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前儿童运动系统教案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1-第一章第一节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

1-第一章第一节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

5、儿童骨成份中含有机物较成人
含无机物较成人
而硬度
,不易骨折,但受压容易弯曲变形。
,所以骨骼较柔软、弹性较
6、成人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 、 和 以起到缓冲振荡和平衡身体的作用。
,这些弯曲与人类
有关,可
7、小孩长时间用单肩背书包,会导致

8、小孩的骨头在发育,就需要较多的钙,同时还需要 ,使吸收的钙沉淀到骨头里去。
三 是非题 1、骨头里的有机物赋予骨骼弹性,无机盐赋予骨骼硬度 ( ) 2、小儿的骨骼柔软性强这与其骨的化学成份中无机物较成人高而 有机物较成人低有关。 ( ) 3、小儿的骨髓全部是红骨髓,造血机能强。 ( ) 4、人体脊柱的生理性弯曲是胎儿期逐渐形成,出生后便固定下来的。( ) 5、幼儿的骨盆尚未定型,不正确的运动方式会影响成年后骨盆的 大小和形状( ) 6、小儿的骨块数比成人多。 ( ) 7、小儿关节的特点显示其灵活性和柔软性显著高于成人,活动范围也大得多,因而 引起脱臼的可能性较成人来说显然不那么容易( )。

A.骨中含有机物较多,弹性大硬度小,容易弯曲变形
B. 小儿的骨髓全部是红骨髓
C.骨膜较成人薄,血管丰富,再生能力强
D.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在小儿出生后就形成了。
E.关节窝浅,灵活性大但牢固性差,容易脱臼。
F. 肌 肉 含 蛋 白 质 、 脂 肪 和 无 机 盐 较 少 , 收 缩 力 差 , 容 易 疲 劳 和 损 伤
过迟则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克丁病.
2)腕骨未完全钙化 人有8块腕骨。出生时全 是软骨,以后逐渐钙化, 10岁左右钙化完成。
3 骨骼未完成生长,骨头硬度小,可变性强
有机物含量多,硬度小,弹性大,易变性强。
幼儿 成人 老人

幼儿园人体运动系统教案

幼儿园人体运动系统教案

幼儿园人体运动系统教案教学主题:人体运动系统教学内容:人体骨骼、肌肉及关节的构成、作用,基本动作技能的掌握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构成和作用。

2. 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教学重点:1. 人体运动系统的构成和作用。

2. 基础动作技能的掌握。

教学难点:1. 实际操作的指导和纠正。

必备材料:1. 彩色图片:骨骼、肌肉、关节的构成和作用。

2. 实物模型:人体模型和巨大的骨骼模型。

3. 课堂游戏:相互模仿体操和游戏中的动作。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 老师介绍幼儿园人类身体的构成和形状。

2. 引导幼儿讨论身体的不同部位、关节和肌肉的作用。

3. 然后教师出示骨骼、肌肉和关节等彩色图片,让幼儿自己观察并找到不同的部位。

4. 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了解身体的构造和功能。

第二步:模型演示1. 老师展示人体模型和巨大骨骼模型,让幼儿观看和学习。

2. 通过模型,让幼儿观察和了解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形状和作用。

3. 让幼儿自由探索人体模型和骨骼模型,并通过讨论和分享来加深对人体构造的理解。

第三步:基础技能训练1. 老师让幼儿练习站、跑、跳等基本动作技能。

2. 老师引导幼儿注意正确的姿势,并逐步让幼儿练习更加复杂的动作。

3. 老师通过养成正确的体态,让幼儿建立健康的身体意识。

第四步:相关游戏1. 老师组织相互模仿体操和游戏中的动作,让幼儿在游戏中加深对基础技能的掌握。

2. 老师可以组织口号、点名等比赛来促进幼儿的参与。

3. 同时,老师也要注意指导幼儿养成团队合作的意识,加强团队协作。

第五步:总结1. 老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收获。

2.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教育目标,让幼儿更好的理解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

3. 同时,老师注意强调健康的生活习惯对身体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教师根据幼儿在课程中的理解和表现来评估课程效果和幼儿的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讲授、模型示范、游戏等教学时长:60分钟教学反馈: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人体运动系统的构成和作用,同时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学前班运动教案:提高儿童身体素质

学前班运动教案:提高儿童身体素质

学前班运动教案:提高儿童身体素质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身体素质的下降问题日益严重。

在学前班的教学中,需要注重儿童身体素质的提高,让孩子们在健康的成长环境中得到全面的锻炼,从而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和智力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学前班运动教案:提高儿童身体素质这一话题。

一、学前班儿童的身体特点学前班儿童年龄大约在3-6岁之间,这个时期孩子们的身体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身体机能未发育完全,自控能力弱,容易误食、跌倒等,需要采用适当的锻炼方法,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增强孩子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学前班运动教案的设计1. 学前班运动教案第一步:基础练习在运动教案中,要为孩子们设计基础练习。

这些练习可以包括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跳绳、伸展等;也可以包括简单的力量练习,如灵活的体操动作、引体向上等。

在进行基础练习时,老师需要注重孩子们的身体状态,尽量让孩子们在有趣的运动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从而培养孩子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2. 学前班运动教案第二步:技能的训练在儿童运动教案中,除了基础练习之外,还需要设计一些技能的训练,如跳跃、投掷、接球等。

这些技能的训练可以采用分组比赛的方式,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比较激烈的竞争中体验到合作与团结的感觉,增强孩子们的集体意识。

3. 学前班运动教案第三步:有氧运动除了基础练习和技能的训练之外,有氧运动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这种运动可以通过跑步、高跳等方式进行,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

在进行有氧运动时,老师需要注意孩子们的情况,尽量让孩子们在愉快的环境中进行。

三、学前班运动教案的注意事项1. 注意孩子们的安全在进行学前班运动教案之前,老师们需要注意孩子们的安全。

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要做到位,避免因疏忽导致孩子们出现意外伤害。

2. 注重孩子们的体验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需要注重孩子们的体验。

让孩子们在有趣的体育运动中,体验到自己身体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卫生学教案第二章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幼儿卫生学教案第二章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5、教师范读课文。
6、学生指明读课文。
根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纠正和指导。
板书2:(二)心脏的主功能
教学步骤:
1、教师边问边板书,然后开始阅读课文:心脏有哪些部分构成的?它有什么功能?
2、教师先范读课文,然后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寻找以上问题的答案,并自由回答问题。
板书:心脏的主要功能:心脏是人体的“生命之泵”。它能通过自身节律性的活动—有规律地收缩、舒张,来实现血液全身循环往复的流动。
课时教学计划
年月日节数第周
前提
测评:
1、骨的结构、成分及特性是什么
2.关节的构造及主要的功能是什么
3.学前儿童骨、关节、肌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课题
第一节运动系统(4)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第二节循环系统(一)血液循环系统
教育目标
一、掌握儿童运动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及应采取卫生保健措施的理论依据。
二、在初中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从学前教育的特点来学习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循环系统,其中血液循环系统起主要的作用,由心脏和血管组成一个遍布全身的封闭式的管道系统。
板书:第二节循环系统
1、教师提问:
问题1:血液的成分及主要功能是什么?心脏的结构及功能是什么?
问题2:血管的种类及主要特点是什么?血液循环的过程是什么?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指明读课文。
3、教师又范读有关学血管的分类,为以下问题寻找答案。
问题:血管分成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血管遍布全身,除角膜、毛发、指甲等处外。根据血管内血流方向及其管壁结构的特点,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4、血液循环讲完了以后,教师简单地讲淋巴系统。

运动系统教案

运动系统教案

运动系统教案课程名称:运动系统课程目标:1. 理解人体的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运动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3. 了解运动系统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1. 运动系统的结构和组成a. 骨骼系统:骨骼的组成,骨骼的功能和作用。

b. 肌肉系统:肌肉的组成,肌肉的功能和作用。

c. 关节系统: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2. 运动系统的分类和特点a. 自主运动系统:主要指肌肉系统,通过神经系统控制,实现身体各部位的运动。

b. 被动运动系统:主要指关节系统,通过骨骼和关节的相互作用,实现身体各部位的运动。

3. 运动系统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a. 维护身体结构的稳定:骨骼系统提供支撑和保护,肌肉系统维持姿势和平衡。

b. 实现身体各部位的运动:通过肌肉的收缩和骨骼的运动,实现不同部位的运动。

c. 参与代谢过程:肌肉的运动消耗能量,促进新陈代谢。

教学方法:1. 以多媒体展示为主,通过图片和动画演示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运用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动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运动活动,进行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加深对运动系统作用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设计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对运动系统的结构和组成进行展示和讨论。

2. 出示图片或描述情景,要求学生进行分类,说明所属的运动系统。

3. 设计小测验,考察学生对运动系统作用的理解。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2. 图片、图表和动画素材。

3. 实物展示:骨骼模型、肌肉模型、关节模型。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骨骼、肌肉与关节的相关变化。

2.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进行拉伸运动并观察身体的变化。

3. 鼓励学生参与运动锻炼,提高运动系统的健康和功能。

学前儿童体育与健康教育讲课教案

学前儿童体育与健康教育讲课教案

学前儿童体育与健康教育讲课教案---------------------------------------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学前儿童体育与健康教育第一章学前儿童生理卫生第一节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特点及其保健一运动系统的发育及保健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起着支撑身体、执行动作、保护内脏器官的重要作用。

(一)骨1.骨的组成人体骨骼系统由206块骨头连接而成,按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2.骨的生长发育方式骨的生长发育有两种方式,即膜内成骨(如面颅骨)和软骨内成骨(如椎骨)。

3.骨的特点①骨组织的成分儿童的骨组织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和较少的无机物,二者的比例约为一比一。

青枝骨折为容易因不正确的姿势或其他原因导致骨骼变形。

②骨髓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③颅骨乳儿的颅骨骨化尚未完成。

囟(xin)有些骨的边缘上尚未彼此连接起来,有些地方仅以结缔组织膜相连。

前囟,六个月以后逐渐固化变小,大多在十二个月到十八个月闭合。

后囟,一般在出生后六周到八周闭合。

囟门闭合过早可能是因为脑容量小,头小畸形。

④脊柱新生儿的脊柱仅骶(di)骨有弯曲;出生后三个月的婴儿会抬头时,脊柱出现颈部的脊柱前凸、即颈曲;6个月以后的婴儿能坐时,出现胸部的脊柱后凸,即胸曲;1岁左右的小儿开始学习行走时,出现腰部的脊柱前凸,即腰曲。

⑤腕骨新生儿没有腕骨,仅有软骨,因此在学前期腕骨是首选的检测部位,即根据腕骨的多少来判断骨骼发育的年龄。

⑥髋骨髋骨与骶骨、尾骨及韧带组成骨盆,髋骨也还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髂(qia)骨、坐骨和耻骨借软骨连接而成,很不牢固,容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位移。

⑦足骨足弓的作用在于缓冲行走时身体所产生的震荡,足弓还可以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

如果婴儿站立时间过长、过早下地行走,或学前期经常长时间走路、身体过于肥胖、运动时负重过大,度都容易发生扁平足。

(二)骨连接1.骨的连接方式骨连接的方式有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2.学前儿童关节的特点关节的牢固性较差,如外力作用不当,容易发生脱臼。

幼儿运动系统教案

幼儿运动系统教案

幼儿运动系统教案教案标题:幼儿运动系统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幼儿运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培养幼儿的运动技能和身体协调能力。

3. 提高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案内容:一、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幼儿运动系统的概念,让幼儿观察并猜测图片或实物的功能。

2.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参与的各种运动活动,并讨论运动对身体的好处。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幼儿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如肌肉、骨骼、关节和神经系统。

2. 利用图片、模型或动画等辅助教具,展示幼儿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与幼儿进行互动讨论。

三、活动实践(25分钟)1. 进行一系列针对幼儿运动系统的活动,包括:a. 肌肉训练: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肢体运动,如跳跃、踢球、拍手等,以锻炼肌肉力量。

b. 骨骼训练:进行骨骼负重训练,如扛重物、爬行等,以促进骨骼发育。

c. 关节灵活性训练:进行关节活动训练,如转动手腕、转动脚踝等,以增强关节灵活性。

d. 神经系统训练:进行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走平衡木等,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协调能力。

2.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关注身体的变化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体验和观察。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再次强调幼儿运动系统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运动活动,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其对幼儿运动系统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幼儿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活动的喜好和收获。

教案拓展:1.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可以适当调整活动的难度和内容,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

2. 结合其他学科,如科学、语言等,拓展幼儿对幼儿运动系统的学习和理解。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教案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教案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教案第一章:运动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系统的定义和功能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理解运动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1.2 教学内容运动系统的定义和功能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骼、肌肉、关节、韧带等运动系统的作用:运动、支持和保护1.3 教学活动引入运动系统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系统的作用展示运动系统的组成结构,如骨骼、肌肉等进行简单的运动实验,让学生感受运动系统的作用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运动系统的定义和功能学生能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学生能通过实验感受到运动系统的作用第二章:骨骼系统2.1 教学目标了解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骨骼的主要类型和特点理解骨骼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2.2 教学内容骨骼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膜等骨骼的主要类型: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等骨骼系统的作用:支持、保护、运动2.3 教学活动引入骨骼系统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骨骼系统的作用展示骨骼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如长骨、短骨等进行骨骼模型的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感受骨骼系统的作用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学生能理解骨骼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学生能通过模型观察和操作感受到骨骼系统的作用第三章:肌肉系统3.1 教学目标了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肌肉的主要类型和特点理解肌肉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3.2 教学内容肌肉系统的组成:肌肉组织、肌腱、神经等肌肉的主要类型: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等肌肉系统的作用:运动、维持姿势、保护3.3 教学活动引入肌肉系统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肌肉系统的作用展示肌肉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如骨骼肌、心肌等进行肌肉实验,让学生感受肌肉系统的作用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肌肉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学生能理解肌肉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学生能通过实验感受到肌肉系统的作用第四章:关节系统4.1 教学目标了解关节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关节的主要类型和特点理解关节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4.2 教学内容关节系统的组成: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等关节的主要类型:球关节、滑车关节、旋转关节等关节系统的作用:连接骨骼、运动、保护4.3 教学活动引入关节系统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关节系统的作用展示关节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如球关节、滑车关节等进行关节模型的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感受关节系统的作用4.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关节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学生能理解关节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学生能通过模型观察和操作感受到关节系统的作用第五章:运动系统的保护与健康5.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系统的保护方法掌握运动系统的健康保健措施理解运动系统健康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运动系统的保护方法:合理运动、避免受伤等运动系统的健康保健措施:合理饮食、充足睡眠等运动系统健康的重要性:影响生活质量、预防疾病等5.3 教学活动引入运动系统保护与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健康的生活方式讨论运动系统的保护方法和健康保健措施分享运动系统健康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5.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运动系统的保护方法和健康保健措施学生能理解运动系统健康的重要性学生能提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保护运动系统的健康第六章:运动系统的发育与成长6.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系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育特点掌握运动系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理解运动系统发育与成长对儿童的重要性6.2 教学内容运动系统发育与成长的特点: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等运动系统成长的关键因素:遗传、环境、营养、锻炼等运动系统发育与成长对儿童的影响:身体发育、智力发展、社交能力等6.3 教学活动引入运动系统发育与成长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儿童运动系统的发育过程展示不同年龄阶段运动系统的发育特点,如婴儿期的爬行、幼儿期的跑跳等分析运动系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遗传、环境等6.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运动系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育特点学生能理解运动系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学生能认识到运动系统发育与成长对儿童的重要性第七章:运动系统的疾病与预防7.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系统常见疾病的类型与原因掌握预防运动系统疾病的方法理解运动系统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7.2 教学内容运动系统常见疾病:骨折、关节炎、肌肉劳损等运动系统疾病的原因:外伤、感染、遗传、不良生活习惯等预防运动系统疾病的方法:合理运动、避免受伤、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等7.3 教学活动引入运动系统疾病与预防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系统健康讨论运动系统常见疾病的类型与原因,如骨折、关节炎等学习预防运动系统疾病的方法,如合理运动、避免受伤等7.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运动系统常见疾病的类型与原因学生能掌握预防运动系统疾病的方法学生能理解运动系统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第八章:运动系统的功能锻炼8.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系统的功能锻炼方法掌握运动系统功能锻炼的技巧理解运动系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8.2 教学内容运动系统功能锻炼的方法:运动、按摩、拉伸等运动系统功能锻炼的技巧: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等运动系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保持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等8.3 教学活动引入运动系统功能锻炼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系统的锻炼方法展示运动系统功能锻炼的方法,如运动、按摩、拉伸等学习运动系统功能锻炼的技巧,如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8.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运动系统功能锻炼的方法学生能掌握运动系统功能锻炼的技巧学生能理解运动系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第九章:运动系统的评估与监测9.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系统评估与监测的方法掌握运动系统评估与监测的技巧理解运动系统评估与监测的重要性9.2 教学内容运动系统评估与监测的方法:观察、询问、检查等运动系统评估与监测的技巧:观察要点、询问技巧、检查方法等运动系统评估与监测的重要性:及时发现疾病、调整锻炼计划、提高生活质量等9.3 教学活动引入运动系统评估与监测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系统的评估与监测方法展示运动系统评估与监测的方法,如观察、询问、检查等学习运动系统评估与监测的技巧,如观察要点、询问技巧等9.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运动系统评估与监测的方法学生能掌握运动系统评估与监测的技巧学生能理解运动系统评估与监测的重要性第十章:运动系统的健康教育10.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系统的健康教育内容掌握运动系统健康教育的技巧理解运动系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0.2 教学内容运动系统健康教育的内容:运动知识、运动技巧、运动习惯等运动系统健康教育的技巧:教学方法、沟通技巧、示范等10.3 教学活动引入运动系统健康教育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系统的健康教育内容展示运动系统健康教育的方法,如教学第十一章:运动系统的适应性训练11.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系统的适应性训练原则掌握适应性训练的方法和技巧理解适应性训练在运动系统健康中的作用11.2 教学内容适应性训练的原则:个体化、渐进性、针对性、周期性适应性训练的方法: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灵活性训练、平衡训练等适应性训练的技巧:训练强度、训练时间、训练频率的调整11.3 教学活动引入适应性训练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系统的适应性训练原则展示适应性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如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等进行适应性训练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适应性训练的作用1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适应性训练的原则学生能掌握适应性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能理解适应性训练在运动系统健康中的作用第十二章:运动系统的康复训练12.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系统的康复训练内容掌握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巧理解康复训练在运动系统恢复中的重要性12.2 教学内容康复训练的内容:关节活动训练、肌力训练、心肺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的方法: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康复训练的技巧:训练强度、训练时间、训练频率的调整12.3 教学活动引入运动系统康复训练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系统的康复训练内容展示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如关节活动训练、肌力训练等进行康复训练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康复训练的作用1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运动系统康复训练的内容学生能掌握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能理解康复训练在运动系统恢复中的重要性第十三章:运动系统的营养与补充13.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系统营养需求和补充原则掌握运动系统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和补充方法理解运动系统营养与补充对运动效能的影响13.2 教学内容运动系统营养需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补充原则:个体化、适时、适量、均衡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和补充方法:食物选择、营养补充品的使用13.3 教学活动引入运动系统营养与补充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系统的营养需求展示运动系统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和补充方法,如蛋白质补充品的使用等分析运动系统营养与补充对运动效能的影响,如能量供应、肌肉恢复等1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运动系统营养需求和补充原则学生能掌握运动系统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和补充方法学生能理解运动系统营养与补充对运动效能的影响第十四章:运动系统的安全与防护14.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系统的安全原则与防护措施掌握运动系统的安全操作与防护技巧理解运动系统安全与防护的重要性14.2 教学内容安全原则:合理规划运动、避免超负荷、遵循运动规则防护措施:使用保护装备、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进行热身和拉伸安全操作与防护技巧:预防运动伤害、应对运动意外、紧急救护知识14.3 教学活动引入运动系统安全与防护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系统的安全原则展示运动系统的安全操作与防护技巧,如使用保护装备的正确方法等进行安全操作与防护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运动系统的安全与防护重要性14.4 教学评价学生能准确描述运动系统的安全原则与防护措施学生能掌握运动系统的安全操作与防护技巧学生能理解运动系统安全与防护的重要性第十五章:运动系统的心理因素15.1 教学目标了解运动系统中心理因素的影响掌握运动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理解心理因素在运动系统健康中的作用15.2 教学内容心理因素的影响:情绪、动机、自我效能感等运动心理调适的方法:心理放松、积极思考、目标设定等运动心理调适的技巧:自我暗示、呼吸控制、冥想等15.3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运动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和结构。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运动系统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运动系统
②保育方法:注意囟门的清洁卫生, 及时清理头皮表面的积垢。注意保 护囟门的安全,远离尖锐、具有伤害性的物品。
2) 腕骨未完全骨化
①特点:婴幼儿腕骨的发育是逐渐进行的。新生儿的腕骨是软骨组成的, 7 岁左右腕骨才有比较明显的骨化, 10~13 岁, 腕骨的骨化才完成。
②保育方法:婴幼儿的腕骨、掌指骨都未骨化, 承受重物的能力很差, 手 部动作的耐力差, 极易疲劳。所以在幼儿的生活中应注意: 第一, 婴 幼儿使用的玩具宜轻不宜重; 第二,婴幼儿从事手部的游戏不宜过于细 腻, 时间不宜过长, 如折纸、用剪刀、写字绘画、弹钢琴等; 第三, 保育员不能强迫幼儿搬运幼儿力所不能及的重物或从事成人的劳动, 如搬运幼儿园的桌椅、运动器械、幼儿的被褥、全班的饭菜等; 第四, 应适当锻炼幼儿的掌、指骨, 如
【知识点学习】
教学过程
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是人们 从事劳动和运动的主要系统。
运动系统的组成 肌
骨 骨连结
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一、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及保育
1. 婴幼儿骨骼的特点及保育
(1 ) 骨骼的发育特点及保育
1) 特点:婴幼儿的骨骼含蛋白质多、钙磷少, 所以柔软, 弹 性大, 硬度小, 受压容易变形弯曲。
婴幼儿各系统的生理卫生
第一节 运动系统
目 录
任务目标
课题引入
课后作业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任务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 2.掌握婴幼儿运动系统的保育方法。
任务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让学生细致的观察,认真的学习,根据平 时的常识,对理论知识进行掌握,为实践奠定基础。
任务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热情,提 高理论和实践知运动系统的特点和保育 2、掌握婴幼儿运动系统的保育方法

运动系统的教案

运动系统的教案

运动系统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运动系统教案目标:1. 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了解不同类型的运动和其对身体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协调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人体结构和器官系统,特别是与运动相关的部分。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人体是如何进行运动的吗?请大家思考一下。

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关节系统。

2. 解释每个系统的功能和作用:骨骼系统提供支持和保护,肌肉系统提供力量和运动,关节系统连接骨骼并使运动发生。

3.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系统与其他器官系统的相互作用和依赖关系。

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展示不同类型的运动,如跑步、跳跃、伸展等,并解释每种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2.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运动练习,如踢球、跳绳等,以培养他们的运动技能和身体协调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设计一种新的运动并展示给全班。

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运动对身体有哪些好处?为什么运动对我们的健康很重要?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并进行讨论。

3. 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强调学生对运动系统的理解和意识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运动习惯,并写下自己对运动的认识和感受。

2.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运动活动,并记录下自己的运动体验。

教学辅助工具: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运动器材,如足球、跳绳等;3. 小组活动设计表格。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包括动作的协调性和技能的掌握程度;2. 学生小组活动的展示和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质量;3. 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对运动的理解。

教案扩展:1. 邀请专业运动员或教练来校进行讲座或示范,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热情;2. 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竞赛或运动会,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技意识;3. 鼓励学生进行运动科学的研究,如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等,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第二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第二章)
(二)骨质
1.骨密质
结构:由若干层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
分布:长骨、骨干及骺的外层,扁骨、短骨外层。
功能:有抗压,抗扭曲性能力强。
2.骨松质
结构:由许多针状或片状的叫骨小梁伪骨质互相交织构成。
分布:长骨两端、短骨、扁骨及不规则骨的内部。
结构特点:骨小梁的排列与骨所承受的压力(重)和张力方向一致,组成压力曲线和张力曲线,使骨具有节省材料、轻便、坚固的特点。
作用:具有连结,加固保持关节完整性的功能。
3.关节腔:关节囊滑膜层与关节软骨之间所围成的密闭的腔隙称之。
作用:关节腔内为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性具有一定作用,正常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具有润滑作用,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二)关节的辅助结构
关节的辅助结构是指为增大关节的灵活性或稳固性而分化的结构,包括韧带、关节内软骨、关节唇、滑膜囊和滑膜襞等。
1.尊重科学,善待人生。
2.以健康情感审视生活,服务社会。
教学重点
及难点
教学重点: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教学难点:关节的基本结构
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与内容
师生活动
时间
分配
【教学组织】
【复习导入】
结合生活和临床中的实例,引导出运动系统的相关内容。如体育运动。
四.骨的功能:1.支持作用;2.保护作用;3.运动作用;
4.造血作用;5.储备作用;
骨的连结
一.关节连结的分类
骨与骨之间借缔组织相连结称为关节或骨连结。
(一)纤维连结:两骨之间以少量结缔组织直接相连,相连结的骨之间无腔隙、不具有活动性或仅有微小活动性,叫无腔隙连结或不动关节。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生理基础详细教案

第一章生理基础第一节小儿的生理特点第一部分: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与气体交换站——呼吸系统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人体的运动系统与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结构,了解幼儿运动系统与呼吸系统的特点,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教学重点:幼儿运动系统与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的规律。

教学难点:幼儿运动系统与呼吸系统生长发育的规律。

一、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1.什么是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胳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

骨骼还有保护内脏的作用。

骨与骨的连结叫骨连结。

有的骨连结为不动连结,例如颅骨;有的骨连结为微动连结,例如脊椎骨;有的骨连结可以活动,叫关节,例如,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等。

骨骼肌可以受意识支配,附着在骨骼上.但如肠道等上的平滑肌则不受意识控制.这是骨骼肌的一个特点.2.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及保育要点(1)婴幼儿骨骼发育的特点①骨骼在生长:骨骼在不断加长、加粗。

营养和阳光是婴幼儿长骨骼所必需的营养(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制造出维生素D)。

另外,适当的运动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条件。

②腕骨没钙化好:腕骨共8块,出生时全部为软骨,以后逐渐钙化,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

所以婴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

③骨盆还没长结实:婴幼儿的骨盆和成人不同,还没长结实。

在蹦蹦跳跳时,要注意安全。

比如,幼儿从挺高的地方往硬地上跳,就可能伤着骨盆的骨头,使骨盆变形。

④骨头较软(好比鲜嫩的柳枝):成人的骨头好比干树枝,不易弯曲。

而婴幼儿的骨头硬度小,好比鲜嫩的柳枝,易发生弯曲。

所以,要注意培养幼儿有好的姿势。

如注意坐姿、站姿的正确。

⑤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

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

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

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上述生理性弯曲是随着婴幼儿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

但要到发育成熟的年龄,这些生理性弯曲才能完全固定下来。

运动技能提升学前儿童运动技能的教案

运动技能提升学前儿童运动技能的教案

运动技能提升学前儿童运动技能的教案引言:在学前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发展他们的运动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适当的运动教学,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协调能力和社交技能。

本教案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帮助学前儿童提升运动技能。

一、目标与背景:1. 目标:通过该教案的实施,儿童应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如跑步、跳跃和投掷等;2. 背景:学前儿童正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注重运动技能的培养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二、教学策略:1. 游戏化教学: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运动的兴趣。

例如,组织儿童进行追逐游戏,以提高他们的奔跑技能;2. 分级教学: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和能力,将运动技能分为不同的难度级别,并逐步引导他们逐渐提高。

例如,先教授儿童基本的跑步技巧,然后逐渐引入跳跃和投掷等技能;3. 个性化指导:根据每个儿童的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例如,某些儿童可能需要更多的练习和鼓励,而另一些儿童可能需要更多的挑战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三、实施步骤:1. 建立兴趣:通过向儿童介绍有趣的运动活动,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渴望学习。

例如,展示一些运动技能高超的同龄人的视频,或者让他们参加小型运动比赛;2. 技能训练:根据年龄和能力,选择适当的运动技能进行训练。

通过示范和模仿的方法,引导儿童学习正确的运动姿势和技巧;3. 练习和巩固: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儿童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和巩固。

通过反复练习,帮助他们掌握运动技能;4. 小组合作:组织儿童进行小组活动,通过与其他孩子合作,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例如,进行接力赛或球类游戏;5. 激励和奖励:及时给予儿童鼓励和奖励,以增加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例如,给予儿童表扬和奖励,参与集体活动或颁发小奖章等。

四、评估与反馈:1. 评估方式: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运动表现来评估他们的运动技能提高情况。

例如,记录儿童的跑步速度、跳跃高度和投掷精准度等;2. 反馈和建议:根据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儿童反馈和建议。

学前班运动教案:启蒙性园内活动

学前班运动教案:启蒙性园内活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注意到孩子的锻炼问题,尤其是在学前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正处于身体和认知方面的快速发展期,为了保障孩子的健康,以及提升孩子的身体素质和认知水平,学前班的运动教育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而这方面的教育也可以从园内运动活动开始。

本文将主要讨论学前班园内活动的教案问题。

一、活动目的在学前幼儿园里,幼儿们的运动活动主要是以游戏、玩耍等为主。

这个阶段的孩子也较为单纯,对于新的事物保持着极大的好奇心。

学前教育的体育教育也需要尽可能地将体育教育与游戏、玩耍相结合,提高孩子的情感参与,从而达到以下目的:1、促进幼儿身体发展,锻炼身体素质,培养身体协调性。

2、培养幼儿主动积极参与团队竞争的意识,激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

3、促进幼儿的品德、智力、美育、劳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形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二、教育内容1、基本技能训练(1)柔韧性训练:包括各种活动以增加幼儿柔韧性,如旋转运动、瑜伽等。

(2)力量训练:在游戏中通过推拉物品,跳跃等活动让孩子锻炼力量。

(3)协调性训练:挑选最适合幼儿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和运动中达到协调训练的目的。

(4)平衡训练:让幼儿站在绕过的游戏道具中,完成绕圈、过河等操作,增强身体的平衡感。

2、游戏的运用游戏是幼儿与世界接触的重要方式。

通过运动和游戏的融合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别人想和看见的能力、体验人生的感受、驾驭情感以及各种认知发展等。

(1)操作性游戏:让幼儿站立,通过手和眼协调,通过操作玩具等小道具来完成功能,增强采取行动的效率和能力。

(2)竞技性游戏:让幼儿参与体育比赛,通过胜负者的角度体验团体合作和“尊重对手”的意识。

(3)拓展性游戏:通过将幼儿放入不同的环境中,让孩子的思维、交往、科学等能力得到发展。

三、教学方法1、动静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将静态与运动相结合,让幼儿参与到运动之中。

在游戏过程中,可以通过故事、歌曲、唱跳等让幼儿增进感情协调感,使幼儿在活动中享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在运动中感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教案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教案
学前儿童骨胳的特点二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3关节的活动范围大4关节的牢固性差在外力作用下如果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较易引起脱臼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教案
• 罗甸职校
教学目标
熟悉学前儿童运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 熟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健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前儿童运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学前儿童幼儿的骨骼、关节和骨骼肌的特点 及保健 难点: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发育特点
四肢骨(126块)
1、骨的形状
• • • • • • 长骨 如股骨 肱骨
短骨 如掌骨、指骨、趾骨
扁骨 如肋骨、胸骨
不规则骨 颅骨、盆骨
骨膜
2、骨的结构
骨质 骨髓
3、骨的化学成分
有机物
无机物
儿童
成人
2/3
1/3
1/3
2/3
(二)、骨连结
• 骨与骨之间的连结叫骨连接。
因为人体各部分骨的功能不同,骨连结的方式也不同,骨连结有: 直接连结(不动连结)和间接连结(可动连结) 直接连结(不动连结),如颅骨之间的连结。 间接连结(可动连结)是骨的主要连结方式,又称关节。关节活 动范围较大。
(二)、骨连结
关节面
关节的结构
关节腔
关节囊
(三)骨骼肌
• 人体全身的骨骼肌约600多块,占体重40%,在神经系统支配下, 随人的意愿收缩。
二、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骨骼的特点
1、骨膜:比较厚,学前儿童骨骼骨膜厚,血管丰富,利于骨的再生和生长。 2、骨髓:全是红骨髓,造血功能强,利于全身的生长发育。 3、骨的化学成分:有机物多,无机物少---骨的弹性大,可塑性强, 易变形。 4、骨化未完成。脊柱生理弯曲形成中,掌骨指骨骨化中。 学前儿童骨膜厚、有机物成分多,一旦发生骨折,常会出现折而不 断的现象,称青枝骨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
•一、运动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骨骼肌组成。骨骼肌附着的骨头上, 在神经的支配下,收缩牵引骨骼以关节为支点转动,产生各种动 作。骨骼还具有支持、保护和造血功能。
(一)、骨
颅骨(29块) 骨 (206块) 躯干骨(51块)
四肢骨(126块)
1、骨的形状
长。
三、学前儿三童、运学动前儿系童统运的动保系健统的保健
•1.培养各种正确的姿势,防止脊柱和胸廓变形 •坐着时,两脚平放地上,不佝着背,不耸肩,身子坐正;站着时, 身子正,腿不弯,抬头挺胸;走路时,抬头挺胸,不全身乱扭。 •2.合理地组织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经常户外活动接受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的刺激,可增强机体 抵抗力。同时阳光照射在皮肤上,机体还能合成维生素,有助于预 防佝偻病。
学前儿童运动系统教案
教学目标
熟悉学前儿童运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 熟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健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前儿童运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学前儿童幼儿的骨骼、关节和骨骼肌的特点
及保健 难点: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发育特点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预习与课后 复习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任务驱动法
•(二)关节的特点
•1、关节窝浅 •2、关节周围的韧带松弛 •3、关节的活动范围大 4、关节的牢固性差 在外力作用下如果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较易引起脱臼。
二、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
• (三)学前儿童骨骼肌的特点
• 1、肌肉收缩力差,易疲劳 • 肌肉柔嫩,肌纤维细,肌肉中能量储备少。 • 2、大肌群发育早,小肌群发育晚。 • 幼儿3-4岁时,一些精细动作还不能完成,手的动作时间不宜过
学前儿童骨胳的特点
•学前儿童的骨头在生长发育,需要较多的钙,同时还需要维生素D, 使钙沉淀到骨头里去。所以幼儿时期饮食中需要有充足的钙、磷、维 生素,另外多晒太阳、多运动也能促进学前儿童的发育。幼儿时期, 如果缺少维生素D,身体里的钙、磷就不能被充分地吸 收利用,骨头长不结实,严重时会患佝偻病。
二二、、学学前前儿儿童童运运动动系统系的统特的点特点
(二)、骨连结
关节的结构
关节面 关节腔 关节囊
(三)骨骼肌
• 人体全身的骨骼肌约600多块,占体重40%,在神经系统支配下, 随人的意愿收缩。
二、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骨骼的特点
1、骨膜:比较厚,学前儿童骨骼骨膜厚,血管丰富,利于骨的再生和生长。 2、骨髓:全是红骨髓,造血功能强,利于全身的生长发育。 3、骨的化学成分:有机物多,无机物少---骨的弹性大,可塑性强, 易变形。 4、骨化未完成。脊柱生理弯曲形成中,掌骨指骨骨化中。 学前儿童骨膜厚、有机物成分多,一旦发生骨折,常会出现折而不 断的现象,称青枝骨折。
• 长骨 如股骨 肱骨
• 短骨 如掌骨、指骨、趾骨 • • 扁骨 如肋骨、胸骨 • • 不规则骨颅骨、盆骨
骨膜
2、骨的结构
骨质
骨髓
3、骨的化学成分
儿童 成人
有机物
2/3
1/3
无机物
1/3 2/3
(二)、骨连结
•骨与骨之间的连结叫骨连接。
因为人体各部分骨的功能不同,骨连结的方式也不同,骨连结有: 直接连结(不动连结)和间接连结(可动连结) 直接连结(不动连结),如颅骨之间的连结。 间接连结(可动连结)是骨的主要连结方式,又称关节。关节活 动范围较大。
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健
• 3.供给充足的营养。 • 4.衣服和鞋子应宽松适度。 • 5.注意安全,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