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精选】

合集下载

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的思考

从 精英教育 转化为“ 大众教育 , 但在制度上还没有 为这种 大众化做
2 世纪 7 年代 , 0 O 马丁 ・ 特罗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 , 数量 好准备 , 探讨 大学的结构还是 头重脚轻 。他说 :我 们的高等教育 一直在大
Hale Waihona Puke 增长与性质变化间的关系, 将高等教育发展的历 史分 为 精英、 大众和普 学 生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和发达国家攀比, 不知道 : 却 像美国这样的发达 及 三个阶段 , 构成了特罗高等教育阶段论 。其中 , 高等教育入学人口占 国家, 大学生人数有将近一 半是社 区学 院的学生。我 们还是应该 让大
水” 问题 , 等 针对这些 问题本文提 出了不断优化 中国高等教 育的结构体 系, 合理配置 高等职 业技 术教 育, 强对 高校 办学的宏观 引导和调控 , 加 不断增强 自主办学能力, 优化用人 环境等措施。
【 词l 高等教 育; 关键 大众化 ; 结构调 整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 在短短四到五年 时间 , 中国高等教育就实 求全 , 升级、 升格 之风在中 国高校 盛极一时 , 致高等教育结构 呈 导 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 教育的过渡 , 照美国当代 著名的教育 社会 现 。 金字塔型 , 按 倒 而社会经济发展 急需的大量专业 技术人才却 又十 分 学家马丁 - 特罗( ai T0) 12 20) M n r (96~ O7 关于世 界各国高等教育发 紧缺 , n w 直接影响了中 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健康发展。 展三个阶段的理论 , 国高等教育在 2o 年 就已进 入到大众 化阶段 。 我 o2 众所周知 , 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产业链的制造基地 , 需要大量的专业 方面中国高等教育顺 应社会发展需 求 , 满足了更多 人接受 高等教育 技术人员及劳工工人 , 而大学教育却没有完全跟上这一形势 。国家人力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

首先,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

目前,高等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人才流失的问题,也使得一些有志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无法实现其教育梦想。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每个地区的学生都能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

其次,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还面临着教育质量的问题。

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压力面临,一些高校在招生过程中降低了入学门槛,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我们应该加强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监管和评估机制,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同时,我们需要加大对高等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吸引优秀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加入高等教育领域。

第三,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还面临就业问题。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一方面,高校的招生规模扩大,导致了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加剧;另一方面,高校培养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使得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将教育与就业相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人才。

此外,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也需要关注社会负担问题。

虽然高等教育大众化将为更多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

政府需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高等教育的发展。

此外,我们还可以探索多种资助方式,例如设立奖学金、助学贷款等,降低学生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但也有许多可行的对策。

我们应该加强对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并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人才。

浅析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程和特征

浅析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程和特征

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决策并坚持连续三年扩招后 ,汤敏
博 士 和“ 扩招 ” 在 我 国高 教界 乃 至 整个 社 会 引起 重 大 这
国家和地区, 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其发展速度 , 发展 规模 , 发展模式都是多样性的。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模
式正是人们试 图把握 教育发展规律 的体现 。由于研究 者的经验和角度不同,也就形成 了许多不同的理论模 式 。概括起来有 , 波浪发展论 、 非均衡发展论 、 功能发展 论、 阶段发展论等 。 波浪发展论强 调高等 教育发 展 中停滞 与扩 张交替
二、 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历程
1998年11月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博
士 和夫人 左 小 蕾 博 士联 合 给 中央 有 关 领 导写 了一 封
信, 他们建议 , 在3至4年内使高校的招生量扩大一倍 , 新增学生实行全额 自费 , 同时国家建立助学贷款系统 ,
给部 分有 困难 的学生提供 贷款 。当1999 年开始扩 大高
反响的事件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几年之间, 我国高等 教育规模急剧扩张 , 进人21世纪的前5年中, 我国的高 等教育事业继续发生了突飞猛进 的变化 。2002年 , 国 我 高等教育毛人学率达到巧%。 依据马丁 特罗的理论 , 我 国已进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如下表:②
2000- 2004年我国18- 22 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状况(万人 . % ) 年度
浅 析 中国高等教 育大 众化 的历 程和 特征
周善标 毛建如
(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 要 : 随着我 国高校招生规模 的不断扩 大以及 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显著突破 ,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实现 了由“ 精英化 ” 大众化 ” 向“ 的转 变。我 国高等教 育事业 的快速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同时带有 自己鲜 明特点 : 经济后发 ; 政府主导 ; 主要通过挖掘现有 学校 的潜 力扩 大招 生数圣 ; 承载着 巨大的人 口特别是农村 人 口数1 的 包袱 ; 所有高等 学校走均衡化的办学模式, 办学特 色不明显, 学校之间缺乏利益竞争。 关键词 : 高等教 育 大众化 历程 特征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仍存在很大的差异。

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的研究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大学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027-02所谓高等教育,是指中等教育以上程度的各级各类教育的总称。

①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我国也不例外。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凸显出不少矛盾。

因此,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征,探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这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以及将来的普及化阶段发展十分必要。

一文献综述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最经典的定义来自马丁·特罗,他以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为指标,将高等教育划分为精英、大众、普及三个阶段:当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为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阶段;当毛入学率达到15%~50%时,为大众化阶段;当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为普及化阶段。

日本有本章教授在考察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演变历程后,提出了高等教育的“后大众化”阶段,将其定位在马丁·特罗所说的大众化阶段的后期和普及化阶段的初期。

潘懋元认为,精英教育与高等教育并非两个非此即彼的概念。

大众化仅指数量的增加,仍包含一定的精英教育,不过两者是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一个朝提高发展,一个朝普及提高。

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特征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在一个人口基数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推进并实现的,具有许多鲜明特征。

1.前期准备不充分高等教育大众化并非一蹴而就的事,仅有规模上的扩大远远不够。

第三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近年

第三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近年

—— 教学特点
◆ 在精英高等教育阶段,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个别指导,教师和 学生之间的关系为个人关系。 ◆ 在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讲授为主辅以 讨论式教学。 ◆ 在普及高等教育阶段,更多地依赖于函授、电视、计算机和 其他技术的帮助进行教学。
5.学生的学习经历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经历也有差异。 ◆ 在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学生通常是完成中等教育后直接进入
6.高等教育的多样性、特点和界限
● 多样性:精英高等教育具有高度统一性,各高等院校具有较 高的共同标准。大众高等教育标准更加多样化。而普及型高等教育机 构更加多样化,几乎没有共同的标准。 ● 规模和特点:精英高等教育机构一般是两千至三千寄宿学生 的小社会。大众高等教育不再是小社会,而是由三四万学生和教师所 组成的寄宿和走读相结合的“大学城”。普及型高等教育机构的规模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大众高等教育” 的关系:前者涵盖了
后者,且前者主要指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后者主要指高等教育的一 种体系(与精英高等教育相对)。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 (一)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论”
1973年,马丁•特罗在《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 一文中,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为例,将高等教育发展过程划分为精英、 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并分析了三个阶段高等教育规模、观念、功能 等11个维度的量与质的变化。该理论具体内容如下:
4.课程和教学形式 —— 课程特点
◆ 精英高等教育课程倾向于高度统一和高标准(按培养有教养 的人或称职专家的素质标准来设计)。 ◆ 在大众高等教育阶段课程倾向于灵活和容易接受,在主要领 域或高校之间更容易流动。(互认学分) ◆ 在普及高等教育阶段课程间的界限被打破,没有统一的学术 标准和课程要求。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课题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课题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课题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课题研究涉及多个方面,这些研究不仅关注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还深入探讨其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功能拓展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等问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新课题研究方向:一、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提升1.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研究如何建立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教学质量监控、学生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探讨如何通过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等方式,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

2.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元化与国际化研究: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异同,探讨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

研究如何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国际化,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结构优化1.高等教育层次与类型结构优化研究:分析当前高等教育层次(如专科、本科、研究生)和类型(如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结构特点。

研究如何优化高等教育层次与类型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教育需求,促进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

2.区域高等教育布局优化研究:考察不同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研究如何通过政策引导、资源配置等方式,优化区域高等教育布局,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功能拓展1.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功能拓展研究:分析高等教育在推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研究如何拓展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高等教育与产业、社会的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研究: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趋势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研究如何在国际化进程中保持高等教育的本土化特色,推动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

四、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性1.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适应性研究:分析当前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探讨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指出:可以以15%和50%作为划分标准,将高等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精英化”、“大众化”、“普及化”,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15%时,高等教育处于“精英化”阶段,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50%时之间,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阶段,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于50%时,高等教育就处于“普及化”阶段。

还指出一般当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时,高等教育处于精英化阶段;当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时,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阶段;当人均GDP高于3000美元时,高等教育处于普及化阶段。

1998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392.0元,和人均GDP1000美元还有差距。

但是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

”我国教育部于1998年12月24日制订了《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该计划指出:到200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1%左右;到2010年,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入学率接近15%,若干所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进入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扩招,向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迈进。

截止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高校数、招生数、在校学生数、高等教育学历者在全国总人口(6岁及以上)中所占比率都大幅提升。

(数据来源:1998年~2012年中国统计局统计年鉴)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9.76%,扩招之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快速上升,2002年达到15%,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

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

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

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

高等教育大众化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大众化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大众化名词解释嘿,你说高等教育大众化啊?这事儿咱可得好好唠唠。

我给你讲个事儿吧。

我有个表弟,前几年高考。

那时候我们一家人都可紧张了,就盼着他能考个好大学。

后来他成绩出来了,虽然不是特别高,但也有不少学校可以选择。

表弟就开始纠结了,不知道该选哪个学校好。

这时候我就想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个概念。

啥叫高等教育大众化呢?简单来说,就是现在上大学不像以前那么难了,越来越多的人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以前啊,能上大学的人那可都是凤毛麟角。

一个村里要是出了个大学生,那可不得了,全村人都得羡慕。

我记得我爸妈那辈人,很多人都没上过大学,有的甚至连高中都没读完。

那时候上大学是一件特别稀罕的事儿。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学越来越多,招生规模也越来越大。

好多孩子都有机会上大学。

就像我表弟,虽然成绩不是特别顶尖,但也能有学上。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了很多好处呢。

比如说,更多的人有了提升自己的机会。

以前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办法上大学的人,现在都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了。

而且,这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有了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社会的科技水平、文化水平都会提高。

我表弟最后选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去上了大学。

他在大学里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他经常跟我们说,大学里的生活可有意思了。

高等教育大众化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现在走在大街上,到处都能看到大学生。

他们有的在创业,有的在做志愿者,有的在参加各种活动。

他们给社会带来了活力和创新。

总之啊,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大趋势。

它让更多的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希望以后越来越多的人都能享受到高等教育的福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嘿,就像我表弟一样,在大学里茁壮成长。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问题探索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问题探索
系 列质 的变 化 。特 罗 教 授 以战 后 美 国和 西欧 国家 高 等
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 ,探讨 了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量
变 与质变 的 问题 , 表 了一 系 列 论 文 , 步形成 了 以高 发 逐
高等教育机构的规模 日益扩大 ,功能也逐渐多样 化, 行政管理人员队伍也随之扩大 , 行政领导基本上成 了大学 的专业管理者 ,不同层次的初级工作人员享有 校 内管理权 。而且 , 学生不断拥有影 响决策 的权利 , 学 生参与的形式和程度 ,成为从精英 向大众化转 型时期 的主要 问题 。大众高等教育机构虽然继续 受精英 集 团 的影 响 , 更 多地 受 “ 但 民主 ” 治程 序 的 制 约 , 受 学 政 并 生、 历届毕业 的校友 , 以及各政治党派 的影响。 大众教育的课程趋向模块化 , 更加灵活 , 更容易接 受, 所取得模块课 程的学分可 以互换 。学 生在主要 的学 习领域或 高校 之 间更加容易流动 。教学 形式 一般 是通 过讲演进行 , 以讨论式教学为补充 , 强调传授知识 和培
养技巧。
16 1
综上所述 , 我们可以看出, 特罗教授的高等教育发 展 阶段论 ,研究了从精英教育阶段 向大众化教育阶段 转变 问题 , 核心在于揭示量变所带来的质变 , 明确 了它
意 味 着 高 等 教 育 的观 念 、 能 、 校 类 型 与 规 模 、 量 功 学 质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标准 ,以至于中央和地方 政府在制定“ 十五” 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过程 中, 都不约
我 国高 等教 育大 众化 的现 实 问题 探 索
廖春华
( 西南林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4 )
摘 要 : 经过 几年 的扩招 , 国高等教 育有 了飞速 我 发展 , 规模居世界第一 , 毛入学率达到22%。 沉浸于高等 教育进入 大众化阶段 的满足 , 了流行的社会倾 向。然 成 而 ,高等教 育大众化理论原本 并不是 关 于高等教 育规 等教 育毛人学 率为指 标 , 高等教育发 展历史分 为“ 将 精 英、 大众 和普及 ” 三个 阶段 的基本 观点 : 高 等教 育人 学 人 口占适 龄 人 口的 巧% 以下 为精 英教 育 阶段 ; 巧%一 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 而超过50%则为高等教育 普及 化 阶段 。

材料综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状问题与展望袁卫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

材料综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状问题与展望袁卫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

材料综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状、问题与展望袁 卫(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发展现状自1999年中国政府决定大幅度扩招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规模快速扩张阶段,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一举跨越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

1、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从1998年的108.36万人增至2006年的546.05万人,增幅达404%;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规模从1998年的340.83万人增至2006年的1738.84万人,增幅达410%。

研究生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7.25万人增至2006年的39.79万人,增幅达449%;在学研究生规模从1998年的19.89万人增至2006年的110.47万人,增幅达455%。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超过25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2%,总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

在高校学生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高校数量及规模也在不断增长。

1998年,中国共有普通高校1022所,其中本科院校590所,高职高专院校432所。

到2006年,高校数量增至1867所,其中本科院校720所,高职高专院校1147所。

1998年,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平均规模为3335人,到2006年,其平均规模已达8148人。

2、高等教育结构发生深刻改变。

中国高等教育结构,无论是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还是布局结构,在大众化过程中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从层次结构看,专科比例逐渐提高,本专比例趋于合理。

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比例由扩招前的2:1变为2005年的1.02:1;扩招以来,专科增长幅度一直高于本科,自2002年起,专科招生数量开始超过本科。

这表明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增长的重点正逐步从本科层次转移到了专科层次,专科教育正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这符合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般规律。

科类结构方面,基础学科的规模及比例呈下降趋势,而一些实用性以及与经济社会关系密切的应用性学科的规模及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同时,人文社会学科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并且与理工科的比例关系趋于平衡。

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

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

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是指高等教育资源逐渐民主化和普及化,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这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公平和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内涵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以确保教育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内涵式发展,即高等教育向内在发展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这种发展方式注重改革和创新,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教育内涵。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内涵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具有以下几个原因。

内涵式发展可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资源的供给不断增加,但高等教育的质量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内涵式发展可以通过提高师资力量、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学管理等方式,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更多的学生获益于高等教育。

只有通过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提质增效,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内涵式发展有助于增进教育公平。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机会不公的问题逐渐凸显。

内涵式发展可以通过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改革等方式,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利用,缩小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学生之间的教育差距,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使教育真正成为社会公平的保障。

内涵式发展可以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只有通过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才能真正适应国际社会的需求,增强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使高等教育真正走向国际化,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内涵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

只有通过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才能够真正实现提质增效、促进公平、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积极意义普遍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1991年以来中国经济以每年不低于76的增幅发展需要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积极有效地发挥了高等教育对劳动力的蓄水池功能使一大批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极大地提升了从业人员的素质加速了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增强了我国人力资源的国际竞争力
青 岛 2 61) 6 50
2 0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1o'已进人大众化时 代依 靠提高教育的规模效益,建立合理的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制 02 5o / 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对 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积极 影响,同 度,有效 引导了教育消费,推动教育产业健 康发展,并对经济 时也由于增 长速度猛 烈对高校产生压力,导致许多实 际问题存 增长起到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目前教育消费已成 为我 国消费市 在,正确分析 认识高等教育大众化 的积极意义、存在问题 ,对 场新 的经济增长点。 问题的有效解决,促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些建议 。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 ; 教育规模
作者简介 :刘音 ( 7- ,女,陕西米脂人,山东 1 5) 9 科技 大学资源与环境 工程学院教研科主 ,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 究方向: 任
教学管理 ; 张升堂 ( 7一 ,男 1 0 ) ,陕西风翔人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 : 9 水文水资源。( 山东
中国电力教育 CE E P
—— 诨 i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刘 音 张升堂
摘要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时代,教育规模跃居世界 第一,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整个中国社会产生了 极为深远 的影响,但 也由于增长速度猛烈对高校产生诸多压力,并出现许多实际问题 。本文分析了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积极意义、存在问题,并提 出一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问题和对策论文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问题和对策论文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空军航空大学吉林长春 130042)摘要:自高校扩招以来,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高等教育在不断改革,改革中也存在着失误,所以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清改革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本文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概念的由来和大众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进一步探讨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挑战;应对方法【中图分类号】g521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首倡者——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martin trow)在1973年发表了《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该文阐述了他关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的主张:一个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并超过15%时,就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从精英向大众转变时,精英型和大众型高等教育机构同时存在,且在大众化阶段,精英教育机构不仅存在而且很繁荣[1]。

当前,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据世界银行1994年报告,经合组织各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51%,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入学率也已达14.1%,基本实现了大众化。

二、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状和挑战按照国务院的指示,1999年中国高等院校开始扩招。

1998年毛入学率为9.8%,2002年达到了15%[2]。

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在短短几年时间中就发展得如此巨大,进而从精英教育迈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而且毛入学率继续在扩大,这个发展速度是惊人的。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现在不存在问题,不存在挑战呢?当然不是。

实际上,主要有以下问题影响和制约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继续发展。

1.规模和经费投入比例严重失衡国家确定到2000年财政性教育投入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2002—2005年分别为3.32%、3.28%、2.97%和2.16%。

谈中国高等教育之大众化教育弊端与改革

谈中国高等教育之大众化教育弊端与改革

谈中国高等教育之大众化教育弊端与改革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大众化教育弊端凸显,针对大众化教育弊端,提出相应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弊端,措施正文: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源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民国时期,在一批优秀学者的倡导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建国后模仿前苏联的高教模式也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带有盲目性;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生机勃勃。

我们应当知道,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技实力与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科技实力与经济实力说到底都是由人才转化而来的,在一个人的成才过程中,大学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极其重要。

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却遇到了许多问题,有教育体制方面的问题,有高等教育行政化,产业化的问题……这些都是不容我们忽视的。

总之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弊病百出。

在这里,我主要谈一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弊端及其相应的改革措施。

大众化教育,顾名思义,即教育面向大众,使大众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大众化教育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是有好处的,这也体现了中国正在与国际接轨,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大众化教育的成功经验。

但是,我们的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变化是在跑步进程中实现的,而我们并没有做好准备。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数量简单的变化问题,而是一定性质上的变化。

主要特点就在于它的类型和模式的多样化,现在的学校种类五花八门,有研究型的、研究教学型的、教学研究型的、教学型的以及高专高职等各种各样的类型。

对民办本科院校来说,现在我们经常会说培养应用型的本科高技能人才,但是现在只是这些名词提出来了,到底什么是应用型本科人才,恐怕到现在为止,真正能讲清楚的人并不多。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弊端,我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大学的升学扩招实际以降低分数,放低要乞降尺度为代价,使扩招的普通高校学生均匀素质降低。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转型的思考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转型的思考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转型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的时代,这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已经从提高教育质量转向了覆盖面的扩大。

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模式方面,我们需要进行思考,探索合适的发展方式。

1. 拓宽宣传渠道,提升社会重视度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还不够高,大众对高等教育的认知水平也有限。

因此,为了提升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我们需要拓宽宣传渠道,提升社会重视度。

首先,高等教育应该在媒体平台上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学校和政府可以联合,通过举办博览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宣传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成就。

同时,我们也可以使用媒体优势,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扩大高等教育的曝光率,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高等教育,并引导大众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的价值。

2.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升教育质量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过程中,提升教育质量是推动发展的关键。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来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培养水平。

针对不同的专业和学科,我们可以实行青年教师分层培训计划,推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同时,我们也可以建立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协议,为企业培养定向专业人才,让高校知识通过职业实践得到体现,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完善,强化教学体验。

3. 加强国际化办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化发展在高等教育中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方向之一。

开展国际化办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达到国际化办学的目的,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境外留学交流项目、企业实践项目、双语教学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国际主流的科学技术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中国高等教育教育大众化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大趋势。

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需要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拓宽宣传渠道,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强国际化办学等措施,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贡献力量。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性、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性、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性、问题及对策作者:王娜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44期王娜(长江大学大学发展研究院,湖北荆州434023)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在世界范围内虽然已是大势所趋,但还是有很多人对此提出异议,他们看不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是满足一国政治和经济发展、人民追求教育民主和平等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着重探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关键字:高等教育;大众化;重要性;教育公平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4-0222-03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性美国在二战后,一方面为了安顿大批退伍军人,另一方面为迎接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的到来,急需一大批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人才,于是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高等教育大众化便应运而生,当时施政者的初衷是为了安抚民众情绪、迎合社会的需求,他或许并没有预想到,未来几十年大众化会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20世纪7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学家马丁·特罗就提出了著名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他认为:如果高等教育仅为15%以下的适龄青年提供受教育机会,那么高等教育就处于“精英教育阶段”,超过15%,高等教育开始迈向“大众化阶段”;当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占适龄人口总数的50%时,高等教育则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普及阶段”。

同时马丁·特罗在总结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时,提出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所带来的一系列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如教育质量、教育观念、入学条件、课程设置等方面都需要转变。

虽然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存在诸多矛盾与异议,但不可否认大众化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帮助更多人实现自我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1.高等教育大众化对于政治的重要性。

布鲁贝克曾在《高等教育哲学》中提出有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认识论和政治论[1]。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化的新课题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化的新课题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化的新课题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也逐渐浮现。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新课题。

二、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状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这不仅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也逐渐显现。

三、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新课题1、教育质量问题: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增加,教育资源分配问题日益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质量。

2、教育公平问题:虽然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但仍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和社会阶层差异,如何保证教育公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就业问题: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就业压力日益增大。

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4、国际化问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

如何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新课题。

四、对策与建议1、提高教育质量: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提升教育质量。

2、促进教育公平:完善教育制度,缩小地域差异和社会阶层差异,为更多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3、加强就业指导: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4、推进国际化进程: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五、结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新课题包括教育质量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就业问题和国际化问题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完善教育制度、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推进国际化进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此之外,大学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 要也是促进高等教育扩张的一个动因。大 学素有“象牙塔”之美誉,具有与社会保 持一定距离以维护其学术自治和教学自由 的历史传统。随着社会的变迁,大学与社 会发展之间的互动日益密切,已逐渐从社 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
一方面,随着大学办学规模的扩张 和社会影响的扩大,大学要得以正常、 良好的运转,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它越 来越需要甚至依赖政府、企业、基金会 和其他渠道的经济资助;另一方面,大 学作为文明社会的成员必须履行其社会 责任和义务。所以,在坚持自身的基本 学术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履行社会的责 任和义务,积极回应社会的需要,是大 学的必然选择。
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高等教育不 能回避历史带给我们的现实问题。在中国 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的发展进程中, 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对急剧的扩招,高 等教育系统还显准备不足,各方面条件还 没有很好配套,在高等教育发展中还呈现 出不少问题。
第一,从宏观层面上来说,数量的急剧增 长使大学经费、大学资源严重短缺,从而使高 等教育质量受到严重的挑战,质量标准多样化 问题更加突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形势严 峻。此外,学生缴费上学,成为高等教育成本 的分担者,这是高等教育财经体制改革的必由 之路;与此相关,由于经济的原因,社会不同 群体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差距拉大,反映在高 等教育中的公平性问题更加突出。还有,如何 鼓励和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成为中国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
鉴于此,各个国家尤为重视高等教 育与国家发展的关系。从家庭和社会的 角度看,接受教育比不接受教育、接受 层次高质量好的教育比接受一般的教育, 更能使个人获得相对较好的工作,从而 改善个人的生活质量,因而民众接受高 等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所以,中国高 等教育的扩张顺乎民心,符合国家利益, 是大势所趋。
Hale Waihona Puke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动因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是世界各国高等教 育发展进程中的不争的客观事实。那么,是 什么推动了大众化的形成和发展呢?由于各 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不 同程度的差异,因而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 动力各有其不同的特点。总体说来,二战后 各个国家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张是政治、经济 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及其限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 家掀起了重视高等教育的浪潮。从高等教 育的在校生人数来说,美国高等教育在 1970年就达858万多人,是其1950年学生 人数的3.7倍;日本高等教育的在校生在 1980年为183万多人,比其1950年的学生人 数增长了将近6倍;前苏联在1970年代的高 校在校生达458万多人,是其1950年学生人 数的2.7倍。
中国有着悠久的重视教育的传统。在知 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生产价值和教育的经济 功能更加凸现。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而 且也是一种投资活动,教育投资具有双重效 益。对个体而言,教育有提高劳动生产率和 个人收入的个人效益;对社会而言,国民素 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国民 收入,提升综合国力。在国家的层面上,国 际竞争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 面的全方位竞争,但从根本上说是国民素质 和人才的竞争。
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的扩 张是世界性趋势。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就 是对高等教育发展尤其是对二战以来西方 各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回应,它所要分 析和解释的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量变与 质变、规模扩张与系统性质变化的关系, 以及相关的理念、功能、管理和课程等有 关的问题。
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研究,如果以高 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则可以将高等教育发 展历程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 他认为,一些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规模 扩大到能为15%左右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 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当达到15% 时,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转向大众 型;如果这个过渡成功,大众高等教育可在不 改变其性质下,发展规模直至其容量达到适龄 人口的50%;当超过50%时,即高等教育开始 快速迈向普及时,它必然需要再创新的高等教 育模式。
马丁·特罗的大众化理论是对西方,尤 其是对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阐释。该理 论对研究中国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但必须看到,中国与美国在社会结构、经济 水平、文化传统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在高等 教育领导体制、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机构 设置、学科结构、课程设计等方面也有很大 不同。所以,在借鉴国外理论的同时,要研 究自身的问题,创造自己的理论。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钟秉林博士
2005年5月9日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及其限制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动因 三、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挑战 四、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应对措施
随着1999年中国高校开始的大幅度扩招, 高等教育在读人数急剧增加,毛入学率已经从 1998年的9.8%增长到2004年的19%。如果按 照美国学者马丁·特罗(Martin Trow)提出的标 准,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高速 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也呈现出许多重 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中国高等教育要持续健 康发展,需要借鉴国际高等教育的理论和经验, 顺应国际化趋势,立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 等教育自身发展实际,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 路,把握未来发展方向,通过理论创新和制度 创新,建构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体系。
三、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挑战
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 保障。经济发展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结 构和速度。如果高等教育发展速度缓慢,就不能 满足国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需求和 民众的愿望;如果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过快,高等 教育筹资能力不强,则可能出现教育过度、学历 贬值等现象,这些又会反过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 展。当前,对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的 需求不断增长,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 源相对有限、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短缺, 这是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基本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