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公开课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课《唐雎不如使命》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课《唐雎不如使命》课堂实录本次语文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课《唐雎不如使命》。
这是一篇优秀的叙事散文,讲述了为国家做贡献的使命感与个人情感之间的矛盾。
老师希望通过本课学习,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使命感与个人情感的关系,激发同学们爱国爱民的热情。
老师先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然后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读后感。
在同学们发言时,老师将同学们的话整理成思维导图,用来引导学习。
同学们纷纷表示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深感唐雎的爱国精神和使命感,同时也感受到他在面对家人、妻子与爱情时的矛盾和纠结。
同学们普遍认为,这篇文章生动地展示了家国情怀和人性脆弱的对比,使人深感敬佩。
接下来,老师对课文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老师首先介绍了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同学们了解唐雎的人物形象、social background 和文化背景。
然后老师请同学们仔细品味第一段“我恨我的生命”,引导同学们理解唐雎的矛盾和挣扎,以及他积压已久的使命感。
接着老师分析了唐雎与家人的冲突和妻子的感情纠葛,这是使命感与个人情感的对立,既反映了个体自由和权利的追求,也反映了国家利益和责任感之间的矛盾。
老师最后指出文章的结尾,在“玉石俱焚”的决定中,唐雎不顾自身安危,毅然投身国家利益,同时他也明确了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以及国人应该具备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
为了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效果,老师组织了一次小组讨论。
同学们分成小组,针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讨论:问题一:唐雎和他的家人在文章中是如何冲突的?这代表了什么?同学A:唐雎的家人反对他去做官,认为这么多年的积累和努力都要白费掉。
这代表了家庭情感和国家责任之间的矛盾。
同学B:唐雎的家人对他的“豁然贵游”感到不解,认为他应该回家过年,享受家庭生活,这代表了家庭个体自由和个人情感的追求。
问题二:“玉石俱焚”代表了唐雎的什么情感?这种情感的重要性是什么?同学C:“玉石俱焚”代表了唐雎的爱国情感,他认为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甚至高于家庭利益。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学习建议
深入理解唐雎和秦王的人物性格和心理状 态,以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学习唐雎在对话中所运用的说服技巧和策 略,并尝试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结合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深入思考故事 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念。
05
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巩固课堂所学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秦王的威胁
秦王要求安陵君放弃自己的封地,否则将 发动战争。
唐雎的应对
唐雎通过机智的言辞和勇敢的行为,成功 说服秦王放弃了侵略计划。
唐雎的使命完成
唐雎成功地完成了出使任务,安陵君得以 保留自己的封地。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
唐雎的机智言辞和勇敢行为,以 及秦王在对话中的心理变化。
难点
如何理解唐雎在对话中所运用的 说服技巧和策略,以及这些技巧 和策略背后的深层含义。
人物分析
总结词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详细描述
在人物分析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唐雎和秦王的人物性格特点。唐雎表现出勇敢、智慧和坚定的性格特点,而 秦王则表现出傲慢、贪婪和残忍的性格特点。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03
课堂互动
提问与回答
老师提问
唐雎在出使秦国时面临了哪些困难?
和表达能力。
02
课文解读
整体感知
总结词
理解文章主旨
详细描述
在整体感知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旨是关于唐雎作为使 者出使秦国,不辱使命,成功说服秦王放弃对安陵国的侵略计划。
文本细读
总结词
分析文章细节
详细描述
在文本细读阶段,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细节,包括唐雎的言行举止、秦 王的反应以及他们之间的对话等。通过分析这些细节,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唐雎 的智慧和勇气。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课前请学生完成导学案1.圈出不认识的字词,自由翻译课文中的对话,早读小组内解决。
2.谈谈你了解的《战国策》,上课的时候上台展示。
比如:我们了解的唐雎的故事还有——3.找出课文中的精彩对话,分析其性格特点。
比如:唐雎语言——唐雎的性格——4.查阅网络,或课外图书《吴越春秋》、《史记》、《战国策》,找出专诸、聂政、要离等“士”阶层的故事。
进一步了解古代的“士”文化。
故事内容:我的感想:(主要培养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翻阅课外书籍,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的能力,打破四十五分钟的限制,把阅读开展下去。
)课堂实录激趣导入:师: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周恩来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可就话长了。
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
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
记者潜台词:中国人连钢笔都生产不出来。
周恩来潜台词:派克钢笔是战利品,证明美国只不过是中朝人民的手下败将。
外交史上“不辱使命”的人或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的一位。
【激趣导入,始终是课堂教学的需要。
为了拉近“古代、现实与未来”的距离,我将这篇导入的思维触角伸向当今时代,希望架起古今的桥梁。
】字词疏通:让学生自主朗读,学生提出有一个词语“休祲”不甚明了。
(屏幕出示)偏义复词,“这种复音词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词素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
”——王力《古代汉语》我们曾学过: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
解释:休祲,其意义偏向于“祲”,而“休”作为陪衬。
不祥之兆的意思。
【词汇讲解,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词语也是文化中最基本的元素,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种文化。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唐雎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刺客,他的使命是出使秦国,说服秦王放弃吞并安陵国的计划。
课堂实录记录了一场生动的对话,展示了唐雎的智慧和勇气。
教师:“今天,我们将学习《唐雎不辱使命》。
这是高中历史课本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战国时期一位名叫唐雎的刺客出使秦国的故事。
唐雎的使命是说服秦王放弃吞并安陵国的计划。
同学们,你们知道战国时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吗?”学生A:“老师,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国纷争不断,战争频繁的时代。
”教师:“很好,你的回答很准确。
在这个时代,各国都在争夺领土和资源,因此,唐雎的任务非常艰巨。
那么,唐雎是如何完成他的使命的呢?让我们来读一下课文。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教师:“唐雎在见到秦王时,首先表示了他对秦王敬意。
然后,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大王尝闻天子之怒乎?’秦王回答:‘寡人固闻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回答说:‘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不屑地说:‘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说:‘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秦王听后大惊。
最后,唐雎成功地说服了秦王放弃吞并安陵国的计划。
”学生B:“老师,我有个问题。
为什么唐雎要用这些历史上的刺客来激励秦王呢?”教师:“很好的问题。
唐雎用这些历史上的刺客来激励秦王,是因为这些刺客都是普通人,但他们都有着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改变历史。
通过这种方式,唐雎向秦王展示了他的决心和勇气,从而使秦王放弃了吞并安陵国的计划。
”学生C:“老师,我觉得唐雎非常勇敢和智慧。
他在面对强大敌人时,没有退缩,而是用智慧和勇气去说服对方。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教师:“你说得很对。
唐雎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保卫了国家。
让我们记住这位英勇的刺客——唐雎。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实录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实录一、导入师:作为一个外交官,面对其他强国对自己国家的险恶用心,你应怎样做?战国时代的唐雎以自己的行动给了我们答案。
二、新课:师:让我们先来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请大家来看大屏幕。
(多媒体显示)战国末期,秦国先后灭掉了韩、魏等国,气势日炽。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到秦国去谈判。
唐雎在秦王面前,不畏强权,以死相拼,终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
师:了解背景之后,请同学们听课文的录音,同时看大屏幕上的相关图片。
听的时候注意朗读的停顿,并学生字。
师:哪位同学把这些生字注一下音?(大屏幕显示)唐雎徒跣缟素韩傀以头抢地色挠学生A:我来。
师:我们来看他注的是否全对。
(大屏幕出示答案)全对!大家来点掌声!师:下面请大家齐读课文一遍,注意朗读的正确停顿。
师:读的不错,其中两个地方需要注意:虽/然:即使这样且秦/灭韩亡魏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以下三点:(1)、读准字音。
(2)、正确断句。
(3)、四人一组疏通大意。
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
师:文章所记叙的是一场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战争,交战的双方便是唐雎和秦王。
从文中看出两人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看大屏幕上的提示,请大家四人一组探究。
可采用“哪个地方表现谁怎样”的方式来说说。
生A:文中“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一处,表现秦王阴险狡诈,不动用一兵一卒就让安陵君交出土地。
生B:“安陵君其许寡人”,没有商量的余地,表现秦王以强凌弱、骄横狂暴。
生C:“先生坐!何至于此”,秦王害怕了,表现他外表虽然强大,但内心其实十分懦弱,即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师:大家表现很积极,总结得也很不错。
请大家还用这种方法对唐雎的性格特点作以总结。
生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终守之”,此处表明唐雎已识破秦王的伎俩,表现其有胆有识、在强大的势力面前不卑不亢。
生E:“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表达他维护国土的强硬立场。
生F:“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今天大不了是一死,表现唐雎不畏强权、视死如归。
中学语文:《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吴氏山人另类版)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吴氏山人另类版) 从前有一位年轻人,一心想得道成仙。
便风尘仆仆,千里迢迢,不辞劳苦的奔赴峨眉山拜会一名智真长老!大师,我想皈依佛门,得道成佛成仙,您老可一定要收留于我啊!阿弥陀佛!这么大的事情,你和你的父母亲商量过了吗?没有,长老。
孽畜!这么大的事情,你敢私做主张。
徒儿们,拉出去打他40大棒。
打完后,被轰了出去!谁知,这位兄弟锲而不舍,养了几个月伤,又来了!大师,我要遁入空门,成佛成仙,您老一定要收下我!你和父母亲商量了吗?商量了,早商量了!学生迫不及待。
孽畜!你这个孽畜,这么一点点这么一点点小事情,自己都做不了主,要你何用,徒儿们,接着打!又是四十大棒后被轰下山去!谁知,这家伙第三次又来了:大师,我一定要遁入空门,您老一定要收留我!那你和父母说了吗?我敬仰大师的为人和学识已经非常久了,我把自己的建议和父母一讲,他们听说是您,非常赞同啊!嗯!孺子可教!大师微笑着收留下了他!故事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当时中美两国隔膜很深!经过南京长江大桥时,尼克松问道:这里每天会经过多少人?这显然是一个不怀好意的问题!周总理机智的回答到:五个人。
士农公商学。
故事三:一位美国的记者问周总理,中国一共有多少钱?周总理稍微一沉思,答到:十八元八角八分!故事四:一位美国记者在周总理的办公室采访他。
看到他桌子上放着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这位记者来劲了,得意的问道:总理先生,作为一名大国的总理,您的桌面上摆着我们美国产的名牌钢笔,请问:您有什么想法?周总理常常叹了一口气:哎,说来话长,这支钢笔大有来历啊。
它是抗美援朝时,朝鲜士兵从一个被俘虏的美国士兵那里缴获来的,他们觉得很有纪念意义,送给了我,我就摆在这里了好,听完了这些故事,大家来说说,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口才非常重要!对,口才非常重要。
在当今这个社会里啊,总有这样一群人,能把无说成有,黑说成白,死说成活!而本课中,我们可敬的唐雎先生,显然比这些鬼才更厉害!好让我们一起翻开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大家一起听录音范读一遍!(完)录音里一些轻重音,还有停顿等都不敢读得太夸张,老师来范读一片,笔拿起来,不会读的,读错的,轻重音的都注好了!(师读,学生记)大家一起读一遍(生读)这篇文章的背景是:公元前230年,秦国已经陆续灭了好多个大国,里面包括韩国,魏国。
唐雎不辱使命.实录 【完整版】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一、新课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几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大丈夫不为金钱和地位所迷惑,不因贫贱而改变志向,在强暴压力下不屈服。
今天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这样的人物。
我们一起来学习《唐雎不辱使命》一课。
二、资料助读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得资料,谁来读一下。
生:读资料。
三、译读课文师:下面听老师来阅读这篇文章,同学们在听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停顿、读音。
师:读文。
师:下面同学们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生:自由读文。
生:读文。
师:大家读的熟练准确,接下来我们来翻译课文。
请大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生:小组译文。
生:译文。
师:同学们对文章的大意掌握的很好。
本节课有一些重点词句,下面我们通过检测题检测一下。
师:出示检测题。
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3、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生:答题。
师:同学们答得很好,看来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很大的收获。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赏读课文。
四、赏读课文。
师:下面请大家浏览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生:读文、思考。
生:本文先写了出使背景,然后重点写了斗争的经过,最后写了斗争结果。
师:同学们理清了课文的结构,文中重点写了斗争的经过,在写斗争经过时,主要涉及两个人物,唐雎和秦王。
现在我们就来分析这两个人物。
师:同学们按照各个学习小组来分析唐雎和秦王的形象,分别概括出人物的特点。
生:小组合作学习。
探究问题。
生:展示学习结果。
生:我们组重点分析了唐雎这一人物,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
从和秦王的斗争中我们可以看出唐雎是勇敢的、不畏强暴的。
生:我们组分析的人物是秦王,秦王是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的。
师:同学们对这两个人物的特点概括的特别准确。
本文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二者互相衬托来突出人物。
这也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的写法特点。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读课文,疏通全文大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学习对话形式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体会唐雎那种敢于与强权斗争,有理有节地坚决捍卫祖国的主权与领土的完整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唐雎的外交艺术;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录音机;制作多PPT课件2、学生: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根据注释了解文意。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点拨讨论【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翻译下列句子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本文的字词,疏通了文意,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同学的掌握情况,请同学们看显示屏,看谁能快速地翻译下列句子。
(出示PPT课件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生: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秦国。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生: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生: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二、整体感知:师:刚才同学们的翻译很好,注意了重点字词,那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出示PPT课件2)生:秦王想通过“易地”的阴谋,吞并安陵,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要求,秦王很生气,安陵君就派唐雎出使秦国,唐雎和秦王作了争锋相对的斗争,最终使秦王放弃了吞并安陵的念头。
(出示PPT课件3)三、理解研讨:师:看来同学们对课文内容还是把握的很好。
为了更全面地把握课文,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问题:(出示PPT课件4)唐雎在什么情况下出使秦国?唐雎是怎样完成这次出使任务的?3、课文从哪些方面刻画了秦王、唐雎?请用读“”,我看到了一个“”唐雎或秦王的句式说一句话,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题目叫做《唐雎不辱使命》它选自战国策。
师:要说战国时代那是风云变幻、人才辈出。
之前有的人在朝堂上雄辩滔滔,有的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他们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士。
身兼六国宰相的苏秦,勇敢自荐的毛遂,完璧归赵的蔺相如,都是士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请大家翻开课本。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请自由的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自己读自己的,放开声音读完就停。
(放开声音,老师希望听到大家朗朗的读书声)。
师:好,还有不认识的字吗?(师要求同学一人一个读生字词)。
师:希望同学们自信一点,声音大一点,让所有老师都听到我们的声音师:根据文言文的学习规律,读准了字音以后,接下来我们就应该干什么了?(对,疏通文意)。
师:接下来我们就两人一组,一个读、一个译。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你不懂的地方画出来班里交流解决。
(我们现在开始)。
师: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吗?翻译不通的地方。
(没有啊)。
那我就请同学们来翻译一下红色的字。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言文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方法。
根据文章意思推测很了不起)。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文。
(一四老师读,二三同学们读)。
师:读完了课文,老师想问问大家,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师:老师不明白一个问题,以五百里换五十里多好的事啊,他为什么不答应呢?生:因为他包藏祸心。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给大家读一读。
生:寡人欲以五百里——安陵君其许寡人。
师:你可要答应我,如果不答应,我可就攻打你。
你把他深层次的意思表现处来,再读一下。
(其要重读,注意标点符号)师:秦王的.强硬是有道理的,大家一起来读大屏幕。
师:秦王的军队所向披靡,秦王一统天下也是指日可待。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唐雎不辱使命,毅然踏上了赴秦的道路。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那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授课人李海京周村城北中学一.导入通过课前预习,我们了解到作为超级大国的秦国想要吞并小国安陵,却假惺惺的提出要以十倍之地换取的要求,面对如此危境,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出使秦国,并凭借其智慧和胆识出色的完成了使命,挽救了安陵国。
本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文本,与唐雎、秦王作一次亲密接触,进一步感知这两个人物。
二.出示学习目标(白板课件)教师利用白板的注解功能标划出目标中的关键词。
三.小组内交流(利用白板倒计时功能,5分钟)交流课前预习情况。
四.下面进行第一环节,朗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课件出示要求。
教师提示展示要求:小组说明选择哪一段来读,应以什么语气来读,从而看出当时人物什么性格?开始展示:生:读第二段,因为这一段表现了秦王的高傲与骄横。
生朗读师:有没有哪个小组也喜欢这一段?生:第二段第一句,秦王用五百里换取五十里,应该读出秦王盛气凌人的感觉。
生朗读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一句应该读的虚一些来表现秦王的虚伪。
生朗读生:感觉是有了,但速度应该慢一点。
生朗读师:刚才小组同学都能抓住关键句和关键词来分析,非常好。
其它小组有没有不同看法?生:我们想分析唐雎的话,“否,非若是也……岂直五百里哉?”我认为唐雎非常有智慧,在说话前,唐雎已听出秦王的愤怒,唐雎这样的聪明人肯定不能再把势头挑起,所以在读“否,非若是也”应用一种商量、温柔的语气来读,而后面的“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语气要强硬,有一种为国捐躯的感觉。
生朗读生:前面同学说的不对,这里应该是一种挑衅的语气。
生:这句应该是一种很冷静的感觉….生:这里应该读出唐雎的气势,读出一种坚定地语气。
生朗读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读,能不能看出人物心理或者是人物性格?生:从“寡人”一词可以看出。
上对下才成为寡人,而安陵国再小,安陵君也是君主。
由此,可以看出秦王给人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而唐雎则是一个爱国、忠君、有胆识的人。
生:这一段也表现安陵君对秦王的挑衅,表现了安陵君的气势。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导入新课】师: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开始逐步吞并其他六国,由此而展开了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的斗争,涌现出了许多叱咤风云的军事家和外交家。
唐雎便是一位载入史册的外交英才,今天就让我们领略一下他的外交风采。
(点击课件,显示课题)师: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本文的出处,谁来把大屏幕上的内容给大家读一下。
(点击课件,显示如下内容: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pèi)(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
)生:(起来读)师:读的声音很宏亮,其他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要向他学习。
【课前检测】师:下面我们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请做“问题导入”第二题的注音题。
(点击课件,出示注音的题目: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逆()傀()徒跣()抢地()缟素()庸夫()色挠()指名学生回答,并随手点击出示正确答案,加以订正)师:看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不错。
师:再请一位同学把本课的“学习目标”给大家读一下。
(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正确翻译课文;•分析历史人物,学习唐雎的说话技巧。
)【合作学习】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要求是能口头准确翻译课文,可以借助课下注释完成,然后做学案第5题和第6题,在自学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自己不能解决,再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大家交流解决,时间5分钟。
生:(开始自学,老师巡视)师:好!时间到,现在我们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情况。
(点击课件,屏幕显示解释字词、通假字、“以”的用法、翻译等内容:1.解释以下重点词语〖易〗〖其〗〖加惠〗〖弗〗〖因〗〖错意〗〖广〗〖逆〗〖轻〗〖与〗〖岂直〗〖怫然〗〖公〗〖布衣〗〖免冠〗〖徒跣〗〖抢〗〖庸夫〗〖士〗〖休祲〗〖缟素〗2.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实录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一、总体构想:《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文章故事情节生动,富于戏剧性,初中生学习起来应有兴趣。
所以,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上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表演朗读为主,在多形式的表演朗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达成教学目标。
二、简案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词汇。
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2、整体感知文意。
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4、培养学生朗读、翻译和严密的逻辑思维水平。
5、课外拓展,增加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1、把握人物说话的语气,通过表演读感知人物现象。
2、体会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把握人物说话的语气,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课前学生充分预习,读通,读顺,直至背诵;根据注释翻译全文,遇到问题小组合作探讨。
课堂上学生合作表演读。
教学准备: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战国策》,课前充分预习,做到个个背诵过关,个个翻译过关。
老师准备好学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三、理解探究四、拓展延伸五、总结,下课案例: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你们学了历史,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吗?(请学生说)学生:战火纷飞、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诸侯争雄……老师:是啊,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因为割据争雄,从而涌现出了很多叱咤风云的军事家和外交家。
他们中的很多人出身贫寒,甚至地位卑微,可,就是他们,凭借三寸不滥之舌,退却了百万雄师,解除了亡国之危。
今天,我们就来理解一位载入史册的外交英才,来领略他的外交风采。
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是——《唐雎不辱使命》。
板书课题: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老师:《战国策》是一部怎样的书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注释①。
学生齐读:《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唐雎不辱使命名师课堂实录
唐雎不辱使命名师课堂实录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是许多学生耳熟能详的课堂实录,但凡听过他讲解的课程,都会觉得受益匪浅。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唐雎不辱使命名师课堂实录,教师们不妨参考一下。
唐雎不辱使命名师课堂实录第一课时1、自由放声朗读课文1遍。
营造学生轻松学习的气氛,使他们尽情释放阅读的情感,为后面的深入阅读蓄势。
2、学习小组活动:分角色朗读,熟悉课文内容要求:(1)分好角色(2)为了充分体验人物,欢迎使用现代文版本(翻译过来的人物语言,可以进行自主的个性加工。
)3、互相点评,并选出最佳扮演者二、再读课文,深入感知人物形象(一)生生互换角色。
根据角色,请各个小组推荐人物角色的最佳扮演者,一起把故事情节再现出来。
安陵君——李明瑞唐雎——赵瑞东秦王——马振秀旁白——李天昊学生读完。
掌声起。
其中,马振秀完全使用了现代文版的人物语言,这是出人意料的,她用自己的语言流畅的再现了秦王,惟妙惟肖,很有新鲜感。
师:秀的表演很有个性,现代汉语在我们说来很是过瘾,而古代汉语读来很简洁明畅,凝练质朴,也自有它的魅力。
(许多同学包括马振秀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师:同学们认为这三个人物安陵君、唐雎和秦王,谁演绎的最像?为什么?生1:秦王。
马振秀读出了秦王的骄傲,从声高、语调上都很投入。
生2:赵瑞东的声音不高,语速很快,我觉得他读出了唐雎的智慧。
师:声音不高,语速很快,怎么就是智慧的体现呢?生2:中间不停顿,回答问题没有犹豫,说明他反应快。
师:说的真好。
的确,他很有智慧。
课堂此时陷入暂时的停顿,学生对人物的解读似乎停顿了,往下不知再怎么深入和扩展了。
我又接着加以引导。
师:马振秀,你谈谈对秦王这一角色的理解,你是怎么演绎他的言行的?秀:秦王是一个国君,我首先读出他作为国君的一种傲气。
师:很好啊,但不止是傲气吧。
秦灭韩亡魏,志向是一统六国,已经成了赫赫的大国了,安陵国在他的眼里是微不足道的,所以,面对安陵国,他展现出来的应当一种——?生:狂气生:霸气师:所以他对人讲话的态度就显得——?生:骄傲师:程度不够。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以大易小使唐雎使于秦故不错意也请广于君轻寡人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天下缟素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休祲降于天师:现在我们来读一下课文,我们这样读:这边三排同学读秦王,凡是秦王做主语的句子你们读;这边三排同学读另一个阵营,凡是安陵君与唐雎做主语的句子你们读。
在读之前我请同学说说读安陵君与唐雎要读出什么语气?生:镇静坚决。
师:两人可有区分?生:安陵君语气弱一点,究竟他对秦王还是比较可怕。
师:委婉一点,是吧。
秦王呢?生:强横。
师:是从头到尾的强横吗?生:最末一节应当读出对唐雎的敬爱与可怕。
师:关于最末一节,有两个版本。
大家看一下屏幕〔出示文字:先生坐,先生何至于此!〕,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多了一个先生。
师:大家小声读一下,比较一下多了一个词以后有什么不一样。
生:多了一个词感觉更显出了秦王的可怕。
师:重复一次可以感觉到秦王的哆嗦,是吧。
现在请读秦王的同学选择一下,是读书上版本呢还是读屏幕上这个版本。
喜爱屏幕版的举手。
〔出我料外的,只有3个人举手。
〕看来大家还是喜爱那个不怎么可怕的秦王,那我们就读书上版吧。
〔同学分组朗读〕师:今日我们借这篇课文学一种新的阅读方法,我们以前一般用这样三种阅读方法阅读课文〔出示字幕,师读并略加说明〕:一,积累性阅读, 指以积累新知识为目的的阅读。
二,感受性阅读,指以感受文本的.美与善为目的的阅读。
三,理解性阅读,指以弄懂作品写作方法、思想内容等为目的的阅读。
这三种阅读方法我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板书:仰视〕。
问一下同学,这个词用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向学习的意思。
师:古人制造了伟大的文明,无疑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就像一座高山,他们值得我们仰视。
但假如我们只是仰视他们,那也不行的。
后面那个同学说说,只用仰视的方法阅读,会有什么坏处?生:那就看不到他们的缺点。
生:缺少批判性。
〔同学读过我的教学手记,所以有此一答。
〕生:古人说过“尽信书,那么不如无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文读人读自己诵读品味积累(课前活动)师: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合作学习。
东关中学在我县是最棒的初中学校,来之后听老师说我们班在东关中学是这个。
最棒的班级(竖大拇指)现在看到同学们脸上的朝气和笑容,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成为最棒的学生。
大家有没有信心?生:(有)师:很好,上课前我有两句话送给大家,请看大屏幕,齐读一遍。
(投出幻灯片1)生齐读:快乐语文我的课堂我做主做最好的自己。
师:语文如此多娇,引无数学子竞折腰。
数风流人物,还看——我们。
师:上课!一、导入新课师: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但有一个人偏不这样,他就是战国时代安陵国的使者唐雎。
今天我就跟大家看看他面对威武四方的秦王,是如何做到“人在屋檐下,偏偏不低头”的。
今天我们学习(投放幻灯片)大家齐读课题:《唐雎不辱使命》。
哪位同学愿上来板书题目(提示:关键字:雎辱——回答者要板书“雎辱”的写法。
)二、整体感知师:同学们喜欢这篇文章吗,实话实说。
课前大家都读过了,有没有读懂它,读懂的标准是什么?读懂文章要弄清三点,第一是“写了什么”第二是“怎么写的”第三是“为什么写”。
作为文言文,还有一个起码条件,即读懂文言字词。
请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幻灯片)齐读师:学好文言文,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什么?生齐答:读书。
师:很好,下面就请大家咬准字音,不掉字,不漏字的大声朗读课文。
(生大声朗读课文)师:我认为大家读的很流畅了,下面我们订正几个字音。
(投幻灯片3)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唐雎()傀()徒跣()抢地()缟素()庸夫()色挠()师:请一位学生起来拼读一遍。
(生甲读完,投出答案;师强调订正几个字音)师:大家每个词齐读两遍,开始(生齐读)简介作家、作品、故事背景师: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编者、《战国策》、故事背景?(两位学生举手,教师一一请他们发言,教师评价他们知识丰富)师:我帮大家作了整理,看大屏幕。
(投放幻灯片)识记文学常识了解故事背景1.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2.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
3.故事背景: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国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歼灭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国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师:请同学们默读,把红字部分识记住。
(生开始朗读并识记)听读课文,学习朗读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惊心动魄、没有硝烟的战争。
请同学们聆听名家朗诵,边听边想,如果让我们诵读这篇课文,我们怎样才能把它读好呢?听读课文(生举手)生:我认为应该读出人物语气。
师:说一下你的理由。
生:例如第三段中“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应读出秦王盛气凌人的语气。
师:你是一个会读书的人,你能给大家范读这句吗?(生声情并茂的范读)师:真好,请坐。
再请一位同学说一说。
生:应该读出气势,如第三段中唐雎回答秦王的“天子之怒”时用了排比,读时气势要高昂。
师:好,你给大家范读这个句子。
(生有气势的范读)要读得生动形象,绘声绘色,边读边想像,揣摩说话人的语气和神态虚师:请坐。
刚才你们谈了很多阅读方法,我梳理一下,有这么几点(投放幻灯片)阅读方法指导:1、读出停顿。
语音停顿要用意义单位划分。
2、读出语气。
以“人物对话”为主的文章应读出人物语气。
3、读出感情。
感情要跟说话人的身份、地位、性格等因素一致。
品读课文,揣摩语气1、读出人物语气、心理(1)我与学生共读第①句,共同探讨这一句中人物的语气、心理。
小结:第①句,我用居高临下的语气来读,读出了秦王骄横的心理。
师:三分文章七分读,下面大家按我们总结的方法再读课文,用笔旁注出每处应读出的语气。
(生积极地自由朗读课文并作标注,师巡视)(2)同桌练读②至⑦句,并仿照这个句式来小结。
(生读)合作交流,小组展示生1:“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应用轻蔑的口吻来读。
师:请你为大家示范一下。
生读,师:读的很好,读出了轻蔑的语气。
生3:“轻寡人与”“与”字应拖长,突出威胁的语气。
4:“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这一句应提高音量,读出霸气。
生5:“安陵君其许寡人”一句,采用上扬的淡淡的不在乎的轻松的语气来读,显示出秦王根本就不把安陵国放在眼里的味道生6:唐雎的的“岂直五百里哉”不卑不亢,“若士必怒”,四个字一字一顿,语气要低,语速要慢,然后“伏尸二人,流血五步”语速极快,语气上扬,声音加强,但是读到“天下缟素”时,声音继续加强,但语速放慢,“天下”二字要以继续上扬,并且演员配以抱拳向天的动作,然后突然急促收住,短暂停顿后,咬紧牙关压低声音说出“今日”二字,重音放在“是也”上,然后声断气不断,配以挺剑而起的动作。
生3:我读出了当时大殿内应该是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吱声。
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人站在大殿上,居高临下,威风凛凛,咄咄逼人,大殿中央还站着另一个人,这个人沉着冷静、不卑不亢,两个人对视着……师:你能从两句短短的对话中,居然能看出如此丰富的内容。
看来,你已走进作品的情境中了。
那么,就让我们来通过朗读,再现这种剑拔弩张的气氛吧。
生读:男生读秦王,女生读唐雎。
教师指导朗读,生再读。
师:请谈谈你们处理人物语气的理由。
生3:唐雎在这一回合中表现的镇定自若,有胆有识,有计谋有勇气,所以我在处理他的语言时,“臣未尝闻也。
”读得很淡定,一字一句。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这一句要冷冷得读,读出威慑力。
师:你把握的非常到位。
生4:这一回合还表现出唐雎的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个性,所以我在读那个排比句的时候,用加快语速的方法,读出了他的勇敢,不屈。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师:“不怕坐三雕怒,就怕坐三雕笑”。
你们认为唐雎的这一句应该读得激昂还是读得冷静?生:应该是冷静。
师:对。
唐雎冷冷地发问,意图在心理上挫败秦王。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人物角色自行分配,开始。
(小组开始气氛热烈的朗读)小组分角色表情朗读。
师:现在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
走进千年的历史。
由两个组分别用文白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朗读,要求听的同学注意体会两种语言不同的风格,并准备听后评议。
:评议主要从停顿语速语气方面考虑,哪个小组向大家展示?(每个小组的组长举手,老师选中一组朗读。
学生读得很好,尤其是扮秦王的那个同学很出色。
)师:他们读的好不好?(好)你们配合默契,抑扬顿挫的朗读把任人物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疏通文义,学生质疑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本文以对话为主,语义简单,为了更好的解读文本,请大家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义。
为了方便大家梳理,我先教你们几招。
(投放幻灯片)教你们几招1、表时间、地点、人名、头衔等词语可不译,直接引用。
2、先抓关键实词、虚词,然后逐字逐词逐句的翻译,不能漏译。
3、文言中常省略主语和宾语等成分,译成现代汉语时,要注意添加。
以小组为单位,互帮互助的学习;拿起笔来,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标出重点词句。
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先个人译,译不通的小组再商量讨论,看哪些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开始。
(生开始积极的自学翻译课文。
教师巡视,个别学生向教师请教,教师给予讲解。
)质疑、解疑师:哪位同学有译不通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十几个学生举手)生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怎么翻译?师:哪位同学帮助他?(三人举手)生2:“逆”是“违背”的意思,“轻”是“轻视”的意思;这句译为“可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生3:“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怎么翻译?师:哪位同学帮他排忧解难?生4:“怀”是“心中”的意思,“休”是“吉祥”,“祲”是“不祥”,“四”是“成为四个人”;这句译为“心中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师:你说的很完整。
生5:“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怎么翻译?生6:“夫”是语气词,没意义;“徒”是“只是”的意思;“以”是“因为”;这句译为“韩国和魏国灭亡了,可是安陵凭借着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呀!”师:很好,注意到了语气。
还有译不通的地方吗?(无人举手)师:大家团结一心,排除了万难。
现在来检查大家的学习成果如何?课堂擂台赛词汇大闯关(好—)(投放幻灯片)色挠,现代汉语中有“不屈不挠,百折不挠”,都是“屈服”的意思。
可以联系古今来译。
师:同学们掌握的不错,检查先到这里。
学生质疑、解疑。
名句我积累大家还有哪些词句不懂?都懂了,可老师有两个句子不理解,谁能帮我解释一下(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梳理情节概括文意: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
讲述了小国使臣唐雎与秦王展开一番舌战,直至折服秦王的故事,赞扬了唐雎责任感强、沉着冷静、有胆有识、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
战国末年,秦王要以五百里之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经过激烈的口舌之战,秦王放弃了五百里地易安陵的计划三、与名篇交流你已熟悉了文本,字里行间中你读出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把你的奇思妙想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同学们热情高涨,各抒己见)引导语:本文篇幅不长,却绘声绘色地塑造了唐雎与秦王的形象生1:我读出了秦王是一个骄横、狂暴、盛气凌人的人。
师: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生1:我从第三段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看出来。
师:还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吗?生2:还从第一段中“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看出来。
我还看出了秦王是个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人。
生2:秦王前面表现的很凶,但到了后面却“色挠,长跪而谢之”。
师:你是个学习用心的人,请坐。
谁还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生3:唐雎是一个从容镇定、有胆有识的人。
师:很好,一口气说了两个词语。
请说一下你的理由。
生3:在第二段里,唐雎面对秦王的质问,不慌不忙的用“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域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予以回答。
在第三段里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用“布衣之怒”回击,可以看出唐雎是一个从容镇定、有胆有识的人。
师:思维清晰,有条理,请坐。
生:唐雎还是一个能言善辩、不畏强暴的人。
从“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看出来。
聚焦人物形象,学一点塑造人物的技巧师:同学们各抒己见,气氛热烈,你们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师:我说一下我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