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高凝机制及抗凝治疗

合集下载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案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案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案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特征为肾小球滤过膜的病变,导致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等症状。

针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本文将针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论述。

一、药物治疗1. 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是目前肾病综合征最常用的治疗药物。

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肾小球滤过膜的病变,从而达到减少蛋白尿、降低水肿和控制血压的效果。

常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2. 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者副作用较大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免疫抑制剂能够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活跃,减少炎症反应,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

免疫抑制剂的常用药物包括环孢素、多辛酸等。

3. 抗凝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常伴有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

因此,抗凝治疗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保护肾脏功能。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4. 降压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因此降压治疗是治疗方案中重要的一环。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二、非药物治疗1. 饮食控制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合理的饮食控制可以有效地帮助控制病情。

应避免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保持适当的蛋白质摄入量。

此外,患者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保持营养均衡。

2. 心理支持肾病综合征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影响。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和家人的关怀和支持尤为重要。

患者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咨询、加入支持性群体等方式,舒缓焦虑和恐惧,保持乐观的心态。

3. 运动治疗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康复十分有益。

患者可以选择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

综上所述,针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药物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药物和降压药物。

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心理支持和运动治疗。

肾病综合征的抗凝治疗

肾病综合征的抗凝治疗

肾病综合征的抗凝治疗肾小球疾病因免疫炎症损伤或代谢异常,常常导致内皮细胞损伤、活化,进而引起血小板活化和凝血-纤溶平衡紊乱。

而肾病综合征状态下,伴随大量尿蛋白导致的抗凝因子丢失,以及低蛋白血症刺激肝脏凝血因子增多,都将加重凝血-纤溶平衡紊乱,产生凝血亢进状态,不仅引发血栓、栓塞性疾病,加重肾脏组织缺血,而且凝血酶可直接促进肾脏细胞增殖,上调炎症因子的表达,参与肾脏生理病理变化。

因此,抗凝治疗作为肾病综合征的重要辅助治疗,不但可以防治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栓栓塞性疾病,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减轻肾脏病变,降低蛋白尿,保护肾脏。

血栓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并发症。

常见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深静脉血栓(DVP)、肺栓塞(PE)。

其中50%DVP患者有无症状PE,而80%PE患者有DVP。

NS合并肾静脉血栓(RVT)21.4%,肺栓塞14%,膜性肾病并发RVT 30%~45%。

肾变病综合征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综合征临床具有四大特点:①大量蛋白尿超过3.5g/日,可有脂质尿;②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g/L;③高脂血症;④水肿根据不同病因和病理将本征分为3类:即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水肿伴或不伴有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应为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

大量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的特征,在肾血管疾病或肾小管间质疾病中出现如此大量的蛋白尿较为少见。

由于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都是大量蛋白尿的后果,因此认为,诊断的标准应以大量蛋白尿为主。

肾病综合征患者凝血亢进的机制免疫炎症损伤或代谢异常引起肾组织病变的同时诱发凝血活化。

免疫炎症引起补体活化,内皮细胞损伤或剥离,导致肾小球基底膜破坏,胶原暴露,结合、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而且免疫炎症引起的肾小球内T淋巴细胞浸润,可活化单核细胞、巨噬细胞、释放凝血活化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和药物治疗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和药物治疗

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发展,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将逐渐明确,为 个性化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针对肾病综合征的特异性靶点药物将不断涌现,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多学科协作和综合治疗将成为肾病综合征治疗的重要方向,包括营养支持、心理干 预、康复锻炼等。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措施
避免感染
肾病综合征患者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在日常生活中应 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避免感染的发生。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 制尚未完全明确,导 致治疗难度较大。
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大 ,患者生活质量受到 影响。
针对不同病理类型的 肾病综合征,缺乏有 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免疫介导的肾小球损伤、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其中,免疫介导的 肾小球损伤是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涉及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多 种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参与。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肾病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尿、高血压、肾 功能异常等症状。
常用药物治疗方法
利尿剂治疗
袢利尿剂
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通过抑制钠钾 氯共转运体发挥作用,如呋塞米、托 拉塞米等。
保钾利尿剂
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利尿剂联合使用 ,如螺内酯、氨苯蝶啶等。
噻嗪类利尿剂
作用于肾远曲小管近端,通过抑制钠 氯共转运体发挥作用,如氢氯噻嗪等 。
降压药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免疫抑制剂治疗
糖皮质激素
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急性炎症时的 渗出和水肿,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

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

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

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高凝状态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它是客观的病理过程,其程度常与肾小球病变的严重性和活动性相平行,且日益受到普遍重视。

肾病综合症(NS)并发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尤其血栓形成,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是肾病综合征病人常见的致残和死亡的原因,给予抗凝治疗已取得可喜效果。

一、发病情况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形成,多见于成年病人,也见于儿童病人。

不仅发生于静脉系统,而且也发生于动脉系统。

儿童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发病率为1.8%~5%,最常见部位为肾静脉,其发病率为5~62%,平均为35%;其次为深部静脉及肺动脉,其发病率分别为25%和15%~20%,成年肾病综合征病人并发血栓形成的发病率约为10%~40%。

二、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形成的机理肾病综合征存在高凝状态,易出现血栓形成,其有关因素为凝血因子、抗凝血物质、纤溶系统成份的含量改变,血小板功能及活化状态异常、静脉瘀滞、血液粘滞度增加、遗传因素以及药物的应用等。

(一)凝血系统异常⒈凝血因子肾病综合征病人血中因子Ⅰ、Ⅱ、Ⅴ、Ⅶ、Ⅹ含量升高,且因子Ⅰ大多可高达600mg/dl以上;而因子Ⅸ、Ⅺ、含量不足,因子Ⅱ、Ⅲ、Ⅳ、Ⅹ和Ⅺ活性增强;据研究表明上述凝血因子的含量改变是由于小分子蛋白从尿中丢失和肝脏代偿合成蛋白增加所致。

⒉抗凝物质肾病综合征病人血中抗凝血酶Ⅲ(AT-Ⅲ)含量降低,蛋白C、蛋白S含量正常或降低,蛋白C活性减弱,α2-巨球蛋白和肝素辅助因子Ⅱ含量升高,且AT-Ⅲ下降的水平与低白蛋白水平成正相关;据研究表明以上抗凝血物质的改变是由于从尿选择及肝代偿合成增加所。

⒊纤溶系统纤溶酶系统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及抗纤溶酶(α2-AP)的改变。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激活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则可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形成复合物抑制其活性,抗纤溶酶可与已激活的纤溶酶原结合从而使其失去活性。

肾病综合征诊断治疗指南

肾病综合征诊断治疗指南

肾病综合征诊断治疗指南肾病综合征是肾小球疾病的一种表现,其病因多种多样,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也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临床上不能仅仅满足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还必须对其作出病因、病理、并发症乃至完整的诊断,以提高治疗的缓解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有多种,而微小病变肾病、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等几种类型最为常见。

肾病综合征的分类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之诊断主要依靠排除继发性NS。

继发性NS的病因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肾淀粉样变性、药物、肿瘤等。

肾病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不一定出现在任何特定年龄段,而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

在发病前可能有职业病史、有毒有害物接触史、服用药物或食物过敏史等情况。

此外,肾病综合征也可能继发于呼吸道、皮肤的感染、病毒性肝炎、肿瘤、糖尿病、系统性疾病等。

肾病综合征的起病可能急骤也可能隐匿,患者可能有乏力、恶心、腰酸、食欲下降等,部分患者甚至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除了水肿和蛋白尿外,肾病综合征还可能表现为血尿、高血压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

肾病综合征的典型实验室检查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d)、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和高脂血症。

此外,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可能增多,可见管型,肾功能可能正常或受损(GFR下降),还可能伴有免疫指标(抗核抗体、抗双链DNA、ANCA、免疫球蛋白等)、肿瘤指标(CEA、AFP、PSA等)、病毒指标(HBV、HCV、HIV等)以及骨髓穿刺活检异常。

肾穿刺活检可以明确病理分型。

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水肿、蛋白质丢失、感染、血栓栓塞、肾衰竭等。

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时,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病因、病理等方面的信息,以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感染: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营养不良、免疫状态异常、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感染的风险增加。

crrt枸橼酸抗凝原理

crrt枸橼酸抗凝原理

crrt枸橼酸抗凝原理
CRRT(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是一种用于治疗重症患者肾功能不全的血液净化方法。

在CRRT中,为了防止血液在血管内部凝结,通常需要使用抗凝剂。

其中,枸橼酸是常用的抗凝剂之一。

枸橼酸抗凝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
1.钙离子螯合作用:枸橼酸可以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不
溶性的络合物,降低血液中的游离钙离子浓度。

钙离子在凝血
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降低钙离子浓度,可以抑制凝血
酶的形成,减少血液凝块的风险。

2.抑制凝血因子活化:枸橼酸可以抑制凝血酶的生成。

凝血过程
中,凝血酶是一个关键的酶,能够促使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激活,
最终形成血凝块。

通过抑制凝血酶的生成,枸橼酸可以延缓凝
血过程,减少血液在CRRT过程中的凝聚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枸橼酸作为抗凝剂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

过量的枸橼酸使用可能会导致出血等副作用。

因此,在CRRT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凝血功能监测结果,调整枸橼酸的使用剂量,以确保适当的抗凝效果和凝血安全。

肾病综合征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肾病综合征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痰 培 养 提 示 霉 菌 生 长 ,根 据 药 敏 试 验 ,
改 用 泰 能 及 大 扶 康 静 滴 , 有 效 控 制 了 霉 茁 生长 。
天 2次 突 然 出 现 呼 吸 困 难 , 全 身 紫 绀
考 虑 系支气 管粘 膜脱 落 阻 塞 气道 所 致 ,
维普资讯
齐 鲁护理 杂 志 2 0 0 2年 2月 第 8卷 第 2期
J OURNAL O L NUR I F QI U S NG
F b 2 0 1 0 2 e ・ 0 2 Vo . N ・ 8
察 病 情 变 化 时 . 患 者 咳 嗽 或 肺 部 听 诊 闻 及 痰 呜 音 , 或 血 氧 饱 和 度 下 降 , 呼 吸机 气 管 内 压 力 升 高 ,要 立 即 吸 痰 。 每 次 吸 痰 前 向 套 管 内 注 入 生 理 盐 水
换 。 雾 化 螺 纹 管 、咬 嘴 等 一 用 一 消 毒 ,
每 日 更 换 氧 气 湿 化 瓶 、鼻 导 管 及 氧 气
输 入 管 1次 。
2 3 3 协 助 选 择 敏 感 抗 生 素 定 时 、 ., 正 确 地 取 痰 标 本 , 作 痰 培 养 及 药 敏 试
验 。 本 组 1例 病 程 第 7天 ,体 温 3 ℃ , 9
经及 时吸引 分 泌物 后转 危 为安 。 2. . 协 助 翻 身 、拍 背 排 痰 13 操 作前 耐心 向患 者 讲 清 翻 身 、拍 背 排 痰 的重 要 性 . 以 取 得 患 者 的 合 作 。 患 者 翻 身
时 每 次 拍 背 1 mi 5 n,用 呼 吸 机 辅 助 呼 吸的患 者 侧身 9 O度 有 困 难 时 , 可 分 别 取 左 侧位 或 右 侧 位 4 5度 , 用 软 垫 维 持

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及栓塞症的治疗分析

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及栓塞症的治疗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
21 0 0年 5月 第 7卷第 1 3期
Meia Invt no hn , y2 1 , o 7N . 3 dcln oa o f iaMa .0 0 V 1 o 1 i C .
. 3. 4

I . O- 临 t l  ̄ Kx 究

肾病 综 合 征并 发 血 栓 及 栓 塞 症 的治 疗 分 析
每 日 1 , 4周为 1 次 2~ 个疗程 , 后者可重 复使用 , 一般 不需实
验室监测 ;3 抗凝药 : () 常用 华法 林 0 0 0 4ms ( g・ ) .5~ . / k d , 每 日 1 口服 。使用 时必 须监 测凝 血 酶原 时间 ; 4 抗 血小 次 () 板治疗 ;5 血浆置换 ; 6 手术治疗 : () () 经溶栓疗法无效 或血栓 较大 , 应采用外科手术取 出血栓。
( 收稿 日期 :0 9—1 2 ) 20 2— 1 ( 本文 编辑 : 张雄 杰)
p ii a d r g n y g n c l hla n p e na c .J y e o Obse Bile rd, 20 tt orp o 00, 29
是血管内皮细胞 、 血 、 凝 抗凝 、 纤溶 系统等 多种 因素共 同作 用 的结果 , 肾病综合征 高凝 状态主要和下列 因素有关 : 1 凝 ()
( ):2 7—2 9 3 2 2.
[]a a 4 S m maMM, rl uMH, l a yI t 1D ie ee ,ost— Hoeo l Ea m ,e a. dm r vl cntu l l s i
t n lt r mb p i a,a d v n u h o o i r d c in: ln c l a 一 i a h o o h l o i n e o s t r mb ss p e ito ci ia 8

肾病综合征血栓栓塞和治疗

肾病综合征血栓栓塞和治疗

7.内皮细胞损伤
肾脏疾病时,体内免疫复合物、自身抗体、炎性因子或药物等,均可能 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启动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而发生血栓。
肾病综合症血栓发生机制 8.外源性因素
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刺激血小板产生,
促进血小板凝聚,增加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活性,降低
纤溶活性、对活化的凝血因子吞噬、清除减少,促进 高凝状态。
阿司匹林剂量与血小板释放反应
100
抑制血小板功能的最佳剂量
血 小 板 释 放 反 应 ( )
80
100 mg
60 40 20
%
mg 拜阿司匹灵/天
血小板释放反应 阿司匹灵(mg)
%
拜阿司匹灵: 胃内不溶解,更多获益
6.42
7
体外酸性环境中的溶出率
6 5 4 3 2 1 0
酸性环境 中 溶出率为
1.53
1.78
0
拜阿司匹灵
仿制品 阿司匹林1 仿制品 阿司匹林2 仿制品 阿司匹林3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1年第10卷第5期。6种市售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体外溶出试验比较
拜阿司匹灵:精确肠溶的阿司匹林
拜阿司匹灵包衣
水为介质 抗酸能力强 肠内释放
其他阿司匹林包衣
有机介质 抗酸能力弱 胃内部分溶解
拜阿司匹灵100mg肠溶片上市后临床监测* (n=2739,治疗2年)
LMWH用法:4000 IU , 1 次,皮下注射 疗 程: 2 - 4周 需监测APTT, 维持在正常值1.5~3倍之间 还可监测抗Ⅹa活性,达0.5~1.0 IU /ml水平为佳


疗(三)

⑶ 在使用肝素2-3天后加用华法令: 两者必须有用药重叠期,直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 华法令口服,第1天10 mg,第二天5mg,第3天后每天2.5mg 以后根据PT和INR调整剂量 治疗期间INR 应控制在2.0 - 2.5 之间 华法令治疗至少6-12月,或只要NS不缓解就不停药 其他高凝状态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 或 特发性DVT患者要延长抗凝治疗疗程 在应用华法令过程中,老年人,脑出血病史者 消化性溃疡病史者更容易发生出血并发症 INR 过长也是出血并发症发生的因素之一 如INR过长,可将华法令剂量减半,也可改为原剂量隔日口服来进行 华法令不可盲目或擅自停药,否则可再发急性血栓。

血栓通冻干粉针剂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凝及高脂状态的临床效果分析

血栓通冻干粉针剂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凝及高脂状态的临床效果分析

血栓 通 冻 干 粉 针 剂 治 疗 肾病 综 合 征 高 凝 及 高 脂 状 态 的 l 效 果分 析 临床
陶建 勋 米 绪 华 ,樊 均 明。 ,
( . 钢 集 团 成 都 医 院 内 科 , 川 成 都 606 ; .四川 大 学 华 西 医 院 肾 内 科 , 1攀 四 1 10 62 四川 成 都 604 ) 10 1
l iie no2go p :t ame t ru n=1 )a dcnrl ru n=1 ;p t nsi e t n ru eev dit vn u fso ydvddit ru s r t n op( e g 6 n o t o p( og 4) ai t nt ame t o prc ie r e o si u in e r g na n
【 键 词 】 血 栓 通 冻 干 粉 针 剂 ; 病 综 合 征 ; 凝 ; 血 脂 关 肾 抗 降
【 中图分类号】 R 62 9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 17 —13 20 )404 —2 6279 (0 80—0 70
Cl i lEf c ayi o eh a tn y p iz d P wd rfrIjcino p r o g ain a d i c f tAn ls fXu s u no g L o hl e o e o n et nHy ec a n t n na e s i o i o
维普资讯
西南军 医
20 年 7月 第 l 第 4期 08 O卷
Ju a o itySreni Su w s C i u ,0 8 1( ) or l f la ugo ot e h aJl 20 ;0 4 n M ir n h t n y
H y r pde i ft fe pe l i m a o he Pa n ̄ wih p o i y i i t Ne hr tc S ndr m e o

抗凝与促凝有哪些措施和方法

抗凝与促凝有哪些措施和方法

抗凝与促凝有哪些措施和方法在医学领域中,抗凝与促凝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指的是阻止血液凝结和促进血液凝结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维持血液的正常循环和防止出血或血栓形成都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抗凝与促凝的措施和方法,以便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医疗措施。

抗凝的措施和方法:1. 药物治疗,抗凝药物是最常见的抗凝治疗方法,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阻止血液凝结,如华法林、肝素和阿司匹林等药物。

2. 饮食控制,一些食物富含维生素K,它可以促进血液凝结,因此在服用抗凝药物期间需要限制摄入这些食物,如菠菜、芹菜和胡萝卜等。

3. 定期监测,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凝血功能检测,以确保药物的剂量和效果都在合适的范围内。

4. 避免创伤,受伤后的出血是人体自然的凝血过程,但在使用抗凝药物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出血时间延长,因此需要避免不必要的创伤。

促凝的措施和方法:1. 补充凝血因子,对于一些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可以通过补充凝血因子来促进血液凝结,例如血浆或凝血因子浓缩剂。

2. 控制出血,对于出血倾向的患者,需要采取措施来控制出血,如局部压迫、使用止血带或进行手术止血等。

3. 促凝药物治疗,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如手术前后或严重创伤后,可以使用促凝药物来促进血液凝结,如临床常用的止血药物纤溶酶原激活剂。

4. 定期监测,对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凝血功能检测,以确保凝血因子的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总结来说,抗凝与促凝是人体内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对于维持血液循环和防止出血或血栓形成都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抗凝或促凝措施和方法,以确保血液的正常循环和患者的健康。

同时,对于使用抗凝或促凝药物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其凝血功能,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加了解抗凝与促凝的措施和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抗凝疗法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与分析

抗凝疗法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与分析
计学处理分析 。 1 . 3治疗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按 照 肾病综 合征常规 治疗方法 进行治疗 ,包括 : ①激 素治 疗 ,例如 可给 予强 的松 l /(gd mg k ・ )作 为起 始 剂量 连续 口 服两个 月 ,随后每 周递减 1 0 至减至2mg 时缓慢减量 至 1mg 时 /直 1 0 / d 0 / d 作为 维持剂 量 、持 续 口服6 个月 ;②免疫制 剂 ,例 如可 给予环 磷酰胺
【] 武俊 青 , 综敏 , 成福 , . 国流 动 人 口的避 孕 节育 现 况 [ . 3 姜 李 等我 J 人 ]
口与发 展,0 81 () 4 6 . 2 0 , 1 5 —2 4 :
抗凝疗法在 肾病综合 征患者 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与分析
吕 游
( 西玉林 市第一人民医院 肾内科 ,广西 玉林 5 7 0 ) 广 3 0 0
比例 较其他年 龄段 明显升 高 ,这 可能与 当前婚 外及婚 前性 行为不 断上 升 ,性 观念 混乱及计划 生育的推广 困难有关 ,尤其是广 大农村妇 女 ,
综上 所述 ,终 止妊娠 比例 及方 式与怀孕妇女健 康意识 、教 育水 平
等密切相 关 ,同 时存 在着地 区差 异 ,这提示 我们应 针对对象 的不同 , 加强健康教 育及计 划生育服务 ,尽量减少 意外怀孕 ,从而减少 人工流
肾病 综合 征 患者 机体 高凝 状 态、 改善 肾功 能 ,是 肾病综 合征 治疗 中不可 缺 少的环 节之 一 。
【 键 词 】抗 凝疗 法 ; 肾病综合 征 ;观 察 ;分析 关
中 图分类 号 :R 9 62
文献 标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7- 14 (0 2 8 05 - 2 6 1 8 9 2 1 )0 - 5 0 0

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

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

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高凝状态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它是客观的病理过程,其程度常与肾小球病变的严重性和活动性相平行,且日益受到普遍重视。

肾病综合症(NS)并发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尤其血栓形成,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是肾病综合征病人常见的致残和死亡的原因,给予抗凝治疗已取得可喜效果。

一、发病情况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形成,多见于成年病人,也见于儿童病人。

不仅发生于静脉系统,而且也发生于动脉系统。

儿童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发病率为1.8%~5%,最常见部位为肾静脉,其发病率为5~62%,平均为35%;其次为深部静脉及肺动脉,其发病率分别为25%和15%~20%,成年肾病综合征病人并发血栓形成的发病率约为10%~40%。

二、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形成的机理肾病综合征存在高凝状态,易出现血栓形成,其有关因素为凝血因子、抗凝血物质、纤溶系统成份的含量改变,血小板功能及活化状态异常、静脉瘀滞、血液粘滞度增加、遗传因素以及药物的应用等。

(一)凝血系统异常⒈凝血因子肾病综合征病人血中因子Ⅰ、Ⅱ、Ⅴ、Ⅶ、Ⅹ含量升高,且因子Ⅰ大多可高达600mg/dl以上;而因子Ⅸ、Ⅺ、含量不足,因子Ⅱ、Ⅲ、Ⅳ、Ⅹ和Ⅺ活性增强;据研究表明上述凝血因子的含量改变是由于小分子蛋白从尿中丢失和肝脏代偿合成蛋白增加所致。

⒉抗凝物质肾病综合征病人血中抗凝血酶Ⅲ(AT-Ⅲ)含量降低,蛋白C、蛋白S含量正常或降低,蛋白C活性减弱,α2-巨球蛋白和肝素辅助因子Ⅱ含量升高,且AT-Ⅲ下降的水平与低白蛋白水平成正相关;据研究表明以上抗凝血物质的改变是由于从尿选择及肝代偿合成增加所。

⒊纤溶系统纤溶酶系统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及抗纤溶酶(α2-AP)的改变。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激活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则可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形成复合物抑制其活性,抗纤溶酶可与已激活的纤溶酶原结合从而使其失去活性。

肾病综合症最佳治疗方案

肾病综合症最佳治疗方案

肾病综合症最佳治疗方案一、病因治疗肾病综合症的治疗首先应从病因入手。

针对不同类型的肾病综合症,如微小病变型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等,需要明确其具体病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这一步骤可能涉及到肾活检等诊断手段,以确定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二、对症治疗对症治疗是肾病综合症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针对患者出现的具体症状,如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医生需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缓解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肾病综合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通过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减轻患者的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肾病综合症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例如,对于部分肾病综合征患者,肾移植手术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然而,手术治疗的风险和效果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五、透析治疗对于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透析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替代疗法。

通过透析,可以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患者的生命。

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形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六、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肾病综合症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

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手段,可以调节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功能,从而缓解病情。

然而,中医治疗需要在有经验的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七、一般治疗一般治疗包括休息、饮食调整等方面。

适当的休息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促进病情恢复。

而合理的饮食调整,如控制蛋白质摄入、限制盐的摄入等,也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缓解病情。

八、抗凝血治疗肾病综合症患者常常伴有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形成。

因此,抗凝血治疗也是肾病综合症治疗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肝素等,可以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然而,抗凝血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18年肾病综合征治疗-2019年医学文档

2018年肾病综合征治疗-2019年医学文档

Alavi et 750Vriesendorp
长征医院
肾内科
肾病综合征对症治疗
• • •
• • •
饮食治疗 控制每日总热卡摄入量,摄入脂肪 产生的热量 必须小于摄入总热量的20%~30%, 不饱和/饱和≥1 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150~300mg 药物治疗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降胆固醇 长征医院
↑肝脏合成 血液浓缩 纤维蛋白原、 辅因子、脂 蛋白等
高凝状态 类固醇治疗 利尿剂 免疫性损伤
肾病综合征发生高凝状态机制 长征医院
肾内科 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低白蛋白血症 低血浆胶体渗透压 水份外渗 部分病例 有效血容量不足 ↓肾血流量 肾前性氮质血症 扩容、利尿 恢复 ↓GFR 肾间质高度水肿 压迫肾小管,大量管型阻塞肾小管 肾小管腔高压 肾小管上皮损伤、坏死 急性肾功能衰竭
长征医院
肾内科 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免疫因素 非免疫因素
破坏
孔径屏障 电荷屏障
蛋白尿
蛋白尿发生机制
长征医院
肾内科
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肾小球滤过膜屏障受破坏
↑血浆蛋白(白蛋 白±球蛋白)漏出

A
B ↓血浆白蛋白 和血浆渗透压 ↑细胞内吞 滤过的蛋白
↑ 组织间液量 ↑肾小管(集合管) ↓间质渗透压 NaCl重吸收 (当血浆渗透压<8mmHg, (? ↑Na/k ATP酶 跨毛细血管渗透压梯度 ↑cGMP磷酸二酯 消失 ) ↓血浆容量 酶) 水肿 血浆容量正常/增加/降低取决于A与B的相互作用 肾病综合征水肿形成机制 长征医院
高脂血症的治疗
肾内科
肾病综合征对症治疗
使用抗凝剂的指征
• 膜性肾病 • 血清白蛋白 • 高凝状态 • 纤维蛋白原 g/L • 纤溶酶原 g/L • AT Ⅲ g/L <20~25g/L

53例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治疗观察

53例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治疗观察

53例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治疗观察
孟庆华;王桂芬;赵安辉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
【年(卷),期】1999(000)004
【摘要】现将我院1990~1998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24)
【作者】孟庆华;王桂芬;赵安辉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春市医学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高凝状态的疗效 [J], 张淑侠
2.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效果观察 [J], 曲春霞
3.养阴活血法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临床观察 [J], 黄润山
4.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状态的实验室观察 [J], 但刚;刘媛;江忠勇;
胡莉娜;金静;耿雪;吴丽娟
5.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高凝及高脂状态疗效观察 [J], 王会祥;宋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例(29.4%)胸闷、呼吸困难 – 4例(23.5%)胸痛、咯血
完整ppt
李世军等, CNDT,2012;21:29 18
完整ppt
透析与肾脏病移植杂志. 2007.16(4):354-359 19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
完整ppt
u 重大栓塞 (肺循环50%以上)
– 呼吸衰竭 – 心力衰竭 – 死亡
• There have been no RCTs of prophylactic anticoagulation in IMN with nephrotic syndrome
• Alb<2.0-2.5g/dL 、 proteinuria>10g/d、 BMI >35kg/m2 , prior history of thromboembolism 、 prolonged immobilization
完整ppt
21
NS血栓的确诊:影像学检查
✓血管彩色多谱勒检查 ✓CT血管成像(CTA/CTV) ✓MR血管成像 ✓同位素(血管及肺通气灌注显像) ✓血管造影
完整ppt
22
肾静脉CTV:右肾静脉主干血栓
完整ppt
23
CTA示肺动脉栓塞(箭头所示)
完整ppt
24
主要内容
• NS血栓的高发性和危害性 • NS血栓的机制 • NS血栓的诊断 • NS血栓的治疗预防
研究者
发生率 NS RVT (%) MN RVT
栾晓晨(1988) 26 13
50.0
--
发生率 (%)
-
王淑娟(1990) 100 46
46.0 26 12
46.2
吴兆龙(1995) 60 12
20.0
72
28.6
研究者
NS PE
章友康(1996) 42 14
发生率 (%)
33.3
MN PE 12 5
u 大分支或广泛小分支栓塞
– 呼吸困难、胸痛、咯血
u 小分支无症状栓塞
– 右心室扩张 – 肺动脉高压
20
NS伴以下症状应高度考虑血栓:
✓ 一侧肾脏明显增大,腰痛,血尿,Scr升高 (RVT)
✓ 双侧肢体周径不对称(深静脉血栓) ✓ 不能解释的胸闷、胸痛和昏厥、呼吸困难、心
动过速、低血压、休克、咯血等(PE) ✓ 动脉缺血症状 ✓ D-二聚体升高(>0.5mg/L)
MN MPGN MCD FSGS Other Overall (%) (%) (%) (%) (%) (%)
Llach(1980) 29.0
22.2
20.0
25.0
9.8
21.9
Chugh(1981) 42.9
Velasquez (1988)
60.0
Wagoner (1983)
51.9
Bennett (1975)
3
NS血栓的发生率
➢ 荟萃1975~1994年16个研究, NS合并肾静脉血栓(RVT)为 21.4%,肺栓塞为14.0%
➢ 膜性肾病并发RVT:30% ~45%
Cuy Rostoker,et al. Nephron 1995, 69: 20-28
完整ppt
4
NS并发肾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Study
完整ppt
27
肾病综合征患者抗凝治疗时机
以下患者,若无抗凝禁忌证,应考虑抗凝治疗:
出现明确抗凝适应证,如房颤等
有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栓塞病史、长期卧床或有血栓形成症状者
李世军等,
7
肺动脉栓塞合并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部位 RVT+下腔静脉 RVT 腘静脉 未发现血栓 总数
例数(%)N=17 11(64.7%) 4(23.5%) 1(5.9%) 1 (5.9%) 16(94.1%)
完整ppt
李世军等,
8
CNDT,2012;21:29
不同病因NS血栓的部位
血栓部位
MN并发血栓 (n=43)
发生率 (%)
41.7
陈 楠(2001) 54 32
59.3
--
-
完整ppt
6
最新研究:膜性肾病VTE发生率
•100例MN伴NS,CT血管成像 •36例(36%)并发VTE;D-二聚体+:94.4%
血栓部位 例数(%)
肾静脉
33
下腔静脉
19
生殖静脉
5
髂静脉
2
腘静脉
2
肺动脉栓塞
17
平均每例2.2处血完栓整ppt

Overall
37.0
20.0
26.3
0
25
25.0
40.0
0
28.6 50.0
42.3
0
0
0
0
51.9




28.6
26.2 24.1 18.8 15.1 27.9
完整ppt Singhal et al, Thrombosis Research (2006) 118, 397—5407
NS并发血栓的国内研究
完整ppt
25
完整ppt
26
IMN预防性抗凝KIDIGO指南
• We suggest that patients with IMN and severe nephrotic syndrome be considered for prophylactic anticoagulant therapy. (2C)
微小病变(MCN)
– 糖尿病肾脏
膜增殖性肾炎(MPGN)
– 肾脏淀粉样变
IgA肾病(IgAN)
–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 坏死性血管炎
完整ppt
10
主要内容
• NS血栓的高发性和危害性 • NS血栓的机制 • NS血栓的诊断 • NS血栓的治疗预防
完整ppt
11
完整ppt
12
完整ppt
13
完整ppt
FSGS并发血栓 (n=11)
肾静脉
19(44%)
0
肾动脉
0
1
下腔静脉
10
0
股静脉
2
2
腘静脉
2
2
PE 其它
9
4
1
2
张庆燕等,CNDT,2010;19:413; 张炯,CNDT,2010;19:401
完整ppt
9
并发VTE的常见肾脏病
• 原发性
• 继发性
膜性肾病(MN)
– 抗磷酯抗体综合征
局性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 – 狼疮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防治
完整ppt
1
主要内容
• NS血栓的高发性和危害性 • NS血栓的机制 • NS血栓的诊断 • NS血栓的治疗预防
完整ppt
2
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
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
动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
(DVT)
肺栓塞 (PE)
50%DVT有无症状PE
80%的PE有DVT
完整pp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4
完整ppt
15
完整ppt
16
主要内容
• NS血栓的高发性和危害性 • NS血栓的机制 • NS血栓的诊断 • NS血栓的治疗预防
完整ppt
17
NS并发血栓症状隐匿
• 33例并发RVT者:仅24.2%有临床症状
– 肾区胀痛 14.7% – 肉眼血尿 5.9% – AKI 1例
• 17例PE,9例有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