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九年级动点问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北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旋转、最值、动点问题 专题训练 (含答案)

北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旋转、最值、动点问题    专题训练  (含答案)
(2)∵四边形ACDE为菱形,AB=AC=1,∴DE=AE=AC=AB=1,AC∥DE,∴∠AEB=∠ABE,∠ABE=∠BAC=45°,∴∠AEB=∠ABE=45°,∴△A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 AC= ,∴BD=BE-DE= -1
6.解:(1)根据图形的对称性,本来DF和BF相等,但是“在正方形AEFG绕点A旋转的过程中,线段DF与BF始终相等”不正确.例如,当点F旋转到AB上时,BF最短(小于AB),而这时DF大于AD,即DF大于BF
(2)如图②,若将正方形AEFG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连接DG,在旋转的过程中,你能否找到一条线段与DG始终相等,并以图为例说明理由.
二、最值问题
7.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6,△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
A.2 B.4
∴BD,EG互相平分,∴BO=OD,
∴点O为正方形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直线EG必过正方形角平分线的交点
20.解:(1)BG=DE,BG⊥DE,证明如下:
延长BG交DE于点H,
∵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CEFG是正方形,
∴BC=DC,CG=CE,∠BCD=∠ECG=90°,
∴△BCG≌△DCE(SAS),
(2)当点E,F的运动时间t为何值时,四边形BEDF为矩形?
24.已知点P是直角三角形ABC斜边AB上一动点(不与A,B重合),分别过A,B向直线CP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F,点Q为斜边AB的中点.
(1)如图①,当点P与点Q重合时,AE与BF的位置关系是,QE与QF的数量关系式是;
(2)如图②,当点P在线段AB上不与点Q重合时,试判断QE与QF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动点问题(综合测试)(北师版)(含答案)

动点问题(综合测试)(北师版)(含答案)

动点问题(综合测试)(北师版)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1.已知:如图,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线段AB=16厘米,BC=8厘米.动点P自点C 沿线段CA以2厘米/秒的速度向点A运动,同时动点Q自点B沿线段BA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A运动,当P运动到点A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请回答下列问题:(1)点P和点Q运动的时间范围是( )A.0≤t≤4B.0≤t≤8C.0≤t≤12D.0≤t≤16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2.(上接第1题)(2)线段PQ的长可用含t的式子表示为( )A.PQ=8-tB.当0≦t≦8时,PQ=8-t;当8<t≦12时,PQ=t-8C.当0≦t≦8时,PQ=t-8;当8<t≦12时,PQ=8-tD.当0≦t≦8时,PQ=8-t;当8<t≦16时,PQ=t-8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3.(上接第1,2题)(3)若某一时刻PQ=6厘米,则此时t的值为( )A.2B.14C.12D.2或14答案:A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4.已知: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BC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运动到点C时停止运动.连接AP,CP.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点P在线段BC上运动时,对应的t的取值范围为( )A.0≤t≤6B.6≤t≤12C.0≤t≤12D.0≤t≤18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5.(上接第4题)(2)当点P运动到线段BC上时,线段BP,PC的长可用含t的式子分别表示为( )A.t-6;12-tB.t;6-tC.t;t-6D.12-t;t-6答案:A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6.(上接第4,5题)(3)若某一时刻△ACP的面积是△ABC面积的,则此时t的值为( )A.2B.4或8C.2或10D.4或14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7.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18,BC=12,点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以每秒a个单位的速度匀速运动,连接DP,QP.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解答下列问题:(1)根据点P的运动,对应的t的取值范围为( )A.0≤t≤4B.0≤t≤6C.0≤t≤12D.0≤t≤18答案:A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8.(上接第7题)(2)根据点P的运动,线段BP,PC的长可用含t的式子分别表示为( )A.at;3tB.3t;atC.12-3t;3tD.3t;12-3t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9.(上接第7,8题)(3)若某一时刻△BPD与△CQP全等,则t的值与相应的CQ的长为( )A.t=2,CQ=9B.t=1,CQ=3或t=2,CQ=9C.t=1,CQ=3或t=2,CQ=6D.t=1,CQ=3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10.(上接第7,8,9题)(4)若某一时刻△BPD≌△CPQ,则a=( )A. B.2C.3D.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 第四章 相似三角形动点问题解答题专题(含解析)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  第四章 相似三角形动点问题解答题专题(含解析)

2019-2020相似三角形动点问题解答题专题(含解析)一、解答题1.(2018·江苏初三月考)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8,BC =6,CD ⊥AB 于点D .点P 从点D 出发,沿线段DC 向点C 运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A 向点A 运动,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点P 运动到C 时,两点都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 秒.(1)求线段CD 的长;(2)当t 为何值时,△CPQ 与△ABC 相似?(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PQ 分△ACD 的面积为2:3?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1,已知在Rt ACB ∆中,90C ∠=︒,4AC cm =,3BC cm =,点P 由B 出发沿BA 方向向点A 匀速运动,速度为1/cm s ;点Q 由A 出发沿AC 方向向点C 匀速运动,速度为2/cm s ;连结PQ .若设运动的时间为()()02t s t <<,解答下列问题:(1)当t 为何值时,PQ BC ?(2)设AQP ∆的面积为()2y cm ,求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线段PQ 恰好把Rt ACB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如图2,连结PC ,并把PQC ∆沿QC 翻折,得到四边形'PQP C ,那么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四边形'PQP C 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菱形的边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2018·江苏初三期末)如图,直线AB 分别与两坐标轴交于点A (6,0),B (0,12),点C 的坐标为(3,0)(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在线段AB 上有一动点P .①过点P 分别作x ,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 ,F ,若矩形OEPF 的面积为16,求点P 的坐标. ②连结CP ,是否存在点P ,使△ACP 与△AOB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2018·江西初二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中,直线y=x+1与y=﹣34x+3交于点A,分别交x轴于点B和点C,点D是直线AC上的一个动点.(1)求点A,B,C的坐标;(2)在直线AB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四边形EODA为平行四边形?存在的话直接写出BEAE的值,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CBD为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D坐标.5.(2018·山东初三期末)如图,已知Rt△ABC中,∠C=90°,AC=8cm,AB=12cm,点P由B 出发沿BA方向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点Q由A出发沿AC方向向点C匀速运动,速度均为1cm/s.以AQ、PQ为边作▱AQPD,连接DQ,交AB于点E.设运动的时间为t(单位:s)(0≤t≤6).解答下列问题:(1)当t 为何值时,▱AQPD 为矩形.(2)当t 为何值时,▱AQPD 为菱形.(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四边形AQPD 的面积等于四边形PQCB 的面积,若存在,请求出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2019·广东初三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和(0,15),动点P 从点A 出发在线段AO 上以每秒2cm 的速度向原点O 运动,动直线EF 从x 轴开始以每秒lcm 的速度向上平行移动(即EF ∥x 轴),分别与y 轴、线段AB 交于点E 、F ,连接EP 、FP ,设动点P 与动直线EF 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 秒.(1)求t=9时,△PEF 的面积;(2)直线EF 、点P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得△PEF 的面积等于40cm 2?若存在,请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t 为何值时,△EOP 与△BOA 相似.7.(2018·全国初三期中)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 中,2AB =,3BC =,P 是线段AD 边上的任意一点(不含端点A 、D ),连接PC ,过点P 作PE PC ⊥交AB 于E .()1在线段AD 上是否存在不同于P 的点Q ,使得QC QE ⊥?若存在,求线段AP 与AQ 之间的数量关系;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当点P 在AD 上运动时,对应的点E 也随之在AB 上运动,求BE 的取值范围.8.(2019·福建初三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142y x =-+ 与x 轴.y 轴交于B ,A 两点,点D ,C 分别为线段AB ,OB 的中点,连结CD ,如图,将△DCB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如图.(1)连结OC ,AD ,求证OBC V ∽ABD △;(2)当0°<α<180°时,若△DCB 旋转至A ,C ,D 三点共线时,求线段OD 的长;(3)试探索:180°<α<360°时,是否还有可能存在A ,C ,D 三点共线的情况,若存在,求出此直线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2019·四川初三月考)如图,在ABC ∆中,20BA BC cm ==,30AC cm =,点P 从A 点出发,沿着AB 以每秒4cm 的速度向B 点运动;同时点Q 从C 点出发,沿CA 以每秒3cm 的速度向A 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 秒.(1)当x 为何值时,//PQ BC ;(2)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APQ CQB ∆∆?若存在,求出此时AP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理由; (3)当10CQ =时,求APQABQ S S ∆∆的值.10.(2018·浙江初三期中)如图,在△ABC 中,BA =BC =20cm ,AC =30cm ,点P 从A 点出发,沿着AB 以每秒4cm 的速度向B 点运动;同时点Q 从C 点出发,沿CA 以每秒3cm 的速度向A 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 秒.(1)当CQ =10时,求 △△ 的值.(2)当x 为何值时,PQ ∥BC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APQ ∽△CQB ?若存在,求出此时AP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2018·河南初三期末)如图,已知矩形OABC ,以点O 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A (2,0),C (0,3),点P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点C 出发在射线CO 上运动,连接BP ,作BE ⊥PB 交x 轴于点E ,连接PE 交AB 于点F ,设运动时间为t 秒.(1)当t=2时,求点E 的坐标;(2)若AB 平分∠EBP 时,求t 的值.(3)在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以P 、O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E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2019·四川初三期中)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是直角三角形,∠ACB=90°,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A (﹣3,0),C (1,0),34BC AC =. (1)求过点A 、B 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在x 轴上找一点D ,连接DB ,使得△ADB 与△ABC 相似(不包括全等),并求点D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如P 、Q 分别是AB 和AD 上的动点,连接PQ ,设AP=DQ=m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m 使得以点A 、P 、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DB 相似?如存在,请求出m 的值;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如图,在矩形ABCD 中,4AB CD cm ==,6AD BC cm ==,3AE DE cm ==,点P 从点E 出发,沿EB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 ;同时,点Q 从点C 出发,沿CD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 ,连接PQ ,设运动时间为t (s )(02t <<),解答下列问题:PQ BC?(1)当t为何值时,//(2)设四边形PBCQ的面积为y(cm2),求y与t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PBCQ的面积是四边形PQDE的面积的4倍?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连接BD,点O是BD的中点,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P,O,Q在同一直线上?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4.(2019·河南初二期末)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8,E 是BC 边的中点,点P 在射线AD 上,过P 作PF⊥AE 于F.(1)请判断△PFA 与△ABE 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2)当点P 在射线AD 上运动时,设PA=x,是否存在实数x,使以P,F,E 为顶点的三角形也与△ABE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5.(2018·江苏初三期末)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2,2),点C 是线段OA上的一个动点(不运动至O,A两点),过点C作CD⊥x轴,垂足为D,以CD为边在右作正方形CDEF,连接AF并延长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B,连接OF,设OD=t.(1)求FEOE的值;(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OAB的面积S;(3)是否存在点B,使以B,E,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EF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B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6.如图,AB⊥DB于点B,CD⊥DB于点D,AB=6,CD=4,BD=14.则在DB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C、D、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B、A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如果存在求出DP的长,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17.(2018·重庆初三期末)如图,在△ABC中,BA=BC=20cm,AC=30cm,点P从A点出发,沿着AB以每秒4cm的速度向B点运动;同时点Q从C点出发,沿着CA以每秒3cm的速度向A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秒.(1)x为何值时,PQ∥BC;(2)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APQ∽△CQB?若存在,求出此时AP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8.(2019·陕西省宝鸡市第一中学初三期中)如图:已知△ABC中,AB=5,BC=3,AC=4,PQ∥AB,P点在AC上(与A、C不重合),Q在BC上.(1)当△PQC的面积与四边形PABQ的面积相等时,求CP的长;(2)当△PQC的周长与四边形PABQ的周长相等时,求CP的长;(3)试问:在AB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PQ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PQ的长.19.(2018·山东初三期末)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AC是对角线,AB=8cm,BC=6cm.点P从点A出发,沿AC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A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过点P作PM⊥AD于点M,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t(s)(0<t<4),解答下列问题:(1)当t为何值时,点Q在线段AC的中垂线上;(2)写出四边形PQAM的面积为S(cm2)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S四边形PQAM:S矩形ABCD=9:50?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当t为何值时,△APQ与△ADC相似.20.(2019·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初三月考)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是直角三角形,∠ACB =90°,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A (﹣3,0),C (1,0),BC =34AC (1)求过点A ,B 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在x 轴上找一点D ,连接DB ,使得△ADB 与△ABC 相似(不包括全等),并求点D 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如P ,Q 分别是AB 和AD 上的动点,连接PQ ,设AP =DQ =m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m ,使得△APQ 与△ADB 相似?如存在,请求出m 的值;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2019·重庆初三期末)已知,把Rt ABC 和Rt DEF 按图1摆放,点C 与E 点重合,点B 、C 、E 、F 始终在同一条直线上,ACB EDF 90∠∠==,DEF 45∠=,AC 8=,BC 6=,EF 10=,如图2,DEF 从图1的位置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CB 方向匀速移动,同时,点P 从A 出发,沿AB 以每秒1个单位向点B 匀速移动,AC 与DEF 的直角边相交于Q ,当P 到达终点B 时,DEF 同时停止运动连接PQ ,设移动的时间为()s 解答下列问题:()1DEF 在平移的过程中,当点D 在Rt ABC 的AC 边上时,求AB 和t 的值;()2在移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APQ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2.(2019·山东中考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 为矩形,AB =4cm ,AD =3cm ,动点M 、N 分别从D 、B 同时出发,都以1cm/秒的速度运动,点M 沿DA 向点终点A 运动,点N 沿BC 向终点C 运动.过点N 作NP ⊥BC ,交AC 于点P ,连接MP ,已知运动的时间为t 秒(0<t <3).(1)当t =1秒时,求出PN 的长;(2)若四边形CDMP 的面积为s ,试求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3)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四边形CDMP 的面积与四边形ABCD 的面积比为3:8,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在点M 、N 运动过程中,△MPA 能否成为一个等腰三角形?若能,试求出所有t 的可能值;若不能,试说明理由.23.(2018·山东初三期中)如图,已知Rt ABC 中,C 90∠=,AB 10cm =,AC 8cm =.如果点P 由B 出发沿BA 方向点A 匀速运动,同时点Q 由A 出发沿AC 方向向点C 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均为2cm /s .连接PQ ,设运动的时间为t (单位:s )(0t 4)<≤.解答下列问题:()1当t为何值时PQ平行于BC;()2当t为何值时,APQ与ABC相似?()3是否存在某时刻t,使线段PQ恰好把ABC的周长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是否存在某时刻t,使线段PQ恰好把ABC的面积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4.(2019·江苏初三期中)如图,在△ABC中,∠ACB=90°,AC=6cm,BC=8cm,点D从点C出发,以2 cm/s的速度沿折线C→A→B向点B运动,同时点E从点B出发,以1 cm/s的速度沿BC边向点C运动,设点E运动的时间为t(单位:s)(0<t<8).(1) 当△BDE是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2)若四边形CDEF是以CD、DE为一组邻边的平行四边形,①设它的面积为S,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②是否存在某个时刻t,使平行四边形CDEF为菱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5.(2019·山东中考模拟)如图,在菱形ABCD中,AB=5cm,BD=8cm,动点P从点B开始沿BC 边匀速运动,动点Q从点D开始沿对角线DB匀速运动,它们的运动速度均为1cm/s,过点Q作QE⊥CD,与CD交于点E,连接PQ,点P和点Q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s),0<t≤5.(1)当PQ ∥CD 时,求t 的值;(2)设四边形PQEC 的面积为S (cm 2),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P ,Q 两点运动到使∠PQE =60°时,求四边形PQEC 的面积;(4)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PQ +QE 的值最小?若存在,请求t 的值,并求出此时PQ +QE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6.(2019·昆山市第二中学初二期末)如图,已知Rt ABC ∆中,90,6,8C AC BC ∠=︒==,点P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A 向C 运动,同时点Q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从B 向A 方向运动,Q 到达A 点后,P 点也停止运动,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P 点停止运动时,BP 的长;(2) ,P Q 两点在运动过程中,点E 是Q 点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是否存在时间t ,使四边形PQCE 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 ,P Q 两点在运动过程中,求使APQ ∆与ABC ∆相似的时间t 的值.27.(2018·福建初三期中)已知:如图,在Rt△ACB中,∠C=90°,BC=3cm,AC=33cm,点P 由B点出发沿BA方向向点A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点Q由A点出发沿AC方向向点C匀速运动,速度为3cm/s;若设运动的时间为t(s)(0<t<3),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①,连接PC,当t为何值时△APC∽△ACB,并说明理由;(2)如图②,当点P,Q运动时,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点P在线段QC的垂直平分线上,请说明理由;(3)如图③,当点P,Q运动时,线段BC上是否存在一点G,使得四边形PQGB为菱形?若存在,试求出BG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8.(2018·榆树市第四小学校初三期末)在△ABC中,∠ACB=90°,AB=25,BC=15.(1)如图1,折叠△ABC使点A落在AC边上的点D处,折痕交AC、AB分别于Q、H,若S△ABC=9S△DHQ,则HQ=____.(2)如图2,折叠△ABC 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M 处,折痕交AC 、AB 分别于E 、F .若FM ∥AC ,求证:四边形AEMF 是菱形;(3)在(1)(2)的条件下,线段CQ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CMP 和△HQP 相似?若存在,求出PQ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9.(2018·全国初三期中)如图,Rt ABC 中,90BAC ∠=,2AB AC ==,点D 为BC 边上的动点(D 不与B 、C 重合),AD ∠45E =,DE 交AC 于点E .(1)BAD ∠与CDE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请证明你的结论;(2)设BD x =,AE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当ADE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E 的长;(4)是否存在x ,使DCE 的面积是ABD 面积的2倍?若存在,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0.(2018·山东初三期中)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5 厘米,对角线BD 长8厘米.点P 从点A 出发沿AB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厘米秒;点Q 从点D 出发沿DB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2 厘米/秒:P、Q 同时出发,当点Q与点B重合时,P、Q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解答下列问题:(1)当t为何值时,△PBQ为等腰三角形?(2)当t为何值时,△PBQ的面积等于菱形ABCD面积的3 10?(3)连接AQ,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PQA=∠ABD?若存在,请求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虫:(4)直线PQ 交线段BC于点M,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BM:CM=2:3?若存在,请求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1.(2019·广东初三期末)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AC=3cm,BC=4cm,点P从点B出发,沿BC向点C匀速运动,速度为lcm/s;同时,点Q从点A出发,沿AB向点B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当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t(s)(0<t<2.5),解答下列问题:(1)①BQ=,BP=;(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设△PBQ的面积为y(cm2),试确定y与t的函数关系式;(2)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PBQ的面积为△ABC面积的二分之一?如果存在,求出t的值;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BPQ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t的值;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2.(2018·四川初三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直线CD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C、点D,AB与CD相交于点E,线段OA、OC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2﹣18x+72=0的两根(OA>OC),BE=5,OB=43 OA.(1)求点A、点C的坐标;(2)求直线CD的解析式;(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点C、点E、点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DCO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3.(2018·四川初三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4,0),点B(0,3),点P 从点B出发沿BA方向向点A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Q从点A出发沿AO方向向点O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连接PQ.若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0<t<2).(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设△AQP的面积为y,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线段PQ恰好把△AOB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请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连接PO,并把△PQO沿QO翻折,得到四边形PQP′O,那么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四边形PQP′O为菱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Q的坐标和菱形的边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1)CD=245;(2)t为3秒或95秒时,△CPQ与△ABC相似;(3)不存在,见解析.【解析】【分析】(1)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10,进利用面积法求出CD;(2)先表示出CP,再判断出∠ACD=∠B,进而分两种情况,利用相似三角形得出比例式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3)先判断出△CEQ∽△CDA,得出QE CQAD AC=,进而表示出QE=45t,再分当S△CPQ=25S△ACD时,和当S△CPD=35S△ACD时,利用面积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 =22AC BC+=2286+=10,∵S△ABC=12AC•BC=12AB•CD,∴CD=AC BCAB⋅=8610⨯=245,(2)由(1)知,CD=245,由运动知,CQ=t,DP=t,∴CP=CD﹣DP=245﹣t,∵∠ACB=90°,∴∠ACD+∠BCD=90°,∵CD⊥AB,∴∠B+∠BCD=90°,1∴∠ACD=∠B,∵△CPQ与△ABC相似,∴①△CPQ∽△BCA,∴CP CQ BC AB=,∴245610t t-=,∴t=3②△CPQ∽△BAC,∴CP CQ AB BC=,∴245106t t-=∴t=95,即:t为3秒或95秒时,△CPQ与△ABC相似;(3)假设存在,如图,在Rt△AC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D =22AC CD-=222485⎛⎫- ⎪⎝⎭=325,过点Q作CE⊥CD于E,∴QE∥AD,∴△CEQ∽△CDA,∴QE CQ AD AC=,∴3258QEt , ∴QE =45t , ∵S △CPQ =12CP•QE =12(245﹣t )•45t ,∴S △ACD =12AD•CD =12×325×245, ∵PQ 分△ACD 的面积为2:3,∴①当S △CPQ =25S △ACD 时, ∴12(245﹣t )•45t =25×12×325×245,∴25t 2﹣120t+384=0,而△=1202﹣4×25×384=14400﹣38400<0, 此方程无解,即:此种情况不存在,②当S △CPD =35S △ACD 时,12(245﹣t )•45t =35×12×325×245, ∴25t 2﹣120t+576=0,而△=1202﹣4×25×576=14400﹣57600<0, 此方程无解,即:此种情况不存在,即:不存在某时刻,使得PQ 分△ACD 的面积为2:3.【点睛】此题是相似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本题的关键.2.(1)107t =;(2)2335y t t =-+;(3)不存在,见解析;(4)存在,边长为5059. 【解析】 【分析】(1)当PQ ∥BC 时,我们可得出三角形APQ 和三角形ABC 相似,那么可得出关于AP ,AB ,AQ ,AC 的比例关系,我们观察这四条线段,已知的有AC ,根据P ,Q 的速度,可以用时间t 表示出AQ ,BP 的长,而AB 可以用勾股定理求出,这样也就可以表示出AP ,那么将这些数值代入比例关系式中,即可得出t 的值.(2)求三角形APQ 的面积就要先确定底边和高的值,底边AQ 可以根据Q 的速度和时间t 表示出来.关键是高,可以用AP 和∠A 的正弦值来求.AP 的长可以用AB-BP 求得,而sinA 就是BC :AB 的值,因此表示出AQ 和AQ 边上的高后,就可以得出y 与t 的函数关系式.(3)如果将三角形ABC 的周长和面积平分,那么AP+AQ=BP+BC+CQ ,那么可以用t 表示出CQ ,AQ ,AP ,BP 的长,那么可以求出此时t 的值,我们可将t 的值代入(2)的面积与t 的关系式中,求出此时面积是多少,然后看看面积是否是三角形ABC 面积的一半,从而判断出是否存在这一时刻. (4)我们可通过构建相似三角形来求解.过点P 作PM ⊥AC 于M ,PN ⊥BC 于N ,那么PNCM 就是个矩形,解题思路:通过三角形BPN 和三角形ABC 相似,得出关于BP ,PN ,AB ,AC 的比例关系,即可用t 表示出PN 的长,也就表示出了MC 的长,要想使四边形PQP′C 是菱形,PQ=PC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特点,QM=MC ,这样有用t 表示出的AQ ,QM ,MC 三条线段和AC 的长,就可以根据AC=AQ+QM+MC 来求出t 的值.求出了t 就可以得出QM ,CM 和PM 的长,也就能求出菱形的边长了. 【详解】解:(1)在Rt ABC ∆中,先求得5AB =.由题意知:5AP t =-,2AQ t =,若PQBC ,则APQ ABC ∆∆,由AQ AP AC AB =,可求得107t =.(2)如图3,过点P 作PH AC ⊥于H ,由APH ABC ∆∆,得PH AP BC AB =,可求得335PH t =-, ∴11323225y AQ PH t t ⎛⎫=⨯⨯=⨯⨯- ⎪⎝⎭2335t t =-+.(3)若PQ 把ABC ∆的周长平分,则AP AQ BP BC CQ +=++.∴()()52342t t t t -+=++-,解得:1t =.若PQ 把ABC ∆的面积平分,则12APQ ABC S S ∆∆=,即23335t t -+=.把1t =代入上面的方程不成立,∴不存在这一时刻t ,使线段PQ 把Rt ACB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4)如图4,过点P 作PM AC ⊥于M ,PN BC ⊥于N ,若四边形'PQP C 是菱形,则PQ PC =. ∵PM AC ⊥于M , ∴QM CM =.∵PN BC ⊥于N ,易知PBN ABC ∆∆.∴PN BPAC AB=, ∴45PN t=, ∴45tPN =, ∴45t QM CM ==, ∴442455t t t ++=,解得:109t =. ∴当109t =时,四边形'PQP C 是菱形.此时37353PM t =-=,4859CM t ==,在Rt PMC ∆中,2249645059819PC PM CM =+=+=, ∴菱形'PQP C 的边长为5059.【点睛】本题考查相似形,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计算法则.3.(1)y=﹣2x+12;(2)①点P (2,8)或(4,4);②存在,点P 的坐标为(3,6)或点P (275,65) 【解析】试题分析:(1)由于A (6,0),B (0,12),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AB 的解析式; (2)①可以设动点P (x ,﹣2x +12),由此得到PE =x ,PF =﹣2x +12,再利用矩形OEPF 的面积为16即可求出点P 的坐标;②存在,分两种情况:第一种由CP ∥OB 得△ACP ∽△AOB ,由此即可求出P 的坐标;第二种CP ⊥AB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证明APC ∽△AOB ,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出P A ,再过点P 作PH ⊥x 轴,垂足为H ,由此得到PH ∥OB ,进一步得到△APH ∽△ABO ,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就可以求出点P 的坐标.解:(1)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kx+b ,如图1:依题意,,∴,∴y=﹣2x+12;(2)①设动点P (x,﹣2x+12),则PE=x,PF=﹣2x+12,∴S▭OEPF=PE•PF=x(﹣2x+12)=16,∴x1=2,x2=4;经检验x1=2,x2=4都符合题意,∴点P(2,8)或(4,4);②存在,分两种情况∵A(6,0),B(0,12),∴OA=6,OB=12,AB=6第一种:CP∥OB,∴△ACP∽△AOB,而点C的坐标为(3,0),∴点P(3,6);第二种CP⊥AB,∵∠APC=∠AOB=90°,∠PAC=∠BAO,∴△APC∽△AOB,∴,∴,∴AP=,如图2,过点P作PH⊥x轴,垂足为H,∴PH∥OB,∴△APH∽△ABO,∴,∴,∴PH=,AH=,∴OH=OA﹣AH=6﹣=,∴点P(,).∴点P的坐标为(3,6)或点P(,).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几何知识的应用,熟练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直角三角形等知识求出线段的长是解题的关键.4.(1)A(87,157),B(﹣1,0),C(4,0);(2)存在,BEAE=14;(3)点D的坐标为(﹣125,245)或(8,﹣3)或(0,3)或(32,158).【解析】【分析】(1)将y=x+1与y=﹣34x+3联立求得方程组的解可得到点A的坐标,然后将y=0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得对应的x的值可得到点B、C的横坐标;(2)当OE∥AD时,存在四边形EODA为平行四边形,然后依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到BE AE=OB OC;(3)当DB=DC时,点D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可先求得点D的横坐标;即AC与y轴的交点为F,可求得CF=BC=F,当点D与点F重合或点D与点F关于点C对称时,三角形BCD为等腰三角形,当BD=BC时,设点D的坐标为(x,﹣34x+3),依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知:(x+1)2+(﹣34x+3)2=25,从而可求得点D的横坐标.【详解】(1)将y=x+1与y=﹣34x+3联立得:1334y xy x=+⎧⎪⎨=+⎪⎩,解得:x=87,y=157,∴A(87,157).把y=0代入y=x+1得:x+1=0,解得x=﹣1,∴B(﹣1,0).把y=0代入y=﹣34x+3得:﹣34x+3=0,解得:x=4,∴C(4,0).(2)如图,存在点E使EODA为平行四边形.∵EO∥AC,∴BEAE=OBOC=14.(3)当点BD=DC时,点D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则点D的横坐标为32,将x=32代入直线AC的解析式得:y=158,∴此时点D的坐标为(32,158).如图所示:FC=22OF OC=5,∴BC=CF,∴当点D与点F重合时,△BCD为等腰三角形,∴此时点D的坐标为(0,3);当点D与点F关于点C对称时,CD=CB,∴此时点D的坐标为(8,﹣3),当BD=DC时,设点D的坐标为(x,﹣34x+3),依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知:(x+1)2+(﹣34x+3)2=25,解得x=4(舍去)或x=﹣125,将x=﹣125代入y=﹣34x+3得y=245,∴此时点D的坐标为(﹣125,245).综上所述点D的坐标为(﹣125,245)或(8,﹣3)或(0,3)或(32,15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求解是解答问题(2)的关键;分类讨论是解答问题(3)的关键.5.(1) 当t=时,▱AQPD是矩形;(2) 当t=时,□AQPD是菱形;(3)【解析】【分析】(1)利用矩形的性质得到△APQ∽△ABC,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得t值;(2)利用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解答;(3)过点P作PM⊥AC于M.先表示出△APQ的面积和S四边形PQCB=S△ABC﹣S△APQ,进而建立方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如图2,当▱AQPD是矩形时,PQ⊥AC,∴PQ∥BC,∴△APQ∽△ABC∴=,由运动知,QA=t,BP=t,∴AP=AB﹣BP=12﹣t,=,即,t-t解之t=,∴当t=时,▱AQPD是矩形;(2)当▱AQPD是菱形时,DQ⊥AP,AE=AP则cos∠BAC==,由运动知,QA=t,BP=t,∴AP=AB﹣BP=12﹣t,AE=6﹣t,∴t=t解之t=,所以当t=时,□AQPD是菱形;(3)存在时间t,使四边形AQPD的面积等于四边形PQCB的面积.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C=4,如图3,过点P作PM⊥AC于M.则=,=,即t故PM=(12﹣t).∴S△APQ=AQ×PM=×t×(12﹣t),∴S=S△ABC﹣S△APQ=×4×8﹣×t×(12﹣t),四边形PQCB∵四边形AQPD的面积等于四边形PQCB的面积,∴2××t×(12﹣t)=×4×8﹣×t×(12﹣t),∴t=(舍)或t=.【点睛】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本题的关键是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6.(1)36cm2;(2)不存在;(3)t=6或t=80 11.【解析】【分析】(1)由于EF∥x轴,则S△PEF=•EF•OE.t=9时,OE=9,关键是求EF.易证△BEF∽△BOA,则EF OA =BEBO,从而求出EF的长度,得出△PEF的面积;(2)假设存在这样的t,使得△PEF的面积等于40cm2,则根据面积公式列出方程,由根的判别式进行判断,得出结论;(3)如果△EOP与△BOA相似,由于∠EOP=∠BOA=90°,则只能点O与点O对应,然后分两种情况分别讨论:①点P与点A对应;②点P与点B对应.【详解】解:(1)∵EF∥OA,∴∠BEF=∠BOA又∵∠B=∠B,∴△BEF∽△BOA,∴EFOA=BEBO,当t=9时,OE=9,OA=20,OB=15,∴EF=20615=8,∴S△PEF=12EF•OE=12×8×9=36(cm2);(2)∵△BEF∽△BOA,∴EF=BE OABO⋅=()15t2015-⋅=43(15-t),∴12×43(15-t)×t=40,整理,得t2-15t+60=0,∵△=152-4×1×60<0,∴方程没有实数根.∴不存在使得△PEF的面积等于40cm2的t值;(3)当∠EPO=∠BAO时,△EOP∽△BOA,∴OPOA=OEOB,即202t20-=t15,解得t=6;当∠EPO=∠ABO时,△EOP∽△AOB,∴OPOB=OEOA,即202t15-=t20,解得t=80 11.∴当t=6或t=8011时,△EOP与△BOA相似.【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等知识点,要注意最后一问中,要分对应角的不同来得出不同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从而得出运动时间的值.不要忽略掉任何一种情况.7.(1)当P 是AD 的中点时,满足条件的Q 点不存在.当P 不是AD 的中点时,总存在这样的点Q 满足条件,此时3AP AQ +=;(2)BE 的取值范围是728BE ≤<. 【解析】 【分析】(1)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Q 点,由于PE ⊥PC ,且四边形ABCD 是矩形,易证得△APE ∽△DCP ,可得AP•PD=AE•CD ,同理可通过△AQE ∽△DCQ 得到AQ•QD=AE•DC ,则AP•PD=AQ•QD ,分别用PD 、QD 表示出AP 、AQ ,将所得等式进行适当变形即可求得AP 、AQ 的数量关系.(2)由于BE 的最大值为AB 的长即2,因此只需求得BE 的最小值即可;设AP=x ,AE=y ,在(1)题中已经证得AP•PD=AE•CD ,用x 、y 表示出其中的线段,即可得到关于x 、y 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y 的最大值,由此可求得BE 的最小值,即可得到BE 的取值范围. 【详解】()1假设存在这样的点Q ;∵PE PC ⊥,∴90APE DPC ∠+∠=,∵90D ∠=,∴90DPC DCP ∠+∠=, ∴APE DCP ∠=∠, 又∵90A D ∠=∠=, ∴APE DCP ∽, ∴AP AEDC DP=, ∴AP DP AE DC ⋅=⋅;同理可得AQ DQ AE DC ⋅=⋅;∴AQ DQ AP DP ⋅=⋅,即()()33AQ AQ AP AP ⋅-=⋅-,∴2233AQ AQ AP AP -=-,∴2233AP AQ AP AQ -=-,∴()()()3AP AQ AP AQ AP AQ +-=-;∵AP AQ ≠,∴3AP AQ +=∵AP AQ ≠,∴32AP ≠,即P 不能是AD 的中点, ∴当P 是AD 的中点时,满足条件的Q 点不存在.当P 不是AD 的中点时,总存在这样的点Q 满足条件,此时3AP AQ +=.()2设AP x =,AE y =,由AP DP AE DC ⋅=⋅可得()32x x y -=,∴()221131393()222228y x x x x x =-=-+=--+, ∴当32x =(在03x <<范围内)时,98y =最大值; 而此时BE 最小为78,又∵E在AB上运动,且2AB=,∴BE的取值范围是72 8BE≤<.【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二次函数最值的应用;(1)题中,通过两步相似得到与所求相关的乘积式,并能正确地进行化简变形是解决此题的关键.8.(1)详见解析;(2)229.(3)存在,44.3y x=-+【解析】【分析】(1)先确定出点A,B坐标,进而求出BC,CD,即可判断出△OBC∽△ABD;(2)先确定出△ACB≌△BOA,进而判断出平行四边形AOBC是矩形,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3)先求出1255OC=,进而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点C的坐标(245,125-),最后用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由142y x=-+得A(0,4),B(8,0),则OA=4,OB=8,∵AD=BD,OC=BC∴122CD OA==,BC=4,1.2BD AB=∵∠ABO=∠DBC,∴∠ABO+∠ABC=∠DBC+∠ABC. ∴∠OBC=∠ABD,。

动点问题(表达)(二)(北师版)(含答案)

动点问题(表达)(二)(北师版)(含答案)

动点问题(表达)(二)(北师版)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1.已知:如图,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线段AB=12厘米,AC=4厘米.动点P自点A 沿线段AB以2厘米/秒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Q自点C沿线段CB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B运动,当P运动到点B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请回答下列问题:(1)线段BP和CQ的长可用含t的式子分别表示为( )厘米.A.8-2t;tB.12-2t;tC.4-t;2tD.4-2t;8-t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2.(上接第1题)(2)当4≤t≤6时,线段PQ长可用含t的式子表示为( )厘米.A.12-3tB.t+4C.t-4D.4-t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3.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BC=8米,AC=10米,动点P以2米/秒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C方向向点C运动,同时动点Q以1米/秒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方向向点B运动,当P,Q两点中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连接PQ.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请回答下列问题:(1)线段CP,CQ的长可用含t的式子分别表示为( )米.A.2t;tB.t;2tC.10-2t;tD.t;10-2t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4.(上接第3题)(2)当t为( )时,△PQC是以PQ为底的等腰三角形.A.5B.C.4D.答案:D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5.已知: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9,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BC-CA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再次回到点A时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当3≤t≤6时,线段BP的长可用含t的式子表示为( )A.3t-9B.9-3tC.18-3tD.3t-18答案:A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6.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DA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达点A时停止运动.连接AP,BP.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点P在线段CD上运动时,线段CP的长可用含t的式子表示为( )A.8-2tB.2t-8C.18-2tD.16-2t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7.(上接第6题)(2)当8≤t≤12时,线段AP的长可用含t的式子表示为( )A.2tB.24-2tC.16-2tD.2t-16答案:B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8.(上接第6,7题)(3)若△ABP的面积为16,则t的值为( )A.1B.2C.2或10D.2或6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9.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B=DC=12cm,BC=15cm,∠B=∠C,点E为边AB上一点,且AE=5cm.点P在线段BC上由点C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以每秒2cm的速度由点C向点D运动.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请回答下列问题:(1)线段CQ,DQ的长可用含t的式子表示为( )cm.A.t;15-tB.12-2t;2tC.2t;12-2tD.2t;15-2t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10.(上接第9题)(2)若某一时刻△BPE与△CQP全等,求此时t的值和线段BP的长,下列解题思路正确的是( )A.B.C.D.答案:C解题思路: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特殊平行四边形动点问题练习试题以及答案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特殊平行四边形动点问题练习试题以及答案

最新九年级上册特殊平行四边形动点练习题1、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6,BC=16,E是BC的中点.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D向点D运动;点Q同时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运动.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随之停止运动.当运动时间t=秒时,以点P,Q,E,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B=90°,AD‖BC,且AD=4cm,AB=8cm,DC=10cm。

若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4cm的速度沿线段AD、DC向C点运动;动点Q从C点以每秒5cm的速度沿CB向B点运动。

当Q点到达B点时,动点P、Q同时停止运动。

设P、Q同时出发,并运动了t秒。

(1)直角梯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____cm的平方.(2)当t=________秒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

(3)当t=________秒时,PQ=DC(4)是否存在t,使得P点在线段DC上,且PQ⊥DC(如图2所示)?若存在,列出方程求出此时的t;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C=RT∠,AB=AD=10cm,BC=8cm,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cm的速度沿线段AB方向运动,点Q从点D 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沿线段DC方向向点C运动。

已知动点P、Q 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C时,P、Q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s).(1)求CD的长。

(2)当四边形PBQD为平行四边形时,求四边形PBQD的周长;(3)在点P,点Q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ΔBPQ的面积为20cm2?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6,DC=10,AB=,∠B=45°.动56点M从B点出发沿线段B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动点N同时从C点出发沿线段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BC的长.(2)当MN∥AB时,求t的值.(3)△MNC可能为等腰三角形吗?若能,请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MNC可能为直角三角形吗?若能,请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5)△MNC为20时,请求出t的值.5、如图,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BC,AD=2,AB=8,CD=10.(1)求梯形ABCD的面积S;(2)动点P从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B→A→D→C方向,向点C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C→D→A方向,向点A运动.若P、Q两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目的地时整个运动随之结束,设运动时间为t秒.问:①当点P在B→A上运动时,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直线PQ将梯形ABCD的周长平分?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并判断此时PQ是否平分梯形ABCD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得以P、D、Q为顶点的三角形恰好是以DQ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如图,(1)求AB的长,并求当PD将梯形COAB的周长平分时t的值,并指出此时点P在哪条边上;(2)动点P在从A到B的移动过程中,设△APD的面积为S,试写出S与t的函如图,在直角梯形COAB中,CB∥OA,以O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A、C的坐标分别为A(10,0)、C(0,8),CB=4,D为OA 中点,动点P自A点出发沿A→B→C→O的线路移动,速度为1个单位/秒,移动时间为t秒.数关系式,并指出t的取值范围;(3)几秒后线段PD将梯形COAB的面积分成1:3的两部分?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角梯形ABCO的变OC落在x轴的正半轴上,且AB//OC,BC⊥OC,AB=4,BC=7,OC=10.正方形ODEF的两边分别坐落在坐标轴上,且它的面积等于直角梯形ABCO面积,将正方形ODEF沿x轴的正半轴平行移动,设它与直角梯形ABCO的重叠部分面积为S。

专题09 线段上动点问题的两种考法(解析版)(北师大版)

专题09 线段上动点问题的两种考法(解析版)(北师大版)

(3)分 N 在线段 AB 上和点 N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分别求解.
【详解】(1)解:∵ CM 2 1 2 , BD 23 6 ,
又∵点 A 表示 3 ,点 B 表示 7,
∴ AM 3 , BM 7
∴ MD BM BD 7 6 1
∴ CD CM MD 2 1 3 .
①当点 E 是线段 BC 的中点时,求 AD 的长;
②当点 C 是线段 DE 的三等分点时,求 AD 的长;
(2)若
AB
2DE
,点
E
在线段
AB
上移动,且满足关系式
AD EC BE
3 2
,则
CD AB
(直接写
出结果).
【答案】(1)①4,② 32 ;(2) 17
3
42
【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得到 BC 8,AC = 16 ,①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 CE 4 ,求得
∴ AD AC CD 16 12 4 ;
②∵点 C 是线段 DE 的三等分点,DE=16,
∴ CE 1 DE 16 或 CE 2 DE 32 8 BC (不合题意,舍去),
3
3
3
3
∴ CD DE CE 16 32 16 , 33
∴ AD AC CD 16 16 32 ; 33
4
AB
【答案】(1) CD 3
(2)当
t
6 5
时点
D
是线段
BC
的中点
(3) MN 1 或 1 AB 2
【分析】(1)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以计算出 C、D 运行的路程,进而求出 MD 的值,根据
CD CM MD 可求;
(2)先表示出 BD 和 CD,再根据点 D 是线段 BC 的中点,列方程求解;

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之中考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北师大版初三数学之中考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北师大版初三中考动点问题专题训练1、如图,已知△AB C 中,AB AC 10厘米,BC 8厘米,点D 为 AB 的中点.PBC B C (1)如果点 在线段 上以 3 厘米/秒的速度由 点向 点运动,同时,点 QCA CA 在线段 上由 点向 点运动.①若点 的运动速度与点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 1 秒后,△BP D 与△C Q P 是 Q P 否全等,请说明理由;Q P Q②若点 的运动速度与点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 够使△BP D 与△C Q P 全等?C P (2)若点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 出发,点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 同时 B出发,都逆时针沿△AB 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 与点 第一次在△ P Q AB C 的哪条边上相遇?ADQBCP32、直线 y x 6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 A 、B 两点,动点 P 、Q 同时从O 点出发,4 同时到达 A 点,运动停止.点Q 沿线段O A 运动,速度为每秒 1 个单位长度, 点 P 沿路线O → B → A 运动.(1)直接写出 A 、B 两点的坐标;(2)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OP Q 的面积为 S ,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 式;48(3)当S 时,求出点 P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5边形的第四个顶点 M 的坐标.y BPxl y xx y A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 =-2 -8分别与 轴, 轴相交于 , B P k y P 两点,点 (0, )是 轴的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 为圆心,3 为半径作 P ⊙ . PA PA PB P x(1)连结 ,若 = ,试判断⊙ 与 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k P l (2)当 为何值时,以⊙ 与直线 的两个交点和圆心 为顶点的三角形 P是正三角形?4 如图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O 是坐标原点,四边形 ABCO 是菱形,点 A 的坐标为(-3,4),点 C 在 x 轴的正半轴上,直线 AC 交 y 轴于点 M ,AB 边交 y 轴于点 H .(1)求直线 AC 的解析式;(2)连接 BM ,如图 2,动点 P 从点 A 出发,沿折线 ABC 方向以 2个单位/ 秒的速度向终点 C 匀速运动,设△PMB 的面积为 S (S ≠0),点 P 的运动时间为 t 秒,求 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要求写出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当 t 为何值时,∠MPB 与∠BCO 互为余角,并求此 时直线 OP 与直线 AC 所夹锐角的正切值.ABC C AC AB P C CA 中,∠ =90°, = 3, = 5.点 从点 出发沿 以每秒 15 在 Rt △A A AC 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 匀速运动,到达点 后立刻以原来的速度沿 返回;点 Q A AB B P Q 从点 出发沿 以每秒 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 匀速运动.伴随着 、 的运 DE PQ PQ D QB BC CP E P Q 动, 保持垂直平分 ,且交 于点 ,交折线 - - 于点 .点 、 同 Q B P P Q 时出发,当点 到达点 时停止运动,点 也随之停止.设点 、 运动的时间 t t 是 秒( >0). t AP (1)当 = 2时, = Q AC ,点 到 的距离是 ;P C A APQ S (2)在点 从 向 运动的过程中,求△ 的面积 与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 的取值范围)QBED能否成t t时,请直接写出 的值.BEQDACP图 166如图,在 Rt △AB C 中,AC B 90°,B 60°, BC 2.点O 是 A C 的中点, 过点 O 的直线 l 从与 AC 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 O 作逆时针旋转,交 AB 边于点 D .过点C 作CE ∥ AB 交直线l 于点 E ,设直线l 的旋转角为 . (1)①当 度时,四边形 E D B C 是等腰梯形,此时 AD 的长 为 为 ;②当 ; 度时,四边形 E D B C 是直角梯形,此时 AD 的长 (2)当 9 0°时,判断四边形 E D B C 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lC C由.E OAABB DO7如图,在梯形中,A D∥BC,A D3,D C5,AB42,∠B45.动AB C D点M从B点出发沿线段B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动点N同时从C点出发沿线段C 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 D D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求BC的长.(2)当M N∥AB时,求t的值.(3)试探究:t为何值时,△M N C为等腰三角形.N B CM8如图1,在等腰梯形AB C D中,A D∥B C,E是AB的中点,过点E作EF∥B C交C D于点F.AB4,BC6,∠B60.(1)求点E到B C的距离;(2)点P为线段EF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P M EF交B C于点M,过M作M N∥AB交折线A D C于点N,连结PN,设EP x.①当点N在线段A D上时(如图2),△P M N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P M N的周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②当点N在线段D C上时(如图3),是否存在点P,使△PM N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xNA D A D A DNP PE F E F E FB C B C B CMM图1图2图3(第8题)AA D DE F E FB C B C图4(备用)图5(备用)ABCD中,点 A 、B 的坐标分别为(0,10),(8,4),点 在第C 9 如图①,正方形 P ABCDA ABCD 的边上,从点 出发沿 → → → 匀速运一象限.动点 在正方形 Q x P 动,同时动点 以相同速度在 轴正半轴上运动,当 点到达 点时,两 D t 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 秒. P (1)当 点在边 AB Q 上运动时,点 的横坐标 (长度单位)关于运动时间 t Q P (秒)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请写出点 开始运动时的坐标及点 运动速度;C(2)求正方形边长及顶点 的坐标; t OPQ P 的面积最大,并求此时 点的坐标; (3)在(1)中当 为何值时,△P 、QP A B C D OP 保持原速度不变,当点 沿 → → → 匀速运动时, 与 t能否相等,若能,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4)如果点 PQABCDE 是正方形,点 是10 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 1,四边形 边 的中点. ,且 交正方形外角 BC AE EF AEF 90 D C GEF CF F 的平行线 于点 ,求证:= .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 的中点 ,连接 ,则AE EF AB M ME AM EC = ,易证△AM E ≌△E CF ,所以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EBCE(1)小颖提出:如图 2,如果把“点 是边 的中点”改为“点 是边 BCB C AE EF 上(除 , 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 = ”仍然成立, 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C 的延长线上(除 点外)的任意一点, E BC(2)小华提出:如图 3,点 是 AE EF其他条件不变,结论“ =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 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FDDAADAFFBBE CGE C G B图 1图 2图 3参考答案1.解:(1)①∵1秒,t∴BP C Q313厘米,∵∴10厘米,点为的中点,D AB5厘米.ABB D又∵P C B C BP B C∴∴835厘米,P CP C B D又∵AB A C∴,B C∴△BP D≌△CQ P.·····················(4分)②∵v v,∴BP C Q,P Q又∵△BP D≌△C Q P ,B C,则BP PC 4,C Q BD 5,BP4∴点P,点Q运动的时间tC Q515∴v 厘米/秒.·················(7分)Q t3(2)设经过x秒后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15由题意,得x 3x 210,480解得x 秒.380∴点P共运动了380厘米.3∵8022824,∴点P、点Q在AB边上相遇,80∴经过秒点P与点Q第一次在边AB上相遇.·········(12分)3A B2.解(1)(8,0)(0,6)··1分(2)OA 8,OB 6AB 108点Q 由 到 的时间是 8(秒)O A1 6 10点 的速度是 P2(单位/秒)1 分8 当 在线段 P 上运动(或 0≤ ≤3 )时,, O Q t OP t2 O B t S t2 ····························· 1 分 当 在线段 上运动(或3 ≤8)时,OQ t ,AP 6 10 2t 16 2t , P BA t 486t如图,作, ······ 1 分 51 3S O Q P D t 2 t ··················· 1 分2 5 5(自变量取值范围写对给 1 分,否则不给分.)8 24(3) P , ························· 1 分5 5I 1 , ,M , ,M , ·············· 3 分5 523 P x3.解:(1)⊙ 与 轴相切. y xAy OAkkOPP l C D (2)设⊙ 与直线 交于 , 两点,连结 , 当PC PDP OB 3∵△PCD223 3 PE ∴ = .2AOB PEB ABO PBE ∵∠ =∠ =90°, ∠ =∠ ,AOB PEB ∴△ ∽△ ,3 3 A O PE4 2 ∴ ∴ ,AB PB ,即 = 4 5 PB3 15 PB ,23 15 2∴ ∴ ∴ ,P O BO PB 8 3 15,8) P(0, 23 152.8k 3 15 2POBP当圆心 在线段延长线上时,同理可得 (0,- -8),3 15 k∴ =- -8,2k∴当 =P l -8 时,以⊙ 与直线 的两个交点和圆心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4.8 5.解:(1)1,;5QF AC F AQ CP t (2)作⊥于点,如图3,= = ,∴.AP3tAQF ABC 由△∽△,,B C52324Q F t 4 Q F t 5得 .∴ .451 4 ∴ ,S (3t ) t 25BE2 6 即 .S t t 2 55(3)能.DE QB①当 ∥ 时,如图 4. Q∵ ⊥ ,∴ ⊥ ,四边形 QBED是直角梯形. DE PQ AQP此时∠ =90°.PQ QB DACP图 4由△APQA C ABBt 3 t 9即 358②如图 5,当∥时, ⊥ ,四边形 QBED是直角梯形.此时∠APQE C由△AQPAAB A CPt 15即538B5 (4)2P C A DE C ①点 由 向 运动, 经过点 . 连接,作 ⊥ 于点 ,如图 6.GQC QG BC G3 4P C tQ C Q G C G [ (5t )] [4 (5 t )] C(E)2 2 22 2A5 5PB 3 4 由 PC QC t [ (5t )] [4 (5t )]2 2 222 5 5PA C DEC②点 由 向 运动, 经过点 ,如图 7.G3 4(6 t )[ (5t )][4 (5t )] 2 2255DC(E) (4)A 6.解(1)①30,1;②60,1.5; P分(2)当∠α=90 时,四边形EDBC是菱形.BC ED∵∠α=∠ACB=90 ,∴ // . 0CE AB ∵ // , ∴四边形 EDBC 是平行四边形. ……………………6 分在 Rt △ABC ACB B 中,∠ =90 ,∠ =60 , =2,BC0 0 A∴∠ =30 .AB AC∴ =4, =2.31 ∴ = AC = 3 .AO ……………………2 8分AOD A AD 中,∠ =30,∴ =2. 在 Rt △0 BD∴ =2.BD BC∴ = . 又∵四边形 EDBC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EDBC是菱形……………………10分7.解:(1)如图①,过A 、D 分别作 AK BC 于 K ,D H BC 于 ,则四H 边形 A D H K 是矩形∴ K H A D 3.······················ 1分2 224 ················ 2分 2在 Rt △C D H 中,由勾股定理得, H C 5 4 32 2 ∴ BC BK KH H C 43 3 10 ············· 3分ADADNBCBCK HGM(图①)(2)如图②,过D 作 D G ∥ AB 交 BC 于G 点,则四边形 A D G B 是平行四 边形∵ M N ∥ AB ∴ M N ∥D G ∴ B G AD 3 ∴G C 10 3 7 ····················· 4分 由题意知,当 M 、 N 运动到t 秒时,C N t ,C M 10 2t . ∵ D G ∥M N∴∠N M C ∠D G C 又∠C ∠C∴△M N C ∽△G D CC N C MC D C G ∴ ······················ 5 分 ······················ 6 分 t 10 2t 即 5 75017解得,t (3)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 N C M C 时,如图③,即t 10 2t10∴t ························ 7 分 3AD ADNNBCBCEM(图④)(图③)②当 M N NC 时,如图④,过 N 作 NE M C 于 E 解法一:1 12 2N Ct5······················· 8 分∵∠C ∠C ,DH C NEC 90∴△NE C ∽△D H C N C E C ∴ D C H C t 5t 即 5 3 25∴t ························ 8 分 811 ③当 M N M C 时,如图⑤,过M 作 M F CN 于 F 点. FC NCt 22解法一:(方法同②中解法一)1 2t A DF C3cosCM C102t560N解得t17F解法二:B CH M∵∠C∠C,MF C D H C90∴△M F C∽△D H CF C M C (图⑤)∴H C D C1t2356017∴t10综上所述,当t、t或t时,△M N C为等腰三角形·9分17388.解(1)如图1,过点E作EG BC于点G.···1分∵E为AB的中点,A D1∴BE AB2.2E F在Rt△EB G中,∠B60,∴∠BE G30.··2 分1∴B G BE1,E G213.222B CG即点E到B C的距离为3.········· 3 分图1(2)①当点N在线段A D上运动时,△P M N的形状不发生改变.∵P M EF,EG EF,∴P M∥E G.∵EF∥B C,∴EP G M,P M EG3.同理M N AB4.······················4分如图2,过点P作P H M N于,∵M N∥AB,H∴∠N M C∠B60,∠P M H30.NA D13∴P H P M P22E FH3∴M H P M cos30.2B CG M35则N H M N M H4.图2222532在Rt△PN H中,PN N H PH 7.2222∴△P M N的周长=P M PN M N374.·········6分②当点 N 在线段 D C 上运动时,△P M N 的形状发生改变,但△M N C 恒为等 边三角形.当 P M PN 时,如图 3,作 PR M N 于 R ,则 M R NR .3类似①, M R .2∴ M N 2M R 3. ······················ 7分 ∵△M N C 是等边三角形,∴ M C M N 3.此时, x EP G M BC B G M C 613 2. ········ 8分A D A D A D N P PF EF (P ) E FEN RN CBBCBCGGMG MM当 M P M N 时,如图 4,这时 M C M N M P 3. 此时, x EP G M 6 1 3 5 3.当 NP N M 时,如图 5,∠NP M ∠P M N 30. 则∠P M N 120,又∠M N C 60, ∴∠PN M ∠M N C 180.因此点 P 与 F 重合,△P M C 为直角三角形. ∴ M C P M tan30 1.综上所述,当 x 2或 4或 5 3 时,△P M N 为等腰三角形. ··· 10分 9解:(1) (1,0) ······················ 1分QP点 运动速度每秒钟 1个单位长度.················ 2分 BF y (2) 过点 作 ⊥ 轴于点 , ⊥ 轴于点 ,则 =8, . B F BE xE yD在 Rt △AFB22过点 作 ⊥ 轴于点 ,与 的延长线交于点 .GC x FB H CA ∵PM F H x∴ B H AF 6, C H BF 8BO NQEG ∴ .O G FH 8 6 14,CG 8 4 12 C∴所求 点的坐标为(14,12). 4分P PM y M PN N (3) 过点 作 ⊥ 轴于点 , ⊥ 轴于点 ,xAPMABF则△ ∽△ . AP A M M PABAFBFtA MM P ∴ . .10 6 83 4 3 4 ∴ . ∴ .A M t ,P M t P N O M 10 t , ON P M t 5555设△OPQ 的面积为(平方单位)S1 3 47 3 ∴ (0≤ ≤10) ··········· 5分tS (10 t)(1 t ) 5 t t 2 251010说明:未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不扣分.473 ∵<0 ∴当a 时, △OPQ的面积最大.····· 6分31094 53 此时 的坐标为( , ) .·················· 7分P 1510295OP PQ与相等.············ 9分(4) 当 t1310.解:(1)正确.············ (1分)证明:在 AB 上取一点 M ,使 A M EC ,连接 M E .(2分)A DB M BE .B M E 45 ,A M E 135 .° ° F C F 是外角平分线,M DCF 45 ,° B E CGECF 135 .° A M E ECF . AEB BAE 90 ,AEB CEF 90 , ° ° BAE CEF△A M E ≌△BC F (ASA ). ·················· (5分) AE EF . ························(6分)(2)正确.·············· (7分) 证明:在 B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N .使 AN CE ,连接 NE . ········ (8分) BN BE .N AFDN PCE 45 .° 四边形 AB C D 是正方形, AD BE .∥BC E GDAE BEA.NAE CEF.△ANE≌△EC F(ASA).··················(10分)AE EF.(11分)APMABF则△ ∽△ . AP A M M PABAFBFtA MM P ∴ . .10 6 83 4 3 4 ∴ . ∴ .A M t ,P M t P N O M 10 t , ON P M t 5555设△OPQ 的面积为(平方单位)S1 3 47 3 ∴ (0≤ ≤10) ··········· 5分tS (10 t)(1 t ) 5 t t 2 251010说明:未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不扣分.473 ∵<0 ∴当a 时, △OPQ的面积最大.····· 6分31094 53 此时 的坐标为( , ) .·················· 7分P 1510295OP PQ与相等.············ 9分(4) 当 t1310.解:(1)正确.············ (1分)证明:在 AB 上取一点 M ,使 A M EC ,连接 M E .(2分)A DB M BE .B M E 45 ,A M E 135 .° ° F C F 是外角平分线,M DCF 45 ,° B E CGECF 135 .° A M E ECF . AEB BAE 90 ,AEB CEF 90 , ° ° BAE CEF△A M E ≌△BC F (ASA ). ·················· (5分) AE EF . ························(6分)(2)正确.·············· (7分) 证明:在 B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N .使 AN CE ,连接 NE . ········ (8分) BN BE .N AFDN PCE 45 .° 四边形 AB C D 是正方形, AD BE .∥BC E GDAE BEA.NAE CEF.△ANE≌△EC F(ASA).··················(10分)AE EF.(11分)APMABF则△ ∽△ . AP A M M PABAFBFtA MM P ∴ . .10 6 83 4 3 4 ∴ . ∴ .A M t ,P M t P N O M 10 t , ON P M t 5555设△OPQ 的面积为(平方单位)S1 3 47 3 ∴ (0≤ ≤10) ··········· 5分tS (10 t)(1 t ) 5 t t 2 251010说明:未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不扣分.473 ∵<0 ∴当a 时, △OPQ的面积最大.····· 6分31094 53 此时 的坐标为( , ) .·················· 7分P 1510295OP PQ与相等.············ 9分(4) 当 t1310.解:(1)正确.············ (1分)证明:在 AB 上取一点 M ,使 A M EC ,连接 M E .(2分)A DB M BE .B M E 45 ,A M E 135 .° ° F C F 是外角平分线,M DCF 45 ,° B E CGECF 135 .° A M E ECF . AEB BAE 90 ,AEB CEF 90 , ° ° BAE CEF△A M E ≌△BC F (ASA ). ·················· (5分) AE EF . ························(6分)(2)正确.·············· (7分) 证明:在 B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N .使 AN CE ,连接 NE . ········ (8分) BN BE .N AFDN PCE 45 .° 四边形 AB C D 是正方形, AD BE .∥BC E G刘老师亲笔DAE BEA.NAE CEF.△ANE≌△EC F(ASA).··················(10分)AE EF.(11分)17。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基础知识讲练1-13 特殊平行四边形动点问题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基础知识讲练1-13 特殊平行四边形动点问题

专题1.13 特殊平行四边形动点问题(专项练习)一、单选题类型一、菱形动点问题1.如图,在菱形ABCD中,P是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过点P作PE⊥BC于点E,PF⊥AB 于点F.若菱形ABCD的周长为20,面积为24,则PE+PF的值为()A.4B.245C.6D.4852.如图,在菱形ABCD中,AB=4,点F是CD边上一点,且DF=1,点E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M、N分别是线段AE、AF的中点,连接EF和MN,当点E在BC边上从点B向点C移动时,线段MN的最小值是()A.1B.1.5C.2D.33.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BD⊥AD,AB=16,⊥A=60°,O为BD的中点,E为边AB上一动点,以2cm/s的速度从A点向B点运动,运动时间为ts,连接EO并延长交CD于点F,连接DE、BF,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A.四边形DEBF为平行四边形B.若t=4,则四边形DEBF为菱形C.若t=2,则四边形DEBF为矩形D.若t=6,则四边形DEBF为正方形4.如图,点O为矩形ABCD的对称中心,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向点B移动,移动到点B停止,延长PO交CD于点Q,则四边形APCQ形状的变化依次为()A.平行四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矩形B.平行四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矩形C.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矩形D.平行四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类型二、矩形动点问题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BC=5,点E为CB上一动点(不与点C重合),将⊥CDE沿DE所在直线折叠,点C的对应点C'恰好落在AE上,则CE的长是()A.2B.1C.2D.36.如图,矩形ABCD中,P为AB边上一动点(含端点),E为CD中点,F为CP中点,当点P由B向A运动时,下面对EF变化情况描述正确的是()A.由小变大B.由大变小C.先变大后边小D.先变小后变大7.如图,四边形ABCO是矩形,点D是BC边上的动点(点D与点B、点C不重合),则BAD DOCADO∠+∠∠的值为()A.1B.12C.2D.无法确定8.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BC=6,点M,N分别在AD,BC上,且AM=BN,AD=3AM,E为BC边上一动点,连接DE,将⊥DCE沿DE所在直线折叠得到⊥DC′E,当C′点恰好落在线段MN上时,CE的长为()A.52或2B.52C.32或2D.32类型三、正方形动点问题9.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225cm,点E为BC边上一动点,点F为CD边上一动点,连接AE、AF,点E和点F在运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45EAF∠=︒,则CEF∆的周长()A.10cm B.8cm C.6cm D.4cm10.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边长是6,点P是线段BC上一动点,过点D作DE⊥AP 于点E.连接EC,若CE CD=,则⊥CDE的面积是()A.18B.413C.63D.14.411.如图,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中,P是边AD的中点,E是边A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A重合),以线段AE为边在正方形内作等边⊥AEF,M是边EF的中点,连接PM,则在点E运动过程中,PM的最小值是()A.332B.532C.7D.312.如图,在正方形有ABCD中,E是AB上的动点,(不与A、B重合),连结DE,点A关于DE的对称点为F,连结EF并延长交BC于点G,连接DG,过点E作EH⊥DE交DG 的延长线于点H ,连接BH ,那么BHAE 的值为( )A .1B .2C .3D .2二、填空题类型一、菱形动点问题13.如图(1)是一张菱形纸片,其中135A ∠=︒,1AB =,点E 为BC 边上一动点.如图(2),将纸片沿AE 翻折,点B 的对应点为B ';如图(3),将纸片再沿AB '折叠,点E 的对应点为E '.当AE '与菱形的边垂直时,BE 的长为______.14.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C =120°,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BD =4,点E 为OD 的中点,点F 为AB 上一点,且AF =3BF ,点P 为AC 上一动点,连接PE 、PF ,则PF ﹣PE 的最大值为 ___.15.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绕点B 顺时针旋转60︒得到CBD ,E ,F 分别为线段AC 和线段CD 上的动点,且AE CF =,有以下结论:⊥四边形ABDC 为菱形;⊥≅ABE CBF ;⊥BEF 为等边三角形;⊥CFB CGE ∠=∠.其中正确结论有__________.(填序号)16.如图,点E 是菱形ABCD 边AB 的中点,点F 为边AD上一动点,连接EF ,将⊥AEF 沿直线EF 折叠得到⊥A 'EF ,连接A 'D ,A 'C .已知 BC =4,⊥B =120°,当⊥A 'CD 为直角三角形时,线段AF 的长为______.类型二、矩形动点问题17.如图,矩形ABCD 中,AB =3,AD =5.点E 是BC 边上一动点,连接AE .将⊥ABE沿AE 翻折得到⊥AEF ,连接DF .当⊥ADF 的面积为52时,线段BE 的长为______.18.已知矩形ABCD 中,AB =6.点E 为AD 上一个动点,连接CE ,将CDE △沿CE 折叠,点D 落在点F 处,当点F 为线段AB 的三等分点时,AE 的长为______.19.如图,矩形ABCD 中,6AB =,8AD =,动点E 、F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AD 、CB 向终点D 、B 移动,当点E 到达点D 时,运动停止,过点B 作直线EF 的垂线BP ,垂足为点P ,连接CP ,则CP 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20.如图,矩形ABCD 中,AB =6,BC =8,点E 是CB 上的一个动点,把△DCE 沿DE 折叠,若点C 的对应点C ′刚好落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则CE 的长度为_____.类型三、正方形动点问题2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P ,Q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点E 是CD 边上一个动点,连接PE ,将四边形PBCE 沿PE 折叠,得到四边形PEFH .(1)若P ,H ,Q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BPE ∠的大小为______°;(2)若2AB =,则F ,Q 两点的连线段的最小值为______.22.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点G 在边AD 上,GD =1,GH ⊥BC 于点H ,点E 是边AB 上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EF ⊥CD 于点F ,交GH 于点Q ,点O 、P 分别是EH 和GQ 的中点,连接OP ,则线段OP 的长度为__________.23.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边BC 、DC 上的动点,且EF =4,Q 为EF 中点,P 是边AD 上的一个动点,则PQ +PB 的最小值是_____.24.如图,正方形ABCD 中,点E 为BC 边的中点,点P 为边AB上一个动点,连接PE ,以PE 为对称轴折叠PBE △得到PFE △,点B 的对应点为点F ,若2AB =,当射线EF 经过正方形ABCD 边的中点(不包括点E )时,BP 的长为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25.如图,将正方形AOBC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是坐标系原点,A 点坐标为(-1,3).(1)求出点B 、C 的坐标:(2)在x 轴上有一动点Q ,过点Q 作PQ ⊥x 轴,交BC 于点P ,连接AP ,将四边形AOBP 沿AP 翻折,当点O 刚好落在y 轴上点E 处时,求点P 、D 的坐标.26.如图,在矩形ABCD 中,6cm AB =,4cm BC =,动点P从点A 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AB 向点B 移动,同时,点Q 从点C 出发,以lcm/s 的速度沿CD 向点D 移动(点P 到达点B 停止时,点Q 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1)试求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APQD 为矩形;(2)P 、Q 两点出发多长时间,线段PQ 的长度为5cm .27.已知矩形ABCD 中,E 是AD边上的一个动点,点F ,G ,H 分别是BC ,BE ,CE 的中点.(1)求证:BGF FHC ≌;(2)当E 是AD 的中点时,四边形EHFG 是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请证明你的结论.28.如图,在菱形ABCD中,AB=6,⊥DAB=60°,点E是AD边的中点,点M是AB边上一动点(不与点A重合),延长ME交射线CD于点N,连接MD,AN.(1)求证:四边形AMDN是平行四边形;(2)填空:⊥当AM的值为时,四边形AMDN是矩形;⊥当AM的值为时,四边形AMDN是菱形.参考答案1.B【分析】连接BP,通过菱形ABCD的周长为20,求出边长,菱形面积为24,求出SABC的面积,然后利用面积法,SABP+SCBP=SABC,即可求出PE PF的值.解:连接BP,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20,⊥AB=BC=20÷4=5,又⊥菱形ABCD的面积为24,⊥SABC=24÷2=12,又SABC= SABP+SCBP⊥SABP+SCBP=12,⊥111222AB PF BC PE += , ⊥AB =BC ,⊥()1122AB PE PF += ⊥AB =5,⊥PE +PF =12×25=245. 故选: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添加辅助线,通过面积法得出等量关系,求出PF +PE 的值.2.B【分析】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求解即可.解:⊥M 、N 分别是线段AE 、AF 的中点,⊥12MN EF =, ⊥点E 在BC 边上从点B 向点C 移动,⊥当点E 运动到点C 的位置时,EF 最小,此时,EF =4-1=3,⊥线段MN 的最小值为1.5.故选:B【点拨】此题考查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知道当点E 运动到点C 的位置时EF 最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D【分析】由▱ABCD ,得EB ∥FD ,再证⊥BOE ⊥△DOF (AAS ),得BE =DF ,即可得出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可以判定A ;当t =4时,则AE =2t =8,证⊥ADE 是等边三角形,DE =AE =8,再因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四边形DEBF 是菱形,可判定B ;当t =2时,则AE =2t =4,同理可得四边形DEBF 是菱形,可判定C ;当t =6时,则AE =2t =12,在AE 上截取AG =AD =8,连接DG ,证⊥BED >120°≠90°,所以四边形DEBF 不可能是正方形,可判定D .解:A 、⊥▱ABCD ,⊥AB ∥CD ,即EB ∥FD ,⊥⊥BEO =⊥DFO ,⊥EBO =⊥FDO ,⊥OB=OD,⊥⊥BOE⊥△DOF(AAS),⊥BE=DF,⊥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t=4时,则AE=2t=8,⊥AD⊥BD,⊥⊥ADB=90°,在Rt△ABD中,⊥ADB=90°,⊥A=60°,⊥⊥ABC=30°,⊥AD=12AB=8,⊥AD=AE,⊥⊥ADE是等边三角形,⊥DE=AE=8,⊥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DEBF是菱形;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当t=2时,则AE=2t=4,⊥4182AEAD==,81162ADAB==,AE ADAD AB=,⊥⊥A=⊥A,⊥⊥ADE⊥⊥ABD,⊥⊥AED=⊥ADB=90°,⊥⊥BED=90°,⊥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DEBF是矩形;故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当t=6时,则AE=2t=12,在AE上截取AG=AD=8,连接DG,如图,⊥⊥A=60°,⊥⊥ADG是等边三角形,⊥⊥AGD=60°,⊥⊥AED<60°,⊥⊥BED>120°≠90°,⊥四边形DEBF不可能是正方形;故此选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拨】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是解题的关键.4.B【分析】根据对称中心的定义,矩形的性质,可得四边形APCQ的形状变化情况,这个四边形首先是平行四边形,当对角线互相垂直时,是菱形,然后又是平行四边形,最后点A、B重合时是矩形.解:观察图形可知,四边形APCQ形状的变化一次为:平行四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故选:B.【点拨】本题考查中心对称、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等知识,在重要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5.B【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得出⊥B=⊥C=90°,AD=BC=5,CD=AB=3,由折叠的性质得C'D=CD=3,C'E=CE,由勾股定理得出AC',在Rt△ABE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B=⊥C=90°,AD=BC=5,CD=AB=3,由折叠的性质得:C'D=CD=3,C'E=CE,⊥DC'E=⊥C=90°,⊥⊥AC'D=90°,⊥AC,设CE=C'E=x,在Rt△ABE中,BE=5-x,AE=x+4,由勾股定理得:(5-x)2+32=(x+4)2,解得:x=1,故选:B.【点拨】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和矩形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6.B【分析】连接DP,则EF为⊥CDP的中位线,当点P由B向A运动时,DP由大变小,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连接DP,⊥E为CD中点,F为CP中点,⊥EF为⊥CDP的中位线,DP,⊥EF=12在Rt⊥DAP中,由勾股定理得,DP当点P由B向A运动时,AP的长度逐渐减小,⊥DP减小,⊥EF由大变小,故选:B.【点拨】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中位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连接DP,构造三角形中位线.7.A【分析】过点D 作//DE AB 交AO 于点E ,由平行的性质可知,BAD ADE DOC ODE ∠=∠∠=∠,等量代换可得BAD DOC ADO∠+∠∠的值. 解:如图,过点D 作//DE AB 交AO 于点E ,四边形ABCO 是矩形//AB OC∴//DE AB //,//AB DE DE OC ∴,BAD ADE DOC ODE ∴∠=∠∠=∠1BAD DOC BAD DOC BAD DOC ADO ADE ODE BAD DOC∠+∠∠+∠∠+∠∴===∠∠+∠∠+∠故选:A.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灵活的添加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8.B【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得到CD =AB =5,AD =BC =6,⊥A =90°,根据已知条件推出四边形MNCD的矩形,得到⊥DMN =⊥MNC =90°,MN =CD =5,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C ′D =CD =5,C′E=CE ,根据勾股定理得到MC ′3,再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设CE =x ,则C ′E =x ,⊥矩形ABCD 中,AB =5,BC =6,⊥CD =AB =5,AD =BC =6,AD ⊥BC ,⊥点M ,N 分别在AD ,BC 上,且3AM =AD ,BN =AM ,⊥DM =CN =4,⊥四边形CDMN 为平行四边形,⊥⊥NCD =90°,⊥四边形MNCD 是矩形,⊥⊥DMN =⊥MNC =90°,MN =CD =5由折叠知,C ′D =CD =5,⊥MC ′3,⊥C ′N =5﹣3=2,⊥EN =CN ﹣CE =4﹣x ,⊥C ′E 2﹣NE 2=C ′N 2,⊥x 2﹣(4﹣x )2=22,解得,x =52,即CE =52. 故选:B .【点拨】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9.A【分析】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AB =AD =5cm ,⊥BAD =⊥B =90°,把⊥ADF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可得到⊥ABG ,接着利用“SAS ”证明 EAG EAF ≌,得到EG =EF =BE +DF ,然后利用三角形周长的定义得到△CEF 的周长=CE +CF +BE +DF =CB +CD ,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B =AD ,⊥BAD =⊥B =90°,又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225cm ,⊥5cm AB BC CD DA ====⊥把△ADF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可得到△ABG ,如图,⊥AG =AF ,BG =DF ,⊥GAF =90°,⊥ABG =⊥B =90°,⊥点G 在CB 的延长线上,⊥⊥EAF =45°,⊥⊥EAG =⊥GAF -⊥EAF =45°,⊥⊥EAG =⊥EAF ,在△EAG 和△EAF 中,AE AE EAG EAF AG AF ⎧⎪∠∠⎨⎪⎩===,⊥ EAG EAF ≌(SAS ),⊥EG =EF ,而EG =BE +BG =BE +DF ,⊥EF =BE +DF ,⊥CEF △的周长=CE +CF +BE +DF =CB +CD =5+5=10cm .故选:A .【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旋转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10.D【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可以得到△ADE 和△DCF 全等,然后即可得到CF 和DE 的关系,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DF 和DE 的关系,再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DF 2的值,然后即可计算出△CDE 的面积.解:作CF ⊥ED 于点F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 =DC ,⊥CDA =90°,⊥⊥ADE +⊥FDC =90°,⊥CF ⊥DE ,CD =CE ,⊥EF =DF =12DE ,⊥CFD =90°,⊥⊥FDC +⊥DCF =90°,⊥⊥ADE =⊥DCF ,在△ADE 和△DCF 中,AED DFC ADE DCF AD DC ∠=∠⎧⎪∠=∠⎨⎪=⎩ ,⊥⊥ADE⊥⊥DCF(AAS),⊥DE=CF,⊥DF=12CF,⊥⊥CFD=90°,CD=6,⊥DF2+CF2=CD2,即DF2+(2DF)2=62,解得DF2=7.2,⊥S△CDE=2222DE CF DF DF⋅⋅==2DF2=2×7.2=14.4,故选:D.【点拨】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出DF2的值.11.A【分析】连接PF,由已知,M在⊥F AE的平分线上,当PM⊥AM时,PM最小,于是得到当P,F,M三点共线时,PM的值最小,连接AM,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M⊥EF,⊥EAM=30°,求得⊥P AM=60°,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解:如图,连接AM,⊥P是边AD的中点,AD=6,⊥AP=3,连接PF,由已知,M在⊥F AE的平分线上,当PM⊥AM时,PM最小⊥此时P,F,M三点共线时连接AM,⊥⊥AEF是等边三角形,M是边EF的中点,⊥AM⊥EF,⊥EAM=30°,⊥⊥P AM=60°,⊥PM AP = 故选 A . 【点拨】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12.B【分析】作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证明⊥DAE ⊥⊥ENH ,得AE =HN ,AD =EN ,再说明⊥BN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结论.解:如图,在线段AD 上截取AM ,使AM =AE ,,⊥AD =AB ,⊥DM =BE ,⊥点A 关于直线DE 的对称点为F ,⊥⊥ADE ⊥⊥FDE ,⊥DA =DF =DC ,⊥DFE =⊥A =90°,⊥1=⊥2,⊥⊥DFG =90°,在Rt ⊥DFG 和Rt ⊥DCG 中,⊥DF DC DG DG=⎧⎨=⎩, ⊥Rt ⊥DFG ⊥Rt ⊥DCG (HL ),⊥⊥3=⊥4,⊥⊥ADC =90°,⊥⊥1+⊥2+⊥3+⊥4=90°,⊥2⊥2+2⊥3=90°,⊥⊥2+⊥3=45°,即⊥EDG =45°,⊥EH ⊥DE ,⊥⊥DEH =90°,⊥DE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D +⊥BEH =⊥AED +⊥1=90°,DE =EH ,⊥⊥1=⊥BEH ,在⊥DME 和⊥EBH 中,⊥1DM BE BEHDE EH =⎧⎪∠=∠⎨⎪=⎩,⊥⊥DME ⊥⊥EBH (SAS ),⊥EM =BH ,Rt ⊥AEM 中,⊥A =90°,AM =AE ,⊥EM =,⊥BH ,即BHAE. 故选:B .【点拨】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等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得到相等的边和相等的角,证明三角形全等.13【分析】分AE BC '⊥和AE AB '⊥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解:⊥当AE BC '⊥时,如图1,⊥四边形ABCD 是菱形,⊥135C BAD ∠=∠=︒,180C B ∠+∠=︒,BC //AD ,⊥45B ∠=︒,90DAF ∠=︒,⊥1359045BAF ∠=︒-︒=︒,⊥45B BAF ∠=∠=︒,⊥AF =BF ,在Rt BAF ∆中,222,1AB AF BF AB =+=,⊥1)AF BF AB ==== 由折叠得,⊥114515,33BAE EAB B AE BAE ''''︒︒=∠=∠=∠=⨯= ⊥⊥151530EAE EAB B AE ︒︒︒''+'=∠+∠==, 又tan ,EF EAF AF∠=⊥tan EF AF EAF =⋅∠=,⊥BE BF EF =-== ⊥当AE AB '⊥时,如图2,即⊥90BAE '︒=,⊥⊥''30B AE B AE BAE ︒∠'=∠==',过点E 作EG AB ⊥于点G ,则,EG BG AG ==,又⊥AB BG AG =+,1EG =,⊥1EG =, ⊥BE ==综上,BE【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用正切值求边长,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1【分析】取OB 中点E ',连接PE ',作射线FE '交AC 于点P '.则PE =PE ',当P 与P '重合,P '、E '、F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PF ﹣PE '有最大值,即为FE '的长.解:如图,取OB 中点E ',连接PE ',作射线FE '交AC 于点P '.则PE =PE ',⊥PF﹣PE=PF﹣PE'≤FE',当P与P'重合,P'、E'、F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PF﹣PE'有最大值,即为FE'的长,⊥在菱形ABCD中,⊥ABC=120°,⊥⊥ABD=60°,⊥DAB=60°,⊥⊥ABD为等边三角形.⊥AB=BD=AD=4.⊥OD=OB=2.⊥点E'为OB的中点,E'B=1,AF=3BF,⊥BF1AB=1,4⊥⊥ABD=60°,⊥⊥BE'F为等边三角形,⊥E'F=FB=1.故PF﹣PE的最大值为1.故答案为:1.【点拨】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大值问题、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运用轴对称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5.⊥⊥⊥⊥【分析】⊥由等边三角形旋转的性质可知AB=AC=BD=CD即可判断;⊥利用SAS即可判定△ABE⊥⊥CBF;⊥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E=BF,⊥ABE=⊥CBF,再结合⊥ABC=⊥ABE+EBC=60°,即可求出⊥EBF=60°,即证明△BEF为等边三角形;⊥由⊥CFB=⊥CFG+⊥BFG,⊥CGE=⊥CFG+FCG即可判断.解:由等边三角形旋转的性质可知AB=AC=BD=CD,即四边形ABCD为菱形故⊥正确.⊥在△ABE和△CBF中,AB CB BAE BCF AE CF ⎧⎪∠∠⎨⎪⎩===,⊥⊥ABE ⊥⊥CBF (SAS ),故⊥正确;⊥⊥ABE ⊥⊥CBF ,⊥BE =BF ,⊥ABE =⊥CBF ,⊥⊥ABC =⊥ABE +⊥EBC =60°,⊥⊥CBF +⊥EBC =60°,即⊥EBF =60°,⊥⊥BEF 为等边三角形,故⊥正确;⊥⊥CFB =⊥CFG +⊥BFG ,⊥CGE =⊥CFG +FCG ,⊥FCG =⊥BFG =60°,⊥⊥CFB =⊥CGE ,故⊥正确;综上,⊥⊥⊥⊥都正确,故答案为:⊥⊥⊥⊥.【点拨】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图形旋转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的关键.16.2或2【分析】分当=90CA D '︒∠时和当=90A DC '︒∠时两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解:如图1所示,当=90CA D '︒∠时,取CD 中点H ,连接A H ', ⊥1=2A H CD DH '=, ⊥四边形ABCD 是菱形,E 为AB 中点, ⊥1122AE AB CD A H '===,⊥A =180°-⊥B =60°,AB CD ,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E A E '=,AF A F '=,AEF A EF '∠=∠⊥A E A H AB AD ''+==,连接EH ,⊥=AE DH A H '=,AE DH ∥⊥四边形AEHD 是平行四边形,⊥=120AEH B =︒∠∠,AD EH =,⊥由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知,当点A '不在线段EH 上时,必有A E A H EH AD ''+>=,这与A H A E CD AD ''+==矛盾,⊥E 、A '、H 三点共线,⊥=60AEF A EF '=︒∠∠,⊥⊥AEF 为等边三角形, ⊥11222AF AE AB BC ====; 如图2所示,当=90A DC '︒∠时,连接BD ,ED ,过点F 作FG ⊥AB 于G ,⊥⊥ABC =120°,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AD ,⊥A =60°,⊥⊥ABD 是等边三角形,⊥E 是AB 中点,⊥DE ⊥AB ,⊥⊥ADE =30°,⊥⊥EDC =90°,⊥此时D A E '、、三点共线,由翻折的性质可得==45AEF A EF '︒∠∠,⊥FG ⊥AE ,⊥A =60°,⊥AEF =45°,⊥⊥AFG =30°,⊥GFE =45°,⊥AF =2AG ,EG =FG ,⊥FG AF ==, ⊥11222AE AG GE AB BC =+===,⊥122AF AF +=,⊥2AF =,故答案为:2或2.【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折叠的性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等,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求解是解题的关键.17.2【分析】过点F作AD的垂线,交AD于M,交BC于N,求出AM长,再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过点F作AD的垂线,交AD于M,交BC于N,由翻折可知,AB=AF=3,BE=EF,⊥⊥ADF的面积为52,⊥15 22 AD FM=,⊥AD=5,⊥1FM=,⊥AM==⊥⊥ABN=⊥BAN=⊥AMN=90°,⊥四边形AMNB是矩形,⊥AM BN==⊥BNM=90°,AB=MN=3,⊥FN=MN-FM=2,⊥222)2BE BE=+,解得,BE=【点拨】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解题关键是根据面积求出线段长,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18【分析】 根据题意可求出123BF AB ==,243AF AB ==.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可得出6CF CD AB ===,DE EF =,从而可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 BC ==AE x =,则DE EF x ==.在Rt AEF 中,再次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列出关于x 的等式,解出x 即得出答案.解:⊥AB =6,点F 为线段AB 的三等分点, ⊥123BF AB ==,243AF AB ==, 根据折叠和矩形的性质可得出6CF CD AB ===,DE EF =,⊥AD BC ===设AE x =,则DE EF x ==.⊥在Rt AEF 中,222AE AF EF +=,⊥2224)x x +=, 解得:x = ⊥AE =【点拨】本题考查矩形与折叠,勾股定理等知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题关键. 19.4【分析】因为EF 不论如何运动,EF 的中点始终在矩形的对角线的交点上,所以当EF ⊥BC 时,即,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时,CP 取得最小值,此时P 与F 重合,即可求解.解:⊥动点E 、F 分别从点A 、C 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AD 、CB 向终点D 、B 移动,⊥AE =CF⊥EF 不论如何运动,EF 的中点始终在矩形的对角线的交点上,⊥当EF ⊥BC 时,即,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时,CP 取得最小值,此时P 与F 重合,⊥CP =142BC = 故答案为:4【点拨】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弄清题意找到P 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0.【分析】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CC '=DC '= DC ,则⊥D C 'C 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利用勾股定理得出答案.解:如下图,连接 ,⊥点C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点C '在DC 的垂直平分线上,⊥CC '=DC '= DC ,则⊥D C 'C 是等边三角形,设CE = x ,易得DE = 2x ,由勾股定理得: (2x )2 -x 2= 62,解得: x =(负值舍去)故答案为:【点拨】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证明⊥DC C '是等边三角形.21. 67.5-【分析】(1)易得45APQ ∠=︒,利用翻折的性质得到67.5BPE HPE ∠∠==︒;(2)连接PQ ,PE ,PC ,易证PBC PHF △△≌,得到PF PC ==PQ =P ,Q ,F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FQ 最小,计算可得.解:(1)如图1,易得45APQ ∠=︒,⊥67.5BPE HPE ∠∠==︒,故答案为:67.5;(2)如图2,连接PQ ,PE ,PC ,易证PBC PHF △△≌,⊥PF PC ==PQ =当P ,Q ,F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FQ 最小,--【点拨】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正确掌握翻折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分析】取QH 的中点M ,连接OM ,由正方形及矩形的性质得出AG =EQ ,GH =CD =3,⊥EQH =90°,求出QE =2,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OM =12QE =1,OM∥EQ ,求出PM 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出答案.解:取QH 的中点M ,连接OM ,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 =⊥B =⊥C =⊥D =90°,⊥EF ⊥CD ,GH ⊥BC ,⊥四边形AEQG ,四边形GHCD 为矩形,⊥AG =EQ ,GH =CD =3,⊥EQH =90°,⊥DG=1,⊥AG=EQ=2,⊥O,M分别为EH,QH的中点,⊥OM=12QE=1,OM∥EQ,⊥⊥OMP=90°,⊥P为GQ的中点,M为QH的中点,⊥PQ=12GQ,QM=12QH,⊥PM=PQ+QM=1113 2222 QG QH GH+==,⊥OP.【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和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得关键.23.2【分析】延长BA到B′,使B′A=AB,PB+PQ=PB′+PQ,当B′,P,Q三点共线时,PB′+PQ的值最小,根据题意,点Q的轨迹是以C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弧上,圆外一点B′到圆上一点Q距离的最小值B′Q=B′C﹣2,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如图所示:要,延长BA到B′,使B′A=AB,PB+PQ=PB′+PQ,当B′,P,Q三点共线时,PB′+PQ的值最小,根据题意,点Q的轨迹是以C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弧上,圆外一点B′到圆上一点Q距离的最小值B′Q=CB′﹣2,⊥BC=AB=4,⊥BB′=8,⊥B ′C B ′Q =B ′C ﹣2=2,⊥PB ′+PQ 的值最小是2,即PQ +PB 的最小值是2,故答案为:2.【点拨】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正确的找到P 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4.11【分析】分EF 经过正方形ABCD 另三边三种情况求解即可解:⊥EF 经过CD 边中点O 时,⊥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BC=CD=DA ,90C B ∠=∠=︒,⊥点O 是CD 边中点,点E 是BC 边中点, ⊥11,22OC CD EC BC ==. ⊥CE=CO =1,⊥45CEO ∠=︒, 由折叠得11(180)((18045)67.522FEP BEP CEO ∠=∠=︒-∠=︒-︒=︒, ⊥22.5FPE BPE ∠=∠=︒.⊥45FPB FPE BPE ∠=∠+∠=︒,作FG ⊥AB 于G ,作EH ⊥FG 于H ,如图,设FH=x ,则BG=EH=FH=x ,⊥45BPF ∠=︒,⊥PG =FG=x +1,⊥BP =2x +1,由勾股定理得1)PF x =+,由折叠得PB=PF ,⊥211)x x +=+,解得x =.⊥12BP =>,⊥点P 在AB 外,不符合题意;⊥EF 经过AD 边中点O ',如图, 此时,190452FEP BEP ∠=∠=⨯︒=︒, ⊥BP=BE =1;⊥EF 经过AB 中点O '',如图,⊥O ''B=BE ,⊥45EO B ''∠=︒.由折叠得90PFE B ∠=∠=︒,设PF=x ,则,O P PB x ''==,1x +=,⊥1,即1,综上,BP 的长为11,故答案为:11.【点拨】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灵活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5.(1)B (3,1)、C (2,4) (2)D (3,5)、P (73,3) 【分析】(1)分别过点A、B做x轴的垂线,垂足为G、H∥证明⊥AGO⊥⊥OHB,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可得出结论;(2)根据对称性和全等的性质可得D(3,5),再求出BC的解析式y=-3x+10,从而可求出点P坐标.解:(1)分别过点A、B做x轴的垂线,垂足为G、H;⊥四边形AOBC是正方形⊥AO= BO,⊥AOB =90°⊥⊥AGO⊥⊥OHB⊥ AG= OH,OG= BH⊥A点坐标为(-1,3)⊥ AG =3,OG=1⊥ OH =3,BH=]⊥B(3,1)同理可得C(2,4)(2)⊥点O与点E关于AP成轴对称⊥AO=AE,AP⊥OE且平分OE⊥E(0,6)根据上面全等可以得到D(3,5)⊥点P的纵坐标是3⊥点P在直线BC上⊥设直线BC为y = kx + b,由条件可得20 30k bk b+=⎧⎨+=⎩,解之得-310k b =⎧⎨=⎩ ⊥y =-3x +10当y =3时,73x =⊥P (73,3)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6.(1)2;(2)当出发1s 或3s 时,线段PQ 的长度为5cm .【分析】(1)由矩形的性质,得AP DQ =,继而列出关于t 的一元一次方程即可解题; (2)过点P 作PE CD ⊥于点E ,先证明四边形APED 是矩形,再根据矩形的性质解得EQ 的长,最后在Rt PQE △中,根据勾股定理解题即可.解:(1)四边形APQD 为矩形.AP DQ ∴=,26t t ∴=-,36t =,2t ∴=,∴当2t =时四边形APQD 为矩形;(2)过点P 作PE CD ⊥于点E ,90A D DEP ∠∠∠===︒,∴四边形APED 是矩形.2AP DE t ∴==,63EQ CD DE CQ t ∴=--=-,在Rt PQE △中,222PE EQ PQ +=,2(63)9t -=,1t =,3t =,答:当出发1s或3s时,线段PQ的长度为5cm.【点拨】本题考查矩形的判断与性质、勾股定理,涉及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是重要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27.(1)详见分析;(2)当E是AD的中点时,四边形EHFG是菱形,证明详见分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答即可;(2)根据菱形的判定解答即可.解:(1)⊥点F,G,H分别是BC,BE,CE的中点,⊥FH⊥BE,12FH BE=,BF=FC,⊥⊥CFH=⊥FBG,FH=BG,⊥⊥BGF⊥⊥FHC;(2)当E是AD的中点时,四边形EHFG是菱形.当E是AD的中点时,AE=ED,⊥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A=⊥D=90︒,⊥⊥ABE⊥⊥DCE,⊥BE=CE,⊥BE=2FH,CE=2FG,⊥FH=FG =1122BE CE EG EH===,⊥EH=HF=FG=GE,⊥四边形EGFH是菱形.【点拨】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关键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菱形的判定解答.28.(1)见分析(2)⊥3;⊥6【分析】(1)利用AAS证△NDE⊥⊥MAE,得出NE=ME,进而得出结论;(2)⊥当四边形AMDN是矩形时⊥AMD=90°,由菱形的性质得AD=6,进而求出AM的值;⊥当四边形AMDN是菱形时,AM=DM,由⊥DAB=60°,得出△AMD为等边三角形,进而求出AM的值.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D⊥⊥DNE=⊥AME,⊥NDE=⊥MAE⊥点E是AD边的中点⊥AE=DE⊥△NDE⊥⊥MAE(AAS)⊥NE=ME⊥四边形AMDN是平行四边形(2)解:⊥当四边形AMDN是矩形时⊥AMD=90°在菱形ABCD中AD=AB=6⊥⊥DAB=60°⊥⊥ADM=30°⊥AM=12AD=3故答案为:3.⊥当四边形AMDN是菱形时,AM=DM⊥⊥DAB=60°⊥⊥AMD为等边三角形⊥AM=AD在菱形ABCD中AD=AB=6⊥AM=6故答案为:6.【点拨】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和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地掌握平行四边的判定方法和矩形菱形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三种几何动点问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解析版)

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三种几何动点问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解析版)

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三种几何动点问题类型一、面积问题 例.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90BCD ∠=,10cm AB AD ==,=8cm BC .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cm 的速度沿折线ABC 方向运动,点Q 从点D 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线段DC 方向向点C 运动.已知动点P ,Q 同时发,当点Q 运动到点C 时,P ,Q 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 .(1)直接写出CD 的长(cm );(2)当四边形PBQD 为平行四边形时,直接写出四边形PBQD 的周长(cm );(3)在点P 、点Q 的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BPQ V 的面积为215cm ?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16(2)(3)存在,满足条件的t 的值为2512秒或5秒【分析】(1)过点A 作AM CD ⊥于M ,根据题意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可得结果;(2)当四边形PBQD 是平行四边形,则点P 在AB 上,点Q 在DC 上,则103BP t =−,2DQ t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1032t t −=,求解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各边长,求其周长即可;(3)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点P 在线段AB 上时;②当点P 在线段BC 上时;根据三角形面积列方程计算即可.【详解】(1)解:如图1,过点A 作AM CD ⊥于M ,AM CD ⊥,=90BCD ∠︒,∴AM CB ∥,∵AB CD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10cm CM AB ∴==,在t R ADM 中,10cm AD =,8cm AM BC ==,根据勾股定理得,6cm DM =,16cm CD DM CM ∴=+=;(2)当四边形PBQD 是平行四边形,则点P 在AB 上,点Q 在DC 上,如图3,由运动知,103BP t =−,2DQ t =,1032t t ∴−=,2t ∴=,此时,4BP DQ ==,12CQ =,根据勾股定理得,BQ =∴四边形PBQD 的周长为()28BP BQ +=+(3)①当点P 在线段AB 上时,即:1003t ≤≤时,如图2,()1110381522BPQ S PB BC t =⋅=−⨯=,2512t ∴=;②当点P 在线段BC 上时,即:1063t <≤时,如图4,310BP t =−,162CQ t =−,()()113101621522BPQ S PB CQ t t ∴=⋅=−−=,5t ∴=或193t =(舍), 即:满足条件的t 的值为2512秒或5秒.【点睛】本题考查了四边形的动点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读懂题意,根据相应图形的性质列出方程是解本题的关键.【答案】(1)①12DP t =−;15BQ t =−;②7.5t =(2)()()()220<12=12<151345 15<1844t S t t t t −≤−≤−−≤⎧⎪⎪⎪⎪⎪⎩【分析】(1)①根据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列代数式即可;②AP BQ =时,四边形APQB 是平行四边形;(2)求出相关线段的长度,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分情况讨论即可.【详解】(1)解:①由题意可知=cm AP t ,cm CQ t =,∴()12cm DP AD AP t =−=−,()15cm BQ BC CQ t =−=−;②当四边形APQB 是平行四边形时,AP BQ =,即15t t =−,解得7.5t =.故答案为:()12cm t −,()15cm t −(2)解:如图,过点D 作DE BC ⊥于点E ,则90A B DEB ∠=∠=∠=︒,∴四边形ABED 是矩形,∴90ADE ∠=︒,()12cm BE AD ==, ∴()15123cm CE BC BE =−=−=,∵120ADC ∠=︒,∴30CDE ADC ADE ∠=∠−∠=︒,∴()26cm DC EC ==,∴)cm DE ===,∴点P 运动到点D 时,需12秒,点P 到点C 时,需18秒;点Q 从点C 到点B 需15秒,从点B 到点A 需15+秒.故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012t <≤时,如图,11==(1522S BQ AB t ⋅−−)②当1215t <≤时,如图,过点P 作DH BC ⊥于点H ,()18cm PC AD DC t t =+−=−,易知DE PH ∥∴30CPH CDE ∠=∠=︒, ∴()119cm 22CH PC t ==−,∴())cm PH t ==−,∴211(15))22S BQ PH t t =⋅=−−=;③当1518t <≤时,如图,()15cm BQ t BC t =−=−,()111596cm 22BH BC CH t t ⎛⎫=−=−−=+ ⎪⎝⎭, ∴211113(15)(6)4522244S BQ BH t t t t =⋅=−⋅+=−−,综上,))()220<12=12<15134515<1844t S t t t t ≤−≤−−≤⎧⎪⎪⎪⎪⎪⎩.【点睛】本题考查列代数式、三角形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四边形上的动点问题等,熟练掌握分类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答案】(1)10(2)12(3)S=18(09)6216(918)t t t t <≤⎧⎨−+<≤⎩(4)t= 4或8或12【分析】(1)当t=4时,AP=8,PD=AD -AP=BC -AP=18-8=10;(2)当四边形ABQP为矩形时,AP=BQ,根据不同的时间段AP的关系式求出t值即可;(3)由(2)中不同时间段AP的关系式得出S的分段函数即可;(4)PQ所在的直线将矩形ABCD分成面积比为1:2的两部分时,可能再两个不同的时间段存在12ABQPPDCQss=四边形四边形和12PDCQABQPss=四边形四边形两种可能,根据(3)中面积的函数关系式分段求t值即可.(1)解:当t=4时,AP=2t=8,∴PD=AD-AP=18-8=10,故答案为10(2)解:当四边形ABQP为矩形时,AP=BQ,若0≤t≤9时,AP=2t,则2t=t,解得t=0(不符合题意,舍去);若9<t≤18时,AP=36-2t,则36-2t=t,解得t=12;故答案为12(3)解:当0<t≤9时,S=12(BQ +AP)⋅AB =12(t+2t)×12= 18t;当9<t<18时,S=12(BQ +AP).AB =- 6t + 216.综上所述,S =18(09)6216(918)t tt t<≤⎧⎨−+<≤⎩(4)解:当0≤t≤9时,若12ABQPPDCQss=四边形四边形,则ABQPs四边形=13ABCDS矩形,∴18t=13×12×18,解得t=4;若12PDCQABQPss=四边形四边形,则ABQPs四边形=23ABCDS矩形,∴18t=23×12×18,解得t=8;当9<t≤18时,若12ABQPPDCQss=四边形四边形,则ABQPs四边形=13ABCDS矩形,∴-6t+216=13×12×18,解得t=24(舍);若12PDCQABQPss=四边形四边形,则ABQPs四边形=23ABCDS矩形,∴-6t+216=23×12×18,解得t=12;综上,当t=4或8或12时,PQ所在的直线将矩形ABCD分成面积比为1:2两部分.【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四边形的综合题型,涉及动点问题,矩形的性质,梯形的面积等知识点,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如图,在ABD中,几秒钟后,MON的面积为【答案】(1)见解析(2)5米,24平方米;(3)1秒或4秒【分析】(1)根据题意,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先判定平行四边形,再用邻边相等证明菱形;(2)解方程可得OA 、OB 的长,用勾股定理可求AB ,根据“菱形的面积对应对角线积的一半”计算连线面积;(3)根据点M 、N 运动过程中与O 点的位置关系,分三种情况分别讨论.【详解】(1)证明:AO 平分BAD ∠,AB CD ∥,DAC BAC DCA ∠∠∠∴==, ACD ∴是等腰三角形,AD DC =,又AB AD =,AB CD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又AB A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2)解:解方程27120x x −+=,得,14x =,23x = 4OA ∴=,3OB =,利用勾股定理5AB ==,28,26AC OA BD OB ∴====,∴ABCD S =菱形118622AC BD ⨯=⨯⨯24=平方米.(3)解:在第(2)问的条件下,设M 、N 同时出发x 秒钟后,MON 的面积22m ,当点M 在OA 上时,2x <,MON S =12()()4232x x −−=, 解得1214x x ==, (大于2,舍去);当点M 在OC 上且点N 在OB 上时,23x <<,MON S =12()()3242x x −−=,整理得,2580x x −+=,此时,2=541870∆−⨯⨯=−<,∴原方程无解;当点M 在OC 上且点N 在OD 上时,即34x <≤,MON S =12 ()()2432x x −−=,整理得,2540x x −+=,解得1241x x ==, (小于3,舍去).综上所述:M ,N 出发1秒或4秒钟后,△MON 的面积为22m .【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方法,菱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类型二、几何图形存在性问题 Rt ABC 中, (1)求AB AC ,的长;(2)求证:AE DF =;(3)当t 为何值时,DEF 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答案】(1)AB=5,AC=10;(2)证明见解析(3)当52t =秒或4秒时,DEF 为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分析】(1(2)利用已知用未知数表示出DF ,AF 的长,进而得出AE DF =;(3)利用①当90EDF ∠=︒时;②当90DEF ∠=︒时;③当90EFD ∠=︒时,分别分析得出即可.【详解】(1)解:设AB x =,90B ∠=︒,30C ∠=︒,22AC AB x ∴==.由勾股定理得,()(2222x x −=, 解得:5x =, 5AB ∴=,10AC = ;(2)证明:由题意得AE t =,CD=2t ,则102AD t =−,在△DFC中,∠DFC=90°,∠C=30°,DC=2t,∴12DF CD t==.又AE t=,AE DF∴=;(3)解:当52t=秒或4秒时,DEF为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分情况讨论:①∠EDF=∠DFC=90°时,则DE BC∥,∴∠AED=∠B=90°,∠ADE=∠C=30°,∴AD=2AE,∴10-2t=2t,∴52t=;②∠DEF=90°时,∵AB⊥BC,DF⊥BC,∴AE DF.又∵AE=DF,∴四边形AEFD为平行四边形,∴AD EF,∴∠ADE=∠DEF=60°,∴∠AED=30°,∴12AD AE=,∴1 1022t t−=,∴4 t=;③∠EFD=90°时,此种情况不存在. 当52t =秒或4秒时,DEF 为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理解相关知识是解答关键. (1)连接PD 、PQ 、DQ ,求当t 为何值时,PQD △的面积为(2)当点P 在BC 上运动时,是否存在这样的t 使得△合条件的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1秒或4秒(2)存在,43t =秒或4)秒【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面积公式,利用割补法即可求解;(2)根据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一元二次方程,分情况讨论以P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即可说明.【详解】(1)解:当P 在BC 上时如图:根据题意,得4AB BC CD AD ====AQ t =,4QB t =−,2BP t =,42PC t =−,7PQD ADQ BPQ DPC ABCD S S S S S =−−−=△△△△正方形,1111642(4)4(42)7222t t t t −⨯⨯−⨯−−⨯⨯−=整理,得2210t t −+=,解得121t t ==.当P 在CD 上时,此时24t <≤4(24)82DP t t =−−=− 1(82)472PQD S t ∴=−⨯=△94t ∴=答:当t 为1秒或94秒时,PQD △的面积为27cm .(2)①当PD DQ =时,根据勾股定理,得2216(42)16t t +−=+,解得143t =,24t =(不符合题意,舍去).②当PD PQ =时,根据勾股定理,得22216(42)(4)(2)t t t +−=−+,整理得:28160t t +−=解得14t =,24t =−(不符合题意,舍去).答:存在这样的43t =秒或4)秒,使得PQD △是以PD 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一元二次方程、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B =90°,AB =8cm ,AD =12cm ,BC =18cm ,点P 从点A 出发以1cm/s 的速度向点D 运动;点Q 从点C 同时出发,以2cm/s 的速度向点B 运动,当点Q 到达点B 时,点P 也停止运动,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为t s .(1)从运动开始,当t 取何值时,PQ ∥CD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t 值,使得四边形PQCD 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从运动开始,当t 取何值时,四边形PQBA 是矩形?(4)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t 值,使得四边形PQBA 是正方形?若存在,请求出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4(2)不存在,理由见解析(3)6(4)不存在,理由见解析【分析】(1(2)利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求解即可;(3)利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求解即可;(4)利用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求解即可.(1)解:由运动知,AP =tcm ,CQ =2tcm ,∴DP =AD ﹣AP =(12﹣t )cm ,∵AD BC ∥,要PQ CD ∥,∴四边形CDPQ 为平行四边形,∴DP =CQ ,∴12﹣t =2t ,∴t =4,即t =4时,PQ ∥CD ;(2)不存在,理由:∵四边形PQCD 是菱形,∴CQ =CD ,∴2t =10,∴t =5,此时,DP =AD ﹣AP =12﹣5=7(cm ),而DP≠CD ,∴四边形PQCD 不可能是菱形;(3)如图4,∵∠B =90°,AD ∥BC ,∴当AP =BQ 时,四边形ABQP 是矩形,即t =18﹣2t ,解得:t =6,∴当t =6时,四边形PQBA 是矩形;(4)由当t =6时,四边形PQBA 是矩形,∴AP =6cm ,∵AB =8cm ,∴AP≠AB ,∴矩形PQBA 不能是正方形,即不存在时间t ,使四边形PQBA 是正方形.【点睛】本题考查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和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确定动点的位置. 例4.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且8AC =,6BD =,现有两动点M ,N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点M 沿线段AB 向终点B 运动,点N 沿折线C D A −−向终点A 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1)填空:AB = ;菱形ABCD 的面积S = ;菱形的高h = .(2)若点M 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N 的速度为每秒a 个单位(其中52a <),当4t =时在平面内存在点得以A ,M ,N ,E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a 的值.【答案】(1)5;24;245(2)1.5或1.94或1.4【分析】(1)先由菱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得AB ,再跟菱形面积为对角线之积的一半可得S ,最后根据菱形的面积为边长×高,由此可得高h 的长;(2)当4t =,时间固定,AM 的长度也就固定,A 、M 、N 、E 四点要形成菱形,分两大类情况,第一类以AM 为边,这种情况可以画两种菱形;第二类以AM 为对角线,只有一种.因此共三种情况,分别计算.【详解】(1)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与BD 交于点O ,86AC BD ==,,∴43AO CO BO DO AC BD ====⊥,,,∴AB=5,设菱形的高为h,则菱形ABCD 的面积为186242AB h ⨯⨯=⨯=∴245h =故答案为:5,24,245(2)解:当4t =时,4AM =,①如图2,四边形AMEN 为菱形,4AN AM ∴==,1046ND CD ∴+=−=,46a ∴=,32a =.②如图3,AENM 为菱形,EM 交AN 于点R ,作DP 垂直BC 于P ,菱形面积为24,4.8DP ∴=,75CP ∴=,MAR BCD ∠=∠,AMR PDC ∴∠=∠,AR CP AM CD ∴=,1.12AR ∴=,2.24AN ∴=,()()410 2.244 1.94a ND CD ∴=+÷=−÷=,③如图4,AEMN 为菱形,EN 交AM 于点T ,作BS 垂直CD 于S ,则2AT MT ==,523BT NS ∴==−=,4.8BS =, 1.4CS ∴=,1.43 4.4CN NS CS∴=+=+=,4 4.44 1.1a CN∴=÷=÷=;综上所述,a的取值有1.5或1.94或1.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三角函数、勾股定理、面积计算,分类讨论等重要知识点,综合性和技巧性很强,计算量也较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类型三、直线位置关系问题(1)直接写出AB的长.(2)当点Q落在AB边上时,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3(2)3523t−或5332t−(3)12、或175(4)920或215【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直接求出AB 的长度;(2)分类讨论Q 在AD 和BD 上的两种情况,DQ AD AQ =−或 DQ AQ AD =−;(3)当平行四边形PQDM 为菱形或矩形时即为轴对称图形,因为PQ AC ⊥,所以当Q 在AB 上时,PQD ∠不可能为直角,平行四边形PQDM 不可能为矩形,只存在菱形的情况,根据PQ DQ =建立等量解出t 值;当Q 在BC 上时,表示出DQ 的长度较为复杂,所以可以表示出2DQ ,利用22PQ DQ =建立方程解出t 值;当Q 点在BC 中点时,平行四边形PQDM 为矩形,可直接求得t 值;(4)因为平行四边形PQDM 的四个顶点顺序已经确定,所以Q 在过点D 的AC 平行线的下方,分类讨论Q 在AD 上和在CN (见详解图)上的两种况下QM 平行于不同边时的情况,注意,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当Q 在AB 上时,QM 不可能平行于AB ,当Q 在BC 上时,QM 不可能平行于BC .【详解】(1)解:在Rt ABC 中,222AB AC BC =−,∴3=AB ;(2)解: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沿AC 向终点C 运动,∴AP t =,PQ AC ⊥,∴APQ ABC △△∽,::3:4:5AB BC AC =,∴::3:4:5AP QP AQ =, ∴5533AP t AQ ==,点D 是边AB 的中点,∴32AD BD ==, ∴ 3523DQ t =−或5332t −;(3)解:当平行四边形PQDM 为菱形或矩形时即为轴对称图形, ∴ PQ DQ =或平行四边形PQDM 某一内角为90︒,①当Q 在AB 上时,990510t t ⎛⎫≤≤≠ ⎪⎝⎭,由(1)得43PQ t =,3523DQ t =−或5332t −, ∴354233t t −=或534323t t −=, 解得12t =或92, 990510t t ⎛⎫≤≤≠ ⎪⎝⎭,∴12t =;Q 在AB 上时,PQD ∠不可能为90︒,故不存在矩形的情况;②如图,当Q 在BC 上时,955t ≤≤,CPQ CBA △△∽,∴::4:3:5CP QP CQ =,AP t =,∴5CP t =−, ∴()354PQ t =−,()554CQ t =−, ∴()55945444BQ t t =−−=−, ∴222222359254511724416816DQ BD BQ t t t ⎛⎫⎛⎫=+=+−=−+ ⎪ ⎪⎝⎭⎝⎭, 当22PQ DQ =时,平行四边形PQDM 为菱形, ∴()22254511735168164t t t ⎡⎤−+=−⎢⎥⎣⎦,解得t =,955t ≤≤,∴t =;当Q 点在BC 中点时,平行四边形PQDM 为矩形, 此时485255t −=⨯=, 解得175t =;综上所述:当平行四边形PQDM 为轴对称图形时,t 的值为12、或175;(4)解:平行四边形PQDM ,∴Q 在过点D 的AC 平行线的下方, ①如图,Q 在AD 上,9010t ≤<,QM AC ∥时,易得DQM QAP △△∽,平行四边形PQDM ,∴43DM QP t ==, 由(1)得3523DQ t =−, ∴35523443t DQ DM t −==, 解得920t =;②如图,Q 在AD 上,9010t ≤<,QM BC ∥时, 易得DQM QPA △△∽,∴35423453tDQDM t−==,解得8245t=(舍);③过点D的平行线交BC于点N,点Q在CN上移动才可能会出现平行四边形PQDM的对角线QM平行于直角三角形的边,此时1755t≤≤,如图,当QM AC∥时,延长DM交AC于点H,平行四边形PQDM,∴()354DM PQ t==−且DH AC⊥,QM AC∥,∴四边形MQPH为矩形,∴()354MH PQ DM t===−,∴()365245t DH−⨯==,解得215t=;不存在QM AB∥的情况;综上所述:当QM与Rt ABC△的某条边平行时,t的值为920或215.【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动点问题,涉及到相似、平行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以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还会用到分类讨论的思想,难度较大,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准确找到不同的情况并对问题进行分类讨论.【答案】(1)BD =,9BE cm =(2)PQ AD ⊥,理由见详解(3)存在,t 的值为125或4(4)或【分析】(1)可求出30ADB ∠=︒,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212AD AB cm ==,BD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D BC ∥,则30DBC ∠=︒,即可得12DE BD =,BE =,即可求解; (2)先证四边形DEQP 是平行四边形,可得四边形DEQP 是矩形,即可得出结论;(3)分两种情况讨论,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P BQ =,列出方程可求解;(4)分两种情况讨论,由轴对称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可求解.【详解】(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90ABD Ð=°,60A ∠=︒,6AB cm =,30ADB ∴∠=︒,AD BC ∥,212AD AB cm ∴==,BD ==,30DBC ADB ∠=∠=︒,DE BC ⊥,12DE BD ∴==,BE =,9BE cm ∴==;(2)PQ AD ⊥,理由如下:如图1,动点P 从点D 出发沿DA 以1/s cm 的速度向终点A 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以4/cm s 的速度沿射线BC 运动,∴当95t =时,95PD =,365BQ =, 369955QE BE BQ PD ∴=−=−==, AD BC ,∴四边形DEQP 是平行四边形,DE BC ⊥,∴四边形DEQP 是矩形,PQ AD ∴⊥;(3)存在,当CD 为边时,四边形PQCD 是平行四边形,PD CQ ∴=,124t t ∴=−,125t ∴=;当CD 为对角线时,四边形PCQD 是平行四边形,PD CQ ∴=,412t t ∴=−,4t ∴=,综上所述:t 的值为125或4;(4)如图,当点P 的对称点在线段CD 上时,60ADQ QDC ∴∠=∠=︒,60QDC BCD ∴∠=∠=︒,CDQ ∴是等边三角形,CD CQ ∴=,6124t ∴=−,32t ∴=,过点P 作PH BC ⊥于H ,则PH DE ==,32EH PD cm ==, 60BCD ∠=︒,6CD AB cm ==,DE BC ⊥,13cm 2CE CD ∴==,32QH CQ EH CE cm ∴=−−=,在Rt PQH 中,PQ =; 如图,当点P 的对称点在线段CD 的延长线上时,120CDA ∠=︒,60PDP '∴∠=︒,点P 的对称点在线段CD 的延长线上,1302CDQ PDP '∴∠=∠=︒,BCD CDQ CQD ∠=∠+∠, 30CDQ CQD ∴∠=∠=︒,6CD CQ ∴==,12618BQ ∴=+=,418t ∴=,92t ∴=,过点P 作PH BC ⊥于H ,则PH DE ==,92EH PD cm ==,60BCD ∠=︒,6CD AB cm ==,DE BC ⊥,132CE CD cm ∴==,272QH CQ EH CE cm ∴=++=,在Rt PQH 中,PQ ==;综上所述:点P ,Q 之间的距离为或.【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课后训练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90A ∠=︒,24cm DC =,26cm AB =,动点P 从D 开始沿DC 边向C 点以1cm /s 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BA 向A 点以3cm /s 的速度运动,P ,Q 分别从点D ,B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 秒.(1)t 为何值时,四边形DPQA 为矩形?(2)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BC 为平行四边形?【答案】(1)当132t =秒时,四边形DPQA 为矩形(2)当6t =秒时,四边形PQBC 为平行四边形【分析】(1)根据AB CD ∥,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得AQ DP =,求出t ,即可;(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得PC QB =,求出t ,即可.【详解】(1)∵AB CD ∥,∴AQ DP ∥,当AQ DP =时,四边形DPQA 为平行四边形,∵90A ∠=︒,∴平行四边形DPQA 为矩形,∵动点P 从D 开始沿DC 边向C 点以1cm /s 的速度运动,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BA 向A 点以3cm /s 的速度运动, ∴cm DP t =,3cm BQ t =,∴263AQ AB BQ t =−=−,∴263t t =−,解得:261342t ==, ∴当132t =秒时,四边形DPQA 为矩形.(2)∵AB CD ∥,∴QB PC ∥,当PC QB =时,四边形PQBC 为平行四边形,∴24PC t =−,∴243t t −=,解得:6t =,∴当6t =秒时,四边形PQBC 为平行四边形.【点睛】本题考查动点与几何的综合,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 在ABC 中, 发现:(1)在点O 的运动过程中,OE 与OF 的关系是(2)当=2t 时,=EF ______cm .【答案】(1)OE OF =,详见解析(2)8cm ,探究:3,拓展:=AB 10cm【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分别得到OEC ACE ∠=∠,ACF OFC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OE OC =,OF OC =,等量代换证明结论;()2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解答;探究: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得到=OA OC 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进而求出OA ,求出t ;拓展: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得到45ACE ∠=︒,进而得到90ACB ∠=︒,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得到答案.【详解】(1)解:OE OF =,理由如下:CE 平分ACB ∠,BCE ACE ∴∠=∠,EF BC ∥,BCE OEC ∴∠=∠,OEC ACE ∴∠=∠,OE OC ∴=,同理可得,ACF OFC ∠=∠,OF OC ∴=,OE OF ∴=,故答案为:OE OF =;(2)由题意得,当=2t 时,2cm OA =,则4cm OC AC OA =−=,BCE ACE ∠=∠,GCF ACF ∠=∠,90ECF ∴∠=︒,OE OF =,()28cm EF OC ∴==,故答案为:8; 探究:当=3t 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理由如下:90ECF ∠=︒,OE OF =,∴当=OA OC 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此时,3cm OA OC ==,3t ∴=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故答案为:3;拓展:当四边形AECF 是正方形时,45ACE ∠=︒,CE 平分ACB ∠,290ACB ACE ∴∠=∠=︒,()10cm A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掌握矩形的判定定理、正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已知正方形ABCD 中,8AB BC CD DA ====,90A B C D ∠=∠=∠=∠=︒.动点P 以每秒2个单位速度从点B 出发沿线段BC 方向运动,动点Q 同时以每秒8个单位速度从B 点出发沿正方形的边BA AD DC CB −−−方向顺时针作折线运动,当点P 与点Q 相遇时停止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1)当运动时间为 秒时,点P 与点Q 相遇;(2)当BQ PD ∥时,求线段DQ 的长度;(3)连接PA ,当PAB 和QAD 全等时,求t 的值.【答案】(1)3.2(2)3.2(3)t 为0.8或83【分析】(1)先判断出点P ,Q 相遇时,必在正方形的边BC 上,利用运动路程之和为正方形的正常建立方程即可;(2)先判断出四边形BQDP 是平行四边形,得出BP DQ =,进而表示出BP ,DQ ,用BP DQ =建立方程求解即可;(3)分点Q 在正方形的边AB ,AD ,CD ,BC 上,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解:点P 的运动速度为2,8BC =,∴点P 运动到点C 的时间为4,点Q 的运动速度为8,∴点Q 从点B 出发沿BA AD DC CB −−−方向顺时针作折线运动到点C 的时间为(888)83++÷=,∴点P ,Q 相遇时在边BC 上,284832t t ∴+=⨯=,3.2t ∴=,故答案为3.2;(2)解:如图1,//BQ PD ,∴点Q 只能在边AD 上,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 BC ∴,∴四边形BQDP 是平行四边形,BP DQ ∴=,2288t t ∴=⨯−,1.6t ∴=,288 3.2DQ t ∴=⨯−=;(3)解:①当点Q 在边AB 上时,如图2,AB AD =,ABP DAQ ∠=∠,要使PAB ∆和ΔQAD 全等,只能是PAB QDA ≅,BP AQ ∴=,88AQ t =−,2BP t =,882t t ∴−=,0.8t ∴=,②当点Q 在边AD 时,不能构成QAD ,③当点Q 在边CD 上时,如图3,同①的方法得,要使PAB 和QAD 全等,只能是PAB QAD ≅,BP DQ ∴=,2816t t ∴=−,83t ∴=,④当点Q 在边BC 时,QAD 不是直角三角形,而PAB 是直角三角形,所以,不能全等;即:当PAB 和QAD 全等时,t 的值为0.8或83;【点睛】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正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分类讨论. 4.如图,在ABCD Y 中,9034BAC CD AC ∠=︒==,,.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D 以1cm /s 速度向终点D 运动,同时点Q 从点C 出发,以4cm /s 速度沿射线CB 运动,当点P 到达终点时,点Q 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t 秒()0t >.(1)CB 的长为______.(2)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QB 的长.(3)连接PQ ,①是否存在t 的值,使得PQ 与AC 互相平分?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是否存在t 的值,使得PQ 与AB 互相平分?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若点P 关于直线AQ 对称的点恰好落在直线AB 上,请直接写出t 的值.【答案】(1)5(2)55404QB t t ⎛⎫=−<≤ ⎪⎝⎭或5454QB t t ⎛⎫=−> ⎪⎝⎭(3)①不存在,理由见解析;②存在,t 的值为53(4)t 的值为12或2【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3AB DC ==,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2)根据题意可得4CQ t =,先求出当点Q 与点B 重合时,所花费的时间,再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当点Q 在线段BC 上时和当点Q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时;(3)①连接PC AQ ,,假设PQ 与AC 互相平分,则可得四边形APCQ 是平行四边形,进而可得AP CQ =,解得即可到答案;②连接PB AQ ,,假设PQ 与AB 互相平分,则可得四边形APBQ 是平行四边形,进而可得AP BQ =,解得即可到答案;(4)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当点P 关于直线AQ 对称的点落在点A 下方时和当点P 关于直线AQ 对称的点落在点A 上方时.【详解】(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3AB DC ==,∵90BAC ∠=︒,∴5BC =,故答案为:5;(2)在ABCD Y 中,AD BC =,AD BC ∥,由题意得,4CQ t =,当点Q 与点B 重合时,45t =, ∴5s 4t =, 当点Q 在线段BC 上时,54QB BC CQ t =−=−,当点Q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时,45QB CQ BC t =−=−, 综上所述,55404QB t t ⎛⎫=−<≤ ⎪⎝⎭或5454QB t t ⎛⎫=−> ⎪⎝⎭;(3)①不存在,理由如下:如图,连接PC AQ ,,若PQ 与AC 互相平分,则四边形APCQ 是平行四边形,∴AP CQ =,∵4AP t CQ t ==,,∴4t t =,解得0=t (不合题意),∴不存在t 的值,使得PQ 与AC 互相平分;②存在,如图,连接PB AQ ,,若PQ 与AB 互相平分,则四边形APBQ 是平行四边形,∴AP BQ =,∴45t t =−, ∴5s 3t =, ∴当5s 3t =时,PQ 与AB 互相平分; (4)当点P 关于直线AQ 对称的点落在点A 下方时,如图,由对称得,PAQ P AQ '∠=∠,∵AD BC ∥,∴PAQ AQB ∠=∠,∴P AQ AQB '∠=∠,即BAQ AQB ∠=∠,∴3BQ AB ==,∴2CQ BC BQ =−=,∴42t =,解得12t =;当点P 关于直线AQ 对称的点落在点A 上方时,如图,由对称得,12∠=∠,∵AD BC ∥,∴13∠=∠,∵24∠∠=∴3=4∠∠,∴3BQ AB ==,∴8CQ BC BQ =+=,∴48t =,解得2t =,综上所述,t 的值为12或2.【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和动点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如图,矩形ABCD 中,4CD =,30CBD ∠=︒.一动点P 从B 点出发沿对角线BD 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D 匀速运动,同时另一动点Q 从D 点出发沿DC 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 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为t 秒()0t >.过点P 作PE BC ⊥于点E ,连接EQ ,PQ .(1)求证:PE DQ =;(2)四边形PEQD 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 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3)当t 为何值时,PQE V 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能,83t =(3)当2t =或165,见解析【分析】(1)由垂直得90BEP ∠=︒,在Rt BEP 中,2BP t =,由30CBD ∠=︒,可得PE t =,即可证明结果;(2)先证明四边形PEQD 是平行四边形,82PD t =−,DQ t =,当PD DQ =时,四边形PEQD 为菱形,即可求解;(3)分类讨论:①当90EPQ ∠=︒,②当90PQE ∠=︒,③当90PEQ ∠=︒即可.【详解】(1)证明:∵PE BC ⊥,∴90BEP ∠=︒,在Rt BEP 中,2BP t =,∵30CBD ∠=︒,∴PE t =,又∵DQ t =,∴PE DQ =;(2)解:能,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 为矩形,PE BC ⊥,90BEP C ︒∠==∠,∴PE DQ ∥,由(1)知,PE DQ =,∴四边形PEQD 为平行四边形,在Rt CBD 中,4CD =,30CBD ∠=︒,∴28BD CD ==,∵2BP t =,∴82PD BD BP t =−=−,若使平行四边形PEQD 为菱形,则需PD DQ =,即82t t −=, ∴83t =, 即当83t =时,四边形PEQD 为菱形; (3)解:①当90EPQ ∠=︒时,四边形EPQC 为矩形,∴PE QC =,∵PE t =,4QC t =−,∴4t t =−,即2t =;②当90PQE ∠=︒时,90DPQ PQE ∠=∠=︒,在Rt DPQ 中,906030PQD ∠=︒−︒=︒,∴2DQ DP =,∵DQ t =,82DP t =−∴()282t t =−,即165t =.③当90PEQ ∠=︒时,此种情况不存在,综上所述,当2t =或165时,PQE V 为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动点问题、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及矩形的性质,找到动点运动的规律和路线、速度、以及是否停止和有无取值范围是解题的关键.(1)=a ______cm ,b =______cm ;(2)t 为何值时,EP 把四边形BCDE 的周长平分?(3)另有一点Q 从点E 出发,按照E D C →→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1cm /s ,若P 、Q 两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随之停止运动.求t 为何值时,BPQ V 的面积等于26cm .【答案】(1)3,3(2)2s =t(3)3s 2或11s 3或5s【分析】(1)由非负性可求a ,b 的值;(2)先求出18cm BCDE C =四边形,可得9cm BE BP +=,可求4cm BP =,即可求解;(3)分三种情况讨论,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解.【详解】(1)∵()230a −=,∴30,290a a b −=+−=,∴3,3a b ==;故答案为:3,3;(2)∵3cm,3cm AE DE ==,∴6cm AD BC ==,∴18cm BCDE C BC CD DE EB =+++=四边形,∵EP 把四边形BCDE 的周长平分,∴9cm BE BP +=,∴4cm BP =,点P 在BC 上,∴42s 2t ==;(3)①点P在BC上(03)t<≤,∵12462BPQtS=⨯⨯=V,∴3.2t=;②相遇前,点P在CD上13 (3)3t<≤,∵[]1(4(3)(26)662BPQS t t=⨯−−−−⨯=,∴113t=;③相遇后,点P在CD上13(5)3t<≤,∵[]1(3)(26)4662BPQS t t=⨯−+−−⨯=,∴.5t=;∴综上所述,当3s2t=或11s3或5s时,BPQV的面积等于26cm.【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知识,利用分类讨论思想是解本题的关键.角形与DCQ全等.【答案】(1)1(2)54t=或4或232(3) 3.5t=,5.5或10【分析】(1)根据题中条件求出AP 的长即可求解;(2)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点P 在AB 上时,②当点P 在BC 上时,③当点P 在AD 上时;(3)连接CQ ,要使一个三角形与DCQ 全等,则另一条直角边必须等于DQ ,分类讨论即可.【详解】(1)解:动点P 的速度是2cm/s ,∴当2t =时,224AP =⨯=,∵5cm AB =,∴BP =1cm ;(2)解:①当点P 在AB 上时,CDP △是等腰三角形,∴PD CP =,在长方形ABCD 中,,90AD BC A B =∠=∠=︒,∴()HL DAP CBP ≌,∴AP BP =, ∴1522AP AB ==,∵动点P 的速度是2cm/s , ∴54t =;②当点P 在BC 上时,CDP △是等腰三角形,如图所示,∵90C ∠=︒,∴5CD CP ==,∴3BP CB CD =−=, ∴53422AB BP t ++===;③当点P 在AD 上时,CDP △是等腰三角形.如图所示,∵90D Ð=°,∴5DP CD ==, ∴585523222AB CB CD DP t ++++++===, 综上所述,54t =或4或232时,CDP △是等腰三角形; (3)解:根据题意,如图,连接CQ ,∵5,90,6AB CD A B C D DQ ==∠=∠=∠=∠=︒=,∴要使一个三角形与DCQ 全等,则另一条直角边必须等于DQ .①当点P 运动到1P 时,16CP DQ ==,此时1DCQ CDP △≌△, ∴点P 的路程为:1527AB BP +=+=, ∴72 3.5t =÷=;②当点P 运动到2P 时,26BP DQ ==,此时2CDQ ABP △≌△, ∴点P 的路程为:25611AB BP +=+=,∴112 5.5t =÷=③当点P 运动到3P 时,35AP DQ ==,此时3CDQ BAP △≌△, ∴点P 的路程为:3585220AB BC CD DP +++=+++=, ∴20210t =÷=,④当点P 运动到4P 时,即P 与Q 重合时,46DP DQ ==,此时4CDQ CDP △≌△, ∴点P 的路程为:4585624AB BC CD DP +++=+++=∴24212t =÷=,此结果舍去,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t 的值可以是: 3.5t =,5.5或10.【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灵活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是解题关键.。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动点问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动点问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动点问题专题练习(含答案)案场各岗位服务流程销售大厅服务岗:1、销售大厅服务岗岗位职责:1)为来访客户提供全程的休息区域及饮品;2)保持销售区域台面整洁;3)及时补足销售大厅物资,如糖果或杂志等;4)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现场问题点;2、销售大厅服务岗工作及服务流程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班中工作程序服务流程行为规范迎接指引递阅资料上饮品(糕点)添加茶水工作要求1)眼神关注客人,当客人距3米距离时,应主动跨出自己的位置迎宾,然后侯客迎询问客户送客户注意事项15度鞠躬微笑问候:“您好!欢迎光临!”2)在客人前方1-2米距离领位,指引请客人向休息区,在客人入座后问客人对座位是否满意:“您好!请问坐这儿可以吗?”得到同意后为客人拉椅入座“好的,请入座!”3)若客人无置业顾问陪同,可询问:请问您有专属的置业顾问吗?,为客人取阅项目资料,并礼貌的告知请客人稍等,置业顾问会很快过来介绍,同时请置业顾问关注该客人;4)问候的起始语应为“先生-小姐-女士早上好,这里是XX销售中心,这边请”5)问候时间段为8:30-11:30 早上好11:30-14:30 中午好 14:30-18:00下午好6)关注客人物品,如物品较多,则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拾到物品须两名人员在场方能打开,提示客人注意贵重物品);7)在满座位的情况下,须先向客人致歉,在请其到沙盘区进行观摩稍作等待;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中工作程序工作要求注意事项饮料(糕点服务)1)在所有饮料(糕点)服务中必须使用托盘;2)所有饮料服务均已“对不起,打扰一下,请问您需要什么饮品”为起始;3)服务方向:从客人的右面服务;4)当客人的饮料杯中只剩三分之一时,必须询问客人是否需要再添一杯,在二次服务中特别注意瓶口绝对不可以与客人使用的杯子接触;5)在客人再次需要饮料时必须更换杯子;下班程序1)检查使用的工具及销售案场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上级领导;2)填写物资领用申请表并整理客户意见;3)参加班后总结会;4)积极配合销售人员的接待工作,如果下班时间已经到,必须待客人离开后下班;1.3.3.3吧台服务岗1.3.3.3.1吧台服务岗岗位职责1)为来访的客人提供全程的休息及饮品服务;2)保持吧台区域的整洁;3)饮品使用的器皿必须消毒;4)及时补充吧台物资;5)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问题点;1.3.3.3.2吧台服务岗工作及流程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动点问题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动点问题

二次函数的动点问题1如图,已知抛物线经过原点O 和x 轴上另一点A ,它的对称轴x =2 与x 轴交于点C ,直线y =-2x -1经过抛物线上一点B (-2,m ),且与y 轴、直线x =2分别交于点D 、E .(1)求m 的值及该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2)求证:① CB =CE ;② D 是BE 的中点;(3)若P (x ,y )是该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得PB =PE ,若存在,试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 (1)由点B (-2,m )在直线12--=x y 上,可求得m 的值及 点B 的坐标,进而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2)通过分别求得CB 和CE 的长来说明CB =CE,过点B 作BG ∥x 轴,与y 轴交于F 、直线x =2交于G ,过点E 作EH ∥x 轴,交y 轴于H ,由△DFB ≌△DHE,证得D 是BE的中点;(3)若存在点P 使得PB=PE,则点P 必在线段BE 的中垂线CD 上,动点P 又在抛物线上,通过解直线CD 和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所联列的方程组,其解即为所求点的坐标.解(1)∵ 点B (-2,m ) 在直线12--=x y 上, ∴ m =-2×(-2)-1=3. ∴ B (-2,3) ∵ 抛物线经过原点O 和点A ,对称轴为x =2,∴ 点A 的坐标为(4,0) . 设所求的抛物线对应函数关系式为y =a (x -0)(x -4). 将点B (-2,3)代入上式,得3=a (-2-0)(-2-4),∴ 41=a . ∴ 所求的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4(41-=x x y ,即x x y -=241. (2)①直线y =-2x -1与y 轴、直线x =2的交点坐标分别为D (0,-1) E (2,-5). 过点B 作BG ∥x 轴,与y 轴交于F 、直线x =2交于G ,则点G 坐标为(2,3)BG ⊥直线x =2,BG =4.在Rt △BGC 中,BC =5432222=+=+BG CG .∵ CE =5,∴ CB =CE =5.②过点E 作EH ∥x 轴,交y 轴于H ,则点H 的坐标为H (0,-5). 又点F 、D 的坐标为F (0,3)、D (0,-1),∴ FD =DH =4,BF =EH =2,∠BFD =∠EHD =90°. ∴ △DFB ≌△DHE (SAS ),∴ BD =DE . 即D 是BE 的中点. (3)由于PB =PE ,∴ 点P 必在线段BE 的中垂线CD 上,又点P 在抛物线x x y -=241上, ∴ 符合条件的点P 应是直线CD 与该抛物线的交点. 设直线CD 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 +b . 将点D (0,-1) C (2,0) 代入,得⎩⎨⎧=+-=021b k b . 解得 1,21-==b k . ∴ 直线CD 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 =21x -1.解方程组x x y x y -=-=241121得 2515311+=+=y x 2515322-=-=y x ∴ 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为(53+,251+)或(53-,251-). 2.已知:如图14,抛物线2334y x =-+与x 轴交于点A ,点B ,与直线34y x b =-+相交于点B ,点C ,直线34y x b =-+与y 轴交于点E .(1)写出直线BC 的解析式. (2)求ABC △的面积.(3)若点M 在线段AB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A 向B 运动(不与A B ,重合),同时,点N 在射线BC 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B 向C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请写出MNB △的面积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点M 运动多少时间时,MNB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3.如图10,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5,BC =10,BC 边上的高AM =4,E 为 BC 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E 作直线AB 的垂线,垂足为F . FE 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G ,连结DE ,DF .. (1) 求证:ΔBEF ∽ΔCEG .(2) 当点E 在线段BC 上运动时,△BEF 和△CEG 的周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3)设BE =x ,△DEF 的面积为 y ,请你求出y 和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x 为何值时,y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4如图,抛物线223y x x =--与x 轴交A 、B 两点(A 点在B 点左侧),直线l 与抛物线交于A 、C 两点,其中C 点的横坐标为2.(1)求A 、B 两点的坐标及直线AC 的函数表达式;(2)P 是线段AC 上的一个动点,过P 点作y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E 点,求线段PE 长度的最大值; (3)点G 抛物线上的动点,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F ,使A 、C 、F 、G 这样的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F 点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令y=0,解得11x =-或23x =(1分) ∴A (-1,0)B (3,0);(1分)将C 点的横坐标x=2代入223y x x =--得y=-3,∴C (2,-3)(1分)∴直线AC 的函数解析式是y=-x-1 (2)设P 点的横坐标为x (-1≤x ≤2)(注:x 的范围不写不扣分) 则P 、E 的坐标分别为:P (x ,-x-1),(1分) E (2(,23)x x x --(1分)∵P 点在E 点的上方,PE=22(1)(23)2x x x x x -----=-++(2分) ∴当12x =时,PE 的最大值=94(1分) (3)存在4个这样的点F ,分别是1234(1,0),(3,0),(4(4F F F F -+ (结论“存在”给1分,4个做对1个给1分,过程酌情给分) 5如图13,已知抛物线224233y x 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D . 点M 从O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 运动,过M 作x 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P ,交BC 于Q . (1)求点B 和点C 的坐标;(2)设当点M 运动了x (秒)时,四边形OBPC 的面积为S ,求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DBQ成为以.BQ ..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 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 (1)把x =0代入224233y x x =-++得点把y =0代入224233y x x =-++得点(2)连结OP ,设点P 的坐标为P (x ,y OBPC S 四边形=OPC S △+OPB S △=12322x y ⨯⨯+⨯⨯ = 22233x x x +-++ ⎪⎝⎭=233x x -++∵ 点M 运动到B 点上停止,∴03x ≤≤∴23324S x ⎛⎫=--+ ⎪⎝⎭(03x ≤≤)(3)存在. BC =13 ① 若BQ = DQ ∵ BQ = DQ ,BD = 2∴ BM = 1 ∴OM = 3-1 = 2 ∴2tan 3QM OC OBC BM OB ∠=== ∴QM =23所以Q 的坐标为Q (2,23) .② 若BQ =BD =2∵ △BQM ∽△BCO ,∴BQ BC =QM CO =BMBO∴2QM ∴ QM=13 ∵ BQ BC =BMOB ∴=3BM ∴ BM∴ OM= 3 所以Q 的坐标为Q(36. 如图12, 四边形OABC 为直角梯形,A (4,0),B (3,4),C (0,4). 点M 从O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A 运动;点N 从B 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过点N 作NP 垂直x 轴于点P ,连结AC 交NP 于Q ,连结MQ . (1)点 (填M 或N )能到达终点;(2)求△AQM 的面积S 与运动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当t 为何值时,S 的值最大; (3)是否存在点M ,使得△AQM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点 M (2)经过t 秒时,NB t =,2OM t = 则3CN t =-,42AM t =-∵BCA ∠=MAQ ∠=45∴ 3QN CN t ==- ∴ 1 PQ t =+ ∴11(42)(1)22AMQ S AM PQ t t ==-+ △ 22t t =-++ ∴2219224S t t t ⎛⎫=-++=--+ ⎪⎝⎭ ∵02t ≤≤∴当12t =时,S 的值最大.(3)存在. 设经过t 秒时,NB =t ,OM=2t 则3CN t =-,42AM t =-∴BCA ∠=MAQ ∠=45①若90AQM ∠=,则PQ 是等腰Rt △MQA 底边MA 上的高 ∴PQ 是底边MA 的中线 ∴12PQ AP MA ==∴11(42)2t t +=- ∴12t =∴点M 的坐标为(1,0) ②若90QMA ∠=,此时QM 与QP 重合∴QM QP MA ==∴142t t +=-∴1t =图12∴点M 的坐标为(2,0)7.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 的边AD 在x 轴上,点A 在原点,AB =3,AD =5.若矩形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x 轴正方向作匀速运动.同时点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沿A -B -C -D 的路线作匀速运动.当P 点运动到D 点时停止运动,矩形ABCD 也随之停止运动. (1)求P 点从A 点运动到D 点所需的时间; (2)设P 点运动时间为t (秒)。

动点专题(北师版)(含答案)

动点专题(北师版)(含答案)

动点专题(北师版)试卷简介:考查学生辨识动点问题,利用动点套路解决问题,本套试卷尤其侧重对动点运动路程表达的考查。

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1.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90°,AD=12,BC=24,动点P从点A出发沿AD向点D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P,Q同时出发,当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随之停止,连接PQ,DQ.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 )秒时,△PDQ≌△CQD.A.6B.5C.4D.3答案:C解题思路:(1)考点:动点问题,全等三角形(2)解题过程:解:由题意得AP=t,CQ=2t∵AD=12∴DP=12-t要使△PDQ≌△CQD,则需DP=QC即12-t=2t,t=4∴当t=4时,△PDQ≌△CQD.故选C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2.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10,点E为边AD上一点,且AE=7.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向点C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连接AP,DP.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 )秒时,△DCP≌△CDE.A.7B.3C. D.答案:C解题思路:(1)考点:动点问题,全等三角形(2)解题过程:解:如图,由题意得BP=2t∵BC=10∴CP=10-2t要使△DCP≌△CDE,则需CP=DE即10-2t=3,t=∴当t=时,△DCP≌△CDE.故选C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3.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10cm,BC=8cm,点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2cm 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 秒,当t为( )秒时,△BPD与△CQP全等.A. B.或2C.3D.3或4答案:B解题思路:(1)考点:动点问题,全等三角形(2)解题过程:解:由题意得BP=2t∵BC=8∴PC=8-2t∵AB=10,D为AB的中点∴BD=AB=5①要使△BDP≌△CPQ,则需CP=BD,CQ=BP即8-2t=5,t=∴当t=时,△BDP≌△CPQ.②要使△BDP≌△CQP,则需CP=BP,CQ=BD即8-2t=2t,CQ=5∴t=2∴当t=2时,△BDP≌△CQP.综上所述,当t=或t=2时,△BPD与△CQP全等.故选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4.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cm,BC=6cm,点E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1cm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由点C向点D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若某一时刻△BPE与△CQP全等,则点Q的运动速度是( )A.cm/s或1cm/sB.3cm/s或4cm/sC.1cm/sD.4cm/s答案:A解题思路:(1)考点:动点问题,全等三角形(2)解题过程:解:由题意得BP=t∵BC=6∴PC=6-t①要使△BPE≌△CPQ,则需BP=CP,BE=CQ即t=6-t,t=3此时点Q的运动速度是∴当点Q的运动速度是cm/s,△BPE≌△CPQ.②要使△BPE≌△CQP,则需BE=CP,BP=CQ即2=6-t∴t=4此时点Q的运动速度是4÷4=1∴当点Q的运动速度是1cm/s时,△BPE≌△CQP.综上所述,当点Q的运动速度是cm/s或1cm/s时,△BPE与△CQP全等.故选A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5.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DC=4,AD=BC=5.延长BC到点E,使CE=2,连接DE.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CD-DA向终点A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t 为( )秒时,△ABP和△DEC全等.A.2B.2或12C.1D.1或6答案:D解题思路:(1)考点:动点问题,全等三角形(2)解题过程:解:①当P在BC上时,由题意得BP=2t要使△ABP≌△DCE,则需BP=CE∵CE=2∴2t=2,t=1即当t=1时,△ABP≌△DCE②当P在CD上时,不存在t使△ABP和△DCE全等③当P在AD上时,由题意得BC+CD+DP=2t∵BC=5,CD=4,AD=5∴AP=5+4+5-2t=14-2t要使△ABP≌△CDE,则需AP=CE即14-2t=2,t=6即当t=6时,△ABP≌△CDE.综上所述,当t=1或t=6时,△ABP和△DEC全等.故选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6.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20cm,BC=4cm,动点P以4cm/s的速度从B点出发,沿BA方向向点A移动,同时动点Q以1cm/s的速度,沿CD方向向点D移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则当t为( )秒时,线段PQ恰好平分长方形ABCD的面积.A.3B.4C.5D.6答案:B解题思路:解:由题意可得,BP=4t,CQ=t,且0≦t≦5∵线段PQ恰好平分矩形ABCD的面积,∴∴即∴t=4(符合题意)故选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7.已知:如图1,点G是BC的中点,点H在AF上,动点P以每秒2cm的速度沿图1的边线运动,运动路径为:G—C—D—E—F—H,相应的△ABP的面积y(cm2)关于运动时间t(s)的图象如图2,若AB=6cm,则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有( )①图1中的BC长是4cm;②图2中的M点表示第4秒时y的值为24cm2;③图1中的CD长是4cm;④图2中的N点表示第12秒时y的值为18cm2.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解题思路:(1)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2)解题过程:解:根据函数图象可以知:从0到2,经过了2秒,P运动了4cm,因而CG=4cm,BC=8cm,故①错误P在CD段时,底边AB不变,高不变,因而面积不变,由图象可知CD=4cm,面积,故②③正确图2中的N点表示第12秒时,点P到达H点,△ABP的面积是18cm2,故④正确,故选C.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8.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DC=4,BC=6,动点M从B点出发沿线段B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动点N同时从C点出发沿线段CD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 )时,△MNC是以MN为底的等腰三角形.A.1B.2C.3D.答案:D解题思路:(1)考点:动点问题,等腰三角形(2)解题过程:解:由题意可得,BM=2t,CN=2t,且0≦t≦2又∵△MNC是以MN为底的等腰三角形,则CM和CN为腰,∴CM=CN,∵BC=6,∴CM=6-2t,CN=2t,即6-2t=2t∴t=(符合题意)故选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9.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B=90°,AB=6m,BC=8m,动点P以3m/s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C方向向点C移动,同时动点Q以2m/s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方向向点B移动;当P,Q两点中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则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当t为( )秒时,△PQC是以PQ为底的等腰三角形.A.2B.5C. D.答案:A解题思路:解:由题意可得,AP=3t,CQ=2t,且0≦t≦,又∵△PQC是以PQ为底的等腰三角形,则CP和CQ为腰,∴CP=CQ,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CP=10-3t,CQ=2t,即10-3t=2t∴t=2(符合题意)故选A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10.如图1,在长方形ABCD中,动点P从B点以2cm/s的速度出发,沿BC-CD-DA运动到A点停止,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s),△ABP的面积为y(cm2),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长方形ABCD的面积是( )cm2.A.4B.8C.10D.16答案:D解题思路:(1)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2)解题过程:解:由图2可得:当点P运动1秒后,△ABP的面积变化发生转折,由点P的运动速度为2cm/s,可得BC=2cm;当点P从第1秒至第5秒时,△ABP的面积不变,可得CD=8cm;故矩形ABCD的面积为:2×8=16cm2.故选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初三动点试题及答案

初三动点试题及答案

初三动点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P从原点O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
2个单位的速度移动,经过5秒后,点P的坐标是()。

A. (0, 0)
B. (10, 0)
C. (5, 0)
D. (0, 5)
答案:B
2. 动点Q从点(1, 2)出发,沿y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移动,经过3秒后,点Q的坐标是()。

A. (1, 5)
B. (1, 2)
C. (4, 5)
D. (4, 2)
答案:A
二、填空题
3. 动点R从点(-3, 4)出发,沿直线y=2x+1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移动,经过2秒后,点R的坐标是()。

答案:(3, 11)
4. 动点S从点(2, -1)出发,沿直线y=-x+3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移动,经过4秒后,点S的坐标是()。

答案:(-6, 7)
三、解答题
5. 动点T从点(0, 0)出发,沿直线y=x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移动,求点T在移动了6秒后的位置。

答案:点T在移动了6秒后的位置为(6, 6)。

6. 动点U从点(-2, 3)出发,沿直线y=-2x+7以每秒1.5个单位的速度移动,求点U在移动了8秒后的位置。

答案:点U在移动了8秒后的位置为(-10, 5)。

最新九年级北师大动态运动专项专练及答案

最新九年级北师大动态运动专项专练及答案

最新九年级北师大动态知识专练一、解答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20.0分)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厘米,BC=12厘米,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厘米/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是从A,B同时出发,设时间为x秒.(1)经过几秒时,△PBQ的面积等于8平方厘米?(2)经过几秒时,△PBQ的面积等于矩形面积的1?122.如图,在△ABC中,∠B=90°,AB=6cm,BC=8cm,点P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AB边向点B移动,以此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CB 边向点B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经过几秒,△PBQ的面积等于8cm2?3.如图,在△ABC中,∠B=90°,AB=5cm,BC=7cm,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1)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经过几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cm2?(2)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经过几秒后,PQ的长度等于2√10cm?(3)在(1)中,△PQB的面积能否等于7cm2?说明理由.4.如图所示,AO=BO=50cm,OC是一条射线,OC⊥AB于点O,一只甲虫由点A以2cm/s的速度向B爬行,同时另一只甲虫由点O以3cm/s的速度沿OC方向爬行.是否存在这样的时刻,使两只甲虫与点O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450cm2?若存在,请说明在什么时刻;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在矩形ABCD中,AB=6cm,BC=12cm,点P从点A沿边AB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同时点Q从点B沿边BC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设运动时间为t.(1)问几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cm2?(2)是否存在t,使△PDQ的面积等于26cm2?6.在长方形ABCD中,AB=5cm,BC=6cm,点P从点A开始沿边AB向终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与此同时,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向终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C时,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1)填空:BQ=2t cm,PB=____________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t为何值时,PQ的长度等于5cm?(3)是否存在t的值,使得五边形APQCD的面积等于26cm2?若存在,请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如图,△ABC中,∠B=90°,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经几秒钟,使△PBQ的面积等于8cm2?8.如图,△ABC中,∠C=90°,BC=5厘米,AB=5√5厘米,点P从点A出发沿AC边以2厘米/秒的速度向终点C匀速移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CB边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终点B匀速移动,P、Q两点运动几秒时,P、Q两点间的距离是2√10厘米?9.如图△ABC,∠B=90∘,AB=6,BC=8.点P从A开始沿边AB向点B以1cm/s的速度移动,与此同时,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向点C以1.5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C时,两点停止运动,问:(1)经过几秒,△PBQ的面积等于6cm2?(2)△PBQ的面积会等于11cm2吗?若会,请求出此时的运动时间;若不会,请说明理由.10.等腰△ABC的直角边AB=BC=10cm,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均以1cm/秒的相同速度作直线运动,已知P沿射线AB运动,Q沿边BC的延长线运动,PQ与直线AC相交于点D.设P点运动时间为t,△PCQ的面积为S.(1)求出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2)当点P运动几秒时,S△PCQ=S△ABC?(3)作PE⊥AC于点E,当点P、Q运动时,线段DE的长度是否改变?证明你的结论.11.如图所示,△ABC中,∠B=90°,AB=6cm,BC=8cm.(1)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B点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线段PQ能否将△ABC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若能,求出运动时间;若不能说明理由.(2)若P点沿射线AB方向从A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沿射线CB方向从C点出发以2cm/s的速度移动,P、Q同时出发,问几秒后,△PBQ的面积为1cm2?12.如图,有一块塑料矩形模板ABCD,长为10cm,宽为4cm,将你手中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PHF的直角顶点P落在AD边上(不与A、D重合),在AD上适当移动三角板顶点P.(1)能否使你的三角板两直角边分别通过点B与点C?若能,请你求出这时AP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再次移动三角板位置,使三角板顶点P在AD上移动,直角边PH始终通过点B,另一直角边PF与DC延长线交于点Q,与BC交于点E,能否使CE=2cm?若能,请你求出这时AP的长;若不能,请你说明理由.13.如图所示,△ABC中,∠B=90∘,AB=6cm,BC=8cm.(1)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B点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①经过几秒,使△PBQ的面积等于8cm2?②线段PQ能否将△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若能,求出运动时间;若不能说明理由.(2)若P点沿射线AB方向从A点出发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沿射线CB方向从C点出发以2cm/s的速度移动,P,Q同时出发,问几秒后,△PBQ的面积为1cm2?14.如图,在矩形ABCD中,BC=20cm,P、Q、M、N分别从A、B、C、D出发,沿AD、BC、CB、DA方向在矩形的边上同时运动,当有一个点先到达所在运动边的另一个端点时,运动即停止、已知在相同时间内,若BQ=xcm(x≠0),则AP= 2xcm,CM=3xcm,DN=x2cm,(1)当x为何值时,点P、N重合;(2)当x为何值时,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5.综合探究题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每个角都是90°.如图,长方形ABCD中,AD=9cm,AB=4cm,E为边AD上一动点,从点D出发,以1cm/s向终点A运动,同时动点P从点B出发,以acm/s向终点C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s.(1)当t=3时,①则线段CE的长=___________;②当EP平分∠AEC时,求a的值;(2)若a=1,且△CEP是以CE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t的值;(3)连接DP,直接写出点C与点E关于DP对称时a与t的值.答案和解析1.【答案】解:(1)PB=(6−x)厘米,BQ=2x厘米.根据题意,得12×(6−x)×2x=8,整理,得x2−6x+8=0,解得x1=2,x2=4.故经过2秒或4秒时,△PBQ的面积等于8平方厘米.(2)PB=(6−x)厘米,BQ=2x厘米,根据题意,得12×(6−x)×2x=112×6×12,整理,得x2−6x+6=0,解得x1=3−√3,x2=3+√3.故经过(3−√3)秒或(3+√3)秒时,△PBQ的面积等于矩形面积的112.【解析】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是三角形、矩形的面积公式,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1)根据AB=6厘米,BC=12厘米,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厘米/秒的速度移动,得出PB=(6−x)厘米,BQ=2x厘米,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求解即可;(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然后求解即可.2.【答案】解:设xs后,可使△PBQ的面积为8cm2.由题意得,AP=xcm,PB=(6−x)cm,BQ=(8−2x)cm,则12(6−x)⋅(8−2x)=8,整理,得x2−10x+16=0,解得x1=2,x2=8(不合题意舍去).所以P、Q同时出发,2s后可使△PBQ的面积为8cm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关键在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设P、Q同时出发,x秒钟后,AP=xcm,PB=(6−x)cm,BQ=(8−2x)cm,此时△PBQ的面积为:12×(8−2x)(6−x),令该式=8,由此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符合题意的值.3.【答案】解:(1)设经过x秒以后△PBQ面积为4cm2,根据题意得12(5−x)×2x=4,整理得:x2−5x+4=0,解得:x=1或x=4(舍去),答:1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cm2;(2)PQ=2√10,则PQ2=BP2+BQ2,即40=(5−t)2+(2t)2,解得:t=−1(舍去)或3.则3秒后,PQ的长度为2√10cm.(3)令S△PQB=7,即BP×BQ2=7,(5−t)×2t2=7,整理得:t2−5t+7=0,由于b2−4ac=25−28=−3<0,则原方程没有实数根,∴在(1)中,△PQB的面积不能等于7cm2.【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找到关键描述语“△PBQ的面积等于4cm2”“PQ的长度等于2√10cm”,得出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经过x秒钟,△PBQ的面积等于4cm2,根据点P从A点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cm/s 的速度移动,点Q从B点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移动,表示出BP和BQ 的长可列方程求解;(2)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3)令S△PQB=7,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出方程,再根据b2−4ac得出原方程没有实数根,从而得出△PQB的面积不能等于7cm2.4.【答案】解:有两种情况:(1)如图1,当蚂蚁在AO上运动时,设xs后两只蚂蚁与O点组成的三角形面积为450cm2,由题意,得12×3x×(50−2x)=450,整理,得x2−25x+150=0,解得x1=15,x2=10.(2)如图2,当蚂蚁在OB上运动时,设x秒钟后,两只蚂蚁与O点组成的三角形面积为450cm2,×3x(2x−50)=450,由题意,得12整理,得x2−25x−150=0,解得x1=30,x2=−5(舍去).答:15s,10s,30s后,两蚂蚁与O点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均为450cm2.【解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用运动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是难点.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1)当蚂蚁在AO上运动;(2)当蚂蚁在OB上运动;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列方程求解.5.【答案】解:(1)设x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cm2,∵AP=x,QB=2x.∴PB=6−x.×(6−x)2x=8,∴12解得x1=2,x2=4,答:2秒或4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cm2;(2)假设存在t使得△PDQ面积为26cm2,则72−6t−t(6−t)−3(12−2t)=26,整理得,t2−6t+10=0,∵△=36−4×1×10=−4<0,∴原方程无解,所以不存在t,能够使△PDQ的面积等于26cm2.【解析】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表示出所给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是解决本题的突破点;用到的知识点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两直角边积的一半,矩形的面积=长×宽.(1)设x秒后△PBQ的面积等于8cm2,用含x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PB,QB的长,再利用△PBQ的面积等于8列式求值即可;(2)假设存在t使得△PDQ面积为26cm2,根据△PDQ的面积等于26cm2列式计算即可.6.【答案】解:(1)(5−t);(2)根据题意得:(5−t)2+(2t)2=52,解得:t1=0(舍去),t2=2,∴经过2秒时,PQ的长为5cm;(3)存在,×(5−t)×2t=26,根据题意得:5×6−12解得t=1,答:经过1秒,五边形APQCD的面积等于26cm2.【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点P,Q两点运动的速度,找出BQ,PB的值;(2)利用勾股定理,找出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3)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找出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1)由点P,Q的运动速度,可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BQ,PB的值;(2)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3)根据五边形APQCD的面积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BQ=2t,AP=t,∵AB=5,∴PB=5−t.故答案为(5−t);(2)见答案;(3)见答案.7.【答案】解:设x秒钟后,△PBQ的面积等于8cm2,由题意可得:2x(6−x)÷2=8解得x1=2,x2=4.经检验均是原方程的解.答:2或4秒钟后,△PBQ的面积等于8cm2.【解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抓住关键描述语“△PBQ的面积等于8cm2”,找到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中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路程=速度×时间进行求解即可.8.【答案】解:设P、Q两点运动x秒时,P、Q两点间的距离是2√10厘米.在△ABC中,∠C=90°,BC=5厘米,AB=5√5厘米,∴AC=√AB2−BC2=√(5√5)2−52=10(厘米),∴AP=2x厘米CQ=x厘米CP=(10−2x)厘米,在Rt△CPQ内有PC2+CQ2=PQ2,∴(10−2x)2+x2=(2√10)2,整理得:x2−8x+12=0,解得:x=2或x=6,当x=6时CP=10−2x=−2<0,∴x=6不合题意舍去.∴P、Q两点运动2秒时,P、Q两点间的距离是2√10厘米.【解析】首先表示出PC和CQ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有关时间t的方程求解即可.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解决第二题的关键是设出运动时间并用运动时间表示出有关线段的长.9.【答案】解:(1)设经过x秒,△PBQ的面积等于6cm2.∵AP=1·x=x,BQ=1.5x,∴BP=AB−AP=6−x,∴S△PBQ=12×BP×BQ=12×(6−x)×1.5x=6,∴x2−6x+8=0,解得:x=2或4,即经过2秒或4秒,△PBQ的面积等于6cm2;(2)设经过y秒,△PBQ的面积等于11cm2,则S△PBQ=12×(6−y)×1.5y=11,即3y2−18y+44=0,因为Δ=b2−4ac=−204<0,所以△PBQ的面积不会等于11cm2.【解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关键是用含时间的代数式准确表示BP 和BQ 的长度,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求解.(1)设经过x 秒,△PBQ 的面积等于6cm 2.先用含x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BP 和BQ 的长度,再代入三角形面积公式,列出方程,即可将时间求出; (2)设经过y 秒,△PBQ 的面积等于11cm 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出关于y 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Δ=b 2−4ac 进行判断. 10.【答案】解:(1)当0≤t ≤10秒时,P 在线段AB 上,此时CQ =t ,PB =10−t , ∴S =12×t ×(10−t)=12(10t −t 2);当t >10秒时,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此时CQ =t ,PB =t −10,∴S =12×t ×(t −10)=12(t 2−10t), 综上,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为S ={12(10t −t 2),(0≤t ≤10)12(t 2−10t),(t >10); (2)∵S △ABC =12AB ⋅BC =12×10×10=50 cm 2,∴当0≤t ≤10秒时,S △PCQ =12(10t −t 2)=50,整理得t 2−10t +100=0,无解;当t >10秒时,S △PCQ =12(t 2−10t)=50,整理得t 2−10t −100=0,解得t =5±5√5(舍去负值),∴当点P 运动(5+5√5)秒时,S △PCQ =S △ABC ;(3)当点P 、Q 运动时,线段DE 的长度不会改变.证明:过Q 作QM ⊥AC ,交直线AC 于点M ,易证△APE≌△QCM(AAS),∴AE =PE =CM =QM =√22t , ∴四边形PEQM 是平行四边形,且DE 是对角线EM 的一半.又∵EM =AC =10√2,∴DE=5√2,∴当点P、Q运动时,线段DE的长度不会改变.同理,当点P在点B右侧时,DE=5√2,综上所述,当点P、Q运动时,线段DE的长度不会改变.【解析】本题考查动点函数问题,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做此类题应首先找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对应关系,利用已知量来表示未知量,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由题可以看出P沿AB向右运动,Q沿BC向上运动,且速度都为1cm/s,S=12QC×PB,所以求出QC、PB与t的关系式就可得出S与t的关系,另外应注意P点的运动轨迹,它不仅在B点左侧运动,达到一定时间后会运动到右侧,所以一些问题可能需要分情况讨论,这时我们应分情况回答.(1)分情况讨论:当0≤t≤10秒时,P在线段AB上,此时CQ=t,PB=10−t;当t>10秒时,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此时CQ=t,PB=t−10;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列出函数表达式即可;(2)同样分两种情况,分别利用S△PCQ=S△ABC列式计算即可;(3)同样分两种情况,分别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出DE长,即可得出结论.11.【答案】解:(1)设经过x秒,线段PQ能将△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由题意知:AP=x,BQ=2x,则BP=6−x,∴12(6−x)⋅2x=12×12×6×8,∴x2−6x+12=0,,此方程无解,∴线段PQ不能将△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2)设t秒后,△PBQ的面积为1.①当点P在线段AB上,点Q在线段CB上时,此时,由题意知:12(6−t)(8−2t)=1,整理得:t2−10t+23=0,解得:t1=5+√2(不合题意,应舍去),t2=5−√2;②当点P在线段AB上,点Q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时,此时,由题意知:12(6−t)(2t−8)=1,整理得:t2−10t+25=0,解得:t1=t2=5;③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点Q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时,此时t>6,由题意知:12(t−6)(2t−8)=1,整理得:t2−10t+23=0,解得:t1=5+√2,t2=5−√2(不合题意,应舍去).综上所述,经过(5−√2)秒、5秒或(5+√2)秒后,△PBQ的面积为1.【解析】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1)设经过x秒,线段PQ能否将△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根据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和判别式即可求解;(2)分三种情况:①点P在线段AB上,点Q在线段CB上(0<t≤4);②点P在线段AB上,点Q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4<t≤6);③当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点Q 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t>6);进行讨论即可求解.12.【答案】解:(1)设AP=xcm,则PD=(10−x)cm,因为∠A=∠D=90°,∠BPC=90°,所以∠DPC=∠ABP,所以△ABP∽△DPC,则ABPD =APDC,即AB⋅DC=PD⋅AP,所以4×4=x(10−x),即x2−10x+16=0,解得x1=2,x2=8,所以可以使三角板两直角边分别通过点B与点C,AP=2cm或8cm;(2)能.设AP=xcm,CQ=ycm.∵ABCD是矩形,∠HPF=90°,∴△BAP∽△ECQ,△BAP∽△PDQ,∴APCQ =ABCE,APDQ=ABPD,∴AP⋅CE=AB⋅CQ,AP⋅PD=AB⋅DQ,∴2x=4y,即y=x2,∴x(10−x)=4(4+y),∵y=x2,即x2−8x+16=0,解得x1=x2=4,∴AP=4cm,即在AP=4cm时,CE=2cm.【解析】(1)可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定△ABP∽△DPQ列出方程求解;(2)能根据矩形的性质,判定△BAP∽△ECQ,△BAP∽△PDQ列出方程求解即可.本题考查主要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而且还得知道矩形的性质,知道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正确判定相似三角形.13.【答案】解:(1)①设经过x秒,使△PBQ的面积等于8cm2,依题意有12(6−x)⋅2x=8,解得x1=2,x2=4,经检验,x1,x2均符合题意.故经过2秒或4秒,△PBQ的面积等于8cm2;②设经过y秒,线段PQ能否将△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依题意有△ABC的面积=12×6×8=24,12(6−y)⋅2y=24,y2−6y+24=0,∵△=b2−4ac=36−4×24=−60<0,∴此方程无实数根,∴线段PQ不能否将△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2)①点P在线段AB上,点Q在线段CB上(0<x<4),设经过m秒,依题意有12(6−m)(8−2x)=1,m2−10m+23=0,解得m1=5+√2,m2=5−√2,经检验,m1=5+√2不符合题意,舍去,∴m=5−√2,②点P在线段AB上,点Q在线段CB上(4<x<6),设经过n秒,依题意有1(6−n)(2n−8)=1,2m2−10n+25=0,解得n1=n2=5,经检验,n=5符合题意,③点P在射线AB上,点Q在射线CB上(x>6),设经过k秒,依题意有1(k−6)(2k−8)=1,2k2−10k+23=0,解得k1=5+√2,k2=5−√2,经检验,k1=5−√2不符合题意,舍去,∴k=5+√2,综上所述,经过(5−√2)秒,5秒,(5+√2)秒后,△PBQ的面积为1.【解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同时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1)①设经过x秒,使△PBQ的面积等于8cm2,根据等量关系:△PBQ的面积等于8cm2,列出方程求解即可;②设经过y秒,线段PQ能否将△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根据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和判别式即可求解;(2)分三种情况:①点P在线段AB上,点Q在线段CB上(0<x<4);②点P在线段AB上,点Q在线段CB上(4<x<6);③点P在射线AB上,点Q在射线CB上(x>6);进行讨论即可求解.14.【答案】解:(1)∵P,N重合,∴2x+x2=20,∴x1=√21−1,x2=−√21−1(舍去),∴当x=√21−1时,P,N重合;(2)因为当N点到达A点时,x=2√5,此时M点和Q点还未相遇,所以点Q只能在点M的左侧,①当点P在点N的左侧时,依题意得20−(x+3x)=20−(2x+x2),解得x1=0(舍去),x2=2,当x=2时四边形PQMN是平行四边形;②当点P在点N的右侧时,依题意得20−(x+3x)=(2x+x2)−20,解得x1=−10(舍去),x2=4,当x=4时四边形NQMP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当x=2或x=4时,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解析】(1)由于若BQ=xcm(x≠0),则AP=2xcm,CM=3xcm,DN=x2cm,而点P、N重合,那么2x+x2=20,解这个方程即可求出x的值;(2)由于当N点到达A点时,x=2√5,此时M点和Q点还未相遇,所以点Q只能在点M的左侧.以P、Q、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点N的左侧时,由此即可得到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②当点P在点N的右侧时,由此也可以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此题是一个运动型问题,把运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结合起来,利用题目的熟练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解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正确理解题意,然后才能正确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题.15.【答案】解:(1)∵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D//BC,BC=AD=9,CD=AB=4,当t=3时,由运动知,BP=at=3a,DE=t=3,∴CP=BC−BP=9−3a,①5;②∵AD//BC,∴∠AEP=∠CPE,∵EP平分∠AEC,∴∠AEP=∠CEP,第23页,共23页∴∠CPE=∠CEP,∴CP=CE=5,9−3a=5,∴a=4;3(2)当a=1时,由运动知,DE=t,BP=t,∴CP=9−t,在Rt△CDE中,CE=√16+t2,∵△CEP是以CE为腰的等腰三角形,∴①CE=CP,∴16+t2=(9−t)2,∴t=65;18②CE=PE,CP=DE,∴12∴9−t=2t,∴t=3,即:t的值为3或65;18(3)如图,由运动知,BP=at,DE=t,∴CP=BC−BP=9−at,∵点C与点E关于DP对称,∴DE=CD,PE=PC,∴t=4,∴BP=4a,CP=9−4a,过点P作PF⊥AD于F,∴四边形CDFP是长方形,∴PF=CD=4,DF=CP,在Rt△PEF中,PF=4,EF=DF−DE=5−4a,根据勾股定理得,PE2=(5−4a)2+16,∴(5−4a)2+16=(9−4a)2,∴a=5.4第12页,共23页【解析】【分析】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1)的关键是判断出CE=CP,解(2)的关键是分两种讨论,解(3)得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解本题的重点是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1)先得出BP=at=3a,DE=t=3,∴CP=BC−BP=9−3a①在Rt△CD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CE=5,②先判断出∠CPE=∠CEP,得出CP=CE=5,进而建立方程即可得出结论;(2)先得出DE=t,BP=t,CP=9−t,再分两种情况①CE=CP,②CE=PE,建立方程即可得出结论;(3)先判断出DE=CD,PE=PC,进而求出t=t,再构造出直角三角形,得出PE2=(5−4a)2+16,进而建立方程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D//BC,BC=AD=9,CD=AB=4,当t=3时,由运动知,BP=at=3a,DE=t=3,∴CP=BC−BP=9−3a①在Rt△CD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CE=√32+42=5.故答案为5;②见答案;(2)见答案;(3)见答案.第23页,共23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点问题专题练习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函数思想 方程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1、直线y=-43x+6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 点出发,同时到达A 点运动停止.点Q 沿线段OA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 沿路线O ⇒B ⇒A 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2)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t (秒),△OPQ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S=548时,求出点P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第四个顶点M 的坐标.2..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 中,AD =8,CD =4,点E 从点D 出发,沿线段DA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 点A 方向移动,同时点F 从点C 出发,沿射线CD 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移动,当B ,E ,F 三 点共线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E 移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当t 为何值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2)设四边形BCFE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 的取值范围; (3)求当t 为何值时,以E ,F ,C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求当t 为何值时,∠BEC =∠BFC .3. 正方形ABCD 边长为4,M 、N 分别是BC 、CD 上的两个动点, 当M 点在BC 上运动时,保持 AM 和MN 垂直,(1)证明:Rt Rt ABM MCN △∽△;(2)设BM x ,梯形ABCN 的面积为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M 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 四边形ABCN 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3)当M 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Rt Rt ABM AMN △∽△,求此时x 的值.A B CDE F OD M AB CN4. 梯形ABCD 中,AD ∥BC ,∠B=90°,AD=24cm ,AB=8cm ,BC=26cm ,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D 边, 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D 运动;动点Q 从点C 开始,沿CB 边,以3厘米/秒的速度向B 点运动。

已知P 、Q 两点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假设运动 时间为t 秒,问:(1)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是平行四边形?(2)在某个时刻,四边形PQCD 可能是菱形吗?为什么? (3)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是直角梯形? (4)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D 是等腰梯形?5.如图,在梯形ABCD中,3545AD BC AD DC AB B ====︒∥,,,.动点M 从B 点出发 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C 点出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BC 的长。

(2)当MN AB ∥时,求t 的值.(3)试探究:t 为何值时,MNC △为等腰三角形.6.如图,在Rt △AOB 中,∠AOB =90°,OA =3cm ,OB =4cm ,以点O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设P 、 Q 分别为AB 、OB 边上的动点它们同时分别从点A 、O 向B 点匀速运动,速度均为1cm /秒,设P 、Q 移 动时间为t (0≤t ≤4)(1)求AB 的长,过点P 做PM ⊥OA 于M ,求出P 点的坐标(用t 表示) (2)求△OPQ 面积S (cm 2),与运动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当t 为何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是多少? (3)当t 为何值时,△OPQ 为直角三角形?(4)若点P 运动速度不变,改变Q 的运动速度,使△OPQ 为正三角形, 求Q 点运动的速度和此时t 的值.C动点练习题参考答案1(1)y=0,x=0,求得A (8,0),B (0,6),(2)∵OA=8,OB=6, ∴AB=10.∵点Q 由O 到A 的时间是8(秒), ∴点P 的速度是(6+10)÷8=2(单位长度/秒). 当P 在线段OB 上运动(或O≤t≤3)时, OQ=t ,OP=2t ,S=t 2. 当P 在线段BA 上运动(或3<t≤8)时, OQ=t ,AP=6+10-2t=16-2t , 如图,过点P 作PD ⊥OA 于点D , 由ABAPBO PD =,得PD=5648t -. ∴S=21OQ•PD=t t 524532+-(3)当S=548时,∵6321548⨯⨯>,∴点P 在AB 上 当S=548时,548524532=+-t t ∴t=4∴PD=524,AP=16-2×4=8 AD=532)524(822=- ∴OD=8-532=58 ∴P (524,58) M 1(528,524),M 2(512-,524),M 3(512,524-)2. 解:(1)当B ,E ,F 三点共线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如图2所示由题意可知:ED =t ,BC =8,FD = 2t -4,FC = 2t .∵ED ∥BC ,∴△FED ∽△FBC .∴FD EDFC BC=. ∴2428t tt -=.解得t =4. ∴当t =4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2)∵ED=t ,CF=2t , ∴S =S △BCE + S △BCF =12×8×4+12×2t ×t =16+ t 2. 即S =16+ t 2.(0 ≤t ≤4);(3)①若EF=EC 时,则点F 只能在CD 的延长线上, ∵EF 2=222(24)51616t t t t -+=-+,EC 2=222416t t +=+,∴251616t t -+=216t +.∴t =4或t=0(舍去);②若EC=FC 时,∵EC 2=222416t t +=+,FC 2=4t 2,∴216t +=4t 2.∴t = ③若EF=FC 时,∵EF 2=222(24)51616t t t t -+=-+,FC 2=4t 2,∴251616t t -+=4t 2.∴t 1=16+t 2=16-图2ABCDEF∴当t 的值为416-时,以E ,F ,C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在Rt △BCF 和Rt △CED 中,∵∠BCD =∠CDE =90°,2BC CFCD ED==,∴Rt △BCF ∽Rt △CED .∴∠BFC =∠CED .∵AD ∥BC ,∴∠BCE =∠CED .若∠BEC =∠BFC ,则∠BEC =∠BCE .即BE =BC .∵BE 2=21680t t -+,∴21680t t -+=64.∴t 1=16+t 2=16-t=16-BEC =∠BFC . 3. 解:(1)在正方形ABCD 中,490AB BC CD B C ===∠=∠=,°, AM MN ⊥,90AMN ∴∠=°,90CMN AMB ∴∠+∠=°, 在Rt ABM △中,90MAB AMB ∠+∠=°,CMN MAB ∴∠=∠,Rt Rt ABM MCN ∴△∽△,(2)Rt Rt ABM MCN △∽△,44AB BM xMC CN x CN∴=∴=-,,244x x CN -+∴=, ()222141144282102422ABCNx x y S x x x ⎛⎫-+∴==+=-++=--+ ⎪⎝⎭梯形·, 当2x =时,y 取最大值,最大值为10. (3)90B AMN ∠=∠=°,∴要使ABM AMN △∽△,必须有AM ABMN BM=, 由(1)知AM ABMN MC=,BM MC ∴=,∴当点M 运动到BC 的中点时,ABM AMN △∽△,此时2x =. 5..解:(1)如图①,过A 、D 分别作AK BC ⊥于K ,DH BC ⊥于H ,则四边形ADHK 是矩形∴3KH AD ==.在Rt ABK △中,sin 4542AK AB =︒==.2cos 454242BK AB =︒== 在Rt CDH △中,由勾股定理得,HC =∴43310BC BK KH HC =++=++=(2)如图②,过D 作DG AB ∥交BC 于G 点,则四边形ADGB 是平行四边形 ∵MN AB ∥ ∴MN DG ∥ ∴3BG AD == ∴1037GC =-= 由题意知,当M 、N 运动到t 秒时,102CN t CM t ==-,. ∵DG MN ∥ ∴NMC DGC =∠∠又C C =∠∠ ∴MNC GDC △∽△ ∴CN CM CD CG = 即10257t t-=解得,5017t =(3)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NC MC =时,如图③,即102t t =- ∴103t =NDACBM(图①)C H(图②)A DCB G MNAD CBNAD CBM NH E②当MN NC =时,如图④,过N 作NE MC ⊥于E∵90C C DHC NEC =∠=∠=︒∠∠, ∴NEC DHC △∽△ ∴NC EC DC HC =即553t t-=∴258t = ③当MN MC =时,如图⑤,过M 作MF CN ⊥于F 点.1122FC NC t == ∵90C C MFC DHC =∠=∠=︒∠∠,∴MFC DHC △∽△∴FC MC HC DC = 即1102235tt-=∴6017t = 综上所述,当103t =、258t =或6017t =时,MNC △为等腰三角形6(1)∵∠AOB=90°,PM ⊥OA,∴PM ∥OB ,∴AM :AO=PM :BO=AP :AB , ∵OA=3cm ,OB=4cm , ∴在Rt △OAB 中,AB=5432222=+=+OB OA cm ,∵AP=t , ∴543t PM AM ==, ∴PM=54t ,OM=OA-AM=3-53t , ∴点P 的坐标为(54t ,3-53t );(2)∵OQ=t , ∴S △OPQ =21×t×(3-53t )=-103t 2+23t =-103(t-25)2+815,∴当t=25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815;(3)作PN ⊥OB 于N ,∵△OPQ 为直角三角形,∴△PON ∽△QPN , ∴PNON QN PN =,∴(3-53t )2=54t (t-54t ),解得t 1=3,t 2=15(舍去); (4)∵ON=54t ,OQ=t ,∴0Q≠2ON ,∴无论t 为何值时,△OPQ 都不可能为正三角形; 要使△OPQ 为正三角形,则0Q=2ON=58t , ∴Q 点的速度为58cm/s ,此时3-53t=58t•23,解得t=1315320-(图⑤)A DCBH N M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