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的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的形成

人们最初接触热的概念是和火分不开的。自亚里士多德以后,在西方火被看作构成宇宙万物的四大元素之一。直到16、17世纪这种观点才被三要素学说取代。这三要素指可溶性、挥发性、可燃性的相应实体。可燃性要素从物体中逃逸出来,这就是燃烧。我国古代有五行说,有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钻木取火"说明我国人民在那时已经知道了摩擦生热的现象。但是,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热的利用,只限于煮熟食物、照明和取暖,最多也不过利用热来冶炼和加工一些简单的金属工具。由于生产和生活没有对热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所以也就没有人对热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

18世纪初,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社会生产已有很大的发展。生产需要大量的动力,许多人开始尝试利用热获得机械功,这样一来,就开始了对热现象所进行的广泛的研究。

对热现象的定量研究,首先必须解决如何客观地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计就应运而生。虽然伽利略早在16世纪就利用气体热胀冷缩规律做成气体温度计,但这种温度计使用起来不方便,而且随外界气压变化所测得的值也不同,误差较大。1709年华伦海特制造成了第一支用酒精做测温质的实用温度计,后来这种温度计又改用水银作测温质。经改进,把水的冰点定为32度,水的沸点定为212度,就成了如今的华氏温度计。华氏温标由单位用℉表示。1742年摄尔萨斯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100度,水沸点定为0度,制成另一种温标的温度计。后来根据同事施勒默尔的建议,摄尔萨斯把这个标度倒了过来,就成了现代的摄氏温标。

实用温度计诞生之后,热学的研究走上了实验科学的道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考虑热的本质问题。

关于热的本质,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两种学说。一种认为热是一种元素,另一种学说认为热是物质运动的一种表现。热科学的实验发展以后,不少学者倾向于热是一种元素的说法,后来热的元素学说,发展成热质说。热质说认为热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是看不见又没有质量的热质,热质可以透入到一切物体的里面,一个物体含的热质越多,就越热;冷热不同的两个物体接触时,热质便从较热的物体流入较冷的物体;热质不能凭空地产生,也不会被消灭。热质说能够成功地解?quot;混合量热法"的规律: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混合后达到同一温度时,如果没有热量散失,那么,温度较高的物体失去的热质,等于温度较低的物体吸收的热质。热量单位"卡",也是根据热质说的思想产生的."卡"这个单位现在已废弃不用了。

与热质说相对立的学说认为热是物质运动的一种表现。培根很早就根据摩擦生热的事实提出了这种学说,罗蒙诺索夫在他的论文《论热和冷的原因》里批判了当时流行的热质说,认为热是分子运动的表现。但在热质说十分流行的时代。这些观点未被人们重视。

1798年,伦福特伯爵发现制造枪管时,被切削下来的碎屑有很高的温度,而且在连续不断的工作之下,这种高温碎屑不断产生。被加工的材料和车刀温度都不高,他们包含的热质应该是极有限的,工件和碎屑温度这么高,这些热质从何而来呢?1799年戴维做了一个实验,他用钟表机件作动力,在真空中使两块冰相互摩擦,整个设备都处于-2℃的温度下,结果冰熔化了,得到2℃的水。这些事实都没有办法用热质说来说明。但在当时由于能量转换的观点没有建立起来;还无法彻底推翻热质说。

1842年,德国医生买厄发表一篇论文,提出能量守恒的学说,他认为热是一种能量,能够跟机械能互相转化。他还从空气的定压与定容比热之差,算出了热和机械功的比值。与此同时,焦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测定热功当量,发现结果都一致。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焦耳提出了:自然界的能量是不能毁灭的,那里消耗了机械能,总能得到相当的热,热只是能的一种形式。可惜焦耳提出这个定律时,未被大多数科学家重视。直到19世纪中叶,许多科学家先后都宣布了和焦耳相同的结论,此时,焦耳所做的

一切才得到公认。热学中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也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

焦耳(公元1818~1889年)是英国的物理学家。焦耳没有上过学,年轻时自学了化学和物理学,后拜化学家道尔顿为师,得益匪浅。

焦耳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1840年他通过实验发现了电阻丝放出的热量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过电阻的电流强度平方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的关系,这就是有名的焦耳定律。他花了约40年时间,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测定热功当量,为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的建立作出了贡献。焦耳和开尔文合作发现了汤姆逊一焦耳效应,为近代低温工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降温方法。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建立,彻底推翻了热质说,同时它也宣布了那种不需要消耗任何一种能量而能源源不断地做功的永动机的死刑。

到19世纪50年代,克劳修斯和开尔文等人在分析和总结前人,特别是卡诺为提高热机效率而作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了自发的热学过程是按什么方向进行的问题。例如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低温物体的热量不能自发地传递给高温物体。

热力学的这两个定律奠定了经典热力学的理论基础。1912年,能斯脱根据低温下化学反应的许多实验事实总结出一条新定律:绝对零度是不可能到达的--热力学第三定律。这条定律的建立,使热力学理论更臻完善。

热力学能解决宏观热现象的一些问题,但仍未能对热现象的本质作出解释。在热力学发展的同时,分子运动论也开始发展起来。克劳修斯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出发导出波意耳一马略特定律。麦克斯韦应用统计概念研究分子的运动,得到了分子运动的速度分布定律。玻尔兹曼给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解释。最后吉布斯发展了麦克斯韦和玻尔兹曼的理论,建立了系综统计法。至此统计物理学形成了完整的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