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 (1)
《声声慢》精品教案一等奖(精选
![《声声慢》精品教案一等奖(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bbf66d6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e.png)
《声声慢》精品教案一等奖(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声声慢》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1. 课文阅读:理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分析词的韵律、节奏及情感。
2. 课文解析:对词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讲解,解析词的意境和寓意。
3. 课文背景: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声声慢》的词牌特点,理解词中的生僻字、词,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验词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声声慢》的词牌特点,词中的生僻字、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字词卡片,课后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声声慢》,注意词的韵律、节奏。
3. 课文解析:讲解生僻字、词,分析词的意境和寓意。
4. 课文背景: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经典句子,引导学生体会词中的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句默写、翻译,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声声慢》2. 词牌特点:上片写景,下片抒情3. 生僻字词:重点字词、释义4. 作者简介:李清照,宋代女词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声声慢》的词牌特点。
(2)翻译课文中的经典句子。
(3)课后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比较其风格特点。
2. 答案:(1)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2)例句翻译。
(3)课后拓展阅读,学生自主完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创作风格。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https://img.taocdn.com/s3/m/b35eb52027284b73f24250d0.png)
“愁”之内涵:
亡故颠孀丧 国国沛居夫 之之之之之 恨思苦悲痛
声 声 慢 李清照
女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
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女合: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男合: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女合: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男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女独: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 妇时期的生活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 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
乡,表现思夫、思国、思 乡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读——初品诗情
这兼儿损相雁 怎最惨寻 声
次细,,识过 第雨独如。也 ,,自今满,
敌难惨寻 他将戚觅 、息戚觅
声 慢
怎到怎有地正 晚。。,
一黄生谁黄伤 来三乍冷 李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 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 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 的美神。
作业:
1、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全词。 2、根据所学知识,搜集相关作品,比 较分析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诗人表现其 “愁绪”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义。
走进《声声慢》 体悟一代词宗的夕阳岁月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
风格。( 知人论世)
——
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
李 清 照
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
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
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
之内涵。
走 进 易 安 居 士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Leabharlann 时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https://img.taocdn.com/s3/m/7a221b6bb90d6c85ec3ac68b.png)
四、“愁”之评 价
你欣赏这样的“愁”吗?
(结合词人的身世谈谈你的看法)
大河百代,
众浪齐奔,
淘尽万古英雄汉;
二、 “愁”之深
品 意境
方法点拨 :想象、联想
请用散文式的语言再现意境
二、 “愁”之深
品 意境
方法点拨 :想象、联想
李清照的人生
18岁以前:少女时期生活幸福。
约18-42岁:婚姻美满。因丈夫做官在外聚少离多, 词作多表达相思闲愁。曾写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自 回时,月满西楼”之句。
约43-45岁:金兵入侵,灭亡北宋;宋高宗渡江南 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与丈夫被迫离乡南渡。 她对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颇为不满。曾写下“生当做 人杰,死亦为鬼雄”之句。
当逃难的魂魄
于是被时代孤立的你
游走在残破的山河间
特立独行地
你,却以平民之身
行走在历史一个又一个千年
思公卿之责 你,却以女儿之身 求人格之尊
一个又一个千年…… 身后撒落的无数颗种子 在世世代代的生命里
繁衍,繁衍……
谢谢大家!
约45-50岁:丈夫病逝,她随难民漂泊流亡。后来 再嫁张汝舟,却遇人不淑,按宋律状告丈夫者须坐牢两 年,她坚持离婚。
约64岁:写下《声声慢》。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 一身……
三、“愁”之探 究
请深入思考,词中每一句都侧重写了 愁的哪种原因?用简洁的词语加以概括。 (3分钟)
方法点拨 :处处皆问“为什么”
乱
世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https://img.taocdn.com/s3/m/a7b0ae49fab069dc51220194.png)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背诵这两首词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法、对比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
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这两首词。
二、歌曲导入课前请大家欣赏了歌曲《菊花台》,歌里提到一种花,它是?菊花。
有一句歌词“菊花残,满地伤”很好的道出了菊花这一意象的深层意蕴。
菊花即是古典诗词当中的黄花。
诗人用它来表达伤感情怀。
欣赏两个李清照描写黄花的名句: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正如东方不败善用绣花针,杨过擅长黯然销魂掌,李清照也是运用黄花这一意象来表达情思的词中高手。
那么,李清照是如何运用黄花这一个意象来表达不同情思呢?请同学们随老师欣赏《李清照词两首》,感受“一般黄花两样情”。
三、作者介绍(提问学生)李清照 (约1084--约1155)。
济南(今属山东)人,横跨两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她的词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 当时就广为流传,人们争相效仿,称其词为“易安体”。
有《漱玉词》。
李清照的生平:1、出身:父李格非工于词章,苏轼门生,又在朝中为官,官职不低;母亲是状元的孙女,名门闺秀,知书达理,善文学。
所以少女时期的她衣食丰厚,无虑无忧;2、丈夫:十八岁嫁给赵明诚,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至右丞相;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
故此时新婚燕尔的她嫁得才俊,缠绵婉柔;不久,丈夫就因为求学、为官等原因长时间在外,李清照饱尝甜蜜的相思之苦,此时和丈夫感情很深厚、新婚长别的李清照觉得夫觅封侯,相思成愁;3、南渡遭遇:公元1127年,金破汴京,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四十多岁的她无奈经历了金强宋弱,避乱江南;李清照在南渡初期,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了有名的《夏日绝句》,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后赵明诚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此时她满腹才情、一腔报国热血却不得不经历夫去国破,凄寂晚年;丈夫死后李清照孤身流离在南方,境遇孤苦,在杭州度过残年。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4dfd988bd63186bcebbce3.png)
《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
体会运用叠字所达到的抒情效果。
品味分析意象,把握思想情感。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意象,理解作者沉重复杂的“愁”。
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愁情。
难点: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月满西楼》MTV,《声声慢》朗诵音频。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随学生入场播放《月满西楼》。
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哪位词人的作品吗?(明确:李清照)同学们初中时就接触过李清照的作品,谁能给大家介绍下李清照呢?(学生简介)在这首词中,大家觉得李清照所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愁?(相思之愁、闲愁、甜蜜之愁)二、整体感知1.齐读2.听朗诵(注意字音、语速、节奏、情感)3.再读(借鉴朗读录音的语速和语调)要求:找出全词中表现作者心境的一个词——“愁”。
三、重点赏析大家都抓住了一个“愁”字,那么李清照再《声声慢》中怎样入愁,缘愁选了哪些景,为何而生愁呢?(一)怎样入愁1.找出定下全词基调的句子(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2.具体分析“寻寻觅觅”3.具体分析“冷冷清清”4.具体分析“凄凄惨惨戚戚”5.分析这14个字的特点、好处(二)缘愁选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明确: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具体探究每个意象的涵义:淡酒——突出愁浓晚风——渲染愁情过雁——象征离愁黄花——憔悴容颜梧桐细雨——愁苦哀伤(三)为何生愁联系李清照具体的人生经历。
附:李清照大事记: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168c20ea8114431b90dd87c.png)
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背诵全词。
2、通过品味诗歌意象、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愁”之内涵。
【教学重点】分析意象,品味语言,体会词作蕴涵的词人深沉的情感。
【教学难点】1、赏析开篇14个叠字。
2、体会作者国破家亡、孀居沦落的的凄苦心境。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早自习进行了字词积累、疏通文意的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她精于填词,被誉为“词国皇后”,曾词压江南,文盖塞北。
著名作家梁衡先生说她是“乱世中的美神”“愁的化身”。
她是谁呢?她是李清照。
我们学过她的早期作品《醉花阴》,今天,我们再次走进李清照,通过一首《声声慢》来体会她晚年的心境。
二、展示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背诵全词。
2、通过品味诗歌意象、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愁”之内涵。
三、回顾作者(1084-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
18岁时和赵明诚结婚。
两人志同道合,婚后过着平静富足的幸福生活。
靖康之变后,44岁的她和心心相印的丈夫赵明诚被迫从北方逃难到江南,1129年8月,丈夫去世,同年9月,金兵又犯南宋,孤苦的她继续辗转流离于江南,只身经历国破家亡的痛苦,在辗转飘零中度过凄苦的晚年。
李清照遭遇了很多巨变,她的创作风格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四、走进文本、品读鉴赏(一)诵读感知,读出情感1、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停顿和节奏。
提示:放声朗读,读出情感和滋味。
2、师范读,生把握字音、节奏,体会情感。
(课件投出课文的停顿划分,指导诵读)3、生个读展示、生点评、全体齐读。
(设计意图:以朗诵为起点,通过自由诵读、师范读、个读展示、生齐读等形式,整体感知,熟读文本,初步体会情感。
)(二)品读叠词,赏析入愁。
仔细品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说明抒情的不同层次。
引导学生体会叠词的妙用。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 (1)](https://img.taocdn.com/s3/m/2bfc97cedaef5ef7ba0d3c68.png)
这 得 悴 心 两惨
次 黑 损 , 盏惨
第 ? , 却 淡戚
, 梧 如 是 酒戚
怎 桐今
,。
一
整体感知
思考:从这首词里,你 读出了什么?
探究
《声声慢》被称为千古第一悲情之词, 写愁写悲写得最深刻,你认为哪些词句写 得最好,最深刻?
叠词的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03 ——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 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一生中最安宁、 幸福的日子。
4.雨打梧桐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 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再见
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
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少历繁华 中经丧乱 晚景凄凉
“愁”之内 涵
亡故颠孀丧 国国沛居夫 之之之之之 恨思苦悲痛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 旧时相识。
•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
为灰烬。 •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
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 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
温州之间漂泊。 •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九月提出诉讼,与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 声声慢》教学设计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 声声慢》教学设计 (1)](https://img.taocdn.com/s3/m/40a861013b3567ec112d8a45.png)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声声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声声慢》是必修四第二单元宋词赏析中李清照的一篇词作。
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
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
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渲染。
这首词具有很强的节奏韵律感,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声律之美;学习作品内容的同时,要展开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诗人在千年后心灵碰撞。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梦令》、《一剪梅》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上课前我首先播放龚玥的歌曲《月满西楼》,在心理上缩短李清照愁怨词与学生的距离,营造氛围,让学生走近李清照。
三、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a.感受作品的意象美和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了解李清照的婉约风格。
b.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过程方法目标:反复吟咏,置身诗境,品味体悟3.技能目标: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四、教学重点1、找意象,构画面,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作品味词中挥之不去的愁情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五、教学难点抓住典型意象,进一步延伸拓展,走进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
六、课型新授课七、课时共一课时八、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对比阅读法、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法九、教具PPT课件(插入背景音乐)十、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幻灯片展示,引领学生回忆朗读)从《如梦令》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清照呢?明确:开朗活泼快乐是的,因为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快乐幸福的,所以她写出了这样清新明快的词作。
《声声慢》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声声慢》优质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4dc5d5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7.png)
02
《声声慢》文本分析
词牌特点
总结词
独特韵律,情感深沉
详细描述
《声声慢》作为词牌,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通常表达深沉、哀婉的情感。 它的韵脚密集,词句之间音韵回环往复,给人以凄凉、悲苦之感。
语言特色
总结词
简练质朴,意蕴深远
详细描述
《声声慢》的语言特色在于简练质朴,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但却能够通过平实 的语言展现出深沉的情感和意蕴。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经过精心推敲,意味深 长。
详细描述
在《声声慢》中,词人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如“暖和晴朗的天气”与“凄风苦雨的 秋夜”、“旧时熟悉的老酒”与“如今陌生的新人”等,通过这些对比,词人将自己的
悲凉、孤独和失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05
《声声慢》教学实践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明确
通过本课程,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声 声慢》的词意,掌握其艺术特色,并
离别之痛的表现手法
分析词中如何运用景语、情语和修辞手法来表现离别的 痛苦和无奈。
孤独之感
01
孤独之感
探讨词人通过哪些意象和情感表达出孤独和落寞 的感觉。
02
孤独之感的表现手法
分析词中如何运用象征、暗示和对比等手法来表 现孤独和落寞的感觉。
人生之叹
人生之叹
引导学生思考词人通过《声声慢》表达出对人生的哪些感慨 和思考。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诗词。
教学环节紧凑
从导入新课到巩固练习,各环节紧密 相连,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点,
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丰富
课件涵盖了《声声慢》的创作背景、 词义解析、艺术手法等多个方面,内 容详实、完整。
教学资源多样
课件中融入了音频、视频、图片等多 种教学资源,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参与度。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通用6篇)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cff4f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a.png)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声慢》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篇11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知人论世﹚。
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4.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经验。
2重点难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
3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讨论法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愁,仕途失意壮志难酬,两地相思离愁别绪,愁是我国古代文化风景中凄凉的一角。
李煜的愁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的愁是“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崔莺莺的愁是“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那么,作为词坛愁将的李清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词——《声声慢》。
二、新课学习:1、作家作品简介。
——明确: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悲惨命运。
2、学生朗读。
3、教师范读。
4、疏通词意。
5、把握词眼。
﹙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常有“诗眼” “词眼”之说。
“眼”传神之所,“词眼”是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字、词或句子,请找出本词的“词眼”。
﹚——明确:词眼是:“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活动2【讲授】品味语言(1)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明确: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后人评价“自然贴切”,“无斧凿痕”,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开头七组叠字是怎样从多角度抒写愁情的?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意蕴。
——明确:﹙希望找到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结果不但无获,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反而感到凄凉忧戚。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教学设计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教学设计 (1)](https://img.taocdn.com/s3/m/2b1a02d627d3240c8547ef26.png)
《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醉花阴》、《一剪梅》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
【教材分析】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
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
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渲染。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结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技能目标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情感目标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教学重难点】1、深入研读诗歌,关注典型意象,学会抓住意象体会诗歌情感。
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熟读《声声慢》这首词,力求能背诵,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
二、课前五分钟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一剪梅》)至上课,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学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幻灯片1)三、课文导入大河万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竟秀,盛开一枝女人花。
这枝女人花是——李清照。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婉约词名作《声声慢》,走进李清照和她的情感世界。
(幻灯片2)四、明确学习目标1、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
2、学习李清照是如何抒发愁绪,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幻灯片3)五、作者简介(幻灯片4)六、朗读《声声慢》(学生先自由诵读,体会情感。
后集体配乐朗读。
提示: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幻灯片5)七、整体感知读罢此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愁(幻灯片6)八、诗歌赏析——1、既然如此,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看看李清照是如何来表现愁的(幻灯片7)直接抒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寻寻觅觅,这是动作描写。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 声声慢》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 声声慢》](https://img.taocdn.com/s3/m/565e32940722192e4536f6f8.png)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
间接抒情
品读语言
这七组叠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寻寻觅觅 动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 环境: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 内心:凄苦无助
奠定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 情等。
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
酒 秋风 雁
黄花
梧桐
结论:雁抒写怀乡之思和音信之盼。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 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47岁: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 缠身,几欲丧命。
48岁: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 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67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 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 于何处。
愁:丧夫之痛、寡居之孤、亡国之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渲染氛围,奠定基调)
5.杨花(柳絮):因其飘忽不定,多传达离 愁别绪。
6.芭蕉: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离情别绪相联 系。 7.丁香:指愁思、哀怨或情结。 8.落花:常引起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9.流水: 水的悠长,常和绵绵的愁思连在
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 哀愁。
10.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 落、苍茫沉郁之情。
细雨
赏——意象愁情
意象 内涵、作用
《声声慢》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声声慢》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de3ea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2.png)
1、《声声慢》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知识目标:体会词人的愁情,不是闲愁,那又来自何处?(了解作者了解历史)能力目标:如何营造的这种愁情,也就是说我们是如何感知到词人的忧愁的。
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感情传达出去。
(意象的运用,意境的表现)情感目标:品读作品,品味别人的情感,愁的丰富内涵(感受词的意境)教学重点: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赏析诵读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的词坛上,有一位才情出众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哀婉凄,美打动了无数后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婉约词中的杰作《声声慢》。
二、李清照的生平简介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知书达理、温婉贤惠。
18岁嫁与金石考据专家赵明诚,夫妻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诗词唱和,生活美满和谐。
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句清新别致;<<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则通过对相思之情的描写,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
后期:金兵入侵,宋朝南迁,李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赵明诚染病身亡。
她四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
再后来,赵明诚生前搜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
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声声慢》是作者后期作品。
三、分析释疑1、齐读全诗,思考,这首词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一种深深的愁思2、词人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抒发出这种感情的?明确:采用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3、能不能从词中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明确: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声声慢 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声声慢 教案
![声声慢 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声声慢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b4c17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1c.png)
声声慢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声声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声声慢》的创作背景,深入领会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与创作情感。
2.分析《声声慢》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诗歌理解作者情感,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声声慢》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
2.难点:理解李清照的创作情感,体会其在诗中的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李清照生平介绍、诗歌背景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声声慢》,了解李清照生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生平,引导学生关注其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李清照有哪些了解?她的创作有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声声慢》,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
(三)课堂讲解1.讲解《声声慢》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3.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偶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声声慢》中的哪个意象或修辞手法最为突出?2.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诗歌鉴赏1.学生齐读《声声慢》,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讲解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
3.学生尝试背诵诗歌,体会其韵律美。
(六)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讲解,完成《声声慢》的课后练习。
2.深入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选择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诗词进行鉴赏。
五、教学反思2.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声声慢》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学生对李清照生平和创作的了解。
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典诗词《声声慢》,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
你们对李清照有哪些了解呢?生1:李清照是宋代的女诗人,她的诗词很有感情。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https://img.taocdn.com/s3/m/3cdf15a404a1b0717fd5dd8b.png)
声声慢【学习目标】⒈学习重点:(1)审美体验《声声慢》的愁情;(2)审美领悟《声声慢》的愁意;(3)审美探究《声声慢》的愁因和愁旨。
⒉学习难点:(1)审美表达——领会意境,还原词作画面,用散文式语言予以表达。
(2)审美评价——结合时代背景和词人身世,对《声声慢》的愁做出恰当的审美评价。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设疑法、引导法、点拨法、矫正法【时间安排】一课时(40分钟)【教学活动一】情境导入在背景音乐《月满西楼》中引入“愁”情:“《一剪梅》虽是写愁,却浸透着与爱人相思的甜蜜。
可是,有一天,爱人忽然撒手人寰,留下她只身一人漂泊异乡。
半世飘零的她,到了迟暮之年,在一个阴云密布的黄昏,又会作何感慨呢?让我们走进《声声慢》,去倾听她的心音。
”【教学活动二】吟咏触“愁”用一个字概括词的情感?愁。
请一位同学朗诵,另一生点评;老师范读,学生点评;学生自由朗诵,选择打动自己的一句或多句朗诵分享。
(《弄云》配乐)小结:打动我们的愁,可以由行为显现,可以由心理描绘,还可以由景与物衬托。
这浸透了情感的景物,在诗词中称为——意象。
【教学活动三】“愁”之深品(一)意象过渡:意象是解读诗歌情感的钥匙,词中都有哪些意象?酒风雁黄花梧桐雨。
品读示范:以酒为例,酒本是忧愁的载体。
这里的酒,承载的愁浓不浓?浓。
哪里看出?“三杯两盏”,接二连三的下肚,身为女性,如此的狂饮滥醉,可见其愁之深;“淡”,不是酒淡,而是愁浓,浓得用酒都消解不了。
提炼方法:大家发现对意象的品析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揣摩修饰语,如形容词、动词等。
方法运用:请大家选一两个意象,分析它是如何突显愁的。
(自主探究)风——“急”,风猛烈强劲,愁猛烈强劲;“敌”,酒有暖身的功效,可那么多酒都无法抵御,可见风之寒冷彻骨,更可见心之凄冷悲凉。
雁——“旧时相识”勾起美好往事的回忆,勾起对丈夫的思念。
而今物是人非,何其悲惨。
黄花——一说“凋落”,黄花在凄风冷雨中和泥带水,委绝于地;暗喻词人在深哀巨痛中花容已谢,心泉干涸;一说“未落”,黄花枯萎却仍在枝头,理由在于若凋零于地,则应该是捡,拾。
《声声慢》教案一等奖(精选
![《声声慢》教案一等奖(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73c0381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7.png)
《声声慢》教案一等奖(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宋词选读》中的《声声慢》,详细内容为词作全文及其背景介绍,涉及词牌知识、词人李清照的生平简介,以及对词中意象、语言、情感的深入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宋词的基础知识,掌握《声声慢》的词牌特点,理解李清照的词风及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词作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中意象的把握与情感的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品味词句,感悟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中的哀愁。
随后提问:“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充满哀愁的宋词《声声慢》。
”2. 背景介绍(5分钟)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词作奠定基础。
3. 词牌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声声慢》的词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词的韵律美。
4. 诗词解析(10分钟)(1)阅读全文,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词作的初步感受。
(2)分析词中的意象,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讲解词句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叠词等。
5. 例题讲解(15分钟)以“分析《声声慢》中的意象及其作用”为例,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练习分析词中的其他意象,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声声慢》2. 内容:(1)词牌特点:七言绝句,仄起平收,韵律优美。
(2)意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等。
(3)情感:孤独、哀愁、失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声声慢》中的意象,谈谈你的理解。
(2)结合李清照的生平,谈谈你对《声声慢》情感的理解。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 声声慢》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 声声慢》 (1)](https://img.taocdn.com/s3/m/bb65e56349649b6649d74796.png)
开头七组叠字是怎样抒 写感情的?
寻寻觅觅
动 作 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
环 境 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
感 受 凄凉惨淡
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 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定下了全词 悲苦愁绝的基调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 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 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 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
一般愁字别样情, 半世漂泊感生平
品读提示
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 品读 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李清照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 景凄凉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 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 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渡 内容:闺怨离愁 前 词风:清丽婉转
南 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渡 内容:怀旧悼亡 后 词风:凄婉哀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雨是最契合文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物 象,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
总结
直接抒情 (词眼)
1、寻寻觅觅,冷冷 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
(意境)
淡酒
秋风
间接抒情 过雁
(意象) 黄花
梧桐
细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由外而内
我饮酒御寒却酒淡风急,境遇艰难,无尽凄苦 由 我抬头望雁却旧时相识,物是人非,伤心不已 浅
我低头看花却飘零憔悴,韶华已逝,顾影哀怜
入 深
我倚窗孤坐却梧桐细雨,度日如年,孤苦煎熬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导学案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声声慢》导学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58389025cc22bcd127ff0c79.png)
《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知人论世)2、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教学重难点】1、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
2、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品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原文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课时安排】1课时一、【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年),南宋著名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属山东济南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苦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北方沦陷,丈夫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身一人,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
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短语来概括她的一生:少年繁华中经丧乱晚年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闲愁、离愁,风格清丽婉转。
南渡后: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浓愁,风格沉郁凄凉。
作品散失很多,今有《漱玉词》《李清照集校注》辑本传世。
二、本词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 ) 李清照
题解词牌 美读涵咏 含英咀华 知人论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题解词牌
《声声慢》
“慢”,就是指慢词,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 这是一种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慢曲比较适合表 现复杂曲折幽深的感情。
美读涵咏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 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 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 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含英咀华
不直言愁苦 却字字显愁
“一般愁字别样情”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小组讨论 :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情感的?
淡酒 晚风
意象
黄花
梧桐细雨
孤雁
含英咀华
淡酒
“一般愁字别样情”
酒淡 愁浓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含英咀华
晚风
“一般愁字别样情”
“晚”可指晚上,也可指 晚年,自喻晚年的凄苦悲凉。 秋风渲染愁情。
课后习题
想一想:同样是写“愁”,《醉花阴》和《声声慢》 中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是否相同? 时期 前期
后期
作品 《醉花阴》
《声声慢》
情感 生离之愁 相思之苦
死别之痛 家国之恨
意境 清新 寂静
凄惨 悲凉
形象 百无聊赖
飘零憔悴
作业布置
1.背诵《声声慢》
2.比较阅读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 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 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含英咀华
奇思妙笔 千古绝句
“一般愁字别样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叠词】
写作提示: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写法,利用叠词来 摹写状貌,刻画形象,传递情思。
含英咀华
作业展示
“一般愁字别样情”
初夏的雨水总是特别丰沛,一连几天 的阵雨扫除了夏日的燥热和烦闷,徐徐清 风应和着它为匆匆过往的行人带来阵阵凉 意。雨水时而淅淅沥沥,丝丝缕缕如同粉 黛娇作的少女;时而哗哗啦啦,洋洋洒洒 好似骁勇冲锋的战士。夏雨的多变给我带 来无限快意。
含英咀华
“一般愁字别样情”
梧桐 细雨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 雨是哀伤﹑愁丝,梧桐是凄凉悲伤 的象征。
知人论世
“半世漂泊感生平”
李清照的人生分为前后期,南渡是李清照 人生的分水岭,也是她作品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是著 名经史学家;母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 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善于音律,能诗能 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两人情趣相投,感情深厚,家庭美满幸福。前 期词风天真、活泼,抒写闺愁、闲愁、相思。
含英咀华
雁
“一般愁字别样情”
“鸿雁传书”,“雁”是 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 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 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信的 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 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南来北往”,大雁尚且 能按时迁徙,而自己却漂零困 顿,寄寓他乡。
含英咀华
黄花
“一般愁字别样情”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秋风正急,被吹落的花瓣的堆 积。以花来写人,写自己飘零 而憔悴不堪的境况。
国家不幸诗家幸, 词到沧桑句便工。
含英咀华
“句句皆现愁”
词眼:"愁"
含英咀华 直抒胸臆
找出词作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①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含英咀华
奇思妙笔 千古绝句
“一般愁字别样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小结】 1.造句新警,铿锵有韵。短促、轻细、凄清的节奏, 似是词人在絮絮轻叹,道出了她寂寞愁苦的心境。 2.层层渲染,愁绪无限。若有所失,故“寻寻觅 觅”。空房无人,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戚”六字,更深一层,描摹凄凉心境。由外部活动 到内部活动,层层深入。 3.奠定愁调,营造意境。统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 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
知人论世
“半世漂泊感生平”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 年)北宋灭亡。自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随着 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全家被迫南迁避难。 两年后(1129),丈夫赵明诚在赴官的途中不 幸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一人,此后生活 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 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清 照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