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1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合集下载

维生素K1注射液致儿童严重不良反应2例分析

维生素K1注射液致儿童严重不良反应2例分析

维生素K1注射液致儿童严重不良反应2例分析作者:任丹阳李仁秋孙建明郭品普明李惠英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15期摘要:目的探讨我院发生的两例维生素K1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原因,提出对策。

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维生素K1注射液特点及发生不良反应患儿的临床症状,对其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为药物的滴速、给药途径、助溶剂、个体差异、贮存条件等。

结论儿童应严格按适应症给药,尽可能选择肌注给药或深部皮下注射给药;增加对维生素K1 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的警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总结在临床使用维生素K1时的注意事项,以便为临床医师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维生素K1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儿童Analysis of Two Case Children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Induced by Vitamin K1 InjectionREN Dan-yang,LI Ren-qiu,SUN Jian-ming,GUO Pin,PU Ming,LI Hui-ying(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Section, Affiliated Children's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28,Yunnan,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 of two case children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induced by Vitamin K 1 injection,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 Methods By consulting literature,in addition to Vitamin K1 inje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symptom, we analysis the possible reason. Results By analyzing, the possible reason is drugs of the dripping speed, administration route, cosolven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storage conditions, and so on. Conclusion Children should be administered strictly according to indication, as far as possible to choose administered intramuscularly or deep subcutaneous injection; To increase Vitamin K 1 Injection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 of warning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To summarize precautions for use,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ians safe and rational drug use.Key words:Vitamin K 1 injection;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Children维生素K1是一类具有叶绿醌生物活性的萘醌衍生物,天然存在的有维生素K1、K2,K1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

维生素K1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维生素K1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维生素K1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刘双群谢艳阳(安化县人民医院湖南益阳 413500)摘要:目的:为了预防维生素K1引起的不良反应,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方法:对近2年应用维生素K1引起不良反应的5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发生不良反应中女性病人比男性病人多,再次使用比初次使用发生机率高,输液中比刚输液、输液后发生机率高,并且临床症状以类似输液反应和过敏性皮疹为主,分别占48.07%、19.23%。

结论: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多方面,但认为维生素K1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与给药途径及速度有关。

采取综合有效的防范措施,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维生素K1不良反应护理对策维生素K1广泛应用于凝血酶原过低症,维生素K1缺乏症,新生儿出血症的防治等,后发现其具有松弛胃肠、胆道、泌尿道、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近年来又常用于支气管的解痉止咳平喘、胆绞痛等,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日趋增多,甚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将近2年来普外科病人应用维生素K1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9年3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住院病人3896人,在治疗中一般常规应用维生素K1作为辅助治疗,在使用过程中,有52人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此不良反应均排除其它药物因素,确为维生素k1引起的不良反应。

1.2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查阅病历,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维生素K1发生的不良反应中女性病人比男性病人多,再次使用发生的机率比初次使用多,同时在输液中途发生的机率高,详细结果见表1:表1 52例患者维生素K1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项目例数百分比(%)男性发生例数10 19.23女性发生例数42 80.77临床症状表现重18 34.62临床症状表现轻34 65.39发生在刚输液10 19.23发生在输液中33 63.46发生在输液后9 17.31初次使用时发生15 28.85再次使用时发生37 71.15因药物因素发生32 61.54因病人自身因素发生13 25.00因护士因素发生7 13.46不良反应中以类似输液反应和过敏性皮疹为主,分别占48.07%、2.2维生素K1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为:19.23%,详细结果见表2。

警惕维生素K1的不良反应

警惕维生素K1的不良反应

警惕维生素K1的不良反应维生素K1是临床常用药,应用较为广泛,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早产儿、新生儿出血等,亦可用于预防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继发的维生素K1缺乏症。

药理作用: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因子Ⅱ、Ⅶ、Ⅸ、Ⅹ所必须的物质。

维生素K缺乏可引起这些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或异常,临床可见出血倾向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006年SFDA报告的严重ADR注射剂品种,维生素K1注射液位列第16位,药剂科曾通过快讯向全院临床医务人员发出药物安全性预警提示。

近几年国内仍不断有维生素K1不良反应甚至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导,就维生素K1的安全性,我们查阅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为临床合理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提供参考。

文献显示静脉应用维生素K1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为0.03%,原因可能与维生素K1使用了聚氧乙烯化蓖麻油作为溶剂有关。

此外,维生素K1的基本结构为甲萘醌,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多糖、脂类的免疫原性较弱或只起半抗原的作用,与蛋白质结合后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因此,维生素K1注射液具有半抗原性,它与血液中的蛋白质结合成为全抗原而具有免疫原性,可引发过敏反应。

根据我国某省ADR监测中心数据显示,156例维生素K1注射液严重ADR报告中,69.87%是超适应症用药,96.15%是静脉途径给药,28.21%为与其他药物混合配伍用药。

因此建议临床医生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症,避免超适应症用药。

《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CDEX)中指出“本药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时可导致包括死亡在内的严重ADR,肌肉和静脉给药途径仅在皮下给药途径不可行且必须时才可使”,此外混合用药会使ADR发生几率加大,故临床使用时优选皮下注射,如必须静脉输液时应单独给药,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输注。

由于维生素K1在扩张平滑肌的同时,对全身毛细血管也有不同程度的扩张作用,因此静脉滴注速度过快(每分钟超过1 mg),易出现颜面潮红、呼吸困难、胸痛、血压下降,甚至呼吸心跳骤停。

【精品】维生素k1静脉输液过敏反应

【精品】维生素k1静脉输液过敏反应

【关键字】精品维生素k1 静脉输液过敏反应维生素K1是一种治疗出血性疾病的常用药物,作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新生儿出血及各种疾病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等,尤其适用于因肝功能异常,凝血因子缺乏而出血者[1]。

因此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随之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趋增多,现将1例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8岁,因头痛伴呕吐2天于2009年2月18日入院。

查体:体温36.4 ℃,脉搏9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220/140 mm Hg。

神志清,言语流利,入院诊断右侧枕顶部脑出血,给予降颅压,减轻脑水肿,控制血压,预防应激性溃疡等治疗并给予内科脑出血护理措施,患者病情好转,患者于2009年3月1日在5%葡萄糖输液过程中静脉入壶维生素K1 20 mg后,患者突然诉恶心头晕,呕吐一次为少量黏液,继之出现胸闷、全身湿汗、口唇紫绀、四肢厥冷,测血压60/40 mm Hg,脉搏50次/min,意识不清。

2 抢救及护理立即组织全科医护人员抢救,予地塞米松10 mg入壶同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5 min 后患者症状仍为缓解,血压依然无法提升,又给予多巴胺20 mg入壶,患者15 min后血压70/50 mm Hg意识逐渐转清,症状较前略有缓解,但血压仍不稳定,用5%葡萄糖加多巴胺40 mg静脉输注维持血压,同时两路静脉通道扩容,保持呼吸道通畅,又给予苯海拉明20 mg 肌注,30 min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血压回升且稳定持续吸氧,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精神及一般状况良好。

在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时,护士应沉着冷静,立即报告医师,在医师指导为患者给氧建立静脉通路,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做好气管插管和使用机械呼吸机的准备。

抢救过程中动作迅速,反应敏捷,用药前做好三查七对,执行口头医嘱时要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做好记录。

抢救记录在6 h内完成,同时及时向患者家属通报病情,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使他们对该病有所了解,便于配合治疗与护理,防止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维生素K1注射液用法:提倡皮下注射,谨慎配伍用药

维生素K1注射液用法:提倡皮下注射,谨慎配伍用药

维生素K1注射液用法:提倡皮下注射,谨慎配伍用药维生素K1注射液用法:提倡皮下注射,谨慎配伍用药维生素K1注射液为常用药,临床实践中发现给药方法静脉输液居多,部分为配伍用药,个别存在配伍禁忌。

这样的给药方法常规并不不提倡。

本文对维生素K1注射液用法相关资料予以整理,并列出部分常见的忌配文献,供临床使用参考。

1 维生素K1注射液的给药方法1.1 药品说明书其用法用量项下记载,(1)低凝血酶原血症: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每次10mg,每日1,2次,24小时内总量不超过40mg。

(2)预防新生儿出血:可于分娩前12,24小时给母亲肌注或缓慢静注2,5mg。

也可在新生儿出生后肌内或皮下注射0.5,1mg,8小时后可重复。

(3)本品用于重症患者静注时,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mg/分。

1.2 2010年版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肌内、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仅病情严重时采用静脉注射,注药速度每分钟不超过1mg。

1.3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本药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时可导致包括死亡在内的严重不良反应。

对本药进行稀释和缓慢注射也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典型的类似于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包括休克、心跳和(或)呼吸停止。

有些患者在接受本药后第一时间就出现反应。

因此肌内及静脉给药途径仅在皮下给药途径不可行且必须时才可使用。

肠道吸收不良患者,采用皮下、肌内注射给药为宜;如仍采用口服,宜同时给予胆盐,以利吸收。

静脉给药由于可引起呼吸循环意外,只适用于不能采用其他途径给药的患者,并应控制给药速度(开始10分钟只输入1mg,无明显反应时速率不超过1mg/min)。

本药可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生理盐水中,不要使用其他稀释液。

1.4 《中国国家处方集》 (1)低凝血酶原血症,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一次10mg ,一日1- 2 次, 24 小时内总量不超过40mg。

(2)预防新生儿出血,可于分娩前12 - 24 小时给母亲肌内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2- 5mg。

243例维生素K1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243例维生素K1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243例维生素K1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孙建宇;赖瑛
【期刊名称】《海峡药学》
【年(卷),期】2007(19)7
【摘要】目的了解维生素K1注射液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1995~2005年12月国内医药文献,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维生素K1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有243例,临床表现有皮肤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胃肠反应、药物热等,累及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
化系统、皮肤等,全身性过敏反应占较大比重.结论维生素K1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
逐年增加,应引起临床重视.
【总页数】3页(P109-111)
【作者】孙建宇;赖瑛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药剂科,杭州,310007;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药剂科,杭州,31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7.3
【相关文献】
1.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与维生素 K1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分别存在的配伍禁忌 [J], 林丽莲
2.41例维生素K1不良反应分析 [J], 蒋人贵;冯伊利;罗会萍;陈海峰
3.儿童静滴维生素K1注射液引起的17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J], 王晓燕
4.山莨菪碱注射液与维生素K1注射液联合地佐辛注射液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研究[J],
5.儿童静滴维生素K1注射液引起的17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J], 王晓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静脉推注维生素K1致使过敏反应1例

静脉推注维生素K1致使过敏反应1例

静脉推注维生素K1致使过敏反应1例
俞雅娟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05(036)005
【摘要】患儿男,2岁。

因发热咳嗽在我院门诊以支气管炎治疗。


T38.8℃(肛温),听诊两肺干湿性罗音,伴气喘。

经头孢噻肟钠皮试阴性后,予
头孢噻肟钠1.2g加至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天;阿奇霉素针0.125g静脉滴注,1次/天;维生素K1 10mg维生素静脉推注。

K1静推不到2分钟,患儿出现面色发绀、气促,立即将患儿平卧,氧气吸入,给地塞米松针2.5mg静脉推注,吸氧观察。

10分钟后症状开始减轻,面色好转,气促缓解,半小时后症状消失。

【总页数】1页(P20)
【作者】俞雅娟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绍兴,3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94.1
【相关文献】
1.1例静脉推注维生素K1致不良反应的报道 [J], 秦艳秋
2.应用静脉推注泵注射维生素K1减少过敏反应发生的临床观察 [J], 徐丹凤;翟佳;
向虹宇;邓毅梅;肖桂华;昝玲丹
3.个体化干预措施在预防维生素 K1注射液过敏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J], 高俊芳;宋新宇;朱美玉;王静
4.维生素K1类似物合成与维生素K1致过敏反应的结构相关性研究 [J], 马宇春;陆正清
5.维生素K1肌内注射后发生迟发性局部过敏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J], 王小妮;张晓娥;王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维生素k1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维生素k1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维生素k1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而采取的一项举措。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以来,对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尤其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认知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用药的品种、剂量、疗程及特殊人群用药,更加积极地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

维生素k1注射液为黄色液体,主要成分为维生素k1,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如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等所致出血,香豆素类、水杨酸钠等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新生儿出血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的体内维生素k缺乏。

后发现其具有松弛胃肠、胆道、泌尿道、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近年来又常用于支气管的解痉止咳平喘、胆绞痛等,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日趋增多,甚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现将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的维生素K1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报告如下:一过敏反应1.心脏骤停:例[1]: 某患者,因“发热、咳嗽”给予维生素K1、头孢哌酮治疗,用药约3min时出现神志不清、全身发绀,心跳、呼吸骤停,立即给予吸氧,胸外心脏按压。

口对口人工呼吸,静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停用维生素K1等。

约10 min后心跳、呼吸恢复,但心跳缓慢、心率在20-30次/min,呼吸不规则,呈抽泣样呼吸,神志不清。

频繁惊厥,约0.5h后再次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经抢救20min后,心跳、呼吸恢复,但心率仍缓慢、呼吸不规则,立即给予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病情无好转,于第2天死亡。

2.过敏性休克:例[2]:男,5岁,因“发热”就诊,体温高达39℃ ,咳嗽气促4天,右肺闻及细罗音,胸透示:右下肺中外带絮状阴影,诊断“支气管肺炎”,外院予青霉素240万单位静点一天,咳嗽未见好转,第二天继续静点青霉素,维生素K1 20mg加入壶中,给药大约5min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弱、血压下降。

输注维生素K_1发生不良反应的分析与对策

输注维生素K_1发生不良反应的分析与对策
消毒 学 杂 志 20 ,5( )2 2 24 0 8 2 3 :7 — 7.
[]文卉 , 3 刘润莲, 张利英. l E腔护 理对急性化脓 性扁桃体炎 预后 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0 8 1( ) 3 J. 20 ,4 2 :.
[]吴先荣. 4 过氧化氢 致不 良反应 4 例临床分析 [] 广西 医学, 1 J.
较 , —0 0 7 P一0 8 。 .3, . 6
表 1 3组 输入 维 生 素 KJ 生 不 良 反应 比较 发
生素 K 输注时间 、 进食情 况和是 否首次 输液 , 分成
空腹首输液 组 ( 2 18例 )空 腹 非首 次输 液 组 ( 3 、 12
例)非空腹输液组 (6 例 ) 组 , 、 19 3 分析维 生素 K 不
49 中, 2例 发生不 良反应 1 3例 , 均在 输注 维生
11 对 象 本组 49例 , 17例 , 22例 ; . 2 男 6 女 6 年 龄3 2~7 6岁 , 平均 4 . 3 5岁 ; 往均 没 有 过敏 史 ; 既
胆 囊炎合并 胆囊结石 2 3 , 5 例 胆管结 石合并胆管 炎
米 松 1 后 1 n左 右 , 0mg 5mi 上述症状 消失 , 体 生命 征平稳 。l 3例不 良反 应 的分 布见表 1空 腹首次输 ,
液组 出现不 良反 应 8例 , 与另 2 比较 , 一64 , 组 .5
P=O 0 1 空 腹非 首 次输 液 组 与 非 空腹 组 进行 比 .1 ;
停[ 引。2 0 0 5年 1月 至 2 0 0 8年 1 0月 , 院外 科有 本 49 2 例患者 按受 维生 素 K 静 脉滴 注 , 文对 发生 本
的不 良反应进行 分析 , 报告 如下 。 1 对 象和方法

维生素K1发生不良反应的分析和对策

维生素K1发生不良反应的分析和对策

维生素K1发生不良反应的分析和对策发表时间:2016-12-06T15:33:55.69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4期作者:杨明[导读] 维生素K1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Ⅳ、Ⅴ所需物質,維生素K1缺乏,可引起这些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或异常。

(新塍医院浙江嘉兴 314015)【关键词】维生素K1;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4-0141-02 维生素K1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Ⅳ、Ⅴ所需物質,維生素K1缺乏,可引起这些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或异常,引起出血倾向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临床常用于各种手术后出血预防,消化道出血等治疗。

文献报道[2]输注维生素K1可导致胸闷、心悸、气促、头晕、腹胀、事物模糊、全是身发紫,严重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心搏、呼吸骤停[3]。

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本科有429例患者维生素K1静脉滴注,本文对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组429例,男167例,女262例;年龄32~76岁,既往均无过敏;采用维生素K1注射液20~3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

1.2 分组方法查阅429例患者病史资料,根据维生素K1输注时间、进食情况和是否首次输注,分成空腹首次输液组128例、空腹非首次输液组132例、非空腹输液组169例共分3组,分析维生素K1不良反应于患者空腹、首次输注的关系。

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既往过敏史、维生素K1输注速度和浓度经统计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 分组标准禁食10h,禁饮8h,在未输注任何液体的情况输注维生素K1,为空腹首次输液组;空腹状况下输入其他液体后再输入维生素K1,为空腹非首次输液组;其他为非空腹组。

1.4 不良反应判断标准呼吸系统不良反应:自诉胸闷、呼吸困难,呼吸>20次/min,或有紫绀;循环系统不良反应:自诉心悸,心率>100次/min或较输液前增加10次/min。

注射维生素K1儿童风险最高

注射维生素K1儿童风险最高

注射维生素K1儿童风险最高
注射维生素K1儿童风险最高2004年1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接到有关维生素K1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8146例。

维生素K1注射液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临床较常见,主要用于各种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治疗。

在国家中心数据库中,严重过敏反应是维生素K1最为突出的不良反应,8146例维生素K1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有1715例儿童用药病例(占21.05%),情况严重的病例295 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剂科医生曲彩红说,在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这几种给药途径中,静脉注射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相对更高。

省中医院儿科医生也表示,维生素K1注射液静脉注射特别需要注意,通常给孩子进行肌肉注射该药相对安全些。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分析显示,一些临床不合理用药导致维生素K1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建议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维生素K1注射液的适应症,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并严格控制给药速度。

医务人员在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维生素K1及注射液所含成分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维生素K1用于肝病中不良反应的处理及分析

维生素K1用于肝病中不良反应的处理及分析

维生素K1用于肝病中不良反应的处理及分析摘要目的:总结维生素K1用于肝病中的不良反应,促进合理安全用药。

方法:2004年3月~2007年8月应用维生素K1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7例进行分析。

结果:维生素K1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胸闷、头晕、气短、呼吸困难、烦躁、面部潮红、出汗、恶心、呕吐、低血压等。

结论:为合理安全使用维生素K1,应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维生素K1 肝病不良反应资料与方法2004年3月~2007年8月7例均为慢性肝病患者,其中男6例,女1例,平均44.4岁。

在静滴保肝药物的基础上给维生素K1 10~20mg与茂菲氏管内缓慢滴注,每日1次。

临床诊断、主要不良反应等情况详,见表1。

处理: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就地抢救。

保持静脉通道,立即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

如症状不缓解,5分钟后再次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

给中流量氧气吸入,呼吸受抑制时可肌注尼可刹米或山梗菜碱等呼吸兴奋剂,血压偏低给予血管活性药物静滴,如多巴胺、阿拉明等。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心电监护多参数生命体征,记录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每15分钟监测生命体征1次,评估血压有无继续下降,休克有无改善,意识有无改变,并将病情及时准确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

讨论维生素K1为肝病合成凝血酶原所必须的物质,缺乏时凝血酶原合成减少,血中凝血酶原含量降低,凝血过程不能正常进行,易引起出血,临床可见有出血倾向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对于维生素K1致过敏性休克的作用机制尚未确切阐明。

通过对以上7例的分析,我们认为可能与肝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给药的剂量及速度以及给药途径有关。

为了预防维生素K1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用药过程中应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剂量及用法,严格执行用药原则。

维生素K1用于静脉注射时速度要缓慢,一般1mg/分为宜。

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停药。

注意维生素K1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

注意维生素K1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

注意维生素K1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摘要】目的:汇总维生素K1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文献,为临床合理应用维生素K1提供参考。

方法检索2004-2013年关于维生素K1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文献,对文献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维生素K1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

结论医务人员应该对维生素K1的不良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维生素K1、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维生素K1是临床常用药,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日趋增多,甚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1]范丽洁报道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心脏骤停、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迟发型过敏性反应、过敏性哮喘;腹痛;严重心律失常。

笔者查阅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的维生素K1在临床应用中的其他不良反应,现汇总如下。

1.过敏反应1.1过敏性结膜炎[2]患儿6岁,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上感,头孢拉定抗炎,病毒唑抗病毒,654-2解痉,及对症治疗1天后,改为维生素k110mg,每日1次静脉注射,患儿输注维生素k1一组液体时,出现皮肤搔痒,喉部疼痛,鼻阻,左侧眼睑浮肿,面颊潮红,出汗,胸闷,呼吸困难和皮疹,立即停用维生素k1,同时输10%葡萄糖酸钙10mg后其皮肤搔痒,喉部疼痛和鼻阻逐渐消失。

左侧眼睑浮肿略有缓解。

经眼科会诊,查左侧下眼睑肿胀,结膜轻度充血,球结膜轻度水肿,其余未见异常,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后给予地塞米松滴眼液外用,10天后治愈出院。

1.2血清病样综合征[3]患者女性46岁,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右臀部肌肉注射维生素k110mg后,局部出现硬结、压痛,未处理。

次日再次于相同部位用药,当晚就出现围绕针孔周围核桃大小,类圆形隆起性红斑,上覆数个小水泡,伴瘙痒、灼痛,遂停药。

皮疹边界逐渐扩大,小水泡数量增多且分布红斑边沿,红斑中央渐转正常,整个皮损外观呈环状。

自服氯苯那敏,外用艾洛松,效果不明显。

2天后,全身出现大量大小不等风团,剧痒,伴有关节痛,低热。

维生素K1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

维生素K1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

维生素K1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发表时间:2013-01-31T14:00:35.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3期供稿作者:连方方袁小芬丛铭[导读] 维生素K1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肝内合成凝血因子II、VII、IX和X 。

连方方袁小芬丛铭(山东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普外科一病区山东文登 264400)【中图分类号】R977.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3-0217-01维生素K1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肝内合成凝血因子II、VII、IX和X 。

临床上用于维生素K1缺乏引起的出血,如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等所致出血,香豆素类、水杨酸钠等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新生儿出血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的体内维生素K缺乏。

因其还有解除气管、肠道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目前多用作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对症治疗,偶见过敏反应,现将临床中维生素K1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汇报如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6岁,因右上腹部疼痛不适2天,伴畏寒发热12小时,彩色多普勒检查示胆囊炎,胆囊结石,血常规示白细胞13 ×109/L,NE 92%,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收入院。

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100ml、维生素K1注射液30mg静脉输注,输入约5min,患者出现胸前皮疹伴瘙痒,同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颜面苍白,口唇发绀,立即给予更换液体,给予地塞米松10mg 静脉推入、氧气吸入,并给予安慰,缓解病人紧张情绪。

10分钟后病人症状缓解,20分钟后症状消失。

2 讨论 2.1 维生素K1注射液说明书提示,维生素K1注射液一般应采用肌内和皮下注射的给药途径,特殊情况下患者可使用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时宜缓慢,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mg/min;静注过快,超过5mg/min,可引起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低血压等。

2.2 本例患者采用了静脉滴注维生素K1注射液,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00ml、维生素K1注射液30mg时,浓度为0.3mg/ml,滴速为60滴/min,维生素K1注射液的给药速度为0.9mg/min,未超出说明书规定的速度,患者也未使用其他药物,考虑患者对维生素K1注射液过敏。

维生素K1的不良反应监测

维生素K1的不良反应监测

龙源期刊网 维生素K1的不良反应监测作者:叶雅萍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3期【关键词】维生素K1;不良反应;监测维生素k1属维生素类药物,是肝脏合成因子Ⅱ、Ⅶ、Ⅸ、Ⅹ所必须的物质。

维生素K1注射液是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主要用于各种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等所致出血,香豆素类、水杨酸钠等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新生儿出血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的体内维生素K缺乏)的治疗。

因其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近年来我院也常用于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咳嗽的治疗。

维生素K1是一类注射前不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临床上急性过敏反应较为少见,但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近年我院出现了3例因静脉注射维生素K1导致的急性过敏反应,现报道如下:病例1:黄某,女,42岁,因感冒咳嗽不止入院治疗,静脉注射维生素K12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约5秒钟后患者自诉头痛,喉头有阻塞感,继而舌强失语,医生初步判断为维生素k1过敏,立刻停止输液,静脉推注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患者休息片刻后症状逐渐缓解,半小时后症状消失。

病例2:李某,男,2岁,因感冒咳嗽入院治疗,遵医嘱静脉注射维生素K110M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约5秒钟后出现颜面潮红,呼吸急促现象,医生初步判断为维生素K1过敏,立刻停止输液,给予吸氧,静脉推注地塞米松注射液5mg,约5秒钟后症状逐渐缓解,20秒钟后症状消失。

病例3:丁某,男,65岁,因晚期血吸虫肝硬化入院住院治疗,遵医嘱静脉注射维生素K130MG+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约秒钟后出现头晕,胸闷,呼吸困难,面部潮红等症状,医生初步判断为维生素K1过敏,立刻停止输液,给予吸氧,静脉推注地塞米松注射液5MG,约20秒钟后症状消失。

维生素K1注射液在临床引用广泛,肌注或雾化吸入给药尚未发现急性过敏反应,静脉注射时偶见急性过敏反应,医生在用药前务必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对维生素K1及注射液所含成分过敏患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并且严格控制给药速度,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刻停止给药,实施抢救措施,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后果,保证用药安全。

维生素K1注射液说明书

维生素K1注射液说明书

维生素K1注射液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维生素K1注射液英文名称:Vitamin K1 Injection【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维生素K1。

其化学名称为:2-甲基-3-(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基)-1,4-萘二酮的反式和顺式异构体的混合物。

【性状】本品为黄色的液体。

【适应症】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如梗阻性黄疸、胆痿、慢性腹泻等所致出血,香豆素类、水杨酸钠等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新生儿出血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的体内维生素K 缺乏。

【规格】1ml:10mg【用法用量】1、低凝血酶原血症: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每次10mg,每日1~2次,24小时内总量不超过40mg.2、预防新生儿出血:可于分娩前12~24小时给母亲肌注或缓慢静注2~5mg。

也可在新生儿出生后肌内或皮下注射0.5~1mg,8小时后可重复。

3、本品用于重症患者静注时,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mg/分。

【不良反应】偶见过敏反应。

静注过快,超过5mg/分,可引起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低血压等,曾有快速静脉注射致死的报道。

肌注可引起局部红肿和疼痛。

新生儿应用本品后可能出现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和溶血性贫血。

【禁忌】严重肝脏疾患或肝功不良者禁用。

【注意事项】(1)有肝功能损伤的患者,本品的疗法不明显,盲目加量可加重肝损伤。

(2)本品对肝素引起的出血倾向无效。

外伤出血无必要使用本品。

(3)本品用于静脉注射宜缓慢,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mg/分。

(4)本品应避免冻结,如有油滴析出或分层则不宜使用,但可在避光条件下加热至70℃~80℃,振摇使其自然冷却,如可见异物正常则仍可继续使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可通过胎盘,故对临产孕妇应尽量避免使用【儿童用药】新生儿出血症;肌肉或皮下注射,每次1mg,8小时后可重复给药。

【老年用药】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参考文献。

【药物相互作用】本品与苯妥英钠混合2小时后可出现颗粒沉淀,与维生素C、维生素B12、右旋糖酐混合易出现混浊。

1例肌内注射维生素K1致局部过敏反应及其处理体会

1例肌内注射维生素K1致局部过敏反应及其处理体会

1例肌内注射维生素K1致局部过敏反应及其处理体会【摘要】维生素K1是临床常用的止血剂,多用于维生素K缺乏及低凝血酶原血症导致的出血或出血倾向的防治。

但曾有注射维生素K1后引起迟发性局部过敏反应,也有临床快速静脉注射维生素K1致死亡的报道。

因此,为提高临床医师应用Vit K1过敏反应的警惕性。

现将本院耳鼻喉科1例肌内注射维生素K1后出现局部过敏反应、处理方法及效果报告,务必在使用维生素K1前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用药后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掌握处理原则、护理要点,引导患者正确理解、认识,积极配合治疗护理,避免发生严重后果及不必要的纠纷。

【关键词】维生素K1 ; 过敏反应;肌内注射维生素K1是临床常用的止血剂,多用于维生素K缺乏及低凝血酶原血症导致的出血或出血倾向的防治。

维生素K缺乏可引起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或异常,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止血药,曾有关于临床快速静脉注射维生素K1致死亡的报道。

现将本院耳鼻喉科1例肌内注射维生素K1后出现局部过敏反应、处理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

1 病案摘要患者女,53岁,因起床后口腔间断吐鲜血半小时,于2009年2月13日到本院耳鼻喉科急诊,经检查诊断为“扁桃体自发性出血”。

采用多尼尔等离子消融止血+缝合术,术后1 h仍有渗血,再给予射频及高频电刀止血,并给予注射维生素K1(厂家: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地址:河南省新郑市人民中路6号,批号:0809171)10 mg /1支肌内注射。

用药后第3天臀部注射部位出现皮下结节,如黄豆样大小,微痒, 12 d后局部出现明显红斑,直经约3 cm×5 cm大小,皮温高、有压痛,伴瘙痒,未引起注意亦未作任何处理。

25 d后,注射区皮肤红、肿胀逐渐增大,高出皮肤表面呈橘皮样改变,红斑约11 cm×18 cm大小,触及硬而粗糙,无肿块,伴有灼热,奇痒难耐,在运动后血流加快时痒甚,因瘙痒难忍,手抓伤表皮出现少许渗出物。

维生素k1的不良反应

维生素k1的不良反应

维生素k1的不良反应维生素K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但是维生素k1的不良反应你又了解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维生素k1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维生素k1的不良反应常用剂量无不良反应。

肌内注射时,注射部位有疼痛感。

静脉注射过速时可引起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胸痛、心动过速,甚至发生低血压、休克等,并有引起死亡的报道。

维生素k1的药理作用维生素K1为黄色澄明黏稠的油状液体。

维生素K1为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K是肝脏合成凝血酶原不可缺少的物质,其作用是促使凝血酶原前体转变为凝血酶原。

缺乏时会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出现凝血障碍。

维生素K1主要用于防治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

1.作为辅助因子参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Ⅻ、Ⅹ。

2.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提高血浆纤维蛋白凝块的弹性。

3.参与氧化过程,为保证机体磷酸根转移和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正常代谢所必需。

4.增加肠蠕动和分泌功能,增加胆总管括约肌的张力。

5.对某些类型的绞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5] 。

维生素k1的药代动力学维生素维生素K11的脂溶性大,口服应从胃肠道吸收必须有胆汁存在。

一般采用注射给药,肌内注射后3~6h可显效。

在体内代谢和排出较快,储存最少。

维生素k1的适应症本品为肝内合成凝血酶原的必需物质,当缺乏时可造成凝血障碍。

当血液中凝血酶原缺乏时,血液的凝固就会出现迟缓,这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K1可促使肝脏合成凝血酶原,起到止血的作用。

维生素K1作为医药制剂,在临床上应用于凝血酶过低症、维生素K1缺乏症、新生儿自然出血症的防治以及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等所致出血,香豆素类、水杨酸钠等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

维生素还具有镇痛、缓解支气管痉挛的作用,对内脏平滑肌绞痛、胆管痉挛、肠痉挛引起的绞痛有明显的效果。

维生素K1还可以用于多维食品和禽畜饲料的添加剂[3] 。

维生素k1的用法用量1、低凝血酶原血症: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每次10mg,每日1-2次,24 小时内总量不超过40mg。

维生素K1小儿静脉应用的过敏药物分析

维生素K1小儿静脉应用的过敏药物分析

维生素K1小儿静脉应用的过敏药物分析发表时间:2016-05-26T10:13:34.163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5期作者:王明慧[导读] 临床表现为为呼吸困呼吸困难、感觉异常、面部潮红、胸闷、心慌、出汗等不良反应。

结论对于小儿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和加强维生素K1注射液的合理使用,以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

王明慧哈尔滨市南岗区妇产医院 150080 【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患者采用维生素K1的治疗效果,了解维生素K1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例支气管炎导致的间断性发热小儿患者,对照组1例,未采用维生素K1,治疗组1例,采用维生素K1进行静脉治疗。

结果应用维生素K1的患儿出现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为呼吸困呼吸困难、感觉异常、面部潮红、胸闷、心慌、出汗等不良反应。

结论对于小儿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和加强维生素K1注射液的合理使用,以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维生素K1;小儿静脉应用;过敏药物【中图分类号】R62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094-01 前言:维生素K1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止血药和解痉剂,由于它同时具有解痉作用,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新生儿自然出血症、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急性喉炎、剧烈咳嗽等治疗。

近年来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报道逐渐增多。

静脉注射维生素K1偶尔可引起过敏反应,可出现呼吸困难、感觉异常、面部潮红、胸闷、心悸、出汗,严重时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以至低血压等,少数人可出现皮疹严重者可引起呼吸心跳骤停,但临床上少有过敏性休克的报道。

本文分析维生素K1小儿静脉应用的过敏药物,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儿科收治的小儿患者2例,均表现为间断性发热的症状,均为1.12岁的男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生素k1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而采取的一项举措。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以来,对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尤其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认知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用药的品种、剂量、疗程及特殊人群用药,更加积极地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

维生素k1注射液为黄色液体,主要成分为维生素k1,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如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等所致出血,香豆素类、水杨酸钠等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新生儿出血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的体内维生素k缺乏。

后发现其具有松弛胃肠、胆道、泌尿道、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近年来又常用于支气管的解痉止咳平喘、胆绞痛等,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日趋增多,甚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现将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的维生素
K1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一过敏反应
1.心脏骤停:例[1]: 某患者,因“发热、咳嗽”给予维生素K1、头孢哌酮治疗,用药约3min时出现神志不清、全身发绀,心跳、呼吸骤停,立即给予吸氧,胸外心脏按压。

口对口人工呼吸,静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停用维生素K1等。

约10 min后心跳、呼吸恢复,但心跳缓慢、心率在20-30次/min,呼吸不规则,呈抽泣样呼吸,神志不清。

频繁惊厥,约0.5h后再次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经抢救20min后,心跳、呼吸恢复,但心率仍缓慢、呼吸不规则,立即给予机械通气支持治疗,病情无好转,于第2天死亡。

2.过敏性休克:例[2]:男,5岁,因“发热”就诊,体温高达39℃ ,咳嗽气促4天,右肺闻及细罗音,胸透示:右下肺中外带絮状阴影,诊断“支气管肺炎”,外院予青霉素240万单位静点一天,咳嗽未见好转,第二天继续静点青霉素,维生素K1 20mg加入壶中,给药大约5min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弱、血压下降。

有休克早期表现,院外误以为是青霉素过敏,更换吊瓶给予肾上腺素lmg后来我院,查体:体温36.9℃,血压50/30mmHg,呼吸40次/分,患儿精神弱,面色苍白,肢体冷甲床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右肺闻及细湿罗音。

心率140次/分,律齐心音弱,腹软肝脾不大。

无青霉素过敏史。

考虑为维生素K1所至的药物反应,予吸氧、平卧、保暖,静点654-2 5mg及氢化考的松80mg,补充2:1液350ml。

约30min面色好转,呼吸平稳,继续抗感染治疗,观察4小时后上述症状完全消退。

次日停用维生素K1继续用青霉素未见不良反应。

2.例[3]:女,29岁,“先兆流产、停经4个多月,下腹闷痛5h,阴道出血2h”就诊,T 36.4℃、P 90次/min、R 20次/min、BP 100/65mmHg,神志清楚,精神好.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愎部稍膨隆,宫底U一2,胎位不祥。

胎心听不清。

腹部有轻压痛,无反跳痛。

阴道有少量出血,色鲜红。

人院后给予10%GS 10ml+ VitK1 10mg静脉推注射,约5min时,病人诉
胸闷气喘,头晕目眩,刚说完则出现两眼上翻,手脚抽搐,继而人事不醒,呼之不应,BP 120/70mmHg、P 120次/min、R 24次/min,立即停药,吸氧,按压人中穴,非那根25mg 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

约5min神志清楚,30min 症状消失。

3 过敏性皮疹女,44岁,因“腹痛、腹泻、发热”给予维生索K1 20 mg+5%葡萄糖500 ml静滴,约2min时,患者出现面红口干、胸闷不适,继而严重腹痛,额面部大片斑丘疹,全身皮肤出现瘙痒性风团,以大腿内侧、足背多见。

立即停药,经抗过敏治疗,0.5h后患者自觉上述症状减轻,皮疹逐渐消退。

4 迟发型过敏反应女,46岁,因“子宫肌瘤8年”拟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术前给予肌内注射维生素K1 20mg,1次/d,连续3d。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10天左右,右侧臀部出现皮肤红斑、肿胀,呈橘皮样改变,质硬,皮温高,直径约15cm,伴剧痒和烧灼感,考虑为“肌注维生素K1所致局部不良反应”。

热敷3天后未见好转,右侧臀部红肿加重,面积约15cm×20cm,周围见粟米大小红色丘疹,无破溃。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1.9×1012/L,N 0.82,L 0.18,血小板401×109/L。

给予缓慢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20ml,口服氯苯那敏4mg/次,日3次,局部皮损处冷敷。

治疗5日后,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心悸、气急、恶心,面部高度水肿,睁眼困难;血压72/40mmHg,心率104次/min,心音弱,双肺呼吸音低,少量哮呜音。

考虑为“维生素K1致全身不良反应”,立即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d 及对症治疗。

6天后,无明显不适,皮损好转明显,无硬块,全身症状好转。

5 过敏性哮喘女,38岁,因“支气管肺炎”,给予维生索K110 mg+极化液250ml中静滴,滴入约50 ml时患者皮肤出现面色潮红,咽喉堵塞不适及咳嗽加重,大约5min后出现呼吸困难,双肺满布哮鸣音,立即停药,静推氟美松10 mg,喘定0.25 g,吸氧,约25min后上述症状完全消失。

6 其他女,28岁,在自然分娩过程中肌内注射维生素K1 10mg,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虽立即进行剖宫产手术,但仍旧导致新生儿死亡。

二腹痛
某患者女,3岁,因“支气管炎”在门诊治疗,给予0.9%NS 150ml+亦欧青0.25g静滴,维生素K1 10mg从滴管加入滴注20滴/min。

约2min。

患儿突发腹痛,面色青紫。

立即停止输液,吸氧,地塞米松5mg静推,山莨菪碱4mg静推,非那根12mg肌注。

患儿面色逐渐转红润,观察2h,生命体征平稳,出院。

次日维生素K110ml再次从滴管加入滴注时,患儿又出现与昨天相同的症状。

立即停止输液,盐酸肾上腺素lmg肌注。

患儿面色逐渐转红润,30min后生命征平稳,转儿科病房住院,6d后痊愈出院。

三严重心律失常
某患者,因“急性喉炎、喉梗阻”来院,查体:心率120次/min,心律齐,无早搏,给予维生素K1、地塞米松治疗,当静滴维生素K1约10 min时,患儿气急加重,烦躁不安,检查发现心率146次/min,心律不齐。

可闻及早搏20~30次/min,心电图示: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

立即停用维生素K1,静注地
塞米松,吸氧,约0.5 h后病情好转,心电图示偶发室性早搏,观察1d。

心电图、心肌酶正常,1年后复查正常。

四讨论
维生素K1为脂溶性维生素,遇光易分解,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II,Ⅶ ,Ⅸ,X所必须的物质,此外,也可通过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介导,有镇痛、解痉作用。

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加和用药范围的不断扩大,维生素K1发生的不良反应日趋增多。

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出,维生素K1发生的不良反应虽以过敏反应为主,但是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如:注射部位硬结、皮疹、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哮喘、恶心、剧烈腹痛,过敏性休克、抽搐、甚至死亡,其不良反应机制尚不清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维生素K1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及速度有关。

五建议:临床密切监测维生素K1不良反应:
1 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临床应仅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新生儿出血症。

2 注意给药途径及速度:尽量选择肌肉注射或深部皮下注射给药,紧急情况下如必须静脉给药时。

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为稀释液(禁用其他稀释液)有报道维生素K1与氯化钾有配伍禁忌,氯化钾可使维生素K1含量下降30%多。

应缓慢输注,开始10min只输入1mg,无明显反应后给药速率不超过1mg/min。

3 注意保存条件:维生素K1应避光保存,用前一定要查看药液颜色,如颜色变深,即表示维生素K1已氧化质,不可使用。

4 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给予对症治疗。

总之,随着临床广泛应用,维生素K1引起的不良反应日趋增加,并屡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临床医生和药师应多阅读文献及思考,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情况,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上报,切勿随意加大剂量和增加用药适应症,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药品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具有治疗作用的同时,必然存在不良反应。

因此,被通报了不良反应的药品并不表明是不合格的药品,也不应与“毒药”、“假药”、“劣药”、“不能使用”相提并论。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内容属告知性质,旨在提醒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及广大公众注意药品存在的安全性隐患,尽量避免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从而为保障社会公众用药的安全。

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