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简答题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简答题答案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简答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666659312b3169a451a4b2.png)
一章1、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分为哪几类?它们的原理是什么?答:○1分为电化学分析法、光分析法、色谱分析法○2原理: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待测组分在溶液中的电化学分析性质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
光分析法:是利用待测组分的光学性质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
色谱分析法:是利用物质中的各组分在互不相容的两相中吸附、分配、离子交换、排斥渗透等方面的分离分析测定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
一章2、仪器分析有哪些特点?答:优点:○1灵敏度高、○2炒作简单、○3自动化程度高、○4试样用量少、○5应用广泛缺点:价格昂贵、准确度不高一章3、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怎样?答:○1电化学分析方面在生物传感器和微电极应用具有广泛前景○2光学分析法方面光导纤维化学传感器探头在临床分析、环境监测○3色谱分析法对样品的连续分析研究活跃,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在生物分析及生命科学领域的应景。
○4计算机的应用使仪器分析具有智能性。
二章1、单独一个电极的电极电位能否直接测定,怎样才能测定?单独一个电极的电极电位不能直接测定,必须与另一支电位恒定的参比电极同插入测定试液中组成化学电池,通过测量电动势来间接测指示电极电位。
二章2、何谓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各有什么作用?○1指示电极:电极电位随待测离子活度变化而变化的电极,能指示被测离子活度;○2参比电极:电位恒定的电极,测量电池电动势,计算电极电位的基准。
二章3、测量溶液PH的离子选择性电极是哪种类型?简述它的作用原理及应用情况。
○1作用原理:玻璃电极先经过水化的过程,水化时吸收水分,在膜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水化凝胶层,该层面上Na+点位几乎全被H+所替代。
当水化凝胶层与溶液接触时,由于凝胶层表面上的H+浓度与溶液中的H+浓度不相等,便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迁移,当达到平衡时,产生电位差,由于膜外侧溶液的H+浓度与膜内溶液的H+浓度不同,则内外膜相界电位也不相等,这样跨玻璃膜产生电位差,即膜电位(4膜=4外—4内)○2应用情况:最早的的离子选择性电极,是电位法测定PH的最常用的指示电极。
仪器分析简答题
![仪器分析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9f07bf90c77da26925c5b0f5.png)
仪器分析基本原理1、简述仪器分析的一般流程。
一个完整的仪器分析流程应包括取样、样品的预处理(溶样、分离、提纯和制备)、仪器测定、数据处理、结果表达、提供分析报告、对结果进行研究和解释等过程。
2、比较标准加入法与标准曲线法的优缺点。
标准曲线法的优点是大批量样品测定非常方便。
缺点是:对个别样品测定仍需配制标准系列,手续比较麻烦,特别是遇到组成复杂的样品测定,标准样的组成难以与其相近,基体效应差别较大,测定的准确度欠佳。
标准加入法的优点是可最大限度地消除基体干扰,对成分复般有以下几个应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异构体判断,纯度检查。
定性分析:判断共轭关系及某些官能团。
如在(200-400nm)之间无吸收峰,说明该未知物无共轭关系,且不会是醛、酮,很可能是一个饱和化合物。
定量分析:用于测定物质的浓度和含量。
异构体判断:乙酰乙酸乙酯存在酮-烯醇互变异构体。
酮式没有共轭双键,在204nm处有弱吸收;烯醇式有共轭双键,在245nm处有强吸收。
故可根据它们的紫外吸收光谱可判断其存在与否。
纯度检查:例如,如果一化合物在紫外区没有吸收峰,而其中杂质有较强的吸收,就可方便检测出该化合物的痕量杂质。
3、简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波长范围的划分,并指出“UV”所表示的范围。
紫外可见光谱区是在4-800nm的电磁波,其中4-400nm的电磁辐射称为紫外区,它又分为两段:4-200nm为远紫外区,200-400nm的电磁波为近紫外区,而波长在400-800nm的电磁波为可见光区。
4、简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
光源:光源是提供入射光的装置。
单色器:是一种把来自光源的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分离出所需要波段光束的装置。
吸收池:又称样品池、参比池或比色皿。
检测器:其作用是检测光信号,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信号显示系统:配有微机,可对光谱仪进行操作控制,并进行数据处理。
荧光分析技术1、简述荧光分析法的特点,其中物质产生荧光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仪器分析简答题精选20题
![仪器分析简答题精选20题](https://img.taocdn.com/s3/m/977aa16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6.png)
仪器分析简答题精选20题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气相色谱利用组分与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实现分离。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进行溶解、挥发或吸附、解吸过程,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气相色谱仪包括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
气路系统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进样系统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
3.对担体和固定液的要求分别是什么?对担体的要求包括表面化学惰性、多孔性、热稳定性高以及对粒度的要求。
对固定液的要求包括挥发性小、热稳定性好、对试样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能力、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以及化学稳定性好。
担体的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的含量可以越高。
4.试述“相似相溶”原理应用于固定液选择的合理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相溶”原理是指样品混合物能否在色谱上实现分离,主要取决于组分与两相亲和力的差别,及固定液的性质。
固定液的性质越与组分相似,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
根据此规律,可以选择非极性固定液分离非极性物质,极性固定液分离极性物质,以及极性固定液分离非极性和极性混合物。
存在的问题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固定液以及如何解决固定液与被测物质起化学反应的问题。
液-固吸附色谱的保留机理是通过组分在固定相表面吸附进行分离的。
适用于分离极性化合物和分子量较小的有机化合物。
化学键合色谱的保留机理是通过组分与固定相表面的化学键合进行分离的。
适用于分离具有特定官能团的化合物。
离子交换色谱的保留机理是通过组分与固定相中的离子交换进行分离的。
适用于分离带电离子和离子性化合物。
离子对色谱的保留机理是通过组分与固定相中的离子对形成复合物进行分离的。
适用于分离带电离子和离子性化合物。
空间排阻色谱的保留机理是通过组分在固定相中的空隙中受到阻滞进行分离的。
适用于分离分子量较大的有机化合物。
在这些类型的应用中,最适宜分离的物质取决于不同类型的保留机理和固定相的选择。
仪器分析(简答、名词、计算)
![仪器分析(简答、名词、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709f7ed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4e.png)
名词解释及简答1【简答题】为什么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欲测离子具有选择性?如何估量这种选择性?答: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以电位法测量溶液中某些特定离子活度的指示电极.各种离子选择性电极一般均由敏感膜及其支持体,内参比溶液,内参比电极组成,其电极电位产生的机制都是基于内部溶液与外部溶液活度不同而产生电位差.其核心部分为敏感膜,它主要对欲测离子有响应,而对其它离子则无响应或响应很小,因此每一种离子选择性电极都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可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系数来估量其选择性2【简答题】举例说明生色团和助色团,并解释红移和蓝移答、能吸收紫外-可见光而使电子由一个轨道(通常是含一对孤对电子的n轨道或成键轨道)向另一个轨道(通常是反键轨道)跃迁的基团称为生色团(或发色团),如C=O,C=N,C=C 等;助色团是在生色团上的取代基且能使生色团的吸收波长变长或吸收强度增加(常常两者兼有)的基团,一般是含杂原子的饱和基团;如—Cl,—NHR,—OR,—OH,—Br等。
加入基团或改变溶剂等实验条件使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Amax)向长波移动(深色移动)称为红移,使最大吸收波长向短波移动(浅色移动)称为蓝移。
3【简答题】原子发射光谱是如何产生的?原子发射光谱为什么是线状光谱?答、当物质的原子或离子受到外界能量(如热能﹑电能等)作用时,其外层电子可从基态跃迁到更高的能级上,形成不稳定的激发态原子或离子。
当原子或离子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或较低的能级时。
多余的能量就会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产生原子发射光谱。
原子光谱发射线的波长取决于原子外层电子跃迁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E。
由于原子或离子的各个能级是不连续的(量子化的),且各能级所对应的能量范围很窄,因此得到的原子或离子光谱是线状光谱。
4【简答题】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什么?是否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为什么?答、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激发能与分子的振动能级差相等,同时有偶极矩的变化。
并非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具有红外吸收活性,只有发生偶极矩变化的振动时才会产生5【简答题】仪器分析中主要有哪些定量分析方法?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答、仪器分析中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校准曲线法、内标法和标准加入法。
仪器分析简答题汇总
![仪器分析简答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638d72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7d.png)
仪器分析简答题汇总仪器分析简答题汇总1.影响紫外—可见光谱的因素p26①共轭效应:共轭体系越长,π和π* 轨道的能量差越小,最大吸收波长越向长波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大。
②立体化学效应:指因空间位阻、跨环效应等因素导致吸收光谱的红移或蓝移,并常伴随有增色或减色效应。
③溶剂的影响:主要是由溶剂极性不同所引起的溶剂效应。
溶剂极性越强,由π→π*跃迁引起的吸收带越向长波方向移动,而由n→π*跃迁引起的吸收带则蓝移。
④体系pH的影响:在不同pH条件下,分子离解情况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吸收光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干扰及消除方法p37干扰:①干扰物质本身有颜色或与显色剂形成有色化合物,在测定条件下也有吸收②在显色条件下,干扰物质水解,析出沉淀使溶液浑浊,致使吸光度的测定无法进行③与待测离子或显色剂形成更稳定的配合物,使显色反应不能进行完全消除方法:①控制酸度;②选择适当的掩蔽剂;③利用生成惰性配合物;④选择适当的测量波长;⑤分离3.红外光谱法的特点及局限性p54优点:①分析特性好;②分析速度快;③重现性好,用量少局限性;①有些物质不产生红外吸收,不用红外鉴定②有些指纹峰不能指认,定性分析灵敏度、准确度低4.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p54①辐射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发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跃迁能量相等②辐射与物质之间哟耦合作用(分子振动必须伴随偶极矩的变化)5.红外光谱法对试样的要求p70①单一组分纯物质,纯度> 98%;②样品中不含水,水本身有红外吸收,会严重干扰样品谱图;③要选择合适的浓度和测试厚度,使大多数吸收峰透射比处于10%~80%。
6.IR与UV-VIS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分子吸收光谱不同点:UV-Vis 是基于价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电子光谱;主要用于具有共轭体系的化合物的研究IR 则是分子振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振动光谱;主要用于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的有机化合物的研究7.分子产生荧光必须具备的条件p91①分子必须具有与所照射的辐射频率相适应的结构,才能吸收激发光;②分子吸收了与其本身特征频率相同的能量之后,必须具有一定的荧光量子产率8.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和荧光猝灭的主要类型p93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①溶剂:溶剂极性的影响;②温度——低温下测定,提高灵敏度;③pH值的影响;④内滤光作用和自吸收现象;⑤散射光的影响:应注意Raman光的干扰荧光猝灭的主要类型:①碰撞猝灭②静态猝灭③转入三重态的猝灭④发生电荷转移反应的猝灭⑤荧光物质的自猝灭9.荧光分析法的特点p97①灵敏度高(提高激发光强度,可提高荧光强度),达ng/ml ;②选择性强(比较容易排除其它物质的干扰);③试样量少,方法简便;④提供比较多的物理参数10.荧光分析法与UV-VIS的比较相同点:都是分子光谱,都需要吸收紫外-可见光,产生电子能级跃迁。
仪器分析简答题
![仪器分析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9603fa202af90242a895e51f.png)
仪器分析简答题
1 什么是程序升温?其目的是什么?
2 什么是梯度洗脱?其目的是什么?
3 什么是双柱离子色谱?其前后两柱各自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4 何为内标法?其优点和注意事项分别是什么?
5 何为外标法?其优点和注意事项分别是什么?
6 在原子吸收分析光谱分析中,氘灯校正法的含义是什么?其适宜的波长和吸光度范围分别是多少?
7 请解释红移、蓝移、增色效应、减色效应、生色团、助色团等概念。
8 什么是多普勒变宽和劳伦兹变宽?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都必须考虑以上二种影响原子吸收线变宽的因素?
9 在HPLC检测器中,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的原理是什么?它有何特点?
10 简要说明在色谱分析中,选择固定相的依据是什么?
11 举例说明HPLC和GC分别适用于哪些物质的分离测定?
12 解释并举例说明高效液相色谱中何为正相色谱?何为反相色谱?
13 请说明电位分析法中什么是总离子强度调节剂,其作用是什么?
14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原因是什么?
15 极谱分析中残余电流的来源是什么?举例说明如何消除残余电流的影响?
16 何为自吸收应?何为趋肤效应?在ICP光源中有自吸效应吗?为什么?
17 请给出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的定量测定的公式,并说明各符号的含义。
18 何为共振发射线与共振吸收线?为什么原子光谱分析中利用的总是共振线?。
仪器分析实训报告简答题
![仪器分析实训报告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618ca44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1b.png)
一、简答题1. 仪器分析的特点有哪些?仪器分析具有以下特点:(1)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
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
(2)选择性好。
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生干扰。
(3)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
(4)相对误差较大。
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
(5)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2. 仪器分析的分类有哪些?仪器分析的分类包括:(1)光化学分析法(2)电化学分析法(3)色谱分析法(4)其他仪器分析方法3.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仪器分析法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1)精密度(2)准确度(3)灵敏度(4)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5)检出限4. 保留值是什么?如何表示?保留值是指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
通常用时间或用将各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表示。
5. 死时间是什么?死时间是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6. 保留时间是什么?保留时间是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7. 相对保留值是什么?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8. 峰高、峰底宽度分别是什么?峰高是指色谱峰的最高点与基线之间的距离。
峰底宽度是指自色谱峰两侧的转折点所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
9. 分配系数是什么?分配系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
10. 分配比是什么?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或容量比,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
11. 梯度洗提是什么?梯度洗提是指流动相中含有多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
二、论述题1. 仪器分析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仪器分析法在分析化学中具有以下地位和作用:(1)提高分析灵敏度和准确度,满足现代分析化学对高精度、高灵敏度分析的要求。
仪器分析考研简答题
![仪器分析考研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2315ea243968011ca300913e.png)
26. 请解释为何通常涉及到π → π*跃迁的荧光信号比涉及到n →π*跃迁的荧光信号要强一些。
如果溶剂的极性变弱,这两种的荧光信号会如何变化?答案:荧光信号和所吸收的光强度成正比。
π→π*的吸收过程吸光系数比n →π*的要强,所以在同等荧光效率的情况下,它引起的荧光信号也自然要强一些。
(2分) 如果溶剂的极性变弱,π→π*之间的能级差变大,n →π*之间的能级差变小。
前者的荧光信号蓝移,后者的荧光信号红移。
(各1.5分)27. Na 的原子发射光谱中的第一激发态是双重态,这是因为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存在。
该双重态对应的两条谱线分别为588.996 nm 和589.593 nm 。
请计算其中能量较高的那条谱线所对应的频率和能量(用电子伏特表示)。
答案:双重态中能量较高的线波长较短,该为588.996 nm 这根分析线。
(1分) 81493.0010 5.0910(Hz)588.99610c υλ-⨯===⨯⨯(2分) 3414196.6310 5.0910 3.3710(J)E h υ--==⨯⨯⨯=⨯(1分) 转换为电子伏特,19193.3710 2.11 (eV)1.6010E --⨯==⨯ (1分) 28. 考虑下面三种化合物: 乙二醇,环己烷和甲苯,请回答:(1) 它们在正相色谱测试中流出的顺序。
(2) 对于某一组成的流动相的正相色谱中,发现乙二醇的保留时间为5.6 min ,如果流动相的极性增加时,该保留时间如何变化?答案:(1) 正相色谱流出的顺序为极性从低到高。
三种化合物中,极性的顺序从低到高为环己烷,甲苯,乙二醇。
此即为流出的顺序。
(3分)(2)正相色谱中,流动相的极性增加,极性物质将更容易被淋洗流出,因此乙二醇的保留时间变短,也即比5.6min 要短。
(2分)29. 在有机的加氢反应中较多时候都是使用Pt 和Pd 等贵金属作为催化剂,这和当前大力发展的燃料电池中,使用Pt 和Pd 等贵金属作为氢气氧化反应的阳极电极材料原理上是类似的。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2b4156eb9ec3d5bbfd0a7477.png)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名词解释1.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
通常用时间或用将各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表示。
2.死时间: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3.保留时间: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4.相对保留值: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
5.半峰宽度:峰高为一半处的宽度。
6.峰底宽度:指自色谱峰两侧的转折点所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
7.固定液:8.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
9.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或容量比,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
10.相比:VM与Vs的比值。
11.分离度: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
12.梯度洗提:就是流动相中含有多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
梯度洗提可以在常压下预先按一定的程序将溶剂混合后再用泵输入色谱柱,这种方式叫做低压梯度,又叫外梯度,也可以将溶剂用高压泵增压以后输入色谱系统的梯度混合室,加以混合后送入色谱柱,即所谓高压梯度或称内梯度。
13.化学键合固定相:将各种不同有机基团通过化学反应共价键合到硅胶(担体)表面的游离羟基上,代替机械涂渍的液体固定相,从而产生了化学键合固定相。
14.正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
15.反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
16.半波电位:扩散电流为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电位。
17.支持电解质(消除迁移电位):如果在电解池中加入大量电解质,它们在溶液中解离为阳离子和阴离子,负极对所有阳离子都有静电吸引力,因此作用于被分析离子的静电吸引力就大大的减弱了,以致由静电力引起的迁移电流趋近于零,从而达到消除迁移电流的目的。
仪器分析简答题
![仪器分析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fc64cad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62.png)
仪器分析简答题1.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并从原理上比较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异同点及优缺点:解:AAS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AES是基于原子的发射现象,而AAS则是基于原子的吸收现象.二者同属于光学分析方法.原子吸收法的选择性高,干扰较少且易于克服。
由于原于的吸收线比发射线的数目少得多,这样谱线重叠的几率小得多。
而且空心阴极灯一般并不发射那些邻近波长的辐射线经,因此其它辐射线干扰较小。
原子吸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在原子吸收法的实验条件下,原子蒸气中基态原于数比激发态原子数多得多,所以测定的是大部分原子。
原子吸收法比发射法具有更佳的信噪比。
这是由于激发态原子数的温度系数显著大于基态原子。
2.何谓锐线光源?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解:锐线光源是发射线半宽度远小于吸收线半宽度的光源,如空心阴极灯。
在使用锐线光源时,光源发射线半宽度很小,并且发射线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
这时发射线的轮廓可看作一个很窄的矩形,即峰值吸收系数K 在此轮廓内不随频率而改变,吸收只限于发射线轮廓内。
这样,求出一定的峰值吸收系数即可测出一定的原子浓度。
3.在原子吸收光度计中为什么不采用连续光源(如钨丝灯或氘灯),而在分光光度计中则需要采用连续光源?解:虽然原子吸收光谱中积分吸收与样品浓度呈线性关系,但由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很小,如果采用连续光源,要测定半宽度很小的吸收线的积分吸收值就需要分辨率非常高的单色器,目前的技术条件尚达不到,因此只能借助锐线光源,利用峰值吸收来代替.而分光光度计测定的是分子光谱,分子光谱属于带状光谱,具有较大的半宽度,使用普通的棱镜或光栅就可以达到要求.而且使用连续光源还可以进行光谱全扫描,可以用同一个光源对多种化合物进行测定.4.原子吸收分析中,若产生下述情况而引致误差,应采用什么措施来减免之?(1)光源强度变化引起基线漂移,(2)火焰发射的辐射进入检测器(发射背景),(3)待测元素吸收线和试样中共存元素的吸收线重叠.解:(1)选择适宜的灯电流,并保持灯电流稳定,使用前应该经过预热.(2)可以采用仪器调制方式来减免,必要时可适当增加灯电流提高光源发射强度来改善信噪比.(3)可以选用其它谱线作为分析线.如果没有合适的分析线,则需要分离干扰元素.5.原子吸收分析中,若采用火焰原子化法,是否火焰温度愈高,测定灵敏度就愈高?为什么?解:不是.因为随着火焰温度升高,激发态原子增加,电离度增大,基态原子减少.所以如果太高,反而可能会导致测定灵敏度降低.尤其是对于易挥发和电离电位较低的元素,应使用低温火焰. 6.石墨炉原子化法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与火焰原子化法相比较,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解:石墨炉原子化器是将一个石墨管固定在两个电极之间而制成的,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以大电流通过石墨管,将石墨管加热至高温而使样品原子化.与火焰原子化相比,在石墨炉原子化器中,试样几乎可以全部原子化,因而测定灵敏度高.对于易形成难熔氧化物的元素,以及试样含量很低或试样量很少时非常适用.缺点:共存化合物的干扰大,由于取样量少,所以进样量及注入管内位置的变动会引起误差,因而重现性较差.7.说明在原子吸收分析中产生背景吸收的原因及影响,如何避免这一类影响?解:背景吸收是由于原子化器中的气态分子对光的吸收或高浓度盐的固体微粒对光的散射而引起的,它们属于一种宽频带吸收.而且这种影响一般随着波长的减短而增大,同时随着基体元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并与火焰条件有关.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火焰成分中OH,CH,CO等对光的吸收主要影响信号的稳定性,可以通过零点调节来消除,由于这种吸收随波长的减小而增加,所以当测定吸收波长位于远紫外区的元素时,可以选用空气-H2,Ar-H2火焰.对于火焰中金属盐或氧化物、氢氧化物引起的吸收通常利用高温火焰就可消除。
仪器分析简答题
![仪器分析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771b9967af1ffc4ffe47ac35.png)
1、在气相色谱中,常以理论塔板数(n)和理论塔板高度(H)来评价色谱柱效能,有时也用单位柱长(m) 、有效塔板理论数(n有效)表示柱效能。
2、气相色谱的浓度型检测器有 TCD , ECD ;质量型检测器有 FID ,FPD ;其中TCD使用氢气或者氦气气体时灵敏度较高;FID对大多有机物的测定灵敏度较高;ECD只对有电负性的物质有响应。
3.火焰原子吸收法与分光光度法,其共同点都是利用吸收原理进行分析的方法,但二者有本质区别,前者是原子吸收,后者是分子吸收,所用的光源,前者是锐线光源,后者是连续光源。
4.能否根据理论塔板数来判断分离的可能性?为什么?答:不能,有效塔板数仅表示柱效能的高低,柱分离能力发挥程度的标志,而分离的可能性取决于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
21.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t R2=17min, Y2=1min,n = 16(t R2/Y2)2 =16×(17/1)2 = 4624(2) t’R1= t R1- t M =14-1=13mint”R2=t R2– t M = 17-1 = 16min(3)相对保留值α= t’R2/t’R1=16/13=1.231通常对于填充柱,有效塔板高度约为0.1cm,L=16R2[[α/(α-1)]2﹒H有效=16×1.52×[(1.231/(1.231-1)]2×0.1=102.2cm ≃1m5 .分析某种试样时,两个组分的相对保留值r21=1.11, 柱的有效塔板高度H=1mm,需要多长的色谱柱才能完全分离?解: L=16R2[[α/(α-1)]2﹒H有效=16×1.52×[(1.11/(1.11-1)]2×0.1=366.6cm ≃4m6 .在液相色谱中, 提高柱效的途径有哪些?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答:液相色谱中提高柱效的途径主要有:(1)提高柱内填料装填的均匀性;(2)改进固定相:(3)粒度; 选择薄壳形担体; 选用低粘度的流动相;(4)适当提高柱温其中,减小粒度是最有效的途径。
仪器分析简答题
![仪器分析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c5215b9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7b.png)
1.为什么离子选择性电极对欲测离子具有选择性?如何估计这种选择性? 解:由于离子选择性电极都是由对特定离子有特异响应旳敏感膜制成. 可以用选择性电极旳选择性系数来表征.称为j 离子对欲测离子,i 旳选择性系数. 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以电位法测量溶液中某些特定离子活度旳批示电极.多种离子选择性电极一般均由敏感膜及其支持体,内参比溶液,内参比电极构成,其电极电位产生旳机制都是基于内部溶液与外部溶液活度不同而产生电位差.其核心部分为敏感膜,它重要对欲测离子有响应,而对其他离子则无响应或响应很小,因此每一种离子选择性电极都具有一定旳选择性.可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旳选择性系数来估计其选择性.2.电位分析过程中与否有电流流过电极,测量旳电位值与什么有关?解: 电位分析过程中是有电流流过电极3.批示电极和参比电极旳作用各是什么?如何选择批示电极?答:批示电极电极电位随待测离子活度变化而变化,与电位恒定旳参比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构成工作电池,并测量电动势。
根据金属离子性质,状态选择,可以发生可逆氧化还原反映旳金属选择金属——金属离子电极;在氧化还原对中,如果氧化态和还原态都是离子状态,则需用惰性金属电极输送电子。
4. 直接电位法旳重要误差来源有哪些?应如何减免之?答:①温度,重要影响能斯特响应旳斜率,因此必须在测定过程中保持温度旳恒定。
②电动势测量旳精确性。
一般,相对误差=4n △E ,因此必须规定测定点位旳仪器有足够高旳敏捷度和精确度。
③干扰离子,但凡能与欲测离子起反映旳物质,能与敏感膜中有关组分起反映旳物质,以及影响敏感膜对欲测离子响应旳物质均也许干扰测定,引起测量误差,因此一般需要加入掩蔽剂,必要时还需分离干扰离子。
④溶液旳pH ,欲测离子旳浓度,电极旳响应时间以及迟滞效应等都也许影响测定成果旳精确度。
5.在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时,常使用柠檬酸盐缓冲溶液,且控制溶液旳pH 在5.0—7.0之间,为什么?6.离子选择性电极旳测量过程中,为什么要使用电磁搅拌器搅拌溶液?7.在用pH 玻璃电极测定溶液pH 时,为什么要选用与待测试液pH 相近旳pH 原则溶液定位?8.使用玻璃电极需注意什么?答:1、玻璃电极要在蒸馏水中浸泡24小时,检查玻璃电极球泡透明、无裂纹。
仪器分析简答题
![仪器分析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7a785486a0116c175f0e48ab.png)
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
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3.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比减少,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答: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因为分配系数只于组分的性质及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性质有关.所以(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相比减少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当下列参数改变时: (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小,(4)相比增大,是否会引起分配比的变化?为什么?答: k=K/b,而b=VM/VS ,分配比除了与组分,两相的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比有关,而与流动相流速,柱长无关.故:(1)不变化,(2)增加,(3)不改变,(4)减小13.试述“相似相溶”原理应用于固定液选择的合理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解:样品混合物能否在色谱上实现分离,主要取决于组分与两相亲和力的差别,及固定液的性质。
组分与固定液性质越相近,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
根据此规律:(1)分离非极性物质一般选用非极性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按沸点次序先后流出色谱柱,沸点低的先出峰,沸点高的后出峰。
(2)分离极性物质,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主要按极性顺序分离,极性小的先流出色谱柱,极性大的后流出色谱柱。
现代仪器分析简答简答
![现代仪器分析简答简答](https://img.taocdn.com/s3/m/37fe4d8d02d276a200292edc.png)
1. A.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仪器简图及各部分的作用。
光源:提供光。
激发单色器:将入射光色散为单色光。
样品池:装载样品。
发射单色光:将荧光色散为单色光。
监测器记录仪:监测记录荧光信号。
B .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的仪器简图及各部分的作用。
光源:提供光。
样品池:装载样品。
单色器:将入射光色散为单色光。
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C .单波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仪器简图及各部分的作用。
光源:提供光。
单色器:将入射光色散为单色光。
样品池:装载样品。
检测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气相:载气钢瓶 减压阀净化器 稳压阀 转子流速计气化室 色谱柱 检测器气相含有气路系统 进样系统 柱分离系统 检测器。
温控系统液相:高压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
贮液器 高压泵 压力表 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2、实际上的红外吸收谱带(吸收峰)数目比理论计算的振动数目要少,原因?A.振动无偶极矩变化B振动简并C振动少,仪器灵敏度低检测不到。
3.为什么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对波长选择器的要求比原子发射光谱要低?原子吸收光谱采用的是线光源,本身的单色性就已经比较好,因此不需要很高性能的单色器;而原子发射光谱中原子发射的谱线比较复杂,要用好一点的单色器才能将很近的谱线分开。
为什么原子吸收光谱要用线光源?由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很小,其分辨率是现代仪器不可能达到的,因此积分吸收难以测量,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可以解决难以测量的问题。
峰值吸收采用的是半宽度比吸收线半宽度还小的锐线光源,这样就不需要分辨率很高的单色器,现代仪器很容易就可以实现。
4.A.试述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采用赛伯-罗马金计算公式进行定量分析,即I=ac b,或者lgI=blgc+lga。
B.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采用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定量分析,即A=εbc。
浓度 c 自吸效应系数 b5.写出Van Deemter 方程并指出各符号的物理意义。
仪器分析简答题
![仪器分析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3d38622a80eb6294dc886c26.png)
11.原子吸收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一方面是由激发态原子核外层电子决定,如自然宽度;一方面是由于外界因素,多普勒变宽,碰撞变宽,场致变宽,压力变宽、自吸变宽、电场变宽、磁场变宽等。
1。
自然宽度:谱线固有宽度,与原子发生能级间跃迁的激发态原子的有限寿命有关.可忽略2。
多普勒变宽:由于无规则的热运动而变化,是谱线变宽主要因素。
3。
压力变宽:由于吸光原子与蒸汽中原子相互碰撞而引起能级的微小变化,使发射或吸收的光量子频率改变而变宽。
与吸收气体的压力有关。
包括洛伦兹变宽和霍尔兹马克变宽。
场致变宽:在外界电场或磁场作用下,原子核外层电子能级分裂使谱线变宽。
自吸变宽:光源发射共振谱线被周围同种原子冷蒸汽吸收,使共振谱线在V0处发射强度减弱所产生的谱线变宽.原子吸收谱线变宽主要原因是受多普勒变宽和洛伦兹变宽的影响12.说明荧光发射光谱的形状通常与激发波长无关的原因。
由于荧光发射是激发态的分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回基态的各振动能级所产生的,所以不管激发光的能量多大,能把电子激发到哪种激发态,都将经过迅速的振动弛豫及内部转移跃迁至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能级,然后发射荧光。
因此除了少数特殊情况,如S1与S2的能级间隔比一般分子大及可能受溶液性质影响的物质外,荧光光谱只有一个发射带,且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13.有机化合物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在有机分子中存在σ、π、n三种价电子,它们对应有σ-σ*、π-π*及n轨道,可以产生以下跃迁:1。
σ-σ* 跃迁:σ-σ*的能量差大所需能量高,吸收峰在远紫外(〈150nm)饱和烃只有σ—σ*轨道,只能产生σ—σ*跃迁,例如:甲烷吸收峰在125nm;乙烷吸收峰在135nm (< 150nm )2。
π—π*跃迁:π-π*能量差较小所需能量较低,吸收峰紫外区(200nm左右)不饱和烃类分子中有π电子,也有π* 轨道,能产生π—π*跃迁:CH2=CH2 ,吸收峰165nm。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及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5090e09a1ed9ad51f11df2a6.png)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名词解释1.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滞留时间的数值。
通常用时间或用将各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载气的体积来表示。
2.死时间:指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气体(如空气、甲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3.保留时间: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所需的时间。
4.相对保留值:指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另一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5.半峰宽度:峰高为一半处的宽度。
6.峰底宽度:指自色谱峰两侧的转折点所作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7.固定液:8.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
9.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或容量比,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分在两相中的质量比.10.相比:VM与Vs的比值。
11.分离度: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峰底宽度总和之半的比值.12.梯度洗提:就是流动相中含有多种(或更多)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过程中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溶剂的配比和极性,通过流动相中极性的变化来改变被分离组分的容量因子和选择性因子,以提高分离效果。
梯度洗提可以在常压下预先按一定的程序将溶剂混合后再用泵输入色谱柱,这种方式叫做低压梯度,又叫外梯度,也可以将溶剂用高压泵增压以后输入色谱系统的梯度混合室,加以混合后送入色谱柱,即所谓高压梯度或称内梯度.13.化学键合固定相:将各种不同有机基团通过化学反应共价键合到硅胶(担体)表面的游离羟基上,代替机械涂渍的液体固定相,从而产生了化学键合固定相.14.正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
15.反相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
16.半波电位:扩散电流为极限扩散电流一半时的电位。
17.支持电解质(消除迁移电位):如果在电解池中加入大量电解质,它们在溶液中解离为阳离子和阴离子,负极对所有阳离子都有静电吸引力,因此作用于被分析离子的静电吸引力就大大的减弱了,以致由静电力引起的迁移电流趋近于零,从而达到消除迁移电流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原子吸收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一方面是由激发态原子核外层电子决定,如自然宽度;一方面是由于外界因素,多普勒变宽,碰撞变宽,场致变宽,压力变宽、自吸变宽、电场变宽、磁场变宽等。
1.自然宽度:谱线固有宽度,与原子发生能级间跃迁的激发态原子的有限寿命有关。
可忽略2.多普勒变宽:由于无规则的热运动而变化,是谱线变宽主要因素。
3.压力变宽:由于吸光原子与蒸汽中原子相互碰撞而引起能级的微小变化,使发射或吸收的光量子频率改变而变宽。
与吸收气体的压力有关。
包括洛伦兹变宽和霍尔兹马克变宽。
场致变宽:在外界电场或磁场作用下,原子核外层电子能级分裂使谱线变宽。
自吸变宽:光源发射共振谱线被周围同种原子冷蒸汽吸收,使共振谱线在V0 处发射强度减弱所产生的谱线变宽。
原子吸收谱线变宽主要原因是受多普勒变宽和洛伦兹变宽的影响12.说明荧光发射光谱的形状通常与激发波长无关的原因。
由于荧光发射是激发态的分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回基态的各振动能级所产生的,所以不管激发光的能量多大,能把电子激发到哪种激发态,都将经过迅速的振动弛豫及内部转移跃迁至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能级,然后发射荧光。
因此除了少数特殊情况,如S1 与S2 的能级间隔比一般分子大及可能受溶液性质影响的物质外,荧光光谱只有一个发射带,且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13.有机化合物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在有机分子中存在σ、π、n三种价电子,它们对应有σ-σ*、π-π*及n 轨道,可以产生以下跃迁:1.σ-σ* 跃迁:σ-σ*的能量差大所需能量高,吸收峰在远紫外(<150nm)饱和烃只有σ- σ*轨道,只能产生σ-σ*跃迁,例如:甲烷吸收峰在125nm;乙烷吸收峰在135nm ( < 150nm)2.π-π*跃迁:π-π*能量差较小所需能量较低,吸收峰紫外区(200nm左右)不饱和烃类分子中有π电子,也有π* 轨道,能产生π-π*跃迁:CH2=CH2,吸收峰165nm。
(吸收系数大,吸收强度大,属于强吸收)1.n-σ*跃迁:n-σ*能量较低,收峰紫外区(200nm左右)(与π-π*接近)含有杂原子团如:-OH,-NH2 ,-X,-S 等的有机物分子中除能产生π-π*跃迁外,同时能产生n-σ*跃迁4.n-π*跃迁:n-π*能量低吸收峰在近紫外可见区(200 ~ 700nm)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如-C=O,-CN 等各种跃迁所需能量大小次序为:σ-σ*> n-σ*>π-π*>n-π*除外分子内部还有电荷迁移跃迁,指用电磁辐射照射化合物时,电子从给予体向接受体相联系的轨道上跃迁,实质是氧化还原过程,相应的光谱最大特点是摩尔吸光系数较大。
14、简单说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定量原理和依据是什么?请画出紫外分光光度法仪器的组成图(即方框图),并说明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答:作用:光源:较宽的区域内提供紫外连续电磁辐射。
单色器:能把电磁辐射分离出不同波长的成分。
试样池:放待测物溶液参比池:放参比溶液检测器:检测光信号(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进行检测)记录器:记录并显示成一定的读数。
四.质谱法14、请简述质谱仪的组成。
组成:高真空系统、样品导入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离子检测器及记录装置①高真空系统由旋转泵和扩散泵串联而成,可用分子泵获得更高的真空度。
②样品导入系统可分为直接进样和色谱联用导入样品。
③离子源是使试样分子在高真空条件下离子化的装置。
④质量分析器是将离子源中形成的离子按质荷比差异分离的装置。
⑤检测器是将微弱的离子流信号接收放大并送至显示单元及数据处理系统得质谱图及数据15、请简述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
1、质量测定范围表示它能分析试样相对质量的范围。
2、分辨率指分离相邻质量数离子的能力,对两等强度的相邻峰峰谷不大于峰高10%时两峰实现分离。
由离子通道的半径、加速器与收集器狭缝宽度、离子源的性质决定,分辨率在500 左右。
进行准确的同位素质量及有机分子质量的准确测定时需分辨率大于10000的仪器。
3、灵敏度有绝对灵敏度、相对灵敏度和分析灵敏度等。
绝对指仪器可检测的最小试样量;相对是仪器可同时检测的大小组分含量之比;分析指输入与输出仪器的信号比。
16、请简述有机分子质谱中的主要裂解形式。
Ⅰ、α—裂解C-X 或C=X 基团α键的裂解Ⅱ、β—裂解如下:1.苄基裂解2.烯丙基裂解3.麦氏重排裂解4.RDA 裂解5.八元环过渡态氢重排β-裂解17、论述磁分析器、四极滤质器、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在仪器结构、工作原理上的差异。
磁分析器仪器结构:分为单聚焦和双聚焦磁。
单聚焦是处于扇形磁场中的真空扇形容器。
双聚焦磁是将一扇形静电场分析器置于离子源和扇形磁场分析器间。
工作原理:基于磁偏转原理,使不同质荷比的离子束按空间位置分开四极滤质器仪器结构:四根棒状电极组成。
工作原理:由直流和射频叠加的四极场构成。
不同质荷比离子在给定场中作轨道稳定或不稳定的运动,稳定的离子被收集,不稳定的被滤除。
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仪器结构:一长直的离子漂移管。
工作原理:由离子源产生的离子加速后进入无场漂移管,并以恒定速度飞向离子接收器。
离子质量越大到达接收器所用时间越长,据此可把不同质量的离子按m/z值大小分离18、论述真空系统对质谱仪的重要性。
真空系统的作用是减少离子碰撞损失。
如果真空度过低,将会引起:1.大量氧会烧坏离子源灯丝。
2.引起其他分子离子反应,使质谱图复杂化。
3.干扰离子源正常调节4.用作加速离子的几千伏高压会引起放电。
19 比较不同离子源对有机分子质谱图的影响。
十.色谱法导论23、色谱法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其所遵循的分类原则是什么?按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子聚集状态: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按操作形式:柱色谱法、平面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按色谱过程的分离机制:分配色谱法、吸附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分子排阻色谱法24、请简述提高色谱分离度的方法有哪些?1 选择合适的固定,改变流动相组分比例2. 不同样品改变不同参数,如PH 值、换柱子、降低进样量、降低流速、降低程序升温速率等3. 改变洗脱剂的比例4. 增加柱温5.降低塔板高度、增加相对保留时间。
多是通过保留时间的调整25、请简述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定性分析鉴定试样中各组分。
主要依据保留值即选择性因子和保留指数。
亦可基于检测器给出选择性响应信号及其他分析仪器联用定性。
1、保留值定性:与已知物对照定性只能鉴定已知物,主要按保留值经验规律定性。
2、选择性检测响应定性:有通用型和选择性检测器,前对所有化合物响应后只对某些类型3、色谱-结构分析仪器联用:将分析仪器作色谱检测器,色谱高分离能力与结构分析仪器成分鉴定能力结合,是最有效的复杂混合物成分分离、鉴定技术。
定量依据被测物的量与它在色谱图上峰面积/峰高成正比。
数据处理软件给出(包括峰高和峰面积)多种色谱数据。
通常采用峰面积进行定量分析。
内标法、外标法、峰面积归一化法。
26、请简述色谱踏板理论及其对色谱实验的指导意义。
将色谱柱看作一个分馏塔,待分离组分在分馏塔的塔板间移动,在每一个塔板内组分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形成平衡,随着流动相的流动,组分分子不断从一个塔板移动到下一个塔板,并不断形成新的平衡。
一个色谱柱的塔板数越多,其分离效果就越好。
四个假设:①在柱内1 个理论塔板高度内组分分配瞬间达到平衡②流动相进入色谱柱是脉动式,每次进流动相为一塔板体积③样品和流动相均加在0号塔板上,忽略样品沿柱向的扩散④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
指导意义:1.从热力学角度解释了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和浓度极大点的位置,提出了评价柱效高低的n 和H 的计算式。
2.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塔板数n 越大,被测组分在柱内被分配的次数越多柱效能则越高,所得色谱峰越窄。
即使分配系数微小差别,仍可得好的分离效果。
3.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分配系数不同,用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为衡量柱效能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
27、试回答色谱流出曲线可以提供哪些信息?基线:柱中流动相通过时检测器检测到的信号,稳定的基线是一水平直线。
色谱峰:某组分从色谱柱流出时检测器对该组分的响应信号随时间变化所形成的峰形曲线保留值:保留时间:组分从进样到出现色谱峰最大值所需时间。
死时间:分配系数为零的组分即不被固定相吸附溶解组分的保留时间28、试论述色谱速率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色谱法的指导意义。
由H=A+B/u+Cu A:涡流扩散项B:纵向扩散项C:传质阻力项H:理论塔板高度u:流动相的平均线速度,可见减小A、B、C 可降低H 提高柱效,存在着最佳流速。
A 产生:样品进入色谱柱遇固定相颗粒阻力,路径不同涡流扩散。
s 颗粒物小填充越匀,A↓B /u 分子扩散项产生:样品于柱的很小一段空间中,其纵向存在浓度差形成浓度梯度,运动着的分子产生纵向扩散。
Cu 包括流动相相传质阻抗Cm 和固定相Cs C=(Cm + Cs)指导意义:1、可看出造成色谱峰扩展柱效下降的原因。
组分运行的多路径,涡流扩散浓度梯度造成的分子扩散及传质阻力等因素2、通过选择适当的固定相粒度、载气种类、液膜厚度及载气流速可提高柱效。
3、各种因素相互制约帮助选最佳条件使柱效达最高。
柱温升高有利传质但加剧分子扩散十一.气相色谱法4、分别说明气相色谱仪中的TCD、FID、ECD、FPD、NPD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TCD(热导检测器)物质都具导热能力且组分不同导热能力不同,金属热丝(热敏电阻)有电阻温度系数FI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以氢气空气燃烧的火焰为能源,含碳有机物燃烧产生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定向运动成微弱的离子流,经高电阻放大转换为电压信号被记录或经A/D转换被记录得色谱峰ECD(电子捕获检测器)63Ni/3H作放射源的离子化检测器,用于检测较高电负性的化合物FPD(火焰光度检测器)用一温度2000—3000K 的富氢火焰作发射源的发射光谱仪。
当有机磷、硫化合物进入时产生HPO碎片发出480—600nm特征波长的光,以适当滤光片分光,经光电倍增管把光强转成电信号进行测量,经放大后记录。
NPD(氮磷检测器)质量检测器,用于分析氮,磷化合物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器,将一种涂有碱金属盐类化合物的陶瓷珠放置在燃烧的氢火焰和收集极间,当试样蒸气和氢气流通过时,化合物从被还原的碱金属蒸气上得电子,失电子的碱金属开成盐再沉积到陶瓷珠的表面5、气液色谱和气固色谱的不同之处?气固色谱:固定相为多孔性固体吸附剂,分离基于溶质与固体吸附能力差异气液色谱:高沸点有机化合物固定在惰性载体上形成的液膜为固定相,分离基于溶质在固定相的溶解能力不同导致分配系数差异6、气相色谱操作中如何选择载气种类及速度?常用:高纯氢气、氮气、氦气、氩气一般由压钢瓶供给,氢气、氮气也可由气体发生器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