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运动的调节

合集下载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要求:1、呼吸中枢及呼吸节律的形成。

2、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

二氧化碳、H+和低氧对呼吸的调节。

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的活动,其深度和频率随体内、外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例如劳动或运动时,代谢增强,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大,摄取更多的O2,排出更多的CO2,以与代谢水平相适应。

呼吸为什么能有节律地进行?呼吸的浓度和频率又如何能随内、外环境条件而改变?这些总是是本节的中心。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呼吸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多年来,对于这些细胞群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和呼吸节律产生和调节中的作用,曾用多种技术方法进行研究。

如早期的较为粗糙的切除、横断、破坏、电刺激等方法,和后来发展起来的较为精细的微小电毁损、微小电刺激、可逆性冷冻或化学阻滞、选择性化学刺激或毁损、细胞外和细胞内微电极记录、逆行刺激(电刺激轴突,激起冲动逆行传导至胞体,在胞体记录)、神经元间电活动的相关分析以及组织化学等方法。

有管些方法对动物呼吸中枢做了大量的实验性研究,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形成了一些假说或看法。

(一)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和脊髓等部位。

脑的各级部位在呼吸节律产生和调节中所起作用不同。

正常呼吸运动是在各级呼吸中枢的相互配合下进行的。

1.脊髓脊髓中支配呼吸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第3-5颈段(支配膈肌)和胸段(支配肌间肌和腹肌等)前角。

很早就知道在延髓和脊髓间横断脊髓,呼吸就停止。

所以,可以认为节律性呼吸运动不是在脊髓产生的。

脊髓只是联系上(高)位脑和呼吸肌的中继站和整合某些呼吸反射的初级中枢。

2.下(低)位脑干下(低)位脑干指脑桥和延髓。

横切脑干的实验表明,呼吸节律产生于下位脑干,呼吸运动的变化因脑干横断的平面高低而异(图5-17)。

图5-17 脑干呼吸有关核团(左)和在不同平面横切脑干后呼吸的变化(右)示意图DRG:背侧呼吸组 VRH:腹侧呼吸组 NPBM:臂旁内侧核A、B、C、D为不同平面横切在动物中脑和脑桥之间进行横切(图5-17,A平面),呼吸无明显变化。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呼吸运动对人体生理的调节作用,了解呼吸运动对身
体的影响。

实验材料,实验室、呼吸运动监测仪器、实验人员。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实验人员需放松身心,保持心情愉快,以减少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
的影响。

2. 实验人员在实验室内进行呼吸运动监测,监测仪器记录呼吸频率、深度和节
律等数据。

3. 实验人员进行不同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等,监测呼吸运动的变化。

4. 实验人员进行深呼吸、浅呼吸等不同呼吸方式,观察呼吸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实验结果:
1. 在进行不同强度的运动后,呼吸频率和深度明显增加,呼吸节律也发生变化。

2. 深呼吸能够增加氧气的摄入量,使人感到清新、振奋,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3. 浅呼吸则导致氧气摄入量减少,容易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呼吸运动对人体生理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能够根据身体需要进行自我调节。

2. 适当的运动能够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提高氧气摄入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3. 合理的呼吸方式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应当注意培养良好的呼吸习惯。

实验意义:
本次实验结果对于加深我们对呼吸运动调节作用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改善生活方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呼吸运动对人体生理的重要调节作用,希望通过这一实验结果,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呼吸运动的关注,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愿我们的实验成果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帮助,谢谢!。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讲稿:呼吸运动的调节【目的要求】1.观察各种理化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2.分析各因素的作用途径,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课堂提问及解答】1.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2.呼吸为什么有节律?3.调节呼吸运动的环节?答1:呼吸中枢是指(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脊髓等部位)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正常呼吸运动是在各呼吸中枢的相互配合下进行的。

答2:呼吸节律形成的机制;基本呼吸节律形成的学说(1)起步细胞学说(2)N元网络学说等。

答3: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包括(1)肺牵张反射(2)化学感受性反射调节(3)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4)其他反射。

【实验原理】1.CO2↑→(+)中枢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

2.H+↑→(+)外周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

3.O2↓→(+)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

【重点难点】:呼吸运动调节的反射弧【观察指标】呼吸频率、幅度、PaO2、PaCO2、pH【方法与步骤】1.兔常规操作。

行气管插管和颈总动脉插管。

我们这里与以往不同的是,气管插管的一端通气口要与呼吸传感器相连,然后进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器,记录呼吸波。

颈总动脉插管插好以后,取血作血气分析,以作我们后面实验的对照。

我们取血的时候要注意抗凝和隔绝空气。

所以我们在取血前,要用肝素将注射器血管管壁湿润,取血的时候,将前面流出的几滴血弃去,取血后,立即将密封盖盖好,用手指弹一弹注射器血管壁,使血液与肝素混合,防止凝血,取完血后,大家还要记注,要用肝素将插管内的血液全部推回动脉。

2.增大无效腔。

等大家记录一段稳定的呼吸波后,并且已经取血做了血气分析,我们就可以做无效腔增大对呼吸的影响。

我们的器械盘里准备了一根长的橡胶管,将这根橡胶管连接在气管插管的(侧管)另一个通气口上,记录呼吸波形。

5分钟后从动脉插管处取血作血气分析。

然后,观察家兔的呼吸,等到它的呼吸恢复到正常以后,才可做下一步的实验,这个大概需要5-10分钟。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进一步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和调节过程。

实验原理:呼吸运动的调节主要依赖于呼吸中枢和周围感受器的信号传递。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的呼吸中枢区,受到化学和神经因素的调节。

主要包括呼气中枢和吸气中枢。

呼气中枢对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敏感,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呼气中枢被刺激,使呼气动作增强。

吸气中枢则对氧气浓度敏感,当氧气浓度降低时,吸气中枢被刺激,使吸气动作增强。

此外,呼吸中枢还受到来自周围感受器的信息输入,如呼吸肌肌肉内的运动感受器和肺部的伸展感受器。

这些感受器通过神经传递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呼吸中枢,调节呼吸运动。

实验材料:实验步骤:1.将小白鼠放置在呼吸运动调节实验装置中,固定其头部。

2.用细针在小白鼠胸壁上插入呼吸感受器电极,并连接到放大器上,记录呼吸信号。

3.调节装置中的刺激器,通过电压刺激呼吸中枢。

4.分别对吸气中枢和呼气中枢进行刺激,记录呼吸信号的变化。

5.调整呼吸中枢刺激的强度和频率,观察呼吸运动的调节效果。

实验结果:实验中观察到,在对吸气中枢进行刺激的情况下,小白鼠的吸气运动明显增强,呼吸深度和频率均增加。

而对呼气中枢进行刺激时,小白鼠的呼气运动明显增强,呼气深度和频率均增加。

当调节刺激强度和频率时,呼吸运动的效果也会相应改变。

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对吸气中枢和呼气中枢进行刺激可以分别增强吸气和呼气运动。

这表明呼吸运动主要受到呼吸中枢的调节。

而呼吸中枢受到来自化学和神经因素的调节,调节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机体气体交换的平衡。

当机体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呼气中枢被刺激,使呼气动作增强,从而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

而当机体内的氧气浓度降低时,吸气中枢被刺激,使吸气动作增强,从而摄入更多的氧气。

此外,来自周围感受器的信息也会对呼吸运动产生影响。

运动感受器和肺部的伸展感受器会通过神经传递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呼吸中枢,使机体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呼吸运动。

实验结论:呼吸运动主要受到呼吸中枢的调节,呼气中枢和吸气中枢分别对应呼吸过程中的呼气和吸气动作。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由呼吸中枢调节的,主要通过调节呼吸肌肉的收缩与放松来实现。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脑干,由神经元组成。

呼吸中枢对于呼吸运动的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主动调节,另一种是被动调节。

主动调节是指呼吸中枢根据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主动调整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

一般情况下,当血液中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时,呼吸中枢会增加呼吸运动的强度和频率,以增加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反之,当血液中氧气含量提高、二氧化碳含量降低时,呼吸中枢会减少呼吸运动的强度和频率。

被动调节是指呼吸中枢受到一些身体反射的调节。

其中最重要的是呼吸化学感受器的作用。

呼吸化学感受器散布在主动脉体和延髓等部位,能感受到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

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呼吸化学感受器会通过神经传递给呼吸中枢,使其增加呼吸运动的强度和频率。

反之,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时,呼吸化学感受器会减少刺激,呼吸中枢相应减少呼吸运动的强度和频率。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反射机制,如肺组织器官和呼吸肌的反射。

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呼吸运动测量仪、呼吸频率计、磁力键、呼吸波形检测系统等。

2. 实验步骤:(1)使用呼吸运动测量仪测量实验对象的呼吸运动。

(2)使用呼吸频率计测量实验对象的呼吸频率。

(3)使用磁力键刺激呼吸化学感受器,观察实验对象的呼吸反应。

(4)使用呼吸波形检测系统观察实验对象的呼吸波形。

实验结果:实验对象的呼吸运动和呼吸频率会随着呼吸化学感受器的刺激而变化。

当磁力键刺激呼吸化学感受器时,实验对象的呼吸频率会增加。

呼吸波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实验结论:呼吸运动受到呼吸中枢的主动和被动调节。

主动调节主要是根据体内外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

被动调节主要是通过呼吸化学感受器等身体反射来调节呼吸运动。

实验结果表明,刺激呼吸化学感受器可以使呼吸频率增加,呼吸波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运动的特点一是节律性,二是其频率和深度随机体代谢水平而改变。

呼吸肌属于骨骼肌,本身没有自动节律性。

呼吸肌的节律性活动是来自中枢神经系统。

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随机体活动(运动、劳动)水平改变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

如运动时,肺通气量增加供给机体更多的O2,同时排出CO2,维持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即维持血液中O2分压、CO2分压及H+浓度相对稳定。

这些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而实现的。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称为呼吸中枢,它们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脊髓等部位。

脑的各级部位对呼吸调节作用不同,正常呼吸运动有赖于它们之间相互协调,以及对各种传入冲动的整合。

在早期哺乳动物实验中,用横断脑干的不同部位或损毁、电刺激脑的某些部位等研究方法,来了解各级中枢在呼吸调节中的作用。

如在脊髓与延髓之间横断,动物立即停止呼吸,并不再恢复,说明节律性呼吸运动来源于脊髓以上的脑组织,冲动传到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并发出传出冲动,经膈神经、肋间神经到达呼吸肌,控制呼吸肌的活动。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起到呼吸运动的最后公路。

在前角运动神经元受到损害时,呼吸肌麻痹,呼吸运动停止。

(一)延髓呼吸中枢在猫或兔等动物实验中,在它的延髓与脑桥交界处切断,动物仍能保持节律性呼吸,但与正常形式不同,呈现一种吸气突然发生,又突然停止,呼气时间延长的喘式呼吸(图7-9)。

说明延髓存在着产生节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枢但正常节律还有赖于延髓以上中枢参与。

在利用电生理,组织化学等近代方法后,对延髓中与呼吸有关的神经元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目前认为延髓呼吸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孤束核、疑核和后疑核。

它们的轴突下行到脊髓前角的有关呼吸肌的运动神经元,由此再发出纤维到呼吸肌。

吸气神经元是指在吸气时发放冲动的神经元,呼气神经元是在呼气时发放冲动的神经元。

也有人提出吸气神经元群为吸气中枢而呼气神经元群为呼气中枢,它们之间存在交互抑制而产生节律性呼吸,但目前还有争论。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呼吸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机制。

2. 观察血液中化学因素(PCO2、PO2、[H])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3. 研究迷走神经在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4. 熟悉气管插管术和神经血管分离术。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通过呼吸肌的节律性运动使胸廓节律性地扩大或缩小。

呼吸运动除了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外,一些理化因素(包括代谢产物、药物和肺的放大与缩小等)还可通过化学敏感呼吸反射、肺牵引反射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调节呼吸运动,表现为呼吸运动及间隔肌放电的频率和宽度等变化。

肺牵引反射是指肺扩张时引起吸气抑制的反射,其输入神经为迷走神经。

当肺扩张时,肺牵张感受器兴奋,通过迷走神经传入呼吸中枢,抑制吸气中枢,使吸气动作减弱或停止,从而促使吸气及时转为呼气,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器材:哺乳动物手术器械(手术刀、镊子、剪刀、缝针、线等)、气管插管、神经血管分离器、生理盐水、CO2、N2、呼吸记录仪、分析天平、秒表等。

四、实验步骤1. 家兔麻醉后,固定于手术台上。

2. 气管插管,连接呼吸记录仪,记录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

3. 分别进行以下实验:(1)CO2吸入实验:向家兔呼吸系统中吸入一定浓度的CO2,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2)N2吸入实验:向家兔呼吸系统中吸入一定浓度的N2,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3)增加无效腔实验:在气管插管处增加一段管道,模拟增加无效腔,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4)迷走神经切断实验:切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CO2吸入实验:吸入CO2后,家兔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幅度加深,说明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化学因素。

2. N2吸入实验:吸入N2后,家兔呼吸频率和幅度变化不明显,说明N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较弱。

3. 增加无效腔实验:增加无效腔后,家兔呼吸频率和幅度明显增加,说明无效腔的增加可以增强呼吸运动的强度。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由呼吸中枢在脑干调控下进行的。

呼吸中枢由延髓内的呼吸节律生成区和脊髓内的呼吸节律传导区组成。

呼吸节律生成区通过调控脊髓内的呼吸节律传导区,使肺部肌肉产生适当的收缩和松弛,从而实现正常呼吸。

呼吸节律生成区受到多种调节因素的影响,包括血液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浓度以及神经系统的调控。

当血液中氧气浓度降低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呼吸中枢会通过调整呼吸节律生成区的放电活动来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以增加氧气摄入和二氧化碳排出。

此外,神经系统的调控也会对呼吸运动产生影响。

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刺激手段来观察呼吸运动的调节情况,如改变呼吸频率和深度,以及呼气时间和吸气时间的比例。

三、实验设备和药品1. 实验动物(可以是小鼠、大鼠或兔子等)2.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装置(包括呼吸频率、呼气时间和吸气时间的调节装置)3. 麻醉药物四、实验步骤1. 安静环境下,给实验动物注射适量麻醉药物使其进入麻醉状态。

2. 将实验动物固定在实验装置上,调节装置的参数,使呼吸频率、吸气时间和呼气时间保持正常水平。

3. 观察实验动物的呼吸运动,记录呼吸频率、深度以及呼气时间和吸气时间的比例。

4. 分别对实验动物进行不同刺激,如给予高浓度氧气、低浓度氧气、高浓度二氧化碳等,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5. 持续观察一段时间后,停止刺激,再次观察呼吸运动的恢复情况。

六、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可以得出呼吸运动调节的结果,如呼吸频率、深度以及呼气时间和吸气时间的比例的变化。

七、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呼吸运动调节的结论,如不同刺激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等。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保证实验动物的安全和健康,减少对其造成的伤害。

2. 麻醉药物的使用应符合相关规定,确保实验动物的麻醉状态。

3. 实验环境应保持安静、恒定,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引言呼吸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供给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维持着我们的身体正常运转。

呼吸运动的调节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探究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以及不同因素对呼吸的影响。

实验一:呼吸运动与运动强度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测试不同运动强度下的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变化。

实验对象是十名年轻健康的志愿者。

他们被要求在不同的运动强度下进行跑步,分别为慢跑、中等强度跑步和高强度跑步。

我们使用呼吸频率计和呼吸深度计来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

结果显示,在慢跑时,呼吸频率和深度相对较低,而在高强度跑步时,呼吸频率和深度明显增加。

这表明呼吸运动与运动强度密切相关,身体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来满足更多氧气的需求。

实验二:呼吸运动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研究环境温度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实验对象被要求在不同环境温度下进行静坐,并记录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变化。

我们将环境温度分为低温、常温和高温三组。

结果显示,在低温环境下,呼吸频率和深度明显增加,而在高温环境下则明显降低。

这表明身体通过调节呼吸运动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温度,以维持体温的稳定。

实验三:呼吸运动与情绪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究情绪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实验对象被要求观看不同类型的影片,包括喜剧、恐怖和悲剧,然后记录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变化。

结果显示,在观看喜剧片时,呼吸频率和深度明显增加,而在观看恐怖片和悲剧片时则明显降低。

这表明情绪对呼吸运动有着显著的影响,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呼吸运动,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呼吸运动。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呼吸运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

运动强度、环境温度和情绪状态都会对呼吸频率和深度产生影响。

这些调节机制有助于身体适应不同的生理和环境需求。

此外,呼吸运动的调节还与神经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自主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调节呼吸运动。

交感神经活动增加会导致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增加,而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则会导致呼吸频率和深度的降低。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引言:呼吸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维持着我们身体的正常运转。

然而,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呼吸频率与运动强度的关系我们首先设立了一个实验,以探究呼吸频率与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我们请来了10位健康的年轻人作为受试者。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静息状态下的呼吸频率测量,第二阶段是进行不同运动强度下的呼吸频率测量。

结果显示,在静息状态下,受试者的呼吸频率平均为每分钟12次。

然而,当运动强度逐渐增加时,呼吸频率也相应增加。

当运动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呼吸频率达到了每分钟30次左右的高峰。

这说明呼吸频率与运动强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实验二:呼吸深度与运动强度的关系为了进一步研究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我们进行了第二个实验,以探究呼吸深度与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

同样,我们请来了10位健康的年轻人作为受试者。

实验结果显示,在静息状态下,受试者的呼吸深度平均为每次500毫升。

当运动强度逐渐增加时,呼吸深度也相应增加。

当运动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呼吸深度达到了每次1000毫升左右的高峰。

这表明呼吸深度与运动强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实验三:呼吸运动的调节中枢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我们进行了第三个实验,以探究呼吸运动的调节中枢。

我们使用了电生理技术,记录了受试者大脑中与呼吸运动相关的神经活动。

实验结果显示,当受试者进行呼吸运动时,大脑中的呼吸中枢活动明显增加。

这表明呼吸运动的调节中枢位于大脑中,并且与呼吸运动密切相关。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呼吸运动调节的结论。

首先,呼吸频率与运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即运动强度越大,呼吸频率越高。

其次,呼吸深度与运动强度也呈正相关关系,即运动强度越大,呼吸深度越大。

最后,呼吸运动的调节中枢位于大脑中,并且与呼吸运动密切相关。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五篇)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五篇)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五篇)第一篇: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目的】1、学习呼吸运动的记录方法2、观察血液理化因素改变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3、了解肺牵张反射在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实验对象】家兔重量:1.9kg【实验器材和药品】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主要用到手术刀、组织剪、止血钳、玻璃分针、),兔手术台,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换能器,气管插管,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生理盐水,橡皮管,N 2 气囊,CO 2 气囊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1.取家兔并称重,由家兔腹腔缓慢注入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10ml,(因注射过程中出现差错,后补注入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8ml)待家兔麻醉后,仰卧用绳子固定于手术台上。

2.剪去颈前部兔毛,颈前正中用手术刀切开皮肤5-7cm,少量出血,用纱布蘸取生理盐水擦拭。

分离气管并穿线备用。

分离颈部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以倒T 型剪开气管,有少量出血,止血后用镊子清理其中异物,做气管插管。

手术完毕后,用温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手术范围。

3.实验装置(1)将呼吸换能器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相应通道相连接,橡皮管连接气管插管和呼吸换能器。

(2)打开计算机,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设置好参数,开始采样。

(3)采样项目①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方法同上,将氮气气囊管口与气管插管的通气管用手掌罩住,打开气囊,使吸入气中含较多的氮气,造成缺氧,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移开气囊和手掌,待呼吸恢复正常后进行下一步实验。

②CO 2 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将二氧化碳气囊管口与气管插管的通气管用手掌罩住,打开气囊,使吸入气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移开气囊和手掌,待呼吸恢复正常后进行下一步实验。

③增大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将橡皮管连接于气管插管的一个侧管上,观察此时呼吸运动的变化。

变化明显后,去掉橡皮管,观察呼吸运动的恢复过程。

④迷走神经在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先剪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再剪断另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又有何变化。

医学机能实验技术实验知识:呼吸运动的调节

医学机能实验技术实验知识: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通过呼吸,机体从大气中摄入O2,排出CO2。

呼吸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外界空气和肺之间的气体交换,即肺通气。

肺通气由呼吸肌的节律性收缩完成,呼吸肌由呼吸中枢的节律性所控制。

机体内、外各种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和(或)外周感受器,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

肺牵张反射是保证呼吸运动节律的机制之一。

血液中PO2、PCO2、[H+]的改变可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调节,这是保证血液中气体分压稳定的重要机制。

当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由于体内调节机制的作用,呼吸运动将会作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

躯体运动与大脑皮层运动功能
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

其信息经下行通路最后抵达位于脊髓前角和脑干的运动神经元来控制躯体运动。

人类的大脑皮层运动区主要在中央前回。

它对躯体运动的控制具有下列特征:交叉性控制:皮层运动区对躯体运动的支配是交叉的,即一侧皮层运动区支配对侧躯体的骨骼肌,但在头面部,只有面神经支配的眼裂以下表情肌和舌下神经支配的舌肌主要受对侧皮层控制,其余的运动飞口咀嚼运动、喉运动及上部面肌运动的肌肉受双侧皮层控制。

所以,当一侧内囊损伤时,头面部肌肉并不完全麻痹,只有对侧眼裂以下表情肌与舌肌发生麻痹。

功能定位精细,呈倒置排列:运动区所支配的肌肉定位精细,即运动区的不同部位管理躯体不同部位的肌肉收缩。

其总的安排与体表感觉区相似,为倒置的人体投影分布,但头面部代表区的内部安排仍正立分布。

运动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运动愈精细、愈复杂的部位,在皮质运动区内所占的范围愈大。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结论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结论

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结论
实验报告结论
本次呼吸运动调节实验结果表明,人体在不同运动强度下呼吸
频率和潮气量均呈现显著改变。

在低强度运动下,呼吸频率和潮气量较为稳定,没有明显改变。

而在中等强度运动下,呼吸频率与潮气量快速上升,达到封顶,
出现短暂的平台期,再接着下降到基本水平。

在高强度运动下,
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急剧上升,在达到一定高峰后出现试图增加呼
气量降低质疑的现象,最终下降到基本水平。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发现中等强度的运动对人体的呼吸运
动调节具有较大的影响,而在高强度运动下,人体还会采取其他
机制来调节呼吸,确保身体能够承受运动带来的负荷。

总的来说,呼吸运动调节是人体非常关键的生理功能,能够影
响到人体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

本次实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人体生理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临床助理医师考点:呼吸运动的调节

临床助理医师考点:呼吸运动的调节

临床助理医师考点:呼吸运动的调节2017年临床助理医师考点: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的活动,其深度和频率随体内、外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例如劳动或运动时,代谢增强,呼吸加深加快,以下是店铺带来的详细内容,欢迎参考查看。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1.呼吸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元群。

它广泛分布于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脊髓等,正常的节律性呼吸是在各级中枢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1)脊髓:脊髓不能产生呼吸节律,脊髓的呼吸运动神经元只是联系高位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的中继站。

(2)低位脑干:指脑桥和延髓。

呼吸节律产生于低位脑干。

延髓是产生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

(3)高位脑:呼吸运动还受脑桥以上中枢部位的影响。

大脑皮层属于随意的呼吸调节中枢,低位脑干则属于不随意的自主呼吸节律调节系统。

这两个系统的下行通路是分开的。

2.呼吸节律的形成:关于正常呼吸节律的形成,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即起步细胞学说和神经元网络学说。

起步细胞学说认为,节律性呼吸可能是由延髓内前包钦格复合体节律性兴奋引起的;神经元网路学说认为,呼吸节律的产生依赖于延髓内呼吸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1.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指化学因素(如动脉血、组织液或脑脊液中的O2、CO2、H+)对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1)化学感受器:是指其适宜刺激是上述化学物质的感受器。

1)外周化学感受器: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主要是颈动脉体)。

外周化学感受器在动脉血PO2降低、PCO2升高或H+浓度升高时受到刺激,冲动分别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2)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部的浅表部位,左右对称。

其生理性刺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H+。

2)CO2、H+和低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1)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

一定水平的PCO2对维持呼吸中枢的基本活动是必需的`。

生理实验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生理实验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生理实验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记录和分析呼吸运动的方法。

2、观察各种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呼吸肌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实现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

呼吸运动的节律和深度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如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和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反射)和体液调节(如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和氢离子浓度的变化)。

三、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家兔一只。

2、实验器材:呼吸运动记录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等)、手术器械、气管插管、注射器、CO₂气体瓶、N₂气体瓶、钠石灰瓶等。

3、实验药品:20%乌拉坦溶液、3%乳酸溶液。

四、实验步骤1、动物麻醉与固定家兔称重后,于耳缘静脉缓慢注射 20%乌拉坦溶液(5ml/kg)进行麻醉。

当家兔角膜反射消失、肌肉松弛、疼痛反应消失时,表明麻醉成功。

将麻醉后的家兔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颈部伸直。

2、手术操作剪去颈部的毛,在颈部正中作一约 6-8cm 的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暴露气管。

在气管下方穿一根丝线,在甲状软骨下方第 3-4 个气管软骨环处作一倒“T”形切口,插入气管插管,并用丝线固定。

分离出一侧迷走神经,在其下方穿线备用。

3、连接实验装置将压力传感器与气管插管相连,通过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

4、观察项目记录正常呼吸运动曲线,观察呼吸的频率和幅度。

增加吸入气中 CO₂浓度:将气管插管的一侧开口与 CO₂气体瓶相连,使家兔吸入含较高浓度 CO₂的气体,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缺氧:将气管插管的一侧开口与 N₂气体瓶相连,使家兔吸入氮气造成缺氧,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增大无效腔:在气管插管的一侧连接一长约 50cm 的橡皮管,增加无效腔,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静脉注射乳酸溶液:通过耳缘静脉缓慢注射 3%乳酸溶液 2ml,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切断一侧迷走神经:在迷走神经穿线处结扎并切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稿:呼吸运动的调节
【目的要求】
1.观察各种理化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2.分析各因素的作用途径,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课堂提问及解答】
1.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
2.呼吸为什么有节律?
3.调节呼吸运动的环节?
答1:呼吸中枢是指(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脊髓等部位)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正常呼吸运动是在各呼吸中枢的相互配合下进行的。

答2:呼吸节律形成的机制;基本呼吸节律形成的学说(1)起步细胞学说(2)N元网络学说等。

答3: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包括(1)肺牵张反射(2)化学感受性反射调节(3)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4)其他反射。

【实验原理】
1.CO2↑→(+)中枢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

2.H+↑→(+)外周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

3.O2↓→(+)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

【重点难点】:呼吸运动调节的反射弧
【观察指标】呼吸频率、幅度、PaO2、PaCO2、pH
【方法与步骤】
1.兔常规操作。

行气管插管和颈总动脉插管。

我们这里与以往不同的是,气管
插管的一端通气口要与呼吸传感器相连,然后进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器,记录呼吸波。

颈总动脉插管插好以后,取血作血气分析,以作我们后面实验的对照。

我们取血的时候要注意抗凝和隔绝空气。

所以我们在取血前,要用肝
素将注射器血管管壁湿润,取血的时候,将前面流出的几滴血弃去,取血后,立即将密封盖盖好,用手指弹一弹注射器血管壁,使血液与肝素混合,防止凝血,取完血后,大家还要记注,要用肝素将插管内的血液全部推回动脉。

2.增大无效腔。

等大家记录一段稳定的呼吸波后,并且已经取血做了血气分析,
我们就可以做无效腔增大对呼吸的影响。

我们的器械盘里准备了一根长的橡胶管,将这根橡胶管连接在气管插管的(侧管)另一个通气口上,记录呼吸波形。

5分钟后从动脉插管处取血作血气分析。

然后,观察家兔的呼吸,等到它的呼吸恢复到正常以后,才可做下一步的实验,这个大概需要5-10分钟。

3.我们观察二氧化碳对呼吸的影响。

将装有二氧化碳的气球的出气管从气管插
管的侧管处插入到气管切开的部位,然后打开出气管的开关,记录呼吸波,当发现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幅度出现明显变化的时候,就要立即停止二氧化碳的吸入,否则反而会抑制呼吸中枢。

所以大家要及时停止二氧化碳的输入,以防止家兔因为吸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而死亡。

同样也要取血作血气分析。

这里还要提醒大家的是,你们在输入二氧化碳的时候,要注意保持气流量的恒定,否则,气流量过大,轻的会影响呼吸传感器对呼吸波的记录,使记录的结果不真实,严重的会导致家兔的死亡。

所以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气流的恒定。

4.观察吸入氮气对呼吸的影响。

我们就等待家兔恢复平静呼吸后,我们就进入
吸入氮气对呼吸0影响的实验。

这个实验与我们前面做吸入二氧化碳对呼吸的影响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由二氧化碳改成了氮气。

5.我们观察血液酸碱度对呼吸的影响。

方法是从耳缘静脉注入3%的乳酸溶液
2ml。

然后记录呼吸波并取血作血气分析。

【注意事项】
1.麻醉动物时,应缓慢推注麻药,当动物自然倒下,牵拉后肢无抵抗感及肌肉
松弛,表明麻药注入量已足够。

有的家兔吃食过多,如给足按体重计算的麻药会导致麻醉过深,抑制呼吸或死亡。

2.每完成一项观察步骤后,必须等呼吸恢复到正常水平,才可进行下一项目的
实验。

3.为测定出准确的血气指标变化,应严格按要求取血。

【预期结果】
观察项目呼吸频率/幅度 PaO2 PaCO2 pH
对照(实验前)正常正常正常正常
增大无效腔加深加快下降升高正常
吸入CO2加深加快变化不明显显著升高酸中毒
吸入N2加深加快显著下降变化不明显正常
注入3%乳酸加深加快变化不明显变化不明显明显酸中毒【结果分析讨论】
呼吸运动的调节受呼吸中枢和反射两方面的影响,其中呼吸中枢分布在:
1 脊髓:第3-5颈段(膈肌)和胸段前角(肋间肌,腹肌)
2 低位脑干:脑桥,延髓
3 高位脑: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下丘脑等
反射因素包括:
1 肺牵张反射
1)肺扩张反射:肺扩张→抑制吸气的反射
2)肺萎陷反射:肺萎陷→引起吸气的反射
2 化学感受器呼吸反射
1)CO
↑→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从而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2
脉体、主动脉体兴奋,通过窦神经、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引起呼吸中枢兴奋。

中枢化学感受器在CO2通气反应中起主要作用。

2)H+↑、→导致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从而引起呼吸中枢兴
奋。

3)低O2→导致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从而引起呼吸中枢兴奋。

3 其它反射因素
1)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肌梭牵张→肌肉收缩
2)防御性呼吸反射: 1)咳嗽反射 2)喷嚏反射
3)肺Cap旁感受器引起的呼吸
4)刺激某些穴位引起的呼吸效应
5)血压对呼吸的影响
增大无效腔:不参与肺泡和血液间的气体增多,无效腔气量增多,肺泡通气量减
少,PaCO
2↑、PaO
2
↓,从而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O
2
)和中枢化学感受器(CO
2
),
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PH正常。

吸入CO2:肺泡中CO
2↑,使血液中CO
2
↑,从而使PaCO
2
↑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血浆中H
2
CO3↑,使PH值↓,使脑脊液中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两者共同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

吸入N2:肺泡中N
2↑,O
2
↓,使PaO
2
↓,从而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呼
吸加深加快。

注入乳酸:血液中乳酸↑,H+浓度↑,刺激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结论】
增大无效腔,吸入CO
2,吸入N
2
,血液H+浓度升高均使呼吸加深加快。

【思考题】
1.无效腔增大为何引起呼吸运动变化?请解释其变化的机制。

2.请解释缺氧、二氧化碳增多和pH值下降时呼吸运动变化的机制。

3.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有何调节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