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读备考之人物素材篇——单田芳

合集下载

评书大师单田芳

评书大师单田芳

评书大师单田芳作者:林奕锋来源:《七彩语文·画刊》2019年第01期醒木一拍,白纸扇一抖,“咱们言归正传!”同学们,你们也许常在電视里看到这样的画面:一桌,一椅,一位身穿长衫的人正声情并茂地表演。

此人说的正是评书。

评书是什么?评书又称说书、讲书,是中国一种古老的艺术表演形式。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人物,就是著名的评书大师单田芳(1934年12月-2018年9月)。

50年间,单田芳独特的沙哑的嗓音陪伴了几代中国人。

不仅如此,他的评书还走出国门,受到外国听众的热烈欢迎。

单田芳评书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

单田芳先生出生于曲艺世家,外祖父和父母都是民间艺人。

21岁时,单田芳正式拜师,学习说评书。

他聪颖过人,迅速走红。

慢慢地,他感觉单靠老师口传心授,不能满足听众的需求,必须多了解历史,要创新。

于是,单田芳报考了辽宁大学历史系函授班,学习了3年。

一个评书艺人获得大学文凭,这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而单田芳做到了。

1966年到1975年,单田芳一直待在农村。

他一边和农民一起劳动,一边用空余时间默默地背着《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古书背完了,就背新书,还从老乡们那里搜集民间故事,作为创作的素材。

之后,单田芳重新回到了舞台,又举起了心爱的醒木,说起了评书。

他淋漓尽致地表演,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一时间,单田芳的评书“说”遍全国,被誉为“永不消逝的电波”。

在创作评书《乱世枭雄》时,单田芳专门召开座谈会,采访熟悉书中主人公张作霖的人。

他收集各种素材,然后再进行艺术创作。

就这样,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评书故事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单田芳的牙齿受过重创,不仅常常牙疼,还影响演出效果。

他总是忍着牙疼说书,演出结束后,才去医院打镇痛剂。

即使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他的演出也从未间断过。

后来,他一狠心把剩下的牙都拔掉了,换了一口假牙。

一次,单田芳在一个露天的体育场演出,全场座无虚席。

演出中忽然下起了大雨,但观众却不肯离去。

评书泰斗今辞世,人间再无单田芳

评书泰斗今辞世,人间再无单田芳

评书泰斗今辞世,人间再无单田芳作者:来源:《作文通讯·高中版》2018年第12期2018年9月11日,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单田芳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4岁。

单田芳生于1934年,1953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大学,但因病退学,之后拜著名评书演员李庆海为师,正式说书,从此开启了曲艺生涯。

2012年,他在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1995年,单田芳成立了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7年1月26日,单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风云》是他的收山之作,截至2007年他录制的评书巨作已达100多部,在听众中广泛流传;约11年,他出版了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

单田芳的成名作是《明英烈》,代表作还有《隋唐演义》《三侠五义》《乱世枭雄》《童林传》《水浒外传》等。

单田芳博采众长,勇于创新,探索别人不敢轻易涉足的题材,形成了独特的“单式风格”。

他对作品精益求精。

录节目时,外面有监播员,单田芳以他们的反应作为自我评判的标准?我抖包袱,他们一咧嘴,成功了;我正说着,他们唠嗑呢,说明我失败了,没把他们吸引住。

”单田芳把一生都献给了热爱的评书事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离世对评书界、曲艺界,乃至整个艺术界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多维解读角度一:树文化自信,展文化魅力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收音机广泛流行,打开收音機就是一段美好时光。

听单先生的评书是那个时代很多人每天的保留项目,这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文化熏陶。

单先生讲过很多英雄故事,这些英雄人物及其侠义精神已经定格在一代人的记忆里,引导和培育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应继承单先生的精神,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且听下回分解”继续下去。

要有文化自信,还要有文化自觉,让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是单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角度二:精益求精,后学楷模他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更是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单田芳一辈子用心耕耘,在他成功的背后,是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的扎下身去”的积累、踏实和耐心。

2019年高考备考 素材积累 之单田芳 第一部分

2019年高考备考  素材积累   之单田芳   第一部分

2019年高考备考素材积累之单田芳要求:梳理人物的经历可以按年代顺序,请同学们勾画出年代+事件,对单田芳大师的经历有个简单回顾。

单田芳的简历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11日下午3点30分因病在中日友好医院去逝,享年84岁。

单田芳先生一生投入的评书事业,也随着这位大艺术家的去世,从当年的万人空巷走到了“落寞”。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11日下午3点30分因病在中日友好医院去逝,享年84岁。

代表作品有《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三侠剑》、《童林传》、《隋唐演义》、《乱世枭雄》、《水浒外传》等评书。

单田芳先生于1934年12月17日出生于天津,1953年毕业于沈阳二十七中学,本应继续攻读东北工学院,但因家庭变故未能完成学业。

而后,单田芳先生拜评书演员李庆海为师,走上了说书之路。

期间在辽宁大学历史系(函授)学习,是当年少有的“秀才级”评书演员。

1955年加入鞍山市曲艺团,并在此崭露头角。

文革时期,先生遭受迫害,但仍未忘记评书事业,在改革开放后,他的艺术重焕新生。

1995年,单田芳先生成立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开评书艺术走向市场的先河。

2000年,单田芳先生罹患胃癌,接受手术治疗后,先生仍然不放弃自己热爱的评书事业,毅然继续创作并录制了后续的20余部电视和广播评书作品,其中大多数为经过重新创作和修改的新式评书,如《贺龙传奇》、《血色特工》等红色经典系列评书。

2004年,单田芳先生被北京曲艺家协会特聘为名誉主席;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继承人;2012年,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单田芳先生博采众长,勇于创新,探索前人不敢涉足的评书题材,形成了独特的“单式风格”。

从艺六十余年来,单田芳先生共录制了广播和电视评书110部,共计12000余集,节目时间约6000余小时,演播内容包罗万象,纵横古今,既有脍炙人口的传统评书《隋唐演义》、《大明英烈》、《三侠五义》、《白眉大侠》等等,又有根据研究创作的历史演义评书《百年风云》、《乱世枭雄》等脍炙人口的做作品。

单田芳

单田芳
2018年9月11日15时30分,单田芳因心脏衰竭在中日友好医院逝世,享年84岁 。
单田芳是中国评书事业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人物,评书作为传统艺术,在他的实践当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
人物经历
童年单田芳 单田芳原名单传忠,1934年12月17日出生于天津 。幼年随父母奔波于哈尔滨、长春、奉天 (沈阳)、齐齐哈尔等城市演出。最终定居奉天(沈阳),六岁念私塾,七八岁即学会了一些传统书目。1942年, 在奉天(沈阳)进入官办小学——协心完小读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同年,举家迁往长春,读完一段短暂的私 塾后,改读长通路小学 。同时,他边读书边帮助父母抄写段子、书词,十三四岁时就已经能记住几部长篇大书 。 虽然如此,但是他的父母却希望他不要从事这种“下九流”的职业,希望他读大学,光宗耀祖 。
单田芳
中国评书演员、作家
01 人物经历
03 主要作品 05 人物评价
目录
02 个人生活 04 艺术特色
单田芳(1934年12月17日-2018年9月11日),出生于营口市 ,祖籍山东德平 ,中国评书演员、作家。
1955年,单田芳走上评书舞台。1956年正月初三,在鞍山市内的茶社正式登台亮相。1958年,成为鞍山市 曲艺团的正式演员。1966年,“文革”期间,单田芳受到冲击。1978年,单田芳获得平反。1979年,单田芳重 返书坛。1986年,单田芳提前退休。1988年,出版了长篇评书《白眉大侠》。1990年代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播出了单田芳的长篇评书《百年风云》的选段“天京血泪”,听众多达六亿。1995年,成立了北京单田芳文化传 播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2000年,录制了200集的电视评书《栾蒲包与丰泽园》。2002年,为辽宁电视台录 制了电视评书《白眉大侠》续集。2005年,录制完成反映世界现代史的长篇评书《二战演义》(上部)。2007 年初,被河北卫视聘为《天天故事会》节目的主持人。2009年,被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北京评书) 。2011年,由其本人编写的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正式发售。2012年,获得了第七 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2015年,参加了2015年辽宁卫视春节联欢晚会的录制。

高考语文复习 人物篇作文素材1:单田芳

高考语文复习 人物篇作文素材1:单田芳

人物篇:单田芳1934年出生于营口市的一个曲艺世家,七八岁就学会了一些传统书目,上学后,他边读书边帮助父母抄写段子、书词,十三四岁时就已经能记住几部长篇大书。

1954年走上评书舞台。

文化大革命后重返书坛,1995年,单田芳成立了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07年1月26日,单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风云》是他的收山之作。

2011年,出版了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

自1981年以来,他先后出版了近四十部评书,是全国出版评书最多的评书演员。

从艺50多年来,单田芳已表演录制完成包括《三侠五义》、《白眉大侠》、《隋唐演义》、《水浒外传》等在内的111部共1.5万多集广播、电视评书作品,开评书走向市场之先河。

其作品涉及题材广泛,既有传统题材,也有现代题材。

单田芳的评书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评书文化。

“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单田芳评书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

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海外华人中也有一定影响。

单田芳作为一名评书艺术家,从事评书事业四十多年来,讲过古今评书百余部;从1978年至今,共出版过评书四十三种;为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录制评书七十余部;由他所播讲的评书,特别是传统评书,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那沙沙哑哑的嗓音,将历史知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形象逼真的说书技法融会贯通,每每使听众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一种道德教育和情操陶冶。

在作为评书家的同时,他也是一位作家。

他的书还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评书文化。

单田芳老师的声音大都活在了每一代人的心中,他用精湛的表演功力,向人们传递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八十余载~他曾目睹伪满洲国的虚假、日本人的血腥、中国人的顽强;也曾迷茫过文革时期的自己何去何从;更曾感激过改革开放赋予的好机遇。

不论如何:坚强、奋斗、乐观永远是他人生的标签!也相信,这位84岁的老人曾带给每一代人的不只是评书、作品,更是经典和永恒。

1.淡泊名利。

单田芳一个人的千军万马

单田芳一个人的千军万马

单田芳:一个人的千军万马作者:施健子来源:《人民文摘》2012年第03期单田芳在2010年9月开通了自己的微博,目前粉丝数超过400万——利用新媒体的影响力,这对一个从事传统表演艺术,年过七旬的老人而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单田芳的电脑水平非常一般,打字基本靠手写,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大龄“微博控”。

他发表的微博主题很丰富,亲朋聚会,遛狗,也不吝啬把自己新买的保时捷拉出来晒晒,更多的时候,他会和热心的网友交流评书,比如讨论《白眉大侠》里房叔安这个角色的设置,点评后辈的评书作品。

从1995年开始,单田芳就脱离了说书茶馆,广播与电视技术化的“复制”将评书作品更为广泛地传播开来,但也有缺憾,说书者无法第一时间把握听众的真实情绪和反应,说听双方的有效交流被阻隔开来。

所以,微博的使用对于单田芳而言亦是惊喜,“没想到大家对评书是如此关爱和认真。

”他感叹道。

这也就不难理解,他在微博世界里的热忱和耐心,都是一个失去了书场的说书人,在另一个空间里的再发掘。

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单田芳是当今评书界最有名望的艺术家之一,每天他那略带沙哑、极富个性的声音,通过一百多家电台、电视台传播,被人戏称为“永不消逝的电波”。

如果他的评书每天播一回的话,可以播30年;而把他讲过的评书列在一起,从《封神榜》到当前热门的改革题材,完全可以构筑成一部中国历史评书演义。

单田芳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他家是世家,从爷爷辈到父辈,都是搞曲艺的,从小就受这个氛围的熏陶。

外祖父是最早闯关东的那批民间艺人,母亲唱大鼓,父亲是弦师,小时候他就在后台扒拉着看——那会儿艺人们演出都不卖票,说完一段书,拿个小笸箩,下去跟人敛钱,一段书三分钱。

当时他心里就打定了主意,干什么都不能说书。

他想的是念书考学,他想当知识分子,最好是医生,穿个白大褂,戴个听诊器,往屋里一坐,多绅士啊,起码不受风吹日晒。

1953年高中毕业,东北工学院和沈阳医学院同时给他寄了录取通知书。

单田芳

单田芳

单田芳单田芳,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原鞍山曲艺团业务团长,现任北京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1934年生于天津,同年随父母到沈阳,1952年在沈阳二十七中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北工学院,1987年退休,1995年赴京创办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从艺半个多世纪以来,共录制、播出了《隋唐演义》、《三侠五义》、《乱世枭雄》等100余部共计15000余集广播、电视评书作品,整理编著17套28种传统评书文字书稿,开评书走向市场的先河。

“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单田芳评书”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中文名:单田芳职业:评书演员、作家别名:原名单传忠经纪公司: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国籍:中国代表作品:《隋唐演义》、《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乱世枭雄》民族:汉主要成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继承人出生地:天津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出生日期:1934年11月11日(阴历)个人档案出身世家单田芳:生于1934年12月6日(阴历11月11日)(我生于1934年农历11月11日,属狗的,后来在实行身份证的时候可能由于工作人员的马虎,竟变成了1935年11月11日,属猪的。

为此我曾经找过他们,说他们写错了,工作人员却回答说:“我们换算过你就是属猪的,11月11日生,错不了。

”我一想少了一岁就是年轻了一岁有何不可呢?这也算捡了个便宜吧!所以身份证的出生年月日一直沿用至今-选自《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祖籍山东德平(曾祖父祖父辈)又有说河北涞水南高洛人,原名单传忠,1934著名表演艺术家---单田芳演出图册著名表演艺术家---单田芳演出图册(20张)年12月出生在天津。

单田芳出身曲艺世家,外祖父王福义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母亲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人称“白丫著名表演艺术家——---单田芳著名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头”;父亲单永魁是弦师;大伯单永生和三叔单永槐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

单田芳

单田芳

一、形容外貌:1.好看的:那个眉毛,那个眼儿,那个鼻子,那个脸儿。

长的好像银娃娃似的。

鼻似悬胆,牙排碎玉,元宝的耳朵。

眼角眉梢带着千层的杀气,身前背后带着百步的威风。

眉分八彩,目若朗星。

面如银盆/冠玉/晚霞。

2.长得丑的:窄脑门,嘟噜腮,鲶鱼嘴。

满脸大骚皮疙瘩,苍蝇蚊子都不愿意往上落,怕崴了脚。

面似姜黄/蓝靛/喷血/黑锅底/紫羊肝。

刷子眉,母狗眼,鹰钩鼻,菱角嘴,略微还有点小黑胡儿。

斗鸡眉,母狗眼,趴鼻子,鲶鱼嘴。

水蛇腰,三道弯,溜肩膀。

3.长胡子的:连鬓络腮的黑/红胡子茬儿。

一撮狗油胡,七根朝上,八根朝下。

一部银髯散满前心。

4.武艺高强的人:太阳穴鼓鼓着,腮帮子努努着。

二目如电。

5.其它:长的高:平顶身高一丈挂零。

瘦小:捏吧捏吧不够一碟子,摁吧摁吧不够一碗。

胖:上秤称称,没三百斤差不多少;身上的肉噔楞噔楞的;自己摸不着肚脐眼。

矮又胖:矬咕囵敦,压咕囵敦,敦咕囵敦,简直没地方敦了,活脱一磨盘成精。

人黑:烟熏的太岁,火燎的金刚。

穿白衣的:要想俏,一身孝。

头上长包:大脑袋上长了个小脑袋二、比武打仗:1.学艺:老师真教,徒弟真学,N年下来可了不得了!金钟罩,铁布衫,十三太保的横练儿。

受过名人的传授,高人的指点。

单掌开碑,击石如粉。

十八般兵刃是样样精通。

双臂一摇,N百斤的力气。

2.轻功:讲的是高来高去陆地飞腾,走高楼跃大厦如履平地;横跳江河竖跳海,万丈高楼脚下踩。

闪展腾挪,窜蹦跳跃,身形嘀溜乱转往下一哈腰,施展陆地飞腾法,十二字的跑字功,磕膝盖碰前胸,脚后跟踢屁股蛋儿。

3.战斗人员:人上一万,无边无沿;人上十万,彻地连天。

只见老少英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黑的白的,丑的俊的。

4.战前准备:短衣襟,小打扮。

顶盔贯甲,罩袍束带,系甲拦裙,周身上下,紧沉利落!全身上下收拾得紧沉利落,伸胳膊抬腿,没有半点崩挂之处……嚓喨喨,按崩簧宝剑出鞘,就打了一道厉闪。

晃双掌跳入圈内。

5.辩论和谈判:对山寨的喽兵:我说有带胳膊、带腿儿、带活气儿的没有?七个不服,八个不忿,一百二十个不含糊。

单田芳评书中的人物

单田芳评书中的人物

单田芳评书中的人物1.小白脸式这类人物的特点:人长的帅气,心高气傲,但为人正直,本领也大.但心比较狠.这类人物一般的情感经历是:常被女孩子追,可能有时会败在一名女将手上并被活捉,但大可不必着急,常会被女将看中,找丫头或婆子说媒,但一般开始大都死也不同意,出现将局时,会出现一个蒋平或程咬金式的人物,从中说合,并把女将说降,再狠一点的会杀父杀兄等,在女将的帮助下立了大功.如果单老觉的不过隐,可能会重复几遍这样的桃花运,所以会出现好几个老婆的局面.有时也会有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比武招亲式,这种情况下男的一般都诈败给女方.这类人物的代表:白云坠\薛丁山\小侠龙天镖\白玉堂\罗成\罗通\勇三郎王伯当\常胜\郭英\胡德继(武侠书中一般用剑,马上将一般用枪)2.黑炭头式这类是上一类的变异,只不过是由白脸变黑脸\心狠这一特点变成了比较厚道情感经历同上一类人物类似,只不过是婚事同意的比较快一点(可能是自知自己脸黑的原因) 代表有:薛刚\常玉春\常林\童林\尉迟恭(一般力气比较大)3没皮没脸式这类人物大都本领不大但比较有福气,有的可能比较胖,性格大大烈烈,常在书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有的还常做媒婆,总能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个人情感比较低调,不常被提起,但都婚姻不错,有时儿子比爸漂亮,有出息.代表人物:程咬金/胡大海/房树安也属于这一类,(特别是程咬金四五部书中都有他,也可以说是媒婆之父,至少介绍成功了十几对)4小矬子式这类人物心眼多.比较坏.常捉弄别人,但都有特殊的本领,有的也常做前两类人物的媒人代表有:史迁/候俊机/小矬子徐芳/常冒/薛葵/蒋平/张芳(童林传)5道士军师式这类人物一般都足智多谋,大都道士出身或感觉像个道士代表人物:徐茂公/刘伯温/吴用/徐梅祖/姜尚6徐良式:综合了以上几种人的特点,所以他是极品,因此白眉大侠说了三百多集也没说完.我想这样的人物在单老的书中以后不会再出现了.在单老心中的徐良就像金庸心中的韦小宝一样.(二)常会出现的情节:1 打擂台2英雄会3 打阵4 求解药5 攻关灭寨6 比武招亲7 寻找失窃的宝物8 救被捉的重要人物9某位英雄独闯危地10 书胆在危险时刻高人来助12 书胆被坏人陷害13英雄救美女后招亲14 书胆力斩数名强敌(常是兄弟几个) 15以上情节组合使用.............................................................(三)常用的方言别音:形形色色(shai),兄弟(dei) 老弱(rao)病残奏乐(YAO)(四)习惯说法:坏人家的恶少一般都说:X家五虎或X家三虎! X龙,X虎,X彪,X豹,X熊.........................................................(五)常用套话评价某人时常用的俗语:......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二条腿的大活人有的是!......咬人的狗的不露齿!......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百人百姓!......XXX是坏事的母子!(汤二虎\田大丫头\张是非都被说过)......XXX就是个坏是包!......出乎其类,拔乎其萃!...........选了又选,拔了又拔...........这也就是XXXX,要是换个旁人,早就............贪生怕死,危刀避箭表达某人情绪时:......气炸连肝肺,错碎口中牙......吓的都没脉了..........心服、口服,外带佩服............吓的差点没拉裤子里..........脱裤子放庇白费劲!......恨爹娘少生两条腿!(小人物逃跑时)说到某种情况时常用的俗语:......狗急还跳墙哪,何况是人哪!......拿人心比自心!......见高人不能交背而失之!......话是开心锁!......拉屎往回怍.......人嘴两张皮,反正都是理!......无利不起早!......打开天窗说亮话!......砂锅不打一辈子不露,话不说一辈子不透!......可劲吹,有骆驼不吹牛.....说明人与人间交情时俗语:.....异姓手足,多头之厚!.....见人下酒席,一路酒席对待一路宾朋!.....重恩不言谢!.....酒适知已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搂脖子抱腰!.....子一辈父一辈的交情!当敌对双方作战时常说的套话:......嘁酋咔嚓...卟、卟...啊—啊!......双方展开了肉搏...战斗空前的惨烈!......提头来见!(作战时下决心时)......兵合一处,将打一家!......说是迟,那是快...........一抬腿,哥登,把大枪/大刀摘了下来(或挂上)......双脚点蹬,马向前催...............两马错蹬...两人就战在一起..........杀鸡焉用宰牛刀,有事未将负其劳......双方打了XX个回合,没分胜败......XX果然厉害,本人不是对手,败阵去也.....(诈败都用的套话)......马号挨着马号,连营挨着连营..........人上一万,无边无沿;人上十万,彻地连天。

2019高考作文热点话题素材传统文化不能再无“下回分解”

2019高考作文热点话题素材传统文化不能再无“下回分解”

2019高考作文热点话题素材传统文化不能再无“下回分解”9月11日,一个悲伤的消息传来: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先生于当天下午3点30分因病在中日友好医院去世,享年84岁。

单田芳先生博采众长,勇于创新,探索前人不敢涉足的评书题材,形成了独特的“单式风格”。

他是一代人的成长记忆。

(9月12日《北京青年报》)单田芳先生在一段评书结束时,喜欢讲“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人们也以“再无下回分解”来哀叹先生的离去。

哀叹“再无下回分解”,传递的是对先生的敬意,也有对传统文化的隐忧。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单田芳先生最火的年代。

单先生讲过很多英雄故事,这些英雄人物及其侠义精神,已经定格在一代人的记忆里,引导和培塑着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新生代来说,又有几人知道单田芳这个名字,知道评书这门艺术。

传统文化的式微,还是让人痛心。

特别是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如果“再无下回分解”,将是一代人的责任。

回到历史的河流中去,当年单田芳先生的流行,与相对贫乏的时代有关,但也不能忽视和否认评书这门艺术本身的吸引力,以及单田芳等艺术家对艺术本身的追求。

单田芳是“门里出身”,天赋也好,而且他特别勤奋,喜欢钻研,他保存、复制、修缮、增补、改造了许多传统评书,他还创造性地提出要讲“红色故事”。

家学、天资、用功,成就了一个传奇。

他传承与发扬了评书,而评书这门艺术也没有亏待他。

不仅是单田芳先生,“评书四大家”中的其他三位——袁阔成、刘兰芳、田连元,何尝不是如此。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要拥有辉煌的当下,即便是评书想要保持过去的风光,既不可能,也没必要。

关键是,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应该在“沉默中沉没”。

一段时期以来,随着一些听书软件的出现,“声音读物”慢慢流行起来。

现在不少孩子,也开始用手机听故事。

单先生也是一个很“潮”的人,他认为评书艺术应当与时俱进,不仅要创新说书手段,而且还要运用新的媒体传播。

“酒好也怕巷子深”,传统文化也是这样。

单田芳——总对自己吼一嗓子-作文

单田芳——总对自己吼一嗓子-作文

单田芳——总对自己“吼一嗓子”单田芳很早就出名了。

那还是在上世纪年代初,他年纪轻轻的,就住上了小洋楼,骑上了凤凰牌自行车——这车可不亚于当今的小汽车,平日也总是趾高气扬的。

这很遭人嫉妒。

文革一来,他可就倒了大霉,他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下放到农村被管制劳动。

一天,单田芳来到村前的小河边,他向着河水对自己吼了一嗓子:单田芳,你有今天,活该!这一吼,似乎让他吼上了瘾。

年,单田芳被平反,时年岁的他重新回到了阔别年的三尺书台。

很快,单田芳坐进了鞍山市广播电台的录音棚。

接着,他从东北拥书入关,接二连三地推出了长篇评书《明英烈》《三国演义》《白眉大侠》《水浒传》《三侠五义》等,可以说当时整个中国无不为他嬉笑怒骂的东北方言所折服。

当时他还是单位的一位负责人。

他想自己可以吃上一碗安稳饭了。

就在他又有些洋洋得意时,单田芳对自己又吼了一嗓子:不可安于现状,要砸烂自己的‘铁饭碗’,去做一名文化个体户!这年单田芳岁,他办了提前退休手续,开始挑旗单干。

此时,单田芳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三侠剑》等评书作品后,于年,他的近代历史评书《百年风云》又在各个电台热播。

这种钱也没有少挣,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爱干啥就干啥的日子让他感到无比惬意。

正在他心满意得之际,单田芳又对自己吼了一嗓子:你不要总想着待在鞍山老家自在,要移师北京,去干一番更大的事业!在一次活动中,正好有供职于《北京青年报》的肖建陆对他说:单老,您老的书迷数以亿计,不如我们合作成立一家文化艺术传播公司,包装您的评书作品,绝对市场广阔!肖建陆的话正合单田芳的心意。

年夏天,北京市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营业。

老天爷大约总喜欢考验人,他们公司的第一单生意就做砸了。

公司投资录制的单田芳的评书盒带鲜有人问津。

投入了一定资金的北京广播学院视听中心觉得公司前景堪忧,于是立即撤股。

单田芳对也入了股份的肖建陆说:公司就剩我俩了,还有啥突围的好办法吗?肖建陆似乎早就考虑好了:单老,可以将您的传统评书改编成电视剧。

大师归去,世上再无说书人——沉痛悼念评书大师单田芳

大师归去,世上再无说书人——沉痛悼念评书大师单田芳

大师归去,世上再无说书人——沉痛悼念评书大师单田芳“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

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大师归去,世上再无说书人——沉痛悼念评书大师单田芳作者 | 卢晓林图片 | 曹新庆编辑 | 娟娟我于2018年9月21日在学校听闻单老去世噩耗,巨星陨落,举世听书人悲恸落泪。

单田芳生前,我听了他的很多采访,他的艺品和人品都令人称叹。

听过他说的书,就好像与他交往过一样,胜似老友,胜似亲人。

我爱他的书,是发自内心的真喜欢,但单老说的书太多了,每天听30分钟,可持续40多年,我听的不及九牛之一毛。

爷爷在老家安享老年生活,有一个评书机,他六年来听单田芳评书50余部,不下三遍,沙哑的声音整天在老屋内响起。

上世纪,爷爷和爸爸就在广播里听了单老的多部评书。

有一次爸爸回家,拿着爷爷的评书机不忍释手,一听就是十多个小时,从太阳初升一直到夕阳西下。

等电视普及后,听评书的人也渐渐少了。

我听的第一部书是《薛丁山征西》,从他的声音里,仿佛跑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令我深深着迷。

我受单老影响,在初三那年自学了半年评书,甚至想过为此奋斗终生。

我自己改编了《俗世奇人》,其中《张大力》这一段说得最熟。

那段时间我结交了书坛的许多朋友。

其实,书坛并非后继无人,只是他们不被重视,因此工作也缺少动力。

能在这块阵地坚守的,必定是非常之人。

张少佐,王玥波是其中的代表。

说书人并不好当,比一个作家,一个演员都难做,他要身兼数职。

尤其是单田芳,说的书都是自己原创,为中国书坛留下了一大批宝贵遗产。

听到单老仙逝的噩耗,我彻夜难眠。

他就像我的一位亲人,住在不远的地方。

回想起从前听书的岁月、单老幽默风趣的谈话,我多次泪湿眼眶,听到“为中国评书消失于心不忍”、细数单老为非遗所做的种种贡献,没有人不为之动情。

单田芳走了,但他的传世之作递三代至百代永久流传,“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的时代过去了,但只要中国每个人听上一段,那个时代又会归来,因为,只要听上单田芳一段书,便会欲罢不能。

单田芳:他用苍劲之音让历史风云飞入百姓生活

单田芳:他用苍劲之音让历史风云飞入百姓生活

单田芳:他用苍劲之音让历史风云飞入百姓生活作者:来源:《世纪人物》2018年第10期昨天,这位从艺六十多年的说书先生单田芳,在中日友好医院因病去逝,享年84岁。

从1954年走上评书舞台开始,他表演录制了包括《白眉大侠》《三侠五义》在内的100多部、15000余集广播、电视评书作品。

“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他让评书飞入寻常百姓的耳朵,甚至令听书成为几代人的生活方式。

单田芳生于1934年12月17日。

他的家庭可以说是十足的“曲艺世家”:母亲王香桂是当年有名的西河大鼓演员,父亲是弦师,大伯和三叔则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

单田芳在《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回忆母亲曾有一句话,“鼓槌一响,黄金万两”,足见当年曲艺在北方民间的受欢迎程度。

耳濡目染之下,长到七八岁的单田芳已掌握一些传统书目。

弱冠之年,他正式走上舞台,随后成为鞍山曲艺团一员,旋即成名。

然而几经坎坷,他的名字,直至改革开放后重返舞台,才真正进入广大观众视野。

那一年,他44岁。

曾有人说,他说的书有“古意”。

这不仅来自于书目题材。

在评书擅长的历史题材中,单田芳曾有《大唐惊雷》《明末遗恨》《说岳后传》多部书目深入人心。

他的“古意”还来自能将渊博的历史积累化为最通俗直白、引人入胜的故事。

评书作为民间曲艺样式,表演者多文化水平不高。

少年时代立志摆脱“下九流”偏见的他,成了当年为数不多拥有大学文凭的评书艺人。

可他有学问却不卖弄。

他说的书语言直白,朗朗上口,便于普通百姓理解。

文艺评论家孙郁曾有评价,单田芳说书“通俗而不庸俗,广博而不浅薄,有时苍凉、悲苦,但善意绵绵,如日光流泻,有大爱的喷吐”。

他说的书也有“侠义”,他用《三侠五义》《白眉大侠》构造的武侠世界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情怀,说的是“不能报国安天下,枉称男儿大丈夫”。

也有日常生活里滚过的民间智慧。

由他播讲的传统书目《三侠剑》曾言:“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惹祸根苗,气是雷烟火炮。

人物篇素材集锦(一、二)

人物篇素材集锦(一、二)

人物篇素材集锦(一)2018人物缅怀岁月沧桑,四季轮回,过去一年,又有许多的生命,落幕在了时光的长河里。

我们因他们的离去悲怆不止,也为他们的事迹而感动落泪。

此篇,要和大家回顾这些人的故事,愿时光记住他们来去的模样,记住他们曾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的芳华。

1.程开甲:给中国穿上“核铠甲”的那位老人原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军职常任委员程开甲,是忠诚奉献、科技报国的“两弹一星”元勋。

青年时代,抱着“科学救国”的目标,程开甲远赴英国留学,学成后他谢绝了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奉献自己的青春。

从1963年第一次踏入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到最后回到北京定居。

茫茫戈壁,留下了他最宝贵的20多年青春。

那些年,他参与主持决策了包括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等在内的多种试验方式和三十多次核试验任务。

他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立下了卓越功勋。

他的一生获得了无数荣誉但他却说:“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

”2018年11月17日,程开甲永远离开了我们。

他曾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国有重器,以命铸之。

浩浩黄沙和浩瀚星空,陪伴了他的青春,也塑造了他的传奇。

2.王继才:守岛,就是守国。

“只有看着国旗在海风中飘展,才觉着这个岛是有颜色的”1986年7月14日,王继才受命登上开山岛,从那时候起,一面国旗冉冉升起,在凛冽锋利的海风中矗立飘扬。

“他守着岛,我守着他”,他的夫人随后来到岛上陪伴他。

结婚35年,一起守岛32年,岁月和一口水窖、三只小狗、四座航标灯、数十棵被吹歪的苦楝树,20 0多面升过的旧国旗,勾勒出王继才夫妇大半人生的模样。

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去世后的第十天,他的妻子递交了守岛申请:“他没有走完的路,我继续为他走下去。

”五星红旗,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3.金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2018年10月30日,这一晚的所有叹息,都是江湖梦碎的声音,送别金庸,便意味着送别了一个时代。

单田芳丨这一次,再无下回分解

单田芳丨这一次,再无下回分解

单田芳丨这一次,再无下回分解这一次再无下回分解84岁的评书艺术家单田芳过世一句“请听下回分解”已成绝响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一开口,却有千军万马,有春夏秋冬所谓口若悬河、口灿莲花,不过如此收音机里有他,出租车上有他未见其人,但谁未闻其声?最好的艺术,是百姓喜闻乐见单田芳做到了!一路走好,单大师!单田芳是谁?相信全中国没有人不知道他。

惊堂木一拍,白纸扇一抖:咱们书归正传!这是单田芳经典的评书说辞。

民间流传: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

不论男女老幼,都爱听单田芳的评书。

海外华人也不例外。

足见单田芳的影响力。

50多年的评书生涯,111部评书作品,1.5万多集广播从《封神演义》到《三国演义》从《隋唐演义》到《三侠五义》他的评书覆盖了几代人的记忆。

那些忠义贤良、仁义道德,也同样影响了几代人。

一生尝遍甘苦,书中说尽情仇,是单田芳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出身曲艺世家,无奈从艺单田芳出身在一个曲艺世家,外祖父是竹板书艺人,爸爸是弦师,妈妈是西河大鼓演员。

伯父和叔父也都是曲艺从业者。

可即使出身在这样的曲艺世家,单田芳眼见父母为了生计奔波演艺,却不认可这样的生活。

小的时候,他想要成为一名医生。

可一场大病,让他不得不中止学业。

走上了曲艺之路。

少年时期,跟着父母走江湖,曲艺是生活的技能。

建国后,单田芳靠评书收获了许多荣誉,他打心眼里喜欢上了评书。

此后,评书成了他一生的追求。

一生单田芳,半生曲艺路20岁拿起惊堂木,说三国话隋唐,英雄好汉、才子佳人他一说就是60年。

60年里,他饱受磨难,几经沉浮,却从未放弃过这片舞台。

单田芳曾说:评书不仅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最让单田芳印象深刻的是,一次露天演出,下头下着雨,观众都打着伞听书,一直坚持了半个小时。

这让单田芳非常感动。

打那之后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门工作做好,对得起观众的支持。

“很多人喜欢我,这就叫幸福”多年来,单田芳保持着这样的作息习惯:早上4点多起床,10点左右录完两三段书。

作文摘抄本

作文摘抄本

【作文摘抄本】每天提高点作文文采72作文摘抄本——单田芳【人物简介】单田芳作为一名评书艺术家,从事评书事业四十多年来,讲过古今评书百余部;从1978年至今,共出版过评书四十三种;为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录制评书七十余部;由他所播讲的评书,特别是传统评书,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那沙沙哑哑的嗓音,将历史知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形象逼真的说书技法融会贯通,每每使听众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一种道德教育和情操陶冶。

在作为评书家的同时,他也是一位作家。

他的书还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评书文化。

【人物分析】单田芳老师的声音大都活在了每一代人的心中,他用精湛的表演功力,向人们传递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八十余载~他曾目睹伪满洲国的虚假、日本人的血腥、中国人的顽强;也曾迷茫过文革时期的自己何去何从;更曾感激过改革开放赋予的好机遇。

不论如何:坚强、奋斗、乐观永远是他人生的标签!也相信,这位84岁的老人曾带给每一代人的不只是评书、作品,更是经典和永恒。

【适用话题】真正的美丽;钦佩;叩问;乐观;文化之光;成功之路。

【素材解读】1.淡泊名利。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名往。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多少人在为名利而奔忙。

艺术大师单先生却不为荣誉所累,为艺术奉献着毕生的精力。

他虽然只获过这一次奖,却令人肃然起敬。

因为,他是为艺术而活着的!2.叩问世风。

古话讲,“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比起李广,单先生显然是幸运的。

但作为一位曲艺大家,一生只获得一个奖,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笑话。

不是他不想要,是人家不想给。

因为在这个时代,颁奖似乎已经异化成了一条捞钱的好途径。

【素材运用】淡泊为人,认真做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名往。

如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有多少人因为金钱冲昏了头脑,又有多少人为可以了奉献而淡泊名利。

我想那“惊堂木一拍,白纸扇一抖”的单老先生便是其中一人。

从业五十余载,这期间,他曾被文革、疾病、诬陷所困扰,但那心中永存的梦想成为了他活下去的勇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阅读备考之名篇佳作——单田芳 编写人:高三语文组 时间:2018.12.6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摸鱼儿》元好问
做人的气节
萨苏
【导读:说书人上了台,把惊堂木一拍,代表的就是忠孝节义、天地良心。

所以先生的书,幽默有之,诙谐有之,就是找不到猥琐,看不到迎合……】
七八岁时,我第一次听评书,就是单田芳先生的《隋唐演义》。

直到现在,《隋唐演义》中的十八条好汉,我都能背下来:第一条好汉李元霸,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第三条好汉裴元庆……还有各种“绝”,大傻子罗士信是一绝,秦琼的交朋友是一绝,杨广的混蛋也是一绝。

那时,“文革”刚结束,一听是单先生,所有老听众都热泪盈眶,就好像当年的说书先生柳敬亭复活了。

柳敬亭曾入左良玉幕僚,南明覆灭后走南闯北,看遍人间百态。

单先生也是这样,他一生受尽苦难,评书中的一句感慨就让你心生唏嘘。

比如《童林传》里,混元侠、厉胆侠、安良侠、济世侠、紫面昆仑侠……说了一堆“侠”,他会突然冒出一句:“侠客多少钱一斤?”如果没有生活底蕴,就说不出这么五味杂陈的话语。

我第一次见先生,是2008年在北京电视台录节目。

当时我便向他表达了倾慕之情,说从小就有两个心愿:一是与蒋百里(著名军事理论家)为友,二是拜单田芳为师。

我给他说了一段“八大锤”——“岳家军”里最能打的四员大将,每人两锤,先生听完笑道:“现在想拜师也可以呀。


从此,我一有空就去先生家拜访。

我写东西像章回小说,喜欢“挖坑”,类似先生的“且听下回分解”,所以我们俩常在一起探讨。

我还记得他拖着长音说:“主要还是要写人哪。

写故事是次要的,把人物的灵魂写出来,作品就好了,就亮了。


任何時候,先生的眼睛都是张开的,随时捕捉生活中有趣的东西。

他有很多“先进”的爱好,当年在东北就是最早骑凤头自行车的,到北京也是最早开上私家车的,70多岁了还经常开车带上弟子,沿着三环路兜风。

有一年,他过生日,我祝他长命百岁。

先生说:“你知道长命的诀窍吗?就是没心没肺,傻吃闷睡。

”意思是,像我们这些思虑过度的人,
长寿恐怕不太容易。

他对什么事儿都好奇。

有一次,他问我:“日本那个森喜朗是怎么回事儿呀?”我告诉他:“那个首相不得人心,支持率只有5%,电视里看着人挺大个儿,其实只是肚子大,人不高。


我写过一些公安刑侦题材的故事,都是小时候从前院派出所警察那儿听来的,诸如十八里店飞毛腿,电车上活捉盲眼独行大盗,帮北京动物园追河马、擒蟒蛇之类的。

我讲给先生听,他听着也觉得好玩儿。

我和先生的另一位弟子肖璞韬计划把这些故事录成评书,原想请先生说第一段,我们再跟上,现在只能我们自己慢慢摸索了。

其实这也是我和先生比较投缘的地方,我们都喜欢讲故事,尤其是市井民间的故事。

当年柳永“奉旨填词”,有井水人家处便有人唱柳词。

而今天,或可说有中国人处,便可听到先生说的书。

他代表的是民间艺术,不沾官气,永远“草根”。

我曾经问先生,说书应该怎么说?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梅兰芳与杨小楼的故事。

1937年,日本人占领北平,梅兰芳送杨小楼回乡。

到运河畔,杨小楼问梅兰芳还唱戏吗?梅兰芳说不唱了。

杨小楼说我也不唱了,演了一辈子忠臣孝子,不能临了失节。

说完这番话,二人在码头上最后演了一出《霸王别姬》。

一年后,杨小楼病故。

我想,先生要说的,是艺人的气节。

他们在旧社会是“下九流”,但在动荡乱世,将军可以走,大员可以走,艺人心中的良心不能走。

说书人上了台,把惊堂木一拍,代表的就是忠孝节义、天地良心。

“文革”那时候,很多人彼此揭发,互相争斗,在权力面前不讲良心,但先生却宁折不弯,打断了腿也坚持:“我没错,我不服!”
所以先生的书,幽默有之,诙谐有之,就是找不到猥琐,看不到迎合。

单先生做人,永远捍卫自己的原则,“一力降十会”。

我佩服先生的艺术,但更尊敬的,还是他做人的气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