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扬州慢公开课课堂实录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4《望海潮》《扬州慢》课堂实录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4《望海潮》《扬州慢》课堂实录宋词中的城市记忆--兼赏《望海潮》《扬州慢》课堂实录【教材定位】统编高中语文选修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原文呈现】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扬州慢/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学习提示】这两首宋词都以城市为表现对象,一写承平盛世,一写劫后孤城,内容不同意趣亦相异。
《望海潮》开头总览杭州的优越位置和悠久历史,接着描绘此地风景的优美、市井的繁华以及人民生活的平和安乐。
这首词采用铺叙的写法,以点带面,虚实相间,渲染烘托,形成一种畅达流利的气势。
同样是歌咏城市,《扬州慢》则聚焦于扬州今昔盛衰的对比。
词人一面描墓眼前景象,一面想象杜牧重游故地的震惊和悲哀,强化了兵火劫后的沉痛心情。
柳永和姜夔都是深谙音律的词人,《望海潮》和《扬州慢》的词牌分别为二人首创,两首词作也极富声韵之美。
诵读时要细加体会。
【教学目标】1.阅读古典诗词,要把握作品中意象的特点,揣摩其组合方式,体会独特的意境。
2.反复诵读品味《望海潮》(东南形胜)和《扬州慢》(淮左名都)两首词,比较二者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阅读古典诗词,要把握作品中意象的特点,揣摩其组合方式,体会独特的意境;反复诵读品味《望海潮》(东南形胜)和《扬州慢》(淮左名都)两首词,比较二者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
扬州慢教案公开课
扬州慢教案公开课高二西陈俞儒一教学目标:1疏通词意,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的表达技巧。
3感悟“黍离之悲”和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点:疏通词意,朗读、背诵诗歌。
三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表达技巧,感悟“黍离之悲”和爱国之情。
四教学过程:1导入:配音乐,欣赏扬州图片。
简单介绍扬州、杜牧以及金兵入侵的背景,引进《扬州慢》。
2课前验收:重点字词提问。
你掌握了多少?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予怀怆然、因自度此曲等。
介绍姜夔3走进诗歌疏通、赏析诗句翻译小序,引出“黍离之悲”学生朗读正文,听录音示范配图片赏析诗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这秀美的竹西亭,我解下马鞍,在初行的这段路暂时驻足停留。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赠别》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昔日繁华的扬州路,如今只剩这疯涨的荠麦。
联想诗句:物换星移几度秋手法:虚实结合、今昔对比、用典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废毁的池台,残存的古树,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
联想诗句: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手法:拟人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寒冷,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手法:情景交融、通感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力,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
联想诗句: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手法:联想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赠别》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即使“豆蔻”词语精巧,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很难写出悲痛之情。
手法:用典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仍然还在,但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月色凄冷,处处寂静无声。
联想诗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手法:用典、融情于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完整版)李清照《扬州慢》教学设计-公开课
(完整版)李清照《扬州慢》教学设计-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和她的诗歌作品。
2.理解《扬州慢》的背景和意义。
3.研究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李清照的《扬州慢》原文。
2.诗歌欣赏的相关资料和评论。
3.音频或视频资源,以便播放相关解读或朗读。
4.扬州的地理和历史背景资料。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 利用音频或视频资源播放相关解读或朗读,激发学生对《扬州慢》的兴趣和好奇心。
2.研究诗歌背景- 给学生简要介绍李清照和她的诗歌创作背景,包括她的生平和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
- 分享《扬州慢》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典故,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研究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 分析《扬州慢》的诗歌韵律和格律特点,让学生熟悉诗歌的形式和规律。
- 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帮助他们理解诗意的表达和感染力。
4.诗歌欣赏和表达- 合作或个人阅读《扬州慢》的原文,并理解诗歌的表达和情感。
- 小组或全班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改编,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展示学生的诗歌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5.总结与反思- 回顾学生在欣赏和表达中的收获和体会,引导他们总结研究到的知识和技能。
- 鼓励学生反思诗歌的价值和作用,以及诗歌对个人情感和思考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诗歌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以及对诗歌表达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收集学生课后创作或反思的作品,评价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个人表达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李清照的诗歌作品,并进行欣赏和交流。
2.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宋代文学和其他诗人的作品,拓展他们对诗歌的视野和欣赏能力。
以上为《扬州慢》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同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姜夔《扬州慢》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姜夔《扬州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2. 理解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情感;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并学会欣赏和朗读诗歌;4.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2. 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3.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姜夔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起学生对于《扬州慢》的兴趣。
2. 学习诗歌内容(20分钟)分段阐释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分析诗歌结构(15分钟)分析诗歌的句式、修辞手法和韵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4. 欣赏和朗读(15分钟)请学生逐句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文学鉴赏(20分钟)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6. 创作练习(20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相关主题的文章或诗歌,发挥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7.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和欣赏诗歌。
四、学生作业1. 完成创作练习,撰写一篇相关主题的文章或诗歌;2. 阅读并理解姜夔其他诗歌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姜夔的《扬州慢》展开,通过分析诗歌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创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
教师还应及时给予学生的作业反馈,帮助他们做出进一步的提升。
扬州慢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案...
•[阅读次数:207]《旅夜书怀》《扬州慢》课时:2 1.背诵这首诗【学习重难点】1、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2、体味姜夔怀古伤今的黍离之悲及“清冷”意境。
3、掌握对比、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
读文必备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在夜里写...•[阅读次数:1686]一、背景材料这是南宋词人姜夔路过扬州时,目睹扬州破败荒凉的景象,以之也昔日的繁盛对照,感慨今昔,表达了对国事衰败的悲凉与哀痛,抒发了爱国的情思与内心的郁愤。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
少随父宦游,往来...•词七首: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鹊桥仙、声声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人教版高二必修导学案)[阅读次数:5016]【教学目标】 1、品味词表现出来的各种情感。
2、领悟词的艺术技巧。
3、了解词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词中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
【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1、李煜①初名从嘉,字重光,别号钟隐,钟山隐士。
②长相: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阅读次数:2759]《扬州慢》 [教学构想]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语)一语中的地揭示了“读”与“思”(赏)之间的有机关系,然现在学生大多忽视文学作品的赏读,他们的读往往带有较大的功利性。
或为完成背诵而有口无心地速读,或为对作品有所了解而一目十行地默读,这极大程度地抹杀了作品的内涵和意...•[阅读次数:6607]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
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
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扬州成为了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
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阅读次数:3153]《扬州慢》教案Ⅰ、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姜夔及其词风。
2、培养学生自行阅读鉴赏中国古代作品的能力,体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扬州慢》教学设计 扬州慢教学实录
扬州慢教学设计扬州慢教学实录一、引言《扬州慢》是中国音乐界的经典之作,词曲兼优,旋律优美动人,是很多音乐教学中的必选曲目之一。
本教学设计旨在以《扬州慢》为例,通过细致的歌曲分析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首音乐作品,提高他们对音乐表演和欣赏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歌曲分析2.声乐表演技巧的训练3.诗词教学和文化背景介绍三、教学目标1.了解《扬州慢》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2.学习如何正确演唱这首曲目3.了解古诗词的优美,并与音乐相结合4.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欣赏水平步骤一:歌曲分析1.让学生先熟悉整首歌曲,听几遍后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对《扬州慢》的第一印象。
2.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曲调和旋律,帮助他们辨析这首曲目的音乐特点。
步骤二:声乐表演技巧的训练1.练习发声:通过各种音阶练习,帮助学生放松喉咙,学会正确发声,并掌握合适的音量和音质。
2.引导学生体验扬州方言的独特之处,并在演唱时适当加入方言的元素,以增加表演的魅力。
3.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情感表达方式,让他们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曲之中。
步骤三:诗词教学和文化背景介绍1.分析《扬州慢》的歌词,讲解其中的背景故事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其他古代诗词作品,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3.让学生通过创作自己的诗词来表达对《扬州慢》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参与度、表演技巧、对歌曲的理解程度等。
2.对学生创作的诗词进行评价,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3.鼓励学生参加学校音乐演出或其他相关比赛,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成果。
六、教学拓展1.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扬州慢》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拓展他们的音乐知识和文化视野。
2.引导学生学习其他优秀的中国古典音乐作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和研究能力。
以上是《扬州慢》教学设计的实录,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扬州慢》这首音乐作品,并通过声乐训练和诗词教学的结合,提高自己的音乐表演能力和文化素养。
两个人的一座城——《扬州慢》教学实录与反思
两个人的一座城——《扬州慢》教学实录与反思有一位老师、一位学生,他们经历了一种激情四射的文化实践,把一座古老的城市扬州再次活跃起来。
他们就是胡老师和王同学,这对古今中外最默契的教学组合,也让学生笑着说,“这是一次特别的旅行。
”胡老师,一位热爱文化、行为习惯、文字等传统文化资源的老师,带领着同学们来到了扬州,深入城市或古迹之中,一步一脚印开启了文化之旅。
他们走访了千百年的古街,深刻的感受到了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背景,并将其写入学生的心中。
扬州慢,一首古老的文化之歌,是当地文化发展和传承的一部分,充分表达了当地人民的深情厚谊。
然而,古老的文化并不容易被年轻人所认知,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变得越来越困难。
胡老师利用“扬州慢”这首古老的文化之歌,带领学生从理解歌词到传承歌曲,一步一步进行学习。
学生们通过对歌曲的即兴表演和口述,将其传承下去,让每个人都能领略扬州的精神。
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扬州慢不仅仅是一首歌,它更是一个文化和精神,表达着当地人民对祖先传承的执着与尊重。
学生们从根源上感受到勤劳之心,他们愿意感受这种文化,愿意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期间,学生们不仅学习到“扬州慢”这首文化之歌,还到扬州灯影厂参观,感受当地文化特色,探究古老技艺的精髓。
学生们不仅学会这首歌,也学会了那些蕴藏着财富的古老技艺,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让自己的想法传承下去。
当我们回顾这次旅程时,胡老师和王同学曾经经历的文化实践,以及他们平等交流、理解、尊重,那种看似小而不可或缺的文化细节,撬动着当地人民的心,让文化历史再次从两个人的双手中流淌。
扬州这座古老的城市,在这次文化实践中,重新变得活跃起来,人们重新活络起来,历史、传统、艺术汇聚一身,宛如昨日,在这座城里,又生出不一样的精彩。
每一次文化实践,都是胡老师给学生最宝贵的礼物,他们把历史记忆和文化思想,深深的融入每一位学生的心中,让他们能理解传统文化,践行文化本土化,将传统文化延续至未来。
扬州慢公开课课堂实录
扬州慢公开课课堂实录扬州慢(教学实录)执教者:XXX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一首词《扬州慢》。
我们学到有关扬州的诗句都有哪些呢?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XXX的这首诗写出了扬州的俊秀和美丽。
南朝殷芸的“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写出了扬州的富庶繁华,XXX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写出扬州的XXX与可爱。
今天,我再来看看XXX笔下的扬州又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师:大家先来看看这首词和我们前面学过的词相比多了什么?生:词的前面有一段序言。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词前这段序言。
(学生齐读)师:同学们读的很流畅,从这段小序中你都读出了哪些内容呢。
生:交代了时间是在“XXX丙申至日”;地点“维扬”;创作原因是“感慨今昔”;景物(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师: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呢?生:“冷落”师:刚刚我们一起还原了词的创作背景。
南宋丙申年的冬至日,词人路过这座江南名城,昔日繁华的城市已经变得四顾萧条,词人心中怆然,于是把万千感慨写进了这首词中。
这种感慨悲伤又被称为什么呢?生:黍离之悲。
师:你能说说“黍离之悲”具体指什么吗?生:注解上说是XXX缅怀故都之作,后指故国之思师:很好,同学们能够从看书下注释去寻找答案。
《黍离》是《诗经•王风》中的篇名。
(幻灯片,“黍离之悲”介绍)。
师:“XXX”,“XXX”是指繁茂的样子,“XXX”的意思是说草木长得茂盛,而草木越茂盛往往也就暗示国事的衰败,可以联想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后人用“黍离之悲”来形容昔盛今衰之悲、亡国失土之悲。
师:诗词要通过重复朗读才能品味出诗人内在的情感,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下面请一名同学先来读一下。
(生诵读课文)师:同学们认为他读的怎么样?谁能来品评一下。
生1:读的很流利,但是情感还不够厚实。
生2:读的太快了,节奏感不太强。
师:你认为这首词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去读。
《扬州慢》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扬州慢·淮左名都》课堂实录一、导入师:诗歌里有两个扬州,一个是杜牧时代的扬州,一个是姜夔时代的扬州。
我们先看看杜牧时代的扬州吧。
词中只有几处明写杜牧时代的扬州,但有一些是暗写,我们根据蛛丝马迹,修复出杜牧时代的扬州。
下面我们做一个填空:杜牧时代的扬州是【】之扬州,我们看到了扬州的【】。
要求:第一个空必须填名词,所填之词在文中必须有依据,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第二个空是你根据第一个空推测出来的。
师:有点抽象,老师做个示例好么?杜牧时代的扬州是【花】之扬州,我们看到了扬州的【浪漫】。
诗歌里说: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我们可以想象,杜牧时代,芍药花开,如锦似霞的繁盛景象。
一座城市可以爱的东西实在太多,但扬州却爱花。
这个世界上能与花结缘的城市,肯定是浪漫的。
芍药之于扬州,正如牡丹之于洛阳,芙蓉之于成都,樱花之于日本。
花之扬州,晚唐风流的扬州,浪漫的扬州。
好,下面的交给你们了。
生:杜牧时代的扬州是【桥】之扬州,我们看到了扬州的【繁华】。
诗里说“二十四桥仍在”,扬州属于水乡,有好多的桥。
可见扬州很繁华。
师:对于桥之扬州,其他同学有不同看法么?生:说繁华还不如说诗意呢。
因为这个句子出自杜牧的诗歌“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扬州的桥与玉人搭配在一起,还有箫声相伴,多么诗意啊。
师:你的见解很精辟,善于从诗歌出发,有理有据。
同学们要学习这个同学,分析要有依据。
生:杜牧时代的扬州是【水】之扬州,我们看到了扬州的【柔情】。
诗里说“波心荡,冷月无声”。
同样是湖水,现在是冷的,但杜牧时代应该是柔情的一种象征。
师:为什么同是一汪水,那时是柔情,此时是冷清呢?生:嗯……那个时代……大约没有战争,相对太平。
师:嗯,我赞同你的看法,景物会镀上时代的色彩。
扬州是水之天堂,波光潋滟,是柔情的。
生:杜牧时代的扬州是【月】之扬州,我们看到了扬州的【宁静】。
诗里说“冷月无声”。
月亮还是那轮月亮,在杜牧的年代,月亮照着扬州,非常安详、宁静。
《扬州慢》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
《扬州慢》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扬州慢》。
(2)理解《扬州慢》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词牌特点。
(3)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扬州慢》。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扬州慢》的字词解释和词牌特点。
2. 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扬州慢》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扬州慢》的文本、注释、词牌特点、创作背景等。
2. 学生准备《扬州慢》的文本,提前熟悉诗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扬州慢》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扬州慢》,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含义。
3. 合作探讨(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4. 教师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解析《扬州慢》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
5. 欣赏与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似词作品,如《如梦令》、《声声慢》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扬州慢》的艺术价值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维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对《扬州慢》的理解、分析和赏析能力的体现。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协作能力、贡献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诗词朗诵会,让学生选择《扬州慢》或其他古诗词进行朗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诗词的感悟。
《扬州慢》课堂实录-语文备课大师首页
《扬州慢》课堂实录-语文备课大师首页姜夔《扬州慢》教案[教学构想]“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语)一语中的地揭示了“读”与“思”(赏)之间的有机关系,然现在学生大多忽视文学作品的赏读,他们的读往往带有较大的功利性。
或为完成背诵而有口无心地速读,或为对作品有所了解而一目十行地默读,这极大程度地抹杀了作品的内涵和意蕴。
本节课我即意在倡导或强化学生的赏读意识。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阅读所发材料2阅读课文,把握音节的停顿及语气等,并根据课文注释了解词作的大意。
一.诵读这是习词的第一步,通过直觉的感应去体验词的内涵。
这是古人传给我们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新的《教学大纲》对诗词教学的要求。
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指名朗读〔注意两个层面:字正句顺;语感(语气、语速、节奏)〕[补充] 诵读的要领:平仄和押韵服从乐律的需要。
词牌不同,则平仄和押韵的规定不同。
①词的节拍不像诗那样整齐划一,诵读时要注意音节的停顿。
如“犹/厌言兵”、“算而今/重到须惊”、“年年知/为谁生”等。
………………节奏②词里的特殊句式,开头用一字领起,稍作停顿,其义直贯本句及下句,称“一字逗”,要读出提示语气。
如“过春风十里”的“过”;“尽荠麦青青”的“尽”;“自胡窥江去后,……”的“自”;“纵豆蔻词工,……”的“纵”;“念桥边红药,……”的“念”等。
………………语气③《扬州慢》的韵脚依次是程、青、兵、城、惊、情、声、生;这些字要读得短促而又清晰。
………………轻重2、学生再读.(语速要缓慢、绵长,语调要低沉、悲吟)3、教师配乐范读.4、全班齐读。
二.整体感知1.提问:大家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情感上有种什么样的感觉?(指名或集体回答)——悲(悲凉、凄凉、凄冷等)2.提问:我请一个同学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字、词、句)读出这种感受的?——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空城、“二十四桥……为谁生”等。
《扬州慢》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
《扬州慢》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扬州慢》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1.2 教学内容诗歌原文解析诗歌创作背景介绍诗歌主题思想分析诗歌情感表达探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诗歌分析和讨论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创作第二章:诗歌原文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扬州慢》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2 教学内容诗歌逐句解析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解读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解析诗歌内容和手法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默写第三章:诗歌创作背景介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扬州慢》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3.2 教学内容诗人朱敦儒的生活背景介绍诗歌创作时期的历史背景分析诗歌中的文化意象和内涵解读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诗歌创作背景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尝试第四章:诗歌主题思想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扬州慢》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4.2 教学内容诗歌主题思想的概述和解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诗歌主题思想的深度探讨和批判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解析诗歌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主题演讲第五章:诗歌情感表达探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扬州慢》的情感表达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色彩和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5.2 教学内容诗歌情感色彩的解读和分析诗歌情感变化的分析和解读诗歌情感表达的手法和特点探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解析诗歌情感表达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情感表达练习第六章:诗歌与音乐结合体验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形式分析《扬州慢》诗歌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新思维6.2 教学内容诗歌与音乐结合的形式介绍《扬州慢》诗歌的音乐特点分析诗歌朗诵与音乐演奏的实践体验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形式及音乐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诗歌朗诵与音乐演奏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与音乐的创作和表演第七章:诗歌艺术与社会生活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分析《扬州慢》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素养和审美观念7.2 教学内容诗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介绍《扬州慢》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分析诗歌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探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诗歌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与社会生活的主题创作第八章:诗歌鉴赏与批评8.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与批评的方法分析《扬州慢》诗歌的优点与不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8.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与批评的方法讲解《扬州慢》诗歌的优点与不足分析诗歌鉴赏与批评的实践练习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鉴赏与批评的方法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与批评实践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鉴赏与批评的练习第九章:诗歌创作工作坊9.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诗歌创作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扬州慢》诗歌的理解和感悟9.2 教学内容诗歌创作的方法与技巧讲解诗歌创作的实践指导学生诗歌作品的展示与评价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创作的方法与技巧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并展示评价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整个《扬州慢》的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10.2 教学内容回顾整个《扬州慢》的学习过程和内容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成长与收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反思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自我提升的计划制定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诗歌原文解析:理解并背诵《扬州慢》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两个人的一座城——《扬州慢》教学实录与反思
“哈尔滨高中语文市级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培训活动”课例选编(三)茛本设计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着眼于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立足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和体验诗词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这也符合高考考纲在古诗文阅读方面对学生鉴赏评价能力的要求。
●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
姜夔的《扬州慢》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诗歌部分第二单元的推荐作品。
本单元在第一单元知人论世,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感时伤世的凄伤之情,词意理解难度不大,字音词义通过导学案解决即可,重点在于诵读、鉴赏,使学生借助想象,通过炼字、品词、赏句,在今昔对比中品味词的意境,从而深入体会作者抒发的“黍离之悲”及对战争的痛恨。
2.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第一单元后,学生对诗词鉴赏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鉴赏的基本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感知,不过诗歌鉴赏一直以来都是学生难啃的“骨头”,教师难解的病症。
学生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不能准确理解诗词中的部分字词;缺乏联想与想象能力;误判诗歌表现手法,等等。
本节课我面对的是宾县一所普通高中的文科班学生,上述问题在学生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学生对诗词的认知水平和欣赏水平有待提高。
3.教学目标。
①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用典、对比、虚实结合等写作手法及作用;②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③通过体会词人的“黍离之悲”,学生能深刻认识战争的残酷及带给人民的伤害,由此产生强烈的爱国之情。
4.教学重点。
①学生能够有感情地诵读本词;②通过炼字、品词、赏句等一系列活动,学生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扬州慢》课堂实录
《扬州慢》讲课实录今天,我们来鉴赏一首南宋词《扬州慢》(板书)师:请问这首词的作者是谁?生:姜夔。
我请一位同学帮我把该词作者的姓名写到标题的下面。
师:这位作者的字不是太好写,希望大家注意它的笔画和结构。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问题?生:这首词为什么叫做《扬州慢》?师:这个问题问得好,那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生:这首词写的是扬州的景象,抒发的是对扬州的感慨。
师:有道理,看来你在课下预习的很认真,还有其他原因吗?生:这是一首慢词。
师:对,这是一首慢词,何为慢词?生:不知道。
师:慢词就是依照曲调舒缓的慢曲创制的词,我们读这样的词,吐字要慢,停顿要长,要读得沉着,荡气回肠。
师:这首词前有一段精练的序文,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由这段序文我们可以大胆推断一下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大家自由读读序文,来推断以下。
板书:生成性教学目标1:体会该词的感情基调和语言风格。
生:悲。
生:怆然。
生:伤感。
生:低沉。
师: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我们把它概括为“感伤低回”吧。
板书:感伤低回。
师:这段序文中大家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下面我们就来品读这首词,看看它的感情基调是否如我们所推断的那样。
一生读。
师:这位同学读的较准确,是不是读得有点快,哪位同学再试一试?一生读。
师:好多了,它的感情基调和我们推断的一致吗?生:一致。
师:下面我来读这首词,和大家分享我的理解,请大家品一品这首词的风格。
师:对这首词的风格,你有什么感受?生:自然清新。
生:沉闷。
生:婉约。
生:雅致。
师:大家都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很好,有一种说法是“清空骚雅”,是专家的结论,尽管我们不迷信专家,但是我觉得这个词概括得还是相当准确的。
大家知道这个词怎么解释吗?生:不大好说。
师:清空,清幽空灵。
骚雅,格调悠远。
师:我们重新回到词上来,请大家自由读5分钟,之后我请几位同学来默写。
生读。
师:这首词上下两阕一共有8句,我们找两组同学上来默写,一组写4句。
学生默写。
师:我们在学习李商隐的《安定城楼》时,特别提到一种表现手法叫用典,大家看这首词里有没有用典这种手法?生:有。
扬州慢课堂实录
扬州慢课堂实录扬州慢课堂实录《扬州慢》词前小序以洗练的语言,凄婉的音节,为读者交待了词作的时间。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扬州慢课堂实录,供大家参考!一、导语设计800多年前,金人十万铁骑践踏扬州城,留下了满目创痍。
十五年之后,一位21岁的词人,目睹了破碎的河山,难抑心中的悲凉,于是他自度声律,独创词牌,写下了《扬州慢》这首词。
这位词人就是姜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
(书题)二、作者简介及词题1、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不详。
他是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词风清空峭拔,格调甚高,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姜夔屡次考进士都不中,一生未入仕途,只好往来于官宦之家,是清客幕僚一类的人物。
由于他精于书画、擅长音乐、能诗善文,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所以很受高级士大夫的赏识,曾自言“凡世之所谓名公巨儒,皆尝受其知矣”。
2、再看看词牌。
“慢”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舒缓的意思。
可见本词是曲调舒缓,宜于抒情的“慢词”;"扬州慢"一曲是姜夔首创,故词牌即词题;因写劫后扬州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慢词与长调同中有别,前者就曲调而言,读时宜慢;后者则就字数而言,按习惯,91字以上称为长调.三、朗读1、现在我们就先来整体感知这首词,一起来聆听课文朗读带。
(放范读带)2、虽然听了朗读带,但是:诗是要读的,诗中的佳妙处只有靠反复的诵读品味才能悟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推荐一位同学朗读(师小结:读得很好,声情并茂,透过你的朗读我的确感受到了作者的黍离之悲)4.全班齐读四、研读序言请同学们默读序言部分,思考:序中都交代了什么?(学生:时间——冬至,夜雪初晴。
地点——扬州。
诗人感情——怆然。
序对我们理解诗有什么作用呢?能否看见诗歌的主题呢?让学生读P40注释12)师:"禾黍"是一个重要的意象,与此同类的还有麦秀.以后大家在鉴赏古诗词的时候,看到了"黍离""麦秀"这样的字样时候,就要注意一下,看作者是否在表达"黍离之悲".读诗讲诗要抓住序言和注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大家今后多加注意.五、分析课文(过渡语)这首词是怎样体现的黍离之悲呢?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分小组讨论。
(完整版)辛弃疾《扬州慢》教学设计-公开课
(完整版)辛弃疾《扬州慢》教学设计-公开课辛弃疾《扬州慢》教学设计-公开课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扬州慢》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掌握诗歌的基本背景知识;-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解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导入 (5分钟)- 让学生观看一段与扬州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扬州的兴趣和好奇心。
欣赏阅读 (10分钟)- 给学生发放诗歌《扬州慢》的复印件,让学生自行阅读一遍;-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并梳理出诗歌的基本内容。
背景介绍 (10分钟)- 解释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扬州的思念和情感;- 简要介绍扬州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分析解读 (20分钟)- 分段对诗歌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并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诗歌解读。
讨论互动 (10分钟)-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互相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启发。
创作写作 (20分钟)- 提供一些与扬州相关的写作素材,如图片、词语等,让学生自由创作一篇与扬州慢相关的作文;-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展示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总结 (5分钟)- 点评学生的作文,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简要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对诗歌的欣赏和解读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 记录学生在讨论和写作环节的参与情况;- 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解读是否准确和深入。
教学延伸- 给学生推荐其他扬州相关的文学作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完整版)陆游《扬州慢》教学设计-公开课
(完整版)陆游《扬州慢》教学设计-公开课陆游《扬州慢》教学设计-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扬州慢》这首诗,使学生了解陆游这位文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化意识,使他们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二、教学内容1. 介绍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包括他的重要作品等。
2. 分析《扬州慢》的诗歌结构和意境,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3. 引导学生朗读《扬州慢》,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4.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扬州慢》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扬州的风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扬州慢》的好奇心。
2. 介绍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他的身世和对扬州的情感。
3. 分析《扬州慢》的结构和意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4. 集体朗读《扬州慢》,体验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5. 分组讨论《扬州慢》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6. 小结:总结课堂内容,巩固学生对《扬州慢》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评价他们对《扬州慢》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陈述等形式,评价学生对诗歌内涵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3.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表达他们对《扬州慢》的理解和感受。
五、拓展延伸1. 邀请文学专家或老师分享对《扬州慢》的研究和解读。
2.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仿写或改编《扬州慢》,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鼓励学生阅读陆游的其他作品,扩展他们的文学视野。
六、教学资源1. 扬州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陆游的相关资料和诗歌选集。
3. 课堂活动所需的课件、讲义等教学材料。
以上是对《扬州慢》教学设计的一个简要概述,希望可以帮到你。
如有需要,可以进一步细化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慢(教学实录)执教者:宋志贺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首词《扬州慢》。
我们学到有关扬州的诗句都有哪些呢?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李白的这首诗写出了扬州的俊秀和美丽。
南朝殷芸的“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写出了扬州的富庶繁华,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写出扬州的温婉与可爱。
今天,我再来看看姜夔笔下的扬州又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师:大家先来看看这首词和我们前面学过的词相比多了什么?生:词的前面有一段序言。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词前这段序言。
(学生齐读)师:同学们读的很流畅,从这段小序中你都读出了哪些内容呢。
生:交代了时间是在“淳熙丙申至日”;地点“维扬”;创作原因是“感慨今昔”;景物(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师: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呢?生:“萧条”师:刚刚我们一起还原了词的创作背景。
南宋丙申年的冬至日,词人路过这座江南名城,昔日繁华的城市已经变得四顾萧条,词人心中怆然,于是把万千感慨写进了这首词中。
这种感慨悲伤又被称为什么呢?生:黍离之悲。
师:你能说说“黍离之悲”具体指什么吗?生:注解上说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指故国之思师:很好,同学们能够从看书下注释去寻找答案。
《黍离》是《诗经•王风》中的篇名。
(幻灯片,“黍离之悲”介绍)。
师:“彼黍离离”,“离离”是指繁茂的样子,“彼黍离离”的意思是说草木长得茂盛,而草木越茂盛往往也就暗示国事的衰败,可以联想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后人用“黍离之悲”来形容昔盛今衰之悲、亡国失土之悲。
师:诗词要通过反复诵读才能体味出诗人内在的情感,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下面请一位同学先来读一下。
(生诵读课文)师:同学们认为他读的怎么样?谁能来品评一下。
生1:读的很流畅,但是情感还不够丰富。
生2:读的太快了,节奏感不太强。
师:你认为这首词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去读。
生3:读时应该注意抑扬顿挫。
生4:应该注意轻重缓急。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从《扬州慢》的标题我们知道这是一首慢词,既然是慢词就要尽量读的慢一些,节奏舒缓一些,停顿要长一些,最好读出荡气回肠的感觉。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课文,声音洪亮)师:从同学们的诵读中仿佛看到了词人在冬雪初霁的晚上,独自骑着马缓缓走进扬州城的情景。
可是这座昔日繁盛的都城,今日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文中哪个字能够概括出此时扬州城的特点。
生(齐答):空师:文中哪些语句,或者说句中所描绘的景物表现出了扬州城“空”的特点。
大家自由诵读,从文中找一找。
生1:尽荠麦青青。
“尽”字能看出来野生的荠菜与麦子长满了扬州城,,遍地都是,“青青”一般形容泛着绿意、繁茂的样子,可是这里用来形容荠麦长得越来越茂盛,荠菜和麦子越茂盛就越能反衬出扬州此时的荒凉。
生2: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废池”指的是被毁坏的城池,“乔木”是说高大的树木,“犹”仍旧,“厌”即憎恶、讨厌。
“言兵”指谈论兵事。
“犹”表现出了厌恶程度很深,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仍旧没有办法忘掉这场战争,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生3: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清角”是指凄清的戍角。
“吹寒”指在寒冷的天气中吹奏着。
如果是以前繁华的扬州会不会有号角的声音呢?当然不会,有的也该是十里长街对的人声鼎沸,有的也是二十四桥的管弦歌吹。
这里“寒”字用的极好。
不仅指出了天气的寒冷,吹奏的清角的声音让人觉得冰冷,也能让人感到内心涌起的阵阵寒意。
可以说一个“寒”字领起了三层悲意,天寒、声寒、心寒,关乎自然、关乎耳目、关乎人心,层层推进。
生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二十四桥是瘦西湖上的一处盛景,传说唐代有二十四位歌女,体态轻盈,花容月貌,在桥上弄笛吹箫,笑语盈盈,游人极盛。
而此时桥上则是如此孤单冷清,徒留一轮清冷的圆月倒映湖心。
生5: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十四桥边盛产红芍药花,每当春天来临便竞相开放,游人驻足观赏,然而现在早已人去城空,芍药花仍旧一年年的开放,但是早已无人欣赏。
花开反而给这座空寂的扬州城增添了几分感伤。
正可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刚刚大家找出的诗句都直接表现出了扬州城“空”的特点,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间接写出了“空”的特点呢?生:“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师:很好,词中提到了一位极富才情的诗人他是谁?生:杜牧师:提到杜牧,同时还提到了他的诗句,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的杜牧在遍游扬州时,走到哪里看到的都是繁华和富丽,走到哪里看到眼前的美景都能赋诗一首,而如果杜牧此时故地重游看到的又是什么呢?生:看到的是萧条和破败的扬州。
师:是啊,杜牧纵然有满腹才情,妙笔生花,恐怕也再难赋往日的深情了。
师:大家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用如此多的笔墨来渲染扬州城这“空”的特点呢?(学生思考)生:作者在写“空”的时候始终没有离开对“景”的描写,而写景是为了抒情,从而进一步表现出“黍离之悲情”师:同学们觉得他说的好不好?生:好师:像“空”这样的字,可谓是“着一字而带全篇”,这样的字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什么?生:词眼。
出示幻灯(词眼)师:很好。
词眼即词中最精练传神、最能体现诗歌意境,并具有概括性的字词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到(出示幻灯片)“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苏东坡说“诗赋以一字见工拙。
”从这两句话中我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一个字在文中的精妙所在。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除了这个“空”字以外,文中还有哪些因一字而生辉,成为被别人传道的千古佳句呢?生:“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师:这句话可以说意境极其深远,但是老师认为这句话中的个别字如果替换一下,可能效果会更好。
在这句话中改动了几个字,(投影)大家认为如何?二十四桥还在,波心动,皓月当空/二十四桥虽在,波心颤,残月凄清生1:“皓月”与“冷月”相比,“皓月”给人的是一种静谧与祥和的感觉,而“冷月”想要传达出的却是一种悲凉和凄清。
生2:“残月”表达的效果与“冷月”相比改的有些过了,词人想表达的只是对丧失故土的一种悲哀而已,“冷”不仅是指“月亮”的清冷,而重在表达词人看到冷月清辉以后内心的悲凉,词人用了即景抒情的手法。
生3:我认为“波心荡”的“荡”字更能体现出水波随风起伏荡漾之感,而改成“动”字,只能看出水轻微的动了一下,表达的效果差了很多。
生4:另外,“颤”字从频率上来讲太过频繁,没有“荡”掀起的层层涟漪,缺少一种意境之美。
师:很好,“荡”字可谓是“着一字而意境全出”,“荡”字用的十分精妙。
师:除了刚才我们品评“荡”这些字以外,同学们会比较少的去关注“仍”这个字。
“仍”是个副词,“仍”这个字如果换成“还”、“虽”是否可以?生:不可以,“仍”更能表现出物是人非之感。
而“还”和“虽”不能凸显出这样的语气。
师:同学们,本词中还有哪些与“仍”类似的词呢,大家到文中找一找,体会一下。
它对词人表达情感起到了什么作用?(小组讨论)生1:“尽”字能够表现出荠麦生长的范围之广,照应了小序中的“弥望”二字。
生2:“犹”字可以理解为“仍”或“还”,“犹厌”表现出了一种时过境迁,但是词人内心仍旧淤积着无限愤慨的心情。
生3:“都在空城”的“都”与“空城”二字连用,表现出了词人一种无奈和怅惘的心情。
“都在”二字,同时使一切景物联系在一起。
生4:“纵豆蔻词工”中的“纵”字,表现了词人一种假设和惋惜的语气,即使词人杜牧仍在,对于眼前萧条和破败的扬州也无可奈何,黯然神伤。
生5:还有“年年知为谁生”中的“年年”二字,“年年”强调的是芍药花每一年都会开放,可是昔日繁华的扬州,百花齐放之时惹得众人驻足欣赏,然而现在的扬州芍药花开也只是徒劳的开,早已无人欣赏,反而增添了几分寂寥和感伤。
“年年”二字同时还体现了芍药花见证了扬州城的百姓世世代代的兴衰变化,战争的残酷给子孙们造成的伤害是具有永恒性的,伤口久久无法愈合。
师:同学们,从刚才分析的这些字中,我们应该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副词或者说虚词在词中同样非常重要。
如果去掉了这些词,词的情感就会减弱。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出示幻灯片去掉“尽、犹、都、纵、年年”等虚词的原文,生齐读)师:同学们,从刚才的诵读中我们感觉从语气的表达上原文与删减后的文章相比有没有变化?生:有。
师:是的,变化很明显。
大家要注意这是一首慢词,慢词的特点不仅仅是读的缓慢,它的抒情也是很缓慢的,这也正体现了婉约词的特点,它不像豪放词那样壮怀激烈,胸中之气和盘托出,而它是借助了我们刚刚从文中感受到的这些词,才有了这样一种婉转、曲折、悠长的抒情效果。
(幻灯片:它可以起到疏通文气,悠扬委曲,化板滞为流动的作用)师:下面老师为大家再来诵读一遍,希望在诵读中能生发出新的体悟。
(师:配乐诵读)(生鼓掌)师:谢谢同学们,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空”这一类的实词,与“仍”这一类的虚词从而更好的感受了扬州城的空景与这种黍离的悲情。
罗大经在《鹤林玉露》指出"作诗要健字撑拄,活字斡旋。
撑拄如屋之有柱,斡旋如车之有轴(幻灯片)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形象的看出一首好的诗词既需要有“空”这样的健字作为词的风骨,起到全词的框架和支撑作用,同时也需要有“仍”这样的虚词起到调节语气和节奏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
希望我们以后能用本节课学到品鉴词的方法去学习姜夔的其他词。
师:最后,让我们带着一种悲情和壮怀再来齐读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