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论文
校企合作论文(5篇)
校企合作论文(5篇)校企合作论文(5篇)校企合作论文范文第1篇1开设课程前的预备针对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种新的尝试,在本科教育中深化嵌入企业资源,企业除了供应资金赞助、实习基地、试验设备等硬件资源,还直接派出具备实践阅历的工程师进行授课,使得毕业生能够最大限度地符合企业的要求。
在实际操作之前,我们认真地选择了企业和课程,最终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合作,开设面对大三同学的“嬉戏策划与设计”课程。
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基于以下的考虑:(1)腾讯公司作为目前亚洲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供应商和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拥有很强的工程研发实力、技术平台和人才队伍。
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供应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成立10年多以来,腾讯公司始终秉承“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经营理念,始终处于稳健进展的状态。
目前,腾讯公司把为用户供应“一站式在线生活服务”作为战略目标,供应互联网增值服务、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和网络广告服务。
面对将来、坚持自主创新、树立民族品牌是腾讯公司的长远进展规划。
目前,腾讯公司50%以上员工为研发人员,在即时通信、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搜寻引擎、信息平安以及嬉戏等方面都拥有相当数量的专利申请。
(2)华南理工高校与腾讯公司早有合作办学的先例。
早在2021年,华南理工高校与腾讯公司创办全国首家“腾讯创新班”,双方本着“优势互补、共同进展”的理念联合组建,旨在培育具有很强实战力量和创新意识的工程研发型互联网行业优秀人才。
根据“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原则,每年4月在华南理工高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软件学院和理学院选拔15~20名相关专业的三班级全日制本科同学进行组建。
(3)电子嬉戏是近年的行业热点,新的嬉戏层出不穷,成为行业中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点,很多有实力的科技企业也纷纷组建嬉戏部门,开发自己的嬉戏产品。
简述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形式论文
简述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形式摘要:随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合作的不断发展,其形式也随之呈现出丰富多彩。
不同专业的合作形式也呈现出各自的行业特征。
“老一套”的“请进来、走出去”已不能满足现在的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如何走出一条符合市场需求、接近社会前沿、学生容易接受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我们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校影像与影视专业(摄影方向)的一些做法简要作一介绍。
关键词: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b)-0007-01所谓“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按学校与企业双方有无签订协议,校企合作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订单协议式合作。
二是非订单协作式合作。
三是非协议式合作。
校企双方没签订书面协议。
企业向学校提出学生专业、质量、人数等要求,承诺实习费、保险、住宿、交通补贴等条件,要求实行不签协议的合作。
因此,不签协议但存在事实合作关系是其特点,属松散型合作。
其不足是合作双方缺乏法律约束。
这三种合作方式各有特点,也各有利弊,只要能解决所教、所学、所用对接和学生就业问题,可以不拘一格,灵活运用。
1 我校影像与影视专业(摄影方向)校企合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初期以社会办学为主阶段。
聘请了大量的社会专业人士,有报社记者、广告公司经理、影楼首席摄影师等来校上课,并成立了“专家委员会”。
二是中期以校企合作办学为主阶段。
在总结了初期以社会办学的基础上,有意式地选择了几家用人单位,以命名班、冠名班等形式,订单式地培养了一批学生。
三是近期以丰富多彩、各具特式的校企深度合作形式的综合办学阶段。
通过前两个阶段多种形式的实践证明,校企合作的形式并不能用某一种形式来统一所有的专业教学。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论文
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实践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理论和特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而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当前,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状况,高职院校要在生源质量的下降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提高的“夹缝”中得以生存,就必须改变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因此,校企合作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
一、校企合作理论研究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合作教育的简称。
对合作教育的理解,在国内外的理论研究中,有着多种不完全相同的解释。
美国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的解释是:合作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将课堂学习与在公共或私营机构中有报酬、有计划和有监督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它允许学生走出校门,到现实世界中去获得基本的实际技能,增强学生确定职业方向的信心。
国内把校企合作教育定义为,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与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合作的特征分析1.多主体的结合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多方的、有机的结合,政府是调控主体,学校和企业是操作主体。
应突出学校和企业两个操作主体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教学与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环境、组织环境、运行环境,达到互利互惠、合作双赢的最佳效果。
2.多要素之间动态的结合理论知识学习过程和实践工作过程相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与用人标准相结合;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搭建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实习基地建设与师资培养相结合;服务企业,拓展学校发展空间与企业发展相结合。
关于中职教育的论文(7篇)
探寻改进中职教育的途径【摘要】职业学校招生困难,说明中职教育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分析中职教育的主要问题,探寻改进中职教育的途径,关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以企业标准严格规范学生,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企业需求;中职教育中职教育肩负着提升民族整体素质和奠定经济发展基石的重任。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可以享受较大的优惠,成本低廉,毕业生就业前景宽广,中职学生的就业率远远高于本科学生,况且学生入学门槛低。
但是愿意报读中职学校的学生较少,部分职业学校依旧存在招生困难的问题。
严峻的现实促使我们深入地思考:中职学校你到底怎么呢?一、分析当前中职学生的主要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在中职教育中存在的悖论--大部分职业学校招生困难与就业“火红”的矛盾。
相当多职业院校自称就业率达95%以上,然而相当部分中职学校为了争取生源投入巨大。
出现这种现象说明中职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学生虽就业较早,但相当数量学生的工作稳定性较差、岗位工作时间较短、专业的对口率比较低,学生的基本素质还不能适应工作岗位。
从根本上讲,中职教育没有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生的职业态度不够端正。
部分学生难以适应企业要求。
上班随意迟到早退;不想做工了,转身就走人,缺乏责任意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承受工作的辛苦。
缺乏合作精神,不愿意按照企业安排做事。
暑假期间,笔者到几家摩托车配件企业做调研,企业人事主管说:学生到企业后工作的稳定性不强,不能适应车间的工作。
企业对一线员工经过短期的岗位入职培训就能够初步上岗,但是让企业最头疼是员工缺乏敬业诚信、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等。
目前企业用人标准已经在向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偏移。
职业能力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
有的学生对专业所涉及的基本知识没有掌握;数学里一些基本公式不会用,常见的一些应用文也不熟练、字迹潦草不能辨认、专业基础问题不清楚。
构建高职现代职教体系中校企合作评价系统论文
浅谈构建高职现代职教体系中校企合作的评价系统【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校企合作的评价系统,就如何思考构架评价体系提出了几点设想。
【关键词】现代职业体系;校企合作;评价近年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得到高度重视。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0)》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笔者就高等职业教育提出对校企合作评价系统的若干思考。
1.系统定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它要求顶层设计、统筹规划。
其评价系统需要对现代职业体系总体运行状况作出客观评价。
校企合作评价系统定位就是一个子系统,但设计考虑的方方面面必须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这个大系统。
思考该评价系统离不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运行框架主干,所以从何处入手,怎样建立评价系统的目标和内容,明晰子系统框架,怎样推动评价系统的展开及发挥有效作用等诸多方面,目前都没有现成的模式参考,确实需要深层思考后进行实践创新。
2.系统思考2.1现状分析评价的主体大格局是整个现代职业体系运作状况及质量。
校企合作是链接学校和企业的纽带。
高职院校,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实践者之一,普遍都有较好的校企合作基础,合作的特色、特点纷呈。
其主要目的是秉承高职办学理念、服务区域、培养人才、提升学校品牌。
校企合作的重点在于建设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基地平台更好地锻炼学生,育人就业,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服务社会能力。
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校企合作评价系统尚处于积极探索状态中。
2.2延伸思考首先要正确领会“三步走”战略,对照“十个衔接”中的“评价机制”要求,调整认识角度。
评价设计一方面要基于创新思维构建设计,另一方面要把握大局,顶层设计,强调以人为本。
要在业已形成的政府、产业、学校共推的良性循环局面下,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反馈指导、强化校企合作的力度,把校企合作推向更高、更广、更深的层面。
课题研究论文: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职业教育论文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一、基于校企合作的职业规划理论依据(一)高职教育普及理论。
自2002年起,我国高等院校的毛入学率已超过15%,表明已经入高职教育大众化普及阶段,因此高职学生应该结合本身的教育特点,转变大众化精英择业思想,理性判断自身专业特点和就业形势,选择一份合适的职业,形成职业化的职业观。
(二)职业生涯选择理论。
目前职业教育行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通常以西方帕森斯的“职业-人匹配理论”、霍兰德的“人业互择理论”、施恩的“职业锚理论”、MBTI的“人格理论”等为主,这些理论都强调了人与职业的长期规划与匹配,为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基于资金、政府部门、企业相互支持的互惠互利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通过高职院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培养企业和社会需求型的人才。
(四)职业生涯发展学说。
职业发展理论是职业规划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强调年龄、阅历对职业规划的影响。
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金斯伯格、舒伯、格林豪斯、萨柏、施恩等。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主要问题。
从目前的职业院校职业规划教育发展情况看,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其一,基于目前的社会环境和就业情况,多数高职生职业追求过于功利化,价值取向偏颇,主观能动性不强,职业规划缺失;其二,受限于知识储备、阅历经验、职业教育的确实等因素,高职生的职业目标模糊,多数目标过高、过于理想化;其三,对职业认识的匮乏导致高职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其四,职业教育理论教学的过重、实践教育过轻导致高职生实践能力不足。
(二)原因分析。
针对高职教育模式下的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诸多问题,其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教育体制落后、地方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重视程度不够、高职教育的课程教育不足、高职教育的专业化不足、高职生职业能力不强、职业教育财力支持不足等。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论文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摘要】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改革单一教学模式,实现多元化办学,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培养,提升教学能力,以就业为导向,提高技能为目标,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校企合作途径引言: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提升全民职业素质,提高人民群众就业质量,惠民富民的重要手段。
优先发展教育,也包括把职业教育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当前随着社会发展,产业不断升级,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推进职业教育攻坚,围绕打破传统封闭教学模式,实现多元化办学,制定各项政策和措施,校企合作自然而然地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力抓手。
一、目前职业学校教学模式目前职业学校由于办学条件,规模大小,专业设置的不同,采取的教学模式五花八门,主要有下列几种。
1、沿用中小学义务教育教师课堂讲授加少量校内实习的模式。
这类学校目前较少,反映在教师队伍、实习设施软硬两个方面条件差,远远不能满足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社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要求,在目前社会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生源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必将被淘汰出局。
2、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与技能操作实习课分别讲授,各占一定学时比例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反映学校硬件设施较好,但理论和实践脱节,一体化教师队伍薄弱,直接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提高3、实行理论和技能训练同时进行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理论和实践的同步提高。
是目前积极推广的教学模式,但教学成本高。
4、实行校企合作条件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当前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他同时实现了技能培养和实际生产的有机对接,有利于学生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特别是新设备的学习和应用(性能好、效率高的先进设备在企业而不在学校),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
二、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指职业学校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在人才培养与职工培训、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与共同发展等方面开展的合作,它有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办学能力,同时拉近了学生与企业在学习、知识应用方面的贴近性,针对性,搞好校企合作除了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外,还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开展。
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 8 6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管 理科 学
高职教育 中校企合作 的问题 及对策研 究
许 镭 许 华 陈西 良 李党生
( 黄 河水 利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河南 开封 4 7 5 0 0 4 )
摘 要: 高职教育对社会 经济的发展 正在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 用, 而校企合作是 目前职业教 育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本文探 讨 了当前 高职 院校校企合作 的现状v : Z , K存在 的主要 问题 , 结合 国内外职业教 育校企合作 的模 式和 高职院校的实际状况提 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 高职 院校 ; 校企合作 ; 问题 ; 对策 任何类型的教育都是适应一定 的社会需求 而产生 的, 并将伴随 术服务优势和人 才培养质量优势 , 因此更加容易吸引知名企业 和高 着社会需求 的变化而变化 。 我 国大规模 的职业教育是工业化发展的 新 技术企业开展合作。 高职 院校很难 吸引企业参与开展深层次 的合 产物 , 从2 0世纪 8 0年代开始 , 我国的工业化速度 明显 加快 , 这一时 作 , 主要原 因还是 自身的实力不强 , 优势不明显 。尤其是在科研 方 期也是我 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 的黄金阶段 。 高等职业教育 目前 已经 面 , 不仅学校 的条 件难 以满足越来越苛刻 的科研要求 , 而且高 职院 成为高等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 ,院校 的数 量 已经从 4 3 1 所增 长到 校的教师也大多缺乏研究 的热情。 平 时写写论文或者 申请项 目已经 1 1 8 4所 , 占普通高校总数 的 6 1 %, 逐渐成为我 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 力不从 心, 很难保持科研状态常在 。 程中人才培养 的重要力量 。 1 . 4校企合作 中 , 高职院校 的负担太重。在 目前的校企合作 中, 近年来 , 伴 随着 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张 , 高职 院校 逐渐面临 高职院校一般既是校企合作 的发起者 , 也是组织者 , 策划者 , 如果校 着办学资源不足 、 办学定位不准 、 办学质量不 高等一系列问题 。 与此 企合作遇到 问题或者困难 , 高职院校还要充 当主要的解决者和协调 同时 , 受生源数量锐减 、 本科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等 因素的影响 , 高职 者。 这种企业只愿坐享其成而高职院校疲 于奔波的合作模式注定不 院校还要应对生源萎缩 、 生源素质下 降、 毕业 生就业 困难等挑战。 在 可能牢固并维系很久。 因此 , 如何充分调动企业 的积极性 , 主动 的参 这这种背景下 , 教 育部 2 0 0 6 年颁布 了《 关 于全 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 与到校企合作 中来 , 不仅是校企合作 能否顺利 进行 的保障 , 也是校 教学质量 的若干意见》 , 文中明确提 出要加强校企合作 , 以解决 目前 企合作 质量 的保障 。 高职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 1 . 5校企合作缺乏宏观 的调控和法律依 据的约束 。虽然 国家针 由于校企能否深度合作切 实关 系到高职教育 的未来 , 因此 国内 对校企合作 出台有专 门的法律 ( 《 职业教育法》 ) , 但是地方政府却没 高职院校都把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作为工作 的重点 。通过政府 、 学校 有依据该法律制定具体 的法律法规 、 实施 办法等 , 因此不能从制度 和部分企 业的积极参与 、 努力 , 校企合作 已经取得 了一定的成绩 。 然 和法律层面上对校企合作 进行宏观 的调控和指导 , 对企业 和学校双 而, 很多调查研究都表明 , 目前很多 的校企合作还流于表面文章。 这 方 的行 为 、 责任和义务加 以约束 。特别是在企业感 到校企 合作 收益 种个别的 、 短暂的 、 浅层次的校企合作容易进行 , 而普遍 的 长久 的、 不 明显 的情况下 , 没有信贷 、 税收 、 补贴等政策上 的支持 和优 惠 , 使 深层次的校企合作难度却很大。 得校企合作更是举步维艰 。 1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 问题 总之 , 校企合作虽然 已经有多年的基础 , 但是深入 、 广泛 的校企 1 . 1企业缺乏校企合作 的热情 。在 目前 市场经济条件下 , 企 业 合作依然是任重 而道远 。为此 , 许多教育专家也提出了一些针对性 所追求 的 目标 是利润 , 它所关 心的是如何减少成本增加 收益 , 因此 的建议。 例如 丁金 昌 等 人提出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 , 提出创新高 校企合作只是企业获取利益的一种途径 。在这种不利条件下 , 校企 职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 、 利益驱动机制 、 保障机制 、 共 享机 制和沟通 合作往往沦为学校一方独热的局面。 机制等 。李进针【 4 】 对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企合作 的成功范例 , 对校 校企合作若 能够落到实处 , 对 学校而言是有利可 图的 , 而对学 企合作概括为 : 高起点 , 零距离 , 深层次 , 双战略。 生和社会而言 , 校企合作也是好事 。不仅仅可 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 2 校企 合 作 的 建 议 优 秀人力资源 , 也 可以解 决毕业学生 的就业 问题 , 同时还可 以提高 要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合作 运行 不 良的问题 , 关键是如何使 校企 学校 的声望 , 吸引更多的生源 , 从而形成 良性 的循环和互动 。 但王永 双方 能在合作 过程 中达到认识统一 、 制度完备和利益均衡 , 需要 高 莲【 l 】 通 过经济学分析认为 , 校企合作 中企业获得 的收益是 比较有限 职院校 、 企业 和政府三方面的共 同努力 。 的。 在校企合作中 , 企业获得 的可能收益包 括 : 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 2 . 1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 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 , 要推 才的需求 , 降低 员工的培训成本 , 获得相应的技术服务 。从 根本 上 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广泛并能持续开展下 去 , 必须从修炼 自身“ 内功 ” 说, 企业 和学校之间具备合作 的基础 , 但是 由于高职 院校 的毕业生 开始 , 从三大职能上下功夫。 在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的差距 , 人才供应方在劳动力市 在 人才培养方 面 ,学校还需要对 校企合作 的内涵做深刻 的挖 场缺乏话语权 , 企业管理人员对员工培训 的意识不强 , 积极 性不高 , 掘, 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加深对校企合作 的理解 。改革课堂教学 还有些企业只盯着名校 和知名科研院所 , 合作 的内容仅仅停 留在技 方式和放羊式 的顶 岗实 习 , 在课堂教学 中渗透 实习的 内容 , 使课堂 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让方面等原 因, 导致校企合作多流 于形式 。 演变成为小型 的实训 基地 。而在顶 岗实习过程中要加 强指 导 , 将经 企业在校企合作 中缺乏 热情 的另一方面还在 于企 业还学要在 验知识升华到理论的高度 , 达到真正 的工学结合。 合作中承担一定的费用和风险。 这些费用包括合作前期的公 关和招 在科学研究方 面 , 我们首先要承认 高职院校 自身的科研能力较 待费用 , 合 作过程 中为学生开支 的饮食 、 住宿 、 薪酬和保 险等 费用 。 弱的状况 , 需要发掘我们 自身的特色 和优势 。因此加强学校与企业 由于我们 的学生并不是熟练的操作工 , 所 以与学校合作 不仅要对 学 的相互渗 透 , 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项 目和经济研 生进行一定 的岗前 培训 , 还要 面对学生工作效率较低 的问题 ; 而 如 究方 向, 并组织优势的人力 、 物力资源集 中攻克 , 并将研究成果转化 果合作 中出现 生产 事故 、 生产 安全等问题 , 企业将 可能会面 临很 大 为企业产品等 。科研成果又可 以吸 引企业 向学校投资 , 建立利益共 的经济和社会 风险 。 享关系 , 真正实现“ 教学 一科研 一开发” 三位一体 , 实现学校 、 企业深 1 . 2高职 院校对校企合作具体操作过程的把握不到位 。最为突 层次合作的 良性局面 。 出的问题是如何平衡课堂教学和顶岗实习 , 如何平衡理论教学和实 社会服务方面 ,学校应主动为地 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 技术 、 营 践操作 。课堂教学 和理论教学是学校教育 的根本 , 没有 了课 堂教学 销 、 管理 、 咨询服务 , 承担企业 的人员培训 等任务 。通过社会 服务 活 和理论 教学 , 职业教 育将 最终沦为 岗前培训 , 培养 出来 的学生也会 动 , 学校获得相关地方经济发展状 况和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 为课 堂 缺乏后劲 , 很难适应将来技术和知识 的更新换代 。 同样 , 若忽视了顶 教学提供案例。 岗实习环节 , 或者采取放羊式 的顶 岗实 习 , 培养 出来 的学生 还是很 在合作 方式上 , 学校要在完 成校企合作任务 的同时 , 也要考 虑 难满足企业的要求 , 不能来到企业就能立 即上手。 理解企业 的难处。 对不 同的专业 , 合作 内容应 进行适 当的调整。 逐渐 1 _ 3高职院校科 研创新源动力 不足。本科高校有科研优势 、 技 实�
论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发展[论文]
论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发展目前,职业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考验。
如何将职业教育做强,发挥技能型人才的优势成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走向的中心话题。
结合我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总结成功经验及迫待解决问题,探讨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将学校与行业企业资源共享,将课堂教学与技能强化有效结合的方式,它不仅满足了市场对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实现了从毕业到就业的“零过度”,而且为企业快速培养了技术骨干。
因此,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
一、校企合作强化了职业技能水平职业学校以技能培训为核心,以满足不同企业、不同岗位需求为目标,突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方面师资雄厚,能将理论知识系统化的传授给学生;企业在设备、条件、技术、信息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技能发展优势,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满足强化技能的市场需求,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跟上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运用的要求,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二、校企合作提高了学校办学产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学生到企业进行轮岗实习,可以将三大体系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即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体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体系;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体系的有机结合),学校通过合理设置专业、合理设置课程,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提高了学校办学产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三、校企合作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给企业创造了最大价值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技术工人脏、累、苦的工作处境使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加入到生产一线中来,很多发展中的企业岗位工种面临着招工难,流动大的困境,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企业可以因材施教,因岗培养,将人才需求和技能培养有效的结合起来,既节约了岗位成本,又满足了发展壮大之需。
四、经验与不足为实现技能人才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目标,强化学生专业对口的动手操做能力,我校在2011年7月与承德市公交集团商榷,最终达成协议,实行定单培养,培养从事汽车维修的中级技能人才。
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与[论文]
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校企合作,是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通过高职校企合作的发展、校企合作是构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条件、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进行企合作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校企合作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就是走校企合作之路。
高职院校关于探索就业导向的实践中,其中最具实效、带有方向性的就是校企合作问题。
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高职院校的办学趋势。
一、高职校企合作的发展办学条件、育人模式和就业水平,构成了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三大问题。
办学条件主要是指办学经费不足、办学场地不足、特别是急需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不足的困难;育人模式主要是指培养出来的人员类型、水平、质量与社会需求规格的匹配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水平双师型教师比较匮乏,特别是符合应用型人才目标定位,并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还没有全面推广;就业水平即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重要途径。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方式有很多。
就办学形式来说,诸如企业办职校、职校办企业、订单培养、职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职业教育集团化,等等;就师资队伍建设而言,诸如聘请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职校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合作研究、蹲点调查,等等;就教学而言,最常见的是请进来,走出去,按照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真实工作过程及其任职要求构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遵循职业岗位技能形成规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等等。
二、校企合作是构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条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教育部2002年以来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005年,《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将其提升到国务院决定的高度,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论文
南溪职校开展与宜宾罗龙工业集中区合作的探索米运波张平(四川省宜宾市南溪职业技术学校)【摘要】从分析当前我校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以政府主导,由宜宾市罗龙工业集中区企业服务中心、南溪区就业局、南溪职业技术学校三家单位共同参与做好学校与园区合作、解决规模化以上企业技术人才短缺等困难,形成“政府制度保障、市场利益驱动、校企优势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努力达成共识,互惠共赢,把校企合作深入推进。
【关键词】校企合作互惠互利长效机制本着职业教育应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理念,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是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校“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深入推进,在“校企合作”方面已经开拓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办学模式,作为我校重点建设的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技术应用三大专业,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具有自身专业的局限性,除了与校内企业联合外,更应该着眼于本土的宜宾罗龙工业集中区企业。
宜宾罗龙工业集中区是全市唯一市区共建集中区,是目前全市发展最快、最好、最具规模的工业区,已形成“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截止到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149户,投产81户,随着后续企业的建成投产,企业在招工、用工、一线技术人才、高端技术管理人才面临巨大缺口。
已有一部分企业向罗龙工业集中区领导强烈反应技术人才的短缺,区委领导也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已安排相应部门着手解决企业用工问题。
有政府搭建平台并直接参与,学校与工业园区直接对接,对于帮助我校毕业生找到实现理想的就业岗位,企业用工招到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促进职业教育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园区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到位目前随着“国示”建设的深入推进,我校几个大的专业都与企业开展了各种层次的合作关系,这些企业中有外地的,也有当地的,但从实践表明,这些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相当的肤浅。
首先是对园区校企合作的意义认识不到位。
在我校举行宜宾市机电职教集团年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各种活动时合作企业也参加,但是他们一部分不是自愿参与,很多企业认为是在给他们增加负担,会影响正常的生产,会使企业效益受损。
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形式与特点论文
浅析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形式与特点摘要:本文以连云港地区为例,对校企合作的主体与形式进行分析,并对各种校企合作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形式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18-001当前,校企合作越来越受重视,校企合作的程度越来越深入,校企合作的范围越来越广,本文以连云港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为例,对当前校企合作的主体和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校企合作的主体校企合作,不能单纯理解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
校企合作的主体主要有四个方面,即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
所以校企合作,是政府、企业、行业和学校等多主体参与的一种合作。
具体合作办学时,主体可以是二个,也可以是多个,这要视具体的合作情况而言。
二、校企合作的形式职业学校要为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
连云港市的经济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农业、工业和旅游服务业。
连云港市的农业主要是粮食、水产、生猪、畜牧、棉花、木业、花卉。
工业主要是港口物流、医药、化工、钢铁、食品、材料、纺织、能源、船舶制造等产业。
现代旅游业,主要是山、海、温泉等特色旅游。
1.“订单式”培养学生订单式培养学生,是一种常见的校企合作形式,学校在招生时,就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设置一定的专业,招收学生。
也就是由企业下“订单”,学校根据企业的“订单”来培养学生,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企业共同参与,共同设置与开发如学生的知识体系、课程内容和学生操作技能等方面。
例如连云港金山中等专业学校主动与江苏新海石化有限公司合作,设置化学工艺专业。
江苏新海石化有限公司成立时间不长,需要大量的基础技术员工,连云港金山中专按新海石化等企业的需要,设置化学工艺专业,从而实现学生培养与学生就业的接轨。
2.企业成为职校的实训基地学校由于自身的实训条件不足,或者由于专业的特点,学生的实习或实训必须到企业或行来的工作岗位进行。
校企合作模式论文
校企合作模式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
目前,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最有效模式,而这种现象作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国内外已属常见。
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我院自2002年10月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以来,抓住机遇,不断发展壮大。
2003年,依托陈武彩叶苗木示范基地,建立辐射面积8000余亩的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基地;2005年,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互惠共赢,在南京江宁区湖熟镇建立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宁校区,至此拉开了学院与企业深入融合办学机制与体制的序幕。
几年来,我们看到,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拓展了教育发展的新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加了学校的竞争优势,还解决了一些难以调解的矛盾。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态势,结合我院办学模式和管理运作,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以求进一步解决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校企深度融合。
一、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做到资源互补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资源互补,是指校企双方建立起人才、信息、资金、设备、场地等资源共同使用、互相补充的关系。
从一定意义上说,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过程,也是双方优势资源交换的过程,是双方在付出资源的同时利用对方资源的过程。
因此,资源互补是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前提。
二、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做到利益共享利益共享是校企合作关系得以建立与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代表着教育和经济两个不同的利益体:企业是经济利益的主体,高校是教育利益的主体。
一般而言,学校期望通过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培养高技术人才;利用企业的资金、设备、生产管理优势,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实习及就业机会;引进优秀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以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加快“双结构型”教师队伍建设。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建议-职业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建议-职业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1.1 发展的合理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对劳动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在中职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必须是面向市场并以就业为导向,以深化中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探索适合市场经济的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种兼容的经济发展配合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是探索出的一种较合理的办学模式。
1.2 发展的必要性中职教育的改变随着社会生产的变化而变化,培养合格的劳动力是中职教育与社会企业的共同任务。
企业和学校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这促进了校企合作的产生。
中职教育必须以培养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为己任,所以校企合作是唯一的选择。
1.2.1 政策的指导。
为适应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需求,政府引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免学费政策等优惠政策。
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职业院校,应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加强校企合作,促进生产和教育相结合,企业需要成为学校教育方向,中职教育要以企业服务为理念,开展各种教育模式。
1.2.2 生存和发展。
目前中职院校面临各种挑战:(1)学生质量低,招生难;(2)资金紧张,学校发展困难;(3)毕业生就业不稳定。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我们必须大胆创新,解放思想,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赢得学校发展生机。
1.2.3 培训企业职工。
目前企业存在招聘难、企业新雇佣的员工质量与生产能力较低的问题,这都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生存。
因此企业必须经过员工培训来提高质量,但是却苦于没有专门培训机构和专业教师,企业也在寻找一些专业培训机构合作,特别是与职业学校合作机会,搭建一座培训员工的桥梁.2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2.1 认识上有偏差在中职学校相当多的一些不利因素尚未解决,比如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应该解决学生实习和就业的问题,而中职学校为企业提供设备、技术人员、培训场地等,因此中职学校应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要以确保学生顺利就业,并不过分在意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论文
关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思考【摘要】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下,卫生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取得一定的发展,但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卫生职业教育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的应对策略作以下阐述。
【关键词】中等卫生职业校企合作随着《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并通过,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中的春天。
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经验,“校企合作”近年来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内被频繁试行,事实证明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面临当前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下,卫生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我们在看到可喜一面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当前卫生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出现了一些问题。
认识并解决这些情况和问题, 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更好、更稳的在卫生职业教育领域内开展下去。
当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所出现的主要问题1、校企(院)合作处于浅层次、缺乏真正深入沟通众所周知,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前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故目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开展的校企合作大多都是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求生存和发展的无奈之举,一般多是学校主动向医院、药企寻求合作,较少医院或药企主动来学校洽谈。
而多数医院或企业给予学校的配合,亦仅停留在项目支持、学生实习基地提供、教师临床一线进修学习的合作上。
对于“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仅极少数药企愿意尝试。
这种校企合作只是表面上的松散合作, 缺少深层次沟通行为,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相去甚远。
校企合作缺乏可靠的制度和法律保障到目前为止,国家校企合作方面还没有详细的法律和制度规定,多数地方政府也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和法规不够衔接,学校与企业制订的条例不尽完善。
试想没有相关法规的制约,虽然学校在校企合作上积极、主动、热情,但因企业本身就处于被动地位,再加上缺少责任义务约束,势必会大大阻碍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探索
摘要:校企合作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对策
校企合作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
当前绝大多数职业院校都在进行校企合作的实践,通常的做法是进行“订单式培养”,许多学校在这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面临很多的问题,大部分学校对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探索不够,所以我们首先要研究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问题所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关制度,达到教师、学生、企业、学校四得利的目的。
1、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知不到位
校企合作正如校企双方的联姻,需要双方在认知、情感等方面达成共识。
但是,近年来校企合作的实践表明,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知还远远没有到位。
一是对校企合作的意义认知不到位。
每当谈及校企合作,很多企业认为是在给企业增加负担,会影响正常生产,会使企业效益受损。
二是表现在对不同规格人才的认知不到位。
很多企业老总眼里,要么本科生、研究生是人才,除此以外的工人似乎就没有区别,他们对职业院校毕业生扎实的专业底蕴,高效的动手技能,潜在的技能素质以及较高的人文素质等缺乏深刻了解。
三
是对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认知不到位。
如很多企业从未考虑到企业需要列支一定比例的员工培训和教育经费,更不知道实习生报酬列支的方式和途径。
由于以上原因,目前的校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剃头挑子一头热”。
1.2校企合作的机制和监管不到位
校企合作可以说是世界各国职业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经验。
在他们的成功经验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家创设了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并有相应的机制常态监管,从而保证了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但是,我们目前的校企合作在制度上还很不健全,国家或地方目前所出台的一些制度和政策,也只是停留在粗放、宏观的层面上,可操作性不够强,其中倡导性成分比较多,刚性的制度则很少;在校企合作方面,目前似乎还没有一个对校企双方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都能构成有力监控的主管机构,以致已有的一些政策和措施无法落实。
1.3校企合作的关系不紧密
由于制度、认识等方面的缺失,导致我们目前的校企合作大多只是建立在人际情感和关系信誉的基础之上,是一种浅层次、低水平的合作。
目前的校企合作,大多是因为校方为求生存、求发展而主动向企业所寻求的合作,主动寻求学校合作的企业则很少。
企业对学校的支持也大都停留在提供实习基地和师资培训、优先选聘毕业生等方面,这种合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即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将职业教育
的势能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校企合作办学的整体效益,还相差甚远。
2、加强校企合作的对策和建议
2.1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不能仅仅理解为学校和企业的事,更不能理解为学校单方的事;政府在校企合作中也不应该仅仅是倡导者,更不应该成为旁观者,而应真正发挥其主导作用。
目前亟须解决的是监管机构的问题,政府应搭建校企合作的有效平台,确定或设立一个既能管理学校,又能约束企业,还能协调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能部门,赋以相应的使命和权力,以有益于校企合作制度政策的建立和完善,有益于企业人才及用工制度的规范和监管,有益于校企合作经费的筹措和管理,从而使校企合作真正形成政府搭台、学校唱戏、企业参与的良好互动局面。
2.2 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对校企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黄炎培先生明确指出:“职业学校的基础,是完全建筑于社会的需要上,职业学校从其本质说来就是社会性,从其作用说来就是社会化。
”这就是说,一方面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社会办学,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经济建设服务。
另一方面社会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都必须积极参与兴办职业教育,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办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使职业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推动校企合作发展,需要地方政府与院校、企业三方转变观念,对各自承担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明确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对于学校而言,
应充分发挥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方面的主动性,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训方案,积极探索与本校、本地区发展需要相结合的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对于企业而言,不应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应切实采取实际行动,参与校企合作,共商专业布局,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师资队伍,共同督促教学质量,共同承担起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对于政府而言,应加强对校企合作教育的支持力度,通过立法、政府补贴等形式,积极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
同时,政府、学校、媒体应加强宣传与交流,更新教育观念,并通过树典型、设奖励等措施,激发企业与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营造一种良好的有利于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社会风尚。
2.3建立学校与企业股份合作模式
校企股份合作模式是企业和职业院校通过订立章程,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货币等多种形式向职业院校注入资金双方形成一个新的股份合作实体的模式。
同简单的合同合作模式相比,股份合作模式更为稳定,校企之间因为是股权关系,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只要股权关系没有变化,就无法切断他们之间的联合,始终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校方和企业通过制定合作章程明确股份合作关系,明确组织机构和办学宗旨及实施方案,合作形式、合作内容更加多样,更为便利。
如在解决贫困生接受职业教育的问题上,校企合作模式有着较大的优势,不仅注入资金的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股东地位与学院协商和贫困生签订劳动合同的预合同,由企业代学生缴纳学
费,待学生毕业后可用其工资偿还,而且还可以开展半工半读实现免费职业教育。
总之,校企合作并非简单的人才标准对接和订单式培养,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驱动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一种有效机制。
职业学校要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获取市场信息,主动与企业联系,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李芹,谭辉平.政府在高职产学合作教育中的角色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2).
[2]刘哓明.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育人模式理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