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朱自清创作本文时的时代背景。2.通过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体会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通过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高中之前,我们就学过朱自清的文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生答:《背影》《春》等。)有哪位同学可以说说你认为朱自清散文有什么特点呢?(生答:清新、自然、细腻。)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另外一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继续品位朱自清细腻的情感。(导语自然,在联系旧知识的同时,创设了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教师朗诵《荷塘月色》。(把同学带入朱自清的情感世界。)

三、师生合作研究探讨

1.设计问题:听完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让学生主动体验,畅所欲言。)

2.点拨过渡:你们是通过哪些语句,才有的这些感受呢?(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寻依据。)

3.学生归纳: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②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

己。③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④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⑤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⑥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是:颇不宁静——寻宁静——暂得宁静——失宁静。

哀愁——喜悦——哀愁

(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情感脉络,解决教学重点。)

4.问题设置:作者情感变化的触发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归纳如下:

家—————不宁静哀愁

小路—————得自由

荷塘月色————观景而喜喜悦

四周—————归途路灯没精打采而生孤寂,

追忆快乐往事而觉失落哀愁

家—————惦记江南,流水无情

(以上内容由多媒体展示。这一环节在于引导学生揣摩关键语句,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5.小结:综上所述,本文是以作者情感为线索的。本文既是抒情散文,又是写景散文,所以,除了抒情线索之外,还有游踪线索。我们可以把它们称为内结构和外结构。

四、再赏《荷塘月色》,更深层次地体察作者的情感变化。

五、问题探究:作者心情为何“不宁静”?

介绍“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的“白色恐怖”对知识分子的影响。正是动荡的社会给作者带来了不满现实、彷徨迷惘、对自由生活的渴望的情感。知识分子只能靠文字排遣内心的不平静。(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朱自清。)

六、总结扩展:“言为心声”,本节课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入手,抓关键语句,找出显示作者行踪和情感变化的词句,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的基本方法。有精力的同学还可以阅读戴望舒的《雨巷》,这也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知识分子的心声,同学们可以比较异同。

七、研究性作业:文中除了作者还有“妻子”,试分析“妻子”这一角色在文中的特点及其作用。(这一环节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