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为基础 综合理论,典型的是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2Leabharlann Baidu
跨国公司理论学派的共同出发点
以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 以市场不完全和垄断优势为立论基础
13
第二节 国家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一、 差异论
纳克斯 利率的差异 资本的充裕程度
二、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小岛清(K. Kojima) “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证券投资则几乎没有; ➢ 二战后,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对外证券投资却
增长缓慢。
传统的国际投资理论难以对此作出科学的解释。
29
为了证明上述观点,海默列举了许多事实:
➢ 如近一个世纪中,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行 业,对各国利率的差异并不敏感; ➢ 各国同一行业中往往存在交叉直接投资; ➢ 美孚石油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1958年的财务报告表 明,他们在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同时,也在当地进行筹 资。
代表人物:
马克思
“过剩资本” 更高的利润率
列宁
大量的“过剩资本” 提高利润
9
二、现代跨国公司理论
(一)现代跨国公司理论的形成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
研究重点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与 决定因素
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
转向建立综合性或一般化的理论
(二)现代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
7
4、波特钻石模型(Porter Diamond Model)
钻石模型又称 菱形理论或国 家竞争优势理 论,是由美国 哈佛商学院著 名的战略管理 学家迈克尔•波 特提出的。
波特的钻石模 型用于分析一 个国家某种产 业为什么会在 国际上有较强 的竞争力。
8
图 波特钻石模型
(二)马克思主义的资本输出理论
按边际产业扩张原则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不是取代贸 易,而是补足贸易、创造(或扩大)贸易
“边际产业”概念可以扩大,更一般地可称为“边际 性生产”
应立足于“比较成本原则”进行判断 应重视“产业移植的比较优势”这一概念在对外直接
投资中的意义 “比较成本与比较利润率两者相关的主张”
17
1、创立的背景
➢ 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 ➢ 各国的产品和生产要素是完全竞争的; ➢ 资本从资本丰裕国流向资本稀缺国; ➢ 国际投资发生的根本原因:各国间利率的差异; ➢ 对外投资的主要动机:追求较高的利率。
28
实证分析了美国1914-1956年对外投资
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证券投资不同运行规律: ➢ 1914年以前,美国有较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而对外
主体多为中小企业;
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互补。
20
主张FDI应该从投资国的边际产业依次进行 边际产业: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
微观上:投资者有效利用国际分工原则,充分发挥自身 的比较优势,丰厚的利润, 投资与贸易互补。
宏观上:投资国与东道国的社会福利都可以得到增进。 ➢ 投资国:有利于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 东道国:有利于推动其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19
比较分析日、美FDI的特点
美国
投资类型 投资主体 投资方式 投资区域 投资行业 与贸易的关系
多为市场导向型 多为大跨国公司
多为独资 西欧发达国家 技术密集型产业
替代
日本
多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导向型 多为中小型企业 多为合资 发展中国家 边际产业 互补
日、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
集中于比较劣势行业;
14
新古典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在于各国利率的差异,而利率的差 异又取决于各国资本存量的相对丰裕程度。
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资本存量相对充裕的国家利率比较 低,而资本存量相对稀缺的国家利率比较高。只要后者 的利率绝对高于前者的利率,那么,肯定会发生部分资 本从前者向后者的流动
15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22
思考: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模式真的比美国模式更有效吗?
23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一、现代主要跨国公司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
海默(S. Hymer) 金德尔伯格(C. Kindleberger)
基本观点 海默利用两个基本观点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即垄
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全性
24
1、垄断优势理论背景
有生产要素的权利,企业不具有市场力量,因而不会出现跨 国公司和FDI。
市场不完全性四种类型: (1)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专利、技术秘密、特殊的管 理技能、资本和商誉等; (2)商品市场的不完全性:商品的差异、市场技能和价 格联盟等; (3)规模经济导致的不完全性: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 模经济; (4)政府政策及管理导致的市场不完全性:政府有关税 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的政策和管制。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卫 •李嘉图(David Ricardo)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 赋税原理》,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即使一个国家在各个行业的生产都缺乏效率,没有成本 绝对低廉的产品,但只要集中力量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廉 或不利程度相对较小、相对效率较高的产品,然后通过 国际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 增加,这样形成的国际分工都能给各贸易国带来经济利 益;即“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 H. Hymer)博 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 究”(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 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用垄断优势解释美国FDI的理论:美国企业FDI主要因为拥有技术和 规模等垄断优势。 导师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教授认同和支持, 但当时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1974年,海默英年早逝。 此后,金德尔伯格进行了补充、发展、系统表述和广泛宣传,使其 受到广泛重视。 该理论称为“海默-金德尔伯格学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批学者着重从企业的角度展开对 国际直接投资动因和条件的分析,形成了垄断优势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和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等。
2
第一节 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 第二节 国家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3
第一节 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
一、早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21
3、对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评价
分析方法和所得结论方面有独到之处: 从宏观经济利益出发,强调以国际分工的比较成本原则制
定基于各国国情的FDI战略,提出了“贸易创造型投资”的 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和解释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 以垂直分工为基础的FDI的动机、过程和结果。 不足之处:
仅反映了日本特定时期FDI特点,不具普遍的意义。例如: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大企业对欧洲及北美在制造业上的大量 投资,以及近年来在高科技产业上的投资都使日本的海外投 资趋向美国模式。
30
(2)垄断优势论的基本观点
立论基础: 市场不完全性和垄断优势。 市场不完全性:市场受到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影响而呈 现出不完全竞争或寡占型局面的性质。 垄断优势:企业对某些经营要素大量占有或者独占所形 成的优势。
31
跨国公司FDI是市场不完全性的产物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生产同类产品且具有平等获得所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 (1)分工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 (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 有利条件
5
2、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第二章 跨国公司基本理论
本章要点
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20世纪60 年代以前的早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和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 现代跨国公司理论。
早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沿袭了早期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 传统,着重从国家的视角考察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主要 研究国家之间的差异及其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一)古典资本流动理论及其发展
代表人物:
托马斯·孟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俄林
4
国际贸易相关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 奠基人之一,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
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分析了 国际分工的绝对成本状况,提出了依照绝对成本进行 分工的学说,奠定了自由贸易政策主张的理论基础。
(Theory of Marginal Industry Expanding) 日本“小岛清”模式: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 (Kiyoshi Kojima)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运用比较优 势原理解释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
16
可以把“比较优势(成本)原理”作为国际贸易和对 外直接投资理论共同的基础
垄断优势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结论:只有拥有垄断 优势的企业才有能力进行FDI。能较好地解释当时美 国FDI的实践。
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日本经济崛起,并与美国、西 欧一起成为国际生产领域的主导力量,日本FDI迅速 发展。
日本经济学界认为,海默理论无法解释日本企业的 FDI活动。
在实证研究日本FDI实践的基础上,日本逐步形成了 具有本国特色的FDI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 经济学家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18
2、理论的主要内容
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的边际产业依次进行 三大基本命题:
资本要素可以用经营资源来代替 ; 比较利润率与比较成本有关; 美国式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寡头垄断性质
按照动因不同,对外直投资分为四种类型:
(1)自然资源导向型 (2)劳动力导向型 (3)市场导向型 (4)生产与销售国际化型
对原有理论的补充和修正 提出了一些新理论
10
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 垄断优势理论 产品周期理论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内部化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1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跨国公司理论
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理论 以贸易理论与工业区位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理论 市场内部化理论,以市场失效理论、交易成本
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 优势。
33
3、垄断优势论的发展
(1)寡占反应论(Oligopolistic Reaction Theory)
美国学者尼克博克(F.T.Knickerbocker)从寡占反应论的 角度对垄断优势论作了重要补充。
分析了美1948-1967年FDI状况,子公司有一半集中在三年 内建立,集中程度高。
25
垄断优势
知识优势 产品差异优势 规模优势 管理优势 资本优势
26
选择直接投资方式的依据与条件
拥有技术优势仅仅是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但不 是充分条件
直接投资的成本既低于出口方式的成本又低于许 可证交易成本时,才应当选择直接投资
27
2、垄断优势论的基本内容
(1)对传统国际投资理论的批判 传统国际投资理论:
西欧对美国FDI:寡占行业的少数几家寡头公司,大多同期 成批发生的。
寡占反应行为是导致战后美FDI主要原因。 寡占反应行为与FDI的关系以及影响寡占反应行为的各种因
32
跨国公司所拥有的垄断优势是其进行FDI的决定因素 ①独有技术优势 ②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 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
③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力
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 ④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
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 ⑤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
6
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
代表人物:赫克歇尔(Eil Filip Heckscher)、萨 缪尔森(P.A.Samuelson)等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 它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不同国家的生 产诸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 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 广义:除了包括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之外,还包括生产要素 价格均等化说 它是研究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反作用的,说明国 际贸易不仅使国际商品价格趋于均等化,还会使各国生 产要素的价格趋于均等化。
12Leabharlann Baidu
跨国公司理论学派的共同出发点
以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 以市场不完全和垄断优势为立论基础
13
第二节 国家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一、 差异论
纳克斯 利率的差异 资本的充裕程度
二、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小岛清(K. Kojima) “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证券投资则几乎没有; ➢ 二战后,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对外证券投资却
增长缓慢。
传统的国际投资理论难以对此作出科学的解释。
29
为了证明上述观点,海默列举了许多事实:
➢ 如近一个世纪中,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行 业,对各国利率的差异并不敏感; ➢ 各国同一行业中往往存在交叉直接投资; ➢ 美孚石油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1958年的财务报告表 明,他们在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同时,也在当地进行筹 资。
代表人物:
马克思
“过剩资本” 更高的利润率
列宁
大量的“过剩资本” 提高利润
9
二、现代跨国公司理论
(一)现代跨国公司理论的形成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
研究重点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与 决定因素
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
转向建立综合性或一般化的理论
(二)现代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
7
4、波特钻石模型(Porter Diamond Model)
钻石模型又称 菱形理论或国 家竞争优势理 论,是由美国 哈佛商学院著 名的战略管理 学家迈克尔•波 特提出的。
波特的钻石模 型用于分析一 个国家某种产 业为什么会在 国际上有较强 的竞争力。
8
图 波特钻石模型
(二)马克思主义的资本输出理论
按边际产业扩张原则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不是取代贸 易,而是补足贸易、创造(或扩大)贸易
“边际产业”概念可以扩大,更一般地可称为“边际 性生产”
应立足于“比较成本原则”进行判断 应重视“产业移植的比较优势”这一概念在对外直接
投资中的意义 “比较成本与比较利润率两者相关的主张”
17
1、创立的背景
➢ 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 ➢ 各国的产品和生产要素是完全竞争的; ➢ 资本从资本丰裕国流向资本稀缺国; ➢ 国际投资发生的根本原因:各国间利率的差异; ➢ 对外投资的主要动机:追求较高的利率。
28
实证分析了美国1914-1956年对外投资
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证券投资不同运行规律: ➢ 1914年以前,美国有较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而对外
主体多为中小企业;
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互补。
20
主张FDI应该从投资国的边际产业依次进行 边际产业: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
微观上:投资者有效利用国际分工原则,充分发挥自身 的比较优势,丰厚的利润, 投资与贸易互补。
宏观上:投资国与东道国的社会福利都可以得到增进。 ➢ 投资国:有利于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 东道国:有利于推动其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19
比较分析日、美FDI的特点
美国
投资类型 投资主体 投资方式 投资区域 投资行业 与贸易的关系
多为市场导向型 多为大跨国公司
多为独资 西欧发达国家 技术密集型产业
替代
日本
多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导向型 多为中小型企业 多为合资 发展中国家 边际产业 互补
日、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
集中于比较劣势行业;
14
新古典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在于各国利率的差异,而利率的差 异又取决于各国资本存量的相对丰裕程度。
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资本存量相对充裕的国家利率比较 低,而资本存量相对稀缺的国家利率比较高。只要后者 的利率绝对高于前者的利率,那么,肯定会发生部分资 本从前者向后者的流动
15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22
思考: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模式真的比美国模式更有效吗?
23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一、现代主要跨国公司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
海默(S. Hymer) 金德尔伯格(C. Kindleberger)
基本观点 海默利用两个基本观点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即垄
断优势和市场不完全性
24
1、垄断优势理论背景
有生产要素的权利,企业不具有市场力量,因而不会出现跨 国公司和FDI。
市场不完全性四种类型: (1)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专利、技术秘密、特殊的管 理技能、资本和商誉等; (2)商品市场的不完全性:商品的差异、市场技能和价 格联盟等; (3)规模经济导致的不完全性: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 模经济; (4)政府政策及管理导致的市场不完全性:政府有关税 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的政策和管制。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卫 •李嘉图(David Ricardo)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 赋税原理》,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即使一个国家在各个行业的生产都缺乏效率,没有成本 绝对低廉的产品,但只要集中力量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廉 或不利程度相对较小、相对效率较高的产品,然后通过 国际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 增加,这样形成的国际分工都能给各贸易国带来经济利 益;即“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 H. Hymer)博 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 究”(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 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用垄断优势解释美国FDI的理论:美国企业FDI主要因为拥有技术和 规模等垄断优势。 导师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教授认同和支持, 但当时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1974年,海默英年早逝。 此后,金德尔伯格进行了补充、发展、系统表述和广泛宣传,使其 受到广泛重视。 该理论称为“海默-金德尔伯格学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批学者着重从企业的角度展开对 国际直接投资动因和条件的分析,形成了垄断优势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和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等。
2
第一节 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 第二节 国家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3
第一节 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
一、早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21
3、对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评价
分析方法和所得结论方面有独到之处: 从宏观经济利益出发,强调以国际分工的比较成本原则制
定基于各国国情的FDI战略,提出了“贸易创造型投资”的 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和解释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 以垂直分工为基础的FDI的动机、过程和结果。 不足之处:
仅反映了日本特定时期FDI特点,不具普遍的意义。例如: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大企业对欧洲及北美在制造业上的大量 投资,以及近年来在高科技产业上的投资都使日本的海外投 资趋向美国模式。
30
(2)垄断优势论的基本观点
立论基础: 市场不完全性和垄断优势。 市场不完全性:市场受到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影响而呈 现出不完全竞争或寡占型局面的性质。 垄断优势:企业对某些经营要素大量占有或者独占所形 成的优势。
31
跨国公司FDI是市场不完全性的产物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生产同类产品且具有平等获得所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 (1)分工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 (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 有利条件
5
2、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第二章 跨国公司基本理论
本章要点
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20世纪60 年代以前的早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和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 现代跨国公司理论。
早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沿袭了早期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 传统,着重从国家的视角考察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主要 研究国家之间的差异及其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一)古典资本流动理论及其发展
代表人物:
托马斯·孟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俄林
4
国际贸易相关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 奠基人之一,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
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分析了 国际分工的绝对成本状况,提出了依照绝对成本进行 分工的学说,奠定了自由贸易政策主张的理论基础。
(Theory of Marginal Industry Expanding) 日本“小岛清”模式: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 (Kiyoshi Kojima)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运用比较优 势原理解释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
16
可以把“比较优势(成本)原理”作为国际贸易和对 外直接投资理论共同的基础
垄断优势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结论:只有拥有垄断 优势的企业才有能力进行FDI。能较好地解释当时美 国FDI的实践。
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日本经济崛起,并与美国、西 欧一起成为国际生产领域的主导力量,日本FDI迅速 发展。
日本经济学界认为,海默理论无法解释日本企业的 FDI活动。
在实证研究日本FDI实践的基础上,日本逐步形成了 具有本国特色的FDI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 经济学家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18
2、理论的主要内容
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的边际产业依次进行 三大基本命题:
资本要素可以用经营资源来代替 ; 比较利润率与比较成本有关; 美国式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寡头垄断性质
按照动因不同,对外直投资分为四种类型:
(1)自然资源导向型 (2)劳动力导向型 (3)市场导向型 (4)生产与销售国际化型
对原有理论的补充和修正 提出了一些新理论
10
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 垄断优势理论 产品周期理论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内部化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1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跨国公司理论
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理论 以贸易理论与工业区位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理论 市场内部化理论,以市场失效理论、交易成本
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 优势。
33
3、垄断优势论的发展
(1)寡占反应论(Oligopolistic Reaction Theory)
美国学者尼克博克(F.T.Knickerbocker)从寡占反应论的 角度对垄断优势论作了重要补充。
分析了美1948-1967年FDI状况,子公司有一半集中在三年 内建立,集中程度高。
25
垄断优势
知识优势 产品差异优势 规模优势 管理优势 资本优势
26
选择直接投资方式的依据与条件
拥有技术优势仅仅是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但不 是充分条件
直接投资的成本既低于出口方式的成本又低于许 可证交易成本时,才应当选择直接投资
27
2、垄断优势论的基本内容
(1)对传统国际投资理论的批判 传统国际投资理论:
西欧对美国FDI:寡占行业的少数几家寡头公司,大多同期 成批发生的。
寡占反应行为是导致战后美FDI主要原因。 寡占反应行为与FDI的关系以及影响寡占反应行为的各种因
32
跨国公司所拥有的垄断优势是其进行FDI的决定因素 ①独有技术优势 ②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 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
③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力
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 ④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
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 ⑤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
6
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
代表人物:赫克歇尔(Eil Filip Heckscher)、萨 缪尔森(P.A.Samuelson)等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 它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不同国家的生 产诸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 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 广义:除了包括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之外,还包括生产要素 价格均等化说 它是研究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反作用的,说明国 际贸易不仅使国际商品价格趋于均等化,还会使各国生 产要素的价格趋于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