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合理使用抗生素.

合集下载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合理运用抗生素原则一.运用抗生素应遵守以下原则:1 .病毒沾染,如伤风.流感等不宜运用抗生素.2 .发烧待查(除非病情轻微,临床经验高度疑惑细菌沾染者)不宜运用抗生素.3 . 皮肤及粘膜等局部应尽量防止运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药菌产生或反常反响.4 .青霉素( G ):是第一个发明的抗生素,肺炎球菌. A 组溶血性链球菌及脆弱类杆菌的厌氧菌沾染等仍属首选药物.5 .大环内酯类:宜用于轻度.中度呼吸道沾染.支原体及衣原体沾染.6 .氨基糖甙类:每日一次加 10% 葡萄糖液 100ml ,静滴疗效好,毒性小.不轻易产生耐药菌株,宜用于 G - 杆菌沾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沾染等,疗程约7 天.要留意其能引起耳.肾毒性.7 .喹诺酮类:多实用于尿路沾染.肠道沾染及轻度.中度呼吸道沾染.8 .头孢菌素:除第一代.某些第二代及口服制剂外,一般属于非首选药物.如属于中度及重度病院内沾染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属于病院内重症沾染.重症混杂沾染(需氧菌及厌氧菌).免疫功效低下病人可斟酌用泰能.9 .最好按细菌药敏实验成果选药.要熟习选用药物的抗菌活性.药效学及药动学.10 .当一种抗菌药物能控制沾染时,尽可能不采纳联用,削减不须要的运用抗菌药物.11 .单一抗菌药物无效时或重度沾染病人,可按药敏实验选用两种抗菌药物联用,一般不联用三种以上的抗菌药物.12 .静滴抗生素比口服抗生素贵,如病情允许应口服抗生素.13 .轻微沾染的病人初期须要静滴抗生素,待病情稳固后可改用雷同口服抗生素.14 .重症沾染者如用头孢他定及泰能可斟酌经验治疗.在某些临床情形下也可斟酌次强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哌酮,如许可延伸前者的抗菌性.15 .要严厉控制万古霉素顺应症,①由耐β—内酰胺抗生素的 G + 球菌引起的轻微沾染.② G + 球菌沾染病人对β—内酰胺抗生素轻微过敏;③抗生素相干肠炎患者,用甲硝唑治疗无效,或病情十分轻微,并有危及性命的可能等再用该抗生素.16 .如遇两种抗生素对统一种细菌迟钝时,则选个中便宜的.17 .一般急性沾染.抗生素在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掉后持续用2~3 天.急性沾染病程不轻易迁延者(如急性肠炎),病情根本控制后 1~3 即可停药. G + 球菌肺炎;退热后 3~5 天,金葡菌肺炎疗程须要稍长可停药. G - 杆菌肺炎;退热后 5~7 天可停药.尿路沾染;疗程 3~5 天,重复发生发火者稍延伸.败血症;病情好转,体温正常 7~10 天后再停药.18 .急性沾染,运用抗生素后临床疗效不明显,一般在 72 小时应斟酌改用其他抗菌药物.19 .外科预防性用药:一般而言可在手术前 30 分钟预防性给药.20 .对新药.高级药的商品名.化学名与现有的抗生素对比,是否原有的抗生素转变了商品名.必须熟习新药.高级药的抗菌谱.顺应症.不良反响.配伍禁忌等.21 .抗生素配伍要合理:两种抗生素同时运用,尤其要斟酌有无理化.药理等配伍禁忌.。

术前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

术前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

术前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前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的价值。

方法: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方式,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发生切口感染情况。

结果:2096例外科手术共发生切口感染52例,感染率为2.48%,术前(0.5--1h)使用抗生素比术中、术后使用抗生素感染率更低,二三联用药比一联用药感染率更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结论:外科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关键词:外科手术;感染;抗生素中图分类号: R619 文献标识码:A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的并发症之一,常见的抗感染方法是在术前1--3天、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但是临床上仍然存在相当高的感染率[1],为预防和减少切口感染,我们改变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在术前0.5h—1.0h给予抗生素,与以往传统的术后用药相比有切口感染明显的降低。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3月~2013年6月我院实施各种外科手术应用抗生素预防治疗及住院治疗10天以上病例2096份进行分析。

其中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占52例,手术年龄3—76(平均46岁),男29例,女23例,平均住院26天。

平均使用抗生素12天。

1.2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按卫生部医政司制定的诊断标准,凡切口局部红、肿、热、痛、筋膜组织以上有脓性渗出液,或拆线后局部有脓性液渗出,无论有无细胞学证据,均属切口感染[2]。

1.3抗生素应用是否合理的评价标准参照解放军304医院编写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护手册>>中抗生素合理应用评价标准拟定。

切口类型按<<临床外科学>>分类法标准分3类,Ⅰ类(无菌),Ⅱ类(可能污染),Ⅲ类(污染)。

2 结果针对切口类型在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方式均为静脉给药,常规剂量,对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在预防给药方面从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给药时机,预防应用是否合理进行分析,根据评价标准得出,术后切口感染率高低与预防给药时机、切口类型与抗生素应用的方式、种类有密切关系,预防给药以术前1h至术后<3天的切口感染率最低(P<0.01 表1),抗生素预防应用Ⅲ类切口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2)。

基层医院外科怎样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基层医院外科怎样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分 析 医 保费用 超 支产 生 的原 因 及对 策 , 逐步 减 少扣 款 费用 的
数 额
财 务 人员 在 医保 持 卡实 时 结 算 中有 着 举足 轻 重 的作 用 . 是 医保 持 卡 实 时结算 能 够顺 利 实 施 的关 键 , 以必 须加 强 对 所 财 务 人员 的控制 。 1 加强 制 度建 设 。 合 医保政 策 制定 切 实 () 结 可 行 的 医保 持卡 实 时结算 财 务 管 理制 度 , 不 定 期检 查 制 度 并
结合 本 院实施 医保持 卡 实 时结 算 中的具 体实 践 。 务 部 财 门 从 结 算 款挂 账 、 据 传 递 、 件 系 统 故 障 、 款 、 付 等 数 硬 回 拒
5个 方 面 分析 了存在 的财 务风 险 , 针 对性 提 出 了财 务 内控 并
的执行 情 况 , 发现 的漏 洞 及 缺 陷及 时整 改 。( ) 立人 员 培 对 2建 训 机制 。加 强 对财 务 人员 的业 务培 训 和 责 任心 教 育 , 高财 提 务 人员 的职业 素质 ,是 做好 医 保 持卡 实 时 结算 的 有力 保 证 。
随 着 市 场竞 争 机 制 的 发 展 , 来 越 多 的新 药 涌现 , 切 越 迫 需要 临 床 医师 正确 、 合理 、 重地 使 用 抗生 素 , 慎 积极 掌 握 各种
药 物 的适 应 证 、 菌谱 治 疗 作 用 、 良反 应 和药 物 问相 互 作 抗 不
存 在不 同程 度 的滥 用抗 生 素 , 层 医院 缺乏 相 应 的细 菌培 养 基
及 药 敏试 验 等 相关 检 查 , 师 常按 习惯 和 经 验 来 用药 。 选 医 在
择 给 药 途 径 、 伍 、 法 、 型 时 都 明 显 缺 乏 相 关 的 理 论 指 配 方 剂

《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

《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

《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各临床科室:为了规范目前医疗机构滥用抗生素现象,更加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并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与服务,我院特制定《抗生素使用管理办法》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现下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办法抗生素的使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武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人类健康和生命保护功不可没。

但滥用抗生素已经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如抗生素的毒性反应、过敏性反应、二重感染、细菌产生抗药性等。

为了防止和减少上述不良情况的发生,医务工作者必须掌握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

为此,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与药事管理委员会特制定《祁东县妇幼保健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望各临床科室、药剂科严格遵照执行。

一、下列情况应避免或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1.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不宜应用抗生素;2.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任意采用抗生素;3.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4.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二、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1.严格掌握各类抗生素的适应症及其毒副作用;2.感染性疾病,入院后(或发现后)首先采取标本送检,然后根据病情估计可能的感染菌,试用一至三种抗生素。

分离出病原菌并且测定其药敏或联合药敏后,应用有效抗生素(品种选择一类为主,总体品种不得超过三种);3.结合临床诊断、感染轻重、患者一般情况以及用药后的反应、药物副作用,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可能、药物价格等选用适当的抗生素;4.针对感染性疾病使用抗生素时,用量应适当,疗程应充足,以免细菌产生耐药性或停药过早而引起复发;5.氨基甙类抗生素应特别注意其耳、肾毒性,严格控制用量及其疗程,对于儿童尤加谨慎。

6.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手术病人、心脑血管病病人等),提倡不用。

若应用,品种不得超过二种,并且以一类为主。

用药时间不得超过一周。

7.在患者肝、肾功能减退时应用抗生素应特别注意其肝、肾毒性;8.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使应用抗生素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9.静脉滴注抗生素要注意抗生素之间,抗生素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10.联合应用抗生素必须有明确的指征,以防止抗生素之间的拮抗作用,无关作用,副作用的发生。

护理中的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方法

护理中的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方法

护理中的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方法护理工作是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而抗生素的使用则是其中一部分。

合理应用抗生素是确保护理过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探讨护理中抗生素使用的原则以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一、抗生素使用的原则在护理工作中,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抗生素使用的原则:1. 根据病原体敏感性进行选择: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需要先明确病原体的种类和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对病原体敏感的抗生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指征:抗生素并非“治万病”的灵丹妙药,应严格控制使用的适应症。

只有在明确诊断为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应考虑使用抗生素。

对于病毒感染等无法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情况,应采取其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遵循合理的抗生素剂量和用药时间: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剂量和用药时间。

严禁擅自减少剂量或提前停药,以免出现治疗失败或抗药性增加的情况。

4. 监测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对于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应及时监测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情况。

通过定期检测临床指标和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二、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性合理应用抗生素对护理工作和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避免抗生素滥用导致抗药性增加:抗生素滥用是导致抗药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护理工作中不进行合理应用抗生素,频繁和不当使用抗生素,将加速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发展,导致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失去作用。

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避免抗药性增加的重要手段。

2. 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3. 优化护理效果: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果。

确保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可以更好地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避免感染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患者康复过程。

外科手术术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干预研究

外科手术术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干预研究

以下几点体会 :① 围术期抗生素 的用 药时 间是 成功预 防术后
中国医疗前沿 ,2007,2(14):16—17.
感染 的关键 ,术前 首次 给药 的最佳 时间以术前 0.5~1 h为 [4] 高 瞻,李 成.腹 部外科手术中预 防性应用抗 生素的探 讨
宜 ,可在 患者麻醉开始前 或者进入手术室 前给药 。如 果术前
术 后 感 染 的有 效 途径 之一 。
参 考 文 献 :
本研究 中我们总结和分析 了 2008年 5月 以来 我院开始 [1] 朱红艳 ,罗红 ,刘 学菊.外科择 期手 术预 防性应 用抗 生
对普外科手术术前使用抗 生素预防感 染的效果 。结 果显示 ,
素的护理研 究[J].国际护理 学杂 志,2007,26(9):935
点 ;如为 Ⅲ类切 口手术 ,则必 须使用 抗生 素。在普 通外 科 中 尤以腹 部及感染 性手术 较多 ,大多 为 Ⅱ类 和 Ⅲ类 ,手术 后感 染率较高 ,因此 ,术前预 防性应用抗 生素十分必 要 ;③ 关于抗 生素种类的选 择 ,为使 术 中患 者的血 药 浓 度保持 在 较 高水
染 的条件下 ,应 用抗 生素以防止感染 的发 生。根据外科 预防 平 ,一般术前 选用 抗菌 谱 广、抗 耐 药 性强 、半 衰期 长 的抗生
与 之 前 未 于 术 前 用 药 的 手 术相 比 ,接 受 术 前 预 防性 应 用 抗 生
— 937.
素 的患者术后第 3天白细胞数恢 复正常 的比例 明显提高 、体 [2] 吕新厅,黄金莲 ,周鹏.普 外科切 口感染 病原菌 及细 菌
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明显缩 短 ,手 术切 口的感
在 外 科 手 术 中 ,于 围术 期尤 其是 术 后 应 用 抗 生 素 是 减 少 胃及 十 二 直 肠 手 术 、胆 囊 切 除术 、前 列 腺 手 术 等 ,Ⅲ 类 切 口手

外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CME)

外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CME)

17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9;38(12):810-2
合理使用外用抗生素
• 疗效 • 安全性 • 耐药性
金葡菌在皮肤疾病中检出率高
皮炎湿疹的金葡菌检出率
100% 80% 60% 40% 20% 0%
金葡菌检出率(%)
湿疹继发感染皮损处
AD皮损处
AD外观正常处
正常人皮肤
李邻峰 主编.特应性皮炎.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
根据疾病及菌群特点选择抗生素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以金葡菌等感染为主,外用抗生素可 选择主要针对金葡菌的相对广谱抗生素
20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共识》
根据循证综合评价,正确选择药物
• Mertz在53 例脓疱疮的双盲对照研究 中观察到,用莫匹罗星每日三次局部外 用与30-50mg/(kg • d)的红霉素口服临 床疗效相等,但细菌清除率莫匹罗星明 显优于红霉素(88%:37%) • McLinn的研究也证实,局部外用莫匹 罗星与口服红霉素有相同的疗效,但红 霉素的不良反应较莫匹罗星发生率高, 因此从疗效及不良反应总体评 价,莫匹罗星优于红霉素。 • Goldfarb在62 例脓疱疮儿童患者双盲 比较研究中发现,莫匹罗星较红霉素临 床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少。 • 有研究显示, 莫匹罗星与先锋Ⅳ号、 双氯青霉素具有相同的疗效,且对耐甲 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及多重耐药 菌敏感
病例1
• 一名13岁的患者在使用多粘菌素止痛乳膏 (PPR)涂抹于摔破的伤口处3天后,出现 沿着其右上臂和躯干部位瘙痒性红斑,其 曾使用过这种制剂但无任何反应。 • 该患者接受基础过敏原系列、PPR乳膏和5% 硫酸多粘菌素B进行斑贴实验,在实验第7 天发现对PPR出现(+)和对硫酸多粘菌素B (++)的阳性反应。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1、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尽量能避免应用广谱抗生素,以防止引起宿主自身菌群失调,而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对于感染特别严重者,可选按临床估计的病原菌选择抗生素;对新生儿、老年人、孕妇、肝肾功能障碍者,应谨慎选用抗生素及酌情调整给药方案。

2、严格掌握与控制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其耐药性的变化,密切观察菌群失调的先兆。

3、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不当和对其的依赖性。

4、已确定为病毒性疾病或疑为病毒性疾病,不使用抗生素。

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可使用抗菌素。

5、发热原因不明者,在弄清病原学诊断前,不用抗生素,以免影响临床典型症状的出现和病原体的检出,对于考虑有细菌感染患者,在抽血送培养后,可试选抗生素,待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再按药敏指导用药,未查出细菌但考虑有细菌感染者,根据试用抗生素效果考虑是否经验用换药。

6、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易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引起皮肤的过敏反应,尤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等不宜使用。

7、联合使用抗菌素,必须有严格的指征。

联合使用抗生素,应能达到协同或相加的作用,并达到减少药量、减少毒副作用,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产生的目的。

不可无根据地随意联合用药,特别是起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的联合用药不得使用。

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指征是单用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感染、顽固性感染及需长期用药防-,上细菌产生耐药的情况。

一般以二联为宜, B—内酰胺类与氨基糖甙类宜联合应用。

8、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青霉素、头孢等半衰期短者应根据半衰期一日多次给药。

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等一日一次给药。

9、使用抗生素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给药。

静脉滴注时,抗生素之间,抗生素和激素、维生素及血管活性药物之间,均可发生配伍禁忌或相互作用,使抗生素的活力受到影响,甚至产生毒性反应。

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

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

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规定一、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专家管理小组负责全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组织管理工作,各临床科室由科室院感管理小组负责。

二、根据本院细菌学监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对某些抗生素实行限制性应用,定期对抗生素合理使用进行调查和分析。

三、对医务人员经常进行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教育,掌握抗生素的作用和国内外的动态。

四、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不使用抗生素。

五、疑为细菌感染的病人,争取早分离到病原菌,并常规做药敏试验,作为选择敏感抗生素的依据。

六、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其耐药变化,密切注意菌群失调的先兆。

七、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禁止无针对性应用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无感染根据的昏迷、脑血管意外、非感染性休克、恶性肿瘤、免疫抑制治疗的病人(化疗、放疗)、糖尿病以及接受导尿病例,不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对无菌手术病人采取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原则。

八、联合使用抗生素应有严格的指针。

一般适用于单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二重感染以及需长期用药而细菌又容易产生耐药的病例,以两联为宜,联合使用抗生素应能达到协同或相加的疗效,减少药量、减少毒性、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产生等目的。

严格禁止无根据的随意联合用药。

九、药剂科每半年将临床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资料汇总,统计各种抗生素的消耗量和使用种类,并结合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进展,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信息资料。

十、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半年公布一次全院主要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的统计资料。

合理使用抗生素与每季医疗质量检查挂钩,对不符合卫生部、卫生厅管理规范要求的扣除相应的质量管理分。

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一)使用原则:1.有效控制感染,争取最佳疗效。

2.预防和减少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3.注意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避免产生耐药菌株。

4.密切注意病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

5.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及药代动力学特性,严格选药和给药途径,防止浪费。

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的使用指南

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的使用指南

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的使用指南外科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切除不正常、疾病组织或修复断裂的组织,以恢复器官或组织的功能。

然而,在手术过程中,伴随着手术切口的形成和组织损伤,很容易引起感染。

为了避免手术相关感染的发生,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的使用指南,以帮助外科医生正确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1. 抗生素的选择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感染危险因素来选择。

对于无感染风险的手术,不建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而对于那些具有感染风险的手术,应根据手术特点和患者情况来选择抗生素。

常见的选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 抗生素的剂量和给药时间抗生素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肝肾功能和手术切口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给药时间应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至手术结束后24小时之间。

根据手术的特点,也可以延长给药时间,但应避免过长给药时间的使用,以减少药物对肠道菌群的不良影响。

3. 抗生素的使用时机抗生素应在手术切口形成前的一小时内给予。

如果手术时间较长,应在手术中给予第二次剂量以保持药物在有效血浆浓度。

4. 抗生素的使用时限预防性使用的抗生素应在手术结束后的24小时内停止。

如果存在感染的证据或高感染风险,则可延长使用时间。

5. 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在一些复杂的手术中,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以涵盖更广谱的细菌。

在使用联合治疗时,应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药物毒性的增加。

6. 抗生素的副作用和监测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等。

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相关指标,以及及时处理可能的副作用。

7. 抗生素耐药性的防控过度、滥用抗生素的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的重要因素。

外科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合理使用的原则,且仅在确实需要时使用抗生素。

此外,定期评估抗生素使用的结果也是推动耐药性防控的重要手段。

总结:抗生素在外科手术中起到预防和治疗感染的作用。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1. 引言外科感染是指手术中或手术后局部或全身发生的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抗菌药物在外科感染的防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过度或不当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加重了患者的负担。

本文将探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方法和策略。

2. 抗菌药物应用的原则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外科感染防治的基本原则。

以下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关键原则:2.1. 定期评估感染风险在外科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

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操作的复杂程度以及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等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合理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

2.2. 个体化抗菌药物选择根据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以及患者个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对于常见的病原菌,应考虑其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避免使用耐药菌株常见的抗菌药物。

2.3. 严格控制使用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使用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情况,合理决定药物的剂量和疗程。

不要随意增加剂量或延长疗程,以免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风险。

2.4. 多学科合作外科感染的防治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生、护士、微生物学家等。

他们应共同制定感染防治方案,监测感染情况,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3. 抗生素的分类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和四环素类等。

根据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和覆盖范围,可以将抗生素分为不同的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抗生素分类:3.1. 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可以应对多种病原菌感染,适用于病原菌未明的情况或存在多种病原菌的感染。

常见的广谱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等。

3.2. 狭谱抗生素狭谱抗生素只对某些特定病原菌具有作用,适用于确定病原菌感染的情况。

常见的狭谱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红霉素类等。

4.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策略4.1. 预防性使用在某些高风险的外科手术中,可以考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但预防性使用应严格控制,在手术后及时停止使用,以避免菌群失调和耐药性问题。

外科感染抗生素(基本药物)合理应用

外科感染抗生素(基本药物)合理应用

外科感染的抗生素(基本药物)合理应用一.外科感染的看法外科感染一般是指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或手术后的的感染,在外科领域中最常有,约占全部外科疾病的 1/3~1/2。

外科感染包括:①一般感染,如疖、痈、蜂窝织炎、脓肿、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骨髓炎等。

②特异性感染,如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等。

③发生在手术伤口、创伤或其周边的感染,如伤口化脓、伤口蜂窝织炎等。

④手术后在远离伤口部位发生的感染,如膈下脓肿、盆腔脓肿等。

⑤在器械检查或插管后发生的感染。

外科感染一般拥有以下特点:①大多数由几种细菌引起,一部分即使开始时是单种细菌引起,但在病程中,常发展为几种细菌的混杂感染。

②多数有明显突出的局部症状。

③病变常比较集中在某个局部,发展后常引起化脓、坏死等,使组织遇到破坏,愈合后形成瘢痕组织,并影响功能。

分类外科感染平常分为非特特异性和特异性感染两大类:1.非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感染,如疖、痈、丹毒、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等。

常有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其特点是:同一种致病菌能够引起几种不同样的化脓性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引起疖、痈、脓肿、伤口胃染等;而不同样的致病菌又可引起同一种疾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都能引起急性蜂窝织炎、软组织脓肿、伤口胃染等。

有化脓性炎症的共同牲特点,即红、肿、热、痛和功能阻挡。

防治上也有共同性。

2.特异性感染如结核病、破伤风、气性坏疽等。

它们的致病菌、病程演变和防治方法,都与非特异性感染不同样。

但是,外科感染还有其他分类,比方按病程来分,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病程在 3 周以内者称为急性感染,高出2个月者为慢性感染,介于两者之间者称为亚急性感染。

又如按感染的发生情况来分,可分为原发感染、继发感染、混杂感染、二重感染、条件性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等。

条件性感染又称机遇感染,指平常为非致病或致病力低的病原菌,由于数量多和毒性增大,或人体抵挡力下降,趁便侵入而引起的感染。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外科感染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外科感染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外科感染(一)外科感染的抗生素经验治疗急性外科感染的抗菌治疗一般都是在尚未获得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情况下开始,属经验性用药,即根据感染的部位、性质,估计是哪一类细菌引起,以及该类细菌可能对哪些抗菌药敏感的基础上,选择恰当药物,合理制定用药方案。

一般软组织感染,最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如果一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是MIC,可以使用最普通易得的青霉素,其次可以考虑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卡米星等)、第一代头孢。

如果以上发现MIC则直接用万古霉素,另外可以考虑用氨基糖苷类。

软组织混合感染,即需氧菌和厌氧菌共同参与的感染,如坏死性筋膜炎、咬伤感染等,治疗上要兼顾到厌氧菌。

梭菌性肌肉坏死及蜂窝织炎和破伤风均为厌氧梭状芽孢杆菌感染,使用普通的青霉素即可。

脑膜炎、脑室炎,脑脓肿等的颅脑创伤的手术感染,最主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少数时候也有革兰阴性的肠道杆菌和厌氧菌。

选药要考虑到药物能够进入血脑屏障而达感染组织,骨和关节的化脓性感染最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还有肠道杆菌,用药时要兼顾到使用能够比较多的进入到骨组织的抗生素。

腹腔感染的细菌种类最多最复杂,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能产诱导酶的肠杆菌属、不动杆菌,耐药性很强的绿脓杆菌,肠球菌等,肠球菌耐药较强,常常需要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阿莫西林加克拉维酸,也可以用美洛西林、阿米卡星、氧氟沙星等。

最有效是万古霉素,但对其耐药的肠球菌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肝胆系统感染需要注意尽量选用能够从肝脏排泄或从肝脏经过胆道排泄的药,提高局部浓度。

胰腺感染存在血液屏障,常用的抗生素有一半不能很好地透过该屏障,从而不能形成有效的浓度,因此胰腺感染用药必须要考虑到能够透过血液屏障。

伪膜性肠炎病原菌为厌氧的难辨梭菌,可以用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治疗。

对危重感染患者进行经验治疗,要贯彻“全面覆盖”的方针,即同时控制外科感染最常见的 G-杆菌、绿脓杆菌和 G+葡萄球菌。

抗生素在外科的应用

抗生素在外科的应用

抗生素在外科的应用摘要】在外科临床应用抗生素必须注意:针对性要强,配伍要恰当,方案要合理,用法要得当,疗程要充足,剂量要准确。

临床医生应当有一定的认识,才能最有效地发挥抗生素的作用,最小限度地减少耐药性,有利于控制院内感染,加快伤口的愈合。

【关键词】抗生素;外科【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523(2010)12-0072-02择期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预防并减少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抗生素在手术科室的合理应用显得尤其重要。

临床医生应当有一定的认识,才能最有效地发挥抗生素的作用,最小限度地减少耐药性,有利于控制院内感染,加快伤口的愈合。

1病原学进展1.1细菌学变迁根据国内外报道,外科临床的主要致病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3. 4 %[2] ,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克雷白肺炎杆菌等,且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

在革兰阳性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达8 %~37 % ,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等。

厌氧菌的感染几乎可遍及全身各个部位,腹腔感染时多属厌氧菌,结肠内含菌量最高,99 %属厌氧菌[3]。

厌氧菌可抑制和破坏机体的免疫力,临床上厌氧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与需氧菌一起引起混合感染,而不同部位厌氧菌的感染情况又明显不同。

近年来还发现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有重新抬头之势,某些少见的革兰阳性杆菌,如产气杆菌、不动杆菌以及真菌,也粉墨登场。

1.2耐药性细菌的适应能力极强,往往在新抗生素出现不久,其耐药性也就随之产生。

近年发现,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呈持续上升趋势,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已超过90 % ,对氨苄青霉素为55 %~91 % ,大肠杆菌的平均耐药性为37. 5 % ,就连细菌几乎对其不产生耐药性的万古霉素,其细菌耐药也有1. 2 %[4 - 6 ]。

2抗生素研制的进展情况2. 1β2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抗生素。

医院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医院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我院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医务人员、药剂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

三、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1. 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

2. 根据患者病情、感染部位、细菌种类、药物抗菌谱、抗菌作用等因素,合理选择抗生素。

3. 遵循“能口服不注射、能单药不联合、能短疗程不长期”的原则。

4. 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

5. 加强对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行为。

四、抗生素使用管理1. 药剂科负责抗生素的采购、储存、供应和管理,确保抗生素的质量和供应。

2. 医务人员应具备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知识和技能,按照规定程序开具抗生素处方。

3. 门诊、急诊、住院等科室应严格执行抗生素使用规定,对病情进行评估后,方可开具抗生素处方。

4. 住院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前,应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5. 医师应按照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合理制定抗生素治疗方案,并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6. 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准确、及时地执行抗生素给药,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师。

五、抗生素使用监督检查1. 医院设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小组,负责监督和管理抗生素使用情况。

2. 定期对临床科室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行为,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

4. 加强医务人员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生素的认识和应用水平。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2. 本制度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3.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合理使用抗生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抗生素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品种不断升级换代,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代写硕士论文人类耐药性的变化之迅速!医务工作者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这种作用的负面的。

根据本人平常工作中的一些观察,综合一些文献及资料,现就外科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总结如下,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总的来讲,在外科手术的抗生素的使用中,不合理使用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预防用药不当;二是联合用药不当;三是溶媒使用不合理;四是用药时间不当。

所谓预防用药不当,具体表现在:(1)预防用药范围过大。

无菌或清洁手术(如疝修补术、甲状腺切除等)不必要使用抗生素,却广泛使用药物来预防感染,这样不仅仅是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诱导细菌耐药性发生;(2)预防用药起点高。

头孢曲松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存在滥用现象。

用药起点高,会使细菌耐药性增加,容易产生二重感染等不良反应,而且价格高昂。

在适当的时候,外科需要联合用药,由此也带来了联合用药不当的问题。

根据分析,主要存在药理拮抗和毒性相加两大问题,具体表现有四个方面:一是杀菌剂和抑菌剂合用。

如磺胺类与β内酰胺类不能联用,如阿奇霉素联合头孢曲松,前者是抑菌剂,后者是杀菌剂,二药合用会降低后者的效价,这两类药应避免合用或先用头孢曲松再用阿奇霉素。

联合用药不当的第二个表现是两种抗生素作用部位相似,如琥乙红霉素和林可霉素作用机制基本相似,抑制部位相同,但前者的亲和力大于后者,影响其抗菌作用,二药不宜合用。

联合用药不当的第三个方面在于抗生素与微生态制剂合用,抗菌药物和活菌药物应分开使用,以利于各自发挥疗效,达到治疗目的。

联合用药不当的第四个方面就是毒性相加,这属于严重的不合理用药。

比如临床中有50岁左右病人使用万古霉素和阿米卡星联合治疗,这两种药都存在肾脏毒性,联合用药增加了肾毒性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联用,这两种药都属于氨基糖苷类药物,作用机制相同,且增加了肾脏毒性,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不当的第五个方面是不注意配伍禁忌。

如喹诺酮类不能与硫糖铝,氨茶碱类配伍,这种不当配伍引起的不良反应已有较多的报道。

抗生素使用不当的第三个方面是溶媒不当。

如氯霉素类及部分头孢类菌素不宜与葡萄糖(ph3.2-5.5)配伍,因为这类抗生素在ph〈4时分解较快,甚至会有沉淀,应用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稳定性较好;对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为避免诱发心衰,在用葡萄糖作溶媒时应在两小时内滴完。

抗生素在外科使用不当的第四个方面是用药时间不当。

合理的术前用药是手术前两天内,合理的术后用药是手术后三天内,最好不超过七天,术前术后的超长时间给药,一方面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造成抗生素的浪费,同时并不能对感染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用药时间不当的另一个方面是给药时间的间隔不合理,如β内酰类抗生素给药间隔不能太长;喹诺酮类药物给药间隔时间不能太短。

青霉素钠盐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半衰期短小于2.5 小时(头孢曲松除外),为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决定其临床疗效的是血清药物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持续时间,一般要求达到给药间歇时间的40%以上才能产生疗效。

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原则上应增加给药次数,缩短给药间隔时间。

即1 天总量分3次~4次给予,使药物增加与细菌的接触时间,充分发挥杀菌效力。

而喹诺酮类药物3次/天口服或2次/天静脉点滴。

临床上喹诺酮类药物静脉点滴两组之间只间隔250 ml~500 ml的液体,并且是采用接瓶的方式,因此按正常滴速1天2次用药总量,往往在4 h之内滴完。

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喹诺酮类药物为浓度依赖型抗生素,其抗菌效果依赖于给药剂量而不是频繁给药,且多数具有比较明显的抗菌后效应。

因此,在确定给药间隔时,可根据血药浓度>mic的时间,加上抗菌后效应的持续时间。

目前认为喹诺酮类、氨基苷类等具有抗菌后效应的抗生素,采用1日1次的给药方案。

综合上述不合理用药现象,结合外科的特点,在抗生素的使用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根据感染的部位、患者的全身情况选择抗生素。

根据肝肾功能状态、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以及药物的敏感性、不良反应和患者对药价的承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择合理的抗生素。

同时充分掌握药物的作用特点和药理性质,对抗生素的抗菌谱、作用机制、体内过程、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及制剂组成、剂量、给药途径等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要减少试探性用药。

2.为了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在使用时剂量要适当,疗程应足够。

剂量过小,既达不到治疗效果,又易产生耐药性;剂量过大,不仅浪费,还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疗程过短,则不能有效控制术后感染。

3.严格掌握适应证,提倡口服给药途径。

凡属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一种药物能够奏效时就不同时使用几种抗生素;联合用药的目的在于扩大抗菌谱,提高疗效,减少不反应和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一般二药联合即可;同时避免长期用药,防止药源性疾病的产生。

4.抗生素种类不宜经常更换,观察3天后(重症观察2 天,再进行必要的调整。

5.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

应掌握老年人、孕妇的生理变化特点以及感染程度,如有条件可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做到用药安全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