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合集下载

《海鸥》-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海鸥》-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海鸥-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课程背景此为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解音乐中的旋律、韵律、节奏等基础知识,以及演唱技巧。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传统的童谣《海鸥》进行教学,并配合课堂练习和小组合唱。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以下内容:1.对基本的音乐团体以及演唱技巧有一定的认识2.熟悉童谣《海鸥》的旋律、韵律、节奏,并具备演唱的能力3.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演技巧,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和创造性教学步骤1.制定教学目标与方案–教师在开始上课前,应先准备好教学大纲,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材料准备等。

–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并对不同程度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安排。

2.课前热身–教师可以适当进行热身唱歌,让学生放松身心,准备好听课。

–教师可以发放教材,让学生认真研读教材内容。

–让学生自由发挥,以个人或小组形式进行自我展示。

3.理论知识讲解–教师进行童谣《海鸥》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这首童谣的歌曲来源、主题、歌词、旋律、节奏等基本元素。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旋律、韵律、节奏等基本概念。

4.合唱练习–小组分组合唱,互相听取和监督,达到优化唱歌技巧和音乐表演的目的。

–教师根据团队表现,适当做出调整和反馈。

5.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反馈和延伸,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1.学生对童谣《海鸥》元素的掌握程度2.学生在小组合唱中的表现、唱歌技巧和音乐兴趣3.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和理解、对未来学习的展望,考虑推进教学计划。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方法:1.学生的掌握程度不一。

需要更具学生实际情况、分组教学,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课堂掌控不足,需要更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给学生更多选择权、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提供更多案例分享和互动。

《乘着歌声的翅膀》-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的背景知识,明确听歌的目的。

2.通过学习歌曲的制作,了解歌曲中的乐器和技巧。

3.掌握歌曲的歌词及歌曲的唱法。

4.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良好的表现能力。

二、教学准备1、音乐教材和教学用具2、音响设备3、乐器材料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播放久石让的钢琴曲《一生之末》,学生静听教师对曲子的讲解。

学生在听曲子时,体验曲子中所包含的情感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看法。

2、歌曲背景介绍1.教师简要介绍歌曲诞生的背景及意义。

2.为引导学生快速了解歌曲内容,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看一下《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歌词,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3.讲解完成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比如“为什么你喜欢这首歌”“这首歌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3、歌曲制作1.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了解歌曲的编曲和制作过程,并且带学生欣赏歌曲。

2.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观看相关制作视频,了解制作过程。

4、歌词理解与唱法1.学生听歌后,一起阅读歌词,并齐声跟读歌词。

2.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段唱出歌词,以便更好的理解歌曲,并且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5、音乐表现1.老师可以在学生前面演示唱歌的方式和表现技巧。

2.分成小组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表演的形式。

3.学生完成自己表演后,交流欣赏。

四、教学总结1.教师对本次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所表现出的表现技巧进行点评。

2.在总结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享课程中的收获和心情。

3.下节课集中点评上节课表现较好的几位学生,并且在课堂上表扬他们。

五、教材推荐1、粤教版小学音乐课(上册、下册)2、中学音乐小学进阶(歌唱训练篇、乐理基础篇、曲式分析篇)。

器乐曲《碰鼻歌》-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器乐曲《碰鼻歌》-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器乐曲《碰鼻歌》-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演奏,理解节奏快慢的感受,感受音乐的魅力。

2.学生能够听懂简单的乐谱,理解乐曲的构成。

3.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现出乐曲的特点。

4.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增强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体验和演奏,学生理解节奏快慢的感受,感受音乐的魅力。

2.学生能够听懂简单的乐谱,理解乐曲的构成。

教学难点:
1.音符和节奏的认知。

2.表达和演奏乐曲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通过播放器乐曲,让学生欣赏《碰鼻歌》的演奏,并和学生一起感受音乐的节奏。

2.讲解乐曲基本知识
1.让学生观察乐谱,理解乐曲中各个小节的构成和演奏的节奏感。

2.介绍乐器及其演奏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演奏技巧。

3.演奏乐曲
1.让学生依照乐谱,进行小组分组练习。

2.将不同小组的演奏进行组合,形成合奏。

4.巩固乐曲意境
老师设置情境,例如通过声音、动作、情感等来表达乐曲中想要表达的意境。

5.反馈与总结
1.引导学生讨论演奏时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纠正。

2.总结乐曲的特点和理解。

四、教学评估
通过学生的演奏和表达,评估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及表达能力。

五、教学扩展
1.让学生多次演奏这首乐曲,提高演奏水平。

2.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草原就是我的家》-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草原就是我的家》-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草原就是我的家 - 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歌曲含义和背景知识。

2.学会唱出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3.探究和体验蒙古族乐器马头琴的音色和演奏方法,增强音乐文化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歌词的语音语调。

2.马头琴的演奏方法和音色。

三、教学难点1.马头琴演奏方法和技巧。

2.歌曲情感的表达和配合。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学生合作探究。

2.群体演奏和齐唱。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些适量的体操活动,放松身体。

2. 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从音乐中引出草原的感觉,带领学生探究草原的生动风景和人们的生活习惯。

3. 歌曲欣赏(1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让学生在专注中欣赏和共鸣歌曲。

4. 歌曲学唱(30分钟)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并由学生跟唱,掌握歌曲歌词的意思和语音语调。

5. 马头琴演奏(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探究马头琴的演奏方法和音色,让学生亲手试琴,感受马头琴的魅力。

6. 歌曲齐唱与伴奏(20分钟)教师配合马头琴演奏,让学生齐唱歌曲,并演奏伴奏。

强化歌曲情感表达和配合。

7. 课后复习(5分钟)教师提醒学生加强歌曲的课后复习,巩固技巧和加深理解。

六、教学评价1.学生在学唱和演奏中的专注度和兴趣表现。

2.学生对草原中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对马头琴的演奏方法和音色的领悟。

七、教学建议1.建议学生多听蒙古族音乐,增加文化理解。

2.建议学生多练习马头琴,培养音乐的兴趣和个人能力。

《快来吧!朋友》-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快来吧!朋友》-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快来吧!朋友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地唱出歌曲《快来吧!朋友》的歌词。

2.学生能够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正确地模仿歌曲的节奏和动作。

3.学生能够体验和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欢快气氛,并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增强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正确地唱出歌曲《快来吧!朋友》的歌词。

2.学生能够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正确地模仿歌曲的节奏和动作。

教学难点
1.学生能够体验和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欢快气氛,并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增强团队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和学生一起大声地说出“快来吧!朋友!”并问学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带领学生猜测歌曲内容。

学习歌曲
1.师生一齐伴唱《快来吧!朋友》,边唱边拍手、扭动、踢腿,向学生展现这首歌曲的节奏和动作。

2.将歌曲分段,逐句跟读歌词,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有节奏的动作,加强学生对歌曲的节奏和动作的理解。

合唱练习
老师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进行练习,并加强团队协作意识。

互动游戏
1.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什么样的游戏呢?可以让学生自由表演,也可以按照老师的指导来表演。

同时,加强团队协作意识。

2.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进行相互评论,让学生体验到参与与表达的快乐。

总结
老师和学生一起评价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体会,思考如何再次进行练习,并对同伴的良好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

教学反思
此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参与歌曲的唱、跳、表演,认识到歌曲的节奏、动作与情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增强团队意识,提高观察能力,增强和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开心的氛围下更加愉快的成长。

《快来吧!朋友》-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快来吧!朋友》-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快来吧!朋友 - 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民歌《快来吧!朋友》的歌曲内容和唱法。

2.深入理解民歌的特点和价值,加深学生对民歌的感悟及认识。

3.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提高音感和歌唱技巧。

教学内容
1.学生唱认歌曲《快来吧!朋友》。

2.学生自由练习歌曲,并对听众进行小演示。

教学过程
导入(3分钟)
1.老师播放《快来吧!朋友》的音乐,让学生们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询问学生是否认识这首歌曲,并带领学生谈论民歌的特点和价值。

学习(20分钟)
1.分组练唱: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跟唱《快来吧!朋友》。

2.边学边练:教师把歌词逐句板书于黑板上,还可以逐词解释。

例如:郊外爬山好,情羔回返故园早,泉水潺潺,菜花飘香,锄草耕田,但愿家乡富饶。

然后学生跟唱歌曲。

3.自由练唱: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由练唱,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

演唱(10分钟)
1.学生自由选择做出小表演,向同学们展示他们的歌曲唱法和感受。

2.老师给学生进行点评,以促进他们的进步和提高。

总结(5分钟)
1.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谈论对民歌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思考民歌的价值及其应用。

2.课堂教学的总结,通过分享的方式记录下这个过程。

教学反思
1.学生参与度高,听唱效果出色,表演自信,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2.教师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唱法的表现需要加强。

3.加强与学生沟通和理解,学生更能融入课堂氛围,ainsi的学会了“快来吧!朋友”的音乐魅力。

器乐曲《碰鼻歌》-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器乐曲《碰鼻歌》-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器乐曲《碰鼻歌》-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演奏《碰鼻歌》器乐曲,并理解曲中的节奏、旋律等基本要素。

2.能根据教师指示,灵活运用乐器演奏器乐曲。

3.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听辨能力。

二、教学准备1.《碰鼻歌》器乐曲乐谱。

2.乐器:钢琴、木琴、铃、手鼓等。

3.教学录音设备。

三、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播放《碰鼻歌》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聆听乐曲,感受其轻快的节奏和欢快的旋律。

2. 学习《碰鼻歌》的基本节奏(10分钟)教师用口型或敲打节拍器,示范《碰鼻歌》的基本节奏,引导学生跟随节拍器的节奏演唱。

并请学生拍打桌面、膝盖,熟悉基本节奏。

3. 学习《碰鼻歌》的旋律(20分钟)教师依照乐谱演奏曲中的旋律,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演奏,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

并请学生尝试演奏乐曲简单的旋律。

4. 拓展乐器演奏(30分钟)教师分派乐器,按照乐曲要求演奏相应的乐器。

每组学生分别演奏自己所负责的乐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整合各组乐器的演奏,完成整首《碰鼻歌》器乐曲的演奏。

5. 后续活动(15分钟)教师播放一些节奏明朗、律动强烈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跟随节奏感受音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器乐曲《碰鼻歌》为核心,围绕乐曲的节奏和旋律,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跟唱和乐器合奏的方式,让学生逐渐理解并掌握这首乐曲的演奏技巧。

通过学习和演奏,《碰鼻歌》的优美旋律和欢快节奏让学生不仅在演奏中体验到了音乐的美感,也培养了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课堂上的拓展乐器演奏活动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卖花生》-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卖花生》-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卖花生 - 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卖花生”这首歌曲的文化背景和故事情节。

2.学习并掌握曲调、节奏和歌词。

3.发扬合作精神,锻炼节目策划和创作能力。

4.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已下载并打印好卖花生歌曲歌词。

2.已准备好乐器和伴奏录音。

3.此课时所需道具:捧花生的竹篮和卖花生的帽子。

三、教学流程3.1 导入环节1.教师提供花生,学生品尝食用,并讨论花生的产地、种类和养分。

2.介绍“卖花生”这首歌曲和故事情节,提问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想法和印象。

3.2 歌曲学习1.教师播放歌曲的伴奏录音,并带领学生学习曲调。

2.教师念出歌词,学生跟随学习并记忆歌词。

3.教师分组,组内合作演唱歌曲,教师回顾整理学生唱歌的方式和技巧。

3.3 制作道具1.将竹篮和帽子分发给学生。

2.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为帽子和竹篮进行装饰。

3.组合成员合作,将不同的装饰和道具组合成呈现卖花生的场景。

3.4 节目表演1.组员合作表演,展示自己的节目。

2.教师和学生互相欣赏观看,现场评价和点评。

3.5 总结回顾1.教师总结和回顾课堂所学内容,提醒学生注意课后的作业和练习。

2.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感受和收获,并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思考。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歌曲、制作道具和表演节目的过程中,发扬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卖花生这首歌曲的文化背景和故事情节,掌握了曲调、节奏和歌词,并且通过学科交叉等方式,对学生的认知和思考能力进行了激发和提高。

《放纸鹞》-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放纸鹞》-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放纸鹞-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放纸鹞”的来源和发展,以及这一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2.通过“放纸鹞”的DIY制作,提高学生的手工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3.通过听、唱、跳、演的方式,使学生学会《放纸鹞》这首歌曲的歌唱和舞蹈,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通过文化讲解,使学生了解“放纸鹞”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2.教学“放纸鹞”的歌曲和舞蹈,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教学DIY制作纸鹞,让学生运用实际操作提高手工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过程1.文化讲解1.讲述“放纸鹞”活动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内涵。

2.着重讲解儒家文化和道教文化对“放纸鹞”活动的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放纸鹞”活动的意义和文化价值。

2.学习“放纸鹞”歌曲和舞蹈1.通过播放音频或现场演唱,让学生先听《放纸鹞》歌曲,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情节和旋律。

2.让学生按照歌曲的旋律和情节,一边唱歌一遍跳舞,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歌唱技巧和舞蹈动作。

3.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小型舞台表演。

3.DIY制作“放纸鹞”1.教师向学生展示纸鹞的不同形状和种类。

2.教师向学生讲解纸鹞DIY制作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3.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示范,自己完成纸鹞的制作。

4.学生进行展示和比较,评选出最美丽的纸鹞。

4.小结1.通过“放纸鹞”文化讲解,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内涵。

2.通过歌曲和舞蹈教学,让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和表演能力。

3.通过DIY制作纸鹞,提高学生的手工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着注重实际操作、注重思维启发、注重情感体验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技能,促进能力发展。

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唱、跳、演的教学环节中得到多方位提升,达到全面开展人格教育和审美素养教育的效果,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月亮月光光》-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月亮月光光》-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月亮月光光 - 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育背景本教案适用于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材名称为《音乐艺术》,该教材是以广州地方文化、传统音乐、流行音乐为基础,结合民族与世界音乐元素的综合性教材。

《月亮月光光》是其中一首民族音乐,适合用于学生乐器伴奏及声乐表演练习。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地演唱《月亮月光光》的旋律和歌词。

2.学生了解民族音乐中传统的音乐节奏。

3.学生能够运用乐器参与音乐现场演出。

4.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合作,共同完成一场音乐制作过程。

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本教案将分为三堂课来进行:第一堂课1.听取学生对《月亮月光光》的了解程度。

2.学习歌曲中的重点音节。

3.学习歌曲的正确唱法。

第二堂课1.带领学生学习乐器合奏。

2.进行乐器彩排,测试学生指法准确度。

3.矫正学生在合奏过程中的错误。

第三堂课1.重新学习歌曲,包括旋律和歌词。

2.应用乐器合奏将歌曲演绎到最佳水平。

3.在音乐课堂上表演演唱《月亮月光光》。

教学步骤第一堂课1.让学生回想起他们对《月亮月光光》的记忆,并询问他们对这首歌的了解程度。

2.解释学生这首歌曲的起源,并指导他们唱歌的特定音节。

3.让学生跟着唱响每个重点音节,理解歌词及旋律的节奏变化。

第二堂课1.翻阅《音乐艺术》教材,教授相关乐器演奏技巧。

2.带领学生进行乐器合奏,钢琴和小提琴为主。

3.矫正学生在合奏过程中的错误,特别注意指法。

第三堂课1.带领学生重新学习歌曲,并特别注重旋律和歌词的准确性。

2.在课堂上进行一次最终的乐器合奏,测试团队在合奏过程中的默契度。

3.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在学生完成演唱之后,与学生进行评估和反馈。

教学评估本教案旨在通过三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乐器与声乐表演能力,提升学生与团队合作的默契度。

评估方式将通过以下形式进行:1.课堂听诊。

教师每堂课会根据学生的口感、听感等指标进行诊断和评估。

2.课堂表演。

学生在演唱完毕后,会接受教师的评价,确定下次学习计划。

3.课后跟踪。

《当我们在广场上相遇》-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当我们在广场上相遇》-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当我们在广场上相遇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一首叫做《当我们在广场上相遇》的歌曲,作为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了解歌曲的基本信息;2.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3.了解歌曲的歌唱技巧和演奏要点;4.学习合唱和常规调试技巧。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信息,并能够正确地识别歌曲名称和演唱者;2.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并能够熟练地演唱;3.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歌唱技巧和演奏要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演唱中;4.培养学生合唱的能力,并能初步学习常规调试技巧。

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歌曲《当我们在广场上相遇》,带领学生播放音乐。

让学生观察播放器显示的歌曲名称和演唱者,并简单介绍这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歌词和旋律首先,带领学生听歌曲,跟随原唱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然后,分段教唱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并让学生跟唱。

教唱过程中,可以适当让学生练习发声和调节音高。

3. 学习歌唱技巧和演奏要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唱技巧和演奏要点,可以通过演示和练习多种技巧,进行详细讲解,包括:•声音调节:可采用掌握气息、唱出质感等技巧;•语音表现:在唱歌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歌曲情感,通过不同的音色更好地表现歌曲;•律动感:一首好的歌曲,除了动听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还需要有律动感,在演唱时可以掌握好节奏和韵律。

4. 合唱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并指导学生进行常规调试技巧,包括合唱的分组方式、声音平衡的掌握、声部的协调等。

通过多次练习,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合唱和协作精神。

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介绍歌曲的基本信息和内容,让学生了解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故事情节。

通过学习歌词和旋律,学生掌握了歌曲的演唱要点。

通过技巧的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歌唱要点。

通过合唱练习,学生提高了合唱能力和协作能力,成功完成了本次音乐课的教学目标。

《乘着歌声的翅膀》-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乘着歌声的翅膀-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乘着歌声的翅膀》的音乐,理解歌曲的基本情感和主旨内容;2.能够跟随歌曲的节拍,简单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3.能够动手制作简单的乐器,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内容乐曲欣赏与分析通过听音乐,了解乐曲的情感表达和主旨内容。

声乐训练由简到难地教唱《乘着歌声的翅膀》,并练习正确的唱歌姿势、发声方法和气息控制。

制作乐器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分类、结构和制作方法,指导学生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乐器,并通过演奏乐器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方法听辨教学法通过听音乐进行乐曲欣赏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感表达和主旨内容。

合唱教学法采用群体合唱的方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歌曲演唱,不断练习,提高唱歌技巧和音乐素养。

手工制作教学法通过手工制作乐器,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乐器,了解乐器的结构和制作方法,从而深入认识音乐。

教学过程第一课:乐曲欣赏与分析1.师生共同听一遍《乘着歌声的翅膀》,让学生自由表达听后的感受,如旋律、歌词、情感等。

2.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乐曲,解读歌词和情感表达,由此引出本课学习的重点——〈乘着歌声翅膀〉是一首表达对希望和梦想的歌曲。

3.再次播放《乘着歌声的翅膀》,带领学生一起聆听音乐,同时手拉手、甩动双臂,感受音乐中蕴含的梦想和希望。

第二课:声乐训练1.分段教唱《乘着歌声的翅膀》,从中段开始。

师生一起唱,重点讲解唱歌的姿势和发声方法。

2.强调唱歌必须注意气息的控制,不要喊叫,一定要轻声细语地唱,让学生注意到自己的呼吸和声音的变化。

3.让学生跟唱歌词并加入体操动作,配合音乐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第三课:制作乐器1.老师先介绍不同类型的乐器,并讲解乐器的结构和制作方法。

2.学生们动手折制简单的纸风筝,然后在纸风筝下方绑上纸片,用细线牵引,制作出手风琴类的乐器。

3.最后,师生合唱《乘着歌声的翅膀》,学生们使用自己制作的手风琴类乐器伴奏,让学生感受到乐器与音乐的关联。

《放纸鹞》-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放纸鹞》-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放纸鹞-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放风筝以及放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了解纸鹞的制作和飞行的技巧,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3.学会《放纸鹞》这首歌曲的演唱、节奏,加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纸鹞制作和飞行技巧。

2.教学难点:纸鹞飞行的技巧和歌曲的节奏。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是否放过风筝或制作过纸鹞。

2.提问风筝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风筝文化,以启发学生的兴趣。

2.纸鹞制作1.教师向学生展示纸鹞的图纸,分步骤讲解纸鹞的制作方法,包括材料准备、剪纸、校准纸鹞的重量和重心的位置等。

2.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技能,教师可以让学生现场操作制作纸鹞。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必要指导和帮助,并注意学生的安全。

3.纸鹞飞行1.教师向学生讲解纸鹞飞行的基本技巧,包括发力、加速、提升等。

2.由教师亲自示范纸鹞的飞行过程,然后由学生依次操作纸鹞,观察和记录纸鹞飞行的数据,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4.歌曲学唱1.师生共同学习歌曲《放纸鹞》的歌词和节奏,以及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2.老师与学生一起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合唱能力和感情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学生纸鹞制作的效果及纸鹞飞行的数据记录,以及演唱时的音乐表现等。

2.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纸鹞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同时也提升了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增强了音乐表现力。

五、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制作纸鹞和飞行时的安全问题。

2.学生制作过程以及学唱过程中,可以适量地结合拓展和延伸活动,例如组织同学花样飞行比赛和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月亮月光光》-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月亮月光光》-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月亮月光光教学内容本课程为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中的《月亮月光光》教学部分。

主要教学内容如下:•了解和唱各个部分的歌曲•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速度•学习歌曲的歌词,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达到以下目标:•掌握歌曲的基本音乐元素,包括速度、节奏和旋律•技能水平提高,通过合唱练习提高唱歌技巧,培养良好的音乐表演习惯•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歌词含义,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和表达能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打招呼、问好等言语互动方式与学生建立起联系,并简单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

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歌曲名字或者播放部分歌曲的方式引入本次教学。

第二步:学习歌曲1.教师根据歌曲的不同部分,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学习不同部分的歌词和旋律。

2.每个小组学习完毕后,由教师指挥,全班齐唱。

3.反复练习每个部分,逐步完善整首歌曲。

第三步:情感表达学生通过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从歌曲中感知生活的美好。

在唱歌的过程中,让学生用双手比划、舞动。

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第四步: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学生可以进行合唱表演,并邀请同学、家长进行观看。

教学拓展•学生可以通过制作PPT、图片等形式,将所学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呈现出来,加入一些表情符号等,更好的理解并表达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可以尝试在动作上加入一些创意和表现力,拓展灵活性和想象力。

教学评价•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唱歌技巧来评价学生的表现。

•通过检查,测试和作业的形式,来检验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掌握的程度。

课后作业•学生可以通过课本或网上查找一些与歌曲相关的信息,并整理成一个小报告或演讲。

•拓展课堂学习,可以让学生多听、多唱与歌曲相似的歌曲,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童年》-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童年》-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童年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童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介绍。

2.感受歌曲中所表现的童年情感和回忆。

3.理解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并能够唱出整首歌曲。

4.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情感表达。

2.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1.歌曲《童年》。

2.音乐播放器。

3.课件。

四、教学流程1. 热身让学生做一些适当的热身活动,准备进入学习状态。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身体运动、小游戏等形式来进行热身。

2. 欣赏歌曲放歌曲《童年》,让学生仔细听歌,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童年情感和回忆。

3. 了解歌曲的背景和作者介绍歌曲《童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学生可以通过此环节了解歌曲的由来和创作初衷,进一步理解和感悟歌曲的情感内涵。

4. 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通过课件展示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引导学生认真听歌,模仿唱歌,逐句跟唱,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整首歌曲。

5. 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并引导学生通过声音和动作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歌曲中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6. 辅助活动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或者其他形式的活动来巩固学生对于歌曲的掌握和理解,如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童年画面等。

7. 结束语在课堂结束前,对于本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所获得的收获和进步,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五、课后反思这节课的整体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们对于《童年》这首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认真听、认真学。

其中,我觉得情感表达这一环节还可以再加强一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下一次我会注重情感表达这一环节的教学,把学生们的情感宣泄得更具体更实际。

《乡间的小路》-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乡间的小路》-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乡间的小路》-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和演唱《乡间的小路》,让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1.歌曲的基本情感和歌曲表现形式;2.歌曲的节奏、速度和基本节拍;3.歌曲中所使用的音高和歌词;4.通过演唱,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语言的美妙,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爱好。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乡间的小路》,让学生能够掌握以下技能:1.正确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2.能够通过合唱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能够进行简单的音乐鉴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乡间的小路》,让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感恩心和美好情感。

同时,在学习和演唱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歌曲的情感和表现形式;2.歌曲中所使用的音高和歌词;3.正确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2.教学难点1.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歌曲中所使用的表现手法;2.歌曲中所使用的复杂音高;3.如何通过演唱使歌曲表现得更加生动、感人。

三、教学过程设计1.新课导入老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一幅乡村景色图,并引导学生想象在这样的乡村小路上漫步的情景。

然后播放《乡间的小路》的原版音乐,让学生感受这首歌曲所表现的情感和韵律。

2.学习和分析歌曲熟悉和分析1.大声朗读歌词,再次感受歌曲的情感和主题;2.倾听歌曲,模仿演唱;3.回顾歌曲的节奏和歌词,理解歌曲的表现手法和主题。

演唱和表现1.示范演唱,指导学生正确的演唱技巧;2.分组合唱,让学生通过合唱的形式感受团队合作和群体力量;3.聆听小组合唱并互相评价。

3.知识巩固和作业布置1.安排学生课后演唱《乡间的小路》;2.让学生在家里记录他们在乡村小路上的心情和感悟。

四、教学评估1.教师评估1.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学生对歌曲和音乐的理解能力;2.通过听学生的演唱,评估学生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2.学生自评1.让学生在合唱中进行互相评价;2.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演唱过程和感受。

《欢乐颂》-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欢乐颂》-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欢乐颂 - 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欢乐颂”的音乐形式和特点。

2.让学生能唱出“欢乐颂”的主旋律。

3.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能唱出“欢乐颂”的主旋律。

2.让学生分辨出“欢乐颂”的音乐形式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教会学生唱出“欢乐颂”的主旋律。

2.帮助学生理解“欢乐颂”的音乐形式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听、看、唱、念相结合的教学法。

2.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课堂教学。

五、教学过程1. 温习课前的知识1.让学生复习“扬州慢”的主旋律。

2.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音乐元素。

2. 引入新课1.以多媒体教学方式播放“欢乐颂”曲目,让学生了解该曲的音乐形式和特点。

2.老师强调“欢乐颂”的音乐元素和特点。

–旋律欢快、优美;–篇幅较长,曲式复杂,包括了多个部分,像是一篇长篇散文。

3. 学习曲目1.让学生对照歌词和旋律反复听歌,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唱曲目的主旋律。

2.老师帮助学生理解曲目歌词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4. 练习与演唱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口头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曲目的主旋律。

2.分别安排小组和全班齐唱,老师对其进行指导和纠正。

5. 情感体验1.分别由学生自由表述自己对《欢乐颂》音乐的感受。

2.分组演唱,将情感融入到演唱中去。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学唱曲目的掌握和情感体验表达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情感体验。

七、拓展延伸让学生自己寻找更多音乐作品,并进行学唱,推荐可以自己从音乐网站下载音乐并进行欣赏学习。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具生动和趣味性。

同时,在演唱、情感表达等方面增强了教学可操作性和学生的参与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教师也意识到,在引入曲目、分析歌曲的时候,需要更具理性和逻辑性的分析去懂得音乐。

《孟姜女哭长城》-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孟姜女哭长城》-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孟姜女哭长城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情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能准确歌唱该歌曲,发扬优秀民族文化。

二、教学重点
1.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情节;
2.歌曲的旋律。

三、教学难点
1.歌曲的节奏;
2.歌词的正确发音和字形认读。

四、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黑板、精美图片、CD机、麦克风等;
2.学生:音乐书、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工作人员在班上用背景音乐引入《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歌曲,为孩子们创建浓厚的文化氛围。

教师简单提示该歌曲是讲什么的,让学生感受到歌曲旋律的悲壮感。

2. 教学核心(30分钟)
让学生听一次这首歌曲,让他们感受它的节奏和情感。

随后,将一些生字词和产生困扰的字或字形记录在黑板上,让学生尝试朗读和尝试理解这些偏僻字。

接着,学生与老师口头合唱《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歌曲,老师说唱,学生跟唱。

3. 知识拓展(20分钟)
分配学生按组合唱,并给出一个简短的期限,让他们根据圆唱的调子练习合唱,以增强学生们的团结意识和协同能力。

最后,老师要求每个组展示他们合唱的成果。

4. 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给每个学生一小部分唱词,让他们回家唱,以推动孩子们自学自爱精神的
发挥。

六、课后作业
抄写歌词,字形简明准确,注意美观。

七、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音乐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加深了对《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歌曲的了解,培养了对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也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卖花生》-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卖花生》-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卖花生教学目标1.了解广东地区的传统小吃“糖花生”;2.学习歌曲《卖花生》的歌词和旋律;3.能够模仿演唱《卖花生》。

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PPT;2.预备好《卖花生》的录音。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广东的传统小吃“糖花生”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这道小吃以及与广东有关的文化。

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糖花生的制作过程和营养成分等。

2. 学习歌曲(25分钟)1.教师播放《卖花生》的录音,让学生先聆听。

2.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歌曲旋律,唱一遍整首歌曲。

3.分段教唱歌词,让学生学会每句歌词的发音、节奏和多处的转调。

4.学生跟着录音唱。

3. 整合歌词和旋律(15分钟)1.教师写下歌曲的上半部分旋律。

2.让学生跟着歌词唱上半部分,并指引学生注意和声。

3.教师写下歌曲的下半部分旋律。

4.让学生跟着歌词唱下半部分,并指引学生注意和声。

5.整体练习唱歌,边唱边指导。

4. 模仿演唱(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加入鼓掌、拍手等手拍,增强乐曲节奏感和力度,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2.教师抛开录音设备,亲自带领学生演唱。

3.分散组织学生分别广场舞、小游戏等方式展示演唱成果,发扬个人风格和协作精神。

总结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广东文化,并学会了歌曲《卖花生》的歌词和旋律;2.通过学唱歌曲,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表现力得到了锻炼,推进了音乐教学的全面发展。

3.本课旨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同时,也希望能够唤起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热爱和感悟,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歌曲《卖花生》的学习,传承对民族文化的尊重。

《金瓶似的小山》-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金瓶似的小山》-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金瓶似的小山》-花城粤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粤剧及粤剧音乐的传统艺术形式和历史渊源;2.通过学习《金瓶似的小山》这首粤剧民间曲目,了解其音乐节奏特点和旋律构成,并产生对粤剧音乐的认同感和兴趣;3.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与音乐表演兴趣二、教学重点1.粤剧的演唱技巧和节奏感;2.《金瓶似的小山》音乐的旋律构成和演唱技巧;3.学生对粤剧音乐的感性认知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难点1.粤剧的地方音调和吐字、舞步与动作;2.《金瓶似的小山》这种民间曲目演唱所需要的技巧和动作;3.通过音乐教育的手段提高学生的音乐层次和音乐表演能力四、教学准备1.粤剧《金瓶梅》音乐伴奏;2.相关教学资料;3.乐器:三弦、唢呐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入粤剧这一艺术形式的概念,介绍粤剧起源、发展和文化内涵;第二步:欣赏粤剧音乐片段给学生播放粤曲《小桂仙》,让学生感受粤剧音乐的那种情感的交融以及音乐的旋律感。

第三步:学习《金瓶似的小山》这支粤剧曲目1.让学生金瓶梅是哪个朝代的故事,介绍故事的情节;2.播放小曲《金瓶似的小山》让学生倾听每一个音符;3.再一遍一遍地播放歌曲,让学生认真听、观察和感受这首曲子的节奏和旋律;4.最后,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来演唱这首曲子。

第四步:歌曲演唱让学生在音乐老师的引导下,认真练习每一个唱歌的节奏,配合节奏做出相应的舞蹈动作,形成总体的表现效果。

第五步:小结给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所学到的粤剧和《金瓶似的小山》的相关知识点。

六、教学评价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度高;2.学生在表演方面有所提高;3.学生可以凭借学到的知识点去欣赏广东音乐。

七、教学延伸1.让学生听广东音乐《阳光彩虹小白马》、《美丽的神话》等歌曲,让学生拓宽音乐视野;2.通过学习广东音乐,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对自己的家乡和文化的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学校:姓名:xx年9月第一课同一首歌教学目标: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同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四、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五、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重、难点:1、继续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2、自己设计秧歌动作。

3、学习合唱的声部及其位置。

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开课:观看在柳州举办的《同一首歌》录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让学生跟着录象中的音乐,轻声哼唱《同一首歌》,营造歌曲深情、真挚的意境。

三、学习歌曲1、跟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2、老师随机指导。

3、学习二声部旋律及其演唱。

4、练习两个声部配合。

四、设计演唱形式:1、听听、唱唱《同一首歌》,讨论歌曲分成几段。

用色笔在乐谱上标出。

哪些地方要唱得亲切抒情?哪些地方要唱得热情激动?试着自己设计演唱形式。

2、表演。

第二课时一、复习《同一首歌》。

二、聆听《我的祖国》、《大中国》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2、随录音唱歌词。

3、引导学生对比《我的祖国》两个乐段的情绪。

4、随音乐模仿指挥。

三、布置作业:课后合作找资料,了解中国秧歌的舞蹈特点,并自己学习几个动作。

第三课时一、导入,让学生各自把自己找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老师先跟着音乐,即兴表演一段秧歌舞。

三、进行合作排练。

四、全班跟着音乐进行秧歌表演。

五、分组进行展示、评价。

六、总结。

第二课草原牧歌教学目标: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二、能够根据《银杯》及《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银杯》;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三、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及《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四、学习并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

教学重、难点:1、继续训练用和谐自然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学习五声调式,并进行创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我们平时过节都是怎么过的呀?(学生自由讨论)二、学习歌曲《银杯》1、歌曲简介:它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

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

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2、聆听《银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3、请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带着学生演唱歌谱。

5、完整的演唱歌谱。

6、自由朗读歌词。

7、把歌词带进歌谱中试着演唱。

8、老师随机纠错,指导。

9、完整演唱。

三、进行音乐知识拓展活动1、让学生自由学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动作。

2、创设情境,随音乐进行蒙古族关节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

四、演唱《银杯》,结束新课。

一、复习《银杯》二、对比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天堂》。

1、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求感受其情绪、风格。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并提出在音色上与我们平时听到的女声演唱的不同之处。

3、对比聆听《天堂》,请学生思考,与上一首歌曲在风格、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跟着音乐的第一、二乐句划旋律线再次感受。

5、再次完整聆听音乐。

三、边播放录音,边完成作业。

一、开课:1、复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形式。

2、谈话:我们前节课学习了蒙古长调民歌——《银杯》,那么长调与短调有什么区别呢?(请学生复习长调与短调的含义,找出不同支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蒙古歌曲《小黄鹂鸟》,看看它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

二、学习歌曲《小黄鹂鸟》1、老师范唱、初步聆听,学生感受旋律并判断它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2、简单介绍歌曲。

3、让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歌谱。

5、自由朗读歌词。

6、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如何读歌词才好听。

7、把歌词带进歌谱里,试着演唱。

8、随机纠错。

9、完整演唱。

三、音乐活动1、找出《银杯》与《小黄鹂鸟》共同采用的音符。

2、即兴创作旋律。

五、老师小结。

第三课多彩的美洲教学目标:一、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的民族音乐。

二、能够演唱歌曲《拉库卡拉查》和《红河谷》,能表现两首歌曲的不同情绪,并能背唱其中的一首歌。

三、聆听《平原,我的心》和《化装舞会》,能够领会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四、结合歌唱、欣赏活动,参与敲打节奏等创造性活动。

教学重、难点:1、歌曲《拉库卡拉查》后半拍开始的节奏特点是这首歌的重点和难点。

2、让学生领会、体验国标舞蹈的风格。

3、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红河谷》。

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竞猜游戏开课: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啊我要给大家猜个谜语,打一个国家的名字,给四个提示:1、它是美洲的一个国家;2、它位于伽勒比海岸边;3、他们国家最著名的舞蹈是“草帽舞”;4、著名的“玛雅”文化就是他们的印第安人发明的。

(墨西哥)二、导入:那么下面就跟着一段桑巴舞的音乐,让我们尽情的舞蹈吧。

(放《拉库卡拉查》录音)三、学习歌曲1、聆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旋律,思考“拉库卡拉查”是什么意思?2、老师简介歌曲,并解释“拉库卡拉查”的含义。

3、再次聆听录音,感受歌谱旋律。

4、跟着伴奏演唱歌谱。

5、有感情朗读歌词。

6、学习歌曲。

7、纠错。

8、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让学生创编自己的“拉库卡拉查“。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拉库卡拉查〉〉。

二、欣赏乐曲〈〈化装舞会〉〉1、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当中的化装舞会是什么样子的。

2、初步聆听乐曲,说感受。

3、再次分部分聆听。

4、举行化装舞会(1)化装晚会将各自扮演哪些角色?学生开始分组讨论,确定自己的角色,故事情节。

有的说要扮演童话故事的人物,有的说要扮演语文书中的故事,有的说要扮演动画片中动物,有的说自己创编角色。

说着说着有的学生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表演,真让人羡慕啊!(2)、怎样打扮自己呢?用什么材料更能突出角色?有的学生用皱纹纸做衣服,把自己变成美人鱼,有的学生用塑料袋披在身上,把自己装扮成天使,有的做头饰,有的做面具,各组分工合作制作,充分体现了合作精神,看到孩子们奇思妙想,真让人高兴呀!(3)、纷纷上台表演。

孩子们穿上各种表演的服装,带上面具或头饰,扮演成各种角色,然后开始表演,你看那有的表演憨态可鞠,有的表演绘声绘色,有的组分配非常合理,行动统一,有表演,有拿道具,欢声、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真让人感慨啊!三、结束新课第三课时一、导入: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来聆听一首歌曲,如果听过的同学可以举手告诉老师,如果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演唱。

二、学习歌曲《红河谷》1、教师用爵士乐的风格演绎全曲,伴随竖笛吹奏激趣2、复听范唱,让学对歌曲有完整印象3、先用mu哼唱全曲4、朗读歌词5、把歌词带入乐谱6、纠错7、有感情演唱8、视唱两声部乐谱――强调歌曲弱起处整齐的进入――引导学生解决呼吸、句法及音色问题三、简单跟着录音学唱英文歌词。

四、老师小结第四课芬芳茉莉教学目标: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乐于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2、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

3、欣赏《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及合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他们在情感、风格上的差异。

4、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茉莉花》,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任务。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用欣赏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

2、聆听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享受不同风格带来不同的感受。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开课1、播放《东边升起月亮》,让学生听辨和我国哪首民歌相似?(茉莉花)2、简介它是歌剧《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我们在下一节课将会欣赏到。

3、让学生说说他们对我国民歌代表《茉莉花》的认识、了解。

4、导入新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学习新课1、初步聆听,请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茉莉花》的曲调可以用什么戏曲的动作来表示并说说为什么?2、老师简介小调的相关知识。

3、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发现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们平常的演唱不一样。

4、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学唱歌谱5、学生自己演唱歌谱。

6跟着奔走把歌词朗读一遍,并想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的香、小读出来。

7、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试着演唱。

8、老师指导、纠错,尤其是演唱这种江南小调的咬字方面要强调。

9、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如何在歌曲中把茉莉花的清新、秀丽、小巧的风格演唱出来。

10、分小组讨论并示范,随机进行评价。

11、完整的演唱。

三、随着《茉莉花》的音乐,结束新课。

一、复习歌曲《茉莉花》。

二、欣赏《东边升起月亮》1、初步介绍歌剧《图兰朵特》的创作故事背景、作曲家等等有关资料。

2、初听,让学生寻找歌曲中哪些地方和《茉莉花》一样,听到了请举手示意。

3、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试着哼唱歌谱。

4、学唱歌曲。

三、老师小结。

一、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风格1、阅读音乐练习。

2、聆听三个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

3、自由讨论不同的感受。

4、完成音乐练习。

二、聆听儿童合唱版的《茉莉花》,与民歌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演唱《茉莉花》,结束新课。

第五课神奇的童话教学目标:1、喜欢以音乐方式所描述的童话——《洛列莱》、《魔法师的弟子》和《黄鹤的故事》。

乐于主动了解其创作过程、文化背景及表现形式。

知道法国作曲家迪卡斯。

2、能以叙述的口吻、平静的呼吸、有表情地齐唱或独唱《洛列莱》。

能运用不完全小节的知识划分乐句,标记换气记号。

3、聆听《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

能听辨《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的主题及主奏乐器的音色与在音乐中的表情作用。

4、能依据《三个小和尚》的故事,集体创编表演,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承担任务。

教学重、难点:1、用正确的发音方法和略带忧伤的心情演唱歌曲。

2、聆听乐曲,能听辨主题音乐及音色。

3、创编音乐短剧。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所喜欢的古希腊神话人物。

2、导入新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