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资料一

合集下载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汇总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汇总

1、语文教学论的发展至今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名时期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成就?(1)“教授法”时期特点:这一时期的课程便是“国文教授法”,此时的教授法课程属于“教育学”这一总科目,与教育史,教育法令等课程内容并讲的,所用教材多从日本及欧美译来。

因此,此时的“教授法”只能看作是语文教学论雏形。

主要成就:1896年,大理寺少卿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教材暂用翻译日本的《统合教授法》,同年钟天纬在上海创办的三等公学,便采用“新法”施教;1898年他亲自编写了《蒙学镜》和《教授心术》语文教学论雏形的诞生,以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为标志。

(2)“教学法”时期特点:从教授法到教学法反映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研究思路和研究领域的深刻变化,标志着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主要成就: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率先把南京高师全部课程中文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1922年梁启超发表的《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被称为我国最早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法开山之作,黎锦熙先生《新著国语教学法》成为我国第一部以教科书形式写成的语文教学理论专著,王森然先生的《中学语文教学概要》,袁哲先生的《国语读法教学原论》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将心理学研究成果引进语文教育的学术著作,阮真的《中学国文教学法》,这是三十年代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该书首创了“先总论后分论”的教材编写方法,堪称这一时期语文教育论著之最,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意义。

(3)“教材教法”时期主要成就:魏应麟编的《中学师范国文作文教学法》,蒋伯潜先生编的《中学国文教学法》。

(4)语言、文学教学法分科时期。

(5)多种名称并在时期《中学语文教学法》,1980年4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会出版,使全国师范院校使用,1980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会正式成立。

2、应当如何理解语文教学论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论的性质,可以从学科性质和课程性质两方面来理解。

(1)学科性质。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题库(操作题)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题库(操作题)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题库(操作题)教材教法题库(操作题)一、根据下面提供的语文教材内容,设计一记叙文教学方案。

要求如下:1、必须对课文进行简要的“教材分析”(包括其思想情感内容、结构、写作方法、语言等方面的特点);2、总案部分,必须做到教学目标正确、突出,重点、难点分明、突出;3、分案部分,必须做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步骤环节的设计,都有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其相应的教学方法相互结合;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设计,都要进行即时说明、结实;教学结构完整,教学思路连贯;4、格式正确,书写工整。

材料如下:光明的心曲赵丽宏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到我的写字桌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并且奇怪的凝成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着……无意只见到的新鲜的形象,总是会引起我的遐想。

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辉,我发愣了,总觉得它们像什么。

闪着火苗的、深沉的、在幽暗中执著地透出亮色的——它们,像什么呢,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一双小姑娘的眼睛,一双暗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阴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以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心儿呵,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淌,歌声像阳光,洒在浓浓的绿荫深出。

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衫裙在晚风里飘舞,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他头顶飞舞。

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竟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到抽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阴翳——呵,竟是一个盲姑娘~我站住了,心头一阵震颤,这样美妙、这无忧无虑的歌声,怎么可能从一个盲姑娘的口中唱出,“……清泉在流淌,阳光在歌唱……”歌声依然在飘来。

教材教法 整理

教材教法 整理

一、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品德素质、才智素质、身体素质。

)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听、说、读、写)四个要素构成的。

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超前性、人文性、综合性)4、1904年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重道轻文)和(文道分离)的错误倾向。

6、语文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

7、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构成要素是(语文训练、智力发展、情思审美教育)。

8、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力求做到(精要)、好懂、有用。

9、作文指导应从(审题、开源、立意、谋篇四个方面入手。

10、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主要有(制约性、瞬逝性)、敏捷性、适应性、灵活性和通俗性。

11、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常用文体指的是记叙文、说明文、论说文。

12、小说的三要素是是人物、情节、环境。

13、“新课程”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14、情境教学法是江苏南通特级教师李吉林创立的教学方法。

李吉林提出了以情境为核心的四环节教学程序:创设情境——感知体验——引导理解——深化情感15、1904年颁布并推行的《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我国现代“学科”含义上的语文教育正式成立。

16、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17、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20、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22、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23、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24、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25、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26、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初中语文备课常识大全教案

初中语文备课常识大全教案

初中语文备课常识大全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语文教师掌握备课的基本常识,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分析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备课方案。

教学目标:1. 了解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心理需求,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2. 熟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3. 掌握教材内容的结构和体系,合理分配教学重点和难点。

4. 了解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内容:1. 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心理需求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同时也存在自制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因此,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教师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各年级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确保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3. 教材内容初中语文教材包括古诗文、现代文、作文等多个部分。

教师要熟悉教材的体系和结构,合理分配教学重点和难点,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4. 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如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实践法等。

同时,注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 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思想品质、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

教学步骤:1. 分析学生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2. 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教学要求。

3. 梳理教材内容,制定教学计划。

4.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

5. 建立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

6. 整理教学资源,准备教学工具。

7. 编写教案,准备课件。

8. 组织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计划。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名词解释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名词解释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名词解释1、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是研究中学语文实践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高师院校中文专业一门重要的教育专业必修课;2、红领巾教学法:是1953年北京师范大学苍岑教授接受苏联普希金的建议,在师大附中指导实习生试教《红领巾》(小说)注重用谈话启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指出朗读,复述,分析课文时语文课的主要因素,不能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对改进语文教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和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应用教育理论来研究语文教学的应用理论学科。

4、理论性:把语文教学一切现象作为研究的客体,解释其内在规律获得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普遍法则。

5、实践性:表现在从生动丰富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探源穷理进行科学抽象,做出理论的概括,同时把科学抽象出的理论,有用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并受其验证。

6、综合性:表现在研究的对象与多种学科有着血缘关系,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美学,哲学,都是相关的基础学科,他拥有了广泛而深厚的科学基础,但它们都指统摄与本学科研究对象之中,而不是简单的相加。

7、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以一定的语文知识武装学生,训练学生的语文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构建学生完美的人格品质,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的过程;8、过程:就是指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种因素而统一开展的过程。

9、教授法:是教师以口述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它是传统教学方法,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它的最大价值在于传授知识的系统性,高效性,示范性等方面。

10、议论法:是师生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信息的教学法,议论法一般有提问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组成,是普遍受到重视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但运用时要防止论题以偏概全,讨论放任自流,对于要学生幸福的基本知识,不宜滥用讨论法。

11、语文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语文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用来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情感信息的材料,工具和设备积极、合理地运用教学媒体开展语文教学,往往能够促使语文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法效果。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件(分)第四章 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件(分)第四章 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四章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绪论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内容,理解学科特点,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2、本学科的教学计划、实践安排、平时讲演、考试要求等相关问题。

二、问题要点第一节什么是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在各门公共课、专业课教学基础上,为培养学生语文教学的职业能力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它为未来语文教师提供语文教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他们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使他们具有从事语文教学的兴趣、信念和不断改革教学的意识。

掌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正是我们学习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的最重要的目的。

教学实践不断发展,我们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我们更应当学会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加深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这是我们学习语文教学法的深一层的目的。

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的学科人类有了语言,就有了语文教育。

语言的口口相授,文字诞生后的学习。

二十世纪初的语文分科,语文课程的诞生。

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开设的《教育学》中有“各科教授法”一章,其中也有“国文教授法”。

这说明语文课程/教学研究最初是孕育于教育学之中的。

后逐渐形成一门学科。

这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心血的结晶,是我国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一代一代宝贵经验的积累。

认识语文教学规律,要着眼于两个方面:语文教学的外部联系和语文教学的内部联系。

新一轮新课程改革中推出的《语文课程标准》要认真解读。

二、中学语文教学法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学科教学法中“法”的两层含义:一是方法论的含义;一是语文教学的具体方法、方式、技能、技巧。

两者有密切的联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三、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形成历史(一)、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早期开设的《教育学》中有“各科教授法”一章,其中也有“国文教授法”。

(二)、“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语文(当时称“国文”)教学研究之始,多称“教授法”(三)、“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1919年,时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的陶行知倡导把“各科教授法”改变为“各科教学法”,以便把研究的对象由单独研究教师的“教”,拓展为同时研究学生的“学”。

教材教法的大题考点

教材教法的大题考点

教材教法的大题考点第一章语文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1. 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本质属性,语文作为文化的特殊性在于既是文化本身,又是文化的载体。

语文作为工具的特殊性在于负载着人文性的工具。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对立统一,正式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统一。

2.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基本理念A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B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新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在大量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C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爱护学生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学习方式,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3.初中语文课程设计思路A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汲取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经验,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努力提高语文素养。

B 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实践。

C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按照1-2、3-4、5-6、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科层整体性与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D学段目标与内同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教材教法

教材教法

教材教法今天和大家交流的是教材教法,我们知道教材教法是师范专业大学生的一门课程,对于我来说虽然毕业27年了,但在这个领域还只是个学生,只是在实践中去探索尝试了一些内容,积累了一点经验,不足以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所以通过今天的交流,不能给大家带来很多,只是告诉大家去看什么、准备什么、积淀什么而已。

谈起教材教法,我们知道不同专业的内容都不一样,例如数学专业叫做数学教材教法、语文专业叫做语文教材教法、英语专业叫做英语教材教法。

所以不知从哪谈起,就从两本书说起吧。

一、介绍两本书。

1.《语文教材教法》一书绪论语文新课程概论第一节语文课程性质第二节语文基本理念第三节语文教学目标第一章语文新教材解读第一节语文新教材的内涵第二节语文新教材的开发第三节语文新教材的使用第二章语文教学方式第一节基于接受学习的教学方式第二节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第三节基于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第四节基于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第三章汉字教学第一节汉字教学的基本内涵第二节汉字教学的基本方式第三节汉字教学的常用策略第四章阅读教学第一节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第二节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式第三节阅读教学的常用策略第五章写作教学第一节写作教学的基本内涵第二节写作教学的常用策略第三节快速写作的主要技法第六章口语交际教学第一节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内涵第二节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方式第三节口语交际教学的常用策略第七章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第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内涵第二节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模式第三节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常用策略第八章语文选修课教学第一节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基本内涵第二节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基本方式第三节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常用策略第四节语文校本选修课的开设策略第九章语文教研方法第一节语文研究的内涵与特点第二节语文研究的方式与过程第三节语文研究的文体与撰写第十章语文说课艺术第一节语文说课的基本内涵第二节语文说课的基本方式第三节语文说课的基本技巧第十一章语文命题策略第一节语文考试的常见方式第二节语文考试的基本内容第三节语文考试的命题方法第十二章语文媒体运用第一节语文媒体的基本类型第二节语文媒体的常用方式第三节语文媒体的运用技巧后记2.《数学教材教法》第一分册总论绪言§1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研究内容§2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学科特点§3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重要意义§4 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内容§1 数学的对象和特点§2 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3 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4 国内外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概况第二章中学数学的教学原则§1 中学数学的学习§2 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第三章中学数学中的科学方法§1 观察与试验§2 分析与综合§3 比较与分类§4 抽象、概括和具体化§5 系统化§6 数学模型方法§7 关系映射反演方法第四章中学数学的逻辑基础§1 数学概念§2 数学命题§3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4 数学推理§5 数学证明§6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第五章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基本能力的培养§1 数学概念的教学§2 数学命题的教学§3 解题的教学§4 能力的培养第六章中学数学的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2 中学数学传统的教学方法§3 中学数学新的教学方法§4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第七章中学数学的教学工作§1 数学课的基本知识§2 课堂教学的基本功§3 中学数学的备课§4 中学数学的上课§5 中学数学的课外工作§6 中学数学的教学研究§7 教育实习§8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的撰写第八章中学数学教育测量和评价§1 教育测量和评价的一般概念§2 中学数学的命题§3 数学标准化考试§4 评价试题质量的主要指标§5 中学数学教育的评价第二分册初等代数研究第九章数第十章式第十一章初等函数第十二章方程和方程组第十三章不等式第三分册初等几何研究第十四章几何题的证明第十五章几何量的计算第十六章初等几何变换第十七章轨迹第十八章作图第十九章平面几何教法研究从上面两本书的目录,大家就能看出教材教法包括的内容很多,即有理论内涵,又有操作方法,还有学科知识及分析,涵盖的范围之广。

绪论

绪论

参考教材: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倪文锦等编,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年出版 《《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湖 南人民出版社,2005版 《语文课程和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 编)高教社2002年版. 《语文教育学引论》(阎立钦) 高等教 育出版社 《语文教学概论》,王松泉等主编,高 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第二节 怎样学好中学语文教学 法
1.应当运用中教法的理论来分析自己的教
学实践 2.应当自觉的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理 论和方法 例如: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听说教学
学习的具体要求
1,听——认真听课,做笔记,还有听教学观摩课,看
教学录象等; 2,说——大胆质疑,参与讨论,上台亮相等; 3,读——通读教材及参考资料(专著,杂志等),通 读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教参等; 4 4,写——作业,心得,听课评议,论文,教案,作文 —— 等; 5,练——练基本功(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 话,朗读,写作等),课件制作,模拟教学,微格教 学等; 6,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
二,专业化的语文教师的形象
一)教师形象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1,教育作用 2,感染作用 3,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专业化教师形象 1,道德形象 3,知识形象
2,人格形象 4,讲台形象
(三)优秀语文教师的优良品 质
1,职业理解中的语文教育信仰 2,语文教育中的人格追求
(1)人格关注 (2)人格尊重 3,师生关系中的对话态度 4,教师成长中的自我更新

六,日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
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 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 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 时的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

初中语文全套教案

初中语文全套教案

初中语文全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增强家庭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体会父爱的伟大,培养感恩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简介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

2. 板书标题《背影》,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做好标记。

2. 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解答疑问。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讨论父爱的伟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四、情感体验(5分钟)1. 让学生闭眼静思,回忆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培养学生感恩情怀。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爱的伟大。

2. 提醒学生要珍惜家庭的幸福,关爱父母。

六、布置作业(5分钟)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的感恩日记。

2. 课后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背影》,让学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疑问,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让他们学会珍惜家庭的幸福。

语文教材教法--选择题

语文教材教法--选择题

一、单选1、最近发展区得理论是有以下哪个教育家提出的(分数:2 分)A. 桑代克B. 斯金纳C. 维果茨基D. 布鲁纳标准答案是:C。

2、从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看,语文教学的基本过程可分为(分数:2 分)A. 认知——情感——审美B. 认识——情感——行为C. 感知——理解——实践D. 感觉——感知——表象标准答案是:C。

3、按照内容和性质表达方式不同,散文可以分为三类(分数:2 分)A. 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B. 自由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C. 象征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D. 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散文诗标准答案是:A。

4、根据规定的要求对原文进行改造的写作训练形式是(分数:2 分)A. 缩写B. 扩写C. 续写D. 改写标准答案是:D。

5、把感知对象的本质特征联结起来的思维方法是(分数:2 分)A. 分析B. 综合C. 比较D. 概括标准答案是:D。

6、根据他人的描述在头脑中出现新想象的过程称之为(分数:2 分)A. 有意想象B. 无意想象C. 再造想象D. 创造想象标准答案是:C。

二、多选1、按照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教学目标包括(分数:3 分)A. 认知领域B. 动作技能领域C. 政治领域D. 情感领域2、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分数:3 分)A. 教学目标B. 教学环境C. 语思结合的原则D. 教学内容标准答案是:AC。

3、交流式说话语境包括(分数:3 分)A. 交谈B. 朗读C. 朗诵D. 背诵标准答案是:AB。

4、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分数:3 分)A. 历史性知识B. 文字基础知识C. 语言基础知识D. 文学常识标准答案是:CD。

一、单选1、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可以引起学生联想而有所领悟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分数:2 分)A. 启发式提问B. 疏导式提问C. 质疑式提问D. 探究式提问标准答案是:A。

2、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认识能力称为(分数:2 分)A. 观察力B. 记忆力C. 想象力D. 思维力标准答案是:D。

初中语文课本备课教案

初中语文课本备课教案

初中语文课本备课教案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词语、句式的用法;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3.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2.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3. 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 培养学生尊重作者,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爱他人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掌握;2. 重要词语、句式的理解;3. 文学作品的欣赏。

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2. 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者观点的分析;3. 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引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采用谈话导入、创设情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共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课文。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掌握课文中的知识点;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材教法--简答题

语文教材教法--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性是渗透于它的内涵并体现于它的实施过程的。

【教师释疑】正确答案:【工具】2、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是通过()以及学习活动设计等去体现【教师释疑】正确答案:【选文】3、语文教育以人的()发展为逻辑起点及其归宿。

【教师释疑】正确答案:【全方位】4、写作【教师释疑】正确答案:【也称作文,指用经过自己构思、自己组织的语言来表达情意的书面形式。

】5、写作能力【教师释疑】正确答案:【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

】6、写作教学【教师释疑】正确答案:【是教师指导学生选取材料、整理思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教学、训练活动。

】7、阅读【教师释疑】正确答案:【是通过书面语言获取思想或体验情感的心理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以文本为凭借的对话。

】8、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是哪些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师释疑】正确答案:【(1)是中学语文教学活动前教材编写的依据; (2)是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组织的规范;(3)是中学语文教学活动后教学评估的准则。

】9、如何理解语文德育内容明朗性与隐蔽性共存的特点?【教师释疑】正确答案:【(1)所谓明朗性,就是文章的主题是明显的,思想教育的内容是直接地、毫不隐瞒地表露出来,学生可以从中直接受到教育和影响。

(2)所谓隐蔽性,是与明朗性相对而言的。

语文学科的德育内容在相当多的课文,尤其是文学作品中,不是明显的表露在字面上,而是隐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10、听话习惯的培养应注意哪几点?【教师释疑】正确答案:【(1)认真地听,明宗旨;(2)冷静地听,辨是非;(3)细心地听,记要点;(4)虚心地听,作对照;(5)耐心地听,重细节;(6)用心地听,品滋味。

】11、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只有借助()为媒介才能实现。

【教师释疑】正确答案:【语言】12、学业()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物质基础。

【教师释疑】正确答案:【知识】13、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中,“好懂”是对教学()方面的要求。

【教师释疑】正确答案:【措施】14、教学单元【教师释疑】正确答案:【语文教材结构的基本单位,是课本结构网络中的语文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横向层次,与语文知识点和训练点序列的纵向直线,纵横交叉的结合点。

教材教法知识考点

教材教法知识考点

教材教法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知识第一节、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1.语文课程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是人类社会生活中语言、思想、情感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

语文是思维和想象的工具。

语文是从事学习的基础工具。

4.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1.三级课程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2.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类,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第二章、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步骤和类型1.语文教学设计的过程是;是深刻领悟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充分了解学生学情、针对实际合理安排的复杂思维过程。

2.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步骤; a.研究教材 b 研究学生 c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3.研究学生的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资料分析法、问卷归纳法、征求意见发4.教学设计的含义是通过前面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和把握,从两方面综合分析研究把所学成的教学思路写出来。

5.语文教学设计按照教学时间和内容包含范围来分,有学期教学设计、模块或单元教学设计、课堂或课时教学设计。

6.学期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任课程在一个学期中教学工作的全面考虑和通判安排,是完成课程教学目标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实施方案。

7.模块或单元教学设计是之教师以所任课程的教学模块或教学单元为单位的设计的实施方案,一般来说,完成一个教学模块或教学单元的教学任务需要几周或几课时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就要对模块或单元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可行、施教方案经行整体规划安排。

8.课堂教学设计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重难点的设计、课时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选用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

第二节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1.语文教学目标的含义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方向,也是评价每一次教学是否有效的依据。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知识及考试复习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知识及考试复习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知识资料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2、教学法的“法〞有两层含义一是方法论的含义,即我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研究。

.二是语文教学的具体的方法、方法、技能和技巧。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3、“语文〞实际上指的是汉语文。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

“语文〞作为一个学科名称,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正式确定使用的。

中国历史上的语文教育,是综合在以儒家经典为根本内容的混合型的教育之中。

“五四〞运动以后,言文一致,国语统一成了时代潮流。

在小学、初中设“国语〞课,高中仍沿用“国文〞。

叶圣陶先生曾作过说明:“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言语,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言语。

把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3 、语文学科的性质可作如下表述: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根底课。

1、语文学科是根底课——是工作和学习的根底,是学习其他各学科的根底。

4、语文学科是文化根底课——指其饱含思想文化内涵。

3、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根底课——强调这门学科主要在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不在其他。

有关的语文知识、思想文化内涵、审美陶冶,要围绕和渗透在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之中。

5、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技能性和实践性。

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语文学科的社会性和综合性。

6、依据什么来确定学科的目的任务呢?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2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3社会需要。

4学生的年龄特征。

7、正确懂得中学语文学科目的任务,要注意以下各点:1培养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是语文教学问题的中心所在。

2围绕读写听说能力训练来进行。

3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

4重在打好根底。

8、一份比较完备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其根底内容应包含如下各项:1语文学科的任务及其重要性;2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是依据学科教学的总任务来确定的。

初中语文教资资料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教资资料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教资资料总结归纳初中语文教资考试是教师职业资格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语文教师的选拔和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能够顺利通过初中语文教资考试,教师们需要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和复习。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教资考试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教师们有针对性地备考。

一、语文教育理论与方法1. 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教育活动,其中包括语文学科的基本概念、语文学科的地位和功能、语文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等方面的内容。

2. 语文教育的方法与技巧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比如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效果。

3. 语文教学评价与改革了解和掌握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于有效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二、语言文字知识与应用1. 语音知识掌握汉字、音节、拼音的基本知识和规则,了解语音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2. 词汇知识积累和扩大词汇量,掌握词义、词性、词组搭配等相关知识。

3. 语法知识掌握语法规则和句法结构,包括句子成分、句法关系、语态、时态等方面的知识。

4.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了解并能准确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教学中的表达效果。

三、文学常识与名著导读1. 文学常识了解中国和世界文学史的基本内容,掌握文学流派、文学作品和著名作家等相关知识。

2. 名著导读熟悉并能够正确理解和解读一些重要的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四、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熟悉并能够深入分析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了解教材与学生学习特点的匹配关系。

2. 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实例分析与教学评价1. 教学实例分析分析和评价一些典型的教学实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2. 教学评价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改进。

六、语文教育研究与课题研究1. 语文教育研究了解当前语文教育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关注一些热点问题和前沿理论。

新编实用中学语文教学法(2013级语文教育班)

新编实用中学语文教学法(2013级语文教育班)


三、语文学科的目的和任务
第一,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目的、任务是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的能力,特别是阅读、写作、听话、说 话这四种基本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 好习惯。 第二,要正确处理培养四项语文能力与 增进知识、开发智力和进行思想政治教 育、审美教育的关系。

第二节
第三节
二、教育观念的作用




语文教育观念,就是人们对语文教育中诸问题 的认识、看法和信念。 按理来说,大多语文教师都知道语文教学大纲 怎么规定,语文教育理论怎样论述…… 然而下列场景会让我们产生什么想法呢? 1、持‚教懂‛、‚学懂‛观念者,必然在语 文教育实践中重知识、轻能力,重讲述、轻训 练,重课内、轻课外,重教法、轻学法;
(1)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 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 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 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 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 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2)教学要求
第四节


怎样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
一、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特点
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特殊性。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怎样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
语文教学法的理论学习与语文教学实践和社会 的语文应用联系起来; 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教学法理论并结合运用 多学科知识,才能真正学好这门课。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育观念
第一、中学语文教育观念:包括中学语文 学科的性质、目的、教学的原则、内容和 方法等基本理论。 第二、掌握教育理论的根本目的是指导教 育实践。但是,理论不能直接指导实践, 理论只能转化为实践者头脑中的思想认识 与信念即观念,才能发挥其指导实践的作 用。所以,学习教育理论必须与更新自己 的教育观念同步进行、互相促进。

初中语文教案教参

初中语文教案教参

初中语文教案教参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三峡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结合课文内容,开展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3. 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三峡地理、历史知识的理解。

2. 课文文学特色的鉴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三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三峡的美丽风光。

2. 简介三峡的地理位置和概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

三、合作探讨1. 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讲解三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五、写作练习1.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三峡的作文。

2. 教师批改作文,给予评价和建议。

六、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2. 强调三峡的美,激发学生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之心。

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程度。

3. 学生作文的表达能力。

4. 学生对三峡地理、历史知识的了解程度。

5. 学生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之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资料一一、基础知识考查1、语文学科的特征:一是符号性,二是民族性。

2、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

语言是一种符号,科学系统地提出“语言是一种符号体系”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他被誉为语言学之父和符号学之父。

3、语言符号可分为语音符号、字形符号和副语言符号。

语音符号是音和义结合的听觉符号的话,字形符号无论是独体还是合体,都是形、音、义三结合的视觉符号。

副语言符号也是音与义或形与义的结合。

4、“人文”一词源于《易传》,“人文主义”一词是18世纪首先在德国由席勒等人提出来的。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在20世纪90年代重建人文精神的大讨论中提出来的。

1、美国著名学者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目标理论,以后经辛普森、泰勒、克拉斯沃尔等心理学家的丰富和完善,逐渐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2、近年来,以布卢姆的目标教学理论为基础,全国各地先后编制出了一些语文教学目标体系。

较为典型的如四川省的目标导学体系。

3、美国行为主义课程专家泰勒认为,教学目标是用可见的行为来描述学生通过教学所应该达到的目标,因而具有可见性和可测量性。

4、根据布卢姆目标分类理论,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体系可心划分为谁知目标、情意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类。

5、陈述课程及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种不同形式,即行为主义目标。

展开性目的和表现生目标行为主义目标主要是“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那种行为,又言明这种行为呢功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

1展开性目的不以事先规定的目标(或结果)为中心,而以过程为中心,即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而展开。

2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从事某种活动后所得到的结果。

6、布卢姆教学目标理论最适合的学科是序列性特别强的理科和需要预备性最少的部分社会学科。

1、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制订了《奏定学堂章程》,这一年可以说是语文学科诞生的一年。

该章程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内容与方法,可以说是课程纲要的前身。

2、叶圣陶在1948年草拟了一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草稿》,对中学语文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提出了两项目标。

此草稿总结了一些传统教学经验,提出的语文教学目的任务很明确,在今天仍有借鉴作用。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出版部署编审局出版了第一套《初级中学语文课本》。

4、1953年,中央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给党中央写了《关于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报告》,明确提出了“应当把中小学语文一门课程分为语言和文学两门独立的学科进行教学。

5、1956年,《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相继制订公布,并编写了相应的教材。

6、1958年3月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召开座谈会,决定汉语和文学还是合并为语文。

7、1963年5月,教育部制订了《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明确指出语文文科的性质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

8、1978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二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在1980年修改的基础上,1986年11月,国家教委颁布了《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9、台湾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台湾,小学为“国语”,中学为“国文”。

中学课程标准经历了1952年、1955年、1962年、1968年、1972年、1983年、1985年7次修订。

中学的语文教学大纲名为《国文课程标准》,教学总目标50年代列十条,80年代列五条。

1983年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有两大特点:一是在原有“四育”的基础上,增设了“美育”,以培养德、智、体、群、美五育;二是课程设计富有弹性,不迁就学科的系统知识和“升学准备”,并形成了“基本科目”与“活动科目”结合的课程结构。

10、香港于1975年公布并于1976年实施新课程,第一次把中文科分成中国语文科和中国文学科,同时也把中文中学与英文中学的中国语文课程统一起来。

香港课程发展委员会编了《中国语文科课程纲要》,1990年公布,1991年实施。

1、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四阶段:1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3形式思维(抽象逻辑思维);4辩证思维(辩证逻辑思维)2、思维的智力品质是指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和思维的独创性。

3、人的思维具有问题性、概括性、间接性的特点。

4、思维过程的基本规律是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

5、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教育原则要对教学过程的一切部分”“规定一定的要求”:要有利于教育目的的确定,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取舍,有利于教学方法的选择。

6、语文教学的原则是坚持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相结合、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与语文基本能力训练相结合、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7、孔子提出“博学于文”,“约之于礼”;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现在我们要求语文教学要“适应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培养善读善写的“四有”新人,历史上“约”的是圣贤之“礼”,“传”的是孔孟之“道”,今天语文教学中的“约”的是马列主义之礼,“传”的是社会主义之道。

8、重道轻文浙:韩愈、程颢、“政治挂帅论”(解放初期)、十年内乱时期,把语文课改为“政治课”。

日本教育界提出“以国培养国心”。

9、重文轻道派,严羽《沧浪诗话》。

法国出现法语教学危机。

10、加强双基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

1、语文教学过程与特殊性,指间接性、指导性、简捷性。

2、孔子主张教学过程中要学与思结合,讲授新知与复习旧知和练习相贯通;荀子认识到教学活动是以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完整过程。

3、《中庸》中讲五段教程;元代程端礼著《读书分年日程》。

4、德国教育家泉赫尔巴特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完整教学过程理论和方案的。

他的四教段理论盛行欧美,对我国影响也很大。

5、我国语言创汇额痤1903年单独设置至1919年,为近代语文教学时期;1919年至1949年为现代语文教学时期。

6、莱茵把赫尔巴特的四教段理论具体运用到语文教学教程,改造成了五个阶段;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过程理论对我国也有很大影响。

日本东京文理大学教学教授垣内松三的全文法读法教学过程理论在我国有的评价和广泛的影响。

7、在我国语文教学过程的理论有王森然的四段教程,黎锦熙的三段教程,蒋伯潜的四段教程,和叶圣陶、朱自清的精读和攻读的教程。

8、解放初,凯洛夫教育理论影响至深,我国传统语文教学过程理论主要发端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程模式,强化于凯洛夫和苏联文学教程理论。

9、当代语文教学过程理论的代表,上海育才中学教程,钱梦龙的教程,黎世法的教程,魏书生的教程。

10、语文教学的基本过程可分为感知性教段、理解性教段、实践性教段。

11、前苏联教育家,教育科学院院士,副院长巴班斯基最早提出“教育过程最优化”问题。

12、夸美纽斯从经验主义感觉论出发,十分重视直观教学,视直观法、演示法为理想的教学方法。

杜威以其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实用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倡“做中学”的方法。

赞可夫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一般发展”为宗旨,提出了以“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布鲁纳以其“结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发现教学法,而布卢姆则伴随他的目标教学理论提出了掌握教学法。

13、从教育者的哲学观上分,有启发式和注入式两大类。

从更生的双边活动分,有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法、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法和以师生双边共同活动为其表现形式的议论法。

从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来源即教学信息传递的方式看,教学方法又可分为语言方法、直观的方法和练习的方法。

14、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阅读、讲授法、议论法、练习法。

15、选用教学方法的原则:启民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学习方法1、现代教学媒体运用于19世纪末。

2、语文教学媒体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

3、教学媒体种类多种多样。

按学生学习的方式分类,可以把教学媒体分有单向媒体(如课本、幻灯、电影、电视等),双向媒体(如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等)和自学媒体(如程序教学机、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按媒体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现分类,又可分为视觉型媒体(如挂图、标本、模型、幻灯、投影、无声电影等)、听觉型媒体(如录音、唱片、无线电广播等)、视听型媒体(如配音幻灯、电影、电视等量齐观和综合型媒体(如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多媒体等。

)1、赫尔巴特的“教师绝对权威论”、凯洛夫的“教师中心论”,曾导致“牵牛式”的教学;杜威提倡的“儿童中心主义”、布鲁纳倡导的“发现学习法”,虽曾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作用,因而又容易导致“放羊式”的教学。

2、语文学习主体观的沿革:古代“以学论教”;近代“以教代学”;现代“以教从学”。

3、孔子的学习过程理论。

春秋时,孔子就提出“学而知之”的学习观,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问、思、辩、行五段程序。

4、荀子的学习过程理论。

荀子提出“闻”、“见”、“知”、“行”的理论。

学习方法5、朱熹的学习过程理念。

朱熹主张读书要“求索”、“玩心”,重视“自学”、“自得”、“循序渐进”和“涵养、致知、力行”。

6、王夫之的学习过程理论。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继承了子思的五段程序,而且更深入了一层。

提示了学、问、思、辩、行五者互相联系、彼此渗透、互为促进、循环往复的关系了。

7、国外学习过程理论①联结理论――试误说。

这种理论的代表团是美国的桑代克②完形理论――顿悟说其代表为格式塔派③发现理论――潜能开发代表者是美国的布鲁纳,他提倡广泛使用发现法。

④活动理论――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1、阅读教学的基本职能和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3、课型是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阅读课的类型有自读课、教读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等。

4、阅读教学的方法有:导读法、设疑教学法、情意教学法。

5、记叙文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给横结合式结构。

6、记叙文有记人的和叙事的两大类。

7、记叙文表达方式以叙述、描写为主,以议论、抒情为辅。

8、高尔基称语文是文学的“第一要素”。

学习方法9、说明文以内容上分为说明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和说明抽象事理的说明文。

以用途和笔法分为实用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10、说明文的结构,有的按时间顺序;有的按空间顺序;有的逻辑顺序;有的几种形式综合运用。

11、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做比较、列数字、引资料、列图表等。

12、议论文中的修辞有:比喻、排比、对偶、设问、反问。

13、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4、传统性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15、小说描写人物的一般手法是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16、诗歌本质特征是“抒情性。

”17、王国维说“诗以境界为止,有境界自成高格”。

18、戏剧的分类,按体裁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三种,从一而再手法上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戏曲。

19、戏剧的特征,演出性特征,集中性特征和剧场性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