是低调,也不是不看重茅盾文学奖,只是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对作家来说,写作是最难的,但也是可控的,写完了之后读者买不买,能不能得奖,就不是作家能决定的了。

”当今为何没伟大作品?莫言:作家应从自身找原因。

诺贝尔文学奖作文素材

诺贝尔文学奖作文素材

诺贝尔文学奖作文素材《诺贝尔文学奖作文素材》素材一《获奖者的多元背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们来自世界各地,有着千奇百怪的背景。

就像2009年的赫塔·米勒,她来自罗马尼亚。

她的作品那可特别能反映一些在特殊社会环境下小人物的生活。

我之前因为好奇,就专门找来她一些作品片段来读。

那时候,我坐在我家那旧旧的小书桌前,窗户外边是一棵老槐树,阴阴的影子投在书桌上。

我看着那些文字,感觉字里行间都带着东欧那种独特的氛围。

赫塔·米勒她自己经历过特殊的历史时期,可能被秘密警察监视啥的。

她的书里就会出现很多小人物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内心的挣扎。

就像书里描写的主角可能走在路上,看到那些随时可能出现来找麻烦的人,那种小心翼翼的神态,就好像我有次偷偷在课堂上看漫画书,时刻防备着老师突然出现一样。

不同背景的作家就像不同风味的菜,这个是带着东欧风味的独特文学菜肴。

素材二《诺贝尔文学奖与争议性》这个诺贝尔奖啊,有时候可充满争议。

比如说鲍勃·迪伦。

他是个音乐人拿了文学奖。

这就好像厨师去参加画家比赛似的,很多人都感觉摸不着头脑呢。

我记得鲍勃·迪伦获得奖那阵儿,我跟我朋友在咖啡厅里争论这个事。

咖啡厅里飘着浓浓的咖啡香,周围的人吵吵闹闹。

我朋友说这绝对是评委疯了,文学奖怎么能给个唱歌写歌词的呢。

我就觉得吧,鲍勃·迪伦那些歌词其实很有文学性。

他歌词里传达的思想、那些故事,真的不比一些小说差。

我给他举例子,他的《像一块滚石》那歌词,就像是一个人的一生在面前铺展开来,充满了荒诞、无奈还有希望。

就跟我曾经有段时间找不到人生方向,到处漂泊的感觉差不多呢。

想找出路但是到处碰壁,他歌词里把这感觉写得很深刻。

所以这诺贝尔文学奖有时候因为它很独特的选择,有好多争议,但也正是这种争议让这个奖项更有话题性。

素材三《作品反映社会丑陋面》好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呀,都爱揭露社会丑陋面。

像莫言,咱中国的大作家。

他的作品对中国农村社会里一些不好的现象刻画得可深了。

高考语文(冬季第四辑)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打开世界了解中国文学的窗口作文精品素材

高考语文(冬季第四辑)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打开世界了解中国文学的窗口作文精品素材

高考语文(冬季第四辑)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打开世界了解中国文学的窗口作文精品素材高考语文(冬季第四辑)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打开世界了解中国文学的窗口作文精品素材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近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这是一个见证历史的时刻,莫言的获奖意味着世界更加注视中国,并对中国文学给予认可。

这一认可,对于中国文学确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在各界熙熙攘攘的声音中,祝贺、欣喜声居多,毕竟莫言的获奖了了中国人一桩多年的夙愿。

而高兴之余,我们更需要理性的思考:文学是一种纯粹个人化创作,莫言作品也只能代表他个人的水平.一个人获奖并不必然代表中国文学登上世界文学之巅,而中国当代文学缺少现实主义力作的遗憾,仍客观存在着。

因此,莫言获奖固是好事,但更需要人们以平和心态来看待,就连莫言本人在得知获奖后也坦言“并不是特别兴奋〞,反而“压力很大,忧虑重重〞。

夙愿终了:中国人的“诺奖情结〞诺贝尔奖自1901年设立以来,已走过整整一个世纪,全世界共有近800人获得过该奖。

但是在整个20世纪,中国与此奖项无缘。

进入,虽然有包括诺奖得主在内的作家和科学家预测中国不久在文学和物理学等方面会有人摘得诺奖,然10年又过去,中国本土科学家和作家还是未能出现在这个获奖名单上,这不免让人有些五味杂陈,情何以堪.若说过去中国经济落后,科学技术不发达,学术研究不受重视,文学也不繁荣,对诺奖不敢奢望,或者即使奢望也难以获得,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么,从本世纪开始,中国的国力和科学技术有了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奥运也举办了,航天员也在太空行走了,“嫦娥奔月〞梦想也实现了,经济实力也已跻身世界第二了,唯独在科学和文学竞赛中,没有一个中国人以中国的名义获得诺奖.难道诺奖对中国的作家和科学家格外吝啬?这对自诩文化历史悠久,人口又众多的中国人来说,确实尴尬无比.因此,国人有诺奖情结,为诺奖纠结、耿耿于怀甚至魂牵梦萦,都可以理解。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文素材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文素材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文素材关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文素材关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文素材湖南罗小军川端康成:没什么可说的沉默,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一大特色。

当客人来时,一般人不管怎样也要找些不成不淡的话题。

川端康成则不然,他只是瞪大双眼盯着对方,半小时、一小时一言不发是家常便饭。

时间一长,客人只得起身告辞,而这时川端康成好像猛地醒过来了似的,开口道:“急什么呀!”然后双方又是长时间地沉默对坐。

川端康成打发采访者的方式也与众不同。

记者请他说点儿什么,他总是用“我没什么可说的”予以拒绝。

如果你要拍照,他倒是不拒绝,但一旦拍照结束,你再发问,他还是哼哼哈哈,从不认真回答。

等你觉得可能写不成稿子了,要告辞时,他却突然冒出一句:“你随便写吧!就当我说的。

”据说,一位年轻的女编辑来到他家向他约稿,川端康成又是长时间枯坐,一言不发。

女编辑感觉不对头,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川端康成还是不开尊口。

女编辑终于耐不住,突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川端康成大吃一惊,开口问道:“怎么啦?”还有一次,川端康成应邀到神户演讲,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我讨厌演讲,可又被请来了。

因为邀请者说只要露个脸儿就行,那我就展示脸喽!我现在开始在此静坐一小时,你们看个够吧!”说完便开始沉默,惊得听众目瞪口呆。

【素材解读】1.学会思考。

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总能与美邂逅,写出“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之类佳句的大作家,在众人面前竟然如此沉默而笨拙。

其实这也不奇怪,他只是把所有精力放到了自己喜爱的事物上。

大智若愚,说的当是这种境界。

2.本色自我。

生活就像一个舞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我们总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与众不同的是,像川端康成这样的大作家,无论在失败还是在成功面前,都能保持自我本色。

【名言链接】1.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

(川端康成)2.美,一旦在这个世界上表现出来就不会泯灭。

(川端康成)【适用话题】做自己、与众不同、生活的哲学、本色。

诺贝尔奖获得者事例

诺贝尔奖获得者事例

诺贝尔奖获得者事例1. 屠呦呦知道吧,她可是咱中国的骄傲!她致力于疟疾治疗研究,那真的是全身心投入啊!就像在黑暗中执着寻找光明的人,最终她成功提取出青蒿素,挽救了无数生命!这是多么伟大的成就啊!2. 莫言,那个写出精彩小说的莫言!他的文字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个充满奇幻和真实的世界。

他凭借自己的才华获得了诺贝尔奖,这难道不让人惊叹吗?3. 居里夫人,哇,那可是科学界的传奇人物!她在艰苦的条件下研究放射性物质,就像一位无畏的勇士在未知的领域冲锋陷阵。

她发现镭的那一刻,该是多么激动人心啊!4. 马丁·路德·金,为了平等和正义而奋斗的英雄!他的演讲犹如燃烧的火焰,点燃了人们对自由的渴望。

他获得诺贝尔奖,不正是对他伟大事业的肯定吗?5. 鲍勃·迪伦,那个用音乐诉说故事的人!他的歌曲像一阵温暖的风,吹进人们的心里。

他获得诺贝尔奖,这不是证明了音乐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吗?6. 高锟,在光纤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他的研究就像为信息时代铺设了一条高速公路,让信息传递变得如此快速。

他得到诺贝尔奖,真是实至名归啊!7. 威廉·福克纳,他的作品有着深深的魅力!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等待着人们去挖掘。

他获得诺贝尔奖,这就是对他文学造诣的高度认可啊!8. 川端康成,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独特的情感世界。

他的文字仿佛是柔软的丝绸,轻轻拂过读者的心灵。

他获得诺贝尔奖,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9. 索尔·贝娄,一个用文字洞察人性的大师!他的作品像一面镜子,反映出社会的种种。

他获得诺贝尔奖,难道不是对他深刻洞察力的赞扬吗?10. 阿卜杜勒-萨拉姆,为科学事业默默奉献的人!他的努力就像一颗不起眼的星星,最终在诺贝尔奖的天空中闪耀。

这是多么令人钦佩啊!我觉得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都太了不起了,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各自的领域创造了辉煌,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学习。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文素材新读_作文素材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文素材新读_作文素材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文素材新读_作文素材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文素材新读作者/ 罗小军莫言: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消息一出,震撼全国。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在谈及莫言作品时称,他在作品中所构建出的世界,创造了一种世界性的怀旧。

他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官世界。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莫言是一位很好的作家,他的作品十分有想象力和幽默感。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对中国文学有里程碑的意义,更是圆了国人的一桩心愿。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1981年开始创作。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当有记者。

问及是否获奖后会迁居海外时,莫言直截了当地回答:“我离开了国家干吗,我连高密都不想离开,我就想待在高密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生我养我,我熟悉这个地方,这里的食物特别适合我,所以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

”话音未落,现场爆发出阵阵笑声。

他接着说,“作家跟故乡的关系,实际上跟很多人都是一样的。

你在这个土地上的时候,你感觉不到它跟你有多密切的联系。

一旦当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你就会产生一种魂牵梦绕的感觉,当然对于作家来讲,这种感觉更为强烈,尤其是像我这样以乡土为主要风格的作家。

”★多维解读1.百年梦想。

这个时代,天下大事总会疯狂地涌入我们的视野,可没有哪一件事会如此令国人欣喜和震撼。

诺贝尔文学奖,一个期待了百年的梦想,今天终于被一个叫莫言的作家实现了。

这是他的幸福,更是中国文坛的骄傲!2.感恩故土。

成功的理由,或许各有各的不同。

然而我们没想到,在莫言心中,最让他魂牵梦绕的竟然是生养自己的那片故土。

正是这种爱,让他不假思索地说出了“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这样温暖的话语。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诺贝尔奖获奖者(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诺贝尔奖获奖者(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诺贝尔奖获奖者1.作文:2022年10月6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

瑞典文学院在当天发布的新闻公报中说,埃尔诺“以勇气和临床医生般的敏锐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她的创作之路漫长而艰辛。

生活中,我们既要有敏锐的视角,也要有勇气探索和解决问题。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从“敏锐”和“勇气”中,至少选择一个关键词,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书写清晰;文体明确。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以色列生物化学家阿龙·切哈诺沃因发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于2004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小时候,妈妈教导我说,人走入一条河流,可以顺水而行,也可以逆水而行,你这辈子如果想成功,就永远要选择后者,尽管它可能并不舒服。

我能有今天,就是按照妈妈给我画的‘路线’而行的。

”材料中“可以顺水而行,也可以逆水而行”,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们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求;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

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在于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

阅读材料后,你对“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被关押在监狱里二十七年。

他曾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

高考作文素材: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颁奖词全盘点(1901--2020)

高考作文素材: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颁奖词全盘点(1901--2020)

高考作文素材: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颁奖词全盘点(1901--2020)1901苏利·普吕多姆(Sully Prudhomme,1839~1907),法国诗人。

主要诗作有《命运》,散文《诗之遗嘱》和《论美术》等。

1901年,作品《孤独与深思》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惠的实证”。

1902特奥多尔·蒙森(Christian Theodor Mommsen,1817~1903),德国历史学家。

主要诗作有五卷本《罗马史》等,并主编16卷《拉丁铭文大全》。

1902年,作品《罗马风云》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于其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

1903比昂斯滕·比昂松(Bjørnstjerne Martinius Bjørnson,1832~1910),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

主要作品有剧作《皇帝》、《挑战的手套》,诗集《诗与歌》等。

1903年,作品《挑战的手套》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1904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Frédéric Mistra,1830~1914)法国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作《黄金岛》《普罗旺斯》《米洛依》等。

1904年,作品《金岛》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实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质朴精神”。

何塞·埃切加赖(José Echegaray y Eizaguirre,1832~1916),西班牙戏剧家、诗人。

主要作品有《伟大的牵线人》《不是疯狂,就是神圣》等。

1904年,作品《伟大的牵线人》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由于它那独特和原始风格的丰富又杰出,作品恢复了西班牙喜剧的伟大传统”。

1905亨利克·显克维支(Henryk Pius Sienkiewicz,1846~1916)波兰小说家。

21世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文素材

21世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文素材

21世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文素材(这是综合了各资料的结果,提取出来,为广大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总结得不是很好,大家还是多分析再应用到作文中,此处仅提供一个参考)2001年维·苏·奈保尔(1932~)印度裔英国作家。

1990年被英国女王授封为骑士。

主要作品有小说《神秘的按摩师》《米格尔大街》《大河弯》(2001年获奖作品)《岛上的旗帜》《超越信仰》《神秘的新来者》等。

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通过“敏锐而真实”的文学笔调向世人展示受压抑的历史现实。

”素材:1、奈保尔出生在特里尼达一个贫穷的印度移民家庭。

父母是雇佣劳工,父亲在他降生不久就离开了家庭。

奈保尔早年学习出色,获得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深造,有机会获得很好的职业,但理想令他最终选择了写作。

50年代,奈保尔经历了沮丧和忧郁。

“我穷困潦倒。

工作申请全都没有回音。

但我并不抱怨,一个作家是不能抱怨的。

”(与其抱怨不如做事)2、奈保尔嫖娼之事登在了《纽约客》杂志上,不久他的妻子帕翠西娅就知道了。

她为此感觉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最后郁闷而死。

后来奈保尔又与一位叫做娜蒂拉·阿尔维的女记者结婚。

娜蒂拉对奈保尔嫖娼的过去不仅理解而且接受:“我们不能要求伟大的作家像普通人一样,我读到作家艾萨克·辛格以及他在性生活方面的过失;我很吃惊而且失望,但也许这就是人类为创作所付出代价。

”(理解与接受他人)2002年凯尔泰斯·伊姆雷(1929~)匈牙利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苦役日记》(2002年获奖作品)《非劫数》《惨败》《为一个未出生的孩子祈祷》等。

200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划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

”素材:1、凯尔泰斯·伊姆雷从小就呆笨,学什么也不行,同学都喊他“木头”,他自己也默认,因为自己也太笨了。

除九岁以前因遵守纪律,老师奖励了一枚玩具螺丝钉,以后再也没有得过什么奖励。

高考作文素材:再次拥抱诗意,2020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她!

高考作文素材:再次拥抱诗意,2020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她!
先是太阳,然后是月亮,以碎片的形式,
透过那棵柳树,闪耀。
每个人都能看到的事物。
然后那些圆圈结束了。慢慢地,夜变冷;
低垂的柳叶
变黄,飘落。而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生起深深的孤独,虽然我们从来不曾说起它,
说起遗憾的缺位。
我们又成了艺术家,我的丈夫。
我们能够继续旅程。
预兆
我会骑马与你相会:梦
像生命之物在我四周聚集
算上本次的获奖者,自1901年以来,己有110余位作家摘得诺奖桂冠,既有大众熟知 的“文艺偶像”,如马尔克斯、海明威、泰戈尔,也有比较小众的“低调实力派”。
诺贝尔文学奖丨评委会主席:格丽克在宇宙和神话中找寻灵感
2020-10-08 20:42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8日下午1点,瑞典学院将202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
而月亮在我右边
跟着我,燃烧。
我骑马回来:一切都已改变。
我恋爱的灵魂悲伤不己
而月亮在我左边
无望地跟着我。
我们诗人放任自己
沉迷于这些无休止的印象,
在沉默中,虚构着只是事件的预兆,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深层的需要。
露易丝・格丽克的疼痛之诗
柳向阳
最初读到格丽克,是震惊!仅仅两行,己经让我震惊一一震惊于她的疼痛:
庆幸的是,这是个文艺气息十分浓厚的家庭。格吕克曾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她奶奶经 常随时携带一木诗集。她在四五岁的时候就读过威廉•布莱克的诗《黑人小男孩》,还有莎 士比亚戏剧《辛白林》里的选段;从幼年时起,她的父母就鼓励她写作,他们甚至会把她 写的诗打印出来进行点评。在她的随笔《诗歌教育》中,她说童年时代的她,自认为是威 廉•布莱克、叶芝、济慈和艾略特的传人。
童年自认为是济慈的传人
“我要告诉你件事情:每天/人都在死亡。而这只是个开头。”这是柳向阳最初读到 的格吕克的两行诗。这两行诗让他对诗人的疼痛很震惊,“她的诗作大多是关于死、生、爱、 性,而死亡居于核心。经常像是宣言或论断,不容置疑。”柳向阳觉得这些诗“像锥子扎人, 扎在心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试把这些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陪跑团) 写进高考作文里201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如期颁发了,不出意外,再次颁给了两个名字都要看很多遍才发觉真心记不住的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

明天课间,又只能嬉笑那个善长跑步的男人了吗?不,于老师不忍心同意!今天的推文,一起聊聊点今年诺奖的高级梗。

毕竟,文学自古有绝对经典和相对经典之分,诺奖志在评选那些不会被时光埋没的绝对看不懂的经典,像村上春树这样因为文章内容通俗而不被诺奖赏识的作家,恰恰更适合高中生阅读。

除了村上,今年的陪跑团还有《权力的游戏》的作者乔治·到底谁是主角·马丁,《使女的故事》原作者玛格丽特·主角竟然不是美女·阿特伍德等精彩程度不亚于获奖者的陪跑团。

退一步说,多一位作家陪跑,多一份作文素材,不是吗?今天的推文,先写陪跑团,再写领跑者,一起来看。

1高居诺贝尔文学奖赔率第一的女诗人:安妮·卡森(Anne Carson)卡森的经历平平无奇,是个典型的学院派作家。

她1950年出生于多伦多,从多伦多大学一路从本科读到博士。

有不少女诗人都戴着高高的博士帽,卡尔森也不例外,她是一名古典文学博士。

她写诗,著文,翻译古希腊文学,译过萨福和三大悲剧作家。

她在各大学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和教学,还兼职当编辑。

2001年,卡森凭借诗集《丈夫的美》(The Beauty of the Husband: A Fictional Essay in 29Tangos)成为第一个获得艾略特诗歌奖的女诗人。

她乐于给诗歌正经的模样戴上面具,打破分行、打破标点符号,同样的句子可以获得另一层生命。

每一首短诗就是一个世界,这些短诗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庞大的迷宫。

例如《小镇生活》(The Life of Towns)中,卡尔森建造了三十二座小镇,有死亡镇、记忆镇、爱情镇…她还把李尔王、老子、荷尔德林统统请到了这座理想国。

(金舟译)幸运镇挖掘一个洞。

去活埋他的孩子。

於是他能够为年迈的母亲买食物。

一天。

一个男人挖到了金子。

LUCK TOWNDigging a hole.To bury his childalive.So that he couldbuy food for his aged mother.One day.A man struck gold.爱情镇她穿湿衣。

跑进。

米黄色的辫子。

垂下她的后身。

LOVE TOWNShe ran in.Wet corn.Yellow braid.Down her back.2与村上春树齐名的热门人选:中国女作家残雪是谁?这一话题在微博的讨论量已过2亿虽然近日残雪的热度不断飙升,但她本人并不关注诺奖的动态,不仅不知道自己上了热门榜,也不知道近几年的获奖者是谁。

她觉得诺奖也只是一个奖,坦言自己得奖希望不大,只想安心写作,每天都有灵感。

她认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标准很多,包括政治、地缘、文学等多重因素,而这一次将她列入预测“热门榜”,说明诺奖正在更加重视文学特别是高层次文学的价值。

她说:“我从事的是高层次的文学创作,读者是很小的一个群体,但是我非常希望更多人关注高层次文学”。

残雪本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长沙。

残雪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作家之一,她的小说被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选为文学教材,是唯一获得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的中国作家,被诺奖评委马悦然称为中国的“卡夫卡”。

其代表作有《赤脚医生》《山上的小屋》《黄泥街》《苍老的浮云》《五香街》等。

残雪作品:《侵蚀》《情侣手记》《一株树的自白》《紫晶月季花》《垂直的阅读》文学创作全部手写,每天坚持一小时据残雪的编辑陈小真介绍,30多年来,残雪日复一日地过着“单调刻板”的文学生活。

七点钟准时起床,九点钟开始阅读和写作,一个半小时。

下午两点钟开始阅读和写作,也是一个半小时。

这两部分时间她写的是哲学书。

然后,进入锻炼时间。

晚餐后,开始进入一个小时的小说创作时间,之后是英语学习时间。

“残雪不用手机,不用微信,这让她省去了许多没必要的干扰,可以专注于她的文学和她的哲学。

”陈小真告诉记者,残雪的写作每天都是定时定量的,每天只写一个小时,大概就是八九百字,而且从她开始写作至今全部都是手写。

小说翻译到国外,自己亲自做英语校对残雪是一个小学毕业生,却以二十年如一日的毅力自学英语,以至于她的小说翻译到国外,她自己做自己外文书的英语校对。

二十多年来,残雪坚持每天看英文,哪怕是每天一个小时也坚持下去。

她看英文原版的纸质书,读那些文学经典作品。

“就凭这一点,我敢说,她已经远远超过中国绝大多数的作家。

中国当代作家中有几个人是读英文原著成长起来的呢?她是作品翻译到国外最多的中国女作家,也与她的这种长期的英语训练分不开的吧。

”陈小真说。

文/ 摘自《潇湘晨报》3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生命的魅力在于偶然昆德拉的作品从上世纪80年代由韩少功推介至国内起,至今发行量巨大。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大家最为读者熟悉,为作家赢得声誉最多的一部小说。

前几年题目改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更贴近作品思想。

昆德拉认为,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命相比较,也无法使他完美之后再来度过,生命之流只能在偶然性的大地上泛滥,人们肆意的生活,获得漂浮在半空中的快感。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于1929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父亲是钢琴家、音乐教授。

十三四岁时,正值二战期间,父亲安排他师从捷克最出色的作曲家之一保尔·哈斯学习作曲。

昆德拉特别忘不了老师的一段话。

那是在一次下课后,老师陪他走到门口时,突然对他说:“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有许多惊人薄弱的乐段。

但恰恰是这些薄弱处使强有力的乐段大放异彩。

它就像一片草坪,要是没有草坪,我们看到从地上长出的漂亮大树时是不会兴奋的。

”这是一段让昆德拉咀嚼了一辈子,感动了一辈子的话。

后来,哈斯先生被关进集中营,再也没有出来。

昆德拉始终把他当做“我个人神殿中的一位”。

他写下的第一首诗,就是《纪念保尔·哈斯》。

昆德拉于1985年获耶路撒冷文学奖,1987年获奥地利国家欧洲文学奖。

1995年,捷克政府决定将国家最高奖项之一:功勋奖,授予米兰·昆德拉。

莫言认为,他的小说是政治讽刺小说,充满了对极左体制的嘲讽。

讽刺中有一点儿像黑色幽默,又不完全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

而且,这种对极左制度的嘲讽能引发中国人的“文革”记忆,人们很容易对那些描写心领神会,很值得一读。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再来生加以修正。

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

一切都马上经历,仅次一次,不能准备。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4真正领跑的来啦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注:2018年未颁发诺奖,故合并在今年版发)获奖理由:“她叙事中的想象力,充满了百科全书般的热情,这让她的作品跨越文化边界,自成一派。

”1.第15位荣诺奖的女性作家从1901年到今天,诺奖共颁发出112位获奖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是第15位。

2.人无法脱离经验进行想像。

托卡尔丘克十分擅长在小说中融合民间传说、神话、宗教故事等元素,映照波兰的历史命运与现实生活。

2017年在中国出版的两部小说《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便为中文读者直观体现了她深厚的“文化底蕴”(经验)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在《太古和其他的时间》里,她把太古比作宇宙的中心,小说中每一个章节以“xxx的时间”命名,通过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太古之中各种人物,甚至动物、植物和东西的故事:触摸世界边界的少女、沉迷解谜游戏的地主、寂寞的家庭主妇、咒骂月亮的老太婆,乃至天使、水鬼……以三代人的人生故事,折射了波兰二十世纪动荡起伏的历史命运。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则讲述了一个边境小镇,从第一位拓荒至此的制刀匠人在此安居,到女主人公与丈夫迁居这片乡野,同一片土地在千年之间不同的历史瞬间、不同的人生流徙。

托卡尔丘克喜欢在小说中杂糅进不同的文体,短篇小说、散文、民间故事、圣徒传记,甚至菜谱、笔记,交错呈现。

评论者试图用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来归纳她的小说,但她的小说更明显的特征还是心理学隐喻和诗化的语言,特别是她常常聚焦于微小的个体命运,折射对广阔世界的探索乃至对宇宙天地的哲学式思考。

2019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彼得·汉德克:获奖理由:“他兼具语言独创性与影响力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围和特殊性。

”1.出道即颠峰。

现年74岁的汉德克,也是出道即颠峰本峰。

他的成名作品《骂观众》即是他最初的几步作品之一。

2.无心插柳柳成荫24岁时,汉德克刚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

出版商对他说,靠出书活着根本就没戏,要活着就得写剧本。

正是为了获得财务自由,汉德克才开始写《骂观众》的剧本。

当然能写成这样一部作品,也得归功于他当时的女友是一位演员,他被“胁迫”着进剧场、看戏、看剧本。

但在内心里,他更愿意做一个读者而不是观众。

也因此,他就有了一个想法:对剧场表现的幻象做一个游戏性的创作。

结果呈现在观众眼前的这个戏,按传统的理解,简直都不能说是戏。

汉德克自己管它叫“说话剧”,其实更应该管它叫反戏剧。

全剧仅由互不相干的许多段独白组成,这些独白分配给2至4个“说话人”。

这几个“说话人”在台上各说各的独白,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交流,每段独白、各人的独白也没有意义上的逻辑联系。

同时,这些独白是普通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普通的日常语言,如谩骂、忏悔、表白、提问、辩解、预言,甚至喊叫。

观众受到的冒犯是显而易见的。

汉德克由此被推上风口浪尖,他也因此声名大噪。

对于汉德克来说,他写那个剧本并不是要“骂观众”,而是出于反讽的目的。

他解释说,这个剧和辱骂没有关系,是他对演员和观众之间节奏的分析,用一种近乎音乐的关系来表达。

汉德克这样说,其话语背后的意义在于他进行的是一场语言的试验。

他摒除传统戏剧中的很多元素,目的就在于要在他的“说话剧”中使语言本身成为文学的内容,甚至是唯一的内容。

他试图通过舞台上“说话人”的独立性语句,通过如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所说的那种“有意的强硬和刀子般犀利的情感”,让人去重新认识和把握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