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纪念碑广场设计分析
越战纪念碑解析
1.越战纪念碑英文全称是什么?
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 正式名称为越南退伍军人纪念碑,位于美国首都华盛 顿,是一个纪念在越南战争中服役的美国士兵的国家 战争纪念碑。纪念碑包括三部份:三位战士雕像、越 南妇女的纪念碑和越南退伍军人纪念墙,其中以纪念 墙最为出名。纪念碑有时被普遍地称越战纪念碑、越 战墙或简称为墙。
3.“华盛顿广场”周边主要的构筑物及 其它们的构成关系?
• 主要建筑物
• 1.华盛顿纪念碑 • 华盛顿纪念碑是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 华 盛顿而建造的,它位于华盛顿市中心,在国会 大厦、林肯纪念堂的轴线上,是一座大理石方 尖碑,呈正方形、底部宽22.4米、高169米 ,纪念碑内有50层铁梯,也有70秒到顶端的 高速电梯,游人登顶后通过小窗可以眺望华盛 顿全城、弗吉尼亚州、马里兰州和波托马克河 。
2.甲方对纪念碑设计的要求是?
• 建造越南战争纪念碑的想法是一名前陆军下士简· 斯 克鲁格思在战后萌发的。1979年4月27日,一群参 加过越南战争的老兵在首都华盛顿成立了一个社团, 旨在国家大草坪博物馆、纪念碑群落地带建造越南战 争阵亡将士纪念碑。他们提出,这座拟议中的纪念碑 要成为美国社会中一个鲜明的形象,不管这座纪念碑 最后建造成什么样子,它必须满足四项基本要求:( 1)纪念碑本身应该具有鲜明的特点;(2)要与周 围的景观和建筑物相协调;(3)碑身上镌刻所有阵 亡和失踪者的姓名;(4)对于越南战争,碑身上不 要有一个字的介绍和评价。
• 5.白宫 • 白宫的基址是美国开国元勋、第一任总统乔治· 华 盛顿选定的,始建于1792年,1800年基本完工 ,设计者是著名的美籍爱尔兰人建筑师詹姆斯· 霍 本。但当时并不称白宫,“白宫”是1902年西奥 多· 罗斯福总统正式命名的。 • 白宫坐南朝北,共占地7.3万多平方米,分为主 楼和东西两翼,东翼供游客参观,西翼是办公区 域,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位于西翼内侧。主楼底 层有外交接待大厅,厅外是南草坪,来访国宾的 欢迎仪式一般在这里举行。
纪念性广场的设计要点
纪念性广场的设计要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景观设计纪念性广场的设计5要点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一处幽雅、和谐、安静的精神空间,是人们迫切需求的.这就注定了城市广场是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纪念性广场又是城市广场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广场,将在无形中为整座城市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一个部分,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部分,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场所,是为了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注入了雕塑、喷泉、照明等艺术手法,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典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同时又是城市空间组织中最具公共性、最具艺术魅力,也是最能反映现代文明和气愤的开放空间,是具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场所.而纪念性广场将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扮演其独特的角色.城市广场中的纪念性广场通常是指在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地区,或是以历史文物、纪念碑等为主题,用以纪念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的广场.在这类广场中,具像雕塑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被市民认同的城市标志物,主要是以为目的.有时也与政治广场、集会广场合并设置为一体.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设计也在不断的创新.因此,现代的纪念性广场越来越趋向综合性、多元化发展.纪念性广场是城市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集中体现的场所.一个城市是否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否具有英雄事迹、是否具有丰功伟绩、是否具有值得纪念和学习的人物与事件,都将在纪念性广场中一一体现出来.纪念性广场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部分,当然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并将在无形中为城市做出巨大的贡献.例如:1.增强了城市的休闲娱乐空间,为忙碌的市民提供一处放松精神的空间.它结合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文化活动,满足他们对城市空间环境日益增长的艺术审美要求.在设计手法与美学设计思想上运用了对比与统一、变化与协调、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呼应与衬托、节奏与韵律等,使广场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和谐魅力、良好景观给人们以美妙的视觉艺术享受. 2.庄严、宏伟、明朗、壮丽、祥和的气氛,使人们产生积极向上、自豪、欢快和向往的情绪,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达到陶情冶性、愉悦身心的目的.3.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当地的旅游产业的发展.纪念性广场无论是纪念人物还是事件,都是值得纪念和学习的.当它与城市的大环境、小背景相结合形成一条旅游线时,此广场不仅实现了其凭吊、瞻仰、纪念、游览的目的,同事也为本城市起到了宣传的作用,从而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吸引全国各地的人们来到本城市旅游观光.4.可以带动广场周围经济文化的发展.一座好的纪念性广场当然要有好的纪念品来搭配,这就给当地的人们提供了自主创业的机会.在纪念性广场设计中主题的选择是重中之重,是整套广场设计方案的第一步.我们必须明确此广场纪念的是人还是事.如果是人物,又是哪方面的人物:是历史人物还是当代人物,是将军、文人、战士还是领袖.如果是事件:是战争事件,还是文化事件等.当这一切都确定以后,我们才能去确定此广场的地理位置的选择、元素的运用、文化的融入和设计手法的运用等等.着名城市规划学家伊利尔·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 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广场是城市两个文明的窗口,所以应赋予广场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此主题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纪念性广场是城市广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类广场,他的文化内涵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的是整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代表的是市民的文化素养.文化环境具体表现为:文脉、传统、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尤其要注意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在纪念性广场设计中,尤其要注重挖掘广场所在城市潜藏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独具一格的文化特色.(一)雕塑纪念性广场通常以大型纪念性雕塑为主体.一般情况下雕塑都位于主体广场的主要轴线上的重要地段或广场的几何中心,以较大的尺寸(古典广场雕塑常以较高的基座衬托)形成控制广场空间的主要焦点,使广场成为一个核心突出、脉络鲜明的空间体.雕塑是广场美化的点睛之笔,应服从于广场主题的需求,要与广场的气氛情调相一致,与周围的环境内容相符合,对整个广场起到一种烘托的作用.所以,雕塑本身要成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品,不仅要有好的创意,还要有美的形式.正如刘开渠在论述城市雕塑的作用时讲到:“屹立在街头、广场、园林、建筑物上的硬质材料的圆雕或者浮雕不分季节,不论昼夜,总在默默地放射艺术光华.”“它既为当代服务,又为未来的历史时代留下不易磨灭的足迹,正如我国的唐文化以及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的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不少东西被淹没了,而硬质材料的雕塑却能够比较长期的留了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和人类文化的对比.”雕塑的尺度大小应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整个广场的尺度,二是人体的尺度.纪念性广场主体雕塑的尺寸通常以广场为尺度,以此来体现广场的宏伟壮丽.但并不是说纪念性广场就不需要以人为尺度的雕塑.恰恰相反,以与人体等大的尺度塑造极具亲和的形象,既没有雕塑基座,也没有周边围护的雕塑,以小巧的体量经常被裹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但却带给观赏者特殊的惊喜和趣味,同时也拉进了广场与市民的距离.(二)水体与照明人类有着本能利用水,观赏水,亲近水的需求,借水抒情,以水传情的能力.水能降低噪音,减少空气中的尘埃,能够调节环境局部小气候,对人的身心大有裨益.水可动可静,可无声可喧闹,平静的水使环境产生宁静感,流动的水则充满生机.纪念性广场是一个比较严肃的空间,从心理上会无形的给市民以压抑感,这时就需要具有亲和力的物体来缓解此现象,而水应首当其选.它的流动性、随和性刚好与雕塑的坚实、庄严形成互补,雕塑与水体的配合堪称广场设计的完美结合.同样,从人的需求出发,照明也是广场的重要要素之一.在白天人们都忙碌在工作与生活之中,除了休息日以外,人们很少有机会来到广场休闲娱乐,所以,在白天对广场灯光的照明要求并不明显.因此,只借助阳光的照射就足够了.而在一天的忙碌之后,人们来到庄严、肃穆的纪念性广场时,美妙的灯光不仅可以缓解那种沉重感,还会给广场增添一种神秘的气氛.在广场的主空间,宜采用高压钠灯,给人以高亮度的感觉,在雕塑、绿化、喷泉处突出灯光产生的影响,宜多通过反射、散射或漫射,使色彩多样化,并使之交替,混合产生理想的退晕效果:喷泉在喷射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张天然的屏幕,这张屏幕在五彩灯光的照射下,瞬息万变、美轮美奂.喷泉的水花形成的雾气环绕在雕塑的周围,再加上灯光的照射为神奇的雕塑又增加了一份神秘感.同时,光源的选择应考虑季节的变换,夏天宜采用高压水银荧光灯带有清凉感.冬天宜采用桔红色的光使广场带有温暖感,灯光是光明的代名词,是人们心灵的向往.水是活的,同样灯光也是活的.灯光随着心情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使人们无论在何时,带着怎样的心情来到此地,都会在这美妙的气愤中享受着每一份快乐.雕塑、水体与灯光的完美结合,形成了纪念性广场的灵魂,成为广场中心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多元设计要素,体现以人为本,符合城市规划要求我们在设计纪念性广场时,要充分考虑符合城市规划的需求,几年性广场的景观设计,首先要满足“纪念性”的体现,一些纪念性广场往往成为城市文化名人、城市历史事件、城市某些寓意、某种精神体现.其次,作为城市广场的一类,也要符合城市功能回话的需求,充分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各种要素,在突出广场立意、特色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与环境因素的衔接,在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人的活动与感受的要求,提高舒适性及和谐性.2、注重植物造景,满足总体环境气氛要求纪念性广场的景观设计,是为群众开展纪念性质的活动而服务,需要在庄严中不乏有活泼、愉悦的气氛.在纪念性广场的景观设计中,使植物造景和铺装等手法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营造出符合总体环境需求.3、应注重地方性原则当地人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获得日常生活的物质资料和精神寄托,他们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营的有机衍生和沉淀,所以我们在设计纪念性广场时要注重地方性原则,首先应该考虑当地人或是本土文化所给予的启迪,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尽量的就地取材.纪念性广场整体气氛要庄严肃穆但不是冷漠无情.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活动参与到纪念性广场中,从而实现它的价值、意义.这就要求在进行广场设计时,要注重与人的交流.纪念事件、纪念历史是一方面,启示后人,充盈心灵则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开放性、可达性、易识别性的特点使纪念性广场的施教功能得以发挥.纪念性广场的纪念性决定了自身的地理位置,相比其他类型的城市广场要求要更加严谨,需要根据所纪念的内容选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性广场,比如陵园纪念广场要求气氛严肃、深刻庄严,就应尽量远离城市商业区的喧嚣,相对而言人物纪念广场、文化纪念广场等与人们交流比较密切的一类广场则可选在城市的中心地区,或城市的繁华地带.随着市民对物质文化需求的增加以及对人居环境要求的提高,纪念性广场的建设越来越成为一种必要,同时纪念性广场也逐渐走向多元化、综合性发展的方向.通常一提到纪念性广场,人们脑子里首先反映到的会是“伟人”、“重大历史事件”、“陵园”等等,似乎纪念性广场只能为惊天动地的人或事而建.而忽略了以“人文”为主题的纪念性广场的设计.以“风筝文化、民俗文化、人文文化”为主题规划设计的“世界风筝都纪念广场”是我国少有的以纪念风土文化为主题内容的纪念性广场.在这里,传播文化是它的本质功能,其内容表现非常丰富.广场通过吉祥大道、鸢标广场、咏筝栈桥、芙蓉树阵、民俗长廊、儿童乐园、森林公园、风博广场、滨河景区、露天剧场十大景观,追颂历史,咏颂现在,展颂未来,更直观的为风筝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展示与传播提供了多方位、多视角的场所,给潍坊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方美丽的景观,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全民健身强体、商业购物消费以及举办大型集会活动的城市广场.纪念性广场不能只停留在对某人或某物的纪念意义上,要把它融入到整个社会的大背景小环境中去.要与整个社会、世界接轨.一座好的纪念性广场不仅要起到纪念的作用,还要起到启示后人的作用,让人们在文化熏陶中记住其伟大,发扬其精神.与此同时,凭借此广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修养,还能带动整座城市的文化与经济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纪念性广场在设计中有着自己独特的设计方法,中国古典元素在纪念性广场设计中的地位是其他任何元素所无法替代的.但是中国元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运用中国古典元素的同时,再融入一些东西方现代元素以及现代的设计手法,使整座广场的设计更加灵活,同时又透露着一股新的生命力.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古老的文化,但只靠古老的文化是不行的,他需要的是古于今的结合,中与外的结合.在继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才能保持城市纪念性广场文化的永久不衰.。
越战纪念碑剖析
区域中心——华盛顿纪念碑
华盛顿纪念碑是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而 建造的,它位于华盛顿市中心,在国会大厦、林肯纪 念堂的轴线上,是一座大理石方尖碑,呈正方形、底 部宽22.4米、高169米,纪念碑内有50层铁梯,也有 70秒到顶端的高速电梯,游人登顶后通过小窗可以眺 望华盛顿全城、弗吉尼亚州、马里兰州和波托马克河。 纪念碑内墙镶嵌着188块由私人、团体及全球各地捐 赠的纪念石,其中一块刻有中文的纪念石是清政府赠 送的。纪念碑的四周是碧草如茵的大草坪,这里经常 会举行集会和游行。
1981年5月1日,在1421件应征作品中,林璎的被 登记为1026号的设计成为首选,其设计如同大地 开裂接纳死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虽然她的设 计方案没有立即引起普遍认同,最后大多数对此 方案持否定态度的人最后终于被说服,按照她自 己的话说,“活人和死人将在阳光普照的世界和 黑暗寂静的世界之间再次会面。”
纪念碑的逻辑(及年代)起点不是人们进入这个空间 的两端,而是两面墙的交汇处。因此当任何一个人从 纪念碑的一端开始,他实际上都是从名单的一半看起。 名单自两面墙的交汇处开始,从右面墙的顶端残忍的 一个接一个连续下去,一块接一块,直到这面墙东边 指向华盛顿纪念碑的那个顶点。名字的序列在指向林 肯纪念堂的西顶点继续开始,并在左面墙的底部终止。 因此,纪念碑的中心既是名单的起点也是名单的终点。
尺度
纪念碑总体成V字形,从纪念碑的结构上看, 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简单而简洁的造型,整 个V字形墙体由黑色花岗岩砌成,长约152 米,中轴深约3米。两面抛光的黑色花岗岩 墙在交汇处成一个125度12分的角,左右墙 体向两端逐渐缩小,最后消失于地面,纪 念碑呈现出完全对称的V字形。
越战纪念碑上亡者姓名的排列
四大经典建筑——何多苓工作室、流水别墅、越战纪念碑、绿荫里的红飘带、特点分析
全弘艳
何多苓工作室 流水别墅 越战纪念碑 红飘带公园
何多苓工作室
何多苓工作室的基本构成是一个金石印章般外 形简单内部繁复的正方形体。 “正方形层层相套,剥离在最外围的是一道具 有防卫象征的厚墙,中间是口字型环境绕的一 圈房间,最后,像打开层层包装看见的是一张 白纸,核心部位是一方天井。”
设计目标
面对上述挑战,如何避免对原有自然河流廊道 的破坏,同时又能满足城市化和城市扩张对本 地段河流廊道的功能要求,成为本设计要解决 的关键问题,也是本设计的主要目标。 河流廊道的自然过程和城市居民对它的功能需 求两者合起来,就是汤河滨河公园的生态服务 功能,包括水源保护、乡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休憩、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
主要的一层几乎是 一个完整的大房间, 通过空间处理而形 成相互流通的各种 从属空间,并且有 小梯与下面的流水 联系。 层高只有7英尺一 英尺,低矮的空间 与周边的大玻璃窗 将视线动态的引向 外部景观。 一些天然的露头的 岩石从地下伸入起 居室地面,成为壁 炉前的天然效果。
三层也用作 卧室,南北 最深处不到 12米。 整个住宅的 台阶和楼梯 也不只是服 务于交通的 功能构件, 而是对基地 特征极好的 表达。
它的走向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这两座象征国家的纪念建筑 在天空的映衬下高耸而端庄 。越战纪念碑则匍匐着伸向大地,绵延又哀伤。
东 翼 指 向 华 盛 顿 纪 念 碑
西 翼 指 向 林 肯 纪 念 堂
这是一座低于地平线,长500英尺呈倒V字形的碑体。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 的花岗岩墙体,如同一本打开的书,又仿佛地开裂向两面无限延伸,两墙相交的 中轴最深,约有3米。两面抛光的黑色花岗石墙在交汇处成一个125度12分的角, 左右墙体向两端方向逐渐缩小,直到地面消失。
越战纪念广场
周边主要的构筑物构成关系:它的走向分别 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这两座象征国 家的纪念建筑在天空的映衬下高耸而端庄 。越战 纪念碑则匍匐着伸向大地,绵延又哀伤。
6.空间关系
流线组织:越战纪念广场由有序序列空间组合而成,在序列环境中,设定的情节线索贯穿始终,交通流 线应确定了参观者感受到纪念主题的完整性,序列空间流线自然顺畅且井然有序,可以使参观者神情专注,序 列空间带来的情绪感染随着空间的变化逐步转变。
按照林璎自己的解释,好像是地球被(战争)砍了一刀,留下了这个不能愈合的 伤痕。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的花岗岩墙体,两墙相交的中轴最深,约有3米,逐 渐向两端浮升,直到地面消失。V型的碑体向两个方向各伸出200英尺,分别指向林 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通过借景让人们时时感受到纪念碑与这两座象征国家的纪 念建筑之间密切的联系。后者在天空的映衬下显得高耸而又端庄,前者则伸入大地之 中绵延而哀伤,场所的寓意贴切、深刻。
1.纪念园的性质
性质:越战纪念园是为了纪念 参加越南战争牺牲的美国士兵 而建立的具有纪念性质的开放 型的公园。公园中最具特色是 由美籍华裔设计师林璎设计的 越战纪念碑。
纪念碑景观环境设计的儒道思想初探_以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与美国越战纪念碑为例
9596设计成一种政府的政治标志或是政治勋章,而是希望它能与周边的环境浑然一体,使其成为能供孩子们玩耍的华盛顿广场中的一个自然的组成部分。
她形容这座纪念碑是刻在地面上的一道伤疤,向人们,尤其是政府的决策者们,述说战争带来的悲痛和苦难。
她的设计异常简单而朴实:两面简单平滑的黑色花岗岩石墙,以一定角度相连,石墙上刻着5万8千多名在越南战争中牺牲的美国将士的名字。
两面石墙各长246.75英尺,整座纪念碑总长度为493.5英寸。
每段墙由70块板块组成。
最大的板块上刻有137行人名,最小的板块上只有一行。
每行各有五个人名。
在两面墙连接处的顶点高10.1英尺。
墙面向两端逐渐变薄,末端只有8英寸厚。
修建越南战争纪念碑是在1981被提出的。
从林璎提交她的设计到纪念碑完成历时五年,不仅因为其规模宏大,还因为她的设计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在一些越战老兵团体的坚持下,纪念碑的设计增加了一座现实主义的战士雕像,不过为了使雕像和石墙保持各自的整体感,雕像的位置离石墙有一段距离。
浏览死者姓名的参观者们,能看到自己映在墙面上的面孔,许多人把这种效果比作生者与死者的见面,在游人心中掀起无限情感的波澜。
另外,参观者还可以用铅笔把他们阵亡的亲人的名字做成拓印。
二、关于两个作者——梁思成与林璎梁思成出生于广东省新会,1923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于1927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并于1947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28年他回到中国时创立了东北大学的建筑系。
1931年,他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一个研究古代中国建筑的学术组织。
自20世纪30年代起,“他指导并参与了对2000余座古建筑样本的调查研究,收集了大量的宝贵资料,并系统而彻底地研究了中国古建筑与古代艺术的发展、特征和成就”。
1949年后,他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热心地参与北京城镇建设工程。
他建议把北京变成新的首都。
北京,这座古建筑云集的城市,是建设一个景致迷人、植被丰富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理想地点,就如美国的华盛顿特区那样。
纪念广场设计说明200字
纪念广场设计说明200字
纪念广场的设计旨在唤起人们对特定事件、人物或历史时刻的思考和
纪念。
设计师通过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来确保设计的成功和有效性。
首先,设计需要尊重和展示所纪念事件或人物的重要性。
这可以通过
建造一个宏大的纪念碑、雕塑或纪念物来实现,以突出纪念对象的重要地位。
同时,纪念广场的整体设计和布局应与纪念对象的主题和意义相吻合,以增强观众的感受和体验。
其次,设计要考虑观众的参与和参与度。
这可以通过设计公共区域,
提供座位、步行道和观景台等设施,以鼓励人们在广场上停留、观看和参与。
此外,设计可以包括互动元素,例如信息展板、音频导览或虚拟实境
技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并提供相关背景知识。
最后,设计师需要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和和谐的环境,以使人们能够
沉思和反思所纪念事件或人物的意义。
这可以通过设计庭院、花园或水景
来实现,以创造一个宁静的氛围。
此外,适当的照明和景观装饰可以帮助
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总之,纪念广场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纪念对象的意义、观众的参与和
环境的氛围。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设计师可以创建出一个富有意义和感人
的纪念广场。
广场典型案例分析
Guang Chang Dian Xing An Li Fen Xi
Square And Plaza Design
场所营造
越战纪念碑 越战纪念碑由黑色花岗岩制成、按 年表排列人名、呈大V字抽象造形,纪 念碑向地下延伸,黑大理石碑刻上阵亡
人员名字。设计如同大地开裂接纳死者,
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黑色磨光花岗岩饰 面光洁如镜,明可鉴人
Guang Chang Dian Xing An Li Fen Xi
2010.11
LFL WH
广场典型案例分析
广场设计
Square And Plaza Design
Guang Chang Dian Xing An Li Fen Xi
Square And Plaza Design
OF
Pershing Square
遥望,在东侧入口,则以粉红色的柱列强化,配
合紫色的墙,围塑出一个较静谧的空间,在此安 放潘兴广场原有的纪念性塑像。
Guang Chang Dian Xing An Li Fen Xi
细节设计
紫色通风高塔
紫色的通风高塔是广场的地标橘苑的东侧有 一个高达二十公尺的几何形塔,在开阔的空间显 得格外的突兀,成为地标的地标。高塔的造型像 是超级雕塑品,实际它是地下停车场排气出风口 的机能性建构,但是经过巧思设计,化丑陋为美 丽——这正是环境艺术追求的目标。倚附着高塔 的紫色墙,既界定绿意园圃的世界,也是高架的 水道,水道流向南区空间的主角——大圆水池。
Square And Plaza Design
Guang Chang Dian Xing An Li Fen Xi
细节设计
Square And Plaza Design
越战纪念碑PPT设计分析
按照林璎自己的解释,好像是地球被(战争)砍了刀,留下了这个不能愈 合的伤痕。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的花岗岩墙体,两墙相交的中轴最深, 约有3米,逐渐向两端浮升,直到地面消失。V型的碑体向两个方向各伸出 200英尺,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通过借景让人们时时感受 到纪念碑与这两座象征国家的纪念建筑之间密切的联系。后者在天空的映 衬下显得高耸而又端庄,前者则伸入大地之中绵延而哀伤,场所的寓意贴切、 深刻。 林璎的设计引起了广泛争议。虽然艺术界与新闻界均对她的作品赞许 有加,但退伍军人协会却表示不满。些越战老兵认为,纪念碑本该拔地而起, 而不是陷入地下,与阿灵顿国家公墓里硫磺岛升旗雕塑那样反映传统军队形 象不同,她的这份色调灰暗且朴实无华的设计方案是对战死者的不敬,还有 人认为,阵亡者的名字应该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他们战死 的时间排列;甚至,由于她是华裔,受到种族主义分子和一些越战老兵的抵制。 他们从政治上施加压力,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设计。
区域中心—华盛顿纪念碑
华盛顿纪念碑是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 而建造的,它位于华盛顿市中心,在国会大厦、林肯纪念 堂的轴线上,是一座大理石方尖碑,呈正方形、底部宽 22.4米、高169米,纪念碑内有50层铁梯,也有70秒到顶端 的高速电梯,游人登顶后通过小窗可以眺望华盛顿全城、 弗吉尼亚州、马里兰州和波托马克河。纪念碑内墙镶嵌 着188块由私人、团体及全球各地捐赠的纪念石,其中一 块刻有中文的纪念石是清政府赠送的。纪念碑的四周是 碧草如茵的大草坪,这里经常会举行集会和游行。
在耶鲁大学上学时,教授们告诉林璎,你要么到建筑学院学建 筑,要么到艺术学院学雕塑,但不能两者都学。林璎后来承认, 她是建筑学院正式学生,但经常偷跑到艺术学院听雕塑课。由于 同时受两个领域的训练,这无疑为林璎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她说:“雕塑是诗,而建筑是散文。” 今天,由林璎设计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有在耶鲁大学的 “妇女桌”、在田纳西州克林顿区的儿童保护基金会礼堂、纽约 的非洲艺术博物馆、纽约大学的亚太美国人中心和为洛克菲勒基 金设计的艺术品等。其中最出名的要数她的成名作“越南战争纪 念碑”的设计,参加越战纪念碑设计竞赛时她才21岁,上大学三 年级。
越南战时纪念碑 景观介绍
越南战时纪念碑景观介绍
越南战时纪念碑(Vietnam War Memorial)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广场(National Mall),是一座为纪念越南战争中阵亡士兵而建的纪念碑。
越南战争是一场发生在1955年至1975年间的重大战争,数以百万计的士兵和平民在这场战争中丧生。
为了纪念这些英勇的牺牲者,越南战时纪念碑于1982年建成。
纪念碑的设计师是梅雅·林(Maya Lin),她设计了一个简约而强大的纪念碑。
纪念碑由两块巨大的黑色大理石板组成,呈V字形,并嵌在地面上。
每块大理石板的长度超过200英尺,高度为10英尺。
大理石板上刻有逾五万个士兵名字,按照他们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纪念碑的设计意图是希望能给观众一种深刻的体验,反映出战争的残酷和无辜生命的损失。
游客们可以在纪念碑前面缓慢行走,逐渐发现刻在大理石板上的名字,感受到阵亡士兵的众多。
纪念碑的设计旨在传达出恒久的悼念和对和平的渴望。
纪念碑的周围有一座雕塑,名为“三位士兵纪念碑”(Three Servicemen Statue),它描绘了三位军人,代表了越南战争中的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等三个军种。
这座雕塑补充了越南战时纪念碑的意义,使得整个纪念区更加完整。
越南战时纪念碑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他们通过这座纪念碑来缅
怀那些在越南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人们,同时也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于和平的思考和珍惜。
这座纪念碑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纪念性景点之一。
3-越战纪念碑
王帅
13设计1班 31号
越战纪念碑
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
越战纪念碑,又称为越南战争纪念碑、越战将士纪念碑、 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越战墙等
甲方对越战纪念碑的要求
建造越南战争纪念碑的想法来源:
1979年4月27日,一群参加过越南战争的老兵在首都华盛 顿成立了一个社团,旨在国家大草坪博物馆、纪念碑群落 地带建造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
越战纪念碑上阵亡者的姓名 排列顺序
越战纪念碑按年表排列人名,纪念碑向地下延伸,黑大 理石碑刻上阵亡人员名字
设计如同大地开裂接纳死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黑色磨光花岗岩饰面光洁如镜,明可鉴人 上面刻着58132名自1959至1975年间在越南战争中失踪 的或死去的美军士兵的名字 每个字母高1.34cm,深0.09cm
哈特创作的纪念性雕塑
哈特创作的《三战士》是想以具象性的人物雕塑表达一 种不同于林璎的抽象性纪念碑,似乎具象性的表现形式 更能够表达美国士兵的精神和情感,也更能让观众所理 解。
林璎如何看待这尊雕塑
林璎坚持自己的主张。 她尖锐地指出:那些附加的东西对于原作无异于一种造 成缺陷的入侵行为。她不同意野蛮地将两种风格的纪念 碑放在一起的做法。 她还说:“这项设计的主体肯定是‘人’,而不是政治。 只有当你接受了这种痛苦,接受了这种死亡的现实之后, 才能走出它们的阴影,从而超越它们。我的确希望人们 为之哭泣,并从此主宰着自己回归光明。”
从材料的角度解析设计
பைடு நூலகம்
纪念碑的材质为黑色大理石,并不是传统意义上象征纯 洁和高尚的白色大理石
林璎解释说,纪念碑坐北朝南,太阳正好明晃晃地照着, 白色大理石在阳光下会产生刺目的反光,那样会使人们 难以看清纪念碑上的名字
越战纪念碑解析PPT课件
-
1
-
2
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
• 越战纪念碑(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又称越南战 争纪念碑、越战将士纪念碑、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越战 墙等,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中心区,坐落在离林肯纪念堂 几百米的宪法公园的小树林里。该纪念碑由用黑色花岗岩 砌成的长500英尺的V字型碑体构成,用于纪念越战时期 服役于越南期间战死的美国士兵和将官,闪闪生辉的黑色 大理石墙上依每个人战死的日期为序,刻划着美军57000 多名1959年至1975年间在越南战争中阵亡者的名字。
-
13
-
14
• 华盛顿中心区由一条约3.5km长的东西轴线和较短的南北轴线及其周 边街区所构成,朗方将三权分立中最重要的立法机构所在——国会大 厦放在一处高于波托马克河约30m的高地上(即今天所谓的国会山); 作为城市的核心焦点,国会大厦恰巧布置在中心区东西轴线的东端, 西端则以林肯纪念堂作为对景。南北短轴的两端则分别是杰弗逊纪念 亭和白宫,两条轴线汇聚的交点耸立着华盛顿纪念碑,是对这组空间 轴线相交的恰当而必要的定位和分隔。东西长轴以华盛顿纪念碑为界, 东边是大草坪,与国会大厦遥相呼应,空间环境富有变化。在华盛顿 纪念碑西边与林肯纪念堂之间有一矩形水池,映射着纪念碑身和纪念 堂的倩影,加强了中心区的空间艺术效果。中心区结合了西南方向的 波托马克河的自然景色,恢弘壮观,空间舒展,环境优美。华盛顿市 规划部门对全城建筑作了不得超过八层的限高规定,中心区建筑则不 得超过国会大厦,这样就强调出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等主体建 筑在城市空间中的中心地位。
-
10
-
11
-
12
基本布局
• 华盛顿广场是当今纽约大学内最受人喜欢的地方。展出的90幅作品包括油画、 摄影、素描和版画描绘了广场从作为曼哈顿地区最富有的街区转变成纽约市 最富有艺术气息地域的过程。华盛顿广场地区居住了许多画家、雕塑家和摄 影家,他们把广场作为了一个捕捉创作对象的殿堂。华盛顿广场位于格林威 治村与东村中间,被纽约市最波希米亚的自由与颓废环绕着,西边的格林威 治村自广场建立后,即成为作家、艺术家的栖身之所。东村的身段稍低,庞 克族与实验剧场在此出没。以华盛顿广场为中心的方圆一公里内,有好咖啡 馆、好酒馆、好餐厅,还有彻夜不眠的爵士酒吧。占地9又2分之1公亩的华盛 顿广场(Washington Square)是昵称「村子」(The Village)的格林威治村的灵 魂中心,这里曾经是一片沼泽,18世纪末为公墓,埋葬当时因黄热病去世的 人,后来挖掘出来的尸骨竟有10,000-22,000具之多,1819年甚至成为决斗或 绞刑示众的现场,这些血腥的过往自1827年正式成为公园后开始转变,1916 年达达主义的华盛顿广场创始人--杜象(Duchamp)与史隆(John Sloan),率领 一批艺术家登上华盛顿广场的拱门,宣称「华盛顿广场取得自由、独立,成 为新波希米亚的国度」,从此开启了华盛顿广场充满艺术、活力的新纪元。
美国越战纪念碑解析
哈特创作的纪念性作品是怎样的一组雕塑
哈特创作的纪念性作品是怎样的一组雕塑 设计师如何看待这尊雕塑
哈特创作的《三战士》是想以具象性的 人物雕塑表达一种不同于林璎的抽象性纪念 碑,似乎具象性的表现形式更能够表达美国 士兵的精神和情感,也更能让观众所理解。
你如何看待林璎和哈特的作品及作品之间的关系
与哈特用习以为常的塑造方式创作的具象性雕塑 《三战士》相比, 《越战纪念碑》即使采用的是看似 简单的V字型抽象结构,也在人们的接受和解读中具有 更丰富的含义。这个纪念碑的力量,来自于它为表达和 压抑公共领域的暴力而采取的对纪念碑传统惯例的巧妙 违反和转化。它实际上是反英雄、反纪念碑的。一个 V 形的结构塑造了深长的伤口或伤疤,表现曾经遭受暴力 的痕迹,而不是在献身光荣事业时发生的暴力留下的伤 痕,如惯例化的传统战争纪念碑所表现的那样。这个纪 念碑所具有的公共纪念碑的普遍性,不是通过克服它所 在的环境来突出政治性的因素。
谢谢!!
为什么把越战纪念碑看作典型的
公共艺术设计作品
越战纪念碑表达了设计者对于人性的关注。这 个纪念碑把人们的关注点从歌颂战争上转移到了战 士的生命上。整个纪念碑完全没有提及到越南战争, 而是让人们通过纪念碑来怀念在战争中死去的人, 体现出对于生命的惋惜。按照她自己的话说, “(活人和死人)将在阳光普照的世界和黑暗寂静 的世界之间(再次会面)。” 林璎说:“这项设计的主体肯定是‘人’而不 是政治。只有当你接受了这种痛苦,接受了这种死 亡的现实之后,才能走出它们的阴影,从而超越它 们。我的确希望人们为之哭泣,并从此主宰着自己 回归光明。”
越战纪念碑上阵亡者的名字排列顺序
阵亡战士姓名没有依照惯常的做法,按字母顺 序来排列。而是首先将1959年越战开始后第一个 死者的名字刻写在东墙之首。然后依照时间顺序 将阵亡战士的名字自上而下一个一个的刻写在东 墙的每一块石板上,直到这一面墙完全的没入地 下为止。西墙上的名字则从向西延伸出去的锐角 处起,以相同的方式一直排列到和东墙相接处。 1975年战争结束前的最后一个死者的名字恰在西 墙之末,和东墙之首的第一个名字相呼应,象征 着战争的帷幕拉开有合上。
越战纪念碑设计理念
越战纪念碑设计理念越战纪念碑的设计理念是为了凝聚人们对越南战争的反思和祈愿,以及对那段历史时期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越战是20世纪中期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战争,不仅影响了越南和美国,也深刻影响了国际社会。
越战纪念碑的设计理念旨在通过建筑、雕塑、景观等多种元素,向人们展示对这段历史的尊重和怀念,同时提供一个让人们反思、思考和表达情感的空间。
越战纪念碑的设计需要体现出对战争受害者的怀念和尊重。
在设计中,可以采用适当的雕塑和建筑元素,来表达对战争中牺牲者和受难者的哀思和怀念。
可以通过柔和的灯光和音乐氛围等手段,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们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对逝者的无尽怀念和悼念之情。
越战纪念碑的设计也需要反映出对和平的追求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可以在纪念碑周围布置一些有意义的文字和图案,来传达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富有艺术感的雕塑和装饰元素,来表达对和平、和谐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许。
让人们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和平和美好未来的追求。
越战纪念碑的设计理念还应该体现出对历史的铭记和对教训的反思。
可以在纪念碑周围设置一些关于越战历史的展板和资料,来向人们展示那段历史时期的真实面貌。
可以通过一些具有历史感的建筑和装饰元素,来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氛围,让人们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历史的重要性和教训的深刻意义。
越战纪念碑的设计理念还应该促进人们的情感表达和交流。
可以在纪念碑周围设置一些供人们献花和悼念的地方,让人们能够更直接地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悼念之情。
可以设置一些供人们休憩和思考的座椅和观景台,让人们能够在这里安静地反思和思考。
还可以设置一些展示和文化活动的场所,来举办一些有关越战历史和和平主题的文化活动,促进人们的交流和共鸣。
越战纪念碑的设计理念应该是以尊重和怀念战争受害者、追求和平、铭记历史和教训、促进情感表达和交流为核心,通过建筑、雕塑、文化活动等多种元素,为人们提供一个能够反思、思考和表达情感的空间。
(完整版)越战纪念碑广场设计分析
方,正是斯克鲁格思们朝思暮想的所在,尽管这座纪念
馆建在了联邦土地上,但其建设资金全部由私人捐助。
这年秋天,由美国建筑家学会组织,在全国公开征集纪
念碑设计方案,投稿者必须是年满18岁以上的美国公民。
结果,在征集过程中一共收到1421个应征方案。方案设
计者被隐去姓名,由8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和建筑大师组
成评定委员会,通过投票选出最佳设计。
雕刻。她说:“那儿有一个
渡船船长的墓,墓碑上刻着
一条渡船,线条简单又优美,
我就喜欢简单而不复杂的东
西。”大学三年级的时候,
林璎曾利用假期自费到欧洲
考察,走访了许多墓园,研
究对死者悼念的形式,她觉
得墓园设计也是一项专门的
学问,所以在四年级的时候
将坟墓建筑列为自己的选修 课。
设计准备
在设计时,她研究了各个领域艺术和文化,了解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纪念物是如何纪念死者, 还阅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关于战士的杂志。两个星期以后,她做出了模型。林璎的老师 将她的设计评为B,却仍然鼓励林璎将设计寄走。结果林璎的设计在众多设计师的作品中获 得第一名,反倒是应征者中那些国际知名的建筑师们——其中也包括林璎的老师选送的设计 名落孙山。
越战纪念碑 广场设计
——另类而又富有争议的伤痕
建筑学1002班 李振震 100230235
Vietnam veterans square 越战纪念碑 广场设计
设计背景 设计人 建造历程 重大影响
广场展示 绿化设计 流线分析 细节展示 分析思考
设计背景
基本要求
读一本叙述越南战争历史的 书。”
设计人介绍
林璎(Maya Ying Lin1959年—— ) 是著名 的美籍华裔建筑师。中国建筑师林徽因的 侄女。1959年10月5日林璎出生于俄亥俄 州阿森斯。祖籍福建省闽侯县,父亲是北 京人,母亲是上海人。
浅析美国越战纪念墙的形态语言
2018-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析美国越战纪念墙的形态语言李安琪(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天津300457)摘要:建筑是居住的机器,但是建筑也有自己的艺术性,而其艺术性的表现就在于建筑的形态和造型的语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些符号形成为一门理论,引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去,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建筑形态学。
本文以美国越战纪念墙为例,从形态语言角度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美国越战;纪念墙;形态语言中图分类号:G6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5-0073-01一、建筑概要美国华盛顿国会大厦前的宪法公园绿树成荫,池水泛着涟漪,仿佛是喧嚣城市中的一块安静的绿岛。
放眼望去,白宫、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越战纪念碑、朝鲜战争纪念碑等著名建筑物尽收眼底。
然而,在众多建筑中,最有传奇色彩的应该是越战纪念碑。
1981年5月1日,越战纪念墙设计者林璎的作品在纪念碑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的1421件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首选,其设计如同大地开裂接纳死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虽然她的设计方案在当时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其作品中强烈的设计语言依然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设计形态分析在形态上,越战纪念碑不同于以往高耸入云的纪念碑,整个纪念碑建在地面以下。
这是一座低于地平线,倒V字形的碑体,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的花岗岩墙体,向两面无限延伸,在到达地面处渐渐消失。
她的设计似乎显得太简朴了些,上面除了阵亡将士的姓名之外,全无额外的装饰。
关于这个形态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方式。
第一,可以将其看作一本打开的书,上面雕刻的死难者的名字仿佛像世人控诉战争的残酷。
其次,它又仿佛是大地开裂留下的深深的裂痕,或是一条不甚美好的伤疤,横亘在美国华盛顿国会大厦前,给观者以直观的感受———战争就是地球被重重的砍了一刀。
第三,它们的走向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这两座象征国家的纪念建筑在天空的映衬下高耸而端庄,越战纪念碑则匍匐着伸向大地,绵延又哀伤,我认为这一设计也表达了对国家权力被滥用的控诉。
基于社会心理学对越战纪念碑案例分析
基于社会心理学对越战纪念碑案例分析发布时间:2021-08-31T01:41:55.619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12期作者:王璐张严[导读] 随着20世纪以来战争和灾难的频发,纪念空间大量出现,它常以纪念者的身体与纪念和记忆相互关联,与个体密切相关。
王璐张严大连工业大学摘要:随着20世纪以来战争和灾难的频发,纪念空间大量出现,它常以纪念者的身体与纪念和记忆相互关联,与个体密切相关。
纪念空间是一个城市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体现,是城市居民“群体记忆”的物化。
当人们走入它,感受到的是对死亡的思考,对生命的渴望,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传承。
本文以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对越战纪念碑进行案例分析,希望对案例有一个全新角度的阐释。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林樱;越战纪念碑;景观设计分析林樱的《越战纪念碑》坐落在华盛顿特区的一个占地巨大的公园里,两堵黑色的花岗岩墙面形成了一个巨大的V字形,中间最高,再向两边延伸的过程中逐渐变低,使得纪念碑看上去仿佛是向地底下沉。
镌刻在墙上的57930个男性和8个女性的名字是战争中的阵亡者(其中包含个别失踪者),所有的名字都按阵亡的时间自右边的高墙向外排列,再从左边的墙的最远处开始向中心延伸。
这种纯粹的时间序列在纪念碑的作品中是史无前例的做法。
而一般情况下,设计师们在设计时首先注重的则是主题、立意、特点,往往忽略了人们最需要的实用和心理需求。
设计师想要设计出满足公众的各项行为和心理需要,更加人性化的作品时,就需要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公众对纪念性场所的各项生理和心理需求,进一步作出更加合理人性化的纪念场所的设计。
1.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规律。
社会心理学在个体水平和社会群体水平上对人际关系进行探讨。
在个体水平上进行研究的内容有:个体社会化过程,交往,言语发展,伙伴,家庭和居住环境及学校对个人的影响等。
在社会群体水平上进行研究的内容有:群体交往结构、群体规范,态度、种族偏见攻击行为、风俗习惯和骚乱等[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樱与越战纪念碑
设计思路 读书的时候 在耶鲁大学建筑学院读 书的时候,林璎就喜欢到附 近的“林阴墓园”去走走, 观看那里形形色色的墓碑和 雕刻。她说:“那儿有一个 渡船船长的墓,墓碑上刻着 一条渡船,线条简单又优美, 我就喜欢简单而不复杂的东 西。”大学三年级的时候, 林璎曾利用假期自费到欧洲 考察,走访了许多墓园,研 究对死者悼念的形式,她觉 得墓园设计也是一项专门的 学问,所以在四年级的时候 将坟墓建筑列为自己的选修 课。
美国华盛顿国家广场
介绍 国家广场(英语:National Mall)是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 特区的一处开放型国家公园。 该广场由数片绿地组成,一直 从林肯纪念堂延伸到国会大厦, 这里美国国家庆典和仪式的首 选,同时也是美国历史上重大 示威游行、民权演说的重要场 地。 结构尺寸 从国会大厦台阶到林肯纪念堂, 长3.0km。 从国会大厦台阶到华盛顿纪念 碑,长1.8km。 从格兰特雕像到林肯纪念堂, 长1,251m。 地标
美国国会批准建造纪念碑
1980年7月1日,美国国会批准,在靠近林肯纪念堂 的宪法公园尽头建造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这个地 方,正是斯克鲁格思们朝思暮想的所在,尽管这座纪念 馆建在了联邦土地上,但其建设资金全部由私人捐助。 这年秋天,由美国建筑家学会组织,在全国公开征集纪 念碑设计方案,投稿者必须是年满18岁以上的美国公民。 结果,在征集过程中一共收到1421个应征方案。方案设 计者被隐去姓名,由8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和建筑大师组 成评定委员会,通过投票选出最佳设计。 1981年5月1日,在1421件应征作品中,林璎的被 登记为1026号的设计成为首选,其设计如同大地开裂接 纳死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虽然她的设计方案没有立 即引起普遍认同,最后大多数对此方案持否定态度的人 最后终于被说服,按照她自己的话说,“(活人和死人) 将在阳光普照的世界和黑暗寂静的世界之间(再次会 面)。”
设计人介绍
林璎(Maya Ying Lin1959年—— ) 是著名 的美籍华裔建筑师。中国建筑师林徽因的 侄女。1959年10月5日林璎出生于俄亥俄 州阿森斯。祖籍福建省闽侯县,父亲是北 京人,母亲是上海人。 林璎小时候就展现出数学和艺术方面 的天赋。在中学时期她就是班上的尖子生。 毕业后,即被耶鲁大学录取,成为该校建 筑学院学生,1981年获学士学位,1986年 获硕士学位。1980年,时年21岁的时林璎 因设计越战纪念碑出名。1999年,美国 《亚裔杂志》(A.Magazine)评选出过 去十年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百名亚裔人士, 入选的华裔人士包括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崔 琦与朱棣文,华盛顿州长骆家辉。 美国当地时间2010年2月25日晚,在 华盛顿白宫美国总统奥巴马总统将2009年 国家艺术奖章颁发给林璎女士,司仪诵读 奖状指出,以此表扬林璎作为建筑师、艺 术家和环保人士的卓著成就。
深远影响
吸引公众 1982年11月13日,这座有着特殊意义的纪念 碑落成向公众开放,迎接每日像流水般朝它走来 的人们,现在它已经成为了华盛顿特区游览者最 喜欢的去处之一,也已是普通美国人展现现有的 以及永久存在的悲痛和哀思的地方。 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越战是一场噩梦,几乎 所有的美国人都为此付出了代价,这段黑色的墙 揭示了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诉说着过往沉重 的苦难,但是,它所体现出来的超越于政治的人 道主义精神和敢于直面历史的勇气,却让参观者 对美国人民肃然起敬。这座看似简单的纪念碑无 言地促使美国人正视越南战争的结局,开始了治 疗战争创伤的漫长历程,特别在那些越战老兵的 心中,这座纪念碑引发了他们无穷的思考,促使 他们来到这里,怀念战死的人们,思索生活的意 义。 每年,都会有大批人从四面八方涌来,在自 己的亲人或原来战友的名字前面留下供品,在这 堵黑墙前面上演了一幕幕悲欢离合的短剧。这些 供品包括婴儿时代的照片、军功勋章、啤酒等。 正如越南战争时期的著名记者阿诺德· 伊萨克在其 1997年发表的《越战的阴影》一书中所说:“没 有人在华盛顿特区其他的纪念馆那儿写下留言或 摆下供品。”尤其是那数万死者的亲属,尽管他 们明知墙下并没有亲人的尸骨,但他们仍然把黑 墙看成是与死者联接的唯一纽带。他们用各种方 式哭祭自己的亲人,其中最感人的是每天遗留在 墙下大量的信件,这些都被人精心收集。
设计准备
在设计时,她研究了各个领域艺术和文化,了解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纪念物是如何纪念死者, 还阅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关于战士的杂志。两个星期以后,她做出了模型。林璎的老师 将她的设计评为B,却仍然鼓励林璎将设计寄走。结果林璎的设计在众多设计师的作品中获 得第一名,反倒是应征者中那些国际知名的建筑师们——其中也包括林璎的老师选送的设计 名落孙山。 “1980年秋,那年我和其它五名学生正打算做一个有关墓地建筑的作业,主要强调如 何通过建筑形态来处理“死亡”这个主题。整个学期我们做了许多相关的设计,有一个同学, 我忘了是谁,偶然发现了征集越战纪念碑设计方案的海报,于是我们想,何不把它作为毕业 设计呢?我们来到将要修建纪念碑的地点华盛顿。当我站在那里时,开始本能地想象着自己 用小刀将地面立体切开并翻起成两翼,一边指向林肯纪念碑,另一边指向华盛顿,上面还按 顺序刻着阵亡者的名字。这时有一位同学收到了纪念碑的设计手册,其中明确规定纪念碑上 必须刻有全部57000多名阵亡者的名字。于是我说:“太妙了!”将名字逐一镌刻在黑色反 光的地表上。正是这样的一座纪念碑!”(摘自林璎自述) “一开始我就问自己,到底建“越战纪念碑”的意义是什么,尤其是一座20世纪的纪 念碑的意义是什么?当宝贵的生命首先成为了战争的代价时,这些“人”无疑是第一个应该 被记住的。因而这项设计的主体肯定是“人”而不是政治。只有当你接受了这种痛苦,接受 了这种死亡的现实之后,才可能走出它们的阴影,从而超越它们。就在你读到并触摸每个名 字的瞬间,这种痛苦会立刻渗透出来。而我的确希望人们会为之哭泣,并从此主宰着自己回 归光明与现实。假如你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就永远无法从中解脱出来。所以一座纪念碑应该 是“真实”的写照。首先要接受和承认痛苦已经存在,然后才有机会去愈合那些伤口。” (摘自林璎自述) 按照林璎自己的解释,好像是地球被(战争)砍了一刀,留下了这个不能愈合的伤痕。 黑色的、像两面镜子升, 直到地面消失。V型的碑体向两个方向各伸出200英尺,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 碑,通过借景让人们时时感受到纪念碑与这两座象征国家的纪念建筑之间密切的联系。后者 在天空的映衬下显得高耸而又端庄,前者则伸入大地之中绵延而哀伤,场所的寓意贴切、深 刻。
建造历程
最后批准 1982年3月11日,林璎的 设计获得最后批准。3月26日 工程动工,当年10月纪念碑主 体就基本完成了。这些黑色的 花岗岩来自印度,在美国佛蒙 特州切割,在田纳西州镌刻阵 亡者姓名。这些姓名都一般大 小,每个字母高1.34厘米,深 0.09厘米。就是因为林璎的坚 持原则和据理力争,我们才能 看到今日的越战纪念碑,才能 看到一位才华横溢的华裔女性 的原创精神。林璎说:“当你 沿着斜坡而下,望着两面黑得 发光的花岗岩墙体,犹如在阅 读一本叙述越南战争历史的 书。”
地标建筑
华盛顿纪念碑美国 国家历史博物馆美国 自然史博物馆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 美国国会大厦等的重量级建筑
设计场所
箭头所示为方案所选择的地点
建造历程
独特设计 林璎的设计引起了广泛争 议。虽然艺术界与新闻界均对 她的作品赞许有加,但退伍军 人协会却表示不满。一些越战 老兵认为,纪念碑本该拔地而 起,而不是陷入地下,与阿灵 顿国家公墓里硫磺岛升旗雕塑 那样反映传统军队形象不同, 她的这份色调灰暗且朴实无华 的设计方案是对战死者的不敬, 还有人认为,阵亡者的名字应 该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 而不是按照他们战死的时间排 列;甚至,由于她是华裔,受 到种族主义分子和一些越战老 兵的抵制。他们从政治上施加 压力,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 设计。
建造历程
二次评审 但是在重新组织评审团后,第二次评审 结果她的设计仍然获得第一名。委员会为慎 重起见,重新仔细审阅了林璎的作品,审阅 之后觉得仍然是一个佳作,就拒绝了退伍军 人的要求。当时,内政部长华特还曾经出面, 下令暂停工程进度,并要求在V字型建筑的 中间,放一座雕像并悬挂一面美国国旗。林 璎面临种种压力仍不肯妥协,毅然要求撤回 自己设计人的名字,因为,她觉得如此这般 的要求和篡改,已经破坏了她的原设计精神, 刻上她名字不但是个谎言,对她来说也是一 种侮辱。在她的坚持下,插国旗之举取消, 三位越战军人的雕像也被移往V型碑石的侧 面。 另一种说法认为,是由于出资人的刁难, 最后决定将她的设计和第二名的设计一起在 华盛顿特区建造,但落成后,第二名的设计 只是三名越战士兵的塑像,无人问津,她的 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成为当地的著名建筑, 游人络绎不绝。
发人深思 尤其是每年的5月30日,美国 的“阵亡将士纪念日”,人们都要 举行仪式,怀念那些捐躯疆场的将 士。这天,在越南战争纪念碑前举 行仪式已经成为惯例。有人说,林 璎设计的纪念碑已经成为美国人的 “哭墙”。其实那不准确,数不尽 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 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思 索。 当年林璎简单而又优美的设 计——两面黑色的大理石自然地拔 地而起,虽然这个设计在当年一度 引起了争议,但今天在人们心目中 该纪念碑已成为衡量其它纪念碑的 标准之一。越战纪念碑也是美国建 筑师协会(AIA)名单中女性设计 师排名最前的作品,并且也是 AIA2007年“25年大奖”的获奖者, 该奖项用于表彰在25~35年前设计 建造的杰出建筑物。2007年建筑评 委会的主席RichardLogan说: “25年之后,你站在纪念碑前仍会 回想起那些名字。你可以看到人们 抚摸纪念碑,并为它而感动。
广场展示
结构分析
纪念墙壁平面为一个 平放的V字形,东翼指向 华盛顿纪念碑,西翼指向 林肯纪念堂,在几米高的 黑色的大理石碑墙上,刻 着五万多个战争中死去的 人的姓名。整个碑墙被置 于大片草坪中,用绿地衬 托碑体。林璎用两边低中 间高的标高差形成的天然 地形使碑文所铭刻的名字 从两边向中间不断增多, 使人由心底里萌生一种奇 异的心理,具有无可抗拒 的感染力。在这没有英雄 形象的纪念碑下,在这刻 满了死去人名的大墙下, 人们思考着战争与和平, 慰安无数美国士兵牺牲他 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