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水循环和洋流时水循环学案湘教必修
湖南省 湘教版 地理必修一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洋流 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洋流的概念和性质分类,明确洋流的影响因素。
2、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能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说明风海流的成因。
3、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之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了海陆轮廓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季风、水循环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2.高一的学生缺乏系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读图分析的能力相对较差,加上于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在学习中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学生普遍觉得本节课较难学。
3高中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增强,需要教师去维持并不断的增强,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地理的分析方法。
学生看课本,回答老师问题。
【生】(回答)洋流是指大洋圈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生】(回答)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是寒流。
【生】合作讨论,总结回答。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对于较为简单的概念性内容,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参与阅读、分析、归纳的过程,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并成为课堂的主体。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顺便回顾了与本堂课内容极为相关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相关知识,作了一定的理论铺垫。
引入新课
同学们分析的很好,事实上从海水的运动上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国沿海的海水运动是往北的(日本暖流),所以污染也不至于通过海洋来影响我国。那么为什么我国沿海的海水会大规模向北运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洋流的知识。(同时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海水运动图示)
水循环和洋流-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水循环和洋流 - 湘教版必修一教案一、背景本教案是根据湖南省新版高中必修一《地球与生命》课程的要求,为教师们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案例。
本次教学内容为水循环和洋流。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运动和转化,涵盖了水蒸发、凝结、降雨等各个环节。
而洋流则是利用地球自转带来的科氏力或重力作用,使海水形成的由表及深一层一层的向某一方向流动的水流。
二、教学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了解各种自然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
2.了解洋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掌握洋流的分类和特点。
3.了解水循环和洋流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水循环1.1 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不断运动和转化过程,包括水蒸发、凝结、降雨、地表径流、蒸散、渗漏等各个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可以使用图片和实物模型来进行教学。
首先,让学生看一下下面这张图片,让学生回答问题:水循环图水循环图1.图中代表什么?2.每个箭头代表什么?然后,让学生观看一下面的实物模型:水循环实物模型水循环实物模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操作这个实物模型,模拟水循环的过程。
1.2 水循环的自然因素让学生了解自然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比如地形、气候、土地利用等因素。
比如,气候对水循环的影响,决定了地球上各地水循环的强度和周期,气温、湿度、风向、降雨量等都对水循环有重要的影响。
2. 洋流2.1 洋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让学生了解洋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洋流是因为地球自转带来的科氏力或重力作用,使海水形成的由表及深一层一层的向某一方向流动的水流。
而形成洋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地球自转、清污剂的作用、潮汐的影响等。
2.2 洋流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掌握洋流的分类和特点,比如根据海洋的位置可以将洋流分为赤道西向汇流和赤道东向反流;根据水温可以将洋流分为温带洋流和热带洋流等。
3. 水循环和洋流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最后,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和洋流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生物区系等方面。
高一地理学案 2.4 水循环和洋流
水循环和洋流学案(湘教版必修)[学习目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水循环.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①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②和物理③的变化。
.能量来源:在④及⑤的作用下,水在⑥、海洋和⑦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主要环节⑧,⑨,⑩,⑪,⑫,⑬。
(\\(使水形成⑭的循环运动塑造多种⑮形态促进地理环境中的⑯转化和交换)).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主要方式增加或减少⑰、人工增雨及⑱。
二、洋流.概念:洋流又叫⑲,是指大洋⑳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的流动。
.类型: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和寒流两大类。
.主要成因:盛行风作用。
南、北赤道暖流(信风作用),西风漂流(分布在北纬°~°和南纬°~°的宽阔地带),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
.分布规律:()中低纬度:以为中心。
北半球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方向流动。
()中高纬度(北半球):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方向流动。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作用;寒流起到、作用。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规模较大的海域常形成世界级大渔场。
()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了污染海域净化的速度;但扩大了污染的。
()对航海事业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则慢。
探究点一水循环【探究材料】材料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材料二“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材料三“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圆道》)。
高中地理水循环和洋流教案(1)湘教版必修1
水循环和洋流(1)一、教学内容水循环、洋流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洋流的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1.小组式讨论法;2.多媒体教学法;3.读图分析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5.启发式讨论法;6.自主学习法。
用心爱心专心七、教学过程教学程序设计意图【播放录像】【教师提问】【教师点评】【引入新课】【板书】【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板书】【教师讲解】【放投影图】【板书】有关台风及其影响的新闻报导(或图片)。
2004年8月12号晚浙江省遭遇台风“云娜”袭击,在13个小时内,台风夺去了115条生命,卷走了153亿元的财产,有85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给浙江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推荐学习]高考地理 水循环和洋流精华学案 湘教版
地理精华学案:水循环和洋流(含测试答案)(湘教版)学习目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结构预习1、回顾以学过的知识,完成下列图表2、水循环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和状态的变化。
在能及的作用下,水在、和间通过吸收或放出,以、、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水循环又使地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
过程:读图填出图中箭头表示的水循环过程Array水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水是洁净的可再生资源,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及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3依据上图分析水循环包括哪些主要的环节?分为哪几种类型?人类活动对哪个环节影响最为显著?洋流概念:洋流又叫,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
洋流的分类:查阅练习册理解洋流的分类协作指导1、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并说明水循环运动的产生原因。
并完成教材P59页活动内容。
在太阳能及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蒸发和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促进水的良性循环,被称为“绿色天然水库”。
大量砍伐树木会破坏当地水的良性循环,使水资源减少或枯竭。
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巨大,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降雨及跨流域调水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2、水循环有什么意义和作用?一是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通过各个环节,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有机地联系成为一个水循环系统,水在不断地运动、转化);二是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水循环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乃至与海洋水之间相互交换转化,促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水循环系统);三是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四是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4.1水循环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3.组织小组间的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学习借鉴他人的思考和方法。
(四)反思与评价
1.在每个教学环节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及时、具体的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问题导向与探究,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从课本知识出发,探讨现实生活中的水资源问题。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思与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反思与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多元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体验感
本案例运用多媒体、VR、动画、模型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视觉、听觉和触觉上全面感受水循环的过程。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沉浸感和体验感,使他们对水循环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中设计了丰富的小组活动,如分组讨论、组间交流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旨在使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
1.描述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蒸散发等环节,并了解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中地理 水循环教案 湘教版必修1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说教材1、课标分析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
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的第一课时,本节教材紧紧抓住水体运动这一思想,侧重介绍了水循环的相关基础知识。
教材从陆地淡水资源更新的角度讲述了地球上水循环运动及其意义。
教材对水循环的三大类型未作具体的文字说明,而是将它们综合在一幅“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之中,侧重说明了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水循环过程中能量转换过程和水循环的积极意义。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②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②通过小组讨论,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4、教材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教学难点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方法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本课的内容学生很难通过自身的体验来获得感性认识,教师在课前收集一些直观性较强的图片、视频材料以及文字、数字资料,充分利用各种素材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角度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部说课稿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3)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一) (5)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一) (8)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说课稿(一) (10)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说课稿(二) (13)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一) (16)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二) (18)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说课稿(一) (21)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说课稿(二) (25)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7)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一) (31)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二) (33)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说课稿(一) (36)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说课稿(二) (39)第三节大气环境说课稿(一) (41)第三节大气环境说课稿(二) (44)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说课稿(一) (46)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说课稿(二) (49)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51)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说课稿(一) (54)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说课稿(二) (57)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课稿(一) (61)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课稿(二) (64)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一) (67)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二) (71)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4)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说课稿(一) (76)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说课稿(二) (78)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课稿(一) (81)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课稿(二) (85)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说课稿(一) (88)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说课稿(二) (91)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说课稿(一) (96)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一)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球的宇宙环境》是湘教版地理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教案设计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一、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标准解读本条和下一条“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
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
“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
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
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条“标准”关注水圈中的海洋水。
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来源。
关于海洋水,传统高中地理课程要求的内容较多,如海水的温度、盐度以及各种形式的运动等。
(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
(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高中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大气环境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高中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第三节人口迁移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高中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高中选修一第一章宇宙探索第一节认识宇宙的历程第二节不同的宇宙观第三节宇宙大爆炸假说第四节恒星的演化第二章认识星空第一节恒星天空第二节星座第三节认识星空第三章天体系统第一节宇宙中的星系第二节太阳系第三节太阳概况第四节九大行星第五节月球第四章地球的演化第一节地球的年龄第二节地球的内部结构第三节大地构造假说第四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高中选修二第一节海水温度和盐度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三节“海-气”的相互作用第二章海底形态和构造第一节海底形态第二节海底扩张理论与板块构造学说第三章海岸和海岸带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岸带的开发利用第三节海平面变化和海岸带第四节我国海岸带的开发第四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水水资源和海水化学资源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第三节海洋生物资源第四节海洋动力资源第五节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和海洋旅游业第五章海洋灾害与海洋资源环境问题第一节海洋灾害第二节海洋污染第三节海洋污染的防治与环境保护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我国的海洋第三节我国的海洋权益第四节建立国际海洋新秩序高中选修三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第三节国外名景欣赏第三章旅游规划第一节旅游规划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评价第三节旅游规划第四章文明旅游第一节做合格的旅游者第二节出游前的准备第三节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第四节旅游安全高中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城市化第三节城市环境问题第二章城乡分布第一节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第二节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第三节区域城镇体系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概述第二节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第三节城镇整体布局第四章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第一节人居环境第二节商业布局与居民生活第三节城市交通与居民生活第四节城市文化设施布局与居民生活高中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环境特点第四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第三节自然灾害与我们高中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述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第三节人类与环境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第四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第二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第四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第五章环境管理第一节环境管理概述第二节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第三节中国环境法规体系第四节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高中选修七第一章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第一节地理信息与地理学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构成与功能第二章地图与遥感(RS)第一节地图投影与地图特点第二节遥感工作原理第三节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第四节遥感应用第三章全球定位系统(GPS)第一节GIS概述第二节GIS基本操作第三节地图数字化第四节GIS查询与分析第五节专题制图与地图输出第六节GIS展望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一节GPS的产生第二节GPS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第三节GPS接收机第四节GPS的应用第五章3S(RS、GPS、GIS)技术综合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第二节数字地球。
教案—水循环
教案—水循环(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湘教版普高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路一、教学理念水循环是地理知识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点,着重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从而有助于学生的生活实践。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通过探讨交流和合作成果,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依据学科探究理论,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本节课的教学。
整个教学,通过提问题,引探究,共讨论,出成果,做展示,给点评,做总结的过程,重在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努力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课堂上,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把传授知识同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
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运用感性材料归纳整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注重知识的应用,通过案例实现和专业的结合、和社会的融合,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教材分析1.教材版本:湖南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Ⅰ中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
2.课时安排:1课时3.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教材以水运动为主要知识体系,以立体空间的水循环和洋流运动为知识要点。
作为第一课时的内容——水循环,虽然与本章其它节的内容联系不大,但非常契合本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主题,既可以提升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资源观、环境观,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动、联系、发展的辩证思维。
但水循环作为地理知识的基础点,对课本后面章节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知识点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需要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把握。
针对中职建筑专业学生施教,可以结合专业学习,提高其综合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2.4.1 水循环 学案设计
2.4 《水循环》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理解水循环的概念,明确水循环的能量来源,并能运用示意图,认识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
[2]能运用示意图,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3]能通过探究、分析,归纳概括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能辩证认识水循环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并树立人地协调的发展观。
学习过程:结合教材27、59、60页内容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一、水循环的概念:1.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由水、水和水组成。
按照它们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水、水、水和水。
陆地水可分为水和水。
地表水又可分为冰川水、河流水、湖泊(水库)水、沼泽水、永久积雪等,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按埋藏深度可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2.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的变化。
3.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是能和地球。
4.结合59页图2-40,绘制一幅水循环示意图。
用箭头表示水循环过程,写出每个环节的名称。
5.根据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同学们思考一下,循环涉及的水量最大?循环的环节最多?6.下列地理现象,属于哪种类型的水循环?①长江;②塔里木河;③在浙江沿海登陆的台风;④青海湖湖水蒸发;⑤太平洋上空的暴雨;⑥未登陆的台风。
7.影响海陆间的水汽输送的大气运动形式有哪些?二、水循环的过程:1.运用水循环示意图,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蒸发,形成水汽。
水汽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
降落到地面的水,或被蒸发,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两者汇集成河,最后又返回海洋。
2.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1)影响蒸发的因素有哪些?(2)有利于下渗的条件有哪些?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河流的补给(河水的来源)有雨水、冰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等多种形式。
在陆地上,河流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湖泊水、沼泽水和地下水之间相互转化。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2.4 水循环和洋流 学案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学习目标导航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洋流的概念及成因,识记洋流名称。
2.理解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重点)3.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难点)认知预习质疑教材整理1水循环阅读教材P59~P60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主要环节:图中D蒸发、C 、B降水、G 、F下渗、H 、E降水、A 。
3.动力:和地球重力。
4.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体总量。
(2)使地表物质得以运动,并塑造。
(3)伴随着能量转化和交换。
(4)使水成为洁净的资源。
5.人类活动的影响正误判断:(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
( )(2)人类活动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降水环节。
( )(3)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教材整理2 洋流阅读教材P 61~P 63,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 和 的大规模海水运动,又叫海流。
2.作用:促进了地球 的能量交换,并通过能量交换来改变其环境特征。
3.分布模式(1)副热带环流:如图中A 所示①中心:约在南北纬 的地区。
②组成⎩⎪⎨⎪⎧赤道洋流:由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共同作用西风漂流:位于西风带内赤道逆流:把南北半球的赤道洋流分隔开来大洋西岸的暖流和大洋东岸的寒流(2)副极地环流:如图中B 所示①中心:位于60°N 附近。
②组成:大洋西岸的 和大洋东岸的 。
微体验2正误判断:(1)暖流水温一定比寒流的水温高。
( )(2)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一定都是暖流。
( )(3)海水的温度和密度分布不均是形成世界洋流最主要的动力。
( )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点1 水循环合作探讨材料一长歌行(节选)李白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材料二水循环示意图。
探讨1:你认为诗词中百川复西归的现象会出现吗?探讨2: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体验评价1.读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湘教版必修1 地理:2.4 水循环和洋流 ——洋流 教案
水循环和洋流-----洋流【课程标准解读】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设计采用的教材是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I)2.4水循环和洋流》的第二课时,目的是让学生在运用地图自主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学会归纳世界海洋表层的洋流分布规律,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做好知识预备工作。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高一年级学生地理的空间感、读图的能力相对较差,本节内容是对洋流的分布规律进行探究和总结,而课本的图像是静态图,对学生来说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常感到无从下手,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沉闷。
三.设计思想本堂课的设计意图是:深化新课程理念与模式,应用导学案形式教学,根据课标的要求,采用问题导图,学生读图,多媒体版图,学生画图,学生用图等环节,通过图文转化,图图转化,多方面多角度的挖掘学生的读图用图潜力。
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培养则是希望完成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用原理来解释现象,实现原理指导实践的思想飞跃。
授课时先让学生阅读“全球风带与洋流的关系图”,自主归纳得出“洋流模式图”,通过将“洋流分布模式图”与“世界洋流分布图”对应,观察不同大洋不同海区洋流运动的特点,通过对比和分析,寻找共性和差异,归纳其分布的一般规律,并落实在洋流分布图中记忆各洋流名称,然后建构洋流分布的理想模式图,接着再探讨成因,最后再次引导学生运用风向、地转偏向力等知识对洋流模式图进行印证。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图来说明风海流的形成。
2.运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图,建构洋流分布的模式。
3.学会在等温线图上判别寒、暖流,了解不同纬度大洋两岸洋流的性质。
4.学会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来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1.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以“漂流瓶的故事”导入新课,以问题形式将学生引入预设情境之中。
在导学案中通过有目的、分层次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世界洋流分布图》进行读图和信息提取,分析与归纳,让学生在已设定的情境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完成洋流的概念、暖流和寒流的概念、洋流的运动方向和运动成因的学习探究过程。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2.4公开课教案-《水循环和洋流》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西安高新一中罗凯如【课标要求与分析】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标分析: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
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2)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分享课前优秀小作文“一滴水的旅行”,学生边朗读,教师边画图导出本节课。
湘教版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word教案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3.1.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2.教具准备课时安排2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
以情景问题的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
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推进新课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
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9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1.什么是水循环?2.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生2生3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请大家再阅读图239生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
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
请大家思考: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生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师生师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
那么,在这种(播放视频:师是什么力量使黄土高原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生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0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证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塑造)师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题目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1课时
学习
目标
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
2.运用说学知识,阐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
疑问
学习
建议
【相关知识点回顾】
1.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2.热力环流
3.大气运动
【知识转接】
1.运用地图册中国地图,寻找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海河、淮河、嫩江、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位置。
2.运用地图册世界地图,寻找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莱茵河、多瑙河、尼罗河、刚果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湄公河、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巴拉圭河等河流的位置。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一、水循环
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____________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________和物理
________的变化。
2.驱动水循环的主要能量在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水在________、海洋和________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3.类型: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分为、、。
4.主要环节: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5.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主要方式:增加或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
________________。
6.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它们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1)并不是所有水体之间都存在水源互补关系,有些只存在着单向补给,如冰川水对河流及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黄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单向补给关系。
(2)陆地水体的类型按不同方法分为以下三类:
①按空间分类: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浅层地下水);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②按循环周期:静态水(循环周期长、更新慢,包括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动态水(循环周期短、更新快,包括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
③按埋藏条件:潜水和承压水。
7.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探究点一】
〖合作探究〗
材料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材料二“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
材料三“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圆道》)。
1.黄河之水真的“天上来”且“奔流到海不复回”吗?请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
①水圈②岩石圈③软流层④大气圈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材料三这段文字涉及的主要地理事象是()
①西风环流②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
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④水资源的更新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4.分析水循环形成的内因和主要动力。
【探究点二】
〖合作探究〗
1.调查分组:将全班同学分成10个小组,每组6人左右,对家乡的河流进行调查。
2.调查方式:主要有实地勘察、走访有关部门、查阅有关资料、登录相关网站。
可安排每个小组进行其中的一项。
3.调查的主要内容:
(1)改变地表径流:
(2)影响地下径流:
(3)影响局地降水:
(4)影响蒸发:
〖典例解析〗
读“A、B两河流(我国)流量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A河径流季节变化特点是;B河径流季节变化特点是。
(2)A河在我国地区最为常见,河水靠和补给。
B河在我国地区最为常见,河水主要靠补给。
(3)A河径流季节变化特点的原因是,B河径流季节变化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小结〗
1.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
主要
环节
及示
意图
特点
典例
2.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征
河流补给水源径流变化
规律
主要影响
因素
我国分布
地区
补给特点
雨水①热带雨林气候
区,全年汛期;
②地中海气候
区,冬季汛期,
夏季枯水期;
③季风气候区,
夏秋汛期,冬春
枯水期
径流量随降水量
的季节变化而变
化
东部季风区水量变化较大
季节性积雪融水春季积雪融化常
形成春汛
随着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而变化,
北半球,春季气
升温高,积雪融
化
东北地区
补给主要在春
季,水量变化较
和缓
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汛期,冬季
封冻,小河断流
冰川消融量随气
温的升高而增加
西北地区
补给主要在夏
季,水量较稳定
湖泊水对河流径流起调
节作用:①在河
流源头,调节河
依湖泊蓄水量决
定
松花江源头,长
江中下游湖泊
对干流有调节作
用,水量较稳定
流水量;②在河
流中下游,洪水
期削减河川洪
峰,枯水期补给
河流
地下水
补给稳定可靠,
且与河水互补,
径流变化小
依地下水水位高
低而定
分布普遍
水量较稳定,与
河流互补〖课堂检测〗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________循环。
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________资源和________资源。
图中b1、b2、b3水量最大的是________。
(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________环节。
人类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4)根据所学知识思考,若大量砍伐树木会给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
(5)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是否赞成此观点,并说出你
【层次一】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直线的一端加绘箭头以正确表示水循环过程。
(2)写出图中各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F__________;G__________。
人类修建水库工程影响的是___________环节。
(3)选择左图中的字母填入右图中相应的方格内,以正确表示海陆间大循环过程。
(4)海陆间大循环的重要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能在这一方面起到一定作用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__。
(5)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______________的过程。
其发生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层次二】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M处能否勘探到石油,原因是;该处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水循环为循环,该水循环的重要意义表现在①②。
在该水循环参
与下,①处的岩可转化为②处的岩。
【层次三】
读“北半球温带地区两区域的河流图”,图中河流AB段为地上河,乙河流8月份流量最大,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三个湖泊中,对河流补给作用最大的湖泊是______,对河流径流调节作用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主要由河流提供补给水源的是________。
(2)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通常是丰水期___________,枯水期____________。
描述甲图中的河流AB段的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及原因。
(3)乙图中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可能是________,该种补给形式在我国分布较普遍的地区是________。
(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地区)
(4)甲图所示地区水循环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乙图所示地区水循环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
__________循环能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思维导图】(学生自我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