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策略doc资料
步步高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1 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深化理解对近代列强侵华的基本认识(1)从发动者上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出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
(2)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欧美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日本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殖民地化。
(3)从结果上看:除抗日战争中国取得完全胜利外,其他战争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这说明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4)从列强侵华的影响上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专题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探索1.农民阶级(1)实践:先后掀起两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2)主张:《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扶清灭洋”。
(3)特点: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同时也具有落后性的一面,其阶级属性决定了革命斗争只能是失败。
2.资产阶级(1)实践:维新变法运动、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等。
(2)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或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3)特点:具有先进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但同时又具有妥协性、软弱性的一面,决定了其改革或革命只能是“屡战屡败”。
3.无产阶级(1)实践: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2)主张: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3)特点:集革命性、先进性于一身,决定其领导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合作→对抗→再合作2.再合作→再对抗深化理解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导与练》一轮总复习: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师用书Word版含解析
选考内容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商鞅变法1.时代背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社会转型)(1)经济①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推广,推进了农业以及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井田制的逐渐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政治:周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形成且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的改革和变法。
(3)军事:在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形势下,富国强兵成为各国改革的内在动力。
(4)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法家学说成为各诸侯国变法改革的理论依据。
2.具体原因(1)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秦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落后于中原各国,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3)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3.商鞅变法的历史任务:富国强兵,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地位,发展封建经济。
4.变法针对措施5.特点(1)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法律推动、巩固改革。
(2)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措施全面,核心是“农战”和“法治”。
(3)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6.历史影响(1)积极作用①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②经济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历史局限①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轻罪重罚。
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③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④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结构单一。
7.变法成功的原因(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根本原因)(2)改革符合秦国的实际情况。
(3)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
(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重要因素)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历史背景(1)有利条件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局面。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方法和策略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方法和策略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方法和策略在文科的学习中,历史总是让人很头疼,因为历史的知识点相对于更加琐碎一些,很不容易记住,又面临着高三紧张的复习阶段,想要在一轮复习中学好历史,主要关键在于夯实历史的基础知识,建立起在教材框架下的知识结构体系。
高三第一轮复习学历史的策略一、按编年史顺序推进,理清知识框架和结构中国近现代史则成为学生相对困难的复习环节,因为这段历史时间短而事件多,考得非常细,时间点又必须记住,再加上中国近现代史相对枯燥,所以对这段历史的复习我们更应该强调知识脉络的梳理,将琐碎的时间点串成时间轴,特别强调出每个事件之间的联系,比如前一个事件的影响就是后一个事件的背景等。
世界近代史的部分虽然国家众多,但英法美等西方各国,学生都比较熟悉,这个部分的复习一个是要搞清该国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和各国在平行空间里的先后顺序;另一个则是要做横向对比,将各国的特点放到一起比较,然后加以区分,同时还要注意其内在联系。
至于世界现代史部分,往年的考察力度都不太大,理解上也不需要有太多深度,只要记清史实即可。
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和中国现代史部分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可以对比复习,找到异曲同工之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三第一轮复习学历史的策略二、做好整理错题的工作,重点复习错题这个阶段的复习主要是夯实基础,稳扎稳打,做到最基本的记清和记熟知识点。
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也建议学生把错题收集起来。
没有必要把每道题誊录下来,但至少应该把卷子和练习册上的错题保留和整理一下,同时要做错题分析。
分析出每道题为什么错、是因为哪句话没看清楚或者哪个知识点没记牢固导致,而正确答案又为什么对,它的合理性在于什么。
高三第一轮复习学历史的策略三、研读考纲,弄清重点和考题方向这个时候新一年的考纲还没有发布,但上一年的考纲和头几年的考纲进行对比的话,应该可以看出近几年来考察内容的大致方向。
高考大纲虽然会有些许的调整,但是绝大多数内容都没有变化,年年必考的一定是重点,新增的考点自然也是要引起关注的内容。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4单元 听课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
第十四单元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中期)第43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干知识梳理】1.人民委员会社会主义革命2.余粮收集制自由贸易3.粮食税国有化实物分配制 6.发展重工业计划经济【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特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阶段。
考点二1.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变化:由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措施:农业集体化。
积极:为苏联发展重工业提供了资金和廉价的农副产品,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加快了苏联工业化的进程。
消极: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高考链接突破】•解考题考题1B[解析]二月革命期间,起义群众建立的政权已被称为“苏维埃”,不是十月革命期间才建立,故A项错误;材料“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表明布尔什维克党通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以争取俄国农民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支持,故B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与农民阶级无关,故D项错误。
考题2D[解析]本题以漫画切入,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漫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从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名称可以看出,这有别于二战期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这里强调的是二战后斯大林格勒的经济建设。
依据漫画中掉落在地上的烟头、手拿武器的人物以及四个人物在听到“斯大林格勒水力发电站开始建筑”时的反应可知,漫画寓意为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采取了遏制政策,但苏联的经济建设仍然获得很大发展,D项符合题意。
二战期间,苏联卫国战争的出现,使得第三个五年计划中断,影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
“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是在1919—1920年,与材料中“苏联时期”不符,故排除A项。
2020版高三历史《衡中学案》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 14 国共的十年对峙Word版含解析
第14讲国共的十年对峙理一理一、武装起义1.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概况(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二、土地革命1.背景:八七会议(1)内容: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意义:给正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3.意义: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根据地建设1.思想理论: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根据地建设(1)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红色政权。
(2)武装斗争: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三次粉碎敌人的“围剿”。
(3)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
3.成就: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
四、红军长征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经过(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2)转折:1935年1月,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胜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想一想1.哪次起义开启了革命斗争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序幕?提示:秋收起义。
2.中国共产党抛弃了苏俄的城市道路,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革命道路的选择取决于各国具体的国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决定中国革命道路的根本因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策略每年高考后,不少学生有这样的感叹:“学的都没考,考的都没学”“教的都没考,考的都没教”。
为何如此呢?因为我们日常备考往往是知识立意,围绕着基础知识、重点难点、易混易错、基本技能展开;而高考则是素养立意,以知识为载体、以情境为手段、以问题为核心、以素养为目标。
那么,一轮复习该如何推进呢?明确方向,增强备考的针对性1、研究高考顶层设计,体会国家意志加强对《历史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和教育部教育考试院《高考试题评析》的学习和研究。
通过学习,知晓新课标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把握新课标中高考命题的三原则,即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考查学科素养为目的、以解决情景问题为重心。
通过学习,整体理解“一核四层四翼”,明确高考为何考、考什么、怎样考,即是强调学生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情景下问题,以达到国家对学生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考核要求。
通过学习,领会命题人的考查意图,明确高考的考查载体、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
2、把脉高考命题趋势,精准导向教学高考命题立意经历了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的转轨。
一轮复习中,准确把握新时代高考的定位和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这对于推进育人方式的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来说,毫无疑问,意义深远。
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卷有如下特点: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构建“五史”考查体系;落实教考衔接要求,彰显核心素养立意;助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注重考查思维品质;试题依标施考,试卷结构均衡,题量和难度适中,试题情境友好平实。
了解以上特点,一轮教学才更具针对性。
夯实过程,增强备考的实效性1、一轮复习之整体思考(1)一轮指导思想首先,通过全面复习,夯实基础;其次,通过归纳总结,构建体系;再次,通过课堂探究和课后训练,提升能力和素养。
一轮复习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进行条理化、关联化、体系化整理,揭示知识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方便学生加深理解、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复习建议通过近两个月的复习,高三历史的一轮复习任务现已经过半了。
一轮复习是巩固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阶段。
高考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轮复习质量的好坏。
但是,在前面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月考检测中,我们发现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1、基础知识不坚实:前面必修课程一政治史的知识点无法及时备考稳固,忘却较多,影响了必修课程二经济史内容的自学;一些关键的历史概念和关键性标志性事件认知不妥当,例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美国的联邦制、共和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新旧民主革命的分割,“一国两制”的全面认知,美国的美苏政策等内容;由于初中没自学世界史,必修课程一第二、三、五、八单元的世界政治史内容基础薄弱,和必修课程二世界经济史的第二、六、七、八单元联系更为困难,世界史的时段分割和阶段特征难以认知和把握住,对近现代历史影响很大的两次世界大战在必修课程教材中不自学,也影响了许多科学知识的自学和认知。
2、获取解读历史信息和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欠缺审题和解题缺少方法和技巧: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审题不仔细、答偏、答漏、答错,读不懂题目,不明确作者要表达的意图,不知道考什么。
这导致选择题出错率高,非选择题不能根据题目要求去组织答案,尤其是忽视材料中的信息,照搬笔记和教材观点,答非所问。
规范答题上,不能根据题目要求去作答,不使用历史术语、逻辑不严谨、缺乏层次性、不少答案没有序号、没有段落、思维混乱。
3、自学习惯上:课堂自学效率不低,课后及时备考比较,知识点忘却率为低。
高三一轮复习内容多任务轻,课余时间又紧绷。
许多学生既对课堂自学比较注重,又无法努力做到课后及时备考,许多该记忆掌控的知识点越积越多,慢慢丧失了自学的基础和兴趣。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同学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学习的效率,在这里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二、对今后一阶段知识学习中应注意的事项11、准确掌握知识体系和时代特征,提高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必修课程二经济史部分就是中考考查内容中最惨的一部分,内容小事,经济理论性弱。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计划和策略介绍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计划和策略介绍【导语】第一轮复习主要是进行全面复习,是对于高一高二的知识点的总结,下面作者将为大家带来高三历史的复习计划和策略的介绍,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计划和策略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计划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是综合性的复习,需要大家把高一高二所学的知识点通通整合在一起,这时制定一个公道的计划,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实际学习情形具体定,具体到每周每天。
复习计划可行性要强,不能一有事情就耽误了。
可以计划几本历史书一轮复习几遍,多久看完一遍书,配合多少习题做,做题做到什么程度。
高三历史要提高多少分,每个题型做多少真题等等。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要脚踏实地,不会的知识点一定要弄懂了。
历史复习最基本的线索一是时间,二是事件,可以抓住这两条主线延伸,把知识联系到一起,整理成网络图。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策略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要讲求一定的策略,不能盲目背书、做题,也要定期检测一下自己哪些知识点学会了,哪些知识还存在盲点。
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必须搞定了,这是最基本的。
历史复习要有框架和条理性,有了思维导图复习起来就会轻松的多,而且记忆成效也会更好一些。
历史考点很关键,有很多时候题目变了考点不变,所以以不变应万变是历史应试宝典。
历史第一轮复习要学会理清出题人常常设的一些陷阱,这样在以后做题中就可以尽量躲开。
常见的主要有产生在同一历史年代的不同事件,类似概念,引用古文等等,题做多了就会有体会了。
高三历史的重点复习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史1、历代赋税制特点、演变原因及作用2、水利建设及作用3、历代休养生息政策对国家兴盛、民众生活的关系4、城市发展的趋势、特点;15---16世纪中西方城市发展的差异5、清康乾盛世的原因、本质及与西方发展的差异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民族间的相互取长补短二、中国近代现代史1、近代国人对待西方文化态度的逐渐变化,西方文化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近代前期(1919年前)中国追赶世界现代化潮流的两次机遇、成绩及体会教训。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日本的明治维新及答案(重点资料).doc
(8)日本的明治维新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
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
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
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
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
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2、材料一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的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
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
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材料二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的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1)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从哪些方面“明智”的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说明这条道路如何“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
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一、要适度拓展复习内容适度拓展复习内容,主要是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历史学科的时空范围,建立起与社会现实、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一是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一是与政治、地理学科知识的联系,一是体现山东省地方特色的内容。
可以专题或试题的形式加以落实。
二、精选试题,搞好定时训练历史题目的设计应体现高考命题思路与要求,尽量模仿或超越高考样题、样卷,从内容到形式保持基本的相似性。
题目设计的途径一靠自主创新,二靠改造利用,三靠拿来主义。
其中,改造利用应是主要的方式,要严把审题关,要特别注意各地市统考试题的搜集、利用。
三、学情分析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与新授课相比有些明显的特点,比如大容量,快节奏,难度大,范围广,方法多,重视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联系。
但学生学生在高一时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都不成熟,所学知识经过时间的沉淀几乎是完全陌生的,对课本比较陌生,基础知识薄弱,知识结构零散,不能正确提取知识,审题能力较差,解题不规范,缺少方法,不会联系,缺乏题后反思总结。
所以高三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适应一轮复习的特点,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适时调整复习策略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要注意哪些1.“欲速则不达”。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是一个连续而且漫长的过程,是毅力的比拼,学习的重心应该转移到基础复习上来。
不能一心只想做高考题、一模题好高骛远,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的揣摩每个知识点,心不静则思维不清晰,思维不清晰则复习没有效率。
2.忌毫无计划。
没有计划的高三历史复习一定是低效的,在一轮复习过程中,每天有计划,每周有计划,每月有计划。
在计划切实可行的情况下,在复习的时候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3.忌学无规律。
高三历史复习是非常有规律的,也就意味着高三的生活也必须要遵从学习的规律,只有结合自身实际,找到合适的生活规律去复习,效率一定会有较大的提升。
4.不要盲目做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非常具有针对性,对于所有知识点的地毯式轰炸,要做到不缺不漏。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学习方法指导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学习方法指导方案一、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第一,学习与生活的时间安排缺乏科学性。
第二,学习过程缺乏主动性。
第三,复习方法不明确,不得学习要领。
第四,应考能力有限,解题技巧缺乏。
二、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指导建议深信每个高三学生都想走上学习的成功之路。
要想走上成功路,除了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为什么要安排好时间?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高三都是极其紧张的一年,只有科学的安排,才会有较高的效率。
人通常都有惰性,时间安排表则可以成为推动你正常学习与生活的外部动力;时间安排表也可以阻止你避开不喜欢做的事,确保你有计划地、有序地学习与生活;当然,它也有助于你合理地安排好各科的复习。
怎样安排科学地学习时间?一般而言,周一至周五白天的时间学校已作了安排,学生需要安排的主要是早晨与晚上以及周末。
安排的原则与具体方法是:1、制定详细的时间表2、合理安排自修的学习内容(二)务求理解记忆。
进入高三,记忆的问题就摆到了每一个考生的面前。
通常,在进入文科班以前,记忆力好是不少同学自以为拥有的一张王牌,然而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后,面对大量需要识记的内容,这张王牌似乎就难以招架了,于是不少同学就对自己的记忆力丧失了信心。
这当然是不利于这至关重要的一年的学习的。
毫无疑问,在人生的学习与生活经历中,有大量的东西是需要记忆的,高三阶段的学习尤其如此。
这是因为记忆是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层次,其它高层次的能力及其运用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可以说是“哪里没有记忆,哪是就没有学习”。
也正因为如此,文科综合能力的考试,把记忆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文综的“能力要求”就是只分为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并在实际的考试中以再认与再现两种方式进行考查,试题量还不少。
对记忆力要有正确的认识。
记忆力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记忆力强,大大有助于能力的发展。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计划基本复习策略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基本策略邢台市一中高三历史组郭仁然综合考试是一种全新的考试模式,与单科试卷相比,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在学科内综合题上注重考查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相互关系的理解。
这种相互联系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纵向的联系,例如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线索、基本历史进程等;一种是横向联系,如历史阶段特征、中外联系等。
通过纵向和横向联系,可以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规律。
因此第一轮复习要把历史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处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便于理解、记忆,否则疲于应付大量琐碎的知识点的记忆,就谈不上主动性的学习和思考。
高考考什么,我们教什么;学生要什么,我们教什么。
高考考什么呢?知识与能力;学生要什么呢?分数!而分数是要通过知识与能力来实现的。
围绕这个原则,我们进行高考复习时要特别重视第一轮复习,这是因为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学科能力的提升大都在第一轮复习中形成的。
第一轮复习是高三复习总体战略的“第一战役”,是提高复习效益的奠基工程,这轮复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
那么,如何搞好第一轮复习?一、夯实双基,优化历史思维。
在古代史复习时,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力争做到点透、线通、面全,形成立体动态知识网络结构。
点透指历史事件知识点分析透彻和全面。
如时代背景,原因分析、主要目的、方法措施、性质意义、作用影响等。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理解考查较突出。
实现点透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线通指某知识点在不同时期的表现连成一线。
以知识纵向归纳为主,注重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的分析并形成小专题。
面全指同一时期社会各方面的概括并形成历史阶段特征。
如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等。
以某一历史阶段为例按章节顺序理清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并概括出阶段特征。
然后在掌握思路和方法的前提下自己去整理知识结构,制作图示图表、提炼要点重点、构建立体知识网络和概括阶段特征。
在近现代史复习中,以中国史结构为主,带动世界史复习,体现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组成部分;然后在世界史复习中,把中国史的阶段结构打乱插入世界史进行简要的回顾,体现世界史的发展包括中国史。
2020版高三历史《衡中学案》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 11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Word版含解析
第11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理一理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军事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
(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乘机入侵朝鲜。
2.过程(1)战争爆发: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平壤战役:清军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主力尚存,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之战: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3二、八国联军侵华1.原因(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日益高涨。
(2)1900年间,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过程(1)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从大沽口向北京进犯。
(2)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在廊坊和天津打击侵略者。
(3)1900年7月,八国联军占领天津;8月,攻陷北京。
3.结果: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1)赔款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4.影响(1)《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想一想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的经济手段主要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2.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掀起了哪些救亡图存的运动?提示:政治上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经济上的实业救国;文化上的新文化运动。
3.怎样理解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提示: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学习西方内容上,由器物到政治制度。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目标1. 温高三历史知识点2. 强化解题能力和考试技巧3. 提高历史答题的准确性和速度4. 提前适应高考历史考试的要求时间安排第一阶段:知识回顾(2周)- 第一周:第一周:- 复近代史知识点- 整理复笔记,强化重要内容- 完成相关练题和模拟试题- 第二周:第二周:- 复现代史知识点- 复历史思维方法和论证技巧- 解析考前重要题型,掌握解题思路第二阶段:题训练(2周)- 第三周:第三周:- 进行模拟考试- 分析试卷,总结易错知识点并进行重点复- 解答历年高考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答题技巧- 第四周:第四周:- 针对模拟考试和历年真题中重点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 加强历史知识点的串联和融会贯通- 解答专项练题,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第三阶段:综合提升(2周)- 第五周:第五周:- 梳理复笔记,查漏补缺- 进行阶段性的模拟考试,强化考试技巧- 调整复重心,集中攻克难点知识- 第六周:第六周:- 完成模拟考试,检验复成果- 针对模拟考试中的问题进行专项复- 复高频考点,注意答题细节和思维拓展复建议- 合理安排研究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研究状态和身体健康- 多参与讨论和互动,积极提问和解答疑惑- 制定研究计划并按计划执行,保持实践和反思的循环- 找到适合自己的复方法,例如制作思维导图、做题卡等- 多做历年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要求- 善于总结经验和方法,及时调整复策略其他注意事项- 合理控制复进度和深度,避免盲目追求完美- 不要放弃其他科目的研究,保持整体学业的平衡发展- 如果遇到困难和问题,及时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和解答以上为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祝你复习顺利,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一轮复习:必修三 第34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doc
[考纲要求]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第34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3)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
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4.影响(1)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大变革。
(2)文化: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特别提示]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与当时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即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图示总结] 孔子的主要思想及相互关系[辨析比较]1.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三、其他思想流派 1.道家(1)春秋时期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都在不停地运动。
(2)战国时期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法家:韩非子(1)地位: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2)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3.墨家:墨子(1)主张: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2)地位: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
[辨析比较]2.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二者的范围不同,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策略和方法
浅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策略和方法随着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和新教材的运用,历史教学也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课堂形态,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得到尊重,教师主宰课堂,机械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质疑,但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根深蒂固使我们在实践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和困惑。
如何克服传统历史教学的弊端,需要做深入的实践探讨。
但可以肯定的是,互动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展现了解决历史课堂教学问题的新方法,为新课程下高三历史教学开拓了一种新思路。
一、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仔细学习和研究江苏省高考考纲,以此为高三复习之纲。
二模之前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归纳成专题,进行学科内综合,形成知识网络,强化基础,扫清障碍,争取每个点都过关,不留死角。
二模之后加强综合训练,使重难点有突破,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高知识点的迁移能力,同时加强对实施新课程省份高考试题的研究,把握高考命题新理念、新形式、新动向,分类用好、用足高考典型的试题。
遵循课改精神,顺应高考趋向,刊发与各期考点一致的基础性测试题,便于学生检验学习效果、夯实基础知识、锤炼基本能力。
试题新颖、科学、严谨,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试卷结构合理;不能重复考查知识点;注意所应用材料的多样性和新颖度(文字材料、图片材料、表格材料等);通过适量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和提高解答各类题型的方法和能力;全解全析,但应力求精炼、透彻。
二、复习注意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复习阶段对不少学生而言,最基本最简短的知识往往也是最容易忽略的,似乎什么都懂,其实什么都是似懂非懂。
学生要能够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求能准确全面掌握好基础的知识,知道该用什么样的知识回答问题,我们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印发给学生。
第二,能完整科学地阐述知识要点;对教材的主干知识进行强化回顾,做到对主干的基础知识能记准、记牢、记全。
第三,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
特别关注重点和难点知识,在记忆与理解过程中有必要结合相关材料、试题加以巩固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理清知识结构,宏观把握历史知识
要求:在阅读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 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例: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 1 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 2 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独立宣言》中得到充分体现。根据三权分立原则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 了共和政体。
③《独立宣育》与法国大革命中的《人权宣言》,都体现了启蒙思想中的 “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精神。
3、把历史现象比较分析,避免混淆
要求:把相似或同类材料并列起来进行比较,找出异同 , 总结规律,这种比较可以是纵向的,也可以是横向的。
例: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
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11分)
答案要点(共11分) ①史实(8分) 秦朝: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置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
国的政事。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
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北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把专相的职权一
念对北美独立与建国产生了什么相应影响?(6分) ③北美独立战争期间颁布的文献,与后来法国大革命中的哪份著
名文献体现了相同的思想? (2分)
答案要点:(共15分) ①伏尔泰的君主立宪主张,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卢梭的“社会契约”
论和“人民主权”说。 ②“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是北美独立战争的理论依据,它们在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3课 第4 课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儒学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但受冷落
秦朝 受到压制
西汉武帝 成为正统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宋明
发展—理学与心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
维新变法时 改造利用
新文化运动时 全盘否定
文革时期 毁灭性打击
当代(改革开放后) 批判继承发扬光大
(14江苏)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
是 ①护国运动②“二次革命”③袁世凯称帝④宋教仁遇刺
A.①②③④ C.③①④②
B.④②③① D.②④①③
B
(14海南)下列有关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表述,正确的是
C ①苏德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② 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
2、理解历史知识的联系,认识历史规律 要求:把握历史事件之间及历史知识构成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这里,尤其注意章节之间的因果关系 。
例: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 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①列举三位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概括其主要学说。(7分) ②欧洲启蒙思想最早在北美结出了政治成果,启蒙思想的哪些观
知识巩固第二步——听课
1、认真听讲——一轮复习课堂的特点就是容系造成 残缺。而且由于一轮复习的课余时间很紧,不可能分配太 多的时间用于历史,因而课堂认真听一遍可留下深刻的印 象,为课后复习奠定基础。
2、认真笔记——补充完善提纲。不是记下老师讲的每一 句话。而是应该在提纲上留下一处专门记录老师课上口述 的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拓展历史知识,或将易混淆的历史知 识点记在一起。
历史一轮复习策略
把握一轮,决胜高考。
• 根据自己判断选出一位在后来能够造福于人类的 人.有三位候选人,他们分别是:
• A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 嗜酒如命。
• 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 每晚都要喝大约一公升的白兰地,而且有过吸食 鸦片的记录。
• 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习惯, 不吸烟,偶尔喝一点啤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 的事。
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皇帝
的权力空前提高。 ②总体发展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2
分)
③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1分)
例: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 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中国共产党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都 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请分别分析三者的性质与影响。(13 分)你从中获得什么历史启示?(3分)
注:课堂笔记尽量课后再整理 。
知识巩固第三步——限时作业(30分钟)
1、单选题——基础知识和知识点联系的训练。 要求:尽量不要翻书做,依靠自己的预习和课堂理解 完成。
2、非选择题——规范解题格式、解题思路及基础知识运 用的训练
要求:独立完成,不要与同学讨论,更不要“借鉴” 同学的作业
知识巩固第四步——看书
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是无产阶级的土地革命纲领;它使广大 贫雇农获得了土地.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奠定了基础。(4分)
②历史的启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与土 地问题。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提出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彻底完成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3分)
4、基础知识分清层次,要点化、精确化 要求:把基础知识按照一定的角度和层次梳理清楚,标好序号, 这样有助于完整精确的把握每一个基础知识。
答案要点:(共16分)①三者性质与影响 《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的土地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 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它主张平均分配土地,是 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5分)
“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和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发展;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 问题。(4分)
第一轮复习的“误区”
1、课前(预习)随随便便 2、课上(效率)马马虎虎 3、课后(作业)敷衍了事 4、阅读(看书)死记硬背
考试一败涂地
科学的学习方法
知识巩固第一步——预习(5-10分钟)
1、理清知识框架——结合《步步高》的“梳理整合”, 把书本基础知识整理清楚,做到不留“死角”。
2、找出疑难知识点——在整理基础知识同时,把没有理 解的疑难点在书上标出,以便于上课时更有效率的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