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
《建筑力学》第五章-轴向拉伸和压缩
![《建筑力学》第五章-轴向拉伸和压缩](https://img.taocdn.com/s3/m/e5d7cf7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0.png)
总结词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材料不断涌现,对新 型材料的轴向拉伸和压缩性能进行研究,有 助于发现更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材料,为工 程应用提供更多选择。
详细描述
近年来,碳纤维复合材料、钛合金等新型材 料在轴向拉伸和压缩方面的性能表现引起了 广泛关注。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材料的力学特 性,可以进一步挖掘其潜在应用价值,为建 筑、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提供更轻质、高
2. 弹性模量计算
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初始直线段,计算材料的弹性模量,用于评估材料的刚度和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
实验步骤与实验结果分析
3. 泊松比分析
通过测量试样在拉伸和压缩过程中的 横向变形,计算材料的泊松比,了解 材料在受力时横向变形的性质。
4. 强度分析
根据应力-应变曲线中的最大应力值, 评估材料的抗拉和抗压强度,为工程 实践中选择合适的材料提供依据。
供理论支持,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智能化技术在轴向拉伸和压缩领域的应用研究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轴向拉伸和压缩领域的 应用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有助于提高测试精度和效率,为 实验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利用智能传感器和机器学习技术对轴向拉伸和压缩 实验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提高实验的精度和效率。 同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为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和预测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为实验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 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特性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物体在垂直 于轴线方向上的尺寸保持不变, 而在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发生改变 。
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分类
按变形程度
可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弹性变形是指在外力撤销后,物体能够恢复原状的 变形;塑性变形是指外力撤销后,物体不能恢复原状的变形。
建筑结构:第五章
![建筑结构: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4582894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f.png)
南京林业大学《建筑结构》授课教师: 王志强博士
第五章 木结构构件计算
5.3 受弯构件
试求宽为b、高为h的矩形,截面如图,在中性轴X-X处的 最大水平剪应力。
解:中性轴以上的面积为(b*d/2),其形心到中性轴的 距离为d/4,则
S = (b × h) × h = bh2 24 8
fv
=
VS Ib
=
V × bh2 8 bh3 12× b
=
3× 2
V bd
这就是通常用于计算矩形截面的最大水平单
位剪应力的公式。
南京林业大学《建筑结构》授课教师: 王志强博士
第五章 木结构构件计算
5.3 受弯构件
例1:如右图所示,箱形梁上的最大竖向 剪力为4000 lb,试确定其胶合线上的单 位剪应力。
计算长度l0 =0.8×3000=2400mm
i = 1 × b = 1 ×150 = 43.35mm
12
12
λ = l0 = 2400 = 55.36〈75
i 43.35
ϕ
=
1+
1
(λ
)2
=
1
1+ (55.36)2
= 0.676
80
80
N = 240000 = 13.15N / mm〈14.3N / mm
②有缺口时,根据缺口的不同位置确 定Ao。
缺口不在边缘时,取Ao=0.9A; 缺口在边缘且对称时,取Ao=An; 缺口在边缘但不对称时,应按偏心受
压构件计算。 验算稳定时,螺栓孔不作为缺口考虑。
南京林业大学《建筑结构》授课教师: 王志强博士
第五章 木结构构件计算
第五章《建筑结构》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五章《建筑结构》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1d6ee84dd88d0d233d46a48.png)
开裂弯矩是其破坏弯矩,属于脆性破坏。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第5章
少筋梁破坏(ρ<ρmin):受拉区钢筋配置 较少,梁一旦出现裂缝,钢筋就达到屈服强度, 进入强化阶段,甚至被拉断。受压区混凝土未 压坏,裂缝开展很宽,挠度很大,属于“脆性 破坏”,在工程上禁止采用。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第5章
§5.1
概 述
主 页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e) (f ) (g)
5.1.2 受弯构件的类型
梁和板:截面上有弯矩和剪力,轴力可以忽略不计。 常用的截面形式如下:
(a) (b) (c) (d )
帮 助
图 5-1 建筑工程常用梁板截面形状
工程实例
挡土墙板 梁板结构
梁式桥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30mm cmin 1.5d c≥
d
cmin ≥ d c≥ 10~28mm(常用)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第5章
板的厚度由什么因素决定?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第5章
三.梁内钢筋的直径和净距
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能太细-保证钢筋骨架有 较好的刚度,便于施工;不宜太粗-避免受拉区混 凝土产生过宽的裂缝。直径取10~28mm之间。 截面每排受力钢筋最好相同,不同时,直径差 ≥2mm,但不超过4~6mm。 钢筋根数至少≥2,一排钢筋宜用3~4根,两排5~8 根。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第5章
3.少筋梁特点:
< min.(h/h0)
• 一裂即坏, 由砼的抗拉强度控制, 承载力很低 • 破坏很突然, 属脆性破坏 • 砼的抗压承载力未充分利用 • 设计不允许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第五章 结构静载试验
![第五章 结构静载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c179ff40cf84b9d528ea7a69.png)
Mg---是试件自重和加载设备重产生的弯距。
Mb、ab0 ---分别是试件出现裂缝前一级荷载产生的弯距和挠 度实测值。 ap----预应力钢筋的预压作用使构件产生反拱;对研究性试 验取实测值,对鉴定性试验取计算值; φ ----因加载图式变化产生的修正系数。见表5.1 采用等效荷载图式加载试验时,由于等效时仅考虑了控
校核测点的布置
为了能够正确的掌握测量的正确性,一般要设置 校核测点 。即应力已知的点,比如梁边缘凸缘处,应 力为零。
(3)裂缝测量
主要包括测定开裂荷载、位置、裂缝的发展和分布、 裂缝的宽度和深度。测定钢筋混凝土梁的抗裂性能。
有垂直裂缝和斜裂缝 垂直裂缝测定: 一般产生在弯矩最 大受拉区段,在该区段
(2)设计加载图式
荷载总值=100*5=500KN 四个集中力大小=500/4=125KN 作用点的位置:第一个距支座L/8=625mm 其它荷载相距L/4=1250mm
分配梁:单跨,上下两层,上层支座在下层分配梁跨中。
(3)计算该实验梁的内力并绘制内力图形
试验项目和测点布置
• 试验项目: 鉴定性试验:承载力、抗裂度和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及裂
为构件承载力检验系数允许值见表560u0u0u00uuss或0us0u承载力检验标志及检验系数受力情况受拉轴拉偏拉受弯大偏压受压受剪标志编号b1b2b3b4b5b6承载力检验标志裂缝15mm挠度150受压砼压坏受力主筋拉断砼压坏斜裂缝15mm或斜裂缝末端砼剪压破坏斜压破坏或主筋端部滑脱13级钢冷拉12级冷拉34级热处理钢筋钢丝钢绞线13级钢冷拉12级冷拉34级热处理钢筋钢丝钢绞线检验系数121251451251301401501451351502按承载力检验0u0u00uuss或其中
建筑结构试验绪论
![建筑结构试验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6f81ca23bcd126fff7050b0a.png)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孙增寿 教授
建筑结构试验
建筑结构试验
建筑结构试验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结构试验概论 结构试验的加载设备和试验装置 结构试验的数据采集和测量仪器 结构试验设计 结构静力试验 结构动力试验 结构抗震试验 非破损检测技术
第一章 结构试验概论
试验 务
在结构物或试验对象(实物或模型)上,以仪器 设备为工具,利用各种试验技术为手段,在荷载(重 力,机械扰动力地震力,风力…….)或其它因素(温度, 变形沉降……)作用下,通过测试与结构工作性能 有关的各种参数(变形,挠度,位移,应变,振幅,频 率……),从强度(稳定),刚度,开裂性以及结构的破 坏形态等各个方面来判断结构的实际工作性能,估 计结构的承载能力,确定结构对使用要求的符合程 度,并用于检验和发展结果的计算理论.
支座
分配梁
试验试件
垫板
支座 支墩 试验台座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加载装置图
(现场)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加载装置图
14.结构试验对铰支座的基本要求 1)保证结构在支座处能自由水平移动和自由转动; 2)保证结构在支座处力的传递; 3)要在支座处设置垫板; 4)滚轴的长度,一般取等于试件支承处截面宽度b; 5)滚轴的直径根据其受力大小确定。 15.荷载传递装置:杠杆、分配梁(不宜大于3层)、卧梁. 16.荷载支承装置: 1)竖向支承装置:由横梁立柱组成的反力架和试验台座组成。 2)水平荷载支承装置:反力架、反力墙(剪力墙)。
P nkp
13、惯性力加载法 1)冲击力加载:初位移加载法、初速度加载法 2)离心力加载
h2.5m 10~20cm
14.其它加载方法: 1)反冲激振器加载; 2)人工爆炸加载; 3)人激振动加载; 4)环境随机激振加载。 15.结构试验荷载装置 1)试件支承装置:支座、支墩
建筑结构试验课件:结构非破损检测
![建筑结构试验课件:结构非破损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cef89dd9376baf1ffd4fad10.png)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混凝土结构的非破损检测 三、砌体结构的非破损检测 四、钢结构非破损检测
一、概述
一、概述
什么是非破损检测技术
非破损检测技术是指在不破坏结构构件的条件下 下,直接在构件结构原位上对结构构件的材料性 能以及内部缺陷进行直接定量检测的技术。
结构非破损检测的目的和用途
(3). 专用测强曲线 由工程单位、构件厂或商品混凝土厂为某种混凝 土特制的测强曲线。应用范围很小,混凝土品种 单一施工条件变化小,强度离散性比地区测强曲 线小。
二、混凝土结构的非破损检测
9. 回弹构件数量、测区、测点的选定 (1). 构件的批量抽检 抽检的数量不得少于该批构件总数的30%,且不 得少于10件。
b.批量构件检测时,则按下式计算混凝土的强度
推定值;
保证率为95%
fcu,e m fccu 1.645S fccu
二、混凝土结构的非破损检测
c.当测区强度值中出现小于10.0MPa时
fcu,e 10.0MPa
d.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全部按单个构件检测
m fccu 25MPa 且 S fccu 4.5MPa m fccu 25MPa 且 S fccu 5.5MPa
新建结构:工程验收,鉴定工程质量,处理工程 质量事故,评估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 等;
服役结构:评估已建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 结构的维修改造和加固处理提供依据。
一、概述
强度检测原因
1.施工控制不严、预留试样不符合要求; 2. 了解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为构件拆模,吊装,
预应力放张,施工阶段负荷对强度有要求时; 3.既有结构需要维护,改造,加固,拆除等方案
建筑结构第五章习题答案 2
![建筑结构第五章习题答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29f4a3a7b8f67c1cfad6b86a.png)
第五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建筑结构》第五章习题:共用条件:一类环境使用,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5-25 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200mm ×500mm ,弯矩设计值M=120kN ·M 。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试计算其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①当选用HPB235级钢筋时;②改用HRB400级钢筋时;最后画出相应配筋截面图。
解:依题意查得参数:γ0=1,fc=mm 2,ft=mm 2,c=25mm ,○1fy=210N/mm 2,ξb =;a s =65mm 。
h 0=500-65=435mm 先按单筋矩形截面计算,266.04352009.111012026201=⨯⨯⨯==bh f M c s αα 614.032.0266.0211211=<=⨯--=--=b s ξαξAs=M/[fyh 0(ξ)]=,选520,As=1571mm 2>min =fy=××200×500*210=272mm 2>=×200×500=200mm 2,○2 fy=360N/mm 2,ξb =;a s =40mm ,h 0=500-40=460mm 先按单筋矩形截面计算,238.04602009.111012026201=⨯⨯⨯==bh f M c s αα 517.028.0238.0211211=<=⨯--=--=b s ξαξAs=M/[fyh 0(ξ)]=120×106/[360×460×(×)]=,选3#20,As=941mm 2,或4#18,As=1018mm 2>min =272 mm 2○1 ○25-26 某大楼中间走廊单跨简支板,计算跨度,承受均布荷载设计值g +q=6kN/m 2(包括自重),混凝土强度等级C20,HPB235级钢筋。
试确定现浇板厚度h 及所需受拉钢筋截面面积,选配钢筋,并画配筋图。
《建筑结构》第五章习题答案 2
![《建筑结构》第五章习题答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657700cb9ec3d5bbfd0a7485.png)
第五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建筑结构》第五章习题:共用条件:一类环境使用,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5-25 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200m m ×500mm ,弯矩设计值M=120kN ·M 。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试计算其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①当选用HPB235级钢筋时;②改用HRB400级钢筋时;最后画出相应配筋截面图。
解:依题意查得参数:γ0=1,fc=11.9N/mm 2,ft=1.27N/mm 2,c=25mm ,○1fy=210N/mm 2,ξb =0.614;a s =65mm 。
h 0=500-65=435mm 先按单筋矩形截面计算,266.04352009.111012026201=⨯⨯⨯==bh f M c s αα 614.032.0266.0211211=<=⨯--=--=b s ξαξAs=M/[fyh 0(1-0.5ξ)]=1560.65mm 2, 选5ø20,As=1571mm 2>ρmin =0.45ftbh/fy=0.45×1.27×200×500*210=272mm 2>0.02bh=0.002×200×500=200mm 2,○2 fy=360N/mm 2,ξb =0.517;a s =40mm ,h 0=500-40=460mm 先按单筋矩形截面计算,238.04602009.111012026201=⨯⨯⨯==bh f M c s αα517.028.0238.0211211=<=⨯--=--=b s ξαξAs=M/[fyh 0(1-0.5ξ)]=120×106/[360×460×(1-0.5×0.28)]=842.61mm 2, 选3#20,As=941mm 2,或4#18,As=1018mm 2>ρmin =272 mm 2○1 ○25-26 某大楼中间走廊单跨简支板,计算跨度 2.18m ,承受均布荷载设计值g +q=6kN/m 2(包括自重),混凝土强度等级C20,HPB235级钢筋。
建筑结构试验题库
![建筑结构试验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13e88d49a1c7aa00b42acb1b.png)
1简述结构试验的任务。
在结构物或试验对象(实物或模型)上,使用仪器设备为工具,利用各种实验技术为手段,在荷载(重力、机械扰动力、地震力、风力……)或其他因素(温度、变形)作用下,通过量测与结构工作性能有关的各种参数(变形、挠度、应变、振幅、频率……)从强度(稳定)刚度和抗裂性以及结构实际破坏形态来判明建筑结构的实际工作性能,估计结构的承载能力,确定结构对使用要求的符合程度,并用以检验和发展结构的计算理论。
2按试验目的的不同,结构试验可分为哪两类?生产性试验和科学研究性试验。
3简述生产性试验的目的。
○1结构的设计和施工通过试验进行鉴定;○2工程改建或加固,通过试验判断具体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3处理工程事故,通过试验鉴定提供技术根据;○4已建结构的可靠性检验,通过试验推断和估计结构的剩余寿命;○5鉴定预制构件产品的质量。
4简述科研性试验的目的。
○1验证结构计算理论的假定;○2为制订设计规范提供依据;○3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
5试对比真型试验与模型试验。
(按试验对象)真型试验:试验对象是实际结构(实物)或者是按实物结构足尺复制的结构或构件,对于实物试验一般均用于生产性试验。
模型试验:试验对象是仿照真型(真实结构)并按照一定比例关系复制而成的试验代表物即模型,它具有实际结构的全部或部分特征,但尺寸却可以比真型小得多的缩尺结构。
6简述静力试验与动力试验的不同。
(按荷载性质)静力试验:加载设备相对比较简单,荷载可以逐步施加,还可以停下来仔细观察结构变形的发展;不能反映应变速率对结构的影响。
动力试验:加载设备和测试手段比静力试验复杂得多;能够反映应变速率对结构的影响。
7简述短期试验与长期试验的区分。
(按试验时间)短期试验:限于试验条件、时间和基于解决问题的步骤,仅进行几十分钟,几小时或者几天。
长期试验:连续进行几个月或几年时间,通过试验以获得结构的变形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8说明试验室试验与现场试验的不同。
结构试验第五章 土木工程结构动载试验[可修改版ppt]
![结构试验第五章 土木工程结构动载试验[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8a4dd8b87e21af45b307a8de.png)
五、结构动载试验
5.3 结构动力特性的试验测定
[振动荷载法,强迫振动法]
优点:对于较复杂的动力问题,可得到若干个固有 频率。
缺点:需专门的激振器。
五、结构动载试验
5.3 结构动力特性的试验测定
[脉动法、环境随机振动法] 脉动法通常用于测量整体建筑物的动力特性,这种方法不用
方形平板的各阶模态及其对应的频率
五、结构动载试验
5.3 结构动力特性的试验测定
[振动荷载法]
当采用偏心式激振器时,激振 力与其频率的平方成正比。当 偏心块旋转频率逐渐增大,其 激振力也随之增加,这样就破 坏了共振所引起被测物振动幅 值增大的“纯洁”性。解决的 方法是在绘制共振曲线时将其 纵坐标更改为A/ω2
五、结构动载试验
5.3 结构动力特性的试验测定
每个结构都有其自身的动力特性,它是结构物自身所固有 的一种属性。
它取决于结构的组成形式,如材料性质、刚度、质量大小 及其分布情况等。
它与外荷载无关,当结构确定后,其自振特性也就随之确 定下来。
结构自振特性主要包括:
自振频率;阻尼;振型
五、结构动载试验
一般通过试验测定结构的动力特性参数
自由由于振结动构法形式差异强很迫大振,动所法用的方法、仪器也不 同,因此试验结果会出现较大差异,可进行多次 反复试验人,工获激得振可法靠的试验环结境果随。机振动法
通常的做法,通过某种方法对结构激振,使结构 产生振动,依据仪器记录到的振动波形进行分析。
五、结构动载试验
共振曲线
五、结构动载试验
5.3 结构动力特性的试验测定
[振动荷载法]
带宽法、半功率法求结构的阻尼
共振曲线
02449建筑结构试验大纲(实践)
![02449建筑结构试验大纲(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6922af608e9951e79b892762.png)
通知:电子版+A4纸打印出来,40页。
用透明活页夹订装,不允许用订书器。
望知晓。
建筑结构试验(实践)自学考试大纲课程代码:02449使用教材:《建筑结构试验与检测(第二版)》,吴晓枫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建筑结构试验(实践)的目的与要求:《建筑结构试验(实践)》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建筑结构试验和检测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为毕业设计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绪论1.1 了解建筑结构试验的任务、建筑结构试验与检测的分类1.2 掌握建筑结构试验的目的第二章建筑结构试验设计2.1 了解建筑结构试验设计、结构试验的模型设计、建筑结构试验的安全与防护措施、结构试验的大纲与基本文件2.2 掌握结构试验的试件设计、结构试验的荷载设计、结构试验的观测设计第三章结构试验的加载设备3.1 了解重力加载法、气压加载法、惯性力加载法、电磁加载法、人激振动加载法、环境随机振动加载法3.2 掌握机械力加载法、液压加载法、荷载支撑设备第四章结构试验测试技术与量测仪表4.1 了解量测仪表工作原理与分类、振动测量仪器、数据采集与记录系统4.2 掌握应变测量仪器、位移测量仪器、力值测量仪器、裂缝、应变场应变场及温度测量第五章建筑结构试验数据处理5.1 了解数据处理与变换、统计及误差分析5.2 掌握数据的表达第六章建筑结构静力试验6.1 了解静载检测的计划和准备工作、拟静力试验、拟动力试验6.2 掌握单调静力荷载试验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办法1.每次实验成绩的评定5分制,预习(包括预习报告、设计记录表格、预习提问)1分,课上情况占2分,实验报告2分。
下述情况实验成绩为零分:弄虚作假者;态度蛮横不听劝告者;不遵守仪器使用规程致使仪器受到损伤者。
不按时交报告者,成绩下降1分。
2.期末总成绩以平时的平均实验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建筑结构试验复习
![建筑结构试验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52394c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8.png)
建筑结构试验复习整理第一章:结构试验概要一、结构工程发展依靠结构试验、结构理论和数值计算三部分组成;结构试验是检验理论与计算正确与否的重要手段;二、结构试验的任务就是在结构物或试验对象上,使用仪器设备为工具,利用各种实验技术为手段,在荷载重力、机械扰动力、地震力和风作用下,以及其它因素作用下温度、腐蚀等通过测量结构工作性能有关的各种参数强度、变形、挠度、应变、振幅、频率从强度、刚度以及结构变形等实际破坏状态来判断建筑结构的实际工作性能,估计结构的承载能力,确定结构对使用要求的符合程度,并用以检验和发展新的结构计算理论;对象、荷载、参数、性能三、结构试验的目的根据不同的试验目的,结构试验归纳为两大类:一类为工程鉴定性试验,另一类为科学研究性试验;工程鉴定性试验:一般具有直接生产目的,以实际建筑物或结构构件为鉴定对象,经过试验对具体结构作出正确的技术结论,如结构承载力是否足够,变性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等;生产性试验一般解决以下问题:1. 结构设计和施工通过试验进行鉴定主要对一些重要建筑,在设计阶段要做一些试验来判断设计是否存在不足,如东方明珠电视塔、目前新建的国际金融大厦,都作了振动台试验,考察设计结构的抗震性能;有一些结构建成后,通过试验鉴定其质量的可靠度,如一些大桥,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和刚建成的东海大桥,都在建成后经过实际车辆施压,验证其可靠性; 2. 工程改建或加固、通过试验判断具体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对旧有建筑进行改造加固,由于旧有建筑材料性能的变化、环境的影响、使用过程中受荷历史、基础的变化等因素,使的很难单凭理论计算确定其实际承载力,所以有的时候需要通过试验来确定结构的实际能力;3. 处理工程事故、通过试验鉴定提供技术依据;只要指建筑在建造使用过程发现有严重缺陷,包括新建建筑,都要通过一系列试验来确定事故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些遭受地震、火灾以及爆炸等受损的结构,为了估计其剩余承载力,为了加固改造作准备,也往往需要通过试验来确定结构的性能,如承载能力,结构动力特性等;4. 已建结构的可靠性鉴定、通过试验推断估计结构的剩余寿命;主要是结构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结构逐步会出现老化现象,使用功能发生退化,为了保证建筑安全使用,有必要鉴定建筑的安全性,预测其剩余使用寿命;往往需要实际观察,测定建筑材料的实际强度以及破坏情况如构件裂缝、钢筋锈蚀情况、重要构件挠度、整体结构的垂直度等参数,结合计算分析对推断结构的剩余寿命; 5. 鉴定预制构件产品的质量主要针对构件厂或现场生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按照预制构件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试验规程的要求,通过少量试验推断成批产品的质量;科学研究性试验:验证结构设计计算的各种假定,通过制定各种设计规范,发展新的设计理论,改进设计计算方法;为发展和推广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一般解决的问题为:1.验证结构计算理论的假定为了计算方便,对结构构件的计算模式和本构关系做一些假定,而这些假定合理与否,一般通过试验来验证;如平截面假定,钢筋混凝土梁抗弯计算假定、抗剪计算假定等;2. 为制定规范提供依据在实际观察,理论分析和试验等大量研究成果基础上,编制了结构设计规范,也体现了最新可实用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大量的试验提供可靠的基本资料和试验数据;如基本荷载的确定、构件的承载能力、结构的整体变形能力等;3. 为发展和推广新材料和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由于一个新材料的应用、一个新结构的设计以及新工艺的施工,没有实际观察结果、没有合适的计算理论,所以需要多次的科学试验和工程实践,积累资料,逐步改进设计计算理论,使设计更可靠合理和简便;四、建筑结构试验分类建筑结构试验除了按照试验目的分为生产性试验和科学研究性试验;还经常以试验对象、荷载性质、试验场和、试验时间等不同因素进行分类;1、按试验对象分为真型试验和模型试验;真型试验的试验对象是实际结构或者按照实物结构足尺复制的结构或构件;实际结构一般用于生产性试验:如一些结构的整体非破坏性的承载力试验,一些建筑实测动力特性等;足尺复制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一般指一跟梁、柱、板等构件,进行静动力试验;整体结构的试验相对较少,不过随着抗震研究发展,一些足尺试验也在进行,如1979年同济大学进行的五层硅酸盐砌体房屋抗震破坏试验;日本完成七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足尺试验等;模型试验:由于真型试验投资大,周期长,在物质和技术上存在困难,大部分试验都采用模型试验;模型一般是仿照真实结构按照一定比例复制成的试验代表物;具有实际结构的全部或部分特征,但尺寸要比真实结构小;模型设计、荷载以及分析结果要求相似理论来确定;但在实际中,要做到严格相似如几何相似、材料相似和力学相似比较困难,所以一般采用部分相似,如采用真实结构所小比例的试验代表物,将模型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对比,用以研究结构性能,验证设计假定和计算方法正确性,并把这些一般规律和计算理论推广到设计结构中去;2、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1. 静力试验:采用静力荷载完成的试验;由于大部分结构工作时承受的是静力荷载,所以静力试验是最基本的试验;加载过程一般是荷载从零一直增加直到结构破坏;➢特点是加载设备简单,荷载可以逐步施加,加载过程中可以停下来观察结构变形的情况,给明确清晰的破坏概念,所以一些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也采用静力方式模拟;如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很多采用低周反复静力加载试验来研究;➢缺点是不能反应应变速率对结构的影响,不能反应结构的动力性能;2动力试验:在一些情况下,为了了解结构在动力下下的性能 ,如厂房在吊车作用下的动力性能、吊车梁的疲劳强度和寿命,建筑物在风、地震以及爆炸作用下的性能,为了真实了解结构性能,通过动力加载设备在结构上直接施加动力荷载是最合适的;如模拟地震作用的振动台试验,模拟风荷载的风洞试验等;3、短期荷载试验和长期荷载试验➢尽管结构承受的静力荷载大都是长期作用的,但是由于试验条件、时间等限制,一般采用短期荷载进行试验,整个加载过程控制在较短的时间内;即疲劳荷载也往往在几天内完成;这样试验与结构实际受力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在分析结果中要加以考虑;➢长期荷载试验研究结构在长期作用下的性能,如混凝土徐变,预应力钢筋松弛,混凝土腐蚀研究等,这样试验一般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需要长期的观察才能获得有效的数据;4、试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建筑结构和构件的试验可以有专门的设备在实验室内进行,也可以在现场进行试验;➢不同之处是,试验室有良好的工作条件,测试仪器受环境影响小;而现场试验受场地条件以及环境影响,选用测试方法一定要结合现场的条件,结合实际工程来进行;第二章结构试验设计一、结构实验的试件设计1、试件形状:试件形状设计目的是造成与设计目的相一致的应力状态;对静定系统的单一构件,一般比较容易满足要求;对整体中取出部分,尤其是复杂超静定结构,必须注意边界条件的模拟,使其能反应该构件的实际工作状态;2、试件尺寸:3、试件数目二、结构试验的模型设计几何相似质量相似荷载相似物理相似时间相似边界条件相似初始条件相似三、试验结构荷载设计试验荷载图式试验荷载装置加载制度第三章结构试验的荷载设备一、静力实验重力加载法液压加载法液压千斤顶、液压试验机机械加载法四、动力实验电液伺服加载系统地震模拟振动台惯性力加载环境随机激振第四章结构实验的数据采集和测量仪器1、结构试验对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1)测量仪器影不影响结构的工作(2)测量仪器应该有合适的灵敏度和量程(3)安装方便,稳定性和重复性好(4)廉价耐用,可重复使用,安全可靠,维修容易;(5)多功能,多用途2、电阻应变计的黏贴;(1)测点基地平整、清洁、干燥(2)黏贴剂的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工艺性良好,蠕变小、黏贴强度高、温湿影响小(3)同一组应变计规格型号应相同;(4)黏贴牢固,方位准确,不含气泡;第五章结构单调加载静力实验1、预载的目的:1使结构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2可以检查实验组织工作人员和人员工作的情况,检查全部实验装置和荷载设备的可靠性;预载试验所用的荷载一般是分级荷载的1-2级;由于混凝土结构构件抗裂试验的结果离散型较大,因此预载加载值不宜超过改试件开裂荷载计算值的70%; 3通过预载检查现场试验装置、荷载设备以及数据采集系统的工作情况;2、荷载分级3、荷载间歇时间4、荷载恒载第六章结构低周反复加载静力试验1、结构抗震试验的特点是荷载作用反复、结构变性很大;主要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采用假定在第一振型条件下,给试验对象施加低周反复循环的力或位移;2、试验目的:(1)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恢复力特性,确定结构构件的恢复力计算模型; (2)通过实验可以从强度、变形和能量等三个方面判别和鉴定结构的抗震性能; (3)通过试验研究结构构件的破坏机理,为改进现行抗震设计方法和修改所设计规范提供依据;3、优缺点:优点:试验过程中可以随时停下来观察结构的开裂和破坏状态,可根据试验需要修正和改变加载历程;不足之处是:加载历程是事先由试验者确定的,与地震记录不发生关系;由于荷载在是按照力或位移对称反复加载,与实际地震反应相差很远,另外不能反映应变速率对结构的影响;4、单向反复加载制度1控制位移加载等幅加载、变幅加载、变幅等幅混合加载2控制力加载3控制力和位移混合加载5、双向反复加载XY轴双向同步加载XY轴双向非同步加载第九章结构现场检测和鉴定1、安全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应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荷载或变形,偶然作用下也能保持整体的稳定性;2、适用性:指建筑物在正常使用时,应能满足预定的使用要求,如不能过大的变形和裂缝等;3、耐久性:指建筑物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材料性能随时间推移而变化,但仍能满足预定的功能;4、可靠性包括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5、致建筑物不能满足预定功能的原因6、1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同程度发生老化;7、2遭受地震、火等灾害荷载受到损伤;8、3设计不周或有误;如对场地的了解不够、荷载计算有误、以及计算简图与实际不符等;9、4施工质量低劣;10、5使用不当或改造不合理,如随意加层或改造,以及增大使用荷载、拆除承重墙等;11、6使用环境恶化,如受高温、振动、化学腐蚀等;12、检测方法:(1)非破损检测混凝土强度:回弹法、超声法、回弹超声法(2)半破损检测混凝土强度:钻芯法、拔出法(3)非破损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超声脉冲法;13、回弹法检测:(1)回弹法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混凝土表面硬度来推算混凝土强度;通过回弹仪弹击混凝土表面时,并测得重锤反弹的距离,以反弹距离与弹簧初始长度之比为回弹值,由它与混凝土强度的相互关系来推定混凝土强度;(2)测点布置:每一试件测区数目不少于10个;每一测区大小宜为200Cm2,相邻测区间距不大于2m,能容纳16个测点为宜;测点均匀布置,两点净距不小于2mm;选用混凝土浇筑的侧面,侧面要平整;(3)回弹法适用条件:不适用表面或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对表面冻结或湿润的混凝土,应该解冻或风干在检测;14、超声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1)回弹法的回弹值反应了混凝土表面的弹性性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混凝土的塑性性质,但他只能反应黁凝土表面约3cm左右厚度的状态;超声法反应了混凝土内部的材料性质;故综合法既能反应混凝土弹性,又能反应混凝土塑性,既能反应混凝土表层状态,又能反应混凝土内部构造,能够较好的反映混凝土强度;(2)测点布置:超声测点与回弹测定布置在同一测区内,先进行回弹检测,然后进行超声检测,声速探头不应与回弹击点重合;15、混凝土缺陷和裂缝检测混凝土裂缝检测对于开裂深度小于或等于500mm的裂缝:平测法和斜测法;裂缝中不允许有积水或泥浆;平测法: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时;将发射和接受换能器布置在裂缝两侧,测得其时间;将发射和接受换能器布置在完好的的混凝土表面测得其时间;斜测法:结构的裂缝部位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可测表面时;采用该方法测量时,裂缝要无积水和泥浆;当有钢筋穿过裂缝时,换能器的布置要使其轴线离开钢筋轴线或成一定的角度,要是钢筋太密无法避开,则不能采用超声波检测裂缝的深度;:对于开裂深度大于500mm的裂缝,采用钻孔探测;钻孔探测:1两侧钻孔距离宜为2000mm.’(3)测试前向测控中注入清水;(4)将两换能器自上而下同步移动,读出数据;(5)测试无裂缝混凝土声学参数做对比;混凝土内部空洞缺陷检测结构具有两对相互平行测试面采用对测法;结构具有一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采用斜测法;当测试距离较大时,可以在测区适当部位钻孔,直径为45-50mm,换能器布置见上图;16、混凝土结构钢筋位置和钢筋锈蚀的监测(1)钢筋位置钢筋位置测试仪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进行检测;由于钢筋的存在,使的感应电流的相位与原来交流电的相位产生偏移,该变化值是钢筋与探头的距离和钢筋直径的函数;(2)钢筋锈蚀必要性:由于钢筋锈蚀,导致钢筋受力面积减小,混凝土保护层胀裂、剥落,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寿命,故对已建结构进行鉴定和可靠性鉴定时,需要进行钢筋锈蚀检测;产生锈蚀原因:混凝土为碱性材料,在混凝土中的钢筋周围产生一层钝化膜,在正常情况下对钢筋提供了良好的保护;但由于结构开裂,氧气、水分等侵入,产生电化学腐蚀现象,造成钢筋锈蚀;另外,混凝土碳化,也会降低混凝土的PH值,破坏了混凝土对钢筋的钝化状态,使之发生锈蚀;一般采用自然电位法;检测方法:利用电化学原理来定性判断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程度的一种方法;当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时,钢筋表面会有腐蚀电流,钢筋表面和混凝土表面存在电位差;电位差的大小和腐蚀程度有关,运用电位测量装置,可大致判断钢筋的锈蚀范围和其严重程度;17、已有建筑物的可靠性鉴定(1)计算和验算的内容:(2) 1需要进行结构承载力验算,有时要验算结构的倾覆和滑移;(3) 2对地震区结构,要进行结构抗震验算;(4) 3对使用上要求控制变形的结构构件,还应该进行变形验算;(5) 4有些直接承受疲劳荷载,需要进行疲劳验算;(6) 5根据裂缝控制等级的要求,对混凝土裂缝控制情况进行验算;(7)已有建筑物的鉴定方法:传统经验法实用鉴定法步骤:1初步调查:包括调查建筑概况、建设规模、图纸资料、环境、结构形式和鉴定目标;2调查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结构尺寸、变形、裂缝、损伤、抗震能力等;3结构计算分析以及试验室进行模型试验;概率法:考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8)结构设计与可靠性鉴定的不同:1设计基准期和目标使用期结构设计时考虑的设计基准期,而结构可靠性鉴定一般考虑下一个目标使用期;设计基准期:为确定可变作用及时间相关的材料性能的而选用的时间参数;目标使用期: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工艺更新,服役结构技术状况等综合确定;2设计荷载和验算荷载进行结构设计时采用的设计荷载;根据规范取值;而验算荷载根据服役结构在使用期间内的实际荷载,并考虑荷载规范的基本原则确定的;3抗力计算依据4可靠性控制级别:设计时,以规范为依据,一般分为满足与不满足;而鉴定时,一般以某个等级指标给出的;4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可靠性鉴定安全性鉴定和使用性鉴定5鉴定评级层次和等级划分:安全性鉴定按构件、子单元和鉴定单元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四个等级进行鉴定;构件可以是一个单件,如一根梁或柱,也可以是一个组合件,如组合柱和桁架;也可以是一片墙或一段条形基础;构件的可靠性鉴定是最基本的鉴定单位;子单元是由构件组成,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是按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维护结构系统分为三个子单元;鉴定单元由子单元组成,根据鉴定建筑物的构造特点和承重体系的种类,可将该建筑物划分位一个或几个可独立进行鉴定的区段,这样每个区段就是一个鉴定单元;使用性鉴定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分为三个等级可靠性鉴定:按构件、子单元和鉴定单元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分四个等级进行鉴定;各层次可靠性鉴定评级,以该层次的安全性和使用性的评定结果为依据综合确定;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评级各层次分级标准如下:Ⅰ——可靠性符合标准要求,具有正常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可不采取措施;Ⅱ——可靠性略低于标准要求,尚不显着影响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有些构件需要在使用性上采取适当措施,有些需要在安全性上采取适当措施;Ⅲ——可靠性不符合标准要求,影响正常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应采取措施;Ⅳ——可靠性严重不符合要求,已危机安全,应停止使用,必须立即采取措施;9、构件鉴定构件安全性鉴定一混凝土结构构件包括承载能力、构造、不适合继续承载的位移和裂缝四各检查项目;承载能力项目一般有抗弯与抗剪取最的一级作为该项目的评定等级小表;构造检查项目按下表分别评定两个内容等级,然后取较低一级作为该项目的评定等级;构件使用性鉴定正常使用性鉴定应以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为基本依据;在下列情况下,还需要按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计算分析和验算:检测结果需要与计算值比较;检测只得到部分数据,还需要进行计算分析进行鉴定,为改变建筑用途、使用条件或使用要求而进行的鉴定;验算时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泊松比等物理性能指标,可以根据鉴定确定的材料品种和强度等级,按现行规范采用;验算结果按现行规范限值进行评级;如验算合格,按照验算结果和实际完好程度评为a级或b级;如果不合格,就定为C级;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鉴定包括位移和裂缝两个检查项目;其中位移项目包括受弯构件挠度和柱顶水平位移;受弯构件挠度的评级为:检测值小计算值或现行设计规范限值为a级;若检测值大于计算值,但是小于现行规范限值为b ,当检测值大于现行设计规范限值时为 c级;裂缝宽度的正常使用性评定为:检测值小计算值或现行设计规范限值为a级;若检测值大于计算值,但是小于现行规范限值为b当检测值大于现行设计规范限值时为 c 级;沿主筋方向出现的锈蚀裂缝,应直接评为 c 级;若一种构件出现两种裂缝应分别评级,取较低一级作为该构件的裂缝等级;18、子单元地基、上部承重结构鉴定、维护结构子单元安全性鉴定子单元适用性鉴定。
《建筑结构》第五章习题答案解析
![《建筑结构》第五章习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99078bf524ccbff12184ab.png)
第五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建筑结构》第五章习题:共用条件:一类环境使用,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5-25 一钢筋混凝土矩形梁截面尺寸200mm×500mm,弯矩设计值M=120kN·M。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试计算其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①当选用HPB235级钢筋时;②改用HRB400级钢筋时;最后画出相应配筋截面图。
解:依题意查得参数:γ0=1,fc=11.9N/mm2,ft=1.27N/mm2,c=25mm,21fy=210N/mm,ξb=0.614;as=65mm。
h0=500-65=435mm ○M120?106先按单筋矩形截面计算,?s0.266 221fcbh011.920043512?s?12?0.266?0.32b?0.614As=M/[fyh0(1-0.5ξ)]=1560.65mm2,选5?20,As=1571mm2>?min=0.45 ftbh/fy=0.45×1.27×200×500*210=272mm22>0.02bh=0.002×200×500=200mm,22 fy=360N/mm,ξb=0.517;as=40mm,h0=500-40=460mm ○M120?106先按单筋矩形截面计算,?s0.2381fcbh0211.9200460212?s?12?0.238?0.28b?0.517As=M/[fyh0(1-0.5ξ)]=120×106/[360×460×(1-0.5×0.28)]=842.6 1mm2,选3#20,As=941mm2,或4#18,As=1018mm2>?min=272 mm21 ○2 ○5-26 某大楼中间走廊单跨简支板,计算跨度2.18m,承受均布荷载设计值g +q=6kN/m2(包括自重),混凝土强度等级C20,HPB235级钢筋。
试确定现浇板厚度h及所需受拉钢筋截面面积,选配钢筋,并画配筋图。
《建筑结构试验》课件
![《建筑结构试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ee118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f.png)
系统的应用,标志着我国结构试验达到一个新水平。
9
建筑结构试验
结构试验的发展趋势:
9 大型化、体系化; 9 精密性,包括试件设计、加载、测试; 9 计算机联机试验。
我校的结构试验建设情况:
16
建筑结构试验
静力试验与动力试验:
9 静力试验
♦ 单调静力试验、低周反复静力试验等 ♦ 优点:加载设备简单,试验观测方便 ♦ 缺点:不能反映结构动力性能
9 动力试验
♦ 振动台试验、疲劳试验、风载试验等 ♦ 优点:能真实反映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 ♦ 缺点:加载设备和测试手段复杂
17
建筑结构试验
9 共有六个试验室; 9 静力、拟动力、振动台、抗火、风洞、耐久性。
10
结构试验的任务:
9 定义:课本P1-2
P
P
Δ
应变片
建筑结构试验
P-Δ曲线(构件) M-φ关系(截面) 承载力、挠度、裂缝 平截面假定验证
11
建筑结构试验
结构试验的目的:
9 生产性试验(又称鉴定性试验或检验性试验) 9 科研性试验
2
结构试验设计
建筑结构试验
试件设计
加载方案
荷载设备
测试方案
数据采集和测 量仪器
3
建筑结构试验
课时安排
第一章 结构试验概论
(2课时)
第三章 结构试验的荷载设备
(2课时)
第四章 结构试验的数据采集和测量仪器 (2课时)
第二章 结构试验设计
(4课时)
第五章 结构单调加载静力试验
(2课时)
建筑结构第五章
![建筑结构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ec9bacdc6137ee06eff918ab.png)
设缝的缺点:
地震作用时,防震缝两侧的房屋很容易发生碰幢而造成震害。
5.1 概述
高层建筑设防震缝情况: 1)平面长度和突出部分尺寸超出表5-6的限值,而又没
采取加强措施。
2)各部分结构刚度、荷载或质量相差悬殊,而又没采取有 效措施。
3)房屋有较大错层时。
5.1 概述
设置防震缝的要求:
1)防震缝最小宽度 框架结构:高度≤15m时,取70mm;>15m时,每增加2~5m,加宽20mm;
5.1 概述
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应贯通基础本身。
设置沉降缝后,上部结构应在缝的两侧分别布置抗
侧力结构,形成双梁、双柱和双墙的现象。
5.1 概述
一般地,对建筑结构各部分不均匀沉降采取“放”、“抗”、
“调”方法来处理。 放——即设沉降缝,让各部分自由沉降,互不影响;
抗——即采用端承桩或利用刚度很大的基础来抵抗沉降差
可塑性,其造价较低,其缺点是构件断面大、自重大。
2. 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 高层建筑结构要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作用(即风荷载、
水平地震作用)。
在多层建筑结构中,水平作用产生的荷载效应逐渐增大;在 高层建筑结构中,水平作用将成为控制因素。
5.1 概述
(a)轴力与高度的关系;(b)弯矩与高度的关系;(c)侧向位移与高度的关系
V y ,i
Vy ,i 0.8Vy ,i 1
5.1 概述
4)抗震设计时,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宜上、下连续贯通。
5.1 概述
5)当结构上部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有收进、或外挑时,应 满足: ①当上部楼层有收进,且 H1/H之比大于 0.2 时,B1不宜小 于B的 0.75 倍; ②当上部楼层有外挑时,B不宜小于上部楼层水平尺寸B1 的0.9倍,且水 平外挑尺寸a不宜大于4m。
建筑结构试验复习要点
![建筑结构试验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22e6b70680203d8cf2f24c6.png)
模型相似:是仿照(真实结构)并按一定比例关系复制而成的试验代表物,它具有实际结构的全部或部分特征,但大部分结构模型是尺寸比原型小得多的缩尺结构结构静力试验:加载过程实质和再从零开始逐步递增一直加到试验某乙预定目标或结构破坏为止。
结构动力试验:研究结构在不同性质动力作用下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的试验。
结构抗震试验:指在地震或模拟地震荷载作用下研究结构构件抗震性能和抗震能力的专门试验低周反复加载静力试验:一种以控制结构变形或控制施加荷载,由小到大对结构构件进行多次低周期反复作用的结构抗震静力试验。
属于静力试验,也称伪静力试验、周期性抗震试验或结构恢复力特性试验。
短期荷载试验:指结构试验时限与试验条件、试验时间或其它各种因素和基于及时解决问题的需要,经常对实际承受长期荷载作用的结构构件,在试验时将荷载从零开始到最后结构破坏或某个阶段进行卸载,整个试验的过程和时间总和仅在一个较短时间段内完成的结构试验。
长期荷载试验:指结构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研究结构变形随时间变化规律的试验。
简述结构抗震试验的种类。
六p6答:A低周反复加载静力试验:是一种以控制结构变形或控制施加荷载,由小到大对结构构件进行多次低周期反复作用的结构抗震静力试验。
B拟动力试验C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简述模型试验的种类。
六09p4答:A相似模型试验:按照相似理论进行模型设计、制作与试验.用适当的比例尺和相似材料制成与原型几何相似的试验对象,在模型上施加相似力系,使模型受力后重演原型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最后按相似条件有模型试验的结果推算实际结构的工作。
B缩尺模型试验:用缩尺模型研究结构性能,验证设计假定与计算方法正确性,缩尺模型实质上是原型结构缩小几何比例尺寸的试验代表物。
C足尺模型试验:由于建筑结构抗震研究的发展,国内外开始重视用足尺模型对结构整体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构的(荷载试验)是结构试验的基本方法。
试验用的荷载形式、大小及加载方式等都是根据(试验的目)的要求,以如何能更好地模拟原有荷载等因素来选择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建筑结构试验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要解决的问题:试件设计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要注意哪些问题?结构试验对试件设计有哪些要求?常用的模型材料有哪些?结构模型相似的三个定理应如何进行理解?如何确定原型与模型的相似条件?量纲分析法确定相似条件的步骤?为什么有时采用不同于设计计算所规定的荷载图式?试验的加载制度包括哪些内容?试验加载程序包括哪几部分内容?观测仪器如何选择,测读时应遵循什么原则?结构试验时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试验报告要如何书写? 带着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主要思路如下: 结构试验设计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反复研究,确定试验的目的,试验的性质与规模,进行试件设计,选定试验场所,拟定加载与量测方案,设计专用的试验装置和仪表夹具附件以及制订安全技术措施。
同时,按试验规模组织试验人员,提出试验经费预算和消耗性器材数量和设备清单。
最后在设计规划的基础上提出试验大纲和进度计划。
试验工作者对新型的加载设备和测量仪器方面知识准备充分。
一、试件设计 对于试件设计,包括试件的形状,尺寸和数量的选择都要遵循合理可行的规则。
试件设计之所以要注意它的形状,主要是要在试验时形成和实际工作相一致的应力状态。
在从整体结构中取出部分构件单独进行试验时,必须要注意其边界条件的模拟,使其能如实反映该部分结构构件的实际工作,同时要注意有利于试验合理加载。
任一试件的设计,其边界条件的实现与试件安装、加载装置与约束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
在整体设计时必须进行周密考虑,才能付诸实施。
结构试验所用试件的尺寸和大小,总体上分为真型(实物或足尺结构)和模型两类。
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试件尺寸,采用缩尺或真型试件。
必要时要考虑尺寸效应的影响,在满足构造要求的情况下,太大的试件也没有必要。
对于结构动力试验,试验尺寸常受试验加载条件等因素的限制。
动力特性试验可在现场原型结构上进行。
至于地震模拟振动台加载试验,因受台面尺寸、激振力大小等参数的限制,一般只能作缩尺的模型试验。
试件设计同时必须考虑必要的构造措施。
在科研性试验时,为了保证结构或构件在某一预定的部位破坏,以期得到必要的测试数据,就需要对其它部位事先进行局部加固。
为了保证试验量测的可靠性和安装仪表的方便,在试件特定的部位必须预设埋件或预留孔洞。
对于为测量混凝土内部应力的预埋元件或专门的混凝土应变计、钢筋应变计等,应在浇捣混凝土前,按相应的技术要求用专门的方法就位固定埋设在混凝土试件内部。
采用模型试验时,为了保证模型试验所研究的物理现象与实物试验的同一现象是相似的,下列问题必需考虑:试验材料如何选择;试验参数如何确定;试验中应该测量哪些量;如何处理试验结果以及可以推广到什么样的现象上去。
相似设计要求模型和原型能描述同一物理现象,所以,要求模型材料和原型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相似:建筑结构模型可分为弹性模型和强度模型两大类,模型材料也可分为弹性模型材料和强度模型材料两大类。
对材料所涉及的种类和物理性能要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设计中要掌握结构模型相似的必要与充分条件,即掌握相似理论的三个定理,并弄清其中的关系。
两个物理现象相似,就是描述这个物理现象的各种参数之间具有相同的关系。
简单地讲,就是两个物理现象可用同一个表达式描述。
尽管这种表达式可能是未知的。
相似第一定理:若两个物理现象相似,则相似指标必为1;或者相似判据相等,且为常数。
相似第一定理说明了,相似指标为1或相似判据相等是相似的必要条件。
同样可以证明逆定理也是成立的,它给出了相似的充分条件,即相似第三定理:如果相似指标为1或相似判据相等且其它单值条件(边界条件、初始条件等)相同,则两现象必相似。
设计模型就是要确定相似判据,进而确定相似指标,再确定模型各参数的相似常数,最后设计出试验模型。
相似判据存在定理——π定理表述如下:如果一个物理现象可由n 个物理量构成的物理方程式描述,在n个物理量中有k个独立的物理量,则该物理现象也可以用这些量组成的(n-k)个无量纲群的关系来描述。
这些无量刚群均可作为相似判据。
所谓量纲,就是物理的种类。
π定理的意义在于:相似判据一定存在,而且至少存在一个。
结构模型设计 结构模型试验的过程要客观地反映出参与该模型工作的各有关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于要在模型和真型建立相似关系。
因此,也必然反映出模型与真型结构相似常数之间的关系。
这样,相似常数之间所应满足的一定关系就是模型与真型结构之间的相似条件,也就是模型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确定相似条件的方法有方程式分析法和量纲分析法两种。
前者是根据基本的力学方程式,把所有变量移到等式一端,常数移到另一端,求得相似判据。
在相似判据中,将所有的变量都用相应的相似常数代替,得相似指标,并令其等于1。
在每一个相似指标中,有一个相似常数不能任意取值,而按相似指标为1来计算出。
一般地,首先确定模型材料。
按模型材料可得模型材料的弹性模量及波桑比,可确定出弹性模量的相似常数及波桑比的相似常数,称为材料相似。
其次,按实际可能与试验条件,随意确定几何尺寸的相似常数,模型的所有集合尺寸全部按此相似常数确定,称为几何相似。
在相似判据方程式中,一些相似常数决定后,还会有其它相似常数,可随意选取其中一些值,最后按式计算出另外的相似常数。
可取,即荷载的比例,称为荷载相似。
用方程式分析法建立相似条件相当方便明确,但必须在进行模型设计前对所研究的物理过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亦即对试验结果和试验条件之间的关系提出明确的数学方程式。
这常常需要通过试验研究才能提出,尤其当结构或荷载条件较复杂,我们还没有掌握其间的客观规律时,在进行模型设计前一般不能提出明确的函数方程式。
用量纲分析法进行模型设计仅需明确哪些物理量影响该物理现象以及量测这些物理量的单位系统的量纲就够了。
量纲的概念是在研究物理量的数量关系时产生的,它说明量测物理量时所用单位的性质。
每一种物理量都对应一种量纲。
注意,有些物理量是无量纲的,用[1]表示,有些物理量是由量测与它有关的量后间接求出的,其量纲由与它有关的物理量的量纲导出,称为导出量纲。
在一般的结构工程问题中,各物理量的量纲都可由长度、时间、力这三个量纲导出,故可将长度,时间,力三者组合取为基本量纲,称为力量系统。
另一组常用的基本量纲组合是长度、时间、质量,称为质量系统。
基本量纲组合必须是互相独立的和完整的,即在这组基本量纲中,任何一个量纲不可能由其它量纲组成而且所研究的物理过程中的全部有关物理量的量纲都可由这组基本量纲组成。
两个物理量量纲相同,才能相加减。
一个物理方程式中,等式两边各项的量纲必须相同。
常把这一性质称为“量纲和谐”;量纲和谐的概念是量纲分析法的基础。
量纲分析法归纳如下:列出与所研究的物理过程有关的物理参数,根据第二相似定理和量纲和谐的概念找出π数,并使模型和原型的π数相等,从而得出模型设计的相似条件。
二、试验加载 加载图式的选择与设计 结构试验时的荷载作用应使结构处于某一种实际可能的最不利工作状态。
试验时,荷载的图式要与结构设计计算的荷载图式一样,结构的工作和其实际情况才最为接近。
有时,也常由于一些原因而采用不同于设计计算所规定的荷载图式,对这些情况应注意。
如试验时采用某种更接近于结构实际受力情况的荷载布置方式。
或采用等效荷载的方式来改变原来的加载图式。
采用等效荷载试验时,必须全面验算由于荷载图式改变对结构产生的各种影响。
必要时,应对结构构件作局部加强,或对某些参数进行修正。
当构件满足强度等效而整体变形条件不等效时,则需对所测变形进行修正。
当取弯矩等效时,尚需验算剪力对构件的影响。
同时要求采用等效荷载的试验结果所产生的误差控制在试验允许的范围以内。
试验加载装置的设计 为保证试验工作的正常进行,对于试验加载用的设备装置,也必须进行专门的设计。
在使用实验室内现有的设备装置时,也要按每项试验的要求对装置的强度刚度进行复核计算。
对于加载装置的强度,首先要满足试验最大荷载量的要求,保证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同时要考虑到结构受载后有可能使局部构件的强度有所提高。
试验加载装置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刚度的要求,在结构试验时,如果加载装置刚度不足时,将难以获得试件极限荷载下的性能。
试验加载装置设计还要求使它能符合结构构件的受力条件,要求能模拟结构构件的边界条件和变形条件,否则就失去了受力的真实性。
在加载装置中还必须注意试件的支承方式。
试验加载装置除了在设计上要满足一系列要求外,应尽可能使其构造简单,组装时花费时间少,特别是当要做同类型试件的连续试验时,还应考虑能方便试件的安装,并缩短其安装同调整的时间。
要掌握结构试验时构件空间就位形式的不同和特点。
结构试验的加载制度 试验加载制度是指结构试验进行期间控制荷载与加载时间的关系。
它包括加载速度的快慢、加载时间间歇的长短、分级荷载的大小和加载、卸载循环的次数等。
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质与其所受荷载作用的时间特征有关。
对于不同性质的试验,必须根据试验的要求制订不同的加载制度。
对于预制混凝土构件,在进行质量检验评定时,可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进行。
一般混凝土结构静力试验的加载程序可按《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50152-92)的规定进行。
对于结构抗震试验,则可按《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JGJl01—96)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抗震的静力试验采用控制荷载和变形的低周反复加载,而结构拟动力试验则由计算机控制按结构受地震地面运动加速度作用后的位移反应时程曲线进行加载试验。
合理选择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的加载图式,数量及作用位置布置。
也可以根据试验的目的要求,采用与计算简图等效的荷载图式。
荷载种类和加载图式确定以后,还应按一定程序加载。
加载程序可以有多种,根据试验目的要求的不同而选择,一般结构静载试验的加载程序均分为预载、标准荷载(正常使用荷载)、破坏荷载三个阶段。
理解分级加载的目的和方法。
三、试验的观测 在确定试验的观测项目时,首先应该考虑反映结构整体工作和全貌的整体变形,通过对某些指标的测量结果深入分析,掌握整个结构工作状态和物理性能变化。
对于某些试验,反映结构局部工作状况的局部变形也是很重要的,可以用来推断结构强度等重要指标。
要注意测点的选择与布置的基本原则,保证测点的适合数量和可靠性,校核性。
注意仪器的选择与测读的原则,遵循仪器的精度要求,测试结果的范围限制,以及现场具体情况和方便操作,以及仪表本身的特性与试验要求的吻合等。
仪器仪表的测读应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具体的测定方法与试验方案、加载程序有密切的关系。
在拟定加载方案时,要充分考虑观测工作的方便与可能,反之,确定测点布置和考虑测读程序时,也可根据试验方案所提供的客观条件,密切结合加载程序加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