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战争战例分析

合集下载

史料解读:科索沃战争和9.11事件

史料解读:科索沃战争和9.11事件

科索沃战争和9.11事件1.科索沃战争材料一[美联社纽约1999年3月22日电]关于科索沃的一些重要资料:土地:科索沃位于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拥有1.1万平方公里土地。

该省毗邻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其腹地是首府普里什蒂纳及周围地区的低地,其它地方都是山地。

人口:科索沃约有220万人口,其中90%是阿族人,剩下10%的人口中大多数是塞族人。

历史:塞族人认为科索沃是塞族历史和文化的摇篮,那里有很多塞族人的教堂和修道院。

1389年塞族人在科索沃同土耳其帝国进行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中失败。

阿族人说他们是科索沃的第一代居住者、古老的伊里利亚人的后代。

政治:在共产党领导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时期,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一部分。

1974年科索沃省几乎得到了所有自治权。

但在1989年,当时的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权,而且对那里进行实际上的军事管制。

阿族人的反应是成立了自己的政府,从事地下活动。

独立运动:大多数阿族人支持科索沃独立,但遭塞尔维亚拒绝。

一些大国因担心边境变化可能导致巴尔干地区出现更大的战争也反对科索沃独立。

因此他们依据美国的建议,提出了一项给予科索沃广泛自治权的和平协议。

暴力:为了消灭由科索沃分裂主义者组成的科索沃解放军,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去年2月下令攻打科索沃。

据信从那时起,已有2 000人丧生,30万人流离失所。

──《参考消息》(1999年3月24日)材料二[路透社华盛顿1999年3月21日电]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说,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今天离开美国前往南斯拉夫,向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发出最后警告:停止在科索沃的侵略,否则就将面对北约的军事行动。

[路透社普里什蒂纳1999年3月21日电]北约今天警告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说,他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来接受科索沃和平协议,否则将面临北约的军事打击。

由于塞尔维亚部队继续驱赶阿尔巴尼亚族人,一名北约官员说,北约盟军的飞机进行打击的警报时间已由48小时减少到“仅仅几个小时”。

美国染指科索沃战争的动机分析

美国染指科索沃战争的动机分析

美国染指科索沃战争的动机分析作者:李宝宝来源:《学理论·下》2016年第05期摘要: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科索沃问题是南斯拉夫国内民族矛盾积累的结果,是典型的冷战后以西方国家“民主”之风点燃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美国发动对科索沃战争正是实施北约新战略的一次重要预演,也是美国新干涉主义的又一表现。

关键词:科索沃战争;美国;动机中图分类号:K1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157-02科索沃原是前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南斯拉夫与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毗邻,面积10 887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人,塞族、黑山族等七八个民族占10%。

科索沃虽为弹丸之地,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内部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形成了长期困扰着有关国家和民族的科索沃问题,阿、塞两族的矛盾是历史积累的结果。

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利用科索沃民族问题对南联盟进行了为期78天的空袭,贝尔格莱德等8个城市及其附近的军事目标遭到轰炸。

为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南联盟决定与北约进行停战谈判。

最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由西方八国和俄罗斯共同提交的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第1244号决议草案,至此,北约宣布战争结束。

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欧洲所发生的最大浩劫,也可以说是20世纪行将结束前人类文明社会中最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一、美国在科索沃战争中的意图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科索沃问题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企图运用军事手段干涉科索沃问题,并以此来推进实施整个欧洲战略。

塞、阿两族爆发流血冲突后,美国迅速做出反应,迫使南联盟让步并停止对阿族的武装入侵。

美国在科索沃问题上的立场是:“科索沃问题是一个国际问题,不能只把它看成是南联盟的内政”,必要时,北约可以“动用武力解决危机”。

按照北约各国的解释是由于“它们对科索沃和平负有道义上的责任”[1],是“为了防止科索沃发生人道主义灾难。

科索沃战争的战略影响分析

科索沃战争的战略影响分析

科索沃战争的战略影响秦思2011-2-24 22:50:38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3期科索沃战争是继海湾战争后又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未经联合国授权而对一个主权国家采取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深入分析这场战争的历史根源和内外背景,认真总结战争的战略特点,正确评估其对国际战略格局和世界军事理论发展的影响,具有至关重要的学术意义。

一科索沃战争的基本情况1999年北京时间3月25日至6月11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维护科索沃阿族的“人权”、制止所谓“人道主义灾难”为借口,悍然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了持续78天的侵略战争,开创了武力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恶劣先例,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一)科索沃战争的由来科索沃问题由危机演变为战争,既有深刻的历史根源,也有复杂的内外背景。

其根本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一是由科索沃地位引发的历史积怨和民族矛盾由来已久。

科索沃是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面积10 887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其中阿族人占90%,其余为塞族和黑山族。

14世纪之前,科索沃曾是塞尔维亚王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占领科索沃并在该地区推行伊斯兰化,大批塞族居民被迫离科北迁,阿族人逐渐取代塞族人成为科索沃的主体民族。

两次世界大战中,科索沃几易其主,但最终回归南联盟。

数百年间科索沃地位的变迁,使塞阿两族在谁是科主体民族和科归属等问题上形成尖锐矛盾,并结下了深深的历史积怨。

二是科索沃阿族与南联盟之间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持续已久。

进入20世纪40年代中期,阿族极端分子多次发动大规模武装暴乱。

1968年,阿族制造大规模骚乱,并第一次公开喊出成立“科索沃共和国”的口号。

1981年,阿族暴力冲击政府机关,南被迫在科实行长达20个月的紧急状态。

原南联邦解体后,阿族分裂活动进一步加剧。

1991年10月,科索沃阿族通过“全民公决”宣布成立独立的“科索沃共和国”,并于次年5月秘密选出了自己的总统。

中外典型战例油料保障的主要特点

中外典型战例油料保障的主要特点

中外典型战例油料保障的主要特点认真研究中91,典型战例油料保障情况.对我们认识和把握新时期油料保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做好军队油料保障准备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一中外典型战例作战消耗油料对照本文选择了中91,5场典型的战例.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登陆作战选择了诺曼底登陆:我军的登陆l'S战.选择了一江山岛登陆现代局部战争的登陆作战,选择了马岛战争装备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场高技术战争选择了海湾战争,20世纪末继海湾战争之后发生●的又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选择了科索譬藿茎蓑力有所启迪.对于正确认识现代战争后勤保障规律.把握未来后勤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下面.就以上战例进行简述与对照.典型战例一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战役,是20世纪最大的登陆战役.也是战争史上最有影响的登陆战役之一.盟军总兵力达288万人.从1944年6月6日至7月,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百万军队,17万辆车厢,60万吨各类补给品,成功地渡过了英吉0海峡.到7月24日,战争双方约有24万人被歼灭.其中盟军伤亡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4万人至8月底.盟军一共消灭或重创德军40个师德军的3名元帅和1名集团军司-@-先后被撤职或离职击毙和俘虏德军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等高级将领20人缴获和摧毁德军的各种火炮3000多门摧毁战车1000多辆.德军损失飞机3500架,坦克13万辆,各种车辆2万辆人员40万.由于此次战役缺乏消耗油料总数的详尽资料,油料消耗总数无法统计分析.诺曼底登陆成功.美英军队重返欧洲大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典型战例二一江山岛登陆1955年1月18日至19日,我华东军区陆海空三军部队.对一江山岛发起了联合渡海登陆作战.此役全歼了~江山岛敌守备司令王生明以下1086人,其中击毙519人,缴获各种火炮枪械1082门(件).我军伤亡1417人,其中牺牲393人, 损伤火炮3门,舰艇6艘,飞机8架.人员伤亡敌我对比为1:13,此次作战共消耗油料1297吨,其中:航空油料655吨. 航船油料272吨,车辆油料370吨.这是我军首次联合登陆作战.为我军未来登陆作战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典型战例三马岛战争1982年4月2日至14日,英国和阿根廷两国在南大西洋地区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南乔治亚群岛和南桑德韦奇群岛. 展开了一系列的登陆与反登陆作战.此役英军共出动35万人,118艘舰船,340 余架飞机最终伤亡255人.伤777人损失舰船6艘,飞机34架的代价,使阿根廷守军亡1000余人,伤1300余人.损失舰船11艘,飞机105架夺回了马岛.此次战争共消耗油料50万吨人均日耗油250公斤.马岛登陆作战胜利后.英军不但巩固了其在南大西洋地区的利益而且也向世人展示了军事强国的实力.典型战例四海湾战争海湾战争是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后爆发的第一场对国际形势具有深远影响的局部战争.海湾战争于1 月17日爆发.至2月28日实现停火,历时42天海湾战争以伊拉克的彻底失败.多国部队的全胜而告终.伊拉克在军事上,经济上都受到严重损失.42天的战争使伊海空军几乎全部失去作战能力,核生化武器和导弹研制生产设施被摧毁.48个导弹发射架被炸毁, 3700辆坦克,2000余辆装甲车,2140门大炮被击毁和缴获.175000人被俘, 26000平方公里的领土被占.各种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美元.以美为首的多国部队损失较小.共伤亡600余人(其中美军死79人,伤213人,失踪44人),被俘11人.损失飞机49架(其中美机38架).美两栖攻击舰与巡洋舰各1艘触雷负伤.此次战争共消耗油料6258万吨,人均日耗油667公斤.在这场战争中,使用了当前各种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与战争手段,揭示了现代常规局部战争的一般规律和典型特点.认真总结和借鉴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指导我军现代化建设和未来作战.无疑将会起到重要作用.典型战例五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是20世纪末继海湾战争之后发生的又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科索沃战争从南联盟当地时间1999年3月24日开始.至6月10日停战.历时78天. 整个战争中.北约各国投入舰艇50多艘. 参战飞机1200余架先后出动38000多架次.使北约保障物资消耗明显增大.以油料为例,美军一架E32A隐身战略轰炸机从本土往返科索沃.就消耗油料近300吨意大利阿维亚诺空军基地的油料保障分队平均每天承担约200架次的飞机地面加油任务.日加油量高达6000吨.此次战争航空总耗油189万吨.据专家估计.北约油料占总消耗的60%一70%.比海湾战争高出6—16个百分点上述5场典型战例作战消耗油料对照见,表架次的飞机加油任务.日加油量高达6000吨.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我军海.空军作战将成为油料保障全局的核心.其主要原因.一是海上,空中交战地位和作用显着.未来我军面临的局部战争可能爆发在边境地区和濒海,近海海域作战基本样式是战区诸军兵种合同作战.海,空中交战通常是合同作战的关键行动.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二是海,空军作战油料消耗量大飞机.舰艇比坦克,装甲车的战斗吨位重,载荷量高.动力装备功率大.三是海,空军作战油料保障难度大.飞机,舰艇用油品种多.数量大,临战筹措困难.单机单舰的油箱(柜)容量大.紧急备航时间短.补给量大;补给方式复杂多样.对专用设施设备依赖性大.特别是海上,空中补给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特点之二战法不断更新,油料保障方式复杂多样,机动保障作用突出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使传统的作战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种作叵叠墨圃塑壁堡在部队渡海登陆,空降敌后,穿插迂回. 油料供应被阻断的情况下:在部队执行远程空战,海上封锁任务时.只有采取机动保障方式才能满足部队作战用油的需要特点之三高科技,高技术兵器的运用,战场生存难度大,野战补给复杂艰巨现代高科技,高技术武器装备具有高精度.高侦视,高破坏的特点,使部队的生存能力及保障力量面临恶劣战争环境的威胁.油料伪装困难.成为对方打击的重点目标.例如,科索沃战争期间.北约先军后民,从大到小,对南联盟的炼油厂,油库,加油站及油料补给线实施了连续空袭甚至反复打击据报道,经过近80天的空袭后.南联盟的炼油厂已基本被摧毁.41%的军用油库和57%的军地两用油库被炸毁或严重毁坏因此.加强防护.提高恶劣环境下的保障能力.是战时实施强有力;Fh料保障的关键所在油料补给对油料装备和专用设备的依赖性强.油料补给的全过二.中外典型战例油料保障的主要特点军事技术革命使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具有新的特点.使战争的形态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给油料保障带来许多新的特点:特点之一参战军兵种多,油料消耗大,保障任务繁重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诸军兵种协同作战.大纵深,全方位,立体战略的运用:整个战争进程短,节奏快.作战双方力求速战速决;在有限的地区范围内.集中使用精锐部队和高技术装备. 兵力兵器高度密集.战斗紧张激烈.用油装备工作条件苛刻.使用强度大超标准消耗.例如.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一架B一2飞机从本土往返科索沃.消耗油料近300n~.在意大利的阿维亚诺空军基地的油料保障分队.每天承担200多战形式并存前后界限模糊这就要求油料保障在不同的作战时节,作战方向和作战地区.采取不同的保障方式.实施有效的保障.我军未来作战的主要形式是机动作战.部队活动范围大.区域广.往往远离后方基地.且交战时间地点难以准确把握.基地保障难以适应部队机动作战要求机动保障将成为主要形式. 我军未来作战.频繁机动将贯穿于战役战斗始终.临战或初期.要通过快速机动.完成战役集结和战役展开战中,要通过灵活机动.捕捉和创造战机;局部取胜后.要通过机动迅速分散和转移.避免敌高技术兵器的毁伤.只有广泛实施机动保障.才能适应频繁机动的要求.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油料保障.还将面临许多严峻复杂的特殊情况.例如,在机场码头固定油料设施遭敌破坏的情况下.在地面油料补给遭敌封锁的情况下: 程是储存,运输加注的一体化过程.因此.战场油料补给较之其它作战物资补给难度大.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油料补给更加复杂艰巨.其具体表现是投入战场的大量技术装备用油品种多,品质要求高.质量要求严.给战场油料补给和技术保障增大了难度;不同技术装备,多种作战样式和多维战场空间.对油料保障的要求高.使油料补给手段和方式日趋复杂多样.战场远离战略纵深.环境不利因素多.油料前送距离远.保障设施条件差.组织实施油料补给十分艰巨■■。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折叠编辑本段战争背景1980年,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去世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阿尔巴尼亚族与塞尔维亚族的矛盾日益尖锐。

1981年,科索沃阿族学生举行大规模示威并导致流血冲突,许多塞族人和黑山族人被迫撤离科索沃。

1989年,科索沃塞阿两族紧张关系升级,米洛舍维奇命令皇推鲁必医月岩纪部队和警察进入科索沃恢复社会秩序。

1989年2月27日,当时担任塞尔维亚共产党领导人的米洛促境胡础威至石攻电舍维奇为了压制阿尔巴尼亚族的民族主义运动,宣布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比绿排引袁西李叶整年越位,由此更激发了阿尔啊无条其皮棉独架体映力巴尼亚族的对抗情绪,阿尔巴尼亚族与塞族的冲突趋向激烈,塞尔维亚当局对阿尔巴尼亚族的镇压也随之升级1991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迅速解体。

阿族人自行组织了公民投票,并宣布科索沃是一个共和国。

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脱离南联邦独立;10月15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独立;11月20日,北马其顿独立;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宣布句应测洲孔宣充日段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至此,原南斯拉夫联邦分裂为5个独立国家。

在南联邦解体过程中,由于领土、财产和利益分割上的矛盾以及原本存在的民族纠纷和宗教冲突,各共和国间和各国内的不同民族间先后发生规模不等的战争,其中最严重的内战发生在波黑境内,并涉及其周边的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

1992年5月,阿尔巴尼亚族的民族主义运动者自行组成议会和行政机构,选举民主联盟领导人易卜拉欣粮保剧·鲁戈瓦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形成了与塞族政权并行的另一个政权。

1995年,波黑、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三国领导人在停止波黑内建破赵京千了周战协议上签字。

1996年,阿尔巴尼亚族激进分子成立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开始运用暴力手段的分离运动。

无人机作战经典战例分析

无人机作战经典战例分析

无人机作战经典战例分析现代战争的重要作战装备——无人机(战例)无人机早在80多年前就已问世,最先主要是用作靶机,以后装.上航空照相机便成为无人侦察机。

1976年以色列率先将无人机用于战场,直接对作战行动提供支援并取得显著效果。

这对无人机的发展和使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1976年以色列对埃及的战争中,以军用无人机作为诱饵,引诱埃军的地面防空火力开火,使埃军的防空导弹阵地完全暴露。

在无人机的掩护下,以军战斗轰炸机对埃军地面目标实施轰炸取得了显著的战果。

这是无人机首次用于战场。

此后,在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军事行动中,以军派遣“猛犬”无人机,从1500米高度进入贝卡谷地,上空,发射出酷似以色列战斗机大小的“电子图像”,诱使叙.利亚地空导弹阵地的雷达开机并发射大量地空导弹。

与此同时,以色列派出的“侦察兵”无人机收集叙利亚方面雷达位置和信号频率等情报,并立即把这些情报(包括目标的图像)实时传输给地面作战指挥中心。

几分钟后,以色列出动一批携带反辐射导弹和常规炸弹的F-4G、F-16 战斗机一举摧毁了叙利亚在贝卡谷地的全部19个导弹阵地。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借鉴了以色列的成功经.验,动用了“先锋”、“指针”等无人机系统以及TALD和BQM-74等诱饵,法国使用了当时尚处试验分阶段的MART无人机系统。

这些无人机系统执行了靠其他手段无法执行或者用载人飞机将会遭受巨大损失的任务,在侦察、监视、目标捕获、战场管理、炮兵火力支援和空袭后的目标毁伤评估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先锋”无人机在侦察和监视中发现了大量目标,它曾发现多艘伊拉克的巡逻艇,在它的标引下,有两艘高速艇遭到打击;它还确认了两个“蚕”式反舰导弹发射场、320艘舰船以及许多高炮阵地等重要目标,后来这些目标都被摧毁。

它还是目标毁伤评估的有利工具,由于它能近实时发送目标的视频图像,指挥官根据视频图像可立即作出是否需要进行再次攻击的决定。

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以来,人们对这场战争的最后评价众说不一,这场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也是多方面的,各个国家都从这场战争中总结出不少的经验和启示,也吸取了不少的教训,这里面有对战争性质的思考,有对未来战争模式的思考有对战争带来后果的思考,也有对部队训练的启示等等,通过对这场战争的粗浅研究,下面我就谈谈伊拉克战争给我的几点启示,愿和首长和同志们共同商椎:启示之一:要正确认识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不能用以往的思维方式来评价现代战争的特殊性质。

过去,我们总是讲正义战争必胜,非正义战争必败,把侵略战争、把灭绝人性的战争称为非正义战争,反之把遏制和消灭非正义战争的战争定为正义战争。

比如,二战时期我们把德意日轴心国所发起的战争称为非正义战争,把英法等同盟国反法西斯反侵略战争称为正义战争,也就是说那个年代的战争性质都很容易区分,包括近、现代的一些其它战争都是一样的。

但在现代条件下,高度现代文明的渗透、经济实力的影响、军事高技术的运用,使交战双方不再去自觉遵守国际法、战争法的约束,高科技武器虽然威力大,损伤力强,但精确制导性能的增强,使得战争的野蛮性、残酷性大大降低了,特别是战争毁伤的对象多数是军事枢纽而非平民,决定了战争正义非正义的标准很难界定,两者的界限也变得很模糊,用以往的思维方式去定义战争性质就不一定很正确了。

我们应该重新认定一下这个标准,分析一下美国发动的科索沃战争、南联盟战争、阿富汗战争,两次伊拉克战争,可以看出这些战争的本质没有什么区别,美国就是要用它的意志和思想理念来改造一个国家的秩序,用这个模式实现美国自身的根本利益,就算美国有些做法不符合联合国的有关要求,人们也在不断的谴责它,但也没有达到群起而攻之的地步,在这次伊拉克战争当中,开始谁都谴责美国,但谁都没有坚持到底,最终的立场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真正的非正义战争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痛恨、群起而攻之的战争。

这几场战争中,美国最终取胜之后,并没有彻底侵占这些国家,只是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就撤退了。

科索沃战争的特点和启示

科索沃战争的特点和启示

科索沃战争的特点和启示长宁区民防办公室姚志民北约对南联盟实施79天的“联盟力量”行动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媒体的炒作、国人的关注,似乎远没有结束。

特别是“5.8”事件中国使馆被炸和近期台海对峙的紧张局势,一下子拉近了中国人与战争的距离。

人们在思索:新世纪之初,经历了太多战争的上个世纪本该以和平拥抱新世纪,然而战事却不期而遇。

据记载,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1964年的4264年间,地球上共发生大大小小战争和军事冲突14513次,和平期只有329年。

如果我们把四千多年当作24个小时来计,则一天23个小时都在打仗。

二战以来共引发了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近180场,1000万人死于战火,把近百个国家卷进了战争的漩涡。

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平均每年就发生9场局部战争和冲突,遗憾的是这些血淋淋的数字无法阻止战争疯子们一次又一次刮起的战争风暴。

科索沃战争被称为世纪末之战,其牵动面之广、世人之关注、战事发展之难测,都超过了冷战结束后的历次军事冲突。

战事的进程和结局,更让人留下诸多的遐想和思索,剖析这场战争也许会对我们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加强人防建设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一、“五维”战争,“五线”攻击如果说20世纪上叶的二次世界大战,使战争完成了由陆海联接的平面模式向陆海空三维立体模式转变的话,那么海湾战争尤其是科索沃战争则是一种“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的多维作战新模式,它使传统的三维战场空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主要表现是:作战空间既急剧扩大,又高度浓缩;战场平面维可以遍及地球任何一个角落,战场高度维已突破低层空间继而向外层空间延伸;多种打击力、作战手段、作战形式、毁灭方式,几乎可以同时作用和强加在一个较小的作战空间甚至一点上。

同时,全新空间又引入了高科技对抗,计算机、电子战、新概念武器等新装备和新战法在这次战争中被广泛运用。

纵观这场战争的全过程,全维战贯穿始终,其基本程式是:空中侦察开场,50颗卫星为其服务;电子干扰介入,使南联盟信息遮蔽,无法有效组织指挥;接着巡航制导、远程打击、战机凌空、轮番轰炸。

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

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

國防科技-第六章 電子戰 第二節
6
電子干擾是對敵方使用的電子設備進行打擊破壞、 干擾,得以削弱或摧毀敵方電子裝備效能的活動。
1991年波灣戰爭,美軍在空 中作戰前24小時,使用電子 戰飛機,從遠距離和近距離 航線上干擾伊軍早期預警、 目標捕捉和地面導引雷達, 以及無線電通信、數據通信 和導航系統,使伊軍雷達失 去偵察和警戒作用,無線電 聯絡中斷。
國防科技-第六章 電子戰 第二節
4
現代戰爭封鎖或切斷敵方情報來源最有效的措 施就是對敵方偵察部隊和裝備實施主動攻擊或 干擾,「以攻代防。」
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為了及時 偵獲敵機來襲情報,又要避免己 方雷達遭受遠端打擊兵器和反輻 射飛彈襲擊,南聯盟軍隊的雷達 通常採用及時預警、分段接力的 手法,即使用遠端雷達和近程雷 達對敵機目標進行分時分段接力 搜索,偵獲目標後立即關機。
是設假陣地、發假信號,組織電子對抗佯動,對敵實施 欺騙。
是透過設置光電偽裝網,對目標進行電子偽裝,隱蔽我 配置位置和作戰企圖。
當發現敵電子干擾源時,應實施電子壓制或火力摧毀。
國防科技-第六章 電子戰 第二節
9
電子摧毀是在電子偵察的基礎上,利用火力破壞 敵方的電子設備,使其徹底損壞。
1986年美國與利比亞發生 雪特拉灣衝突,美國動用 五架EF-111型電子干擾機, 對利比亞防空飛彈與火砲 實施干擾與壓制,自航空 母艦上起飛的A-7型攻擊機, 以反輻射飛彈攻擊利比亞 SA-5型防空飛彈雷達,使 利比亞的作戰能力陷於癱 瘓。
1
電子反偵察是為了阻止敵對我電子設備進行電子 偵察而採取的各種反偵察措施。
四大反偵察技術 1.偽裝隱真示假 2.動靜結合欺騙偵察 3.避實擊虛主動攻擊 4.真假並用促敵分化

海湾战争之后的科索沃战争

海湾战争之后的科索沃战争

海湾战争之后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虽然力量的悬殊差距,使战争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和结局,但是美军在作战中保持信息优势、争夺制信息权的努力丝毫没有减弱。

在上百颗各种军用和商用卫星的支持下,美军所有空袭行动之前都伴有大规模的电子干扰、电子摧毁和欺骗攻击,致使伊拉克军队的雷达迷盲、通信中断、武器失控、指挥失灵。

电子战飞机在前开辟空中安全走廊,轰炸机紧随其后投掷精确制导弹药,几乎成了约定俗成的作战模式。

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未来信息化战争更不例外。

于是,与信息化战争体系对抗要求相适应的作战形式——联合作战开始日渐成熟。

当然,联合作战既是一种作战形式,体现了信息化战争是体系对抗的外在特征,同时又是一种作战思想,反映了信息化战争需合力制敌、综合制胜的内在需求。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联合作战这种作战形式,能聚集多种作战力量,形成整体合力,在多维作战空间同时或先后协调一致地展开各种作战行动;能将多维战场空间、多元作战力量、多个作战阶段、多种作战样式和战法等构成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增效的作战系统,以整体威力克敌制胜。

因此,联合作战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能放大作用。

这种作用对进攻一方来说,是整体打击能力的大幅提高;对防御一方来说,则是系统抗击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联合作战之所以能取代合同作战,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根本的原因在于:信息化战场是一个由陆、海、空、天、电等多维空间构成的一体化战场,任何单一的军兵种都不可能仅靠自身力量的完成所有的作战任务,只有多维空间力量的联合行动,凝合成一个整体,发挥综合效益和整体威力,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因而,未来信息化战争无论其规模大小,都将表现为以信息系统为支撑、由多维战场空间和多个战斗力量单元共同参加的一体化联合行动。

海湾战争是这样,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更是如此。

记者:您长期从事军事技术与装备发展战略研究,您认为军事高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对联合作战的物质技术条件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匡兴华: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深刻的军事变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和创新,使机械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发展为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科技成为联合作战的物质技术基础,包括信息系统在内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已成为联合作战的主要装备。

[汇总]科索沃战争

[汇总]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据中国国防报报道,1991年1月爆发的海湾战争以参战国之多、战况之激烈、作战进程之迅猛以及双方损失之悬殊为世人所瞩目,更因其大量使用了当代尖端武器装备,使战场条件、作战手段以及对抗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揭开了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序幕。

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对南联盟发动的代号为“联盟力量”的科索沃战争是一场以远程和高空精确打击为主的“非接触性战争”。

这场战争自始至终表现为一场大规模空袭与反空袭战役,以完全独立的空中战役达成了战略目的,标志着空中作战的地位空前上升。

2001年10月,美国进行的阿富汗战争则全面展示了信息化战争的强大威力,是一场典型的“不对称作战”。

在这场战争中,美军充分发挥各种作战手段的系统效应,使信息系统与作战系统实现了高度一体化。

这3场局部战争充分展示了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战争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大量运用,引起作战方式方法上一系列深刻变化二战以后50余年,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发达国家军队竞相发展高新技术兵器、加快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并在局部战争这个“试验场”上不断进行实战检验,引起作战方式、方法的重大变化。

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空中力量的发展促进了战争的空中化,空中及空间力量正在成为未来战场的主力,空天战场正在确立自己新的主导地位。

如在海湾战争中构成美军高技术兵器群的56种兵器中,空中武器装备或通过空中发挥作用的武器就达44种,约占78%,而科索沃战争则表现为一场纯粹的大规模空袭战。

第二,以巡航导弹等防区外发射武器和带卫星导航系统的航空兵器为主导的精确制导武器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基本打击手段和主攻武器,使得防区外远程精确打击成为主要作战方式。

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共投掷各类弹药2.2万余枚,其中精确制导弹药1.3万多枚,使用比例由海湾战争的9%、科索沃战争的35%大幅上升到此次战争的60%,并创造了一次打击任务在20分钟内投掷100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的历史纪录。

从科索沃战争看美国军事干涉特点

从科索沃战争看美国军事干涉特点

从科索沃战争看美国军事干涉特点军事高技术优势刺激了美国干涉主义的欲望闵振范(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副部长):我觉得,无论从政治角度还是从军事角度看,科索沃战争都是一场全新的战争,它有许多新的特点,向我们提出了许多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科索沃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无视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关于不容许干涉别国内政宣言,绕开联合国,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的干涉战争;它是一个强大的军事集团联合对付一个弱小的主权国家的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同时,它还是一场典型的高技术对中低技术的非对称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使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所有现代化武器,甚至使用了国际公约禁用的集束炸弹、贫铀弹和石墨炸弹等反人道武器。

从政治角度看,科索沃战争反映了美国在冷战后独霸世界的企图越来越明显,“新干涉主义”有了变本加厉的发展。

90年代以来,美国共对外用兵42次,直接投入实战11次,年均用兵率比冷战时期高出一倍还多。

1998年以来,美国对外国多次实施航空兵与导弹打击,规模也一次比一次大———1998年8月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同年12月对伊拉克实施代号为“沙漠之狐”的航空兵与导弹打击;1999年3月又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联盟力量”的航空兵与导弹打击。

从纯军事角度看,科索沃战争在许多方面不同于此前发生的所有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大量地使用了精确制导武器,而且广泛地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来锁定目标并引导武器进行攻击,使用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进行实时指挥与控制,使用无人驾驶飞机等多种新式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进行目标定位和战损评估。

以大量使用巡航导弹和防区外发射的精确制导弹药来实施远距离空中精确打击的“非接触性战争”,正在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

美国在军事技术领域所握有的巨大优势,刺激了其干涉主义欲望进一步膨胀。

展望21世纪,美国会以远距离空中精确打击作为“新炮舰政策”、“新干涉主义”的主要手段,更加肆无忌惮地以人权、价值观等为借口干涉别国的内政,威胁世界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权利。

“夜鹰”折戟巴尔干——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的反击之光

“夜鹰”折戟巴尔干——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的反击之光

“夜鹰”折戟巴尔干
俞 坤
20世纪末,在素有“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上发生了一场非常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即科索—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的反击之光
已经非常丰盛,笔者想就从一起不同寻常的反空袭交锋,探寻南联盟反击北约空袭的手段及启示。

角,而这其中最耀眼的明星莫过于“夜鹰”F-117隐身战斗轰炸机。

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其主要被运
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对南联盟的大规模空袭
2017.04军事文摘
整套动作一气呵
他的那帮老伙计们早已在残酷的战争中将这套战术炼的无比自然扎实。

终于在1999年3月27日这一天,他们一
在最短距离13千
“夜鹰”而言都是一一个作为世界第一款隐身
一个作为第一次击落隐
用的还是极为老旧的萨
一同写进历史。

这是美国空军史上难以启齿的一页,同时又是南联盟在艰苦抗击侵略中所
能有效对付中低空目标,而且已服役几十年,以往战绩也不突出。

相比之下,“夜鹰”作为当时最新研制的战机,则明显占据绝对优势,其本身又配备有反雷达导弹和电子侦察系统。

两者实力是处于不对等的地位,佐尔坦能赢关键就在于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和选择了正确的战术手段。

针对己方防空能力弱的劣势,佐尔坦重视情报获取、熟悉掌握敌机飞行规律、提前预设伏击阵地;针对对方战机反侦察能力强的特点,佐尔坦选择机动隐蔽、等待 被击落的“夜鹰”残骸。

论科索沃战争中战争双方的得与失

论科索沃战争中战争双方的得与失

论科索沃战争中战争双方的得与失杨进连现代战争无论是如何引起的,还是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多么悬殊,它的基本矛盾都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在北约空袭南联盟的战争中,这一矛盾得到了充分体现,虽然双方力量极不对称,但在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相互较量中,北约部队达到了一定目的,但南联盟顽强抵抗,抗击北约的入侵,相持两个多月未见根本妥协。

一、北约狂轰滥炸,特点突出,缺陷明显在这场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动用了各型飞机900余架,舰艇50余艘,兵力约30万人(包括各类保障人员),出动飞机2.5万架次,发射巡航导弹约500枚,投掷航弹万余吨,对南斯拉夫2000余个目标进行了狂轰滥炸。

这是一场以强凌弱的非对称战争,北约建立了天、空、地三维情报保障网,动用的侦察与监视卫星20余颗、各类侦察机60余架。

投入的人力情报力量相当大。

北约使用了20余颗通信、导航与气象卫星,并首次动用了北约的新一体化通信系统。

美军出动了46架电子战飞机对南实施干扰,保护北约空袭战机免遭南军防空火力袭击。

同时,北约还利用其健全的一体化油料供应管网和其他物资补给网,并充分发挥各参战国本身的弹药、食品供应等系统的功能,较好地提供了后勤保障。

北约在战法方面也想出了一些新招,最突出的是将近程与远程打击、发射巡航导弹与投掷航弹、白天与晚上空袭、打击军用与民用及固定与机动目标相结合。

北约首次同时动用B-2、B-1B和B-52战略轰炸机进行编组空袭,据称这是“人类轰炸机史上的里程碑”。

美军还在5月初首次用F—117A隐形战斗机投掷了新型石墨炸弹,破坏了南全境70%的电力系统。

不过,两个月的空袭也暴露了北约从战略决策、作战指导、战役实施到技术兵器本身存在的缺陷。

一是过于狂妄自大,战略判断失误。

美国主要决策者自恃当今世界暂呈一超独霸、西强东弱基本态势,霸气十足,因此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过低地估计了南斯拉夫军民的抗战意志与能力,以为空袭三至四周,便可大功告成,向北约首脑会议“献礼”,岂料事与愿违。

美国染指科索沃战争的动机分析

美国染指科索沃战争的动机分析

美国染指科索沃战争的动机分析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科索沃问题是南斯拉夫国内民族矛盾积累的结果,是典型的冷战后以西方国家“民主”之风点燃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美国发动对科索沃战争正是实施北约新战略的一次重要预演,也是美国新干涉主义的又一表现。

标签:科索沃战争;美国;动机科索沃原是前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南斯拉夫与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毗邻,面积10 887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人,塞族、黑山族等七八个民族占10%。

科索沃虽为弹丸之地,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内部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形成了长期困扰着有关国家和民族的科索沃问题,阿、塞两族的矛盾是历史积累的结果。

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利用科索沃民族问题对南联盟进行了为期78天的空袭,贝尔格莱德等8个城市及其附近的军事目标遭到轰炸。

为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南联盟决定与北约进行停战谈判。

最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由西方八国和俄罗斯共同提交的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第1244号决议草案,至此,北约宣布战争结束。

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欧洲所发生的最大浩劫,也可以说是20世纪行将结束前人类文明社会中最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一、美国在科索沃战争中的意图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科索沃问题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企图运用军事手段干涉科索沃问题,并以此来推进实施整个欧洲战略。

塞、阿两族爆发流血冲突后,美国迅速做出反应,迫使南联盟让步并停止对阿族的武装入侵。

美国在科索沃问题上的立场是:“科索沃问题是一个国际问题,不能只把它看成是南联盟的内政”,必要时,北约可以“动用武力解决危机”。

按照北约各国的解释是由于“它们对科索沃和平负有道义上的责任”[1],是“为了防止科索沃发生人道主义灾难。

”[2]然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轰炸南联盟,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科索沃战争的特点和启示

科索沃战争的特点和启示

科索沃战争的特点和启示长宁区民防办公室姚志民北约对南联盟实施79天的“联盟力量”行动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媒体的炒作、国人的关注,似乎远没有结束。

特别是“5.8”事件中国使馆被炸和近期台海对峙的紧张局势,一下子拉近了中国人与战争的距离。

人们在思索:新世纪之初,经历了太多战争的上个世纪本该以和平拥抱新世纪,然而战事却不期而遇。

据记载,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1964年的4264年间,地球上共发生大大小小战争和军事冲突14513次,和平期只有329年。

如果我们把四千多年当作24个小时来计,则一天23个小时都在打仗。

二战以来共引发了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近180场,1000万人死于战火,把近百个国家卷进了战争的漩涡。

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平均每年就发生9场局部战争和冲突,遗憾的是这些血淋淋的数字无法阻止战争疯子们一次又一次刮起的战争风暴。

科索沃战争被称为世纪末之战,其牵动面之广、世人之关注、战事发展之难测,都超过了冷战结束后的历次军事冲突。

战事的进程和结局,更让人留下诸多的遐想和思索,剖析这场战争也许会对我们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加强人防建设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一、“五维”战争,“五线”攻击如果说20世纪上叶的二次世界大战,使战争完成了由陆海联接的平面模式向陆海空三维立体模式转变的话,那么海湾战争尤其是科索沃战争则是一种“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的多维作战新模式,它使传统的三维战场空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主要表现是:作战空间既急剧扩大,又高度浓缩;战场平面维可以遍及地球任何一个角落,战场高度维已突破低层空间继而向外层空间延伸;多种打击力、作战手段、作战形式、毁灭方式,几乎可以同时作用和强加在一个较小的作战空间甚至一点上。

同时,全新空间又引入了高科技对抗,计算机、电子战、新概念武器等新装备和新战法在这次战争中被广泛运用。

纵观这场战争的全过程,全维战贯穿始终,其基本程式是:空中侦察开场,50颗卫星为其服务;电子干扰介入,使南联盟信息遮蔽,无法有效组织指挥;接着巡航制导、远程打击、战机凌空、轮番轰炸。

科索沃战争北约的最大敌人--天气

科索沃战争北约的最大敌人--天气

科索沃战争,北约的最大敌人——天气1999年3月24日,南斯拉夫当地时间晚8时(北京时间25日凌晨3时)。

游弋在亚德里亚海域的“企业”号航空母舰上空火光闪闪,一枚枚巡航导弹飞向南联盟境内的预定目标。

随后,6架B—52战略轰炸机突然出现在南联盟上空,也疯狂地发射出一枚枚巡航导弹。

蓄谋已久的北约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终于刀剑出鞘,对主权国家南联盟大打出手,悍然发动了代号为“盟军行动”的持续性大规模空袭。

导弹和炸弹像雨一样倾泻,火焰在断壁残垣上燃烧,呜咽声在空袭警报中回响……这场持续78天的科索沃战争举世瞩目。

而在…盟军行动”中,复杂的战场天气带来的严重影响同样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硝烟散不尽,战争实践再—次表明,高技术武器装备对大气环境十分敏感,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行动仍然难以摆脱大气环境的严重制约。

大风起兮云飞扬南斯拉夫联盟位于素有“欧洲火药筒”之称的巴尔干半岛,地势南高北低,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西南部一隅濒临亚得里亚海,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沿海属副热带地中海气候。

春季由于水汽充足,云量较多,大部分地区以多云或阴为主,常有连阴雨天气出现,北部地区多雾,加上复杂的地形、茂密的植被,因此不适合发动大规模空袭行动。

在北约空袭南联盟行动中,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占其使用武器总量的98%,但恶劣的天气使这些高技术武器的效能大打折扣。

在空袭中大量使用的AGM-86C巡航导弹及BGM—109C“战斧”巡航导弹,由于采用惯性制导、地形匹配制导、GPS制导及末端数字影像匹配等复合制导技术,其理论定位精度可达6米。

但地形匹配制导和末端数字景象匹配制导受云雨及烟雾等视程障碍的影响很大,导致导弹命中精度明显下降。

同时,在巡航导弹作低空或超低空飞行特别是飞越山岳过程中,还会受到强烈的局地气流、雷暴和降水天气的影响,增加巡航导弹飞行的附加载荷,造成飞行偏航甚至危及导弹安全。

据美联地报道,美海军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约有2O%未命中目标。

科索沃战争对人们的战术启示是什么?

科索沃战争对人们的战术启示是什么?

科索沃战争对人们的战术启示是什么?科索沃战争是20世纪末的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同时也是仅以空袭样式迫使主权国家屈服的战例。

△被击落的F-117战机1999年3月24日至6月20日,北约借口“保护人权”,片面袒护南联盟境内科索沃解放军,对南联盟发动代号“盟军”的空袭行动。

北约出动飞机32000架次,投弹13000吨,使用大量杀伤性能极强的新式武器,造成南联盟1800多名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百万人沦为难民,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超过南斯拉夫在二战中的损失。

南联盟军民英勇抗战,击落包括包括“F-117”隐形战机在内的61架北约飞机。

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表决通过由西方7国和俄罗斯提交的科索沃问题决议,南联盟开始从科索沃撤军。

6月20日,北约宣布正式结束轰炸。

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在未获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连续对主权国家空袭78天,开创了国际关系史上的危险先例。

科索沃空袭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把空袭目标分为“五条线”:神经线、生命线、交通线、心理线和作战线。

第一线,摧毁神经线。

国家指挥中心,包括国家政治领导中心、军事指挥中心、C 3I系统和防空预警系统,这是一个国家的核心。

第二线,扼杀生命线。

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国家政权离开了经济的支持,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空袭中、南的电力、化工、炼油、供水、军工成了轰炸的重要目标。

第三线,切断交通线。

打击交通基础设施,切断连接作战部队和战争补给的纽带。

空袭中,南共有包括12条铁路线、50座桥梁、5条公路、8个民用机场及20家医院被毁,基本上造成了大部交通干线中断。

第四线,打击心理线。

瓦解国民精神作为新的打击要素列入了北约的打击目标群。

北约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对南国民实施心理战术,企图瓦解民心,迫使南政府屈服。

第五线,消灭作战线。

科战中,虽然南军队有生力量伤亡并不大,但其作战指数较高的作战单元受到了重创,其后果直接影响到南军队的战斗力,使得南军武装只有招架之招而无攻击之力。

科索沃战争战例分析

科索沃战争战例分析

科索沃战争战例分析(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科索沃战争战例分析一、背景科索沃位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面积10887平方千米,与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相邻,人口200余万,其中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

在南斯拉夫联邦时期,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内的自治省,但这个地区始终存在着要求更高程度民族自治的潮流。

1980年铁托逝世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

在这一背景下,阿族与塞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冲突时有发生。

1989年2月27日,当时担任塞尔维亚共产党领导人的米洛舍维奇为了压制阿族的民族主义运动,宣布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由此更激发了阿族的对抗情绪,阿族与塞族的冲突趋向激烈,塞尔维亚当局对阿族的镇压也随之升级。

进入90年代后,阿族的民族主义运动进一步高涨,于1992年5月自行组成议会和行政机构,还选举民主联盟领导人鲁戈瓦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形成了与塞族政权并行的另一个政权。

1996年,阿族激进分子成立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开始了运用暴力手段的分离运动。

面对阿族人的反抗,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当局采取强硬镇压措施,派遣大批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进驻科索沃,试图消灭“科索沃解放军”。

这样,在波黑战火逐渐熄灭的同时,科索沃的战火却越燃越旺,1997年以后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事件,伤亡人员日趋增多,约30万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

科索沃危机的发展使代顿协议后力图控制巴尔干局势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感到不安,它们不能容许南联盟的行为干扰冷战后世界新格局的构建,同时它们也图谋借这一危机的处理排除东南欧地区最后一个被西方体系视为异己的米洛舍维奇政权。

因此,从1998年底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北约与南联盟的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二、战争过程1999年3月24日19时50分,第一枚巡航导弹从亚德里亚海上的美军驱逐舰上发射,揭开了战争的序幕,代号为“联盟力量”的科索沃战争从此爆发,到6月10日结束,共持续了78天。

1389科索沃战役,奥斯曼帝国VS巴尔干联军——奥斯曼简史7

1389科索沃战役,奥斯曼帝国VS巴尔干联军——奥斯曼简史7

1389科索沃战役,奥斯曼帝国VS巴尔干联军——奥斯曼简史7说起奥斯曼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大家往往想到“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或是“立法者”苏莱曼一世大帝,而讲起奥斯曼历史上重要的战役,咱们又往往想起1453年奥斯曼攻下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

而奥斯曼帝国对阵巴尔干军队最早的关键性战役却早于围攻君士坦丁堡之战半个世纪,此战正是奥斯曼帝国对阵巴尔干联军的决定性战役——1389科索沃战役!1389科索沃战役历史上的科索沃战役主要有两场:1389年科索沃战役与1448年科索沃战役,当然后来所谓的“科索沃战争”不算在之列而1389年的科索沃战役却是奥斯曼帝国攻占巴尔干地区最关键、最早的决定性一战,此战之中,奥斯曼帝国传奇统治者穆拉德一世殒命其中,而新生代的巴耶塞特一世则登上了历史舞台本期咱们就来看一看历史上奥斯曼帝国VS巴尔干联军的1389科索沃战役,讲一讲此战对于奥斯曼帝国发展的影响,聊一聊1389科索沃战役进程1389科索沃战役科索沃战役主要发生于1389年6月15日,参战双方分别是正强势崛起的奥斯曼帝国和饱受侵略面临奥斯曼灭顶之灾的塞尔维亚,因此此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塞尔维亚今后的命运以及奥斯曼能否顺利挺进欧洲腹地早期奥斯曼的扩张当时的奥斯曼帝国历经奥斯曼一世、奥尔汗两代英主的积累,最终在穆拉德一世统治时期大举入侵欧洲,当然主要是东南欧,而巴尔干诸国由此面临生死存亡于是乎在奥斯曼帝国养精蓄锐、整装待发、目标直指塞尔维亚后,不甘沦为奥斯曼臣属的巴尔干诸国开始了“抱团取暖”,以塞尔维亚为中心,这些欧洲人集结了一支巴尔干联军用以对抗强大的奥斯曼大军,于是一场大战不可避免得开始了......后期奥斯曼的扩张而1389年科索沃战役双方的主要指挥官分别为:塞尔维亚大公拉扎尔·赫雷别利亚诺维奇( Lazar Hrebeljanović)和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一世以及其子巴耶塞特一世此战之中,塞尔维亚大公拉扎尔·赫雷别利亚诺维奇所领导的巴尔干联军最终不敌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一世统领的奥斯曼大军,直接导致了塞尔维亚的沦亡,此后塞尔维亚受到奥斯曼土耳其统治长达500年之久!鼎盛时期奥斯曼帝国疆域当然战争之中奥斯曼人损失也不小,这当中就包括了他们的统治者——苏丹穆拉德一世:战争之中,塞尔维亚方面的刺客成功潜入并刺杀了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一世,奥斯曼一代雄主就此殒命沙场但奥斯曼大军并没有因此溃败,在苏丹穆拉德一世之子巴耶塞特一世战场临危受命、火速继位后,奥斯曼大军与塞尔维亚联军在科索沃平原决战,最终奥军大破塞军,取得了关键性胜利此战之中,奥斯曼老苏丹殒命,新苏丹(巴耶塞特一世)继位,成功将塞尔维亚菁英人物屠戮一空,所以后世塞尔维亚为了纪念战死的英雄,产生了无数歌谣和作品来纪念这场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索沃战争战例分析
一、背景
科索沃位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面积10887平方千米,与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相邻,人口200余万,其中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

在南斯拉夫联邦时期,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内的自治省,但这个地区始终存在着要求更高程度民族自治的潮流。

1980年铁托逝世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

在这一背景下,阿族与塞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冲突时有发生。

1989年2月27日,当时担任塞尔维亚共产党领导人的米洛舍维奇为了压制阿族的民族主义运动,宣布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由此更激发了阿族的对抗情绪,阿族与塞族的冲突趋向激烈,塞尔维亚当局对阿族的镇压也随之升级。

进入90年代后,阿族的民族主义运动进一步高涨,于1992年5月自行组成议会和行政机构,还选举民主联盟领导人鲁戈瓦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形成了与塞族政权并行的另一个政权。

1996年,阿族激进分子成立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开始了运用暴力手段的分离运动。

面对阿族人的反抗,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当局采取强硬镇压措施,派遣大批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进驻科索沃,试图消灭“科索沃解放军”。

这样,在波黑战火逐渐熄灭的同时,科索沃的战火却越燃越旺,1997年以后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事件,伤亡人员日趋增多,约30万人
流离失所,沦为难民。

科索沃危机的发展使代顿协议后力图控制巴尔干局势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感到不安,它们不能容许南联盟的行为干扰冷战后世界新格局的构建,同时它们也图谋借这一危机的处理排除东南欧地区最后一个被西方体系视为异己的米洛舍维奇政权。

因此,从1998年底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北约与南联盟的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二、战争过程
1999年3月24日19时50分,第一枚巡航导弹从亚德里亚海上的美军驱逐舰上发射,揭开了战争的序幕,代号为“联盟力量”的科索沃战争从此爆发,到6月10日结束,共持续了78天。

科索沃战争中空袭与反空袭作战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争夺战区制空权(3月24日~3月26日)
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第一轮至第三轮空袭行动,打击的重点目标是南联盟防空系统,包括机场、雷达、导弹发射阵地、通信等设施。

主要目的是通过空袭夺取南联盟地区的制空权。

第二阶段瘫痪南军指挥(3月27日~3月31日)
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第四轮至第七轮空袭行动,打击的重点目标是南联盟指挥中心、基地等核心军事目标,以瘫痪南联盟军事运作机制,瓦解其战斗力。

同时,对南联盟全国各地的防空设施和重要军事目标继续进行轰炸。

第三阶段:削弱南军潜力(4月1日~4月29日)
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第八轮至第三十七轮空袭行动,打击的重点
目标主要有以下五类:一是机场、雷达阵地、导弹阵地等防空设施和指挥控制系统;二是通信站、铁路、公路、重要桥梁、油库、炼油厂、热电厂等重要基础设施;三是军营、特种警察部队、装甲车辆等目标;四是包括内务部、国防部、空军司令部、防空司令部直至总统府在内的重要政府和军事指挥机构;五是电台、电视台、电视转播塔等宣传设施。

第四阶段:空袭力度激增(4月30日~6月10日)
从第三十八轮空袭开始,直至战争结束。

4月23日-25日,在华盛顿举行了北约首脑会议。

会议发表声明,强调要把对南联盟的战争进行到底。

这一阶段空袭的特点是空袭力度空前加大,按照北约的说法,就是要对南联盟进行一周7天、一天24小时不停顿的轰炸。

从4月30日开始,每天出动的飞机都超过600架次,其中5月28日达到792架次。

南联盟基本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在俄总统特使切尔诺梅尔金的斡旋下,为保存实力,南联盟表示同意接受八国集团就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达成的协议框架。

6月9日,南联盟与北约军事代表团经过多次谈判终于达成协议,答应在l1天内撤出军队,6月10日南联盟开始撤军,北约停止轰炸。

三、分析
1、“五维”战争,“五线”攻击
如果说20世纪上叶的二次世界大战,使战争完成了由陆海联接的平面模式向陆海空三维立体模式转变的话,那么海湾战争尤其是科索沃战争则是一种“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的多维作战新模式,它使
传统的三维战场空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主要表现是:作战空间既急剧扩大,又高度浓缩;战场平面维可以遍及地球任何一个角落,战场高度维已突破低层空间继尔向外层空间延伸;多种打击力、作战手段、作战形式、毁灭方式,几乎可以同时作用和强加在一个较小的作战空间甚至一点上。

2、高技术战争,无“网”不胜
科战是继海湾战争后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信息化程度最高的一场局部战争。

战争的特点是战场的网络化,作战的核心是争夺制信息权。

今天战场的优势已不在是看谁火力强,而是看谁先发现对方,谁比谁反映快和谁比对方打得准。

作战成败不在仅仅取决于钢铁的数量、弹药的当量等物能对比,而是首先取决于谁以较为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最多最快最准的去获取和利用战场信息,有效的控制和释放战场物能。

信息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第一要素,制信息权是高技术战场的第一制高点,智能代替体能、网络代替阵地将是现在乃至今后战争的主导,战争无“网”而不胜。

3、变革防空观,树立大人防意识
有矛必有盾,科战中始终处于劣势的南军,由于凭借了良好的素质、防空设施和复杂的地形,较成功的保存了相当实力。

南联盟的军民有效地保存了自己的实力,在高强空袭面前较好的处理了目标安全、歼灭来敌和保存防空实力的三者关系,这对于我们今后加强人民防空建设、保证战争潜力有着深刻的启迪。

首先,要树立大人防意识,不仅要防空还要防天。

所谓防天,就是既要防中、低空袭击又要防中、
高空监视。

其次,要加快人防指挥通信自动化建设的步伐。

再次,适应高技术发展,组建新型人防专业队伍。

第四,做好“人防知识”的普及教育,迎接“知识人防”的到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