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 拉 图 心 中 的 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拉图心中的美

———读《文艺对话集》

英国大诗人本·琼生这样评价莎士比亚:“他不但属于一个时代, 而且属于所有的时代。”其实, 这也适用于柏拉图。作为古希腊的思想家, 柏拉图的影子涉及西方的一切精神领域。公元前428 年( 或427 年) , 他出生在雅典一个门第显赫的富贵之家, 父母均为贵族后裔, 父名阿里斯同, 母名裴里克提娥奈。据说柏拉图原名阿里斯托克勒斯, 后因胸肩宽阔, 被谐音词pla-ton 取而代之。他天资聪颖, 幼年受过良好的教育。二十岁师从苏格拉底。随后, 又结交了一些名人, 如赫拉克利特学派的克拉提罗, 巴门尼德学说的追随者赫谟根尼。公元前387 年, 他创建学园, 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他潜心研究, 认真授课, 亚里斯多德等都是他的学生。他的绝大部分著作都是在这儿完成的, 涉及诗、哲学、艺术、语言学、雄辩术等多个领域。他对美学和文艺学问题的研究, 成为西方文论的重要源头; 他关于灵感问题的探索, 对文艺复兴乃至浪漫主义文艺思潮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为西方人文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亚里斯多德双峰并峙, 真可谓“说不尽的柏拉图”。

《文艺对话集》由朱光潜选编, 集中了柏拉图对美学和文艺学的看法, 共收录八篇对话体文章, 约22 万字。其中《大希庇阿斯篇》主要论述美的本质问题;《会饮篇》主要论述爱美和哲学修养问题;《斐利布斯篇》主要论述美感问题。这本书让笔者集中地认识了一个知识渊博、理性与诗意完美结合的柏拉图。

一、美———柏拉图心中的至爱

柏拉图了解美, 欣赏美, 热爱美, 这是人所共知的。在《斐德若篇》中, 他用尊敬的称谓“她”来指代美。他这样说:“我回到美。我已经说过, 她在诸天境界和她的伴侣们同放着灿烂的光芒。自从我们来到人世, 我们用最明朗的感官来看她, 发现她仍旧比一切更明朗, 因为视官在肉体感官之中是最尖锐的; 至于理智却见不着她, 假如理智对她自己和其他可爱的真实体也一样能产生明朗的如其本然的影像, 让眼睛看得见, 她就会引起不可思议的爱了。但是并不如此, 只有美才赋有一种能力, 使她显得最出色而且最可爱。”在柏拉图眼里, 美本身和美的事物是诸天境界中最有光泽的。我们一生下来, 就在感受美。美令人目眩, 令人神往, 令人无限遐想, 令人身心舒畅。所以说她“比一切更明朗”。视觉是先行官, 最先发现了美, 诉诸我们的心灵和大脑, 难怪柏拉图在诸多感官之中单单说它“最尖锐”; 理性的美无法用感觉( 诸如视觉、味觉、触觉等) 来观照。她深蕴在事物内部, 不是肉眼一下子能看出来的。但柏拉图假想用镜子将理性映照, 所产生的影像也会惹人喜爱。因为我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是抽象与概括的综合, 能够指导我们的实践。例如黄金分割点, 大家一致认为主持人站在舞台的这个位置是最美的。这时,难道我们不为掌握了这个真理而喜悦吗? 理性认识令人神志清醒, 可以冲刷人心中愚昧的斑痕, 改造人的灵魂。所以柏拉图认为, 它“会引起不可思议的爱”。理性具有的美感不是光彩夺目,而是沁人肺腑, 是一种知性美。因此“可爱”并非理性惟一的特征, 美是它更重要的特点。人们珍爱理性美。从古至今, 无数先行者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发现了闪闪发光的“金子”。在生活中, 美的功能不可抹杀。柏拉图对美的顶礼膜拜恰恰表明古希腊是一个爱美的民族。确实, 对“美”无动于衷的民族怎么会产生如此美好的艺术? 怎么会产生如此伟大的哲学家? 柏拉图是伟大的, 伟大到我们无法避开。他第一个自觉地从哲学高度提出和思考美学问题, 并较完整地创立了美学思想。在具有世界意义的古希腊文化中, 这是一棵闪闪发光的“金苹果”树。

二、形体美、形式美———柏拉图对美的最初触摸

善于思辨的柏拉图心灵是敏感的, 这使他在自然界中到处看到“美”的存在。大至宏观的天体, 小至微观的一草一木: 山林间奔跑的小熊, 天空中闪耀的星星, 成群结队忙着搬家的蚂蚁……万物在柏拉图眼中千姿百态、各具色彩。美存在于自然之中, 更存在于人体之内。人是众灵之长, 是惟一有思想的动物,不仅是感悟美的主体, 而且是组成自然美的部分。讴歌

人的俊美, 赞颂人的伟大, 推崇人的昂扬姿态, 这些柏拉图心中最鲜明的意念, 首先就体现在他对人的形体的礼赞上。连他本人都承认“对于身体美的对象比对于身体丑的对象较易钟情”。漂亮是一种魅力, 一种吸引人的色泽。拥有美的外形, 确实应感谢造物主的恩赐。同时, 他很看重形式美, 在《斐利布斯篇》中, 他说:“真正的快感来自所谓美的颜色、美的形式, 他们之中很有一大部分来自气味和声音。总之, 他们来自这样一类事物, 在缺乏这类事物时我们并不感觉到缺乏, 也不感到什么痛苦, 但是它们的出现却使感官感到满足, 引起快感, 并不和痛感夹杂在一起。”形式合乎我们的需要, 我们就感到快乐。在柏拉图看来嗅觉、视觉、听觉是感受形式美的重要途径。他没有具体指出哪种形式才算美, 只强调美的作用: 引起身心舒畅。只要符合这一点, 就可以称之为“美”。这正是对形式美最本质的认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人们的审美眼光各不相同。别人眼中的美味佳肴,在心情郁闷者心中索然无味; 流行时尚的现代服装, 在80 多岁的老人看来可能过于妖冶。正如鲁迅所说:“贾府里的焦大, 也不爱林妹妹的。”形式美因人而异。不过柏拉图认为两种几何形体永远是美的: 平面形、立体形。他这样看:“我说的形式美, 指的不是多数人所了解的关于动物或绘画的美, 而是直线和圆以及用尺、规和矩所形成的平面形和立体形。现在你也许懂得了,我说这些形状的美不像别的事物是相对的, 而是按照它们的本质就永远是绝对美的; 它们所特有的快感和搔痒所产生的那种快感是毫不相同的。”最简单的就是最美的。柏拉图深刻的洞察力可以从法国画家塞尚的话里找到根据。塞尚觉得他在画面上描绘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个别的物体或人们所熟悉的生活景观, 而是锥面、球形和圆柱体。几何图案极富抽象美。生活中的多数事物都可以还原为最简单的几种形状: 圆、三角、球形、方形。这些形状朴实、大方。它们的美最单纯, 毫无装饰, 一目了然。它令人所产生的快感不是斑驳陆离, 一片炫目, 而是至纯至真, 洁净无比。身上痒了, 是不舒适, 搔痒是将这种不适转为畅快。这与人们一见到简单图形就感觉到的明了是截然不同的。至此, 我们不得不惊叹柏拉图高明的预见!

三、心灵美———柏拉图心中的极至

在柏拉图眼里, 美的最高形式是心灵美。《会饮篇》中他这样说“:应该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可珍贵。如果遇见一个美的心灵, 纵然他在形体上不甚美观, 也应该对他起爱慕。”注重人的精神特质, 推崇人的美德, 柏拉图的说法与这句话很相似“身体的美如果不与心灵的美相结合就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他认为品德的高尚要远强于“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 这是否代表柏拉图排斥长相秀美呢? 答案是否定的, 他怎么会违背希腊人民对美的追求? 他觉得长得好也是人的一种福分。但是, 外表美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是暂时性的, 而心灵美却具有永恒的意义。长相俊秀并不代表心灵的美好, 漂亮的脸蛋儿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徒有其表却没有高尚的情操,是不符合他对人的要求的。因为作为贵族阶级的代表, 在他构筑的理想国里, 真正善好的公民是各守其职、各尽其责, 每个人都能受到理智的统治, 整个国家都受到哲学家的理智的统治。具有理性、服从领导、诚实勇敢是每个公民必备的品德, 只有心灵美的人才会拥有。光有一副好长相, 离这些具体品质是很远的。如果只好看不诚实, 倒应该被驱逐出理想国。可见, 柏拉图对美的论断是构建在他的政治理念之上的, 是本着为人间设计理想蓝图的目的, 对美有所要求。心灵美在柏拉图心中也是衡量一个人的最高准则, 同时又支配人的行动, 促使人们的行为美。在《理想国》中他说:“图画和一切类似艺术都表现这些好品质, 纺织、刺绣、建筑以及一切器具的制作, 乃至于动植物的形体也都是如此, 这一切都各有美与不美的分别。不美, 节奏坏, 不和谐, 都由于语文坏和性情坏; 美, 节奏好, 和谐, 都由于心灵的聪慧和善良。”语文即指语言文字, 性情则是性格, 文字不美, 性格不好, 则制作劣质品。反之, 则制作优等品。心灵决定行动, 这似乎有些唯心主义的味道。似乎心灵是“本一”,“本一”聪明有灵气, 则人们制作的艺术品或其它事物就美“,本一”平庸呆板, 就只能生产劣质品。人们的技艺水平真的与心灵有直接关系吗? 很难想像一个具有高尚品德, 但知识贫乏的人会创作出优美的作品; 更无法相信一个不懂绘画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