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与格律诗的区别

合集下载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一、古诗词从体裁上的分类:古代诗词从体裁上分为诗、词、曲三类。

1.诗诗可以从音律的角度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叫古风,指唐以前的诗和唐以后不合近体声律要求的诗;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指唐以后的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二者区别:(1)在句法上,古体诗的每句话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都有,句数也不确定。

例如: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时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五言,十四句。

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言,六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七言,十八句。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绝句规定为四句话,律诗规定为八句话,多于八句的称为排律,也叫长律。

例如:五言绝句,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言绝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七言律诗,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在用韵上,古体诗允许换韵,近体诗每首只能用一个韵。

古体诗,例如李白的《月下独酌》,换韵:en\an。

近体诗,例如杜甫的《春望》,一个韵:en。

(3)在平仄上,古体诗不讲平仄,近体诗讲究平仄,这是最大的区别。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说,凡是不受近体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2.词词,是诗的别体,又称“诗余”、“长短句”,全盛于宋。

诗词格律简介

诗词格律简介

诗词格律简介诗词格律简介一、古体诗与近体诗古代的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唐代开始的。

唐初时候,一种新的诗体形成了,这种诗体在字数、声韵和对仗方面都有格律规定,是一种格律诗,唐人为了与古时的诗体相区别,把这种诗体称为“今体诗”或“近体诗”,而把唐以前的诗体称为“古体诗”或“往体诗”。

后人沿用唐人的说法,因此现在一般也分别称它们作“近体诗”和“古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还可以分成若干种类。

一般按每句诗的字数划分,称为“言”,比如,每句诗五个字,就称为“五言”。

诗的种类,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及杂言都有,但是三言极少见。

三、四、六言和杂言诗,只有古体诗才有,五言和七言,古体诗和近体诗都有,因此为了区别,唐人把五、七言古体诗称作“五古”和“七古”,其他言数的诗,不加“古”字也知道是古体诗。

《诗经》中收录的上古诗歌以四言居多,《诗经》以后,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比如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陶渊明的《停云》等。

唐代及以后,四言极少见,王维写过四言《酬诸公见过》。

五古较四言晚起,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

汉代以后,写五古的人很多,南北朝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以后写作的古体诗也以五古居多。

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多见,唐代开始,七古才大量出现。

唐人又叫七古为“长句”。

杂言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短则一言,长则十言以上,但仍以三、四、五、七言为多。

《诗经》中就有杂言,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较多,唐代及以后的诗人也写了不少杂言。

一般又把杂言归入七古一类,在诗集的编纂排列中往往可以看到。

李白的杂言有许多名篇,如:《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等。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是杂言。

六言比较少见,见到最早的是孔融的《六言》,唐人顾况的《过山农家》也是六言。

近体诗则主要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就是格律诗的意思;绝句,又叫截句、断句,把律诗截断了的意思。

律诗一般为八句,绝句一律为四句。

古体诗、押韵、平仄:最完整的诗词知识,都在这里了,为孩子收藏

古体诗、押韵、平仄:最完整的诗词知识,都在这里了,为孩子收藏

古体诗、押韵、平仄:最完整的诗词知识,都在这里了,为孩子收藏有一个词叫诗语,意思是诗的语言。

了解这些“诗语”,可以让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分辨能力,更上一层楼!古体诗、近体诗、今体诗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

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包括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形成于唐代。

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分绝句和律诗。

绝句即'绝诗'。

亦称'截句'、'断句'。

诗体名。

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

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也有六言绝句。

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

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

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律诗诗体名。

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故名。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

亦偶有六律。

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

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四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

律诗和古诗的区别(文档10篇)

律诗和古诗的区别(文档10篇)

律诗和古诗的区别(文档10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律诗和古诗的区别的资料10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律诗和绝句的区别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

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

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古诗的分类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古诗两首”或“古诗三首”这类课文。

“古诗”是个含义非常广泛的词语。

广义的“古诗”,泛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所有诗歌作品。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绝大部分是律诗和绝句,但古诗不等于律诗、绝句。

通常所说的“古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唐代人对唐代以前诗歌的称说,包括汉魏六朝各种形式的诗歌,如汉魏乐府、南北朝民歌、六朝文人诗、杂体诗。

古体诗的共同特点是每首句数不限,字数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多种,不讲究平仄对仗。

唐朝以后的人仿照古诗的形式所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一般称为“古风”。

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的诗歌体裁,是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近体诗中的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第二篇古诗和现代诗的区别一方面表现在字数的齐整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压韵和平仄相对上。

古体诗和格律诗

古体诗和格律诗

古体诗和格律诗
古体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文体,起源于先秦时期,盛行于唐宋时期。

它以五言句和七言句为主要表达形式,用极简练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形式简洁、含蓄,重视意境的营造。

古体诗多以自然景物、人情世态等为题材,常常表达作者对生活、人性、社会等诸多方面的思考。

格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发展形式,它在古体诗的基础上,增设了一定的韵律和音律规则,使诗句更加规范、整齐、富有节奏感。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两种形式,其中律诗以五言或七言为句,每句为四个字,每字定有声调;绝句则以四言为句,每句四个字,每两句间通常有韵律上的对仗。

格律诗在唐代达到巅峰,许多伟大的古代诗人如杜甫、李白等都是格律诗的大家。

古体诗和格律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精炼的语言、优美的韵律、深远的意境,表达了古代人们对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堪称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古体诗和格律诗的区别

古体诗和格律诗的区别

第十讲古体诗与格律诗的区别一、什么是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格律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但绝不是古风,真正的古风只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但要注意,古体诗和古诗的概念不全相同,古诗是指古代的诗,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一种诗体,后代人按照这种诗体写的诗,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不拘对仗、平仄。

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

篇幅长短不限。

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古体诗主要分为8种:1、五古;2、七古;3、杂言.包括三.四.六言等;4、柏梁体.七言,句句用韵。

5、入律古风,多七言、可换韵。

6、乐府诗,南北朝民歌形式。

7、歌行体,多七言、可歌唱。

8、古绝,不粘不对。

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庚信,都算是古,因此,古体诗又被称为古诗,所谓仿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的,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都可以称为古体诗。

(不包括现代自由诗)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

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

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二、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粗略的说,即近体诗是讲究格律的,特别是讲究平仄和对仗;古体诗是不大讲究格律的,它不要求平仄和对仗。

其区别主要在于:(一)句法上1、近体诗:字数、句数固定。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句数都是限定的。

也有“三韵律诗”,但很少见。

也有所谓“排律”,句数可超过八句,但是句数都是偶数的。

近体诗每句一般是五言或七言,六言的很少见。

所以,字数固定是近体诗的一个共同特点。

2、古体诗:字数、句数不限,可以是四、五、七言,也可以是杂言;最少可以是两句,如傅玄《杂言》“雷隐隐感妾心。

十分钟搞明白什么是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新格律派

十分钟搞明白什么是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新格律派

十分钟搞明白什么是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新格律派展开全文前言看评论里有一些朋友不是太清楚什么是格律诗,近体诗和古体诗有什么区别?还有人问什么是新格律派?如果这些搞不明白的话,很容易把诗词搞成一锅粥,平仄、格律、对仗什么的就更搞不清楚了。

老街按照时间的顺序简单说一说,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新格律派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古体诗与古诗、古风古体诗也叫做“古风”。

我们习惯于把民国以前的诗叫做“古诗”或“古诗词”,广义上说的“古诗”叫做旧体诗,旧体诗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种。

为了避免混淆,我们“古风”或者狭义的“古诗”称为古体诗,这是相对于近体诗来说的。

在唐朝诗人吴兢的《乐府古题要解》中,还把“古诗”称之为“古词”:《江南曲》古詞云:”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扯得有点远了,简单来说,古体诗就是“非格律诗”,按照时间可以分两种,一种是格律诗出现以前的古体诗,一种是格律诗出现以后的古体诗。

1、格律诗以前的古体诗下面会说道格律诗出现的时间是在齐梁时期,这以前的诗人不知平仄四声,因此也不存在格律的讲究,所以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诗。

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魏晋诗歌都是古体诗,一直到齐永明之前所有的诗都是古体诗。

无论是诗经的四言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汉乐府的杂言诗(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十九首的五言诗(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曹丕的七言诗(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等,都是古体诗。

唐朝人所说的汉魏到刘宋时期的“古诗”,又有古调诗、格诗的称呼,指不讲究声律,音调自然的诗歌。

2、格律诗以后的古体诗格律诗出现以后,有人喜欢写格律诗,有人喜欢写古体诗,例如李贺、李白的古体诗作品都好于格律诗。

这个阶段的古体诗有什么特点呢?这时的个别古体诗有了格律化的因素,甚至用格律诗的句式写古体诗,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就有标准的律句: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中仄平也有一些诗人特意避免使用“律句”,例如杜甫《瘦马行》:骅骝不惯不得将,平平仄仄仄仄平。

七天学格律和古体诗词写作入门

七天学格律和古体诗词写作入门

七天学格律和古体诗词写作入门浅说与诗词琐议第一天明“诗体”古典诗词,按其起源、体式、语言、结构等的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诗、词、曲三大类。

从格律上,诗又可划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泛指唐代以前出现的各种诗体。

唐及之后的人们模仿这类诗体所写的诗,也称之为古体诗。

古体诗按其每句的字数可以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

有些书籍把杂言诗并不单列,而是划归到七言古诗中。

所谓杂言诗就是每句的字数不定,可以任意自由发挥。

杂言诗多以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为主,偶然也用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

所谓四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四个字构成的诗,五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五个字构成的诗,七言诗每句都是七个字,其它类推。

四言诗在唐以后就比较少见了,唐以后的诗多以五言或七言为主,六言诗、杂言诗也有一些,但不是很多。

五言古体诗又简称为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为七古。

四句的五言或七言古体诗人们一般习惯称它们为绝句(古绝)。

需要指出的是:唐代及以后有一些人写了一些入律的古风,虽然这些作品平仄大致符合近体诗的规定,但由于或用韵或粘对或对仗等方面并不符合近体诗要求,因此也只当是古体诗看待。

近体诗是在唐代完成的一种讲究音律、平仄、粘对、对仗的严谨格律的新式诗体,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它以五、七言律诗为代表,此外还包括律绝和排律。

所谓近体诗或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其实就现在来说已经既不“今”也不“近”了,只是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继续沿用这个名称而已。

唐之后模仿这种近体诗体式所写的诗,也称为近体诗。

近体诗从句子的字数上来说,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无论什么形式的近体诗,都有偶数的句子构成。

四句构成的近体诗也称绝句。

为了与古绝有所区分,人们又习惯称它为律绝。

律绝,对于每句用字的平仄有相对严格的规定,用韵也比之古绝严谨。

由于近体绝句类似于截取了律诗的其中四句而成,所以有的人也把它称之为截句。

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又简称为五绝,四句二十字;七言绝句又简称为七绝,四句二十八字。

格律诗写作常识

格律诗写作常识

一、诗体1、古体诗——和绝句、律诗相对的诗体称呼,不讲求对仗、平仄等格律。

四言诗——始于《诗经》,汉代以前的主要诗体形式,音节单纯,表意复杂。

代表作《关雎》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不论平仄、对仗、句数、押韵,唐以前的五言诗均称为五古。

代表作《述怀》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其它与五古类似。

代表作《饮中八仙歌》杂言诗——句式长短不一,形式自由灵活的一种诗体,不论平仄、对仗等格律。

代表作《蜀道难》乐府诗——最早始于秦,乐府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构,后来人们把此机构制作的可以和乐而歌的作品,成为乐府诗。

代表作《陇西行》歌行——不入乐,也不沿袭乐府古题,音节、韵律比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

代表作《琵琶行》骚体诗——源于《离骚》,后人把楚辞称为骚。

句式不整齐,句数无限制,用韵不严格,句尾多助词。

三言诗——起于先秦。

代表作《代春日行》古绝——只有四句的古体小诗,多押仄韵,不受平仄、对仗等约束。

代表作《春晓》2、格律诗——又名近体诗,和古体诗相对立,对诗的平仄、对仗、押韵和字数都有很严格的规定。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共四十字。

代表作《春望》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每句七字,每首八句,共五十六字。

代表作《蜀相》五言排律——排指铺排。

即五言律诗的延长,又称五言长律。

每首至少十句。

代表作《赋得花发上林》七言排律——又称七言长律。

每首至少十句,其余和七律相同。

代表作《清明二首》三韵小律——每首只有六句,共三韵,五言三十字,七言四十二字。

只有中间一联必须对仗。

代表作《李员外寄纸笔》六言律诗——简称六律,每句六字,每首八句,共四十八字。

代表作《送万巨》五言绝句——简称五绝,绝句又称“截句”,每句五字,每首四句,共二十字,无对仗要求。

代表作《登鹳雀楼》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每句七字,每首四句,共二十八字。

代表作《芙蓉楼送辛渐》六言绝句——每句六字,全篇四句,共二十四字。

代表作《蚁蝶图》3、变体诗回文诗——诗句可以正读,可以倒读,甚至反复回旋,今所传最早的诗作是东晋时前秦苏蕙的《璇玑图》诗。

旧体诗、古体诗、格律诗有何区别

旧体诗、古体诗、格律诗有何区别

旧体诗、古体诗、格律诗有何区别◎秦枫最近看到有人提问:哪种体裁的旧体诗适合创作的入门?然后有人回答,旧体诗就是格律诗,哪种都不适合入门;也有人回答,学习了绝句自然就会写古体诗。

对于这些回答,我认为都不是很对。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纠正几种错误的说法:1.旧体诗就是格律诗?这当然是错误的,旧体诗既包括格律诗,也包括古体诗、词和曲,是区别于五四以后新诗的诗歌体裁,也称为古典诗歌。

2.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诗歌?这也是不对的,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是指唐代近体诗形成以前的各种诗歌体裁,近体诗也就是格律诗。

3.只有格律诗才有格律要求?这还是错的,不单格律诗,词和曲也是有格律要求的。

弄清楚这些基本概念后,就能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了。

那么,哪种体裁的旧体诗适合入门呢?本人认为,答案是因人而异的,不应硬性规定入门诗歌体裁。

喜欢诗韵的朋友可以考虑从绝句入手。

古代的诗歌本来是配乐的,后来诗歌逐渐脱离了乐曲而独立发展,但不管怎么变化,诗歌始终是一种韵文,无韵的文字只能称为散文或文句。

格律则是后人总结前人诗歌的共同规律,通过格律能让诗歌更具韵味。

简单来说,格律其实就是格和律,也就是格式和音律。

格式包括句数和字数;音律则包括平仄、用韵,以及句子间是否对偶。

在格律要求方面,律诗和词要求是最高的,绝句次之,而曲相对简单些,绝句只有四句,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字数较少,但易学难精。

追求立意为上的朋友可以考虑先写古体诗。

古体诗对格律要求不高,一般只要求押韵,且平仄韵可通押。

对于只会说普通话的人们来说,格律要求太难,特别是入声字更是难以辨认,如果不打算深入学习平水韵等韵书,那么就不建议写格律诗和词曲了。

但是写古体诗也要注意精练,切勿养成繁琐啰嗦的习惯。

在确定入门诗歌体裁之后,就要寻找合适的经典诗歌来吟诵和揣摩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中国的经典古诗是很耐读的,每次诵读都能体会到不同的味道,通过多次吟诵,不觉就能建立诗韵感觉,也能学习诗人的创作技巧。

古体诗格律

古体诗格律

古体诗格律展开全文点击方蓝字关注我们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产生于汉魏六朝时期。

这种诗歌体裁由于比较自由,格律宽松,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即使在近体诗(格律诗)极其兴盛的唐代以及此后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仍然是诗人们十分喜爱的体裁,创作者层出不穷,其中更不乏优秀作品。

在我国文学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我们说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但不等于它没有格律。

它既然是一种独立的诗体,就必然有其独到的特点和规范。

这一节,我们就对古体诗的格律进行探讨。

第一节古体诗的句式古体诗对句式的要求不是太严格,一是每首诗的句数不受限制,二是每句诗的字数也没有硬性规定。

因此它的种类繁多,有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之分。

一、六言诗全篇每句六字。

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但均不见传。

而现在所能见到的,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

六言诗也有古体近体之分,但都不是很流行,故不作更深入的研究,仅举两例欣赏。

孔融的古体诗《六言》:郭李分争为非,迁都长安未归。

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

刘长卿的绝句《发越州赴润州使院留别鲍侍御》:对水看山别离,孤舟日暮行迟。

江南江北春草,独向金陵去时。

二、五言古诗简称“五古”。

全篇每句由五个字组成,起于汉代。

魏晋以后,历经六朝和隋唐,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

五言古诗的句数不受限制,如孟郊的《游子吟》只有六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杜甫的《佳人》却有二十四句: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三、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

起始于汉代民间歌谣。

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最早的纯粹七言诗。

古体诗和格律诗

古体诗和格律诗

古体诗和格律诗摘要:一、古体诗和格律诗的定义二、古体诗的特点三、格律诗的特点四、古体诗和格律诗的区别五、古体诗和格律诗的传承与影响正文:一、古体诗和格律诗的定义古体诗,又称古风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主要在唐诗之前流行。

它不受格律的限制,形式自由,语言自然,更注重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格律诗,又称近体诗,主要在唐诗时期开始流行,它有严格的格律规则,如五言、七言、押韵、平仄等,使诗歌在音律、形式上更加和谐统一。

二、古体诗的特点古体诗不受格律限制,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甚至有八言以上的长篇古体诗。

它的语言自然,表达力强,更能体现诗人的情感和个性。

古体诗的押韵较为自由,可以隔句押韵,也可以连续押韵,同时也可以换韵。

这些特点使得古体诗在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时,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表现力。

三、格律诗的特点格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规则,如五言、七言规定了每句的字数,押韵必须一致,平仄要求严格,使诗歌在音律、形式上更加和谐统一。

这些规则使得格律诗在语言、音韵、情感表达上更加精炼、优美。

格律诗的流行,使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古体诗和格律诗的区别古体诗和格律诗最大的区别在于格律。

古体诗不受格律限制,形式自由,语言自然;而格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规则,如字数、押韵、平仄等。

这使得格律诗在形式、音韵、情感表达上更加精炼、优美。

五、古体诗和格律诗的传承与影响古体诗和格律诗的传承与影响深远。

古体诗为格律诗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素材,格律诗在古体诗的基础上,吸收了古体诗的优点,同时加以规范和完善,使得诗歌在形式、音韵、情感表达上更加精炼、优美。

古体诗和格律诗的区别

古体诗和格律诗的区别

古体诗和格律诗的区别 ⼴义的格律诗包含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包括五⾔古诗、七⾔古诗,近体诗包括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与排律。

狭义的格律诗则专指近体诗。

那么古体诗与近体诗有什么区别呢?总的来说可以从句法、⽤韵、平仄上来区别,下⾯且听⼩编为各位客官慢慢道来。

在这之前,要先说的是,我们⼝中的“近体诗”⼀般都是指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也称为今体诗。

在唐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还有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诗。

1、句法要求 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每⾸诗的句数也可以不⼀样。

⽽近体诗只有五⾔和七⾔两种(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句。

超过⼋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

) 2、⽤韵要求 在⽤韵上,古体诗每⾸可⽤⼀个韵,也可以⽤⼆个或⼆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可以在⼀⾸中换韵。

⽽近体诗每⾸只可以⽤⼀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可以换韵。

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

近体诗只在偶数句上押韵(除第⼀句可押可不押。

)古体诗可⽤平声韵也可⽤仄声韵。

⽽近体诗⼀般只可⽤平声韵。

3、平仄要求 在平仄⽅⾯,古体诗不讲究。

⽽近体诗是⼗分讲究的。

在律诗中,第⼀、⼆句为⾸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句是尾联。

颔联和颈联须句形⼀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分⼯整。

实际上三、四、五、六就是两副绝好的对联,不过古⼈为不以词害意,往往在颔联对仗的要求上⽐较宽松,但颈联就必须对仗⼯整。

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了楚辞体,其它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

古体诗格律⽐较⾃由,不拘对仗、平仄。

押韵宽,除七⾔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

篇幅长短不限。

句⼦可以整齐划⼀为四⾔、五⾔、六⾔、七⾔体,也可杂⽤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体。

五⾔和七⾔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杂⾔有⼀字⾄⼗字以上,⼀般为三、四、五、七⾔相杂,⽽以七⾔为主,故习惯上归⼊七古⼀类。

古体诗和格律诗

古体诗和格律诗

古体诗和格律诗【原创版】目录一、古体诗和格律诗的定义与特点二、古体诗的发展历程三、格律诗的发展历程四、古体诗和格律诗的区别五、古体诗和格律诗的现代意义正文一、古体诗和格律诗的定义与特点古体诗,又称古风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主要特点是用字自由,不受格律限制,句子有长有短,用韵自由,平仄不拘。

它起源于先秦,盛行于汉魏六朝,一直延续到唐代。

格律诗,又称近体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另一种形式,主要特点是有一定的格律规则,如五言、七言,每句字数固定,平仄相对,用韵严格。

格律诗起源于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一直延续到明清。

二、古体诗的发展历程古体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如《诗经》中的诗歌,以及楚辞等。

汉魏六朝时期,古体诗继续发展,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

唐代是古体诗的繁荣时期,许多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创作了大量的古体诗。

三、格律诗的发展历程格律诗的发展历程始于唐代,这一时期,诗坛上出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格律诗,如杜甫的《春望》、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宋代是格律诗的又一繁荣时期,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诗人均有许多格律诗佳作传世。

明清时期,格律诗仍然占据诗坛主流地位,如明代的唐寅、清代的纳兰性德等,都是格律诗的优秀代表。

四、古体诗和格律诗的区别古体诗和格律诗的主要区别在于格律规则。

古体诗用字自由,句子有长有短,用韵自由,平仄不拘;而格律诗有一定的格律规则,如五言、七言,每句字数固定,平仄相对,用韵严格。

五、古体诗和格律诗的现代意义虽然古体诗和格律诗是古代诗歌形式,但对于现代人而言,它们仍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古体诗和格律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学习它们可以增进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其次,古体诗和格律诗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品味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通过学习和创作古体诗和格律诗,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古体诗和格律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重要形式,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古代诗歌格律简介

古代诗歌格律简介

古代诗歌格律简介【诗分古近体】:古体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包括杂言诗)近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律绝、七言律绝、五言排律、七言排律在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自唐代起有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分。

一种格律严格的诗歌在初唐得以定型,为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唐人将之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主要指五律、七律和由五言、七言组成的长律。

符合格律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也包括在近体诗之中。

古体诗也叫古诗或古风,它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

唐以后凡不合近体诗格律的诗歌,都称为古体诗。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最大区别就是讲究格律,它在格律的作用下使古典诗歌整齐化、对称化、声律化,由此产生了多方面的美感作用,充分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对称之美、音韵之美、修辞之美与变化之美,它是中国语言文字之美在古典诗歌中的综合体现。

【近体诗格律】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曾把律诗的特点概括为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四个方面,我们把它稍加解释,排列如下:1、字数、句数有限定。

律诗每首限定八句,五律为五言八句,共四十字;七律为七言八句,共五十六字。

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2、律诗押平声韵。

每首只能用一个韵,隔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在中间两联。

一、律诗的韵诗歌要押韵,这是诗歌与散文最大的区别。

中国诗歌的用韵经历了三个时期:1、唐以前为第一期:完全依照口语来押韵。

自《诗经》以来,古体诗皆自然押韵,一般按方言押,在用韵上也没有什么限制;2、唐以后至五四为第二期:韵文的押韵,必须依照韵书,不能专以口语为标准;3、五四以后为第三期,除旧体诗外,又以口语为标准。

【关于韵书】《唐韵》与《广韵》:近体诗的押韵是随着六朝声律学的兴起、律诗的逐渐定型而日趋严格的。

唐初诗人用韵与六朝一样,没有韵书的标准限制,但随着进士科试诗赋的统一要求,唐开元天宝以后要求士人依官方颁布的韵书押韵。

唐人在隋代陆法言的《切韵》基础上改成《唐韵》,共206个韵部,成为官方规定的押韵的标准。

古体诗格律诗

古体诗格律诗

古体诗格律诗古体诗格律诗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学形式,在古代演变而来。

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唐诗,它完美地运用了中国文化的固有形式-“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以及它们的文化背景。

古体诗格律诗的构成主要是押韵,每句由五言或七言组成,每句必须满足一定的格律,如押韵规则等,整首诗又必须遵守一定的小节格式,因此古体诗格律诗是一种非常精妙的文学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体诗格律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方式,深刻传达着人们的情感体验。

它表达深情厚重的历史故事、感受和情绪,使读者置身于故事情节或情感状态中,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和人生的无限热情和崇敬,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社会进步,并且有助于人们面对日常生活中的斗争和挫折,安慰自己。

古体诗格律诗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在古代,它代表一种思想和意象的延伸,表达了一种观念和思考的方式,以及品位和审美的不同。

它以其传统的形式、独特的心理和抽象的意象,深深地深入了华夏文化的灵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体诗格律诗主要以农耕文明为主题,叙述了古代人们在田园生活中的景象和感受。

它以丰富多彩的语言、清新抒情的内容,把简单的农耕文明状态表达得淋漓尽致,将乡村生活中的普通景色变得醉人梦幻,并将景色、心情和感情融为一体,刻画出一种淳朴而温柔的气氛。

古体诗格律诗以其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古代人对家乡田园的深深热爱,也表达了他们对维护家园祖国的崇高心灵。

古体诗格律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形式,它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

自宋代以来,古体诗格律诗已经发展到最高水平,如苏轼、柳永等诗人的诗歌,表达了古代文化的精神特质。

今天,古体诗格律诗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仍然深受欢迎,它的传统形式和独特的文学形式,令人醉心,唤起了古代文明的美好回忆,也鼓舞着人们热爱生活、拥抱新的未来。

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

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

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
那么什么叫“古体诗”,古体诗就是只讲压韵,而不讲平仄格律的诗,如“春晓”,韵脚的押字韵“晓”,“鸟”,“少”,均是仄声十七筱,古诗的随意之处,就是既能平声入韵,也能仄声入韵,除此之外,还是可以换韵,用领韵。

说白了,就是比较随便一些【前提:只要押韵就行。


而格律诗,又叫“近体诗”,比如张继的
“枫桥夜泊”
月落无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张继的千古名作,这首就是“格律诗”,因为它的平仄格律稳定,韵脚的“天”,“眠”,“船”,都是平声“十一真”韵字。

【注:“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霜字,按格律“霜”字,应该是用上仄字”,可是这个“霜”字,在此处又是可平可仄,就是能够依上本人意思对应诗意自行处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讲古体诗与格律诗的区别
一、什么是古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格律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但绝不是古风,真正的古风只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但要注意,古体诗和古诗的概念不全相同,古诗是指古代的诗,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一种诗体,后代人按照这种诗体写的诗,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不拘对仗、平仄。

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

篇幅长短不限。

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古体诗主要分为8种:
1、五古;
2、七古;
3、杂言.包括三.四.六言等;
4、柏梁体.七言,句句用韵。

5、入律古风,多七言、可换韵。

6、乐府诗,南北朝民歌形式。

7、歌行体,多七言、可歌唱。

8、古绝,不粘不对。

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庚信,都算是古,因此,古体诗又被称为古诗,所谓仿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的,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都可以称为古体诗。

(不包括现代自由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

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

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二、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粗略的说,即近体诗是讲究格律的,特别是讲究平仄和对仗;古体诗是不大讲究格律的,它不要求平仄和对仗。

其区别主要在于:
(一)句法上
1、近体诗:
字数、句数固定。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句数都是限定的。

也有“三韵律诗”,但很少见。

也有所谓“排律”,句数可超过八句,但是句数都是偶数的。

近体诗每句一般是五言或七言,六言的很少见。

所以,字数固定是近体诗的一个共同特点。

2、古体诗:
字数、句数不限,可以是四、五、七言,也可以是杂言;最少可以是两句,如傅玄《杂言》“雷隐隐感妾心。

倾耳清听非车音。

” 最多可以达三百多句,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共357句。

例如: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大家看,这首古体诗以七言为主,间杂有三言、五言、十言等。

共二十八句
(二)用韵上:
1、近体诗:
用韵严格。

这指的是: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唯独首句押韵时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

一般只用平声韵。

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

并且句尾都是仄声。

2、古体诗:
用韵不严格。

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例如: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九屑)胡天八月即飞雪。

(九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十灰)干树万树梨花开。

(十灰)
散入珠帘湿罗幕,(十药)狐裘不暖锦衾薄。

(十药)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十药)
瀚海阑干百丈冰,(十蒸)愁云惨淡万里凝。

(十蒸)
中军置酒饮归客,(十一陌)胡琴琵琶与羌笛。

(十二锡)
纷纷暮雪下辕门,(十三元)风掣红旗冻不翻。

(十三元)
轮台东门送君去,(六御)去时雪满天山路。

(七遇)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六御)
大家可以看看这首古体诗,几乎句句押韵,中间多次换韵。

(三)平仄上
1、近体诗:严格讲究句内平仄相间交错,联内相对,联间相粘的平仄粘对规则。

2、古体诗:
不讲平仄粘对规则。

可以用三平调、三仄尾;也可用拗句。

这是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最大区别。

例如:
《古体中秋赏月有感》
阴晴圆缺本自然,聚散离合亦难免。

目送嫦娥西飘去,旦日朝霞映满天。

大家可以看看这首诗的平仄,几乎无规律可循。

(四)对仗上:
1、近体诗:
讲究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一般要求颔联颈联要对仗,且对仗有很多讲究。

2、古体诗:
一般不讲究对仗;如果有些地方用了对仗,也只是修辞上的需要,而不是格律上的要求。

对仗是极端自由的,追求随意而古拙。

例如:
杜甫《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大家看,这首古体诗的对仗就很不工整,而是非常的古朴随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句中出现很多相同的词语。

三、律绝和古绝的区别
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

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

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律绝两类。

古绝可以用仄韵。

即使是押平韵的,也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束缚。

这可以归入古体诗一类。

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在形式上它们就等于半首律诗。

这可以归入近体诗。

(一)律绝和古绝的共同之处:
1、都是字数固定,五言四句二十个字,或者七言四句二十八个字。

2、都是第二、第四句押韵,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二)律绝和古绝的主要区别
1、“古绝”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

古绝的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尾字,必须押韵。

如押平声韵,则第三句的尾字应为仄声;如押仄声韵,则第三句的尾字应为平声。

第一句尾字可平可仄,第一句的尾字的平仄如果和韵的平仄相同,多入韵。

例如:
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平平仄仄仄*
处处闻啼鸟。

仄仄平平仄*
夜来风雨声,仄平平仄平
花落知多少? 平仄平平仄*
大家可以看看,这首“古绝”的押韵,一、二、四句押仄声韵,第三句是平声。

“律绝”一般押平声韵,仄韵非常罕见,“仄韵律绝”往往也可以认为是入律的古风。

“律绝”第二第四句押韵,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第三句的尾字必须是仄声。

例如:
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桂,平平平仄仄
素手玉房前。

仄仄仄平平*
欲得周郎顾,仄仄平平仄
时时误拂弦。

平平仄仄平*
这首“律绝”的第二、四句押平声韵,第三句是仄声。

2、“古绝”除每句末一字外,句内是不讲究平仄粘对的;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平平平仄平
疑是地上霜。

平仄仄仄平
举头望明月,仄平仄平仄
低头思故乡。

平平平仄平
大家可以看看这首古绝的平仄。

其句子的平仄是不符合律句的要求的。

“律绝”对于平仄粘对有严格的要求。

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
大家看看这首“律绝”的平仄,是完全符合格律诗的平仄粘对规则的。

总之,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

作为一种体裁,古体诗的特点是不大讲究格律。

凡是诗歌,多多少少总是要讲究一些格律的,比如押韵,这就是一种格律;字句比较整齐(四言、五言或七言),这也是一种格律。

这些因素,古体诗都是具备的,所以不能说古体诗完全不讲格律。

但古体诗格律的要求不像近体诗那么严,即前面所说的近体诗在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四方面的要求,古体诗都没有。

因此我们在习作古体诗的时候,可以不考虑平仄对仗,但还是要尽量注意字数、句数和押韵,以追求一种整齐和谐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