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劳动价值论,即劳动创造价值,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揭示商品内在矛盾的科学理论,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指针。

本文基于我国目前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和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现实指导。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9世纪中叶,在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社会发育成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日益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一方面,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客观上要求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在批判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辨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贡献,但其性质上是为资产阶级统治作辩护,不可避免地存在理论上的错误和庸俗成分。

他们不能正确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在解释价值的转变形态上缺乏说服力,把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和它的纯粹形式混淆起来;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作是自然的、永恒的。

它的局限性决定了它的历史命运。

马克思就是在批判和继承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及商品生产、交换遵循价值规律的理论。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作者:宿铮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5年第06期摘要: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

劳动价值论包括劳动二重性理论、商品二因素理论、价值量理论、价值规律理论、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理论等多个方面。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主要内容;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18-02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

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价值量及其变化规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等多个方面的关系,形成了劳动价值的系统理论。

劳动价值论对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必须代表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它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基础。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1.1劳动二重性理论。

马克思认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了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人类劳动力一般生理学意义上的支出或消耗,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马克思运用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揭开了资本主义社会物所掩盖的社会生产关系,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对于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理论主要探讨了劳动的价值和商品的价值这两个基本概念,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本质和剥削机制。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仅在理论上提供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思考,而且在实践中也为工人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指导。

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是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价值是劳动时间的反映。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劳动时间的多少。

劳动时间越长,价值就越大。

这个理论的出发点是从商品交换的角度来分析社会经济关系,揭示了劳动在商品经济中的特殊地位。

首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商品,工人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力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

劳动价值论揭示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剩余价值实现过程,即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来获取利润。

这使得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在经济中的地位,进而形成了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抵制和反抗。

其次,劳动价值论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才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关系,使劳动得到合理回报。

劳动价值论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指导原则。

通过对劳动价值的关注,社会主义经济可以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此外,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也在于揭示了商品经济中的对等交换原则。

只有在商品价值相等的前提下,交换才能实现。

劳动价值论使人们认识到,商品交换不仅仅是物品的互换,更是劳动的互换,价值的对等交换。

这为人们正确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提供了基础。

然而,劳动价值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方面,劳动价值论过于强调劳动时间,忽视了劳动的质量和创造力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价值创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某些非劳动要素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现实意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种关于商品和货币关系的理论,它对于
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分配制度
改革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强调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这对于我国
分配制度改革中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具有指导意义。

在我国分配制度改
革中,应该更加注重劳动的价值,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促进社会
公平。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强调了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的,这对于我国分配制度改革中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具有指导意义。

在我国分配制度改革中,应该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机
制来调节收入分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强调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本质,这对于我
国分配制度改革中强调消除剥削具有指导意义。

在我国分配制度改革中,应该更加注重消除剥削,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于我国分配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商品和货币关系的理论框架,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指导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路。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
础上 , 进一 步发 展 了亚 当 ・ 斯 密 的劳动 价值 理 论 。他 继 承 了 亚当 ・ 斯 密关 于使用 价 值 和交 换价 值 的 区分 ,
并 纠正 了亚 当 ・ 斯 密关 于两者 关 系的错误 观点 。
亚当・ 斯密于 1 7 7 6年发 表 了著 名 的 《 国民财 富 的性 质 和原 因 的研 究 》 一书 , 系统 地发 展 了劳 动 价值
代 化建设 具有 十分 重要 的指 导意 义 。


马克 思劳某物 而取 得 的对 他 种货 物 的购 买 力。 前者 可 叫 做使用 价 值 , 后 者可 叫做交换 价值 ” 1 3 1 。 他提 出 “ 劳 动是 衡 量一 切 商 品交换 价值 的真 实
的指 导 意 义
【 关键词 ]
劳动价值论 ; 理论渊源; 现实意 义 [ 文献标识t i q -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1 6 7 6 ( 2 0 1 3 ) 0 1 - 0 0 2 0 - 0 3
[ 中图分类号] A 8 1
马 克思 劳 动价 值 理论 是 马克 思 主 义政治 经 济学 的理 论 基 石 和 马 克 思 主 义 理论 体 系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尺 度” , “ 劳 动是第 一 性 价格 , 是 最初 用 以购 买 一切 货
简 要 回顾 一 下 马 克 思 劳 动 价 值 理 论 的 理 论 渊 源 ,有 利 于我 们更 好 地认 识 和理 解 马克 思 劳动 价值
理论。
( 一) 成廉 ・ 配 第与 劳动价值 论 的提 出
物 的代价 。 ” 只有 劳动才 是价值 的普 遍尺 度和 正确 尺度 , 换言之 , 只有 用 劳 动 作标 准 , 才能 在 一 切 N , t f  ̄

浅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现实意义

浅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现实意义

伴 随 科 技 进 步 和 社 会 生 产 力 的 日益 差 别 绝 对 化 ,并 未 否 认 在 一般 科 学 量 是 衡 量 商 品 价 值 量 大 小 的唯 一 尺 发 展 , 特 别 是 今 天 社 会 主 义 社会 形 的范 围 内研 究使用 的价 值 的意义 。 态 下 的经 济 关 系 、劳 动 过 程 ,均 已 马 克 思主 义 劳 动 价 值 论 认 为 , 度 ;从 价 值 量 的变 化 规 律 来 看 , 商 品 的 价 值 量 与 生 产 该 商 品 的劳 动 量
糊 认 识 , 引起人 们 思 想 混 乱 。 为此 ,本 文论 述 了马 克 思 主 义 劳动 价 值论 的基 本 内容及 现 实指 导 意 义 。
【 关键词 】 劳动价值论 ;价值 ;物化 劳动 ;指导意义
马 克 思 的 劳 动 价 值 论 创 立 10 曾表 现 了对 价 值 问 题 的 极 大 关 注 。 0 多年 来 ,一 直存 在 多 方 面 的 争 议 , 劳动 价 值 论 对 现 实 指 导 意 义 何 在 , 现 代科 学技 术 的发展 ,生产 自动 化 、
发 生 了 巨 大 的变 化 。 因此 , “ 合 只有 劳动 才 创 造 价 值 , 而 且 是 活 劳 成 正 比,与 生产 该 商 品的 劳 动 生 产 结
新 的 实 践 , 深 化 社 会 主 义 劳 动 和 劳 动 , 不 是 物 化 劳 动 ,它 强 调 劳 动 价 率 成 反 比。 商 品 价 值 量 的 变 化 , 归 动 价 值 论 的认 识 ” , 已经 成 为新 的 值 论 中 “ 动 ”二 字 的 含 义 及 其 理 根 到 底 是 由劳 动 量 的 变 化 引 起 的 。 劳
理 论 田地
浅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冯福荣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911022927)【内容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虽然我国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差别,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并没有过时。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于当前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关键词】劳动价值理论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自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诞生以来,学术界对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止过。

虽然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何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真分析和梳理其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就显得十分必要。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提出背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时间是19世纪下半叶。

当时英美法等主要国家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改革,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展,但先进的科学技术尚且没有被发明被投入到工业化生产中,劳动率低下,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能源的消耗来推动。

因此,当时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只能借助简单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并依靠人类体力劳动的消耗。

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开篇分析劳动价值论时,仅限于物质生产部门,并且以产业工人的生产劳动为分析对象。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1、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原理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这一概念直接上决定了商品和劳动产品的本质区别:一方面,生产劳动产品的所有目的都在于满足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商品不仅能满足自我的需求,还能通过等价交换的方式,用付出相同劳动的产品A去换取同等价值(指产品A和产品B 中凝结着基本不差别的人类劳动)的产品B。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商品之所以是商品,而不是劳动产品的两重因素:第一,商品有使用价值。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及理论启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及理论启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及理论启示作者:廖佳怡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4期摘要:从根本上来讲,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础就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也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石,它能够在根本上深入探究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并有针对性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文化等因素的纵深发展,针对这样情况,本文着重论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及理论启示,希望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现实意义;理论启示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中认为,价值所体现的是无差别的一般性的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和汇集。

然而价值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如果只是有一般性的劳动是完全不足够的,务必与别的生产性要素紧密结合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构成价值,换句话说就是,针对价值形成的层面而言,劳动形成或者是构建起价值的前提是有条件的,对于马克思哲学理论所涉及的劳动价值理论来说,把整个商品生产过程看作是一种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有机统一体,也就是说,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所创造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意义上的劳动所创造的是商品的价值。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启示从根本上来讲,人类的活劳动构成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认为,无差别的人类一般性劳动,才能创造出价值,尽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价值和财富有相当程度的联系,但是他们是两个含义差别很大的概念,价值所体现的是人类的一般性劳动的凝结,但是劳动并不仅仅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也就是物质财富的唯一的途径,就像威廉·配第所说的那样:“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简而言之,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商品的二因素及劳动的二重性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体系中,所称之为的生产劳动的二重性主要指的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社会的分工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然而,很多经济学家都对于一个事实没有有针对性的加以强化,那就是,如果说商品有二重性,但是像斯密、李嘉图等相关学者,仅仅单纯对于劳动进行分析,就只能认识到表象而产生很多误区,从本质上认识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认为这是批判地理解问题的全部秘密,从根本上来讲,在商品具备了使用价值之后才能够真正形成价值。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它定义了物品在交
换过程中的运作,认为劳动是生产财富的唯一来源,在其中价值是通
过劳动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商品的价值,仅仅是通过劳动而产生的,无论是实物商品还是精神商品,价值都只由劳动而决定。

其当代意义
在于,让人们认清劳动的地位,它从根本上推翻了商品价值的神话,
让拥有劳动力,再努力的劳动者得到应有的回报,保护了劳动者的权利,避免了剥削,让劳动者有了更多发展的机会,这正是建立社会主
义制度的思想,其实也就是今天我们所切实体会到的社会主义公平。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伟大历史意义劳动价值论可追溯到早期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中世纪著名神学家亚尔贝兹·马格努及其弟子阿奎那的“公平价格”学说。

到十七世纪中叶以后,经过威廉·配第、亚当·斯密以及大卫·李嘉图这三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努力,劳动价值理论初步形成了体系。

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的劳动价值理论还是粗糙的、不完善的。

威廉·配第虽然开创了劳动价值论,但他的理论还带有浓重的重商主义意味;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一般概念从而极大丰富了劳动价值论,但他的价值论乃至劳动价值论却是二元甚至多元的;大卫·李嘉图以坚持一元劳动价值论为旗帜,但遗憾的是他混同了劳动和劳动力,从而无法解释劳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如何形成之间的矛盾、混同了价值和生产价格,最终不能解说劳动创造价值和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之间的矛盾,因而导致了古典学派的解体。

马克思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吸收古典学派价值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价值质和量的统一意义上的分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其强调的是价值由劳动决定,核心是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认为,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劳动是价值的实体,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马克思不仅把劳动当作价值尺度,用它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而且把劳动当作构成价值的实体,认为价值就是凝结或物化的人类一般劳动。

”马克思坚持的中心论点即是价值一元论。

“劳动”作为一个范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所谓劳动,就是劳动力的使用,是人们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过程。

马克思将其考察和研究的重点放在物质生产部门,曾经依据不同的标准,把“劳动”范畴进行了一系列的区分,如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等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意义摘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与基石,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它自产生以来就是科学的理论,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当代中国,对于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文从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由来与历史发展、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劳动价值理论的当代意义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由来历史发展主要内容当代意义经济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由来和历史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源于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加图对价值论的研究,马克思在继承其理论基础上建立起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这一理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发展的科学。

这种发展首先从历史发展中得到表现。

马克思从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加图对价值论的研究中受到启发创立劳动价值论,并把它运用于《资本论》的理论分析之中,在理论的逻辑体系推进中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列宁根据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的现实,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把生产价格理论进一步扩展到垄断价格理论;斯大林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初探索中,对价值规律和商品经济的探讨,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早期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一)商品的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按照马克思所说:它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这些物现在只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

这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的价值。

”,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商品的价值是凝结的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商品的价值是人类劳动所赋予的。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辩证统一的,首先,从个别商品来看,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价值,即使在上面浪费太大的劳动也不能成为商品,因为只有商品才能拥有价值;同时价值也决定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物品,必然不会有使用价值。

论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论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论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涵及其当代意义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涵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看作一个理论集群,其重要论述包括: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等。

商品是劳动价值论运思路线的起点,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即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既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也是所有劳动产品的共通性。

一个物品如果根本无用,或虽然有用但并非劳动产品,或虽是劳动产品但并不用来交换,那么该物就不是商品。

商品生产者的根本关切不在使用价值而在使用价值所承担的交换价值,即使用价值之间互相交换的比例或量的关系。

各种具有完全不同的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互相交换,是由于它们都可以换算为同样的东西,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也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这个隐藏在使用价值背后、被斯密叫作“劳动一般”的东西就是价值。

马克思指出,当我们不考虑商品的使用价值时,“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特定的社会关系,即人们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

不能离开商品生产来理解“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因为任何物品只要耗费了人类劳动就有价值。

物品必须有用,必须作为劳动产品,并必须作为商品,才具有价值。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时某种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容及其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容及其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容及其意义?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它主要阐述了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且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具体来说,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商品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交换价值则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商品的二因素决定了商品生产者既要关心使用价值,也要关心交换价值。

2.劳动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重性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则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3.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4.价值形式: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四个阶段。

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最高阶段,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在于:1.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2.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证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虽然现代经济学在研究对象、方法等方面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很大差异,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仍然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现代经济学中的许多概念、范畴和理论都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和今世意义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价值论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本文科学地论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大体内涵和今世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只有正确坚持和科学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胜利。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科学内涵今世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又是整部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分析剩余价值和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特点和大体矛盾的利器。

因此,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和实质,对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科学内涵(一)大体内容1、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首先是从商品分析开始的,商品是用来互换的劳动产品,具有利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利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第一,利用价值。

马克思以为利用价值即是商品的有效性,是商品能够知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正如马克思所言:“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利用价值老是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

”①商品的利用价值不是用来知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而是通过互换用来知足他人需要的。

第二,价值。

马克思以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不同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它反映了生产者之间必然的社会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利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依照必然量的比例彼此互换就在于它们都具有价值。

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只是在量上有所不同。

在必然的社会条件下,商品互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彼此互换劳动的关系。

第三,商品是利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统一性表此刻:作为商品本身必需同时具有利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一个物品若是没有利用价值,它就是付出再多的劳动也是无用之物,同理一个有效之物,若是不花费人类劳动就不可能形成价值。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_毛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_毛强
(三)大卫·李嘉图对于劳动价值论的坚持与发展 大卫·李嘉图继承了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的基 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他 继承了亚当·斯密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 并纠正了亚当·斯密关于两者关系的错误观点。
[作者简介]毛 强(1986- ),男,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
理论。他继承和发展了配第等关于劳动是财富源泉 的科学观点,他对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做出 了明确的区分,“应当注意,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 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 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 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3] 。
他提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 尺度”,“劳动是第一性价格,是最初用以购买一切货 物的代价。”[“4] 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普遍尺度和正确 尺度,换言之,只有用劳动作标准,才能在一切时代 和一切地方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5]
三、马克劳动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最基本理论,不仅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理论,而 且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同样具有 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 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虽然是从对资本主义条件下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分析中得出的结论,但他在 《资本论》中阐述劳动价值论时,研究的是一般商品 生产,而不是特指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他认 为,只要存在着商品生产,不论是在什么社会制度条 件下,价值都是由劳动创造的,而且只有抽象劳动才 能创造价值。可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的是商 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社 会制度的性质没有关系。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而且也适 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一方面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揭露,同时也 是对市场经济这种特定经济形式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揭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所包含的关于市场经济 的一般理论对于我国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具有十分现实的重要的指导意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从马克思劳动价 值理论中汲取科学的成分作为指导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为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条 件下对生产力的开发与创造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 思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刻阐释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赋予了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并由此奠定了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人类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尤其是在当代中国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许多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因此,有必要结合现实问题,加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重要价值与当代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包括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价值规律、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和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等内容。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分析的起点——商品1,从商品开始研究《资本论》的逻辑固然要以资本作为中心范畴,但决不能把资本作为逻辑起点。

因为“资本,如果没有雇用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么也不是。

”要揭示资本,科学的方法就是按照商品—货币—资本这样的上升路线,从资本主义财富的元素形式商品出发,才能在后面的上升过程中把构成资本总体的各个环节和内部结构复制出来。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使用价值马克思分析使用价值是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的。

马克思提炼出来的使用价值的概念就是“物的有用性”。

它必须以物体本身作为客体,是对人的一种有用性,只在使用和消费中得到实现,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

(2)价值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量就是对价值多少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多少。

(3)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必须是凝结人类劳动且对人们有用的有价值的产品。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是一种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和价值。

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形成商品价值。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探究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探究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探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探究摘要:⽇⽉如梭,光阴似箭,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到现在,⼀百多年已经过去了,不可否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创⽴时,当时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尚处在低级阶段,与今天所发⽣的⼀切有很⼤差别,就是说当今世界⾯貌已经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所⾯临的是⼀个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的任务也发⽣根本性的变化。

但是马克思所揭⽰的劳动价值论仍然不会改变,⽤劳动价值论说明的价值规律仍然符合今天的实践。

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不断向前推进,我们完全可以运⽤劳动价值论来洞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筑新的理论体系。

因此,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需要发展,更需要创新。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价值;物化劳动;指导意义⼀、关于劳动创造价值问题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中⼗分重要的内容。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劳动价值论的探讨异常激烈,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可谓见仁见智。

在有关劳动价值论的持续争论中,其核⼼论辩多集中于“价值源泉问题”、“价值决定与价值分配之关系”、“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核⼼思想”三个层⾯。

此类争论也可说是围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命题如“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规律”和“⽣产劳动”等⽽展开的。

鉴于此,笔者认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先要从马克思经济学研究⽅法论的视⾓,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进⼀步的探讨和认识;其次要从历史与现实的纬度,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及其与当代现实的关系;最后要从理论本⾝的原创含义和现实价值出发,准确理解和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理论精华要深化认识 , ⾸先要“原汁原味”地把握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理论精华,这就要认真学习马克思《资本论》等著作中的有关论述,了解马克思对劳动的界定,对劳动价值理论的阐述。

“劳动”作为⼀个范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经济学理论,它以劳动为基础,将经济发展概括为劳动力和财富的关系。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论”,即
认为,任何物品的价值都是由它的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构成的,
这些劳动力的大小决定了物品的价值大小,也就是说,物品的
价值与劳动力的数量是成正比例的,物品的价值本质上是劳动
力的价值。

从社会实践意义上来说,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种新的社
会生产关系观念,它揭示了劳动力价值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力价值论的概念,对当时的社会
经济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工人阶级的觉醒,推动了社
会主义革命的进程。

此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还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
新的经济思想,它强调劳动力的价值,从而改变了传统以资本
为中心的经济理论,使劳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把劳动变
成主体,使社会经济更加公正,促进社会的进步。

总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远,不仅推
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也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
经济思想。

它强调劳动力的价值,以劳动为中心,使社会经济
更加公正,促进社会的进步,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理
论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者:侯风云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2年第03期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认为商品世界的价值都是由劳动创造出来。

相比于要素价值论的世界观,劳动价值论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

尽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已经传播多年,但人们對于劳动价值论的完整内容和理论与实践意义理解得并不十分清晰、准确、到位。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而且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和观点证明。

劳动价值论的实践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革命意义,二是建设意义。

前者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下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后者则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并须有与其相应的基本制度基础做保障。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101(2022)03-0001-08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世界观我们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种世界观,这一提法确实是一种创新。

有人不同意这样的说法,认为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的看法,总的观点。

我们认为世界由许多方面构成,世界是什么样的取决于构成世界的许多方面是什么样的,就是说你对世界的看法取决于对世界不同事物的不同看法。

在人类社会中,价值和财富的创造构成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价值是怎样创造的?由谁来创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这确实形成看待世界的重要观点。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关于财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财富是什么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及价值创造的最基本的观点,因此我们讲它是一种世界观。

价值论的世界观有多种。

劳动价值论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相对于要素价值论或效用价值论这样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世界观而言的,可以具体表述为它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一种世界观。

我们理解政治经济学就是研究不同利益群体(利益集团)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何家伟4-40 应化1202班 1505120626内容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于当前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

本文就是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论述课题。

文中在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当今社会经济的重要现实意义,并强调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关键词:劳动价值理论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现实意义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提出背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时间是19世纪下半叶。

当时英美法等主要国家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改革,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展,但先进的科学技术尚且没有被发明被投入到工业化生产中,劳动率低下,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能源的消耗来推动。

因此,当时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只能借助简单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并依靠人类体力劳动的消耗。

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开篇分析劳动价值论时,仅限于物质生产部门,并且以产业工人的生产劳动为分析对象。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1、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原理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这一概念直接上决定了商品和劳动产品的本质区别:一方面,生产劳动产品的所有目的都在于满足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商品不仅能满足自我的需求,还能通过等价交换的方式,用付出相同劳动的产品A 去换取同等价值(指产品A和产品B中凝结着基本不差别的人类劳动)的产品B。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商品之所以是商品,而不是劳动产品的两重因素:第一,商品有使用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章中将商品的使用价值简练地概括为“物的有用性”。

这种有用性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具体实践活动中的某一方面的需求,比如,面包可以填饱肚子,使人们免于饥饿;棉被可以防寒取暖等等。

任何商品一旦离开了这一属性,就不能称之为商品,甚至连劳动产品都不是。

第二,商品有价值。

商品的价值并不能通过商品自身来体现,只有在发生物物交换的时候才能被体现出来。

它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的本质在于交换,即商品具有价值就决定了相同价值不同“有用性”的产品之间可以进行等价交换,来满足交换双方的需求。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除的,二者不可兼得。

生产者在得到商品价值(实际上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即货币)的同时,就必须让渡出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消费者要想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来满足个人需求,就必须让渡出商品的价值。

其统一性表现为:作为商品本身,必须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双重属性,缺一不可。

没有使用价值,商品就无所谓价值;没有价值,商品就只能是劳动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对社会分工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也为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马克思还提出了与商品二因素相对应的劳动二重性原理,弥补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缺点。

马克思认为,人们为了生产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就要进行一定形式的劳动。

使用价值的特殊形式决定了劳动的特殊形式,即决定了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以及操作方法的不同。

如生产上衣需要裁缝的劳动,裁缝利用尺子、剪刀等缝纫工具,对布料进行加工生产制作出上衣。

具体劳动创造的是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它集中体现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它也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但是,具体的劳动工具以及操作方式都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变化发生变化,生产商品的劳动,不管采用的是形式如何千差万别,都是对人脑力和体力的耗费,马克思把这种撇开了具体劳动特殊形式的人类劳动定义为抽象劳动。

即通过某一抽象的统一的活动来衡量人类不同社会发展时期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创造的是商品的价值,它集中体现了人与人(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2、价值的量和质的规定性以及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包括质的规定和量地规定两方面的内容。

价值的质即(价值实体)指现实中存在的直接形成商品价值的物质因素。

这一物质因素就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的劳动。

而商品的量(即价值量)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这一大小的衡量标准则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时间的长短,但这一时间长短的标准不是随心所欲的。

衡量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一个生产者越懒,技术越不熟练,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的现象,同时也在物质层面鼓励生产者改进技术,使得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获取更丰厚的理论。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并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这就形成了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既支配商品的生产,调节商品的交换,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私人劳动产品的偶然的不断变化的交换比例中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位自己开辟道路,就像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定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

因此,价值量有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隐藏在商品相对价值的表面运动后面的秘密。

”价格是价值量的表现形式。

理论上虽然价值量和商品的价值是等价的,但具体商品交换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供求关系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价格总不能与价值实现完全的一致和统一,在一段时间内,价格可能会高于价值;在在另外一段时间内,价格可能会低于价值。

但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基本上抵消了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马克思说:“这并不是这种形式的缺点,相反地,却使这种形式成为一种能够生产方式的适当形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规则只作为没有规则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来为自己开辟道路。

3、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在私有制的条件下,各个商品生产者都是具有独立的财产或产权、独立的经济利益、自主决策并对决策后果负责的市场主体。

因此,他们的劳动是私人的事情,是私人劳动。

商品生产是以社会分工为前提和基础的。

每个商品生产者在社会分工体系中只从事某种或某几种产品的生产,而他们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因而需要互相交换其产品。

这样,各个生产者在客观上都是为社会需要而生产,他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而私有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是具有相互矛盾的: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尽可能的要求私人占有更多的生产资料,而社会化大生产又需要生产资料的社会化,这样二者的矛盾构成了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也从本质上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贯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线是“劳动创造价值”的理念,不管是具体劳动还是抽象劳动,私人劳动还是社会劳动,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支配着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转,并通过价值规律和商品交换等形式表现出来。

虽然马克思分析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的市场经济运转模式,但很显然的是,马克思并没有给自己的劳动价值论打上资本主义特有的标签。

只要存在商品生产,不管其社会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价值都是有劳动创造的。

它向人们解释地是一般规律,并不是某一特性的社会制度下的价值。

对于这一点的理解有助于消除人们对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普遍误会和狭隘的理解。

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虽然科学技术在当前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我们不能因为外部环境的改变和差异而忽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超额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

因此,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在市场机制和利益驱动的作用下,必然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加强劳动管理,提高劳动效率,以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并按高于个别价值或按高于个别价值但低于社会价值的价格销售商品,企业因此就会获得超额价值,即“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同样的时间内,它所创造的价值比同样社会平均劳动要多。

”这就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了社会的使用价值量;二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复杂劳动在社会总劳动中所占的比例增大,新的产业和新的部门不断涌现,从而全社会的劳动总量不断增大。

其结果,不仅增加了社会的使用价值量,而且也增大了全社会的价值总量,即增加了社会财富,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

即便是物质条件及其充足,科学技术力量如此雄厚的今天,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仍然驱动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我当前分配制度提供了依据劳动价值论不是收入分配制度的直接依据,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价值分配与价值生产没有任何关系。

因为价值分配的对象就是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价值生产是进行价值分配的前提,尽管生产方式决定着分配方式,但价值规模的大小、数量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制约着社会收入的分配方式和水平。

虽然物化劳动是创造价值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但其在劳动过程中只是转移自身的价值,并不形成新的价值,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

因此,收入分配制度的确立,理应以维护创造价值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前提,凸显价值创造者在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应有位置。

劳动者不仅有权凭借劳动力所有权获得必要的产品,而且还有权利参与剩余产品的分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必须始终以尊重和维护劳动者的整体利益为核心。

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社会更替的必然规律,是坚信共产主义的理论源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商品人手,总结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和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得出了社会主义一定会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结论,暂且不论历史偶然因素对于马克思社会更替规律的可能性影响,马克思的这一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成为工人阶级争取经济和政治地位的伟大学说。

4、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价值观的思想源泉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由“劳动”展开的历史,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仅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赋予了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