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亲王-永瑆楷书《竹枝词》

合集下载

成亲王小楷《洛神赋》功夫深

成亲王小楷《洛神赋》功夫深

成亲王小楷《洛神赋》功夫深
成亲王,永瑆,1752年生,1823年逝世,满州人。

爱新觉罗·永瑆,清代书家。

号少厂,镜泉,诒晋斋主人。

清高宗弘历十一子。

乾隆间封成亲王,嘉庆间在军机处行走,谥哲。

精于书法。

当时颇享盛誉,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翁刘成铁”。

永瑆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几十年的刻苦临池,加上他得天独厚的条件,得窥内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书名重一时。

传世书迹甚多,从传世书法中能看出他的临帖的艺术和他自身的书法造诣。

小楷行笔温润,横画纤细,竖画较粗,显得端庄而巧寓变幻。

结字以正为主,又有一些字略为倾仄,布白又能与王羲之的尺牍统一起来,使他的法书显得遒劲婉丽,很有风姿。

集藏万千|用笔俊逸雅俗共赏 成亲王书法作品持续走红

集藏万千|用笔俊逸雅俗共赏 成亲王书法作品持续走红

集藏万千|⽤笔俊逸雅俗共赏 成亲王书法作品持续⾛红在“书以⼈为重”、“⼈品即书品”观念浓厚的传统社会,⼈们评论书法家作品时往往将⼈品与书品联系起来,⼈品好,书品也会⾼,反之亦然。

其实,⼈品和书品之间有时还真的背道⽽驰,清代成亲王永瑆就是如此。

成亲王“三畏四知之室” 篆书横幅⽣性怪癖吝啬刻薄成亲王(1752-1823),爱新觉罗·永瑆,号少⼚,⼀号镜泉,别号诒晋斋主⼈。

乾隆第⼗⼀⼦,嘉庆皇帝的哥哥,⽣母为淑嘉皇贵妃⾦佳⽒。

乾隆五⼗四年(1789年)封成亲王,嘉庆四年(1799年),在军机处⾏⾛。

乾隆皇帝对成亲王⼗分喜爱,常临幸其府第。

永瑆在朝中颇有实权,乃⾄皇帝破例允准成亲王府引⽟筑栏,规格仅次于皇宫。

妻⼦富察⽒乃当朝⼤学⼠傅恒之⼥,也是永瑆嫡母孝贤纯皇后的亲侄⼥。

按常理,富察⽒作为亲王嫡福晋,⽣活应当⾮常优渥,但是永瑆⽣性怪癖,吝啬刻薄,富察⽒⼀嫁到王府,嫁妆就被丈夫收⾛,整天都穿着⿇布⾐服,吃着粗茶淡饭。

成亲王不仅对家⼈要求严苛,就连⾃⼰也不例外。

有⼀次,王府中养的⼀匹马病死,永瑆不忍将其丢弃,最后让家厨加以烹制,王府上下⼀连吃了三天马⾁。

对于永瑆的这个陋习,乾隆皇帝曾经数次批评,然⽽永瑆依旧我⾏我素,最后乾隆皇帝也只得睁只眼闭只眼。

此外,成亲王还⾮常趋炎附势,对于当朝权贵常常曲意逢迎,对于下级则趾⾼⽓扬,动不动还要辱骂或殴打。

然⽽就是这样⼀个⼈,书画造诣却⾮常⾼,与翁⽅纲、刘墉、铁保并列为“清四⼤家”。

所以,很多⼈都想找他求⼀幅墨宝,但⼤都被拒之门外,因为成亲王⼀般不轻易题字。

成亲王《⾏书五⾔联》⽤笔俊逸雅俗共赏成亲王⾃幼酷爱书法艺术,且读书⽤功,加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见多识⼴,可窥内府所藏,⽽⾃藏⼜甚富。

成亲王⼯书画,擅长真、⾏、篆、⾪,以楷书、⾏书著称于世,特别是他的⼩楷,秀润妍美,雅俗共赏,⼈见⼈爱。

他最初学赵孟頫书法,后习欧阳询书法,⼩楷临摹晋、唐、宋、明各家书法。

成亲王的书法⽤笔俊逸,结体疏朗,风格典雅。

成亲王写的《兰亭序》最秀美!

成亲王写的《兰亭序》最秀美!

成亲王写的《兰亭序》最秀美!
成亲王写的《兰亭序》最秀美~
爱新觉罗?永瑆,1752年-1823年,,即成亲王,号镜泉,乾隆皇帝第11子。


朝著名书法家,乾隆四大家。

今天给大家欣赏其行书《兰亭序》。

纵观历史,历代书家均有创作《兰亭序》,而成亲王笔下的《兰亭序》最是秀丽柔美,行笔圆润饱满,结体清新秀丽,雅俗共赏。

成亲王,一位满清贵族皇子,受满清皇室世代浓厚的汉学影响,自幼喜爱书法,满清皇族普遍习书法,水平均可观,但只有成亲王真实实现了“不作皇帝就作书法家”的历史定位。

成亲王留下了大量涵盖大小楷书、行书甚至篆书等书法作品,多数作品能清晰
观测出他临古的勤奋不成就。

成亲王最早开始学习的赵孟頫和董其昌,此后还广泛取法晋、唐、宋,形成了相对端正却尤显清丽流畅的自我风貌。

成亲王的书法主要以行书、楷书及行楷闻名,是唯一成为准书法家的皇子,他不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为乾隆四家,足见其书法地位。

嘉庆帝的推崇,是成亲王名声大噪的重要因素,几乎相当于成亲王的“经纪人”,曾颁谕旨认定成亲王书法系“本朝第一人”,并大力推广和学习,不排除政治因素,,所以,我们今天能大量看到成亲王墨迹、碑版、拓片,不嘉庆帝的工作密不可分。

要说成亲王的字圆融饱满、端庄唯美,也不免有“馆阁体”痕迹,但他楷书又将欧阳询书法特征融合在一起,其实在这一点上成亲王不馆阁体一味追求端正俊美、字字统一的特点有所不同。

而其行书作品,站在大众角度和雅俗共赏的立场上来看,其实是对二王书法体系的深度“美化”。

王爷!您书法这么好,做人就不要太抠门儿了吧

王爷!您书法这么好,做人就不要太抠门儿了吧

王爷!您书法这么好,做人就不要太抠门儿了吧?王爷,您出身真是高贵!今天要说的这位王爷,是清乾隆皇帝的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他字镜泉,号少厂,又别号诒晋斋主人。

生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去逝于道光三年(1823年),共活了七十二岁。

▲成亲王画像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也就是他38岁那年,被封为成亲王。

她的母亲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上驷院卿三保之女,永瑆出生时母亲为嘉贵妃。

永瑆自幼聪明,在乾隆皇帝的诸多皇子中,出类拔萃,深得乾隆皇帝喜爱。

乾隆皇帝每有赏赐,总会想着永瑆,与当时的一些朝廷重臣受到同等的恩赏。

如《乾隆朝上谕档》中记载,在拟赏《诗经》乐谱全书名单中永瑆与当朝大臣同列其中。

(对《诗经》不感兴趣?还是觉得赏赐《诗经》没什么了不起?)再来看,在拟赏《试马图》的墨刻名单则有:“十一阿哥······军机大臣阿贵、和珅、王杰······大学士嵇璜······尚书纪昀等。

另外,在拟赏《太常仙碟诗》、《论语解义疏》、《唐颜真卿书朱巨川告身》等名单中,都是有”十一阿哥“的。

至于永瑆”诒晋斋“名字的由来,英和在其《恩福堂笔记·诗抄·年谱》中讲的很清楚,”成哲亲王为孝圣宪皇后所钟爱,升遐之际,颁遗念,得陆机《平复帖》,王宝之,此诒晋斋所由名也。

“”诒“有传的意思,”晋“指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由此可知,不是亲娘的皇后,对永瑆也很宠爱。

▲陆机平复帖故宫博物院藏王爷,您当的官儿真大!乾隆皇帝在位时,永瑆曾与皇兄永瑢一同列为《四库全书》的总裁,偶尔也会从事科举监考等事,但基本没有参与什么朝政之事。

后来,弟弟嘉庆皇帝上台,在除掉和珅之际,永瑆在政坛上一度受到的极度重视。

嘉庆四年(1799年),权臣和珅被拿下,为了剪除和珅的党羽,嘉庆皇帝令永瑆担任军机大臣,并“总理户部兼三库”。

物有所归

物有所归

物有所归作者:李换运来源:《当代人》2015年第09期翻阅所藏字帖和旧书,一些购书的情景历历在目,不禁想到:物有所归。

又想,或在冥冥之中,神使鬼差,物,就有了它必然的,甚至是不可改变的归宿。

十六七年前,逛保定市的古玩市场,进得一家店铺,见玻璃柜内放着一套《诒晋斋法帖》,巾箱本,很精致,就让店里的老者拿给我看。

我翻了一会儿,看到是嘉庆年间,钱泳勒刻的成亲王书法集,乌金拓,墨色如漆,是本不错的法帖,就动了买的心思。

一问价,老者说:“有人给五千,没卖!”我的心理价位没有那么高,就开始讨价还价,老者态度坚定地说:“四千,你拿走,少了不行!”我不能接受那么高的价钱,悻悻然离去。

那一刻,对“恋恋不舍”又多了具体的体味。

回到家里,查找资料才了解到,乾隆皇帝的儿子成亲王永瑆,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于当朝,嘉庆皇帝为了向皇兄示好,就让他书写历朝名人书法,由钱泳勒石,集成了《诒晋斋法帖》。

此贴值得收藏,而我没有得到,不免有些懊悔和遗憾。

不曾料到的是,两年后,我再去那个古玩市场,还是在那个店铺,还是在那个玻璃柜里,又看到了《诒晋斋法帖》。

那一刻,我必是一脸笑容地望着那位老者:“老人家,这本帖,还没有卖出去?”老人家诺诺,我便嘻嘻,再次开始谈价。

没有几个回合,居然以两千元成交!回家的百余公里,我坐在车上,反反复复地翻阅着法帖,且默默地念叨着:本来就该属于我的呀!时隔不久,在石家庄的古玩市场遇到一个人,他说家中存有一些古书,让我去看看。

我去了,心就凉了不少,因为看到的是一堆品相很差,四书五经居多的光绪版。

他倒是个痛快人,没一会儿就让我把书翻了个遍,并谈好了价钱。

我付了钱,包好了书,就要走的时候,他又拿出一函书,写刻,品相还好,只是墨色有些淡。

他说:“老人留下的,我也看不懂,你拿着,给两百吧。

”我看看书,也弄不明白价值几何。

但想到已经买了近两千元的书,人家的态度如此诚恳,就不在乎那两百元,买了。

我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一函书,比我那天买的另一些书要有价值得多。

刘氏庄园博物馆收藏的成亲王书法

刘氏庄园博物馆收藏的成亲王书法

刘氏庄园博物馆收藏的成亲王书法作者:鲁杨波来源:《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3年第03期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字镜泉,号少厂,清代乾隆皇帝(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十一子、嘉庆皇帝的哥哥,被封为成亲王,谥曰哲。

嘉庆年间为军机处行走。

因皇太后赐陆机《平复帖》,又号诒晋斋主人。

永瑆学书初从乾隆皇帝最为喜好和推崇的赵孟頫入手,专门临习赵孟頫达三十余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对欧阳询又用功最勤,醉心最久。

他博专约取,取赵体书的妍丽流畅、秀润挺健,欧体的方正严整、峻拔险绝。

以自己贵为皇子的身份,他有机会亲睹内府所藏的大量法书巨迹,遍临魏、晋、唐、宋、元、明诸名家法帖,逐渐形成了自己法度谨严、劲雅挺秀的风格。

作品都充满了华丽雍容、精致平和的贵族气息,时论甚高。

董诰说他:“成邸书陶冶百家,包含众有,殆合钟、王、虞、欧、赵、董为一手,我用我法,不主故常,而实无非古人妙处,所谓具十二种意外巧妙也。

”英和说他:“诒晋斋种种法书霑被书林,盖以天纵之才,兼笔冢墨池之功,故能为翰墨中金科玉律,石刻之富,古未有也。

”铁保评价他:“主人书胎息率更,而出以松雪之流润,遂造极谊。

近之学者但能仿其规模而不能溯其生平,得力处失之愈远。

保学书三十年亦未能窥其堂奥也。

”当然其中不乏拨高之语。

令人惋惜的是,如此开阔的视野却成了他的束缚,在内府的众多名迹面前,他却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只在前人的阴影下面讨生活。

作品也不时地流露出拘紧、刻板和凝滞。

不能意从己出,书写性灵,而空有一身完善的技法。

这是他的悲剧,这也是后人经常诟病的。

显然他的书法水平不及当时的刘墉和铁保,还有王文治。

作为当时书坛的领军人物,他的水平和成就本身也标志着帖学的没落。

永瑆年轻时在宫中曾听康熙年间的太监说“其师少时及见董其昌以前,三指握管,悬腕作书。

” 永瑆推广其说,发挥为“拨镫法”,自信地认为此法“深得古人用笔之意”。

这就是他在书学理论上的建树。

成亲王群仙高会赋

成亲王群仙高会赋

成亲王群仙高会赋展开全文公元1807年,55岁的成亲王永瑆会众人于大堂,温酒言欢。

觥筹交错间,饱蘸浓墨,片刻功夫,小楷《群仙高会赋》出来了:甲子之春三月八日,洞宾与海上诸仙复叙于山岛之舍。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采洞口之丹芝,煮松间之白石。

拔毛洗髓,导饮服食。

名山异岛,无不遍及。

天上人间,顷刻而集......而共适溯杳霭于祥云。

余乃为赋之以记其事......人人都想成仙。

人们渴望着让身体不朽,渴望自己“长生不老”,这是千百年来的共有想法。

既然,不能长生,那就凭借着想象,思考一下人生...... 便有人勾勒出神仙世界,好有一阵幻想。

作为皇亲贵戚,成亲王的际遇恐怕不比常人舒服。

文从沈梦认为,他物质上的锦衣玉食,生活已经没有追求。

况且,做事为人,还被皇帝弟弟所监视着,上不得下不得。

所谓的简单幸福,估计这也很难实现!据说成亲王很吝啬,在乾隆帝在世时,就多次被训斥。

但这也未尝不是好事,让他免于被皇子斗争伤害。

虽然个人才能挺平常,作为有个性的书法家,这些就成了“名人雅事”.......后人所欣赏的,还是他那规矩的字,高超的技艺!清朝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是乾隆的第十一个儿子,嘉庆皇帝的哥哥,他在嘉庆年间担任军机处行走。

他最开始学赵孟頫的书法,后来也学习欧阳询书法的特点,并广泛地临摹晋、唐、宋、明各家书法,因而形成了端正清丽、劲俏流畅的风格。

他的书法风格更多地承袭了赵孟頫书法的特征,显得十分圆润、端美,具有朝廷馆阁体的特点,但同时又具有欧阳询书法转折方劲的特征,这一点有别于广阁体一味追求端正俊美。

成亲王以楷书、行书著称于世,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乾隆四家。

道光三年,永瑆薨,年七十二,谥哲,为成哲亲王。

成亲王永瑆书《百家姓》,楷书清代一流,行草厉害,为人吝啬?

成亲王永瑆书《百家姓》,楷书清代一流,行草厉害,为人吝啬?

成亲王永瑆书《百家姓》,楷书清代一流,行草厉害,为人吝
啬?
和硕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乾隆帝十一子,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亲王。

成亲王永瑆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乾隆四家,书画一流,擅长楷书、行书,其小楷水平非常高。

成亲王书法始学赵孟頫,后又学习欧阳询等唐宋名家书法,形成了明端正清丽、劲俏流畅的风格,主要还是继承了赵孟頫圆润端美的特点。

这篇成亲王《百家姓》,体现了赵书圆润端美的特点,堪称佳作。

成亲王曾收藏了陆机《平复帖》真迹,所以将藏书处名为“诒晋斋”。

嘉庆十八年(1813年),嘉庆皇帝热河秋弥,天理教乘机攻入紫禁城,皇子绵宁(即后来的道光皇帝)闻变不惊,组织守卫,用火枪连续击毙二名教徒,成亲王永瑆也辅助指挥,带领火器营巡逻搜剿,受嘉庆褒奖。

不过据传永瑆为人刻薄吝啬,曾因此受乾隆帝批评。

其嫡福晋为富察氏,大学士傅恒之女,嫁妆被永瑆没收,穿粗衣麻布,吃清茶淡粥。

有一次,永瑆家的马死了,永瑆下令烹马代膳。

依我看,生在皇家,如此节俭,这是发扬艰苦朴素精神,在现代,是要受到表扬的!。

清·成亲王行书《书论三则》,美极了!

清·成亲王行书《书论三则》,美极了!

清·成亲王行书《书论三则》,美极了!清代成亲王永瑆《书论三则》精拓本,与各位共享!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是乾隆的第十一个儿子,嘉庆皇帝的哥哥,他在嘉庆年间担任军机处行走。

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加上得天独厚的条件,得窥内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书名重一时。

永瑆楷书学赵孟頫、欧阳询,小楷出入晋唐,其书法用笔俊逸,结体疏朗,风格典雅。

行草书亦纵逸深厚,颇具风采。

博涉诸家,兼工各体,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

嘉庆九年上谕称:“朕兄成亲王自幼专精书法,深得古人用笔之意。

博涉诸家,兼工各体,数十年临池无间,近日朝臣文字之工书者,罕出其右。

”对其书法的评价,有杨翰《息柯杂著》谓:“王得窥内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故书法大备如是,大抵皆从帖中问津,未深究古碑耳。

”(清)礼亲王昭梿《啸亭杂录》谓:“永瑆幼时握笔,即波磔成文,少年工赵文敏,又尝见康熙时内监。

言其师少时犹及见董文敏用笔。

惟以前三指握管,悬腕书之,故王广推其语,作拨灯法。

”又说:“永瑆名重一时,士大夫得片纸只字,重若珍宝。

论者谓国朝自王若霖(澍)下,一人而已。

”《息柯杂著》又谓:“诒晋斋书,素未究心,但知其从赵承旨上溯欧阳率更,虽偶涉诸家,终不离两家宗旨。

集卷随手杂临,竟有脱尽町畦,不似本家笔意者。

篆、隶亦有法度,盖书非一时,临非一家,不甚经意,而精神所寄,一一浑足,此无意胜于有意也。

”善收藏。

著有《诒晋斋诗文集》及《续集》、《随笔》、《仓龙集》等。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有传。

永瑆作为皇族,其书法的成就也得益于眼界宽、收藏广。

永瑆传世的书迹甚多,集中收入其个人丛帖。

道光三年,永瑆薨,年七十二,谥哲,为成哲亲王。

成亲王楷书《读书乐》欣赏

成亲王楷书《读书乐》欣赏

成亲王楷书《读书乐》欣赏成亲王楷书《读书乐》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厂明朱晖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谂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涌虚清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木落水尽千岩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镫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由于图片不十分清楚,其中有的字我也咬不准。

这里面有几个字,查了半天字典才搞明白。

雩〈动〉yú,形声。

从雨,亏(于)声。

本义: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

1.古代为祈雨而举行的祭祀。

2.兽名。

3.古地名。

春秋宋地。

在今河南省睢县境。

雩,夏祭乐于赤帝,以祈甘雨也。

――《说文》雩(名)yù 1.虹。

这里应当是虹的意思。

厂(形声。

从广,敞声。

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

本义:棚舍)没有墙壁的简易房屋檠qíng ( 形声。

从木,敬声。

本义:矫正弓弩的器具)⒈灯架:灯~。

也指灯:孤~(孤灯)。

⒉矫正弓弩的器具。

这里说的是古代床头灯。

谂shěn(形声。

从言,念声。

本义:规谏)⒈通'审'知道:~知。

~悉。

⒉劝谏。

这里是熟悉的意思。

动>名>名>。

永瑆楷书册《成亲王法书》

永瑆楷书册《成亲王法书》

永瑆楷书册《成亲王法书》
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清乾隆皇帝十一子,封成亲王。

永瑆楷书学赵孟頫、欧阳询,小楷出入晋、唐,其书法用笔俊逸,结体疏朗,风格典雅。

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

永瑆楷书册《成亲王法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江乡处处忆陪游。

见写湘云数叶秋。

今日仙魂鹤乘去。

犹存遗墨动人愁。

广平旧作梅花赋。

冰玉心肠妩媚辞。

高士岩前清赏足。

月明竹外写横枝。

春江谁唱竹枝歌。

春雨潇潇傍竹多。

欲借淇园一竿玉。

桃花矶下钓寒波。

出海琅玕翠色新。

娟娟春雨洗芳尘。

梦回。

笔写修篁。

不见高人。

端写未真。

倚牕昼寂自焚。

影落虚窗月。

却怪毫。


度吟成微醉後。

兴来拈。

香。

十日春阴不下堂。

倪幼霞。

流传遗墨尚清华。

凤毛零落湘江水。

春雨新梢整复斜。

开元寺......成亲王书。

乾隆的十一子,爱新觉罗·永瑆的书法欣赏

乾隆的十一子,爱新觉罗·永瑆的书法欣赏

乾隆的十一子,爱新觉罗·永瑆的书法欣赏
本文导读:曾经担任过军机处行走,总理户部三库。

1823年5月10日即道光三年三月三十薨。

他早年受乾隆影响,习赵体,后又书胎息率更(铁保语,率更即欧阳询),铁保还称其书法“而出以松雪之流润,遂造极谊”。

精于书法、善纂、隶体,曾书写裕陵圣得神功碑。

嘉庆有谕“朕兄成亲王,自幼精专书法,深得古人用笔之意,博涉诸家,兼工各体,数十年临池无间,近日朝臣文字之工书者,罕见其右。


他身为皇子,有机会看到内府所藏历代书法精品,曾被皇太后赐陆机《平复帖》,又号诒晋斋主人。

有《诒晋斋集》、《诒晋斋随笔》、《诒晋斋续集》等著作,他的《题画菊扇面诗轴》(行书)《临欧阳询楷书轴》(楷书)被《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收录。

曾写《竹枝词》共二百八十字,可谓佳作。

可惜受馆阁体影响,过于森严。

作为一个学贯诸家的书法家来说有点遗憾,其字四平八稳,多见欧体痕迹。

成亲王永瑆行书《爱莲说》

成亲王永瑆行书《爱莲说》

成亲王永瑆行书《爱莲说》
成亲王,清朝世袭亲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帝皇十一子永瑆封亲王,封号成,死后谥号哲,未得世袭罔替,每次袭封需递降一级,一共传了七代七位。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嘉庆二年岁在丁巳春日书,成亲王。

【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嘉庆二年岁在丁巳春日书,成亲王。

清,成亲王,行楷《兰亭集序》

清,成亲王,行楷《兰亭集序》

清,成亲王,行楷《兰亭集序》清,嘉庆,成亲王,行楷《兰亭集序》纵观中国书史,历朝历代书家均有创作《兰亭集序》,而成亲王笔下的《兰亭集序》最秀丽柔美,行笔圆润饱满,结体清新秀丽,雅俗共赏。

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第十一子。

清朝著名书法家,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列'乾隆四家'。

对其书法的评价,有杨翰《息柯杂著》谓:“王得窥内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故书法大备如是,大抵皆从帖中问津,未深究古碑耳。

”(清)礼亲王昭梿《啸亭杂录》谓:“永瑆幼时握笔,即波磔成文,少年工赵文敏,又尝见康熙时内监。

言其师少时犹及见董文敏用笔。

惟以前三指握管,悬腕书之,故王广推其语,作拨灯法。

”又说:“永瑆名重一时,士大夫得片纸只字,重若珍宝。

论者谓国朝自王若霖(澍)下,一人而已。

”《息柯杂著》又谓:“诒晋斋书,素未究心,但知其从赵承旨上溯欧阳率更,虽偶涉诸家,终不离两家宗旨。

集卷随手杂临,竟有脱尽町畦,不似本家笔意者。

篆、隶亦有法度,盖书非一时,临非一家,不甚经意,而精神所寄,一一浑足,此无意胜于有意也。

”善收藏。

著有《听雨书屋诗集》《诒晋斋诗文集》及《续集》《随笔》《仓龙集》等。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有传。

《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中收入成亲王永瑆的楷书作品《临欧阳询楷书轴》,十二行共二百四十六字,今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刊于《文物·书法丛刊》。

评者谓其虽是临欧阳询,实“貌合神离”,因掺入了赵孟頫的娟秀与俊逸,更显得“温文尔雅,循规蹈矩。

”其《楷书立轴》,四行共七十五字,刊于日本《明清书道图说》。

评者谓此书堪为成亲王的楷书代表作,尤能得欧阳询法,“笔力遒劲瘦硬,出规入矩,洒落超然,笔墨蕴籍”,“笔致流丽,书体典雅,古韵浓郁,又有新意,功力深刻。

”。

成亲王中楷《庐山草堂》精品,必须点赞!

成亲王中楷《庐山草堂》精品,必须点赞!

成亲王中楷《庐山草堂》精品,必须点赞!
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1752年3月-1823年5月),号少厂,又号镜泉,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第十一子,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异母兄弟。

封为和硕成亲王。

在军机处行走,亲王总领
军机自其开始,总理户部三库。

后因年老多病,罢黜一切差使,毋庸在内廷行走。

1823年去世,年七十二,谥曰哲。

【释文】庐山草堂,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南有方池,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

又南抵石涧,古松、老杉,大
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

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

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

下铺白石,为出入道。

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杂木异草,盖覆其上。

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

堂东瀑布,水悬三尺。

下阶隅,落巨渠。

昏晓如环珮琴筑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亲王-永瑆楷书《竹枝词》
成亲王-永瑆楷书《竹枝词》
成親王书《竹枝词》
陈琦
成亲王,即永瑆。

清高宗(弘历)乾隆第十一子,乾隆十七年(1752)生,卒于道光三年(1823),号少庵,一号镜泉,别号诒晋斋主人。

精於书法,曾受命书《裕陵圣德神功碑》,清代中期享誉京华,与翁方纲、刘墉、铁保并称“北京书法四大名家”。

成亲王的书法早年师赵孟頫,董其昌,晚年学欧阳询,尤得力於,《九成宫醴泉铭》和《化度寺禅师塔铭》两碑。

刻有《诒晋斋法书》传世。

清杨翰《息柯杂著》云:“诒晋斋法,素未究心,但知其从赵承旨,上溯欧阳率更,虽涉诸家,终不离两家宗旨。

集集随手杂临,竟有脱尺町畦,不似本家笔意者,篆隶亦有法度。

盖书非一时,临非一家,不甚经意,而精神所寄,一一浑足,此无意之胜于有意吧。

”法世善曾曰:“诒晋斋主人书法于为天下第一。

”这些溢美之词多少还是反映了永瑆法书的一个侧面。

成亲王书《竹枝词》为其所书大楷、共二百八十字,是代表作者艺术成就的一幅佳作。

字字方正华美,中宫紧敛,端庄中颇见姿媚;八方充满,力贯毫端,时有潇洒出
尘之意;抑扬有度中一片清刚风韵,大家子气十足。

然损在法度过于森严,为清初书坛宫廷派自觉不自觉地竖成了“馆阁体”的楷模。

这是作为书法家成亲王的一点遗憾。

成亲王永瑆的书法胎息于欧阳率更,而以赵松雪的流润出之。

我们从所书《竹枝词》的作品中还可以发现侵淫唐楷、尤其是柳诚悬书法的痕迹。

如果用此作与《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在比较的角度来欣赏,那么以上的观点就更加清晰可见了。

笔者从永瑆的《竹枝词》和欧阳率更的《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塔铭》两碑中各取了如“家、元、心、同、幾、詞、清、色、士”等相同的数十字,放缩成同等大小,细加分析。

发现成亲王在“”用笔、结体全面继承欧体的基础上又全面地进行了拓展,而这种拓展度是极其轻微的。

欧字大多用方笔,起收含蓄,使转顺势圆下,出勾较短而平,结体窄长,总体上呈现出严谨工整,平正峭劲的风韵。

而成亲王在同样用笔的基础上,略引唐人楷侧,起收做势,变含蓄为分明,使转折笔而出,勾角略长、斜向。

多数笔画比欧体稍稍粗壮,撇捺更加使放,再加之横画的略长,使得成亲王的字体总风貌在平正峭劲的欧体中有了拓展。

(见前文中“字字方正华美……大家子气十足。

”一段评语)在书法史上已奠定了欧阳询的地位之后,这种极
轻微的拓展又能留下多深的轨迹呢?人们比较容易记住了“欧体”,而无法给“后者”于相应的位置。

而作为书法家的成亲王,恐怕这实在又是一个很不小的遗憾呢?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十一日于金陵妙悟楼
参考资料:
《清史稿》。

《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

巴蜀出版社《成亲王书竹枝词》。

《碑帖叙录》。

祝嘉著《书学史》。

《书与画》,王壮弘《清代书学略述》。

《北京艺术》朱子平“清代北京书法四名家”。

《书法》刘博琴“谈谈欧字”,戴公望“欧阳询及其书法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