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形成机制及定量预测研究进展_徐会永

合集下载

致密砂砾岩储层裂缝预测方法及应用

致密砂砾岩储层裂缝预测方法及应用
杂 油 戚
l 0卷第 2 j 9 J
Co mp l e x I l y d r o c a r b o n R e s e l ’ v o i r s 2 0 l 7年 6』 】
d o i : 1 0 . 1 6 1 8 1 / j . c n k i . f z y q c . 2 0 l 7 . 0 2 . 0 0 4
o f D a r e a i n t h e b a e k l a n d o f J u n g g a r Ba s i n b e l o n g s t o t i g h t s a n d s t o n e 1 . e s e l ’ v o i r s . Ai mi n g a t t h e p r o b l e ms o f s t r o n g h e t e r o g e —
性预 测的裂缝分布结 果进行 交会, 分别确定 出这些属性的 有效 范围, 再将 有效 范围 内的属性值进行 融合得到 叠后 大尺度 裂缝
分 布特 征 ; 采 用 叠前 分 方位 C R t ’ 道 集 计 算 频 率 衰减 属 性 进 行 小 尺度 裂 缝 预 测 , 并 将 预 测 结 果 与 成像 测 井 裂缝 孔 隙 度 进 行 交会 得到小尺度裂缝分布 ; 最后 融合 两种 预 测 结 果 , 得 到 储 层 裂缝 综 合预 测 结 果 .
关键词 : 致 密 砂砾 岩储 层 裂 缝 预 测 井 震 结 合 中图分类号 : r E 1 2 l 文献标识码 : A 地 震 属 性
F r a c t u r e p r e d i c t i o n me t h o d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t i g h t s a n d s t o n e r e s e r v o i r

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识别方法研究

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识别方法研究
要意义。
目前,裂缝识别方法存在多方 面的问题,如精源自不高、难以区分真假裂缝等。
研究现状与问题
基于地震、测井和岩心等资料的传统方法对裂缝的识别效果较好,但受限于资料 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方法在裂缝识别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潜力,但在数据 质量、模型选择和参数调整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实验结果
裂缝分布
实验结果显示,致密砂岩储层中的裂缝分布具有 明显的区域性和非均匀性。
裂缝走向
裂缝主要发育于砂岩层与泥岩层之间的交界面处 ,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裂缝密度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致密砂岩储层 中的裂缝密度较高,且对储层物性有显著影响。
结果分析
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层压力、温度、湿度、岩石 力学性质等。
现有方法在面对复杂地质条件和多类型裂缝时,难以实现准确、高效的识别。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致密砂 岩储层裂缝识别方法,提高裂缝识别的精度 和效率。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深度学习框架,利用地震、测井 和岩心等资料,构建卷积神经网络(CNN )和循环神经网络(RNN)等模型,对致
长石含量低
与石英相反,长石在致密 砂岩储层中的含量较低, 这有助于降低储层的塑性 和韧性。
胶结物含量高
致密砂岩储层中的胶结物 含量较高,这些胶结物通 常会降低储层的孔隙度和 渗透率。
储层物性特征
低孔隙度
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度通常较 低,这是由于岩石的致密性和
胶结物的影响。
低渗透率
与孔隙度相关的是,致密砂岩储 层的渗透率也通常较低,这使得 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更 加复杂。

致密砂岩储层敏感性分析及损害机理

致密砂岩储层敏感性分析及损害机理

致密砂岩储层敏感性分析及损害机理作者:朱国政孙锦飞张旭孙连爽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3期摘要:致密砂岩储层因其具有低孔、低渗、黏土矿物多样以及孔隙结构复杂等特点,在勘探开发过程中比较容易造成严重的储层损害。

利用扫描电镜、铸体薄片、X-衍射黏土矿物等实验方法,分析研究区储层特征,分析储层敏感性及损伤机理。

伊/蒙混层和蒙脱石的含量较高是形成强水敏和强盐敏的最主要因素,高岭石的存在是引起速敏的主要因素,绿泥石的存在使部分岩样呈弱酸敏性,石英颗粒及铝硅酸盐矿物的溶蚀是造成碱敏的最主要原因。

关键词:低渗油藏;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储层损害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微裂缝发育以及黏土矿物含量高等特点,在钻井、压裂酸化以及生产作业过程中外来流体与储层相互作用下,极容易引起储层敏感性变化,造成严重的储层损害,进而影响致密砂岩油藏的高效开发[1]。

国内外对致密砂岩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中通常采用行业标准中的岩心流动实验评价方法。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某油田致密砂岩储层段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以及压汞测试实验等手段,对目标区块基本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2]。

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大量的天然岩心流动实验评价,开展了储层敏感性的研究工作,分析了储层敏感性损害形成的机理。

一、储层特征1.1岩石学特征通过对研究区块岩石薄片的观察分析数据统计,依据砂岩成分—成因分类方法对研究区岩石类型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以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但不同地区岩石类型有所差异。

岩屑及组合对物源区母岩有良好的反映,同时对成岩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和控制,特别是对粘土矿物的生成有很大的作用,本次研究对研究区岩屑成分也进行了统计分析。

统计表明岩屑以是变质岩岩屑为主,相对含量占68.86%,其次为岩浆岩屑,占27.83%,二者和为96.69%,变质岩岩屑中以高变质岩岩屑含量最高,占21.83%,岩浆岩岩屑中以喷发岩岩屑含量最高,占17.74%。

国内致密砂砾岩储层研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国内致密砂砾岩储层研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的砂砾岩储 层研 究技 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 实意义。本文首先 阐述 了国内砂砾岩 油气藏储层研 究的三大难点,然后从 宏观和微观 两方 面入手 ,简明阐述 了 目前 国内各 大油 ( )田针对砂砾岩储层 的近二十种先进技术 ,最后提 出了未来砂砾岩储层研 究的发展 趋势。 气 关键词 勘探开发技 术 砂砾岩储层 非均质性 发展趋势 随着 油气勘探程度 的加 深,常规 油气藏 的数量 急剧 减少 ,而 隐蔽 型 油气藏在油气勘探 中的地位 日 益显 著,在全球范 围内隐 蔽油气藏储
肉 缸 科 技 2 1年第 期 02 势
徐 昌 海 ① 朱 迅 ① 薛 东②
① 西南石油大 学资源与环境 学院
摘 要
6 0 0 成 都 ;② 延 长 油 田 股 份 有 限公 司 瓦 窑 堡 采 油 厂 150
国 内砂 砾 岩 油 气 藏 分 布 广 、储 量 大 ,但 其储 层 致 密 、非 均 质 性 强 ,储 层 预 测 难 , 因此 深 入 研 究砂 砾 岩形 成 机 制 及 发 展 新
空间展布规律复杂 ,储层预测较难 。
2 砂 砾 岩 储 层 研 究新 技 术
砂砾岩储层研究技术绝不局限于 以上列举的种种 ,事 实上砂砾岩 储层地质特征与 目前国 内外低渗致密砂岩油气藏的特征类似 ,未来对 于砂砾岩储层的研究不但依靠地质勘探理论和技术 的革新 ,还应 更加
样 ,储层物性 低 、非均质性 强 ,储层展 布规律复杂 研 究和总结 ’ , 针 对砂砾岩 储层 的新技术 ,能够有 力地指导 砂砾岩 油气藏 的勘探开 发 ,进而开拓 国内油气勘探领域。
1 砂 砾 岩储 层 研 究 的 难点 分 析
( ) 1 地层划分和对 比难 。砂砾岩体 的沉积一般靠近 物源 、沉积 厚度大 、 相变快 ,因而缺乏稳定 的泥岩标 志层和古生物化石 ,测井 曲 线形态特征变化也较大 ,地层横 向对 比连续性差 ,只能在小范 围内进 行简单对 比,区域地层对 比常常存在一定 的主观 因素 ,极 易造成地层 对比 “ 穿时” 。 ( )测井解释难 。砂砾岩体一般 未经搬运或在距物 源附近沉积 2 下来 ,岩体 内砂 、砾 、 泥杂乱排列 ,岩石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均 比较 低 ,岩 石组构受 岩石骨 架 、充 填物 、流体性质 等多重 因素的影 响 ,测井储层和 流体识别困难 ,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储层岩性 不 易判断 ,若在取心较 少且缺乏成像测井 资料及地震资料 的情况下 , 可利用常规测井 曲线进行岩性解释建立合理 的岩 电关系 ;②储层流体 解释复杂 ,油 、 、水的测井 响应特征与常规砂岩储层大有不 同,流 气 体解释受储层岩石骨架颗粒 、流体性质及流体含量的影 响。 ( ) 层预测难 。利用砂砾岩储 层综 合研究技术 ,进行砂砾岩 3 储 储层预测 ,是砂砾岩储层研究 的根本 目的。在微观方面 ,砂砾岩储层 具多重的储渗空 间,砾 ( )内孔 、 ( )间孔 、溶洞及裂缝构均 粒 砾 粒 可储集和产出油气 ,储层类型较难 判断 ;在宏观方面 ,砂砾岩储层受 发育沉积 作用 、成岩作 用 、构造作用等 因素的综合影响 ,因而储层

致密砂岩储层研究

致密砂岩储层研究

致密砂岩储层研究作者:任俊吉孙豪飞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09期致密砂岩储层与常规砂岩储层相比具有岩性致密、低孔低渗、气藏压力系数低、圈闭幅度低、自然产能低等典型特征。

按照我国标准,致密砂岩储层有效渗透率孔隙度r≦10%,且具有较高毛细管压力,束缚水饱和度和孔隙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本文将从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储层成因类型、储层物性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致密砂岩储层做一个简要论述。

一、储层特征致密砂岩储层与常规砂岩储层相比具有岩性致密、低孔低渗、气藏压力系数低、圈闭幅度低、自然产能低等典型特征:特性常规砂岩储层致密砂岩储层储层岩石组分石英颗粒含量高,长石、岩屑含量低长石、岩屑含量相对较高成岩演化多为中成岩B阶段以前中、晚成岩期孔隙类型原、次生混合孔隙次生孔隙为主孔吼连通性短吼道,连通好席状、弯曲片状吼道,连通差孔隙度% 12~30 3~12覆压基质渗透率 >0.1含水饱和度/% 25~50 45~70岩石密度毛细管压力低较高储层压力一般正常至略低于正常多为高异常地层压力应力敏感性弱强原地采收率/% 75~90 15~50二、成因类型由自生粘土矿物的大量沉淀所形成的致密砂岩储层。

此类致密储层可以是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比较高的砂岩,也可以是结构成熟度较高而成分成熟度不高的砂岩。

如图所示,岩石类型为石英砂岩,硅质岩碎屑含量比较高,颗粒之间没有任何粘土杂基存在;但是在埋藏过程中由于自生的伊利石堵塞了颗粒喉道,喉道间主要依靠伊利石矿物间的微孔隙连通,这使得岩石的渗透率极低,然而孔隙度的降低却不太明显,主要形成中孔、低渗的致密储层。

胶结物的晶出改变原生孔隙形成的致密砂岩储层。

在砂岩储层埋藏过程中,由于石英和方解石以胶结物的形式存在于碎屑颗粒之间,极大地降低了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也随之降低,形成低孔、低渗的致密储层、在孔隙中可保存形成时间比较早的次生孔隙。

如图所示,岩石类型为岩屑石英砂岩,含有少量的长石,孔隙类型主要有长石早期溶蚀形成的粒内溶孔及高岭石的沉淀形成的晶间微孔隙。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成因和讨论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成因和讨论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成因和讨论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天然气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而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作为天然气的主要储藏之一,其成因和特征备受。

本文将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的成因作为主题,探讨形成该储层的主要因素及特征,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是指以砂岩为主要储集岩石,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低,储层压力较高的天然气储层。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的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运动和古气候等因素。

沉积环境是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特定的沉积环境导致砂岩沉积物的沉积方式和沉积厚度会影响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例如,在盆地中心和盆地边缘的砂岩沉积厚度较大,但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而在盆地边缘和斜坡上的砂岩沉积厚度较小,孔隙度和渗透率较高。

成岩作用也是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砂岩沉积后,会发生压实、胶结、重结晶等成岩作用,这些作用会改变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例如,压实作用会导致砂岩孔隙度降低,渗透率显著降低;胶结作用也会降低砂岩孔隙度,但渗透率降低程度较小;重结晶作用会改善砂岩的孔隙度,提高渗透率。

构造运动和古气候也是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

构造运动会影响砂岩的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进而影响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古气候则会影响砂岩沉积物的成分和粒度,进而影响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运动和古气候等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砂岩储层的特征和发育。

因此,在研究和应用致密天然气砂岩储层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该储层的特征和发育。

也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致密砂岩气藏是一种非常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由于其储层特征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使得致密砂岩气藏的储层识别和开发难度较大。

因此,研究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识别方法对提高天然气开采效率和降低开发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研究进展_丁文龙

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研究进展_丁文龙

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研究进展
丁文龙
1, 2, 3 1, 2, 3 4 , , 王兴华 胡秋嘉 , 尹
*

1, 2, 3
1, 2, 3 5 , , 曹翔宇 刘建军
( 1. 中国地质大学 能源学院, 北京 100083 ; 2. 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100083 ; 3. 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评价与开发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100083 ; 4. 华北油田长治煤层气勘探开发分公司 , 山西 长治 046000 ; 5.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河北 任丘 062552 ) 要: 裂缝是影响致密砂岩储层高产及稳产的关键 。在对国内外该类储层裂缝研究现状系统调 研及近期成果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 深入分析了裂缝的类型及形成机理。 分别从地质、 测井、 地震及 摘 实验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的识别方法 ; 基于野外露头、 岩心及薄片观察、 构造曲率、 常规及特殊测井等方法可以获得储层裂缝密度 、 张开度、 产状、 组系及方向等主要特征参数; 地质分 构造曲率估算、 纵波各向异性分析、 地震相干体及倾角非连续性裂缝检测 、 构造应力场模拟等是 析、 裂缝分布预测的有效技术方法。综合分析认为, 目前对国内海相和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中的致密 砂岩储层裂缝研究相对较少; 尚未形成一套针对各类型沉积相及构造演化背景条件下的致密砂岩 储层裂缝识别的有效方法及标准参数体系 ; 对致密储层裂缝差异充填机制及微裂缝定量识别与表 征缺少系统研究; 地震裂缝识别的精度不高。指出各类裂缝研究方法相互结合 、 裂缝识别标准与参 数体系建立、 微裂缝研究、 裂缝发育程度与主控因素间定量关系分析 、 提高地震预测裂缝的分辨率、 水力缝与天然裂缝及地应力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为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 关 键 词: 致密砂岩; 储层; 裂缝; 测井; 地震 中图分类号: P631 文献标志码: A 8166 ( 2015 ) 07073714 文章编号: 1001美国无疑是世界上致密砂岩油气发展最为成功 的国家, 目前已在本土 23 个盆地发现了超过 900 个

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识别方法

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识别方法

空间自相关
02
度量空间中不同位置之间的依赖性,用于判断空间结构特征。
空间变异函数
0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描述空间自相关性的函数,用于描述空间结构特征。
基于地质统计学的裂缝预测模型
随机过程模型
将地质现象视为随机过程,通过模拟生成预测模型。
克里金插值法
基于地质统计学的一种插值方法,考虑了空间自相关性和结构特征。
不同裂缝识别方法
采集
采用地震勘探方法,如反射波法、折射波法等,收集地震数据。
数据预处理
进行数据清洗、滤波、去噪等操作,以增强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地震数据的特征提取和分类
特征提取
从地震数据中提取与裂缝相关的特征,如振幅、相位、频率 等。
分类
利用机器学习或模式识别方法,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分类和识 别,将裂缝与非裂缝区分开。
基于地震数据的裂缝预测模型
模型构建
根据提取的特征和分类结果,建立裂缝预测模型,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 。
模型评估
利用测试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评估,分析模型的准确率和可靠性。
基于测井数据的裂
04
缝识别方法
测井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采集内容
测井数据包括声波、电阻率、密度、中子、伽马等,采集时需确保数据准确性和 可靠性。
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识别 方法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储层裂缝识别方法概述 • 基于地震数据的裂缝识别方法 • 基于测井数据的裂缝识别方法 • 基于地质统计学的裂缝识别方法 • 不同裂缝识别方法的比较和评估 • 研究结论与展望
引言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致密砂岩储层是国家重要的油气 储层之一,裂缝是影响其储量和 产能的关键因素。

实验确定致密砂岩储层水力压裂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方法

实验确定致密砂岩储层水力压裂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方法

实验确定致密砂岩储层水力压裂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方法实验确定致密砂岩储层水力压裂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方法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致密砂岩储层的水力压裂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提高储层渗透率和采收率。

水力压裂通过注入高压液体使岩石崩溃和形成裂缝,进而改善岩石的导流性。

然而,对于致密砂岩储层来说,压裂施工的效果往往受到裂缝导流能力的限制。

准确评估和确定致密砂岩储层的裂缝导流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实验方法来确定致密砂岩储层水力压裂支撑裂缝导流能力。

1. 实验目的与背景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背景。

致密砂岩储层的裂缝导流能力决定了水力压裂的成功与否,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准确的评估。

该实验旨在探索一种可行的方法来确定致密砂岩储层的裂缝导流能力,为水力压裂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2. 实验装置与流程为了模拟实际的水力压裂过程,并测量致密砂岩储层的裂缝导流能力,我们将搭建一个实验装置。

2.1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主要包括压力控制系统、压力传感器、流量计、岩心模拟装置和数据采集系统。

压力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实验中的注水压力,并保持稳定。

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实验过程中的压力变化。

流量计:用于测量实验中流体的流量。

岩心模拟装置:用于模拟致密砂岩储层,并设置裂缝模型。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记录和分析实验过程中的数据。

2.2 实验流程(1)准备岩心样品:根据实际储层条件,选择合适的岩心样品,并进行表面处理和尺寸修整,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岩心样品装配:将岩心样品安装到岩心模拟装置中,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密封状态。

(3)注水压力控制:通过压力控制系统,将注水压力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模拟水力压裂过程中的注水压力。

(4)测量裂缝导流能力:通过流量计和压力传感器,测量实验过程中的水流量和压力变化。

(5)数据采集与分析:利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以得出致密砂岩储层的裂缝导流能力。

3.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完成后,我们可以获得实验数据,并进行结果分析与讨论。

储层裂缝表征及预测研究进展

储层裂缝表征及预测研究进展

0引言裂缝性油气藏是近年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如何对裂缝进行准确表征,对不同类型裂缝的识别、分布规律的预测以及如何建立更加贴近实际的裂缝性油气藏地质模型,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2]。

为此,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努力,最早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对露头、岩心、薄片等地质分析来对裂缝特征进行描述,如Van Golf-Racht [3]在薄片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裂缝孔隙度、渗透率以及体密度的计算方法,Ruh -land 提出裂缝强度等概念[4]。

随测井技术的发展,利用常规测井数据分析,总结出了一系列数学统计方法:神经网络法、多元统计、灰色关联等,罗贞耀、戴俊生等[5,6]提出了裂缝物性参数计算方法。

在裂缝预测方面,主要有数值模拟、非线性理论预测等方法,包括构造曲率法、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二维、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物探方法等[2,7]。

本文通过系统总结分析储层裂缝表征及预测研究进展唐诚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录井分公司,四川绵阳621000摘要全面、准确对致密储层的裂缝网络进行定量表征及预测影响着裂缝性油气田的高效开发。

在系统调研国内外裂缝研究成果且详细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从地质分析、测井识别、构造曲率法及应力场模拟、地震裂缝检测、非线性理论方法等着手,总结出了储层裂缝表征及预测研究的进展。

研究表明,根据成因将储层裂缝划分为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两大类,构造缝包括区域性裂缝、局部构造缝和复合型构造缝,局部构造缝指与断层和褶皱相关的裂缝;非构造缝主要分为收缩缝和与表面有关的裂缝两大类及9个亚类,裂缝类型不同,其特征及成因机理也不同。

采用地质分析与测井解释相结合,建立露头、岩心与测井的识别模式对裂缝进行准确识别。

利用地质、测井和构造应力等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对裂缝参数进行定量计算。

详细阐述并分析了多种裂缝预测方法的优缺点,最终指明了储层裂缝研究的不足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裂缝性储层;裂缝表征;裂缝识别;裂缝预测中图分类号P618.13文献标志码A doi 10.3981/j.issn.1000-7857.2013.21.013Progress in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PredictionTANG ChengGeologic Logging Company of Southwest Petroleum Bureau,Sinopec,Mianyang 621000,Sichuan Prvovince,ChinaAbstract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to comprehensively and accurately and quantitativelydescribe and predict fracture.Base on the basis of the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of fractures research findings around the world,from geological analysis,log fracture identification,curvature method,tectonic stress simulation,seismic fracture prediction and so on,the progress of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prediction are summarized.It is shown that the reservoir fractur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including structural and non-structural fracture according to their origin.The structural fracture includes regional fracture,local fracture and complex structural fracture,in which the local structural fracture is related to fracture of fault and fold.The non-structural fractur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contraction fracture and related fracture of surface,which have 12sub-types.Every type of fractures h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The main identification of fracture is combination of geological analysis and log interpretation,and then pattern recognition of outcrop,core and well logging will be established.Also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method for fracture is proposed using geological,logging and tectonic stress data.With the aid of those bases,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methods for detection and prediction of the fracture distribution are discussed.Finally the shortcoming and development of fracture research are pointed out.Keywords fractured reservoir;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fracture identification;fracture prediction收稿日期:2013-01-28;修回日期:2013-03-18作者简介:唐诚,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石油地质录井与信息技术研究,电子信箱:110880280@近年来裂缝研究的进展与不足,为今后裂缝研究指明方向。

超深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壁面出砂机理及其对应力敏感性的影响

超深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壁面出砂机理及其对应力敏感性的影响

超深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壁面出砂机理及其对应力敏感性的影响张杜杰;康毅力;游利军;周振寰;朱金智;李家学【摘要】The stress sensitivity of permeability is alway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the area of tight oil and gas reser voir development.Six fractured samples were prepared from the downhole core samples in the ultra-deep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which were used to conduct the stress sensitivity evaluation experiment in the ultra-deep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s of stress sensitivity,laser scan imaging was made on fracture wall.SEM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fracture wall.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ss sensitive coefficients of the fractured samples of the ultra-deep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range from 0.41 to 0.72,and the degree of stress sensitivity is from medium and weak to strong,which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ypical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in China.The resuits of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canning imaging present that sand particles drop off from the fracture wall before and after stress sensitivity experiments.SEM image shows that the structure of most of the fracture wall is loose and weak before the experiment.During the stress sensitivity evaluation experiments of the fractured samples in the ultra-deep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the sand particles are separated from the walls of fractures under the effect of erosion,which is caused by drag force and particle erosion.Under the effect of drag force,the particles move and deposit in narrow place of the fractures.Due to a certain strength ofparticles,the deposited sand particles play a role on propped fractures with the increase of effec-tive stress,which can weaken the stress sensitivity to some extent.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f sand production from fracture wall on decreasing stress sensitivity are different for fractures with different widths.The degree of weakening effect for fractures with medium width,relatively large width and relatively small width falls in turn.%致密储层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问题一直是致密油气藏开发的研究热点.选用塔里木盆地超深致密砂岩气藏井下岩心样品制取裂缝岩心样品6块,开展超深致密砂岩储层应力敏感性评价实验.实验前、后对裂缝壁面进行激光扫描成像处理,并采用扫描电镜表征其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超深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岩心样品的应力敏感系数为0.41 ~ 0.72,应力敏感程度为中等偏弱—强,明显弱于中国典型致密砂岩储层.三维激光扫描图像对比结果显示,实验前、后裂缝壁面出现明显的砂粒脱落现象;扫描电镜图像显示,实验前裂缝壁面存在大量松散脆弱结构.在超深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岩心样品应力敏感性评价实验过程中,裂缝壁面脆弱结构在高速流体拖曳力作用下与壁面脱离,运移过程中持续撞击侵蚀壁面,进一步促进砂粒脱落,形成的砂粒沉积于裂缝狭窄处.当有效应力增加时,具有一定强度的砂粒将起到支撑裂缝的作用,进而起到弱化应力敏感性的效果.裂缝壁面出砂对不同宽度裂缝应力敏感性的弱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弱化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中等宽度裂缝、较大宽度裂缝和较小宽度裂缝.【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7(024)006【总页数】7页(P72-78)【关键词】超深;裂缝;致密砂岩;应力敏感;出砂;拖曳力;颗粒剥蚀【作者】张杜杰;康毅力;游利军;周振寰;朱金智;李家学【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8Abstract:The stress sensitivity of permeability is alway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the area of tight oil and gas reservoir development.Six fractured samples were prepared from the downhole core samples in the ultra-deep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which were used to conduct the stress sensitivity evaluation experiment in the ultra-deep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s of stress sensitivity,laser scan imaging was made on fracture wall.SEM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fracture wall.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ss sensitive coefficients of the fractured samples of the ultra-deep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range from 0.41 to 0.72,and the degree of stress sensitivity is from medium and weak to strong,which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ypical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in China.The results of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canning imaging present that sand particles drop off from the fracture wall before and after stress sensitivityexperiments.SEM image shows that the structure of most of the fracture wall is loose and weak before the experiment.During the stress sensitivity evaluation experiments of the fractured samples in the ultra-deep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the sand particles are separated from the walls of fractures under the effect of erosion,which is caused by drag force and particle erosion.Under the effect of drag force,the particles move and deposit in narrow place of the fractures.Due to a certain strength of particles,the deposited sand particles play a role on propped fractures with the increase of effective stress,which can weaken the stress sensitivity to some extent.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f sand production from fracture wall on decreasing stress sensitivity are different for fractures with different widths.The degree of weakening effect for fractures with medium width,relatively large width and relatively small width falls in turn.Key words:ultra-deep;fractures;tight sandstone;stress sensitivity;sand production;drag force;particle erosion随着中国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的不断发展,超深致密砂岩气藏以其巨大的资源潜力已成为天然气开发的重要阵地之一[1-3]。

砂岩储层致密化成因分析

砂岩储层致密化成因分析

112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剧增,缺口不断扩大。

仅靠常规油气资源已难以满足国内能源的需求,严峻的能源供给形势不仅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将影响国家的能源安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势在必行。

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其中致密砂岩油气资源的比重较大,致密砂岩作为致密油气的主要赋存场所,分析其致密化成因,可为致密砂岩油藏的勘探以及后期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

1 致密砂岩油气资源分布国内致密砂岩气发现时间相对较早,但在2000年以前致密砂岩气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勘探进展较为缓慢;致密油的研究则相对较晚,2008年美国威利斯顿盆地Bakken 组以及德克萨斯南部Eagle Ford致密油的成功勘探开发,才使得致密油成为国内继页岩气之后的又一新的热点领域。

目前,随着水平井与压裂改造等技术的进步,已经在四川、鄂尔多斯、松辽、渤海湾、塔里木、柴达木及准噶尔等盆地发现了丰富的致密油气资源,是未来国内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2 国内致密砂岩特征从国内几个典型致密砂岩油气盆地储层特征来看,国内致密砂岩储层长石和岩屑含量普遍较高,石英砂岩较为少见,成分成熟度以及结构成熟度总体较低。

从碎屑颗粒大小来看,碎屑颗粒粒度分布范围较宽,分选性差,且储层中泥质含量较高,从而使得储层在压实作用下原生孔隙大大减少,使得储层物性变差。

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统计分析表明,国内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一般小于10%,渗透率一般小于0.5×10-3μm 2。

通过压汞等手段对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分析可知,国内致密砂岩孔喉直径一般介于25nm~900nm之间。

总之,储层孔喉较小,排替压力较大,进汞饱和度较低,退汞效率很差。

3 致密砂岩致密化成因砂岩储层的致密化不仅影响油气成藏过程中油气的充注,而且对开发过程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致密砂岩致密化成因进行分析可为致密砂岩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针对致密砂岩致密化成因,Soeder等人根据原生孔隙减小的原因将其分为自生粘土矿物沉淀型、自生胶结物的堵塞型以及沉积时杂基充填型致密砂岩储层;但Shanley等人通过研究发现,虽然一些砂岩储层的成分成熟度较高,但其仍存在致密储层,因此他们认为:砂岩储层的致密化并不总是砂岩成分的不成熟、泥质杂基含量高而造成的。

《2024年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范文

《2024年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范文

《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及预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致密砂岩气藏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其开发利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苏西地区作为我国致密砂岩气藏的重要区域,其储层产水机理的深入研究对于提高采收率、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产水机理进行探讨,并对其预测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二、苏西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特征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储层岩石类型以细粒砂岩为主,同时伴有泥质、钙质等成分。

储层内部结构复杂,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这些特征使得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过程具有独特性。

三、产水机理分析1. 水源来源:苏西致密砂岩气藏的产水主要来源于储层内部的微小孔隙和裂缝。

在天然气开采过程中,由于压力降低和温度变化,储层中的水被挤出,形成产水。

2. 运移途径:储层中的水在运移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储层岩石类型、孔隙结构、裂缝发育程度等。

此外,水在运移过程中还可能发生溶解作用,溶解储层中的矿物质,进一步影响产水的性质和量。

3. 影响因素:产水机理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储层岩石类型、孔隙结构、温度、压力等。

此外,开采方式、开采速度等也会对产水产生影响。

四、产水预测方法1. 地质分析法:通过分析苏西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特征,如岩石类型、孔隙结构、裂缝发育程度等,预测产水的可能性和规模。

2. 物理模拟法: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模拟储层中水的运移过程,分析产水的规律和特点。

3. 数值模拟法: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储层数学模型,通过输入各种参数,模拟储层的产水过程,预测产水量和产水规律。

五、产水预测的实践应用1. 指导开采计划:通过产水预测,可以制定合理的开采计划,确定开采速度和方式,避免因过度开采导致的水淹等问题。

2. 优化开采工艺:根据产水预测结果,可以优化开采工艺,如调整井网布局、优化采收率等,提高采收效率。

3. 环境保护:产水预测有助于评估开采过程中的环境影响,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识别方法研究

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识别方法研究

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识别方法研究随着国内外大量裂缝性油气藏的发现和开发,储层裂缝的研究得到极大的重视,并且对其研究力度不断加大。

研究认为裂缝识别技术是裂缝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的关键,同时裂缝的发育受到多种内因和外因的影响,这又对裂缝的识别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总结了目前储层裂缝识别的技术方法,对裂缝性储层的实际成产和裂缝的理论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标签:致密砂岩储层裂缝识别成像测井1引言致密储层的勘探开发实践表明,裂缝是造成油气局部高产的关键因素,由于裂缝的存在,大大改善了储层的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

准确的识别裂缝,对储层的评价和预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裂缝倾角,将储层裂缝分为水平缝(≤15°)、低角度缝(15°-45°)、高角度缝(45°-75°)、直立缝(≥75°),不同类型的裂缝在测井曲线上有不同的响应特征,据此可以对裂缝进行识别,另外,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一些其他技术方法也被用于裂缝识别。

2地质方法2.1 岩心观察法岩心观察法是最基本,最直观,最可靠的方法,是研究储层裂缝的一个重要而直接的手段。

通过对岩心裂缝的直接观察和岩心薄片中微裂缝的显微镜下观察,统计出相关裂缝特征参数,从而对地下储层裂缝的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分析、模拟和预测。

通过岩心观察统计结果,可以得到裂缝的几何形态,充填特征,力学性质、形成期次等相关资料。

虽然岩心裂缝在目的层位,能直接有效观察裂缝的发育情况,但是也有一定缺陷,其最大的缺点在于取出的岩心难以保持地下原貌,不能完全代表地下裂缝的发育情况,其次,在取芯的过程中,由于认为和机械因素,会产生一些人工裂缝,因此准确识别天然裂缝,剔除人工裂缝显得尤为重要。

2.2 相似露头裂缝调查通过野外露头可以很好的研究裂缝,相似露头的裂缝发育特征能有效指导地下裂缝认识。

野外相似露头裂缝与研究区裂缝的对比研究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①两区相距不远;②地层层位、岩性和沉积环境相同;③区域构造背景相同;④裂缝的期次、形成环境相同。

致密砂岩多期裂缝形成机制及定量表征研究进展

致密砂岩多期裂缝形成机制及定量表征研究进展

致密砂岩多期裂缝形成机制及定量表征研究进展孙志勇;陈开远;冯建伟;隋淑玲【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17(23)2【摘要】致密砂岩油气是重要的非常规资源,裂缝作为主要渗流通道,其本身分布规律的复杂性以及多期发育和多期充填的特征,直接影响着裂缝预测的精度,目前尚缺乏一套全面解决构造裂缝定量预测的系统方法.因此,需要深入探讨多期裂缝的识别、充填过程和形成—叠加演化机制,建立合理的裂缝表征模型,以定量预测裂缝参数分布范围.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致密储层裂缝研究主要涉及三个关键方向:通过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分析裂缝发育特征,结合构造演化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确定裂缝发育期次;通过热液充填模拟实验和岩石力学实验,揭示裂缝充填机制,及其在多期应力作用下裂缝的萌生、扩展和叠加过程;采用实验统计方法,基于能量守恒定理和最大应变能密度理论,建立考虑裂缝差异充填的各向异性强度破裂准则,建立裂缝参数的定量表征模型.最终,本文形成和完善了致密砂岩多期裂缝演化及量化表征的理论体系,为此类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科学依据.%Tight sandstone oil gas is an important unconventional resource. As the primary seepage channel, fracture networks commonly have the charactistics including complex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as well as multiphase development and filling process, which directly influence fracture prediction accuracy. At present, there is no systematic method for solving the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structural fissures, which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ion stag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more about fraction networksidentification, filling process and formation-superposition evolution mechanism. and set up a reasonable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model for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fracture networks parameter distribution range. On the basis of plenty of literature research,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research of tight reservoir fracture is mainly in three key directions. Field observation and core observation were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fracture networks. combing with tectonic evolution history and fluid-inclusion analysis, fractures development times were defined. Then, hydrothermal filling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nd rock mechanics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fractures filling and dynamic process of fractures from initiationto extension and superposition. Finally, experimental statist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anisotropic failure criterion in view of different filling rules and creat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fracture parameter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and the theory of strain energy density factor. At last, a theoretical system of multiphase fractures development and their parameters characterization were formed and completed, which provides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 of tight sandstone gas field.【总页数】8页(P272-279)【作者】孙志勇;陈开远;冯建伟;隋淑玲【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能源学院, 北京100083;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山东东营257015;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能源学院, 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山东东营257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相关文献】1.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形成机制及定量预测研究进展 [J], 徐会永;冯建伟;葛玉荣2.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定量表征与分布预测——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5气藏为例 [J], 王珂;张惠良;张荣虎;王俊鹏;孙雄伟;杨学君3.东濮凹陷沙三段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形成机制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J], 刘卫彬;张世奇;徐兴友;周新桂;李世臻;陈珊;白静4.致密砂岩储层多尺度裂缝渗透率定量表征及开发意义 [J], 唐雁刚;张荣虎;魏红兴;王俊鹏;王珂5.核磁共振技术定量表征致密砂岩气储层孔隙结构--以临清坳陷东部石炭系-二叠系致密砂岩储层为例 [J], 房涛;张立宽;刘乃贵;张立强;王为民;于岚;李超;雷裕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同盆地形成机制的构造研究

大同盆地形成机制的构造研究

大同盆地形成机制的构造研究岑敏;董树文;施炜;周涛发;陈龙;陈兴强【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2015(0)6【摘要】大同盆地为位于华北地块中部的新生代断陷盆地,自中新世晚期以来经历了持续的强烈伸展作用.基于边界断裂滑动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结合对本区新生界沉积地层与玄武岩资料的总结归纳以及对区域动力学背景的讨论,本文提出了大同盆地的形成机制:自10 ~8 Ma以来,鄂尔多斯地块东北缘形成NW向伸展的构造应力场,其中σ1垂直,σ2、σr3水平,σ2的方位角为60°,σr3方位角为150°,此构造应力场控制边界断裂的运动,形成NE向大同断陷盆地.盆地的形成对应岩石圈减薄深部过程,可能受到了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太平洋—欧亚板块碰撞板缘动力作用的影响.本文将岩石圈浅部构造应力场与深部地幔活动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大同盆地的形成机制,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控制大同盆地形成的正断型构造应力场不同于华北区域性走滑型构造应力场;首次测得了与地幔活动相关的大同火山群大峪口玄武岩K-Ar年龄为0.68±0.13Ma;大同盆地具有板内狭窄型裂谷的构造特征.本文为建立鄂尔多斯地块东缘山西地堑系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提供新的依据.【总页数】13页(P1235-1247)【作者】岑敏;董树文;施炜;周涛发;陈龙;陈兴强【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长沙,41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形成机制及定量预测研究进展 [J], 徐会永;冯建伟;葛玉荣2.渤海沙西北构造带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白云岩形成机制研究 [J], 华晓莉;李慧勇;孙希家;于海波;史盼盼3.东海盆地B构造新生代断裂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J], 祁鹏; 崔敏; 李锋4.大同煤田塔山矿构造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J], 段宏跃;孟艳;温建亮5.大同盆地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研究 [J], 刘爱荣;徐永婧;刘成林;庞尔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渗透储层裂缝研究进展_王珂

低渗透储层裂缝研究进展_王珂

第37卷 第2期2015年3月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Vol.37 No.2Mar.2015收稿日期:2014-11-25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1ZX05015-002,2011ZX05046-003)作者简介:王 珂(1987-),男,山东郓城人,工程师,理学博士,E-mail:wangk_hz@petrochina.com.cn。

文章编号:1672-6561(2015)02-0044-15低渗透储层裂缝研究进展王 珂1,张荣虎1,戴俊生2,郇志鹏3,田福春4(1.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3;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3.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塔北勘探开发项目经理部,新疆库尔勒 841000;4.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石油工程研究院,天津 300280)摘 要:储层裂缝对改善致密砂岩和碳酸盐岩等低渗透储层以及致密砾岩、火成岩、泥页岩等非常规低渗透储层的物性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总结近年来储层裂缝的相关研究进展,对储层裂缝的多种识别和预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储层裂缝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结果表明:储层裂缝的识别技术是点(岩芯、薄片)、线(测井)、面(相似地表露头区)、体(地震资料)和时间(生产动态资料)组成的多维综合体系;储层裂缝的定性预测主要是根据裂缝与构造部位和岩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预测方法包括井间直接插值法、曲率法、能量法与岩石破裂法(二元法)、地震法、分形分维法、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法和多参数判据法等,每种预测方法各有其优势与不足,因此,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才能实现储层裂缝的有效预测;储层裂缝研究的关键问题包括裂缝分布预测与精细表征、裂缝动态参数和裂缝三维地质建模等方面。

最后,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进行储层裂缝预测及建模等工作时,应以明确储层裂缝的成因、演化及主控因素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第4期2013年12月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 OF GEOMECHANICS Vol.19No.4Dec.2013文章编号:1006-6616(2013)04-0377-08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形成机制及定量预测研究进展徐会永1,冯建伟2,葛玉荣3(1.中国石油大学期刊社,山东青岛266580;2.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3.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新疆哈密735200)收稿日期:2013-03-02基金项目:山东省博士后基金项目“基于应力场模拟的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多参数定量建模”(201003104)作者简介:徐会永(1977-),男,汉族,山东庆云人,副编审,博士,主要从事沉积学及石油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及科技论文编辑工作。

E-mail :xhy7714@ 摘要:致密砂岩裂缝性储层已逐渐成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构造裂缝形成机制研究及定量预测也相应成为热点问题。

从构造地质学和地质力学角度对目前的裂缝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含微裂隙的岩石损伤力学实验分析、复合地层本构关系及破裂准则的建立以及不同应力场作用下裂缝参数的定量表征方法进行详细对比后认为,裂缝的产生、裂缝的位置和方向以及裂缝参数的量化是实现裂缝准确预测的关键。

今后裂缝研究的发展方向主要有3个,即基于构造地质学和岩石损伤力学的宏观野外观察和微观室内试验相结合研究裂缝形成机制,考虑多重影响因素并基于能量转换理论的复合岩石破裂准则建立,基于精细构造地质模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实现各期应力场作用下裂缝参数的三维定量表征。

关键词: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形成机制;定量预测;非常规油气中图分类号:P542;P553文献标识码:A0引言随着中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逐渐由东部向西部、由常规储层向非常规储层转变,致密气、页岩气和煤层气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后的开发重点[1]。

很多学者认为在致密气、页岩气和煤层气3种非常规天然气中,应该优先发展致密气[2 3]。

致密气资源量数据相当可靠、开发致密气技术较成熟、致密气的分布与常规气在很多地方重叠、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低[3],因此致密气的开发前景比页岩气更明朗。

中国石化已启动鄂尔多斯致密油气增储上产会战[3]。

此外,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天然气产量为1011.15ˑ108m 3[4],致密气产量约为350ˑ108m 3[3],约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非常规气藏开发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需要打水平井和丛式井、都需要压裂工艺等。

国内已基本掌握了致密砂岩油气的开发配套技术,有些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但大规模开发不能照搬国外模式,还需要通过有的放矢的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先导性试验,提出适合中地质力学学报2013 873国地质特点的技术方法,尤其是针对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

总体看,裂缝性致密气藏仍处于早期勘探开发阶段。

中国致密砂岩气分布广阔,主要分布在四川、鄂尔多斯、渤海湾、松辽、塔里木、柴达木及准噶尔等盆地,以塔里木库车凹陷为代表的深层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最为典型。

由于多期的构造运动以及典型的陆相沉积特点,往往会形成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多期网状构造缝作为主要的渗流通道,分布规律有着极强的复杂性。

因此,搞清裂缝的分布规律并进行空间的准确定量预测一直是地质学家和油藏工程师追求的目标,近些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地学界的高度关注。

1裂缝预测方法及实现的关键裂缝性储层具有复杂性,目前还缺乏有效的定量表征裂缝的方法。

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中东地区发现天然裂缝后,国内外学者曾尝试过多种解决此类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从构造特征入手研究天然地下储层裂缝,并探讨构造主曲率与裂缝发育的关系;建立裂缝岩体力学模型,应用构造应力场模拟技术,根据岩石破裂准则和应变能密度进行裂缝参数定量化表征及预测[5];应用地球物理资料通过提取多种属性进行裂缝识别和预测;根据岩心裂缝实测和成像测井解释数据,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和随机插值法建立离散裂缝网络模型(DFN)进行裂缝空间分布规律描述;基于地层主曲率和开发动态资料相结合的裂缝综合预测方法;用分形分唯方法半定量预测储层中不同尺度裂缝的空间分布[6]。

以上方法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裂缝研究的快速发展,但最终的描述和预测精度都达不到油气勘探开发的要求,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常常简化地下地质情况,采用同向均质地质力学模型,未能在明确裂缝发育的宏观和微观主控因素的基础上建立针对含泥质软弱夹层的复合岩石破裂准则;常常简化、弱化裂缝形成的力学作用,未能剖析不同期次构造活动对早期缝网的改造影响并建立一个合理的力学模型。

归根结底,构造应力作为裂缝形成和发育的直接驱动力,是外因,地层本身的结构和组合是内因,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从地质力学研究的角度,详细剖析它们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才是实现砂岩储层裂缝参数全局化精确定量描述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2脆性砂岩储层裂缝研究目前构造裂缝定量表征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3个:①在什么样的应力作用下才能产生裂缝;②如何确定裂缝的起始位置和发育方向[7];③如何确定裂缝的密度、开度等反映裂缝生成数量的参数。

裂缝是岩石破裂的结果,已有的基于岩石强度假说的破裂准则包括单剪强度准则、双剪强度准则、三剪强度准则、应变能密度准则和最大张应力强度准则,尤以描述岩石宏观破裂的库仑-莫尔广义单剪准则和从微观机理出发的格里菲斯广义最大张应力准则使用最广。

有研究者对格里菲斯准则进行修正后提出了考虑中间主应力的三维格里菲斯准则,但是修正的格里菲斯理论在压应力时才有实际意义,很接近库仑-莫尔理论,且只有当压缩拉伸强度比近于8或12时,理论与实验结果才吻合较好[7]。

岩石破裂准则不仅能够解释岩石破裂产生裂缝的机制,也可以判断裂缝的初始方位,解第4期徐会永等: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形成机制及定量预测研究进展973决裂缝定量表征的关键问题。

对于上述裂缝定量表征的第③个问题,有学者结合岩石破裂准则、能量法以及多元统计法对裂缝开度和密度进行量化[7]。

Price将岩石中裂缝数量与最初储存于岩石中的应变能联系起来,认为具有相对高值应变能的岩石要比相同厚度、具有低值应变能的岩石具有更多的裂缝[8]。

唐湘蓉等[9]从裂逢形成的外因———古构造应力场出发,根据弹性力学理论,利用连续介质有限元数值模拟法和岩石破裂准则,研究某古潜山储层裂缝的方位、密度分布。

石胜群[10]、唐永等[11]应用三维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技术,运用岩石断裂力学理论,进行构造裂缝发育密度与能量值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较好地描述了泥岩、泥灰岩裂缝储层发育及分布规律。

尤广芬[12]利用三维有限元模拟应力场的结果,根据岩石的张破裂准则和剪破裂准则,通过地层综合破裂值评价指标和岩石形变能量值建立了裂缝密度的数学模型。

戴俊生课题组在国内杂志上发表了有关基于应力场模拟进行低渗透砂岩裂缝定量预测的文章,使用库仑-莫尔破裂准则和格里菲斯破裂准则相结合对应力计算结果进行判别,依据能量守恒和应变能密度对裂缝发育程度进行预测[13 15]。

显然,基于这一系列的破裂准则可以将裂缝的定量表征或预测做到半定量化和定量化,而且考虑了现今应力场对早期裂缝的改造影响,对于脆性岩层已经足够。

但这毕竟是在一定假设和条件简化的基础上建立的,实际地质情况显示,即使是厚层致密砂岩储层中也存在一系列的软弱的泥质隔夹层,这些隔夹层的存在或多或少会发生一定的塑性变形,尤其是在砂岩、泥岩互层的情况下适合于选择复合岩石破裂准则。

同时存在于砂岩地层中的一系列先期微裂缝或粒内缝加速了岩石的破坏进程,格里菲斯破裂准则正是从微观机理出发,成为断裂力学的经典理论,但它是以张性破裂为前提,因此,仍需要作相应的改进。

3复合砂泥储层裂缝研究岩石受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其组织结构极度不均匀,使均匀连续假设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随着非线性科学的迅猛发展,岩石力学的研究融合了损伤力学、断裂力学、经典弹塑性力学、物理学、信息论等学科,使其逐渐超越了经典固体力学的框架,岩石强度理论的研究也逐渐从古典强度理论、广义强度理论等经典强度理论发展到考虑了断裂、损伤过程的强度理论,从宏观唯象研究发展到跨尺度多层次的理性研究[16]。

20世纪70年代后,损伤力学、细观力学、强度理论研究进入新的阶段。

许多学者对岩石的损伤进行了大量研究,建立了宏观损伤模型,如Marigo脆性和疲劳损伤模型、Karlcinovic连续损伤模型、Supartono和Sidoroff的理想损伤模型、Bui和Ehrlacher的损伤模型、Frantziskonos和Desai的损伤模型、Cheng和Dusseault的损伤-空隙压力耦合连续统模型、Kawamoto和Ichikawa的节理岩体损伤模型、周维垣的节理岩体弹脆性损伤模型、朱维申的裂隙岩体弹塑性损伤断裂模型、谢和平的岩石损伤模型等[16 17]。

这些连续损伤模型根据热力学理论和弹塑性理论对其损伤过程进行唯象分析,通过定义特定的损伤变量,建立损伤演化方程,再基于等效原理建立损伤本构方程。

对岩石而言细观模型(KLM)的建立还存在较大困难,进一步的损伤变量定义很困难,因此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岩石在不同载荷下的微观损伤破坏行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这方面,Obert等首先将声发射技术用于岩石破坏预报,其后Scholz等就变形曲线、扩容、临界破坏与声发射的关系又做了大量的研究[17]。

赵永红等[18]借助于扫描电镜,并采用分形几何理论,从微观上分析了岩体、软岩膨胀过程中岩石内部颗粒结构的变化规律以及裂纹随外地质力学学报2013 083载增加时的变化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利用X射线CT检测技术在岩石损伤力学特性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

Marigo等[19]最早利用X射线CT机研究了岩样的微裂纹和不均一结构,后来国内崔玉红等[20]对非贯通细观裂纹节理介质CT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多个材料参数对细观损伤的影响,刘京红等[21]相继在前人的基础上基于CT 图像完成了岩石破裂过程裂纹分形特征的研究。

由于含泥质隔夹层的砂岩储层属于复合介质材料,在这方面,肖长富等[22]、赵平劳[23]通过大量的力学实验提出了复合岩石“渐进协调剪切破坏”假说,并建立了由剪切角、层间强度等参数决定的复合岩石强度准则以及单轴压缩层状岩石本构关系。

阳友奎等[24]在假设各组分岩石遵循莫尔-库伦准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复合岩石的破坏准则,所用“复合等效方法”考虑了层面对岩石力学参数的影响,能够精确地描述复合岩层的强度特性。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国外的一些学者相继推导出了Von-Mises屈服准则下的弹塑性Cosserat连续体公式,并把它推广到压力相关J流动准则情2况,进一步发展了Cosserat连续体大应变模型[25 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