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

合集下载

浅谈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

浅谈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

浅谈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博物馆所收藏的文物越来越丰富多样,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博物馆文物的保护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保护文物的一种重要手段,预防性保护措施被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使用。

本文将从预防性保护措施的定义、作用、具体措施和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预防性保护措施的定义预防性保护是指在文物受到损害之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避免或减少文物的损伤或丧失。

它包括了对文物环境、管理、技术等各个方面的综合保护措施,主要是为了延长文物的寿命,减少文物的破损和损坏,以便更好地保存和展示文物。

1.延长文物寿命:通过预防性保护措施,可以减少文物受到的外部损害,延长文物的使用寿命,使文物能够更长时间地保存和展示。

2.减少文物损坏:预防性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因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文物损坏,从而保护文物的完整性。

3. 提升文物价值:通过预防性保护措施,可以使文物的保存状态更好,提升文物的历史、艺术价值,增加观众的参观体验。

1. 环境控制环境控制是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手段。

它包括了温湿度控制、光照控制、通风除尘等方面的措施。

通过合理控制室内的温湿度,减少紫外线和可见光对文物的照射,以及保持空气清新,可以有效地减少文物受到的环境损害。

2. 搬运保护搬运是文物在馆藏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为了保护文物的完整性,必须在搬运过程中采取各种保护措施,比如包装、规范操作等,以避免文物受到损坏。

3. 防火防盗防火防盗是博物馆保护文物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安装火灾报警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设备,可以有效地防止文物受到火灾和盗窃风险。

4. 定期检测定期检测是预防性保护的关键环节。

通过定期检测文物的保存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保证文物的长期保存状态。

1. 实施专业的文物保护人员培训,提高保护人员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和专业技能。

2. 建立健全的文物档案管理制度,及时记录文物的保存状况,保证文物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预防性保护理念下博物馆文物保护方法

预防性保护理念下博物馆文物保护方法

预防性保护理念下博物馆文物保护方法作者:蒋海丰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24期摘要:博物館文物是博物馆核心价值所在,是博物馆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和根源,对博物馆文物进行科学保护,有助于挖掘其价值和内涵,最大程度还原历史,有效开展历史研究和进行文化传承。

文章以诸暨市博物馆为例,对预防性保护的概念、意义和目前博物馆文物保护的实际状况、施行的预防性保护方法及对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期望与目标等进行阐述,论证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和可行方法,以实现对博物馆藏品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环境监测0 引言随着国家对博物馆事业的重视,各地博物馆的生存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博物馆文物作为博物馆的基础构成要素,其寿命不仅与自身材质和特征有关,还与出土后所处的保存环境密切相关,如果保存环境不符合文物的保存要求、管理不善,就极易导致文物损坏,丧失其应有价值。

做好文物预防性保护,能够使珍贵的文物得到很好的保存,有效延长文物寿命,从而更好地传播地方文化、研究地方历史以及对青少年进行历史文化教育。

1 预防性保护及其意义20世纪30年代,预防性保护的概念首次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艺术品保护国际研讨会上被提出,它是指在不危及物品真实性的前提下,采取的延缓任何形式的、可以避免损害的措施和行动。

预防性保护对转变文物管理方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不计流失海外和民间收藏文物的前提下,全国国有文物数量10815万多件(套)。

当前,预防性保护已成为所有博物馆甚至整个文保领域科学管理馆藏文物的共识,为文物保存、修复、保养、陈列、研究、鉴定等各个环节提供比较安全、稳定、适宜的环境,避免温度、湿度变化和空气污染、光污染以及微生物影响导致的不可逆破坏,延长文物寿命。

只有在传统的文物修复性保护基础上,结合现代理论与科技,重视文物本体与储存环境的和谐共生,提高预防性保护在文物保护中的参与程度,才能真正做到保证文物的安全。

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利用工作内容

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利用工作内容

附件: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内容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文物保存环境监测:针对温度、湿度、有机挥发物(VOC)、光照度、紫外线以及有机污染物等基本环境和污染物指标,配置监测终端;建设环境监测平台,存储和处理监测数据,做好风险识别、预测、预警和评价。

文物保存环境调控:配置温度、湿度、污染物等主动调控设备,配置调湿剂、吸附剂等被动调控材料,配置适用于博物馆展厅及库房的照明设施。

文物保存设施:配置符合安全要求的夹层玻璃展柜、文物储藏柜架、专用囊匣。

博物馆防震减震:对重点文物保存设施进行防震减震改造,配置防震展具、柜架等保存设施。

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工作内容文物信息资源数字化:文物多维度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文物知识图谱、文物信息动态著录与数据交换、文物数字化资源管理、智慧化文物藏品管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文物电子身份证、文物库房及展厅展线信息管理等。

数字化保护:文物智慧化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文物安全风险大数据分析及预警控制(智能感知)、文物高清三维数字化复原及辅助修复、文物无损检测分析、3D打印、文物数字化储藏柜架囊匣、博物馆智能照明、文物库房安全智能化监控、文物展陈安全智能化监控、文物运输安全全程智能化监控等。

数字化传播:博物馆数字化展览策划制作、博物馆多媒体信息整合发布、文物多维度信息展示、自由组合互动式展墙、高端触摸屏、虚拟现实展示、AR、VR技术及全景漫游、博物馆新媒体传播、移动终端传播导览、数字化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

数字化教育:博物馆教育数字资源库、第二课堂现场互动与文物艺术鉴赏、博物馆教育共享平台、博物馆研学旅行数字化管理等。

数字化服务:观众接待服务数字化管理、观众参观大数据记录分析、“一云多屏”多元化导览、人工智能服务、博物馆智能查询、团队智慧讲解、文物大数据共享服务、文物知识动漫与益智游戏、互联网+社交分享服务、数字化流动博物馆服务(文化下乡、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

9.《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编写规范》解读

9.《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编写规范》解读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编写规范》解读来源◆文物健康评测◆文物本体修复保护◆文物预防性保护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十二五”专项标准◆承担单位:上海博物馆◆立项时间:2013.06◆结项时间:2015.07关系诊病治病防病核心预防性保护理念通过有效的监测、评估、调控、管理,抑制各种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危害作用,使文物处于一个“洁净、稳定”的安全保存环境,达到延缓文物劣化的目的。

核心预防性保护方法◆从源头控制◆加强监测与风险评估◆实施调控措施◆温湿度控制应以湿度调控为优先◆针对不同类别的文物,以有效、适度为原则,采用相应的技术路线和措施核心预防性保护内容◆环境监测◆环境调控◆日常养护◆健康评测资质《可移动文物修复管理办法》◆相应业务范围的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不具备该资质的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写预防性保护方案内容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1.封面2.前言3.设计依据4.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现状5.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检测与评估6.工作目标7.具体措施8.实施进度9.保障措施10.经费预算11.各方签章12.附件1. 封面◆封面一: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封面二:具体方案名称◆封面三: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编制信息表封面三封面三2. 前言2.1单位基本情况2.2 馆藏文物基本状况2.3 工作需求2.4 工作目标2.5 实施周期2.6方案编制委托情况2.1 单位基本情况◆名称◆级别◆地理位置◆地址◆……◆面积◆开馆年月◆历史沿革◆单位人数2.2 馆藏文物基本状况◆馆藏文物总数◆珍贵文物数量◆文物材质类别◆建筑概况◆展厅概况◆库房概况◆……2.6 方案编制委托情况◆委托单位◆设计单位◆委托时间3. 设计依据3.1 法律法规3.2 文件3.3 标准3.4 研究成果3.1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2003年5月13日国务院第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3.2 文件◆《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文物局编制实施◆《国家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国家文物局编制实施◆地方相关文件◆博物馆相关文件3.3 标准◆《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文物运输包装标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编写规范》◆《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检测技术规范》◆《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检测气体扩散采样测定方法甲酸和乙酸的测定》◆《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检测气体扩散采样测定方法氨的测定》◆《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控制调湿材料》◆《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控制甲醛吸附材料》◆《馆藏文物防震规范》◆……3.4 研究成果◆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应用技术研究(2006BAK20B0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珍贵文物保存环境控制关键技术研究(2010BAK67B15)》◆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控技术成果集成示范》◆……4.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现状4.1馆藏文物收藏和展示现状4.2馆藏文物保护修复能力现状4.3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设施现状4.4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管理现状4.1 馆藏文物收藏和展示现状◆建筑/展厅/库房的功能与分布楼层、面积、分区◆收藏和展示文物情况数量、等级、材质◆文物主要病害状况4.2 馆藏文物保护修复能力现状◆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等级、业务范围◆机构设置◆人员队伍◆场所和装备设施◆主要技术成果◆……4.3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设施现状◆环境监测设备及手段◆环境调控设备及手段微环境、小环境◆文物病害分析检测设备◆文物消毒装备◆文物养护设施◆文物防震措施◆展柜/储藏柜/囊匣等配置及运行情况4.4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管理现状◆职能机构设置◆管理制度建设◆岗位与人员队伍配置◆管理实施5.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检测与评估5.1检测概况5.2温度和相对湿度5.3污染气体5.4光照水平5.5生物和微生物5.6藏展材料5.7评估意见5.1 检测概况◆检测时间◆检测人员◆检测对象◆检测环境因素5.2-5.6 检测方法◆便携式检测设备◆存储式连续记录仪◆在线式监测设备◆实验室采样分析5.7 评估意见◆检测结果与分析◆预防性保护现状评估◆现有优势◆存在问题6. 工作目标在“洁净、稳定”预防性保护理念指导下,根据评估意见提出项目总体目标,以及针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微环境调控、文物养护措施、文物藏展设施、文物防震、专用保护修复装备、预防性保护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具体任务、数量和周期。

甘肃省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现状及实施意义

甘肃省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现状及实施意义

甘肃省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现状及实施意义作者:王连生来源:《丝绸之路》2016年第12期[摘要]目前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保护文化遗产已成为国际大趋势,现代科学仪器技术对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支撑作用日益凸现。

甘肃省博物馆有着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藏品,由于腐蚀病害在各类文物中普遍存在,其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研究基础亟待改善和强化。

利用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改造扩建的发展时机,以“适应需求、满足功能、体现特性、技术先进、标准适中、总量控制”为原则,通过提升甘肃全省馆藏文物保护科技研究基础,来提高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水平和综合实力。

[关键词]甘肃省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中图分类号]G26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2-0065-03目前,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已成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识。

就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而言,一方面对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实施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提升博物馆珍贵文物的风险预控能力,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缓环境因素对文物材料的破坏作用,是预防性保护珍贵文物的关键;另一方面,通过加强文物科技保护和保护研究基础的改善、完善,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文物病害状况及腐蚀机理,并对文物病害的发作进行早期干预,为文物病害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甘肃省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作为国际知名的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研究是其主要的工作任务之一。

自1960年正式设立文物保护修复机构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以来,甘肃博物馆在文物保护科技研究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为甘肃全省以及全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由于目前甘肃省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水平和研究基础相对薄弱、落后,加之文物研究、修复工作场所使用面积不足,受场地狭小等因素的限制,无法添置必要的科研仪器设备,难以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求得事业的持续发展。

为改变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科技研究工作的现状,进一步提升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在甘肃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博物馆于2015年3月开工启动“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科技修复大楼改扩建工程”,自筹资金600万元,将位于馆东侧原三层砖混结构办公大楼改建为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修复中心,改建、扩建总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全部用于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科研、文物修复等基础研究工作。

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思考与实践

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思考与实践

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思考与实践作者:***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第16期【摘要】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好好”保存是我们与其最好的相处方式。

构建一个“洁净、稳定”的生存环境,是保护文物的最好方式。

武清区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保护项目(二期)的完成,初步形成了对藏品的保护管理、协调、监测、分析、处理、预案等一系列风险预控机制。

通过总结项目实施内容、效果等,助力全面提升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图分类号】G2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6—256—03“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现代博物馆是集研究、收藏、保护、展示、教育等多作用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其中文物保护工作不仅停留于对文物的修复性工作,同时改善文物的保存环境等预防性工作同样是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文物局等出台多项政策意见,安排专项资金,持续推进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

在各项政策和财政的支持下,武清博物馆积极开展预防性保护工作努力提升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综合能力。

一、预防性保护预防性保护在中国最早体现在古老的中医理论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是中国最传统的预防疾病、预防损坏的思想。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会定期通风以防止帛书受潮或虫蛀。

而“预防性保护”作为专业术语的概念,最早是在1930年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国际艺术品保护研讨会上提出的。

随着认知逐步发展成熟,预防性保护逐渐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手段。

我国预防性保护的内容是:通过有效的管理、监测、评估、调控干预、抑制各种环境因素对藏品的危害作用,使文物处于一个“洁净、稳定”的安全生存环境,尽可能阻止或延缓文物劣化,达到长久保存文物的目的。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一、藏品保存环境的监测与控制1、温度和湿度控制安装高精度的温湿度监测设备,在博物馆的各个展厅、库房和修复工作室等关键区域设置监测点,确保能够实时、准确地获取环境数据。

根据不同类型藏品的保存要求,设定适宜的温湿度范围。

例如,对于纸质文物,适宜的温度为 18 22℃,相对湿度为 50 60%;对于金属文物,温度应控制在 20℃左右,相对湿度在 40 50%之间。

采用中央空调系统、加湿器和除湿机等设备,对环境温湿度进行调节和控制,确保其稳定在设定范围内。

2、光照控制减少自然光的直接照射,采用遮光窗帘、百叶窗等设施,避免藏品受到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损害。

合理规划展厅和库房的照明布局,使用低紫外线、低热量的专业灯具,并控制照明强度和光照时间。

对于特别敏感的藏品,可以采用特殊的防光材料进行包装或展示。

3、空气质量控制安装空气净化设备,过滤空气中的灰尘、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和微生物。

定期对通风系统进行维护和清洁,确保空气流通顺畅,避免污染物的积聚。

限制博物馆内人员的活动范围和数量,减少人为产生的污染物。

二、藏品的包装与存放1、包装材料的选择使用无酸、无碱、无氧化性的包装材料,如纯棉、聚酯纤维等,避免对藏品造成化学损害。

对于珍贵的藏品,可以采用定制的防震、防潮、防虫的包装盒或箱。

2、存放方式按照藏品的材质、尺寸和价值等因素进行分类存放,避免不同类型的藏品相互接触和挤压。

利用货架、抽屉、橱柜等存放设备,确保藏品摆放整齐、稳定,并便于查找和管理。

在存放藏品的容器和货架上标注清晰的标签,记录藏品的名称、编号、来源等信息。

三、藏品的日常维护与检查1、清洁工作制定科学的清洁计划,定期对藏品进行表面清洁,去除灰尘和污垢。

选择合适的清洁工具和方法,对于脆弱的藏品,应采用轻柔的擦拭或吸尘方式,避免造成损伤。

2、检查制度建立定期检查制度,由专业的保护人员对藏品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检查内容包括藏品的外观、结构、材质变化等,记录检查结果,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

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

治病
器物修复室
书画装裱修复室
修复前,有缺损
修复后,完整不宜看出修补痕迹
金属文物的除锈、清洗
文物预防性保护——预防病害发生
防病
文物预防性保护
即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监测、评估、调控干预,抑制各种环境因素对藏 品的危害作用,努力使文物处于一个“稳定、洁净”安全生存环境,尽可能 阻止或延缓珍贵文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改变乃至最终劣化,达到长久保存文 物和档案的目的。
环境质量监测:对文物保存微环境及小环境的影响因素和质量状况进行科学的监测、评 估、预警;
环境调控:对室内小环境的空调系统、除湿机或增湿机等的调控,以及微环境被动或主 动调控,包括温湿度、污染物和微生物、文物照明、文物防震等的有效调控。
日常养护:定期进行检查、清洁、除尘、消毒等,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或轻微损伤。包 括对文物本体的病害进行检测、监测、检查与保护修复。对于文物预防性保护而言,现 代分析检测是风险设别、预测、评估、处理的重要手段。
Relative Humidity
Temperature
24
22
20
18
2006/1/29
2006/2/3
DATE
16 2006/2/8
二、博物馆环境与文物预防性保护概念
1. 博物馆环境(Museum Environment)的定义和范畴
博物馆环境——主要是指收藏与展示各类可移动文物的相对封闭空间 的总体,包括文物库房、展厅、展柜、储藏柜(箱、盒)等空间中的各 种物理、化学、生物等条件。
准备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应用技术研究(国家项目)
研发 珍贵文物保存环境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国家项目)
提出建立我国基于“洁净”概念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 体系的发展目标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

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博物馆作为保存和展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威胁和风险。

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完整和可持续展示,实施预防性保护方案至关重要。

预防性保护不仅仅是对文物进行修复和抢救,更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损害和劣化。

一、环境控制1、温度与湿度管理博物馆内的温度和湿度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一般来说,温度应控制在 18 25 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45% 60%之间。

这需要安装高精度的温湿度监测设备,并配备有效的空调和加湿除湿系统,以确保环境条件的稳定。

2、光照控制过强的光照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尤其是对书画、纺织品等对光敏感的文物。

应采用过滤紫外线和红外线的照明设备,并严格控制光照强度和时间。

对于特别珍贵的文物,可以采用低照度的照明或者在非展示时间进行遮光保护。

3、空气质量控制空气中的污染物,如灰尘、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对文物产生腐蚀和破坏。

安装空气过滤系统,定期清洁通风管道,以及限制参观人数和禁止在展厅内饮食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二、藏品保存设施1、展柜与储藏柜展柜和储藏柜应使用具有良好密封性和耐腐蚀性的材料制作,如不锈钢、铝合金等。

内部应配备缓冲材料,以防止文物在移动和存放过程中受到碰撞和摩擦。

2、防震设施在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应考虑防震措施,如安装减震支座等。

对于特别珍贵和易碎的文物,可以使用专门的防震展柜和储藏设备。

3、防虫防鼠定期对藏品库房和展厅进行防虫防鼠处理,设置防虫网、防鼠板等设施,并使用环保的防虫剂和灭鼠剂。

三、藏品管理1、藏品登记与评估对每一件藏品进行详细的登记,包括文物的名称、年代、材质、尺寸、来源等信息,并对其保存状况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保护计划。

2、定期检查与监测定期对藏品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可以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如 X 射线、红外光谱等,对文物的内部结构和材质进行分析,以便提前采取保护措施。

3、藏品包装与搬运在藏品搬运和运输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包装材料和方法,确保文物的安全。

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及数字化保护研究

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及数字化保护研究

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及数字化保护研究移动文物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由于其可移动性和易受损性,移动文物面临许多风险,包括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时间的侵蚀等。

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成为了移动文物保护的两个重要方面。

预防性保护是指在移动文物保护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减少文物受损和风险的可能性。

要做好文物的日常保护工作,包括文物的定期检测、清洁和维护。

文物的存储和展示环境也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确保文物的安全和稳定。

还需加强对文物的保安措施,防止盗窃和破坏等事件的发生。

要加强对文物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和技能。

数字化保护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对移动文物进行全面记录和保护的方法。

数字化保护不仅可以帮助保护文物,还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文物。

数字化保护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物的数字化拍摄和建模,文物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管理,以及虚拟展览和数字展览等形式的推广。

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对文物的精细化保护和持久化传承。

数字化保护也可以促进文物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文化多样性和共享。

在进行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要根据文物的特点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保护计划和措施。

要注重保护和使用的平衡,在保护文物的还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文物。

要加强跨学科和跨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可移动文物保护和数字化保护的工作。

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是保护文物不可或缺的方法。

通过预防性保护,可以降低文物受损的风险;通过数字化保护,可以实现对文物的全面记录和保护。

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共同推动移动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馆藏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

馆藏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

馆藏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馆藏文物是民族发展历史过程当中的重要见证物,其不仅包含着多样的历史性、艺术性以及科学性,更因不可再生性而显得格外珍贵。

本文主要介绍了影响馆藏文物保存的各种环境因素,并且以改善环境、提高预防保护为主线,从各个方面研究加强文物预防性保护和管理的有效方法。

标签:馆藏文物;保存因素;预防性保护;保护管理引言馆藏的可移动性文物很容易在各种复杂的自然因素和外界人文因素的作用下,出现损坏、缺损等情况。

因此,需要改善可移动性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措施,应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以达到对于各种因素的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文物的衰败速度,从而实现对于文物的综合性保护,以实现长久保存可移动文物的目的。

一、制约馆藏和移动文物保存的主要因素研究影响可移动文物保存的因素,实际上是探究在各种成分环境中,对文物存放的影响规律的发现。

通常情况下,博物馆内环境较复杂,能够影响可移动性文物保存的因素众多,大体上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

(一)自然因素1.温度和湿度因素温度和相对湿度通常取决于馆藏建筑物内空气的湿度和温度。

温度是一种单一的因素,对于文物的保存影响程度并不大,一旦与其他因素联合发生作用,就能够加速文物发生质变的速度。

通常情况下,在排除特殊材质的文物的条件下,低温较高温来说,更有利于文物的保存。

当温度超过正常标准范围,不仅能够促使可移动性文物发生衰败,加速反应速率,而且高温环境容易加快有害气体和微生物的产生的速度,进而间接地降低文物的寿命。

相对湿度是非常重要的自然因素,对于不同材质的文物有不同的影响。

并且,无论是金属质地的文物,例如铜器、铁器,还是非金属材质的文物,都会受到相对湿度的影响。

相对湿度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参与各种化学反应和物理形变来造成对文物的损坏。

2.空气污染物对文物造成污染的空气污染物众多,其中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飘尘、臭氧、苯甲醛等等。

空气污染物对文物寿命产生的影响,主要是以扩散的方式,通过影响文物展示环境来间接地与文物的材质发生相关的系列反应,使得文物被破坏。

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及数字化保护研究

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及数字化保护研究

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及数字化保护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可移动文物是指那些可以被搬动、转换位置的文物,包括书籍、绘画、雕塑、器物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遗产的重视,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由于可移动文物易受到外部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保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

开展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及数字化保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可移动文物的特点与存在问题,探讨预防性保护方法和数字化保护技术,以及实施保护措施的效果评估,可以有效保护可移动文物的完整性和价值,延长其保存时间,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可移动文物的保护问题,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及数字化保护的有效方法,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通过深入分析可移动文物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预防性保护措施,研究数字化保护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以及保护措施的实施与效果评估。

通过对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全面研究和探讨,寻求更有效的保护措施,推进文物保护工作的现代化和科学化,为后人留存更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

通过本次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为未来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长期发展贡献力量。

1.3 意义和价值可移动文物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品位。

它们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

保护可移动文物不仅仅是为了维护历史文化传统,更是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软实力。

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共同努力。

通过对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确保文物安全和完整,不断拓展文物利用和传播的途径和范围,推动我国文物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安吉县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安吉县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03
定期对馆藏文物进行环境监测和文物状态检查,及时发现并处
理潜在风险。
加强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01
引进专业人才
积极引进文物保护、修复、管理 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团队整 体素质。
培训与交流
02
03
建立激励机制
定期组织内部培训和外部交流活 动,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和 知识水平。
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团队成员积 极创新、勇于实践,为预防性保 护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重要 性
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
保护文物原状
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应尽量保持文物的原始 状态,避免对文物造成不必要的干预和破坏 。
预防性保护优于抢救性保护
对于文物的保护,预防性保护比抢救性保护更为重 要,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文物受到损坏。
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文物保护工作应基于科学原理,同时要具有 实际可操作性,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 实施。
预防性保护的意义
延长文物寿命
通过预防性保护,可以有效降低 文物受损的风险,延缓文物的衰 老过程,延长文物的寿命。
提高文物安全
预防性保护措施能够减少文物面 临的风险因素,提高文物的安全 性和稳定性。
降低保护成本
相较于抢救性保护,预防性保护 的成本更低,能够节省文物保护 的经费和资源。
国内外预防性保护的实践与趋势
博物馆经历了多次扩建和改造 ,目前拥有现代化的展览设施 和完善的文物保护设施。
博物馆在成立之初就致力于收 藏和保护安吉县及周边地区的 文物,为当地的文化传承和发 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博物馆现状介绍
安吉县博物馆目前拥有多个展厅,包 括历史、艺术、自然等多个主题。
博物馆还积极开展社会教育和文化交 流活动,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丰 富的文化体验。

浅论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

浅论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

【博物馆学】Museology博物馆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的三大职能是收藏、展示和研究,而收藏是展示和研究的基础。

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单位,肩负着文物保护与保管的重要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提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国家文物局2017年印发的《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指出,要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加强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实现国家一、二级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全部达标。

基层博物馆虽然各方面条件有限,但也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以更好发挥博物馆的职能作用。

1 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1.1 预防性保护的概念预防性保护是1930年在意大利召开的艺术品国际研讨会上被首次提出的,该概念的提出翻开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新篇章。

目前,预防性保护已经成为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的重要基础手段。

预防性保护,重在预防。

以前的文物保护是被动的,东西坏了再去修。

文物修复本身就是对文物的一种伤害,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而预防性保护则变被动为主动,从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角度研究对文物的保护,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文物自身的物理性质,对馆藏文物保存和展示的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调控,最大限度地抑制和延缓环境因素对文物造成的破坏作用,着重于“防”。

因此,预防性保护是馆藏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是延长文物寿命的重要方法,对文物安全健康保存具有现实意义。

1.2 预防性保护的目的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是为实现文物藏品长久保存而开展的一项综合性工程,它是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监测、评估、调控干预等手段,抑制各种环境因素对文物藏品的伤害,努力使文物存放的环境稳定、洁净,最大限度地阻止或延缓环境因素引起的文物性质的改变,从而实现文物藏品长久保存的目的。

1.3 预防性保护工作内容为了改善可移动文物保存环境,2018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加强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利用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指出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

可移动文物安全预案

可移动文物安全预案

一、预案背景可移动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再生性。

为了确保可移动文物在运输、保管、展示等环节的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可移动文物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可移动文物安全工作。

2. 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可移动文物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3. 安全保卫部门负责制定可移动文物安全保卫措施,确保文物在运输、保管、展示等环节的安全。

4. 财务部门负责可移动文物安全保卫工作的经费保障。

5.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可移动文物安全工作。

三、安全保卫措施1. 运输安全(1)选用具有资质的运输企业,确保运输车辆符合安全标准。

(2)对运输车辆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车辆状况良好。

(3)运输途中,安排专人负责文物看护,确保文物安全。

2. 保管安全(1)文物库房应具备防火、防盗、防潮、防虫蛀等设施。

(2)库房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防止文物受损。

(3)库房钥匙由专人保管,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3. 展示安全(1)展厅应具备防火、防盗、防潮、防虫蛀等设施。

(2)展厅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防止文物受损。

(3)展品展示期间,安排专人负责看护,确保文物安全。

4. 预防性保护(1)定期对可移动文物进行保养、修复,延长文物使用寿命。

(2)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可移动文物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3)对文物进行数字化记录,建立文物数据库,确保文物信息安全。

四、应急处理1. 发生火灾、盗窃等突发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迅速处理。

2. 火灾发生时,确保人员安全,利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3. 盗窃事件发生后,立即报警,配合警方进行调查。

五、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文物保管、展示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组织开展可移动文物安全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监督与评估1. 纪检监察部门对可移动文物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定期对可移动文物安全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预案。

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及数字化保护研究

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及数字化保护研究

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及数字化保护研究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保护方式指的是在文物被损害或失窃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护它们。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保护环境、做好文物的保养和维修、设置安全措施、加强管理、开展文物安全教育等。

在保护环境方面,我们需要尽可能保持文物所处环境的干燥、通风、安静和无害。

这些环境因素对文物的保存非常重要。

在做好文物的保养和维修方面,我们需要定期检查、清洁和保养文物。

这些工作可以有效减缓文物老化和损坏的速度。

在设置安全措施方面,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确保文物的安全。

比如,在文物的展示区域,需要设置相应的安保措施,比如安装监控设备或安排安保人员进行巡查。

去年6月,中国故宫博物馆推出了人脸识别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故宫博物馆的安全性。

在加强管理方面,我们需要做好文物的归档、档案管理和文物调换转移的备案工作。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文物的监管和管理,避免文物的流失和损坏。

在开展文物安全教育方面,我们需要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促进大众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数字化保护是一种将文物数字化保存的保护方式,它可以使得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数字化保护可以包括数字化文物的展示、数字化文物的鉴定和数字化文物的研究。

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存珍贵的文物、方便我们对文物进行了解和研究。

数字化文物的展示方式包括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或者2D、3D技术进行文物的数字化展示。

这样,观众可以通过数字展示看到文物的全貌,从而更好地了解文物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数字化文物的鉴定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来进行文物的鉴别和估价。

当我们无法通过物理手段来鉴别文物时,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来鉴别文物的真假和价值。

数字化文物的研究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来进行文物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对文物进行断面分析、制作数字模型、还原文物原本面貌等,使得文物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总之,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文物,以保护我们民族文化传承的宝贵财富。

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探析

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探析

华夏文明2020.04文物不仅构成了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基因。

它们是文化的积淀,是一个国家历史的缩影,见证了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同时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由于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同时又具有不可再生的特质,文物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便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近年来,文物界践行可移动文物科技保护的理念,已经完成了从以抢救性保护修复、被动维修遭损文物,向以预防性调控环境、主动维护防止文物产生劣化方面的转变。

一、什么是预防性保护预防性保护一词,是英文“preventiveconservation ”的直译,通常是指防止文物破损或降低文物破坏可能性的所有措施,其基本理念是“遗产的损毁或破坏是可以通过控制引起损毁或破坏的主要因素得以降低或消除的”。

这一概念,是国际博协(ICOM )的前身———国际联盟的国际博物馆办公室在1930年第一届应用科学检测和艺术品保护大会上正式提出来的。

此次大会上,提出了对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进行监控的主张。

近年来,随着文物保护理念的不断完善,文物的预防性保护理念逐渐成为文化遗产界的最新理论之一。

从理论上讲,随着文物材料的劣化与变质,文物最终都会消亡[1]。

但我们依然可以对文物材料劣化与变质机理进行研究,探索文物所处环境空间对文物材料的影响作用机制,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实现对文物劣化与变质的干涉与控制,延缓文物消亡这一过程的发生。

这一理念,与传统中医提倡的“治未病”同理。

正如王冰在《重广补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所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即未病先防,通过对机体的调理,达到防病于未然的最高医学效果。

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内涵具体指什么呢?国家文物局针对博物馆环境预防性保护的现状和问题,启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设立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应用技术研究”“珍贵文物保存环境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等专项课题,在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拓展和博物馆环境监测、调控、评估技术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重要科研成果,提出了基于“洁净”概念的文物保存微环境评估体系的理念和内容框架,倡导以“稳定、洁净”为预防性保护和风险管理的目标[2]。

陕西省文物局关于渭南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的批复

陕西省文物局关于渭南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的批复

陕西省文物局关于渭南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
护方案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文物局
•【公布日期】2019.02.22
•【字号】陕文物函〔2019〕70号
•【施行日期】2019.02.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陕西省文物局关于渭南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
的批复
渭南市文物局:
你局《关于上报渭南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的请示》(渭文旅字〔2018〕211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渭南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

二、该项目应以柜架展柜设施设备配置改造及主动除湿调控设备为主,环境监测系统为辅。

同时,应根据文物质地配备文物囊盒。

三、请你局指导渭南市博物馆做好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实施工作。

此复。

陕西省文物局
2019年2月22日。

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

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

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一、引言文物是一种国家的宝贵财富,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传承。

为了保护文物,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进行预防性保护。

本文将阐述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意义和目标,并提出一套综合性的方案。

二、意义和价值1.保护文物是保护国家和民族记忆的重要手段。

文物代表了过去的时光和历史沉淀,对于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保护文物是保护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途径。

文物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保护文物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的文化精神。

3.保护文物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物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标志,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和投资,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三、预防性保护的目标1.减少对文物的人为损害。

通过强化文物的安全措施和宣传教育,减少人为因素对文物的损伤。

2.防止自然环境对文物的破坏。

通过环境保护和监测,减少自然因素对文物的侵蚀和损害。

3.提高文物管理和保护的水平。

加强文物管理机构的建设和培训,提高保护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4.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通过国际合作,借鉴他国的经验和技术,提高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水平。

四、综合性方案1.加强文物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

通过举办文物保护展览、讲座和座谈会等活动,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2.完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

加强对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提高文物保护的法制化水平,同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打击。

3.增加文物保护经费和投入。

加大对文物保护的财政投入,提高保护环境和设备的设施,确保文物的安全和保护。

4.强化文物保护技术手段。

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如无损检测、数字化保护和遥感监测等,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加强文物的监测和评估。

建立健全的文物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文物的损害和风险,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6.加强文物保护人才培养。

建立文物保护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7.推进国际文物交流与合作。

“预防性保护”理念下文物保存环境实践与研究

“预防性保护”理念下文物保存环境实践与研究

“预防性保护”理念下文物保存环境实践与研究作者:***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03期摘要:馆藏文物保存不当所造成的损坏与其长期存放的环境有关。

科学的检测、评估、调控文物保存环境,使文物处在“稳定”“洁净”的环境之中,是文物预防性保护的重要目标。

文章从预防性保护理念出发,结合金华市博物馆预防性保护项目实施内容,将实施前后温湿度、照明条件、空气污染物等监测数据进行比对,探究如何改善文物保存环境。

关键词:预防性保护;文物保存环境;金华市博物馆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03.013博物馆是收藏、展示、教育、研究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场所,馆藏文物是稀缺、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资源。

因此,文物藏品的预防性保护已迫在眉睫。

1 预防性保护理念的产生与发展1.1 国际上对文物保护的推动18世纪前,世界范围内的文物保护与修复都是零散且不系统的。

直到20世纪初,在文物保护学者不断试验下,发现环境因素对馆藏文物的破坏是可以控制的,且可以将损害降到最低。

1930年,罗马艺术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文物预防性保护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馆藏文物的保护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963年,布兰迪出版了《文物修复理论》一书,标志着文物保护科学理论已逐渐形成,书中提出的“最小干预”“可再处理”“可识别”“可逆”这四项文物保护基本原则,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关于保护可移动文化财产的建议”,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预防性保护措施。

其中,“改善文物所处的环境,比在文物实体上进行处理更为必要”,这一理念意味着监测和控制文物环境成为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一系列国际性文物保护组织先后成立,正积极推动着文物预防性保护事业的发展。

1.2 我国从文物保护到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发展国内文物保护事业起步较晚,最初的文物保护是被动地修复。

直到1956年,我国派出留学生赴波兰学习现代文物保护技术,回国后他们分别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甘肃省博物馆成立了文物保护实验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竞争性谈判项目编号:驻财采购号项目名称:市博物馆预防性文物保护项目采购人:市博物馆采购代理机构:市招投标有限公司二○一九年四月目录第一章竞争性谈判公告第二章采购需求第三章供应商须知供应商须知前附表一.说明二.竞争性谈判文件三.响应性文件的编制四.响应性文件的递交五.谈判六.确定成交供应商七.合同授予第四章政府采购合同主要条款第五章响应性文件格式.采购货物名称、数量及主要技术规格注:本项目不分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不允许转包与分包。

.供应商的资格条件具备《中华人民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投标人需具有二级及以上博物馆文物修复设备类相关项目的人员和设备实施能力,并提供证书原件。

根据《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查询及使用信用记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号)的规定,对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供应商,拒绝参与本项目政府采购活动【查询渠道:“信用中国”网站()、中国政府采购网()】。

.竞争性谈判文件的领取(发售)发售时间:二〇一九年四月一日至二〇一九年四月八日(法定公休日、法定节假日除外),每日上午: 时至时,下午时至时。

发售地点:市置地大道与骏马路交叉口置地华庭座五单元二楼东户。

报名时需携带:营业执照、法人授权书及被授权人身份证复印件。

(审核原件,另留存加盖单位公章复印件一套)。

联系电话:。

招标文件售价每份人民币元,售后不退。

.谈判保证金人民币壹万元整,投标人应于年月日的时前(以实际到账为准,在途资金视为无效)递交到市招投标服务有限公司(市骏马路与置地大道交叉口置地华庭座五单元二楼东户)。

、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储藏设备设施提升配置由于市博物馆藏品库房原配备的套简易的舒适性空调及除湿通风系统等设施虽基本能满足各类库房大环境温湿度的调节需要,但却无法保证文物库房重点文物对环境温湿度保存环境的差异化需求,珍品库房仅配置了少量的钢制存储柜,但不具备温湿度调节功能,无法按照文相关规范与标准需求满足部分珍品文物对保存环境温湿度恒定的特殊要求与合理储藏装备放置空间的需要。

因此,珍品库房需增加配置为具备主动的温湿度调节功能的新型储藏柜,如恒温恒湿储藏柜等设备。

拟定为其配备文物恒温恒湿储藏柜套。

具体配置及布置图如下:、文物恒温恒湿储藏柜简述珍贵的文物是国家的无价之宝,在自然空气环境状态下或不达标的环境下保存,很容易被虫蛀、潮湿霉变、干裂、有害气体侵蚀等破坏,给国家、单位造成巨大损失。

文物恒温恒湿储藏专用柜是利用无线联网技术集成文物储存环境温湿度、无线监测、数据记录及调控于一体的智能型文物储存装置。

该专用柜首先保证了文物存放的安全性:一是柜空气恒温恒温,气流组织稳定柔和;二是柜的循环空气经过了严格的过滤和吸附,避免有害气体对文物的损伤;三是柜体闭合后是个密闭的空间,完全保证了文物防尘、避光、防虫鼠、防盗等安全性需要。

采用现代科技的无线通讯传感监测技术与调控技术结合相关文保环境控制设备,提供给文物良好的、适宜的保存环境,该专用柜不仅能确保文物藏品在储存过程中避免自然环境的损害,延长文物藏品的寿命,还能通过无线联网技术对文物保存环境实现远程的多元化环境参数监测与控制、同步记录及管理维护功能,让文保人员可以感知到更多的文物保护的综合信息和获取到更多的文保科学依据。

储藏柜设有温湿度控制装置,储藏柜可根据文物类型与实际需要,设置有层板和抽屉结构类型,层高可调,不仅利于控制机柜控制设备的维修更换,同时也避免控制设备出现故障从而威胁文物的安全储存状况,还可以调整、净化藏物柜空气的温湿度和有害气体,提高了储物柜空气的流动性,大大有利于储藏装置文物的长期良好保存。

、文物恒温恒湿储藏柜性能要求1)定制规格:(长)(宽)**(高)();技术参数2)、储藏柜配套远程调控系统为实现对重点文物恒温恒湿储藏柜环境调控效果的及时感知和反馈,及便于设备长期运行维护及集中管理,需要建立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并结合远程集中调控网络系统,从而远程实现对环境关键系统设备达到“监测与调控合一”的目的,提升文物保存环境智能化控制级别,强化环境调控设备与调控监测效果的紧密结合、联调运行维护管理水平。

库房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示意图)通过配置恒温恒湿储藏柜、配套软件及调控网络硬件设备等,结合环境调控监测结果,切实有效地制定更佳环境调控方案,以便形成馆藏文物预防性风险的有效管理机制,提升该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的综合能力。

)、网关网关技术要求:a)此设备能够有效实现储藏柜控制设备与系统软件之间的通讯。

1.通讯网关需提供和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证书,应在一份证书上同时包含如下三个频率范围:—、—、—,需提供证书原件;b)c)支持网络(、)数据传输,符合国家无线电管理条例规定,获得国家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

d)支持调控设备标配的或通讯接口协议,可实现调控设备远程监测及调控等功能。

e)具有灵活的供电方式,以便灵活安装;f)能接入市电,并且置应急可充电源。

应急可充电源在无市电条件下可支撑设备正常运行两天;g)外壳材料:建议采用工程塑料;h)电路板保护:防潮、防霉、防盐雾;)、配套监控软件文物库房环境质量监测系统软件不但能实现对文物保存环境调控效果验证数据的实时监测,实时显示环境效果验证监测终端所传送的数据,同时还能对博物馆所配置的环境调控设备如展柜电子恒湿机、库房恒温恒湿系统、恒温恒湿储藏柜柜等远程联网、实时监测,并能依据环境监测设备所检测的文物保存环境的各项参数对其环境调控设备运行参数进行远程操作及调节控制,真正实现了“测控合一”。

环境质量监测及远程调控中心拓扑图该系统软件不仅能兼容个别厂家所生产制造的调控设备,根据用户要求而且能对提供标准通讯协议的任何厂家所制造的设备开放,对博物馆展厅、库房的环境调控和展陈调控装置的监测数据及运行状态通过无线网络实现监测与调控。

()实时监测系统模块在软件系统接收环境调控数据后存入数据库,并在软件系统的实时监测模块中显示给操作管理人员。

()实现恒温恒湿储藏柜环境调控系统模块实时显示主动调控设备当前准状态和工况。

环境调控系统模块,允许操作管理人员进行远程手动操作调控设备,允许操作管理人员对储藏柜调控设备参数进行设备。

环境调控系统还可以利用预先配置的参数对环境调控设备进行全自动的控制。

()分析系统模块,通过对当前环境数据的比对和分析等运算作出决策性指令、生成分析报告或生成警告等信息。

()预警系统模块,根据当前和历史环境数据信息,对未来的环境状况作出基于数据的科学预判。

()支持恒温恒湿储藏柜环境调控数据存储、数据汇总、查询记录、趋势分析。

()支持恒温恒湿储藏柜环境调控设备目标值设定、状态查询、启停管理、报警复位等系统操作。

、重点文物专用储藏装备清单三、商务要求一说明.适用范围本竞争性谈判文件仅适用于竞争性谈判公告中所叙述项目的货物及相关服务采购。

.定义“采购人”系指本次采购项目的业主方。

“采购代理机构”系指本次采购项目活动组织方。

“供应商”系指购买了本竞争性谈判文件,且已经提交本次响应性文件的制造商或经销商。

“供应商代表”系指代表供应商参加本次谈判活动的供应商的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

“货物”系指供应商按竞争性谈判文件规定向采购人提供的一切苗木,花草及其它有关资料和材料。

“相关服务”系指竞争性谈判文件规定供应商须承担的与本次采购货物相关的种植,养护,培训以及其他类似的义务。

“竞争性谈判文件有效期”系指本次采购项目递交响应性文件截止之日起至合同签订之日止的期限。

成交供应商的竞争性谈判文件有效期至合同完全履行止。

.采购预算本次采购预算为元。

.供应商应提交的证明文件供应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新营业执照”(有效的副本复印件)。

法定代表人本人参加谈判的,提供身份证明复印件;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参加谈判的,提供法人授权委托书原件和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

投标人是法人的应提供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包括“四表一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其附注,或者其基本开户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部分其他组织和自然人,没有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可以提供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复印件)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证明材料;有依法缴纳税收的凭据和社会保障资金的凭据(复印件);依法免税或不需要缴纳社会保障资金的供应商,应提供相应文件证明其依法免税或不需要缴纳社会保障资金;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的书面声明;(原件)提供信用中国网站()、中国政府采购网网站()查询的网页截图。

(若要求投标人自行查询的并在投标文件中提供网页截图的,采购人或代理机构不得以截图不清或容不明确不具体格式不对为由而拒绝其投标,采购人或代理机构应上网核实。

只有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供应商,才能拒绝其参与本项目政府采购活动。

)投标人需具有二级及以上博物馆文物修复设备类相关项目的人员和设备实施能力。

注:以上为必须提供的材料。

以上材料要求提供原件的,原件须装订于响应性文件正本,其复印件装订于响应性文件副本;要求提供复印件的,复印件装订于响应性文件正副本,原件谈判时必查。

以上有关材料原件因年检、换证等原因在谈判时不能提供的,可以提供发证机关的书面证明材料,并装订于响应性文件。

.谈判费用不论谈判结果如何,供应商均应自行承担所有与谈判有关的全部费用。

.转包与分包本项目不允许采取转包方式履行合同。

本项目不允许采取分包方式履行合同。

.特别说明:供应商参加谈判所使用的资格、信誉、荣誉、业绩与企业认证必须为本法人所拥有。

供应商代表只能接受一个供应商的委托参加谈判。

《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第五款“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重大违法记录”是指供应商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

供应商在谈判活动中提供虚假材料或从事其他违法活动的,其响应无效,由相关部门查处。

为采购项目提供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监理、检测等服务的供应商,不得再参加该采购项目的其他采购活动。

.质疑和投诉供应商认为竞争性谈判文件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在递交响应性文件截止时间日之前提出质疑;供应商对谈判过程和成交结果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在知道或者应知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个工作日提出质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