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1)哲学的含义?(2)基本问题?①是什么?②谁提出?(3)两方面内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区别的角度?①世界的本原②人与世界的关系③世界的状态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二)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1)三种不同的物质观?(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3)物质与意识的关系?(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5.意识的起源和本质★★★★★★★(1)起源:①自然界产物②社会的产物(2)本质?6.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1)运动:①运动的含义?②运动与物质不可分?(2)静止的含义?(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①区别②联系(3)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7.物质运动与时空和空间★(1)时空的含义及特点?(2)时空的客观性: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3)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4)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8.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社会物质性的表现?9.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2)理解: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3)意义?(三)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0.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本质含义?(2)基本特征?(3)基本形式?11.实践与人的存在(1)实践是人存在的方式(2)原因?12.自然界与人的分化与统一(1)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状态?(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别和联系?①含义的区别②前提基础/影响制约13.人和自然的关系★★★★★★★★★(1)人与自然的关系?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②人通过实践活动影响改变自然(2)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和谐的: 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读书笔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我慢慢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不应只建立在我们感性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们必须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角度。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这些都是科学的理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真理性指导原则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是辨证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第三、马克思主义提高了我们认识人类社会以及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一原理告诉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比如,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环境、人口等实际情况,而不能脱离实际,盲目决策;同时,也要有创新精神和进取意识,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
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而且,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
比如,在看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时,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而应该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又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矛盾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我们要善于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例如,在解决社会问题时,要认识到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的矛盾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研究的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理论体系,它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等。
这些基本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分析社会现实、指导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不断前进。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运动的统一体。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对事物发展的全面、具体的认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
再次,马克思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这种矛盾和冲突最终会导致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阶级斗争理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最后,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理论强调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
社会主义理论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现实、指导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读书笔记第三章主要讲的是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分为三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及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由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构成。
第一小节首先讲了在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上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是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基本理论依据。
其次讲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思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不仅有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还有其相对独立性,其表现为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不平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及各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第二小节讲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社会形态变更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历史的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第二节讲了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第二节中首先讲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的科学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阶级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革命的实质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革命的根源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一章绪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方面,是及其深刻和丰富的。
「哲学理论: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组成€政治经济学理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L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古代朴素「唯物: 形而上学;辩证法严谁是第一性" I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L思维存在性< '唯心{主观客观.同一性r可知论:康德马克思.不可知论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1)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 2) : 一个人带着乡愁去寻找自己的家园。
两大现象: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人类两大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I 、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 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 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 II 、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 主张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精神, 主张一是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 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 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形而上学: 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物质: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经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⑴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⑵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⑶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⑷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一观点让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避免陷入唯心主义的误区。
比如,当我们面对自然灾害时,我们不能寄希望于超自然的力量来拯救我们,而是要依靠科学技术和人类的努力来应对。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括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
联系的观点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比如,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发展的观点认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固步自封。
矛盾的观点则指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矛盾,比如学习和娱乐之间的矛盾、工作和休息之间的矛盾等,我们要善于分析和解决这些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则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这一原理让我们能够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趋势。
例如,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不断发展,必然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社会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让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从而获得剩余价值。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要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绪论1.马克思主义狭义上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上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又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建构的起点和基础,它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又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它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之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归宿,它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经济社会根源: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科学前提: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重要发展(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思想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整理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一:马克思主义创立与发展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①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②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①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②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
3、三本书代表性?①1844年8月底《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②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③《资本论》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秘密。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一生的两大伟大发现。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1、世界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第一部分知识点摘录及理解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本章学习目标:1.学习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
2.掌握社会主义的一些特征,认识到对于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以及长期性。
3在了解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9世纪中叶,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和三大发展阶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是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2)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3)科学社会主义出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实现方式——无产阶级革命(1)无产阶级革命的特殊性第一,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第二,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级的革命;第三,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革命。
(2)无产阶级革命的两种方式——暴力和和平暴力革命是主要方式。
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
马克思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意义,认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暴力为主要的基本形式的同时不排除和平过渡,需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情况结合的原则作出判断(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背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建立:十月革命的胜利,俄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一08法4 30 号黄嘉莹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的二、三节,我归纳出了课本的四条问题主线: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什么?事物为什么会发展?事物是怎么样发展的?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首先,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什么呢?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等特点。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蝴蝶效应”,南美亚马逊热带雨林一只蝴蝶挥动一下翅膀,都可能会造成美国一周后的一场飓风,可见,我们周围事物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这又让我不禁想起了最近的金融海啸,这次金融海啸是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的,次贷危机带来了信用危机,从而导致整个金融体制的瘫痪。
而联系不止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还有事物之间的联系,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市场,而社会注义的中国,能在这场危机置身事外吗?很显然是不能的,因为联系是普遍的,这对中国已经产生影响,美国消费减少,影响中国出口,也加大了国内进口商品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生事物适应了时代的潮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不可以战胜的,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纵观中国历史,从夏商周到西东汉,从三国到南北朝,从隋唐到五代十国,从辽宋夏金到元明清,每一个新朝代在但是来讲是新事物,旧的朝代萎靡、混乱,不适合人民安定生活,不适合经济稳定发展,必然带来改朝换代的结果,新的朝代符合当时人民利益要求,旧的朝代就在炮火中灰飞烟灭了。
事物的发展还是一个过程,就像近代中国,自从鸦片战争的战火升起后,中国就在经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一场场运动,一场场革命,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倒退,停滞,那也是暂时的,中国始终都是向前发展的,这点从我们现在生活就可以看出,而且毋庸置疑,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读书笔记3(大全五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读书笔记3(大全五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读书笔记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读书笔记第三章讲述了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分为三大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其中第一节包括了四个小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第一小节说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而基于这点有两个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另一方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第二小节谈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而接下来的小节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基本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其中经济基础是指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则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另一方面,后者对前者具有反作用。
最后一小节具体指出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并且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其更替具有统一性、多样性、前进性及曲折性。
第二节包括了五个小节:社会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原理读书笔记

马克思原理读书笔记【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读书笔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及思考感悟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材料1003班姓名:闵杰学号: 0607100313课程班级:2班周五(5、6节)中南大学二○一一年十二月步入大二,我们在学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两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
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过程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的部分。
以下先对课堂上的几个思考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最后再谈谈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收获和感受。
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 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
主要问题:一、对“哲学是爱智慧”的理解和体会。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它在现时代的意义何在?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一、对“哲学是爱智慧”的理解和体会。
学习或研究哲学,人们首先就会提出一个问题:哲学究竟是什么?“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的“philosophia ”,意思是“追求”和“智慧”,即“爱智”。
马原相关书籍读书笔记

马原相关书籍读书笔记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国共产党出版社编写的一本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材。
本书是中国大陆高校政治课程中的必修教材之一,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重要内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能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原理,加深对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本书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法则。
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认识世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政治经济学接下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详细解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书中详细讲解了商品、价值、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剩余价值这些重要概念。
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和危机,这本书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最后,本书还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思想。
作者通过阐述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强调了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目标。
此外,这本书还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和阶段。
二、《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份政治纲领。
这本书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文献之一,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共产党宣言》首先分析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指出了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以及无产阶级的痛苦和困境。
接着,书中阐述了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和历史使命。
此外,宣言中还提出了无产阶级组织和行动的具体目标和策略。
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我们可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标和理想社会的构想。
它鼓舞人们为实现社会公平、解放人类劳动者而奋斗,并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资本论》《资本论》是卡尔·马克思的一本重要著作,全面系统地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 笔记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笔记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 马克思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构成的。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学等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阶级斗争。
社会分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他们之间产生矛盾与斗争。
历史上的社会变革就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4.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阶级对立尖锐、利润追求无限、社会分工高度发展的社会形态。
5.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觉醒和组织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无产阶级是社会变革的先锋队,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6. 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共同富裕。
它主张取消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生产方式的社会化,消除阶级对立和剥削,使人们可以自由而充分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7.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无产阶级的政党。
无产阶级通过组织、斗争和革命来推动社会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任务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8.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科学而不是教条,因此需要与实际相结合,以社会变革的实践为基础,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9. 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
10.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
它不仅是对社会现象和历史发展的深刻认识,也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和分析框架,可以解决社会问题和指导实践。
马克思读书笔记范文(3篇)

马克思读书笔记范文(3篇)马克思读书笔记1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
我们要努力学习和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在学习中我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
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就要从平常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当中,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复杂的东西需要认识,许多重大问题需要回答,许多领域需要开拓,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就显的尤其重要,要做到这些,我们就必须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面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从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开始,我们就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下了不解之缘。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使我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于是带着那份疑惑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我很认真很努力的去听老师的讲解,因为我真的想知道,马克思有那么神奇么,希望老师能给我解开这个疑惑,希望这本书给我新的认识和理解。
一次又一次,老师给我们诠释着马克思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价值,我开始发觉里面的观点异常的有特点,我觉得很新鲜,它在重新解读周围的人和事,让我长期形成的固定思维一时难以转变。
我突然冒出一种意识—这貌似是一种洗脑。
当然我没有贬斥它的意思,反而我的认识开始提升。
认识到世界的物质性,了解啦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静止是相对的。
开始认识到,马克思是从哲学的高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揭秘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普遍性规律。
马克思主义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它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它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发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本书是把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对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
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使我们在学习中着重用学习领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我们对思想问题、学习问题、社会问题等进行思考的能力和方法。
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对现实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社会的物质性和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1)哲学的含义?(2)基本问题?①是什么?②谁提出?(3)两方面内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区别的角度?①世界的本原②人与世界的关系③世界的状态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二)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1)三种不同的物质观?(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3)物质与意识的关系?(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5.意识的起源和本质★★★★★★★(1)起源:①自然界产物②社会的产物(2)本质?6.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1)运动:①运动的含义?②运动与物质不可分?(2)静止的含义?(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①区别②联系(3)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7.物质运动与时空和空间★(1)时空的含义及特点?(2)时空的客观性: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3)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4)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8.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社会物质性的表现?9.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2)理解: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3)意义?(三)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10.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1)本质含义?(2)基本特征?(3)基本形式?11.实践与人的存在(1)实践是人存在的方式(2)原因?12.自然界与人的分化与统一(1)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状态?(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别和联系?①含义的区别②前提基础/影响制约13.人和自然的关系★★★★★★★★★(1)人与自然的关系?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②人通过实践活动影响改变自然(2)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和谐的: 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
(3)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的原因:人类不合理的实践活动导致生态失衡(4)解决办法: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14.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1)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2)表现?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15.联系的内涵和特点★(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特点:①客观性②普遍性③多样性(3)联系普遍性的含义?(4)联系存在的形态?(5)系统的含义和特点?16.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1)意义:具体、整体、开放、动态地看问题17.联系与发展(1)联系导致运动,运动的基本趋势是发展(2)发展的含义?前进上升的运动18.发展的实质(1)实质?(2)新旧事物的含义?(3)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①更适应新环境②从母体中孕育成熟19.发展与过程★★(1)发展是一个过程(2)过程论的内容?(3)过程论的意义?(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2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实质和核心?(2)表现?21.矛盾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2)矛盾是客观的:辩证矛盾不同于逻辑矛盾(3)矛盾的基本属性?(4)二者关系?①区别:含义不同②联系:相互联结\相互制约22.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2)同一性作用的表现?(3)斗争性作用的表现?(4)内因外因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2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1)方法论意义: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中把握对立2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的含义及相互关系★★★(1)普遍性含义及要求?(2)特殊性含义及要求?(3)二者关系?2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是认识论的哲学基础?(2)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基础26.矛盾分析法(1)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三)事物发展中的量变质变、肯定和否定27.事物存在的质、量、度★★★★★(1)质:①含义?②决定?由事物矛盾特殊性决定③表现:通过属性④意义?认识质是认识认识和实践的基础(2)量:①含义:②意义?(3)度: ①含义?②关节点?③要求:适度28.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1)事物变化的两种状态?(2)二者关系:①区别②联系(3)区分质变量变的标志?(4)原理的方法论意义?29.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1)肯定与否定的含义?30.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1)辩证的否定观内容?(2)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3)方法论意义:对待中外文化31.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意义★★(1)事物辩证发展的周期?(2)表现:①内容上?②形式上?(3)方法论意义?(四)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32.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1)分别从哪个角度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2)各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3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①区别:含义不同②联系: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34.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1)唯物辩证法运用于思维即思想方法;(2)唯物辩证法运用于工作中即工作方法35.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1)归纳和演绎:①最基本的思维方法?②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与综合:①区别②联系(3)抽象与具体:①辩证思维的高级形式?②二者区别和联系?(4) 逻辑与历史:①区别②联系36.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1)二者关系:①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思维方法的前提②现代科学方法也丰富和深化了辩证的思维方法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37.规律及其客观性(1)含义?(2)规律的特点?(3)规律的客观性38.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1)区别:①含义不同②有无意识③表现形式不同(2)联系:都具有客观性(二)意识的能动作用39.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1)表现?40.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1)区别:含义不同(2)联系:①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遵循客观规律②要遵循客观规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2)4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1)注意三点:①前提?②途径?③条件?42.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1)体现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3.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1)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2)主体?(3)客体?(4)中介?44.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1)主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2)认识过程: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3)实践过程:主客体同时得到了改变(4)实践活动的基本环节?45.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高于认识(2)表现?(3)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理解?46.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1)表现?(2)理解: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二)认识的本质47.认识的本质★★(1)马克思主义对认识本质的认识?(2)基本内容?48.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1)两条路线?49.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1)旧唯物主义的两个缺陷?(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50.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1)二者关系?①区别:阶段/特点/形式不同②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2)割裂二者关系导致错误?51.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1)第一次飞跃?(2)具备的条件?52.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1)理性因素的含义?(2)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3)非理性因素含义?(4)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5)方法论意义?53.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1)第二次飞跃?(2)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3)更为重要的原因?(4)具备条件?5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1)反复性的原因?(2)无限性的含义?55.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2)具体的历史的含义?(3)方法论意义:防“左”或右二、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56.真理及其客观性(1)真理的含义?(2)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3)否认真理的客观性会导致:主观真理论(4)主观真理论的两种形式?(5)真理的一元性?57.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1)真理的两重属性?(2)真理绝对性的含义?(3)相对性的含义?(3)二者关系:①相互联结②辩证转化(4)绝对性和相对性体现了人的认识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统一(5)反对错误观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6)真理性的具体性?58.真理与谬误的对立与统一(1)二者关系:①区别:含义不同②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2)方法论意义?(二)真理的检验标准59.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1)由何决定?(2)实践与逻辑证明的区别?60.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1)含义?(2)方法论意义?(三)真理与价值61.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1)含义?(2)任何实践活动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62.价值及其特征(1)价值含义?(2)价值构成?(3)价值特性?63.价值评价及其特点(1)价值评价的含义?(2)价值评价的特点?(3)正确的价值评价要求:与人类整体要求或利益相一致64.价值评价的功能(1)功能:①激励②制约③导向65.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66.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1)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2)人类活动的两个根本原则?(3)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对立统一:①对立:三方面区别②统一:三个方面表现(4)真理与价值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三、真理与实践的统一67.从实践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68.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69.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70.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7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1)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2)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3)唯心史观的缺陷?(4)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唯物史观7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1)社会存在含义?(2)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各自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社会意识的含义?7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1)二者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这一原理的意义?(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74.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1)含义?(2)结构?即基本要素?(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75.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1)含义?(2)地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3)内容?①广义?②狭义?(4)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根本方面? 7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1)生产方式?(2)相互关系?(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标准?7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原理内容?(2)意义?(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78.经济基础的内涵(1)含义?79.上层建筑的含义★(1)含义?(2)构成?(3)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关系?(4)在整个上层建筑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政治上层建筑(5)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国家政权80.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1)二者关系?(2)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其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8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1)原理内容?(2)意义?(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82.社会形态的内涵★(1)含义?(2)社会形态特点:①内容是全面的②具体的③历史的(3)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83.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表现?84.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1)含义?(2)对社会形态进行选择的特定原因?85.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1)含义?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86.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1)社会的基本矛盾?(2)原因?87.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根本动力?(2)主要表现?(二)阶级斗争88.阶级的产生和本质(1)产生?(2)本质?89.阶级斗争的含义和作用★(1)含义?(2)作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90.阶级分析方法(三)社会革命91.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1)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2)实质?(3)革命的根本问题?(4)根源?(5)条件?92.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表现?(2)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但不否认改良的作用(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93.改革的性质和作用(1)改革的性质?(2)改革与革命的关系?94.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1)性质?(2)特点?(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95.科学技术的含义(1)含义?96.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1)作用?(2)表现?97.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二重性(1)二重性的表现?(2)全球问题表现?(3)如何解决?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98.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2)英雄史观产生的根源?99.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1)全部历史是由个人的活动构成的,人是现实社会中的人,社会和人是不可分的100.人的本质★★★★★(1)人的本质包括两个方面?(2)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3)人与人的区别在于?101.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1)三原则? (2)历史合力说?102.人民群众在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1)人民群众的含义?(2)作用?(3)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103.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①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②内容?(2)群众路线:①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②内容?(3)新时期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104.个人与社会历史(1)含义?(2)个人的分类?105.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作用表现?106.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1)方法: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时间?(2)地点?(3)途径?2.资本的原始积累(1)含义?(2)持续时间?(3)途径?理解: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