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合集下载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样板戏及其评价)【圣才出品】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样板戏及其评价)【圣才出品】

第12章“样板戏”及其评价1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如何看待江青对“样板戏”的作用普遍认为,“样板戏”的主要构成是京剧现代戏,它是在周恩来等领导人的直接关怀下,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造的成果。

江青的介入是后来的事,她出于政治目的,掠夺了这些成果,并塞进自己的私货,因此,应当把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和江青的干预区别开来。

虽然这种看法有它的道理,却忽略了京剧现代戏产生的文化语境,并带有因人论事之嫌。

1.“无产阶级文学艺术”提出的文化语境表12-1 “无产阶级文学艺术”提出的文化语境2.江青对样板戏所做的修改表12-2 江青对样板戏所做的修改3.对“样板戏”的评价(1)“样板戏”和它的前身都是国家意识形态的载体。

江青的作用在于使其更加观念化、纯粹化,自然也会渗透她个人的美学倾向,不过,从本质上说,“样板戏”和它的前身是大同而小异。

这“异”,反映了左翼文艺激进派和稳健派之间的不同。

何况江青介入京剧现代戏的移植、改编从1960年代初就开始了。

因此,把“样板戏”及其前身一刀两段、截然对立的观点是难以说服人的。

(2)江青的活动不但在戏内,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在戏外。

“样板戏”成为政治工具,为她提高自己的政治身价,打击政治敌手,推行其激进主义的文艺观念,实行文化“一体化”服务。

从这个角度看,本章开头引述的王元化的观点是有道理的。

但在历史已翻过那荒唐一页的今天,指出这一点是必要的,却不能把它作为对“样板戏”评价的主要依据;应当把江青的戏内活动和戏外活动区别开来,就文本本身进行评价。

考点二:专业工作者和观众对“样板戏”的影响江青介入只是“样板戏”制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广大艺术工作者的努力和观众的影响。

1.观众对“样板戏”的影响(1)剧场效果决定戏剧的命运。

舞台艺术和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不同。

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交流以作品为中介,而舞台艺术的编导和演员必须与作品一道和观众面对面地交流;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通过文字和声像使其物化、固定化。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重难点分析(4)本次重难点分析主要围绕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平时作业中的疑难问题来进行辅导。

(下面的文字,黑色的是问题和参考答案,其他颜色是解释和说明。

大红色是强调。

)1.以何其芳的散文《独语》为例,简要说明“独语体”散文的主要特点。

对于类似的题目(包括“分析题”),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在列举其主要的特点外,选择其中的一个特点作为“举例说明”的重点。

关于这一题,可以先说明其最大的特点,即:①封闭性与自我指涉性。

然后,再列举出以下主要特点:②如,内敛(指向内心);不交流(冥想型);表现孤独感(孤芳自赏)与荒凉感(自我怜悯);生命体验;幻美色彩(词藻华丽)等等,再选择其中的一点,举例说明。

这个题目的举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一方面在《名著导读》中选有《独语》,另一方面,对于简答题来说,仅仅用教材中已经举出的例子,也是足够的。

当然,在用现存例子前,应该是先读过作品原文的。

2.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在沦陷区的上海,张爱玲几乎一夜间成了市民文化的“明星”?对于这样的题目,在正式作业之前,一定要有一个“审题”的过程(当然,不是说其他类型的题目就不需要审题了,在这里,只是特别强调而已)。

对于这个题目,在审题时,要重点审读“在沦陷区的上海”、“一夜之间”、“市民文化”这样几个限定词。

在回答时,既应说明其表面现象,①诸如不同政治倾向、不同文学趣味的各个文学圈子的人都接纳了她,各种主张的刊物都对她表示推许等。

也应说明其深层原因,②如张爱玲小说的成就,雅俗共赏、新与旧的结合(古典小说的根基、市井小说的色彩)、洋化环境中的封建心灵和精神创伤。

3.为什么“冰心体”散文在当时会风靡一时?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①冰心散文的内容,主要表现爱与美,在表达方式上具有婉约的倾诉,温柔而感伤,含蓄细腻,女性的风致的特点。

②其语体特征是以古文为基础的文言文、西文、白话文的统一,对做作的不自然的,与现实语言有距离的“新文艺腔”来说,容易被人们接受。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

我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一、我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概述我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是我国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我国文学发展历程和当代作家思想艺术成就的深度评估。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现当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作家们的创作也涵盖了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文学、乡土文学等多个方面。

对我国现当代作家作品进行专题研究,对于了解我国文学发展脉络、把握作家创作动向以及丰富文学研究视野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 现实主义作品我国现当代文学在历史背景和现实环境的影响下,产生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作品。

著名作家鲁迅的《呐喊》、老舍的《骆驼祥子》等作品,透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呈现出当时我国社会的不同侧面和人性的冷暖。

2. 后现代主义作品后现代主义是我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打破了传统叙事和结构,注重对语言、意义和符号的重新解构和重组。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张抗抗的《城南旧事》等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思想内涵,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3. 女性文学作品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我国女性文学逐渐崭露头角,并在文坛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王安忆的《长恨歌》等作品,通过对女性命运和情感的细腻刻画,引起了广泛共鸣和思考。

4. 乡土文学作品乡土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我国乡村社会的风土人情和独特色彩。

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中,乡土文学作品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贾平凹的《废都》、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作品,通过对乡村生活和传统文化的深刻描绘,展现出了我国乡土文学的独特魅力。

三、对我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的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既是对文学艺术的深度挖掘,也是对当代社会、时代风貌的深入观察和思考。

在我的个人观点看来,我国现当代作家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其思想和艺术成就不仅反映了时代的脉动和激荡,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鲁迅ppt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鲁迅ppt

从文化建设上:对民族传统文化、西方现代文明的反思,对于民 族文化重建的种种前瞻性构想
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思考在今天的价值
在鲁迅的作品中,“看/被看”模式几乎成为一种创作的内在规 律。通过这一模式,鲁迅想要揭示的是整个民族的看客心态,而 这心态的背后,意味着民族生命力的衰竭。“看/被看”模式的 主要作品:《示众》、《药》、《狂人日记》、《孔乙己》、 《明天》、《阿Q正传》、《祝福》、《长明灯》、《理水》等 鲁迅文化观的深刻性 深刻性:对民族传统的批判、发扬和继承,有选择 深刻性 地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 鲁迅文化转型观的前瞻性 前瞻性:一种现代性的焦虑,注意到西方社会 前瞻性 在科学进步和物质发展的同时,其人文的衰落,因而强调民族精 神的解放和重建 鲁迅所期待的现代文明:思想启蒙,改造国民性,从根本上“立 人”,健康的人文环境,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 鲁迅对现代文明所做的思考是深入的、独特的、超前的,对我们 今天的人文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一)
第一讲
鲁迅研究四题
本讲四个重点内容
如何理解鲁迅的《呐喊》《彷徨》在现代文学史上的 崇高地位 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 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是否丑化了中国人 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思考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重新关注
关于鲁迅的基本知识之一:生平
简历:1881年--1936年,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 青年时代:家道中落,体味世态炎凉 日本留学:弃医从文,关注思想启蒙 回国“幻灭”:在现实面前屡屡碰壁 彷徨之路:思想深化期 成长为新文学的旗手 文学创作和文艺论争
《呐喊》《彷徨》简况:现代现实主义奠基石
《呐喊》1923年出版,共14篇。第一篇《狂人日记》 作于1918年,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 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 (五四运动前创作)。最后一篇《社戏》作于1922年 创作于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取奋起为当时的文学革 命和新文化运动摇旗呐喊之意 《彷徨》1926年出版,共11篇。《祝福》(1924) 《在酒楼上》《肥皂》《孤独者》《离婚》(1925) 《伤逝》(1925)等 创作于五四落潮期。新文化运动队伍分化。反映鲁迅 当时的思想苦闷及对国民性批判更深刻的思考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第2章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如何消除经典阅读中的历史隔膜?
表2-1 如何消除经典阅读中的历史隔膜
考点二:读《女神》要“知人论诗”
表2-2 读《女神》要“知人论诗”
考点三:郭沫若研究概况
表2-3 郭沫若研究概况
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一、填空题
《女神》是郭沫若在______创作的诗集。

【答案】五四时期
【解析】《女神》是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创作的诗集,是中国现代白话新诗的奠基作。

它强烈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及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热切追求自由解放和光明新生的精神,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

二、简答题
谈谈五四与郭沫若的诗歌。

[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五四与郭沫若的诗歌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1)五四为郭沫若的诗歌提供了有利的时代背景
“五四”文学革命在创作实践上是以新诗的创作为突破口,而新诗运动则从诗形式上的解放入手。

①五四时期的诗歌理论
以胡适为代表的“五四”新诗运动提出了“作诗如作文”的主张,其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二是以白话写诗,实现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的散文化。

②五四时期的创作实际
新诗主要发表在《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学灯》《觉悟》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上。

第一批白话诗人如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等都。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沈从文与京派文学)【圣才出品】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沈从文与京派文学)【圣才出品】

第6章沈从文与“京派”文学
6.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京派”的特征
1.“京派”的概况
(1)定义:通常所谓“京派”,是指1930年代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

(2)“京派”和“海派”之争
①1930年代初,上海与北京两个城市作家之间发生了一场论争,当时双方互相攻击的主要人物是北京的沈从文和上海的苏汶,后来又加进了鲁迅等人。

其实所谓“京”“海”之争,多少也有文人的意气和派性在里边。

②有些论者认为当年的“京”“海”之争,看似偶然,却从根本上反映了1930年代的文学格局,是“乡土”与“都市”两种文化背景的对峙在文学中的体现。

2.“京派”作家群的共性
表6-1 “京派”作家群的共性
3.“京派”作家的代表
表6-2 “京派”作家的代表
考点二:沈从文的“角色认知”及其两个文学世界
1.沈从文的文学理念
(1)沈从文既反对将文学纳入商业的或政治的功利圈,也不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他有自己的文学理想,也看重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

(2)沈从文相信文学的功能不止于社会道德的观照,更在于能使读者“从作品中接触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示,对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

在沈从文看来,所谓“生命的明悟”,“明白人生各种形式”,“激发生命离开一个动物人生观”,正是文学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2.沈从文的文学世界
表6-3 沈从文的文学世界
考点三:《边城》细读
1.《边城》的艺术特点
表6-4 《边城》的艺术特点
2.沈从文的文学贡献
表6-5 沈从文的文学贡献。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周繁漪性格
蘩漪与周朴园一样,也是一位新旧结合的人物,按剧中的提示 ,她是一位“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她既渴望自由的爱 情,又无力摆脱家庭的牢笼,甘愿受周朴园的凌辱。在这样一个新 旧渗半的女性身上,作家有意识地强调了“原始的野性”,她与周 萍的相爱,并不是为了反封建,也不是为了追求个性解放,除了满 足自己的情欲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对自己丈夫不尊重自己的一种 报复。而在她的思想深处,有许多沉重的无法消除的封建思想意识 ,如她很看重“名分”,即使是与周萍相爱也有一种想摆脱摆不脱 的“犯罪感”,对周冲与四凤的相爱,也觉得门不当户不对,自己 已经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但仍然用封建婚姻的标准去要求(实际 上也就是残害)下一代。蘩漪的种种表现可以清楚地表明,这个人 物并不是曹禺理想中的人物,但作家却对她充满感情,特别是对她 的身上表现来的“蛮性”的原始力量加以礼赞,则显然与作家自己 的人生经历和阅历有关。他从小受到的家庭压制和由此形成的软弱 性格,在蘩漪身上,都找到了可以寄托的载体。人总是越缺乏什么 ,越是希望得到什么。
(5)再接再厉。1934年9月,应邀去天津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任 教。1936年5月,在巴金等到人的鼓励和催促下,开始创作《日 出》,白天为女师学生上课,晚上埋头写作,6月至9月开始在《 文季月刊》第1-4期上连载。8月,应国立戏剧学校校长余上沅邀 请,赴南京任教,讲授“剧作”、“西洋戏剧”和“现代戏剧与 戏剧批评”等课程。11月,在南京导演话剧《镀金》。1937年4月 至8月,《原野》在靳以主编的《文丛》第一卷第2-5期上连载。
话剧的发展简况
(1)文明新戏时期:话剧是一种西方的戏剧形式,19世纪末 由在上海的西方侨民引入中国。(2)爱美剧时期:1915爱美 ,即Amateur的译音,意为“业余的”(3)小剧场运动时期 :小剧场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自由剧场”的艺术实 验活动,后风行于欧美与日本,是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戏剧 取代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戏剧,从而占据剧坛主导地位的一 次戏剧革新运动。(4)左翼戏剧运动时期:1927年“大革命 ”的失败,激发起了1928年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兴起。 1929年秋,上海艺术剧社成立,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无产阶 级戏剧”(或称“新兴戏剧”、“普罗戏剧”)(5)剧场戏 剧时期:剧场戏剧(即“大剧场”演出)以职业化和营业性 为特点,是中国话剧从业余走向专业的标志,也是中国话剧 从幼稚期走向成熟期的标志(6)广场戏剧时期:1937年抗战 爆发后,中国话剧再次向“广场戏剧”倾斜,并出现了三次 高潮。(7)剧场戏剧再兴时期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一、鲁迅1、如何瞧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得偏激?鲁迅对传统寿险采取得就是怀疑得态度,她常常另辟一种眼光,透入历史得本质去重新思考评判。

鲁迅有意用这种逆反式得批判去警醒人们,挣脱被传统习惯所捆绑得思维地势,揭示历史上被遮蔽得真实,正视传统文化中不适于时代发展得腐朽成分。

“少瞧或不瞧中国书":“语境”。

鲁迅就是针对“五四”落潮后,那些重新要提倡尊孔读经得思潮。

其中也蕴含有鲁迅对中国书也就就是传统文化中得整体感悟,特别就是对那种麻木人心得“僵尸得乐观”得反感。

这就是杂文笔法,一种批判式得情绪得表达。

当传统作为一个整体,仍然严重牵绊着中国社会进步时候】,在旧得思想与伦理道德仍在事实上占统治地位、如同罗网束缚人们得自由与发展时,要冲破传统得“铁屋子”,觉醒奋起,就不能不采取断然得态度,大声呐喊。

这大概就就是“五四”启蒙主义往往表现得有些激进、有些矫枉过正得历史理由,也就是文化转型期得一种常见现象.鲁迅所反对与坚决批判得,主要就是传统文化中那些封建性、落后性东西,就是专制主义制度与文化.要剥掉这些缠绕在我们民族躯体上鳞甲上千年得沉重得旧物,若没有果断得措施与觉新,恋恋不舍,优柔寡断,那谈何容易。

要理解鲁迅所处得那个年代,就是中国正受外敌入侵、挨打得时代,处于“弱肉强食”得国际环境,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得危险。

而另一方面,封建传统得思想文化又仍然在严重地禁锢民族得精神,麻木灵魂,消解活力。

在这种情形下,鲁迅为了警醒人们,当然最好就是大声疾呼,用决绝得而不就是温温吞吞得态度立场,去告别旧时代。

即使有些偏激,也就是符合那时代变革需要得。

鲁迅说:中国人得性情就是总喜欢调与、折衷得。

没有更激烈得主张,她们总连平与得改革也不肯行.这当然就是一种策略,封建传统如此根深蒂固,如果不用全盘否定式得彻底决裂得态度,如果一开始就总就是强调“因时制宜,折衷至当。

那势必被调与折衷得社会惰性所裹挟,任何改革都只能流于空谈。

正就是在彻底不妥协地反传统这个意义上,我们高度肯定鲁迅对于现代文化转型得价值,肯定她在思想史文化史上得崇高地位。

自考资料_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2

自考资料_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2

第一讲鲁迅研究四题一、填空1.鲁迅,原名,字,1881年生于绍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我国文学的奠基人。

[周树人;豫才;现代]2.“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周氏兄弟”是指周树人和。

[周作人]3.散文《》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写道学家对一个乞丐女孩的非分之想,既是对封建道学家虚伪面目的揭露,也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入探讨。

[肥皂;四铭]4.鲁迅曾受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的影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天演论》]5.鲁迅在小说《铸剑》的开头,这样写道:“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

”[眉间尺]6.爱姑是小说《》中的主人公。

[离婚]7.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8鲁迅在给他的朋友的信中说,他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上是一个食人民族。

[许寿裳]9.小说《风波》以复辟为背景,通过鲁镇七斤家里的一场小小风波,写出了乡村社会的死水微澜。

[张勋]10.《呐喊》的最后一篇小说《》是作者一段少年时代与农民朋友交往的美好回忆。

[社戏]11.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原是决心守寡的,她逃到家为仆,就是为了逃避婆婆令她再嫁的逼迫。

[鲁]12.鲁迅笔下的是未庄的雇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靠打短工维持生计。

[阿Q]13.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中,有一类属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除了《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外,还有《》中的陈士成等。

[白光]14.鲁迅自己曾经用“”这四个字来概括《呐喊》等作品的基调。

[忧愤深广]15.鲁迅在《》一文中说:“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衷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三闲集?无声的中国]16.鲁迅多次在他的小说中写到群众蜂拥观看杀人场面的情景,早在他创作小说《示众》以前,就在他的第三部小说《》有精彩的描写。

[药]17.鲁迅小说《在酒楼上》的主人公是。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PT课件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PT课件

六、以郭沫若的《女神》为例,简要说明 在阅读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经典作品时, 怎样才能防止陷入“两极阅读”的偏颇。
专题研究:24、25 自学指导:17 提示: 两极阅读现象的含义:文学史读法注重从历史发
展的链条中考察作品,确定其特色、价值、影 响与地位;非专业读法比较偏重个人的或时行 的审美趣味,注重作品本身,不太顾及“历史 的链条”。
克服办法:三步阅读法
功利欲求。对 此应该怎样看?
专题研究:53
自学指导:31
提示:1、茅盾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强调文学推 动社会改革和思想启蒙的作用,的确有较强 的功利色彩;2、茅盾这种功利性的文学主 张和他要求小说真实地描写人的情感世界的 主张有矛盾。
态度,最典型的例子是《狂人日记》和《青 年必读书》。2、鲁迅有意用这种逆反式评判 警醒人们挣脱思维定势,正视传统中的腐朽 成份。
四、作为当代的读者读《女神》这样带有 强烈的时代色彩的作品,应该怎样读?
专题研究:26 自学指导:17 提示:三部阅读法:第一步,直观感受;第二
步,设身处地;第三步,名理分析。
五、郭沫若的创作生活道路是多变的,大 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这对他的创作有什 么影响?每个阶段的创作特点是什么?
专题研究:37 自学指导:21 提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五四时期是“纯文
艺活动时期”。2、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变为“诗 人/社会活动家”。3、新中国成立后主要是 “官员”,创作多为应制之作。
十六、为什么“冰心体”散文在当时会风 靡一时?
专题研究:192 自学指导:122 提示:1、冰心散文以“爱”与“美”为主要表
现内容,容易打动“五四”时期青年的心;2、 以“婉约的倾诉”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较 强的感染力;3、将白话文、文言文、西文调 和成典雅、明丽、凝练的文学语言,证明白 话也可以写出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文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教学设计》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教学设计》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入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2.掌握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3.培养学生的文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方法的掌握。

2.难点:独立开展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三、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研究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介绍一位现当代文学重要作家,激发学生兴趣。

2.现当代文学发展概述
回顾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3.专题研究方法讲解
(1)确定研究主题。

(2)收集资料。

(3)分析研究。

(4)撰写论文。

4.实例分析
以一个现当代文学专题为例,进行分析讲解。

5.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确定研究主题,进行讨论。

6.研究实践
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结果,开展专题研究。

7.分享交流
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互相交流。

8.总结归纳
总结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的要点和方法。

9.作业布置
选择一个现当代文学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写成论文。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圣才】

温儒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圣才】
二、名词解释 1.《茶馆》[复旦大学 2014 年研;中山大学 2010 年研;中国传媒大学 2010 年研] 答:《茶馆》是老舍在 1956 年完成的话剧作品。它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向人们展示 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 50 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通过王利发、
8 / 1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一、填空题 1.老舍《四世同堂》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四川大学 2011 年研] 【答案】《惶惑》;《偷生》;《饥荒》 【解析】《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 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小说分 为三部发表,第一部《惶惑》连载于《扫荡报》1944 年 11 月 10 日至 1945 年 9 月 2 日; 第二部《偷生》在 1946 年 11 月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第三部《饥荒》在 1950 年 5 月连 载于《小说》第 4 卷第 1 至第 6 期。
表 4-3 《骆驼祥子》的另一解读:对城市文明病的探讨
考点三: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4 / 1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表 4-4 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表 4-5 老舍的“京味儿”风格
5 / 1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老舍一生共写了约计 800 余万字的作品,被称为“______”。 【答案】人民艺术家 【解析】老舍一生共写了约计 800 余万字的作品,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以长篇 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其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建国后,老舍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其中《龙须沟》《茶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以中央电大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 题》课程教学大纲和多种媒体教材为根据。学生 可同时使用温儒敏、赵祖谟主编的《中国现当代 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和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制作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的网络课件以及专科阶段的教材《中国现代文学 发展史》(黄修己著)、本专业选修课教材《中 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钱理群主编)或其他 参考书籍和媒体资料进行复习。
复习重点和要求
• • • • • • • • •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鲁迅研究四题 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茅盾研究中的“矛盾” 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 曹禺的生平和创作简况 沈从文的生平和创作简况 张爱玲的《传奇》张爱玲热 穆旦与九叶诗派 现代散文五家
试题难度分为较易、适中、较难三个等级,分 别占卷面总成绩的30%、40%、30%。
往届考试情况分析:
1、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得分较高,因为这两种类 型的题目大都出于自学指导和期末复习册。 2、填空题、多项选择题的得分普遍不高,尤其是 多项选择题,主要原因一是对教材不熟悉,二是 知识储备稍显不足,以至在规定时间内找不到正 确的答案。 3、40分的分析题,由于分析题题目灵活,涉及知 识面较广,书本上无现成的答案,再加上我们的 学员也缺少足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只会照抄书本上现成的观点,缺乏自己的见 解,因此在得分上普遍不高。
考试题型:
试题类型包括“填空题”、“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五种, 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10%、10%、20%、40%左 右。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史知识(包括在专科阶段学习 的内容)和教材的熟悉程度;论述题,主要考核学 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所能发挥的程度。
题型分析:
士先与大学同学抱素相 爱,不久发现他是一个暗探,陷入了幻灭之中。 后来在同学史俊的鼓励下投身革命,又爱上了北 伐军一个温雅的连长 强唯力 。
•分析:此题答案主教材上没有,但在辅助教材作 品评析中出现。由此可见,考试前要对三本教材进 行较系统的复习,以便做到心中有数,至少要知道 题目来自哪个章节,否则无法应对此类问题。
例:曹禺在《北京人》中描写了哪几种“北京人”? 他们的代表人物都是谁?(5分)
评分标准:A.曹禺在《北京人》中描写了代表着三种不同文化 的三个时代的“北京人”。(1分)B.象征原始生命力的远古北京 人的代表是作为象征形象出现的“北京猿人”。(2分)C.代表 封建士大夫文化的是曾氏父子:曾皓和曾文清;代表五四新文 化的是袁氏父女:袁任敢和袁圆以及正在变化中的愫芳。(2分)
分析: 1、做题时一定要抓住题目的核心,要将理论与作品紧密 结合。不能简单抄录书本上的一些理论,要有个人新见 解。 2、理论可以结合教材、自学指导书,作品可结合作品选 读来分析。 3、此类题目集中出现在三个作家身上:鲁迅、沈从文、 张爱玲,考前请多阅读有关这三章节的相关分析资料。 注意:此题为两选一,答题时立意要新颖,论述要正确 深入并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 如果仅仅照抄教材或他人文章中的观点和内容,没有自 己的体会和见解,不能得高分,试题答案不得少于 1000字。
考核要求:
考核分为了解、掌握、分析三个层次,每一 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
1、了解:要求学生对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识 点有一般的、全面的认识; 2、掌握: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 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并具有归纳总结的能力; 3、分析:要求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 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并具有结合自己的独到见解 和课外阅读感受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多项选择题
例:九叶派诗中的女诗人是( A B )。 A.陈敬容 B.郑敏 C.唐祈 D.辛笛
分析:此题教材上并无答案,但教师在电子教案中 已做补充,所以电子教案在复习中的作用亦不可忽 视,因为补充了一些教材上没有的小知识点。 注意:每题有1一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 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四、简答题
•注意:答案中凡出现错别字均不给分
二、单项选择题:
例:发表于50年代中期的《论郭沫若的诗》,明 显突破了当时普遍的庸俗社会学和教条主义的 空气,代表了当时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这篇 文章的作者是( B ) A.蒲风 B.张光年 C.楼栖 D.陈瘦竹 分析:此题除D外三人都写过《论郭沫若的诗》 , 这就要考大家看书是否细心,因为主教材上已明确 指出三人的观点。 注意: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 期末复习
考核目的及形式 考核内容 考核要求 考试题型 往届考试情况分析 题型分析 复习重点和要求 考试所需资料
考核目的及形式:
•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与本课程有关的作家作品、文学 现象的了解、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 • 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分析:此类题目一般在自学指导的学习重难点里都有明确答案, 找到具体章节答出要点即可。 注意:只要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即可得高分,观点和行文可以不与本答案相同。
五、分析题(40分)
例: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不得照抄教材或他人文 章,论述正确深人,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 不得少于1000字。 1、什么是“牧歌田园诗风格”?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明 沈从文《边城》的“牧歌田园诗风格”王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2、张爱玲为什么把她的小说集名命为《传奇》?她的小说代 表作《金锁记》讲述的是怎样一个传奇故事?请用自己的话复 述故事内容,并说明作者讲这个故事的主要用意。 评分标准 A. 照抄教材或他人文章.(扣15--20分) B. 论述不正确或不深入.(扣5--10分) C. 举例不具体或不恰当。(扣5分) D. 文字欠优美或不流畅。(扣5分) E.有错别字或病句。(扣1分,最多扣分不超过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