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二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分类特训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分类特训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小升初分类特训:文言文阅读(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阅读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可老而捐之?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②,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为何收舆?”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舆,故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
②舆;手推的小车。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错误的是哪一项?()A.欲捐之:抛弃B.是负义也:担任C.无需更舆:改换2.对原谷言行的理解,错误的是哪一项?()A.原谷认为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不可因老捐之。
B.原谷认为弃舆可惜,他日稍作改装还可装载货物。
C.原谷收舆的真正目的是促使父亲改正捐祖的错误。
3.这则文言文适合编入下列哪本书?()A.《诚实守信读本》B.《古代笑话集》C.《文明礼仪读本》D.《廉文化读本》阅读理解。
螳螂捕蝉①吴王欲伐荆②,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者死!”舍人③有少孺子④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⑤,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⑥。
吴王曰:“子⑦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⑧,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⑨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⑩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①蝉:知了。
②荆:楚国。
③舍人:国王的侍从官:④少孺子:年轻人。
⑤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
⑥旦:早晨。
⑦子:你。
⑧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
⑨延颈:伸长头颈。
⑩务欲:一心想要。
⑩前利:眼前的利益。
4.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谏:_ 三旦:_ 善哉:_5.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______________(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六年级下语文试卷文言文二则人教统编版(含答案)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这部书内容中的学术观点属于________学派,而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
请将第一句改为间接引用句,第二句改为直接引用句。
(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3.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4.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什么?(二)阅读课外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
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
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
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能找到的,()拿来读。
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
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
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
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
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
2、用“”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缺乏——()清晰——()4、细读短文,在()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划去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课后作业及答案1.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锺.子期(zhōng zhǒng)汤汤..乎若流水(tāng shāng)拊.掌大笑(fǔ fù)2.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正确、规范、美观。
jǐn náng() wēi é() huà zhóu ()yí pù shí hán()3.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解释。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A.心志;情志 B.志气;志向(2)善哉..乎鼓琴。
() A.是的 B.好啊(3)尾搐入两股.间。
() A.大腿 B.脚(4)谬.矣。
() A.谬论 B.错误4.用现代汉语写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下面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C.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D.杜处士/笑/而然之(2)对下列句子中的语气助词“哉”的用法,理解正确的是()。
①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②贤者奚由尽忠哉!A.①表示感叹,②表示反问。
B.①表示感叹,②表示设问。
C.①表示设问,②表示感叹。
D.①表示设问,②表示反问。
(3)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是()。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6.根据课文内容作答。
(1)《伯牙鼓琴》中伯牙演奏的琴曲是()。
A.《高山流水》B.《阳关三叠》C.《十面埋伏》D.《霸王卸甲》(2)《书嵩画牛》用简单的手法叙述了一件事,最后得出结论“耕当”,即遇到不同的事,应当请教。
7.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PPT课件
初读课文
蜀中 以百数 拊掌大笑 尾搐入两股间谬矣 曝书画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shǔ
fǔ
shǔ
chù
pù
miù
nú
bì
我会读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jǐn
pù
yǐ
学写字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要注意避让,右下的部件不要写成“水”。
锺子期
知音难觅
珍惜知音
主题概括
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节选)
拓展延伸
一、仿照课文内容写一写
量词
名词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⑥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⑦入两股⑧间,今乃⑨掉⑩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⑪ 。
⑥[拊掌]拍手。 ⑦[搐]抽缩。 ⑧[股]大腿。 ⑨[乃]却。⑩[掉]摆动,摇。 ⑪ [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伯牙鼓琴①
⑥[少选]一会儿,不久。⑦[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流水大而急的样子。
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像流水一样浩荡”。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③,锺子期曰:“善哉④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⑤”。少选⑥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⑦。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⑧。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文言文二则》优秀课件(共95张PPT)
助学资料
《吕氏春秋》是在秦 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 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 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 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 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 论为基础,以名、法、墨、 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 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 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 的智慧之光。
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 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 也流传于民间。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这个注释告诉了我们什么? ◇ 牛在角斗时会出现多种情况。 ◇ 戴嵩画的斗牛其实并没有错。 你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凡事要仔细观察 尽信书不如无书
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 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展开 想象。
怎么做
怎么说
怎么想
◎ 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故事。
板书设计
杜处士 尤所爱 戴嵩画作《牛》“耕当问奴,
交代表现了伯牙对锺子
期无比的敬重和深情的怀 念,同时也表现了两人之 间山高水长的深厚的友情。
课文结构
伯牙:鼓 锺子期:听
伯 牙
志在太山
巍巍乎若太山
鼓 琴
志在流水
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 伯牙:不复鼓
知音难得 情谊深厚
课文主题
《伯牙鼓琴》通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琴的 故事的记叙,表达了两人山高水长的深情厚谊。
苏轼(1037—1101),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 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画家。其代表作有《题西 林壁》《水调歌头·明月 几时有》等。
课文导入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艺术无处不在。艺术犹 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无时无刻不焕发出夺目的光 彩。它可以是一首曲、一幅画……今天,让我们在 高山流水中细品知音佳话,在《斗牛图》中感悟艺 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
2020年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1.阅读文言文,完成习题。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jiàn)于郊衢(q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è)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根据释义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字词。
①________:自以为②________:于是就③________:没有阻止④________:于是⑤________:返回(2)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尝试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薛谭为什么辞别老师回家?因为他“________”。
②薛谭听了秦青老师送行的歌后是怎么做的?________ ,________。
③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秦青歌唱得好?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从这篇短文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选出最合适的一项()A.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 一个人有了成绩不能骄傲,要谦虚。
C. 只有有才智的人才有骄傲的本钱。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顾长康画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①。
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②,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③中。
”【注】①目精:眼珠。
②研蚩:美丑。
③阿堵:此处。
(1)“本无关于妙处”正确的停顿是()A. 本/无关于妙处B. 本无/关于妙处C. 本无关于/妙处(2)写出下面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或数年不点目精________②人问其故________(3)顾长康“不点目精”的原因是________,这与成语“________”的意思相近。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翠鸟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①。
及②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子长羽毛,复益③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④得而取之矣。
【注】①避患:避免灾祸。
②及:等到。
③益:更加。
④遂:于是,就。
(1)对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解释正确的两项是()A. 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它,指小翠鸟)B. 一人虽听之(他,指弈秋)C. 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上的鸿鹄)(2)画线语句的意思是:________,就把巢筑在低一些的地方。
《文言文二则》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文言文二则》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教学,不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文言文二则》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文言文二则》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
意思:锺子期死了,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3、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
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
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情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当去问婢女。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小学提高语文成绩方法一、抓好语文基础知识(在平凡之中坚持就不平凡)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成绩提升保证,试卷上常有看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选音,补充四字词,给加点字选意思、默写古诗,名句、谚语、课文片段,句子变化等。
平时教学抓好这些知识点,语文成绩提升定会有保证。
1、读音、生词关:常发现学生答卷后在看拼音写汉字、给字选音上有失分,如:削(xiaoxue)殷(yinying)哈(haha)。
要想使看拼音写汉字10分全得,我觉得每课生字教学时,对拼音重点知识要穿插进行,对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要熟知于心。
对带ie、ei、ui、iu复韵母的音节,带鼻韵母的音节,尤其前后鼻音不分,多音字,整体认读音节等难音节重点引导掌握,效果比较好,这样看拼音写汉字就不会拼错,另外要不断听写词语,课前预习听写,课后滚动听写。
龙集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2(含答案)
龙集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2 (一)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酒。
舍人相谓④日:“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⑤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蛇固⑥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解】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②舍人:身边的侍从人员。
③卮(zh):古代常用来盛酒的器皿。
④相谓:互相商量。
⑤引酒:拿过酒杯。
⑥固:本来。
1.请将这个故事的名字填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的意思是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朗读节奏的划分,最合适的一项是 ( )A.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B.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C.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D.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酒且饮之(举,拿) B.夺其.卮日(他的)C.终亡.其酒(死亡) D.引酒且.饮之(将要)(二)欧阳询①观古碑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②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③裘④坐观,因⑤宿其旁,三日方去。
【注解】①欧阳询:唐代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②索靖:西晋书法家。
③布:摊开,展开。
④裘:皮衣。
⑤因:于是。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欧阳询尝.行尝: (2)晋索靖所书.书:(3)良久而去.去: (4)数百步复反.反:2.在下列括号中填人合适的四字短语,将欧阳询观古碑的过程补充完整。
( ) ( ) ( ) 宿其旁3.本文的描写非常传神,从中能感受到。
(三)司马迁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赵括)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赵)奢不能难,然不谓(赵括)善。
(赵)括母问(赵)奢其故,(赵)奢“兵,死地也,而(赵)括言之。
(假)使赵不将(使……担任将领)(赵)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赵)括也。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第二部分专业知识第二部分专业知识文言文阅读卢君出牧衢州,有一士投贽①。
公阅其文,十篇,皆公所制也。
密语曰:“非秀才之文。
”对曰:“某②苦心忧课③,非假手也。
”公曰:“此某所为文。
兼④能暗诵否?”客词穷,吐实曰:“得此文,无名姓,不知是员外撰述。
”惶惶欲去。
公日:“此虽某所制,亦不示人,秀才但有之。
”比去,问其所之。
曰:“汴州梁尚书也,是某亲丈人,须住旬日。
”公曰:“大梁尚书乃亲表,与君若是内亲,即与君合是至亲。
此说,想又妄耳。
”其人战灼⑤,若无所容。
公曰:“不必如此。
前时恶文及大梁亲表,一时奉献!”【注释】①投贽(zhì):投递求见的名帖,这里指秀才把文章递进去,求得提拔的意思。
②某:自称,相当于“我”。
③课:功课,学业。
④兼:这里可译作“也”。
⑤战灼:哆嗦,打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非假手也_____ (2)客词穷_________ (3)秀才但有之_________正确答案:(1)借、假借。
(2)尽、完。
(3)只、只管。
涉及知识点:文言文阅读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比去,问其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等到(秀才)要离开(的时候),(卢君)问他要到哪里去。
涉及知识点:文言文阅读3.选文中秀才是一个怎样的人?正确答案:秀才是一个弄虚作假(虚荣浅薄,不学无术,不知悔改,爱吹牛)的人。
涉及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李台州传杨万里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
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
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
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________?”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
至暮,哭而归,不食。
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譬之,_________饮泣强食。
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竞不得。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优秀课件
日中时远也。”
·
正午
句意: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 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句意:(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 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到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
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就
盛物的器皿
是
句意:(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 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到正午时就像盘盂,这 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zhì
两 小 儿/笑 曰 : “ 孰/为 汝/多 知 乎 ? ”
理解文意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到东方,去东边
原因,缘故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论,争论
句意: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 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认为
离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弈 秋 , 通 国/之 善 弈 者 也 。 使/弈 秋/
huì
wéi
诲/二 人 弈 , 其 一 人/专 心 致 志 , 惟/弈 秋/
hónɡ
之 为 听 ; 一 人/虽/听 之 , 一 心 以 为/有 鸿
hú
yuán zhuó
jù
鹄/将 至 , 思/援 弓 缴/而 射 之 。 虽/与 之/俱
拓展一关于学习态度的成语废寝忘食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孜孜不倦凿壁借光力学笃行不耻下问闻鸡起舞手不释卷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勤学好问精益求精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如饥似渴举一反三实事求是返回你知道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近吗
14 文言文二则
导入一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二)(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二)(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楚庄王赐其群臣酒。
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烛灭,有牵王后衣者。
后扢冠缨而绝之,言于王曰:“今烛灭,有牵妾衣者,妾扢其缨而绝之。
愿趣火视绝缨者。
”王曰:“止!”立出令曰:“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
”于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所绝冠缨者谁。
于是,王乃遂与群臣欢饮,乃罢。
后吴兴师攻楚,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
王怪而问之曰:“寡人未尝有异于子,子何为于寡人厚也?”对曰:“臣,先殿上绝缨者也。
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效。
今幸得用于臣之义,尚可为王破吴而强楚。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愿趣.火视绝缨者催促B.王怪.而问之曰感到奇怪C.寡人未尝有异.于子不同D.今幸得用于臣之义.按道理应该做的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楚庄王赐其.群臣酒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妾扢其缨而绝之.学而时习之.C.今幸得用于臣之.义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于.是,王乃遂与群臣欢饮,乃罢. 后扢冠缨而绝之,言于.王曰3.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后吴兴师攻楚,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
⑵“臣,先殿上绝缨者也。
当时宜以肝胆涂地;负日久矣,未有所效。
4.请你对文中的楚庄王和大臣分别从其值得学习的方面做出评价,并用文中语句说说理由。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选出加下划线的正确读音.思援弓缴而射之(jiǎo zhuó)______ 为是其智弗若与(fúfó)______2.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词.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 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虽与之俱学________ 非然也________3.给“之”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把序号填在后面.A.弈秋B.他,指前一人C.助词“的” D.鸿鹄 E.指弈秋的教导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 一人虽听之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 虽与之俱学________4.弈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但两个人的学习态度截然不同,结果也不一样.学习态度结果告诉的道理前一个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后一个人________ 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文言文二则 (2)》课件 (公开课)2022年部编版小学语文PPT
初读感知
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 .囊:文中作动词用 ,意思是 "用 袋子装〞 . 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 .恭:肃 敬的意思 . 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 .练:白绢 ,文中作动词用 ,意思 是 "用白绢做〞 . 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
初读感知 从描写车胤动作的词语中 ,你体会到车胤什么品质 ?
字词乐园
囊、萤、恭、勤、博、贫、焉
注意读准: 前鼻音 "勤 贫 焉〞 ,后鼻音 "囊 萤 恭〞 .
书写指导
囊 "囊〞上中下结构 ,笔画较多 ,写的时候要注意写扁
一些 ,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
勤 "勤〞左右结构 ,注意左边的局部 ,下面是两横一提 .
焉
"焉〞上面是个 "正〞 ,下面的局部不是 " 与〞 ,注意把字写得扁一些 .
No 说说宋庆龄为什么这么做 ?
Image
你认为宋庆龄的做 法对吗 ?为什么 ?
妈妈心疼地说: "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 ,该 多没意思啊 !〞庆龄仰起脸答复道: "一个人在 家 ,是很没劲 .可是 ,我并不懊悔 ,因为我并没 有失信 .〞
宋庆龄的做法是对的 ,她是在坚持正确的做法 ,不能 因为一些诱惑或原因 ,而失去自己的初衷 ,正确的事 情 ,我们要坚持 ,做的问心无愧 ,坦坦荡荡 .
22.文言文二那么
第|一课时
课文导入
匡衡勤奋好学 ,可是家境 贫寒 ,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 . 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 ,总烛光 明亮 ,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 的屋里 .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 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一 个洞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 书.
课文导入
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 .我国是一 个文明古国 ,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 化 ,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 , 他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 的 .我们要去传承民族的瑰宝 ,就要 学好文言文 .
小学语文.六年级.阅读.文言文阅读二
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价值——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温馨提示: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课前预习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文答题技巧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在历次考试中,课外文言文失分也是十分严重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掌握不够好。
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
第一步 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帮助题目答题。
第二步 结合注释速读全文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50篇小学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50篇小学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篇一:《白日依山尽》太阳逐渐西沉,只见山峦上一片白云,如同白练一般。
整个山峦就像是被白绢包裹着。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
这句诗用简洁的语言形容了夕阳的美景。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王之涣】2. 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景色?【夕阳的美景】篇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静夜思》中的名句。
诗人在月光的照耀下,思念着遥远的故乡。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李白】2. 诗人在这首诗中思念着什么?【故乡】篇三:《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
诗人表达了追求进步和上升的愿望。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王之涣】2.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愿望?【追求进步和上升】篇四:《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静夜思》中的名句。
诗人在月光的照耀下,思念着遥远的故乡。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李白】2. 诗人在这首诗中思念着什么?【故乡】篇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名句。
诗人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杜甫】2.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什么场景?【离别时的场景】*(以下省略,共45篇)*篇五十:《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
诗人表达了追求进步和上升的愿望。
答案:1. 这是哪位唐代诗人的名句?【王之涣】2.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愿望?【追求进步和上升】。
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二则》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二则》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赏析:
《学弈》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下棋的故事,寓言式地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的道理。
文中的一人专心听讲,另一人却心有旁骛,结果虽然两人一同学习,但效果却大相径庭。
这告诫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全神贯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言文。
故事中,两个小孩就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的远近问题进行辩论,各有各的理由,连孔子这样的大贤人都无法判断谁对谁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即使是博学多识的人也有不知道的事情。
同时,它也鼓励我们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两篇文言文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远,既能让小学生初步接触和理解文言文,又能引导他们思考生活中的道理和人生的价值观。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 》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囊萤夜读》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介绍了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车胤) 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 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夏天的夜晚,(车胤) 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必有成就。
《铁杵成针》以文言文的形式,阐明了学生从小就熟悉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学情分析】本文是两篇文言文。
像这样短小、浅显的古文,主要的编入目的我想应该是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建立一个初步印象,激发学习的兴趣。
当然还为了感受祖国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
短小、浅显,便于学生理解,四年级学生已经有古诗词学习的基础在,但毕竟是第一次接触,学生对本文的理解上肯定存在不小的困难,学习方法上需要教师多加引导。
【教学目标】1.认读“恭勤”等3个生字,会写“襄萤”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襄萤夜读恭勤不倦博学多通”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3.读通读懂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培养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每句话的意思,培养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说说你们知道哪些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
(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牛角挂书)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两则古人刻苦学习的动画片。
(视频播放动画片《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篇文言文。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囊萤夜读》。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读课文1.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查工具书正音正字。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暑期经典阅读训练-文言文阅读2(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语文暑期精品阅读集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世老人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
恶衣蔬食⑴,侵⑵晨而起,侵夜而息⑶,营理产业,聚敛无厌⑷,而不敢自用。
或人⑸从⑹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⑺。
自⑻堂而出,随步辄减⑼。
比⑽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
寻⑾复嘱⑿云:“我倾家赡⒀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
”老人俄⒁死,田宅没官⒂,货财充于⒃内帑⒄矣。
[注释]①恶衣蔬食:衣食粗劣。
②侵:接近。
③或人:有人。
④丐:施予,给子。
⑤寻:不久,过了一会儿。
⑥慎:千万,切切。
⑦效:仿效。
⑧俄:不久,一会儿(表示时间短暂).⑨没官:被动语态,此意为被官府没收。
⑩内帑(tǎng):旧时指国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聚敛无厌.厌:________或人从之求.丐者生求:________比至..于外比至:________我倾家赡.君赡: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②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
(3)根据文意,我们得知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2.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那个卖盾与矛的人说的自相矛盾的话是哪些?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B.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D.他说的盾没有那么坚固,矛也没有那么锐利(3)对于那个人不能回答的表情,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A.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好之后再夸大其词。
B.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周到,不要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C.做生意不能同时卖两种东西。
D.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教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课件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 为(wéi) 世无足复为(wèi) 鼓琴者。
注释: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 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shǎo) 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 汤(shāng)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wéi)世无足复为(wèi)鼓 琴者。
音”的故事,并尝试讲一讲。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22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戴 嵩 画 牛
题跋
书《戴嵩画牛》 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 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 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与?牛斗力在角,尾搐股间,今乃 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22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
伯 牙 锺 子 期
资料袋 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
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 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 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 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活动一:疏通课文,理解文意
游戏对答
3.杜处士笑了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 处士笑而然之。
4.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 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呀!
古语有云:“耕当问 ,织当问 。”不可改也。
书《戴嵩画牛》 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 嵩 (sōn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 以自随。一日曝(pù)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 (fǔ)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与?牛斗力在 角,尾搐(chù)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 (miù)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bì)。”不可改也。
城阳区二小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北人食菱2
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1.并:连同。
2。
去:去除,去掉。
3。
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6。
而:表转折,此指却7.曰:说。
8。
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
果实有硬壳。
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
仕:(仕途)在……做官.13。
啖:吃。
14。
并壳:连同皮壳。
15。
啖:食用,此可指吃。
16。
何:哪里。
17。
识:知道。
18。
答:回答。
19。
护:掩饰。
20。
短:缺点,短处。
21。
席:酒席。
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别技巧前鼻韵母为an en in un ün后鼻韵母为ang eng ing ong普通话鼻音尾韵母又可以分作带舌尖鼻音“n"的,一般叫做“前鼻尾韵母”,和带舌根鼻音“ng”的,一般叫做“后鼻尾韵母”两类。
n,舌尖中、浊、鼻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音;阻碍解除时,气流冲破舌尖的阻碍,发出轻微的塞音。
ng:(舌根)舌面后、浊、鼻音.发音时,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舌面后部后缩抵住软腭,气流振动声带后从鼻腔通过.ng是用两个字母表示一个鼻音,是一个音素.有许多人在发前鼻音-n 和后鼻音-ng的时候往往前鼻音不“前”,后鼻音不“后",发前鼻音的时候口腔开得太大,气流往上颚上顶,使得气流过早地进入鼻腔,把—n前面的元音发成了带鼻音的元音;而发后鼻音的时候又往往打不开口腔,舌头不往后拉,还是在口腔前部发音,没有鼻腔共鸣,使得后鼻音发音不到位。
肥东县第二小学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父善游2
父善游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
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jù)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bèi)矣。
注释①善:擅长②岂:难道③这:的人④方引:正带着,牵着.方,正在。
⑤遽急:立即。
⑥以此任物:用这种观点来对待事物。
任,对待。
任物:对待事物.以:用。
7 悖:违反。
⑧过于江上:经过江边.⑨引:带着,抱着.10 之:代词,指婴儿。
翻译有个经过江边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带着一个小孩想把他投到江里,小孩吓得直哭。
这人问他原因,那人回答:“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 。
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含义1。
做任何事,都要做到具体事物具体对待,否则就会犯错。
2。
无论做什么事情,对待事物如果不做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就必定会犯错误。
3。
世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就会做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4.故事告诉我们,知识与技能是无法遗传的。
一个人单纯强调先天智力和体能因素的作用,而忽视后天刻苦学习的重要性,那是幼稚可笑的.杀骆驼破瓮昔有一人,先瓮②中盛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④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注释①选自《百喻经》.《百喻经》的全部名称为《百句譬喻经》。
天竺僧人伽司腽肭从修罗藏十二部经中抄录出譬喻,集为一部,共一百个故事。
②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
③以为忧:以之为忧,为此事发愁。
④用:采纳。
翻译从前有一个人,一开始把粮食存放到了瓮中。
一头骆驼偷吃粮食把头伸到了这瓮中,结果头被卡在里面出不来了.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
有一个老人来到见了就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经典视频与文言文
作为学生阶段接触到的许多文言文往往摘取自 一些千古流传的文学经典。例如《史记》、《三国 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聊斋志异》 等,在阅读文言文时,学生科结合这些经典著作影 视剧作或者纪录片等视频资料,融会贯通,帮助理 解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 乎、然、焉、何、夫、尔,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 其、而、以、于五个。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用 “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 定的判断;也有用“是”表判断的)
阅读P66文段示例: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 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 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 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 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 “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 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 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 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
扩展文言文阅读
一、寓言故事与文言文 小学阶段接触到古文多与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相关。熟悉寓言 故事的情节,遇到相关文言文时,只要回忆寓言故事,就能大概知 道这段文言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了。
阅读P65文段示例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 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分析读这篇文言文,我们应马上与揠苗助长的故事结合起来, 知道是描写的急于求成反而坏事的故事。结合这则寓言故事,我 们也就能明白这段古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了。
欢迎来到阅读课堂
——紫色篇
紫色篇
第六讲 文言文阅读
故事派送:
聪明的口吃人
第六讲 文言文阅读
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1.查阅背景,打好铺垫
在阅读文言文时,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作者的概况或文章人物的相关知识,为后面的理解 全文打下很好的基础。
2.利用注释
文章在文章有生僻字词出现时一般都会在生僻字所在页或者文 章后面有注释,个别没有注释的也应该学会使用字词典,在阅读文 言文的时候也是这样。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 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遇到 生僻字时要利用好注释和字词典。对照注释,弄清楚生僻字词的意 思并理顺其所在句子的意思,最终能更好的理解全文。
二、成语故事与文言文
我国语言文化宝库里,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成语, 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多是四个 字,却有着生动的历史故事衬托和深刻的哲学意义。“高山 流水”、“草木皆兵”、“破釜沉舟”、“程门立雪”、 “胸有成竹”等。把文言文学习与成语故事结合起来,由易 到难,逐步深入了解和掌握文言文。
知识点回顾
文言文断句方法
弄通文意 借助对话标志 借助虚词 文言文断句方法 借助名词、代词 借助关键动词 借助语法结构 利用总分关系 借助对比、对偶、排比、等修辞 利用对称句式
真金火炼
完成课后 初试牛刀练习一、二、三、四, 大显身手练习一。 (学生完成练习后,师生共同评议,老师校对。)
下次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