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教学文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商业银行的
发展历史
浅析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
商业银行是随着近代西方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产物。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不存在银行等近现代金融机构。中国出现近代化的银行始于鸦片战争之后。
一、起步阶段(1840—1897年)
1.银行业发展概况
(1)第一家近代银行: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分行——第一家在华设立的外国银行。
(2)在华外国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的兴起
19世纪后期,在中国活跃着多家外国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形成外商银行独大的局面。如:汇丰银行、中华汇理银行、法兰西银行、德华银行等等。(3)传统金融机构与近代金融机构并存。钱庄、票号等类似银行的传统金融机构与在华外国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并存。
2.影响
对中国传统金融业造成巨大冲击,虽是帝国主义在华攫取经济特权和经济利益的工具,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的近代化,近代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开始影响中国金融业。
二、发展、兴起、受冲击及遇危机阶段(1897—1949年)
(一)第一家中国人自办银行的出现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
官督商办,官僚资本与商人资本共同入股。
组织管理与营业规则参照外商银行,设立董事会,在全国各地开设分行。
被清王朝朝廷许可发行银两、代收库银、整理币制。不是纯粹的商业银行。
(二)华商银行、外国银行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1.因不适应历史发展,票号已消失。钱庄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仍然存在。
2.多家华商银行设立:大清银行设立,中国通商银行转型为纯粹的商业银行。1908年,设立交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均采取官督商办、官僚资本与商人资本共同入股的形式。众多私营商业银行的设立。
(三)华商银行的兴起和中国银行业的繁荣
1.四大国有银行的形成
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为基本骨架,四大银行为专职商业银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控制国有金融业。
2.私营银行的快速成长(1920年—1930年)
民族工业崛起,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私营银行以“北四行”和“南三行”为代表,官商合办银行以“小四行”为代表。
“北四行”是指1917年成立的金城银行、1915年成立的盐业银行、1921年成立的中南银行和1919年成立的大陆银行,与北洋军阀均有一定的渊源,均以华北为业务重心,并曾一度开展广泛的协作,合办“四行储蓄会”和“四行准备库”,联合发行钞票。
“南三行”是指1915年成立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07年成立的浙江兴业银行和1909年成立的浙江实业银行,后两家均为清末浙江地方金融力量组建。
“小四行”为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1908年成立的四明商业储蓄银行、1919年成立的中国实业银行和1929年成立的中国国货银行。前三家银行由民族资本经营银行被改组为官商合办银行,由南京国民政府控股。中国国货银行为南京国民政府组建的官商合办银行。
3.苏区银行机构的出现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1934年开始办理存款业务。
(四)中国银行业遭受打击与银行业危机
1.银行业发展遭受打击
抗日战争期间,金融系统濒于崩溃。一部分银行随国民党内迁,另一部分银行留在沦陷区惨淡经营。
2.半殖民地银行机构
1932年—1945年,在日本在东三省设立了一些商业银行,但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在华攫取经济利益的工具。
3.内战期间银行业危机
内战时期,金融领域严重失序,爆发了恶性通货膨胀,1948年国民党废弃法币,发行金圆券,但维持了不到一年金圆券体系也因急剧贬值而崩溃。私营银行、钱庄或者关张倒闭,或者苟延残喘。
三、大一统时代(1949—1979年)
新中国金融是在完全推到旧中国金融的基础上重建起来的,取消了官僚资本主义控制的银行,取消了在华外商银行的特权,禁止外币在华流通,对专业银行、公司合营银行及私营银行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服务的大一统金融体制。
(一)银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2—1956年)
“北四行”、“南三行”、“小四行”及一些私人钱庄被组合为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于1955-1956年并入中国人民银行储蓄部。
(二)大一统体制的形成
1.中国人民银行的设立:于1948年成立,并在1949年被赋予国家金融产权的唯一代表地位。
2.大一统体制:中国银行被合并,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设立与合并。中国人民银行既承担发行人民币、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中央银行职责,又承担统一管理国家金融机构和金融运作的职能,还是开展存款、贷款、汇兑和外汇业务的商业性银行。“大一统”银行体系服务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
(三)新中国金融遭遇挫折
1969年—197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为财政部二级机构,成为”大钱库+出纳员”,新中国金融遭遇重大挫折。
(四)中国人民银行的恢复
1979年,中国人民银行恢复为部级单位,但双重职能未改变。
四、中国银行业的现代化转型时代(1979—2005年)
改革开放之后,“大一统”的计划经济银行体系向现代市场经济银行体系转型,从1979年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基本完成。2001年,我国加入WTO,承诺逐步开放金融业。现代银行体系必须适应国际化发展,与国外银行有序竞争。因而,我国逐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2005年,我国
基本形成了现代银行体系。
(一)专业银行的恢复
1.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的体系中独立出来
2.中国农业银行重新设立
(二)中国人民银行剥离商业银行业务
1.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的商业性业务剥离出来,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对企业和个人办理信贷业务,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
2.1984年,成立中国工商银行,继承了中国人民银行原来的商业性业务,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银行。
(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型——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时期
1.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开始经营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业务,从专业政策性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
2.1994年,将金融管理任务、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剥离。
(1)国家开发银行承担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的政策性业务。
(2)中国进出口银行承担进出口方面的政策性业务。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担农业金融方面的政策性业务。
(4)农村信用社从农业银行体系中分立。
3.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出现
从1987年到1988年,第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
1987年,交通银行成为全国第一家股份制的商业银行。
1988年,招商银行成为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设立,其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立。
4.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设立
1995年起,部分城市信用社陆续改组为城市商业银行。
2005年起,部分农村信用社陆续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
5.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2004年)
6.银行法制建设: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颁布。
7.现代银行体系的基本形成
基本形成由中国人民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十多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一百多家城市商业银行、更多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所构成的现代银行体系。
五、银行业改革攻坚时代(2005年至今)
2007-2009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对银行业暴露了银行业存在的许多问题。因我国银行业受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和保护,银行业受影响较小,中国银行业发展迅猛,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中国银行存在着内控机制不健全,公司治理不完善,管理理念较落后等诸多问题。巴塞尔委员会的一系列协议对各国银行业影响深远。我国要改进银行业经营管理模式,适应银行业国际化竞争,必须进一步提升银行治理水平,必须进一步深化银行业改革。因此,我国银行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对促进银行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标志着我国银行业从注重经营管理逐步向注重风险管理转型。
1.2005年,《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颁布,“一行三会”金融监管体制形成。
2.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2005年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陆续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