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中国考古重大发现选讲西北大学公开课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考古重大发现

第一节周口店遗址与人类起源

周口店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公里的房山区周口店村龙骨山上,此处位于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的接壤处,这一地区的石灰岩洞穴和裂隙中常有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

安特生发掘过仰韶遗址,在鸡骨山发现两种啮齿类动物化石,发现一具食肉动物的化石。 1921年开始调查周口店第一地点,发现人类牙齿,1926年公布发现成果。1927年中国地质调查所开始对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正式发掘,步达生(体质人类学专家)将周口店发现的人类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后来简称为北京猿人,最后简称北京人。

1929年,震惊世界的发现,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最终在西方世界得到承认。随后发现了更多的人工制品:石头,灰烬,所以人们认为他们开始使用火了。在周口店其他地方也有所发现,人们将在山顶洞穴中发现的人叫做山顶洞人。

贾兰坡,发现了三个直立人的头盖骨,1927到1936年,考古发现一次比一次震惊,1937年后因战争停止。新中国成立后,首先恢复考古工作的就是周口店遗址。1951年陆陆续续有新的成果发现,比如少量哺乳动物化石,还有个别的石器。1966年发现猿人额骨,顶骨以及牙齿。1973年,发现晚期猿人牙齿,所以命名为新洞人。

考古发现的意义(科学价值):1、人类是怎么起源的,各个地方都有人类起源的传说,但是达尔文发表了他的著作《物种起源》1859,否定其神话色彩。简单的结论是:人是从猴子变来的,周口店遗址的发现能够证明达尔文的观点。2、把人的历史推进了很远,是当时中国带给世界的惊喜,北京猿人解放了爪哇人。发现大量石器,骨器以及用火的证据。石制品有十万件左右,对石器的观察认识越来越深刻,用显微镜发现石器被使用的痕迹,在功能上各个不同。这些工具的使用对象是动物,石器的使用证明了人是占主动地位的。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认为有控制的用火对人类的进化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1985年,路易斯宾服认为北京人用火的证据没有说服力,没有明显的火塘遗迹,遗址不是北京人的原居住地址,可能是被冲进来的灰烬,也有可能是吃了人的鬣狗带进来的,火或许是自燃现象或者其他可能。中国旧石器考古专家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重新对遗址进行了发掘,重新证明了北京人是会控制用火,回击了一些质疑。晚时期的山顶洞人出现了最早的有意识的埋葬,有撒在人类周围的赤铁矿可能有一些含义还有一些随葬品装饰品。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很多,发现了骨针。周口店不只有人骨,还有石器。莫伟思线划分了两个世界,细石器与手斧是有区别的。铲型门齿从北京人起就与西方人非洲人有了巨大的区别,北京人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目前周口店有27处地点,1987年成为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

第二节半坡遗址和史前社会

半坡遗址是上世纪50年代发掘的仰韶文化遗址之一,拉开了史前社会的研究。

发掘概况,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东郊浐河东岸的二阶地上,西距现在河床约800米,根据发掘结果以及部落的布局,推算遗址原有面积10万平方米,现在发现约5万平方米。

1954年起,石兴邦先生主持下,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半坡遗址北部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发掘,揭露面积达10000平方米。发现了有围沟,房址,窖穴,墓葬以及陶窑等一些遗迹,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鼓角器,陶器,以及动植物遗存等。为探讨仰韶文化以及社会结构、埋葬习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址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半坡遗址发掘在中国考古学史上有重要影响,就是开始把聚落考古思想贯穿到田野实践中,并通过聚落形态探讨当时的社会组织结构,这种思想和方法,对其他一些史前遗址的发掘产生了直接影响。

1971年冬,为获取绝对年代测量标本,在遗址西南部进行了小规模发掘,主要发现了一段小沟遗存。2002年,因陈列大厅改建,又对小围沟东部及F41F42南部进行了发掘,发现了一些祭祀类遗迹以及墓葬。半坡遗址的内涵,和同时期的庙底沟遗址成为仰韶文化的两种类型。遗址的房址的整齐性说明了遗址的短暂。半坡遗址的分期,半坡类型内含复杂,半坡类型的前段比庙底沟早,但是后段比庙底沟晚。

从功能分房屋类型,首先是灶房,从灶房的有无确定是否是日常居住还是其他类型的房屋。没有灶房的房屋被认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有灶房的房屋会有季节性的使用痕迹。

聚落的布局以及演变。前期布局,小围沟大围沟同时期使用,小围沟把居住区分为南北两个部分,有两个哨所。后期变化为小围沟没有了,房屋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大房子出现,大房子与其他房子的间距很大。陶窑不是集中分布的,半坡遗址的陶窑在遗址的东北部的,是远离浐河的。

社会组织结构,已经进入粟黍种植农业,已经会蒸煮,狗尾草进化为粟。家猪驯养达到一定水平,拥有渔猎工具,渔猎经济占有一席之地,制陶水平达到专业水平,会使用木加工工具,纺织达到相当高水平。墓葬,头向西,有二次扰乱现象。多人合葬很少,同性合葬现象比较多,被视为母系社会的典型。

半坡聚落是具有中心结构的聚落,已经有了社会分工。有母系社会但是没有母权社会。

第三节磨沟墓地与齐家文化

1924年安特生在甘肃齐家坪遗址发现的,后来被命名为齐家文化。我们对这个文化的来源以及发展去向等等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008年以来,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和甘肃文物考古文化研究所一起发掘了临潭县磨沟遗址,这个墓地的发掘让我们对齐家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于认识齐家文化的发展有了一定的线索。

磨沟遗址东西约800米,南北约500米,面积40万平方米,齐家文化墓地位于遗址东北部,面积月12000平方米。2008年到2011年,发掘面积约10000平方米,清理墓葬1688座,共计29排,各排数量不一。这是新石器时期,发掘墓葬最多的墓地,保存也相当完整。

墓葬结构比较复杂,大致可以分为竖穴土坑和竖穴偏室,竖穴偏室达到70%左右。竖穴土坑一般相对比较浅,多数为单人一次葬,也有少数2到6人合葬现象,合葬形式有左右并列也有上下堆积。竖穴偏室中有不是同一时期埋葬的现象,偏室幕中单偏室数量最多。双偏室又分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

磨沟遗址有一个发现,就是墓葬有坟丘,同坟异穴。磨沟墓地的埋葬方式比较复杂,有土葬有火葬,有一次葬有二次葬还有二次扰乱葬。二次扰乱葬并不是因为后面埋的不够埋了,而是故意的。墓葬还有殉生和殉人现象,殉人有坐着的还有趴着的。女性侧身不能证明是殉葬,而是亲密关系的体现。

多次使用与埋葬过程,尸体的白骨化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地表则只需一年,没有空间的填埋需要五年,服丧三年或许和这个是相关的。墓穴有改建与扩建的现象,竖穴偏室还有被挖开的现象,但是一个墓穴有多个墓道。偏室塌陷后人们会再次填埋,所以下面的是自然塌陷上面的是人工完全填埋。棚架封闭墓道,墓道下面会形成沉积土,墓室上方有两个凹槽,是用来放封门板的,有一个凹槽的另一方会有柱础来支撑。

出土了比较有特点的陶器组合,与二里头文化有联系,磨沟墓地有三类不同类型的陶器,公元前15世纪前后出现铁器。磨沟墓地的年代是在齐家文化的末期,青铜器制品有1/6,金器和铁器也比较多。

验证了多元一体的文化起源过程,也就是说黄河上游甘青地区和中原地区始终存在着文化交流。以男性为中心的墓葬说明了一夫多妻与一夫一妻比较普遍,同时高领袋足鬲还说明与先周文化有联系,逐渐向寺洼文化转变(解决了去向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