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射线检测物理基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究(化学) • 1946年-H.I Muller (马勒) -X射线辐照引起变异(生理学或医学)
-----精品文档------
二 原子核(了解)
1 原子核的构成
原子核=质子+中子
r∝A1/3
核的密度是相同的
2 原子核的质量 * 原子核的质量<<组成部分的质量和;
称为激发态, 激发态是不稳定的状态;
* 原子的状态特性:任何不稳定状态的原子必将自动
的回到稳定状态即回到基态;该过程将释放出原子
高于基态的能量,即产生辐射。释放能量的过程可
以一次回到基态,也可以逐次回到基态;
* 跃迁:电子从一个轨道向另一个轨道的运动,称为
跃迁(包括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的运动);
* 能级:用平行线表示核外电子所处的能量级别称为
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 • 1922年:尼尔斯·亨利克·大卫·玻尔(丹麦)关于原子结构以及原子
辐射的研究 • 1924年-M.G Siegbahn (塞格巴恩)-(瑞典)研究X射线光谱学(物
理) • 1925年:弗兰克·赫兹(德国)发现原子和电子的碰撞规律 • 1927年-A.H Compton (康普顿)-发现散射X射线的波长变化(物理) • 1929年: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法国)发现电子的波动性 • 1935年:詹姆斯·查德威克(英国)发现中子 • 1936年-P.J.W Debye பைடு நூலகம்德拜)-X射线偶极矩和衍射及气体中的电子研
-----精品文档------
• 1914年- M.V Laue (劳厄)-发现晶体的X衍射衍射(物理) • 1915年-WH.WL.Bragg (布拉格) –用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物理) • 1917年-C.G Barkla (巴克拉)-发现X射线对元素的特征发射(物理) • 1921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国)他对数学物理学的成就,特别
hυ=En-Em En、Em分别为较高、较低能级的能量值。稳定 状态的改变(或能量的改变)是不连续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 玻尔理论中的几个概念:
* 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状态称为基态,是稳定
状态;
* 激发态:电子获得能量从低能级轨道进入高能级轨
道,该过程 称为激发;此时原子处于高能量状态,
3 原子结构理论---玻尔理论(玻尔模型) * 20世纪初二种不同的原子结构模型 1903年:汤姆森假设:核子与电子在原子内均匀分布
卢瑟福α粒子散射试验 1911年:卢瑟福模型:行星分布
古典电磁理论 原子的线状光谱
1913年玻尔提出了完善的原子结构模型 ---玻尔模型.
-----精品文档------
能级,外壳层能级最高,但外壳层上的电子结合能
最低。
-----精品文档------
因对X射线、放射性物质及应用作出贡献而获诺贝 尔奖的科学家
• 1901年- W.K Rontgen (伦琴)德国-发现X射线 (物理) • 东尼1903年:安·亨利·贝克勒尔(法国)发现天然放射性;
皮埃尔·居里(法国)、玛丽·居里(波兰裔法国人)发现并 研究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 1904年:瑞利(英国)气体密度的研究和发现氩 • 1906年:约瑟夫·汤姆生(英国)对气体放电理论和实验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并发现电子 • 1908年E.卢瑟福(英国人)首先提出放射性元素的蜕变理 论 • 1911年M.居里(法国人)发现镭和钋
玻尔理论(玻尔模型)的要点: (1)原子中的电子沿着圆形轨道绕核运行,各 轨道有不同的能量状态,叫做能级,各能级的能 值都是确定的。正常情况下电子在能级最低的轨 道上运行,这时的原子状态称作基态。 (2)原子从外界吸收一定能量时,电子就由最 低能级跳到较高能级,这一过程称作跃迁,这时 的原子状态称作激发态。激发态是一种不稳定状 态,电子将再次跃迁回较低能级:
铁原子
铯原子
-----精品文档------
原子是有质量、有尺寸的一种粒子。
原子质量微小
相对原子质量
(1)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核的密度非常大!如
果:把核集中在 1cm3 的体积内,那么:这1cm3 的体积内
核的总重量为 108 吨! (一万万吨!)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电子质量小,忽略)
数量关系:原子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A =Z+ N
例:钴60 60 = 27 + 33 质子数Z=核的正电荷数=电子数=原子序数 (5)核素 :凡是具有一定质子数、中子数并处于特 定能量状态的原子或原子核称为核素。 (6)同位素: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即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可以不同(中子不带电)。
-----精品文档------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核电荷数相同而相对
原子质量不同)的各种原子互为同位素。
pie 氕11H
dao 氘
2 1
H
chuan
氚
3 1
H
核素
稳定 不稳定 自发放出α、β或γ射线变为另一种元素
放射性核素获得: ※ Z≥83 ※用高能粒子轰击稳定核素的核
-----精品文档------
第一章 射线检测的物理基础
-----精品文档------
本章重点讲述四个问题: • 1. 射线的性质、本质和X射线的产生 • 2. 射线谱--连续谱、特征谱、线状谱 • 3.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4. 射线照相原理、特点
-----精品文档------
第一节 原子和原子核结构
一. 元素与原子(了解)
(2)大小:原子半径 10-8 cm 数量级。
原子核半径10-13cm 数量级。
如果:核的半径为 1cm
核(1cm)
电子
* ------------------------------*(约1000米)
10-8/10-13 = 100000 倍
-----精品文档------
(3)电荷: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为中性。 (4)构成:原子核(质子 + 中子)+电子
1 元素构成物质,每一种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119种)
C CO Fe 2 原子的概念:
• 定义:体现元素性质的最小微粒。
•
组成单质和化合物分子的最小微粒。
•
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精品文档------
2 原子的构成: *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构成。 电子围绕原子核作行星运动;电子在一定 轨道上绕核运动。
-----精品文档------
二 原子核(了解)
1 原子核的构成
原子核=质子+中子
r∝A1/3
核的密度是相同的
2 原子核的质量 * 原子核的质量<<组成部分的质量和;
称为激发态, 激发态是不稳定的状态;
* 原子的状态特性:任何不稳定状态的原子必将自动
的回到稳定状态即回到基态;该过程将释放出原子
高于基态的能量,即产生辐射。释放能量的过程可
以一次回到基态,也可以逐次回到基态;
* 跃迁:电子从一个轨道向另一个轨道的运动,称为
跃迁(包括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的运动);
* 能级:用平行线表示核外电子所处的能量级别称为
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 • 1922年:尼尔斯·亨利克·大卫·玻尔(丹麦)关于原子结构以及原子
辐射的研究 • 1924年-M.G Siegbahn (塞格巴恩)-(瑞典)研究X射线光谱学(物
理) • 1925年:弗兰克·赫兹(德国)发现原子和电子的碰撞规律 • 1927年-A.H Compton (康普顿)-发现散射X射线的波长变化(物理) • 1929年: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法国)发现电子的波动性 • 1935年:詹姆斯·查德威克(英国)发现中子 • 1936年-P.J.W Debye பைடு நூலகம்德拜)-X射线偶极矩和衍射及气体中的电子研
-----精品文档------
• 1914年- M.V Laue (劳厄)-发现晶体的X衍射衍射(物理) • 1915年-WH.WL.Bragg (布拉格) –用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物理) • 1917年-C.G Barkla (巴克拉)-发现X射线对元素的特征发射(物理) • 1921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国)他对数学物理学的成就,特别
hυ=En-Em En、Em分别为较高、较低能级的能量值。稳定 状态的改变(或能量的改变)是不连续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 玻尔理论中的几个概念:
* 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状态称为基态,是稳定
状态;
* 激发态:电子获得能量从低能级轨道进入高能级轨
道,该过程 称为激发;此时原子处于高能量状态,
3 原子结构理论---玻尔理论(玻尔模型) * 20世纪初二种不同的原子结构模型 1903年:汤姆森假设:核子与电子在原子内均匀分布
卢瑟福α粒子散射试验 1911年:卢瑟福模型:行星分布
古典电磁理论 原子的线状光谱
1913年玻尔提出了完善的原子结构模型 ---玻尔模型.
-----精品文档------
能级,外壳层能级最高,但外壳层上的电子结合能
最低。
-----精品文档------
因对X射线、放射性物质及应用作出贡献而获诺贝 尔奖的科学家
• 1901年- W.K Rontgen (伦琴)德国-发现X射线 (物理) • 东尼1903年:安·亨利·贝克勒尔(法国)发现天然放射性;
皮埃尔·居里(法国)、玛丽·居里(波兰裔法国人)发现并 研究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 1904年:瑞利(英国)气体密度的研究和发现氩 • 1906年:约瑟夫·汤姆生(英国)对气体放电理论和实验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并发现电子 • 1908年E.卢瑟福(英国人)首先提出放射性元素的蜕变理 论 • 1911年M.居里(法国人)发现镭和钋
玻尔理论(玻尔模型)的要点: (1)原子中的电子沿着圆形轨道绕核运行,各 轨道有不同的能量状态,叫做能级,各能级的能 值都是确定的。正常情况下电子在能级最低的轨 道上运行,这时的原子状态称作基态。 (2)原子从外界吸收一定能量时,电子就由最 低能级跳到较高能级,这一过程称作跃迁,这时 的原子状态称作激发态。激发态是一种不稳定状 态,电子将再次跃迁回较低能级:
铁原子
铯原子
-----精品文档------
原子是有质量、有尺寸的一种粒子。
原子质量微小
相对原子质量
(1)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核的密度非常大!如
果:把核集中在 1cm3 的体积内,那么:这1cm3 的体积内
核的总重量为 108 吨! (一万万吨!)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电子质量小,忽略)
数量关系:原子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A =Z+ N
例:钴60 60 = 27 + 33 质子数Z=核的正电荷数=电子数=原子序数 (5)核素 :凡是具有一定质子数、中子数并处于特 定能量状态的原子或原子核称为核素。 (6)同位素: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即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可以不同(中子不带电)。
-----精品文档------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核电荷数相同而相对
原子质量不同)的各种原子互为同位素。
pie 氕11H
dao 氘
2 1
H
chuan
氚
3 1
H
核素
稳定 不稳定 自发放出α、β或γ射线变为另一种元素
放射性核素获得: ※ Z≥83 ※用高能粒子轰击稳定核素的核
-----精品文档------
第一章 射线检测的物理基础
-----精品文档------
本章重点讲述四个问题: • 1. 射线的性质、本质和X射线的产生 • 2. 射线谱--连续谱、特征谱、线状谱 • 3.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4. 射线照相原理、特点
-----精品文档------
第一节 原子和原子核结构
一. 元素与原子(了解)
(2)大小:原子半径 10-8 cm 数量级。
原子核半径10-13cm 数量级。
如果:核的半径为 1cm
核(1cm)
电子
* ------------------------------*(约1000米)
10-8/10-13 = 100000 倍
-----精品文档------
(3)电荷: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为中性。 (4)构成:原子核(质子 + 中子)+电子
1 元素构成物质,每一种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119种)
C CO Fe 2 原子的概念:
• 定义:体现元素性质的最小微粒。
•
组成单质和化合物分子的最小微粒。
•
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精品文档------
2 原子的构成: *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构成。 电子围绕原子核作行星运动;电子在一定 轨道上绕核运动。