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复习
自考政治经济学题库(附答案)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方老师2021.2.23一、单选题1.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抽象的各阶级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根本原因在于()A.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现象的复杂B.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D.研究对象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3.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4.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产品的消费形式D.生产工具的水平5.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物质资料生产B.社会生产关系C.劳动方式D.商品生产6.以下经济规律中属于一切社会所共有的规律是()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价值规律C.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D.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 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8.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志是()A. 劳动对象B. 生产工具C. 科学技术D. 生产劳动9. 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A. 劳动生产率B. 科学与技术C. 生产劳动者D. 社会生产力10.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A. 劳动资料B. 劳动对象C. 生产资料D. 生产工具11.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 政治关系B. 宗教关系C. 家庭关系D. 生产关系12.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生产B. 交换C. 分配D. 消费13.下列属于劳动对象的是()A. 厂房B. 机器C. 原料D. 工具14.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B.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巨大反作用C. 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5.生产资料是()A. 人的劳动与劳动资料的总和B. 人的劳动与劳动对象的总和C. 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D. 劳动资料与劳动管理的总和16.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 物质资料的生产B. 生产资料所有制C. 社会生产力D.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的关系1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A. 社会生产过程B. 社会生产活动C. 社会生产效率D. 社会生产方式18.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A. 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B. 一定的社会形态C. 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D.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19.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A. 生产力的社会形式B. 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C.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 各种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20.商品的二因素是指()A.价值与价格 B.使用价值与价格C.使用价值和价值 D.交换价值和价值21.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C.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22.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23.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导论O.l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O.l.l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经济规律的科学。
最初出现的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包括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0 1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于19世纪40-60年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创立的,是以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为基础的,也是植根于社会经济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运行及其发展趋势,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向未来社会经济关系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0.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立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0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0.2.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
0 2 2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系统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既要注重对经济制度的研究,又要重视对经济体制的研究,更要对二者之间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0 2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0.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0.3.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0 3 2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经济规律的两大特点。
经济规律的三种类型。
0 3 3经济规律体系和基本经济规律经济规律体系的含义。
在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规律是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基本经济规律决定该社会的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决定该社会生产的实质和社会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2024年行政管理本科-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

2024年行政管理本科-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是()。
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亚太经合组织D.东盟自由贸易区2.试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
3.目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产品主要是()。
A.矿产资源B.农产品C.工业制成品D.高新技术产品4.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发生质变的阶段是()。
A.简单价值形式B.扩大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量尺度是()。
A.简单劳动C.体力劳动D.脑力劳动6.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并存和继起互为前提、相互依存。
7.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A.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B.生产时间和售卖时间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D.购买时间和售卖时间8.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A.正确B.错误9.绝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延长工作日的结果B.商品价格上涨的结果C.延长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D.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10.简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11.简述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机遇。
12.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延期付款方式形成的借贷关系属于()。
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C.企业信用D.消费信用1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比较优势是()。
A.资源B.资金C.技术D.劳动力成本14.自然经济建立的基础是()。
A.国际分工住在富人区的她C.社会分工D.自然分工15.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包括()。
A.滞胀B.危机C.萧条D.复苏E.高涨16.有了商品交换就有了货币。
()A.正确B.错误17.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分割为()。
A.产业利润B.商业利润C.银行利润D.生产价格E.资本主义地租18.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A.个别劳动时间B.必要劳动时间C.剩余劳动时间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9.资本家投资银行业所获得的利润率相当于()。
A.利息率B.土地收益率C.剩余价值率D.平均利润率20.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政治经济学总复习

考试题型与答题方法
一、单选题:20分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内 二、多项选择题:10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内,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三、辨析题: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说明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四、简答题,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回答问题的要点
考试题型与答题方法
五、论述题,2小题,共20分 回答问题的定义、要点,还要结合实际,举例
5、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流动 资本年周转价值/预付资本总量
6、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Ⅰ(v+m)=Ⅱc;扩大再生产实现 条件:Ⅰ(v+Δv+m/x)=Ⅱ(c+Δc)
7、W=k(c+v)+m→资本家不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可变资本的 产物,而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 润的形式。利润是针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剩余价值是针 对可变资本而言,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 值的转变形式。利润率m/c+v<剩余价值率m/v→掩盖了资 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之间交换 的比例。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价值 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3、商品的二重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是生产 不同使用价值的劳动;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 商品价值的劳动。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而是两种劳动,同一 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政治 经济学的枢纽。
5、金融资本形成的途径:资本的相互渗透、人事上的 结合。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通过参与制来实 现,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
子
绪论(分值少,客观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要点

全国高等教化自学考试经济管理类专业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课程的自学考试大纲和教材,都在2004年进行了全面修订,并于2005年起作为该门课程自学考试的依据。
如何依据新大纲和新教材学好这门课程,取得良好的自考学习效果。
是广阔自学应考者所非常关切的问题,现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明确相识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是高等教化自学考试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考课程,它既是一门政治理论课,又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探讨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变更的经济规律。
通过学习政治经济学,可以驾驭人类社会经济制度发展变更的规律性,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坚决社会主义信念。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是供应理论基础的科学。
政治经济学所阐明的基本原理和所揭示的经济规律,对其他各种经济学科都具有指导作用和意义。
正因为政治经济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它的内容比较多,涉及的学问面比较宽,所以,在自学考试中,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课程的学分相当多,达到6个学分。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课程,以及这门课程的自学考试,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强,主要运用科学抽象方法来分析和探讨社会经济问题,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可以在试验室中进行探讨,而只能结合实际经济生活,依靠人们头脑的抽象思维实力,通过概念、推断、推理等思维形式,透过经济现象去相识和揭示客观经济事物发展的本质。
因此,学习政治经济学必需多动脑筋,培育抽象的理论思索实力。
二、是这门课程的逻辑性强,具有严密的科学体系和丰富的内容。
各个章节之间依次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对前面章节理论和概念的学习,是理解后面章节理论和概念的前提。
各个重要原理相互之间,每个重要原理与相关的学问和概念之间,都有亲密的逻辑联系。
对于各章节之间、各个原理之间、各原理与相关的概念之间的这种内在逻辑联系,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才能理解和驾驭,从而真正把握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各章节必背大题串讲资料

第一章导论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 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是什么?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有哪些?(加江泽民“七.一”讲话中关于劳动过程几个要素的观点)3. 在生产力中生产工具的作用是什么?4.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5. 试论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6. 论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7. 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经济规律的类型、经济规律与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区别)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9.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第2章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商品具有哪些属性?2.说明价值、交换价值、价格的区别与联系。
3.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4.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5.怎样理解商品和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经济关系?6.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价值量有什么影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什么劳动为基础计量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区分、劳动生产率的两种表示方法)7.区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意义是什么?8.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9.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10.如何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11.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或简单商品经济)有哪些作用?(价值规律在简单商品经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的资本主义中发生作用的形式有什么不同)12.价值规律为什么能自发地刺激生产力的发展?或为什么说价值规律对我国国有企业重视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起着促进作用?第六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l、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怎样产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2.货币是怎样转化为资本的?或货币和资本有什么区别?(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的区别、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3.马克思关于劳动力商品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或劳动力商品的特点是什么?4.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或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5.资本总公式、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
2020年10月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试题及答案

全国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课程代码:000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A)A、客观经济规律B、自然运动规律C、环境变化规律D、思维发展规律2、经济体制是(B)A、经济制度的基础B、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C、社会形态最基本的经济关系D、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3、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途径是(C)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4、历史上最早的信用活动是(A)A、实物借贷B、商业信用C、货币借贷D、消费信用5、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B)A、生产使用价值B、生产剩余价值C、弥补生产成本D、满足社会需求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B)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D、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7、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相对过剩人口问题(A)A、进一步加剧B、得到缓解C、已经彻底解决D、失去存在基础8、产业资本循环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D)A、购买阶段B、流通阶段C、销售阶段D、生产阶段9、平均利润是通过(B)A、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实现的B、部门之间竞争实现的C、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实现的D、部门内部竞争实现的10、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D)A、可变资本的比率B、不变资本的比率C、生产成本的比率D、预付总资本的比率11、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地租是(C)A、绝对地租B、垄断地租C、级差地租IID、级差地租I12、垄断时期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D)A、竞争目的相同B、竞争范围没有扩展C、竞争手段没有变化D、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13、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D)A、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股份合作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4、市场体系中属于商品市场的是(A)A、消费品市场B、信息市场C、劳动力市场D、技术市场15、与内涵型经济增长内容基本一致的是(C)A、粗放型经济增长B、数量型经济增长C、集约型经济增长D、外延型经济增长16、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在(A)A、物质生产领域内分配B、非物质生产部门内分配C、社会管理部门内分配D、整个社会范围内分配17、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反映的是(C)A、社会生产过剩B、社会需求不足C、社会生产不足D、社会供求平衡18、保障社会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制度是(C)A、社会保险B、社会福利C、社会救助D、社会优抚19、一国政府直接限制某些进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属于(B)A、关税措施B、进口配额制C、“自愿”出口限制D、行政手段限制出口20、跨国公司利用转移价格进行内部交易使大量产业利益流向(A)A、资本输出国B、资本输入国C、其他国家D、国际经济组织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难点笔记资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难点笔记资料 课程代码:00009导论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经济规律的科学。
法国蒙克莱田首次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
政治经济学17世纪中叶作为独立学科产生。
代表人物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的经济学说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不研究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只限于描述从经济现象表面所看到的似是而非的外在联系的经济学是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与它的开放性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古典政---代表人物:英国威廉.配第创始,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完成 庸俗-----------------:法国萨伊和英国的马尔萨斯 小资产阶级--------:法国的西斯蒙第和普鲁东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经济学包括 1.理论经济学 2.应用经济学 3.经济思想史 4.经济史5.经济数量分析和计量方法学科最初出现的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包括1.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2.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1.政治经济学2.宏观经济学3.微观经济学我国现在将政治经济学归于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 (劳动力的支出)2.劳动资料(劳动手段,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1.体力劳动2.脑力劳动社会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辩证统一的运动过程,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生产。
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和对生产和消费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的是分配和交换。
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考前重点复习

12.资本主义企业中所生产的机器设备属于这个企业的A.流动资本B.固定资本C.商品资本D.生产资本13.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依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B.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货币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14.年剩余价值率表示A.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预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值程度C.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D.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值程度15.产业资本循环运动过程中的决定性阶段是A.购买阶段 B.销售阶段C.生产阶段D.流通阶段16.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依次经过A.生产、购买、销售三个阶段B.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C.销售、生产、购买三个阶段D.购买、销售、生产三个阶段17.I(v+△v+m/x)=Ⅱ(c+△c)是社会资本A.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B.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C.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D.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22、货币资本的循环形式是A、G—W-G’B、G—W…P…W’一C’C、W’一C’?G—W…p…W’D、P…W’一G’?G—W…P23、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A、生产资料补偿和消费资料补偿B、产业资本补偿和商业资本补偿C、固定资本补偿和流动资本补偿D、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A.Ⅰ(c+m)=ⅡcB.Ⅰ(v+m)> ⅡcC.Ⅰ(v+Δv+m/x)= Ⅱ(c+Δc)D.Ⅰ(c+v+m)=Ⅰ(c+Δc) +Ⅱ(c+Δc)E.Ⅱ(c+v+m)=Ⅰ(v+Δv+m/x)+ Ⅱ(v+Δv+m/x) 2.固定资本的磨损(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是指A.由于使用发生的损耗B.由于自然力的作用造成的损耗C.由于经济危机引起固定资本提前更新造成的损失D.由于劳动资料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引起的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E.由于出现效率更高的技术设备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3.下列属于流动资本的有A.以原料形式存在的资本B.以燃料形式存在的资本C.以辅助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D.购置机械设备的资本E.购买劳动力的资本4.下列属于固定资本正常有形磨损的有A.厂房、设备使用过程造成的损耗B.因劳动生产率提高造成现有厂房、设备的贬值C.新技术装备出现造成现有设备的贬值D.自然力作用造成的厂房、设备的损耗E.因意外事故而造成的厂房、设备的损失5.货币资本是A.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B.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个职能形式C.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D.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资本生产过程作准备的资本E.商品资本的组成部分9.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发挥不同职能的资本是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业资本D.商品资本E.借贷资本10.固定资本不同于流动资本的特点是A.它的实物在多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并基本保持原有形态B.由于实物状态不变,价值不发生转移C.它的实物在连续的生产过程中逐步磨损D.它的价值适应磨损程度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E.经过多次生产过程其价值才实现全部转移1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A.Ⅰ(v+m)=ⅡcB.Ⅰ(v+m)> ⅡcC.Ⅱ(c+ m–m/x)> Ⅰ(v+m/x)D.Ⅱ(c+v+m)=Ⅰ(v+m)+ Ⅱ(v+m)E.Ⅰ(c+v+m)=Ⅰc+Ⅱc12.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A.避免或减少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B.节省预付资本C.增加年剩余价值量D.提高剩余价值率E.提高年剩余价值率18.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的要求是A.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增长速度最快B.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增长速度最快C.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增长速度其次D.消费资料生产增长的速度其次E.消费资料生产增长的速度最慢单项选择题:1. A2. A3.D4.A5.A6.C7.D8.B9.C 10.C 11.D 12.C 13.C 14.D 15.C 16.B 17.D 18.D 19.C 20. B21.C 22.D 23.D多项选择题1.CDE2.ABDE3.ABCE4.AD5.ABD6.BCE7.ABDE 8.CE 9.ABD10.ACDE 11.BC 12.ABCE 13.ABCDE 14.ABC 15.BC 16.CE 17.ADE 18.BCE4.当资本家把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视为生产成本时,商品的价值就表现为A.c+v+m B.c+v C.c+m D.k+m8.生产成本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D.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C.货币向资本转化的过程D.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E.各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6.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和联系是A.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的增殖程度,利润率反映剥削程度B.利润率反映资本的增殖程度,剩余价值率反映剥削程度C.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转化形式D.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E.剩余价值率是决定利润率高低的因素之一7.生产价格形成后A.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高于价值B.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低于价值C.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低于价值D.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高于价值E.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等于价值8.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D.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E.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9.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相互关系是A.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B.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转化形式C.剩余价值率决定利润率D.利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E.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10.部门之间竞争会导致A.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B.不同生产部门所获利润完全相等C.资本家追逐超额利润的动机受到打击。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复习资料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一、单项选择题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D )。
A.生产绝对过剩 B.生产相对过剩 C.社会总供给不足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D )。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积累理论 C.商品二因素理论 D.劳动二重性学说3.资本总公式是( D )。
A.W—G—W B.W—G—W‘ C.G—W—G D.G—W—G’4.新发展理念中的协调发展要求注重发展的( C )。
A.局部性、激进性 B.超前性、差异性 C.全面性、整体性 D.跳跃性、可能性5.当剩余价值被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被称作( A )。
A.利润 B.利息 C.平均利润 D.超额利润6.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是( B )。
A.价值 B.使用价值 C.交换价值 D.剩余价值7.新常态下解决发展动力的核心问题是( B )。
A.赶超发展 B.创新发展 C.渐进式发展 D.激进式发展8.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最主要的资本输出形式是( C )。
A.国家直接投资 B.国家间接投资 C.跨国公司直接投资 D.跨国公司间接投资9.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看中的是劳动力商品的( B)。
A.价值 B.使用价值 C.价格 D.交换价值10.社会总供给的组成部分是( C )。
A.收入、储蓄、消费 B.收入、消费、投资 C.收入、储蓄、进口 D.消费、投资、出口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D )。
A.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C.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辅助性作用 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2.新殖民主义的基本特点是( B )。
A.政治控制 B.经济兼并 C.军事侵略 D.文化渗透1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居主体地位的是( A )。
A.公有制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外资经济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A )。
A.可变资本的比率 B.不变资本的比率 C.预付资本的比率 D.固定资本的比率15.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生贸易冲突的内在根源是( A )。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多选题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BCDE) A.即⽆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的 C.批判地继承丁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 D.是研究社会⽣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E.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 1.2.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DE) 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 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 1.3.⽣产⼯具:(BCD) A.是社会⽣产中最活跃的因素 B.在⽣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 C.是社会⽣产⼒发展⽔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 D.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E.在⽣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1.4.⽣产⼒:(ABCDE) A.是⼈们⽣产物质资料的能⼒ B.表⽰⼈们改造和征服⾃然的⽔平 C.反映⼈和⾃然界的关系 D.包括⼈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E.是社会⽣产中最活跃最⾰命的因素 1.5.社会⽣产总过程中所包含的⽣产关系体系是(ABCD) A.⽣产(直接⽣产过程)关系 B.分配关系 C.交换关系 D.消费关系 E.借贷关系 1.6.⽣产资料所有制是:(BCDE) A.⼈们进⾏物质资料⽣产的结果 B.⼈们进⾏物质资料⽣产的前提 C.社会⽣产关系的基础 D.社会⽣产关系性质的⾸要标志 E.通过⽣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得到实现的 1.7.在⽣产⼒和⽣产关系的对⽴统⼀关系中:(ADE) A.最根本的⽅⾯是⽣产⼒决定⽣产关系 B.最根本的⽅⾯是⽣产关系决定⽣产⼒ C.⽣产⼒对⽣产关系有重⼤反作⽤ D.⽣产关系对⽣产⼒有重⼤反作⽤ E.⽣产关系⼀定要适合⽣产⼒状况 1.8.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明:(ABCD) A.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和发⽣作⽤ B.任何经济规律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变化 C.⼈们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 D.⼈们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E.⼈们不能认识和利⽤经济规律 2.1.商品经济产⽣和存在的条件是(BE) A.私有制的出现 B.社会分⼯ C.劳动⽣产率提⾼到剩余产品的出现 D.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 E.⽣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2.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地位经济形式的社会有(DE)A.原始社会B.奴⾪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2.3.商品和劳动产品的相互联系是(BD) A.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属性 B.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使⽤价值属性 C.凡是劳动产品都是商品 D.凡是商品⼀般都是劳动产品 E.商品和劳动产品都是⽤于交换的物品 2.4.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相互关系是(BC)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E.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5.⽣产商品的劳动⼆重性是(CE)A.私⼈劳动B.简单劳动 巳具体劳动 D.社会劳动 E.抽象劳动 2.6.⽣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ADE) A.⽆差别的⼀般⼈类劳动 B.具有特定性质、⽬的和形式的劳动 C.形成商品使⽤价值的劳动 D.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E.⽣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2.7.商品的价值量与(BC) A.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反⽐ B.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 C.⽣产该商品的劳动⽣产率成反⽐ D.⽣产该商品的劳动⽣产率成正⽐ E.⽣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成正⽐ 2.8.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相互关系是(ABDE) A.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B.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 C.商品流通是由货币流通引起的 D.货币流通为商品流通服务 E.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 2.9.市场经济是(ACDE) A.配置社会资源的⼀种⽅式 B.⽣产者之间劳动交换的⼀种形式 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的商品经济 D.从微观⽅⾯优化资源配置 E.在商品经济发展到普遍化阶段出现的 2.10.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各⾃配置社会资源的领域是(AD) A.市场经济从微观⽅⾯配置社会资源 B.市场经济从宏观⽅⾯配置社会资源 C.计划经济从微观⽅⾯配置社会资源 D.计划经济从宏观⽅⾯配置社会资源 E.计划经济从微观和宏观两⽅⾯配置社会资源 2.11.统⼀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ABC)A.价格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保障机制 E.就业机制 3.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是(ABD) A.⾃⾏增殖的价值 B.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定的物品 D.资本家剥削雇佣⼯⼈的⼀种剥削关系 E.⼀定数量的货币 3.2.剩余价值(ABE) A.是由雇佣⼯⼈的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 B.是雇佣⼯⼈创造的超过劳动⼒价值的价值 C.是由雇佣⼯⼈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 D.体现着商品经济的⼀般经济关系 E.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的剥削关系 3.3.按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产中所起的作⽤不同可将资本划分为(BD)A.固定资本B.不变资本C.流动资本D.可变资本 E.流通资本 3.4.资本家提⾼对⼯⼈剥削程度的基本⽅法是(BD)A.超额剩余价值⽣产B.绝对剩余价值⽣产C.降低雇佣⼯⼈⼯资D.相对剩余价值⽣产 E.提⾼⼯⼈劳动强度 3.5.资本家获取绝对剩余价值的⽅法是(BD)A.提⾼劳动⽣产率B.延长⼯作⽇C.改进⽣产技术D.提⾼劳动强度 E.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3.6.决定资本家不断进⾏资本积累的原因是(CE) A.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B.增加供给以满⾜消费需求 C.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 D.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E.资本主义竞争规律的强制压⼒ 3.7.相对过剩⼈⼝(BCD) A.产⽣的原因是⼈⼝的增长超过⽣产的增长 B.产⽣的原因是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 C.是劳动⼒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D.是资本主义⽣产⽅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E.是相对于经济发展对劳动⼒的需求⽽出现的过剩 3.8.资本主义基本⽭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的各种⽭盾是:(ABC) A.单个内部⽣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与社会⽣产⽆政府状态的⽭盾 B.⽣产⽆限扩⼤趋势与劳动⼈民有⽀付能⼒的需求相对缩⼩的⽭盾 C.⽆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盾 D.资本主义简单再⽣产与扩⼤再⽣产的⽭盾 E.各个资本家集团之间争夺剩余价值的⽭盾 4.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是(BCD)A.分配阶段B.购买阶段C.⽣产阶段D.销售阶段 E.流通阶段 4.2.流通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BD)A.⽣产资本B.货币资本C.商业资本D.商品资本 E.流动资本 4.3.资本周转时间包括(DE)A.个别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剩余劳动时间D.⽣产时间 E.流通时间 4.4.对预付资本总周转发⽣影响的⽣产资本构成是指(AC) A.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例 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的周转速度 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总量 E.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的消耗程度 4.5.马克思主义再⽣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CD) A.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B.考察社会资本再⽣产的核⼼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及社会⽣产分为两⼤部类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 E.⽣产资料⽣产必须优先增长 4.6.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DE)A.资本补偿B.劳务补偿C.货币补偿D.价值补偿 E.物质补偿 4.7.社会资本简单再⽣产的实现条件是(ABC) A.I(v+m)=IIc B.I(c+v+m)=Ic+IIc C.Ⅱ(c+v+m)=I(v+m)+Ⅱ(v+m) D.I (c+v+m)=I (c+△c) +Ⅱ(c+△c) E.I(v+m)>Iic 4.8.社会资本扩⼤再⽣产的实现条件是(BDE) A.I(v+m)=IIc B.I (v+△v+m/x) =Ⅱ(c+△c) C.I(c+v+m)=Ic+IIc D.I (c+v+m)=I (c+△c) +Ⅱ(c+△c) E.Ⅱ(c+v+m)⼆I(v+△v+m/x)+Ⅱ(v+△v+m/x) 5.1.⽣产成本对资本家的影响是(ABCD) A.它是资本家经营的盈亏标志 B.它的补偿是资本家继续进⾏⽣产的条件 C.它是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D.降低⽣产成本有利于资本家在竞争中占优势 E.有利于表明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 5.2.构成资本主义⽣产成本的因素是(AB)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 E.流通资本 5.3.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所表⽰的经济关系的差别在于(BCE) A.利润率表⽰资本家对⼯⼈的剥削程度 B.剩余价值率表⽰资本家对⼯⼈的剥削程度 C.利润率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D.剩余价值率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E.利润率模糊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5.4.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的关系是(BCD) A.⼆者按相同的⽅向发⽣变化 B.⼆者按相反的⽅向发⽣变化 C.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利润率越⾼ D.资本有机构成越⾼利润率越低 E.资本有机构成越⾼利润率越⾼ 5.5.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是(BE) A.各部门的商品价格⽔平 B.各部门的利润⽔平 巳社会总资本额的⼤⼩ D.社会总资本的有机构成 E.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中所占⽐重⼤⼩ 5.6.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BCDE) A.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 B.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于本部门⽣产的剩余价值 C.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低于本部门⽣产的剩余价值 D.价值转化为⽣产价格 E.商品价值与⽣产价格经常不 5.7.平均利润形成以后(ABC) A.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 B.利润表现为社会预付总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与利润在数量上存在差别 D.明显表现出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 E.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5.8.⽣产价格之所以是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因为(BCD) A.价值是以⽣产价格为基础 B.⽣产价格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 C.⽣产价格的变动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 D.全社会的商品⽣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 E.每个商品的⽣产价格与价值是相等的 6.1.商业资本是(ABC) A.资本主义社会的⼀种职能资本 B.独⽴地在流通领域中发⽣作⽤的资本 C.从产业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资本形式 D.既在⽣产领域⼜在流通领域发⽣作⽤的资本 E.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种资本形式 6.2.商品资本的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条件是(AD) A.产业资本家和商⼈之间形成特殊分⼯ B.商⼈和银⾏资本家之间形成特殊分⼯ C.商⼈有可能从银⾏取得贷款 D.商⼈必须有⾃⼰独⽴的投资 E.产业资本家必须⽣产出适销的商品 6.3.商业资本家从事的纯粹商品买卖活动不创造剩余价值,但要参加剩余价值的分配,因⽽(BE) A.提⾼了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B.降低了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C.不利于产业资本利润的增长 D.不利于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保持在较⾼⽔平 E.使产业⼯⼈创造的⼀部分剩余价值转归商业资本家所有 6.4.商业流通费⽤包括(BC) A.⽣产商品所⽤⽣产资料的费⽤ B.⽣产性流通费⽤ C.纯粹流通费⽤ D.商品的成本费⽤ E.更新⽣产设备的费⽤ 6.5.资本主义的职能资本是指(AB)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D.银⾏资本 E.货币资本 6.6.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般包括(ABC)A.权⼒机构B.经营管理机构C.监督机构D.财务机构 E.股票发⾏机构 6.7.资本主义地租的特点是(BCE) A.表现劳动者对地主的⼈⾝依附关系 B.建⽴在剥削具有⼈⾝⾃由的农业雇佣⼯⼈基础之上 C.剩余价值由⼟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分 D.农业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E.体现⼟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农业⼯⼈三个阶级的关系 6.8.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租种⼟地既要缴纳级差地租⼜要缴纳绝对地租的⼟地是:(CD) A.地理位置最差的⼟地 B.⼟地肥沃程度最差的⼟地 C.优等⼟地 D.中等⼟地 E.劣等⼟地 7.1.从⾃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是(BCE) A.资本主义⽣产关系的根本性变⾰ B.资本主义⽣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 C.社会化⼤⽣产的要求和结果 D.不涉及资本主义⽣产关系的⼀种变化 E.从个体资本占统治地位发展到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 7.2.垄断资本主义本⾝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是(BE) A.企业垄断阶段 B.⼀般垄断或私⼈垄断阶段 C.⾏业垄断阶段 D.部门垄断阶段 E.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7.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的竞争形式有(ABCD) 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垄断与⾮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C.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D.⾮垄断企业之间的⾃由竞争 E.为获取⾼额垄断利润的竞争 7.4.垄断价格的形成表明(ADE) A.并未否定价值规律的作⽤ B.否定了价值规律的作⽤ C.价值规律作⽤的范围⼤为缩⼩ D.它是价值规律在垄断阶段发⽣作⽤的体现 E.并未否定剩余价值规律的作⽤ 7.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形成⾦融资本的资本是(BD)A.⼀般的⼯业资本B.垄断的⼯业资本C.⼀般的银⾏资本D.垄断的银⾏资本 E.垄断的商业资本 7.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ACE) 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B.资产阶级国家与私⼈垄断资本在国际上的结合 C.国有资本和私⼈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D.资产阶级国家与私⼈垄断资本形式上的结合 E.国家垄断资本与私⼈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7.7.资本主义国家建⽴国有经济的途径是(AB) A.资产阶级国家利⽤财政收⼊投资建⽴新企业 B.通过国有化将私⼈企业变成国有企业 C.国家掌握⼀个企业的控股权 D.国家与私⼈资本共同投资建⽴新企业 E.国家将⼀定资本注⼊私⼈企业 7.8.资本主义国家运⽤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主要是(BE) A.对⼯资收⼊的调节 B.对利息率的调节 C.对物价⽔平的调节 D.对市场商品流通量的调节 E.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 8.1.资本输出的实质是(ABC) A.⾦融资本掠夺和剥削其他国家和⼈民的重要⼿段 B.确⽴和巩固⾦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具 C.国际垄断的基础 D.帮助其他国家和⼈民发展经济 E.促使国际经济的均衡发展 8.2.⼆次⼤战后资本输出的特点是(BCDE) A.资本输出的流向主要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 B.资本多⽅向输出,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增 C.国家资本输出快于私⼈资本输出的增长 D.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多采取“援助”⽅式 E.资本输出数量剧增 8.3.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D)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迪加 C.跨国公司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 E.国际货币基⾦组织 8.4.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包括(BCD)A.分⼯的全球化B.⽣产的全球化C.贸易的全球化D.资本的全球化 E.科技的全球化 8.5.⼆次⼤战后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有较⼤影响的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有(CDE) A.欧洲联盟 B.亚太经合组织 C.国际货币基⾦组织 D.国际复兴开发银⾏(世界银⾏) E.世界贸易组织 8.6.地区经济集团(ABCDE) A.是地域上邻近的⼀些国家所组成的经济或贸易集团 B.是通过签订⼀定协议⽽组成的 C.其宗旨是增强和扩⼤集团的实⼒和竞争⼒ D.是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 E.其⽬的是为集团成员国谋取经济利益 8.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不断爆发外贸⼤战是因为(ABCD) A.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国家⽣存和发展的⽣命线 B.争夺世界市场的⽃争⽇益激烈 C.资本主义各国的市场问题都⼗分尖锐 D.占领海外市场可缓解国内⽣产过剩压⼒和获取更多利润 E.有利于推⾏新殖民主义政策 8.8.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的⽭盾主要体现在(ABC)A.贸易⽅⾯B.投资⽅⾯C.⾦融⽅⾯D.⽣产⽅⾯ E.分配⽅⾯ 9.1.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趋势和停滞趋势的相互关系是(BDE) A.迅速发展趋势排除了停滞趋势 B.迅速发展趋势不能排除停滞趋势 C.停滞趋势排除了迅速发展趋势 D.停滞趋势不能排除迅速发展趋势 E.两种趋势同时并存 9.2.垄断在⼀定情况下会⼈为地阻碍技术进步的原因在于(BCD) A.当新技术设备的研制费⽤较多时 B.当新技术设备使垄断价格难以维持时 C.当新技术设备的使⽤使原有机器设备发⽣重⼤⽆形损耗时 D.当新技术设备的使⽤使垄断利润下降时 E.当新技术设备的使⽤引起激烈竞争时 9.3.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历史作⽤是(BD) A.能推动社会经济长期顺利发展 B.在⼀定时期和⼀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 C.不可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D.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消极作⽤ E.对社会经济发展没有消极作⽤ 9.4.⾷利者阶层的特点是(BCE) A.从事必要的⽣产经营活动 B.完全脱离⽣产经营活动 C.专靠吃利息为⽣ D.不以利息收⼊为主 E.占有剩余价值的剥削者 9.5.垄断统治引起多种危机交织并存,这些危机是指(ABCDE) A.⽣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B.财政危机 C.货币信⽤危机 D.能源危机 E.社会⽣活⽅⾯的危机 9.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产关系的局部调整(BCDE) A.可以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盾 B.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盾 C.可以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盾 D.在⼀定程度上给⽣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E.可以在⼀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危机的破坏性 9.7.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的发展和⽣产社会化程度的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准备了完备的物质基础(BDE) A.因⽽资本主义制度将⾃⾏消亡 B.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将⾃⾏消亡 C.因⽽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易如反掌 D.但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要经过长期和反复的⽃争 E.因⽽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必然的历史趋势 9.8.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BCDE) A.由资本主义积累⼀般规律所决定的 B.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盾所决定的 C.由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所决定的 D.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所具有的客观历史趋势 E.⽣产关系⼀定要适合⽣产⼒状况规律的客观要求 10.1.从资本主义社会消亡转⼊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所包括的⼤阶段是(ABE) A.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B.共产主义社会的第⼀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的⾼级阶段 E.社会主义社会的⾼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 10.2.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之所以不是⼀个短暂的历史阶段是因为在这个时期要(ABCDE) A.根本改造⼀切社会关系 B.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C.改造和消灭剥削阶级 D.组织分散的农民建⽴社会主义⼤农业 E.在全社会范围内建⽴新的社会主义的⽣产、交换、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 10.3.没有或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BCDE) A.也可以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B.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经济 C.就不能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就否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E.已经建⽴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就会被破坏 10.4.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级阶段在分配制度上的总体差别是(BC) A.社会主义社会实⾏按需分配 B.社会主义社会实⾏按劳分配 C.共产主义社会⾼级阶段实⾏按需分配 D.共产主义社会⾼级阶段实⾏按劳分配 E.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实⾏多种分配⽅式 10.5.消灭剥削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是(BD) A.商品经济要有较⾼程度的发展 B.⽣产⼒要有较⾼程度的发展 C.产业结构要进⾏合理的调整 D.实⾏社会主义公有制 E.实⾏现代企业制度 10.6.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未成为⽣活的第⼀需要是因为(AC) A.社会⽣产⼒和科学技术尚未⾼度发展 B.⼈们还受剥削阶级好逸恶劳的思想影响 C.劳动者没有获得全⾯发展 D.⼈们的思想觉悟还不够⾼ E.劳动还是谋⽣的⼿段 10.7.⼆次⼤战后新的第三次技术⾰命所产⽣的作⽤是(ABCD) A.推动社会⽣产⼒的巨⼤发展 B.促进劳动⽣产率⼤幅度提⾼ C.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调整 D.促使经济运⾏机制的调整 E.形成垄断资本主义⾷利国 10.8.社会主义社会实⾏计划调节的原因在于(BD)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化⼤⽣产的发展 C.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 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存在 E.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盾。
自考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新版)自考核心考点笔记 自考题库资料

第一篇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化第二章商品的价值第三章货币与信用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第四章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五章剩余份值的实现与分割第六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发第三篇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行第七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第八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第九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保障体系第四篇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第十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第十二章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在西方,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
A.凯恩斯B.色诺芬C.蒙克莱田D.李嘉图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产生的。
A.15世纪后叶B.16世纪中叶C.17世纪中叶D.18世纪后叶3、下列()属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A.李嘉图B.萨伊C.凯恩斯D.马尔萨斯4、()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A.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当代西方经济学C.庸俗政治经济学D.古典政治经济学5、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
A.威廉·配第B.凯恩斯C.马尔萨斯和萨伊D.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植根于()。
A.空想社会主义B.社会经济实践C.庸俗政治经济学D.古典政治经济学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是()。
A.与时俱进B.追求真理C.实事求是D.解放思想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劳动力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物质资料生产9、最重要的劳动资料是()。
A.道路B.运河C.生产工具D.生产建筑物10、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产力B.物质资料C.生产工具D.社会生产关系11、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12、社会生产过程中,()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复习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答: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
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复习资料一,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单选题精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自身内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
、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商品经济。
、凡是商品一般都是:人们劳动的产品。
、商品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商品的销售。
、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
、资本总公式是:G-W-G'.、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过程中实现的。
、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生产阶段。
、按照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劳动资料。
、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必然:优先增长。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构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
、资本家计算其生产商品的成本是:以耗费的资本来计算的。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成本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利润率。
、部门之间的竞争所导致的结果是:部门之间利润的平均化。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是全社会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过程。
、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形成生产价格的前提是:平均利润的形成。
、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超额利润。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独立执行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职能的资本是:商业资本。
、商业资本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是:商业资本的数量不超过社会必要的比例限度。
、商业利润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独立资本形式。
、资本主义银行的信用业务包括: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资本主义农业中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的超额利润构成:绝对地租。
、土地的私有权垄断是: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
、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自然地:走向垄断。
、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
、在垄断阶段垄断银行资本的新作用是: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统治者是: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结合。
、二次大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和广泛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调控的主要方式是:间接调控。
、垄断资本国际化和各种形式的国际垄断组织的实质是:谋求私人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资本的共同利益。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制度上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
、资本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是:从商业资本国际化到借贷资本国际化再到产业资本国际化。
、新殖民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打着援助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和控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是:有利益一致之处,又有矛盾和争夺。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是: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争取和平与发展。
、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经济停滞两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垄断。
、垄断资本依靠其垄断地位和实力使技术进步的:动力减弱了。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允许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延缓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
、食利国是指:依靠资本输出进行剥削和掠夺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私人垄断特别是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的出现: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持有垄断企业的小额股票表明:工人的雇佣劳动地位并未改变。
、垄断资产阶级加强和维持政治统治的手段是:暴力镇压群众和推行改良主义。
、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垄断资产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资本主义既创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又产生了运用这种武器的人,这是指:社会化的生产力和现代工人阶级。
、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方式是: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们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有计划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于不同部门实际上就是: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一,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多选题精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BCDE)A.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C.批判地继承丁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D.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E.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DE)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生产工具:(BCD)A.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B.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C.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D.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E.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生产力:(ABCDE)A.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B.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C.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D.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E.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包含的生产关系体系是(ABCD)A.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关系B.分配关系C.交换关系D.消费关系E.借贷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BCDE)A.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结果B.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C.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D.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E.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得到实现的.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ADE)A.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有重大反作用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明:(ABCD)A.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B.任何经济规律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C.人们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D.人们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E.人们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BE)A.私有制的出现B.社会分工C.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剩余产品的出现D.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E.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地位经济形式的社会有(DE)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商品和劳动产品的相互联系是(BD)A.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属性B.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属性C.凡是劳动产品都是商品D.凡是商品一般都是劳动产品E.商品和劳动产品都是用于交换的物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相互关系是(BC)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E.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CE)A.私人劳动B.简单劳动C.具体劳动D.社会劳动E.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ADE)A.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C.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D.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E.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量与(BC)A.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反比B.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C.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E.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成正比.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相互关系是(ABDE)A.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B.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C.商品流通是由货币流通引起的D.货币流通为商品流通服务E.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市场经济是(ACDE)A.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方式B.生产者之间劳动交换的一种形式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D.从微观方面优化资源配置E.在商品经济发展到普遍化阶段出现的.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各自配置社会资源的领域是(AD)A.市场经济从微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B.市场经济从宏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C.计划经济从微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D.计划经济从宏观方面配置社会资源E.计划经济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配置社会资源.统一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ABC)A.价格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保障机制E.就业机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是(ABD)A.自行增殖的价值B.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C.一定的物品D.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一种剥削关系E.一定数量的货币.剩余价值(ABE)A.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B.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C.是由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D.体现着商品经济的一般经济关系E.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按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资本划分为(BD)A.固定资本B.不变资本C.流动资本D.可变资本E.流通资本.资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是(BD)A.超额剩余价值生产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C.降低雇佣工人工资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E.提高工人劳动强度.资本家获取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是(BD)A.提高劳动生产率B.延长工作日C.改进生产技术D.提高劳动强度E.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原因是(CE)A.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B.增加供给以满足消费需求C.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D.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E.资本主义竞争规律的强制压力.相对过剩人口(BCD)A.产生的原因是人口的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B.产生的原因是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C.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D.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E.是相对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是:(ABC)A.单个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B.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矛盾E.各个资本家集团之间争夺剩余价值的矛盾.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是(BCD)A.分配阶段B.购买阶段C.生产阶段D.销售阶段E.流通阶段.流通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BD)A.生产资本B.货币资本C.商业资本D.商品资本E.流动资本.资本周转时间包括(DE)A.个别劳动时间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剩余劳动时间D.生产时间E.流通时间.对预付资本总周转发生影响的生产资本构成是指(AC)A.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D.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总量E.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消耗程度.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CD)A.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B.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E.生产资料生产必须优先增长.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DE)A.资本补偿B.劳务补偿C.货币补偿D.价值补偿E.物质补偿.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ABC)(v+m)=IIc (c+v+m)=Ic+IIcC.Ⅱ(c+v+m)=I(v+m)+Ⅱ(v+m)(c+v+m)=I (c+△c)+Ⅱ(c+△c)(v+m)>Iic.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BDE)(v+m)=IIc (v+△v+m/x)=Ⅱ(c+△c)(c+v+m)=Ic+IIc (c+v+m)=I (c+△c)+Ⅱ(c+△c)E.Ⅱ(c+v+m)二I(v+△v+m/x)+Ⅱ(v+△v+m/x).生产成本对资本家的影响是(ABCD)A.它是资本家经营的盈亏标志B.它的补偿是资本家继续进行生产的条件C.它是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D.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资本家在竞争中占优势E.有利于表明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构成资本主义生产成本的因素是(AB)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E.流通资本.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所表示的经济关系的差别在于(BCE)A.利润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C.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D.剩余价值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E.利润率模糊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的关系是(BCD)A.二者按相同的方向发生变化B.二者按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化C.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利润率越高D.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低E.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高.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是(BE)A.各部门的商品价格水平B.各部门的利润水平C.社会总资本额的大小D.社会总资本的有机构成E.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中所占比重大小.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BCDE)A.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B.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C.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低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D.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E.商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经常不.平均利润形成以后(ABC)A.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B.利润表现为社会预付总资本的产物C.剩余价值与利润在数量上存在差别D.明显表现出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E.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生产价格之所以是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因为(BCD)A.价值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B.生产价格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C.生产价格的变动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D.全社会的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相等E.每个商品的生产价格与价值是相等的.商业资本是(ABC)A.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职能资本B.独立地在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资本C.从产业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资本形式D.既在生产领域又在流通领域发生作用的资本E.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一种资本形式.商品资本的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条件是(AD)A.产业资本家和商人之间形成特殊分工B.商人和银行资本家之间形成特殊分工C.商人有可能从银行取得贷款D.商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E.产业资本家必须生产出适销的商品.商业资本家从事的纯粹商品买卖活动不创造剩余价值,但要参加剩余价值的分配,因而(BE)A.提高了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率B.降低了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率C.不利于产业资本利润的增长D.不利于社会总资本的平均利润保持在较高水平E.使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归商业资本家所有.商业流通费用包括(BC)A.生产商品所用生产资料的费用B.生产性流通费用C.纯粹流通费用D.商品的成本费用E.更新生产设备的费用.资本主义的职能资本是指(AB)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借贷资本D.银行资本E.货币资本.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一般包括(ABC)A.权力机构B.经营管理机构C.监督机构D.财务机构E.股票发行机构.资本主义地租的特点是(BCE)A.表现劳动者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B.建立在剥削具有人身自由的农业雇佣工人基础之上C.剩余价值由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共同瓜分D.农业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E.体现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农业工人三个阶级的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租种土地既要缴纳级差地租又要缴纳绝对地租的土地是:(CD)A.地理位置最差的土地B.土地肥沃程度最差的土地C.优等土地D.中等土地E.劣等土地.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是(BCE)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C.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和结果D.不涉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变化E.从个体资本占统治地位发展到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本身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是(BE)A.企业垄断阶段B.一般垄断或私人垄断阶段C.行业垄断阶段D.部门垄断阶段E.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的竞争形式有(ABCD)A.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B.垄断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C.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D.非垄断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E.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竞争.垄断价格的形成表明(ADE)A.并未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B.否定了价值规律的作用C价值规律作用的范围大为缩小D.它是价值规律在垄断阶段发生作用的体现E.并未否定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形成金融资本的资本是(BD)A.一般的工业资本B.垄断的工业资本C.一般的银行资本D.垄断的银行资本E.垄断的商业资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ACE)A.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B.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上的结合C.国有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D.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形式上的结合E.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国有经济的途径是(AB)A.资产阶级国家利用财政收入投资建立新企业B.通过国有化将私人企业变成国有企业C.国家掌握一个企业的控股权D.国家与私人资本共同投资建立新企业E.国家将一定资本注入私人企业.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主要是(BE)A.对工资收入的调节B.对利息率的调节C.对物价水平的调节D.对市场商品流通量的调节E.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资本输出的实质是(ABC)A.金融资本掠夺和剥削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B.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C.国际垄断的基础D.帮助其他国家和人民发展经济E.促使国际经济的均衡发展8.2.二次大战后资本输出的特点是(BCDE)A.资本输出的流向主要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B.资本多方向输出,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大增C.国家资本输出快于私人资本输出的增长D.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多采取“援助”方式E.资本输出数量剧增.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D)A.国际卡特尔B.国际辛迪加C.跨国公司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E.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包括(BCD)A.分工的全球化B.生产的全球化C.贸易的全球化D.资本的全球化E.科技的全球化8.5.二次大战后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有较大影响的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有(CDE)A.欧洲联盟B.亚太经合组织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E.世界贸易组织.地区经济集团(ABCDE)A.是地域上邻近的一些国家所组成的经济或贸易集团B.是通过签订一定协议而组成的C.其宗旨是增强和扩大集团的实力和竞争力D.是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E.其目的是为集团成员国谋取经济利益.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不断爆发外贸大战是因为(ABCD)A.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B.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日益激烈C.资本主义各国的市场问题都十分尖锐D.占领海外市场可缓解国内生产过剩压力和获取更多利润E.有利于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矛盾主要体现在(ABC)A.贸易方面B.投资方面C.金融方面D.生产方面E.分配方面.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趋势和停滞趋势的相互关系是(BDE)A.迅速发展趋势排除了停滞趋势B.迅速发展趋势不能排除停滞趋势C.停滞趋势排除了迅速发展趋势D.停滞趋势不能排除迅速发展趋势E.两种趋势同时并存.垄断在一定情况下会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的原因在于(BCD)A.当新技术设备的研制费用较多时B.当新技术设备使垄断价格难以维持时C.当新技术设备的使用使原有机器设备发生重大无形损耗时D.当新技术设备的使用使垄断利润下降时E.当新技术设备的使用引起激烈竞争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历史作用是(BD)A.能推动社会经济长期顺利发展B.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C.不可能促进经济的发展D.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消极作用E.对社会经济发展没有消极作用.食利者阶层的特点是(BCE)A.从事必要的生产经营活动B.完全脱离生产经营活动C.专靠吃利息为生D.不以利息收入为主E.占有剩余价值的剥削者.垄断统治引起多种危机交织并存,这些危机是指(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