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第六章政治权力教学要点

合集下载

政治选修知识点笔记总结

政治选修知识点笔记总结

政治选修知识点笔记总结一、政治权力与政治体制1.政治权力的概念及特征政治权力是国家机器的核心和灵魂,是一种社会关系中的权力,是一种对社会人群实施统治和领导的权力。

政治权力的特征主要包括:(1)统治性:政治权力是国家机器的核心和灵魂,是统治阶级支配被统治阶级的基础。

(2)专政性:政治权力具有强制性和专制性,是通过法律、政策、制度等手段来实现的。

(3)合法性:政治权力是合法的,只有合法性才能赢得社会人群的支持和依靠。

(4)相对性:政治权力必须在社会客观条件下实现,必须与国家的文化、经济、社会条件相适应。

2.政治权力的来源和性质政治权力的源泉主要有:自然权力、社会权力、国家权力。

政治权力的性质主要包括:(1)法律性:政治权力是依法治国的,是通过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的。

(2)独立性:政治权力是独立的,是国家的最高权力,不受其他权力的支配和干涉。

(3)公共性:政治权力是属于全体公民的,是通过公民的意志和行动来实现的。

3.政治体制的概念和特征政治体制是国家权力组织形式和运行规律的总和,是由国家性质、国家组织形式和国家权力机构三部分构成的。

政治体制的特征主要包括:(1)权力构成的多样性:政治体制是由国家性质、国家机构和国家权力组成的,反映了国家权力的组织和运行方式。

(2)权力集中和分立的原则:政治体制中权力的集中和分立是相对统一的,既要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性,又要保证国家权力的分立性。

(3)权力合法性和运行制约:政治体制是通过法制来规范和保障政治权力的运行,保证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二、政治制度与政府机构1.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治生活中形成和发展的制度规范和组织形式,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和。

政治制度的特征主要包括:(1)合法性和稳定性:政治制度是通过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政治权力的运行,保证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2)多样性和包容性:政治制度是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既要保证国家政权的统一性,又要保证国家政权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政治权力教学要点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政治权力教学要点

第六章政治权力第一节政治权力的本质和特性一、权力的含义和构成(一)权力的含义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

权力是具有一定资格的人(权力主体),为了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制约或支配他人(权力客体)行为的能力。

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体现的是权力拥有者和权力客体两个意志主体不同等的关系。

(二)权力的构成1.权力主体2.权力客体3.权力目的4.权力作用的方式(1)强制的方式(2)报偿的方式(3)信仰方式5.权力的实现二、政治权力的含义和特征(一)政治权力的含义政治权力是在阶级社会里,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共同体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原则,凭借国家这种物质的强制力,对其他阶级或个人进行控制和制约的能力。

政治权力体现的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不同等关系。

1.政治权力和其他权力的共同性(1)相关性(2)工具性(3)价值性(4)资格性(5)不确定性(6)不对称性2.政治权力的特殊性(1)阶级性(2)强制性(3)公共性(4)反抗性(5)动态性第二节政治权力的产生、基础和分类一、政治权力的产生权力是在横向协作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纵向指挥力量。

政治权力的产生与大凡的公共权力的产生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其相同点是,都根源于人的社会性和社会生活。

其不同点是,政治权力除了上述根源外,还有自身的独到根源,这就是社会成员利益的分裂和阶级的产生。

政治权力不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表现。

政治权力的基础,就是政治权力主体获取和维护权力的条件和前提。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权利是政治权力的总基础。

但是政治权力主体之所以能获取或维护权利,还需要凭借其他的条件:1.暴力2.组织3.政治理论三、政治权力的类型按政治权力主体的性质来划分,可以把政治权力划分为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权力、封建主阶级的政治权力、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和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

政治学原理教学思路-第六章

政治学原理教学思路-第六章

政治学原理第六章政治秩序与治理教学要求:1.把握本章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2.理解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及其建设途径;3.掌握治理的精神及其治理模式的转换。

第一节良好社会的政治秩序一、政治秩序的含义政治秩序是指社会中人们依据基本的政治共识与法律制度展开政治实践的一种状态。

第一,政治秩序是一种政治生活的状态。

第二,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政治合法性。

第三,政治秩序在行动上体现为政治治理。

二、良好社会的标志与条件良好社会(well-ordered society)是指一种政治秩序处于有序、稳定和连续状态之中的情形。

从概念看,良好社会应该包括:稳定的政治共识、政治体系运转良好。

在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社会的条件有:第一,人们具有宽容与理性妥协的精神。

第二,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

第三,存在有效的协商机制。

第四,存在高效、廉洁的政府。

第二节政治合法性:良好政治秩序的基础一、政治合法性的含义德国著名政治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最先提出政治合法性的概念。

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

二、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从政治秩序的角度看,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为:政治秩序的根本价值,政治制度安排是否体现政治价值,政治体系的运行是否优先实现了人们的利益。

政治正义观是政治合法性的最根本的基础,它是人们评价政治体系的标准。

宪政制度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从本质上说,政治合法性的制度基础是实现政治共同体的基本政治共识的程序因素。

政治体系的效率是指政治权力的实际作为。

三、政治合法性危机与政治革命政治合法性危机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主要有:政治共识的危机,政治制度在人们观念中失去主义性,政治体系的低效率。

单纯的执政危机容易引发弹劾和不信任投票。

当人们认为当前的政治制度不能很好体现和符合人们的政治共识时,就发生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有可能出现政治改革。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第一节政治权力一、权力的概念:1、权力是行动者与行动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2、权力是有意努力的产物;3、权力是在社会交往中一个行为者把自己的意志加强在其他行为者之上的可能性;4、权力是施加影响力的特例,是借助制裁背离拟行政策的行为来影响他人的决策的过程。

二、政治权力及其特性:1、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2、政治权力表现为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它反映了国家权力机构实现公共利益的行为能力。

特性:权威性、支配性、强制性、扩张性、排他性。

三、政治权力的类型1、强制性权力:甲要求乙做某事,乙因受到甲的威胁,虽然不愿做但不得不去做。

(可信性原则、适度原则)2、功利性权利:如果权力客体服从权力主体的意志,权力主体就会承诺给权力客体某种好处。

(作为功利性的政治奖励,主要包括财富、职位、雇佣、荣誉等。

政治的本质就是给予和索取的关系)3、操作性权力:并非建立在公开的沟通基础之上,而是以更加巧妙的方式全部或部分地改变权力客体的价值观。

(实行操作性权力的技巧主要包括洗脑、宣传、社会化)4、人格型权力:如果权威来自人们对制度与过程的尊敬,那么影响力则来自人们对特殊类型的人的尊敬,这种人具有超凡的品质、个人魅力、启示力。

四、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来源:君权神授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社会经济关系说;基础:1、客观构成要素:生产资料、物质财富、暴力、自然资源、地理条件、文化传统、形势变化与时机等;2、主观构成要素:能力者素质、身份资格、理论与策略、组织;五、政治权利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暴力方式(武力)、压力方式(操作)、命令方式(权威)、规范方式(契约)、说服方式(灌输)、奖酬方式(激励)、处罚方式(遏制)六、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1、不同社会政治力量之间的权力分配模式(阶级分权);2、不同政党之间的权力分配模式(政党分权);3、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分配模式(政府横向分权);4、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政府纵向分权);七、政治权利的意义及保障一、权利及其观念1、权利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享有的从事某种行为的资格或正当性。

《政治学原理》上课提纲

《政治学原理》上课提纲

《政治学原理》上课提纲一对课程的几点说明《政治学原理》是一门内容丰富,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学上要求给学生以理论指导,要引导学生把政治学原理的学习同政治实际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通过系统的、多媒体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地把握政治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我国以及国外的某些政治问题有所了解,从而提高议政、参政和执政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与教材:《政治学原理》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专科段非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补修课程。

该课程选用《政治学原理》(王浦劬主编,燕继荣副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为主教材。

二、考试:由省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进行考试,考试形式为闭卷。

时间120分钟。

二各章节重点内容导论:对政治的思考及由此形成的学问了解政治学以及进行政治研究的意义一、政治带给人们的思考二、讲政治:讲什么和怎么讲三、政治学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知识四、制度建设是最大的政治五、关于政治学原理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了解: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政治学的定位;理解:中国传统政治观、西方诸种政治观、政治学的学科性质、政治学的知识体系、政治研究的途径、政治研究的方法;掌握:政治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第一节政治及政治观一、政治的含义(一)一般的解释1、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

(1)中国的例子: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如孔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的“正”,就是儒家的道德规范,治者的思想行为符合这些规范,则天下当治。

(2)西方的例子:古希腊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政治权力名词解释政治学原理

政治权力名词解释政治学原理

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指在一个政治体系中,个人、组织或政府行使决策和控制资源的能力。

它是对社会行为和资源分配产生影响和控制的能力,通常是通过制定法律、颁布政策、实施行政管理和行使执法权等方式来实现。

政治学原理:政治学原理是指在政治学领域中,用于解释和理解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基本原则和理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政治学原理:
主权原则:主权原则认为国家是具有最高权力和独立决策能力的政治实体。

它强调国家拥有内部和外部事务的最终决策权,并享有独立性和自主性。

分权原则:分权原则强调政治权力的分散和制衡。

它认为政府的权力应该在不同层级和机构之间进行分割和平衡,以防止滥权和集中控制。

代议制原则:代议制原则指的是政府通过选举代表来代表公民的利益和意愿。

在代议制中,选民通过选举过程选择代表,代表则负责制定政策和做出决策。

民主原则:民主原则是指政治权力的行使应该基于人民的意愿和参与。

它强调公民的自由、平等、参与和选举的重要性,鼓励政府在决策过程中考虑多数人民的意见和需求。

社会契约原则:社会契约原则认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授权和同意。

它强调政府与人民之间存在一种契约关系,政府应该履行其在契约中承诺的责任和义务。

这些原则是政治学中常用的概念和理论,用于解释政治现象、分析政治制度和指导政治实践。

然而,政治学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学科,存在多种理论和观点,不同学派和学者可能有不同的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 政治权力

政治学原理 政治权力
Faces of Power
对于以行为为中心的权力观的批评 A.决策制定和对于政治议程的控制(并不必然通过各种决
策的方式) B.各项议题与潜在的议题 C.可以观察到的明显的或者隐蔽的冲突,以及潜伏的冲突 参考书目:史蒂文·卢克斯:《权力:一种激进的观点》
权力的多副面孔
一维权力观:决策 二维权力观:议程设置 三维权力观:思想控制 四维权力观:生命-权力(biopouvoir)、规训
卢梭:没有来往、没有语言、没有理性,只有偶然发生的 性关系,一个孤独、清闲、并且时常会遭到危险的野蛮人。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政治权力是一切 人类苦难的源泉。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集体性的经济权力:对自然的投入、合作与回报
稳定的意识形态权力、军事权力与政治权力:原始 宗教、图腾与禁忌,地域间的部落竞争产生了军事 权力
性权力(福柯) De-facing power(无面目的权力):社会分
类与边界运作(Clarissa Rile Hayward)
四、宏观层面的政治权力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模式:权力是维持特定 生产关系的工具(权力的阶级性)
社会契约论的法理主义模式:权力是个人让 渡给国家的(权力的公共性)
福柯的批评:既反对权力的经济还原论,也 反对权力的支配-压抑模式,权力不是一种 物品,而是一种关系、网络、无主体、去中 心的,不是压迫性的,而是生产性的
1.从霸权(hegemony)概念谈起:
一个社会集团的霸权地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 “统治”和“智识与道德的领导权”;
霸权是意识形态支配的政治过程与制度基础;
霸权理论认为,取得从属阶级的认同和被动顺从, 是比制裁和强迫更为有效的统治方式。

政治学原理课堂笔记

政治学原理课堂笔记

政治学原理课堂笔记《政治学原理课堂笔记》(行管专业)导论:对政治的思考及由此形成的学问政治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政治是人类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人们组织安排集体生活的核心机制。

(P1)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无非在于:(1)权力本位或官本位;(2)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3)“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P3)亚里士多德认为,所谓知识,就是关于“善”的学问。

“善”可以分成多种:有个人之善,家庭和村落之善,还有集体(城邦或国家)之善。

研究个人之善的学问是伦理学;研究家庭或村落之善的是经济学;而研究集体或国家之善的是政治学。

(P4)政治学涉及两个方面的知识:政治分析原理和政治操作原理。

(P4)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的含义(一)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P10-12)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即神权政治观。

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即决策政治观。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P12-14)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含义的论述,我们可以把政治定义为: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运用政治权力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活动。

本书认为: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政治学原理要点

政治学原理要点

1、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资源与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古典主义政治学与旧制度主义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和理性选择主义政治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和新古典主义政治学3、政治权力的类型根据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可以将政治权力划分为五种类型:1. 强制性权力:强制性权力是普遍存在的权力形式,它是以威胁为基础、如果无法达到目标就施以制裁的权力类型。

2. 功利性权力:功利性权力与强制性权力相反,是权力主体通过提供某种好处而达到自身目的的权力类型。

3. 操纵性权力:操纵性权力不是建立在公开的沟通基础上,而是通过隐蔽的方式改变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权力主体的目标的权力类型。

4. 人格型权力:人格型权力又称克里斯马型权力,是通过自身的个人品质、个人魅力等人格力量而达到目的的权力类型。

5、合法性权力:基于权力客体的心理认同与支持,被认为是正当合法,应予以自愿服从的权力类型。

4、政治合法性即是指基于民众的心理认同与支持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当性或正统性。

5、韦伯论权威根据其来源,得到服从的统治或者说合法化的权威包括三种类型:法理性权威:建立在相信统治者是根据被认定合法的制度和规则进行统治的基础上。

传统性权威:建立在相信统治者是基于历来适用的神圣传统进行统治的基础上。

魅力性权威:建立在对统治者所独有的超凡品质和天赋魅力的崇敬和信仰的基础上。

6、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7、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这是阿尔蒙德与维巴提出的一种分类框架。

狭隘型文化主要位于原始落后的社会政治系统中,这些地区尚未形成成熟的政治共同体,缺少政治角色分化。

社会成员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缺乏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更谈不上对体系内的决策及实施施加影响。

政治学原理 第六章

政治学原理 第六章

第六章政党与政治组织第一节政党的定义、起源、类型及政党制度政党在现代政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政治是一种政党政治。

正如Aron在《民主主义与极权主义》中所说的那样:“有没有政党,是传统/古典政治与现代政治的根本区别”。

然而在政治领域中,政党又应该算是一个较新的现象:19世纪。

现在一般承认对政党的最早的明确论述是Burke在1770年写的Thoughts on the cause of the present discontents中的一段话:“政党是由一群持同一原则的人组成的、为国家利益而努力的组织”。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David Hume, 1760, Essay on Parties:“在初始阶段,纲领是十分重要的,他可以将一个个个别的人联合起来。

经过了初始阶段后,组织就变成最重要的了。

”Constant,1816:“一个政党是一群信奉同一政治理论的人的联盟。

” Kelsen:“政党是一种由持有同一政见并力图对公共事务的治理发挥有效影响的人组成的政治组织。

”这个定义是在现代干预主义国家普遍化之前做出的。

进入20世纪后,政党在政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政治学家对政党的定义开始着重于它的目的,即试图掌握国家权力。

Franiçois Guguel:“政党是一种积极参加政治生活的组织,其目的在于部分或全部掌握政治权力,以推广自己成员的意识形态、捍卫他们的利益。

”Georges Burdeau:“持有相同的政治观点,力图影响他人、取得政治权力、至少是影响决策过程的一群人组成的政治组织便是政党。

”从政治学角度对现代意义的政党做的比较完整、系统的第一次研究是Ostrogorsky的La Démocratie et l’Organisation des partis politiques(1903,Paris)。

其特点是:1)将政党与民主联系在一起,2)深入研究了政党的组织。

政治学原理 国家权力

政治学原理 国家权力
二、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1.什么是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 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 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国家权力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2.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权力的论述
第一,国家权力是根源于社会经济基础的 政治权力;
(三)国家权力的结构
2.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
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是国家功能性权力 相互关系和运行原则的结构性构成。
国家权力的横向结构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上的体现,就是国家的政体。在当代,资本主 义国家奉行“三权分立”的原则,社会主义国 家则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
(三)国家权力的结力是占据政治统治地位的阶 级力量;
第三,国家权力是承担着社会管理职能的 公共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1.主权性
在国家内部,主权是指最高统治权和决定 权,即国家权力意志具有最高地位和效力,任 何其他意志都不能与国家权力意志相抵触。
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主权 独立性(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 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一国与他国之间的主权 平等性(一个国家在主权意义上与其他国家具 有平等的地位和资格)。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2.强制性
国家权力之所以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 就在于它是一种强制性力量,这是国家权力有 能力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3.普遍性
国家权力凌驾于其他各种社会权力之上, 其效力施于一国全体居民。
(三)国家权力的结构
1.国家权力的结构构成
国家权力的结构构成通常包括两种权力: 一种是按照国家权力的功能分工划分的不 同功能性权力。国家功能性权力通常分为三个 组成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另一种是按照国家权力的层级配置划分的 不同层级的权力。

政治学原理重点掌握

政治学原理重点掌握

1、道德政治观:将政治等同或归于道德。

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只有道德高尚的有学问的贤人哲学家统治,才能实现政治目的。

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而非社会现实,忽视阶级性,片面。

2、权力政治观: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玩弄权术的活动。

文艺复兴,马基雅维利,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及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

某种程度涉及政治的核心内容,看到政治的黑暗面,但没有看到政治的全部,是片面的。

3、“管理众人之事”:即政治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政,众人之事;治,管理。

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抓住政治的公共性和管理性功能,有合理内核,但忽视其阶级性。

4、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政治的根源是经济,实质是阶级关系,核心是政治权力,是科学,是艺术,具有公共性,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5、政治: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6、政治与法律的关系:都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都建立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

政治是人们根据社会利益,通过政治权力进行政治权利分配的社会关系,而法律是特定的政治权力制定和认可的社会成员的相互关系和行为的刚性规范,它们共同服务于统治阶级和集团的利益。

一方面,政治是法律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法律由特定的政治机关制定和认可,以政治权力为后盾,必须在稳定的社会和政治秩序中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法律对政治文化又有作用的影响和作用,使统治者利益要求和权力地位合法化,保障权力运行。

7、政治与宗教的关系:宗教是人们根据对于人为制造的神的信仰而形成的一整套的世界观、社会心理、感情等的总和。

宗教是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的条件下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发生及其紧密的联系,从而形成政教合一的现象。

宗教需要借助政治权力扩大宗教的影响,就统治者来说,宗教是被统治者的精神鸦片,是巩固其统治的思想工具。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权力建设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权力建设

政治学概念知识:政治权力建设政治权力是指某一政治组织或个人能够影响和控制其他组织或个人行为的能力。

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权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资产,它能够塑造政治和社会环境,影响所有领域。

因此,如何进行政治权力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政治权力一般分为正权力和负权力两种形式。

正权力是指政府、立法机关和司法机构的权力,负权力则是指个人、社会及组织对政府的监管和制约的权力。

一个完整的政治系统应该包含正权力和负权力,这两种权力可以相互制约,平衡国家的政治生态。

在政治权力建设中,必须注重如何让正权力得到良好的发挥。

正权力在包括决策、执法和监管等方面都要实行法制化的管理,保证公正、透明和可依赖性。

而正权力的主体是国家和政治党派,因此,必须保证国家和政治党派的合法性,提高政治党派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增强国家的管理效能,全面加强对公共安全、环保、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监管。

同时,在政治权力建设中,也要注重负权力的发挥。

这可以通过推动公民教育,提高公众的政治识别能力和监管能力,推进社会公正和良好的民主治理,确保执政者依法办事,打击腐败。

负权力的主体是个人、社会和媒体,因此,必须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组织的能力和道德素质,加强对媒体的管理和规范,防止散布虚假消息,误导公众。

政治权力建设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政治文化建设。

政治文化是指一种被广泛承认、具有长期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被认同和认可的政治观念、价值观、行为习惯和制度安排。

政治文化有利于保持政治生态的长期健康。

一个具有良好政治文化的国家,其政治生态往往更加稳定和健康。

政治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

政治观念包括对国家、政治机构、政治领导人和公共政策的态度和评价。

政治价值观包括尊重法律、民主、平等、公正、诚信、爱国等价值观念。

为了引导公众形成良好的政治文化,政府和政治领导人必须保持诚信和廉洁,加强民主宣传教育,加强社会组织力量的建设,推进政治文化的普及和教育。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本章知识点政治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

政治现象的基本内容,是围绕着争夺和掌握国家政权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政治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政治学就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但是,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原则,因此,各种政治学说都是各个阶级特定阶级利益和意志的反映。

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学注定不同于一般的实证科学,而是一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科。

本章主要介绍学习政治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首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通过对于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各种关于政治的观点的比较分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治学作了系统的解释和说明,同时,对于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程等内容也作了概括性的介绍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本节概述: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科学,因此,要了解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应当明确什么是政治。

本节回答了什么是政治、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1:中西历史上关于“政治”的基本观点我们现在所说的“政治”这个概念是从希腊语的“polis”一词演化而来的,其最初含义是指古希腊时代的“城邦”,即当时的“城市国家”。

在中西历史上,不同的思想家因其所处的阶级地位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对于“什么是政治”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古代,政治学和伦理学是混在一起的。

各个思想家都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因为国家是为了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

政治学原理重点

政治学原理重点

一、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是人类集体生活的一种组织和安排,在这种组织和安排之下,各种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一定和程序,实施对集体决策的影响。

2、政治权利:政治权力是政治权力主体影响和控制政治权力客体的能力。

3、国际体系:体系是一个科学术语,泛指相同或相类似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在国际关系学中,国际体系是由诸多相互作用的国际行为体组合而成的整体4、议会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是以议会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它负责的一种政体。

5、联邦制:联邦制是指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

6、共和制:共和制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7、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套多少能够自洽的观念体系,这套观念,不管它们是倾向于保存、修改还是推翻现有的权力体系,总之为有组织的政治行动提供了基础。

因此,所有的意识形态(1)对现存的秩序提供了一种解释,通常是以世界观的形式;(2)对于值得期待的未来,提供了一种模式;(3)勾勒了政治变迁怎样才能够发生。

8、政治发展:政治体系朝着一定目标变化的过程,其中的“目标”是人们在社会历史环境约束下的价值选择,使人们(包括政治体系中的行为者和体系外的研究者)在不同群体层次经由政治沟通而达到的共识。

9、民主: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

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

10、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社会成员在长期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11、政治心理:政治心理通常指政治行为主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1)政治认知(2)政治情感(3)政治信仰(4)政治态度等因素的总称。

12、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平民百姓)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

政治学原理重点

政治学原理重点

名词解释1、国家国家是最复杂的政治现象,也是我们理解政治现象的入口国家是在确定的领土边界内建立最高管辖权,并通过一套永久性机构行使权威的政治结合体。

2、政治权力某一政治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而在实际政治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

(经济权力、社会权力、道德权力)政治主体:最核心是国家或政府政治权力使政治生活得以可能,是政治生活的凝合剂。

3、专断性权力不用与社会商量,用非常规的专断方式使用的权力,常用于镇压或强制性的社会动员。

即强加于社会的权力(power over society)4、基础性权力基础性权力:国家渗透社会,在社会中合法地实施自己的政治决策的能力,它通过官僚系统,以常规化的方式运作。

即通过社会获得的权力(power through society)。

5、政治合法性政治合法性可以被界定为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力及其行使得到政治权力客体认可和自愿服从的能力和特性。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而创立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形式。

7、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通过一定的机制获取政治知识和技能,形成政治意识、政治观念和政治价值的过程。

8、政治文化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因素。

(“硬件”—“软件”)简答题1、三种类型的合法性传统型的合法性自古就流传下来的传统,尤其是从祖先继承下来的神圣规则。

人们必须无条件服从既定的规则,常常被奉为不可改变的圭臬。

(长老制、家长制和世袭制:“历来如此”、“奉天承运”)魅力型的合法性依赖的是最高统治者的特殊魅力和超凡品质,即从人格上皈依某个人的大彻大悟、大智大勇和其他一些领袖品质。

它来自于服从者作为信徒的虔诚态度,是一种最不稳定的统治形态。

法理型的合法性法律和章程的明文规定,相信法令、规章必须合乎法律,掌权者,必须在法律规则的约束下才有发布命令的权力;是一种比较稳固的政治统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政治权力
第一节政治权力的本质和特性
一、权力的含义和构成
(一)权力的含义
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

权力是具有一定资格的人(权力主体),为了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制约或支配他人(权力客体)行为的能力。

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体现的是权力拥有者和权力客体两个意志主体不平等的关系。

(二)权力的构成
1.权力主体
2.权力客体
3.权力目的
4.权力作用的方式
(1)强制的方式
(2)报偿的方式
(3)信仰方式
5.权力的实现
二、政治权力的含义和特征
(一)政治权力的含义
政治权力是在阶级社会里,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共同体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原则,凭借国家这种物质的强制力,对其他阶级或个人进行控制和制约的能力。

政治权力体现的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二)政治权力的特征
1.政治权力和其他权力的共同性
(1)相关性
(2)工具性
(3)价值性
(4)资格性
(5)不确定性
(6)不对称性
2.政治权力的特殊性
(1)阶级性
(2)强制性
(3)公共性
(4)反抗性
(5)动态性
第二节政治权力的产生、基础和分类
一、政治权力的产生
权力是在横向协作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纵向指挥力量。

政治权力的产生与一般的公共权力的产生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其相同点是,都根源于人的社会性和社会生活。

其不同点是,政治权力除了上述根源外,还有自身的独特根源,这就是社会成员利益的分裂和阶级的产生。

政治权力不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表现。

二、政治权力的基础
政治权力的基础,就是政治权力主体获取和维护权力的条件和前提。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权利是政治权力的总基础。

但是政治权力主体之所以能获取或维护权利,还需要凭借其他的条件:
1.暴力
2.组织
3.政治理论
三、政治权力的类型
按政治权力主体的性质来划分,可以把政治权力划分为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权力、封建主阶级的政治权力、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和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

按政治权力主体的层次来划分,可以把政治权力划分为中央权力、地方权力和基层权力。

按政治权力作用的方式来划分,可分为强制型的、报偿型的和信仰型的。

按照政治权力作用的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国内权力和国际权力。

按政治权力作用的强度,可分为绝对权力和相对权力。

按政治权力作用的状态,可分为现实政治权力和潜在政治权力。

按政治权力的功能,可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按政治权力作用的后果,可分为积极政治权力和消极政治权力。

第三节政治权力的运行
一、政治权力运行的要素
1.政治权力运行的方向
2.政治权力运行的目的
3.意志
4.行使权力的方式和手段
二、政治权力运行的原则
1.政治权力的适度原则
2.政治权力运行的层级原则
3.政治权力运行的时效原则
4.政治权力运行的法制原则
5.政治权力运行的责任原则
第四节政治权力的功能与制约
一、政治权力的功能
1.政治权力具有对社会资源进行强制性分配的功能
2.政治权力具有社会纽带和黏合剂的功能
3.政治权力具有对经济的巨大反作用功能
4.政治权力还具有管理社会的功能
二、政治权力的制约
所谓政治权力的制约,概括地说,就是政治权力主体为了防止政治权力的垄断和滥用,而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手段,对政治权力的运行所进行的控制和约束。

这里所说的权力垄断,主要是指个人或少数人的长期专权;这里所说的权力滥用,主要包含两层意思:(1)以权谋私;(2)权力的不正常使用,即权力失误。

制约的方式有:(1)分权制衡方式;(2)民主集中方式。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是对政治权力的概念、特征,政治权力产生的条件,政治权力的基础、类型、运行的原则,政治权力的功能和政治权力的制约等进行分析和论述。

目的是使学习者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政治权力的含义和本质,获得政治权力的基础和条件;政治权力运行的原则和规律;政治权力的功能和政治权力制约的必要性、艰巨性以及制约的制度和机制。

政治权力是政治现象的核心,是本书的重点课题之一,学习者应抓住重点,结合现实作深入研究和探讨。

思考题
1.怎样理解政治权力的含义、本质?
2.政治权力的特征是什么?
3.政治权力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4.政治权力的基础是什么?
5.政治权力有哪些类型?各自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
6.政治权力运行的含义及运行原则是什么?
7.政治权力的功能是什么?
8.如何认识对政治权力予以制约的必要性及方式?
重点知识归纳
1、权力的含义: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

权力是具有一定资格的人(权力主体),为了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制约或支配他(权力客体)行为的能力。

2、权力的构成:权力主体、权力客体、权力目的、权力作用方式,权力实现。

3、政治权力与其他权力相比具有的特殊性:阶级性、强制性、公共性、反抗性、动态性。

4、政治权力运行的原则:适度原则、层级原则、时效原则、法制原则。

5、(论述题)政治权力的制约:就是政治权力的主体为了防止政治权力的垄断和滥用,而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手段,对政治权力的运行所进行的控制和制约。

政治权力制约的方式:分权制衡制和民主集中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