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
创造性思维过程的理论概述
创造性思维过程的理论概述摘要:创造性思维是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过程的运行繁多复杂,研究者们对创造性思维过程的论述也未取得一致见解。
”发散辐合思维”强调二者整合的重要性;”四阶段”理论把思维过程分为准备、酝酿、明朗和验证四个阶段;”灵感理论”论述了灵感思维的重要性;”思维旋回”理论注重对思维过程最小单位的研究。
未来应致力于对每个子过程脑机制的开发与研究。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发散-辐合思维;四阶段理论;灵感;思维旋回思维是人大脑中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人们对于思维过程的机制,尤其是对创造性思维过程机制的认识还不是很充分。
创造性思维就是综合运用正确的概念,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在解决实践、生活问题时在人们大脑活动中出现的一种新思想。
文章主要对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四个理论进行了简单论述,旨在从不同角度揭示创造性思维过程的机制。
一、沃拉斯的”四阶段”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沃拉斯认为创造性思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酝酿、明朗、验证。
准备阶段主要是进行搜集资料、发现和分析问题。
创造性思维以发现问题为起点,以分析和形成新颖有价值的课题为关键点,而搜集资料则是必不可少的中介点,如此,才能逐步产生思维的方向。
创造性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突然迸发的,它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
如,在19世纪中叶,有机化学的研究蓬勃发展,对于”苯”这种有机物的结构受到很多人的关注,深深地吸引了凯库勒,他日夜思考,以至于在睡梦中梦到”苯”的结构。
也许人们认为这一创造性思维只是一瞬间的闪现,其实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在准备。
酝酿阶段。
日本创造心理学家高桥浩曾在谈到酝酿阶段的特点时说:”创造性思维也和造酒一样,需要有个酝酿期。
在第一阶段中,经有意识的努力而得到的东西大都是勉勉强强、比常识稍胜一筹的东西,不能有大作用。
到了下一步的酝酿期,和酿造名酒一样,新的思想方案才逐渐成熟起来。
普通一般的人不能忍耐这个酝酿期,也没想到有经历这一个时期的必要,因而老是在第一阶段里徘徊。
创新思维的基本过程
创新思维的基本过程一、准备阶段二、酝酿阶段这个阶段可能是短暂的,也可能是漫长的,有时甚至延续好多年。
创新者的观念仿佛是在冬眠等待着复苏、醒悟。
三、顿悟阶段顿悟阶段也叫做豁朗阶段,经过酝酿阶段对问题的长期思考,创新观念可能突然出现,思考者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真实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一心理现象就是灵感或灵感思维。
灵感的来临,往往是突然的、不期而至的。
如德国数学家高斯,为证明某个定理,被折磨了两年仍一无所得,可是有一天,正如他自己后来所说:像闪电一样,谜一下解开了。
四、验证阶段思路豁然贯通以后,所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构想和方案还必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反复论证和试验,验证其可行性。
经验证后,有时方案得到确认,有时方案得到改进,又是反感甚至完全被否定,再回到酝酿期。
总之,灵感所获得的构想必须经过检验。
创新性思维的内涵思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
这种认知过程和感觉、知觉相比,具有很强的自动性和主观性,是基于客观事物和主观经验对事物进行认知的过程。
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但一般来说,感觉和知觉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而思维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基础上,在表象(组成形象的基本单元,可以理解为像素)的概括和经验基础上对事物进行认识的过程。
创新思维,就是指人们在创造具有独创性成果的过程中,对事物的认识活动创新思维的名言警句1.聪明的年轻人以为,如果承认已经被别人承认过的真理,就会使自己丧失独创性,这是最大的错误。
2.创造力是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展的一种能力。
把创造力限制在少数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多产创作上是一种陈腐的观念。
创造性是每一个人作为人类的一员都具有天赋潜能,它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下,人人都可以表现出创造性。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四部曲
般采用投影的方式,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对所有的同学起到警示的作用,简单的题目让成绩差的同学说出自己的做法,并给予肯定,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又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4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层次不同的练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人人数学观,要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在讲评课上,笔者设计了不同的题型,正常设计分为A、B、C三类,A类是本阶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相应练习;B类是跟试卷上错误较多题目相似的题型;C类是拓展引申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相应的题型.这样做避免了以往讲评课后“后进生吃不透,好学生吃不饱”的情况,特别是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有成功的体验,看到自己的提高,增强自信心.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改革,笔者发现班上的学生越来越积极地参与讲评课,而笔者也由过去的怕上讲评课变得喜欢上讲评课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四部曲福建省安溪铭选中学林小媛(362400)21世纪,衡量一个人的素质的主要标准不再是占有知识的多寡,更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强弱.为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入地开展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架桥铺路”,奏响四部曲.1唤起创造意识――使学生想创造创造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使之想创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例如,“二项式定理”教学时,教师可设计:“今天以后的第20072天是星期几?”的问题,以激起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应用的浓厚兴趣.又如,在“概率”教学时,可设计:“某班有n个人(365n≤),那么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在同一天的概率有多大?”然后引入新课.这样设疑,可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又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造意识唤起之时,创造正是从这里起步.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要创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布鲁纳也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实践证明,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油然产生时,就会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旺盛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认真备课,讲究教学艺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善于处理教材的联系,赋于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努力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里喜欢上数学课.如,复数概念的引入,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方程20x+=在小学里为什么解不出来(当时并不知道什么是负数)?方程220x=,在初一时为什么解不出来(当时没有学过无理数)?当我们把数从正数扩充到有理数,又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数的运算律有没有发生变化?现在我们又面临这样的问题:方程210x+=,2x+2 0=,20(0)x a a+=>,更一般的方程20ax bx c++=2(0,40)a b a c≠=<我们还是不会解.你能参照过去的方式引进一种数――当然这种规定应尽可能的简单——使上述方程均有解?在这种规定下,数的运算律还成立吗?上面的引入朴实无华,没有用到高深的数学理论,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进行创新思维.其次,要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投影、影像、多媒体等现代化电教手24福建中学数学2008年第4期段,以及让学生动手做模型、动手操作等方法,创设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鲜明色彩”、“生动形象”、“声像同步”等优势,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有助于理解知识的电化教学的软件,把静止的东西变成活动的东西,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视觉,吸收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对所学问题的兴趣.第三,通过探究性课题活动增强兴趣.在教学中,要创设条件,把数学探究性课题实践活动引进课堂,寓知识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想,学得主动,想得开阔.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第四,要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求学生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开拓思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互相触发,互相交流.3让数学走入生活――使学生会创造教师要在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交流汇报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数学”;在使用教材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所呈现的具体素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如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某地现行的出租车收费标准是:3千米以内为起步价10元;10千米以内,超过3千米部分加收单价2元/千米;10千米以上,超过10千米部分加收单价3元/千米.试就不同的路程请同学们讨论如何乘车,才能节省费用?”将这些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事例,通过融入数学的含义,体现了数学的价值,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的意义,而且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的存在,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从而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激发,让学生学会了创造.4让生活走进数学—使学生爱创造教师应善于将生活中的事例构建成数学模型引进课堂,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用,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挖掘数学的源泉.如“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无理数,它有着许多重要的性质,数学中的许多问题都与它有关.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也与它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大家知道,要洗一件衣服,先要用少许水和洗衣粉,把衣服充分浸泡、揉搓,以便使污染充分溶解或飘浮于水中,将衣服‘拧干’后,它上面肯定还带有一定数量的含污物的水.设衣服上残存的污物m克(当然包括残留的洗衣粉),残存水的质量为W千克,另外,我们还有一桶清水,设为A千克.问题是,怎样合理地运用这A千克水,尽可能地把衣服洗干净?通过把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引进数学课堂,学生从中可以看到,现实生活和数学知识确实息息相关,两者之间是一座相通的桥梁.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知识.从而体会到数学本身的强大魅力,感觉到数学课堂充满着智慧和乐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知识性,让学生爱创造.创造性思维不是凭空地胡猜乱想,而必须依附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实践证明,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产生的新思维、新方法的机会就可能较多,否则,离开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简直成了一句空话.因此,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首先,教师要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学建议,认真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注意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讲授新知识,并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其次,要根据教学情况,多联系生活中的实例,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习题,加强对学生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双基”训练.第三,还要注意不断复习巩固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和认知结构.第四,要有计划地开展数学探究性课题活动,组织学生到社会的大自然中去,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才干.这样,才能使学生创造性地组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维活动,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条件.2008年第4期福建中学数学25e。
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复习题一、名词解释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直觉行动思维:是依靠感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思维。
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抽象思维:也称逻辑思维。
是指运用语言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已解决问题得思维过程。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的过程。
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一些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同类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共同本质属性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它事物的思维过程。
具体化:是把抽象和概括出来的一半认识应用到具体的、特殊的事物上去的过程。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判断:是肯定和否定某种东西的存在或指明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性质的思维形式。
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前提)推测判断(结论)的思维形式。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二、填空1、言语的作用有言语的符号固着功能、言语的概括功能和言语的交流功能。
2、掌握言语之后,儿童的心理机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新质的意识系统,具体体现为:高级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低级心理机能得到改造,意识和自我意识产生,个性开始萌芽。
3、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
外部言语又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种。
4、思维的特性包括:间接性、概括性和社会性。
5、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6、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
7、思维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
8、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准备、酝酿、阐明和证实四个阶段。
9、判断儿童思维发生的指标有概括性、间接性和解决问题。
10、一岁半到两岁是儿童思维的发生期。
思维的发生,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了,但儿童最早的思维却不是依靠于语言,而是依靠动作来进行的。
11、一般都认为,学前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种水平:动作水平的概括、形象水平的概括和抽象水平的概括,它们分别与三种思维方式相对应。
思维的一般过程
思维的一般过程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指的是人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分析、推导和判断的过程。
一般来说,思维具有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感知感知是思维的第一阶段,它是指人对外部环境的感觉。
感知包括各种感官的信息输入,并将这些信息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处理。
感知过程是一种被动的、自动的过程,人们不需要做出任何主观的决定。
第二阶段:注意注意是思维的第二阶段,它是指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有意识地选择和集中注意力。
这个过程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
注意力的选择和集中往往受到各种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第三阶段:记忆记忆是思维的第三阶段,它是指人对感知过程中得到的信息进行保存和加工处理。
记忆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形式。
短期记忆往往通过反复加工和重复学习来维持,长期记忆则需要更多的激活和联想。
第四阶段:思考思考是思维的核心阶段,它是指人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综合和推理的过程。
思考包括创造性思考、逻辑思考等不同形式,并且可以进行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或者自发性的思维。
第五阶段:判断判断是思维的结果之一,它是指人对思考过程中得到的结论进行评价和决策的过程。
判断过程往往受到人们的价值观、信仰、文化以及情感等因素的影响。
第六阶段: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思维的另一种结果,它是指人通过分析、判断和决策,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计划。
解决问题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思维,要求人们具备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技巧和方法的能力。
总之,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等多个阶段。
这些阶段之间相互影响和互动,在不断地推动着人们的认知和行为的进展。
只有具备健康、高效的思维能力,才能在面对复杂多变和不确定的现实中保持冷静思考,把握机遇,取得成功。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一、不定向选择题1、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创造性思维阶段包括()。
A、准备期B、交流期C、酝酿期D、豁朗期E、验证期2、以下属于问题解决的特点有()。
A、目的性B、认知性C、序列性D、知识性E、指向性3、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A、集约性B、流畅性C、变通性D、辐射性E、独创性4、下面关于无结构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无结构的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B、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C、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唯一性D、问题的初始条件可能是不明确的E、无结构问题比有结构问题更能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欲5、哪些搜寻解法的策略会干扰问题图式的获得?( )A、问题类比B、想法——检验C、问题分解D、“手段——目的”分析E、问题怀疑6、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表现在()。
A、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B、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C、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D、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E、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7、在搜寻解法阶段,当学习者对一个问题一无所知时,学习者只能采用的策略是().A、问题类比B、“手段—-目的"分析C、问题分解D、想法——检验8、“木头除了做桌椅板凳外,还能作什么用?”这属于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形态扩散D、方法扩散9、基克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过程的模式,认为一般性的问题解决大致包括的阶段是( )。
A、建立问题表征B、搜寻解法C、执行解法D、评价10、在规定的时间内,面对相同的问题,有的人能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
这反映了思维的().A、独创性B、多维性C、变通性D、流畅性11、高创造性者具有的个性特征包括()。
A、幽默感B、好幻想C、强烈的好奇心D、独立性12、为分析问题,找到解法,学习者可以采用的策略有()。
A、问题类比B、“手段-—目的”分析C、问题分解D、想法—-检验E、问题怀疑13、下列选项中,属于无结构问题的是().A、1+1=?B、世界上有几大洋?C、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D、衣服有哪些功能?E、如何治理空气污染?14、“红色的东西有哪些?"这属于发散思维的哪种训练方法?()A、用途扩散B、结构扩散C、形态扩散D、方法扩散15、依照基克的观点,解决问题首先要().A、建立问题表征B、搜寻解法C、执行解法和评价D、分解问题16、在搜寻解法的策略中,()是最通用也是最无力、最笨拙的方法。
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
第四,验证阶段—成果证明、检验
• 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否能成功、是否有价值,只有经过检验、 评价才能确定。
• 这个阶段主要是设计、安排实验与观察,检验由新假说推 演出来的新结论是否正确。
• 在检验新假说时,新的实验与观察的执行人可以不同,时 间的长短也有差别,检验的结果可以是新方案的证实或证 伪,或一部分被证实一部分被证伪。
第二,酝酿阶段——问题的求解
• 针对问题,根据已有的理论和搜集到的 事实,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也就是 科学探索过程中的假说),并对所提方案 作出评价。
• 这实际上是试错过程,它往往要经过多 次甚至无数次的失败,从而促使问题中 的矛盾愈来愈尖锐化。
• 在“山穷水尽”的情况下,研究者仍然 日思夜想,进入“如醉如痴”的境界, 这是有意识和无意识交替作用的阶段。
第三,豁朗阶段——问题的突破
• 应该指出,新方案的产生时间往往很短,甚 至只是一瞬间,而逻辑加工的过程却需要很 长的时间;
• 只有经过逻辑加工,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才能 豁然开朗,才能成为可以检验、评价的方案。
• 这是第三境界,它象征历尽千辛万苦,突然 发现成功就在眼前,问题的答案赫然出现, 这就是顿悟。这个阶段也是有意识和无意识 交替作用的阶段。
第三,豁朗阶段——问题的突破
• 解决问题的方案(假说)是在这个阶段 形成的,这是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关键 阶段,
• 在这个阶段上突破陈旧的观念,摆脱 思维定势的束缚,创造性地提出新观 念、新思想、新方法,是决定性的环 节。
• 新观念、新假说提出时开始只是思想 的闪光,或者是模糊不清的,或者是 带有错误的成分的,必须经过进一步 的整理、修改和完善的逻辑加工过程 才能形成。
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问题的提出
第3章 创造性思维过程
产生
想法 组合 想法
顿悟
产生想法
产生想法
有想象力
探索想法
发散地探索
想法产生
头脑风暴
产生解决 方法
想法的异 体受精 评价想法
建立联结并 注意关系 批判性地 反思想法 选择
概念组合
选 择 最 验证 优想法 想 法 外 详细 化 阐述 建立接受 行动并 预期结果
想法评估
推销想法, 坚持不懈
自我指导
解决方法的
–因此,海斯把职业创作的一般模式描述为:以 “10年沉默”开头,然后是第一部著名作品的 产生,紧接着是在该生涯中的第10—25年间的 著名作品高速涌现期,之后是第25—49年间的 稳定创作期,最后逐渐呈下降趋势。
五位艺术学院教授盲评 那些把所有时间用来形成自己的视觉问题的艺术家, 创作出的作品更具创造性。 在他们毕业后的五年,Csikszentmihalyi找到了这31名 学生,以发现他们中的哪些人作为艺术家有着更加成 功的事业,哪些人更被艺术评论者所尊敬。他们中间 大概一半人已经完全停止了艺术工作。而另外一半, 也即那些成功的艺术家,则是五年前在艺术学校中具 有问题发现风格的人。
“地基观” 该理论认为:知识越多也好、越有利于 创造性的发挥,而且一个人只有积累了 大量的知识才会有所创造。
支持地基观的证据
1.十年定律 2.知识获取和技能练习(刻意练习)
阶段2: 获得知识
十年定律:心理学评论(Psychological Review)发表了 一篇研究,指出成为一名专业电报员需要十年时间( Bryan & Harter,1899)。在1973年,认知心理学家 Herbert Simon和William Chase估计,具有国际水平的象 棋选手至少需要十年的学习(p.402)。Gardner(1993 )证明,在一个种类繁多的领域内,创造性个体倾向于 对该领域深入参与十年后,产生重大突破。 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Ericsson和其他人在对 各种专业的研究中发现,只有投入多于一万小时用来刻 意练习,才能在该领域有世界顶尖水平的表现。在刻意 练习中,专业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被创造性地转换 。 一些研究发现创造力是教育水平的倒U形函数。在获得足 够知识将该领域内化后,更多的教育可能会将一个人过 度社会化,导致死板和定势化的思维方式。
奥斯本检核表法概念
奥斯本检核表法概念奥斯本检核表法(Osborn Checklist Technique)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工具,旨在帮助人们产生新的创意和解决问题。
它最早由美国广告界创新者亚历山大·福伦斯·奥斯本(Alex Faickney Osborn)开发,在20世纪40年代得到广泛应用。
奥斯本认为,创造力不仅仅是天赋,也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实践得到的,他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四个基本原则:挑战现状、继续产生新的创意、评估创意、实现创意。
在奥斯本检核表法中,重点在于“继续产生新的创意”。
该方法将创造性思维分为两个阶段:发散阶段和聚焦阶段。
发散阶段旨在产生大量的创意,而聚焦阶段则在于筛选和完善这些创意。
奥斯本检核表法的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明确问题或挑战。
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或目标。
第二步:产生创意。
在这个阶段,需要尽可能多地产生创意,不加限制地思考。
可以运用各种创造性思维技巧,如脑暴、思维导图等。
第三步:奥斯本检核。
奥斯本检核表包括以下四个问题:1.这个创意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优点?2.这个创意如何改进或扩展?3.这个创意有什么不足之处?4.创意能如何应用于实际情况?答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得出。
这个检核过程有助于评估和改善创意,使其更具可行性和实用性。
第四步:选择和完善创意。
在奥斯本检核的基础上,选择最具潜力的创意进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这可以是结合不同创意的组合或深化单个创意。
奥斯本检核表法的特点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方法,帮助人们在产生创意的同时也能够进行评估和筛选。
它可以避免盲目和随意的创意生成,而使创意更具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
此外,奥斯本检核表法还可以用于团队协作,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思维的碰撞和相互激发。
然而,奥斯本检核表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它可能过于依赖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限制了创意的多样性。
在筛选和完善阶段,过度的评判和批判可能会抑制创意的产生。
因此,在应用这种方法时,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鼓励大胆和创新的思维。
第三章 创造性思维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三章创造性思维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一节创造性思维研究的发展脉络一.沃拉斯的“四阶段模型”国际上对“创造力”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
一般认为,英国生理学家高尔顿于1869年发表的《遗传的天才》一书是最早的关于创造力研究的系统科学文献[10]。
但是作为创造力核心的创造性思维,真正被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则比这要晚得多。
我们认为,真正可以作为这一领域开创性研究标志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沃拉斯(J.Wallas)于1945年发表的《思考的艺术》一书。
在该书中,沃拉斯首次对创造性思维所涉及的心理活动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含准备、孕育、明朗和验证等四个阶段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模型,至今在国际上仍有较大的影响。
从这以后,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就日益引起心理学界的重视,特别是1950年吉尔福特在美国心理学年会上发表了题为“创造性”的著名演讲后,这一领域的研究就更加繁荣起来。
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尽管论文、专著成篇累牍,不胜枚举,但是真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具有较大理论与实际价值的并不很多。
除了沃拉斯的开创性研究以外,现将其他较突出的成果,按其发表的先后顺序介绍如下。
二.韦索默的“结构说”[10]1945年,德国心理学家韦索默(Werthermer)出版了名为《创造性思维》的专著,明确地提出了“创造性思维”这一概念。
该书的主要成就是,运用心理学的格式塔理论分析创造性思维过程,从简单的一节数学课到爱因斯坦这个天才人物都作了认真的思维心理分析。
韦索默认为,创造性思维过程既不是形式逻辑的逐步操作,也非联想主义的盲目联结,而是格式塔的“结构说”。
并进一步指出,这种格式塔结构既不是来自机械的练习,也不能归之为过去经验的重复,而是通过顿悟而获得。
这些思想是很有价值的,值得借鉴。
三.吉尔福特的“发散性思维”[17]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在对创造力进行详尽的因素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创造性思维方法
4、多余刺激的干扰
德国心理学家卡兹的计算题:
10.50+16.29+6.87 10.50马克+16.29马克+6.87马克 10.50克朗+16.29克朗+6.87克朗
六、创造者的因素
1、动机强度
总体看,强 烈的动机是成功 的原动力;具体 看动机与效率的 关系是倒U字。
效 率
动机
2、知识与经验的影响
为生。
6、词题类比
抽象出反映问题的词、 词组,通过对词或词组进行 思维加工,然后回到原问题 上。
7、设问探讨
根据问题,确定提问要点, 再设计出与此有关的一系列项 目,逐一提出方案并进行比较, 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实际 上是把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
8、逆向思维
从事物的相反或对立面 去发现、发明新东西。如坦 克下水。
9、克弱转换
在问题得不到解决时, 潜心发现已有办法的弱点, 并作为新研究的瞄准点。
八、创造性思维障碍 分析
1、找现成答案
习惯于寻找特定问题的 标准答案。 脚气病致病原因的研究 案例。
真相——答案的多样性
实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方 案不是一种,而是多种。如传 染病的发病原因,就涉及到遗 传基因、体质、免疫力、致病 因素、心理状态等。
3、怕出差错
谨小慎微的人不具有创 造性。 试试不一定成功,但不 试绝对不会成功。
误区——犯错的羞耻文化
在中国文化中,犯错往 往被认为是羞耻的、无能的 表现。通常犯错误的人被指 责、批评、甚至被耻笑。
压力——创新可能犯错
创造实际上面临着内在与 外部的压力,因为创造不具有 百分之百的把握,恰好相反, 创新是探索未知的过程,失败 的可能性相当大。创新者应有 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读书笔记
对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目前多局限于现象学的描述和心理学的求证的范畴,并提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假说,这些假说有的侧重于从直接感知的经验常识范围对创造性思维发生过程作现象学描述;有些假说则侧重于从意识的深层结构,即从潜意识的角度揭示创造性思维的发生的心理机制。
随着神经生理学和脑科学的发展,对创造性思维的生理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新进展。
创造性思维理论的研究:一、阶段说——二(认知理论中的“生成—探索”模型)、四、五、七二阶段说:Finke等人(1992)提出了创造性认知过程的二阶段模型,即“生成—探索”模型,用以描述创造的心理过程。
“生成—探索”模型由生成阶段(generative phase)和探索阶段(exploratory phase)两个不同的加工阶段组成。
在生成阶段,人们要构建一种叫做前发明结构(preinventive structures)的心理表征。
这种表征具有许多促进创造性发现的特征,因此是创造性产品的雏形。
在探索阶段,人们要寻找有意义的方式来解释前发明结构,从而获得创造性的发现。
Finke提出了创造力的生成探索模型,这个模型主要归纳了创造性活动中的认知过程。
该模型提出,创造性活动就是对心理表征的提炼和重建的过程。
它认为创造性活动的认知过程主要有两个:产生过程和探索过程。
产生过程是以不完全的形式建构最初的心理表征;而探索过程则是针对任务的创造性要求,对再初级过程中形成的表征进行提炼加工和反复修改。
该模型提醒人们注意的是,在生成阶段,人们要构建一种叫前发明结构的心理表征。
这种表征并不是最终完整的产品或方案,而常常只是一个思想的种子。
但是它们有希望产生创造性的结果。
生成过程包括记忆中提取已有的结构、对这些结构进行简单联合或合并、新结构在头脑中的综合、在头脑将已有的结构转变成新形式、把一个领域的信息类推转变到另一个领域、类比还原等,从而使已有的结构从概念上被还原为更基本的要素。
在探索阶段,人们要寻找有意义的方式来解释前发明结构,从而获得创造性的发现。
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与过程
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与过程一、灵活性灵活性是指摒弃以往的习惯思维方法而开创不同方向的能力。
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对同一问题所想出的不同类型的答案越多,变通性越高。
比如使被试尽可能列举报纸的用途,他如果不但能想起“自学”、“纸盒东西”、“当坐垫”,还能够想起“缠在身上生火”、“用以火药”等答案,表明他的思维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富于创造力的人比通常人的见解散播的方面甚广、范围小,而缺少创造力的人通常只想起一个方面而缺少灵活性。
二、精密性精密性则就是由托伦斯在吉尔福特的基础上嵌入。
他指出创造性思维必须擅于考量事物的高精度细节,在科学飞速发展、技术日益细致的现代社会,这一品质十分关键。
如果思索不特别注意细致严格,其创造性将可以受到限制。
三、流畅性流畅性就是所指在限量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
在短时间内产生的观念多,思维流畅性小;反之,思维缺少流畅性。
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把思维流畅性分成四种形式:(1)用词的流畅性,所指在一定时间内能产生所含规定的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词汇量的多少;(2)M18x的流畅性,所指在限量的时间内能从一个选定的词当中产生同义词(或反义词)数量的多少;(3)抒发的流畅性,指按照句子结构建议能排序词汇的数量的多少;(4)观念的流畅性,亦即为能在限量时间内产生满足用户一定建议的观念的多少,也就是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答案的多少。
这种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
一般认为小学阶段流畅性最高。
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
四、独创性独创性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能力,此外还有重新定义或按照新的方式对所见所闻加以组织的能力。
例如向被试提出一般的故事情节,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思给出一个适当的题目,富有创造力的人给出的题目较为独特,而缺乏创造力的人常常被禁锢在常规思维中。
创造性就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未知信息积极开展无声的思维活动,产生出来多样、独有、具备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新产品的一种智力品质。
创新思维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创新思维的基本过程是什么创新思维的基本过程(一)准备阶段这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收集和整理资料,储存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准备必要的技术、设备及其它有关条件等。
对于任何领域的创造,都必须首先对前人在这个领域内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有比较完全的了解,必须对必要的塞础和专业知识进行深入学习(例如,爱迪生为发明电灯,所收集的有关资料据说竟写了200本笔记,总计达4万页之多),因此,就创造性思维的整个过程而言,准备阶段是它起点的第一步。
(二)酝酿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对前一阶段所获得的各种资料、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从而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与方案。
在这个阶段中,有些问题虽然经过反复思考。
酝酿,但仍未获得完满解决,思维常常出现中断、想不下去的现象。
这些问题仍会不时地出现在人们头脑中,甚至转化为潜意识,这样,就为第三步(顿悟阶段)打下基础。
不少创造者在这一阶段往往表现为狂热或如痴如醉状态。
我们所非常熟悉的牛顿煮手表、安培不认识自己的家门以及黑格尔一次思考问题竟在同一地方站了一天一夜等故事,都充分说明了处于这一思维阶段中的人,常常被认为是某种程度上的狂人。
(三)顿悟阶段有人曾把这一阶段称为狭义的创造阶段或真正的创近阶段。
由于经过前一阶段的充分酝酿,在长时间的思考后,思维常常会进入豁然开朗的境地,从而使问题得到突然解决。
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为顿悟或灵感。
灵感的出现无疑对问题的解决十分有利,然而,灵感是在上一阶段的长期思考或过量思考的基础上才会产生的,没有苦苦的过量思考,灵感是决不会到来的。
(四)验证阶段这一阶段又叫做表现阶段,也就是把前面所提出的假设、方案;通过理论推导或者实际操状来格验它们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可靠、可行件,从而付诸十实践,通过检验,很可能会把原来的假设方案全部否定,也有可能做部分地修改或补充。
因此,创造性思维常常不可能一举就获得完满的成功。
创新思维的特点(一)思维的独特性。
九上《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详细教案
宣言》详细教案CONTENTS•课程介绍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知识拓展:相关领域前沿动态•实践应用:案例分析与讨论•课堂互动环节设计•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课程介绍与目标01教材背景及作者简介教材背景《谈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宣言》是九年级上册的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作者简介罗迦·费·因格,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
“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
理解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和特征,掌握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文本解读与赏析02本文通过阐述创造性思维的内涵、特征和重要性,鼓励人们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勇于探索和创新。
文章指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创新,即产生新的、有价值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作者强调创造性思维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如科学、艺术、商业等,并提供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建议。
《谈创造性思维》内容概述《创造宣言》内容概述本文是一篇宣言式的文章,呼吁人们重视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以应对当今社会的挑战和机遇。
文章指出创造力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关键因素。
作者强调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创造力,但需要通过教育、实践和鼓励等方式来激发和培养。
《谈创造性思维》语言平实、通俗易懂,通过举例和比喻等方式帮助读者理解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和意义。
《创造宣言》则更加激昂、慷慨陈词,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心理学要点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根据注意产生和维持有无预定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3、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4、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5、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又不需太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6、注意不是独立心理过程,是一种心理状态。
7、注意时的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
1、注意品质包括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四种。
2、注意的分配: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3、实现注意分配的必要条件是:在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应达到动作熟练,自动或半自动化程度。
4、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上。
5、注意稳定性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
分为广义(集中于一活动)的注意稳定性和狭义(集中于一事物)的注意稳定性。
狭义的意稳定性有一特殊现象:注意的动摇或注意的起伏。
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2、思维的种类(1)从个体发展看,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的思维。
(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思维可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根据有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
3、思维的形式有概念、判断、推理。
儿童概念掌握的形式有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两种。
4、创造性思维(1)定义:运用全新的方案或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
(2)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准备、酝酿、阐明、证实。
(3)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发散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主要表现为流畅、变通和独特1、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的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论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呢下面是的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论资料,欢迎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G.华莱士研究了各种类型的思想活跃的人的经验谈,发表了如下的形成思想概念的四阶段论:第一阶段准备期掌握问题、搜集各种材料、动脑筋的过程,即自觉的努、力时期。
第二阶段酝酿期虽然开动脑筋也出不来好主意,因而感到憋闽、想半途而废,停止自觉努力的时期。
然而,在此阶段中,潜意识在本人也不曾觉察的情况下进行着有力的活动。
第三阶段启发期解决问题的启示突然出现。
这种突然出现是指人处于不工作情况下所得到的答案,并且大多出现于疲劳后的小憩时或者在为其他事物疲于奔命时。
另外,突然出现的倾向是视觉形象多于语言形象。
第四阶段验证期推敲突然出现的启示,并且予以具体化的过程。
G.华莱士调查了各种人的经验,提出上述的创造性思维四阶段论,这同笔者及其他一些人的经验也很相符,譬如,想搞发明、制订新的研究计划,或者设计类似本书内容的出版物结构等时,开始阶段总是有意识地从各方面加以努力,然而却难以理出头绪。
时而连续几天地冥思苦想,却无论如何也归纳不出可行的办法。
于是便焦躁不安,或陷入悲观情绪之中,以致打算半途而废。
不知是出于怎样的机运,在这样情况下有时会突然地闪现出好主意来。
出思想与酿酒一样需要发酵期。
经过第一阶段的有意识的努力后获得的是稍高于一般常识但并不是成熟了的概念。
经过下一段的酝酿期,才象酿得名酒一般使概念超于成熟。
然而,一般人闯不过酝酿期,也不相信酝酿期的存在,所以在第一阶段徘徊不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了解G.华莱士四阶段论的准备、酝酿、突然出现的机制,人们既能再加一把劲进入酝酿期,又能在自我训练方法上采用新手段。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各种出类拔萃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心理学认为:创造思维是指思维不仅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豁朗阶段——问题的突破
• 解决问题的方案(假说)是在这个阶段 解决问题的方案(假说) 形成的, 形成的,这是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关键 阶段, 阶段, • 在这个阶段上突破陈旧的观念,摆脱 在这个阶段上突破陈旧的观念, 思维定势的束缚, 思维定势的束缚,创造性地提出新观 新思想、新方法, 念、新思想、新方法,是决定性的环 节。 • 新观念、新假说提出时开始只是思想 新观念、 的闪光,或者是模糊不清的, 的闪光,或者是模糊不清的,或者是 带有错误的成分的, 带有错误的成分的,必须经过进一步 的整理、修改和完善的逻辑加工过程 的整理、 才能形成。 才能形成。
第四,验证阶段—成果证明、检验
• 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否能成功、是否有价值,只有经过检验、 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否能成功、是否有价值,只有经过检验、 评价才能确定。 评价才能确定。 • 这个阶段主要是设计、安排实验与观察,检验由新假说推 这个阶段主要是设计、安排实验与观察, 演出来的新结论是否正确。 演出来的新结论是否正确。 • 在检验新假说时,新的实验与观察的执行人可以不同,时 在检验新假说时,新的实验与观察的执行人可以不同, 间的长短也有差别, 间的长短也有差别,检验的结果可以是新方案的证实或证 或一部分被证实一部分被证伪。 伪,或一部分被证实一部分被证伪。 • 这一阶段基本上是常规思维,是有意识地进行的。 这一阶段基本上是常规思维,是有意识地进行的。
创造性思维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四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问题的提出
• 从提出问题开始,问题的深度决定科研活动是否具有创造 从提出问题开始, 性。 • 研究者针对提出的问题,首先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搜集 研究者针对提出的问题,首先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 与问题有关的研究成果,然后用已有的理论进行分析。 与问题有关的研究成果,然后用已有的理论进行分析。 • 这时候对问题的探索充满着热切的期望,是一种对问题可 这时候对问题的探索充满着热切的期望, 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来描述, 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来描述,是有意识地积累相关背景知识 的阶段。 的阶段。
第二,酝酿阶段——问题的求解
• 针对问题,根据已有的理论和搜集到的 针对问题, 事实,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事实,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也就是 科学探索过程中的假说) 科学探索过程中的假说),并对所提方案 作出评价。 作出评价。 • 这实际上是试错过程,它往往要经过多 这实际上是试错过程, 次甚至无数次的失败, 次甚至无数次的失败,从而促使问题中 的矛盾愈来愈尖锐化。 的矛盾愈来愈尖锐化。 • 在“山穷水尽”的情况下,研究者仍然 山穷水尽”的情况下, 日思夜想,进入“如醉如痴”的境界, 日思夜想,进入“如醉如痴”的境界, 这是有意识和无意识交替作用的阶段。 这是有意识和无意识交替作用的阶段。
第三,豁朗阶段——问题的突破
• 应该指出,新方案的产生时间往往很短,甚 应该指出,新方案的产生时间往往很短, 至只是一瞬间, 至只是一瞬间,而逻辑加工的过程却需要很 长的时间; 长的时间; • 只有经过逻辑加工,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才能 只有经过逻辑加工, 豁然开朗,才能成为可以检验、评价的方案。 豁然开朗,才能成为可以检验、评价的方案。 • 这是第三境界,它象征历尽千辛万苦,突然 这是第三境界,它象征历尽千辛万苦, 发现成功就在眼前,问题的答案赫然出现, 发现成功就在眼前,问题的答案赫然出现, 这就是顿悟。 这就是顿悟。这个阶段也是有意识和无意识 交替作用的阶段。 交替作用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