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岳麓版 必修二

合集下载

1.3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课件8.使用(岳麓版必修2)

1.3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课件8.使用(岳麓版必修2)

鲜 鲜 卑 羌 氐




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西晋以来北方向江南移民路线示意图
安史之乱形势图
安禄山发动叛乱,潼关陷落, 长安震动。玄宗逃往成都,行至 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军士 哗变,杀杨国忠,玄宗被迫缢杀杨 贵妃,随即奔成都。
唐玄宗 《明皇幸蜀图》
靖康之乱
宋钦宗靖康元年 (1126)正月 ,金军南下 ,渡 过黄河 ,直抵北宋东京开封城。宋钦宗坚持与金议 和,答应了金赔款和割地的要求。金撤军北归。同年 八月,金军再次南侵。闰十一月初,东京城破。宋钦 宗亲赴金营,献上降表。从十二月起,金军大肆搜刮 宋廷的府库及官、民户的金银钱帛。次年四月,金军 俘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北撤。宋朝皇 室的宝玺、舆服 、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也被掠去。 北宋灭亡。 靖康之乱发生后,宋徽宗 第九子,宋钦宗之弟赵 构于次年( 1127 )五月初一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 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第一代皇帝,即宋 高宗。
请思考: 经济重心的南移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的深远 影响 ?
4、南移的影响:
①、带来了中国古代文化重心的南移 ②、南方城市的繁荣 ③、经济重心南移使全国经济发展格局发生根 本变化,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南方。
练一练:
1、四大经济区中,在汉唐时期居于全国经济 重心地位的是 ① 山东地区 ② 山西地区 ③ 江南地区
C
5、中原人口三次南迁的原因中最主要是 因为北方 A、自然灾害严重 B、长期战乱 C、兵役徭役繁重 D、高利贷盘剥重
B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龙门碣石以北 ④
碣石
龙门
① 东 山 ② 山西
济南
洛阳 会稽

高中历史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件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件 岳麓版必修2
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因而经济实力强,长期
居于全国 经济重心 的地位。
(2)江南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很多地区被原始森林 覆盖,不利于开发,生产技术落后,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 实力差距较大。
(3)龙门碣石以北是指 山东 、 山西 以北的广大地区。气候 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它又以长城
答案 (1)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口稠密、劳动力相 对密集;
(2)春秋战国以来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较为普遍; (3)春秋战国到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兴建了一系列的水利工 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1.原因:中国古代,由于 天灾人祸 不断,人口的流动始
终没有停止过。 2.概况 (1)第一次高潮
④华人外流:我国古代有很多人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到海外谋 生、居住。
⑤外族内流:在长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过程中,不少外国人 来华经商、定居。
(3)影响 ①人口迁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各民族间的经济 文化交流和发展,提高各民族的素质。 ②促使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③促使人口分布趋向合理。 ④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南洋经济文化的发展。
为界,分为塞内、塞外两部分。西汉时塞内一度被辟为农业
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农耕 和 游牧 两大经济类型之间长
期对峙交流,汇合成互补、互利的统一整体。
3.经济区域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
现出 多样性 和 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 的特点。
[思维点拨] 1.黄河流域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原因?
归纳古代江南经济开发和发展的过程,理解分析经济重心南移 的原因和标志。
分析人口南移与经济重心南移的相互关系。
自主学习

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探究主题2 经济重心的南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材料一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 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 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牣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 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问题】 材料一、二反映出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 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解读】 材料一说明东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较快,材料二说明宋代国家赋税 仰仗南方,表明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变化: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南方经济的 发展超过了北方。
尤其是唐宋之际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原因,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
的历史特点,树立热爱祖国和建设家乡的历史责任,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 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
课前预习
知识梳理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划分:司马迁根据汉代 经济分布 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2.经济区 (1)山东、山西地区:传统的农业区,开发较早,人烟稠密,经济实力强,长期居 经济重心 于全国 的地位。 (2)江南:两汉时开发较慢,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经济实力较弱。 (3)龙门碣石以北: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十分有限。 3.区域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 不平衡 的特点。
点击进入 课时作业
第25课
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素养落实
课前预习
史料探究 随堂训练
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
【主题立意】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对各国经济发 展带来重大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认识亚洲、美洲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过程,理解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 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形成历史时空观念。 (2)通过对史料的探究,注意区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 济集团的特点,培养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的素养。 (3)结合史料分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影响,学会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分析 历史问题,体会当今国际社会国家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树立积极参与国际 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南方环境相对安定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
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丰收之年),则数
郡忘饥。
──《宋书·孔秀恭等传论》 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
优越
材料三:教材P13第一段小字。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
3、影响
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 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小结:
四大经济区的 形成
教育文化中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 消极性:后来由于南方过度开发,也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思考:古代对江南的开发与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对 西部的开发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
对开发区域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不同:
(1)古代对南方的开发是自发的,战乱导致大量的流 民南下。 (2)现在是国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开发建设。
开始南移 (安史之乱后)
完全南移(南宋)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 2、原因
(1)中原人口南迁,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 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3)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4)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5)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பைடு நூலகம்动,开发江南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 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经济区 地理位置
特点
山东 山西
黄河流域—鲁冀 农业区,经济
豫(崤函分界) 实力较强(山东
黄河流域—关中 最发达),是全
河西、巴蜀
国经济重心。

岳麓历史必修2第1单元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共22张PPT)

岳麓历史必修2第1单元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共22张PPT)
——不平衡性主要是指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次数
迁徙时间
迁徙原因
第一次高潮 第二次高潮
汉族统治阶级内
两晋之际 乱和少数民族内
迁。
唐安史之乱后
安史之乱使黄河流 域遭到严重破坏
第三次高潮 两宋之际 靖康之乱的影响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1、三次南迁高潮
(1)第一次高潮
时间:两晋时期 原因:八王之乱 影响:黄河流域的农业生 态环境迅速恶化,中原人 口纷纷向南方迁徙。
114
48
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现象?材料三说
明了什么现象?
2、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了中国古代文 化重心的南移。 (2)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 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3)促进了民族融合。
思考归纳
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表现?
(1)南方户口(人口)超过北方,户口 分布重心的南移。 (2)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全面超 过北方。 (3)南方地区在国家财政中占举足轻重 的地位 。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知识线索
四大 经济区
远古到两晋
第二次 人口迁移
安史之乱后
第一次 人口南迁
经济重心开 始发生变化
两晋之际
江南开始 超过北方
中唐以后
三国东晋南朝
第三次 人口迁移
南方经济 重心地位 的确立
两宋之际
宋以后
1、在汉代,江南地区和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发展程度相
差很大,根本上是因为( )
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 地区。
传统___畜__牧__区或半农半牧
以长城为界,分为塞内、 区,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1.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件(岳麓版必修2)

1.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件(岳麓版必修2)
南移完成的是( )
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第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性特征。
A项中的“数郡忘饥”与C项“天下足”相比,C项更能全面深
6.之所以出现下图的人口南迁,主要是因为(
)
A.生态环境的恶化 C.安史之乱的爆发
B.八王之乱的发生 D.靖康之变的发生
【解析】选D。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图片显示是南宋初年 人口的南迁,造成此次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北宋末年的靖康之 变。而B项发生在西晋之际,C项发生在唐朝。
7.(2010·莆田高一检测)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1.(2010·潍坊高一检测)在汉代,江南地区与黄河流域相比
经济发展程度相差较大,根本原因是(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统治政策的差异 C.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D.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
)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在汉代黄河流
域由于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经济实力强,处于全国经济重心 地位。江南地区由于生产技术落后等因素,与黄河流域相比
面完全确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
B.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划分而成
C.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D.黄河流域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
D.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题干材料反映 了从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户数的变化,影响这一变化的主 要因素是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政局相对稳定,人口大量南 迁。

岳麓版必修2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ppt课件

岳麓版必修2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ppt课件

龙门碣石经济区
土地贫瘠,寒冷,为畜牧业和半 农半牧区。实力十分有限。
总体特点: 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龙门碣石以北
山西
山东
江 南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时间
原因
流向
影响统治者内乱ຫໍສະໝຸດ 八王之乱后 少数民族内迁北方战乱
安史之乱后 北方战乱
靖康之乱后 北方战乱
由黄河流 域向长江 流域迁徙, 部分向珠 江流域
①给南方增 加大量的劳 动力,②带 来了先进生 产技术和生 产经验,③ 促进南北风 俗的融合。
B. “扬一益二” C. “苏湖熟,天下足” D.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课堂练习
3、(2007江苏)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 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 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 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C. 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 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3、影响
(1)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2)促进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课堂练习
1、下列各项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无密切关 系的是 A.政治重心的逐渐南移 B.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 C.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D.黄河流域的战乱
课堂练习
2、(2004北京)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 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A.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 或稔,则数郡忘饥”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 (1)北民南迁: 劳动力、技术 (2)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3)蕴涵的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4)政治重心南移、统治者重视 (5)劳动者的辛勤劳动
2、过程
两汉以前
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
魏晋南北朝 作物体系,建康

岳麓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精美课件

岳麓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精美课件
两晋之际(八王之乱即永嘉之乱)第一次高潮 唐朝中期(安史之乱)第二次高潮 两宋之际(靖康之乱)第三次高潮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宋)
原因?(①②③④) 影响?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
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②北民南迁,带来劳力和技术

③南方统治阶级重视生产的发展 练
④政治中心南移
(2)重大变化:
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 方(或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2分)
(3)发展原因:
南方社会相对安定(1分);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 特别是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分);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1分)。
一、四大经济区域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比较表中南北人口数目的变化,说明了 什么历史现象?
南方
北方
朝代
人口 (户)
占全国户口 人口 比例 (户)
占全国户 口比例
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练一练 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 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推动作用 B、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 C、江南与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 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
⑤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劳动,开发了江南;
请思考: 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什么影响呢?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_《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学课件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_《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学课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退出
岳麓版 ·历史 必修(Ⅱ)



法 分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动 探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1.通过对古代四大经济区 1.中国古代区域经济的特
堂 双
域的描述,认识我国古代 征;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基
经济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过程和影响。(重点)
达 标
2.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 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
岳麓版 ·历史 必修(Ⅱ)

第 3 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教 法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互 动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程标准 展现本课课标,并离析出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对于本 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然于胸。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重点难点


主 导
通过多媒体或者小黑板展现,让学生对于本课的重点和
课 时 作 业
退出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岳麓版 ·历史 必修(Ⅱ)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退出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菜单
岳麓版 ·历史 必修(Ⅱ)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时 作


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学习中重点把握,重点学习。

岳麓版 高中历史 必修二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岳麓版 高中历史 必修二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司马迁笔下的江南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 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 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
百越族船纹图
扬州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 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是什么 原因使江南得到开发?
自主学习
1:汉代四大经济区的分布和特点 2:三次中原人口南迁的时间和原因 3: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4: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4、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过程: ⑴魏晋南北朝——江南初步开发 (建康) ⑵ 中唐以后——逐渐超过北方 (扬一益二) ⑶ 南宋 ——重心南移完成(苏湖熟,天下足)
合作探究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南京秦淮河
杭州北关夜市,钱塘 八景之一,系旧时武 林门北运河两岸街市 夜景。当时外地游西 湖者,晚间返归多集 于此,因而成景。
位于运河枢纽 的扬州,成为全国 的经济中心。南北 水路商货在此云集, 海上商船也从此启 航和停泊。市区内 商贾众多、邸店林 立,最繁华的街道 “十里长街市井 连”,到了晚上, 也使千灯照碧云, 一派繁华景象。
一飞冲天。任昉的名字主要反映了( C )
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北方
南浙福四广贵江湖广云北山山河陕 直江建川西州西广东南直东西南西
27 26 11 9 2 0 22 12 5 0 17 13 5 11 2
114Βιβλιοθήκη 48中国七大人文渊薮之地
浙江,湖南,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安徽
--梁启超《近代学风之地理分布》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件 第一单元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件 第一单元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晨背关键信息 第一 单元 中国 古代 的农 耕经 济 第 3 课 区域 经济 和重 心的 南移 NO.1 理解教材新知 NO.2
把握热点考向
考向一 考向二 随堂基础巩固 课时跟踪训练
应用创新演练
1.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全国划分为山东、山西、 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四大经济区。 2.从魏晋至两宋之际,北方人口进行了三次大规模 南迁。 3.两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确立,中国古 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完成。
C.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
D.南北的语言融合比较好 解析:唐以前人口的迁移主要因为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 方战乱,而语言融合的现象是人口迁移作用的表现。 答案:C
[例2]
(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下图是依据《隋
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 图。该图反映出 ( )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特点
最重要的粮食
产地
地位
落后
农半牧区
经济实力 经济实力 差距较大 十分有限
3.分布特点
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
力发展 不平衡 的特点。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1.第一次高潮 两晋之际,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 山东、山西沦为主要战场,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黄河 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3.影响 (1)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 文化 重心的南移。 (2)随着中华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的 多样性日益突出。
(3)经济重心的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
互补 的需求。
[探究升华] 北宋从南方征收的“上贡”布帛
种类 锦、绮、鹿 胎、透背 罗 绫 绢

新岳麓版历史必修2同步讲义: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新岳麓版历史必修2同步讲义: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顼读材料——轴读教材坝要点I思维启迪-------- 耕析问题解疑惑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 划分依据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2•四大经济区(1) 山东、山西经济区:①特征:属于黄河流域,是传统的农业区」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

②地位:经济实力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2) 江南经济区:①特征: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森林密布,不利于开发;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②地位: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⑶龙门碣石以北:①特征: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

②地位:经济实力有限。

3.分布特点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 第一次高潮⑴时间:两晋之际。

⑵原因: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

(3) 影响:山东、山西沦为主要战场,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黄河流域的农业牛态环境迅速恶化。

2. 第二次高潮预习导引区(1) 时间:唐安史之乱以后。

⑵原因:安史之乱。

(3)影响: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南方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3. 第三次高潮(1) 时间:两宋之际。

(2) 原因:靖康之变。

⑶影响: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促进了南北文化的融合。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 原因(1) 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牛产工具和技术。

(2) 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3)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本来就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 过程3•影响(1)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⑵随着中华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

(3) 经济重心的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

1•古代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与今天的不同古代山东、山西是以河南崤山为界,以东称山东,又叫中原,包括了今天的河南、山东、河北三省以及晋南、苏北、皖北等部分地区;崤山以西则是山西,以关中为主,后来又扩展到河西和巴蜀等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 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 郑学檬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古今人口迁移原因的区别
1、古代:躲避战乱或自然灾害,人们自发地迁到相对稳 、古代:躲避战乱或自然灾害, 定的地方。 定的地方。 2、今天: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今天: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政府为了经济建设目的而有组织地引导人口流动。 )政府为了经济建设目的而有组织地引导人口流动。 (2)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剩余增加,国 )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剩余增加, 家放松进城的限制。 家放松进城的限制。 (3)农村人口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满足致富的愿望, )农村人口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满足致富的愿望, 自发地移向城市。 自发地移向城市。 (4)科技人员和大学生进城读书就业等等 ) 人口迁移的方向:农村—城市 内地—沿海 城市; 人口迁移的方向:农村 城市;内地 沿海
……入宋以后,南方士人在政治上扮演的角 入宋以后, 入宋以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色越来越重要。 范仲淹起于吴,欧阳修起于楚, 色越来越重要。“范仲淹起于吴,欧阳修起于楚, 蔡襄起于闽,杜衍起于会稽,余靖起于岭南, 蔡襄起于闽,杜衍起于会稽,余靖起于岭南,皆 为一时名臣。”他们大多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派, 为一时名臣。 他们大多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派, 如范、 余三人均参与或赞助过庆历新政。 如范、杜、余三人均参与或赞助过庆历新政。在 王安石变法中,参与变法的也大都是江南士人, 王安石变法中,参与变法的也大都是江南士人, 而其核心人物则均为赣、闽士人;王安石、 而其核心人物则均为赣、闽士人;王安石、曾布 为江西人;吕惠卿、章停为福建人。 为江西人;吕惠卿、章停为福建人。……
1 2 3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过程 结合小字了解具体表现) 过程( 1.过程(结合小字了解具体表现): 两汉以前,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 两汉以前,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 (1)孙吴 东晋南朝——初步开发; 孙吴、 初步开发; (1)孙吴、东晋南朝 初步开发 (2)中唐以后 (2)中唐以后——逐渐超过北方; 逐渐超过北方; 中唐以后 逐渐超过北方 (3)南宋 南宋——重心南移完成; 重心南移完成; (3)南宋 重心南移完成 2.原因 原因: 2.原因: 思考:人口南移给南方提供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因素? 思考:人口南移给南方提供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因素? (1)中原人口的南迁 中原人口的南迁, (1)中原人口的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 和技术; 和技术;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 无积聚而多贫。 不待贾(买卖)而足 无积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 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货殖列传》 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货殖列传》 《史记·货殖列传 (2)自然条件优越 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自然条件优越, (2)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杭州北关夜市, 杭州北关夜市,钱塘八景之 一,系旧时武林门北运河两岸街 市夜景。当时外地游西湖者, 市夜景。当时外地游西湖者,晚 间返归多集于此,因而成景。 间返归多集于此,因而成景。 《西湖志》卷三:“盖水陆 西湖志》卷三: 辐辏之所,商贾云集。 辐辏之所,商贾云集。每至夕阳 在山,则樯帆卸泊,百货登市, 在山,则樯帆卸泊,百货登市, 故市不于日中而常至夜分,且在 故市不于日中而常至夜分, 城闉之外,无金吾之禁, 城闉之外,无金吾之禁,篝火烛 照如同白日,凡自西湖归者, 照如同白日,凡自西湖归者,多 集于此,熙熙攘攘,人影杂沓, 集于此,熙熙攘攘,人影杂沓, 不减元宵灯市。 不减元宵灯市。”
南方——114
南直 浙江 福建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广 广东 北直
Hale Waihona Puke 北方——48山东 山西 河南 陕西
27
26
11
9
2
22
12
5
17
13
5
11
2
(2)教育文化中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 (2)教育文化中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 教育文化中心南移 (3)促进了民族融合 促进了民族融合。 (3)促进了民族融合。 (4)后来 由于过度开发,也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后来, (4)后来,由于过度开发,也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畜牧区和半农 山东、山西以北 龙门碣 山东、山西以北 半牧区, 半牧区,经济 塞内、 石以北 (塞内、塞外 塞内 塞外) 实力有限
这反映了当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这反映了当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经济重心在北方-自然环境) 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经济重心在北方-自然环境)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它们分别描述的是哪个经济区?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 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 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 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是什么 原因使江南得到开发? 原因使江南得到开发?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请思考: 请思考: 假设你们生活在中国 古代,要让你们选择一块 地方进行农业生产的话, 你们会按什么样的标准来 选择这块地方呢?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区域经济
是指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 是指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在特 定区域内所生产的产品 经营模式和 生产的产品, 定区域内所生产的产品,经营模式和地 方特色基本相同的经济 基本相同的经济。 方特色基本相同的经济。
经济重心
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 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 要财政支持的地区。在中国古代, 要财政支持的地区。在中国古代,衡量 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 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是 看该地区粮食产量 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 看该地区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 全国名列前茅, 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手工业 和商业是否发达。 和商业是否发达。——农耕经济重心 农耕经济重心
一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经济区 山东 山西 江南 地理位置 黄河流域—鲁冀 黄河流域 鲁冀 崤函分界) 豫(崤函分界 崤函分界 黄河流域—关中 黄河流域 关中 河西、 河西、巴蜀 长江以南 长江以南 特点 农业区, 农业区,经济 实力较强(山东 实力较强 山东 最发达), 最发达 ,是全 国经济重心。 国经济重心。 原始森林覆盖 原始森林覆盖 经济实力较弱 形成原因 自然条件优越, 自然条件优越,开 发早,人烟稠密。 发早,人烟稠密。 地势复杂, 地势复杂,气候炎 热潮湿, 热潮湿,人口稀少 生产技术落后 气候寒冷, 气候寒冷,土地贫 瘠。
材料:夫山西饶材、 玉石; 材料:夫山西饶材、竹、榖、纑、旄、玉石;山东多 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 声色;江南出棻、 丹沙、 玳瑁、珠玑、 龙门、 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 石北多马、 旃裘、筋角; 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 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史记·货殖列传》 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史记·货殖列传》
原因 统治阶级内部、 统治阶级内部、少数 两晋之际 民族内迁、 民族内迁、环境恶化 安史之乱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靖康之变 民族矛盾 时期 影响
1.为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 1.为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 进的工具技术, 进的工具技术,促进江南经济 发展 2.促进了民族融合(风俗、语言 2.促进了民族融合(风俗、 促进了民族融合 等)。——教材小字 教材小字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分为几大经济区?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分为几大经济区? 分别是什么? 分别是什么? 山西、山东、江南、 山西、山东、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四大经济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四大经济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3.影响 影响: 3.影响: 材料一:今之沃壤,莫如吴、 材料一:今之沃壤,莫如吴、越、闽、蜀。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卷337 《宋史》 材料三:教材P13最后一段小字。“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教材P13最后一段小字。 苏湖熟,天下足。 P13最后一段小字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1)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 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 (1)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材料四: 材料四: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位于运河枢纽的 扬州, 扬州,成为全国的 经济中心。 经济中心。南北水 路商货在此云集, 路商货在此云集, 海上商船也从此启 航和停泊。 航和停泊。市区内 商贾众多、 商贾众多、邸店林 立,最繁华的街道 “十里长街市井 到了晚上, 连”,到了晚上, 也使千灯照碧云, 也使千灯照碧云, 一派繁华景象。 一派繁华景象。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原因 原因: 2.原因: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 如也。 地广野丰, 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捻(丰收之年),则数 地广野丰 民勤本业,一岁或捻(丰收之年) 郡忘饥。──《宋书·孔秀恭等传论》 郡忘饥。──《宋书 孔秀恭等传论》 孔秀恭等传论 材料三:教材P12第一段小字。 P12第一段小字 材料三:教材P12第一段小字。 (3)南方环境相对安定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南方环境相对安定, (3)南方环境相对安定,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4)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4)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材料四:中国历代政治中心的转移,从经线来看, 材料四:中国历代政治中心的转移,从经线来看,总体呈自西 向东的趋势;以纬线观之,则时南时北。 向东的趋势;以纬线观之,则时南时北。……政权南移在封建 政权南移在封建 社会中后期主要有三次:晋代…;宋代…;元末明初…; 社会中后期主要有三次:晋代 ;宋代 ;元末明初 ; (5)政治重心的南移起了带动作用 政治重心的南移起了带动作用; (5)政治重心的南移起了带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