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形式分类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一)按照内部控制缺陷成因或来源 分类
➢ (1)设计缺陷指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 的控制,或现存控制设计不适当、即使正常 运行也难以实现控制目标。
➢ (2)运行缺陷指设计有效的内部控制由于运 行不当而形成的内部控制缺陷。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二)按照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 严重程度(内部控制缺陷的性质)分类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定义(cont.)
§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是董事会或类 似权力机构
§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对象是内部控制的 有效性(P385)
§ (三)内部控制评价是一个过程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对象是内部控 制的有效性
§ 内部控制有效性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 制能够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运行的有效 性。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 标准
§ 出现以下迹象之一时,通常表明财务报告内部控 制可能存在重大缺陷:P404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 标准P404
§ 认定标准直接取决于由于该内部控制缺陷 的存在可能导致的财务报告的重要程度。 重要程度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
▪ (1)该缺陷是否具备合理可能性导致企业 的内部控制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 力报告错报;
▪ (2)该缺陷单独或连同其他缺陷可能导致 的潜在错报金额的大小。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 §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P387
§ (1)全面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包括内部 控制的设计与运行, 涵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 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 (2)重要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在全面评 价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 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 (3)客观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准确地揭 示经营管理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制 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例20-1(P387)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
§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十五条规定,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应当对被评价单位进行 现场测试,综合运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 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 抽样和 比较分析等方法,充分收集被评价单位内部 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按照评价 的具体内容,如实填写评价工作底稿,研究 分析内部控制缺陷。
第二节 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P388
§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机构 § 二、内部控制评价程序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机构P388
§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责任主体及其职责 §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组织实施主体
及其职责 § (三)其他相关部门及其职责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责任主体及其 职责
• 财务报告目标; • 合规目标; • 资产安全目标; • 战略目标; • 经营目标。
• 设计有效性主要体现为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 适当性。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2.运行有效性P386
§ 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是指现有内部控制按照规 定程序得到了正确执行。
§ 评价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应当着重考虑以下 几个方面:
▪ (5)由于考虑和权衡内部控制的成本与效益,可能 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P390
§ 1.内部环境评价 § 2.风险评估评价 § 3.控制活动评价 § 4.信息与沟通评价 § 5.内部监督评价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1.内部环境评价
§第六条 企业组织开展内部环境评价,应当 以组织架构、发展战 略、人力资源、企业 文化、社会责任等应用指引为依据,结合 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环境的设 计及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认定和评价。
§ 内部控制缺陷是描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一个 负向的维度。
§ 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评价,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就是要找出内部控制缺陷并有针对性地进行 整改。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和种类P403
§ (一)按照内部控制缺陷成因或来源分类 § (二)按照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
严重程度(内部控制缺陷的性质)分类 § (三)按照具体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具体
§ 3.汇总评价结果、编制评价报告阶段 § 4.报告反馈与跟踪阶段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频率
§ 企业每年应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予以披露。 § 但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式、范围、程序
和频率,由企业根据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 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平等自 行确定。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 其规定。 § 如果内部监督程序无效,或所提供信息不足 以说明内部控制有效,应增加评价的频率。
§ 1.设计有效性 § 2.运行有效性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1.设计有效性P386
§ 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是指为实现控制 目标所必需的内部控制要素都存在并且设 计恰当。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1.设计有效性
§ 设计有效性的根本判断标准是所设计的内部控制 是否能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 目标:
§ 董事会是内部控制评价的责任主体,对内 部控制评价承担最终的责任,对内部控制 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 董事会可以通过审计委员会来承担对内部 控制评价的组织、领导、监督职责。
§ 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应听取内部控制评价 报告,审定内控重大缺陷、重要缺陷整改 意见。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组织实施 主体及其职责
➢(1)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 的组合,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
➢(2)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 的组合,其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 缺陷,但仍有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
➢(3)一般缺陷,是指除重大缺陷、重要缺 陷之外的其他缺陷。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三)按照具体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 具体表现形式分类
§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定义 §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定义(cont.)
§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二条相 关规定,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 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 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 的过程。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5.内部监督评价
§第十条 企业组织开展内部监督评价,应当 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有关内部监 督的要求,以及各项应用指引中有关日常 管控的规定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内部控 制制度,对内部监督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认 定和评价,重点关注监事会、审计委员会、 内部审计机构等是否在内部控制设计和运 行中有效发挥监督作用。
§ 财务报表缺陷 § 非财务报表缺陷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P403
§第十六条 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应 当以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为基础,结合年度 内部控制评价,由内部控制评价部门进行综 合分析后提出认定意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 程序进行审核后予以最终认定。
§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 § (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2.运行有效性
§ 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主要表现为: ▪ (1)人为的判断不可避免会出现失误,从而使内部
控制中的那些基于判断的决策出现失误,进而导致内 部控制失效;
▪ (2)内部控制可能会由于误解、疏忽等多方面的原 因失效;
▪ (3)经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可能导致内部控制 失效;
▪ (4)两个或多个人的串通行为可能导致பைடு நூலகம்部控制失 效;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2020/12/8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引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PDF格式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第一节 内部控制评价概述 §第二节 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第三节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 §第四节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底稿与报告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第一节 内部控制评价概述P385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2.风险评估评价
§第七条 企业组织开展风险评估机制评价, 应当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有关风 险评估的要求,以及各项应用指引中所列 主要风险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 制度,对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风险分析、应对策略等进行认定和评价。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3.控制活动评价
§第八条 企业组织开展控制活动评价,应当 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各项应用 指引中的控制措施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 内部控制制度,对相关控制措施的设计和 运行情况进行认定和评价。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4.信息与沟通评价
§第九条 企业组织开展信息与沟通评价,应 当以内部信息传递、 财务报告、信息系统 等相关应用指引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内 部控制制度,对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 及时性、反舞弊机制的健全性、财务报告 的真实性、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利用 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等进行认 定和评价。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第三节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P402
§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和种类 § 二、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 § 三、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步骤 § 四、内部控制缺陷和有效性的关系 § 五、内部控制缺陷的报告与整改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和种类P402
§ 内部控制缺陷是内部控制在设计和运行中存 在的漏洞,这些漏洞不同程度地影响内部控 制的有效性,影响控制目标的实现。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一般包括年度评价和专项评 价。
§ 年度评价指企业根据内部控制目标,对企业某一 年度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的评价;
§ 专项评价指企业在特定时点对特定范围的内部控 制的有效性进行的评价。
§ 见例20-2、20-3、20-4、20-5、20-6(P390-399)
§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主体一 般为内部审计机构或专门的内部控制评价 机构。
§第十三条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部门应当拟订 评价工作方案,明确评价范围、工作任务、 人员组织、进度安排和费用预算等相关内 容, 报经董事会或其授权机构审批后实施。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组织实施 主体及其职责
二、内部控制评价程序P400
§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一般程序 §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频率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一般程序
§ 1.准备阶段
Ø (1)制定评价工作方案 Ø (2)组成评价工作组
§ 2.实施阶段
Ø (1)了解被评价单位基本情况 Ø (2)确定检查评价范围和重点 Ø (3)开展现场检查测试
▪ (1)相关控制在评价期内是如何运行的; ▪ (2)相关控制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运行; ▪ (3)实施控制的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和能
力。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2.运行有效性
§ 即使同时满足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标 准的内部控制,也只能为内部控制目标的 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而不能提供绝对保证。 这是因为,内部控制目标实现受到许多不 可控因素的影响之外,内部控制本身也存 在固有局限。
§ 第十四条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部门应当根据经批 准的评价方案,组成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具体 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评价工作组应当吸收企 业内部相关机构熟悉情况的业务骨干参加。评价 工作组成员对本部门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应当实 行回避制度。
§ 企业可以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内部控制评价。为企 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 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评价服务。”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P401
§ 1.个别访问法 § 2.调查问卷法 § 3.穿行测试法 § 4.抽样法 § 5.实地查验法 § 6.比较分析法 § 7.专题讨论法 § 还可以使用观察、检查、重新执行等方法,也
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开发检查的方法,或利用实 际工作和检查测试经验。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三)其他相关部门及其职责
§ 1.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 2.各专业部门:负责组织本部门的内控自查、
测试和评价工作。 § 3.企业所属单位:逐级落实内部控制评价责
任。 § 4.监事会:审议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董事
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第九章内部控制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