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设计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设计第一章:动物生殖和发育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动物生殖和发育的主要类型。
3. 理解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意义。
1.2 教学内容1. 动物生殖的定义和类型。
2. 动物发育的定义和类型。
3. 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概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1.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请学生回答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概念。
2.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具体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第二章:有性生殖2.1 教学目标1. 了解有性生殖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有性生殖的主要类型。
3. 理解有性生殖的意义。
2.2 教学内容1. 有性生殖的定义和类型。
2. 有性生殖的过程。
3. 有性生殖的特点和优势。
2.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有性生殖的基本概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动物的有性生殖特点。
2.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请学生回答有性生殖的基本概念。
2.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具体动物的有性生殖特点。
第六章:无性生殖6.1 教学目标1. 了解无性生殖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无性生殖的主要类型。
3. 理解无性生殖的意义。
6.2 教学内容1. 无性生殖的定义和类型。
2. 无性生殖的过程。
3. 无性生殖的特点和优势。
6.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无性生殖的基本概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动物的无性生殖特点。
6.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请学生回答无性生殖的基本概念。
2.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具体动物的无性生殖特点。
第七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7.1 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生殖方式。
2. 掌握昆虫的发育类型。
3. 理解昆虫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7.2 教学内容1. 昆虫的生殖方式。
2. 昆虫的发育类型: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3. 昆虫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7.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设计
1.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养成积极观察、思考、提问的习惯,增强对生物现象的好奇心。
2.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教育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学生将认识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概念,包括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卵生、胎生等;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如昆虫的变态发育、鱼类的卵生、鸟类的胎生等;理解基因在生殖和发育中的作用,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殖和发育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不同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教师详细介绍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突出各类动物的特点。
3.基因在生殖和发育中的作用:教师解释基因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以及基因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不同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有哪些特点?
-基因在生殖和发育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他们对生殖和发育的认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判断题: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选择题: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并解释原因。
初中生物教案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初中生物教案动物的生殖与发育初中生物教案-动物的生殖与发育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概念;2. 掌握不同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3. 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和适应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1. 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2. 不同动物的发育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学生作业;2. 图片、动画或视频展示资料。
四、教学过程(I)概念导入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思考,例如母鸡孵蛋,小鱼孵化出来等。
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II)知识讲解1. 动物的生殖方式可以根据动物的生殖方式,将动物分成两大类: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卵生动物是指通过卵子生殖的动物,例如鸟类、爬行类和鱼类等,胎生动物是指通过胎儿生殖的动物,例如人类、哺乳类等。
2. 动物的发育过程a. 卵生动物的发育过程卵生动物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孵化等。
例如鸟类的受精过程,可以通过图示或视频展示给学生观察和学习。
b. 胎生动物的发育过程胎生动物的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育、胎儿生长等。
以人类为例,讲解人类的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胚胎、胎儿的发育过程。
(III)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典型的动物进行案例分析,例如水蛭、乌龟等。
通过分析这些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让学生理解不同动物的适应环境和繁殖特点。
(IV)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
每组从学校周边的环境中选择一个动物进行认知研究,观察该动物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并用文字、图片等方式记录下来。
最后,每个小组可以进行展示与分享。
(V)课堂总结通过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并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和思考,加深对生物知识的学习。
五、作业布置1. 精选一种动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调查,写一篇关于该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文章;2.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概念导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设计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繁殖方式;(2)掌握动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3)了解动物的发育过程和不同的发育模式;(4)掌握动物的幼体和成体之间的形态和生理上的差异。
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动物的繁殖方式;(2)能够观察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归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兴趣,关注动物的生命传承,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繁殖方式;(1)生殖方式:性生殖和无性生殖;(2)繁殖方式:内生和外生;胎生、卵生和卵胎生等。
2.动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1)雌性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等;(2)雄性生殖器官:睾丸、输精管、前列腺和尿道等;(3)生殖过程:配子形成、受精和生殖后的胚胎发育等。
3.动物的发育过程和不同的发育模式;(1)单细胞阶段:受精卵;(2)多细胞阶段:分裂、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等;(3)发育模式: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等。
4.动物的幼体和成体之间的形态和生理上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导入(15分钟)1.利用图片展示不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2.进行简短的讨论,了解学生对动物生殖和发育的了解程度。
教学环节二:讲授基础知识(30分钟)1.介绍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繁殖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殖特点;2.讲解动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通过示意图和动画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3.引导学生探讨动物的发育过程和不同的发育模式;4.讲解动物的幼体和成体之间的形态和生理上的差异,理解动物的变态发育。
教学环节三:实践操作(30分钟)1.制作简易显微镜实物,观察显微镜下的受精卵;2.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发育过程和发育模式。
教学环节四:巩固与拓展(30分钟)1.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对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理解;2.整理归纳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知识,梳理思路,解答学生的疑惑;3.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第二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第二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案: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生殖器官。
2.掌握动物的不同类型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3.理解生殖和发育对于物种的传承和进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掌握动物的不同类型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2.理解生殖和发育对于物种的传承和进化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理解动物的不同类型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2.分析生殖和发育对于物种的传承和进化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生物八上教材。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有不同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动物是如何繁殖后代的呢?”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物的不同类型的生殖和发育方式的图例,介绍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并简要解释两者的区别。
Step 3: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20分钟)教师分别介绍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以及常见的动物例子。
同时,教师还应让学生了解有性生殖的优点是产生了变异基础,推动物种进化的进程。
要特别注意提及对有性生殖方式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例如繁衍后代的成本高、一些有害基因通过有性生殖方式容易在种群中传播等。
Step 4:动物的发育方式(30分钟)教师结合多媒体展示动物的发育方式,包括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带领学生理解这些发育方式的定义和特点。
同时,教师还应让学生了解发育方式的选择受到环境和物种的因素的影响。
Step 5:总结和拓展(1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为什么有性生殖比无性生殖更常见?2.有性生殖对于物种的传承和进化有哪些重要性?3.你认为为什么有些物种的发育方式是间接发育而不是直接发育?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自主阅读相关教材知识点,写一篇关于生殖和发育对物种传承和进化的重要性的短文。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入、概念讲解和展示图片、多媒体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动物的不同类型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第一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理解动物生殖和发育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动物生殖的定义和类型。
动物发育的定义和类型。
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意义。
1.3 教学活动引入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概念。
讲解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定义和类型。
讨论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意义。
第二章:有性生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有性生殖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使学生理解有性生殖的特点和优势。
培养学生对有性生殖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教学内容有性生殖的定义和过程。
有性生殖的特点和优势。
有性生殖的实例。
2.3 教学活动引入有性生殖的概念。
讲解有性生殖的过程。
讨论有性生殖的特点和优势。
展示有性生殖的实例。
第三章:无性生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无性生殖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使学生理解无性生殖的特点和优势。
培养学生对无性生殖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无性生殖的定义和过程。
无性生殖的特点和优势。
无性生殖的实例。
3.3 教学活动引入无性生殖的概念。
讲解无性生殖的过程。
讨论无性生殖的特点和优势。
展示无性生殖的实例。
第四章:昆虫的发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昆虫发育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使学生理解昆虫发育的特点和类型。
培养学生对昆虫发育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教学内容昆虫发育的定义和过程。
昆虫发育的特点和类型。
昆虫发育的实例。
4.3 教学活动引入昆虫发育的概念。
讲解昆虫发育的过程。
讨论昆虫发育的特点和类型。
展示昆虫发育的实例。
第五章:两栖动物的发育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两栖动物发育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使学生理解两栖动物发育的特点和类型。
培养学生对两栖动物发育的兴趣和好奇心。
5.2 教学内容两栖动物发育的定义和过程。
两栖动物发育的特点和类型。
两栖动物发育的实例。
5.3 教学活动引入两栖动物发育的概念。
讲解两栖动物发育的过程。
讨论两栖动物发育的特点和类型。
八年级生物下册6.1.2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新版)冀教版
答案:鸟类的生殖过程包括交配、受精、产卵、孵化、育雏等阶段。雄鸟和雌鸟在交配过程中交换精子,受精卵在雌鸟体内发育成为雏鸟,然后孵化出生。雏鸟在成鸟的照顾下成长。
3. 例题3:请描述哺乳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答案:哺乳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包括有固定的繁殖季节、胎生哺乳、幼崽的护理等。母兽在怀孕期间通过胎生方式孕育后代,幼崽出生后通过哺乳获得营养,成兽对幼崽进行护理和照顾。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动物生殖和发育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认识和理解。
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 课堂小结:
(1)学生能够总结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
(2)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动物生殖和发育方式的异同,并举例说明。
(3)学生能够认识到动物生殖和发育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4)学生能够思考动物生殖和发育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 当堂检测:
(1)选择题:
3. 信息化资源:教学课件、视频资料、动画演示、生物图像库等。
4.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案例分析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动物是如何繁殖后代吗?它们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
展示一些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生命的奇迹。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八年级生物教案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八年级生物教案《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八年级生物教案一、学习目标1、说出家蚕和蝗虫、青蛙、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重点)3、通过观看,收集资料、表演等活动,培育观看力量。
收集和处理资料的力量,以及表达沟通、合作参加、自主学习的力量。
4、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进展中的作用,从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来辨证的熟悉昆虫和人类的关系。
二、导学过程:1、生物界中数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2、昆虫的生殖特点以及它们的生殖场所:3、解释蜻蜓点水和了解玉米螟的防治阅读P43昆虫的`发育过程,回答列问题1、蝗虫的发育过程经受了那几个时期?2、幼虫与成虫的外部形态有何异同?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蝗虫的发育过程有蜕皮现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共蜕几次皮?4、从食性、生殖特点、发育时期几方面分析,掌握蝗灾应实行那些措施?5、结合蝗虫特点,说说毁灭蝗虫的最佳时期?6、何谓不完全变态?举例说明。
7、何谓完全变态?举例说明。
8、比较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的异同。
9、作茧自缚是蚕由什么时期吐出的丝,进入了什么时期?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否科学,若不科学,如何改动。
10、青蛙为什么成为两栖动物?11、鸡卵的结构。
12、鸡卵的发育过程。
三、当堂达标1.蚕蛾是家蚕发育过程中的()。
A.幼虫期B.成虫期C.蛹期D.若虫期第2页/共3页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2.家蚕是通过有性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的,其特点是()。
A.有精子与卵细胞融合的过程B.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新个体C.雌雄同体,异体受精D.雌雄同体,自体受精3.下列哪项不是若虫的特点()。
A.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像B.与成虫相比身体较小C.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D.生殖器官没有发育4.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叫不完全变态。
A.卵幼虫成虫B.卵幼虫蛹成虫C.卵若虫蛹成虫D.卵若虫成虫5.下列昆虫其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的依次是()。
生物动物生殖和发育教案
生物动物生殖和发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动物的生殖方式;2.掌握生物动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3.了解生物动物的发育过程和主要发育方式。
二、教学内容1.生物动物的生殖方式;2.生物动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3.生物动物的发育过程和主要发育方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生物动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2.难点:生物动物的发育过程和主要发育方式。
四、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实例;2.图片和动画辅助教学;3.分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进行导入。
第二步:生物动物的生殖方式(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生物动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定义和区别。
2.教师以动物世界中常见的生殖方式为例进行讲解,如卵生、胎生和卵胎生等。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不同动物的生殖方式,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第三步:生物动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25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生物动物的典型生殖器官,如雄性的睾丸和雌性的子宫等。
2.教师详细讲解生物动物的生殖过程,包括受精和胚胎发育等。
3.学生观察图片和动画,理解生物动物的生殖过程。
4.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总结,展示各自对生物动物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的理解。
第四步:生物动物的发育过程和主要发育方式(25分钟)1.教师引入生物动物的发育过程和主要发育方式。
2.针对不同动物的发育方式,教师通过图片或动画进行讲解。
3.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不同动物的发育过程和主要发育方式,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概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要点,并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问题。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利用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生物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小论文,包括生物动物的生殖方式、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以及主要发育方式。
字数不少于500字。
七、板书设计生物动物生殖和发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动物的生殖方式;2. 掌握生物动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3. 了解生物动物的发育过程和主要发育方式。
探究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生殖和发育生物教案
探究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生殖和发育生物教案生殖和发育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及其特点。
2、能够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基础和发育过程。
3、掌握两栖动物在不同生境中的适应策略,并能够阐述其生态意义。
二、教学准备:1、相关教材及资料。
2、解剖刀、镊子、显微镜等实验器具。
3、自然博物馆等两栖动物标本。
三、教学过程:一、两栖动物的生殖基础两栖动物是一种“两个家庭”的生物,即两个生长期之间的转换。
在生殖阶段,它们处于水中或陆地生态环境中,就会进行繁殖活动。
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大体上分为两种类型:外生殖和内生殖。
1、外生殖方式外生殖是指两栖动物在产生卵子和精子之后,在水中或湿地上将卵子和精子从体外结合,产生出幼虫或卵的形式。
这种方式在两栖动物的繁殖生活中非常普遍。
外生殖方式又可分为两种方式:浮游卵和粘淀卵。
浮游卵即是卵到海外水里存在。
这种形式通常只适用于那些水中生长的两栖动物,如蝌蚪等。
粘淀卵是指卵附着在岸边的水草或岩石上。
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陆生两栖动物,如蛙和蜥蜴等。
2、内生殖方式内生殖是指两栖动物通过产生卵并将精子注入到卵中来进行繁殖。
这种方式通常用于在陆地上生长的两栖动物,比如蛇类和蜥蜴等。
内生殖在两栖动物的繁殖中非常重要。
由于陆生生态环境非常苛刻,繁殖方式的选择可以大大提高生存率和幼仔生长的机会。
二、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也分为两个阶段,即卵的发育和卵仔的发育。
1、卵的发育两栖动物的卵通常比较大,直径约为0.5毫米至20毫米。
受孕后,卵将通过慢慢膨胀变成蛋的形式。
这种过程会延续好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天,具体时间取决于两栖动物的品种以及繁殖方式。
2、卵仔的发育卵仔指的是已经受精的卵在离开母体之后的发育过程。
这种发育通常是通过两栖动物体内的胚胎转化实现的。
卵仔的发育有三个重要的阶段:胚胎、卵仔和幼仔期。
胚胎期:在这个阶段,两栖动物的卵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形成由细胞组成的小球。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一、复习目标:1、复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知识巩固完全变台、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2、理解青蛙的变态发育以及青蛙是水陆两栖的动物鸡蛋各部分结构的功能二、习重点、难点为什么说青蛙是水陆两栖的;鸡蛋各部分的结构及功能三、知识网络:生殖:招引异性、交尾、产卵不完全变态: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生殖:招引异性、抱对、产卵发育:(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即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生殖: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早成雏:孵出时已充分发育晚成雏:靠亲鸟喂养在巢内完成后期发育四、知识梳理:1、“蜻蜓点水”是蜻蜓一种()现象2、蝗虫把卵产在()3、玉米螟的幼虫在()越冬4、蝗虫的发育包括:()、()、()三个期5、蝗虫出现蜕皮现象是由于蝗虫的()原因6、蝗虫一生经过()次蜕皮现象7、蝗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它主要危害那些植物我们要灭蝗应该在那个时期进行发生蝗灾的原因为什么蝗灾多发生在黄河中下游8、你能说出用些方法有效地消灭蝗虫9、根据日常生活观察请你说说还有些昆虫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方式相似10、什么是不完全变态什么完全变态1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说的是青蛙的()季节12、青蛙的生殖方式是:()13、为什么说青蛙是水陆两栖的14、青蛙的发育过程中可都与青蛙的比较15、孔雀开屏是雄孔雀还是雌孔雀五、对应训练:1大多数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为()a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受精必须在陆地上进行b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受精必须在水中完成c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受精必须在陆地上进行d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受精必须在水中完成2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a青蛙体表无覆盖物失水较快b青蛙的呼吸依赖肺和皮肤两种器官c在水中或陆地都没有足够的食物d身体散热差不能长时间留在水中3青蛙的生殖特征是()a雌雄异体体内受精b雌雄同体体外受精c体外受精幼体在母体内发育d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4蛙的发育称作()a完全变态发育b变态发育c不完全变态发育d两栖发育5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是()a卵→蝌蚪→成蛙b卵→蝌蚪→幼蛙b受精卵→蝌蚪→成蛙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6、你所熟悉的下列五种昆虫中与家蚕的发育过程相同的是()①蝇②蜜蜂③蟋蟀④蝼蛄⑤蟑螂A①②B①②④C③②④D③④⑤7、我们平时看到的吃桑叶的“蚕宝宝”是家蚕的()A受精卵B幼虫C蛹D成虫8、夏天令人讨厌的蚊子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其发育过程经历了()A卵、蛹、成虫三个阶段B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C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D卵、蛹、幼虫、成虫四个阶段9、蝗虫是农业害虫它们危害农作物最严重的时期和消灭的最佳时期分别为()A幼虫、幼虫B成虫、成虫C成虫、幼虫D幼虫、成虫10、蝗虫在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的原因的是()A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生长而长大B进行气体交换C蜕掉原来的外骨骼使运动灵活D减轻体重利于运动11、“蜻蜓点水”现象是蜻蜓在()A饮水B取食水面动物C产卵D洗浴12、一只蝗虫的四龄若虫已经蜕了()次皮A2次B3次C4次D1次13青蛙从到的发育过程中在和上有显著的变化因此青蛙的发育是14、绘出鸡蛋的结构图并标出个部分名称及其功能。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设计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概念。
2. 掌握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1. 介绍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定义。
2. 解释动物生殖和发育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入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概念。
2. 学生讨论动物生殖和发育的重要性。
3. 举例说明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
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宠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并记录下来。
第二章:动物的生殖方式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殖方式。
2. 掌握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
教学内容:1. 介绍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定义。
2. 解释不同动物的生殖方式。
3.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生殖方式的优势和劣势。
教学活动:1. 解释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定义。
2. 举例说明不同动物的生殖方式。
3. 学生讨论不同生殖方式的优势和劣势。
作业:1. 学生回家后,调查不同动物的生殖方式,并制作报告。
第三章:动物的发育过程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发育过程。
2. 掌握不同动物的发育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动物的发育过程。
2. 解释不同动物的发育特点。
3. 引导学生思考发育过程对动物生存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解释动物的发育过程。
2. 举例说明不同动物的发育特点。
3. 学生讨论发育过程对动物生存的影响。
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宠物的发育过程,并记录下来。
第四章:生殖和发育的适应性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生殖和发育的适应性。
2. 掌握不同动物生殖和发育适应性的例子。
教学内容:1. 介绍动物生殖和发育的适应性。
2. 解释不同动物生殖和发育适应性的例子。
3. 引导学生思考生殖和发育适应性的意义。
教学活动:1. 解释动物生殖和发育的适应性。
2. 举例说明不同动物生殖和发育适应性的例子。
3. 学生讨论生殖和发育适应性的意义。
作业:1. 学生回家后,调查不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适应性,并制作报告。
第五章:总结教学目标:1. 回顾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概念和内容。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案标题: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目标:1. 了解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2. 掌握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3. 理解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4.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案步骤:步骤一: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引入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知道动物是如何繁殖的吗?它们的生殖方式有哪些?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动物的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并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介绍动物的不同发育方式:卵生、胎生和卵胎生,并解释它们的定义及特点。
3. 通过图示或实物,讲解动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步骤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一些动物的繁殖案例,例如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等,让学生分析它们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与它们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
步骤四:实验设计(2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的生殖细胞的特点。
2. 提供实验材料和指导,引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步骤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2.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对物种的繁衍和生存的重要性。
3. 总结教学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不同动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细胞;2. 案例分析:提供不同动物的繁殖案例;3. 实验设计:提供实验材料和指导。
评估方式:1. 学生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2. 学生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他们了解更多关于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知识;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3.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动物繁殖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第19章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节动物的生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描述动物的受精和生殖的方式2、概述鸟卵结构和主要作用3、说出动物克隆的大致过程能力目标:1、通过对动物繁殖行为图和鸟卵结构模式图的观察,培养学生图文结构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的准确表达能力。
2、通过收集与动物克隆有关资料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取、整合和概述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1、了解动物的受精与生殖方式,体验生命诞生与物种延续的关系,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2、体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信息和合作的价值观。
【课前准备】教师:CAI课件,探究实验材料(一个新鲜鸡蛋、镊子、培养皿、放大镜、注射器、小奖品)学生:查找与克隆有关的问题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竞猜游戏,引出课题,激发学习热情:[引入] 在我们美丽的大自然中,有着许多种动物,它们或有着美妙的歌喉、或有华丽的羽毛、或有优雅的身姿。
它们一代一代能不断的延续和发展着,靠什么呢?引出主题——动物的生殖。
教师:动物的种类很多,身体构造各异,生活环境多样,因此他们的生殖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简单,有的复杂。
大多数动物是通过受精的方式——雌雄两生殖细胞的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
教师:那么动物的受精和生殖方式又有哪些呢?请大家阅读p116学生:受精方式有两种: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生殖方式有两种:卵生和胎生教师:下面请大家来观看一些关于动物受精过程的录象,然后思考以下问题:进行体外受精的是什么动物,进行体内受精的又有哪些动物?以上动物形成的受精卵,是在母体内还是母体外发育成新个体的?体内受精的动物一定要通过胎生的方式产生后代吗?学生活动:观看录象后点击flash课件,将概念拖放到合适的位置。
教师:绝大多数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而昆虫、鱼类等大多数是卵生动物,下面请大家来猜测一下,这是什么动物?根据四个词联想:生肖、卵生、家禽、2005。
教师:鸡是一种家禽,并且它的生殖方式是卵生,母鸡产的卵就是我们说的鸡蛋。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观察结构:[引入] 现在我手里拿的是一个新鲜的生鸡蛋,可爱的小鸡就是从这样的蛋内发育出来的。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设计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设计第一章: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1. 理解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1.2 教学内容1. 动物生殖的定义和类型。
2. 动物发育的定义和类型。
3. 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1.4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现象。
2. 讲解概念:讲解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4. 小组讨论:讨论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关系。
1.5 教学评价1. 测验:考查学生对动物生殖和发育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报告:评价学生对具体动物生殖和发育特点的分析能力。
第二章: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2.1 教学目标1. 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
2.2 教学内容1. 有性生殖的定义和特点。
2. 无性生殖的定义和特点。
3.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定义和特点。
2. 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
2.4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现象。
2. 讲解定义:讲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定义和特点。
3. 对比分析:分析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
4. 小组讨论:讨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2.5 教学评价1. 测验:考查学生对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
2. 小组报告:评价学生对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的分析能力。
第六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6.1 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生殖方式和特点。
2. 掌握昆虫发育的类型和特点。
6.2 教学内容1. 昆虫的生殖方式。
2. 昆虫发育的类型。
3. 昆虫发育的特点。
6.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昆虫的生殖方式和特点。
初中生物教案设计动物生殖和发育
初中生物教案设计:动物生殖和发育一、前导知识复习•复习动物细胞的结构和生物基础知识•复习细胞分裂的过程和类型•复习生殖细胞的特点和功能二、概念讲解和示范实验1. 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概念•生殖:指有性或无性方式产生后代的过程•发育:指新个体从受精卵到成体的过程2. 无性生殖的种类和特点•简单分裂:通过细胞分裂产生两个基本相同的后代•同胚复制:通过体细胞分裂产生基本相同的后代•裂体生殖:通过体腔分裂产生多个后代•芽生殖:通过分裂产生复制体和分离并独立个体•子实体生殖:通过部分体细胞和体液呈现形成新个体3. 有性生殖的流程和特点•有性生殖的基本特点•授精的过程和方式•受精后受精卵的发育4. 受精卵的发育过程•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第三次分裂•第四次分裂•胚胎期和胚胎发育的特点5. 动物生殖的方法和适应环境的关系•子实体生殖和花粉的传播•子实体生殖和栖息地特点的关系•有性生殖和基因的变异•有性生殖和环境变化的关系6. 生殖和发育的影响因素•温度和发育的关系•养分和发育的关系•湿度和发育的关系•光照和发育的关系三、实践活动1. 观察动物的生殖方式•剖析不同动物的生殖器官•观察不同动物的交配行为2. 模拟无性生殖的实验•使用植物或动物细胞进行分裂实验•观察分裂过程和结果3. 模拟有性生殖的实验•使用显微镜观察受精卵的发育过程•记录并比较不同动物的受精卵发育情况四、实践总结和讨论•总结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综合讨论环境对生殖和发育的影响•分析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优缺点五、课堂练习和检测•进行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练习•设计小组或个人报告,展示有关生殖和发育的研究结果六、课程延伸拓展•阅读有关动物生殖和发育的科普读物和文章•参观动物园或昆虫展,了解生殖和发育的实际情况以上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北师大版 (5)
《第2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和特点。
2、识别鸟卵的形态结构及与鸟类在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在观察鸡卵实验活动中,提高探究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鸟卵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构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辨证观点及“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懂得关注鸟类生活,树立保护鸟类、保护鸟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鸟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2、能完整地解剖鸟卵,能有序地观察鸟卵并进行小组讨论活动。
三、教学过程四、板书设计〔三〕鸟的生殖和发育1、鸟的生殖和发育特点:〔1〕体内受精,卵生〔2〕后代的发育过程受到亲鸟的保护2、鸡卵的结构卵壳——保护,透气、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卵壳膜〔内外两层,形成气室〕——保护卵白——营养和保护胚。
卵黄膜与陆地环境相适应胚盘〔含细胞核〕——将来发育成雏鸟卵黄——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
系带《发酵技术》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
〔3〕、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
2、能力目标〔1〕、通过品尝酸奶,引出身边的发酵技术。
〔2〕、通过自制酸奶〔或制酱,或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3〕、通过制用沼气发酵装置,了解科学技术的关系。
〔4〕、通过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
二、教学重点1、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三、教学难点1、活动:制作沼气发酵装置。
2、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3、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生物技术成果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2、生活中常见的发酵产品:调味品、米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专题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
2、概述变态发育
3、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
4、描述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和鸟卵的结构
5、培养学生热爱鸟类,感受自然之美的情感
二、学习重点
1、昆虫变态发育的过程
2、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
3、鸟卵的结构及功能
三、学习难点
区分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的生殖和发育
四、教学过程设计
1、预习检查、作业批改情况反馈
学生活动:粗读资料归纳的知识点,划记重点内容,圈出关键字
一、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
2、昆虫的生殖特点: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3、昆虫的发育特点: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教师活动:
出示蚕生殖发育图
让学生讲解蚕的生殖发育过程
学生活动:准备一到两分钟由一位学生上台讲解其他学生补充提问做练习出示蝗虫生殖发育图
让学生讲解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学生讲解提问后若还有遗漏,教师补充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
2、发育:变态发育
出示三者的比较图
三、鸟的生殖和发育
出示鸟卵的结构图
让学生讲解鸟卵的结构与功能
学生讲解提问后若还有遗漏,教师补充
出示习题
出示打乱的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图
让学生排序
提问:所有的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都是这样的吗?
四、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东城一中2017——2018学年度九年级二班生物学科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